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提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由于企业理财活动主要包括筹融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构成了企业全部理财工作的主线。因此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所以财务风险可以按照财务的主要环节划分为筹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具体形式。企业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筹资,因此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经济负担。但宏观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各种情况的发生都可能会导致管理失误,决策不当。使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在作出决策开始,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投资风险的预测性差,造成损失和影响大,以及多种风险同时存在的特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的可能性,以及由于产品销售完成后,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在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多种原因会导致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具有多元化。收益非配风险反映了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对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步。按照风险能否加以控制,可将财务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可以控制或部分控制的风险,人们对此类风险已找到相应有效方法加以影响或者避免。不可控风险,是指企业无法左右和控制的风险。这类风险一般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预防、抵御。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些风险,对于这个企业是不可控风险,而对于另一个企业却是可控风险。收益与损失是共存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可以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在房产企业中,由于各种原因,财务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及持续发展,最终影响企业的效益,使企业信誉受到影响。
二、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以及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素质。一个拥有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文化背景的企业,通常也拥有规范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实时把控财务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始终行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近年来,大多数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拥有资产数额逐年提升,但石油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明显的提升,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市场当中,风险时在威胁着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石油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没有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进行风险管理,造成风险的事前管理缺位、事中和事后管理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因而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够。在具体工作当中,石油企业的一些财务管理人由于员缺乏风险意识,所以认为只要管好和用好资金,就不会有财务风险产生。但是事实上,风险意识薄弱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石油企业之所以会发生财务风险,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都缺乏对发生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因而没有将防范财务风险的各项措施一以贯之的实施在企业决策、管理等各个环节。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当
从一些石油企业的财务帐目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应收款挂帐问题较为严重,因为这些石油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习惯,或者是根本不将应收帐款的控制问题纳入考虑范围。对于石油企业来讲,销售额是关系到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石油企业为了增加其销售量,同时扩大其市场的占有率,往往不得不采用赊销方式来销售产品,然而企业这一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如果应收账款过多,其流动资产周转率会变得越来越低,则表示企业流动性也会相应的越来越低。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多,资金减少。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的不够及时和详尽,导致产品销售合同的签订和评审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控制,从而引发盲目赊销,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三)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本来源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通常情况下用资产负债率或产权比率来表示。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接的体现。资产负债率增高,产权比例也增高,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大,产权比例不正常,资本结构不合理,是石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石油企业账目只停留在记账,算账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的阶段中。没有对财务进行应有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作用,更没有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程序缺乏真实性,可靠性。
三、加强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防范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个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作的始终。第二,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第三,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合理的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第四,掌握金融、证券、投资等相关知识,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同时要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风险。石油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措施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要牢固树立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
(二)强化应收帐款的管理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一般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或者由财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兼管此项工作。信用管理部门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信用的管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信用管理部门要得到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的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主导作用。
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
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可以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石油企业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客户资料可以从三个途径获取:一是直接向客户调查,由客户提供公司的基本资料、财务报告、信用资料等;二是查阅内部客户档案中老客户的资信资料及其履约记录;三是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和服务机构收集资料。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即5C系统,客户与企业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整体的风险程度等。
3.建立应收账款监控体系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有全局性意识,也就是对应收账款的发生过程有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把握。提高账款周转率,并建立起应收账款的全程监控体系:赊销、收账、逾期顾客风险预警等环节。
(三)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财务风险向经济管理者提示了石油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增加盈利,同时在经营不利时给企业带来更大损失。因此,石油企业经营者应当安排好资本结构,使企业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生存和发展。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资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也就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要通过对盈利能力和风险进行权衡和选择,以确定出既能使风险最小,又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石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为:负债率的适宜范围在30%70%之间。如果负债率低于30%,就可能存在经营过于保守,不能满足石油企业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的可能性;如果超过70%,就会带来较大的财务危机成本和成本,影响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持续快速的发展。石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6.48%,同行业资产负债率为45.45%,由于石油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同行业高出31.03%,所以现阶段来讲石油企业应减少20%的资产负债率,使石油企业融资资金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从而达到其资本结构的优化目标。
---打造“四个环境”提升税务所行风工作水平
区地税局税务所始终把税收环境建设作为行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本年度,在市、区局的高度重视、统一领导下,我们注重领会精神、把握实质、狠抓落实,通过税收环境建设有效确保了“控税源、强征管、优服务”三大任务的完成;全年实现全口径税收1.7亿元,实现社保费收入8100万元,均超额完成了年度收入计划;税务所被评为区“先进集体”,所长王大革同志被省委评为全省“文明优质服务标兵”;税务所的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贯彻服务标准,打造优质办税环境
税务所在内部环境建设上基础比较牢固,这得益于我们深入、全面地贯彻了本局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即:“服务环境标准化、办税流程标准化、信息查询标准化、软硬件配置标准化、岗责考核标准化”。为落实好“五个标准化”体系,我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了全面的调整。服务窗口建设实行所长负责制,并把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办税窗口,引导、带领窗口人员做好窗口服务工作。按照标准统一配置各类服务设施、设备,并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细节,把花镜、便民伞、便笺纸等服务细节做好、做到位;二是注重后续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类设备、物品及时得到维护和更新,满足纳税人办税需要。在优化办税环境上加大投入力度,本年度,区局再次投入资金对税务所进行了优化改造。通过贯彻落实各项标准,税务所率先通过了省局标准化税务所的考核与评定,并荣获了“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当前,税务所的办税服务,通过服务环境标准化,能够让纳税人在愉悦中享受办税过程;通过办税流程标准化,让纳税人在简洁明快中体验效率;通过纳税查询标准化,让纳税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通过软硬件配置标准化,让纳税人在服务中明确时代主题、感受时展;通过岗责考核标准化,使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
二、狠抓征管效能,打造公平治税环境
在征管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强化征管与优化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为纳税人提供公平的竞争发展环境,正是通过强化征管来实现的。为确保发展环境公平:
一是加强户籍清理力度。税务所成立漏征漏管清理小组,保证了人员配置;制定了工作制度,明确清理目标和清理重点;每月确定一周开展清理工作,保证了清理工作的时间;本年度共清理、整改漏征漏管户210户,通过堵塞征管漏洞,确保了法治公平,维护了合法纳税人的权益。
二是加强税源管控力度。在纳税核定、税源普查、项目管控等工作中,加强与国税、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广泛开展税源信息交流、筛查、比对工作,确保无论是重点税源还是一般税源,都做到税源底数清、缴税数额清、存在问题清。通过税源有效管控,全年实现补税570余万元,使公平的税收环境在深层次上得到了保证。
三是加强欠税清缴力度。通过周密制定计划,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全面加强欠税管理工作。对重点欠税企业实施全面评估,查清问题,核准基数,落实清欠计划。全年共清缴欠税350余万元,处理虚欠221笔,进一步净化了税收环境。
三、强化政策服务,打造和谐区域环境
税务所注重把国家制定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政策服务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企业得到政策的实惠,以此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在工作实践中:
一是抓宣传。我们结合辖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传。本年度,为普及农业税收优惠政策,我们组织召开了涉农企业税收政策辅导会,并整理、印制了农业优惠政策汇编手册,把政策送到纳税人手中;为普及纳税人权利与义务,我们按全局统一部署,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纳税人权利与义务主题宣传活动,有效保证了纳税人的知情权。全年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4000余份。我们的宣传活动还通过《中国税务》杂志、辽宁广电台等媒体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是抓落实。我们认真把好受理关、审核关、上报关,兼顾工作效率和质量。按照“纳税人要税务机关办理的事项,由综合服务厅一站办结;税务机关要落实到纳税人的事项,由税收管理员一线执行”的“封闭式”服务模式,使各类申请审批事项在窗口受理后,后续程序和手续均税务所按流程内部流转,使“一站式”服务名符其实,从根本上解决了纳税人办税“多头跑、跑多头”的问题。全年共办理各类减免税20余件,减免税款300余万元。
三是抓反馈。为确保工作实效、保证工作质量,我们认真开展向纳税人述职、述廉活动,将总体工作、政策执行、廉洁执法等情况向纳税人反馈,主动接受纳税人监督。正是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纳税人对我们建立信任,给予了好评,税务所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税务所。我们以征纳关系的和谐推进了区域环境的稳定与和谐,树立起了地税的良好形象,并为税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践行税务文化,打造团队发展环境
菜豆,包括扁豆、四季豆、芸豆、刀豆等。食用未烧熟煮透的菜豆会导致食用者中毒,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多。生的或未煮熟的菜豆含有较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这两种生物毒素分别具有红细胞凝集和溶血的作用,进入人体后发挥生物作用而致病。皂苷主要在菜豆的外皮内,只要烹调时间足够就能消除其毒性。
菜豆中毒的潜伏期多在1小时左右,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也有头晕、头痛、胸闷、出冷汗、心慌、胃部烧灼感等,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一般程度的中毒可自愈,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预防菜豆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烧熟煮透,无论是炒、炖、凉拌,都要加热至菜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食用时无豆腥味,不能贪图色泽或脆嫩的口感而减少烹煮时间。烹调时,要使厨具内所有菜豆均匀受热,尤其是学校(含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在烹调量较大时,应保证所有菜豆烧熟煮透。
一、“股权代持”的财务核算问题
目前,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制定了“投资经理项目跟投”制度。即当投资公司决定对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公司要求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按照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投资。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可以直接成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有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则不能直接成为所投项目企业的股东,这时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所拥有的股权往往由投资公司托管,即“股权代持”。由于是代持,该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因投资经理离开风险投资公司而丧失,并可随风险投资公司退出投资时一起退出。但退出后,投资经理所获取的收入必须抵扣了投资经理所应分担、补偿的费用或损失。
笔者认为,代持股份在投资期间内的投资财务的一般核算应并入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核算,因此,股权代持业务的特殊会计处理分为:股权代持款的收到和退还;代持股份现金分红的收到和发放。
1、股权代持款项的收到和退还当收到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的项目委托投资款时,公司可借记“现金”,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
投资公司卖出被投资企业股份(包括代持的股份)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已提的该项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X项目公司”,贷记“长期股权投资———X项目公司”的帐面余额,并按持股比例对借贷差额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若投资经理及其小组成员需要分摊或补偿费用发生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管理费用”等科目。公司把代持股份本金及收益支付给投资经理极其小组成员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本金)”,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对投资收益部分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2、股权代持的现金分红款的收到和发放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并按持股比例在代持股权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股权之间进行分配,贷记“投资收益”,贷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
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公司收到被投企业的现金分红(包括代持股权的现金分红)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无论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在发放代持股权的红利时,借记“其他应付款———XXX(投资收益)”,贷记“现金”,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风险投资公司的股利收入在计算所得税时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合并计算,存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使股利收入实际上免征所得税的可能,但代持股份的红利却不能免征个人所得税。
例1:假定风险投资A公司于2001年1月1日对B公司投资1000万元,占B公司股份的50%且为最大股东,其中A公司自有资金投资990万元,代持公司投资经理a1的股权6万元,代持小组成员a2的股权4万元。2001年末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额为1100万元。2002年2月1日,A公司获得B公司现金红利50万元,其中a1应得3000元,a2应得2000元。2002年7月1日,A公司以12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对B公司的股权。
由于对B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相应的分录如下:
(1)2001年1月1日
①A公司收到对B公司投资凭据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 10000000元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元
②A公司收到a1、a2的代持股款
借:现金
100000元
贷: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 60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 4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B公司投资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0000元
贷:投资收益
990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6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4000元
(3)2002年2月1日
①收到B公司现金分红
借:银行存款
5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 500000元
②按代持股份比例将收到的现金分红转发给a1、a2,应扣除个人所得税20%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3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2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1000元
现金
4000元
(4)2002年7月1日
①A公司出让B公司的股权
借:银行存款
120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B公司) 50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B公司) 10000000元
投资收益
1485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9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6000元
②A公司退还代持股款及相应投资收益
借:其他应付款———a1(投资本金) 60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本金) 40000元
其他应付款———a1(投资收益) 12000元
其他应付款———a2(投资收益) 8000元
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
&nbs
p; 4000元
现金
116000元
二、接受赠送管理股的财务核算问题
由于风险投资不是一种简单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企业也常常参与被投资企业的项目运作管理,发掘企业价值并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基于对风险投资公司及其人员的专业经验的认同,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屡见不鲜。尤其2001年以来,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NASDAQ股市的下跌,国内创业版迟迟不能推出,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开展咨询服务及财务顾问业务,获赠管理股的现象更多了。笔者认为,新《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对有关的处理给出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
1、管理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选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风险投资公司只获赠管理股而未有实际资金投入,管理股份往往比例较小,风险投资公司只承担顾问角色,笔者认为此时可采用成本法。但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既获赠管理股又有实际资金投入,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根据管理股主导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或重大资本运营活动,应视为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而采用权益法核算。
2、收到赠送管理股的帐务处理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获赠管理股并取得凭据股权证书后,应将依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公司所有者权益登记入帐。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贷记“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3、管理股现金分红以及管理股处置的帐务处理对于现金分红,在成本法下,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投资收益”;在权益法下,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处置管理股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的帐面价值,将借贷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同时,应将“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的相应余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例2:假定风险投资公司C于2001年1月1日接受某高新技术企业D的股东赠送的管理股份10%,并由C公司派员对D公司进行日常管理和战略结构的调整。D公司的有表决权的净资产值为500万元。截止到2001年末D公司由于盈利使得有表决权股东享有净资产600万元。2002年2月15日收到D公司现金分红5万元。2002年7月15日,C公司以60万元的价格将10%股份出让。
由于C公司对D公司构成了实际控制,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1)2001年1月1日收到股权证明
借: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 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500000元
(2)2002年初按2001年末持股比例调整对D公司投资帐面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000元
贷:投资收益
100000元
(3)2002年2月15日收到现金红利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5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000元
(4)处置股权应进行的处理
①借:银行存款
600000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000元
投资收益
50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接受捐赠的股权投资 500000元
②借: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500000元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000元
由上例可见,获赠股权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的实际利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直接给公司带来净资产的增加,体现在资本公积中;一部分给公司创造收益,体现在投资收益中。
三、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于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目前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存在争议,这里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观点一:风险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的不同情况,对于投资减值准备分别进行考虑。比如,种子期的项目可以多提,成熟期的项目可以少提。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中对于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规定是较为明确而严密的,不应人为夸大和缩小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风险投资公司应在每会计期末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所列迹象,来确认是否对该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应计提的,应根据市价或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客观地确定可回收金额,按可回收金额与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之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观点二:对于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在会计期末会按照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分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故已充分反映了被投资企业的亏损或盈利等财务状况。因此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投资不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对策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测量与评估和风险的控制。识别主要是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系统分类,在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各类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程度。测量与评估则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将风险量化处理,对各财务风险因素数据准确分析与评估。风险控制是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等各环节实施监督和控制,达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目的。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一是使企业密切关注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事项,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二是通过提前筹集快到期债务资金、有效利用分散的闲置资金等方式,使企业资金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减少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减少损失、增加收益,实现股东价值的不断提升。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的一大弊病。一方面相关制度的制定不够科学,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多流于形式,虽形成书面文件,但制度本身缺乏合理性,实际管理中未能有效执行。另一方面缺乏风险评估机制。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尤其是财务风险。实际工作中,对投标报价、项目分析、工程款结算以及资金配置等没有充分考虑,风险评估不到位,易引发财务风险。
(二)未能有效发挥财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多数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对经营业务的监督、控制仅体现在会计核算上,未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应有职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通常情况下,财务部门将监管重点放在企业的资产方面,对财务监督和服务职能的落实情况没有给予重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此外,施工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监督与服务职能认识不够,使得财务风险得不到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面对风险只能事后处理,难以发挥财务在内控中的重要作用。
(三)行业恶性竞争引发财务风险
由于我国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使得施工企业在承揽项目工程时,不顾成本、竞相压价,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业主方招标时,在满足合同条款、工程质量要求等的基础上,一般选择报价最低的投标企业,而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接受相对苛刻的条件,使得施工企业既要付出较高的施工成本,又要在可能亏损的情况下确保工程质量,给施工企业长期经营带来困难,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回款风险
施工企业在应收账款回收上存在巨大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施工企业因工程质量等因素不能按合同履约,导致施工项目竣工后不能及时办理竣工验收,造成施工项目资金结算滞后,无法及时收回款项。二是因业主方资金紧张等的影响,使得工程竣工验收后不能足额支付合同款项,易变为呆账、坏账。三是施工企业管理者对应收账款管理不重视,未配置专人进行账款催收,而企业仍需负担承重的财务费用,增大财务风险。
三、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要进行充分地调研与分析,把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各流程环节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机制、合同管理机制、财务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等。健全预算管理机制的核心问题是要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及执行力;合同管理方面则要提高合同履约率,严格按合同条款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在财务风险预警与评估上,设定财务风险的可接受范围,通过信息系统、财务指标等进行预警和防控,以减少财务风险。
(二)提高认识,增强财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
一是要提高管理层思想认识,增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二是要将财务监督与服务重心前移,在开展各项业务之前做好事前分析工作,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财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运用财务风险测量工具,对业务进行跟踪监督,及时解决财务风险;三是要增强执行力,在财务监督与服务职能上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做到有章可循,真正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职能。
(三)规范行业竞争,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在承揽工程项目时,要对招标文件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准确理解文件内容,核实招标单位相关许可证件是否齐全。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竞争,从源头上降低财务风险。监管部门可以介入招标环节,针对招标单位与竞标企业的报价,结合工程项目成本等因素予以综合评价,对于恶意压价或在亏损情况下承揽工程的施工企业要严厉惩处,对于选择中标价低于项目实际成本的招标单位也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防范财务风险要做好事前控制,掌握招标单位的社会信誉情况、财务状况等,在合同中明确收款时间和方式,以及违约赔偿等问题。要将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纳入相关责任人的考核中,合理利用激励机制,对一定期间内收回款项的予以奖励,否则予以处罚。此外,要规范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建立应收账款台账,按拖欠时间和清收难度划分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清收策略,对恶意拖欠款项的要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王兰平.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1).
目前,国内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或者民营企业上市产生的。前者的法人股不能有效流通,并且,国家控股比例很高。尽管民营上市公司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但是,并没有脱离“家族式”管理经营模式,规范化监管实效性差;另外,国内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往往缺乏独立性,而且,其监事会常常受到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的主观影响,无法真正发挥监管效力。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精干的财务团队情况下,财务风险发生率很高;不仅如此,国内的很多上市公司经常缺乏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以至于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进而无法为公司的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经营状况等信息,从而导致公司的决策出现失误的概率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加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在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类经济损失或者同预期相偏离的经济收益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潜在的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更会影响到股东以及各方面债权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体发展。所以,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存在现状,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进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类型
(一)筹资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在资金借入过程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致使公司到期无法偿还本息,而导致公司利润受损的可能性。筹资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公司的生产以及经营等环节将处于停滞状态。通常情况下,筹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务筹资以及股权筹资。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在进行各项投资活动时,因为投资收益率的不稳定性,公司出现预期收益减少,甚至本金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不当,可能会引起公司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性,公司存在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背离的财务风险。对外投资的投资项目选择不当,很可能面临被投资者偿还能力不足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 该风险主要存在于上市公司的产品销售阶段,当公司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全部回收时,很可能为上市公司的相应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严重的资金问题,以至于引起财务风险。在当前的市场风云变幻中,一旦公司的经营出现了一定的纰漏,很可能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以至于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增大,甚至多次发生,进而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
(四)利润分配风险 上市公司在产品销售之后,势必会产生利润,进而涉及到了利润分配问题,从而也就面临一定的利润分配风险。上市公司在对利润进行分配时,未能做到科学、合理,以至于预期分配和实际分配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就是利润分配风险。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具体如下:
(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动是引发公司财务风险产生或增多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体制以及政策等。对上市公司而言,货币金融政策是影响公司贷款利息以及银行汇率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贷款利率下调,公司的贷款利息就会适当减少,有利于企业的积累资金,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反之,如果贷款利率上调,公司的偿还负担加重,资金流动迟缓,利润相对减少。随着上市公司国外业务往来的不断增多,汇率也成为了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又一关键诱因。
(2)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依存于一定的经济状况以及政策。其中,经济状况主要包括: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形势以及交通等资源管理状况等。公司发展的周期性决定了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变化也使得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加。例如:当市场大环境出现通货膨胀,物价的快速增长,导致公司的经营利润不断下降,对应的筹资风险以及经营风险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常常借助货币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而这一政策的出台,在股市低迷的配合下,无形中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3)法律环境。法律意识形态亦是通常所指的法律环境。同对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法律相关机构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相对来讲,法律与政治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彼此间也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任何时候,公司的生产与经营都不能脱离法律框架而超然存在。然而,随着时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很多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并不能有效解决公司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而这也常常导致相应的政策缺乏完善性。例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就是由于法律环境不够健全,会计相关法规缺乏完善性导致的,以至于公司的财务风险加大。
(二)内部环境 具体有:
(1)筹资决策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资金结构。筹资数额通常都是根据公司的经营规模决定的。当上市公司对经营规模错误估算,就会导致筹资金额过多或者过少。筹资过多,公司的资金使用费加大,导致负债增加。筹资过少,面临再次筹资,难度加大;当上市公司选择了错误的筹资方式时,也很容易增加公司的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例如:当企业利润下降时,过高的负债率很容易导致公司资金偿还压力加大,财务负担加剧,进而很可能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
(2)多元化投资,缺乏合理决策。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加大,公司获得的贷款政策逐渐宽松,多数公司都倾向于扩大投资规模,并探索新的投资领域。在利益最大化理论的引导下,很多上市公司在不了解某一行业的前提下,投下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在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往往使得这些“门外汉”损失惨重。
(3)缺乏合理的存货结构,资金流动缓慢。上市公司的存货变现,实现资金净流量,才能有效提升其债务偿还能力。当上市公司的存货结构缺乏合理性时,大量的存货无法变现,这在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外,势必会导致公司的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过高,进而为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同时,当公司货物卖出却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时,也常常使得公司资金周转迟缓,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
(4)缺乏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上市公司采用现金股利模式,就会导致公司内部收益以及现金流量降低,从而增大了公司的债务偿还压力。选择送红股模式,相对于现金股利,其分配率提高,尽管为公司留存了更多的发展资金,但是,却并不是股东所期望的,很容易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转增股本也是一种常见的分配方式,尽管公司的现金流量没有降低,但是,随着股票数量的不断增加,股息变少,势必会影响到未来一年的利润分配。
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避免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预期目标偏离问题。在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设立一些有效的财务敏感指标,借助数理统计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并观察随着财务敏感指标的变化,财务风险率的变化情况,进而给出系统、完善的预警分析报告。从而有效地帮助上市公司事前掌握各类财务风险的易发信息,指导其加强相应的防范工作,进而将公司的财务风险减到最小,促进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排除各类主观因素的影响,并由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信息的维护,资料的完善以及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收集与整理。在预警信息得出之后,必须确保构建对应的应急措施以及补救方案,并要做到及时更新。由于相关数据非常庞大,为了保证系统的及时、高效以及全面性,务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与完善,确保信息的全面、准确以及拥有决策参考价值。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司财务运行机制 具体如下:
(1)构建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首先,借助科学模型,论证项目的投资可行性,避免因决策失误而使公司遭受经济损失。其次,对投资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投资计划。当资金充足时,可以采取项目的多元化投资,但是,投资的项目也要分清主次,突出主业。一旦出现资金紧张,应合理确定各投资项目的投资额,确保整体投资利益最大化。
(2)筹资决策机制合理构建。借款负债经营是多数上市公司的合理选择。但是,在筹资额确定上,务必要考虑到自身的综合偿还实力,避免公司因过度筹资而产生财务风险。一方面,公司要对各种筹资方案进行筹资效益预测分析,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可以使公司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案。另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债务筹资方式、债务结构以及还款期限,实现最优的合理搭配。
(3)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完善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帮助公司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而且,这种完善过程本身就是规范和消除部分财务风险的过程。所以,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全面地加以完善并有效执行。
(三)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主要有:
(1)构建明确的公司产权制度。明确的产权制度是建立在明晰的产权关系基础之上的。产权明晰是权责明确的基础,只有权责明确,公司才能够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否则公司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谈不上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2)加强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督导。在实行委托制度的公司中,经营者的逆向选择与信息的不完全对称是经营者“隐藏行动”产生的基本原因,经营者通过“隐藏行动”,会采取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使委托人利益受损。因而,董事会应建立对经营者的督导机制,对经营者进行适时追踪控制,一旦发现经营者行为偏离既定的财务目标,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就应该以委托者的身份发出指令,责令经营者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3)协调委托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工资加奖金、年薪、直接发放股权激励等措施来协调委托关系,另一方面通过重新调整委托结构以此来减少人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
(四)建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 在公司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就是一项管理活动,需要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在控制过程中考虑风险因素,通过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和整顿,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诸多企业发展、壮大之后的必然选择。然而,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的股市以及金融行业发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自身的一些内外因素很容易导致国内上市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发生诸多波动,进而引起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系数增加。结合当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以及其形成的原因,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进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也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和企业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具有和企业不同的财务风险。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对于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良好开展,促进单位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1、投资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投资主要包括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由于单位性质的限制,行政单位不允许进行经营性投资,而事业单位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本质属性,其资金富余量也不会太大,对外投资能力有限,且需要受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约束。在对内投资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往往需要对基础设施、固定设备等进行较大投资,如城建部门需要投资街道、路灯、绿化、公路等,如果超过了正常资金承受能力,支付进度与财政预算(包括专项资金收入等)不匹配,往往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形成断头路、烂尾楼等,既影响政府信誉,也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如南宁市审计局在对某局审计时发现,该局下属事业单位历年来对外投资110万元,成立供水、旅游公司。公司依托其地域资源实行对外承包。收取的承包费作为公司收入。两个公司由于管理等各种原因,至今没有收益,同时由于合营或承包引发的经济纠纷还发生了大量司法等其他费用,至今亏损近百万元。
2、管理风险
政府职能转变也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因此,在财务的监督与措施的落实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死角与盲区。主观上的制度落实的力度不够,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监督措施的不到位,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从而客观上在财务人员、管理手段等方面,也难以做到严格要求与精益求精,这些最终导致了对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3、资金短缺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单位的社会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财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负债只能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严禁引入负债经营的做法。但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普遍面临着资金缺乏的情况,特别是财政拨款单位,如果支出大于拨款数额,则可能存在迫切的资金需求,产生紧张的资金供需矛盾。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管理体制不合理,财务原则坚持不力
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由于人员性质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就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拥有部门或单位主管权力的领导存在着岗位上、利益上的依赖关系,处于从属地位,这使得财务人员在会计监督上无法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其表现形式就是财务人员面对单位领导者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无法有效地坚持财务原则,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行政单位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从而财务管理的特点是消耗型财务,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目前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在细节层面有章难循、无章可依。
2、内部控制不完善,执行效果不佳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运作机制较为固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运转环节业务相对单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定往往不够完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没有与业绩考核挂钩,缺乏一定的约束力。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业绩考核往往没有与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执行程度挂钩,形成了一种注重考核,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做法。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的随意性,往往忽略核算经济效益,用经验代替风险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效果不佳。
3、思想认识不够重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有的单位领导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认为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单位的收支“记账员”、“出纳”,对财务工作在推进单位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只有高质量的财务工作,才能够有效保障单位的资金安全、规范单位的经济活动行为。因此,有的单位领导根本不注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拔人员不严格要求,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也是毫不关心,直接导致单位财务工作质量不高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本身也不注重财务风险,对违反财经纪律的风险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没有防范意识,造成财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三、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措施
1、制定良好的风险控制制度
从机制上防范财务风险,要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结合单位实际,考虑单位业务范围和规模大小,使财务风险机制制度化、规范化。例如,坚持对于单位资金实行预算制,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制定严格的预算计划,单位的每笔支出都要符合预算标准。预算计划可以控制单位的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是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行政事业单位还可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以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在每年编制年度资金预算计划时,根据债务规模和贷款期限按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在事业基金中留足数额。确保偿还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防止因偿还贷款而发生财务风险。随着财务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可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实行科学的预测,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2、加强单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社会责任的一种手段,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形式来完成。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产管理,财政部制定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第35号、第36号部长令),北京市也出台了《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防范国有资产投资风险。要监督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要监督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进行检查。
3、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意识,提升单位领导的风险意识,使其将预防财务风险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从根本上转变重管理轻财务的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增强单位风险控制,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推动单位效益增长。财务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质量对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财务人员要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的日常工作,发现、了解、识别治理活动中各种可能存在且未显现的风险,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防范财务风险。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风险、管理风险、资金短缺风险。要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树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切实有效的防范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察,试论控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08).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一、引言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财务管理都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具有内容复杂的特征,在这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尤其是资金筹备,企业运转等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活动,更加剧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石油企业这种超大型国有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很难避免的。因此,企业要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财务风险表现
(一)监管制度不健全石油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大,集中式财务管理方式成了多数企业的选择,但在实际工作中,下属部门过多等现状都在影响着这种管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比较多。下级单位在总部的统一控制下开展独立的财务活动,这导致总部制定的相关规定部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此外,在同级别的部门中,存在权责不清等问题,这些都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石油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增大。
(二)财务决策不够科学从行业发展来看,石油行业前景广阔,发展稳定,资金投入量大,回报高,与此同时,面临的风险也比较高。石油企业所做出的财务决策对自身影响非常大,若出现错误,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这对于财务决策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凭经验或者个人感觉进行决策,这些行为都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一)增强风险应对意识虽然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但面对这些风险,企业并不是无能为力,要建设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应对意识,只有大家都具备正确应对风险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规避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财务风险。在当前,石油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对于企业来说,要科学认识财务风险,既不能忽视,也不能畏惧。深入剖析风险,掌握其具体特性,明确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进而对自己提高要求。此外,要积极引导财务人员及时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不断提升员工的风险预防意识,只有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才能有效确保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控制。
(二)完善企业财务决策体制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决策体制,尤其是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拥有完善的财务决策体制,不断细化决策流程,这对于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石油企业来说,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的建立,一个关键就是决策流程,只有不断细化流程,才能进一步推动决策机制的强化。企业应该不断提升决策能力,从技术底蕴,投资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入手,尤其要对于管理层人员提高要求,在工作上应该做到责任到人。企业在不断优化决策流程中,也能够有效促进自身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避免采用经验作为决策的依据,杜绝盲目决策。评估现有的财管体制,对于不符合企业当前发展要求的部分要及时改进。
(三)创建风险预警系统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风险,除了提升应对意识,还要做好预测,防患于未然,对于石油企业来说,要做好财务风险预测工作,创建警报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通过风险预警系统能够让企业对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及时预测到,为应对措施的拟定争取时间。通过对于风险的预测以及分析,还可以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外,这一系统还能够辅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的资金需求,合理规划现有资金,估算出科学的数目,进而顺利安排今后的经营计划。通过完备的前期准备能够避免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例如经营脱节等问题,让石油企业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预防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消除的,但是石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可以通过多项措施有效规避风险,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财务控监督管理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与地位也日趋重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涵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1、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1.1 对财务控制认识不到位
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认识的不够深入,也不够重视。对于他们来讲开拓市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财务控制会阻碍他们的顺利发展,束缚他们的手脚,这种认识使得公司在发展的起步上就埋下了隐患。很多上市公司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不重视财务风险制度的建设,凭借个人的意愿处理公司的大小事务,最终走向倒闭。而且在管理方面大多数选择的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是最信任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层次、具有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公司,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影响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即使有内控制度往往也得不到具体的落实,影响到公司运行效率的提高。
1.2 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我国企业集群内部控制的目标往往以保护资产的安全作为基础目标。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不高,会计信息不真实,使企业无法为外部债权人和潜在投资人及时进行信贷决策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获得外部债权人和潜在投资人的信任完全靠亲缘和朋友关系以及互助担保纽带,风险较大,使得公司无法正常的运转,分析原因就是因为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经营风险的概念,更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因此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就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是能是手足无措。
1.3 内部控制缺乏整体性
财务控制环境缺乏整体性。控制环境是控制的核心,直接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目标的实现,有些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权责不分,形同虚设。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司结构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情,没有把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对公司的整体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施。
2、完善上市公司企业财务监督的对策
2.1 增设风险防控机制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上市公司一般没有投资的风险,但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上市公司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自企业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原材料供应、产品的销售市场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的变化等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风险,上市公司更有必要强化风险意识,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在未来企业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2 强化其内审结构的作用
财务管理在我国企业中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企业迫于市场的压力和风险,把主要的经历都放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度上面。把精力集中在市场开拓上面,就放松了对公司的财务管理,没有建立自己的内审结构,也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准确,管理缺乏规范性,风险意识不足,所以企业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额度比较小,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飞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的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才能够获得银行的信任和贷款。
2.3 尝试引入外部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建立企业的内控机制,更需要来自外部监管的约束。有效的监管体系可以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及金融体系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因此外部监管体系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风险度高的不利因素,潜在的风险更容易转化为实际的损失,正是由于企业集群内部控制的先天不足及发展环境中存在的差异,建立企业集群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体系更显重要。
关键词:低碳视角;能源消耗;企业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59
为了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和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全社会都已形成共识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对此种经济发展背景,那些以消耗能源作为自身发展基础的企业要想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必须要改革自身的经营发展方式,而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财务方面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规避和解决财务风险,便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1 能耗型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1 筹资带来的财务风险
筹资活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点:(1)当筹措的资金额巨大时,企业担负偿债风险。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能耗型企业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筹资数额会增加。但是能耗型企业大都是负债性筹资,其偿债风险随之增加。(2)当筹措资金周期长时,企业担负期限风险。与普通企业相比,能源消耗性企业的筹资周期相对长些,极有可能会导致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1.2 投资引起的财务风险
低碳经济背景下,能源消耗型企业需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向低碳环保型过渡。在此过渡中,企业需加大投资,用以改善更新机器设备、生产工艺等。但是由于其机器设备的投资金额较大,投资周期较长,其投资风险不可避免。
1.3 营运活动的财务风险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能耗型企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营运风险:(1)营运成本过高。劳动密集型企业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其相应的福利费用支出很高。(2)设备成本过高。能耗型企业的机械设备磨损速度要高于其他普通企业,每年用于维护机械设备的费用支出很高。(3)责任成本高。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其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做出必要的贡献。
2 造成能耗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2.1 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1)国家制定相关保护生态环境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这使得能耗型企业所面临政策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除此以外,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相关政策的贯彻与落实,我国能耗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需以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关的管理准则,加大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与减少废弃物排放。
(2)能源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迅速提升,中国企业对于能源需求量也不断加大,但能源的有限性以及其供给的局限性,使得我国能源市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较大的能源缺口问题。以近年来我国能源价格变化趋势为例,不难发现,无论是能源价格的定比、环比还是同比,其总体都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如图1。
2.2 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企业低碳目标变化的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能耗型企业忽视环保,甚至为了利润牺牲环境。这些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能耗企业为了适应竞争,大多进行技术革新,如图2。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变化的影响。以往的能耗型企业普遍一味追逐利润,并以它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根本不会考虑环境问题。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能耗型企业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在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还应兼顾生态价值最大化,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是对我们现阶段企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3 降低能耗型企业财务风险的举措
3.1 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
特点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策略,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改进低碳技术、加大环保设施的采购投入,以“三低”作为企业的发展策略(即低排放、低污染与低消耗),逐步构建环保的企业文化理念,增强企业整体的社会责任感。
3.2 严格控制低碳技术的投入成本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是通过专业的技术知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及大众的需求的组织机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发展的深入,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业务活动范围更加广泛,资金来源更加多样化,这就造成了其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同时增加了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如何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如何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发挥财务管理效益,规范单位资金利用率是摆在事业单位发展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预算绩效。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的政策指导和目标指标,对其事业单位预算的支出情况进行审核管理。财政部门、上级管理部门、单位的审计部门和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都是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对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合理、有效,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预算公开。对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公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群众的监督。财务运行。风险管理中的财务运行包括了财务机构的设置、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财务计划的执行三个方面。财务机构的设置只有符合扁平化的特征,精简机构和人员,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敏捷反映,才能提升财务风险的管理效率;只有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才能保证风险管理的观念先进,知识丰厚和方法成熟;财务计划在符合规范程序的基础上,内容需要真实有效。增强财务审查力度,降低权力寻租的可能,真正发挥监督实效,才能增强监督约束力,实现风险管理与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成本管理、资金管理、时间管理的优化,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项目经费管理。项目经费关系着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的经费管理必须实现执行可行性高、经费计划编制合理和经费支出流程规范。强化项目的经费管理,才能实现财务风险中对于资金来源的协调性管理,才能实现单位自身收益的提升,实现经费管理的透明性、公开化,避免权力寻租和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1.不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旧有制度的影响,其事业单位在支付方面、预算编制方面的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多数事业单位都实施的,预算编制的部门对预算细节进行条框的限制和管理,以此来实现对经费的调节,缓解事业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科室之间资金的占用问题,保证事业单位的总体预算数额符合预算标准,以维持单位的运转。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各个项目、部门之间的经费结构并不统一,在分散的项目经费下,无法按照预算的框架分配经费,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占用其他项目经费贴补出现缺口的项目,造成财务支出违规风险。2.存在盲区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漏洞。在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仍然选择了落后的管理方式,没有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机制约束力不强,财务监督效果差。许多单位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和环境变化更新财务风险管理的机制,落后的管理方式影响管理效率,降低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3.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地位也越发的重要,由于单位领导的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的配备不足,导致财务制度的落实不够彻底,对于设备和耗材的维护管理不够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程序和结果的忽视,导致了财务管理中的账务不符,也导致了采购的重复,增加了财务成本,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率。4.对经营效益的过度追求。事业单位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然而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事业单位在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能够参与社会的竞争和管理,也能以服务社会的目的进行投资管理。事业单位由于参与市场投资历史尚短,多数事业单位都无法有效地把控投资风险,在追求经营效益的同时忽视了资金使用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完善的制度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保障。只有完善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才能实现管理效益的增加。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参考国外大型公司的成功风险管理经验,借鉴其管理模式,根据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配套相应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优化财务风险管控岗位,设置财务风险管理流程,规范各个工作的流程,从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审计管理等处罚,实现权责到人,职务分离。通过完善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改革,以此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效率。2.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以往多数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绩效管理不够重视,对于风险管控更是缺乏重视。完善制度和机制,必须要增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机制出发,落实财务的风险绩效管理,将事业单位员工的绩效、职位发展与风险管理相挂钩,引导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强化成本控制意识。鼓励事业单位的收入多样化,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增加事业单位的审计力度,发挥审计的职能,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由独立的风险审计部门开展,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进行审计监督,以此整合和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3.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事业单位应当积极落实全面的预算管理,不仅需要做好对预算的编制控制,在进行预算管理中客观、全面、科学,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进行备注说明,提升预算编制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当积极规范预算资金的管理,强化预算管理的风险意识,严格预算管理的规范,不得随意添加删改,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预算执行结果要进行分析、考核,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形成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体系。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风险管理的执行依靠专业的工作人员才能得到贯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了内部控制的落实,关系着财务管理的改革深化,更关乎着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贯彻财务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内部改制和所处外部环境变革,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和能力建设逐渐受到各方关注,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事业单位在贯彻财务风险机制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众多方面,探索的过程难免遇到许多管理问题,对于风险意识的认识不足,对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到位等是较为普遍的问题,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完善制度管理、强化执行管理非常重要。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工作,只有深入剖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总结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修补漏洞,强化运行,落实保障,才能真正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协同机制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4,(9):3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出现失误而造成的不可控的财务风险。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大大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几率,更易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不可控制的,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例如,潜在的财务风险危机,只有在一定条件成熟时才会转为现实。第二、客观性,由于财务风险的不可控性质,从而导致了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而转变的。第三、严重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一旦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将会面临重大的损失,不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声誉有重大影响,从宏观上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第四、风险的预防性,财务风险是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机制进行预测防范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控意识薄弱,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到各个部门的财务规划和资金使用状况。因此,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其他每个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和积极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对内部财务风险的管控工作重视度不足,甚至风险管控意识薄弱,领导层和管理层的重视度也稍微欠缺,这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下属工作人员的不重视,一旦忽略了财务风险管控,财务部门的相关管控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二)风险管控方式缺乏科学性战略
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一套科学性的战略管理方案。复杂的工作量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任务,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环节中,财务部门无法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调查取证。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控上的意识较为传统落后,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财务风险计算方法,并将此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同时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结构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财务预算编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和市场的发展需求,风险管控方法的完善和优化亟待解决。
三、优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一)提高风险管控意识,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层和领导层必须强化风险管控的意识,全方位掌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并带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体人员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引起足够重视。摒弃传统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和手段,不断加强自身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准确分析和认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标准管理体系,以维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稳健发展。与此同时,在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推出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来执行操作,对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进行细化,并在内部树立起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不断增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并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保证从根本上提高财务风险管控的水平和质量,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管控出现差错。因此,构建起完善标准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是顺利实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风险管控工作的执行力度
财务风险管控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和内部的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划分等相关工作息息相关,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进程和规模扩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应当首先做好预算编制的工作,将基础的账目报表,财务统计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为后续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每个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有效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将每个部门之间借助信息沟通起来,有效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共享,一旦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出现差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反馈机制就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再由上级下达命令并做出整改。
(三)构建起科学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预警体系构建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财务潜在风险进行实施的监督管控。因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当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运作的每个环节中,并且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报表、综合经营计划和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并结合相关财务风险管控理论知识,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督。因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在风险来临之前对管理者起到一个示警作用,防止财务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财务预警系统和财务评价系统是相互协同工作的,所以构建起财务预警系统机制是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起短期财务预警系统机制,针对内部的现金流预算编制工作进行合理完善。与此同时,必须明确规定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从而构建起长期的财务预警机制,最后,应当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实际发展情况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类型;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308-0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受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经营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例如投资活动风险、筹资活动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等风险,这些风险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经营。因此在市场经济竞争不断激烈的背景下,医院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分析引发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然后针对财务风险类型以及财务风险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给医院带来的影响,提高综合竞争力,保证医院的健康稳步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
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医院出现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系统性风险
医院系统性风险就是由经济政策、社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医疗领域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并且行政干预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这就对医院财务风险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医院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筹资活动风险
医院筹资活动风险就是指医院为了发展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医院利润的可变性,是现代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经常出现的一种财务风险。面对激烈的竞争,医院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医院的基础设施进行及时更新,但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给予医院的补贴款越来越少,因此很多医院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财务压力,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三)投资活动风险
医院投资活动风险就是指在医院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这也是现代医院经常出现的财务风险之一。很多医院迫于经营压力开始了投资活动,例如有些医院为了提升医院名声开始投资大量资产进行固定资产建设以及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这些投资活动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医院陷入财务危机,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二、目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引起医院财务风险的因素越来越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医院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医院的各项资金都是由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因此,一些医院的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率。例如很多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致使被动的执行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对新财务会计制度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在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就加大了医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
缺乏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是引起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医院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效果。例如到目前为止,很多医院都没有建立财务管理责任制度,这样就无法将财务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以及每位职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果,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还有很多医院缺乏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没有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医院财务工作随意性比较强,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为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资金结构不合理
医院资金结构就是指医院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合理的资金结构能够保证医院的利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医院都在大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设备的购买,而这些投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医院自有的资金却无法满足医院投资对资金的需求,这时医院开始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负债比例,而过高的资金负债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四)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医疗卫生的重视越来越高,新医疗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之中,同时对于医院补偿制度做出了很大调整,医院只有做了比较大型的项目之后才能享受到政府部门的财政补贴。这时有些医院为了能够获得政府的财政拨款而对医疗设备盲目购置,不仅仅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同时随着我国医保预付制度的建立使得医院的收入与现金流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这就很容易致使医院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不利于其持续发展。
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与健全财务管理系统
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建立与健全财务管理系统。首先,医院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管理责任制度,将医院财务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督,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其次医院管理者还必须要树立全员财务风险意识,提高医院职工在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参与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二)重视医院预算编制,加强医院预算执行力度
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医院盲目投资现象的出现,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必须要加强预算的重视,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来编制医院预算,对于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支出结构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实现医院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次,医院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力的建设,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明确预算执行人的责任,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医院预算方案的有效执行,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三)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因此医院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决策水平。首先要强化科学决策意识,将科学态度贯穿医院财务决策的全过程,用科学的思想去思考医院的财务策划,用科学的手段去设计医院的各种财务决策方案,用科学的方法去实施财务决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医院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其次,在医院融资决策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融资模式的优劣势,根据医院的财务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的融资风险。
(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因此医院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培养,使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完善的财务管理知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其次,医院还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处理突发事故能力的培训,这样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医院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突发事故,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质量。最后,医院管理者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训,使每一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进而在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坚持公正、公平与公开的原则,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保证医院的健康稳步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多元化扩张加快,从扩展产业链演进为构造生态圈,无论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苹果、联想等资深互联网企业,还是乐视、掌趣科技等近年新崛起的互联网企业,都致力于打造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生态圈,试图将产业链相关各个环节、各类业态联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规模效益,提升技术水平和利润空间,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互联网生态圈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主要依托于企业大量、迅速的并购与扩张,很大程度上伴随着财务风险。本文将目光聚焦于近年来成长迅速的“乐视生态”,探讨“乐视生态”构造背景下的乐视网财务风险问题,研究其成因与规避对策,不仅为乐视,也为其他互联网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乐视生态”构造对乐视网的影响
“乐视生态”理念的正式提出和实践始于2012年,由乐视网和乐视控股共同打造“垂直闭环生态链+横向开放生态圈”的全球共享完整生态系统。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截至2015年市值达1 500亿元,主要基于视频产业及大屏智能终端领域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体系,其控股主导的业务板块包括乐视云计算、电子商务、广告平台、大数据平台、乐视自制、花儿影视、超级电视、应用服务、应用市场等。乐视控股成立于2011年,主要布局“乐视生态”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业务,包括乐视影业、网酒网、产业投资、超级汽车、超级手机等。乐视在原有的内容、互联网及云、智能电视基础上,已拓展至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体育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乐视生态”不仅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经济的发展,也为手机、电视等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被社会所广泛关注和肯定[ 1 ]。但同时,“乐视生态”快速的扩张节奏受到了种种质疑,认为这种“烧钱模式”难以持续[ 2 ],财务效率亟待提高[ 3 ]。事实表明,“乐视生态”的快速扩张的确给资金链带来极大压力,2016年11月,乐视网旗下的手机业务出现欠款疑云,乐视控股在美国的Faraday Future公司因错过付款期而暂时停工,12月“乐视生态”提出依据经营情况预裁员10%。企业会受到其关联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外部性影响[ 4 ],乐视网处于“乐视生态”中,其关联企业的资金链问题会对其财务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为“乐视生态”构造的重要主体,“乐视生态”的加快扩张对乐视网带来了极大影响,使得乐视网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剧。其一,为构造“乐视生态”,乐视网需要发展各种相关产业,多元化?U张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且资金需求迫切,这给乐视网带来了较大的融资风险;其二,乐视网进入的有关产业,大部分为之前并未涉足的产业,作为新进入者,一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与产业内的老牌企业开展竞争,加剧了乐视网的投资风险;其三,乐视网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在一定时期对其盈利能力产生压力,导致经营风险的形成;其四,快速涉足众多行业并不会分散乐视网的财务风险[ 5 ],反而会因行业间的差异加剧财务整合的风险。
二、乐视网财务风险分析
(一)分析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Z-score模型[ 6 ]对乐视网财务风险进行分析。Z-score模型可以从多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计算过程清晰准确,无近似处理,操作流程难度低,成本费用低,预测结果准确率高,且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被证实适用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
Z-score模型判别函数为Z=1.2*X1+1.4*X2+3.3*X3
+0.6*X4+0.999*X5。判断标准:Z≤1.81为破产区;1.81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额,评价企业的运营能力;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评价企业的累积盈利能力;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评价企业的资金获利能力;X4=股权市值/负债总额,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
本文选取乐视网2010―2015年的数据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原始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站乐视网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乐视网财务风险程度分析
将乐视网的财务数据代入Z-score模型,结果如表1和图1。
图1显示,乐视网的Z值除2010年外,均低于风险的临界值1.81,且有下降趋势,说明乐视财务风险持续超出临界值。对比其他互联网企业,掌趣科技和全通教育与“乐视生态”发展模式类似,均致力于构造互联网生态圈,且均在创业板上市,与乐视具有可比性。掌趣科技自2012年上市至2015年,每年的Z值分别为4.87、2.16、1.46、1.61;全通教育自2014年上市至2015年,每年的Z值分别为4.59、1.27,这两家企业的Z值均比乐视网同期的Z值水平高,说明乐视网的财务风险要比这两家企业高。乐视网无论是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还是进行同发展模式的横向比较,其财务风险都很显著。另外,从这三家企业的Z值发展路径可以发现,在上市后的第二年其Z值水平较上年均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进行多元化的快速扩张确实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也不排除上市公司为获取上市资格而美化报表的嫌疑。
(3)长期投资与长期融资+现金持有量+净利润的关系分析
企业的资金来源只有两种途径:内外部融资和盈利。既然乐视网的内外部融资并没有满足其投资需求,那么经营利润就需要去弥补投资的资金需求,一旦经营利润有所下降,乐视网的资金链问题便会凸显。在构造“乐视生态”的进程中,乐视网2014年的利润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45%,如图8,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这主要是子公司利润为负导致的。但扩张步伐仍在继续,资金压力显著加大,成为2010年至2015年投融资差距最大的一年,如图9,资金链压力达到最大,财务风险达到最大。乐视网控股人贾跃亭所说的“2014年是乐视最艰难的一年”使这一分析更具说服力。这一情况反映出了乐视网在推动“乐视生态”的构造过程中,由于新投资的子公司初期盈利水平不足,导致从利润中获得的补充较少,加剧了资金紧张程度。
即使把长期融资、现金持有量、净利润都用来支持乐视网的这四种长期投资,也只能达到勉强维持的水平,若把其他长期投资考虑进来,乐视网的长期资金需求只能通过短期融资来弥补,进一步证实了乐视网存在短融长投现象,而短融长投的财务风险要比其他投资方式高,这使得乐视网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为构造“乐视生态”,乐视网近几年进行快速扩张,导致投资水平超过其融资能力,再加上盈利水平不稳定,无法对投资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且存在短融长投现象,导致乐视网第二大财务风险点的出现。
综上所述,乐视网财务风险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结出三条主线:其一,乐视网融资结构不合理,对短期负债的依赖性大,短期偿债压力大,易形成财务风险;其二,乐视网大规模、快速的内外部扩张,使企业所筹资金消耗过快,未在融资、投资之间找到平衡点,且存在短融长投现象,形成了财务风险;其三,乐视网各子公司尚处于初创阶段,投资大回报低,多数处于亏损状态,拉低了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使财务风险加剧。
为应对财务风险,乐视网及其实际控制人均努力寻求解决措施。首先,在短期内大量进行长期股权融资,例如2016年11月通过高管增持获得3亿元股权融资,2017年1月引入战略投资者获得超168亿元股权融资,2017年2月乐视网旗下子公司乐视致新通过增资扩股获7.2亿元融资,等等。但这些资金对于“乐视生态”的迅速扩张只是杯水车薪,并没有真正解决乐视的资金链问题。其次,对发展节奏作出调整,努力使发展节奏与资金流相匹配,如推迟对乐视影业的并购,但这一措施只是针对个别业务,尚未在整个“乐视生态”实施。就目前情况而言,乐视网采取的相关措施带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并未真正降低财务风险。
三、相关建议
乐视网作为“乐视生态”的重要主体,在“乐视生态”构造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与其他正在致力于建设“互联网生态”的企业具有共性。基于对乐视网财务风险的分析,对“互联网生态”企业降低财务风险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融资方式搭配合理,做到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比例协调,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比例协调,保持一定偿债能力,降低资金链压力。
二是合理运用所筹资金,做好企业发展规划,考虑融资约束,适度投资,在投资融资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过度投资、投资不足;预先对计划投资的项目做好评估,盈利周期短的和盈利周期长的项目合理搭配,以防项目亏损拉低企业总体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