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范文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给孩子的美学启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给孩子的美学启蒙

篇1

但是我一点也不打算教他《弟子规》。那种档次的东西即使搁在古代,也不是什么好货色,用现在的眼光看,更是误人子弟。事实上,不只是《弟子规》,古代给孩子用的大部分蒙学书籍,我都不打算让他太早接触。

在中国古代,孩子们没有太多渠道和方式去获取知识,教育理念也很狭窄,他们要完全依靠蒙书来启蒙。它扮演的是教化之职,告诉孩子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规则。所以我们能看到,里面充满了道德训诫和规矩陈述,大多板着面孔,语气生硬。

比如《小儿语》的作者、明朝人吕得胜,他觉得,这些歌谣虽然流传很广,但是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对孩子没好处,遂动笔写成了《小儿语》,劈头第一句就是“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教育意义是有了,趣味却没了。古代的蒙书,大部分都是这种调调。

时至今日,社会形态已大不相同,孩子们接触到的信息和渠道,远比古代丰富,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些蒙书里的内容、讲授的方式,大多已然陈腐过时。也有些思想很好,不过在现代儿童教育体系里已有所继承,孝也罢,诚也罢,仁也罢,礼也罢,分享也罢,发奋也罢,都会有更好、更科学的表达方式。一个有趣的童话,其潜移默化的效果,要强于圣人之言几倍。

所以如果你想靠国学来教育孩子品德,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正常的教育上。

在我看来,国学对现代小孩子的意义不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培养他们对古典美学的欣赏。我希望我的孩子对国学的第一眼印象,是“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的画面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思妙想,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生动,是《缇萦救父》的勇敢和《夸父逐日》的壮绝――而不是陈腐不堪的“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更不是絮絮叨叨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如果让我列一本最适合的国学启蒙,我大概会选《声律启蒙》念给他听:“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这里面不涉及什么教育意义,纯举音例,从一字对到多字对,层层推进,铿锵有力,节奏分明。

以他现在的年纪,还无法了解文字的意境。但孩子对音律的感觉,却是天生的。他能领略到抑扬顿挫,听出平仄起伏,感受到音韵节奏。在小孩子的耳朵里,这和国学什么的没关系,就是一首意义不明的美妙歌谣,一边念一边乐得手舞足蹈。我不打算向他解释,也不会逼他背诵,只让他以最单纯、最纯粹的方式去感受那美妙的中文音律。

我相信,只要孩子感觉到了美,他自然会产生兴趣,并愿意去深入了解。这种发自心底的热爱,最为可贵。

篇2

当今社会,动画片以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于未成年人的生活中,对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扩充孩子的知识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未将动画片进行分级管理(婴儿级、6周岁以前、15周岁以前、全龄段等),很多的动画片都存在成人化、暴力、低俗的现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良影响。

二、案例举隅

案例1:2013年4月6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8岁的冉冉、5岁的浩浩与8岁的邻居小伙伴李某某在村边树林里模仿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烤羊肉串的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李某某把浩浩弟兄俩绑在树上,点燃地上的树叶,导致浩浩兄弟俩严重烧伤。

案例2:2013年4月1日,深圳的一个5岁的女孩模仿动画片中的场景,手里拿着雨伞,从6楼跳下,导致严重骨折。

案例3:安徽一名四岁男孩在家模仿动画片,刀割小手指。

三、案例剖析

(一)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看动画片容易伤害大脑及眼睛健康。

2.制约社会性发展。动画片使不少孩子“上瘾”。

3.诱导暴力及伤害行为。《猫和老鼠》中老鼠用火烧梯子,忽视了玩火危险的警示。

4.导致孩子“被成人”。孩子在看动画片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人物语言、穿着、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小大人”了。

……

亲子教育专家认为:“喜羊羊”之类的动画片并不适合幼儿,这不是观看不观看的问题。动画片制作者不懂幼儿教育,只是以成人的视角“玩味”乐趣。

(二)动画片的益处

1.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如动画片《我会过马路》,通过小猴的有趣行为及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孩子懂得“红灯行、绿灯停”等规则。

2.促进语言学习。研究证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之中,看电视较多的儿童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明显地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3.认识一定的道理。几乎每一部动画片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让孩子在观看动画片过程中习得。

4.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动画片以其离奇夸张的情节或瑰丽多彩的环境吸引着孩子,让孩子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

三、策略试述

作为家长与教育者,应该怎样避免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让动画片成为助推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剂”呢?笔者认为应该着力实施“三避免”“三引导”策略。

(一)“三避免”

策略1.避免只看不“导”

成人在陪伴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要教会孩子分辨动画片中的真善美、假伪恶现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有一个镜头是红太狼拿平底锅打老公,孩子一看就笑,但成人不能一笑了之,要让孩子懂得打人不对。

策略2.避免只买不“选”

家长在购买或选择电视动画片时要做到三点:(1)选教育性、启蒙性强的动画片。如,《巧虎》以歌曲、舞蹈、科学知识的教育为主。《大耳朵图图》中以幽默诙谐的成长故事,一方面满足了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还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2)选择审美性、娱乐性强的动画片。选择动画片,还要关注动画片中的图像、声音、人物等传递的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是否高,是否能给予孩子快乐的童年。(3)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动画片。如2~3岁的宝宝就喜欢《天线宝宝》这类的情节、语言都简单的动画片,他们百看不厌。而5~6岁年龄段的孩子就喜欢情节、语言都复杂些的。作为家长或老师一定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选择。

策略3.避免只放不“陪”

大人应该陪着孩子一起看电视,这样既有利于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及时掌握孩子对动画片中人物、情节的理解,能及时矫枉过正,避免“模仿危险情节”等事故的发生。

(二)“三引导”

策略1.引导孩子讨论动画片内容

讨论时,成人应尽可能地抛开道德灌输与干预,细心地观察孩子们对于动画片的理解。智慧的教育者懂得尊重孩子们的意见与想法,懂得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自主评判媒体内容的能力。

策略2.引导孩子表演动画片中的情节

在家庭里,成人有时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动画片,进行随机教育。当孩子特别喜欢某个动画情节时,可以利用餐前或餐后时间让孩子进行动画内容的演绎表演,引导讨论,学习其优秀品质。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让碟片的小主人介绍故事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策略3.引导孩子养成看电视的良好习惯

成人要和孩子有一个约定:看完电视,每次只看20分钟;看完后,要护眼,眺望远方。

篇3

一、社会调查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素质人才需要教育,幼儿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投入也不断加大,幼儿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地域经济的差距,部分地区教育的投入远远达不到标准,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滞后,教育理念落后,这些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质量。现在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很不满意,更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从事幼儿园学前教育多年,对于学前教育了解一些,最近又对我们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采用访问、对话、问卷等方式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了100位在校幼儿的家长,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班随机调查了100名5―6周岁的儿童,发现了一些幼儿园学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幼儿园教育存在着封闭性、限制性、滞后性等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趋于“小学化”。虽然学前教育是到小学的一个过渡过程,需要学习一些小学内容,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大班就直接使用小学的一年级教材,教学内容基本以学拼音、做数学题为主,而且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环境,影响了孩子健康发展。

2.教师不注重幼儿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例如,对待孩子打架的情况,往往采取强硬的方法进行处理,不是挨骂就是罚站,这样不但使幼儿对教师产生敌意,而且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幼儿的人际关系。

3.活动过于古板。教师的教育方法传统,幼儿的游戏重复,使孩子们对游戏失去兴趣。虽然有时幼儿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但教师大都否定孩子的古怪想法,这样就打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发达国家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

在教育理念先进的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形式多样化。幼儿园自身把目标定在培养幼儿社会化、多元化的素质上,对幼儿进行训练的目的是让幼儿很快融入社会。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建立人际关系,幼儿园会经常组织孩子们进行大型的团队游戏,让孩子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当幼儿行为不被高度控制时,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社会技巧。

有一位旅美学者告诉我:他的孩子在美国上学前班,教室里是“花花绿绿一片”,墙上有标着图画的字母表、数字、地图、学生绘画等,根本没一块空闲的。教室看起来似乎很乱,但哪一项对孩子们都有用。应该说,这种花花绿绿的环境,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老师上课也不强求学生坐个什么样,而是随意,甚至可以趴到地上,只要注意听、不出声就成。老师鼓励孩子们多玩、会玩,同时常向孩子们灌输一个概念:“分享”,即大家一起玩。每周有一天让孩子们带一件自己得意的玩具到教室,彼此交流一起玩。有一次,我们带着孩子到一个美国朋友家过周末。女主人格外热情,抓了几只毛毛虫装到了瓶子里,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临别时还建议拿到学校让小朋友看。我们也就依言而行,出人意料的是,老师大加赞赏,而且就毛毛虫向孩子们讲了蝴蝶成长的整个过程,她还专门介绍了一家书店,说那里正举办一个有关蝴蝶的展览,建议我们一定要带孩子去。说实话,已是人到中年,也只是通过那天的事情才得知那种毛毛虫变成蝴蝶要用两周时间。

四、转变幼教理念发展我国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思考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成才的关键的第一步,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态度。学生良好品德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跟学前教育有密切联系。我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模式转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还原幼儿园的自身功能。针对部分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我认为在教育内容上应更注重释放幼儿的天性。比如在教孩子算术的过程中,我不是要求他们去记一个结果,而是要他们体会思考的过程;对于孩子所提出的疑问,我会耐心地讲解,用最简明的语言让他们明白。

2.善于转换思维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给学生讲《灰姑娘》时,我忽然有一个大胆的问题,于是问道:“你们知道作者犯了什么错么?”此时孩子们都认真想。随后我引导他们:“书上说灰姑娘到了12点就会变成原来的样子,可故事的最后作者却没有写她12点变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有的说:“老师,作者犯错了呀。”有的说:“他和我一样,都会有不乖的时候,都会被妈妈训。”还有的说:“老师,我以后写故事不会像他一样犯错。”听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我说:“你们说得对,再伟大的人都会犯错,所以犯错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大家认识到以后不去犯错就好了。”孩子们都认真点头。可见用一件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去进行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老师必须转变这种心态。我给他们看一些展示贫困山区孩子们疾苦生活的资料,激发起他们的同情心。许多孩子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赠送自己的衣物、玩具,表达他们的关心与同情,还有的孩子自己动手做小卡片,上面写了自己美好的祝愿。这样孩子们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同情心与他人分享的心。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早期的幼儿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育,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育理念,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最大化地调整教育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出幼儿综合素质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马晓红,王娟.从复杂性视野看幼儿社会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篇4

关键词:自主阅读;兴趣;材料;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73-01

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和提高,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幼儿寻找到适合的途径,从而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从兴趣入手,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经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主阅读能力,使其成为快乐的自主阅读者,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 选择合适的幼儿阅读材料

幼儿起初的阅读都是以画面阅读为主,选择合适的绘本,可以使孩子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为孩子养成终身阅读习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挑选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

首先,应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幼儿的阅读兴趣,并注意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与能力发展段的绘本。例如,小班的幼儿观察能力不强,不能细致地观察每一幅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较复杂的绘本不太适合他们阅读。而是应选择一些画面清晰、主体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的绘本供小班幼儿阅读,如《小蓝和小黄》《好饿的小蛇》等。

其次,绘本具有文学性的审美特质,从美学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可以给幼儿以视觉上的冲击,其构图、色彩能使幼儿在视觉上引起愉悦,精美、高品质、内容精彩的绘本可以吸引幼儿陶醉和享受在充满美感的氛围和情感体验之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阅读中提升艺术审美情趣和感受美的能力。比如,抽象派的绘本可以带给孩子无限的遐想与智慧的启迪,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 有效设置阅读环境

创设适合幼儿阅读的氛围,对幼儿的阅读和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本学期笔者就以“童话乐园”作为突破口,在阅读区合理摆放了软垫子、触手可及的图书,并在经过和孩子们商定后,我们一起制作了阅读区域规则图示,从而提醒幼儿应该遵守阅读区的规定,以营造出安静的阅读氛围。孩子们都很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阅读,由于是孩子自己参与的活动,孩子们会产生一种归属感,自然也乐意和小伙伴们一起安静地、专心地阅读。

在“童话乐园”中,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活动,并且自制一些工具,创设一种适于早期阅读的氛围,比如:“猜谜游戏”“我成长的故事”“童谣大比拼”等活动。在这些活动区域,放置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卡片、植物卡片、水果卡片及各种难易不等的拼图,供孩子阅读认识,并鼓励孩子与伙伴合作玩玩、说说、做做,不仅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也发展了孩子与人相处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班级区角中,我还专门设置了绘本阅读区,这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绘本可以催生孩子的语言表达愿望,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幼儿产生联想后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要适时观察和引导幼儿,鼓励、支持他们将脑中丰富的想象通过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研究表明:在轻松、平等、和谐的阅读氛围中,有助于激发幼儿内在自主的表达愿望。因此在日常的绘本阅读教学中,为拉近师生的距离,更好地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我采用了小组教学的形式,将位置安排成师生围坐一桌或是围坐在地垫上,从而共同阅读。这样既使幼儿感到亲切、放松,又有利于教师倾听幼儿的讲述。在这种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不断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幼儿成为敢说、想说、会说的小小善读者。

三、优化家、园同步互动

阅读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历程,对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引导,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幼儿积累阅读的经验,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帮助孩子进入知识的海洋。

在家庭中,建议家长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小书屋,在里面放置上书柜和书,还可以在地面上放置一些供孩子席地而坐的垫子,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读书的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引导孩子发问、思考,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亲子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将书中的故事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串联在一起,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真正兴趣,使其真正体味到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活意义。

总之,绘本是幼儿建立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帮手和启蒙导师,教师要认真选择和利用好绘本,引导孩子们学会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使其成为快乐的自主阅读者,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体检;激发;引导;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42-02

通过三年在小学的教学我从中体会到,要教好美术课并不是单单教会孩子们画的像什么或者会画什么,亦或教孩子们用什么工具画画等等,这些都不是上好美术课的标准。好的美术课应该是看孩子们通过美术课学习到了什么,是否在其他方面有所进步。比如是否获得一个健康的右脑,一个流畅逻辑的左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种对艺术的热爱,一份敢于创造的勇气,一身表达畅想的能力,一颗感恩自信的心灵。这些对孩子的综合考评才是一个老师是否教好学生美术的标准。

真正的美术教育应由以下三个阶段的学习而得。

体验。体验有很多种。一种是人们常说的模仿。孩子是喜欢模仿的,孩子的内心很纯洁,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和负面的情感。在这个阶段,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模仿,在脑袋里打下烙印,能达到闭上眼睛就能画出的境地。第二种体验就是心的体验及让他们通过绘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心与海的对话、体验山和眼睛的交流、体验自然带给人的感动、体验把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的快乐,体验因表达美而得到的自信、体验把美与他人分享,与感恩达到拥有心灵的美好与崇高,体验画画入境的专注和自我而达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训练,从而体验到――创造的幸福!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只是把体验片面认为是模仿,也就是依葫芦画瓢,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下面画,模仿老师。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错误的,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美术课就是把老师画的样子描下来,好的标准就是画的是否和老师的一样。这样的教法会让学生慢慢对画画失去兴趣,还会让孩子对美术有种狭隘和错误的理解,这从我们现在的家长朋友身上就能看出。

一次,一个小孩的家长跑来找我说我家小孩画画很好,画什么像什么,将来准是个艺术家,我心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可不是画什么像什么就断定的,我又问他家小孩平时都画什么,她说就照卡通画临摹,照着书上的插画临摹。我就说孩子喜欢画画是好事,但是需要一个正确的老师引导,画画不只是画的像就行,还需要悟性和体会……之后我注意到那个小孩也看过他画的画,给我的感觉是画面里面没有感情,都是别人的东西。这让我很苦恼。最后我总结的是家长过于干预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行为评价太多的缘故,我只能希望家长们能尽量给孩子多一点自己的空间。家长期望孩子成才不论孩子学习什么,家长和一些老师都对他们寄托了无限的期望,画画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成人来讲,成人画一幅画一般都有一个目的。比如参加展览,出版画册等等。孩子画画当然也需要这些,但是如果家长和老师只把孩子学习画画的期望放在参展、获奖、成为专业美术工作者这样具体的目标上,那么,最后往往会让您失望,因为孩子在这种高期望值下画画,往往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又常常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孩子硬着头皮学下去,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过分争强好胜的心理,一旦有一点小小的失败,都会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丧失了自信心的人怎么可能有所作为呢?另一些孩子则采取消极的态度,认为自己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要求,因而对画画漫不经心,随意涂抹,玩玩算了。这两类孩子能从学习画画中有所收益吗?

作为家长和一些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为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当孩子在经过一定的努力以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不断实现目标的时候,他们情感与心理就会保持在一种平衡发展的水平上。在孩子学习画画时,积极地鼓励孩子面对周围世界去画,最容易使辅导者找到对孩子的适当期望值。当孩子照着某种范画去学习的时候,无形中总有范画作为衡量的标准,由于这是一种一对一的对照,像与不像、好与不好的标准非常明显,而孩子的临摹能力又很有限,有几个人可以依照着范画画得百分之百地“像”呢?当然,他们势必面对着批评和指责。但当面对周围世界去画画就不同了,表现真实的事物并没有范画那样硬性的标准,在大千世界中即使是两片树叶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相异之处,而且成人一般也不会以“和照片一模一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就给了孩子一个比较自由地发挥的余地,能够更容易地使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增强了。也就得到了良性的体验。这时我们就该到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情感激发。

情感激发。情感激发是建立在和自己的视觉连接上。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达到可以画到脑中所想,随心所欲地去表达。通过情感激发出的灵感更能让孩子们的心灵触摸到艺术创造的真实,更容易达到手和脑的和谐感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在教《美妙多变的线条》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线条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与工具,在艺术领域中既有视觉的“线”又有听觉的“线”,理解它们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节奏的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节课里,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大量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演示过程中我用语言与实物、多媒体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语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说明讲授的内容,把演示与讲授有机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边议论,以获得最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心里产生这样的感觉,就是想把看到的听到的马上画下来,此时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形象地认识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线条以及绘画中的线条,感受听觉的“线”,老师这时候就不要再干涉孩子们的创作了,应该是微笑着看着他们画然后在旁边说,嗯,画的不错~~~有时候还真会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折服。有时候真不需要课本,课本只是上课的参考,如果教师觉得可以用更合适的方式教授那就抛开课本。

比如教奇妙的微观世界这一课,一般学校里不能让每个小朋友人手一台显微镜,孩子们看不到微观的世界体验,怎么办。我们不妨这样想一下,不用显微镜能不能看到微观的东西,或者换个思路想想,可不可以把微观的事物于我们不易观察到的事物相对应。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课桌,那是用了好多年的课桌,不知道多少人在上面留下痕迹,我们的课桌还是在那里默默为我们付出。我让孩子们在课桌上用粉笔画一个三厘米大小的方格,让孩子们就锁定这一方格,仔细观察方格里的内容。平时这是基本不被人注意的,在这节课里,孩子们在课桌上发现了太多太多,当孩子们正看着自己的课桌无限思考的时候,我叫孩子们把这个方格里的内容画下来,此时在孩子们的画画本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像每个孩子都是绘画的天才,很会应用点线面之类的美术知识。这可以说是在情感的充分激发下,只要给予孩子一点形象,孩子们会创作出更好更充分的形象。

知识情感内化。知识情感是和自身的感受建立连接,目的是回归自身。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回归灵性的重要阶段。在有了一、二的基础后,笔下流淌出来的是真实的情感。这个时候,再往高处走,就已经什么都不用画了。这是夸张,但是也有道理,在这个阶段画画本身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绘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心与海的对话、体验山和眼睛的交流、体验自然带给人的感动、体验把最想表达的东西画出来的快乐,体验因表达美而得到的自信、体验把美与他人分享,与感恩达到拥有心灵的美好与崇高,体验画画入境的专注和自我而达到美好人格意志的训练,从而体验到――创造的幸福!当孩子们能领会到这一点,画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可以看到他已经变成孩子的一种能力,一种人生活在世界上所具备的一个完整人格的人的雏形。具体的说美术的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最好的艺术教导只是引介美学的认知、材料的可能对创造性从来不设限,好像什么都有教可是孩子学到了西。 一个好老、好父母不过是在美学与创造教与不能教的两难间整合了矛盾求取了平衡掌握了其的巧妙而已”这是写在台湾苏荷儿童美术馆的一段话,这也正是我所要表达的观点和在教育中所得到的心得,其中寓意我想大家都可心领神会。

参考文献:

[1]王蕾.思维力是孩子的核心 直接决定着孩子智力发展的水平[J].小演奏家.2003.11.

[2]试试你的创造力(英文)[J]. 英语辅导(疯狂英语中学版) . 2004.

[3]葛文清.用亲情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J].启蒙(0-3岁).2005.12.

[4]朔风.什么时候容易“灵光闪现”[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5.

[5]刘志安,翟丽萍,郭文英. 创造力及创造力测验[J]. 山东教育.1999.7.

[6]试试你的创造力(英文)[J]. 英语辅导(疯狂英语中学版).2004.5.

[7]常建芳.智力、创造力与智慧之间的辩证关系新观[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8]周国芸.如何教好智力发展差的孩子[J].幼儿教育.1982.8.

篇6

雪宁

一个爱哭、爱笑,对生活充满细腻情感的大女生,一个爱读

>> 激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浅析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呵护幼儿心理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实施奖励与惩罚 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入音乐启蒙 积极心理暗示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体育在家庭教育中功效的研究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启示 在家庭教育中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浅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早期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的探究 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几个要点 沙盘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理念和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开展亲子游戏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转换 幼儿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让父爱在家庭教育中闪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家庭教育在家庭特别时光中 家庭教育在家庭特别时光中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雪宁 卢丹丹 玛希娅 ada")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家庭特别时光创意游戏

雪宁

一个爱哭、爱笑,对生活充满细腻情感的大女生,一个爱读书、爱思考,充满梦想的妈妈。现居住在台北的她潜心研习华德福教育理念,将创意和生活美学融入主妇生活和亲子教养中,用一个个奇思妙想让家庭生活充满乐趣,让女儿暹罗小喵的成长充满阳光和潜力。著有《和孩子一起玩创意――启发孩子创造力的四季艺术课堂》等。

当日子总是在忙忙碌碌中更迭,与孩子一起做做游戏的家庭时光,会显得尤为特别。只要爸爸妈妈参与,再简单的游戏也会变得很有意义。台北的雪宁老师,潜心研究创意游戏。让孩子在完成创意游戏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正如她所言,假日的时光正是最好的亲子互动的时光。父母除了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中玩耍,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艺术创意的游戏。

《母子健康》编者记

一起玩创意,亲亲创意宝贝

假日,孩子有了充分的时间,可以在家度过。可是,有些父母朋友并不知如何给孩子安排多出来的闲暇时光,要么送去参加各种才艺、科目的课程,要么交给电视或电子媒体“托管”。

然而,平日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生活已经非常紧张忙碌了,在校的各种课程已经填满了每个孩子的小脑瓜。如果假日的时光也填满各种课程,没有给孩子休息放松的机会,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这就如同,一个人不停地吃东西,而没有给身体消化和排泄的时间,那么人一定会生病。也许有的父母说,假日学才艺就是一种转换和放松。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学才艺,还是学的压力,而非对兴趣或艺术的享受。那么在假日填满了各种课程,对于孩子来说也不轻松。

假日,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一直黏在身边真的好累,只有看电视或电子媒体里的游戏比较可以让孩子安静些、乖一些。可以观察到,每个孩子在电视或电子媒体前的身体和表情都是被动式的、木然僵硬的。然而,充满活力才是孩子的本性。而对于父母爱和陪伴的需求并不是电视和电子媒体可以满足的。

假日的时光正是最好的亲子互动的时光。父母除了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中玩耍,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艺术创意的游戏。

与年幼的孩子玩艺术创意游戏时,首先讲个主题小故事,然后再开始创意游戏。这样可以引发孩子的感受、想象,与父母有着更多的对话和互动。

创意游戏:雪人

贝贝用手指着日历问妈妈:“妈妈,冬天到底是哪一天啊?”

妈妈说:“哈哈!冬天啊是一年的尾巴,所以好长,要经历好多个白天黑夜。等春节到了,冰开始融化了,冬天就过去了。”

其实,贝贝不希望冬天快点过去,贝贝最喜欢冬天了,因为冬天会下雪可以堆雪人呀。

堆雪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妈妈和贝贝会用小铲子把地上的雪聚拢在一起,又压又堆成一座小山,雪人的身体就大功告成啦。然后再捏一个小雪球,让它不断地在雪中打滚,对它拍拍打打,小雪球会越变越胖成为一个大雪球,就可以当雪人的脑袋啦。

这时,贝贝再去捡些小石头、小树枝,来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雪人看起来胖乎乎、笑眯眯的,真可爱。

贝贝好喜欢和妈妈一起做的雪人,尽管小手又湿又冷,脚也冻得像冰棍一样硬,可是贝贝都舍不得和雪人说再见。回家前,贝贝总会给雪人一个大大的拥抱,雪人也会用冰凉凉的脸蛋亲亲贝贝。

你堆过雪人吗?

与孩子一起做羊毛毡雪人喽!

1.准备一些白色羊毛来准备做羊毛球。

2.准备一盆温热的肥皂水,然后让孩子取少许羊毛塑形成球状,在起泡的肥皂水中浸湿,在手心不断绕圈搓揉至呈圆球状,待毡化紧实后可再加入羊毛包裹在外,以此方式搓揉把球加大到所需要的大小。

3.按照此方式制作两个羊毛球,一个做雪人的头部,一个做身体。

4.把两个羊毛球叠放在一起,相连的部分用针不断刺扎,让两个球的羊毛互相粘连在一起。扎羊毛时下面请垫一块厚海绵。孩子年纪小不适合用针扎时,请大人协助完成,或者改用白胶粘的方式。

5.用彩色笔画出雪人的眼睛、嘴巴、纽扣、围巾等细节。或者用纽扣、吸管、色纸片等涂白胶贴出雪人的细节。

所需工具 白色羊毛,肥皂水盆,彩色笔,白胶,色纸片或纽扣或吸管等。

创意游戏:焰火

春节,贝贝最喜欢观看焰火了。

夜空像个大花园,焰火不断绽放出盛大而绚丽的花朵;夜空还像黑色的画布,焰火就是不断流泻而出的水彩颜料;夜空也是个贪吃鬼,不断把像沙拉的彩色焰火,一盘一盘都吃光光。

妈妈说:“焰火就像流星一样,生命一闪而过,却光彩耀眼。”

贝贝说:“妈妈,焰火是仙女的魔法棒吗?如果我们对着焰火许愿,仙女会让愿望成真吗?”

妈妈笑了,“好啊,我们来一起许愿试试吧。”

贝贝和妈妈双手合十,看着美丽的焰火一起许愿。

不过啊,焰火虽然美丽,可是它们像雷声般巨大的声响有时也会吓到贝贝。贝贝长大以后想发明没有很大声响、没有呛鼻烟雾的焰火,那是不是很棒呀?

你喜欢美丽的焰火吗?

与孩子一起做棉绳画焰火喽

1.准备一张图画纸,剪一段段棉绳若干条,然后捏着棉绳浸泡在颜料中,确认绳子染上色。每条绳子只染一种颜色,避免混色。

2.孩子捏着绳子,让绳子在纸上“散步”,拖曳出各种焰火的线条。也可以用尖头水彩笔蘸颜料,滴落在纸上,然后用嘴把颜料点吹散开成为不同造型的焰火。

所需工具 水彩纸,棉线绳,水彩颜料,尖头水彩笔。

家庭教育新语

对于幼年期的孩子,爸爸妈妈是他们的太阳,带给他们光亮和温暖。孩子的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太阳转的。所以爸爸妈妈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懂得爱自己,成为自我身心平衡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太阳。

在工作、生活、亲子教养中,无论爸爸妈妈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遵循由爱出发的内心,才能在坚持自我价值重心的同时,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孩子。才能透过事物表象看到背后的动因,才能平和又坚定地把爱和光芒洒落在孩子身上成为他的内在。

家庭教育新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孩子越来越低龄化被捆绑在荧屏前,缺少多样而有意义的活动。然而电子媒体,包括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电动游戏机等,带给幼年期的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电子媒体主要依赖视觉和听觉感官,而无法调动孩子多重感官的学习,也无法产生人类之间真实的互动关系,剥夺了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孩子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真实的活动和互动来学习,而不是被动式的灌输。

电子媒体的快速视觉冲击也会缩减人的心智活动,对于长时间习惯快速视觉效果的孩子还会造成注意力缺失。电子媒体过多的资讯量和传递出的消费主义信息,会膨胀孩子“要”得更多的欲望,其实也是孩子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在这个媒体过于饱和的时代,爸爸妈妈要更有意识地不让电子媒体过度泛滥到孩子的童年生活中。 家庭特别时光陪伴

说到家庭特别时光中的家庭教育,当然离不了陪伴与沟通。怎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怎样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如果我们了解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从而去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那么我们的‘操劳’才会变得有意义。”在海外从事幼儿教育7年,并且身兼二子之母的卢丹丹老师如是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小小的“便条”成为她与孩子生活中沟通的秘密武器。

《母子健康》编者记

高质量陪伴,让操劳更有意义

在美国时,我曾在一所学校教授中文,我叫孩子们画一幅关于妈妈的画,把画收上来后,我震惊了。十多个孩子的画里,有一大半是妈妈在做家务,有的孩子还在旁边配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很忙,没有时间陪我,我讨厌妈妈这样。”那些话让我感觉后背发凉:我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总想为孩子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为他们做上最可口的饭菜,可是,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却已经耗尽了大部分的精力与耐心。

从那以后,我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少了很多,减少无意义的操劳,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孩子。做饭太麻烦,我就多买点半成品;衣服难洗,我就少洗一次,一次多洗一点;地毯真的脏一点也没关系,不那么吹毛求疵,过得也挺好。事情一少,心情就好了很多,在规划家庭亲子时光时,就有条理多了。

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孩子的照顾和培育,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提高亲子质量,那我们的“操劳”就变得有意义得多。

我有一个邻居叫卡罗,她是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一对12岁和10岁的儿女,每周六下午,儿子学画,女儿练琴,她自己却轻松地牵着狗出了门。我忍不住问她:“很多父母在孩子学东西的时候,会陪在旁边,有的甚至自己也跟着学,你为什么从不参与呢?”她回答:“我对画画和钢琴完全不懂,也没有兴趣去学,不如放手让孩子们去尽情自由挥洒,我也趁机放松一下。照顾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照顾好孩子。”“那你怎么去督促和辅导他们?”她笑了:“从小我就培养他们自律,为自己的事情拿主意。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全程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而这个时候,我就可以享受我自己的生活。”

卡罗告诉我,她曾经是一位被困在家庭琐事里的妈妈。尽管她是全职在家带孩子,丈夫每个月给她和孩子付赡养费,但是,她觉得一天下来,她从来没有静下心来享受过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只有操劳。直到有一天,儿子告诉她,更喜欢周末的时候跟爸爸在一起,因为爸爸是全身心陪他们玩的。那一刻,她突然醒悟过来,比起美味的食物,干净整洁的屋子,孩子更需要你用心去陪伴他们。

除了陪伴,卡罗做得更多,她很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学习自己规划时间,懂得自我控制,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任。孩子们有段时间沉迷于电视,她没有做一个“监督者”,到点了就关电视,而是把更多的权利给予孩子,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她给他们一个星期6小时看电视的时间,如果提前把时间用完了,那接下来的几天就没有电视看。有很长一段时间,她和孩子都在为这件事情各自战斗,矛盾,怨恨,哭闹……但几个月后,孩子们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而她在这种事情上再也不用操心。她说:“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我的心不再焦虑,这对于我自己,对于孩子,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我们生活在很融洽的氛围里,无论做什么都能心平气和。”

家庭教育新语

是的,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妈妈的情绪几乎决定了孩子所有的心情。如果带着一份坏情绪为家为孩子操劳一天,那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如你什么都不做。

做有意义的操劳,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这是为人父母的我们需要努力与坚持的方向。 家庭特别时光沟通

卢丹丹

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作家,笔名加州魔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著有畅销书《宝宝独立从0开始》《规矩的背后是自由》等。2005年起旅居瑞典和美国,2012年回国定居。在海外的7年,一直从事幼儿教育与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并将自己的育儿心得与国内的父母们进行分享,受到广大父母的追随与喜爱。

与孩子沟通的秘密武器

孩子豆豆3岁那一年,我常常出差,面对他对我的不舍与思念,不知道用什么来安慰,也不知与只顾哭闹不要妈妈出门的他怎么沟通。

一次我突然奇想,给痴迷电话号码的豆豆留下了一张爱心便条,写下我想他的话,并告诉他,如果想妈妈了,就给妈妈打电话。

刚到目的地,豆豆就在爸爸的帮助下给我打电话了,他是如此地兴奋,第一次拿到专门写给他的便条。又是如此开心,他把妈妈写给他的话记在心里。他常常把便条拿出来看,念上面的电话号码,背会了我写给他的话。他睡觉的时候,也把它放在床边,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老公告诉我,那几天,他表现得很自在和冷静,不像以往那样,会因为想念妈妈而莫名地烦躁不安。

自从那次以后,每次出差我都会给他留下一张爱心便条,有时是这样跟他说:“昨天,你在妈妈很累的时候,给妈妈的拥抱,给了妈妈很多力量,现在,妈妈也留下一个拥抱给你,希望在你想念妈妈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也给你力量。”有时,那张便条我是悄悄地留在他的枕头边,告诉他:“当你在香香地睡觉的时候,妈妈轻轻地出去赶飞机了,你有梦到我吗?妈妈会很想你,祝你一天好心情。”有时,我会把那几天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便条上提醒他和家里照顾他的大人,这样,与打电话提醒相比,他更能感觉到妈妈的存在。他尤其喜欢我把我的行程画成表格,每过一天,就让他在下面画一个勾,这样,离妈妈回家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他对于妈妈的离开,不再是遥遥无期的期待,而化成了可以动手删除的日子。

后来,不仅仅是出差,很多时候,一张便条的力量,胜过了其他表达。在他执意要做一件不合适的事情时,我停下来,回到房里,写下自己的感受,我们之间的斗争便没有再继续下去。在他坚持做完一件事情后,我把鼓励和赞美的话,也写给他,他拿到后,比什么都珍惜。我把我的道歉,我的心情写给他,孩子总是能轻易地原谅大人,但如果大人能把真实的内心表达给他们,他们其实更能为自己的宽容找到理由。因为,我们是在做用心的沟通。

我还会常常用便条去提醒,该做什么事情了,一方面,是为了记忆,另一方面,便条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有一段时间,他看电视入了迷,在我们约定好的时间,也不肯关电视。为了这,我们之间进行过很多次权利之争。他觉得,把开始了的那一集看完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我认为,既然承诺了就要去遵守。后来,我用了便条的办法,我没有说话,而是递给他一张便条,告诉他,还有5分钟,时间就到了。这张无声的便条,反而让他感受到了妈妈话里的分量,时间一到,他就关了电视走到我身边来。

后来,他自己也学会了写便条,在我出差的时候,偷偷地塞给我,上面画着我和他。他不会写字,但是我知道,这是他要我想他的时候,就看看。他有时叫我帮他写给他爸爸,上面说,“爸爸,我希望你每天能早点回来。”“爸爸,我觉得你生气的时候很可怕。”

家庭教育新语

把爱写在便条上,把爱写在心里,把爱写在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中,把爱写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片段,这是一种积极平和的生活态度,在我们与孩子沟通和相处的过程中,为我们表达耐心,关怀,尊重与爱。 家庭特别时光尊重

玛希娅

原名陆玮红。出生于上海,曾任英语教师。后入东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主修比较文化,着重研究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获国际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加拿大蒙特爱立森大学。致力于北美家庭教育、早教、英语启蒙教育研究十余年。为新浪、搜狐教育名博博主,自媒体金牌作者,网易外语频道专栏作者和多家亲子杂志特约专家指导。著有《家庭亲密育儿法》等。

《母子健康》编者记

提及家庭教育这四个字,有点高深莫测,还有些压力,只怕哪点没有做到会耽误了孩子。我们谈到了游戏,谈到了陪伴,还谈到了沟通。显然,气氛开始轻松、明朗起来。接下来的两个话题:尊重与规则,在玛希娅老师的字里行间,让爱与规则在家庭的特别时光中发酵。

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不尊重自己。当自己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他们经常讨价还价,一拖再拖;当自己指出孩子的不足,诚心帮助他们时,他们却和自己顶嘴、争吵。这样的情况让很多父母觉得很沮丧。有些忍无可忍的父母只能使用责骂、体罚的方法以获得孩子的服从和尊重。事实上,尽管打骂孩子看似是一种最快、最直接的管教方法,但这种方法很少能让父母赢得孩子的尊重。因为,父母的责打,往往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孩子出于恐惧,或者为了避免惩罚,会按部就班地遵照父母的要求行事。但这么做,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孩子一旦失去了对父母的恐惧,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

反过来,当孩子尊重父母时,他们就会重视父母的看法、观点和价值观。而父母对他们对影响力也更大,有些话,不需要父母重复,孩子就能牢记。因为他们明白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是正确的,父母从内心深处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所以,孩子越尊重父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越小,父母对孩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就越大,家庭教育的成功率也就越高。因此,要得到孩子的尊重,父母首先要从尊重孩子开始。

尊重孩子的关键之一就是理解和接纳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有的方法,用在张三身上非常有效,但对李四却毫无作用。要赢得孩子的尊重,父母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并不加评论地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看法和见解。孩子的一些观点,即使父母不同意,也不要讽刺和嘲讽,而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用平静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孩子一旦明白父母愿意尊重自己的看法,那么他们更能够畅所欲言地和父母沟通和交流,也更能尊重父母的意见。

家庭教育新语

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放手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损害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让孩子决定自己穿的衣服,想吃的食物,想看的书,想交的朋友等等,而不是对孩子做出种种假设和规定。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和情况,父母只有放手让孩子进行尝试,亲身体验各种选择的结果,孩子才会了解自己的需求,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学会应对生活中不断遇到的挑战。孩子也会因此更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家庭特别时光家规

家有家规,为孩子设定行为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还需要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家规。也就是说,让孩子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则。事实上每个孩子也都渴望父母给他们立规矩,这样孩子才会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大家所接受和容忍的。如果做错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等。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3~12岁这段时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父母可以从孩子幼年起,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孩子设立家规:

保证孩子人身安全、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规则

确保孩子情感安全的规则

养成正确的道德准则

培养孩子社交礼仪的规则

为孩子进入现实世界做好准备的规则

设立家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控制孩子的行动,而是通过家规给孩子一个安全的保障。父母通过家规,有效地减少和孩子之间的摩擦,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了保障。在制定家规时,父母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参与规矩的制定。这样孩子就能够明确家规的内容,再和父母一起执行。在和孩子一起讨论每条家规时,可以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向孩子解释父母对他们的具体要求和期待,并仔细向孩子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更有可能得到孩子的合作而遵守家规。比如,吃饭时为什么不能张着嘴巴咀嚼食物?为什么需要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去朋友家之前为什么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等等。

家庭教育新语

在孩子学习家规的同时,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按规矩做事,就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必要时更可给予孩子相应的奖励,让孩子选择奖励的方法。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父母在处理孩子的错误时更需要尊重孩子,而不是打骂,用负面的语言挖苦、讽刺孩子。在双方心平气和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事情发生的经过,帮孩子分析不正确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父母冷静的处理方式,可以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做事方法,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母子健康》编后记

当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同仁肯定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当越来越多的宝爸宝妈参与到家庭教育学习的队伍中来。我们为下一代祖国的花朵深感庆幸。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学前教育既是一项公共教育事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作为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奠基性教育,它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已逐步为社会所认识并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整个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依然是最为薄弱的一环,其发展处境和现状并不容乐观,尚待进一步改善。

一、社会调查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素质人才需要教育,幼儿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投入也不断加大,幼儿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地域经济的差距,部分地区教育的投入远远达不到标准,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滞后,教育理念落后,这些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质量。现在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很不满意,更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从事幼儿园学前教育多年,对于学前教育了解一些,最近又对我们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采用访问、对话、问卷等方式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了100位在校幼儿的家长,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班随机调查了100名56周岁的儿童,发现了一些幼儿园学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幼儿园教育存在着封闭性、限制性、滞后性等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趋于"小学化"。虽然学前教育是到小学的一个过渡过程,需要学习一些小学内容,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大班就直接使用小学的一年级教材,教学内容基本以学拼音、做数学题为主,而且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环境,影响了孩子健康发展。

2.教师不注重幼儿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例如,对待孩子打架的情况,往往采取强硬的方法进行处理,不是挨骂就是罚站,这样不但使幼儿对教师产生敌意,而且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幼儿的人际关系。

3.活动过于古板。教师的教育方法传统,幼儿的游戏重复,使孩子们对游戏失去兴趣。虽然有时幼儿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但教师大都否定孩子的古怪想法,这样就打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发达国家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

在教育理念先进的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形式多样化。幼儿园自身把目标定在培养幼儿社会化、多元化的素质上,对幼儿进行训练的目的是让幼儿很快融入社会。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建立人际关系,幼儿园会经常组织孩子们进行大型的团队游戏,让孩子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当幼儿行为不被高度控制时,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社会技巧。

有一位旅美学者告诉我:他的孩子在美国上学前班,教室里是"花花绿绿一片",墙上有标着图画的字母表、数字、地图、学生绘画等,根本没一块空闲的。教室看起来似乎很乱,但哪一项对孩子们都有用。应该说,这种花花绿绿的环境,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老师上课也不强求学生坐个什么样,而是随意,甚至可以趴到地上,只要注意听、不出声就成。老师鼓励孩子们多玩、会玩,同时常向孩子们灌输一个概念:"分享",即大家一起玩。每周有一天让孩子们带一件自己得意的玩具到教室,彼此交流一起玩。有一次,我们带着孩子到一个美国朋友家过周末。女主人格外热情,抓了几只毛毛虫装到了瓶子里,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临别时还建议拿到学校让小朋友看。我们也就依言而行,出人意料的是,老师大加赞赏,而且就毛毛虫向孩子们讲了蝴蝶成长的整个过程,她还专门介绍了一家书店,说那里正举办一个有关蝴蝶的展览,建议我们一定要带孩子去。说实话,已是人到中年,也只是通过那天的事情才得知那种毛毛虫变成蝴蝶要用两周时间。

四、转变幼教理念发展我国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思考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成才的关键的第一步,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态度。学生良好品德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跟学前教育有密切联系。我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模式转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还原幼儿园的自身功能。针对部分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我认为在教育内容上应更注重释放幼儿的天性。比如在教孩子算术的过程中,我不是要求他们去记一个结果,而是要他们体会思考的过程;对于孩子所提出的疑问,我会耐心地讲解,用最简明的语言让他们明白。

2.善于转换思维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给学生讲《灰姑娘》时,我忽然有一个大胆的问题,于是问道:"你们知道作者犯了什么错么?"此时孩子们都认真想。随后我引导他们:"书上说灰姑娘到了12点就会变成原来的样子,可故事的最后作者却没有写她12点变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有的说:"老师,作者犯错了呀。"有的说:"他和我一样,都会有不乖的时候,都会被妈妈训。"还有的说:"老师,我以后写故事不会像他一样犯错。"听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我说:"你们说得对,再伟大的人都会犯错,所以犯错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大家认识到以后不去犯错就好了。"孩子们都认真点头。可见用一件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去进行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老师必须转变这种心态。我给他们看一些展示贫困山区孩子们疾苦生活的资料,激发起他们的同情心。许多孩子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赠送自己的衣物、玩具,表达他们的关心与同情,还有的孩子自己动手做小卡片,上面写了自己美好的祝愿。这样孩子们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同情心与他人分享的心。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早期的幼儿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育,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育理念,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最大化地调整教育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出幼儿综合素质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马晓红,王娟.从复杂性视野看幼儿社会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篇8

一、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概念源自日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

二、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颜晓燕认为早期阅读是一种集记忆、观察、想象、思维等活动的综合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接触书面语言的行为活动,它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和其它领域的知识,并将教育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活动。在本文中将“早期阅读”界定为3-7岁的儿童在成人帮助下或是独自理解读物中的图画、色彩以及少量文字所传递的信息的过程。早期阅读重点在于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基本阅读能力,为上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7 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也叫做幼儿期。这一时期,幼儿心理是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幼儿心理发展主要包括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个性的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幼儿期读过的书,不易忘记,它影响着幼儿的心身发展,并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善于理解幼儿阅读心理, 使每一位不同年龄的儿童能够充分享受读书的欢乐,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热爱读书。对儿童而言,读绘本就是轻松愉悦的文学生活的开始;是对艺术的感知启蒙;是对世界与生活的认识与体会。因此,在欧美、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及地区,绘本阅读早已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主要手段。我国相比其他国家,绘本阅读推广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绘本才正式进入中国。公共图书馆作为培养少儿阅读兴趣、提升综合素养的教育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开展、探索绘本阅读推广,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在阅读推广的实践中,本人认为绘本阅读有助于激发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绘本阅读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

1.绘本阅读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直观思维,而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少而精炼,画面色彩丰富,以画表达故事情节,绘本阅读可以借助丰富的图画,“读”出其中的意思,使阅读变得更为简单,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心理特点。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寓意,通过直观化的绘本阅读,孩子吸收、激荡、转化着各种观点,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阅读能力,促使孩子积极地从图画阅读向纯文字阅读过渡。如《鸭子骑车记》是一本在艺术、思想、认知上都具有独特价值的绘本,构图饱满、色彩丰富、描写生动、视角多变,可以引导孩子贯彻它们的表情、神态、动作,结合背景和文字揣摩它们的心里,图中出现有趣的小动物,如小鸟、蝴蝶、蜜蜂等等,对孩子来说发现这些动物也是阅读中重要乐趣之一。故事讲完后,可以组织孩子进行绘本续写和编绘等。

2.绘本阅读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其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绘本阅读幼儿通过图画进入了故事和知识的世界,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将幼儿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如《我喜欢书》一只猩猩表情憨厚,体型圆胖,穿着背带裤,就像可爱的孩子,画里它坐在恐龙身上,小朋友马上就理解它在看恐龙书,图画诙谐有趣的画面,更让小朋友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小丑如果踩到香蕉皮,就会跌倒,看恐怖书时,连影子都觉得是鬼,恐龙背上的骨质板也是书,画面到处显示书所带来的种种乐趣,让读书变得有趣极了。

3.绘本阅读能激活幼儿的想象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言语的调节下,人的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幼儿天生就是幻想家,喜欢想象。幻想和创造是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必然手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在其设定的虚幻世界里寻求快乐。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认为:“……对于读图画书而言,读书就是读故事,通过图画读懂故事。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图画书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如《小猪变形记》,孩子的想象不仅可以基于绘本原有的画面内容,更可以向外延伸小猪遇到了谁他怎样让自己变成别人的样子,结果会如何。所以在绘本教学中要做深层次地挖掘和准确地引导,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

四、绘本阅读有助于促进品格塑造

1.提高孩子的美学修养

优秀的绘本都是出自世界各地绘画大师之手,也称画中精华,孩子从小接受名家名画的熏陶,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情趣和美学修养。好的绘本无论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空间的布局,多种媒材的使用,绘画的技巧以及风格的统一水平都是很高的。他们运用各种手法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绘本阅读在把孩子带入美好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如瑞士马克斯.菲斯特创作的《彩虹鱼》,通过一条有闪亮七彩鳞片彩虹鱼的经历,告诉孩子一些生活的真谛:痛苦与朋友分担,痛苦会减半;快乐与朋友分享,快乐会加倍。该绘本插图采用水墨画技法,融入了中国画的传统元素,鲜活亮丽且富有现代感,画中水的场景,仿佛每个水草都在荡漾、漂浮,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2.促进幼儿人格健康发展

著名教育家罗素认为,品格教育在孩子6岁前就已基本完成,6岁以后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对人的一生来说,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方式来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塑造并基本定型的,且定型后很难纠正。因此学前是儿童人格塑造的奠基石,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阅读关于优秀品德方面的绘本,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会激发并促使他们向书中的优秀人物学习,在生活中会不自觉以其为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例如《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系列》,用温暖亲切的小故事生动再现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莽撞淘气又温柔善良的小兔波力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关爱别人、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只要在阅读时正确指导,就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会的桥梁。

3.培养多元智能

篇9

关键词: 《竹影》教学 文本解读 独立性

一、案例背景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竹影》,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此文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课本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内容涵盖音乐、美术、舞蹈、杂技等,都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

关于《竹影》一课的教学,无论是教参,还是课外提供的资料,都将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感受竹影及中国画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这两个方面。更有某些老师在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感知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即所谓的神似和形似的差异。

我在研读课文和相关背景后,被这样的文本解读产生两点质疑。

(一)此文真的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吗

此文选自《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丰子恺先生应开明书店之邀,在1937年为孩子们创作的一种“艺术启蒙连环故事”,虽属虚构作品,然而生活实感颇强,它用第一人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渗透丰子恺一贯身体力行的艺术化的人生观。其实此文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散文,只能称为故事,因为从丰子恺的其他的回忆性散文中可知,他父亲其实是很不喜欢丰子恺画画的,所以幼时的丰子恺对父亲一直非常惧怕。文中的父亲可以说是丰子恺本人的化身,而文中的孩子据丰子恺的子女们回忆,大概是以他们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为原型的。因此,写作此文的主要目的,绝非表达对童年的留恋,而是用故事的形式对孩子们进行艺术启蒙。

(二)作者真的认为中国画比西洋画更具有艺术美吗

姑且不论西洋画也有写意,中国画的工笔追求形似,就从作者的经历看,他虽是“中国漫画第一人”,漫画笔法简洁,意蕴丰厚,但他曾师从李叔同,后又东渡日本系统地学习过西洋画,在二十年代还出版过《西洋名画巡礼》一书。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断然不会随意地褒贬哪种艺术形式,更不可能给幼小的孩子传达这样狭隘的艺术观。文中将中国画和西洋画进行比较,恰恰是为了启发孩子感受艺术美的不同表现形式。

有了这样的思考,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背后的美学启蒙呢?现将笔者关于部分重点内容研讨的教学过程呈现如下。

二、案例描述――课堂教学实录

(一)孩子天生是美的发现者

师:丰子恺曾说:“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犹之一块洋钱,在我看了立刻想起这是有效用的一块钱,是谁所有的,与我有何关系等等;而在他看了,只见一块浑圆闪白浮雕,何等美丽!”(展示幻灯片)看来,在丰子恺看来,孩子天生具有审美的心灵和眼睛。

请大家阅读1―3段文字,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孩子发现了哪些寻常事物殊的美?

(师展示问题幻灯片)

生1:我找到了第二段的“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这一句写出太阳像我们孩子一样,非常活泼,是一跳一跳地沉下去的。

师:为什么用“一跳一跳”这个词?

生1:我觉得是因为我和弟弟看是非常仔细,所以虽然日光的变化非常微细,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而且我们更富有童心,感觉太阳是一跳一跳的。

师:难道只是因为有童心,就可以说是“一跳一跳”的吗?我们通常都是说“缓缓的”,对吧?你再看看前文,哪句话让你感觉到这里用“一跳一跳”其实是独特而自然的?

生1:是前面“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乏了油的灯,灯光就是感觉一跳一跳地渐渐减弱的。

师:可见孩子不仅对夕阳下山着迷,平时也曾对油灯着迷,也许曾趴在桌子上,呆呆地看着油灯乏了油,是如何挣扎地发出光来的。所以此刻,他能迅速地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这种稍纵即逝的美,就这样被孩子们敏锐地抓住了。

生2:我找的是第二段中的“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这句话中“暖色”是指刚才一跳一跳的阶段夕阳的红光,还是有一丝暖意的,而现在是月光,通常我们说“月光如水”,还是有些清冷的。所以是“暖色”变成了“寒色”。

师:那“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如何理解?

生3:“长音阶”括号中注明是“大音阶”,在音乐中,大音阶的音调通常是比较高亢的给人明朗的感觉;而“短音阶”又被称为“小音阶”,小音阶要稍微低沉一些,给人黯淡的感觉。这是用听觉上的感觉来写视觉上的感觉,是“通感”。

师: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看来,储备一些艺术的基本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来齐读这一句,感受孩子们眼中独特的美。

生4:我还发现了第三段中“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这里描写月光透过竹叶把光映入我们眼帘的景象写得非常好。首先,“隐”写出了月夜的清静感,“切”写出了竹叶的茂密,“闪烁”是因为竹叶在随风摇动,所以有时候会把月光遮住,有时月光又会露出来,我们又仰着头直视着月光,自然就是“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这句话其实不仅有竹之美,月之美,我觉得还可以感觉到风之美。

师:是啊!如果是渐渐下沉的夕阳,还是缓缓升起的月亮,这些寻常的事物,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有着别样的美。孩子们原来天生就是美的发现者,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聆听,愿意给时间让自己和自然亲近,根本不需要人教,你也能发现自然界无限而独特的美。

(二)艺术启蒙是审美的教育

师:在孩子们发出疑问“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之后,真是传授画竹技巧的好时机呀!爸爸有没有立刻传授画竹的方法呢?他是怎么回答的?

生齐读文中爸爸的回答。

师:爸爸的回答中有没有讲具体的技巧,他讲了什么?

生5:他没有讲具体的技巧,只是告诉孩子们,要注意选择,注意布置,注意方向、疏密、浓淡、肥瘦。这些只能叫原则,不能叫具体的技巧。

师:说得很好!爸爸是在强调选择和布置,强调要表现出感知到的竹叶之美,至于技法,那其实是次要的。接着,孩子们又有疑惑了,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爸爸是怎么回答的呢?他那段话的含义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的?

生6:爸爸认为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西洋画重在形美,中国画重在神美,所以中国画多用墨笔来画。

生7:爸爸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像照相就强调它在形式上和原物非常一致,当然也要选择觉得美的方面来表现。而符号可能更代表的是一种意境,更多的意义是在于表现一种内涵。他要告诉孩子们,中国画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美,而不一定是外在形式上的美。

师:中国画表现的是一种内在的美,是物内在的美,还是人内在的美?

生7:我觉得有两点,一是人通过画传达的美好的情感,一是画给人带来的美好的情感。

师:这就是“神”!发现时是感知事物内在的美,轮到落笔时,就不要在意事物外在的形,索性选择和实物相去甚远的墨笔,甚至朱笔,着重表现生命的美。使画者和观者,都不再拘泥于形上,而在所表现的神韵上。可见,爸爸对孩子们的艺术启蒙,自始至终都没有落在知识和技术的层面,而一直在强调艺术最终是为了表达对美的理解,无论是西洋画还是中国画,其实都是如此。

三、案例反思

如何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问题。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文本解读的意识,也缺乏文本解读的能力。他们总以为,课文和教参已经规定了如何读,甚至规定了如何教,只要照参说话,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但是,新课标提倡要养成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我认为个性化首先要求要有独立性,要求学生个性化解读,教师自身就要具备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怎样才能具备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两个立场来阅读文本。

(一)读者立场

这是最基本的立场,就是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进行陌生化的阅读,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以一个普通读者而非教者的身份去进行阅读,有助于还原最本真的阅读状态,是近乎无功利的阅读。这种阅读,心境尤其放松,在轻松的心境中阅读,能够得到最真实的感受,尤其能够形成最客观的评价。《竹影》本是作者写给孩子们看的,那就把自己还原成孩子,想想作者想用这个故事告诉读者什么。其实无外乎两点:一是生活中处处有美,只要我们想去发现;二是谁都有能力来表现美,只要我们愿意去尝试。

教者最要警惕的是,万不能根据职业的习惯,一接触到文本,就满眼都是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这种过于功利化的阅读,是极其有害的,会渐渐破坏孩子的阅读美感。殊不知,很多孩子拿到语文书后,会兴致勃勃地翻阅课文,但一提到上语文课,却常常无精打采。

(二)教学立场

篇10

1、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发展的促进

艺术中专生毕业后大多会走上幼儿教育的岗位,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接受的音乐启蒙对智力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幼儿教师通过动听的音乐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同时让孩子在学习音乐中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2、钢琴演奏利于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怎样才能吸引孩子,让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钢琴上弹唱和即兴伴奏对幼儿的思维潜能开发是最重要的。由于艺术类中专生对美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之运用在钢琴学习时就会有很多的构想,比如原本用美声唱法演唱艺术歌曲,可以根据艺术中专生对音乐的动感追求,加上即兴伴奏的织体变换,就有可能成为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原来一板一眼的声乐作品也就变成富有动感和律动的音乐了。当孩子听到和以往听到的不同音乐编排时,耳朵一定会高高地竖起来,并对这样的音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磕磕绊绊的演奏是不能够完整地表达音乐魅力的,不论是弹唱还是对儿歌的即兴伴奏,往往建立在较好的演奏基础上,所以提高钢琴实际演奏能力着实重要。

3、艺术类中专生肩负着对未来幼儿音乐启蒙的责任

艺术类中专生走入工作岗位就肩负着幼儿音乐启蒙的责任。如果教师的专业技术不过关,音乐素养不广博,就无法在幼儿心中产生对音乐的美好期待,从而无法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无形之中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艺术中专生应从进校后就将责任紧紧地挂在肩头,充实自己,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来让幼儿享受美妙的音乐、辅助幼儿的音乐启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艺术中专生应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

根据艺术类中专生在校学习时的特殊性,教师在掌握扎实规范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把更加实用的弹琴方法和技能教授给他们,例如更加多变的织体、富有特色的和声、踏板的合理运用以及触键带来的微妙变化等。有些学生喜欢唱歌,对声乐非常感兴趣,但对学习钢琴却没有兴趣,可能还会有厌烦情绪,迫于选择艺术类学校而又得硬着头皮练琴,这种状态往往是学琴中的障碍。还有些学生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总想找到捷径。艺术类中专生的普遍情况是专业不突出,文化课底子相对薄弱,如欲突击练琴急于求成的话,往往效果较差。学生进校后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片面追求快速,忽视扎实规范技能的提高,手指的机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甚至越来越薄弱。不管弹琴的方法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更轻视音乐感觉的全面培养,这样做即使在在校期间(两到三年)造成飞速进步的表象,但学生在日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终究会因为基础薄弱或音乐素养不全面、手指机能长而影响琴技的后期发展,欲速则不达、欲快而反慢。

1、培养良好的演奏能力首先要有对钢琴学习建立正确的认识态度

赵晓生先生曾经在《琴禅》中讲“:习琴有道,证悟有要。得大境界,反若无道。”“学琴有道”就是说学琴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没有捷径可走,要想学好钢琴首先得摸清学习的规律才会少走弯路。有道就是指学习要有方法、一定要有克服技术困难的好方法。什么是好方法?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练习方法之外,更要在练习的时候找到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实际的演奏能力。

2、良好的钢琴演奏是身体多个环节的积极配合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多器官结合过程。在视奏时,大脑、眼睛、手在同一时间开始工作:乐谱上的音符要通过嘴巴唱出来,用眼睛反馈到大脑,大脑立刻指挥手指在键盘上弹奏出来,同时耳朵还要及时对演奏的声音进行反馈和检查,适时地调整和改进。所以,学钢琴绝不是简单动动手指就能弹出美妙的音符,而是身体的多个感官和部位的协调统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

3、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需要正确的练习方法

钢琴的演奏是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艺术事业,必须要用心来完成,弹奏的每个音符都是身心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演奏者还要充分了解作曲家的意图,通过十指尖千变万化的触键,把作曲家的音乐思想表现出来,这些都得靠勤练、巧练才能完成。俗话说的好:慢工出细活。慢练不单是一个好习惯.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慢练时身体和脑部才会达到和谐统一,及时发现问题:指法、手型、旋律是否正确,并及时改正。而对于练习中有难度的地方,需要反复慢练。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唱谱,此法简单、易行。很多学生觉得唱谱是小孩子学习的方法,但这恰恰就是为了曰后走入工作岗位能够尽快适应并且对下一代进行音乐启蒙的必要手段。

4、在正确弹奏方法的基础上提高音乐感受力

弹琴不仅要做到“耳聪目明”,还要培养音乐感受力。就是说耳朵要听音色、音高、力度、节奏和律动,仔细听乐曲的每个细节才是做到了耳聪;而目明则是要眼睛清楚地看到谱面上的音符记号、临时升降号、表情符号等,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耳聪目明。除此之外,弹好琴还需要有极高的领悟力和音乐感受力。悟性高低对学琴的进度有决定性的影响。音乐的感受力是在不断接触音乐中逐渐提高的,每个学生在进校后都应该要学会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而不是单纯为了回课和作业。只有自己先被感动了,才有可能感动孩子,而感动自己最快的捷径就是深入了解每首乐曲背后的含义,仔细品读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演奏的音乐感同身受,并传授给孩子。

三、提高钢琴演奏能力的实用方法

中专生进校后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弹而不是弹什么之上,重视培养实用的方法和音乐素养,用实用的技术来解决乐曲难度。用触键、音色、结构、分句、对比、起伏的不同来区别对待基础不同的学生,要求学生绝不是简单地用手指把音符砸出来了事:,伴随学生弹奏程度的提高,可以对音乐技术、风格表现等有更规范的要求。艺术类中专生从进校开始的第一步,就要把演奏质量放在第一位,把每首乐曲弹好听、弹完整,才能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学音乐要持之以恒,不能只单纯片面完成教师的要求,达到学期末的计划,必须注重全面的技术训练和音乐修养的提高。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培养孩子们成为心灵美、情操高尚的人。华罗庚说:"时间是由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艺术类中专生进校以后拥有一个最好的条件就是每天可以在琴房练习钢琴或是声乐。当然每个人每天练琴的时间非常有限,并非都能选择很好的时间段来练习。但排幵练琴的时间是可以做到的。将练琴旳时间和其他的学习时间排开,对学习而言也是一种放松。更多的艺术类中专生认识到将来的社会要求孩子们不单是要掌握几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是天性,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长期修养的结果。

四、结语

篇11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曾经有诺贝尔奖得主说过,他经历的最重要的教育是在幼儿园,这一说法实在很深刻。因为,幼儿阶段其实正是奠定基础的启蒙阶段,民间亦有“三岁看大,七岁至老”之说。在幼儿教育阶段,其实应该涵盖“德智体美劳”诸多学科。提到儿童美术教育时,很多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是“怎样教育”这一现实的问题,包括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怎样才能提高画画水平等等。但是,谁都知道,不懂得心的教育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主张和方法;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学效果。丰子恺先生对人文精神的教育观体现了他对美术、音乐、文学的全面精通和研究,他将人文精神的塑造贯穿于整个教育中: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涉及到美术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艺术门类等都有广泛的涉及。以人文为主线的美术文化贯穿于美术学科中,我们传达给儿童的视觉艺术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儿童的潜在能力是通过人文文化的感召力来释放的。

我们从来都是和孩子从同一方面看他们的画,而且是从同一视角。我们往往忘了考虑,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承接和释放情感的载体,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在这片净土上,每个孩子都在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儿童美术教育是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以多样性的面目出现的,是以多元文化思想渗透的、综合的、全面的审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美的事物。传统的美术课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绘画及技能的培养上,使原本应当丰富、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变成了机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训练。美术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中,课堂造成了儿童部分个性的缺失,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教育的终点不是要儿童走向一个共同的点,这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应该注重过程,即在过程中提炼美术的精华,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

大自然是每一位儿童向往的天地,儿童的生活源于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观察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核心,是儿童绘画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经历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画画时内容就会丰富,想象即无穷。观察并不是让儿童照实描绘他们的所见,而是通过观察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观察的时机,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适宜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提升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篇12

一、儿童诗的创作教学具有多种教育功能

1.传承历史文化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很重视诗歌的教学。孔子把“诗歌”排在六科之首,认为教育应从学“诗”开始,小学语文教育引诗歌进入课堂,其实质就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张扬儿童的文学性,保持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充满幻想,充满热情,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我们要把诗歌作为教育的第一粒种子,播撒在儿童的教室、孩子的心田。

2.实施美学教育

美育活动的启动与展开,学生审美表现的发生不能光靠命令,要依靠师生双边的积极投入。教师要以自己的热情激发起孩子审美表现的欲望,没有这种欲望,美育活动就是口号,就流于形式,就“动”不起来。诗歌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

3.鼓励创造教育

诗歌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而言,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诗歌的诞生要依赖于创造性的想象。儿童感性的形象思维是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想象力远比其逻辑思维能力强,他们较少受到知识经验和权威的束缚,敢于进行无限的遐想。因此,儿童具有诗人的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和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儿童诗的创作,可以大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进而养成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4.实践语言的方式

儿童诗是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是儿童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从儿童认知的规律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童诗中有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

5.促进心理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位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源泉。”儿童诗歌描写的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写诗就是在抒写心灵的感受。让学生在童诗创作中获得的成功体验足以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信心和热情。在童诗的创作中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有诗的童年!让低年级孩子诗心飞扬!让孩子们在爱读诗的同时,敢于拿起笔用诗这种方式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笔者结合低年级教学作了一些试探,现采撷几枝,与大家探讨。

二、儿童诗创作教学的几种方法

1.感受童诗的特征

(1)诵读切入,沉淀经典

“三分诗,七分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多让孩子们接触、朗读、感悟。琅琅的书声在古老的文化中滋润了稚嫩的心灵,也为他们的写诗埋下了饱满的种子。

(2)兴趣激发,拓展阅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诗也要写自己已熟悉的物和经历过的事。诗歌教学从课堂绵绵漫延,引导孩子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的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如初冬冒着寒气的太阳、春日田野的野花、夏日瑰丽的晚霞、秋天飞舞的落叶,冬日纷飞的雪花,让孩子领会如何到生活中去捕捉美的可以入诗的素材,通过各种途径来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贮备才会有童诗的创作。

(3)欣赏品味,感悟积累

大量的赏读是儿童感受、领悟诗的神韵的最佳方法。让学生能够让自己进入到里面,和作者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忧愁。让学生初步感知童诗的语言美、内容美、形式美。如下了一场大雨后,指导学生读关于雨的诗。这样指导学生品诗,学生言之有物,写好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2.培养童诗创作的能力

指导儿童进行童诗创作时,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联想。要引导他们学会打破常规性思维方式,学会联想。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想象力训练。

(1)联想训练

①直接联想:我们的想象可以多一点童趣,多一点夸张。看到燕子的尾巴你会联想到什么?

②层层联想:在直接联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想下去。要写好儿童诗必须学会层层联想,联想的层次越深,儿童诗的意境就越好。

比如看到树叶马上想到什么?想到招手,由招手又马上想到什么?再想到欢迎。

(2)想象力训练

在想象力的训练中,指导儿童创作诗并不需要过多地指导孩子如何展开想象,而只需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认可孩子天真的想象就可以了。你听:夜空是花园,星星们每晚都在那里散步、乘凉;黑夜里,教室静悄悄,只有黑板和课桌,轻轻地打着鼾;天空有两件大衣,白天上班时,他穿整洁的白大衣,晚上参加宴会,他穿镶满珠宝的、华贵的黑礼服。儿童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

3.探索童诗创作方法

注重指导,授之以渔。诗是灵感的产物,但文字的推敲也有章可循。和其他老师研讨最好的指导方向和写作技巧,交给孩子们一张诗歌入场券。

(1)模仿开始,在模仿中尝试练习

用心地去挖掘课本中可供写作的素材,借助课本,通过老师的引导,为学生学写儿童诗搭建一个平台,给孩子们练习写诗一个阶梯,同时为孩子用力攀登提供条件。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训练学生抓住句式的特点进行模仿说,然后学会把说的话整理下来。这是学了《家》之后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谁的家在哪儿?

生:我知道鲨鱼的家在大海里。

师:能学着书上的样子说吗?这样说()是()的家。

生:沙漠是骆驼的家。师:好大的家。

师:我们班的小诗人真多呀,小朋友们如果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非常棒的小诗了,来,我们来写一写吧!

然后根据学生写的小诗进行整理,主要针对写的顺序,让孩子们明白,写诗的时候,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2)技巧点拨,在尝试中逐步提高

①用比喻法创作儿童诗。比喻是童诗创作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以此一物比作彼一物。一个富有创意的比喻就是一首儿童诗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云》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男孩,到处奔跑跳跃,快乐地玩耍。

把云比作画家和男孩,就是很好的想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推进和发展,就成了一首很不错的童诗了。

②用拟人法创作儿童诗。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情,显得活泼可爱、生动有趣。这个事物的范围极为广泛,上天入地,大到宇宙,小到蚂蚁,都可入诗,在儿童的眼里都可以成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事物。例如下列句子:

春天是什么? 小燕子说,春天是温暖的泥巢;

小鸭子说,春天是欢腾的小河;

让和春天有密切关系的小动物开口说出了对春天的感受,使用了优美的词,从身体感觉、嗅觉、视觉等多种角度,把春天的特点描绘出来了。而排比句的应用让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

③用补充法创作儿童诗。

《想变成……》

师: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还想变成什么呢?老师这儿有一个诗题:

想变成……想请你用你的奇思妙想把这个诗题补充完整。

生:想变成小鱼。

师:好有趣,看来你的奇思妙想真不少。

师:你为何想变成这个呢?

生:想变成一条小鱼,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无论有多大的风险,我都勇往直前。

师:我真喜欢这条小鱼,自信而勇敢,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

篇13

关键词:兴趣;儿童;舞蹈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认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也会很深刻,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于兴趣而一切的活动追根究底亦源于兴趣,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除此之外人的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发生发展起来的,也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学生需要知识,他的知识越多,他的兴趣也就越广泛、越浓厚。

一、兴趣对儿童学习舞蹈的作用及其意义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如果老师的教学过程离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就没有兴趣,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喜爱动物,教师教他们做“燕子飞”、“小白兔跳”、“马儿跑”、“大鹏展翅”、“小金鱼水中游”等动作时,配教一些简单易学的儿歌,做简单易学的表情操,学生边高声整齐念唱儿歌,一边做着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兴趣能培养人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如果遇上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的态度有利于接近成功的彼岸,是一种心理朝向的感情状态。感情状态有愉快的,有痛苦的,愉快的经验来自学习的成功,也就是说兴趣的感觉,是由于接触到人、事或参与活动而产生的感情经验。有了兴趣的感情经验,更吸引他们去接触、去参与,所以兴趣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二、家庭教育对儿童舞蹈兴趣的培养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儿童兴趣的萌芽大多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家庭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就特别重要,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尤其是女孩。家庭是培养舞蹈兴趣的第一个环境,因此家长应注意对儿童兴趣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培养儿童广阔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中心兴趣

家长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中穿梭,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对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多角度观察其表现的倾向性,分析其稳定的倾向性,视其发展走向,培养其中心兴趣。对某些孩子所表现出的稳定倾向的兴趣,则要有意识地安排其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事物,在其所经历的事物和活动中的过程中,培养其广阔兴趣,加强和发展中心兴趣的走向。

(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

家长是孩子兴趣的培养者和发现者,家长应从孩子的生活中去观察孩子,然后采取措施去引导孩子对此能够产生兴趣,作为儿童的守护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切忌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应该根据儿童兴趣的特点积极的创造一定条件和空间鼓励发展儿童的兴趣。比如我们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妹妹、弟弟跟母亲生活,在杨丽萍童年的记忆里,大都与贫穷有关,但他有人生少有的快乐态度,因为她从小就酷爱舞蹈,母亲就很支持自己女儿的选择,经常鼓励她,默默的支持她,最后杨丽萍成为了著名的舞蹈家。所以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家长都要尊重孩子自己兴趣的选择。

(三)采取的培养措施

1.父母最好自己也对舞蹈感兴趣,因为成人的举止、言谈、爱好对孩子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2.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有意识带领孩子观看舞蹈表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舞蹈的优美,从中激发孩子的童趣。

3.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环境,比如:在窗户上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等,让孩子观察、模仿、阅读,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

4.可以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抒情、活泼的乐曲,让孩子伴随乐曲蹦蹦跳跳,感受一下情趣,因为小动物形象生动,对孩子有吸引力,我们应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观察中加以美化和创造。

5.召开家庭音乐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成人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探讨。

6.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的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到舞蹈的高雅情趣。

三、学校教育对儿童舞蹈兴趣的培养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学生兴趣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培养都来自于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领导、教师处于重要的地位。

(一)幼儿园领导对舞蹈的重视直接影响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进入学校来接受科学文化教育,首先进入的是幼儿园的教育,学校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新课程的实施中,讲到校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作用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主导的作用,第二个是保证的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办学的理念方面,它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直接会影响到他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比如学校领导提倡经常举行文艺活动、或者组建舞蹈队参加外面的演出和比赛之类的活动,这样学校的学生就会积极地参加学校的舞蹈排练。在儿童参加外面的舞蹈活动中,如果领导不时地鼓励、关心儿童,儿童的情绪就会一直保持高涨的状态。由于领导的提倡、支持,学生就会重视舞蹈的每场演出,渐渐地对舞蹈就产生了兴趣。

在学校里一个好的领导往往起了一个核心、关键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验中,课程的管理相关制度、机制建设也是非常重要,它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保证。素质教育要落实到实处,不要搞撑面子工程。学校要想培养儿童舞蹈的兴趣,还要重视舞蹈教师的力量,只有给教师精神上给予了重视、物质上给予了保证,这样教师才有动力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动力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舞蹈兴趣。

(二)舞蹈教师培养儿童舞蹈兴趣的作用

1.教师言语的作用

教师讲解的言语要适合儿童的特点,激发儿童的舞蹈兴趣,不要用死板的“手怎么做,脚怎么做”来完成动作的练习,应该适合儿童的兴趣趋向,利用生动形象的儿歌来唤起孩子的兴趣,从而让孩子带着轻松、愉快的感觉去学习舞蹈。这对教师的教学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对儿童在语言上更要幽默、风趣,在教学中要善于用形象性语言帮助儿童掌握动作要领。例如用拍手训练节奏,单调的拍手动作,幼儿不感兴趣,我用拍上、拍下、后左、拍右、拍前、拍后、两人对拍,再加上拍头、拍肩、拍胸、拍膝等,幼儿兴趣极高,节奏也掌握得很好。又如幼儿站立时的收腹、挺胸,他们很难理解,我风趣地对幼儿说:“你们身上都有一个大西瓜”,幼儿不解地问在哪里?我让幼儿用手摸摸自己的肚皮,并说:“这就是你们身上的大西瓜,挺着大西瓜跳舞不好看。”然后,教幼儿把大西瓜藏起来,肚皮收进去,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幼儿很快学会了这个动作。为了使幼儿准确掌握小碎步,老师可让幼儿有意来追逐自己,在追的过程中,不仅老师提出的要求(用前脚掌轮流快速向前走)幼儿能听得清、记得牢,而且还能与老师建立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害怕、恐惧心理,大胆、欢快地展现自我,而且感觉还特别开心。对孩子来说,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没有吸引力的东西,最好让孩子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氛围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作为一名引导者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儿童的兴趣。

2.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培养儿童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去学习舞蹈,小朋友最喜欢做游戏,我们就应根据孩子的天性顺应他们的心理,用做游戏的办法培养他们的兴趣。如玩《小鸟找窝》时,教师说:“我是鸟妈妈,小朋友都是小鸟,要跟着妈妈学习各种本领;幼儿学跳手绢花,让他们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手绢花,幼儿拿到自己喜欢的手绢花跳舞会显得格外高兴,然后老师拿出一种颜色的手绢花开始跳舞,手上有和老师一样颜色手绢花的幼儿便围在老师身边舞蹈。幼儿在这样愉悦的游戏中跳舞,兴趣会始终高涨;在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中也要有一些趣味才能使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通过骑马、支撑、推小车来练习孩子手臂的力量,通过学习青蛙的体形来压胯。每次练习完孩子们都会出一身大汗,可是他们还是很开心,没有表现出不愿意学的情绪。现在大班的孩子把基本功训练当成一种很快乐的事情,每天都主动提出练习基本功,通过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身体都变得结实了,软度的练习也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趣味基本功训练,孩子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所以在对孩子舞蹈兴趣的培养中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好强心激发法

儿童是好胜的,他们愿意向别人表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儿童的兴趣可以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给儿童创造争胜的机会,使儿童的兴趣逐渐得到发展。比如,经常让他们参加一些儿童的舞蹈比赛,让他们自己去评价,孩子总是不服输的,在比赛中,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舞蹈。我们应给儿童创造争胜的机会,并逐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赶超别人。比如:在舞蹈班就有这样的例子,在软度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经常让学生一起下腰,其中有位学生总下不去,有一次她终于和其他学生一样做到了,老师就鼓励和表扬了她。到了下课孩子的妈妈说这位孩子经常在学校放学以后躺到自己的床上让妈妈帮忙拉腰,每天坚持两个小时软度的练习,她自己总说:“老师经常让我们一起下大腰,我总是下不去多丢人啊,别人都能下去的我为什么不能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做到了。在这个时候教师更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利用孩子好强的心理去保护孩子的兴趣。

四、校外舞蹈活动对儿童舞蹈兴趣的培养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早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之,它是人类劳动生产、战斗操练、情感活动的模仿在线。现在舞蹈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表达生活态度的另一种艺术化语言。为了培养新世纪的新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加强素质,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再广泛地深入进行。包括舞蹈教育在内的美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人们发展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儿童对舞蹈兴趣的培养社会风气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首先,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渐增强,精神生活的享受来自于艺术美的创造。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文化成绩,在艺术方面的培养也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如今在社会上大大小小舞蹈班不断兴起,为学生舞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这股“流行风”的盛行,儿童对舞蹈班就会产生了好奇,由于这种好奇心理学习舞蹈的学生就会络绎不绝。由于这样的一种风气,每一位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在孩子和家长攀比心的驱使下,大多数孩子都被送到假期的舞蹈班中学习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渐渐地对它产生了兴趣。舞蹈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比的地方,因为舞蹈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在无形中这也锻炼了儿童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孩子以后培养坚强、不怕挫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舞蹈能够促成儿童智力的提高,它主要锻炼了儿童的身心各方面的协调为以后的文化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所在,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舞蹈的人会越来越多,也会引起家长的重视,对儿童兴趣的培养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其次,舞蹈在社会中的应用随时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刻,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惜惜相关。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单位开业或者搞活动的时候为了招揽客户经常组织一场文艺活动,孩子经常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接触这些文艺活动,当看到别人在台上的精彩表演时潜移默化中就会对歌舞产生了兴趣,就憧憬着自己也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还有学校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晚会、汇演之类的活动,每个人想在自己同学面前表演一下,但是到报名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才艺表演而望而止步,渐渐地在心理压力的驱使下就会尝试去接受这些东西,去体会这些东西,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接受了正规的训练后,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就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结语

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并对舞蹈产生兴趣。兴趣直接奠定了人的一生,它也是最好的指导老师,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对于孩子来说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对儿童舞蹈的兴趣应从多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应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利用童趣激起他们对舞蹈的兴趣。不管是通过哪个渠道培养孩子都应该在尊重孩子的情况下让孩子自主选择,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2]《中小学音乐教育》.[M].2000-2003年各期.

[3]《儿童音乐》.[M].2000-2003年各期.

篇14

【关键词】敬业 专业知识

中职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不浓,贪玩心重,所以真正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做一个中职学生喜欢的音乐老师确实不容易,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去总结经验和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更成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引领孩子们走进更开阔的音乐天地中去,所以做一个智慧型和敬业型的教师才能让孩子更加喜欢。笔者结合多年中职音乐教学,就此问题浅谈如下思考。

一、中职音乐教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

要做好一个中职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一份挚诚的爱。敬业的重要内涵是要爱学生,不但要爱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音乐素质低的学生决不能歧视。而要付出"四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平时他们在班上得不到爱,得不到表扬,得不到参与等,只要得不到的,在我们音乐课上都让他们得到。长期来,差生特别喜爱上音乐课。有一次,一位差生脚扭了,到三楼形体室上课不方便,可他不愿意放弃这节音乐课,自己一瘸一拐地来到音乐教室,满头是汗,我急忙迎上去扶他上位,并说:"你脚不方便就不要来上音乐课了?"可这位学生回答"不!我要上,这是我最喜欢上的课。"当时,我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上课时,我在全班表扬了这位同学,全班听了都为他鼓掌,课后,我把他送回了教室。通过这件事,同学们再不看不起他了,这位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成绩也有所提高。因此,只有爱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实现你的职业价值。

二、教师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新型的中职音乐教师,应该拥有过硬地专业基本功和音乐素养。只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才能让我们胜任本职工作,才能在孩子们面前提高威信,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如鱼儿在水中尽情嬉戏。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师,课堂中,我们的范唱要充满情感,要呈现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扉、开启音乐启蒙的明窗;我们的弹奏要娴熟,技巧运用恰当,才能稳住同学们的情绪,启迪同学们的情感;教师的舞蹈要符合中职生的心理,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渴望。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师,惟有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能让自己的教育理念落伍。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沐浴着阳光,我们面对的是一天天学生的成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获取更多更新的音乐素养,我们要不断地“美容”自己的教学,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展现自我别具一番的神采飞扬!

三、中职音乐教师要学会多给学生一些空间

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老师的严厉指导下,一遍又一遍的,一句又一句的学唱课本上歌曲,我一直觉得音乐课堂应该是快乐的,因为没有谁会在唱歌的时候沮丧着脸,可是为什么孩子们在课堂上似乎很不情愿又不得已的在唱着一些乏味的歌曲。教师这个时候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去聆听他们的想法。问问为什么唱不好,或许有学生说有一句总唱错,让自己失去信心了。教师应该把歌曲的歌谱认真分析给学生,如附点部分的节奏是如果掌握的,或者是切分的节奏该怎么打,只有真正找到根源才能把问题解决。或许还有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唱歌曲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都会唱,能唱好节奏,能唱准音高,可是学生没能理解歌词的含义,或者对歌曲的内容一无所知,那难免会出现唱的很乏味。我一直觉得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着和组织者,如果变成学生在老师的严厉管制下,灌输性的教学那学生就会变得可怜兮兮,像一只被束缚的小猫,其实他们应该是翱翔于蓝天的小鸟,学生有很多想法是我们老师都想象不到的,记得以前汽修专业的有几个学生在学唱完一首歌曲后进行了歌词的改编,当然改编的歌词很滑稽,引起哄堂大笑,可是我更多是表扬她的创新,因为任何一个作曲家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天赋需要老师给与一片开阔的空间,而不要把学生的思路堵死,否则只能跟着老师打转转。在上一堂课上,我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希望学过乐器的同学都精心准备好一堂课,讲解关于你学习的乐器,关于它的构造,功能,并能演奏一段而且讲讲曲子的写作背景,让很多学乐器的学生都有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能学习一门乐器本来就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但是很多学生学了很久之后缺乏兴趣,其实也和他们缺少展现的机会有关,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赏识和鼓励的,这样才能更有信心。

四、中职音乐教师要多才多艺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在做好教书本职的同时,还应不断的加强自身音乐气质的提升,具备像演员一样高雅的气质、丰富的才艺,和坚定的自信心。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在举止、言谈、手势、眼神乃至整个体态等方面赋予动态表情和随时随地的变化,才能寓知识和技能于形象趣味之中,使得学生们在课堂里得到气氛美,身心愉悦的感染中自觉地“出神入化”地获得知识与技能。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多才多艺,能够根据教材要求,吹拉弹唱,自编自演。在教学中展示自己最擅长的一面。优秀的音乐老师能够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来更好的演绎音乐,带给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

总之,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比一所歌剧院的指挥宝贵和重要得多。一位蹩脚的指挥,不过是一两次的失败,而一位鳖脚的音乐教师如果连续失败二十年,那么会至少扼杀二十几批孩子的音乐天赋……”。所以,作为新时期的中职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己,为我们中职音乐教育添砖加瓦,做一名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廖幸瑶.音乐美学教育实践之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