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范文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篇1

关键词: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长远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24

党的“十”牢记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再次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上了政治高度。近20年来,农村和乡(镇)的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中小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从事农产品的加工、存储、运输、销售,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关键一环。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融资难、现金流紧缺、农产品占用资金量大、资金回收风险大、利润低等财务风险,研究该问题,对找出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普适性财务风险管理办法,促进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

1财务风险概念

财物风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因对外举债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各种可能性,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引发的,主要是债务比例不合理,负债规模与风险大小成正比。广义的财务风险认为企业只要有资金的流通运动就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不仅在企业筹融资过程中可能发生,在企业的投资、收益分配活动也可能发生。

2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原因

2.1自然生产风险大

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农、林、牧、渔产品以及初级加工品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其生产经营严重依赖农产品,而农产品必然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加工企业的采购数量、采购成本、储存成本、采购的农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加工企业的利润和财务状况。同时,加工企业回收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生产地域性特征明显,以及物流成本变化大等因素影响。

2.2农产品生产和采购的季节性

农产品由于其生产的季节性,导致加工企业采购和生产的季节性突出。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可能出现收获季节,有大量农产品原材料而企业无充足资金采购,未收获季节企业有资金而农户无原材料出售,进一步造成原材料的短缺而抬高收购成本,或收获季节大量收购导致农产品原材料成本和人工加工成本、储存成本大幅增加影响其正常经营活动。

2.3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盈利能力指企业获取利润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融资能力以及债务清偿能力也越强,财务风险越低。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农产品原料占有资金多,农产品利润率低、企业恶性竞争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盈利能力较弱,财物风险较高。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指标值一般为10%~20%,大多企业的盈利能力很低,这就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少数企业的盈利能力较高,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很快引来跟风进入者,大幅拉低盈利水平。不少企业在某些年份的盈利水平为负值,甚至出现倒闭情况。

2.4偿还债务能力差

部分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因为巨额债务到期而无法偿还而出现财务危机,因此其偿还债务能力强弱便是衡量该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标尺。企业偿债的能力越强,其经济实力、财务状况也越好,企业经济实力、财务状况越好,其抵御财务风险能力也越强,反之则越弱。绝大多数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流动现金与债务比率低于200%,说明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短期偿还债务能力都较差。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企业近三年未能从银行贷取大笔贷款,因为其资产和信用状况银行不认可。

3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3.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企业经营能力

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规模过小,资本积累慢,只有经过强化经营能力,把自身企业经营好,才能抵御因农产品行业本身的原因造成的风险,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财务人员和经营者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以防止财务危机的爆发或使损失降到最低。

3.2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理性对外投资

农产品加工行业本身盈利水平低,扩大规模慢,因此适当的融资或对外投资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迅速成长具有战略意义。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多家企业相互联保,在农产品收购季节共同向银行贷款,以缓解短期内收购原料的资金压力。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身投资周期长、产品附加值较低、投资回收不确定性大等特点,建立多元化筹融资渠道,例如农户参与或接受农户入股,向银行贷款、向上下游企业投资、融资。同时,注重投资、融资的期限配置,结合自身现金流状况和盈利状况合理配置长、短期投资、融资比例,考虑资金筹集的数量、时间、成本,合理化解财务风险。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结合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经营能力,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理性对外投资等措施,希望借助以上措施帮助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化解除财务风险,助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篇2

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是指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受某些不可控或无法预测因素的影响,医院日常经营活动中,在财务方面出现危机和困难,甚至使得医院遭受经济损失。当前,医院面临的常见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分为综合运营风险、财务制度风险、投融资风险、资金收益的分配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等。一般具有一下几个特征:一是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财务风险不受主观预防而消失,它在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它存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处置不当可能会导致医院决策失误、管理失当,严重的可能是医院运营陷入困境;三是财务风险具有隐蔽性,风险是一种可能性,潜存于医院财务运作中,能否转化为现实危机,需一定条件。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造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医院外部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的原因。财务风险对医院正常活动影响非常大,不仅影响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也会对医院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会使医院陷入生存危机。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公立医院内外环境复杂多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内外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即会给公立医院带来发展机遇,但也同时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但目前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适应这些复杂的外部环境时能力明显不足,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2.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功能缺失当前,许多公立医院在预防财务风险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无论防范机制还是财务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不够科学,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等方面也缺少重视,缺乏完善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功能,从而造成医院财务风险识别难、控制也难的现状。

3.医院预算管理不力目前,预算管理不力是导致很多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首要原因,医院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即使有部分医院也编制财务预算,到目的也是为了应对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而没有从财务风险预防的角度去深入研究。在进行编制预算时,很多医院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计算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对医院发展所需资金和医院合理的支出没有详细的计划。如果不能尽快对这种预算方式进行调整改变,会使医院的财务进入恶性循环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医院财政困难的处境。因此,要重视财务预算编制,采用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方案,以此减少医院的财务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财务凤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另外,医院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不认真,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上,最终导致医院不能及时的发现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要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认清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医院管理层要提高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管理层要带头学习并熟悉财务管理工作相关律法规,要能懂财务知识,看得懂财务报表,并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把风险意识贯穿于医院运营过程中。要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实现医院的稳定发展。

2.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从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报告工作,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预防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作为职工培训的组织者,要不断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以此来提高在职财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法制观念,使其对会计信息有深刻认识和理解,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对预防财务风险具备清晰的概念和高度的责任感。此外,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

3.健全相关政策有效防范医院财务风险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财务制度,是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根本。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医院长远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全面审查医院经营管理成果是否真实、合理,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执行,及时发现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和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四、结语

篇3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分类

医院的财务风险一般分为四大类,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的出现是因为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市场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财务方面的经营管理决策以及实施出现失误,使得医院的筹资工作不能够按照预期经营目标顺利实施,增加了医院筹资的风险。投资风险的出现是医院没有把握好投资方向,对于市场影响因素、资源流动状况以及相关因素调查工作不够全面准确,使得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性的因素影响到了医院投资方案的制定,使得医院财务部门所预测的投资报酬率出现误差,影响到了投资决策。医院经常会出现资金回收风险,因为医院在进行资金回收的工程中回收资金的时间与回收的金额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资金回收的效率,加大了医院资金回收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的出现是由于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管理不到位,利益分配不合理,使得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不能够高效的运行,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收益分配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大部分的医院中,经常会片面的追求盈利最大化,在为社会提供各种福利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不断地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医院还不断地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在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医疗产品,确保人们有病可医,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医院对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错误地将医院的盈利同实现社会效益对立起来。

1、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医院的财务人员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对财务报表的制作和对财务的处理上,体现了医院这一特殊单位的公立性质,而医院的内部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引导和培训,对于风险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没有正确的认识,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会增加医院的财务风险。

2、医院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在医院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没有完整可行的规划,只是将财务管理监督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从医院自身的特点出发,理论机制与实践经验不符,增加了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实施的难度,对于财务部门出现的问题和漏洞没有进行及时严格的处理,增加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3、风险管理的整体意识淡薄

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比较关注,但是大部分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具有长远性,没有考虑到医院整体经营目标,破坏了整体的和谐性,不利于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了医院整体的财务风险。

4、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高风险性

医院的变现能力比较弱,特殊的行业特点使得医院拥有大量的医药、医疗设施设备等存货,花费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利用拖欠药品费用的方式来减少存货使得医院的负债增大,极大地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

三、针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的财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对医院内部的管理结构和经营体制进行全面合理的改革和创新,要不断地吸取其他企业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地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出严格规范的财务规章制度,强化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提高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主体是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是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培养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仅能为医院经济活动开展提供人员基础保障,同时能促进因不科学管理而导致的财务纠纷发生率的降低。不过在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养时,医院必须立足自身具体情况,首先让员工对医院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有充分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自觉培养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医院应在财务管理中对经营风险和收益进行平衡,不能一味躲避风险而忽略发展,在提高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实现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2、制定完善的医院财务规章制度

在医院财务部门的人员有不同职责和义务,只有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够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顺利建立和运行,要坚持“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的原则,设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提升医院资金的使用率,做到财务部门工作流程规范化,防止医院财务方面的漏洞和不良行为的发生,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

在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前,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时展要求,医院只有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利用电子技术,才能促进财务管理中定量定性分析的实现,因此,在医院财务管理创新中,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可以对医院的盈利状况进行精确及时的把握,有利于医院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采用网络技术构建财务风险识别和语境系统,还能够处理各种财务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还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促进财务信息准确性和使用价值的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及收益分配等都涉及到庞大的数据项目,传统的核算方式不仅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所以,医院财务部门应改变以往简单滞后的财务管理系统,加大对财务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促进财务管理手段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医院财务管理。

4、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

医院可以采用回避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对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从而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医院可以采用分散法规避财务风险,对于风险大的项目,医院可以与其他的企业单位合作,从而分散医院的财务风险,例如医院的产品出现滞销可以通过多家医院联营的方式实现多种经营,从而分散医院的收益预期风险。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确保资金的运行效率,通过资金预算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财务风险,通过合理科学的财务计划,实现医院资金的优化配置。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是医院进行全面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地强化医院领导阶层以及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提升其财务风险识别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医院的利润最大化。

5、对医院投资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

医院的投资风险一般表现在银行融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等方面,要对其风险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投资方案中的投资报酬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银行融资的周期性风险,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复杂性,建立银行利率与外汇汇率等基础数据库,对医院的坏账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利用折旧方法对长期待摊费用进行管控。

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遇到财务风险,医院作为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过如何对出现的风险进行科学防范,已经成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金和服务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医院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风险一般分为投资、筹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四方面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都将会出现财务风险,将会导致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最终破产。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医院正处于转型阶段,医院的管理正逐渐向企业管理方向转变,医院财务管理内容以及管理目标也都向复杂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财务管理难度[1]。由此可见,在医院中采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

医院的运营发展会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宏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环境变化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是无法预知的。如果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医院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时,医院就会面临较多风险。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医疗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境医疗机构,在我国建设医院。2.由于经济的波动较大,市场不景气,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的发生,致使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成本核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可见,医院在运营中面临许多困难,这也就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内部因素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产生受内部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1.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无法追上我国医疗卫体制改革的步伐,管理模式落后,缺少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医院在财务管理上经常会出现混乱,大量的数据与实际会计数据存在差异,监控财务部门工作无法得到落实[2]。

2.预算存在偏差情况比较严重。医院的部门科室未结合实际,过分注重自然利益,虚加预算,导致医院财务支出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致使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局面变得混乱。同时,商业公司和药品销售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会存在一些“违规”操作,导致医院的预算支出增大。

3.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医院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财务管理措施,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对制度约束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衡量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完善和利用。财务预警机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应用,可以完成对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获取的利润、偿还债务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项问题的预测与分析,从而实现对医院运营中的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目前,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只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相关活动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并没有监理相应的预警机制,规避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三、解决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

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关注程度,时刻观察宏观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横向比较,纵向缝隙,搜集与医疗行业相关的各项信息,掌握变化规律及变换趋势,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不同的应变措施。此外,依据具体情况对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动态调整,适当的对财务管理措施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甚至规避因为外部化境的改变而导致企业在财务上出现的各种风险。

(二)做好库存处理,收回应收款项

在物资采购上,医院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采购,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医院的库存进行科学管理。第一,要确定医院库存医疗机械和药品的最大容量,对路村物资内的卫生材料、药品等各项存货的数量进行科学制定,从而提高医院对价格出现过大幅度的抵抗能力[3]。同时,对医院因为管理库存而出现的不善情况而形成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表1为某医院2014年药品采购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A类药品102种,占总金额的68%;B类药品135种,占总金额的24%;C类药品153种,占总金额的10%。A、B两种药品使用的变动情况反映了医院每年药品消耗金额的集中药物品种,因此应当对其重点控制,而对C类药品则应当进行适当控制。

(三)提高风险意识,提升内控水平

1.在医院内部监理完善的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根本。合理的制度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4]。目前,医院在各项财务工作中都缺少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这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风险的规避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学习与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L险防范能力和业务素质,使全体财务人员能够了解其在医院财务体系中的地位,使团队防范效应能够得到充分发挥[5]。同时,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对岗位上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与培训,并且各项内容都与员工的薪资挂钩,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3.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对医院财务上的岗位人员进行法律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并加强对医院财务中存在的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结语

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财务风险,这将会对医院的长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加强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医院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使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新医改条件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121.

[2]张增勇.浅析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J].统计与管理,2012,03:84-86.

[3]周先桂.医院财务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08:71-72.

篇5

[关键词] 财务风险 监控 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产生和诱发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策略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的复杂性,和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认识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局限性。因此,财务风险就有了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依据,同时从风险成因的角度表现出来。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医院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因而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医院内部财务关系复杂。医院内部财务关系复杂是我国医院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医院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医院与上级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缺位的现象,造成医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3.财务决策失误。目前,我国医院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在医院投融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医院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等原因,导致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投资决策失误时有发生。一旦融资决策失误,将会使医院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无法按期还本付息,为医院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4.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医院的资产和负债比例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现象,对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药品、器械和医用耗材等不可短期变现的资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较多表现积压存货。库存物资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医院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医院必须为保管这些库存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医院费用上升,效益下降。对于长期库存物资,医院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带来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监控与防范对策

在风险发生之前,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来认识和预测财务风险,并可运用适当方法衡量风险的程度。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财务风险是可识别的,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才防范的。

1.实行医院对财务业绩信息制度。借用IT行业信息化优势来支撑,通过战略设计、战略执行、绩效考核和战略分析决策等模块来实现医院的预算、执行、考核和分析等信息处理,可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严格控制医院运行风险。通过实施医院财务业绩信息制度,规范医院信息的内容与方法,及时、真实、透明地报告医院运营效益和重大投资项目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医院资金使用、负债融资运作的透明度,督促医院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2.督促医院建立自身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评价医院财务运行机制是否健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管理措施是否落实,督促医院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财务制度更加完善和严谨,医院的经营风险要得到控制,必须先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执行过程中作到有章可循,并提升执行力度,使医院的报销制度更加严谨,财务制度得到完善。

3.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增加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根据预警指标调整医院负债规模,帮助医院管理者把负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不同医院的性质、规模等自身状况,对其资产负债规模进行不同的控制管理。并高效地利用财务杠杆,实现医院双重效益,即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加强全员风险意识。全院职工风险意识增强,临床科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规范和完善病历书写;有条件的话,医院应与保险公司签订《医疗责任保险合同》,将医院的医疗风险降低和分散。财务人员坚持把医院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以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

5.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进行项目投资论证。实践证明,搞好一个医院需要一个关键的决策者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医院管理者应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兼顾医院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讲究科学决策。

三、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现代医院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在医院负债经营过程中外因环境因素与内部条件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财务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而医院自身对于内部风险处理不当、无法及时预见外部因素不利变化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尤其必要。

参考文献:

[1]林贞葵. 医院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03).

篇6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报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168-02

医院的会计报表包括医院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基金情况变动表和两个附表(医疗收支明细表和药品收支明细表)。通过对这五个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医院的资金结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并衡量医院的财务风险。

一、医院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1.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分析

医院资产负债表展示了医院的财务状况。医院负债多少和实际偿债能力集中反映了财务风险的大小。医院负债中的流动负债集中反映了当期医院财务风险,长期负债则反映了一段时期内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

(1)流动负债,医院流动负债项目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分别是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和预收医疗款。短期借款期末数反映了医院目前的贷款或借款数额,如果短期借款数额大,投资项目短期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且收支结余不足偿还到期债务的情况下医院将发生财务危机;应付账款主要包括应付药品款和卫生材料款等,这种赊购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之上,在医院正常运行时,供应商会接受延期付款,但是当医院发生财务危机或经营危机时,应付账款在短期内将成为医院沉重的债务负担;预收医疗款反映的是医院收取在院病人的押金,这部分负债为医院滚动负债,其数额的高低与在院病人的数量和医院收取押金数额直接相关,报表上的预收医疗款项目反映的是未办理出院结算的在院病人押金部分,但由于预收医疗款随着出院结算其中大部分转化为医疗和药品收入,因此在本文中不做过多阐述。

(2)流动资产,医院流动资产包括医院的货币资金、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库存物资和短期投资等。因为医院库存物资的变现能力较差,医院对流动负债的清偿主要依赖于速动资产,包括医院的货币资金、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可收回的应收医疗款部分。本文中的应收医疗款强调的是可收回的应收医疗款部分,因为医院应收医疗款是历年累积形成,对医疗欠费损失的核销,医院需要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一方面手续繁琐,另一方面医院负责人对核减资产有所顾虑,所以医院报表中的应收医疗款账面数额远远大于实际可收回金额,医院实际偿债能力因此降低。

衡量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考虑到流动资产中的应收款项、存货的账面数与实际可变现金额出入较大,如果以医院流动资产的账面数为基础,计算流动负债比率,得出的结论会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因此,在本文中医院流动负债的偿债能力指标以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衡量。速动比率计算公式如下: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可收回的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其他应收款)

一般来说,医院速动比率在1左右时较为合理,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医院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反之,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业务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其中,年业务现金净流量指一定时期内,医院业务活动(医疗、培训等)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差额。医院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长期负债与总资产的分析

医院的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借款,医院资产总额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无形资产。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医院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和变现能力与企业相比有不同之处。首先,医院固定资产价值始终以购买时的原始价值为记账基础,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额反映的是原值而非净值;其次,专业设备在医院固定资产中所占比例大,其更新速度快、专业性强,而流动性差;再次,医院资产属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交易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变现能力差。这实际上虚增了医院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高估了医院的实际偿债能力。另外,由于多数医院资产中没有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对外投资因受到严格限制发生较少,在本文中这两项不予考虑。

衡量医院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这三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在企业中资产负债率的值在50% ―60% 之间较为适当,但考虑到医院资产中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较大(一般在60%以上),又以原始购买价为基础计量,且变现受到严格限制,其价值被高估,所以医院资产负债率的值在60%以上较为适当。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

医院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财政专项补助结余、待分配结余。

以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的计算以资产、净资产的账面数为基础,考虑到医院资产存在变现能力的局限性,以这两个指标进行医院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会与实际出入较大,本文以 “已获利息倍数”、 “每百元固定资产收益率”这两项指标来衡量医院长期偿债能力。

(3)每百元固定资产收益率= 收支结余/(固定资产总额/100)*100%

每百元固定资产收益率的值越大,说明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高,产生收益越高。

(4)已获利息倍数在企业中是指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但在公立医院不涉及所得税问题,利息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中,每月按人员比例分摊,其计算公式演变为:

已获利息倍数=(收支结余+利息支出)/利息支出=1+收支结余/利息支出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医院一定时期付息前收益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医院的收益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证程度。一般,已获利息倍数为3时较为适当,即医院收支结余是利息支出的2倍;从长期看,要维持正常的偿债能力,已获利息倍数应大于2,即医院收支结余至少应保证利息支出。

二、医院收入支出总表及其附表的分析

医院收入包括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由于各所医院补助收入、支出情况的不同,医院的长期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医院的业务收益能力,包括医疗收益、药品收益和其他收益。自实行医疗改革以来,医院长期存在“以药养医”的局面,即医院收益以药品收益为主,医疗收益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药品行业治理工作地深入,医院的药品收入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医疗收入渐居主导地位。因此,医院的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最终依赖于医疗业务的竞争力,如果医院财务报表反映医疗收支结余减少或出现负数,说明医院的主导竞争力下降;医院收支结余减少或为负数说明医院收益能力下降,这时医院过度负债将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

另外,业务收入质量是保证医院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和推广,医院垫付给医保病人的医药费逐年增多,但是财政部门历年累积返还额常常远低于医院垫付数额,这样造成医院应收款项逐年增加,降低了医院的偿债能力,此时考察医院的经营指数和经营收现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与业务收入比例)可以分析出医院业务收入的质量。医院经营指数和经营收现比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经营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收支节余

经营收现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业务收入

(其中:经营现金净流量=医疗收支现金净流量+药品收支现金净流量+其他收支现金净流量;

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

当以上比例持续下降时,说明医院收入中现金收入所占比例下降,而应收款项占收入比例上升,医院收入质量在不断下降,医院实际偿债能力同时在降低。

三、基金变动情况表分析

医院基金变动情况表中的基金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和固定基金。事业基金用以核算滚存结余资金和医院对外投资形成的基金,当事业基金出现期末借方余额时,反映事业基金出现赤字,医院收不抵支将出现财务危机。专用基金用以核算拨入专项资金或医院内部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当专用基金出现期末借方余额时,反映拨入资金或提取的专用基金不足以弥补支出数。近年来,随着医院设备更新速度的加快,医疗环境的改善以及物价水平的提高,医院提取的修购资金往往不足以弥补新购设备和新建房屋的开支,专用基金出现赤字,此时为了弥补投资的资金缺口,医院需要利用借款购建设备和房屋,负债经营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医院会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医院财务人员和管理者可以发现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控制风险。

1.当医院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不断增加时,要对短期偿债能力和医院借款的用途进行分析。反映流动负债偿债能力的两个指标:速动比例小于1或现金流动负债比值较小时,应尽可能减少库存物资以加速资金流转并缩小投资规模以保证医院的货币资金能够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另外,医院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分析指标――每百元固定资产收益率较低时,应分析固定资产收益率较低的原因,如果医院大型投资项目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此时医院应根据现有偿债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警慎地选择投资项目以减少财务风险。

2.当医院库存物资、应收账款占医院业务收入的比例不断加大时,反映医院库存物资和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超出了医院收入的增长。此时医院要加强库存物资的管理,杜绝超额库存现象;另外,医院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出院病人欠费现象的发生,加强应收账款和医保病人欠费的回收工作。

3.当医院经营现金流量与业务收入比例不断下降时,反映医院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长落后于医院收入的增长,而应收款项增长大于医院收入的增长。随着医院应收账款的增加和平均收账期的延长不但使医院现金流入减少,而且降低了医院收入质量,增加了医院财务风险。因此,医院要将应收款与收入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收入质量。此外,还可以采用欠费责任制和款项回收责任制以加强欠费管理,减少坏账损失。

4.当医院已获利息倍数这一指标不断下降,比值小于2时,反映医院的结余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支出,医院已经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而在医院收入质量不高,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时,尽管已获利息倍数的值大于2,但却因为收支节余中包含大量应收款项,由此造成医院的实际偿债能力降低。这时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医院收入,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开支并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这样,医院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将成本费用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既提高了收入质量又减少了财务风险。

以上分析说明,随着医院的发展,在医院投资增加、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研究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医院持续经营的保障;随着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医院财务数据的质量会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大春.谈建立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2):32-34.

篇7

关键词:民营医院财务风险监控防范措施

民营医院是一种新的医院发展模式,民营医院与企业一样,不仅讲求医疗服务的质量,也讲求经济效益,而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最大的不同在于,公立医院每年都得到政府的大量的资金补贴与财政支持,而民营医院需要自己去筹集资金。

因此,做好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问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经济运行的核心工作,提高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对加快民营医院和促进区域卫生事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民营医院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管理者是医术高超并有着数十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疗工作者,但是,术业有专攻,这些医疗工作者并不是有着优良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对于医院管理,他们的财务管理经验比较欠缺。所以,对于财务风验,大部分的医院管理者都没有概念。他们对医院资金的运作成本和使用效率不够重视,从而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有的时候,甚至是不顾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盲目更新和添置各类医用设备,只是为了提高医疗水平。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

民营医院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运行周转不明确,因此,一些相关的财务制度、日常工作规则、财务工作制度、资金报销制度、采购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等都不够完善,不够健全,导致医院出现人员职责不清、业务核算不规范现象。

(三)财务决策失误

民营医院在营利与公益两方面左右不决,在一些重大的财务项目上,往往使得管理者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主要是决策者对财务事项的调研论证不充分,主观臆断或凭借经验决策,进而造成财务风险。

二、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探讨

(一)医院管理者提高风险意识

如前文所述,民营医院的财务风险高于公立医院,并且,由于民营医院没有政府的补贴,财务问题更是医院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摒弃以往的传统观念,不再自以为是,以为医疗水平好,医疗服务好就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不注重管理,财务一样会有风险。

医院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者风险意识,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协调医院医疗、护理、采购、财务等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使得财务情况透明化,将财务管理贯彻到医院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要求医院的每个职能部门努力配合并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定期提供会计所需的资料。

(二)重视市场化竞争的优胜劣汰

市场竞争是当前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避免的,医院是公益性机构,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是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而存在的,但是,医院不能随意浪费金钱与社会资源,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市场主体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问题,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适时地进行投资,提高业务收入。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财务风险是由人造成的,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所以,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同样可以避免风险的出现,因此,医院管理者可以在医院内部成立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小组,而小组的成员主要是由财务处、票据管理、财务审核、门急诊及出入院组长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

风险防范小组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对财务管理的每一道程序加以监控,解决当前已有的财务流程问题,明确重点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到位。

(四)健全内部财务监控制度

笔者有多年的医院财务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大部分的医院财务风验以及相关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问题都出自于医院内部,很多时候,民营医院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一些细小的问题引起的。

所以,民营医院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当前的市场竞争、医院管理,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及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重大事件的所需要的财务决策,通过内外部的审计工作,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减少财务工作者的可操作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减少财务风险。

三、总结

民营医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民营医院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路能否走的通,走的顺,就要看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民营医院的财务风险伴随着它的诞生就开始了,如何有效的控制的医院的财务风险,帮助民营医院承担起它应负的社会责任,是当前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民营医院在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时,必须结合医院经营的实际情况,比如医院的每年的住院、门诊人次、财政补贴节约数等等,通过这些综合因素的考虑,我们能全面了解并认识到民营医院的财务状况,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自身经营,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制度改革,扩大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文侠.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与改革方案.财经界.2010(24)

[2]程锦萍.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0(24)

[3]龚谦.关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0(24)

[4]颜慧卿.浅析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10(24)

[5]吴亚明.对民营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0(24)

篇8

关键词:后全球金融危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2008 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的经济,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至今仍笼罩着危机的阴影。世界各国为了使经济恢复增长, 纷纷出台应对政策,在世界经济共同体的共同努力下,出现经济复苏的现象,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世界经济从此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由于国际市场的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还需要进一步加以防范。在特殊的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且充满不确定性,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价值,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后的脆弱复苏阶段,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目前世界经济能否真正实现完全回升尚不明确。具体表现在制造业领先指标重新步入扩张区域;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GDP 触底回升;股指出现恢复性上涨等。而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形成财务风险,其特征如下:

1、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全过程,如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等财务活动,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中。

2、客观性。财务风险无处不在,无法回避,要减少或防止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只有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应对措施。

3、双重性。即财务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与收益共同存在,如果能够合理处理二者关系,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4、不确定性。在特定的条件或时期内,企业有可能蒙受损失,有可能发生或者不发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特征

1、过快的产业发展。知识和信息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全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递、普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从萌芽到成长,至成熟、衰退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要想生存得更好,生存得更久,就要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2、经济的全球化。货币战争、贸易战争在金融危机之后不断出现。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程度的加深表现为资源的全球化争夺、对汇率政策的相互指责、贸易壁垒的纠纷、产业资本的不断迁移、投机资本的全球漂移等,在对抗整个大趋势中,国内政策的力度和作用在不断降低。摆在各国政府和各个企业面前的是如何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通货膨胀预期日趋明显。由于金融危机而引发了新一轮宽松的政策预期,使得各国通胀率普遍上扬,货币竞相恶性贬值,推高了各国的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资产泡沫再度被加剧。我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从而使大量的货币进入了流通领域,造成流动性过剩。从目前形式来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膨胀在全球仍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在未来压力还将增加。

4、实体经济的生存艰难。预期十分模糊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前景,各类资本更倾向于虚拟经济领域,能够快进快出或者炒作某类资产,或者大蒜、房产等进行某类资源产品的投资炒作,而不愿意在周期较长的实体经济领域投资。大量资本流向虚拟经济,而实体经济与其相比,由于资本支持缺少生存较为困难。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危机意识不强。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企业,就会被市场竞争淘汰出局。国内很多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存在监督与预警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很多企业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挫折,没有科学的评估与预测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危机意识不强,当爆发财务危机的时候,不能及时防范及调整措施应对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长期以一种不安全的模式运营。

2、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的发展和强大都需要负债的支持,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诸多原因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率过高,在企业全部资金中运营阶段所运用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不合理,存在负债巨大、资不抵债等现象。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但举债规模过大也会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不足,如果资金周转不畅,不能到期偿债,生产就会发生中断,企业的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财务危机,有可能把企业引向破产。

3、 投资规模过大。很多创业投资者喜欢把摊子铺大,而当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未重视蛰伏其中的财务危机,当市场需求变化时,企业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就会发生变动,就有爆发危机的可能。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会使投资者产生信心超支,为了追求市场占有率,盲目购买固定资产,投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而当因素变化时,大量资金就会被套牢,资金链跟不上,就会陷入危局,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4、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同时期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程度不同,如果企业处在经济萧条时期,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则较大;反之,如果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其次,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受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加强,世界各国对我国的关注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受到世界经济活动的影响日益严重,为合理引导经济的发展,我国频繁对人民币汇率或利率进行了调整,而这些经济指标的调整都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加强风险意识,建设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是应对财务风险、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思想上的保证。领导层要对发生的一切财务风险加以重视,建设好企业内控制度,并通过完善财务监督和预警机制建设,才能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首先,企业可以委派专门的董事负责财务管理事务,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通过检验各部门财务状况,审核公司的财务资料,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其次,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电脑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到工作上来,并选择合适的财务预警模型,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来分析财务风险的原因和危害,提升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及时的防治,保证企业运营在一个较安全的状况下,从而规避和防范风险,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财务战略目标。

2、加强现金流管理。企业要必须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下,企业只有提升现金流的管理水平,才能够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面对金融危机,合理的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加快企业的发展。从企业整体发展来看,现金流贯穿于企业的每个环节,比利润更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虽然长期身处困竟,却可以依赖充沛的现金流得以长期生存;而有些企业虽然账面盈利丰厚,而现金流量却不充足。因此,企业持续发展经营,靠的是充足的现金流而不是高利润而。为此,后金融时代,企业在需求下降、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应保持充沛的现金,管理好现金流,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新产品开发,以最好的姿态等待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

3、避免盲目举债扩张。企业对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应谨慎扩张,因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复苏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企业尽量不要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从理论上讲,企业金营者应该控制好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为宜,因此,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就需要把资产负债比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预防财务风险的一个关键的方式,通过调整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一般可以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有利于资本收益率的提高。企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到负债的结构和与长期负债匹配的问题,不能仅关注负债率,使得债务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规避相应的财务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要谨慎地对有隶属关系、投资关系或关联企业提供资信担保,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制定不同信用标准。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不断变革和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着财务资源来源风险和财务资源使用风险的双重压力。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和管理,有益于改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人才管理结构,继而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和财务管理逐渐实现规范化,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防风险控制的能力,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措施与水准。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调整,对行政事业单位达到提高其自身的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是,客观性。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二是,不规则性。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等完全是不确定的,对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和多样性,财务治理者还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把握,由此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三是,可变性。事业单位自身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一定条件下,财务风险有的激化、有的消亡、有的减少、有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应变能力。四是,可预测性。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三、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内外部控制环境难尽人意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管理的缺位。国资委成立后,没有及时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各单位按照各自方式管理经营其资产,这部分资产处于“监管真空”。正是这种国家投资、无人负责的体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浪费与流失严重的状况。二是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事业单位将面临诸如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风险、国有企业的连带责任风险等。

从内部环境来看,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重大风险的责任在于决策者对风险控制与防范的认识不足。而当内部环境恶化时,造成内部控制失控。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财务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目前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

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

2、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治理的特殊性即财务治理的重心是预算治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负债经营”。然而事实上,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抗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夸大发展而不顾财力地展摊子、上项目,将企业运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进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治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

3、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财务治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治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治理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伏预算失控的风险。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各单位遇到的新财务风险问题不断出现,与之相适应应当不断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各单位还应该建立单位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应该结合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并考虑,但两者是不同的,前者的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个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稽核工作的程序和基本方法等。后者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内部审计则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使单位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决策层挂钩。经济责任制即按领导分工予以纵横监控,规定职责,相应授权,从而实现各尽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目的。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在授权批准控制时,一定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权限、授权批准责任和授权批准程序。同时要把授权批准权限的分解和审批额度的分配与核算管理制度的建立、财务公开性制度的建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防止审批情况的出现。

2、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及时和完整的制度要求;三是合法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3、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进步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治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熟悉,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进步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治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化治理手段从数目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职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以及要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能力。

4、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奖惩制度

一个单位的好与坏,就看这单位有没有建立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财务体系。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财务人员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业防范财务风险必不可少。内部控制制度,如大宗材料采购的招投标工作,可以邀请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等参与监督,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暗箱操作,切实降低材料成本。内部审计方面,应对事业单位各项目的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进行客观独立的评估,以确定设计和制定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予以纠正,督促管理制度的执行。

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奖惩制度,是促进事业单位长效管理的强有力保障。奖惩制度的缺乏,造成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益,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仅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而且更会给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5、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鉴戒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伏风险预警预告,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要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视和治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的预算治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伏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6、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加强财务风险的治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规范”就以为会阻碍事业发展,实际上规范财务治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回宿。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踩红线、闯红灯,即使事业有了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引起了财务秩序混乱,也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终极必将阻碍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防范与措施,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失控的表现及危害,提出了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总之,随着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深入,事业单位财务要紧紧围绕加强和规范财务这个中心,大力推进财务监督制度改革,调整财务监督的力着点,建立透明的财务运行机制,把重点放在建立科学的、规范的、灵敏的、高效的财务监督上,使其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建设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强:强化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2).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与其它施工企业或建设单位有着质的区别,是集房地产的开发建设、经营销售、配套管理及服务为一体的行业,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额度大、市场风险大、政策调控风险大的独特特点,资本密集性程度较高。虽然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已由单一的项目公司向集团化运作模式转变,整体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仍是值得关注与重视的一个关键点。为此,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我国房地产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1 财务风险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

2 房地产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2.1 充分市场调研,在投资风险决策过程中保持稳健性原则,以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

提高管理者的投资风险管理意识,在投资决策中要在收益和风险中,保持谨慎原则,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许多破产后企业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于管理者没有充分调研市场,或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稳健性原则保持不够,过于乐观,以至于当项目与预期出现一定偏差时,企业资金就处于紧缺状态,财务风险也紧随发生。为此,本文认为,由于房地产行业投资金额较大,回收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后调整难度较大的特点,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前,必须充分了解城市规划信息、周边土地供应及使用情况、周边房地产开发供应情况及市场需求信息,同时在投资决策中需要克服盲目乐观主义,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要在收益、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寻求最佳组合。

2.2 做好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工作

企业筹资风险的产生一般由内因及外因导致的。内因有很多种,可能是不当筹资方式,或是企业盲目投资,使企业负债规模过大,也有可能是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等;外因则更多,或因市场行情的不确定因素;或是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等 发生变动等,都将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而这些因素对于资金需求庞大的房地产企业来讲,其财务风险所受到的影响则更是不言而喻。为此,本文认为,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产生:

一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改变融资模式。房地产企业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负债,做到债务适度,并合理安排长短期资金。在国家现有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情况下,需将单纯依赖银行开发贷款的筹资模式,向以银行开发贷款为主,信托融资、股权债权定向私募、销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多元化组合的方式转变,以确保项目资金充裕,不至于出现资金链断裂。

二是建立滚动预算机制,尤其加强现金流量的预算编制和管理,对企业财务进行预警分析。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各种现金用于支出。因此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揭示企业现金余缺,使管理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资金需求量大,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编制更为重要。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房地产企业应根据项目开发及销售计划,采用稳健性原则,将各部门具体目标进行汇总,将未来预期收益、销售收现、项目付现支出、投资计划及融资计划量化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机制,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并以月、季、半年及1年为周期,进行滚动预算编制,及时反映项目现金流量的变动状况。并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现金流量预算把关,出现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进行收支平衡。

2.3 加大经营管理力度,避免财务风险潜藏在于企业内部

一是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与其经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办公人员的职权与职责、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各项业务的分析与评估、内部管理体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要有两个或以上的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控制环节,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销售结算、提供担保和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与保管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因此,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规范与科学,将有利于对企业财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二是加强与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建立目标成本体系。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收益,一旦企业失去盈利与收益时,企业很有可能面临着亏损和破产,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更是如此,它的影响远在于其它几个方面。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的发展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竞争也异常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加强成本管理,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之中,企业应根据目前市场成本状态,合理预计未来成本走势,合理预测编制项目目标成本,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根据材料、人工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修正目标成本,用以指导项目决策。

三是建立项目动态投资测算模型,及时反映项目预期收益变化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依据。本文认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根据项目开发进度及动态成本更新数据,结合项目销售预测,按季滚动编制项目收益及现金流量预测,及时反映企业成本、销售价格对企业收益影响,并及时反映项目资金余缺,为决策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和资料,也有利于对项目实施进行很好的监控与分析,给企业的财务风险再加上一道保险。

3 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它行业相比,其所潜在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其它行业,更需要企业管理者严谨甚微,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认真对待每一项目,对项目进行全过程进行动态投资测算分析,加强企业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及筹资风险的管理,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与发展,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 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控制[J].现代经济.2008,09.

[2]袁斌.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3]钱剑. 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0,02.

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防范;探讨

一、现阶段企业会计职业判断中潜在风险的原因

(一)会计制度内中间业务类型完善性不足

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会计改革和会计制度建设,但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等方面与会计制度的快速发展尚存在不同步的现象。如汇兑业务、信贷业务、托收业务及信托业务等中间业务类型在财务报表及会计核算中的体现不足,使中间业务各类收入及品种计量的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导致中间业务和业务决策者在此基础上很难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内部治理机制缺乏完善性

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性是会计人员进行准确职业判断的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是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的判断与预测的基本,现阶段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财务管理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很多企业对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重视度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治理机制没有充分的意识,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环境下,会计职业判断具有的实现作用及意义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在内部治理机制中确保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及独立性,保护企业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是会计行业和企业管理层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财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由于部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岗位责任心与守法意识。他们抛弃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部分财务人员对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岗位公平、公正的职能服务服务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做事原则。在企业管理层权力压力及经济利益诱惑面前将职责与财务管理原则等抛之脑后,冒着做假账和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风险,违背会计的职业道德行事;还有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及职业判断缺乏敬畏之心,当他们因违反会计准则的要求而受到惩罚时,企业工作人员将会对自身岗位职能判断不足所造成的企业财务损失,被视为自身狡辩,逃避现实的有利接口。

二、财务人员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会计行业法规制度的建设力度

我国在2018年所颁布的全新《企业通用财务报表格式》中,提出的相关会计人员监督管理条令,对当前社会会计报表格式的制定与修改进行了必要的完善与优化,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加强了对会计中间业务项目的真实信息披露程度。比如,在所提出的潜心利润报中,为了保障报表品质质量,在其添加了相关“信用减值损失”及“净敞口套期收益”等项目,通过对报表信息的整合,来反映社会市场中各大金融工具减值过程中所带来的预期信用损失影响,以及被套期项目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净敞口套期下的当期损益。旧的财务报表在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分析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完整性,因此注重会计制度建设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整个企业带来的风向影响,保障其稳定、长远发展。

(二)注重培养高素质财务人才

现阶段的财务知识更新速度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快速的经济发展更加需要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注入。近年来,受到信息化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会计行业人员转型及财务机器人等现代化技术逐渐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得到推广,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入了解自身的岗位职责及职业道德要求,树立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在社会上,要注重舆论宣传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为财务人员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积极普及和宣传会计职业判断的相关知识,弘扬诚信及爱岗敬业精神,帮助企业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责任观。

(三)注重会计界诚信建设

诚信档案管理制度是约束企业财务人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制度,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诚信档案,其中最为妥善也是当前社会财政部门中所采用最多的方式,便是将个人专属诚信档案纳入部门所监管的个人诚信信息管理系统中。与此同时,将其个人诚信档案管理,作为税务机关部门在纳税过程中进行申报的重点核心考核项目内容,统一交于财政监督管理部门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规划性管理。对于在个人诚信档案系统中的在册人员一旦出现重大事项违规事件的发生,违法了诚信基本原则,将在第一时间进行网上公示,并将其录入“失信”黑名单中。此外,要加强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保障其整体社会会计界诚信互动体系制度的成立与建设。

篇12

一、贸易型公司财务风险具备哪些特征

贸易型公司是指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以商品流通作为盈利手段的企业或者组织。贸易型公司在财务风险特征上与其他性质的企业既有一些共性,也有自身独特的地方,风险的特征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受市场影响较大

贸易型公司的主要运作方式便是商品流通,企业本身是为商品流通提供通道和服务,无论是商品的采购还是出售,离不开的是市场,往往市场的变化能够让企业陷入财政危机,经过长期的调查和从一些破产的贸易型公司经历来看,很多企?I由于长期的货物积压,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往往需要到银行申请高额贷款,巨大的利息支出压力使企业入不敷出,陷入财政危机又无法段时间解决,最终陷入到死循环中导致了企业的破产。那货物积压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深入,在探究不实的情况下加大货物储存量;二是消费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企业刚投资完市场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动,由于风险管理手段欠缺,企业会逐渐陷入到财务危机中去,最终被迫退出行业竞争。

(二)风险发生后修复能力差

贸易型公司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这一类型,商品的毛利润很低,促销手段也是复杂多样的,对外投资的可能性不大,这就造成了贸易型公司本质上盈利方式较为单一,由于商品贸易资金流量很大,一旦经营不慎触发了财务风险,公司对于风险发生后由于没有其他的效益来源,修复能力是很差的。前车之鉴很多贸易型公司正是由于才风险发生后缺乏有效的财政激励措施,而一蹶不振甚至关门倒闭。由此可以看出贸易型公司的财务风险破坏力巨大,公司只有从根本从发,才能从源头上抑制风险的发生,降低公司损失。

二、贸易型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资金流与业务流没有实现良好匹配

在贸易型公司中,大部分企业的营销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没有本着科学合理的选择设计营销方案。资金流和业务流的不匹配是存在的首要问题,一些应付账款支付后应收账款没有准时的收缴上来,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这种情况下财务风险是很容易形成的。我们以我国的钢材贸易企业为例进行探究,目前钢贸企业在刚才的出售方面主要以和自售的方式进行,那些产品需求量大的直接到钢厂取货,而那些散户则通过钢厂设置的代售点进行交易。自营模式下大多采用现金交易,即使采用赊销模式也是有合同定期付款,而经营由于总量大,在财务的交易方面主要采用银行承兑交易模式,与自营相比货物变成现金的能力较差,如果企业将大量的货物用来出售,势必导致现金流和业务流失衡,大部分资金以承兑的形式压在银行无法取出,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财务风险随之产生。

(二)对外融资相对困难

笔者所在贸易型公司属于集团企业下的分公司,在财务风险的成因上除了资金流搭配不合理以外,融资困难导致资金链锻炼也是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公司的融资渠道有限,首选的是向集团公司申请贷款,但是金额有限,不能满足公司日常的经营发展需求;其次是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由于贸易企业的风险特殊性,银行在贷款方面审查力度较大,审批流程繁琐,银行更愿意将更多的钱贷给制造企业而不是贸易企业。对外融资困难这一因素导致贸易型企业资金缺失,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时常发给,给财务管理造成严重的隐患。

(三)企业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缺失,执行力度不足

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内部外部二者的共同作用,外部因素我们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但是如果能够内部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管控,风险发生的几率也是大大降低。笔者所在公司目前虽然具备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但是在执行力度上较差,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内控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很多时候风险控制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财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财会工作经验和能力,但是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两回事,风险控制是一门集市场分析,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只有具备专业的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正是由于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缺失,才导致了目前公司在风险管理上较为肤浅,执行力度较差。

三、贸易型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拓宽融资渠道

财务信用是贸易型公司最为宝贵的无形?Y产,有利于企业的信用结算,原料的采购赊销以及集资融资等方面,良好的财务信用是企业融资顺利进行的保证,一旦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可以凭借良好的财务信用广大集资化解风险。首先,小公司要与上级的集团公司以及下级公司维持良好的信誉关系,货款要按时支付,应收账款也要及时收回,尽可能的将货款拖欠问题快速解决。另一方面可以在不违规的条件下将公司的经营信息分享给贷款银行,让银行及时了解本公司的资金管理现状,从而获得银行的信任。除了贷款以外,公司要加强融资创新,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融资等方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增长资金链,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风险控制人员培训,引进专业人才

针对目前公司风险控制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建议公司要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力度,要拿出部分资金,对于风险控制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公司也可以考虑与一些高校签订人才培养计划,从经管专业的学生中选定一部分作为培养对象,可以提前进入公司实习,以便积累工作经验,在毕业后能够快速的融入到公司的运作当中来,这样招聘来的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风险控制人员可以成为部门的领头羊,在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情况制定适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风险控制计划,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篇13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措施

 

1. 企业并购及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企业并购的概念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并购”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并购”即传统意义上的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合称。广义的并购除了上述活动以外,还包括分立、分拆、资产分离等多种形式。论文参考。

1.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并购财务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

并购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目标企业估值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整合风险。论文参考。

2.1目标企业估值风险的产生对目标企业的估价可能出现的预测失误,就是并购企业的估价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收集的信息是否全面、有效。具体指标为: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多少及时间预期、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偏差。

2.1.1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多少及时间预期

并购企业所收集的信息是否全面有效关键在于:(1)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2)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3)准备并购的时间长短。(4)目标企业审计时间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

2.1.2财务报表相关数据

现阶段,财务报表自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为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埋下了隐患:(1)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的披露。对于未决诉讼、重大售后退货、对外担保等所导致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会计制度中虽然要求在附注中予以披露,但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目标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披露与否和披露程度。(2)表外融资。有些企业为避免融资行为引起财务状况恶化在报表中的反映,采用售后回租、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抵借等手段进行表外融资。(3)无法反映的重要资源价值及制度安排。由于货币计量假设的客观存在, 许多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价值无法有效地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如重要的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等。

2.2融资风险企业通常采取的融资渠道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和认股权证。融资方式、结构、资金使用方式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2.2.1融资方式风险

(1)自有资金。以自有资金进行并购虽然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而且手续简便,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并购时都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2)银行贷款。以银行贷款融资可以弥补资金不足,但是我国企业的平均负债率比较高,再向银行融资能力有限,银行也加大了对贷款的审查和控制。(3)债券融资。此种方式需要严格复杂的审批,有相关的规模和指标限制。同时,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的资金由于国家法律对于用途的严格规定,也难用于并购支付。(4)股票融资。发行股票融资存在的问题是收购方是否具有股票发行资格,不符合发行资格的企业无法通过发行股票方式实现融资。

2.2.2融资结构风险

目前,企业并购所需要的资金很难通过单一的方式解决。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融资结构的风险。融资结构包括短期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结构。在以债务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将会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当中,如果效果不达预期,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机会。

2.3整合风险企业并购完成后,原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务资源及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及时迅速地进行整合,以期实现企业并购目标。整合期间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形式为:财务组织机制风险、理财风险和财务行为人风险。

2.3.1财务组织机制风险

并购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受自身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收益与期望值之间发生差异和背离的可能性。

2.3.2理财风险

并购企业理财风险是指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财务运作缺陷和财务行为不当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3.3财务行为人风险

并购企业财务行为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组织内部管理主体因恶意或善意的财务失误、监控不力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1目标企业估值风险的防范3.1.1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定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市盈率法、市场价格法、同业市值比较方法、账面价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

3.1.2关注财务报表的同时要了解表外资源

表外资源对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外融资和某些重要资源没有在会计报表内反映而引发的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重点调查售后回租、应收账款的抵借以及集团内部相互抵押担保融资、债务转移、现金调剂等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对人力资源、特许经营权等重要的表外资源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3.2融资风险的防范3.2.1现金并购风险的防范

对于现金并购中的流动性风险,并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具体步骤是:并购企业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将未来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按期限进行分装组合,寻找出现正现金流和资金缺口的时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来防范流动性风险。

3.2.2股票并购风险的防范

针对股票并购中股权分散、股价下跌的风险,并购企业应充分考虑股东特别是大股东对股权分散和股价下跌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收购公司股票在市场上的当前价格。

3.3整合风险的防范3.3.1整合前财务审查

财务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并购方确定被并购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充分地反映该企业财务状况。财务审查的内容包括并购后需要整合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哪些、需要的资金投入、企业的负债结构等重要财务问题。

3.3.2加强并购后企业的组织结构整合

组织结构的整合主要是并购重组后的企业的机构设置问题,其关键是合并双方的人事安排。并购方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尽快制定并购后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标准,做到人尽其才。论文参考。

4.结论

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项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更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对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治理并购的高风险,以指导企业并购实践,提高并购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人们对并购活动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对防范并购财务风险问题也会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RobertJ. Borghese,Paul F. Boerjiesai .M & A: From Plan to integrate[M] . Beijing: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2004,368-371

[2]谢沛善 .企业并购融资的障碍及突破[J]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15:18-19

篇14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防范措施

民办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因为民办院校的财务收入方式过于单一,不受教育政策的保护与财政补贴,导致教育资金不足,又因为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和师资力量,使民办院校的教学水平降低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院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一)缺失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

很多高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其采用的的成本管理制度大多仿照公立学校的制度建立,很多管理方法与院校的实际情况不符,并且,很多独立院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而是直接照搬应用,缺少成本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导致民办院校成本的管理存在很多疏漏,限制学校的发展[2]。又因为民办院校的经营具有短期逐利性,院校需要定期上交给投资集团一定的资金,让教学与投资互为矛盾,增加民办院校财务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集团对学院过多干预

投资集团作为民办院校的资金投入方,为了实现企业投资的盈利目的和更好地管理学校,投资集团必定会参与高校财务目标的制定、高校的经营管理并对高校运营方式进行策划。投资集团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较多的干预,会给财务人员本就繁琐的工作带来更多的负担,导致无法更好地对学校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无法更好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财务决策。除此之外,投资集团每年向高校提取相当大部分的学宿费,这无疑是导致民办院校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民办院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责任制

高校的财务风险从本质上说是经济责任风险,而形成这一风险的决策都是由校管理层决定,因此建立经济责任制,可以明确各层管理者的经济责任,从而让其作出正确的各项财政支出的决策。

首先,高校必须改变决策层的财政观念,增强法人的责任意识,明确规划出各级决策人员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防止责任转移。其次,高校还要从各部门着手,根据高校的领导体制以及校内部门的设置,依次把责任与权力细化,要求各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一旦发现某一部门或人员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疏漏,根据造成的后果,给以适当的处罚[3]。特别是在民办院校中,其决策者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决策水平。

(二)寻找投资与教育的平衡点

投资集团与高校合作创建独立院校毫无疑问是出于投资的目的,而高校教育则是作为一项社会公益而存在的,是非营利性质的。如此一来,高等教育的长期公益性就和投资集团期望的短期投资目的相冲突相矛盾了。对于无法避免矛盾和冲突的情况,在投资方要求的投资收益和独立院校的社会教育目的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可以较好地缓解投资与教育的矛盾问题。我认为投资集团的产业和民办院校的教育事业既是矛盾冲突的,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当民办院校的教育事业步入正轨逐渐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后,投资集团的产业也会随着独立院校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只要投资集团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将短期的投资盈利目的作为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来经营,就能缓解两者相矛盾的情况,缓解民办院校的经营压力和财务风险。

(三)科学分配资金资源

因为一些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可以使用的资金有限,因此,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不同形成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能,合理分发资金资源。对于一些重要的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而对于一些起到辅助作用的部门,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下发的资金数额,从而减少财务部门的负担。特别是对于民办院校来说,需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扩大融资渠道

高校扩大融资渠道,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之一,特别是民办院校。高校除了单方面接受教育部门或投资集团的拨款和投资外,还可以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或是借助其他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首先,各高校可以与银行建立资金上的连接,通多抵押、贷款等方式,吸收银行的资金[4]。但高校贷款时,不要一味为了增加资金过度投入抵押物,而是要考虑到贷款风险。其次,高校还要随时关注教育政策的改变,借助政策的提出,实现融资。比如,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校可以在这一趋势下,加大宣传力度,成立募捐机构,从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或是借助投资集团的渠道,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三、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持续发展,因此,各高校必须客观分析自身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像是缺少专业的财会队伍、高校资金无法支撑日常开支、缺少对资金的合理配置等,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因此,高校要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责任制,加大校内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科学分配资金资源,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董军. 普通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宋雯. 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3]刘凤超. 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