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三)因素分析法
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一)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偿债风险的来源有两个方面,详见表1。
(二)收益变动风险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三)现金风险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详见表2。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一)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
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三)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四)利用 SWOT 模型进行分析
企业的财务数据通常是对企业过去的信息进行反映。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持续经营。“SWOT”模型能够在依据企业现实的基础上,遵照企业决策的同时,防范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经营。在 SWOT 模型中,S,即为strength,表示企业的优势;W,即为weight,表示企业的劣势;O,即为optunity,表示市场中的机遇;T,即为Threats,表示来自于市场中的威胁。通过利用SWOT模型进行财务分析,能够获知和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资金的充足情况、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等。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发挥其优势因素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机会,以及避免其劣势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把优势劣势变成对未来机遇和威胁的判断,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制定。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3.因素分析法。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4.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
2.收益变动风险。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3.现金风险。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1.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2.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3.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关键词】财务风险 原因 防范 研究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负债经营,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企业运作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财务风险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高效的应对方法,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其加强研究的必要性非常强。
一、当前企业财务风险形式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问题,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获利能力差,而且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企业发展过程中,其产品成本费用非常高,但其获利却非常低,而且资产收益水平也比较差,最终难以获得更多有效的投资回报。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获利能力是其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金产生能力,同时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实践来看,企业还债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投资后的现金流入,因此若投资后难以获得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则就难以偿还到期债务,因此也就会产生财务风险问题。
(二)资金严重匮乏,偿债能力差
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严重匮乏,而且存在着负债过度问题;同时,企业自身的信用度明显降低,融资非常困难。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适度负债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取财务杠杆效益,然而若负债过度,不仅可能会造成企业信用度降低,筹资成本高等问题,而且还会弱化其支付能力,信用链条出现问题时,便会影响偿还能力,进而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存在严重的债务结构不规范现象
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短期的相关债务资金主要是作为流动资产应用,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时,流动资产就可以变现,然后偿还相关债务。但实践中若企业的短期债务太多、将短期借款资金用于变现能力相对较差的一些固定资产,则必然降低其资产流动性和灵活性,进而产生财务风险问题。
(四)企业生产运营能力差,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该种类型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自身的资产质量比较差,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不良债权、或者滞销存货,以致于企业资产周转率明显降低。从理论上来讲,资产总是作为企业控制或拥有的、可以预期产生一定利益的相关资源,周转率即为企业资产生产运营效率的具体体现。如果企业缺乏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则既会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又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也随之提升。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也非常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对生产经营合作方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以致于上当受骗
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企业所有者是公民个人,部分不法分子开办公司企业时,采取了欺骗、伪造资质等手段,注册资金后又抽逃,即我们常说的皮包公司。在实际合作过程中,由于企业对其合作伙伴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其资信缺乏细致的调查,财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后,即被不法商人转移、占有,最终难以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诉诸法律,也因苦于证据不足而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比如,两家企业签订了一份煤炭经营合同,企业A出资100万元,企业B负责经营,二者共同分享所得利润,但实际上却演变成了一份借贷合同。企业B是李某以其父母之名注册的,开办企业的注册资金也是向朋友筹借而来,在验资后李某立即抽回了相应资产用于还债;企业A投入的100万到帐后,李某便私自挪用20万还债,并扬言企业A须继续追加一定的投资方可合作,此时企业A处于两难的境地。
(二)企业财务管理缺乏预见性和合理性
实践中可以看到,企业财务决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经验不足、主观臆断等现象,而且还缺乏科学合理性,甚至没有预见性,盲目的财务决策必然带来严重的风险问题。比如,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因对投资项目操作的可行性缺乏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认识,加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失真等问题,因此导致企业财务决策能力积极下降,甚至引发投资决策失误等问题,最终企业难以实现其预期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组织关系混乱
实践证明,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及企业内部财务组织关系混乱,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带来非常严重的风险问题。首先,表现为企业资金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问题。企业资产负债率太高,必然给企业带来非常沉重的财务负担,而且偿付能力也随之下降,进而产生非常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存货库存结构明显不合理问题,加之存货周转率较低等,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财务风险。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多数企业存在着流动资产占比不足等问题,不仅占用了企业的很多资金,而且还因此支付了大额的保管费,最终造成企业费用大幅度上升,而且利润明显下降;资金的严重流失,导致资金完整性、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财务风险问题屡见不鲜。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形式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确保企业的良性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加强思想重视,树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思想重视,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首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树立财务管理成本理念,即财务管理新思想的具体反映。对于企业成本而言,传统模式下所强调的是已耗损的物化劳动或者活劳动,但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实践中,还应当将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付出的所有代价,都纳入到机会成本范畴。实践中可以看到,多数经济资源有其用途,但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对有限,决策选择一方案意味着其他方案获利机会丧失。实践中,只有树立上述思想观念,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和质量,才能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运作,从而确保企业各项资本的有效增值。
(二)确保企业财务决策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实践中可以看到,企业财务决策质量,关系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传统的经验决策、主观臆断,都会导致决策失误,引发企业财务风险。针对当前瞬息万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笔者建议企业建立财务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保证财务管人员的及时到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通过确保企业财务决策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实践中,为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建议企业采用科学、高效的决策方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决策影响因素,并且以定量计算分析、科学决策模型为基础,确保决策的准确性,避免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臆断和盲目性。
(三)建立健全高效财务风险监管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风险监管机制的建设,以确保风险防范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一,建立健全客户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合作客户的资信甄别与全面审视,对不良客户应当尽早断绝关系,不与其合作;同时,还要对资不抵债的相关客户加强防范,尽早收回相关货款,停止对其供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企业风险预防机制,将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第二,完善统计分析管理机制。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当前很多企业实现了多渠道融资以及多样化投资目标,而且也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但依然存在着未能集中统计会计信息的问题,会计信息严重不对称。在该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疏漏问题,进而造成了严重的利益损失现象,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基于此,应当在完善统计分析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问题。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财务风险管理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瑛琦.加强和完善企业财务内控的措施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
[2]崔军.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实施对策[J].经济导刊,2011(08).
[3]汪爱萍.关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防控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及控制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变化不受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但是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和风险调控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充分研究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降到最低水平。
同时,要时刻注意国家政策变化。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针对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功能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和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楚明了。再次要及时更新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加强风险教育,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财务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各级领导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科学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坚决杜绝主观决策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切忌主观臆断。
各级财务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的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处理每项具体业务时,积极防范,妥善应对,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结语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2]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5)
[3]王志民.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J].内江科技,2006(07)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1 财务风险的含义及内容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有:无力偿还债务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再筹资风险等。
2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具体的形式也有很多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因此安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
3 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与思路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具体主要有: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二是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系统
首先需要建立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其次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等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
(3)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好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例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还有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如果税前利润率小于负债成本率,就不能负债经营,只能用增资办法筹资。因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4)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管理要从合理调动使用资金和细化应收账款管理两方面着手。企业要根据自身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活动,使企业能保证日常的生产经营需要,并且在还款和分红付息到来时,及时筹措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同时日常管理中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额度管理制度。第二,做好账龄分析。第三,加强对坏账的管理。第四,评估客户的偿债能力。
(5)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决策机制,系统全面的识别、分析与预测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分析,并对管理效果做出客观评价。财务风险本身具有综合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使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4 结论
财务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其成因的复杂性、效用的双重性要求我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熟练掌握财务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企业的财务风险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国际化、科学技术进步、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也给一部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带来了机遇,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自然界优胜劣汰法则在经济界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任蔼堂,《财务风险的特点与防范》,《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科学版》,1999年第4期:41-44
[2]袁敏,何英,《财务风险类别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7期:76-77
[3]曹时军,帅富成,《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探讨》,《事业财会》,2006年第1期,总第99期:34-36
[4]杨洋,《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瘾与防范》,《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3月号:71-72
[5]曹杰,《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排除》,《财经纵横》,2006年第6期:34-35
[6]郭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38-53
[7]陈奇光,《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对策》,《科技资讯》,2006年第3期:184-185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成因 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00-01
1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缺乏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之中,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都不具备较高风险管理知识,对财务风险没有一个具体性和客观性的认识,很多管理人员都只是认为只要做好资金的流通管理就会避免财务风险,然而这种认识往往是非常错误的,很多情况下资金的风险规避需要涉及很多经济学领域的知识,而管理人员恰恰缺乏相应的知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导致财务风险产生。
1.2 财务决策的失误
财务决策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它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要很好的避免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就必须加强财务决策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在目前我国企业经验中,往往会出现主观性的财务决策,财务决策中常常存在经验主义,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决策的失误就是在所难免的了,这就直接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某些固定资产的决策分析之中,有的企业在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时,分析方法缺乏周密系统的研究和论证,有的时候,甚至缺乏全面、真实的经济数据,这就导致了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因此,加强投资过程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建设势在必行。
1.3 应收账款控制不足,企业缺乏现金
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销售量,扩大企业商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多;而有的企业在进行赊销出售时,对于购买商品的单位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导致赊销账款失控,形成一种“呆账”;部分企业在长时间内不能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导致企业现金缺乏,而在长期的现金缺乏后,企业往往会形成财务风险。
1.4 库存货物存放量大,存货周转效率低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存货现象,并且有的企业存货量大。在这些存货中,往往有几种货物的占总储量的比重较高,存放的时间比较久,难以在短时间内出售。这些存放的货物实际上在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中有很高的比率,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缺乏。不仅如此,大量的存货的周转率较低,占有了仓库的存放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保管费用,这对企业的财务分析造成了很大负担。
1.5 企业内部各级部门的财务关系混乱
在一些企业之中,企业各部门的利益得不到均衡的分配,上级和下级部门存在着利益矛盾,同级部门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经济纠纷,财务关系十分混乱。各个部门在财务管理和分配上的责任不能具体落实,常常使权责不明、监管混乱的现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对于资金的利用效率显得十分低下,资金的流失状况严重,资金管理缺乏安全性。
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由此需要制定如下风险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风险均衡原则要求集团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企业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企业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3.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抓住关键控制点,正确防范财务风险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对未决诉讼、担保业务等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
3.3 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3.4 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财务风险的识别。它是对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它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于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地传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3.5 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适度负债经营,降低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容易导致过高的财务风险。因此,规避负债筹资引发的财务风险是解决企业财务危机最关键的一环。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二大类:一是股东、出资人的投资。二是借入的资金。利用普通股筹资企业没有还本的压力。但是普通股筹资过多企业不能获得杠杆利益,而债务筹资过多又会加重企业负担。因此,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关键就取决于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企业应根据其发展规划和偿还能力确定举债的适度规模与最佳时间。举债规模也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安排。长短期债务各有利弊,短期负债的流动性较强、风险较大、成本低,长期负债与之相反。它们的筹资速度、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借款时企业所受的限制均有区别。企业筹资不仅有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还有许多筹资方式可以选择。合理安排各种筹资方式所占的比重,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087-03
引言
近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河北金牛能源集团的杨军涛从引发财务风险、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企业财务风险起因及其防范[1]。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黄飙从化解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根本保证、重要手段、组织保障等方面对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探讨[2]。北京建材经贸集团总会计师刘凤海从适应性新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和理财观念,实现资本经营;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目标,实现资本增值;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等方面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的转变进行了深入分析[3]。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的李媛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有关措施[4]。还有周列平、吴利英、王全凤等学者或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了研究[5~13]。本文将从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入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角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研究企业财务风险概念特征,更清晰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依次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财务人员理解财务风险的发生、后果和应对策略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因其产生在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政策突变、决策失误、管理不当、资金流动不畅、投资收益评估不准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原因十分复杂。本文只对影响最明显的外部环境变化、内部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当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是企业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涉及范围广,都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活动却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这势必会给企带来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缺少对环境敏锐分析和掌握, 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产生财务风险外部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作为企业财务决策只能是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具备较好的发展能力。
(二)内部决策失误
企业内部决策失误对企业财务将造成重大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决策失误和投资决策失误。
1.筹资决策失误。(1)筹资规模不当引发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小来确定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投资规模大则筹资就要多,投资规模小则筹资就要少。倘若投资规模大而筹入资金过少,企业就可能因此而失去良好的获利机会,或者使已投资在建的项目停建,企业无法获取预期收益,甚至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与此相反,如果投资规模小而企业筹入过多的债务资金,且企业自身不能合理充分运用和支配这些资金,就会造成资金闲置,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获利,反而会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引发财务风险,有时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8年1―11月份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是532亿元,其中利息支出为517亿元,占全部财务费用的97%。国家在1998年曾三次降低企业贷款利息。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仍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16%。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负债太多,特别是长期负债居高不下,使企业包袱越背越重,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不断增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在筹资风险上。(2)资金来源结构不当。如果企业筹资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将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一旦企业经营出现偏差而未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出现困难,甚至因不能偿债而破产。如东南亚危机发生后,亚洲许多国家的大企业纷纷破产,如日本的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世界著名的八佰伴百货公司、韩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公司中的大韩钢铁、中国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缺乏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筹资决策失误。(3)筹资方式及时间选择不当。目前在中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股票发行、债券发行、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额外费用,减少企业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引发财务风险。如和记黄埔从1997年7月16日开始从香港出发,到欧洲、美洲、亚洲城市进行巡回推介债券。整个巡回推介过程中报告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至推介结束,所收订单高达70亿美元。视此形势,和记黄埔也将最初发债10亿美元扩大为20亿美元。由于和记黄埔选择筹资方式和时机恰当,投资者反应热烈,获得了巨大成功。相反巨人集团1994年2月破土动工巨人科技大厦,总投资12亿元。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卖楼花拿到了6 000万港币,国内卖了4 000万元。到1996年底随着保健品销售量的急剧下滑,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巨人大厦一期未能按期完工,建大楼时卖给国内的
4 000万元楼花按合同规定需要退还,并给予经济补偿,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而巨人集团投入巨资开发的华南第一高楼――巨人大厦,居然没有借银行一分钱,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很多人分析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筹资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4)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不当。债务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长短期负债的相对比重。债务期限结构的恰当安排往往被人忽略。若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就会加大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那么当短期借款到期时,由于投资的回收期还没有到,可能会出现难以筹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由此引发财务风险,甚至致使企业破产、倒闭。
2.投资决策失误。(1)投资决策随意性大。部分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由此引发财务风险。本来是为了更大发展,因投资决策失误,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这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巨人集团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未能有效运用内部管理型战略与外部交易型战略延伸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巩固和发展核心能力,而在1993年、1994年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将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作为公司的支柱产业。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尚未得到巩固的时候,巨人集团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巨人科技大厦,总投资12亿元。冒然投入巨资,跨入一个自己完全生疏的行业,从而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得以持续存在。外加经济市场的变化,保健品市场下滑,造成巨人集团资金周转困难、财务危机,最终导致巨人集团走向破产。(2)投资评估不到位。很多企业在进行一项投资之前,往往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市场调研或到外地考察,发现在甲地此项目效益十分明显,未考虑本地环境和本企业实际情况,就认为投资该项目有一定可行性,未进行专业、全面的投资评估,在投资后引起财务风险,造成企业发展的危机。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分析评估得出投资该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3)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在决策时未能科学、准确地估计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按照主观臆断决定项目投资,就很容易形成决策失误和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这种现象在家族式企业更容易出现,企业所有决策由一个人说了算,又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研究,未进行投资评估就盲目上马,结果导致发展态势很好的企业,因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破产或倒闭。
(三) 财务管理不当
1.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导致财务运转不畅,效率低下,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例如,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其与上级企业猴王集团之间存在着混乱的财务关系, 致使上市公司因猴王集团破产而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3.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不完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目前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 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还有很多管理不善的现象都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要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内容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继续扩展,逐步成为企业管理核心。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紧紧围绕企业目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 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3.建立完善的预算流程。预算流程包括预测业务结果的评估相关资源的需求,是业务目标实现的关键。战略目标通过“ 自上而下”的方式被分解到下层的业务单元后,预算将“自下而上”地逐层生成,下层单位根据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作出最佳的决策。
4.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尽力完善决策的流程,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
(二)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抽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 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 建立滚动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利润资产平均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三)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优化的资本结构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 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 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在资金安排上, 企业筹集的资金的选择必须要满足匹配原则,即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各种商业票据及贴现等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而中期的长期的债务资金,(如银行基建借款、长期债券、融资租赁等)由于偿还期限较长, 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如:一般的机器、设备、大型的工具、器具以及运输工具等)的购建。而权益投资(如: 实收资本, 优先股等)则最好用于变现期很长的大型固定资产(如: 房屋、建筑物, 大型运输工具,大型生产线等)的投资。企业之根据各种资金的偿还要求的不同, 将所筹善解人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 既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 又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 是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四)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首先,建立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门或全部业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如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等。其次,建立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再次,建立风险应对决策机制, 降低财务风险。如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最后,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阶段性控制工作控制财务风险, 应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 全过程予以监督考察。事前应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 作好各种预算工作。事中应加强资金使用意识, 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 确保投资效益, 实现资金结构优化, 减少企业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和破产风险。事后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 要建立风险档案, 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 应及时消化处理, 若长期挂账, 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是一柄双刃剑, 使用得当, 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增加股东财富, 反之安排欠妥, 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军涛.企业财务风险起因及其防范[J].财会与审计,1994,(4).
[2]黄飙.浅谈如何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刘凤海.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的转变[J].企业管理,2006,(3).
[4]李媛.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J].财务管理,2006,(6).
[5]周列平.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当代经济, 2007,(5).
[6]吴利英.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J].东方企业文化, 2007,(11).
[7]王全凤.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文教群论, 2007,(2).
[8]王德礼.中国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变革浅析[J].财贸研究,1993,(2).
[9] 陈西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何发挥财务管理作用[J].中国建材资讯,2005,(1).
[10]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1]王革非.企业财务管理的诊断与咨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分析 防范对策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各大铝材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何合理、规范、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把握本企业的财务资金流向,企业投资情况,众多铝材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起。下面,文中将结合当前我国多数铝材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及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就此展开分析。
一、铝材企业财务风险
铝材企业在发展、运营的过程中,会面临众多风险,而财务风险,正是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风险。对于铝材行业来说,企业能否盈利需要涉及到多方因素,包括铝材的成本高低、铝材行业的产能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现象,铝材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低、以及铝材行业所采取的控制其亏损、增加盈利的措施、产销量是否得到提高等。可以说,企业在进行各类财务活动时,极其容易受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与其预期收益出现偏差,也就是说,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将可能蒙受巨大损失,这便是财务风险,它属于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成果的风险。
因此,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加强管控,尤其是必须加强财务活动的管理与控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机制进行财务管理,有效的将财务风险、企业损失转化为企业盈利,尽量降低企业出现负债的概率,保证企业的盈利。
二、铝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1.铝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多数铝材企业机构设置不规范。当前,我国多数铝材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会计机构,但分工不明确,兼职多;二是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岗位,只是在必须提交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这必将造成铝材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内部分工模糊,职能不清等诸多问题。
铝材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规范,执行力度不强。我国多数铝材企业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固有弊端不容忽视,比如上下级之间关系复杂、多头管理,实施主体多,导致管理层次复杂,流程紊乱,业务标准也难统一。目前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铝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铝材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内部财务控制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级之间存在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等。这势必造成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缺少上级对下级的监控技术手段。在现在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正是缺少这样一个系统的、可控的信息来源平台,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来自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及其质量都无法判断其有效性,尤其是当基层单位处于某种目的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意加工时更是如此。
铝材企业的财务从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很多铝材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本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此外,当前多数铝材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结合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来全面提升了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这自然也要求了进行财务信息化处理的工作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化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信息化。
三、防范铝材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强铝材企业的内部控制
加强铝材企业内控制度建设。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铝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必须制定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
加强铝材企业资金管理,完善内控体系。通过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健全及完善现有法规制度,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堵塞漏洞。确保铝材企业中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严格经费支出管理,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实践证明,违规违纪问题与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
此外,必须加强铝材行业的产品市场价格控制,主导产品市场价格回升,并着重于实施控制亏损、提高企业盈利的措施,最根本的是提高企业铝材产品的销量,真正加强铝材企业的资金管理,健全企业的内控体系。
2.健全铝材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监督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是要解决财务信息的采集和统计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对企业经济活动中一些关键业务信息的实时采集,以使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从事后监督转为事中监督。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正在逐步转向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其中涉及的信息、数据、资料内容繁多,如何才能高效、准确的处理财务信息,是当前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重点关注问题。因此,切实提高单位信息化技术手段,统一信息技术标准,结合实际的信息化技术更新情况,及时更新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技术的与时俱进,全面提升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3.加强铝材企业的财务从业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铝材会计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在安排财务岗位的工作人员时,必须严格其准入制,实行工作经验制与持证上岗制相结合的竞聘制度,引进高水平的会计人才,不断提升信息化财务管理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使其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及要求相适应。
另外,可以通过引进部分优秀的财务人员,以外部招聘、优厚的福利待遇等方式吸引专业的、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财务管理质量水平。通过让财务人员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运作。
加强铝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对在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针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及处理工作,结合现今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及财务管理知识等内容,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及工作技能要求,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量身定做培训及教育计划,对其分别开展切实有效的培训。
另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连同财务部门,制定财务人员的在职培训计划,并构建高效的网络教育平台,合理利用当前现今、现代的网络资源,结合远程教育,以高针对性、高实效的后续教育来确保财务工作人员与时俱进,从而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财务处理技巧,进而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质量水平。
4.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预测机制及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既包括对铝材企业预期未来时间段的不确定事件的预测,以及未来各类前景的预测,通过预测,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对未来预期不确定事件的应变能力。健全的财务预测机制,可以有效的促使企业准确的预知本企业在未来某个时间段或会计期间的财务需求情况,进而可以提前制定好财务资金流向安排及企业的进入投融资计划,以便提前筹措到所需的资金,并及时将资金投入到生产与运营之中,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资金与生产活动断开,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通过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企业便可以同时具备高效的预警功能,在发现财务风险信号时,快速、准确的提醒企业管理者,以便企业尽快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可见,财务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水平,通过准确的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有效的促使企业在发生财务风险之前,便及时掌控情况,从而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寻找解决措施,将财务风险真正出现之前,便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四、结语
当前铝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获得较大效益的同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就是说,财务风险的出现并不是偶然,那么当前铝材企业需要做的,就是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不断规范、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真正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将铝材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危机及财务风险概率降到最小化,真正实现企业的铝产品盈利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雯颖.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4):195-196
[2]丁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8):101-103
[3]唐红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方法[J].企业经济,2010(6):223-22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小企业目前面临着较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公司只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一、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小企业是指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小企业具有以下特点:1.经营方式灵活,创新能力强。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生命力旺盛,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2.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有限,风险较高。3.业务比较单一。小企业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经营活动简单,投入和产出少,在市场上不占统治地位,竞争力较弱。
就财务风险而言,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量少
资金量少,尤其是现金数量少,是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最普遍表现。小企业的特性决定着其经营管理的局限性。由于资金量少,小企业一般不太注重长期投资,而主要把焦点关注于日常的短线经营活动。也正是由于把短线投资看得太重,因此会随时把多余的现金投入经营活动,使得现金的持有量很少 。
(二)资产的变现能力差
资产的变现能力差,是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表现形式。资产的变现能力,取决于企业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受客户的青睐程度。一般来说,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越大,可变现的能力就大;受客户的青睐程度越高,该资产的变现能力也越大。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资产的本身特性,使得资产变现能力不强,也会导致或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资信度低下
企业资信度低下,是小企业财务风险大的又一表现。企业规模小,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不大,各种风险抵御能力较差,是小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小企业融资难,在各地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因此,一旦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要想及时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难上加难。
(四)企业存在着并购的风险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并购作为资源整合的一种方式,可以发挥为企业融资的作用。并购是使中小企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走出同质竞争、发挥规模优势、实现经济界“优胜劣汰”的必经之路。
(五)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
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是小企业财务风险大的集中表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无论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盈利是企业的硬道理。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只能维护企业的生存;只有扩大再生产,并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才是提高企业债务偿还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小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1.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一国经济或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央行第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受阻,融资风险陡增,中小企业无法得到急需资金而被迫停产或收缩经营规模。
2.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造成的融资风险。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银行在国家金融政策以及自身体制不健全等情况的影响下,普遍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使其贷款难度加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3.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两种方式。对外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资金。自有资金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很多中小企业不可能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在出现资金短缺时,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内部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始终还是内因。不同的小企业由于其战略和战术的不同,最终企业的命运就迥然不同。经营管理思想、生产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员素质,都会影响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小。
1.经营管理思想。经营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为企业领导者的风险意识和科学态度。冒险型领导者倾向于高负债、快发展管理方式,在内外部环境风调雨顺的前提下,它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低风险;但是,一旦内外部环境恶化,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加大财务风险。而保守型领导者更倾向于低负债、稳发展、低风险的管理方式,不过,有可能错过极好的发展机会。
2.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问题。例如,对销售的赊销态度,对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的约束,对应收账款的催收与管理,等等。
3.人员素质。人是企业的最活跃因素,人员的素质高低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市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小企业本身没有人才优势,如果企业管理当局忽视了人才的培育与吸收,尤其是高尖端财务人才的招聘与使用,企业的短腿行为就不可避免。
4.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紧密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战无不胜的法宝。财务风险的克服、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也是如此。
三、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风险主要有风险转移、风险避免、风险预防和风险自留。对于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风险避免可以解决部分风险,但是对于大局而言影响不大。所以财务风险要通过预防来解决。
(一)加强企业的筹资管理
1.资本结构要优化。资本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资本结构合理是优化财务结构的重要条件。将不同的债务按期限合理搭配,以减少偿还债务的压力,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顺畅。融资金额大小直接决定了资本结构状况。企业应当努力使资本结构盈佳,融资成本最低,这样才能降低风险。
2.平衡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的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企业的机构。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同时,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动态地平衡,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充分时,可以适当地提高资产负债率;当现金流量不理想时,应降低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经营处于良性状态。
3.提高认识,增强业主或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和准确的职业判断力。
(二)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
1.在企业内部建立主动的风险防范机制。
2.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3.强化资金管理,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资金或资金短缺,企业则难以运行。
4.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5.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度。
(三)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公司中的委托人为使人的努力目标与自己的利益目标尽可能一致所进行的制度安排。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风险。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人在经营企业时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导致委托人的利益的损失。只有激励机制恰当合适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人权衡各方利益,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和业绩增加提供保证,降低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关键词:财务分析;保险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财务分析简析
财务分析至今为止还没有统一定义。例如WalterBmeigs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广泛地采集和决策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也有学者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对企业目前所创造的业绩进行评估,并且对未来发展展开预测。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本身牵扯到了经济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学科,其属于综合学科。大部分财务分析都涉及了项目投资、融资、消耗、回收、利益分配。而分析对象则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财务活动和生产活动两部分。[1]
二、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识别投融资当中的风险因素例如盲目投资、负债比失衡等,可以提升保险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投融资,保证最大的收益。第二,能够对收支进行科学管理。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坏账、呆账等进行具体管理,确保应收账款及时到账,降低坏账呆账比率,保证企业收益最大化。能够结合保险企业本身业务情况来进行支出管理,避免支出过于庞大而导致利润被侵蚀。第三,能够找到影响利润分配的风险,主要是能够正确保留留存资金,保证自身运营所需,另外就是就利润形成科学的分配政策,保证公司上下得到激励。[2]
三、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现状
2019年我国保险业累计原保费收入达到了4.26万亿元,赔付支出1.26万亿元,寿险、人身险的赔付额度都在下降,唯独财险赔付上涨,这代表我国理财领域的未知风险程度加大,导致了保险行业的财险项目的利润开始下降。从保费收入来看,保险企业的健康险的收入增多,同比增加29.7%,这是源于我国居民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这也意味着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和我国大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然而,目前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面对大环境分析不足,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具体结构化数据方面,导致对风险的辨识以及挖掘能力不足,做不到风险的充分预估以及预防。具体来说,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呈现以下特点:第一,非结构化数据采集水平低。WalterBmeigs说财务分析是采集和决策有关的所有信息。那么让我们站在财务分析之下来看目前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涉及到了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赔付率、给付率、退保率等方面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标分别体现了保险企业在一个会计周期之内的利润水平、成本高低、赔付多寡以及业务中断的水平等等。最终依赖的还是数据,即通过各类数据的加减乘除来最终或者这些指标的具体结果,对于非结构性数据的利用水平较低。[3]第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不佳。这一点是导致非结构化数据采集较低的原因之一,另外也是因为保险公司精通大数据分析的人才较为稀少,不能将云计算技术充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导致了部门间数据不对称,给企业发展决策带来负面影响。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没有建立公司自己的ERP业务系统和客服系统,导致了对业务有关的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分析不是非常到位,不知道保险业务退保率、赔付率以及给付率水平,从而不能衡量保险项目的实际状态。第三,财务报表数据并不能反映企业运营真实情况。造成这一点的主要是财务报表是通过《会计准则》来编制的,其虽然符合准则但是却并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比如:报表当中的数据没有考虑目前通货膨胀以及当前物价水平;非流动资产余额是通过摊销得到的数据,和资产实际价值并不一定等同;在一些广告费和一些支出原本是需要计入资本支出,但最终却记录到了当期支出当中;还存在主观估计的一些无形资产的价值等。若是利用这样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来对财务风险管理展开具体分析,显然会导致财务风险管理方向的偏误。[4]第四,会计程序不同会导致最终风险管理分析结果不同。目前开发出来可用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软件有多种,而且一些风险计算的公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的管理者分析结果不同。这显然使得保险公司在面对不同的计算结果以及不同的规避建议时手足无措。这些现状折射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制度不全,因为制度缺乏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在信息采集阶段就存在了不严谨现象;其次是技术缺乏创新,仍然采用以往的工作方式,采用传统的技术,导致分析不精确;再次,人才不足,这是源自目前高校系统在保险企业数据分析领域的人才培养缺乏,另外保险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利用存在问题;然后是软硬件不足,这一点使得财务风险分析缺乏得心应手的工具,导致分析工作不能对接行业状态和企业自身实况,主观分析过多容易给企业鞠策带来误导。
四、站在财务分析视角提升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财务分析追求的是信息采集的全面性、系统性,以及对信息分析、归纳的科学性和利用上的及时性,力争通过财务分析的方式来使得企业运营当中的风险能够尽可能被挖掘出来,并建立系统的风险预防措施。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做到这个目的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全面信息采集制度,提高财务分析水平。首先,需要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充分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并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于保险公司风险规避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积极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以将公司有关的各类信息都采集到位,而且还能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来这些信息进行衡量。其次,企业能够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并规定所要采集信息的标准来来源,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在严格规范下开展工作,避免了缺乏规范导致的数据不全。再次,在信息采集的工作过程里不断总结分析,能够发现财务风险的规律性,从而做到信息的精准采集,降低采集成本。换而言之,信息采集工作需要不断的评价总结,保证信息采集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5]第二,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培养大数据人才,匹配大数据工具。要看到云计算技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的优势,能够在企业经营当中植入信息观念,积极地创新技术,实现“互联网+风险分析”工作模式: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来汲取行业信息以及国家政策等结构型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在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将和本企业有关的信息提炼出来,能够将本企业运营情况和行业整体水平比较,来发现其中的优劣势。第三,综合利用财务分析指标,降低财务报表影响,确保分析的精准性。首先要知道不同的财务比率必须结合起来使用,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每一项财务指标体现的都是某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在限定条件之下才有具体的衡量作用。这就决定了在财务指标的利用上必须要多个指标结合使用,这样才能保证指标间的彼此佐证,确保分析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比如在负债经营率和资产负债率二者经济意义相近,它们结合利用,便可以起到了彼此考证,使得企业偿债能力得到具体体现,从而降低计算失误率的[6]。又比如费用率、成本率、赔付率等综合使用便可以衡量某个保险产品的利润多寡。其次需要改变过去对财务报表的盲目性,能够同时积极地搜集其他资料以及数据,要多手准备,避免自身受到财务报表的误导,务求财务风险分析的全面性、系统性,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第四,尽可能统一会计程序,统一分析软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指的是在同一个系统内采用统一的会计程序以及统一的分析软件,这样可以保证指标的一致性,避免传统因为程序标准不一而导致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为了达成统一目的,需要企业上下接受培训,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软件、熟悉操作方法,使得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积极地开展起来。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分析
正 文
企业在日常的各项经营中,受到客观环境和不可预测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企业在一段时期内、一定范围内获得的经济利益偏离预期目标,从而造成企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叫做企业的财务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竞争环境中,企业可能随时发生任何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发生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通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
2、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风险成因,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3、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决策者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等方面原因导致决策失误,致使资金无法收回,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的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
5、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6、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7、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8、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及企业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因素之一。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到基业长青,而如果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会进一步暴露企业管理体制的欠缺和导致管理者的失误,成为酿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警源。
(二)外部原因
1、宏观经济变化
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风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2、税收法律规范变化
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3、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的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如果未来的利率呈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市场的利率的持续的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公司债劵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则企业的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企业的流动负债全部用于负责筹集大部分的流动资产,小部分的流动资产则由长期负债筹集;而大部分的长期负债和全部的自有资本则用于筹集固定资产。这是合理的资本结构类型,相对来说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类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盈余为红字,这表明了自有资金存在着一定的损失,在总资本中自有资金的比例减少已经显现。这种情况表明了企业已经出现中度的财务风险,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
第三类是企业不仅损失了全部的自有资金,还加重了负债。这时,企业已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风险风险成因,必须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否则可能会有破产的危险。
(二)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
从企业的收益状况分析,可以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其附加以及其他费用,所得数额为净收入,也可称为经营收益;第二层是净收入减去财务费用,所得为经常性收益;第三层是经常性收益加上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得到的数据是期间收益。
认真分析收入的三个层次,就不难判断出其隐含的财务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当企业的盈利性收益为经营收益,经常性收益为亏损时,表明了企业往往存在着负债过多,利息负担较重等问题,正处于不合理的资本结构状况下,存在着财务风险的隐患。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创新
引言:
我国近年的发展状况良好,各企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做了很多的改变,很多的中大型企业都将财务管理当作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以此来适应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建设。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仔细研究如何将财务风险的概率控制到最低,要明白财务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的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变革,这些变革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是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要清楚的认识自身发展过程中时刻存在的风险问题,要正确的认识风险并且规避风险,这对于所有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及管理
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影响,而企业在运行的全过程因为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原因都会面临财务风险的问题。企业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共有四个特征,第一是客观性特征,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人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于企业全部的生产活动中。第二是不确定特征,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无法对这些变化进行预测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第三是可认识特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有效的统计、分析、评估来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判断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从而可以及时作出应对。第四是行为相关特征,在相同的客观环境下,企业人员的不同行为会造成不同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管理就是在知晓了财务风险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风险,从而使风险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这需要企业管理者严密关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融资、投资以及收益等内容提起足够的重视,进而分析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
财务风险存在于运行的全部阶段,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也非常多,当将这些原因总结起来共有两个方面:
(一)内部因素
首先财务人员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因不同的操作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去主动的探寻更深一层的财务管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缺少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另外如果企业的高层不能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其次如果企业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而企业没有对项目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同时也缺少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分析,因此就使企业的投资环境受到影响,最终使投资失败,企业也将因此遭受到巨大财务损失。最后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重合点太多,同时也缺少了对财务的监管制度,这样引发财务风险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二)外部因素
和我国经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正在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财务风险。首先是货币的因素,如果出了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企业就会来不及供给资金,同时通货膨胀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使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来缓解,如此循环会产生更大的财务风险,有些企业甚至最后会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破产。其次是企业的资金因素,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会使企业的财务负担加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偿还能力。同时有的企业为了实现更大的发展会选择借贷性的融资,我国的金融环境导致了企业大部分融资渠道都来自于银行,如果此时国家调整了银行的贷款利率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就会出现巨大财务压力。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创新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财务风险是暗中存在的、不可控的,但是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因此只要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种财务风险的因素加以预防,便可以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甚至是消失。这些预警机制的建立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是企业重点指标,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利润定为重点财务指标,平衡企业利润和负债之间的比例,以免出现无力偿还的问题。其次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的财务部门应通过现金流量的编制,掌握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从而实现对企业支出的掌控。最后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企业要及时收集和财务风险有关的信息,财务部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整理、分析、反馈,使企业高层能够根据信息制定出相关的风险规避政策。
(二)采取多元化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财务风险因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此物风险进行控制不能只采取一种方式,要和实际因素结合更多元的进行风险预防。首先改革企业的财务机制,让企业可以更科学更合理的进行财务管理,这要求企业关注市场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并根据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其次要做好投资管理,企业在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之前要对市场和自身进行评估,分析市场对项目的影响以及自身资金能否应付投资。第三强化对现金流的管理,企业除了要重视应收款的管理也要建立起客户的信用体系,做好客户的账龄分析,通过对客户的管理来提高账款的回收率。最后强化企业的财务预算,企业要以发展战略为基础来编制财务预算,企业各部门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提出预算方案,随后企业对各部门的方案进行分析整合制定出企业整体的财务预算方案。
(三)完善高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
人才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来讲,合适的人才可以使企业最大化的规避风险,因此企业要将财务人才组织起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首先强化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向企业内部做财务风险知识的普及,使企业全体人员都对财务风险有个清醒的认知。其次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水平,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第三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从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强化,同时也要观察现有人员是否适合本职工作,如果不适合可酌情进行替换和培养。
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发生财务危机,形成的风险称之为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包括融资类风险、投资类风险、经营类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由于财务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只要单位在经营,有任何与财务有关的行为,如投资或融资等,就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企业不能完全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只能预防或控制财务风险的扩大,但却无法消除风险。
2.全面性。因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从物资采购、筹集资金、投资项目到产品销售等,均离不开财务的支持,而在任何环节均有可能因为人为失误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涵盖了企业的所有方面。
3.不确定性。因为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其涉及到的环节众多,风险点发生的范围比较广,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存在诸多因素,如外部宏观政策、企业经营理念、投资决策等等,增加了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无法有效应对。
4.风险与收益并存。众所周知,一个事物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公司企业想要获取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虽然财务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或危机,但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资金,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高杠杆收益率。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一)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融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因融资行为不合理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会因无法按期偿还融资资金而产生财务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一是,融资规模不合理。适度的融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帮助企业更好的运营发展,而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将会增加单位的运营成本,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过度融资,导致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而偿债能力又无法达到要求,选择高杠杆增加了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二是,融资结构不合理。企业对于融资渠道和融资期限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期限结构,且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如果一个单位的债务融资比率很高,则对它的经营现金流有较高的要求,经营资金流入无法满足偿还资金需求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财务风险系数高。另外,企业融资资金期限不合理,融资期限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匹配,或是资金使用未严格与融资期限匹配,这将导致企业面临着偿还资金的压力,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投资风险分析
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因内外部各种因素对所投资项目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对投入资金后,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收入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收回投资资金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风险形成原因分析:一是,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分析导致投资决策失败。有些时候企业为了大举扩张规模,对于项目的投资仅凭借着想法或是热情,但是缺乏充分的事前调研,未进行市场的分析,并未对项目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投资项目实际运营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率大于投入成本,投资决策失误,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在投资项目出现风险苗头的情况下,不能恰当地及时叫停项目以止损,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二是,投资项目期限安排不合理。如果企业没有权衡好投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便会使企业因资金流问题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企业过多地投入流动资产,其资金流动性将增强,但盈利能力会下降;但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收期长等因素影响,过度的进行长期投资将会使企业面临不确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投资若无法达到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平衡,会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营运风险分析
因企业营运工作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资金的回笼和资产的周转无法满足财务需求,主要体现在资产的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回收两个方面。主要风险形成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存货管理不善使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如果企业对于生产管理和订单管理不到位,有可能使得企业存货积压,大量占用企业的资金,造成企业资产周转率低,缺乏流动资金;而如果存货过少,会使得企业产生缺货风险,从而带来违约风险或是降低企业获利的机会。不管是存货积压还是缺货,都会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进而形成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抢占市场而大量的采用赊销,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使得企业资金流动性差,销售资金回笼时间长,现金流量严重不足。这不仅会增加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长时间无法收回出现的大量坏账也可能使得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现金流量风险分析
现金流量风险,是企业因为各个环节综合形成的现金流量过小或是为负,使得企业无流动资金可以周转而产生财务危机。现金流量最能直接反映一个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因为现金流量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当一个单位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时,则表明单位的各项活动有净现金流入,资金流动性能够满足企业投资和正常业务需要的现金需求。现金流正值越高,说明企业经营运转情况越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小;而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在经营管理存在问题,资金不能及时流入,或是企业过度投资使得企业的资金入不敷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并面临更大的财务危机。
三、企业控制财务风险体系的研究
(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首先,企业应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全面收集企业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指标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各项指标设置警戒线,在发生风险迹象时及时预警。同时,在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基础上,及时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其次,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选择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在风险预警体系中不同指标的权重,建立符合企业情况的风险等级判断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设立风险应对措施。例如,盈利能力可以将销售毛利率、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等指标作为一个评价体系;偿债能力可以将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纳入评价体系。最后,需要建立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预警机制。现金流量是业务运营的基本保证,为了在现金流出现短缺时及时预警,单位应该跟踪监控企业的资金使用,分析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正常的生产运作。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灵活运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方式,以提升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加强对于企业所有工作的规划。从企业的采购、生产和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实施全面覆盖的全面预算管理。并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做好过程管控,强化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以实现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现金流的监控,以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企业还应辅助以其他的管理手段,例如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最佳订货点等,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提高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业务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在融资决策时,必须注重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以减少融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在投资决策时,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准确评估项目收益和投资成本,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率,避免投资失败而引发财务风险;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要通过加强生产管理、订单管理和库存管理,提高企业的存货的周转率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用,增加企业的流动性和现金流量。
(三)实施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资金管理是否完善。如果企业的资金周转不顺畅且资金短缺,都会使得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因此,为了减少财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企业应该加强对于整体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共享,实现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企业对于内部资金统一管理和调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掌握整体资金的运转情况,以便更科学的进行资金配置,在有需求时尽可能地实现所需资金的内生化,减少融资,降低资本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各环节的需要优化各环节的资金配置,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企业的周转率。
(四)强化风险意识,注意外部政策变化
一方面,企业风险的发生不仅是企业在管理和决策的问题,也与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有关。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尤其是单位的管理层。企业要不断宣导风险意识,将风险意识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以使得员工在开展自身工作时,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并关注工作中涉及到的风险点,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风险还与外部环境有关。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变化。例如,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市场的情况,以及企业所处行业有关的地方政府政策等,这些与企业的融资成本、项目投资、经营成本等息息相关,企业应该随时关注各种外部因素,通过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来增强对外部因素产生风险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建设工程,而建设工程通常具备投资规模大、工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其主要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因此,通过分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相应的控制办法,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取最优的经济回报。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即到期无法归还本金和偿付利息的可能性。施工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有两种: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因此融资风险也就有债务资金风险和权益资金风险两类。债务资金的风险首先表现在施工企业及时还本付息。随着国家一连串的加息政策出台,货款的资金成本压力更大,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就会导致施工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资本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无法达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另一方面权益资金的融资本成较高,为了降低资金成本,施工企业往往利用负债来降低融资成本。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施工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其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的损失。投资风险可以说是资金循环过程中所有风险的主导,它制约着其它类型风险的发生及其程序。投资风险一部分来自长期投资,一部分来自短期投资,其中最主要的是指长期投资风险。所谓长期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一长期投资项目不能实现预期收益,从而使整个施工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施工企业开展的BT、BOT项目投资金额巨大,回收期长,面临着市场变化大,实际收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投资成本都难以收回。
3.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在时间上发生差异而给企业造成的缺乏支付能力的风险。它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是否盈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风险是由于理财不当而造成的。比如在施工企业的资产利润率较低时安排了较高的债务,或者债务的期限安排不合理而引起的偿债高峰。
4.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提供了产品和劳务之后不能按期收回货币资金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对各种信用工具的普遍运用,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特别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高比例的各种现金保证金,风险抵押和履约保证金数额大,时间长,加之按比例付款,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增大了资金回收的风险。
5.利润分配风险
资金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收益分配,在这一环节中可能形成收益分配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收益确认风险。施工企业在确认收益时,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演绎法和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判断能力欠缺,致使施工企业虚增或虚减利润。
二是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时,分配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6.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带来的诉讼风险
因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在前期往往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若后期的工程结算不及时或者工程项目的投资不到位,则施工企业必将无力支付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
7.成本控制风险
因为建设工程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大,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如施工期间物价大幅度上涨、未预见的恶劣施工条件等。如不能制定先进经济的施工方案,则可能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施工质量下降,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应增大。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能全面控制成本,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增大,使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造成项目亏损。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办法
1.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的财务控制是在保证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基础上产生的。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上控制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财务控制应致力于将企业资源加以整合优化,使资源消费最小而其利用效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从而达到施工企业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能在经济效益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最终目标。
2.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按计划使用资金
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普遍存在,要缓冲这一矛盾,实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一条有效途径。对企业下属各子分公司及各项目部实行资金的相对集中,相互之间调剂使用,能很好地盘活存量资金,充分发挥冗余资金的效益,减少大笔财务费用的支出。对资金的使用实行按计划使用,按月申报资金使用计划,计财部门根据资金的实际存量,结合预计回收资金情况,做好资金使用统筹安排,确保施工生产需要。
3.根据发展需要适量借款、合理融资
施工企业要结合施工任务规模大小及资金紧张情况适度向银行借款。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取内部集资的办法来弥补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不足,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动行。另外,在政策指引下进行多元化股份改革,吸纳非公有制经济,增强企业资金吸纳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企业在融资时,要根据本单位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综合测算。
4.发展自身劳务企业,规避分包风险
为规避因转包、分包带来的风险,各施工企业要大力发展自己的劳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现在大力扶持劳务业务的政策,成立自己的劳务公司,并注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队伍的素质,打造自己的劳务品牌。同时,要注意和社会上信誉好、有较强施工能力的劳务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于那些特殊专业而本单位又没有施工经验的领域,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专业分包,但要综合考查专业分包队伍的各方面情况。
5.加强成本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实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其次,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实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总成本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打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筑精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经济责任制,对失职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规范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