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物联网的技术应用范文

物联网的技术应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物联网的技术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物联网的技术应用

篇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众多行业领域中有应用,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载体,肩负着确保人们生命健康的重任。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中有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而且有助于医院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首先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概述,其次对该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医院;应用

前言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且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我国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就医院而言,对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为临床和病患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所以,有关人员有必要对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实践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为应用拓展奠定基础。

1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是指,在与互联网连接的作用下,能够通过信息交换、通讯而实现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的网络,它是互联网技术的拓展和延伸,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构成。物联网的关键性应用技术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纳米技术,分别用于标签事物、感知事物、思考事物、微缩事物。当前,在医院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物联网技术,当属RFID技术[1]。

2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实践

2.1应用于人员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表现在人员管理方面。①对医护人员、患者进行定位和追踪中,可将腕式RFID标签佩戴于手腕上,有助于相关部门人员对医务工作人员、患者进行必要的追踪和定位。与此同时,腕式RFID可以与医院重要基地的门禁控制系统相融合,可保证指定人员进入其中,如高危区域、药房等。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腕式RFID具有防拆卸的作用,防止病人对其进行拆卸或造成破坏等。③患者佩戴腕式RFID,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进行按钮呼叫,系统控制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病人全部身份信息加以了解,包括姓名等基本信息、既往病史等,对提高医疗效率发挥重要作用。

2.2应用于医疗监护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医疗监护中有应用,有助于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生命体征信息加以采集,并监视病理状态。基于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可对病患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的、持续的监测。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前,院方通过系列监护新设备、监护系统,对病人的生理参数信息获取,以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然而,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对病患佩戴腕式RFID,能够使医院实现智能化医疗监护系统的构建,实时传输病人检查信息、身体各项参数等。此外,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监护中的应用,可对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加以采集、监测等,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

2.3应用于医药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医药管理中有应用。对于医院而言,药品是特殊商品,对症下药,能够帮助病人解除病痛,反之,则可能为病人带来致命风险。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每年因用错药致死的案例数不胜数,约为用药总人数的15%以上。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中,能够借助标签事物的RFID做索引,分别针对药品进行唯一的标识,并追踪患者用药后的身体变化情况等。如此,能够满足医院对药品信息及时采集、有效共享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医药管理水平。此外,在生物制剂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生物制剂的蛋白质十分不稳定,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但在RFID标签应用的作用下,能够对生物制剂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可规避变质问题[2]。

2.4应用于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设备、器械管理中,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在RFID标签的应用中,能够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巡检信息进行合理的记录,并使设备处于实时监控的状态下,可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手术器械对灭菌消毒流程有着较高的要求。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可利用RFID标签,对系列手术器械包流程信息加以记录,使系统能够对器械包的相关信息加以存储,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更好开展器械管理工作,同时对降低感染事故隐患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应用于垃圾处理

医院发展中,对清洁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应严格遵循一定的处理程序而开展工作,避免对医院造成二次污染。当前,医院医疗垃圾处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所广泛关注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垃圾处理中有应用。如医疗废物的电子标签化管理、电子监控与在线监测信息管理技术等,可推动医院垃圾处理的智能化管理进程。在此过程中,医院应积极构建医疗废物的RFID监控系统,保证环保部门工作者对医院垃圾处理进行全过程监控[3]。

3结论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实践中,能够将终端设备接入医院内部,具有可移动、灵活等特点,打破传统医院工作方式、管理等方面的束缚,从根本上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服务能力。当前,物联网技术虽然在医院人员管理、医疗监护、医药管理、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垃圾处理中有应用,但其依然未能得到普及应用。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致力于对物联网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段义勇,孙丽玲.关于物联网应用实践及信息通信技术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3:8~9.

[2]马洁琪.试论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208.

篇2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计算机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主要是将当前各种新型技术及新型的理念进行紧密的结合,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材料技术等不同种类、此前联系性不强的技术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这些不同的技术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并且将人与物进行了紧密结合。物联网的应用比较广泛,行业需求的潜力相对较大,计算机物联网目前已经在我国的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合理应用。

1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1 射频识别技术

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中,射频识别技术是相对最为重要的一种关键技术,也可以被称作是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发展中的基础部分与核心部分。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应用的就是射频信号,物联网可以利用射频信号来实现相应的信息传输,并且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相应的识别工作。在射频识别技术中,主要包括了标签、阅读器、天线3个主要部分。

射频识别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是利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不同状态下的物体进行相应的识别管理。射频识别技术抗干扰能力较强,无需耗费较多人力,且适用于大多数环境,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某大型连锁超市在日常管理中就应用了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该超市的管理者将这项技术用于供应链管理中。这样一来,在具体管理中,不仅不需要过多的工作人员,还保证了管理的效率与整体质量,该超市在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之后,供应链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

1.2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将计算分布在相应不同的计算机中,这里的计算机不能是本地计算机。这样一来,相关的使用者就可以将资源进行切换,根据具体的需求去访问相应的计算系统。物联网中的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对计算实体进行整合,使其成为计算能力较强的整体系统。

1.3 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物与物之间的互相通信是较为重要的,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关键技术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在网络通信技术中,包括了有线技术、无线技术、网关技术等。在网络通信技术中,M2M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可以与近距离传输技术进行较好结合,如WiFi、RFID、BlueTooth等。M2M技术的重点之处就在于无线通信,未来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给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

2 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物联网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其具体的应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家庭生活

在家庭生活中,物联网可以将家庭住宅作为具体的应用平台,利用家庭住宅的网络技术来实现具体应用。某高级住宅小区在样板间的布置工作中就对物联网进行了具体应用,利用物联网在住宅的内部设置了较多的系统。这些系统主要包括了住宅安防系统、布线系统、温度调节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等。这样一来,住户就可以利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住宅内部所有系统的操控与应用,使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高效与舒适,也使住宅内部的各个系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该小区的样板间在应用了计算机物联网之后,将所有的家居设施进行了高效集成,给住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也保证了住宅环境的整体舒适度。

2.2 物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物流领域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在物流领域中,物联网可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来实现物流领域的合理发展。在物流领域内部应用计算机物联网,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物联网内部的集成性和智能性的主要特征,这两点特征可以使物流系统具备较强的智能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模仿人类智能,像人类一样去进行思考与判断。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用来掌控物流领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信息,对物流运输环节中的所有运输车辆的性能及路线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掌握物流运输中货物的自身状态与性能。也就是说,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员掌控物流运输中的各个环节,对主要的物流信息进行相应采集。

2.3 农业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之外,计算机物联网还可以被用于农业领域中。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将农业生产的控制系统、安全系统与智能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高效整合,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与信息化。农业生产应用计算机物联网,可以将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因素,如环境因素、人工因素等通过计算机物联网内部的传感器进行上传。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因素进行整合分析,把握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整体质量,对农业生产实行远程监控与操作。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使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低碳农业、高效农业的方向进行合理转变,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具体效率,还能优化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4 交通应用

智能交通建设将会是未来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计算机物联网是有效实现这一趋势的重要工具,这是由于计算机物联网可以将电子传感技术、先进信息技术、通讯传输技术、控制数据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结合,并运用于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中,进而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高效、准确等特点生适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将现有交通设施有效的利用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的超负荷量,与此同时,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减轻交通压力对环境的污染,进而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输效率,所以,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电网应用

除了以上几种应用领域之外,计算机物联网还可以被用于电力行业及交通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网中,可以达到电网智能化的效果,也就是可以使整个电网系统更加先进、可靠、安全,同时可以提升整个电网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计算机物联网的运用,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数据和信息都是被时刻记录的,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都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此问题及时做出应急方案,这样才可以确保电网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安全性能,减少电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样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和电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一定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对电能质量的需求,使未来的电力系统更加完善。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具体体系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物联网的体系可分为感知层、处理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近几年,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充满智慧化的网络世界中,人类不需要对商品的干预和交流,正如日本操作系统之父所说的:物联网在未来十年将会得到普及并无处不在。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物联网也在推陈出新,目前我国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从相关部门的数据调查来看,同计算机物联网相关的社会市场价值已经从年的亿美元增长到了亿美元。由此看来,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价值,想要挖掘出计算机物联网的市场潜力,需要相关的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相关专家预测,物联网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更关系到新兴领域的产业发展,需要不同力量的整合。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变革一定会为信息产业结构带来巨变,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篇3

关键词:测绘技术;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039-02

物联网是信息领域一次重大的发展和变革机遇,它的发展应用能够在未来5-15年内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方面带来极大的贡献。近几年,许多国家都提出来发展物联网的计划,对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前瞻进行合理布局。我国也在发展物联网的战略上做出计划,将物联网作为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推进。然而,国内外有关物联网的研究和开发都还在初始阶段。在物联网的研究方面,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起点各不相同,有些学者对物联网的定位和特征的认识还不全,对于概念以及关键技术等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1 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文字叙述,对于它的定义主要偏重与它的功能特点。目前比较常用的表述是:通过RFT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进行通讯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智能化定位、识别、监控、跟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物联网将用户端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实现了物品之间的通讯和信息交换。在2009年,中国移动对物联网提出一个定义:物联网是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的特征。

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自从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物联网的基本思路,物联网的概念受到了各国的关注。2005年,突尼斯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正式提出来物联网的概念。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时表示,物联网技术是美国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2009年,我国工信部召开会议并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和传感网,要进一步加快传感中心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工信部部长李毅还在科技日报发文公开传感网络,并将其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当年,总理首次将物联网并入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技术发展上,美国军方在1978年最早提出传感器网络的概念,但当时的概念具有局限性,仅仅只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近年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传感器网络的概念已经拓展到有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我国对物联网领域的布局比较早,已经有了传感网标准体系的初步框架。2007年,中国电信搭建了M2M平台,其应用已经拓展到物流、节能、交通、消防、环保等多个行业

领域。

3 测绘技术为物联网提供技术支撑

测绘技术在近些年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从空间遥感探测、实时快速定位、空间分析、海量数据管理、虚拟现实到“数字地球”,都为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持续、广泛的空间平台,在获取对象位置信息和物物互联上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技术支撑。

3.1 空间定位技术

定位技术是实现机器和人交互、机器和机器交互,在人或机器寻找目标时提供帮助,从而让其发现目标,实现目标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自80年代以来,空间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导航技术以及GPS卫星定位技术的有效结合,极大的扩展了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领域。

现有的GPS技术已经具有很好的精度,能够满足一般的位置服务应用。CORS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它甚至能够帮助用户找到遗忘的钥匙、眼镜、钱包等小物件。在物联网中,CORS技术还能够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动态实时定位服务,对物联网位置服务的质量大大的提高,带来了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在实时空间位置信息上真正的实现了智慧城市。

3.2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产生三维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集听觉、视觉、触觉为一体,让用户能够利用特殊装备,以自然的方式在远程得到和在现场同等的经历、感受和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对物质的声音、颜色、味道和其所在的环境等信息进行重建,再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让用户在远程感同身受,具有非常好的真实感和强烈的沉浸感。这种能够直接对被感知对象进行虚拟重建和再现的技术,为物联网远程显示、感知带来了革命性的

变化。

3.3 移动地理信息技术

近些年,计算机无论是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都飞速的发展起来,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在宽带和信息传输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也推动了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更新。当前,移动终端的功能已经非常丰富,不仅可以浏览网页,还可以浏览视频、声音以及图片等多媒体。在这个移动计算的大环境下,移动GIS技术也很快的发展起来,提供移动中的分布式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GIS是一个复合技术系统,它涵盖了GIS、GPS和移动通信技术三大技术。其中,GIS承担分析和管理空间数据的任务,GPS完成定位跟踪以及通过移动终端获得信息功能的任务,最后再由移动通信技术完成对图形、文字或者声音等的数据传输。可以看出,GIS在应用环境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善,并且提高了以外数据利用的移动性。利用无线宽带,GIS技术还能够通过各种导航定位设备与现有GIS进行交流,从而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对于物联网来说,移动GIS给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平台,将物联网的前端感应器同移动GIS结合之后,能够帮用户更加准确的对对象进行定位和追踪,同时还可以提供许多模拟决策,从而完美的进行人机

交互。

3.4 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形成技术互补

众所周知,气象、环境、灾害监测以及地下水等了领域在尺度和范围上都是很大的,因此,物联网的应用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在通过前端传感器感知对象的基本特征时,只能局限在个别的具备传感器的监控点。对于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现有数据获得任意连续点的信息成为地理信息技术行业研究的重点。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利用接收到的某地方或事件的变化过程,并依据已知数据,不但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做出合理判断,还能够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就是对其过去的经历历程也能够做出回溯。除此之外,通过现有传感数据以及历史数据,还能够预测未来的气候现象,从而对不同时期的气候也做出回溯与展现。

4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测绘技术为物联网技术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上,令国土管理、位置服务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同时,物联网的发展对移动智能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给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时机。由此可见,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的发展。

5 展望

从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测绘技术在物联网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因为在关于物与物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的空间信息处理平台,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于大规模负责且现实的物联网来说是必备的支撑技术,是能够增加物联网的智慧,提高物联网有序性,让物联网更直观更好用的核心技术。其次,在对物体的位置进行追踪时,现代测绘技术的GPS空间定位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最后,物联网中的遥感技术尽管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和空间分辨率,但其对于一些特定物联网应用服务来说,还存在一定的价值。例如在矿产探测、环保监测、航空与航天等方面的应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1-11.

[2] 田峰,杨震.基于Mesh技术的网络融合与协同[J].中兴通讯技术,2008,14(3):13-17.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数字油田;传感器;无线通信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1-0066-02

0引言

数字油田是广大的油田企业今后进步发展的方向,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强化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数字油田是油田企业在生产、管理上的主要平台。近些年物联网的使用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了,现在已经被大量地使用在很多的领域,比如数字油田、智能电网、公共交通等等。物联网技术在油田的应用主要是使用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等。在油田的生产中,物联网经过数据的结合,还有云计算的服务技术来推动油田的建设。伴随着油田开发进一步的发展,物联网技术会成为推动数字油田向高智能趋势发展的重要手段。

1数字油田的简介

数字油田是美国人戈尔提出的概念,数字油田是在世界的范围里通过地理的坐标把全部的信息组织起来,建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时提供直观,便捷的使用方式从而为人们服务。数字油田概念的提出是以“数字地球”的概念为参考的,不过前者比后者更有针对性,数字油田的中心思想是要保证将油田的自动化还有信息化彻底地实现。数字油田的发展还有主要的技术手段已经开始于国外的石油勘探公司,最近几年也是我们持续关注的热点。

(1)IBM公司在10年前就和挪威的国家石油公司一起建设了智慧油田,基本实现了如下的目标:可以进行实时的无线感知油田的工作情况,延长了油田的使用寿命,将产量大幅度地提升,海上的油井管理更加的规范。

(2)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在建设智能油田的方案上做出了监测、优化、集成、创新的四层次理论。使用油田井下的传感器并配合智能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进行建模分析和资源的整合,及时地了解油田生产的情况,提升油田井下的作业从低效率转变为高效率。整合全部的业务流程,大力地使用远程监控手段从而降低海上油田作业的成本,以及提升油田油气的采收率。目前国内的各个石油公司需要学习国际石油公司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油田方案规划,而且还应该结合国情,明确石油气生产的基本建设路线。

2物联网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无线的射频识别和无线通信数据的技术来实现自动识别与信息共享的。物联网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使用基本上主要是使用传感器对油田的全部作业过程进行数据的采集,同时会把采集的数据利用无线网络上传到控制中心完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最后完成的结果会对检测的对象实时地控制和回馈。使用物联网的技术设立数字油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些价值的体现:第一,物联网在油田生产中采集到的数据会真实地反映被测试的对象与关心事件的结果,所有的结果都要用最快的速度进行表达,而测量数据是最为科学的方法。第二,物联网可以进行连续地采集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这样会满足对油田抽油机的情况等油田的作业动态做到全面的控制和把握。第三,物联网在油田生产中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在生产的过程里完成控制,也可以进行远程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加强工作的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连贯的数据会给相关的地质工作人员制作工程方案提供参考,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3物联网在油田的主要技术介绍

3.1传感器技术

在油田的物联网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数字油田要得到一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在油井、接转站、注水站、配水间等位置且通常是电流的一些数据。油田员工应该需要实时掌握罐内的液位、流量、可燃气体体积分数等相关的信息。传感器应该安装在油田作业过程里相关的设备上,这样就会组成物联网在油田中的节点装置。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在油田中的主要技术,目前也在努力地向一体化还有耗能低的方向进步和发展。一体化的无线传感器是最近出现的新型的技术先进的传感器,它是把加速度还有载荷传感器结合成一体获得的位移,再经过数字的滤波得到精确的油井载荷的相关数据。低功耗表现在石油的开发与输送,常常是在偏远的地方,是在无法供电的地方使用微功耗的计算技术,利用电池的供电仪表去计算油的量值,这对油田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选择功耗小的芯片是现在低功耗发展的常见手段。设计人员通过对无线测试体系在硬件软件上分别做出了低功耗的制作和设计,它适应了系统低功耗的需要,完美地解决了在野外的环境里电池持续供电带来的问题。科研人员系统地表达了分布式的光纤传感器实际应用中的活动进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和国外在这个领域分析的现状,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完善,传感器技术在数字油田的发展中会有更深层次的应用。

3.2数据的通信技术(GPRS技术)

一般情况下,物联网在油田的传输过程中使用的数据通信技术是GPRS技术。GPRS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拟分组互换的数据传输模式,用户不需要使用电路的交换系统和网络的资源就可以单独完成。这样就会提供了高效的和成本低的无线数据服务,它主要适用在突发性的和频繁性的相关数据传输上,当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适合于大数据信息量的传输和处理。使用GPRS通信技术的油田开发测控系统,将会便捷地为油田构建远程的监控体系,保证数据的采集、接收和处理控制等功能。这个系统是以GPRS的移动通信网作为主要的数据传输通道,在每个数据采集的单元中,装有GPRS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远程控制终端会在控制的核心区经过专线进行设备的数据收集整理,收集整理的数据将会自动地进入控制中心。

4总结

数字油田的设立是目前石油产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数字油田的建设和发展是不能离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的,它们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油田开发的进一步深入,信息的收集和计算技术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和通信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还有与传感网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物联网在油田的应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许增魁,马涛,王铁成.数字油田技术发展探讨[J].中国信息界,2012(9).

[2]高志亮.数字油田在中国[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梁宝娟,高志亮.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井场建设中的应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

篇5

【关键词】消防;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 D035.3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发生消防隐患时,各个部门想要快速了解情况,尽可能的控制灾害,减少因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需要使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主要就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产业实践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智慧尘埃”,主张实现各类传感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网络;二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网,主张通过物品物件的标识,强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时通过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三是被称作数据“泛在聚合”意义上的物联网,认为互联网造就了庞大的数据海洋,应通过对其中每个数据进行属性的精确标识,全面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这既是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联网的使命所在。

三.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具体应用

1.应用模式

第一,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还有通过智能标签获取对象物品所包含的信息。

第二,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利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和分布广泛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某个对象的现实状态的获取和特定对象行为的监控。

第三,对象的智能控制。由于物联网以云计算为基础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根据传感器网络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

2.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消防安全中的应用

(1)消防水源的动态管理

传统的工作方式是定期派出专人对城市消防水源进行实地巡检,然后将检查情况录入相关数据库。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不能动态地、及时地获取消防水源信息。借助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给每一个消防栓制作电子标签,设置触发传感器,将位置、水压、管网等关键信息实时通过3G网络传送至消防信息中心,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实时动态的水源信息。

(2)建筑设施的消防智能化管理

目前大部分建筑的均安装了内部消防设施,检查这些设施的好坏,通常是通过消防检查来定期对其检测,这些行为都受制于检查人的精力、专业素质、能力高低,往往出现失控漏管的现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消防设施与消防信息中心的联网,可以实时掌握建筑消防设施工作状况,监控消防安全通道的是否占用等。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减轻消防监督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3)重点单位、危险源的实时管理

我们可以在重点单位的重点部位、危险源安装传感器装置,实时采集易引发火灾的大气、水、浓度、压力等环境信息,采集的信息传送至消防信息中心,由专门的信息系统立刻对采集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过短信、语音实时报警。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对致灾因素进行处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灭火救援调度指挥的智能管理

(一) 火场战斗车辆的智能调度

灭火救援过程中,车辆停靠的位置直接影响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车辆的类型、随车的装备、车辆的车况都是指挥调度时需要考虑的。借助于物联网的RFID技术,可在消防车的水泵、发动机等重要位置安装相应的电子芯片,并通过在火场临时架设的数据采集终端,实现现场指挥部及后方指挥中心了解到达现场的具体车辆、停靠位置、投入战斗的时间、出水状态、待命状态等。而且,这些数据不再需要人工统计,就可在PDA或者指挥中心实时显示。

(二)火场进攻路线的智能管理

灭火救援过程中,进攻路线的选择、水带的铺设、水枪阵地的位置是成功扑救火灾的关键,也是后续各级指挥员到场后急需了解的信息。目前,上述信息只能通过口述或电台询问来了解,难免造成信息的错误和遗漏,直接影响指挥决策。物联网技术的出现,通过在水枪头、分水器、水带上安装的感应芯片,可将水枪头、分水器、水带的压力、位置、所属单位等信息上传到前沿指挥部和后方指挥中心,前方指挥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掌握一线战斗员的力量部署,后方指挥中心可同时收到相关数据,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部署。

(三) 内攻人员的数字化装备管理

火灾现场的烟、热、毒对每一名消防战斗员都是一种威胁。通过在灭火救援装备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在的互联网相互联接,可以构筑一套完整的单兵系统和现场指挥系统,能将各种信息通过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有毒气体感应装置、温湿度探测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巨大网络。使得后方指挥员能够远程感知火场一线或深入内攻的战斗员的信息,实时掌握一线战斗员周围的温度、有害气体浓度、水枪压力等数据,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同时,通过单兵系统对现场视音频数据进行采集,确定消防员的位置,与消防员进行沟通,提高整体战斗力,保障战斗员的安全。

4.消防技术装备智能化

一是获取消防员信息的智能化。在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中植入生物感应器和定位装置以随时获取灾害事故现场消防员的生理信息,通过传感器掌握消防员工作状态、位置来调整灭火救援决策,宏观调整灾害事故现场的人员配置,以提高消防人员的安全保障能力;二是获取消防技术装备性能的智能化。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将传感器植入消防技术装备,将消防技术装备的类型、型号、基本参数等信息等囊括其中,同时在灾害事故现场合理设置环境温度、风力、风向、图像监控等传感器,通过现场组网,将采集到的现场情况实时传送到前后方指挥部供指挥员决策。根据灾害事故的发展、趋势,可以实时地对现场力量进行调整,提高灭火救援的综合效能。

5.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结合完善楼宇自动化系统

由于消防系统是一个专项工程,有严格的报建和验收制度,并且消防系统不合格,相关的建筑就不能投入使用。在我国,消防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很少甚至没有和其他系统进行信息的连通,形成了一个“独行者”的报警系统。这样就存在信息收集不全,影响救援和事故处理的速度,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很大的不必要的损失。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为消防系统和安防防范系统中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有效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实现它们的结合已经不是难题。把消防系统和安防系统结合形成一个子系统,并且和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一同纳入BAS中,使楼宇自动化系统进一步的完善,使其符合我国的行业标准。一个场所发生火灾并报警,消防报警系统把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把火灾现场的相关的视频监控点的图像调出来,实时观察火灾情况和人员流动情况,还可以判断火警的真伪。门禁系统、可视对讲系统的联动,为人员的疏散、被困人员的定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门禁系统在火灾报警后,把所有的门禁锁打开,使系统锁处于开的状态,保证人员的疏散。最重要的是事故发生时,楼宇自动化系统能把几个子系统的信息进行共享,第一时间把重要信息提供给救援人员,有效地缩短救援时间。这种“现场型+物业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事故现场救援、物业管理的先决条件,是事故处理过程中得到可靠数据资源的有利工具。

四.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使得消防技术更加先进,同时也节省了救援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实现了供销的最大化,运用物联网的技术提高了消防队员的作战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救援工作,完全提高了其战斗力。但是要实现物联网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还必须解决一些细节问题,不断使得物联网技术得以完善为人们谋得最大福利。

参考文献:

[1]吕可珂.物联网[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06)

[2]贾俊刚,金建航.基于物联网的交通信息共享技术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2010(03)

[3]刘久康.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2(02)

[4]刘传军,翁韬.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部队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公共安全,2011,2.

[5]张岗.物联网在消防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2011,3.

[5]李雅宁.关于消防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05-15).

[6]丁波军.消防物联网建设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2(03-15).

[7]孙萍,张淑敏.建筑消防与安防[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篇6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尤其是物流领域,这不仅提高了我国计算机的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同时还完善了我国物流发展进程,由此可见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为物流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物流领域;应用创新;有效策略

0引言

随着我国计算机物联网技术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简述

1.1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内涵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主要是指一种提炼信息,实现信息链接、共享的一种新型方法和方式,它能够从大量的、丰富的、不完整的数据中挖掘出更多人们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信息或者是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链接,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质量和水平,这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应用计算机的工具软件处理许多事情之外,相当部分的现实问题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加以解决,实现一些个性化的信息处理方式。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最早是产生于我国上个世纪末,这也是其最早出现的时期,当时计算机物流网技术只是被小范围的应用与此同时,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和物流领域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物流领域信息的分析和浏览,然后将其进行有机整合和处理,从而实现我国物流领域又好又快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为企业领导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从而实现我国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又好又快发展,这样的技术方式更加具有合理性。

1.2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特点

首先,计算机物流技术操作能力强。物流技术最主要的就是需要熟练操作,只有正确的掌握了操作方法才能使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正掌握物流技术的核心,从而实现升级计算机软件的目的。其次,物流技术专业能力强。物流技术具有多种特点,每一个层技术都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因此物流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水平和效率,从而确保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见图1。最后,物流技术更新时间短。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速度逐渐加快,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新的版本,这与物流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将物流技术融入到计算机物流技术应用过程中,其实十分便捷,从而实现了物流领域的开发。

2我国物流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漫长发展,我国物流领域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直接阻碍了物流领域的发展,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2.1物流管理系统不健全

由于很多企业在整合之前,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自身的弊端和缺陷,尤其是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尚未审核和虚假的材料。例如:物流信息材料前后内容不相符合、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工作的时间提前,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物流信息不科学、不健全,还有很多物流信息被遗弃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国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健全,从而导致物流管理系统出现混乱。

2.2物流管理系统老化

很多物流管理方式和系统老化、落后,由于物流管理不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往往会被忽视,经常出现物流信息管理不科学、不完善等情况。还有很多物流信息并没有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整理,因此还采用人工记录方式,严重影响了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物流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从而降低了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3物流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很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自身意识和素质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很多物流人员自身对与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不熟练,操作不娴熟,从而直接降低了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领域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减低了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的效果,从而给我国物流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创新策略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优化,因此我国物流管理工作也逐步得到了完善和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很多数据信息都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其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的效果,从而将那些潜在的信息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够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因此在整个计算机物流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利用其价值进行优化。

3.1健全物流管理系统现阶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其中,因此要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中,必须将计算机物流网系统提上日程。因此这就需要健全物流管理系统,逐步规范物流管理系统,这样在未来我国的物流领域也会进一步朝着智能化、多元化、信息化、深度化等方向进行全面发展,从而丰富和优化我国物流管理方法和效果。由此可见,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和物流日常管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物流领域管理的和安全化,确保其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3.2树立规范的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信息管理和建设情况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一系列科学的方法进行日常管理,因此企业必须将物流管理内容做到位,掌握其关键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实现物流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增强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整个物流管理系统过程中,需要将物流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档,真正实现专人、专门管理,从而确保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安全合理运行,确保其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要将计算机物流技术广泛应用于其中,防止设备出现老化的情况,优化整个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物流管理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3.3提高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水平

传统的物流系统要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模式和方法,建立健全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创新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更新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方法,从而将传统的手写稿逐步存入计算机档案中,优化整个计算机数控挖掘技术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的积极作用,确保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合理化、安全化以及规范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利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真正优化物流信息管理效果。

3.4创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方式

将计算机物联网深入挖掘技术能够进一步创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方式,不仅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理,还能够优化整个物流管理的处理效果和速度,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优化物流信息管理的模式。与此同时,避免其出现其他经济或者是物流信息的流失,强化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效果,为其提供定量化管理指导和方法,确保其安全平稳运行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创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优化我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式和方法。

3.5将物联网技术与物流发展有机结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和物流网络二者有机结合,在整个物流领域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中间技术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它属于相对于独立的系统,能够将各种复杂技术进行排除,减少干扰,从而降低物联网技术过程中的难度和复杂性。由此可见,中间技术具备了周期短、系统优化、应用简单等优势,因此将其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中,起到保护的作用,实现各种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领域和结构而言,要想实现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管理,就必须在四层技术的基础上将数据分为集成层与资源层两种,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开发的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分层技术进一步细化,具体涵盖了应用层、客户层、以及资源层等多个方面,使用这样的不同模型,就可以形成综合的组件,然后安放于不同的机械设备上,提高物联网技术的质量和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物流领域发展具有内容多元化、信息保密性、以及内容动态性等诸多优点,因此传统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模式,只有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中,通过树立规范的物流管理理念、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素质、提高计算机物联网技术水平、创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方式、将物联网技术与物流发展有机结合等方法,才能够提高实现我国物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海艳.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互联网发展,2015,12(1):12-12.

[2]刘华.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河南科技,2015,1(15):14-15.

[3]郭登权,张峰峰.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兰州科技,2016,15(2):10-11.

篇7

1云计算与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借助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及全球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依照相关协定,把互联网与物品连接起来,实现信息通信和交换,完成物品的智能化定位、识别、监控、跟踪及管理等。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既突破了传统传感器仅能够在本地开展自动化控制的局限性,又有效解决了现阶段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联网有效促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及合作,促进传统行业的发展与合作,实现质的突破。云计算在2006年第一次被提出,随后很多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云计算,现有云计算定义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于网络连接的资源及计算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形成一个资源池,并根据需要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其中,云计算在维基百科的定义为:一种以互联网的计算方式为基础,借助互联网上自治、异构的服务来向企业及个人提供按需计取的软件信息和计算。云计算在伯克利云计算白皮书的定义为:涉及了互联网上各种服务形式的应用及应用所依托的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采取量入为出的形式向公众提供的云称为公共云,不向公众开放的组织内部数据中心的云为私有云。两种定义有不一样的侧重,但从根本上分析,云计算是一种基于虚拟技术的新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规模经济是云计算的重要驱动,由各种计算资源构成的信息技术资源池是云计算的重要支撑,云计算是以用户需求为根据,动态地向用户提供可伸缩的、虚拟化的信息技术服务。云计算状态下,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规模及各种要求来为其动态地构建信息技术服务,并完成后期的维护及运营,而用户支付费用也是依照量入为出的方式来进行的[1]。现阶段,云计算服务应用越来越普遍,也有更多的企业能够提供各种层次的云计算服务,还有一些企业能同时进行软件、平台、设备等多层次的云计算服务,Google就是个例子,Google既能够提供云计算软件服务,又能够提供云计算平台服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云计算方面寻找各种商业突破点。

2物联网特有的业务模型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物联网在我国社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现实生活中,最主流的数据业务模块中包括多种多样的业务类型、数据包的频率、描述、配置的范围、移动性等。物联网的数据业务主要呈现高频次、小数据包的特点。这一类业务在线的时间较长,和QQ等聊天软件的功能相似度较高,通常会消耗很多的网络资源,从而影响网络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社会中,物联网朝着更高的网络频次、更小的数据包及更多的在线事件发展,这些东西的发展对网络负荷的增加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这时需要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采用传统的优化办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效果差,同时很容易带来信令风暴问题,这些问题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其不利。这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制约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进一步结合,将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支持,有利于我国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3LTE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LTE的是英文单词LongTermEvolution的简称,是一种长期的演进技术,该技术在现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数据传输效率及频谱效率上具有显著提升的特点,可以实现多种频段和宽带分配,因而可以实现灵活地进行频谱分配。与传统常规的无线通信技术相比,该技术在覆盖面和系统容量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此外,LTE系统还简化了网络架构,这样就会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减少网络节点,同时也减少维护消耗成本。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就成为物联网,主要结合全球定位、红外感应、射频识别、激光扫描等一些先进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实现物品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传输,同时还可以实现定位、识别、监控及跟踪等多种功能。因而,如果将LTE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对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物联网技术和LTE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物联网业务模型中存在的各种网络资源浪费问题,还可以实现推进两者共同发展的目的。下文笔者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和LTE无线通信技术相互结合。从LTE无线通信技术角度技能型分析,该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和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系统的容量及覆盖范围,其终端设备在物联网技术和LTE无线通信就在结合及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通过对LTE技术终端设备的推广,实现该终端的普及,对促进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在这种先进技术的带动下,物联网中的信息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信息的种类也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而数据分析的数量也随之增长;不仅如此,随着不同系统及异构网络之间数据融合问题越来越严重,数据信息的整合处理也越来越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实现LTE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实现保证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的目的,进而促进我国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信息技术快速提升。基于物联网感知层面角度分析,LTE终端在我国信息化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该终端在LTE射频的识别、定位系统、天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而需要提高对LTE终端研究的重视程度。从物联网网络层面进行分析,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现阶段的通信技术包括WiFi、3G、4G及有线网络等,对此,LTE终端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LTE网络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方面,提升网络数据的传输速度。基于物联网应用角度分析,LTE无线通信技术的引用可以增强物联网在存储方面的功能,在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方面的能力也将大大提升,同时还可以满足智能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云计算在物联网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上文所写可以得出,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物联网技术和LTE无线通信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在云计算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要想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推动物联网技术和LTE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需要将这两个方面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和LTE无线通信技术的各自优点,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上述基础上,增强互联网服务的便捷性,从而实现LTE终端与物联网的信息共享。

4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4.1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

随着LTE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要想将LTE无线无线通信技术高效地应用到物联网业务中,就应该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从而实现物联网控制器、传感器等的相互叠加,同时还要将其与LTE无线通信进行可靠性连接[2]。在上述情况下,利用局域网的作用,可以实现将物联网中的存储数据传输到LTE无线通信系统中。业务数据包在物联网中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如频率高、规模小等,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就会极大地增加无线网络的压力,因而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数据传输的质量和传输效率。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LTE无线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利用的是OFDM技术,通过该技术就可以改变一些巨大的信息传输信道,转变为若干数量的小型信息传输信道,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传输速度,在进行转换高速传输的数据流过程中,通过层二调度器来实现管理和控制网络资源的目的,从而实现LTE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频率小规模的数据可靠性传输。与此同时,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的手段通常是被动释放,因而缺乏较为主动的技术手段,这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如果一些信息无法进行监测,此时就不可能实现对链路进行主动释放,此时需要进行一些其他的工作来实现其功能,如通过必要措施来告知核心网。从核心网角度出发,还需要深入研究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这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极大地促进物联网在我国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LTE无线通信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3]。例如,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手机的使用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手机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通信终端设备,可以快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在经过信息传输之后,需要构建相应的无线承载,这样就可以向核心网进行信息传输。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为了增强传输效果,需要构建标度指无线承载。从接入网角度进行分析,需要结合无线承载进行参数设置,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在整个过程中还可以提高配置的灵活性,同时还可以确保资源被充分利用。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数据没有显示出来,此时系统就会自动进入非连续的接收周期。根据实际经验而言,LTE技术就可以实现对这些参数的调整。

4.2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的融合展望

尽管我国的通信行业在近些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电信行业的业务发展也不断走向饱和,联通、电信、移动这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发展也渐渐进入瓶颈期,怎样把我国的电信业务向更多的领域发展,已经成为各个运营商慎重考虑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实现是必须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而LTE无线通信技术是现阶段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运营的重要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支撑万物互联实现的重要基础。目前,物联网相关标准不断完善,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都致力于物联网发展,其中联通和电信先后宣布NB-IOT网络的商用将在2017年实现,且会在物联网终端的设置方面大量投入资金,希望借助物联网来掀起信息化浪潮。相信在物联网技术和LTE无线通信技术不断成熟和融合过程中,物联网信息的经济性、标准化及安全性会有更好的保证,有效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发展。

5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LTE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实现LTE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相互结合,对于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冯庆亮 单位:广西联正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冯一珂.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5):166-167.

篇8

关键词 物联网 仓储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国内外普遍公认的物联网的构想是麻省理工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时提出来的: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随后,从“智慧地球”的理念到“感知中国”的提出,从“唐芯一号”的研制成功到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的确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在政府、企业得到广泛的认同与重视。

二、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均有很多关键技术,其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主要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终端数据智能处理技术等。

三、物联网在智能仓储的应用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软件部分主要为仓储管理系统,它按照物流仓储的业务要求,对信息、资源、行为、物品和人员等进行管理和调配,使它们高效合理地运转,并使整个系统与互联网相对接;硬件部分主要是支撑仓储管理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和各种工具等。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将货物的信息到物联网中。在整个物联网范围内,不管是货物信息查询、货物订购,还是货物流通都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操作和监控。智能仓储系统中用到的物流技术如下:

1、感知技术应用情况。华夏物联网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相对而言,目前在我国仓储业应用最多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技术,在一些先进的仓储配送中心,RFID标签及智能无线射频手持终端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RFID技术与托盘系统结合,在仓储配送中心闭环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2、智能仓储的网络与传输技术应用情况。现代物流最大的趋势就是网络化与智能化。在制造企业内部,现代仓储配送中心往往与企业生产系统相融合,仓储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网络系统。

3、智能仓储作业与管控技术。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仓储业智能终端技术有机器人技术、无线射频(RF)手持终端、语音提示终端、视频监控终端、无人搬运车等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实现了物品的自动搬运、机器人自动堆码垛、物品自动识别、智能辅助人工拣选等作业。在智能仓储管控系统中,物联网技术与仓库管理系统(WMS)相结合,实现了仓储业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四、物联网在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是应用现代通信、信息、网络、控制、电子等技术,建立一个高效运输系统. 它包括: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营运货车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能够使人和物以更快、更安全的方式完成空间移动,显著地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挤。

智能运输所用的物联网技术如下:

1、移动信息技术。为了将移动的车辆信息纳入物流运转的信息链中,则需要使用移动信息系统。 该系统和物流企业的信息中心构成统一的整体,将合同数据、运输路线数据、车辆数据和行驶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交换和处理。

2、定位技术。 车辆的实时定位,有助于物流控制中心在任意时刻查询车辆的地理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显现出来。动态掌握车辆所在位置可帮助物流企业优化车辆配载和调度。另外,车辆定位技术也是搜寻被盗车辆的一个辅助手段,这对运输贵重货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GPS技术是车辆定位最常见的解决方案。对于网络GPS的用户,还可使用GSM的语音功能与司机进行通话或使用安装在运输工具上的汉字液晶显示屏,进行汉字消息收发。驾驶员按下相应的功能键,将需要了解的道路交通情况的请求和当前运行状况信息反馈到网络GPS。网络GPS工作站管理员在显示屏上确认后,可传送相关信息,同时也了解并控制整个运输作业的准确性(如发车时间、到货时间、卸货时间、返回时间等)。

3、感知技术。借助电子识别系统,使运输中的货物可通过一个号码和特别的信息加以区别,方便运输途中时间及地点的跟踪与监控。还可以与其它系统衔接,用于控制物流中运输、转运、代销和存储过程。

4、通信与网络技术。在现代运输网络中,数据越来越多地需要远程输送与交换。采用标准化电子数据交换EDI信息网,可使数据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与适用性,有利于加速信息流程,降低手工输入错误率,减少纸张需求以及使数据易于检验等。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武晓钊.物联网技术在在仓储领域的应用分析与展望.中国流通经济,2011(6):36-39.

[2]武晓钊,王继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现状与前景.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3—59.

篇9

关键词: 物联网 概述 关键技术 发展

一、物联网概述

ITU对物联网的定义为: 物联网实现物到物、人到物和人到人的互连。这里人与物的互连指人使用传感器等设备后与物体的互连,而人与人的互连指人使用传感系统而不是现在的电脑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连。物联网的核心是实现物体之间的互连,从而能够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物体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后可实现各种信息服务和应用。

物联网的主要作用是缩小物理世界和信息系统之间的距离,它可以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移动电话等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世界上的所有物体全部连接到信息网络中,使得它们在事件处理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体现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融合。服务可以和这些智能物体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获得与这些物体相关的任何信息。

传感网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末端延伸网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随意分布的、能耗及资源受限的传感节点组成,它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无线网络,协作地实时采集和处理物理世界的大量信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功能。

泛在网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网络,它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获得任何信息,它是一个大通信的概念,是面向经济、社会、企业和家庭全面信息化的概括。泛在网不是一个全新的网络, 它是充分挖掘已有网络的潜能,结合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将网络触角不断延伸,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等服务。泛在网具有比物联网更广泛的内涵,而物联网是迈向泛在网的第一步。从覆盖的技术范围来看,泛在网包含了物联网,而物联网又包含了传感网。

物联网发展中最重要的理念是融合。物联网通过设备融合、网络融合、平台融合实现服务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设备融合指研发出一体化的感知终端。网络融合指用户可使用任意终端通过任一方式接入网络,而且号码唯一、帐单唯一。平台融合指用户数据集中管理、公用的业务平台、分类的管理平台和应用平台,支撑用户跨业务系统的互操作,形成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基于统一账号、统一密码的集中认证。服务融合指在服务层面实现融合;业务融合指物联网同时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市场融合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引导, 把各类通信和信息产品和服务捆绑起来打包销售。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

1.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包含感知延伸层、网络层、业务和应用层三层。第一层负责采集物和物相关的信息;第二层是异构融合的泛在通信网络,包括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通信网络对采集到的物体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第三层是应用和业务,为各种终端设备提供感知信息的应用服务。

(1)感知延伸层。物联网中由于要实现物与物和人与物的通信,感知延伸层是必须的。感知延伸层主要实现物体的信息采集、捕获和识别。感知延伸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GPS、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感知延伸层必须解决低功耗、低成本和小型化的问题,并且向灵敏度更高、更全面的感知能力方向发展。

(2)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系统,主要进行信息的传递,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要根据感知延伸层的业务特征,优化网络特性,更好地实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物与人之间的通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个端到端的全局物联网络。物联网中有很多设备的接入,是一个泛在化的接入、异构的接入。接入方式多种多样,接入网有移动网络、无线接入网络、固定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网具有覆盖广、建设成本低、部署方便、具备移动性等特点,使得移动网络将成为物联网主要的接入方式,通信网络就要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广泛的互联互通。除此以外,物体是可以移动的,而它们的要求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因此在局部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还要连接大的网络,这是一个层次性的组网结构。这要借助有线和无线的技术,实现无缝透明的接入。

随着物联网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要求的提高,对于通线网络也会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融合,从多种的接入方式到核心网的融合整体的过渡。

(3)业务和应用层。业务和应用层是物联网的信息处理和应用, 面向各类应用,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挖掘、应用的决策等,涉及海量信息的智能处理、分布式计算、中间件、信息发现等多种技术。

由于网络层是由多种异构网络组成的,而物联网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需要有中间件进行承上启下。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者服务程序,能够隐藏底层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处理网络之间的异构性,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于中间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它是分布式计算和系统集成的关键组件。它具有简化新业务开发的作用,并且可以将已有的各种技术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因此是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云计算是物联网智能信息分析的核心要素。云计算技术的运用, 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终端数量的增长,可借助云计算处理海量信息,进行辅助决策, 提升物联网信息处理能力。因此,云计算作为一种虚拟化、硬件/软件运营化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物联网提供高效的计算、存储能力,为泛在链接的物联网提供网络引擎。

从目前的物联网应用来看,都是各个行业自己建设系统,不便于多种业务的扩展,如果没有统一建设标准、规范的物联网接入、融合的管理平台,物联网将因为各行业的差异无法产生规模化效应,增加

了使用复杂度与成本。

2. 物联网的异构融合网络层。任何终端节点在物联网中都应能实现泛在互联。由节点组成的网络末端网络,如传感器网、RFID、家居网、个域网、局域网、体域网、车域网等,连接到物联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上,从而形成一个广泛互联的网络。物联网在核心层可以考虑NGN / IMS融合,在接入层面需要考虑多种异构网络的融合和协同。由于异构网络相对独立自治,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造成了系统间干扰、重叠覆盖、单一网络业务提供能力有限、频谱资源浪费、业务的无缝切换等问题无法解决。面对日益复杂的异构无线环境,为了使用户能够便捷地接入网络,轻松地享用网络服务,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潮流。融合阶段是指在各种网络连通的网络平台上,分布式部署若干信息处理的功能单元,根据应用需求而在网络中对传递的信息进行收集、融合和处理,从而使基于感知的智能服务实现得更为精确。从该阶段开始,网络将从提供信息交互功能扩展到提供智能信息处理功能及支撑服务,并且传统的应用服务器网络架构向可管、可控、可信的集中智慧参与的网络架构演进。

3. 感知节点及终端。感知节点既能采集物体本身的有关信息,也能探测、存储、处理乃至融合各种与物体相关的信息,从而向物联网提供各种关联信息。

微电子技术、嵌入式技术、近距离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标签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得感知节点能够智能地感知物体与环境并对其进行通信、处理和控制。感知节点方面的关键技术有:支持感知内容的多媒体化的感知节点技术、感知节点组合化的关键技术、感知节点的设计和低成本制造、感知节点在组网和协同方面的软硬件框架等。物联网需要多样化、小型化、智能化和低成本的终端。

4.泛在传感网。泛在传感网是物联网末端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泛在传感网是由多个传感节点组成的分布式无线自组织网络,用来感知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参数,一般提供局域或小范围内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泛在传感网一般分成三个部分:应用与服务层,下一代网络层,传感器网络层。应用与服务层提供医疗、军事、天气等服务;下一代网络层由核心网和接入网组成;最末端的传感器网络层属于感知/延伸层。将传感技术与无源标签结合在一起将给物联网带来许多新的应用。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将对物联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5. 物联网的服务平台技术与安全。物联网将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供更智能的服务。物联网应用平台子集与共性支撑平台之间的关系、共平台的开放性与规范性是物联网应用部署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面向泛在融合的物联网的可管可控可信服务平台架构、如何保证业务质量和体验质量、支持泛在异构融合多种商业模式、提供签约协商等管理功能和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等是物联网服务平台方面的关键技术。物联网除了具有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外,产生了新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在物联网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提取的实现方式与人们现在所熟知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物联网中收集个人数据的场合相当多,因此,人类无法亲自掌控私人信息的公开。此外,信息存储的成本在不断降低,因此信息一旦产生,将很有可能被永久保存,这使得数据遗忘的现象不复存在。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是物联网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得不到保证,人们将不会将这项新技术融入他们的环境和生活中。

三、结论

总之,物联网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应用和市场有待于发展。物联网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物联网的网络架构;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微型传感器、网络通信、多媒体通信及宽带通信等。与此相关的技术包括传感技术、识别技术、发现技术、计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智能技术、软件技术等。物联网的数据融合;物联网的异构网络融合;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如何将现有的智能终端用到物联网中或者开发物联网需要的智能终端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和保密;物联网相关标准研究;物联网应用和业务开发,推动物联网快速发展必须实现一些应用领域的示范应用,因此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实现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洪波-杨龙祥-于全. 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 ].通信学报.2010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体系构成;应用分析

1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一词起源于1999年的麻省理工学院。从最基本的意思出发,物联网是一种是“物和物之间相互关联的网络”,也指一种物品和其所对应的相关管理设备相互连接。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对物联网的定义却并不一样。比如在欧洲,物联网并不是单独的网络,而是在互联网的大旗下,属于互联网的一个分区。物联网是拥有自我处置和分配性能的世界范围的动态的网络设备,并在标准和相互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在物联网范围里,无论是有形的物还是无形的物都具有其独有的“身份”和资料,并在大型而全面的网络中相互连接。而在国际上,最通用的定义是将任何一种物品,在遵守协议的情况下,利用红外感应装置、定位系统、RFID等信息传感装置,和地区内的互联网相互接触,并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对换和交流,体现出带有智能的识别、分析、定位管理等过程的网络。我国对此的定义与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定义相符。在更远的角度分析,物联网也是一种将实际存在的物品和虚无的信息相互融合,将正式的世界和虚拟的世界交融,将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信息网络结合,控制物品识别、跟踪、管理的巨大网络。

2 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的体系分为很多部分,分别为感知、接入、互联网、服务管理和应用。

感知,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装置,对一种物体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获取。一般情况下是将角度广、种类繁多的各种信息协同进行处理来控制和归纳,同时通过特定的设备与网络的其他资源共享。接入,即以无线设备、卫星网络等基础设备将上一层得到的信息传递给互联网。互联网,其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配,构造四通八达的智能网络。服务管理,内涵是对互联网中的大量信息实时监控和管理,并为互联网准备接口。应用,在系统最下层,将各类信息汇总创建多种多样的实际应用,如天气预报、文化教育等。

3 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3.1 嵌入式可编程RFID 技术

即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能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自动识别某种系统发出的射频信号,用以获取传递信息。射频识别技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能够识别不以捕捉的物体,加以标签,十分方便快捷。射频识别构成有应答设备和阅读设备,功能是寻找并操控物体,并与网络结合,可以在射界范围内跟踪管理。其原理是当物体在磁场中运动时,识别所发出的射频信号的同时利用产生的感应电流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然后进行筛选、传送,阅读器接收信号后传输到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在系统里作,来对物体高效率的控制管理。

3.2 EPC编码

EPC编码可以将单独的物体进行标注,也可以对物品、货盘、货箱、地点等对象进行独特的标记。该技术以世界统一表示系统的条形编码为基础,并在基础之上又有所发展。

3.3 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装置是无生命物质对世界进行连接和判断的装置,类似生物体的眼睛等器官,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线强度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获取,给物联网提供做寄出的信息数据。该装置有多单元构成,具体如下:

(1)传感单元,传感装置、数模相互转换功能模块

(2)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器、存储装置、操作系统

(3)通信单元,无线通信设备

(4)电源

(5)其他功能单元如定位、移动、发电等系统

传感装置构成的网络中,节点是通过飞行工具散布或人工布施布置在物体周围,通过一种特殊的多跳网络输送数据给接收发送设备,接收发送设备也可以将数据反向相同方法输送回节点。接收发送设备与因特网和通信卫星直接连接,经由二者实现节点和传感设备之间的通讯。该网络科技含量十分丰富,应用了嵌入科技、传感科技、网络系统、无线通讯科技等。该网络先以传感装置获取基本数据,再用嵌入系统马上进行处理,通过网络和无线通讯将数据散播,在上层服务器中进行分布性处理。

3.4 智能技术

这里的智能技术指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的智能化。而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又是指以软件工程技术做基础,对物联网传播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储存和计算,将计算结果又将反馈给物联网的控制装置。这种技术可以把智能系统植入物体,使物体具有一定的智慧和自我分析能力,使人和物体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技术中包括智能分析与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理论、人机交互技术等,通过植入智能系统给予物体同人类交流、沟通甚至直接对话的能力,方便效率的提升。

3.5 纳米技术

顾名思义,纳米技术是以纳米为基本单位的材料相关技术。该技术使物体在功能不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物体的微型化,使物体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跟多的应用先进技术,是物联网的的各部分系统更快更小消耗减少,数据的传输速度加快。

3.6 云计算技术和海计算技术

该技术出现时间较晚,指的是计算机将一部分计算部署到前台,减少数据处理的延迟。物联网由于范围广,数据量大,需要一个极大的数据处理平台来处理信息,云计算就能有效地在平台之中连接信息孤岛,使用户能方便的使用各类信息,同时极大的降低信息处理的延迟。

4 物联网的应用分析

4.1 城市社区的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能参与城市社区的智能化建设,它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其他相关技术协同作用,提高建筑的功能和服务效率,让建筑更贴近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智能化,让居民体会到现代化社会的方便舒适。更重要的是,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社区促进了环境的低成本改善,实现人们需求的高质量满足,同时能促进人类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拉近社会间的距离,对城市社区的理想居住环境构建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4.2 精细化农业生产

在农业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利用传感装置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产量,虫害等信息,从而对农业产量如何提高给出细化的研究方向,同时能有效快速的对各种情况进行处理。而就国内来说,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的转型重要阶段,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加速转型,是农业生产想更精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更快的普及自动化。

4.3 交通管理智能化

建设智能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以物联网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为基础,创建效率高、精确性强、切实可靠的交通管理体系。详细来说,在每一辆汽车上装配传感装置、监视系统等装置,实时统计交通状况,车辆信息,确保城市交通的流畅与安全。

4.4 家居智能

让人们居住环境富有智能,就是家居智能。它将住宅细化为一个平台,利用各种有线或无线通讯系统,将空调、电视、厨房用具、家庭影院、灯具窗帘、音响广播等进行控制集成,创建高效方便的日常住宅设施与日常安排管理系统,是家居变得更安全、方便、舒适、节能,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5 电网智能

顾名思义,将城市的电网系统实现智能化,使电网更安全、环保、高效、经济、有可靠性。能合理和利用物联网分配供电,能让用户方便安全的使用电能,允许各种不同形式的供电,提升电力市场和资产优化的运行效率。

4.6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利用物联网技术,使物流网络具有人类的智能,能自动判断、学习、总结并分配,自动解决物流系统出现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核心,它能使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能自动获取,车辆货物被自动跟从监控,主动分析判断,让货物始终处于被监管的状态,实现信息先与货物流通,使物流网络有极强的及时性和精确性。智能物流也是物流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利用云计算、海计算、物联网、传感技术等将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传输。

4.7 环保物联网

指在平常传统的环保行业中,加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元素,实现环境的科学化保护治理。环保物联网可由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环境中实时的污染监控传感装置,包括传感系统、分析系统等,然后是数据的传输即通信,将上一层的信息传入数据应用层,分有线和无线两种装置。最后是数据应用层,这一层是中心处理层,它既能将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也能远程控制相关设备实时优化环保治理建设。

4.8 智能校园

学生是社会人员组成的一大部分。智能校园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中各类各样的信息数据集中分析处理,实现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对教育和校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效率,实现校园的数字化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庆征,彭丽,郗亚平,等.OFDM系统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移动通信,2010(8):74-76.

篇11

【关键词】物联网;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

1.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主要特点有:(1)感知的全方位。物联网的本质就是给原本孤立而且没有感知能力的物体附加智能性,然后将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进行全方位的联结,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感知。(2)信息的无损传递。物体之间相互传递的信息往往是实时的、双向的,必须要求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无损失、无失真、无延迟,物联网技术能够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无损性、抗干扰性、防攻击性以及防火墙功能,并能实现高强度的安全性。(3)信息处理的智能性。物联网对于信息接受后的处理是自动化、智能化的,而且能够将所有设备的信息传达可获取化。通过设置预定的程序,可使得整个物联网中的每个部分都能可监控、可管理、可自动处理的情况中,避免人工进行繁琐的干预和管理。

2.物联网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图书编目工作在图书编目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过程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通过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够将编目信息的处理自动化、智能化,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通过将联合目录、集中目录编目等基础原理嵌入到web端,就能实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联机编目工作,大大提高了图书编目、分类工作的灵活度和准确度,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2)图书分类检索图书的上架工作非常繁琐而且容易出错,书目的检索需要将图书进行详细正确的分类,占用图书管理员的大量工作时间。基于物联网的图书系统能够将图书的所属类别、架位、馆藏等各种信息嵌入到图书的电子标签中去,在图书管理员进行上架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公国对图书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读取,从而获取到该图书的各类相关信息,从而能快速的对图书进行分级上架以及信息核对处理。(3)借阅查询服务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是通过条形码和磁条报警系统进行的,虽然这种方式容易操作而且投入少,不过随着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技术方式的缺点也慢慢出现,比如容易损坏、失效、识别目标单一、容错率低、需人工查找、指定地点还书等,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于方便性、易用性、人性化的需求。而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就能够实现图书借阅的智能化、自助化、无人化。在不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借书时读者只需要将借阅证跟图书放到借阅机的感应区,就能够实现自动识别和完成借书流程,还书时也只需要将图书放到还书机的感应区内就能实现自助还书,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服务体验,并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容错率。(4)库藏盘存以往的图书库藏盘点工作不但繁琐而且工作量非常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并不能保证准确无误。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盘点过程要简单的多,只需要使用手持的盘点器在所有的书架上横扫一趟,便可使所有贴有电子标签的图书信息全部进行核对盘点,不需要多个工作人员耗费很长的工作时间,甚至在接待读者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操作,灵活性非常高,能轻易的将任何书籍的位置、信息一览无余,最重要的是能保证准确无误。同时,在完成简单的扫描工作后,系统还能马上自动生成各种盘点数据和分析报告,真正完成从后台到前台的所有管理环节、服务环节的技术支持,文献的典藏、查找借阅、寻价等多功能。(5)数据安全性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先进的EPC系统,安全性的保障可以通过物联网基于RFID的安全系统提高,它有声、光提示报警功能,同时能拍照,可对影像提取辨识处理,避免纠纷,安全性高。

3.图书馆物联网建设面临的困境

物联网技术是新兴的技术,其本身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且物联网与图书馆之间的融合时间不长,图书馆要真正将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发挥好,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面临很多困境:(1)经费问题由于图书馆的经费往往不够乐观,而RFID技术涉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都是需要昂贵的费用,包括RFID解读器、电子标签、管理软件、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成为很多图书馆无法解决的第一大问题。(2)技术问题物联网作为新兴技术,其完善性有待加强,因为涉及互联网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物品编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还需要其他技术发展完善,所以技术问题就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3)人才问题没有具备物联网知识的专业人才,物联网技术就很难在图书馆应用和推广起来。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联网技术比较新颖,相关的专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社会整体缺乏物联网专业人才。二是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整体信息素质较低,能够接触物联网知识并能熟悉物联网技术的机会更是少的可怜,这对物联网建设无疑是重大障碍。(4)标准问题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还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企业制造设备的频段、接口等都不一致,导致彼此之间无法互通、系统稳定性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静.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践与模式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3):42-44.

[2]田秀娟.应用物联网术构建智能化图书馆[J].情报探索,2011(5):42-43.

篇1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机场 应用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1.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即The Internet of Things,具体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人们也将物联网称作传感网。物联网以外界感知为目的,将物与物之间的信息处理作为主要任务,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转换和处理,为不同行业提供感知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此外,物联网海域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的互相融合,将会实现信息的全面传输。

1.2 物联网技术介绍

物联网技术从技术功能上来分,可以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中对应使用的核心技术RFID(射频技术)、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下面笔者将对四种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1.2.1 RFID(射频技术)

该技术是可以使得物体主动“说话”的高新技术,但并非真正开口讲话,而是在RFID标签中存有能够共享、形式规范的信息资源。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于无线互联网将这些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信息自动采集并存于中央信息数据库中,以实现对不同物品进行正确识别的目标。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分类及共享,进而对不同类型的种类实施针对性管理。

1.2.2 传感器

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器属于检测装置的一种,传感器能够对搜索到的信息做出及时反应,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搜索到的信息有规律地、正确地转换为可以接受的信号或者其他形式的信号对外输出,为物联网信息的传输、整理、存储及记录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作为物联网自动控制及自动检测中的首要环节,传感器一般由转换元件及敏感元件构成。

1.2.3 智能芯片

智能芯片与传统电子器件相比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它一般具备人性化思维,便于人员进行物联网的操作和控制。

1.2.4 无线传输网络

无限传输网络一般有运营商和设备商两种,为物联网提供无限传输网络支撑。

2 物联网技术在机场的应用

前两年,物联网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制药领域、零售、物流等行业,现阶段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物体互联。据估计,未来十年中,物联网将逐渐步入智能化应用阶段。本文将物联网技术在机场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说明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与国际发展步调相一致。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防入侵系统的应用、萧山国际机场、无锡机场的周边防入侵系统的应用。此外,物联网技术还会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工业控制、重要区域防入侵、家庭防入侵、医疗卫生、智能交通及电力行业。下面就物联网技术在机场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2.1 机场周边防入侵

作为保证机场安全的首要防线,机场周边防入侵系统在机场安全防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机场的安全防线通常集中于航站楼,包括物防、技防、人防等,机场中一般会建立功能全面、戒备森严的航站楼安全防范体系。尽管如此,机场中长达几十公里的机坪周边的安全防范工作却不到位,为防护机场安全埋下了众多隐患,始终是机场安全防范的薄弱部分。

运用传感器形成的机场周边防入侵系统能够将干扰排除,它能稳定地对机场周边的信息进行检测和识别。比如飞机在跑道上起飞、机场警铃连续响不停、周围重载货车路过都不会影响到防入侵系统的功能。

2.2 跑道检测

跑道安全关乎到机场的整体安全,主要涉及到冲出跑道防护和预防跑道入侵两点,此外,在起飞或者滑行时,飞机冲出跑道也是跑道安全问题的一种,严重威胁着机场人员及乘客的安全。物联网技术支撑的机场跑道安全监控系统中应用的传感器有智能视频、微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运用以上传感器对机场跑道进行监控,能进行飞机滑行、起飞及入侵对象的全方位追踪,有效预防机场出现意外。

2.3 危险品运输监控

机场出现危险品就会危及到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危险品运输监控能够对含有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及时检查,并且能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定位追踪。此外,该监控系统的还可以将车辆驾驶人员及车辆驾驶情况进行监控,保证车辆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通知机场工作人员,同时防止危险品进入机场区域。

2.4 人员定位

现有的办公室常用的识别技术,一般有指纹识别、IC卡识别、红外线编码识别,但是常用的识别技术只能面向基本办公考勤,却无法对移动物体和工作人员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追踪。物联网技术在机场办公室的应用可以实现机场工作人员办公状态的动态追踪和管理,即能够对固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区域统计、考勤统计、通知、及时追踪和定位,从而方便机场的统一管理。

2.5 智能消防

航空交通的日渐发展让机场的安全愈发受到重要,机场的各个区域都属于重点消防区域,比如飞机维修区域、液化气站、油料库、导航指挥中心、候机大楼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系统将视频、数据、语音等智能化技术融为一体,为消防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信息化消防,有效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总结

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在机场的应用能够更大程度地保证机场的安全,还可以在基层设备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机场管理。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传感网络的应用及传感系统的继承将带动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最终实现各个领域的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

参考文献

[1]何欣,宋亚林,安健,桂小林.移动感知物联网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07).

[2]王喜明.物联网技术在民航机场的应用[J].江苏航空,2011(02).

[3]贺小花.物联网技术在机场安防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09).

[4]李蓓.树立新的企业理念 推进机场向管理型模式转变[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

篇13

关键词:边缘计算技术;电力物联网;计算架构

引言

电力物联网已经成为边缘计算应用的重要场景,边缘计算技术引入到电力物联网领域可以很好地解决电力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输配电系统已经接入终端设备数量多达5亿。电力物联网方向布置的各类传感器可以组成边缘计算节点,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实时采集电力物联网内部的各类状态信息[1],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存储、网络通信的能力以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电网实时的监测和控制。

1边缘计算技术理论

边缘计算技术是对云计算延伸,在靠近边缘基础设施或者大量的数据终端上为用户提供就近的服务,相比于云计算把握全局,边缘计算侧重于局部实时智能的响应。边缘计算架构如图1所示。边缘计算包含的技术包括:(1)网络技术。边缘计算在靠近数据源或数据端进行实时处理,边缘计算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快速配置、负载均衡和服务发现[2]。(2)隔离技术。边缘计算的稳定可靠需要隔离技术,隔离技术可以实现边缘计算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隔离技术主要实现隔离边缘计算资源,使计算资源获取时避免相互干扰,同时需要实现隔离计算数据,使程序访问具有不同权限。(3)安全技术。边缘计算贴近用户,在用户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边缘计算需要通过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安全技术避免被攻击者攻击入侵[3],解决安全问题和信息泄露问题。此外,边缘计算还涉及操作系统技术、新的系统结构、新的算法实施框架和新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平台等技术。2电力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电力物联网是连接设备数量巨大的物联网生态圈,也是重要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边缘计算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物联网应用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电力设备的增加,电力设备产生海量电力数据,面对巨大数据量,电力物联网存在不足。(1)电力物联网数据存在不贯通,共享的实时性较弱。(2)电力物联网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应用灵活性相对较弱[4],快速准确地满足需求响应的能力较弱。(3)电力物联网的海量数据导致云计算中心的负载过大,从而具有较高的时延性,而且安全稳定性差的缺点。

2.2边缘计算在电力物联网中作用

边缘计算是建立数据驱动的电力物联网应用的关键环节,便于计算具有实时高效、缓解网络压力、智能安全和降成本减能耗等优势,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边缘计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高效率低时延。边缘计算实现许多电力设备终端在本地进行电力数据分析,应对紧急事件,提高处理效率,减轻云计算的负荷。(2)精确分析精准调度。边缘计算的分布式计算特点可以更精确更迅速对本地用电数据做出分析和反应,和云计算技术结合对电网形成完整的状况分析和全域调度[5],极大地提升了综合管理效率。(3)定制化快速响应。边缘计算设备可以通过智能组件实现定制化和智能化,针对电力用户不同用电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快的的需求响应,为电力客户实现一站式的管控。

2.3应用场景和方案

基于边缘计算技术具有高效低时延、安全性好和风险控制低等优点,边缘计算技术在电力物联网方面有了丰富的实际应用。(1)电力设备故障检测。边缘计算靠近设备端,能实时监测到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如智能电表设备能实时检测到配变的运行信息和线路的状态信息,进行智能自动判定并及时应对突发故障,降低风险损失和运行成本。(2)电网智能巡检。边缘计算实时监测和抓拍架空线路的状况,进行处分分析处理,减少无效图片回传,减轻宽带压力,减轻云计算端的负载压力。边缘计算设备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实时监测变电站和配电房等的运转状况,及时采集并分析和处理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3)综合能源管理。边缘能源计算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有效实时的进行各种类型本地资源综合调度和动态检测,智能化综合管理协调能源综合利用、整合并网、高效率电力消纳,进行实时能源负荷的综合预测和能源协调综合管理,此外,边缘计算可以应用到有序用电管理、超可靠的低时延监测、控制型业务场景,以及家庭能源网关、电力需求侧响应、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等海量连接采集类业务场景等。

篇14

[关键词]物联网 关键技术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37-01

物联网是世界第三次世界革命发展中衍生出来的新型物物连接体系。根据资料显示在2020年物联网会大量的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物联网的业务和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会有30 比1的占比,所以物联网发展有其重要的前景。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主要是指在计算机运用的基础上面,和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结合应用。打造一个能够包含现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的物体连接领域。物联网中的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电子码,叫做EPC,通常EPC 码一般是存入在电子标签中,放在要被识别的物体上面,高层的信息识别软件可以处理和识别电子标码,通过传递、查询,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链供应服务,这主要就是关于物联网的表述。RFID 是一种射频识别工具,包含着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运用射频信号自动的搜索和识别视频对象获得相关的信息,在识别的时候不会受到外界的干预,可以看成是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 技术有很多优于条形码的优点。尤其是电子标签、产品的电子编码EPC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运用,三者结合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成新的物联网时代。

二、物联网的关键性技术

物联网就是物与物之间有相互的联系,进而运用识别、通信等功能的支持。以下是物联网发展中关键技术介绍:

(一)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是一个外在的机器感知世界的工具,对外界的信号进行感知和探测、在对收集的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整理分析中,通过数字或者视频等方式把获知的信息传导给其他的设置。传感器的节点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 射频技术、微型嵌入式系统。核心技术是传感器技术,因为传感器节点技术是数据传输以及处理的核心技术,所以其他项技术都要围绕着该技术开展工作,信息整理的准确度能够推行该技术的发展,也为和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而传感器技术是传感节点技术的重要前提。现在传感器正在走微型化、智能化的发展途径。

(二)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能够有效的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把知识应用到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把智能系统植入到物体中,让物体自身有一定的智能性,进而主动或被动的与用户进行沟通,这也是物联网开展的核心技术。

(三)射频识别技术RFID

射频识别是不接触就能够识别的自动识别系统,在视频信号的信息获取中识别相关的信息, 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 工作环境不受到限制。RFID 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识别高速运动物体,还可以开展多标签识别,操作过程可以说是快捷方便。RFID技术和互联网、通讯技术之间的结合运用,实现物品情况和路线的跟踪以及共享,掌握物品的基本信息和情况,便于全球范围内的调用。

三、关键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装置和系统。其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原理是:带有电子标签的物体靠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马上会发射出微波信号。电子标签也会接收到微波信号,天线先对信号进行查询,识别物体的基本情况,通过查询信号的命令要求,把数据信息重新反射。微波天线接收到微波合成信息以后,在阅读器的内部有一个小的处理器,能分析出识别的代码。把代码传输给控制的计算机,进行相关指令控制,完成了信息查询、统计、管理等一系列应用。不需要任何的人工干预,可以适应任何的工作环境。

(二)RFID 电子标签

1.标识唯一性

RFID物品识别的应用是为每一个物体提供自己的识别标识。和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互比较中有几个优点凸显出来,条形码能够识别的物体只是一类的物体,对于单独的物体不能够标识出来,条形码中的电子芯片比较简单,其信息储备量小,所以很容易模仿和仿造。RFID 是单品的唯一标识,采用的是一对一的信息处理方式,仿造很困难。

2.读取快捷方便

条码在读取的时候是扫描仪看见才能读取,读取的时候要有扫描仪,同时扫描仪的位置必须对准条形码。但RFID 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只要在识读器的读取范围内就可以自动识别,识别器能够自动获取信息,甚至能够穿越轻薄的障碍物就能够识别物品。识别效率得到提升。

(三)EPC/RFID 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电子商务变得更加的强大,消费者只要通过网络就能够了解自己想要的产品在哪个地区和哪家商店,因此物品的选择比较灵活,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类型的产品,以往的选择都是一类产品,要消费者自己进行筛选,但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让消费者的选择更加的多样化和广泛化。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还能够运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供应链跟踪等几个主要方面,了解货品的运动情况,货品出现停滞或者其他问题的时候可以方便运输解决,防止货品查无所踪的情况出现。

四、物联网的前景

物联网是根据互联网发展而来,物联网在很多领域方面都有其应用,根据目前应用排名,仓储、运输物流、门禁证卡占据前三位。也许在不久的一段时间里面,智能电网,智能交通也会融入物联网的技术。09年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的发展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及传感技术的推进,我国的物联网推广条件也逐渐成熟。国家明确的提出要建设物联网,传感网和物联中心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多项领域里面的广泛应用,提升资源的多项利用率。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物联网在生活领域里面的发展前景。

在生活中的应用前景,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在全上海已经有十万个芯片在出租车生、公交车上出现, 物联网的应用在每一个行业发展中都有其自身的应用领域,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领域,确保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通畅。在物流的电子管理中, 能够及时的把准确的货物信息提供给用户、车辆的跟踪以及定位、合理的运输路线选择、优化的物流网设计服务, 有效的提升其综合竞争能力。

在通信领域里面的应用前景,比如现在提出的手机支付就是物联网概念的应用,要想实现手机支付功能,要先更换SIM卡,由普通SIM 卡变为RFID- SIM 卡,手机本身不需要更换。当用户需要消费的时候,在接收器上面轻扫手机,就可以轻松的进行购物,并且在购物结束后能够获得详细的购物清单, 这样避免了多卡出面的不便,只要有手机在手就能够完成消费,也减少了现金携带的弊端,商户通过转账解决了零钱倒换的麻烦。中国电信也推出了全球眼的信息技术服务,实质是远程监控物流网应用。很多海关都运用电信监控系统,通过画面检查货物情况,不必到现场检查,提升的检查效率,也减少人力消耗。

结束语

在物联网领域发展中,中国和其他国家所在的起跑线是一致的。所以我国在物联网的发展进程中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对关键性的或者核心性的技术进行突破。物联网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为中国的物联网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1] 刘凯.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研究[J].电子世界,2014,(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