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范文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

篇1

关键词:高效课堂 汉武帝 大一统

高效课堂教学具有两个分析层次:从表面层次来看,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从较深层次来看,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

以下我结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谈谈自己当时的设计。

(一)首先,高效课堂蕴含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教学的终极目标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我们的课堂要始终贯彻这样一个理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要让学生爱上历史,会学历史。

所以在设计时我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拘泥于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我的现阶段的教学理想,将这种理念和方法逐渐渗透。

例如在这一课我就预设了本课要让学生在以下这几个方面有所提升:

1、如何提纲挈领地阅读教材。

2、如何用史实说话,在感知史料(文字、文物)的基础上了解当时社会的状况。

3、初步学会评价人物的方法等。

(二)高效课堂教学要是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确定了第一目思想方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本课的难点,这一目不仅涉及法家、道家的观点主张,还有董仲舒发展后的儒家。法家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道家、和儒家对于成人理解起来都比较困惑,更何况是七年级的学生。如果我只是机械的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为了解决这一目的难点,我查找了大量资料,但是如果将查到的资料介绍给七年级的学生,不但解决不了难点,还会增加学生的困惑。所以我对资料进行了处理:

[师]经过了汉初统治者六、七十年的努力,到了汉武帝时,已经海内殷富,国力充实了。国力的强大为汉武帝实现心中的大一统提供了物质基础,汉武帝要大展雄图有所作为,黄老“无为”的思想显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的“有为”政治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来适应。这时,一个人走进了汉武帝的视野,他就是[生]——董仲舒。

[师]董仲舒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强调“国家在思想上要一统于儒家思想,政治上、经济上要一统于皇帝”。还提出了臣子要尽忠于君主的观念等,这显然与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样处理是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既忠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尽可能通俗易懂,寻找学生接受的切入点。

(三)、高效课堂教学是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

我们知道在课堂中,不同的阶段“注意”有不同的特点。要想让学生保持“注意”,就需要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我在课堂中采用的就是由身边事导入,出示一群下象棋的小孩子,由象棋的历史说起,由象棋的谋棋布子说到汉武帝的治国方略,让学生感知历史不应该局限在教科书,而是生活中处处有历史,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从学生身边事入手,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然后步步紧扣,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注意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度集中于课堂。

教材呈现的三大板块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三大措施,我进行了处理,详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略在强化监察制度。三个板块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板块以教师导引式讲述为主,削弱封国势力这一板块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式,辅助以历史图示加深理解。教师应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展示”知识,尽可能让知识生动起来,让目标活跃起来,使学生注意力再次或多次反弹,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四)、高效课堂教学应以及时的反馈为根本。

高效课堂尽可能精炼地在最少的时间内提供比较直观的、细节监控结果,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与教学目标达成相关的最核心的内容。所以跟进式的课堂练习就尤为必要。

(五)、高效课堂教学是以思维的延展为追求。

高效课堂要求做课人力求设计完美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延伸课内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

高效教学的课堂上述几点不是全部具备,只要具备某几点即可。只要授课教师用心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篇2

一、调查结果分析

对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多种形式进行调查,将学生对不同地理教学方式的喜欢程度划分为三个维度:喜欢、一般、不喜欢,制作柱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更倾向于喜欢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而教师单一讲授是学生最不喜欢的。

二、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调查中发现,七年级普遍体会到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有92.5%的学生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91.35%%的学生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信息容量变大,满足他们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97.79%%的学生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等,这就说明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从中发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优势。

1.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初一新生立体几何和相关的物理知识从未学习过,加之,七年级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从未对地理进行系统学习,对初中地图的使用、地球基础知识较多内容掌握不够。所以七年级地理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中学地理课堂采用常规板书的教学方法,无法直观形象的演示地理现象,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形象的新鲜元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公转》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将地球公转的方向、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和五带就简单多了。如表1,有72.92%的中学生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说明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媒体的确发挥了十分强大的作用。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好掌握地理知识

传统的板书教学,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主要是依靠教师的个人魅力、优秀的专业教育理论素质和教育能力素质等,这种依靠大大加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负担。随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普及,给常规的板书教学增添了新鲜的力量,也就相对减轻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负担。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将深奥的地理知识更为生动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3.增加地理信息容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程的改革,大量简化了课本的知识容量。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能够扩大地理信息容量,丰富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延伸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欧洲西部》旅游资源时,课本仅呈现一小部分的图片,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更多的旅游图片制作剪短的视频,不仅花时少,还更多的呈现欧洲西部的旅游景点,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4.让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的地理课堂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只借助板书、地球仪等普通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使得地理知识被各种如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展现出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创造了地理课堂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情感,为学生创造了适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情境,也持续给学生增加了新的刺激,让他们的大脑一直维持着相对兴奋的状态,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刺激了他们学习的欲望,从而大大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

5.其他

地理课堂是一个复杂的、要求多方面配合的课堂。首先,中学地理知识中的大部分重难点,都不能单纯地依靠老师讲解来理解和掌握,还需要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图形、声音、视频等方式来配合讲解,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能改善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读图的正确率,甚至使他们掌握制图和用图的本领。再次,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地理信息能得到很好的反馈,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利用,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

总之,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中学地理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三、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弊端

对于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方式也存在弊端。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6%的学生觉得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操作的不熟练,反而延误了教程;20%的学生觉得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一点都不生动,对教学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0.5%的学生觉得在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课件上,也就无暇听老师讲课;0.5%的学生觉得多媒体教学方式本末倒置了,过分追求课堂知识的大容量,节奏太快,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1.00%的学生觉得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完全代替了板书,忽略了板书的作用。

四、结论

调查中发现:七年级学生更喜欢多媒体等直观、生动的地理教学方法。但同时也发现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时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应该不断加强练习,熟练掌握各种新的教学技术,做到可以有效灵活使用多媒体;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不能过分追求课堂知识的大容量,从而忽视教学内容的质量;最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 地图要素 注意问题 效果

当下初中地理因为不是“主课”――中考一般都不考,所以教学较难,在初中尤其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才接触地理课程,尤其是地图的要素的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因此有一些“小问题”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1.引入

七年级的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利用学校新环境的资源来作为引入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的关注度,引入的语句精炼,并且要起到课堂提纲的作用,让学生在一听引入话题就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堂课应该学习什么。

2.术语的运用

地理教学中,在表述方面不仅要求语言精炼,而且在教学中掌握地理术语的使用,尽量使用方位词,而少使用上下左右的语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方位的情景;七年级地理还没有学习坐标,学生对坐标的理解较难,所以课堂上,指向标就是指向标,不是坐标,语言表述,教学用词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敬语的使用,是对学生的尊重。

3.多媒体

教学辅助作用的课件制作。多媒体不是黑板,它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黑板不能够完成的,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例如:动态的过程展示,视频的播放,不同地图的对比分析,地图中重点的表达、强调等。同时课件制作中,要有逻辑性,比如地图三要素中,一定要把三要素体现出来。例如: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这样有总结的作用,学生学完就能感到地图有三个基本的要素。

4.板书

板书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不能因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四十五分钟,学生不可能达到每分钟都高度集中,都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会突然间反应不过来,课堂的进度到哪里了,或者说现在学习的是哪个内容,而板书就可以起到引导,提醒的作用。是一堂课知识的框架,知识的结构,有引导,总结的作用。

5.激情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充满激情地面对课堂,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来提起学生的注意力与精神,用加重的口气来表达出一句话的重点、关键词。只要老师自己充满激情地对待课堂,学生大多也会充满激情。

6.各个环节的把握

篇4

在一个月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一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二在一个月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在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初一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规律 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二)、对运用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尹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对设计教学目标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三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在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明确学生是不习主体,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初一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规律 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二)、对运用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尹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篇5

摘要:为适应新课改的理念,以活动促进探究作为教材设计的主要思路,地理教材的编写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更多的增加了活动内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新教材中每一个框题的内容分解为"叙述课文" 和"活动课文"两大块,现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中的"活动课文"的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活动课文功能知识构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新教材共有五章,我们对其中的“活动课文”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读图答题,填充表格,知识迁移,阅读材料,实验操作,辩论探讨,资料收集,角色模拟,科学探索这九类,统计出每类活动式课文在每一章的分布及占全书的百分比,如下表格和分析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新教材中,共有89个活动内容,这在全书编排体系所占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读图答题类在活动课文中所在比例较大,占到了全书活动栏目的46.03%,并且覆盖了每一个章节,并且相对于其它活动题目在每一个章节也是比较多的。据统计,七年级上册地理新教材有各类图表135幅,通过读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读图,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了解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技能。结合叙述式课文具体内容,统一安排,以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教材结合各部分所涉及的图像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类图像的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

“活动”课文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对教材知识的拓展。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活动课文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功能也已从过去单纯的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转而成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对教材知识的拓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载体。通过“活动”这种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中活动中领会教材内容,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锻炼了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了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展了知识领域。

“活动”课文提供给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机会。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学生结合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又以验证活动为主线, 自己去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自主建构知识。

案例:以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和人种》为例

新教材通过多样的处理方式,在使学生获得“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这一知识内容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而建构这一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阅读和记忆。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扩展其学习空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说,“活动”课文提供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一个探究的机会。

“活动”课文是新教材落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

案例:以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节为例,

在新旧教材中均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②两极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③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同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但仔细分析的话,不难发现它们在新旧教材中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新教材中,“活动”应穿插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功能。它是某些知识点或技巧,价值观培养的载体,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互动式的,探究式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新教材落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第一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