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跨境贸易金融范文

跨境贸易金融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跨境贸易金融,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跨境贸易金融

篇1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金融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3-021-03

2009年7月,我国在上海和广东的部分城市正式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这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在货币发展规律的作用下,我国人民币的支付结算功能从国内向国际的自然演进。由于跨境贸易发生在境内外的两个经济主体之间,因此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意味着用人民币来结清两者之间因贸易而形成的跨境债权债务,其结果有二:一是人民币通过贸易结算渠道被境外主体持有;二是人民币的服务对象将延展到境外主体。正是这两个结果提升了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论证如下: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导致人民币的境外持有,但人民币在清算规律的作用下依然存放在我国银行体系内,这为我国建设基于本土的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天然条件

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任何国家的信用货币在国际结(清)算上存在着三个铁的规律:规律一是所有货币的结算都在其发行国完成最终清算且以中央银行的清算为终极清算;规律二是所有货币都存放在银行体系内,除了民间收藏的现钞;规律三是所有结算和清算都是通过银行账户间的借贷记动作完成的,也即货币的国际结(清)算以银行间跨境结(清)算为形式开展。在这三大铁律的作用下,所有货币都存放在其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内,即所有美元都存放在美国的银行体系内,所有欧元都存放在欧元区的银行体系内。只不过这种存放是直接还是间接而已。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虽然通过经济主体间的跨境支付,人民币的所有权随着货物的所有权发生对向转移,但由于银行间跨境结(清)算的作用,所有被支付的人民币最终都以境外银行在我国境内银行开立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存款的方式存放在境内银行体系内。也就是,境内主体对外支付人民币贸易货款是一个“银行凭企业付款通知扣减(借记)该企业存款账户,并同时将相同款项增加(贷记)到某一境外银行在我国银行开立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上并向对方发出已贷记通知,该境外银行又将相同款项增加(贷记)到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境外主体的银行存款账户并发出已贷记通知”的一系列行为过程;同样的,境内主体对外收取人民币贸易货款的过程也是一系列反方向的借贷记外加电信报文通知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境内贸易通过银行账户支付结算无差异,只不过是银行发送借贷记通知的对象在境外而已。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与外币结算截然不同的地方。采用外币结算时,由于国家信用货币需要依托银行间结(清)算的规律的作用,我国的银行需要在该外币的发行国银行开立该外币的同业往来账户。以美元为例,我国银行需要在美国的银行(包括我国银行在美国的分行等营业性机构)开立美元清算账户才能向境内经济主体提供跨境贸易的美元结算服务,且为了提高清算效率,我国的银行需要选择那些已经加入美国的美元清算体系即已在美联储开立了美元清算账户的银行来开立此类跨境美元清算账户,因为规律一决定了,只有直接在美联储开户才能加入当地的货币一级清算,才能提高资金的清算效率。由此可见,以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时,我国的银行是境外银行提供人民币跨境清算服务的主要承载体,以外币结算跨境贸易时,该外币发行国的银行是我国银行提供外币跨境清算服务的主要承载体。就货币资金的存放地而言,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时,我国银行体系是跨境贸易结算后全球持有的人民币的存放地,外币结算跨境贸易时,我国持有的外币都存放在该外币的发行国银行体系内。

结论: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境外主体将通过贸易渠道获得人民币。由于这些人民币本身就存放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为境外主体提供贸易结算便利以及资金管理便利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金融业的职责,正如美国的各类金融机构向我国提供的各类美元金融服务一样,而这也正契合了我国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方向;通过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实现人民币资金的境内外有效配置可以达到我国在国际金融资源配置中掌握主导权的目的。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导致人民币的货币职能和服务对象向境外延展

选择何种货币用于结算双方因贸易产生的债权债务取决于以下几个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与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有关:一是货币的服务职能,即货币能否为贸易双方带来便捷高效的清算服务以及规避汇率风险的便利,以至于贸易双方都感觉到方便安全;二是贸易品的市场属性,即贸易品是否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或稀缺性,以至于贸易的一方具有绝对的成交决定权和货币选择权。间接因素与货币的资产功能有关,即对于贸易双方而言,支付者能否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该货币用于支付,收取者能否从收到的货币中获取合理的收益。

据上分析,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意味着我国境内主体和境外主体在商务谈判中要在众多的国际备选货币中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对于我国主体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因为本币结算后我国企业不再需要考虑外币结算所带来的汇率风险问题,也不再需要承担本外币间的兑换费用,在企业的经济核算上成本收益将与国内贸易一样直观;然而对于境外主体而言则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境外主体需要在美元等主流国际货币与人民币间进行比较,选择对其有利的货币来结算与我国间的贸易。这意味着人民币需要通过参与国际货币竞争来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也就是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政策要真正惠及我国的企业和对外经济需要经历一个境外主体的比较选择过程。如果在比较选择过程中,人民币相对于其它货币而言无优势或劣于其它货币,则这项政策将无法实现其初衷。从对当前国际货币的比较来看,对境外主体而言,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有以下优劣势。优势方面主要有:人民币是一个稳定货币,汇率风险预期比较明确;人民币是一个处于升值通道的货币,通过贸易结算后获取人民币有利于资产保值增值,等等。劣势方面主要有:人民币缺乏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市场,管理成本较高;人民币尚是一个有管制的货币,进出不便利;人民币资产市场对外开放度低等等。两相权衡,对境外主体而言,是否选择或同意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取决于其对人民币的风险管理能力,如其已持有人民币资产(在境内有投资等情况),则可以借人民币结算贸易来综合管理其境内的人民币资产。这也解释了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大多发生在境内外的关联企业之间的原因。对于其它企业而言,如其在贸易中具有谈判决定权(涉及贸易品的市场属性),则大多会拒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因为人民币在上述货币服务上劣于美元等主流国际货币。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升了我国建设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迫切性

前述分析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催生了对人民币服务境外主体的各类金融需求,且由于这些被境外持有的人民币本就存放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因此需求的直接作用对象就是我国的金融体系。在货币清算规律的作用下,我国的金融体系有着天然的优势直接掌握境外主体的需求,但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尤其是金融市场建设的缓慢导致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放度较低,境内金融机构的对外服务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致使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界定,金融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其服务的提供有四种方式:一是跨境提供;二是境外消费;三是商业存在;四是自然人流动。对我国而言,我国金融体系通过“跨境提供”方式向境外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意味着我国金融服务的出口,即境外需要通过向我国金融主体购买服务来解决其人民币结算和资产管理上的需求,因为人民币是我国的本币,我国金融主体是人民币服务的主要经营者。根据“货币发展规律与其金融体系发展之间存在正向互动效应”的规则,正是这类需求构成我国的金融主体借本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之机得以发展壮大的动力来源。而“境外消费”人民币金融服务则意味着我国金融服务的进口或人民币金融服务于与我国无关的国际贸易(消费的供需双方均在境外时发生的交易),这将导致人民币金融服务市场的外移,削弱我国金融主体提供本币金融服务的机会。从美元国际化过程中的美元定价权外移1以及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因日元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隔离而导致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空洞化2的教训可以看出,本币金融服务的“境外消费”对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服务业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在货币定价基准市场选择(benchmark tipping)的作用下,存在本币境外金融市场的结果是本币定价权外移或受制于境外市场,央行的宏观调控或危机干预效能下降,需要借助与外国央行的联手才能部分地实现调控或干预效果;进一步地,由于境外没有任何管制,一旦本币在境外形成金融市场,其发展势头将远胜于境内市场,在本币的资源配置上所起的功能将超过境内金融市场。这时,境外本币金融市场不仅吸收了境外本应对境内金融服务的需求,还将导致境内金融服务需求的外移(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下,发展资源将流向更少管制效率更高的市场),造成境内金融体系的发展因缺乏需求支持而形成金融市场、金融产业的空洞化。

结论:中央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挂钩是具有战略远见的决定。人民币基于跨境贸易结算而起步的国际化进程中需要有一个能够实现国际资源配置的本土金融中心,这对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储备资产货币发展过程中,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并牢牢掌握人民币的国际资源配置主导权非常关键,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业在国际的地位,借此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注:

1 参见《从美元定价权外移对美联储危机干预的影响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要点》一文。

2 对日元国际化过程的研究显示,因担心对遭受境外冲击和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日本采取了发展隔离型东京日元离岸市场的做法,以争夺对欧洲日元市场的需求资源;然而由于隔离型离岸市场没有庞大的日本国内日元资产的支持,导致欧洲日元市场(无管制)的发展远甚于东京日元离岸市场;同时日本国内金融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出现被日本金融界称为“金融市场空洞化”的现象。

篇2

摘要:《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海南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优势以及积极效应,结合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背景,以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海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运行机制进行创新思考。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结算;效应;运行机制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要内容,金融政策创新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大亮点。海南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开展的十分迅速,为海南企业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极大的结算便利,有效地推动了海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由于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才开始启动,因此针对海南省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研究并不多。国内学者对全国范围内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探讨,从制度安排、融资措施、人民币回流机制及离岸金融中心构建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苏意君(2009)、韩骏(2009)、刁云涛等(2010)、曾之明(2010)等。另一些学者从区域性范围的试点情况着手,肯定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对区域贸易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效应,同时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杨国辉和孙霞(2011)、梁宏祺(2011)、齐虹丽和侯菲(2011)等。邓昕、符瑞武(2010)在对海南外贸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海南省开展该项试点工作有较强的企业实际需求,因此分析海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效应及存在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 海南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发展的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关键正是要充分利用金融发展对旅游业的支持;同时,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也为海南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综合考虑了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度、海南省对外贸易情况、与特定区域的金融合作等因素,海南省在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具有以下优势:

(一)海南省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

贸易方面的迅速发展是推动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当前海南省贸易伙伴多元化成效明显,对新兴市场贸易增长强劲。邓昕,符瑞武(2010)对海南外贸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企业中,超过60%的企业都有使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意向,而无此意向的企业仅为14.8%,有18.5%的企业未确定意向。结果表明,海南省外贸企业有较强意愿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尤其是具有选择结算币种和定价能力的岛内进出口企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强烈需求。据海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2年进口贸易伙伴83个,出口贸易伙伴达到153个。其中作为海南省的主要进出口市场、重要投资伙伴和传统重点客源市场的东盟国家,是人民币跨境结算先期试点的重要贸易伙伴国,对人民币接受程度较高,因此与东盟国家贸易频繁的海南外贸企业对使用人民币结算表现出较高的意向。另外,在人民币的升值背景下,人民币投资需求增加,借此获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以及在海南进行直接投资的外资企业对人民币也有大量潜在需求。

(二)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海南省金融业的措施,这不仅为海南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带来了政策支持,也将促使海南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更具备后天竞争优势与保障。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不仅将促进海南加大投入建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为人民币跨境结算奠定硬件基础,同时还将极大地促进制度方面的建设和完善,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此外,国家对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的支持以及给予海南省的相关政策优惠,给境内外投资者带来了利好预期,极大的激励了外资和非海南居民对海南岛的投资热情,创造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潜在需求。

(三)金融合作优势

目前海南省与香港、台湾等地都建立了金融合作关系,对海南省的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外部支持。随着2009年《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和2010年《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的正式生效,台湾海峡两岸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速。另外,香港金融机构也有意到海南设立分支机构,与海南一道共同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同时,海南与泛珠区域也在积极构建合作框架,合作框架的构建也有利于泛珠三角区域内的金融资源及人才等参与到海南的金融改革中,共同探索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不断提升区域内金融服务水平。

三、海南省开展跨境贸易结算的积极效应

(一)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企业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也是最大的直接受益者。过去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美元、欧元和日元进行计价结算,不仅汇兑手续费较高,由此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也由境内企业承担。在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后,企业贸易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不仅能够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锁定财务风险,同时贸易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节省了大量人力和资金投入。这是因为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直接进行支付与交易,减少了换汇的环节,极大节省了汇兑成本;同时减少一次汇兑不仅可减少资金流动环节,缩短结算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减少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进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和资金投入。因此,企业在对外结算时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能够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锁定财务风险,提高效率。

(二)扩大海南省的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贸易,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中国人民银行,2009)。作为一项新兴业务,人民币跨境结算可以满足企业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与境外进行交易的需求,有利于简化国际贸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市场地位。同时,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份额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岛内旅游者与投资者在相关国家能够方便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与投资,进一步促进海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此外,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使得跨境旅游消费和购物更加便利,同时能够为海南涉及旅游的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吸引国外涉及旅游的企业在海南投资,通过引进先进的国际旅游服务,进一步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三)促进海南省金融业的发展与开放

一方面,海南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业务,可以吸引国内及国际大银行、保险、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进驻海南省,丰富海南省金融机构的数量与种类,同时通过借鉴先进业务水平和管理机制等促进海南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海南省金融机构推进创新业务,丰富其金融产品结算工具的种类。在此带动下,与此相关的针对非居民的业务应运而生,而非居民对人民币投融资产品和衍生产品需求的扩大将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开放。在此过程中,金融业务的增加会使金融机构拓宽业务范围和实现金融业收入结构多元化。

(四)加快推进海南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

随着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不断深入与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增加大量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仅靠金融机构的网点服务将会无法满足大量人民币业务交易与结算的需求,这也对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产品的丰富程度以及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以承担大规模的人民币清算和交易任务,同时为人民币的流通提供平台。没有离岸金融中心的支撑,就没有人民币在海外的广泛流通。加快推进海南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对海南省金融机构数量、金融监管制度、金融创新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推动海南省在金融业发展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四、对海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交易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考

海南省跨境人民币交易程度还处于形成阶段,除了经验不足之外,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就全国范围而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规模和范围还不大,主要存在如美元结算的传统难以改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足且流出渠道及规模受限,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监管法规、操作流程等均不够完善等制约因素。针对以上情况,学者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决定机制;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建立人民币通畅的流出和回流机制;尽快形成货币互换运作机制,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清算机制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机制等。本文试图针对海南省人民币跨境贸易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增加服务网点,提高服务效率

由于外方客户对采用人民币结算接受程度不高,以及海南省境内能够办理跨境人民币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较少,因此进行少量业务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成本较高。这样就制约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在信用货币时代,境外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结算的首要条件是能够用人民币购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中国能够大量生产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所以加快服务网点建设成为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关键所在。同时金融机构须推出多种营销方案,推动岛内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二)推进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开展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改革的重要参与主体是境外企业,而境外进口商主要通过贸易融资获得人民币资金。如果不能顺利获得用于结算的资金,结算业务也无法顺利进行,因此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应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配套业务相应展开,推动海南人民币业务进入良性循环。对企业从签订贸易合同到货物进口付汇的全程交易过程,金融机构可以针对性的推出相应人民币融资产品及担保产品,如人民币远期进口开证、进口信用证押汇等,充分满足客户在贸易结算、资金汇兑和融资等各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金融机构在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同时既增加了相应的手续费收入以及息差收入,也为人民币存款提供了新的资金出路。

(三)为境外企业和个人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改革的开展,境外人民币存量将会大量增加,进而会促进人民币债券业务以及相关的衍生品的发展。由于境外人民币存量的增加,境外企业和个人拥有人民币后,除了用于支付向中国进口的商品外,还会产生其他的投资需求,因此还要考虑允许境外企业和个人使用人民币购买人民币债券或其他人民币衍生产品,以及对海南省进行直接投资等。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发展需要,相关金融机构可以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旅游金融产品、旅游保险、房地产投资基金等等,推出相关衍生金融产品,为海南省旅游业、房地产业等融资提供新的渠道。相关部门也可以大力推动海南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境外投资者对海南省跨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人民币进行投资。(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国辉,孙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11(3).

[2]赵越.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运行机制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2).

篇3

本文观察跨境人民币结算对跨境贸易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应对策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虽然有长足发展,但在规模上、结构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原因有境外企业人民币计价结算意不强,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以及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为推动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必须增加用于贸易结算的人民币供应量,提高贸易对手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完善国内清算体系,加强监管调控与统计监测,构建有效的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同时必须加快推进中资银行国际化的步伐。

【关键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对策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机会与人民币国际化紧密联系起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同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把握机遇,正式问题,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健康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跨境贸易实施人民币结算的背景、现状

首先,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结算货币汇率波动较大,我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企业在贸易结算时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加之我国和东盟国家、港澳地区的贸易、投资关系发展迅猛,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需求越来越高。

其次,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自从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平稳,展望未来,人民币也将基本处于这样一个稳中有升的状态。这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结算的推行。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加上对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随之日益高涨。

综合上述因素,我国在2009年4月开展了若干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近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逐渐扩大,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2.94万亿元,是2009年试点初期36亿元人民币的近817倍。

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为2.05万亿元人民币,与2012年全年3.87万亿美元的外贸总额相比仍然较小。同时,6月单月结算量为3,587亿元,较前一月下降1.5%。上半年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为1.36万亿元,6月经计算后为2,091亿元,环比减8.5%。

据全球支付系统Swift数据,80%左右的人民币跨境交易与香港有关,只有8%是“真正的离岸”交易。人民币交易结算量大涨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中国大陆公司在港分支机构要利用人民币交易在两个市场间套利。

2 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因素

2.1 人民币的流通性问题

中国经济强劲稳定的增长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的跨境流通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从整个国际经济贸易上来看,人民币的国际流通性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可以从居民境外的消费中获得,可以从跨境贸易中获得,也可以从金融交易中获得,但受制于人民币严格管制,目前这几条渠道还远远不能满足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离岸人民币的来源不足直接导致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规模受到很大限制,活跃度也还不够高。

2.2 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高

境外交易对手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有限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最大障碍之一。国内贸易商绝大多数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但是我们在贸易谈判中的竞争力不足,国内企业与境外对手相比普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主要作为商品出口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占优势地位的自然是境外进口商。因此,境外交易对手不愿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障碍。

2.3 国内外清算渠道问题

清算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跨境清算的渠道有两条:一是通过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进行人民币资金跨境结算和清算;二是通过境内商业银行境外商业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跨境结算和清算。事实上,这两种安排目前承担了人民币支付清算、在离岸市场上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和回流机制等几大功能。目前,国内可供实现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物理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携带人民币现钞跨境流通;二是依托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经由广州、深圳城市处理中心进行清算;三是依托银联网络进行跨境结算。

当人民币作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时,对于银行的国际清算渠道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参与人民币国际结算的银行范围扩大时,将会出现账户能否按规定的制度设计意愿发展的问题,也面临着银行国际结算渠道风险控制等问题。

2.4 外汇管理方面的问题

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加大了。首先,我国实行的是本外币分开管理的监管体系,外汇管理制度也是基于各项外汇收支以及结售汇活动展开的。其次,以前以外汇跨境收支活动为依据统计各项交易。结算币种的变化将会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内容、流程及国际收支统计报表的编制等有一定影响。因此如何界定资金来源是否来自境外,与进出口核销相关的出口退税依据等成为重要问题。

2.5 中资银行业国际化程度低,人民币结算的境外推动力不足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金融业从无到有,基本建立了一个以人民币结算为主要方式的金融市场。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在建设初期缺乏资金,因此其在运行时注重的是引进外资,包括引进国外的金融机构,国内金融体制也依靠海外金融机构的协助下建立。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国内银行的国际化程度比以前好很多,在海外的兼并以及国际市场的深度参与上做得尚可,但跟大的跨国金融机构比依然不足。国内金融机构海外的分部,金融覆盖范围不足,从而导致了国内金融机构对于海外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支持不足。

3 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几点对策

3.1 增加用于贸易结算的人民币供应量

要解决人民币的流通性不足问题,就必须增加贸易结算的人民币供应量。必须扩大人民币互换协议的规模,由近及远的推进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

在货币互换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办法来增加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供应量。如允许境外银行为我国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允许境外合格机构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逐步放松人民币与港元的兑换限制,等等。

3.2 提高贸易对手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

要提高境外交易对手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就需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程度,这就要求有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为之提供完善的服务。只有建立了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稳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与此同时,扩大人民币计价结算范围,活跃跨境贸易,利用货币互换提供的流动性来吸引跨境贸易对手选择人民币结算。对大宗原材料进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给予优惠政策。简化相关手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

3.3 完善国内清算体系

第一,调整我国商业现行的国际结算系统,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本币结算行方式。第二,尽早建成人民币清算和交易中心。

3.4 加强统计监测

(1)统一产品业务口径和会计核算方法,要求各银行分支机构定期、分类报告主要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的交易信息,在完善统计体系基础上形成有效的主体监管和非现场监测制度。(2)加强对国内银行在境内外系统内有偿调拨资金的管理,强化境外人民币的流动监测机制。根据银行信贷扩张速度及社会融资总量,合理引导境外人民币回流的节奏和规模。

与此同时,要研究如何与此相适应,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加强对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类主体的监管,而非当前单纯地对外汇资金的监管。随着国内金融体系逐渐完备,人民币结算必然有一个好的前景。

3.5 积极推进海外银行开展人民币资产业务

拓展海外人民币市场,参股境外的金融机构是可选的重要方式,通过投资海外银行,提高海外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总额。另外,需要快速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允许开设更多的外资银行子公司、外资背景的各类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通过加强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有序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和服务质量。

3.6 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

目前我国对跨境资金的监管主要是流量管理,存量管理的职能还不充分。如贸易项下的预收货款、延期付款,资本项下的外债、投资收益等,这实质上是中国对境外的广义上的负债,因为理论上这部分资金可随时变现出境,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建议在外汇监管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实现跨境资金流量和存量双重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建立以主体监管为基础的分类监管体系,将管理目标前移,把监管重点转移到对交易主体的异常资金跨境行为监管上来。根据交易主体的遵纪守法情况、经营管理状况以及监管记录等,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风险等类别,分类监管。优化整合现有监管业务系统,监测分析异常跨境资金流动趋势和可疑外汇交易行为线索,由此进一步提升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效率,增强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东荣.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问题与思路.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闫海洲.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风险.社会观察,2009/08

[3]徐诺金.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正当其时.银行家,2009/05

[4]马雪滨.陈秋萍.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代商业杂志,2012/08

篇4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各国都在抓紧采取措施,提高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而货币国际化作为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在改革开放以后都得到了迅速提升,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经济贸易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世界市场。展望未来,在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抓住全球化机遇,实行人民币“走出去”战略,走与世界经济更融合的道路。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一系列事件集中发生的事实,是向外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在提速,但是从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各项国际货币职能程度上不深,范围上还十分的有限。同质的商品,特别是涉及大宗初级商品和标准化的中间品贸易,一般使用少数几种货币定价结算,美元是首选货币;对于差异性较高的商品,通常倾向于使用出口国货币。当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民币在境外的接受程度,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全面开展。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大

目前,人民币的境外需求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制约。中国与东盟国家和地区存在贸易逆差,所以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将会增强进口方接纳人民币计价的意愿。但短期的价格因素并不是贸易双方接受人民币计价的唯一因素。近年来中国进行人民币汇改,汇率更加受市场供求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人民币从2004年开始已经持续升值,2013年4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25关口,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二)跨境贸易结算缺乏法律支撑

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给我国监管和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对政策工具的运用还不成熟,应对经济变化的相应经验不足,对世界经济、金融动态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研究能力还不强。。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细则层级、主旨无法一直适应发展的要求,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规则还是不能妥善合理解决。

(三)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渐成熟,外汇管制逐步放松。但我国金融市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内部存在着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受国内金融业改革的牵制,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有待加快,境内金融产品匾乏,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完善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进行国际范围流动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建议

(一)推动人民币汇改,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汇率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人民币被用于国际结算后,币值有了更大范围的参照标准,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改革会促进人民币市场的开放,促使更多境外企业采取人民币支付结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人民币汇率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国际化客观上要求汇率形成机制以市场化为基础,通过本外币间供求关系的变化,发现人民币的真实价格。因此,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上下浮动,打破对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心理预期。

(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建设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使人民币在境外大量流通,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带来新的难题,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建设,满足更高的监管要求。

建立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金与货物流的匹配核对,统计、分析、监测跨境收付情况。中央银行要增强对人民币与外币市场联动的分析、预警及预测能力,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提高货币政策对市场动态的应对能力。而且要将长期以来以外汇和外汇收支作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

(三)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保持金融系统稳定

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成绩可喜,但我们仍不能放松,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远远不够,金融体系还有待完善。我国政府应吸取国际经验,联系我国实际,推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完善金融市场的总体功能;进一步促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规范发展资本市场,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总的来说,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提高微观金融主体的竞争实力。这对于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7-0099-02

作者简介:刘降斌(1968-),男,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付伟(1986-),女,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与银行经营。

基金项目:2011年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研究”,项目号:YJSCX2011-174HSD。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上人民币的结算范围也越来越广,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接受意愿逐步增强。2010年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出口企业扩大到67359家。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实际运行来看,中国香港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最主要地区。2010年,香港办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达3692亿元,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的73%。截至2011年底,人民币跨境贸易累计结算额达2.58万亿元。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不平衡,其中进口约占85%~90%,出口约占10%~15%。而且,国际上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以美元计价,美元强大的地位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改变结算货币种类,这也使得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动力不足。

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

人民币跨境结算是我国国力增强的象征,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知名度,而且能够节约汇兑成本,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一)人民币跨境结算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步骤,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必然选择。一种货币首先要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贸易结算,再以金融交易计价,然后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由此可见,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由表1可知,我国近年来的GDP国际排名稳步上升,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在不断增长。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出口贸易总额达15779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范围逐步扩大,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为我国企业拓展国际业务带来了契机,起到了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三)人民币跨境结算利于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在以美元和欧元等作为结算货币时,我国企业要承担人民币与外币兑换产生的汇率波动风险。若以人民币进行结算,进出口企业可以提前锁定支出与收入额度范围,有利于进出口企业合理安排自己的收支,也节约了汇兑成本,减少损失,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现状

从境内来看,201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为183.5亿元,第二季度为486.5亿元,而第三季度结算金额达到1265亿元,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60%;2011年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金额为3603.2亿元,第二季度5972.5亿元,第三季度5834.3亿元。可见,从试点之初至今,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飞速发展。201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最后11个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地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至此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范围拓展至全国。

从境外来看,截至2010年底,人民币跨境结算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达1.6万亿,占总额的83%,香港已经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球中心。

三、人民币跨境结算中的制约因素

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发展,但是这一推进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民币在国外的可接受程度。

(一)金融行业发展水平较低

境外企业通过购买我国金融服务以满足结算和资金的需要,而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阻碍了这一业务的开展,不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推进。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而在资本项目下尚未实现自由兑换,这使得人民币缺乏畅通的回流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挖掘需求、开发产品、定价和服务等环节还未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链条和体系,尚不能满足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需要,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期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缺少结算货币选择权

在进出口贸易中,用何种货币进行结算直接关系到由谁来承担更多的汇兑成本、汇率风险等利益的问题。我国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进出口企业的实力与许多跨国公司相比差距甚远,国际分工地位也不高,这会导致我国进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将承担较多的交易成本和较大汇率风险。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38.9%,为了降低汇兑损失,境外企业在进出口环节倾向于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这无形中也压缩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空间。

(三)人民币跨境结算收付不平衡

人民币跨境结算中,进口约占85%~90%,出口约占10%~15%。2011年上半年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结算实收金额为1430.3亿元,实付金额为5244.7亿元,实付比实收金额高出3814.4亿元。可见,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跨境结算收付严重不平衡。

四、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截至2011年5月,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达到5489亿元,2011年1—5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为8057亿元。截至2011年6月,有49家机构共发行人民币债券634.4亿元。可见,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需要。人民币跨境结算必然会引起人民币境外流通与循环,而人民币的回流渠道却不畅通,所以有必要建立并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解决人民币安全回流的问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具备包括现金流通、结算、信贷和证券等在内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基本体系架构,若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跨境结算乃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会加快,可以间接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二)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结算货币选择权

提升出口产品的品质,提高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其在对外贸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权和话语权,这是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内在动力。我国企业应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验,增强自主品牌的创新力度,抢占国际市场。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尽量降低加工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尽可能地避免对外贸易中出现“人民币—外币—人民币”的两次兑换现象,提高人民币的议价权和定价能力。

(三)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国的综合实力决定着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着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被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只有一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足够强,其他国家才愿意接受该国货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与此同时,我国应在风险既定的情况下适当扩大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范围,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和金融合作,增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吸引力,提高人民币的可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文娟.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11(12):76.

[2]李清,成雅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外贸业务探讨,2012(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