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提示范文

财务风险提示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风险提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提示

篇1

由于企业理财活动主要包括筹融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构成了企业全部理财工作的主线。因此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所以财务风险可以按照财务的主要环节划分为筹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具体形式。企业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筹资,因此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经济负担。但宏观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各种情况的发生都可能会导致管理失误,决策不当。使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在作出决策开始,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投资风险的预测性差,造成损失和影响大,以及多种风险同时存在的特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的可能性,以及由于产品销售完成后,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在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多种原因会导致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具有多元化。收益非配风险反映了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对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步。按照风险能否加以控制,可将财务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可以控制或部分控制的风险,人们对此类风险已找到相应有效方法加以影响或者避免。不可控风险,是指企业无法左右和控制的风险。这类风险一般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预防、抵御。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些风险,对于这个企业是不可控风险,而对于另一个企业却是可控风险。收益与损失是共存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可以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在房产企业中,由于各种原因,财务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及持续发展,最终影响企业的效益,使企业信誉受到影响。

二、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以及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素质。一个拥有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文化背景的企业,通常也拥有规范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时把控财务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始终行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近年来,大多数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拥有资产数额逐年提升,但石油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明显的提升,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市场当中,风险时在威胁着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石油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没有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进行风险管理,造成风险的事前管理缺位、事中和事后管理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因而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够。在具体工作当中,石油企业的一些财务管理人由于员缺乏风险意识,所以认为只要管好和用好资金,就不会有财务风险产生。但是事实上,风险意识薄弱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石油企业之所以会发生财务风险,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都缺乏对发生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因而没有将防范财务风险的各项措施一以贯之的实施在企业决策、管理等各个环节。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当

从一些石油企业的财务帐目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应收款挂帐问题较为严重,因为这些石油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习惯,或者是根本不将应收帐款的控制问题纳入考虑范围。对于石油企业来讲,销售额是关系到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石油企业为了增加其销售量,同时扩大其市场的占有率,往往不得不采用赊销方式来销售产品,然而企业这一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如果应收账款过多,其流动资产周转率会变得越来越低,则表示企业流动性也会相应的越来越低。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多,资金减少。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的不够及时和详尽,导致产品销售合同的签订和评审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控制,从而引发盲目赊销,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三)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本来源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用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来表示。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接的体现。资产负债率增高,产权比例也增高,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大,产权比例不正常,资本结构不合理,是石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石油企业账目只停留在记账,算账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的阶段中。没有对财务进行应有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作用,更没有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程序缺乏真实性,可靠性。

三、加强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防范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个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作的始终。第二,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第三,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合理的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第四,掌握金融、证券、投资等相关知识,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同时要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风险。石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措施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要牢固树立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

(二)强化应收帐款的管理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一般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或者由财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兼管此项工作。信用管理部门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信用的管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信用管理部门要得到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

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可以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石油企业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客户资料可以从三个途径获取:一是直接向客户调查,由客户提供公司的基本资料、财务报告、信用资料等;二是查阅内部客户档案中老客户的资信资料及其履约记录;三是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和服务机构收集资料。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即5C系统,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整体的风险程度等。

3.建立应收账款监控体系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有全局性意识,也就是对应收账款的发生过程有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把握。提高账款周转率,并建立起应收账款的全程监控体系:赊销、收账、逾期顾客风险预警等环节。

(三)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财务风险向经济管理者提示了石油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增加盈利,同时在经营不利时给企业带来更大损失。因此,石油企业经营者应当安排好资本结构,使企业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生存和发展。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也就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要通过对盈利能力和风险进行权衡和选择,以确定出既能使风险最小,又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石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为:负债率的适宜范围在30%70%之间。如果负债率低于30%,就可能存在经营过于保守,不能满足石油企业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的可能性;如果超过70%,就会带来较大的财务危机成本和成本,影响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持续快速的发展。石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6.48%,同行业资产负债率为45.45%,由于石油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同行业高出31.03%,所以现阶段来讲石油企业应减少20%的资产负债率,使石油企业融资资金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从而达到其资本结构的优化目标。

篇2

---打造“四个环境”提升税务所行风工作水平

区地税局税务所始终把税收环境建设作为行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本年度,在市、区局的高度重视、统一领导下,我们注重领会精神、把握实质、狠抓落实,通过税收环境建设有效确保了“控税源、强征管、优服务”三大任务的完成;全年实现全口径税收1.7亿元,实现社保费收入8100万元,均超额完成了年度收入计划;税务所被评为区“先进集体”,所长王大革同志被省委评为全省“文明优质服务标兵”;税务所的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贯彻服务标准,打造优质办税环境

税务所在内部环境建设上基础比较牢固,这得益于我们深入、全面地贯彻了本局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即:“服务环境标准化、办税流程标准化、信息查询标准化、软硬件配置标准化、岗责考核标准化”。为落实好“五个标准化”体系,我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了全面的调整。服务窗口建设实行所长负责制,并把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办税窗口,引导、带领窗口人员做好窗口服务工作。按照标准统一配置各类服务设施、设备,并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细节,把花镜、便民伞、便笺纸等服务细节做好、做到位;二是注重后续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类设备、物品及时得到维护和更新,满足纳税人办税需要。在优化办税环境上加大投入力度,本年度,区局再次投入资金对税务所进行了优化改造。通过贯彻落实各项标准,税务所率先通过了省局标准化税务所的考核与评定,并荣获了“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当前,税务所的办税服务,通过服务环境标准化,能够让纳税人在愉悦中享受办税过程;通过办税流程标准化,让纳税人在简洁明快中体验效率;通过纳税查询标准化,让纳税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通过软硬件配置标准化,让纳税人在服务中明确时代主题、感受时展;通过岗责考核标准化,使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

二、狠抓征管效能,打造公平治税环境

在征管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强化征管与优化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为纳税人提供公平的竞争发展环境,正是通过强化征管来实现的。为确保发展环境公平:

一是加强户籍清理力度。税务所成立漏征漏管清理小组,保证了人员配置;制定了工作制度,明确清理目标和清理重点;每月确定一周开展清理工作,保证了清理工作的时间;本年度共清理、整改漏征漏管户210户,通过堵塞征管漏洞,确保了法治公平,维护了合法纳税人的权益。

二是加强税源管控力度。在纳税核定、税源普查、项目管控等工作中,加强与国税、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广泛开展税源信息交流、筛查、比对工作,确保无论是重点税源还是一般税源,都做到税源底数清、缴税数额清、存在问题清。通过税源有效管控,全年实现补税570余万元,使公平的税收环境在深层次上得到了保证。

三是加强欠税清缴力度。通过周密制定计划,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全面加强欠税管理工作。对重点欠税企业实施全面评估,查清问题,核准基数,落实清欠计划。全年共清缴欠税350余万元,处理虚欠221笔,进一步净化了税收环境。

三、强化政策服务,打造和谐区域环境

税务所注重把国家制定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政策服务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企业得到政策的实惠,以此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在工作实践中:

一是抓宣传。我们结合辖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本年度,为普及农业税收优惠政策,我们组织召开了涉农企业税收政策辅导会,并整理、印制了农业优惠政策汇编手册,把政策送到纳税人手中;为普及纳税人权利与义务,我们按全局统一部署,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纳税人权利与义务主题宣传活动,有效保证了纳税人的知情权。全年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4000余份。我们的宣传活动还通过《中国税务》杂志、辽宁广电台等媒体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是抓落实。我们认真把好受理关、审核关、上报关,兼顾工作效率和质量。按照“纳税人要税务机关办理的事项,由综合服务厅一站办结;税务机关要落实到纳税人的事项,由税收管理员一线执行”的“封闭式”服务模式,使各类申请审批事项在窗口受理后,后续程序和手续均税务所按流程内部流转,使“一站式”服务名符其实,从根本上解决了纳税人办税“多头跑、跑多头”的问题。全年共办理各类减免税20余件,减免税款300余万元。

三是抓反馈。为确保工作实效、保证工作质量,我们认真开展向纳税人述职、述廉活动,将总体工作、政策执行、廉洁执法等情况向纳税人反馈,主动接受纳税人监督。正是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纳税人对我们建立信任,给予了好评,税务所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税务所。我们以征纳关系的和谐推进了区域环境的稳定与和谐,树立起了地税的良好形象,并为税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践行税务文化,打造团队发展环境

篇3

菜豆,包括扁豆、四季豆、芸豆、刀豆等。食用未烧熟煮透的菜豆会导致食用者中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多。生的或未煮熟的菜豆含有较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这两种生物毒素分别具有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进入人体后发挥生物作用而致病。皂苷主要在菜豆的外皮内,只要烹调时间足够就能消除其毒性。

菜豆中毒的潜伏期多在1小时左右,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也有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心慌、胃部烧灼感等,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一般程度的中毒可自愈,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预防菜豆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烧熟煮透,无论是炒、炖、凉拌,都要加热至菜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食用时无豆腥味,不能贪图色泽或脆嫩的口感而减少烹煮时间。烹调时,要使厨具内所有菜豆均匀受热,尤其是学校(含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在烹调量较大时,应保证所有菜豆烧熟煮透。

篇4

一、“股权代持”的财务核算问题

目前,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制定了“投资经理项目跟投”制度。即当投资公司决定对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公司要求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可以直接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则不能直接成为所投项目企业的股东,这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所拥有的股权往往由投资公司托管,即“股权代持”。由于是代持,该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因投资经理离开风险投资公司而丧失,并可随风险投资公司退出投资时一起退出。但退出后,投资经理所获取的收入必须抵扣了投资经理所应分担、补偿的费用或损失。

笔者认为,代持股份在投资期间内的投资财务的一般核算应并入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核算,因此,股权代持业务的特殊会计处理分为:股权代持款的收到和退还;代持股份现金分红的收到和发放。

1、股权代持款项的收到和退还当收到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的项目委托投资款时,公司可借记“现金”,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

投资公司卖出被投资企业股份(包括代持的股份)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已提的该项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X项目公司”,贷记“长期股权投资———X项目公司”的帐面余额,并按持股比例对借贷差额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若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需要分摊或补偿费用发生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公司把代持股份本金及收益支付给投资经理极其小组成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对投资收益部分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2、股权代持的现金分红款的收到和发放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并按持股比例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在发放代持股权的红利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风险投资公司的股利收入在计算所得税时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合并计算,存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使股利收入实际上免征所得税的可能,但代持股份的红利却不能免征个人所得税。

例1:假定风险投资A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对B公司投资1000万元,占B公司股份的50%且为最大股东,其中A公司自有资金投资990万元,代持公司投资经理a1的股权6万元,代持小组成员a2的股权4万元。2001年末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额为1100万元。2002年2月1日,A公司获得B公司现金红利50万元,其中a1应得3000元,a2应得2000元。2002年7月1日,A公司以12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对B公司的股权。

由于对B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相应的分录如下:

(1)2001年1月1日

①A公司收到对B公司投资凭据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 10000000元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元

②A公司收到a1、a2的代持股款

借:现金

100000元

贷: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 60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 4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B公司投资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0000元

贷:投资收益

990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6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4000元

(3)2002年2月1日

①收到B公司现金分红

借:银行存款

5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 500000元

②按代持股份比例将收到的现金分红转发给a1、a2,应扣除个人所得税20%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3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2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1000元

现金

4000元

(4)2002年7月1日

①A公司出让B公司的股权

借:银行存款

120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 50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 10000000元

投资收益

1485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9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6000元

②A公司退还代持股款及相应投资收益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 60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 40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12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8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nbs

p; 4000元

现金

116000元

二、接受赠送管理股的财务核算问题

由于风险投资不是一种简单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企业也常常参与被投资企业的项目运作管理,发掘企业价值并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基于对风险投资公司及其人员的专业经验的认同,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屡见不鲜。尤其2001年以来,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NASDAQ股市的下跌,国内创业版迟迟不能推出,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开展咨询服务及财务顾问业务,获赠管理股的现象更多了。笔者认为,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对有关的处理给出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

1、管理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选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风险投资公司只获赠管理股而未有实际资金投入,管理股份往往比例较小,风险投资公司只承担顾问角色,笔者认为此时可采用成本法。但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既获赠管理股又有实际资金投入,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根据管理股主导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或重大资本运营活动,应视为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而采用权益法核算。

2、收到赠送管理股的帐务处理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并取得凭据股权证书后,应将依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公司所有者权益登记入帐。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贷记“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3、管理股现金分红以及管理股处置的帐务处理对于现金分红,在成本法下,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在权益法下,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处置管理股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的帐面价值,将借贷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同时,应将“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的相应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2:假定风险投资公司C于2001年1月1日接受某高新技术企业D的股东赠送的管理股份10%,并由C公司派员对D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战略结构的调整。D公司的有表决权的净资产值为500万元。截止到2001年末D公司由于盈利使得有表决权股东享有净资产600万元。2002年2月15日收到D公司现金分红5万元。2002年7月15日,C公司以60万元的价格将10%股份出让。

由于C公司对D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1)2001年1月1日收到股权证明

借: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 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50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D公司投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000元

贷:投资收益

100000元

(3)2002年2月15日收到现金红利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5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000元

(4)处置股权应进行的处理

①借:银行存款

6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000元

投资收益

5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 500000元

②借: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000元

由上例可见,获赠股权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的实际利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给公司带来净资产的增加,体现在资本公积中;一部分给公司创造收益,体现在投资收益中。

三、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于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目前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存在争议,这里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观点一:风险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的不同情况,对于投资减值准备分别进行考虑。比如,种子期的项目可以多提,成熟期的项目可以少提。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中对于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规定是较为明确而严密的,不应人为夸大和缩小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风险投资公司应在每会计期末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所列迹象,来确认是否对该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应计提的,应根据市价或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客观地确定可回收金额,按可回收金额与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之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观点二:对于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在会计期末会按照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分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故已充分反映了被投资企业的亏损或盈利等财务状况。因此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不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对策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测量与评估和风险的控制。识别主要是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系统分类,在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各类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程度。测量与评估则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将风险量化处理,对各财务风险因素数据准确分析与评估。风险控制是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等各环节实施监督和控制,达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目的。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一是使企业密切关注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事项,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二是通过提前筹集快到期债务资金、有效利用分散的闲置资金等方式,使企业资金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减少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减少损失、增加收益,实现股东价值的不断提升。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的一大弊病。一方面相关制度的制定不够科学,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多流于形式,虽形成书面文件,但制度本身缺乏合理性,实际管理中未能有效执行。另一方面缺乏风险评估机制。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尤其是财务风险。实际工作中,对投标报价、项目分析、工程款结算以及资金配置等没有充分考虑,风险评估不到位,易引发财务风险。

(二)未能有效发挥财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多数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对经营业务的监督、控制仅体现在会计核算上,未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应有职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通常情况下,财务部门将监管重点放在企业的资产方面,对财务监督和服务职能的落实情况没有给予重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此外,施工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监督与服务职能认识不够,使得财务风险得不到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面对风险只能事后处理,难以发挥财务在内控中的重要作用。

(三)行业恶性竞争引发财务风险

由于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使得施工企业在承揽项目工程时,不顾成本、竞相压价,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业主方招标时,在满足合同条款、工程质量要求等的基础上,一般选择报价最低的投标企业,而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接受相对苛刻的条件,使得施工企业既要付出较高的施工成本,又要在可能亏损的情况下确保工程质量,给施工企业长期经营带来困难,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回款风险

施工企业在应收账款回收上存在巨大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施工企业因工程质量等因素不能按合同履约,导致施工项目竣工后不能及时办理竣工验收,造成施工项目资金结算滞后,无法及时收回款项。二是因业主方资金紧张等的影响,使得工程竣工验收后不能足额支付合同款项,易变为呆账、坏账。三是施工企业管理者对应收账款管理不重视,未配置专人进行账款催收,而企业仍需负担承重的财务费用,增大财务风险。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要进行充分地调研与分析,把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各流程环节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机制、合同管理机制、财务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等。健全预算管理机制的核心问题是要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及执行力;合同管理方面则要提高合同履约率,严格按合同条款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在财务风险预警与评估上,设定财务风险的可接受范围,通过信息系统、财务指标等进行预警和防控,以减少财务风险。

(二)提高认识,增强财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

一是要提高管理层思想认识,增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二是要将财务监督与服务重心前移,在开展各项业务之前做好事前分析工作,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财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运用财务风险测量工具,对业务进行跟踪监督,及时解决财务风险;三是要增强执行力,在财务监督与服务职能上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做到有章可循,真正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职能。

(三)规范行业竞争,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项目时,要对招标文件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准确理解文件内容,核实招标单位相关许可证件是否齐全。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竞争,从源头上降低财务风险。监管部门可以介入招标环节,针对招标单位与竞标企业的报价,结合工程项目成本等因素予以综合评价,对于恶意压价或在亏损情况下承揽工程的施工企业要严厉惩处,对于选择中标价低于项目实际成本的招标单位也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要做好事前控制,掌握招标单位的社会信誉情况、财务状况等,在合同中明确收款时间和方式,以及违约赔偿等问题。要将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纳入相关责任人的考核中,合理利用激励机制,对一定期间内收回款项的予以奖励,否则予以处罚。此外,要规范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建立应收账款台账,按拖欠时间和清收难度划分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清收策略,对恶意拖欠款项的要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兰平.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