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服务与管理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

篇1

关键词:图书馆;心理健康

图书馆作为院校教育职能机构之一,在履行基本职能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调动各项因素,加强对学员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优秀军事人才。

1 图书馆在学员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优势

1.1有利于学员健康心理的培养

相关心理研究表明,视觉信息能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和行为。所以,图书馆应以整洁优美的馆容、自然的通风采光、整齐有序的图书、亲切文明的行为,营造宁静雅致、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使学员在图书馆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消除负面情绪,进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

1.2有利于学员精神世界的充实

知识是生成能力的基础。图书馆应指导学员从读书中获得广博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指导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常识,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而提高其心理素质,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2 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2.1配合学校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

图书馆可利用展览厅、阅览室等设施,配合院校有关部门举办心理健康方面的系列讲座、专题书展、读书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图书馆可以与学校心理服务人员进行交流,阅读学员心理测验结果分析报告,了解学员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第二课堂”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为学员开展服务。对心理抑郁、缺乏足够自信心的学员,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培养他们的乐群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2强化馆员素质,发挥其引导作用

2.2.1以渊博的知识育人。图书管理员首先要求自身的知识面要广,而且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以书育人”的作用。馆员必须要勤奋好学,把所读的内容理解透彻,有自己的见解,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针对不同学员的心理、文学层次、阅读动机以及兴趣爱好进行仔细分析,并为其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从而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热情。

2.2.2以模范行动影响人。作为图书管理员,一定要爱岗敬业、谦虚文雅、心胸坦荡、乐于助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员学习的表率跟楷模。因此,作为院校系统中一员的图书管理员,应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工作中主动热情地服务读者,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端正服务态度,真正把读者当“上帝”。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影响、引导学员;循循善诱,并有意识地向他们推荐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图书,让他们真正把图书馆当成“充电”,调节心理的理想场所,自觉地来接受教育。

2.2.3以积极的心态助人。馆员要牢固树立“读者至上,服务育人”的服务理念,以谦虚谨慎的作风、平易近人的态度,引导学员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在引导的过程中了解学员的心理状态,坦诚地与他们开展讨论,在友好的气氛中加以正确的引导。由于学员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强制教育的感觉,因此,对图书馆馆员的友好引导,他们容易接受。

2.3利用网络为学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图书馆应利用校园网建立图书馆心理服务网站,为学员排忧解难。

2.3.1开展网上荐书活动。图书馆可根据学员的不同心理实际,向他们推荐相关的期刊书籍,如,因学业上的忧虑和恋爱产生的心理困惑,可推荐《军人心理健康》、《心理医生》等有关心理方面的书籍;因人际关系的苦恼引起的心理失衡,可推荐《心理调节》、《人性的弱点》等,让他们从书中找到医治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

2.3.2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服务。学员可在图书馆网站上将自己要咨询的问题以公开或匿名的方式提出来。图书馆挑选那些既具备心理学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又热爱此项工作的馆员,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不能解答的问题作好记录,求助有关专家集中解答,这种网络咨询可使更多的学员从中受益。

2.4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阅览室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其实,书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对一个人的精神鼓舞和支持作用。当很多人处于困境时,能够寻求各种支持,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方便、最有效的精神动力,就是书。在遭遇困境时,书可以一直激励你,教会你如何看待和分析问题,如何摆脱和走出困境;还可以转移你的注意力,调节和减缓紧张情绪。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并及时对现有馆藏进行资源调配,把有利于解读学员心理问题的报刊、图书,如《心理医生》《卡耐基的成功之路》等集中在一起,建立名副其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阅览室”,让学员在阅读中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裴霖青.浅议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双语学习(学习版),2007,(05).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服务

心理健康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他们获取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文化氛围、整洁优美的阅览环境、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公认为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应主动利用其优势,积极思考相应对策,创新服务,充分发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竞争的加剧,人们面临着焦虑、抑郁、悲观等各种心

理上的困扰。正如一位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 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大学生就业自主化和社会竞争环境的复杂化,使大学生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并造成了诸多的心理问题。据2010~2011年度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网联合开展的大学生心健康状况网络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 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由此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 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指出: "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也都能从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中找到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杜穗[1]、岳修志[2]等对国内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现状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数字阅读正逐渐成为主流阅读模式,对图书馆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到馆读者人数的迅速下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在丰富馆藏、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发挥图书馆的馆藏、环境、网络技术等优势,创新服务,吸引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1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创建特色数据库 首先,广泛了解集中学校特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能够搜集到的所有相关资源),建立学校资源目录库;其次,借助因特网、校园网等共享资源,组织开发、加工整理、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序列化;第三,对本馆的现实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创建具有独特使用价值、符合心理咨询特色和要求的数据库。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以方便大学生检索、查询和浏览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案例、视频讲座等,充分满足有心理咨询要求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为心理健康网络教育提供专业的文献信息保障。

2.2培养专业心理健康咨询馆员 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保障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图书馆可以通过选拔知识较丰富、心理素质水平较高的馆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心理学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或者引进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才或具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领域的硕士、博士,并送出去进修图书情报专业,造就出一支专业的图书馆心理健康咨询馆员队伍,使图书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制度化。

2.3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网络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点: ①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②教育具有隐密性,可以使那些不愿吐露姓名或具有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得到及时的咨询指导。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网络心理测试等,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弥补不足。另外,栏目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以活泼的页面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设立心理健康虚拟咨询台,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可提供的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向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的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信息互动过程[3]。网络心理咨询可以是指导型心理咨询,也可以是自助式心理咨询,能为求助者提供平等、自由、放松和安全的教育环境,及时纠正求助者的认知偏差,缓减求助者的苦恼和压力,克服其情绪障碍。图书馆网络心理咨询通过网络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通过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来熏陶大学生,图书馆的优秀文化资源可以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2.4开展丰富的图书馆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图书馆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技术、环境和人员优势,不定期地组织多种形式的读者报告会、研讨会与专题讲座、征文比赛、书评、音乐佳片欣赏、智力竞赛、美术作品展览,或者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美的教育,陶冶情操,享受高雅艺术,增长见识。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展现大学生的才华,增强学生发展的自信心,又可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使他们感到生活的快乐,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放松,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3 结语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肩负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充分发挥馆藏、网络资源优势,主动探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出更多有真才实学、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岳修志.当代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81-85.

篇3

目前,健康教育多限于住院教育,出院后继续教育不够,缺乏督导. 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随着社会经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对健康保健知识需求逐渐增加,但是医院和家庭普遍存在脱节的现象?高血压是一种跟生活方式密切的疾病,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吸烟?精神紧张?缺乏依从性……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影响血压的控制?所以护理延伸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改变老年人的不良行为,形成无缝隙护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1 不尊医行为原因

(一)?知识缺乏:

1.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对病情特性认识不清,不了解高血压,患者治疗除药物注射外,还需依靠药物口服的支持,且需长期或终生服药,有些患者在无监测血压的情况下,自觉血压下降或症状好转时私自停药或随意增减药量或改变服药间隔,特别是部分自觉症状轻或无自觉症状者,不重视口服药物治疗?

2.不知道血压测量方法及血压正常值,有些患者缺乏血压监测知识,不愿坚持监测血压?

3.老年人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而出现误服?多服?漏服?

4.药物的不良反应:高血压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脚面浮肿?干咳?低血压导致的头痛等,而自行减量或停药,结果造成血压反跳,病情反复无常?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终止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越明显,非依从性越突出,由于患者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对于某些不良反应引起的症状不知所措,要么停药,要么擅自用其他药物处理,使得高血压的治疗受到影响?有研究证实,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早期中断治疗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

(二)?老年人的特殊性:1.记忆力减退?认知?分辨能力差;2.经济原因?老年人经济收入减少,无法支持药品费用;3.是亲属对其关心不够,不能及时督促老人按时服药?

(三)?病人的心理因素:其一,患者的焦虑心情,因某些症状暂时不能缓解而表现急躁,要求医生频繁用药,或拒绝原有治疗方案而多出求医,频繁改换不同药物?其二,盲目崇拜贵重药品?认为药品越贵效果越好,对医生的处方持怀疑态度,要求自己满意的药物?其三,偏执心理,发生在多次患病者身上,固执的认为上次患病某种药的效果好,这次也一定要同样使用某药?另外异物人员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低,使病人对其不信任导致服药依从性降低?

(四)?求医的条件:求医的条件也影响依从性?求医的路程远,行动不方便,担心给家庭添加麻烦等因素常限制患者的求医行为,从而难以保证有良好的依从性?

(五)?社会?家庭的支持:病人亲属对其依从性影响很大,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与家庭支持呈正相关?

(六)?对服药规则不理解,患者对服某种降压药从小计量逐步到大计量或改服某种降压药时需要逐步减小计量,当血压降至正常时仍需坚持服用维持剂量等不理解,在媒体广告的影响下,存在擅自乱用药等不正规服药现象?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由于治疗方案复杂?长久,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及药物毒付作用对身体造成损害?

2 延伸护理服务对策:

2.1?建好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提高病人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和业务质量,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促进病人的依从性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要明确高血压病的护理目的,不是单纯的降低血压,而要者眼于护理一个高血压病人.合作性护患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护理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为病人具备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提供保障?国外研究也表明,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病人,病人信任医护人员,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2.2简化治疗方案:由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过程?复杂的治疗方案,病人常常难以坚持?应提倡选择不良反应低?廉价?长效的控释片剂,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对老年病人的治疗方案尽量作到简单?易懂,所用的药物品种和次数尽量减少,用药时间尽量一致,是老年人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医嘱,是促进依从性的提高?

2.3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家属予专业知识的咨询和教育,尽可能改变增加家人?亲戚朋友对患者关心?体贴和理解,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支持除经济和物资等有形的支持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外,还使病人相信其被关心爱护和有价值的,从而帮助病人克服因高血压折磨而产生治疗依从性差的懈怠情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良好的遵医所获得的良好效果起正反馈效应,对帮助病人按医嘱用药有着积极的作用?

2.4 加强督导:几乎所有的研究表明,有助于依从性的措施一旦撤除,病人的依从性就很快降至未干预前的水平?因此每次就诊时,加强检验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很重要?预约随访?医患联络的方式可提醒和督促病人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2.5 护理人员积极把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制订可行的健康教育措施?如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考核,派发健康小册子或健康处方,开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向高血压患者讲授高血压疾病原因?病程?用药的疗程及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强调长期规律综合治疗(药物?饮食?运动?心理),定期监测血压的意义,提高患者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2.6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合理选药?可根据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可选用价低疗效肯定的降压药物,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2.7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向病人讲解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临床表现,让病人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从而保证不中断用药?研究表明,每日用药一次的人群其服药的依从性91.4%,每日用药两次者的依从性87.1%,每日多次服药的依从性83.2%?依从性随着服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对于记忆力减退,服药不便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减少用药频率可提高服药的依从性,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2.8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 g~6 g以下?低胆固醇饮食,以进食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对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控制饮食,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促进动脉硬化?戒烟少酒,因烟酒过多引起心肌梗死,少食咖啡?浓茶?刺激性饮料,忌暴饮暴食?宜食含钾高的食物,如黄豆?番茄?芹菜等,以及各种绿叶蔬菜?水果,如香蕉?橘子?芹菜?西红柿?苹果等?宜多食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食物,如鱼?牛奶?瘦肉等?多食含钙食物,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病人,每天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能使2/3左右的人受到明显降压效果,含钙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等?

2.9 用药指导 ①按时按量长期用药: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治疗的必要性?指导病人必须按时按量长期用药,忘记服药或根据自我感觉血压高低增减药量,可导致血压波动,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到损害,引起并发症?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后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和心悸?多汗?烦躁等症状?②药物的选择:轻度高血压病人使用降压药时应从单一的小剂量开始;中?重度高血压应选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用药,可增加药效减少不良反应?③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等?尤其对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增加药量的病人给予特别提示?预防方法是: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小时,改变姿势,特别是从卧位?坐位起立时,动作要缓慢?服药时间可选在平静休息时,服药后继续休息一段时间再活动?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时,应取头低足高位,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2.10适量运动体力活动及保持标准体重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可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体会:护理延伸服务使出院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得到持续的健康指导,目的是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从心里接受遵医行为,从而促进康复,生活能 力 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降低了致残率和致死率,显著改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健康服务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WHO:“健康服务涉及疾病诊断和治疗、预防、健康促进、健康维护与康复的所有服务,包括针对个体和非个体的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相关支撑产业”。(2013国务院40号文)

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相互关系

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域。

健康服务业具有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属性,是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服务业态。

我国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背景与需求

国家层面:健康服务业具有扩大内需、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围绕健康的产业布局与调整,是现阶段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

社会层面:依据国务院40号文件布局要求,加快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深化医改、走出“怪圈”的必由之路。

国民层面:国外实践证明,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服务,是提高国民自身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现状与挑战

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医疗服务:一支独大,多元化办医格局正在形成;

健康管理:起步晚,发展快,服务单一,急需融合与提升;

健康保险:规模小,发展慢,前景看好,政策支持是关键;

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机遇

国民健康需求持续增长的牵引;

国家目标和配套政策的保障;

科研与技术进步的支撑;

医学目的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导向。

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健康服务业发展规模及水平不平衡;

对发展健康服务业认识和行动不统一;

健康服务相关的政策法规不配套;

健康管理服务是健康服务业中惠及民生面最广、吸纳就业量最大、稳增长效益最持久的支柱体系,是健康服务业增量的主体。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初具规模、相关产业链逐步建立,为健康管理学科及其服务业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与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统一了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

健康管理的概念:“以现代健康概念和新的医学模式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学的概念: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兴医学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健康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医学的重要创新;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健康管理学科范畴:健康管理学是在健康医学理论指导下,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重点研究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健康测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健康风险因素检测与评估、监测与控制,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信息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等。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概念及要素: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是在健康创新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健康服务。服务的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培训并取得资质者;服务的客体是健康、亚健康、慢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服务的重点是通过“零级预防”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手段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检测、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健康管理信息技术和相关适宜技术及产品的集成运用。

摘自:《健康管理概念和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2009》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

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包括健康管理学科基础、健康管理基本概念、健康管理基本理论、健康管理方法学、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和健康管理职业技能等。

健康管理服务范围与服务提供

健康管理服务的范围

健康管理服务:是指从业人员运用健康管理理论、技术和资源,为健康人群和慢病早期以及疾病康复期人群提供旨在维护和增进其健康的一系列活动。

按服务属性:可分为医学服务和非医学服务,其中医学服务,又可分为基本医学服务和非基本医学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提供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提供: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体检与评估、慢性病风险筛查与干预、慢性病康复与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心理咨询、健康监测与医学物联网等服务。

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提供:主要包括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生活美容与按摩、营养指导、健康旅游、养老与健康照护等服务。

健康管理(体检)医学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以健康体检为主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据2013年估计,全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已由2005年的约两千家增加至一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近50万人,年体检人次超过4亿。

健康管理非医学服务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非医学机构逾60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缺位;

健康管理服务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突出;

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提供单一、质量参差不齐;

健康管理服务信息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

健康管理适宜技术与产品开发及集成应用明显不足;

规范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和路径尚未建立;

健康管理服务付费机制不健全。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促进我国健康管理创新发展,必须转变观念,真正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必须始终秉承“学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推动学术进步”方针;必须致力于形成“产、学、研、用”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联动机制,坚定不移地朝着2020年健康管理“学科大发展,服务业大繁荣”的宏伟目标迈进。

进一步完善促进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大力加强健康管理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推进健康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篇5

1.1研究对象

选择首次开设健康管理学课程的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全科医师)专业2010级全体学生,采取普查的方法,共86人,回收有效问卷75份,回收率87.20%。

1.2研究方法

自编健康管理学课程设置及需求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和课程态度调查,共20个问题。每个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严格对问卷进行筛选核对,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对健康管理学知识的了解和关注

在调查中,仅有29.30%的学生表示对健康管理学相关内容有所了解,70.70%的学生表示对健康管理学相关内容完全不了解。了解健康管理学知识的途径中,书籍是最普遍的途径(30.60%),接下来依次是网络(18.70%)、其他途径(18.70%)、电视/广播(10.70%)。74.70%的学生认为,健康管理学的内容与所学过的健康教育学内容有相似之处,但有区别;24.00%的学生认为,健康管理学的内容与所学过的健康教育学内容非常相似;仅有1.30%的学生认为,健康管理学的内容与所学过的健康教育学内容完全不同。通过调查发现,82.70%的学生对于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不了解;但若有机会,71.60%的学生愿意参加健康管理师的培训并争取取得资质。

2.2对健康管理学课程设置态度方面

对于健康管理学课程设置态度的调查,结果见表1,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设健康管理学课程是有必要的,其中14.6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29.33%学生认为有必要,41.33%学生认为较有必要。对于健康管理学课程地位的态度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作为选修课较为合适(其中:限定选修课44.00%,任意选修课38.67%)。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了解,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健康管理学课程对今后工作和个人的发展有帮助(其中:很有帮助12.00%,有帮助44.00%,较有帮助32.00%)。

2.3健康管理学课程内容设置方面

对于健康管理学课程设置态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目前健康管理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有20.00%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在健康管理学最需要讲授的内容调查方面,50.67%的学生认为最需要讲授的是常见慢性病及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其次是健康管理的应用及伦理问题19.90%;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17.33%。对于目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方面,只有46.67%的学生认为是合理的;52.00%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应增加实践课时数。

2.4健康管理学课程授课方式方面

对于健康管理学课程授课方式的满意度调查,从表3结果可得,65.33%的学生对目前健康管理学课程授课方式是满意的,仍有34.67%的学生对现行的授课方式不满意。在实践教学方面,65.33%的学生希望采取现场实践的方式进行,如在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中心进行现场健康信息的收集、风险评估、健康干预等;18.67%的学生希望采用团体互动的方式;还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也可加入座谈会、小组讨论和读书指导的方式。

3讨论

3.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健康管理学的认识及专业使命感

在调查中,仅有29.30%的学生表示对健康管理学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了解健康管理学知识的途径中,书籍是最普遍的途径(30.60%),由此可见,还需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不了解;但若有机会,71.60%的学生愿意参加健康管理师的培训并争取取得资质。“健康管理”将是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对医学职业教育来说,这一新兴行业将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也符合医学生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3-4]。全科医学人才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对整个生命进行照顾。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因此全科医师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社区健康管理使命,这就离不开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健康管理学的推广。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健康管理学的认识及专业使命感。

3.2进一步优化健康管理学教学内容

目前,学生认为健康管理学课程内容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但仍有20%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在健康管理学最需要讲授的内容调查方面,50.67%的学生认为最需要讲授的是常见慢性病及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课时。目前新疆医科大学开办的国家免费三年制乡村医师及五年制本科学历全科医师,旨在改善农牧区缺医少药,社区医疗不均衡的情况。他们毕业后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工作,因此,更因结合新疆本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

3.3进一步改革健康管理学教学方法

篇6

1•概念、性质与特点

药事管理学科(TheDisciplineofPharmacyAdministration)是一门边缘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学科性质。从其概念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药事管理学科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学事业进行科学管理的科学;是研究现代药学事业各部分活动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总结药事管理活动的规律,指导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科学;是研究药学事业中的人、经济、法律、信息、机构和制度的相互关系,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药学事业的影响,探索药物研制、生产、流通、使用、评价等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及药学事业的管理的科学规律和管理方法以保证药物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维护人类健康,并促进药学事业的发展[1]。可见,药事管理学具有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的性质,具有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2•研究内容与方法

药事管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与药学科学知识范畴的划分有关,与其自身内部专业划分有关。其研究范围很广,包括药事组织、药事法规、药品质量管理、药学经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药房管理、新药管理及行为科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从药事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入手,便形成了其具体的研究方法。药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其它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用历史的、描述的、发展的、状况或范畴的、相互联系的,原因比较的、实验性的、模拟实验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等具体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即通过对药事管理学科基本指导思想的研究。相应地采用历史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发展性研究法、状况和范畴研究法、实验性研究法、分析和比较研究法及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来开展。

二、药事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对药品从研制、生产、流通、价格、广告乃至使用等各项活动有关事项的全方位管理,是对与人民生命息息相关的药品质量施加的控制与监督。随着药学科学与实践的发展而形成的药事管理学,同时也推动和促进着药学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和进步,通过立法把整个药学事业置于严格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之中,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对药品采取的管理手段。与之相对应,在药学教育领域培养现代药事管理学科带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总体上看,药事管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涉及到药学事业的各个层面,与药学活动有紧密的联系,缺乏药事管理的约束,药学活动就不能有秩序、有规律、公平合法地进行[3],因此药事管理学从宏观上指导着整个药学事业的发展,是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三、国内外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情况比较

1•课程设置

药事管理学科的应用性很强,再加上其综合性强的特点,各国药学院校开设的课程按其基本内容的性质划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类:(1)药事法学和伦理学类:基本内容是本国的法律体系机构、药品法、药师法,控制物品管制国际公约及本国法规、医疗卫生有关法规,以及药师职业道德规范。(2)管理学类:主要有药房管理学、医药企业管理、药事组织、药品质量管理等。(3)经济学类:主要研究药品及药物的经济活动,包括药物市场学、药物经济学。(4)社会和行为科学类:主要研究药学实践环境、人(药师、病人、其他医务人员)与药物治疗合理性关系的规律,包括药学概论、药学交流学、卫生保健系统与药房、卫生保健组织、药学实践的社会经济、健康和疾病中的行为因素等课程。(5)方法学和信息学类:主要有药学社会研究方法、药品信息评价方法、医药品情报学等课程[4]。

2•美国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情况

美国是国外高等药学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这里笔者就以美国为代表谈谈国外的药事管理学科的教育情况。通过网上检索,笔者搜索到多所美国药学专业大学,查询相应网页,总结发现美国该类院校普遍设有药事管理学本科、硕士、博士三级招生点,现以费城科学大学(UniversityoftheSciencesinPhiladelphia),基督山北卡罗林纳药科大学(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SchoolofPharmacy),新墨西哥大学卫生科学中心药学院(CollegeofPharmacyoftheUNMHealthSciencesCenter),密西西比大学药事管理系(DepartmentofPharmacyAdministrationofUniversityofMississippi)等院校为例,简要介绍美国药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情况。首先,各个学校对药事管理专业描述如下:本专业学习强调社会、心理、政治、法律、历史及经济等因素对正确使用、不使用及滥用药物的影响,强调人的行为对疾病、文化、卫生服务系统结构、财政及经济的影响;指出具备一定药学专业技术的个人能够检查患者、药师及其他相关实践人员所组成的社会系统内部人员的相互作用和行为以及提供的服务及受教育的情况,他们不仅需要将人类作为一个具有社会、文化、心理、生物特性的整体,也同样需要考虑到卫生服务体系对人、经济、药学服务的干预和影响。经过该专业训练的个人将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并能评价和处理药物体系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能将行为学、社会学相互贯通的理论运用到药学实践领域中去。其次,提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安排是由其具体从事的研究的目的而特别设计的。学生除了全面的理论学习外,必须参加大量的研究、教学及社会培训,学校将提供其与制药企业或咨询行业等接触的实践机会。再来看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本科阶段除了基本的药学基础专业课外,普遍设置的课程包括:药事管理学、财经管理学、卫生社会学、药物行为与社会学、卫生法学与法令、国际制药业经济学与行为学等;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则包括:统计学、卫生与药物经济学、社会与行为卫生学、卫生服务与政策、高等社会行为学、卫生保健技术的经济评价、药学服务研究方法、药学分配经济学、药物开发与营销、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医疗系统管理学、药物使用、滥用及误用调查、药品营销技术、高等药品市场研究、高等消费者行为研究、高等营销概念及运用、统计推断原则、美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组织与财政等。从以上课程设置可以分析出,被世界公认的发达医药大国美国对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非常重视,从本科阶段就已将其独立设置为一专业,并且逐步将专业教育提升级别,同时,这些课程的确已涵盖药事管理学科课程体系的各个学科领域,从法学、管理学直至行为学与经济学。该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能从事指导、管理整个药学事业活动、行为的全方面人才。在这些院校中,从事该学科的教师人数与药化、药剂、药理等学科的基本相同。

3•我国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现状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状况就显得薄弱多了。在我国的十几所重点高等药学院校中,一直无一所院校将药事管理学设置为本科专业,大多只是在本科阶段学习过程中设置了《药事管理学》、《药品监督管理》此类课程;值得庆贺的是2004年6月中国药科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已设立了药事管理专业本科招生点,首批招生32人,学制4年,课程设置除基本药学专业课外,设有现代医学、国外药事法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药物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经济法、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卫生事业管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卫生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等与药事管理相关的课程。此外,设置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的学校也屈指可数,有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社会与管理药学系,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剂专业药事管理方向等;药事管理专业博士招生点目前仅中国药科大学及沈阳药科大学两所大学设有,中国药科大学专业方向包括:“药学教育与科研”、“中外医药政策的比较研究”、“中药现代化政策与发展策略研究”、“医药政策研究与对策”,共有导师四名。沈阳药科大学专业方向包括“医药经济与管理”、“医药技术进步与创新、医药企业发展战略”、“社会药学”、“药事管理与药史文献”,共有四名导师。因此,药事管理学本科阶段还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科发展严重不足;研究生阶段虽然已成为一个确定的研究方向,但是一些学校尚将其挂靠在其他相关专业之上而并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此阶段并没有设置合理的、深层次的课程供学生学习,学生大多是通过大量阅读书籍和翻译外国药事法规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各大药学院校中,从事药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比例则非常小,在含本专业的大学中,平均每所学校拥有教师不超过4名。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外,我国在药事管理学科高等教育过程中还缺乏应有的课外实践与培训课程,学生普遍缺少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单纯的书本理论知识难以适应学科自身发展与药学事业整体发展的要求。综观全国范围内各大药学院校,可以说中国药科大学已形成了完整的药事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体系,虽然其中不乏不足之处,但对于培养药事管理学高等人才对促进国家药学事业的发展将做出很大贡献。其他药学院校也应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与力度,共同为我国药事管理学科发展努力。

四、差距存在的原因及改进的建议

1•差距存在的原因

(1)我国药事管理学科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最早涉及此学科是在1906~1949年间,并且发展十分缓慢;而美国早在1821年费城药学院建立时就已形成药事管理学科的萌芽,并且发展迅速,从1950年代后就已将其设为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前苏联则是在1924年开始将药事组织列为药学教育的基本课程。

(2)学科课程设置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形成继续教育中的“断层”,非独立的学科更使其地位受到忽视。从本科专业仅一所院校设置到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少数设置直至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个别设置,致使学科教育不能达到“程度逐步提高”的高等教育目标。

(3)学科性质界定不明确,由此导致的研究方法的不确定,必然阻碍学科发展与建设。

(4)所设置的课程不符合学科的性质。药事管理学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的内容广而多,国内设置的课程远达不到学科教育目标,同时,学生缺乏各类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起不到良好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5)人员认识度不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除了从事药事管理学科教学与学习的教师与学生以外,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普遍对本学科了解甚少,只是浅显地认为是“搞管理”、“搞理论”,甚至还存在一些偏见。这就造成学生对本学科的求知欲下降,学科知识普及不开等状况的出现,学生生源严重不足。

2•建议

(1)我国应积极向先进国家(如美国)学习,学习它们对药事管理学科教育的整体思路,学习其从教育入手,学习其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全面性及能从发展的长远性考虑,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我国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目标与教育规划不相符合的局面。

(2)明确确立学科属性,规范学科研究方法和内容,合理布局学科教育体系,完善整个学科建设,加快将“药事管理”独立设置为本科生专业的步伐,从基础阶段入手,为学科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7

【关键词】门诊部;护理管理学;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门诊部作为医院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门诊分导诊护士是每所医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医院在社会影响至关重要。我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量大,尤其是疑难杂症病人相对突出,病种繁多,病情复杂;专科性强,分四十二个就诊科室,病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所患的疾病,需要到哪一科就诊,以及医院就诊程序等问题。门诊部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成立了导诊体系,即预检分诊咨询处、导诊、接诊、陪诊、健康咨询、预约挂号,化验单发放台,便民措施等综合。针对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将护理管理学应用于门诊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实施后)和实施前(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285632例门诊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满意度调查。

1.2 方法

1.2.1 学习管理学,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素质:爱岗敬业,统一认识,以白求恩为榜样,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始终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人文关怀,营造宾至如归的医疗护理环境”。

1.2.1.1 优质护理服务的主题:“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主动服务意识”。

1.2.1.2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门诊部充满着“人文关怀,营造宾至如归的医疗护理环境”。

1.2.2 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及措施:①门诊部请专业礼仪培训师授课,观看护理礼仪录像,护士长讲解管理学,主管护师进行专业知识授课,开展校级继续医学教育,对分导诊工作进行系统性讲座等。②门诊人员合理配置,弹性工作岗位;我院门诊部共三层,一、二层分导诊护士相对力量强,人员配置较三层略多;一层通往急诊、放射线科、住院处等,二层通往检验科、超声科、住院处等;咨询台设有医院管理人员,负责协调、沟通、合作和解决病人及其家属在就诊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误解和纠纷;并设有一名医生为病人买药开处方,开化验单,并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指导服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确保药物的疗效。化验单发放台负责发放、管理、登记和保存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发放时间在患者就医前一小时,方便患者随时领取化验检查结果或就诊需要。③门诊环境的改善:每一层都设有就诊流程表,医院医疗区分布图,咨询台,就诊手册,挂号收款窗口,化验单发放台,各个通道都有导诊护士;采用以网络为基础,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管理系统,电子宣传屏幕介绍各诊室医师、教授、专家出诊情况,各科室医生简介,预约挂号,健康咨询处,预检分诊,电子叫号系统,候诊椅,电视机,宣传板报等。并配有分导诊护士;分诊护士为患者提供就诊科室,治疗范围,出诊医师级别,职称等,并能够做到答疑解惑服务,指导挂号;导诊护士为病人指导就医流程,随时提供引路径;对特殊需求的患者提供帮助,包括挂号、选医生、检查、取药、打针、输液等全程陪诊服务,直到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或就诊完毕离院。④便民设备增加:平车和轮椅由原来各10辆,增至20辆,免费提供白开水、一次性口杯、针线、体温计、一次性口罩、手套、寄存物品等,院里设有工行、超市、餐厅、药店、代售铁路客车票等。⑤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提前上岗,微笑服务,仪表端庄,礼貌待人,态度和蔼,主动热情,以白求恩为榜样,具有爱心、热心、关心、耐心、细心和忍让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

1.2.3 评价方法 将门诊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实施后)和实施前(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的各项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门诊部自制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随机抽取285632例自愿填写,调查表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内容、便民措施、预检分诊,健康咨询和化验单发放台七个单项,每项有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由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给予真实、客观评价,有一项选一般或不满意的即为不满意。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门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见表1

2.2 实施前后门诊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3.1 学习管理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每位分导诊护士都是一名管理者,患者及家属步入医院,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分导诊护士,分导诊护士在患者就诊期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门诊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注意培养和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1 ],我院门诊部门前矗立着白求恩雕像,时刻提醒每位医护人员都要以白求恩为榜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力求把门诊工作做的精益求精。

3.2 加强在岗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由于患者病因、病情进展不同,个人表达能力的差异,在就诊期间常常因为不知道该到哪一科室就医,而延误了病情,再加上疾病的困扰,陌生的环境和各项器械检查的担忧,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要求护士业务精湛,始终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人文关怀”服务意识,能够准确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他(她)们在整个就诊期间,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增强病人的愉悦及安全感。[2]

3.3 优化流程,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病人在门诊就诊从挂号开始,经过就诊检查,交费,化验、治疗处置,取药,注射等,有的还要经过特殊检查(如胃镜、超声、CT、MRI检查等),而且病人一般要经过3次门诊后才能完成;要完成上述手续必然产生“一排、二等、三跑路”的现象,让病人感到很不方便,秩序乱,拥挤,效率低。门诊部采用以网络为基础,保证患者进行有效地就诊和治疗,减少流程,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和提高了就诊率,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门诊患者满意率由过去的74.11%提高到95.10%,减少了投诉和医疗纠纷。

3.4 学习管理学,提高护士协调能力通过在岗培训,业务学习,带教老师授课等措施,提高护士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病人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3]例如 一位48岁,男性患者,主治医生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这位患者要求挂专家号,专家号已满,经过门诊护士协调,增设一名专家号,专家诊断仍为“前列腺增生症”,这位患者放心地离开了医院。体现了护士的协调能力。

4 体会

通过把护理管理学应用于门诊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院医护人员素质普遍提高了,使门诊医疗护理工作做到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完善了服务体系,理顺了就诊程序,缩短了等候时间,缓解了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加深了护患沟通与理解,保证了“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提高了服务档次,取得了社会效益,也提高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和工作思路,使护士角色得到充分发挥,在今后的护理事业中继续应用护理管理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人文关怀,营造宾至如归的医疗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单淑贤.浅谈门诊护士的素质.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J].2007,13(2):1776.

篇8

健康管理培养模式需求一、健康管理概念及人才需求

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几种代表性定义,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我们在此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1.战略需要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中把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的情况,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进程逐步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社会必然造成社会总劳动力下降,人口死亡比例增高、医保资金缺口加大等社会问题。从健康状况来说,老年人病种多,病程长,病度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生命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加重。参照国外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实施健康管理,能有效地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指导,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和期望寿命。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大会上发言指出:慢性病给民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重,不仅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更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担。目前中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癌症、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占到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但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的态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慢性病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参照国外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健康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速度,美国实施健康管理计划后,1978至1983年五年间,胆固醇水平下降2%,血压水平下降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或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可见,健康管理能有效地节约卫生费用,缓解个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压力。

2.市场需要

可以用一组对比数据说明: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务。而中国13亿多人口,目前才只有一千多位健康管理师,五千余人从事健康管理相关工作,早在2007年,健康管理就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劳动部、卫生部公告中明确把健康管理师作为卫生特有行业,实行就业准入。当时全国预计人才缺口400万人,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国家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健康管理人才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要,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1.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健康管理是门新兴学科,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有权威的健康管理概念。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健康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相对理论体系研究滞后于健康管理工作实践和应用,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急需建立。然而,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却在迅速增长。健康管理师队伍良莠不齐。大多数人没听说过健康管理,“有病才上医院,没病不重预防”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浙江林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开设健康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2010年,我校也成功申报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专业,2011年9月正式全国招生,我校依托医学院校师资和医学专业的背景,从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更加符合健康管理人才的职业要求。

2.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

在我国,健康管理师是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四批正式的11个新职业之一。2007年4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始施行。7月,国家第一次举行健康管理师资格认证考试(试点)。

根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要求,健康管理人才大多需要有医学背景,且要求最低学历是中专;如果不是学医的,则要求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连续从事健康管理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以上。且应该掌握: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临床医学概论、全科医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中医养生学等。此外,他们还掌握:营养与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概念,并了解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因为对健康管理师来说,他们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均属专业信息,他会妥善保存,涉及到病患隐私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健康管理专业高校培养模式

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应严格参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他们的实际工作需要,开设相关健康管理课程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把健康管理师工作归纳为八个主要方面:(1)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2)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3)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4)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5)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维护;(6)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和推广;(7)进行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8)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下面以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专业申报及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1)专业概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健康管理应属于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方向,应区别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最终确定专业名称为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制高中起点普通高等教育。

(2)培养目标

参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及未来的职业工作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健康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备现代健康理念与健康管理特长,掌握健康服务技能,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体检机构、保险机构、商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咨询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养生保健中心、食品及保健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营销的健康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

(3)高校人才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

作为健康管理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须紧扣《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掌握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熟悉信息化时代健康管理的评估方法、管理体系和运作规律;掌握健康管理必备的理论和实践要点;掌握必备的健康管理技能,在毕业时达到健康管理师执证能力,胜任健康管理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健康管理与服务工作。课程设置和课外实践都应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服务。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2)掌握健康管理、社会医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3)熟悉我国关于健康管理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养生保健与健康促进前沿理论、发展趋势及实践的现状;(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技能;(2)掌握传统保健方面的理论和健康服务技能;(3)掌握旅游医学基本理论与服务技能;(4)掌握一定的食品营养、安全知识与饮食健康与心理健康服务技能;(5)掌握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6)具有运用健康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7)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达到国家或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8)熟悉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学校规定的学位英语分数线,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4)注重人才专业特色培养

强调在医学基础上,心理学、旅游医学以及热带医学和养生保健知识和能力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培养应用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建立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来获取健康管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在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应有涵盖管理学、心理学、医学。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基础医学综合、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健康经济学、中医学、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健康教育学、健康保险学等共12门。在教学实践环节安排上给予一定的实习时间:第八学期安排12周。其中学生实习分为二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8周在健康产业相关单位,第二阶段:9~12周在卫生事业行政单位。

健康管理是我国健康产业的新生行业,自2001年国内成立第一家公司健康管理公司起,到现在健康管理相关机构6000多家,发展势头迅猛,是个极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白书忠曾指出:“解决13亿人民的健康,不能单靠‘药片和手术刀’,而应主要依靠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健康产业及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可见,健康管理将成为人们维护健康促进健康的途径。因此,健康管理人才的培养尤其紧迫和必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可以预见,健康管理师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最有“钱途”的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30.

[2]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结果.

[3]陈晓峰.健康管理在中国―健康管理的历时、现状和挑战[J].中华医护杂志,2007,(4).

[4]马丽斌,马爱霞.对发展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探讨[J].上海医药,2007,(1).

篇9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有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开展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设置有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大学之下二级学院)。在硕士研究生层面,设置有国际酒店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国际旅游及会展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环球酒店业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国际葡萄酒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等(专业),对应大陆地区旅游管理学科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博士研究生层面,设置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哲学博士学位课程和酒店及旅游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课程(授予DoctorateofHotelandTourismManagement学位)。

二、韩国旅游管理学科的设置概况

在亚洲,韩国的旅游管理学科发展较好,地位较高,国际影响力也较大。在韩国的学科体系中,学科被分为大系列、中系列、小系列和专业。据韩国国家教育统计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从所在中系列来看,旅游学与管理学、经济学、广告·宣传学、金融·会计·财务学、贸易·流通学、经商教养学并列,均为“管理ㆍ经济”下设的小系列。从整个学科体系来看,旅游学与教育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计算机、建筑、医学、药学等是并列的,都是学科小系列。“旅游学”小系列下设124个专业,“经济学”小系列下设106个专业(1)。对比中韩两国的学科设置可以发现,韩国的“旅游学”实际上处于类似中国一级学科的地位。在韩国综合实力排名前20的大学中,庆熙大学、京畿大学、亚洲大学、培材大学设有旅游管理学科。其中,庆熙大学下设的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设置了酒店管理系、会展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等8个系,涉及到国内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学科。培材大学设置了全球旅游酒店管理系、休闲服务管理系、休闲运动系;旅游管理硕士、博士学位专业下设旅游与节事管理、酒店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并设置有休闲、服务与运动硕士、博士学位专业。

三、美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

在美国,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与公园管理、会议与节事管理,是差异较大的4个学科。大学一般会分别设置不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相当于大陆的4个不同的研究生专业。

(1)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议与节事管理。这些学科一般设置在商学院/管理学院或其他学院下设的酒店与旅游管理系、会议与节事管理系等。前者如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CornellUniversitySchoolofHotelAdministration),开设培养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酒店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专业硕士学位MasterofManagementinHospitality),以及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酒店管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MasterofScienceinHotelAdministration)和酒店管理哲学博士学位课程(DoctorofPhilosophyinHotelAdministration)。后者如普度大学健康与人类科学学院(CollegeofHealth&HumanSciences),下设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Schoolof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供酒店与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课程(MasterofScience)和酒店与旅游管理博士学位课程(Ph.D.),均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两个领域。

(2)休闲与公园管理。与北美地区向来重视人类休闲、游憩、公园的研究有关,休闲与公园管理学科一般设置在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区发展学院等。例如,德州A&M大学的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CollegeofAgricultureandLifeSciences)下设游憩、公园与旅游科学系(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在硕士研究生层面,设置理学硕士课程(MasterofScience[M.S.],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分“硕士论文”和“非硕士论文”两种);博士研究生层面,设置哲学博士课程(Ph.D.,Recreation,ParkandTourismSciences)。

四、英法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

在欧洲,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生层面)发展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是英国和法国。

(1)英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在由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苏格兰资助委员会(theScottishFundingCouncil)、威尔士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th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Wales)和北爱尔兰就业与学习部(theDepartmentforEmploymentandLearning,NorthernIreland)联合开展的研究评估(The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中,商业与管理(BusinessandManagementStudies)学科门类(unitofassessment)下设13个一级学科,包括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公共部门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等1。一般而言,旅游、休闲、酒店、会展是4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并开设相应的研究生专业。以英国旅游管理学科排名第一的SurreyUniversity为例。该大学在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开设航空管理、国际会展管理、国际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开发、国际旅游营销、酒店战略管理和国际旅游管理等多个硕士学位课程(均为理学硕士学位MasterofScience),开设酒店与旅游管理博士学位课程(哲学博士Ph.D.;分酒店、旅游、会展等多个方向)。

(2)法国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1)。2015年,法国的旅游类学士、硕士学位,分别单独命名为“旅游学学士”“旅游学硕士”,不再是经济或管理学科下设的学位。目前,法国正在设立“旅游学博士”。

五、澳大利亚旅游管理学科设置状况

在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开展的学科评估(ExcellenceinResearchforAustralia)中,“商业、管理、旅游与服务”是接受评估的22个学科门类(fieldofresearch)之一。其中,“旅游”是与“营销”“商业与管理”等并列的8个一级学科之一(2)。与英国、美国相似,澳大利亚的旅游、休闲、酒店与会展也是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例如,澳大利亚领先的旅游、酒店研究及教育机构——GriffithUniversity在商学院下设旅游、运动与酒店管理系(DepartmentofTourism,SportandHotelManagement),开设节事管理(EventManagement)、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InternationalTourismandHotelManagement)、物业与房地产管理(PropertyandRealEstate)、运动管理(SportManagement)和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Tourism)等专业硕士学位和学术硕士学位课程。在博士研究生层面,在商业与管理学科招收旅游、酒店、运动、会展等方向的博士生。

篇10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健康管理学基础、健康评价技术、健康监测技术、健康教育技术等。

健康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适应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掌握健康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预防医学知识、中医中药知识、营养学和运动指导知识,具备良好语言表达、沟通和协调、计算机办公、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评估等能力,从事个体/群体健康信息监测、健康咨询、健康指导与随访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健康管理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1

关键词: 图书馆 管理 人文 科技 多元 创新

图书馆管理学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图书馆管理的工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发表若干浅见,以作为引玉之砖。

一、人文化

图书馆管理学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文化。21世纪是一个人性化时代,人文化成为一个时代大主题。我国已将“以人为本”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总书记说:“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图书馆管理学要贯彻人文化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充分尊重广大读者和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变“管理”为“服务”,做到“管理就是服务”。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不是“管人”,而是关心人、呵护人、帮助人,真正把广大读者奉为“上帝”,把图书馆人视为“主人”,而管理者自己只是“公仆”和“服务员”。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管理观念上的彻底转变之外,还必须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上全面落实。很显然,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

二、科技化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各种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图书馆管理学中必须以科技化为其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要实现图书管管理的科技化。

管理科技化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称作“管理科学”,它以工业工程学为基础,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科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各项管理问题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作出最佳规划与安排,以达到有效利用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它形成于二战后的西方,后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全面引进了这门科学,并具体应用于各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量化管理”、“自动化办公”等等,均属于科学管理范畴。同样,在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管理中,也都实行了科技化管理,并收到显著成效。

三、多元化

21世纪又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全球范围内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多边化,导致文化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职能,同样发生了多元化的重大改变。由过去的“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发展为集“宣传教育阵地”、“科技咨询中心”、“信息交流平台”、“学习科研课堂”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厅”。

面对如此多元化的功能的转变,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学必须与之相适应、相匹配,实行多元化的管理。要从过去图书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借阅的单一功能,转变为集文献资料服务、科技咨询服务、信息采集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

四、创新化

篇12

关键词:治未病;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初探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志码:B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与社会的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与提高,公众对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西医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较为明显,但其对身体的副作用和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同样不可忽视;特别在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等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传统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较为缓慢,但“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理念在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在医院体检中心贯穿“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理念,对于指导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价、干预,预防疾病发生,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的提出

医院健康体检通过一般的医学检验方法和医学设备对受检者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然后由医生对体检者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健康管理相结合,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结合了中西医思想的,倡导针对个体和群体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以达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维护作用[1-3]。

2 目前医院体检中心服务存在的问题

2.1体检项目选择缺乏指导、和体检报告不完善及后续服务的缺乏 大部分医院体检中心开展的主要业务是筛查性体检,主要针对学生的升学毕业、企事业单位的入职、常规性体检等。医院体检中心为体检者提供不同类型的体检套餐,体检者根据自身经济水平、身体状况、工作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套餐的选择,但缺乏专业的选择指导。由于经济状况、社会、心理等因素,受众面较为狭窄,这样的体检粗略,仅仅起到了筛查作用,流于形式,并没有充分发挥健康体检中心的优势,所以说未能起到健康体检本身的作用。在常规性体检项目中,可能无法准确地筛查出潜在的患病危险因素。另一方面,体检者非专业医疗人员,对体检报告的内容无法正确解读,如果没有相关专业的医疗人员帮助进行详细的的关于体检报告的指导,体检者不能准确的指导自身所存在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延误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的时间[4]。

2.2体检中心健康管理者配备与结构布局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体检人数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增长,在体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窗口排队过长而导致体检困难的情况,由于缺乏相应的导诊人员,体检者未能及时便捷地到达体检科室。但是,很多医院的体检中心仍与临床科室共用一栋楼,这样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人员设置中也存在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5]。

3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在医院体检中心服务的探讨

通过对现行的体检中心服务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中西医相结合、预防为主等方针,对医院现行的的体检服务应全面贯彻全程、全人、全方位的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理念 。

3.1树立“防胜于治”的治未病健康理念 中华传统医学古代最重要的典籍 《黄帝内经》中防胜于治的观念对当代及健康管理有种要指导意义[6]。医院体检中心的服务可以借鉴 “防胜于治”的治未病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促进体检者健康的目的。比如当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筛查出自身存在的疾病危险因素时,给体检者尽早提供预防方案,进行快速积极的干预,以便能够早期控制病情。

3.2 完善体检套餐,增设个性化的体检项目 传统体检一般设置大众化体检项目,可能忽视了体检者的个体身体状况差异,而不能发现体检者早期疾病症状。因此,体检中心应需对不同层次的人群需求要全面考虑。体检中心的服务在体检开始前就应开展,通过工作人员与体检者有效沟通,对体检者当前的身体、心理等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制定个性化的科学体检方案,避免重复或无效检查。为便于更多人详细了解自身身体的详细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向性明确的体检服务,比如推出靶向体检、CT追踪等服务。

3.3 应配备专业人员对体检报告进行解读 医院可以配备专业人员为体检者进行体检报告解读,同时结合具体问题开通绿色便捷服务通道,对有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资格制度,保证健康管理所需合格的人才。同时,为了体检者长期健康监测的可行性,应建立受检者电子健康档案 ,随时跟踪体检者状况,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告知定期体检项目、结果。

3.4 积极参与慢性病的控制及维护 随着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较的延长,慢性病越来越影响众多中老年人的健康,形成严重经济负担。所以,医院应为其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干预。调治中强调从整体出发,注重精神、生理调养并重,建立慢性病的健康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实践模式[7]。

3.5推出个性化健康处方,将健康管理作为后续服务的强力保障 医院体检中心的服务应加大后续服务部分力度。对于医院患者康复期的检查,可以通过专家指导进行体检,以便从各项体检指标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然后再体检中心为其制定后续的健康管理服务。体检中心应该有意识地告知体检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通过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部门,可容易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6结合医院中医特色,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我院为二甲中医院,有几十年的中医治疗经验与特色服务,有相关的中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体检中心应充分利用中医资源进行治未病和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繁荣的今天,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新模式在医院体检中心服务的应用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让更多潜在的疾病危险因素尽早消除,让更多的亚健康人群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春林.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及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规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2):43-45.

[2]陈宪泽.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3):121-123.

[3]白书忠,武留信,陈刚.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内涵与实践[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6):321-325.

[4]张鸿彦,黄金雄,吴丽敏.合理选择体检内容完善健康体检报告[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6):671-672.

[5]张成琪,孟庆跃,冯建利,等.健康体检发展与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8):501-513.

[5]陈冯富珍.在世卫组织传统医学大会上的讲话[EB/0L].(2010-07-29).[2012-03-05].

[6]孙涛,武留信.中医未病思想与 “慢病后备军”健康管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5):252-253.

[7]王燕.健康管理理论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06-207.

篇13

关 键 词:养老 健康管理 公共服务设计 产品设计

眼下以及不久的将来,养老是我国社会难题,它不仅事关个人,更是社会系统工程。关爱老年人,需从个人做起,更需要系统级的社会保障与服务。

一、现实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1],老年人维护好健康将给自身、家人和社会减轻极大负担;注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健康管理,可调动个体、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协助人们有效维护自身健康[2]。

当前,健康管理在我国仍属新鲜事物,对老年群体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但我国目前对公共服务设计的研究还很缺乏,能与老年人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设计直接相关的研究基本没有。多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一直位居国内居民死因前位,为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率,需要做好对广大疾病风险人群,特别是高血压患者/风险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鉴于此,开展对老年人(以北京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风险人群为例)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的设计研究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研究意义

对老年群体开展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设计研究工作,是政策要求,更是民生需要。本课题针对北京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风险人群调研其健康管理现状,发掘并基于该群体的真实需求与特征研究构建相应的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机构建设老年人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提供参照与理论支持,也将一定程度上强化国内公共服务设计研究。

三、研究依据

健康管理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健康促进,这需要基于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然后有效促进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从而帮助管理对象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降低发病危险性,进而预防疾病[3]。

国内现有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缺乏对管理对象生理、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的深入考量,健康管理计划以“说教式”居多,导致难以调动管理对象的积极性,因而健康促进效果不佳!为构建有效的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须对健康管理对象生理、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作深入考量;也只有基于对目标服务群体相应需求与特点的深入了解,并从公共服务设计的角度出发,才能构建出宜人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及个性化的健康促进方式,进而能够强化健康促进效果。

四、研究内容

(一)基础研究阶段,主要通过人物专访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一手资料。

1.人物专访

通过专访北京市健康管理行业带头人北京健康管理协会杜会长,和前线健康管理员朝阳区樱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杜医生,了解到:

在北京,健康管理仍属新鲜事物,其应用层次不高,且核心理念尚未普及,现有行业的发展多集中于体检行业对自身服务内容的深化,即由传统单纯的身体健康检查深化到健康管理综合服务,目前其大多针对专业领域人员或大型团体进行试点服务,尚未发展到服务大众的层次,因其各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总体发展还不成熟,健康管理效果亦不明显。

在北京城区,普通老百姓可以免费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其以家庭为单位,为每位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并管理其健康与诊疗信息;卫生服务站每年还会为辖区内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让他们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再根据其身体状况指导其饮食与锻炼,或者提供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社区医生在日常问诊活动中,也会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血压、血脂、血糖等),并利用药物和相应的健康指导,帮助老年人改善健康状况;社区内的健康教育以讲座、宣传页、平台短信、责任人传达和门诊咨询等形式为主,然而其宣传效度不高、信息反馈不佳;总之,社区内的健康管理,尚处于萌芽阶段,其开展形式仍主要为传统诊疗形式,既没有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也没有明确的开展形式,更没有相应的健康管理效果评价机制。

2.问卷调查

以北京城市社区60岁及其以上的户籍人口为调查对象,采取典型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五大核心城区内的五大社区,分别为朝阳区新源里生态小区、东城区和平里社区、西城区百万庄中里小区、海淀区太阳园小区和丰台区蒲黄榆小区,并在各社区内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个人调查对象,每个社区选取70名,总样本量为350份,以访谈式问卷的形式调查该老年群体针对健康、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和文娱活动等特定主题的心理、行为特点及相关需求等信息,最终获取有效样本330份。归纳、分析与总结所得调研信息,提取核心结论如下:

健康层面——需要强化调查群体的疾病预防意识,强化健康教育的宣传内容与力度,扩大健康管理的开展范围;健康管理层面——需要强化健康管理的“信度”建设,强化个性化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扩大公共体检服务的开展范围,提供便捷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维护层面——需要为老年人引导适宜的、触手可及的和个性化的锻炼方式,在健康管理中加强对科学锻炼的宣传与指导,强化目标群体“科学饮食与锻炼”的思想观念;文娱学习层面——需要开发便捷舒适的社区健康管理活动,开发应用“实用方便”的健康管理电子产品,而且老年人倾向于电话、口头传达、告示、宣传栏、宣传页等(由强到弱)现有信息传达方式,还倾向于电视、报刊杂志、书籍、广播、互联网、讲座等(由强到弱)现有学习方式。

以上这些一手资料为后期深入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定量参考与定性依据。

(二)深入研究阶段,为研究构建良好的目标服务系统,需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故首先着重开展了用户研究工作,进而深入理论研究,相应研究内容概述如下:

1.用户研究

通过社会观察[4-5],在社区、社区门诊、体检中心和老年人家里分别观察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就诊、参与体检及观看健康类电视节目时的行为方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家里和户外分别观察其自行监测血压并反馈信息和用药(以降压药为主)的行为方式,再依据这些行为方式翻译其相关需求;在体检中心和互联网上考察了解现有体检报告与健康指导的常见形式,以及健康管理相关应用技术。

依据高血压五大主要危险因素[6]高盐饮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选取分别拥有上述不良生活方式的5位老年高血压风险人员和5位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10位,对其进行深入访谈[4],以了解目标服务群体(北京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风险人群/患者)相应生理、心理、行为及生活方式等特点,及其在健康管理上的切实需求和自身相关特点。

整合归纳问卷调查、社会观察和深入访谈所得用户需求,依据健康管理中的“知信行”理论[6],从用户体验角度考量用户需求层次[7],并建立用户需求层次模型,如图表1所示。

基于群体文化学[4],依据用户需求层次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社会观察和深入访谈所得目标服务群体相应生理、心理、行为、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等特点构建用户角色模型,

2.理论研究

因篇幅所限,以及部分研究工作尚未完成,现仅对如下研究内容作简要描述。接下来,依据图1所示的健康管理基本流程,结合用户角色模型与社会现实条件,构建服务场景模型,以期概括而立体地描绘出相关服务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等,进而可为目标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综合感知与感性参照。以国家公共服务政策[8]为导向并兼具一定前瞻性的前提下,基于服务设计、健康管理学、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和预防医学等学科理论,结合用户需求层次模型,针对目标服务群体设定相应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的目标与内容,以此明确目标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的具体开展范围、着力点与容量。基于用户角色模型、用户需求层次模型和服务场景模型,研究构建目标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的流程与方式,以为目标群体打造可用且好用的健康管理服务。综合前述内容,提出整体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并拟定整个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的软、硬件构架,该构架可为后期具体设计工作提供设计方向与要求。

(三)产品设计阶段,发挥工业设计特长,设计相关硬件产品。

该阶段基于目标服务系统的软、硬件构架,结合用户需求层次模型和服务场景模型,着力开展核心硬件服务接触点的设计,酌情完成一两个或者一系列关键产品的设计,如智能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设备、智能血压仪、个人智能健康管理移动终端、智能药盒和均衡膳食谱等等,以此完善整个服务系统的设计研究工作。现因具体设计工作尚未完善,在此不做展示。

五、小结

目标公共服务系统的构建源于深入的用户研究,且最大程度上融入了服务设计思想与方法,其可在相关实际应用中发挥指导作用,也可为其它健康管理公共服务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相关研究结果可帮助健康管理师制定更加实用有效的健康管理计划,还可辅助开发更加优良的健康管理产品。

作为一项大型社会应用研究,本课题探索了一个很有前景与意义的发展方向,但因涉及内容庞大,研究工作耗时耗力,加之个人精力有限,以至撰写此文这一刻仍尚未完成全部工作,在此悉数展示已有成果,未完成的做前瞻性概述,目的就是想全面展示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与研究价值,更进一步来说是想引发世人对当下老年群体的关注,更是对自身未来的关注。实际研究工作也让笔者深刻认识到,真要构建如此庞大的服务系统,少不了数行业的通力合作与协同创新,本课题也仅仅是从公共服务设计研究的角度做下浅层探索。

六、写在最后

当初,为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设计研究能力,导师强烈要求笔者着手系统级的设计研究工作,尽管工作量巨大,我亦欣然接受。因笔者学识短浅,加之时间有限,在坚持把握好主体方向与系统构架的情况下,细节之处难免会有不足或疏忽,欢迎有识人士前来交流指正,在此也诚恳地感谢导师孙苏榕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关怀,感谢女友莉丽的热心支持与帮助,感谢父母亲朋的热切关心与担待。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1)28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1.

[2]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141-147.

[3] 吴克明,朱兰,王剑波,刘德安,鲍勇.基于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社区健康管理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年12月,第6卷第6期:421-422.

[4] 罗仕鉴,朱上上.服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 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篇14

关键词:临床专业;医院管理学;教学

Reflection on teaching of Hospital Management Course for Clinical Expertise

Zhang Zhenfang Wang Liquan

Abstract: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Hospital Management,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s for Clinical Expertise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Clinical Expertise;Hospital Management;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35-02

随着医学教育的深入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增多,医学课程教学需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医院管理学是卫生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卫生管理专业的教学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高等医学院校认识到对临床等专业也有非常的积极意义。但同样是学习医院管理学,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学习价值目标,因此探讨针对临床专业的医院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医院管理学》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医院管理学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方法,从医疗机构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医院运行过程中的现象及其规律,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期达到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运营效率的一门应用科学[1]。医院管理学是一项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技术进步和医院健康和谐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床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医院管理学》了解和掌握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树立医学生的法制观念,推动依法行医;树立“质量第一”观念,促使医疗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对促进我国医院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最终提高医院整体服务功能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 当前临床专业学生《医院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临床专业和卫生管理专业使用同一套教材,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学习后往往仍不知医院管理的具体过程,很难将所学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起来,甚至存在“不知为何要学、学了不知何用”等想法,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和激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2 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理论讲解和书上的作业练习,不注重临床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目的,“一人讲、众人听”的填鸭式教学成为一直沿用的教学模式,只着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某些理论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尽人意。

2.3 实践教学偏少:医院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开设实习课和专题调查研究非常重要,但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由于领导重视不够、人力、财力紧张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等问题,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或者开设的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致使医院管理学实践课一般是在教室里分析一些经典的医院管理案例,至于分析这些资料有何意义、与自己的专业有何联系,没有直观认识,学生不甚了解。

2.4 教学时机安排不合理:要学习好医院管理学,深刻理解医院管理学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医院管理学方法,必须要有主要临床知识基础和对医院情况有一定认识。但一些医学院校把医院管理学安排在一、二年级,因为此时学生尚未基本完成临床课程的学习,也未进行了临床主干课程的见习,对医院情况认识还不够,不利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觉得学习医院管理学困难、抽象、不好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2.5 考核方式单一:大多数院校考核上还是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平时的考勤,而不管其实际掌握及综合运用的能力,甚至于一张试卷定终身。

3 《医院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3.1 教材建设:应考虑,协调组织全国知名医院管理学专家编写适合临床专业培养目标的医院管理学教材,介绍一些与临床专业紧密相关医院管理学新内容、新知识。

3.2 优化教学内容,强调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医院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医院管理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为弥补教材的不足,应以现有的多本国内权威的医院管理学教材为主线,以国家的医院改革发展政策和国内外医院管理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辅助,符合我国的国情,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学习和引进其它行业及部门管理经验,与医院管理的实际结合,不断补充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之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教材的更新有一个过程,因此需删除教材中重复与陈旧的内容,针对临床医学生,尤其要侧重当前医疗卫生方面的法规政策及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方面的管理知识、方法,增加其学时,并应适当加强面对及处理医患纠纷能力的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中也要有相当比例的医疗质量及医疗纠纷的案例。

3.3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医院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探索一套集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CBL)、举办专题讲座、现场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3.3.1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有时很无聊,并且会缺乏实践性,而单纯的案例教学会流于讲故事。因此针对医院管理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认真讲解医院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深入阐述新形势下反映在医院经营、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患关系等医院管理中的新问题、新理论。其次,注意观察、调查并收集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并紧密结合医院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和开拓学生思考医院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新思维。

3.3.2 注重案例教学:针对医院管理学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案例教学是医院管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们提供大量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应使学生以医院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医生的身份参与讨论,而作为教师将积极倾听,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但对正确的、独到的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允许学生开放式的辩论。关于案例的选择,应结合我们的实际,尽量满足医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还有实际指导的作用,适合我国实际。如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章节时,从网络下载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几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文字和视频材料,让学生看完后,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与相关措施,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效果自然不错。如给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章节时,从网络下载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几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文字和视频材料,让学生看完后,总结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与相关措施,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再者目前各地医疗纠纷日趋频发,已成为一大社会焦点。可通过一系列医疗纠纷案例,让医学生熟悉医疗安全、医疗事故等方面的知识,初步认识面对及如何处理医疗纠纷,树立依法行医、自觉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

3.3.3 推进“互动”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互动”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们的回答与讨论内容为依据,深化医院管理知识的讲解。同时,通过利用平时的写上课体会、案例点评等方式督促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促进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3.3.4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依托学校网络中心,建设本课程专题网站,建立学生网上学习平台和师生课外交流学习平台,不断更新和丰富本课程案例库和教学内容,拓展课程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受益面,扩大课程的辐射效应[2]。

3.3.5 引导学生自学 由于教学时数有限,难以完成医院管理学的教学要求,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学,在自学中着眼实际,注重本质,学以致用,重在实践。

3.4 合理安排教学时机:对课程授课对象及开设时间的选择,应倾向于高年级学生,因为此时学生基本完成临床课程的学习,也进行了临床主干课程的见习,对医院情况有了一定了解,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运用。

3.5 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数,开辟医院管理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医院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真正掌握它的基本知识、方法需要具体、形象的实践过程。在现有医院管理学教学只有理论课情况上,应增加医院管理学的现场实践,开辟医院管理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一定要安排一定时间到医院各个管理部门见习,单纯教学安排的学时可能还不够,最好能得利用寒暑假时间。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利用假期或课外时间深入医疗机构,做一些有关医院管理方面的专题研究。

3.6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医院管理学是一门多元学科交叉性的实践性课程,教师队伍也要加强自己有关学科的素养;教师还需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艺术,使课程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要定期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及手段,以保证教学质量。

3.7 强化综合性考核方式:根据医院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为了内化观念,提高境界,增强能力,应当强化综合性考核方式[3]。考核有三个要点:①对医院管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与理解;②在案例教学及见习中的表现;③医院管理的应用技能。具体的考核方法不宜以闭卷考核为主,根据面对的是临床医学生,可以采取的考核方式有①在案例教学及见习中的表现;②课外作业;③平时上课的表现及出勤率;④开卷考试,医院管理案例分析与处理要占一定的比例;⑤调查报告。同时,也要进行少量的闭卷考试,以促进学生对医学管理学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为了提高综合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成绩一定要采取上述3~5种考核方式综合而成。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医院管理学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礼泉.临床专业开设《医院管理学》课程之浅谈.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教学管理: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