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范文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管理计划与措施

篇1

关键词:健康宣教;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

【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47-01

“世界人口行动计划”提出,“各国政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协助妇女避免流产,流产绝不能作为一种计划生育方法来宣传”; “开罗行动纲领”指出,“绝不应当把堕胎作为计划生育的方法加以提倡”。因此,从自觉落实避孕措施,避免非意愿的妊娠,都是每一个公民应当努力达到的,也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这对于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推动国家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工作方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所谓“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是指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咨询,使广大育龄群众了解避孕节育知识后,根据自己的家庭、身体等实际状况及避孕节育服务提供的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和管理,来达到提高农村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就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1 农村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的现状

1.1 错误理解普遍存在:计生工作人员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对知情选择认识不一致[1]。乡镇级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实施知情选择权会造成计划生育率下降,因此积极性不高;而县、村级想把知情选择权交给群众。有调查资料显示[2],8.53%的计划生育干部由于担心开展知情选择权会让少数人“钻空子”,出现超生现象,特别是女孩户、多胎率会大大增加,不如“一环二扎”方便管理,也能防止人口失控。此外由于镇级技术人员缺乏,实施知情选择权,势必增加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技术难度,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积极性不大,同时基层技术人员执行规范不严,缺乏对知情选择程序技术规范的严格执行,也影响知情选择权的实施。有学者认为[3]避孕方法的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文化程度高的采取避孕方法的人多,而文化层次低的未采取避孕方法的多。生活条件好的地区比生活条件差的采取避孕方法的多。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大多从身边同事或网上所得的知情选择内容,对知情选择权一知半解,存在别人咋办,咱咋办的想法。

1.2 健康宣教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部分技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从而出现服务不规范,以宣教代替了平等互助的咨询。互动咨询,缺乏针对性;技术人员缺乏沟通交流技巧;服务上只重视定期“查环查孕”忽视术后访视,或回访制度执行不严,保护隐私,服务周到体贴做的不够。

1.3 管理措施没有跟上:人口工作计划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不相一致,规章制度在执行中没有充分彰显优质服务的理念,人员培训缺乏正规化,技术人员准入把关不严,知情选择的信息与技术服务信息不对称,药具发放的形式和渠道,不能满足目前群众的需求,技术设备较差,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群众知情选择权的实施。

1.4 重女轻男性现象很普遍:首先应强调,男性应尊重妇女取得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的权利。男性有与妻子共同协商,采取双方都适合的避孕节育方法,采取杜绝性病、艾滋病传染的措施,防止非意愿怀孕。由于男性在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上存在观念淡薄,从而影响了夫妻避孕节育措施知情权的选择。

1.5 对青少年重视欠缺:目前少数中学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较少,即使开设也无专职教师讲课,平时对青春期健康宣传较少,从网站所得不健康性知识的误导,从而导致青少年对安全性生活知识缺乏,预防性病和艾滋病能力下降,再加上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了解较小,极易造成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1.6 流动人口管理乏力:流动人口管理是目前管理的难点,由于人员易流动,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知识参差不齐,导致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成了盲区,同时对流动人口服务滞后,未婚先育,堕胎等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流动人口不能享受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对流动人口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2 我们加强健康宣教和管理的具体做法

2.1 宣传、教育、培训、咨询切实到位。我们通过多种形式,采取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易学,易掌握的形式,制作关于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标语口号,例如“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保健温馨你我”、“知情选择节育好,夫妻恩爱无烦恼”等在农村进行张贴。让广大育龄群众了解国家的人口状况和有关人口政策,通过培训和咨询把多种常用避孕方法介绍给群众,使群众知道各种避孕方法的避孕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群众能根据自身健康与生育状况自愿的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在避孕方法选择中,技术服务人员应给予必要技术指导和帮助,从而实现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

2.2 完善优质服务。实施优质服务是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满足广大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的需要,有针对性开展面对面、个性化的自选服务,提高咨询的技巧和服务质量,充分体现知情选择的内涵,在开展知情选择过程中,注重尊重服务对象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平等的对待服务对象[4]。二是积极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检查,通过妇女病普查普治,使育龄妇女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避孕节育措施。三是积极进行计划生育高新技术的开发,以满足群众知情选择的需要。四是在街道、社区、农村应设置方便、快捷、免费、足量避孕药具,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介绍避孕的新技术、新方法。

2.3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应纳入人口和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使知情选择成为政府行为,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确保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的落实,计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网络建设的优势,树立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把计生服务机构建成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质、群众满意的“育龄夫妻之家”,以满足群众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的新需求,同时在计划生育机构布局上要注重公平、优化配置,确保良性运行。计生、卫生、药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各行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落到实处,造福群众、服务群众。同时政府要将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投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锡宽、袁伟、武俊青.实施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的障碍及其对策《生殖与避孕》.2011.22(3):183

[2] 郭光萍、王裕.山西省榆次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访谈结果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7)411

篇2

从现阶段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方式看,尚没有形成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校园安全事故,多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弥补,少有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上。有些学校对校园安全比较重视,但缺少一套适合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学生方面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任务相当紧迫和重要。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比较,我国学校现行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问题纠正多,检查多,预防性措施少;有效的管理措施缺乏继承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制度化;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缺乏定期的评审和持续改进;重视伤害事故,忽视健康影响与教师职业病伤害。

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模式

建设“安全学校”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安全、环境和健康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力量,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全面提高师生安全素质的学校。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即OSHMS),又称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之中,用它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校进行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管理,借以改变目前学校安全管理模式,将系统化的学校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学校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管理的所有方面都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2.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步骤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可分为五个步骤: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和改进。

(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计划、组织步骤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拟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程序。

(2)计划。在学校决定实施“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后,应成立工作小组,首先由学校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开始,了解学校的现行情况。初步状况分析(ISR)。通过相关部门颁布的学校适用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学校现在的执行情况比较,找出创建“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应达到的底限。初步危害分析(PHA)。对整个“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初步的危害因素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学校的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和安全检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找出学校存在的危害。如果学校没有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报告和安全检查记录,那么在以后工作中,这些部分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根据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制定学校的安全、健康工作重点,估计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等。

(3)组织。在这个阶段,工作包括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和制定“安全计划”四个环节。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即把“安全学校”管理体系中各要素所涉及的职能逐一分配到部门;制定“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该详细列出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学校内的安全及健康推广活动,“安全学校”体系实施的要点、步骤和程序。

(4)“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安全计划”、实现“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目标、保持“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执行考核,信息反馈,并通过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的。“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组织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应抓住体系设计的要求,按照严密、协调、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学校的内部机构,并配备能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协调方式,牢牢抓好体系的运行机制。当体系运行中发现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体现PDCA的原则。

(5)“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对自身“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是为了检查与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是否按照计划有效实现,它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在“安全计划”中应该包括这个步骤。管理评审通过年度计划安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体系评估的重点为:制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合适;体系要素及其文件是否要修订;对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等。

2.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这部分工作在制定“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因为体系建立后的工作将依据该计划执行。同时,在制定学校的“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PDCA的原则,将检查、持续改进的具体行实施步骤,列入计划。“安全学校”管理体系考虑制定“安全计划”时,计划中应该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文化和与社区关系。各部分内容在学校的“安全计划”中应该分别详细的列出实施计划,包括现状分析评估、设立分步目标、实施原则、实施内容措施及最后效果的评价、检讨与计划修订。

3结束语

篇3

为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结合本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作如下规定:

1、凡已婚育龄妇女一律按规定时间参加每年两次的生殖健康检查。各村、各办事处要认真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每年两次的生殖健康检查率要达到99.5%以上。

2、凡已生育对象一律在规定时间内落实上环等长效节育措施;违法多生一胎对象,限期落实结扎措施;当年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要达到85%以上。

3、凡违法怀孕的对象,一律落实引、流产补救措施。

4、凡已婚育龄夫妇一律要与镇政府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合同签订率要达到100%。

5、对不按时参加生殖健康检查,不及时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上环、结扎)和补救措施的对象,将按计生法律、法规、计生合同的规定,及时依法追究其违法责任,其本人及其家属不得推荐为本届村级组织换届候选人,并督促其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6、严禁非婚生育。按照《婚姻法》规定,男为22周岁,女为20周岁,依法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后,经审批,方可生育,否则属违法生育,按照《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7、各村党员、干部除自身自觉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外(如“两查”、“四项手术”等),还要做好本人及配偶的直系亲属、兄弟姐妹计划生育工作,使其按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如发现没有完成计生任务的,从严追究党员、干部责任。

8、对违法生育对象,必须凭村、镇计生办出具证明落户,村级在出具证明之前,必须与镇计生办联系,根据情况出具证明。严禁擅自出具证明。

9、各村要根据本村实际,依法制定、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规范村民生育行为,明确规定遵守和违犯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行为的奖励和制约措施。

10、对于违法生育对象户:必须从严就高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结扎),夫妇双方不得推荐为村级组织换届候选人,在其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落实长效节育(结扎)措施完毕前,停止享受村、组集体经济等一切待遇和各种分红,该户款项全部由村集体统一掌握,待社会抚养费征收和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结扎)完毕后,村级可根据《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和计生合同规定给予享受。各村不得擅自发放,否则,将视情节轻重,严重追究村、组主要干部及责任人的责任。

11、对出现违法生育的村,计划生育率达不到考核指标的,扣拨该村奖金2万元;出现2例以上(含2例)违法生育的村,停发该村除救灾、救济、优抚、低保、五保、残疾人补助外的各类补助(含村干部报酬补助)一年,并取消各类先进集体评比资格及外出考察资格。经一年整改,计划生育工作达到考核标准的可给予补发,仍达不到标准的,不予补发。

12、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不达标的村,第一年给予村计生工作责任人诫勉谈话,连续二年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不达标的村给予黄牌警告,并对计生工作责任人给予免职等处分。

13、村级党员、干部有违法生育的,除按有关政策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落实结扎措施外,是党员的处分,不是党员的不安排工作,责成其辞职。党员、干部及其配偶的直系亲属、兄弟姐妹违法怀孕的,停职做其思想工作直至引、流产。停职期间不安排其他工作。

14、对在村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没有积极配合镇、村抓计划生育工作的,或因工作原因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失控的村主要干部及计生服务员,坚决予以调整,情节严重的给予党政纪处分。

15、村级计生服务员应积极做好本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当年已生育对象长效节育措施(上环、结扎)落实率要达80%以上,低于80%的,扣除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补贴;在生殖健康检查及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情况反映不及时、弄虚作假,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造成工作延误或导致违法生育的,按照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

16、加强外来、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对外来流动人口实行居住地管理和村民化服务,对外出流动人口要摸清底数,重点管理对象要建立个案,保持联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各村、计生办对现居住地寄回的检查证明、引流产和节育证明,要进行认真核对,发现有疑问的,要及时与现居住地相关单位和人员联系;发现假证明的限期复查;对伪造、编造、买卖和使用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和事,要依法予以查处。

篇4

【关键词】避孕节育措施 知情选择权 原因及对策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也明确规定“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指导下,负责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所以积极探索公民避孕节育措施知情权的选择,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构建人口均衡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如何实施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做如下探讨:

1 影响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的原因

1.1 理解认识不到位 管理层存在问题:陈锡宽[1]等人的研究发现各级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对知情选择认识差别很大,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山西榆次区[2]的调查发现,8.53%的计划生育干部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担心由于开展知情选择权会让少数人“钻空子”,出现超生现象,特别是女孩户、多胎率会大大增加,不如“一环二扎”方便管理,也能防止人口失控。

技术服务层存在问题:由于镇级技术人员缺乏,实施知情选择权,势必增加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增加技术难度,基层技术服务人员积极性不大,同时基层技术人员执行规范不严,缺乏对知情选择程序技术规范的严格执行,也影响知情选择权的实施。

群众方面存在:《农村妇女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避孕方法的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文化程度高的采取避孕方法的人多,而文化层次低的未采取避孕方法的多。生活条件好的地区比生活条件差的采取避孕方法的多。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大多从身边同事或网上所得的知情选择内容,对知情选择权一知半解,存在别人咋办,咱咋办的想法。

1.2 服务内容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部分技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从而出现服务不规范。

1.3 管理措施不到位 人口工作计划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不相一致,规章制度在执行中没有充分彰显优质服务的理念,人员培训缺乏正规化,技术人员准入把关不严,知情选择的信息与技术服务信息不对称,药具发放的形式和渠道,不能满足目前群众的需求,技术设备较差,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群众知情选择权的实施。

1.4 对男性关注不到位 首先应强调,男性应尊重妇女取得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的权利。男性有与妻子共同协商,采取双方都适合的避孕节育方法,采取杜绝性病、艾滋病传染的措施,防止非意愿怀孕。由于男性在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上存在观念淡薄,从而影响了夫妻避孕节育措施知情权的选择。

1.5 对青少年关爱不到位 目前少数中学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较少,即使开设也无专职教师讲课,平时对青春期健康宣传较少,从网站所得不健康性知识的误导,从而导致青少年对安全性生活知识缺乏,预防性病和艾滋病能力下降,再加上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了解较小,极易造成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1.6 对流动人口关注不到位:流动人口管理是目前管理的难点,由于人员易流动,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知识参差不齐,导致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成了盲区,同时对流动人口服务滞后,未婚先育,堕胎等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流动人口不能享受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对流动人口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2 影响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的对策

2.1 宣传、教育、培训、咨询应到位 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易学,易掌握的形式,让广大育龄群众了解国家的人口状况和有关人口政策,通过培训和咨询把多种常用避孕方法介绍给群众,使群众知道各种避孕方法的避孕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群众能根据自身健康与生育状况自愿的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在避孕方法选择中,技术服务人员应给予必要技术指导和帮助,从而实现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

2.2 实施优质服务是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满足广大群众对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的需要。二是积极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检查,通过妇女病普查普治,使育龄妇女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避孕节育措施。三是积极进行计划生育高新技术的开发,以满足群众知情选择的需要。四是在街道、社区、农村应设置方便、快捷、免费、足量避孕药具,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介绍避孕的新技术、新方法。

2.3 齐抓共管 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应纳入人口和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使知情选择成为政府行为,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管理到位,确保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的落实,计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网络建设的优势,树立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把计生服务机构建成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质、群众满意的“育龄夫妻之家”,以满足群众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的新需求,同时在计划生育机构布局上要注重公平、优化配置,确保良性运行。计生、卫生、药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各行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再上新台阶。

参 考 文 献

篇5

1.1健康干预

关键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使师生不生病或少生病,措施是筛查与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每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常规健康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胸透、彩超(甲状腺、乳腺、心脏、肝、胆、脾、胰、肾、子宫、卵巢、前列腺检查)、体重指数、指诊、癌胚抗原、甲胎球蛋白、前列腺特异抗原、内外科普通检查、白内障和眼压检查、口腔检查、宫颈刮片和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问题者,加做CT、胃镜、结肠镜、宫腔镜等特殊检查。②设立体检咨询室,方便解答被体检者的相关问题,同时给予饮食、锻炼、睡眠、性生活、合理用药等方面指导,采取面谈或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

1.2健康教育

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师生防病治病知识的教育。每年举行一次健康宣传周,集中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升师生健康理念;定期出版教工版和学生版《河南大学预防保健杂志》;不定期出版《老年健康知识读本》、《职工健康导读》、《常见病防治生活指导》、《性病、艾滋病防治读本》、《大学生健康教育》、《急症急病急救知识》等健康指导小册子;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诸如食品卫生知识、糖尿病、癌症、高血压防治等专题讲座,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

1.3“一对一”服务

为使健康服务措施的责任落实到人,对院士、特聘教授、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每人指定一名医师,开展“一对一”24小时全方位健康服务;对全校所有单位安排一名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24小时健康服务。此项服务受到全校教职工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给予了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1.4校内医疗保障

关键是有力保障,目的是延伸保健服务,措施是人员和药械到位。随着我校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的热潮和校园文化的迅速发展,各类运动会、庆典、文艺演出、学术报告会、考察活动等日益增多,所有这些校内外活动,都要求做好医疗保障。因此,我们成立了现场医疗保障小组,由业务院长和医教科科长分别任正副组长,挑选业务精、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内、外科医师及护理人员任组员,配备固定救护车一辆。同时,院内做好抢救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1.5师生医疗保险工作

关键是师生医疗保险归口管理,目的是人人参保,措施是广泛宣传与发动。既往我校职工及学生医保分属于人事处和学生处,此举不利于统筹安排。为此,我校成立医保科,隶属于医疗保健机构,主要职能是师生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公务员补助、计划生育、工伤保险等医疗保险费征缴、校内医保补充基金管理与报销、学生医保门诊统筹基金管理与报销、医保政策宣传、本院医保病人管理及内部医保政策调整等。1.7计划生育管理关键是政策要深入人心,目标是杜绝计划外怀孕,措施是工作到位。计划生育工作不仅关乎教职工,而且也关乎学生。我们对适龄女性建立计划生育档案,每年组织一次女工计划生育体检,发放计划生育药具,宣讲计划生育政策,动态掌握并计划生育现状。

2基本医疗服务

2.1基本医疗服务

关键是人才、设备,目标是提供廉价、安全、快捷、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措施是落实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科室,配备基本设备,引进人才,免收挂号费、项目外杜绝收费、单病种限价等措施提供医疗保障。

2.2开设专家门诊

为解决师生看专家难,我院广开邀请专家渠道。门诊除了本院专家坐诊外,还在省市两级医院聘请了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内分泌疾病、骨创伤科、普外科、妇科、眼科、口腔科、超声科、放射科等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坐诊。同时,这些专家还参与病房查房、会诊及手术,也进行学术讲座、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

2.3建立有效的三级医院

转诊体系关键是选择医院,目标是使患病的师生能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开门办院。按学科分别选择2~3家市、省、国家级医院,长期与这些医院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使患重病的师生能够及时转诊及得到有效医治。

2.4围绕师生常见病建设特色专科为在校内解决师生常见病的诊治,采取自办、协作办医等形式建设专科,如老年病病房、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口腔科门诊、眼科配镜中心、康复科等。

篇6

关键词:压力管理;员工援助计划;心理健康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EAP)指企业通过为员工提供诊断、辅导、咨询等服务,解决员工在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消除员工各方面的困扰,最终达到预防问题的产生,提高员工工作生活的质量(Bohlander,1992)。员工援助计划受到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逐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热点项目。本文选取项目经理这一职业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从项目经理的压力状况和对EAP的需求入手,研究不同的EAP措施对压力的影响,分析哪些EAP措施对缓解项目经理的压力更加的有效,并为企业如何实施EAP管理以促进项目经理心理健康提出建议。

一、研究架构与假设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采取EAP措施对缓和项目经理压力的作用。结合李清和程利国(2004)的EAP五级服务程序和张宏,金维兴、梁美容(2006)的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压力管理三级应对程序的研究,本文将员工援助计划针对项目经理的压力缓解分为三级模式:预防、应对和治疗。结合张连营、高扬(2005)的建筑业项目经理压力模型和Djebarin(1996)的项目经理压力源研究结论,本文将项目经理的压力分为三个维度:时间压力、人际压力和环境压力。时间压力主要是指项目管理中各项活动和任务的有限时间限制对项目经理所产生的压力。人际压力主要是指项目经理与高级经理、职能经理、项目成员和客户之间的人际冲突压力。环境压力主要是指不断变化的环境给项目经理带来的压力。

二、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以南宁市建筑业项目经理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采取网上问卷和纸制问卷两种形式,时间为2007年3月10日至2007年4月15日,共35天,共计有150人完成问卷,其中44人参加网络问卷调查,106人参加纸制问卷调查,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147份,有效问卷率为98%。

(二)测量工具

问卷包括项目经理的压力情况和企业员工援助计划两方面内容。其中项目经理压力维度部分设计参考靳娟(2007)在其《工作压力管理》中压力自测量表,并结合建筑业项目经理职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员工援助计划部分参考张西超主持的联想集团客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EAP方案编制。被调查者依据赞成度的不同分为5级(E――很同意,A――不同意)选择等级。

(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 α系数分析法,对同一维度下的题项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衡量其是否符合一般的信度检验要求。

从以上信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因素的Cronbach α均在0.50以上,说明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较好,符合问卷分析的信度要求(见表1)。

(二)描述统计

1、EAP实施的描述统计(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被访者对员工援助计划措施的赞同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预防措施、应对措施和治疗措施。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的赞同度较高,说明南宁市的项目经理在当前阶段比较看重通过调整或者减少工作压力源的方法来减少工作对个体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时,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也逐步重视,希望通过各种培训提高自身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从而减轻压力,保障自身的心理健康;而治疗措施的赞同度比较低,这可能与当前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不够完善有关。

2、项目经理压力的描述统计

通过SPSS软件分析后,3项压力来源描述的赞同度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3所示。

对于三个维度的压力,其赞同度都在3.5以上,从而可以推断,在建筑业项目经理的工作中,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就压力的来源来看,时间压力的赞同度最高,其次是人际压力,这两种压力是其最主要的压力来源。

(三)相关分析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员工援助计划与项目经理压力之间的关系,所以下面将分析三种员工援助计划措施和项目经理压力之间的相关性(见表4)。

分析可知,预防措施、应对措施与压力之间成负相关,相关关系比较显著,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5以上;治疗措施与压力也成负相关,但与前两项相比,相关性不是很大。项目经理的时间压力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压力源,对于不可避免的压力源,预防措施是减轻压力最好的方法,所以在结果中预防措施与缓解压力之间会有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四)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中,讨论了三种不同的员工援助计划措施与项目经理压力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为了进一步指明关系的方向,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哪一种措施对压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1、预防措施对项目经理压力的影响

预防措施对项目经理的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

表5显示,预防措施与项目经理压力的缓解有显著作用(p

2、应对措施对项目经理压力的影响

应对措施对项目经理压力的回归分析如下表6所示。

表6显示,应对措施对项目经理的压力缓解有正面的影响(p

3、治疗措施对项目经理压力的影响

治疗措施对项目经理压力的回归分析如表7所示。

表7显示,在P0.05水平上,治疗措施与项目经理压力的线性关系是不显著的。治疗措施对项目经理压力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本文认为可能是由于当前阶段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等治疗方式还不太接受,因此员工很少使用心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心理困境,这就使得心理咨询方式的员工援助计划措施在国内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四、讨论与建议

第一,理性认识EAP服务。对于我国的员工援助计划来说,应该是更多的预防而不是救火。同时,对于产生问题的原因,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个人问题上,更应当重视和发现引起这些问题的组织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因此,针对项目经理的EAP项目可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不同的个体对于压力的感知程度也有所不同,提高员工自身的应对能力是为员工减压的关键。因此,在实际实施员工援助计划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帮助员工解决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而应当帮助员工学会应对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第三,慎重考虑治疗方式的使用。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治疗措施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项目经理对治疗措施的赞成度也较低。所以,对于治疗措施的实施要慎重考虑,在实施之前应该先调查清楚员工对这种服务方式的态度,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服务,这一点对员工援助计划的顺利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先调查好这个前提,才能使员工援助计划真正地为员工服务。

第四,重视国情,体现文化性。任何一种理论或管理模型的发展都存在一个社会背景的问题,因此,想要真正的使员工援助计划在国内扎根,就必须考虑国情这一因素。在我国,企业员工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情绪问题、压力问题和心理健康等。针对项目经理这一职业的员工援助计划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员工的原则;而员工援助计划的指导思想应侧重于发展性的,教育性的和预防性的。在这个总体原则和指导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制订出适合于企业自身情况的员工援助计划内容与方式,从而达到维护员工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2、李金平,陈维政.员工援助计划(EAP)综述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管理现代化,2005(4).

3、刘亚林.EAP(员工援助计划)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研究,2006(6).

4、张西超.员工援助计划(EAP):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J].经济界,2003(3).

5、Degroot T,Kiker D S.A meta-analysis of the non-monetary effects of employee health management program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3(1).

6、Wolfe R A,Parker D,Napier N.Employee health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ce,1994(30).

篇7

美国是世界上医疗卫生费用最高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政府和私人部 门从管理和竞争的理念出发,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控制不断上涨的健康照顾费用。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还产生了一些严重后果。费用控制仍将是今后美国医疗改革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医疗改革/费用控制/影响

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在卫生领域的工作重点是让美国人获得体面的健康照顾(health care)的话,70年代以后的重心则转移到对付不断上扬的健康照顾费用。美国为什么要控制医疗卫生费用?联邦和州政府以及私人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控制健康照顾费用?这些措施的效果和影响如何?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 为什么要控制医疗卫生费用

首先,美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但美国却是世界上医疗卫生开支最大的国家。1998年,医疗卫生费用高达11491亿美元

Katharine Levit, et al., “Heath Spending in 1998: Signals of Change,”Health

Affairs (Jan./Feb., 2000), p.125.,人均4270美元,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3个成员国的平均数(2000美元)高出一倍多,比居第二位的欧洲福利国家瑞士高近一倍(瑞士的人均健康照顾开支为2740美元)。同年,美国医疗卫生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14%,比经合组织的平均值高6个百分点Gerard F. Anderson, et al.,“Health Spending and Outcomes: Treads in OECD Countries, 1960-1998,” Health Affairs (may/June, 2000), p.151. 。健康照顾占整个国民经济的1/7,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

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健康照顾开支的上升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而且,庞大的卫生保健开支并没有给美国带来令人满意的健康产出。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都排在经合组织的下半区,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只是最近几年才有所改善。这一状况令大多数美国人耿耿于怀。

其次,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过快。下表显示的是近40年来美国卫生费用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从中不难看出美国医疗卫生费用的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

美国的卫生费用(NHE)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情况资料来源: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Public Health Service, Health Resource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Health, United States, 2000.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1: 322.

1. 近40年来,医疗卫生费用持续增长。如表1所示,医疗卫生费用从1960年的269亿增至1970年的732亿和1980年的2473亿。1996年,医疗卫生费用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51亿元。1998年又增至11491亿元。

2. 增长速度先快后慢。1990年以前基本上保持2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90年代以后降至1位数,而且连续走低,至1996年达到近40年来的最低点4.6%,1997年和1998年虽然有所反弹,但也只有4.7%和5.6%。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一系列费用控制措施的作用,健康照顾费用的增长几乎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步,在一些年份(如1996、1997年)甚至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因而费用控制问题在当今美国并没有像70、80年代那么紧迫。

3. 健康照顾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30多年的加速增长之后,在最近几年才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1960年,全国健康照顾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6%,1993年,该项指标达到了14%,增长了一倍多。此后,健康照顾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3%至14%之间Cathy A. Cowan, et al.,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s, 1998,”

HealthCare Financing Review (Winter 1999), p.167.。因而,健康照顾支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举足轻重。费用控制仍然是美国健康照顾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医疗卫生费用的合理增长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钱和资源被用于健康照顾,以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提高国民的生命质量。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费用远远高于欠发达国家。1994年,人均年收入在85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的卫生费用占全球总费用的86%,而他们的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16%,生病时间也只占世界总生病时间的7%。因此,医疗卫生费用的水平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人估计,人均卫生费用的变化80%取决于人均收入的变化John K. Iglehart, “The American Health Care System: Expenditure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an. 7, 1999), p.72. 。但是,由于健康照顾制度、医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福利的刚性,使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医疗卫生费用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欧美福利国家的一大“心病”。在美国学者看来,美国的情况似乎最为严重。1997年,美国的人均卫生费用已超过人均收入所能接受的费用水平1000美元Ibid.。

最后,政府和私人部门对费用状况均不满意。

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部门是健康照顾资金的三个来源。1998年,政府和私人部门支付的费用份额分别是45.5%和54.5%。政府承担的费用份额不断增长是近十年来美国健康照顾费用变化的一大趋势。从1988年到1997年,政府的费用份额从40.4%增加到了46.2%,在连续十年的增长后,1998年才略有下降Katharine Levit, et al., “Heath Spending in 1998: Signals of change,” p.129。其中,联邦政府是健康照顾服务的最大买主,1997年,它承担了全国33.6%的医疗卫生费用根据Bradley R. Braden, et al.,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s, 1997,” 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 (Fall 1998), Table 6 计算。,这项开支占用了相当数量的联邦预算,而且只能通过税收的方式实现,因此它所面临的费用压力和税收压力是非常大的。联邦政府要求控制健康照顾费用的愿望非常强烈David Mechanic,“Some Dilemmas in Health Care Policy,”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 Health and Society (Sping 1998), pp.2-3. 。

60-70年代以来,随着州和地方政府在卫生保健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所承担的医疗卫生费用也越来越多。到80年代初,费用控制问题成为州和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这一时期医院费用的上升导致各州医疗援助(Medicaid)支出的急剧增长。同时,由于全国性的经济衰退,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联邦政府也大幅削减对州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拨款。费用和收益的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州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控制费用。

作为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购买者之一,私人部门对费用的变化越来越敏感,因为,自80年代以来,医疗开支的急剧上涨对他们的利润产生了消极影响。特别是近几年,在健康照顾总支出以及大多数分项支出持续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处方药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势头。1995年比1994年增长10.6%,1996年增长12.9%,1997年又增长14%,1998年更是达到了154%的增幅Cathy A. Cowan, et al., “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s, 1998,” p.185. 处方药费用的上涨导致保费的提高,从而拉动个人卫生费用的上升。私人健康保险的支出自1990年以来首次成为私人资金增长的主要部分Katharine Levit, et al., “Heath Spending in 1998: Signals of change,” p.130。随着费用意识的增强,私人部门也积极寻找对策,控制医疗费用。

如果说在美国,决策者、医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消费者和购买者之间有什么一致意见的话,那就是健康照顾花费太多。有关各方对这种状况都不满意。关于医疗卫生政策争论的焦点也从“应不应该控制费用”转移到“如何控制费用”Kevin Grumbach and Thomas Bodenheimer,“Reins or Fences: A Physician’s View of Cost Containment,” Health Affairs(Winter 1990), p.120. 。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开支的问题,整个健康照顾领域都面临着严重的费用问题。

二 控制费用的理念和措施

如何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卫生费用?长期以来,政治家、学者、医务人员以及公众一直争论不休,意见分歧很大。但主要的方法或战略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政府管理来控制费用;另一种是依靠市场竞争来控制费用。

1.管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提出基于以下三个假定(assumptions)Kant Patel and Mark E.

Rushefsky, Health Care Politics and Policy in America (Armonk: M.E. Sharpe, Inc.,

1999), pp.164-165. :

第一,同其他产业的市场一样,健康照顾市场有许多缺陷,即所谓的“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s)。主要包括由于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平等和第三方付费制度(保险制度)对医疗费用的掩饰作用,导致了花费过多,效率低下以及劳动力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第二,同其他经济市场相比,健康照顾市场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同提供者以及医疗产品之间的独特关系上。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控制着供求双方,他们既是病人的购买顾问,即对病人所需要的服务提供建议,同时又是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医生没有接受费用方面的专门训练,不会从费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他们的行为对费用的影响很大,他们不仅影响单个病人的费用决定,而且影响整个机构费用的增长和膨胀。另外,以私人健康保险和政府支出为基础的第三方付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病人和医疗机构对费用的重视程度。

第三,公共管理有三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政治责任、公众参与和公众获取信息。公共管理的过程就是实现这三种价值的过程Stephen M. Weiner, “On Public Values and

Private Regulation: Some Reflections on Cost Containment Strategies,”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 Health and Society (Spring 1981), p.278.,它们都有助于控制医疗卫生费用。

2.竞争的方法

提出这种方法最主要的理由是,政府按需求平等的原则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是一种没有效率的做法,是导致医疗卫生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健康照顾市场中的刺激和竞争机制可以有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针对第三方付费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对真正费用的掩饰作用,一些市场改革者要求改变以往的市场刺激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真正有费用影响的多种选择,以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促进市场竞争,控制医疗卫生费用Alain C. Enthoven,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place: Health Care in the 1980s,” James R. Gay and

Barbara J.S. Jacobs, eds.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place: Health Care in the1980s

(New York, Spectrum Publication, 1982), pp.18-19.。一些主张完全竞争的人,基于个人创造性和选择自由的社会价值以及大企业、大政府的危害性,认为竞争能提升效率,促进革新。他们鼓励分权和多元化,并且认为充满竞争的市场比没有竞争的市场更稳定,因为它能按照市场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当然,这并不是说竞争的市场就不需要管理,相反,适当的监督和干预能保证竞争的公平和公开,他们认为实施反垄断法是保证公平竞争最有效而干预最少的办法Michael R. Pollard, “The Essential Role of Antitrust

in a Competitive Market for Health Services,”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

/ Health and Society (Spring 1981), p.263.。

尽管管理的方法和市场竞争的方法在理论上针锋相对,但两者并非格格不入。相反,一些人认为最理想的费用控制方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他们认为,市场强调的是刺激,管理强调的是指导和认可。一种管理方法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如果仅仅依靠法令,逆市场的潮流而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今后的任务是,在强调管理战略的同时,要加强刺激、竞争和选择,并力图避免管理健康照顾这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时所形成的刚性。他们还认为,市场力量的削弱是不可避免的,纯粹的健康照顾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管理作为次好(second best)的选择也是不可避免的。健康照顾管理不仅要控制健康照顾系统的产出,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影响医院和医生的刺激因素,唯有如此,才能取得预期效果Stuart H. Altman, and Sanford L. Weiner,

“Regulation as a second best,” Competition in the Health Care Secto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d. Warren Greenberg, Germantown, Maryland: Aspen Systems Co., 1978),

p.339. 。支持竞争战略的人将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结合起来的方法称作“有管理的竞争”(managed competition)。

基于管理和竞争的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部门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力图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卫生费用。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费用控制措施。

1.费用管理计划

虽然联邦政府在费用控制方面走的是中间路线,费用控制措施既有管理型的,也有竞争型的,但总的来看,联邦政府偏重于管理的方法。对健康照顾费用的管理和监督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设施和服务管理、效用管理以及费率和收益管理。以这三种管理方式为取向,联邦政府在不同时期推出了三种费用管理计划:需求证明计划(certificateofneed)、专业标准评估组织计划(Professional Standards Review Organization)和预期支付制度(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

所谓需求证明计划(CON),就是要求医院在证明有“社会需求”并获得费用额度的批准后,才能扩建医疗设施、增加医疗设备、扩展医疗服务,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投资。同时,该计划还规定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除非确实有新的需求,才允许新的行医者进入健康照顾市场。

所谓专业标准评估组织计划(PSRO),就是建立地方性的同行评议组织,负责评估和监督参加健康照顾和医疗援助计划的病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决定这些服务的必要性、专业质量和传递方式,以消除不必要的治疗和机构服务,减少联邦的医疗卫生开支。

但是,事实表明,需求证明计划和专业标准评估组织计划无论是对医院的费用还是对整个医疗卫生费用,影响都不是很大,基本上没有起到控制费用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打破医生的垄断地位,没有改变医疗卫生领域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得管理机构被管理对象“俘虏”,无法发挥管理的作用。

预期支付制度(PPS)是一种价格管理措施。它首先将病人按诊断结果进行分类,即所谓的 “与诊断有关的分组”(Diagnostic Related Groups),一共分成468类。然后,规定每一类病人及其疾病的治疗费率。最后,按这些预先设定的付费标准对医院进行补偿。

与需求证明计划和专业标准评估组织计划相比,预期支付制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引入了控制费用的激励机制。由于补偿率是一定的,如果医院能够改变治疗方法,或者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治疗成本,它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反之,如果医院的费用超过了预定的补偿率,它就会亏本。因此,预期支付制度激励、同时也迫使医院更多地考虑费用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控制费用的目的。预期支付制度改事后补偿为预先支付,是医疗照顾(Medicare)开办以来最大的一个变化Bruce C. Vladeck, “Comment on

Hospital Reimbursement under Medicare,”MMFQ / Health and Society(Spring 1984), p.269. ,有学者称其为美国卫生保健经济学的一场革命D. A. Dolnec, and C. J. Dougherty, “DRGs: The Counterrevolution in FinancingHealth Care,” 转引自Kant Patel and Mark E. Rushefsky, Health Care Politics and Policy in America, p.176. 。

由于住院人数的减少和住院时间的缩短,医院费用的增长较PPS实施以前明显变缓。尽管如此,全国的医疗卫生费用仍然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医疗方将注意力转移到卫生保健的其他领域,如提高门诊病人和家庭护理服务的收费。

2. 有管理的照顾计划:健康维持组织和优先提供者组织计划作为一种竞争性的预付式医疗保障模式,健康维持组织(HMO)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控制费用:

第一,建立激励机制,刺激医疗机构重组,打通从昂贵的住院治疗到相对低廉的门诊服务等各种医疗卫生服务,使其融为一体;第二,在传统的卫生保健传递系统中引入竞争,鼓励医疗机构之间相互竞争;第三,通过市场机制,在不同的健康维持组织之间选取最优价格。

健康维持组织的基本做法是,事先收取一定的费用(人头费),然后向注册者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在激励控制费用的机制方面,健康维持组织与预期支付制度有相同的地方,即医疗服务越经济,医疗机构的收益就越多,从而刺激医疗机构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浪费,提高效率。医疗机构的成本降低了,其“保费”也将随之走低,这样,健康维持组织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增强了。

所谓优先提供者组织(PPO),也是一种健康保险计划,旨在限制医疗保险受益者的医疗选择。它通过硬性规定或经济刺激,让受益者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的选定一般以价格为基础。那些费用较低或预期服务较少的医生或医院常常是挑选的对象。另外,医疗机构还被要求接受效用评估,改变治疗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有些优先提供者组织还让提供基本治疗的医生扮演“看门人”(gatekeepers)的角色,受益者要想接受专科治疗,必须得到他们的同意。

像健康维持组织和优先提供者组织这样的预付式集体从业计划(prepaid group practice plans),除了市场竞争和经济刺激促使其降低费用外,为了杜绝不必要或多余的治疗,还需要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监督,这一控制费用的理念就是所谓的有管理的照顾。

同传统的医疗实践相比,根本的不同是,有管理的照顾多了一个管理者,用于监督和控制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易。

一般来讲,有管理的照顾有5种控制费用的方法。第一种是支付限制(payment limits)。例如,联邦政府按照“与诊断有关的分组”的标准补偿医疗机构用于医疗照顾计划的费用。第二种是医疗服务的预先授权(preauthorization)。比如,对病人进行外科手术,事先必须征求管理者的意见。第三种是让提供基本治疗的医生充当“看门人”,控制病人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第四种是“降低技能”(deskilling),让训练不够的医务人员提供某种服务。比如,让护士在医生之前接诊病人。第五种是以经济手段刺激医生减少服务的使用。有人认为有管理的照顾实际上是配给制(rationing)的代名词Allen Buchanan,

“Managed Care: Rationing without Justice, but not Unjustly,”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 Policy and Law, No.4, 1998, p.619. 。

以健康维持组织和优先提供者组织为代表的有管理的照顾计划,在政府和雇主的支持下急剧发展。据统计,1995年,美国有571个健康维持组织,5800万注册人口;优先提供者组织有1036个和近5000万注册人口。这样,共有1亿多美国人注册参加了有管理的照顾计划 “Facts about Managed Care,”

, 转引自Kant Patel, and Mark E. Rushefsky, Health Care Politics and Policy in America, p.188. 。

但是,有管理的照顾计划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近年来,该计划在理论界引起了激烈争论,消费者的反应也非常激烈。大量的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有管理的照顾计划的满意程度不及付费医疗服务(feeforservice)计划,主要是有管理的照顾计划管得太死,限制了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务的质量。医疗方也不满意有管理的照顾计划,因为它妨碍了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自由,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同保险方的管理者就他们的治疗方案争论不休,治疗过程俨然是以费用为前提。即使有管理的照顾计划确实能够节省一部分费用,它们也几乎被管理成本和拓展网络的成本抵消殆尽,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有管理的照顾计划的费用控制效果。当然,人口老龄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对有管理的照顾计划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因为,有管理的照顾计划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治疗,但是,人口老龄化和新技术的采用却使必需的治疗数量越来越多,使该计划发挥作用的空间随之越来越小,因而,虽然有管理的照顾作为一种主要的费用控制措施运转了20年,但它对总的医疗卫生费用影响不大。

由于保费的年年增长,雇主对有管理的照顾也越来越不满意。凭借多年来跟医疗保险计划打交道的经验,日益老练起来的雇主们开始直接参与医疗保险计划的管理。总之,有管理的照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 费用控制的效果及社会影响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在众多的费用控制措施中,真正能有效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办法其实并不多,特别是一些管理的办法,效果都不是太好,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被取而代之。有人认为,阻碍美国真正有效地控制费用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政治共识。在美国,无论是健康保险计划,还是费用控制措施,都是支离破碎的,各自为政。由于利益集团的影响,这种混合型的财政和支付制度在美国的健康照顾领域已是根深蒂固,而且还将继续维持下去。在这种前提下,最有效的费用控制战略就是设法在公共和私人支付者之间就支付政策达成最大限度的协调和融合。这也是美国长期以来最重要的教训Karen Davis, et al., Health Care Cost Containmen(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0),pp. 219-220. 。但是,不管怎样,正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实行,才使美国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变缓当然,费用增长率的下降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这些措施实施之时,正是美国医疗行业膨胀之际,因此,费用并没有因为这些措施的实行而下降,反而猛涨。进入90年代以后,医疗市场和医疗制度逐渐成熟和稳定,费用的增长也开始放缓。。尽管在总量上仍然持续增长,但90年代以来的增长率已降至一位数,特别是90年代末连续几年低增长。

美国采取措施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历史已有几十年,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费用控制仍将是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笔者以为,医疗保障制度的首要目标是有效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其次才是费用问题。前者是社会目标,后者是经济目标。一个高效率的医疗保障体系应是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统一,即以较低的费用来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美国人真正关心的不是居高不下的费用,而是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得到理想的产出,也就是医疗制度的效率问题。费用控制措施也许在短时间内能够降低费用,但对社会目标所造成的长期影响却不能不考虑。如果以牺牲社会目标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目标,这种替代显然是不可取的。

首先,费用控制措施最直接的社会影响就是穷人和未保险人士就医机会的减少。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是政府资助的两个公共健康保险计划,也是政府最大的健康照顾支出。政府的费用控制措施首当其冲就是减少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的开支。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预算的削减和严格的医院支付政策的实行,使一部分穷人和老年人被“挤出”了健康照顾系统,或者所需要的服务被推迟。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费用控制措施,特别是医疗援助方面的费用控制措施,减少了穷人所接受的健康照顾服务Karen Davis, et al., Health Care Cost Containment, p.224.。而且,由于医疗援助和雇主健康保险计划的削减,导致了无保险人士的增加。据最近的统计,美国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4300万之多。这些人一旦生病,处境就相当不妙了。因为美国不像其他工业化国家,它没有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因而不能保证向所有公民提供最低限度的健康照顾,对没有健康保险的穷人和其他人士而言,他们只能接受无偿的医疗救助和慈善医疗。一些教学医院每年都要提供大量的免费医疗。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费用控制措施,使医院的慈善动机让位于商业取向,慈善医疗大大减少。没有医疗保险的穷人就像一块“热芋头”,被从一个医院转到另一个医院。因此,在美国,没有真正建立起由充分的医疗保险、发达的公立医院和诊所网络以及慈善医疗所编织的安全网,以保证每个公民能够接受所需要的健康照顾。

其次,费用控制措施对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以及医学教育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健康维持组织和优先提供者组织的增长,使病人远离收费昂贵的教学医院,由此会影响教学医院的收益。医疗照顾预期支付制度的增长速度慢于通货膨胀的速度,医学教学和研究的处境将十分不利,除非能找到其他的资源来支持它们。据布什政府公布的最新医疗改革计划,将削减医疗照顾开支,但要增加对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的投资The New York Times, 4/5/2001.,这说明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再次,费用控制措施将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大多数费用控制措施都是针对健康照顾制度的低效和浪费而设计的。一旦这些因素被确定和基本消除后,很难乐观地认为,未来医疗卫生费用的节约不是来自质量的下降。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已很难对医疗卫生费用产生大的影响William B. Schwartz, and Daniel N. Mendelson, “Eliminating Waste and Inefficiency Can Do Little to Contain Costs,”Health Affairs(Spring 1994), p.225. 。因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消除费用控制的不利影响有重要意义。

最后,联邦和州政府的预算压力将会拉大公共健康保险的病人和私人健康保险的病人之间支付率的差距,从而影响社会弱势群体接受医疗服务的机会和质量,并且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会越来越难。

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儿科感染管理;应用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1],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环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医务人员、患者及陪护的共同参与,此项工作在任一环节受阻都会影响其正常运行。作为未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患者及陪护,良好参与的前提即是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儿科的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和形式不同于其他科室[2]。鉴于此,我院儿科自2009年采取了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卓有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未采取系统地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措施的2008年,依据院、科两级制定的感染管理考核办法,每月分别进行打分汇总,用实际得分除以应得分,算出得分率及失分率,同时进行原因分析,计算出因患儿陪护原因失掉的分数,再除以总失分,得出患儿陪护占总失分的比例,年底计算出年平均得分率及失分率,与实施健康教育的2009年对照如表1。

表1

2008~2009年对照表

年度平均得分率(%)

平均失分率(%)

陪护原因占失分比例(%)

其他原因占失分比例(%)

200891.78.332.467.6

200998.21.810.889.2

1.2 选择2009年1月住院患儿112例(对照组),2009年12月住院患儿117例(观察组),患儿所患疾病主要为重症肺炎、营养不良、贫血、癫痫、脑瘫、支气管肺炎、肺炎并心衰、腹泻。陪护年龄最大72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35.6岁,文化程度最低为文盲,最高为博士,出院后全部接受出院调查,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健康教育知识接受情况、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等,其中健康教育知识接受总分100分,达到90分者为接受,60~89分者为基本接受,低于60分者为未接受。结果如表2。

表2

2009年1~12两组评分情况

组别

陪护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接受基本接受未接受

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观察组(117例)103(88.03%)8(6.84%)6(5.13%)110(94.02%)5(4.27%)2(1.71%)

对照组(112例)80(71.43%)10(8.93%)22(19.64%)95(84.82%)9(8.04%)8(7.14%)

注:2009年1月采取的措施为:对患儿陪护进行入院宣教、感染卫生知识教育;2009年12月采取的措施为:系统、有计划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患儿陪护进行相关感染知识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实施及讨论

2.1 要想顺利实施健康教育,医务人员首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和沟通技巧。我院儿科所采取的措施是:对医务人员进行强化感染知识培训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每周适时学习护患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

作者单位:450014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2.2 指定1名专职宣教人员,制定宣教计划与目标,系统地为陪护进行感控宣教,保持了宣教工作的连续性,增强了宣教效果。

2.3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医护患座谈会和分析总结会。座谈会内容丰富多彩,在倾听、收集、反馈信息的同时,以游戏问答的方式穿插健康教育内容,并给予回答问题正确的患儿陪护一定的小礼物,促进了医护患之间的交流。座谈会后进行分析总结,扬长避短,使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和提高。

2.4 在实践中,做到知己知彼,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儿科有其特殊性,接受健康教育的对象往往是陪护。在感染管理健康教育这一环节,较其他科室而言,儿科存在一定的难点和特点。作为健康教育人员,必须先明晰这些难点和特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才能够准确把握健康教育时机和切入点,从而进行针对性强的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的健康教育,确保宣教效果。儿科常见的难点和特点主要为陪护更换频繁、陪护情绪不稳、焦虑、矛盾、费用及用药方面的质疑与顾虑、卫生习惯不良、放任、容忍、过份依从患儿、自责与补偿心理导致的期望值过高、患儿好动依从性差等。针对此,我们一一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2.4.1 针对陪护更换频繁,我们特制定了精美的健康教育卡片,放置于患儿病床旁,做到“健康教育时刻伴”。另制作了许多生动、形象、温馨的健康教育卡片,如病从口入,勤洗手、少生病等张贴于醒目处。

2.4.2 针对陪护的复杂心理及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我们一般在患儿入住时,不急于宣教,而是先对患儿病情及陪护的年龄、个性、知识层次、卫生习惯、经济状况等做一个综合的评估,然后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把握时机,找准切入点实施宣教。如对低文化层次的陪护,语言教育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尽量少用医学术语,采用拉家常式谈话,不厌其烦强调重点内容。对经济条件好,要求使用所谓高级抗生素药物或担心用药过度的陪护,应耐心、贴心、诚恳地向其讲解合理用药知识及疾病知识,取得其配合。对那些质疑治疗费用的陪护,开诚布公地向其解释治疗费用的合理及必要性,打消其疑虑。如在为某位患儿吸痰时,依感控要求及操作规范,使用了三根一次性吸痰管,遭到家属质疑,认为是利益驱使,强烈要求重复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针对此情,宣教人员列举了大量案例说明重复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的危害,最终使患儿家属释怀。对于那些情绪不良的陪护,要先确认这些情绪表现,并让其知道你在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3]。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3 结论

感染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声誉,健康教育是感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感染管理存在难点和特点的儿科,如何实施健康教育,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一门学问。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持续改进,正确评估,有计划、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才能确保健康教育效果,增进感染管理的成效。

参 考 文 献

[1] 刘振声,等.医院感染管理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

篇9

1、管理处安全生产分析、日常检查及安全大检查中所指出的问题和发现的安全生产的漏洞和设备缺陷,威胁安全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2、国家颁布的劳动保护法令、规章、标准以及在本单位应执行的上级部门颁发的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各种反事故指示和安全生产通报;

3、管理处安全性评价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4、本单位发生的事故教训应采取的事故对策及外单位的事故教训本单位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5、国内外在安全生产上的先进经验、部颁反事故技术措施对本单位反事故工作有实际意义的措施。

二、“安措”计划项目确定的原则

1、安措计划是以安全生产,防止事故为目的。不论是事故、障碍、轻伤或异常、未遂等现象,只要发生这些现象的因素,可能造成事故,危及职工身体健康的,都应订入安措计划内;

2、已经订入有关规程或已经形成制度的有关反事故工作不再订入安措计划。但由于贯彻不好或尚未贯彻的,有关贯彻这些规程制度的是具体措施可以订入安措计划;

3、没有具体措施,只有原则要求的不订入安措计划;

4、一般的研究项目及没有足够根据只凭推测的问题不订入安措计划;

5、器材、施工力量、经费不能落实的项目不订入安措计划;

6、购置备品、工具、仪器等不订入安措计划;

7、有关职工福利、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等计划项目不订入安措计划;

8、大修的标准项目所规定的工作,不订入安措计划。以防止事故为目的非标准项目,可以订入安措计划。

三、管理职能

1、“安措”计划实行三级管理;

2、“安措”计划由分管生产的副处长负责组织编制,生技部和各值有关人员参加,并经处长审核和职工讨论通过后实施;

3、班组(变电站)的“安措”计划由班(站)长负责拟定申报、实施,生技部审定。班组(变电站)安全员对“安措”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和监督;

4、生技部对“安措”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5、管理处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各值“安措”计划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本单位的“安措”计划落实到位。

四、实施及监督:

1、按计划提前做好“安措”项目具体的制定;

2、及时将项目计划纳入季度工作和月度计划之中;

3、除做好管理处“安措”项目具体实施组织外,还应对SM1、SM2泵站,下土寨变电站和班组的“安措”项目进行必要的实施指导和定期检查;

4、提高标准,严格验收有关项目;

5、每季度对“安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及时通报存在的有关问题;

6、每月对“安措”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例行的监督;

7、及时向运行分局及上级有关领导报告“安措”的落实情况;

8、对因管理责任导致“安措”落实不了及由此引发的设备故障和影响人身安全及健康的事件,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9、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和基层班组,及时了解并协调和处理生产设备、安全设施、职业健康防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为安全生产和职工健康服务。

五、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措施:

1、杜绝习惯性违章、强化现场监督工作,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安全监督人员深入现场及时发现纠正违章、冒险作业现象,重点查处在工作中执行安规不严格的人和事;

2、学习掌握“两票”规范、标准,严格执行新的“两票”规范、标准,按“两票”规范要求,重新修订、补充完善相关;

3、每月定期检查安全工具,并按时进行预试。及时更新不合格安全工具;

4、组织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参加安全知识学习培训,组织收听、收看、观看安全教育片;

5、定期检查生产、办公场所、仓库、配电室等消防器材,对不合格的消防器材及时更换;

6、定期检查用电设备的保险配置,禁止使用铜、铝、铁导线代替保险丝。对较长时间停用的设备,应断开电源;

7、规范现场作业程序,分析现场作业危险点,编制现场作业指导书和现场操作方案;

8、规范钥匙使用和保管制度,防止电气误操作;

9、在工作人员可能到达的洞、坑、沟、升降口等地方加装警示标志,装设防护装置;

10、在生产区域危险部位,设置警示标志,加装防护网、防护围栏;

11、配置防尘和吸尘设施,在重点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12、厂房内噪音超标区设警示标志,改善现场隔音设施,配置防噪音设备;

13、GIS有毒气体定期检查,保持室内空气畅通,配置防毒面具;

14、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办票室,加强工作现场卫生管理;

篇10

摘要:目的:掌握护理计划现状,探索推行标准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间,住院病人采用标准护理计划的随机抽样100份病历为分析对象,检查护理计划的内容及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对策。结果:评估缺乏连续性占50%,找不出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28%,缺乏抓时机和技巧实施健康教育占22%。结论:提高整体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抓住时机掌握技巧实施健康教育,就能促进整体护理计划的实施和护理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计划;护理管理

ClinicalAnalysisof100SharesNursingCarePlan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presentofnursingcareplan.Toexploretheeffectiveinterventionforstandardnursing.Method:100sharesfromsamplesrandomlyfromJul.2004toJun.2005withstandardnursingcareplan,wereexaminedthecontentsandresults.Weanalyzedtheexistquestiousandputforwardthemanagements.Result:There''''s50%withdeficiancyofcontinuousevaluationnosolvedproblemsfor28%,deficiancyofhealtheducationskillsfor22%.Conclusion:Itcanimprovethenursingqualityandwholenursingcareplantostrengthemtheabilitytousenursingprocessandtheskillsforhealtheducation.

Keywords:Nursingcareplan;Nursingmanagment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从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全面诊断,护理实施整体护理计划,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服务素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自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妇产科住院病案,均为女性,年龄在20~38岁间,平均年龄为28岁。

1.2方法:对产科住院病人采用标准护理计划的病案,用计算机按住院号,随机抽样100份病历作为分析样本,检查护理计划的内容及实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对策。

2结果

2.1评估:缺乏护理计划连续性的50份占50%,在标准护理实施过程中找不出确实需要解决问题的28份占28%,缺乏抓时机和技巧实施健康教育的22份占22%。

3讨论

3.1本次抽样调查发现缺乏护理计划连续性占绝大多数。病人入院时采用标准护理计划,住院期间效果评价不及时,不符合实际,住院期间护理计划变化不大,呈固板型,因此新的护理问题提出少,这与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密切相关。护理程序是护理人员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方法,是护士工作的工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应用正确的方法评估、如评估时,应从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准确无误地诊断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时作出合理而适当的效果评估,及时纠正偏差,随时修改护理计划。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都要严格按规范的程序进行,并遵循管理学的原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修改计划―再实施,如此循环往复,就能使工作得以见效。这就需要真正提高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而目前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笔者认为要采取不同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同时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的治疗方案,明确护理内容并深入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密无间的交谈,就能保证病人得到主动的、连续性的有计划的整体护理服务。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的质控,深入了解护理程序实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护理程序的连续性,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2护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千差万别的病人变化和需要处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要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对病人的严密观察。实施整体护理,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对所管病人进行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护理计划的偏差,从而保证护理质量。这就需要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愈、康复的全过程进行不断的、系统的临床护理观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调整护理计划,循环式地评估。在实行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定向观察,更要重视机遇观察,通过机遇观察,便可发现患者的心理、行为上的异常变化,去启发我们发现护理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善于思考,能及时识出护理问题,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及时地,准确地发现护理问题,使整体护理连续地落实到实处。

3.3在整体护理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资料抽验中发现,护理人员强调无时间去实施健康教育,实质上是没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与病人的交谈开展健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因此没有抓住时机,掌握技巧实施健康教育。可运行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抓时机采取非正式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如抓住给病人铺床、换床褥时结合病情和急需了解的问题,或者患者和家属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此外,全面提高在岗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的讲座,促进护理观念的更新,使护士尽快掌握护患沟通和交谈技巧,不断地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整体护理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银雪,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54.

篇11

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的整体作用,深化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保障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满足广大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具体目标是: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当年落实避孕措施率分别达到85%;生殖道感染干预覆盖面达80%,其中“关爱妇女生殖健康”项目活动群众参与率15%以上;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工作覆盖面80%;村级服务室五星级建设完成达90%;避孕药具发放率95%以上。

二、主要工作

(一)落实“十一五”规划,加大技术服务网络规范化建设力度

开展优质服务示范所、室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镇所村室服务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今年,市里将对2004年以来获得省市级优质服务所称号的服务机构进行回顾检查、评估,并对达到优质服务示范所的乡所进行评选表彰。各村(居)要以此为契机,按照规范建设、依法执业、人文关怀、综合服务的要求,认真开展创建星级服务室活动,六月份开展自查自评,六月中旬上报自查自评报告。

(二)加强能力建设,继续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等活动

1、将“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引向深入。按照区里要求,镇计生办将对全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备战全市的技术服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

2、开展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年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各村要认真组织学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消毒技术规范》、科技大练兵资料汇编等书籍。要加强日常质量监督管理,明确专人负责。

3、镇所村室在承担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任务的同时,在执业许可的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特色服务。

(三)做好“两检四术”工作

加强经常性、孕前性技术服务工作。狠抓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和环孕检,提高避孕措施及时率、有效率。对全年的“四术”总量进行评估,对量化指标和实时监测指标每月汇总、分析。

(四)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关爱妇女和生殖健康检查工作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人口工作会精神为指导,以育龄妇女常见病健康检查为载体,彻底清理清查环孕情服务落实率,跟进措施,强化服务。严厉查处政策外生育案件,依法遏制政策外生育行为的发生,努力营造“政策外生育社会不容、政策外生育受严惩”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巩固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国策地位和法治态势,推动全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二、整治重点

(一)已婚待孕妇女环孕情落实情况。

(二)符合政策现孕底数;清理清查未参加健康查体人员、外出躲避计划生育人员和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人员。

(三)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底数和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人员。

(四)各类应落实避孕措施妇女底数;清理清查私自取环、私自流引产现象。

(五)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情情况。

(六)政策外生育底数。

三、实施步骤

这次我街道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情服务管理集中整治活动从5月23日开始,6月23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培训阶段(5月23日一31日)

1、动员部署。这次整治活动在全街道展开,尤其是各村,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集中召开会议部署。

2、宣传推动。各街道要通过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刷新、张贴、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甘肃省利益导向二十六条》、《利益导向二十条》、《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对利益导向等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业务培训。集中组织参加一次街道召开的以优质服务、业务技术为重点的村计生主任和自管小组长的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我街道计生干部的技术服务能力,解决活动执行力的问题。

(二)自查自纠阶段(6月1日一6月20日)

1、摸底调查。认真组织人员对本社区、村的所有环孕情服务对象和无措施未孕对象进行清理清查,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同时为服务对象发放环孕情服务通知单,督促服务对象按时参加环孕检

2、环孕情检查。各街道、社区(村)要认真组织好以查环查孕为重点的育龄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清理清查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人员。对未查的人员,进一步查明原因,查清去向,逐一登记。对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人员,结合妇女病普查,抓紧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确保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100%。

3、突出重点。把清理清查流出育妇作为重点,对流动到外地的人员,在逐一查明去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核实外出流动人员的办证情况,对寄回查体证明的要查清真实性;对流入到本地的人员没有寄回查体证明的,要通过到流出地进行查询或协调当地计生部门对其进行查体的办法,查清其环情孕情;对新流出人员,要与其签订合同书,保证其按时寄回查体证明。特别是对以外出躲生为目的的流出人口进行重点管理、单独登记和集中清理,并实行街道包村(居)领导、街道计生中心负责人和村(居)主要负责人、计生专干、自管小组长责任捆绑,直到追回落实相应措施为止。

4、抓好长效。各社区、村要通过组织育龄妇女参加妇女病普查和奖励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等办法,对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再检查、再巩固,切实提高已婚育龄妇女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率,有效防止政策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5、跟踪随访。对已婚育龄妇女重点对象要单独登记,建立《环孕情跟踪随访登记表》,通过入户、预约服务、电话、短信、委托社区、村计生主干、自管小组长等不同形式,定期进行随访服务,落实育龄妇女、随访员、技术员、服务站长“四签字制度”,坚决防止私自流引产现象的发生。

(三)督促检查

6月23日前,各街道、村(居)要将宣传培训阶段、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到街道。街道计生中心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服务措施与办法,并上报区计生局,将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区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并将这次专项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底考核的一项内容纳入目标考核。

四、保障措施

篇13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镇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⑴早孕建卡率达90%

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80%

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⑷住院分娩率达100%

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80%

⑹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0%,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80%

⑺孕前传染病检查率达90%

⑻产前筛查率达80%

⑼妇科病检查率达65%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镇卫生院高危孕产妇抢救基地的作用,在11年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抢救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可取得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发挥围产期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推广适宜技术;严格剖宫产指征管理,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确保手术质量,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加强对药物流产的监管力度。

五、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本镇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六、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三)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标准、规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全镇医疗保健机构创建一批合格的孕期健康教育阵地。

总之2011的妇幼工作工作量大,预期目标高,需要我们再总结11年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强项,改进弱项,我们相信通过各科室的共同努力,我院的妇幼保健工作一定能够达标。

篇14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的思路最初出现在美国,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健康管理是实践应用先行于理论研究。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内涵

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健康管理定义,不同的专家和不同的行业均有不同的理解。“个人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Bernard Sullivan,WashingtonBusiness Journal,Aug.29,1997)。刘氏在其主编的《健康管理师》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陈氏等在其主编的《健康管理师》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在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医疗行业中略有不同,可以定义为保险管理与经营机构在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偿的过程中,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或与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的合作,所进行的健康指导和诊疗干预管理活动。

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健康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它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健康效果,从而增加了医疗服务的效益,提高了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承受力。一般来说,健康管理有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收集健康信息通过调查、健康体检和周期性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等有关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因素是在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慢性病发生、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和医疗服务的危险因素。环境危险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危险因素(如生物、物理和化学危险因素)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是个体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与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的患病和死亡密切相关。生活方式是个体的选择,但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如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静坐生活方式、饮食不合理等,实际上是某个体所归属的社会群体所认可、所支持的行为。这些行为具有习惯的特征,一旦形成,难以改变。生物遗传危险因素是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存在各种不利于保护并增进健康的因素,如医疗质量低、误诊漏诊、医院交叉感染等都是直接危害健康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布局、卫生保健网络的健全程度、人力的资格水平、卫生资源的配置合理程度等,都是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

调查问卷是获取健康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载体。问卷可由个人自行填报或由医务人员帮助提供,不论通过何种途径取得数据,其准确性都是首先需要保证的,它直接关系着后续的风险度计算及其结果,故应分清和强调各方提供问卷数据的责任和义务。调查问卷内容如下:疾病和生活方式、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验、疾病治疗反应情况等。

健康风险因素评估健康风险评估(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于描述和估计某一个体未来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具体做法是,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这种分析过程目的在于估计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不在于做出明确的诊断。

健康风险评价,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会不会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些疾病或健康的结果。常用的健康风险评价一般以死亡为结果,由于技术发展及健康管理需求的改变,健康风险评估己逐步扩展到以疾病为基础的危险性评价;因为后者能更有效地使个人理解危险因素的作用,并能更有效地实施控制措施和减少费用。

健康风险评估信息系统能够打印出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报告种类和报告组合千差万别,较好的情况是评估报告包括一份给受评估者个人的报告和一份总结了所有受评估者情况的人群报告。同时,与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相对应,个人报告一般包括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健康教育信息。人群报告则一般包括对受评估群体的人口学特征概述、健康危险因素总结、建议的干预措施和方法等。

评估结果是健康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其表达方式可是多种多样。为方便个人理解,评估提供者一般都会辅之以报告的简要解释和医生的详细解读,健康教育信息则依据个人的评估结果针对性地给出,其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由于具有受众广、更新快、可及性强等特点,通过网络健康教育信息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