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健康管理范文

个人健康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个人健康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个人健康管理

篇1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 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 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 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 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 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 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 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1]。

4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4.2 个人隐私安全与保护问题隐私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人对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保有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健康档案中有关个人信息完全属于个人隐私,这种隐私权主要表现在个人对整个就医、保健过程中档案上记载的个人资讯或信息部分享有的支配权。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医疗法制尚不健全,易患纠纷日益增多,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之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工作也应纳入法制轨道。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是保障个人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如医患双方密切的信任关系,抵消提供个人信息的顾虑;制订完善的个人隐私制度与隐私保护技术;开展个人隐私保护教育,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业自律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将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个人隐私权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之路。

4.3 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综合利用,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是必然趋势,是快速方便提供利用的必然途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特指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提供所有健康档案,以及这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父系、母系的遗传健康史,它以健康卡作为居民身份的电子档案,收集、组织、管理居民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在将来医疗保健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与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档案相比,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充分。它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情况。(2)检索使用更方便。信息化基础上的个人健康档案具有特定的数据格式和集中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3)可以使患者得到异地专家的健康指导。依托互联网,异地专家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详细信息,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意见。(4)存储更加简易。纸质档案的保存,必须有足够空间,同时还要解决纸张的磨损、老化以及“三防”等问题。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篇2

摘要:本文对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以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篇3

在分析智能手机在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应用优势基础上,总结智能手机在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为其在未来健康管理领域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能手机;个人医疗;健康管理;应用;现状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娱乐和社交方式,而且也形成了新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和个人就医行为,将智能手机推广于提供健康资讯、鼓励健康行为、实施远程医疗、提供健康评估和便捷预约挂号等多个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应用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地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一类手机的总称[1]。智能手机作为移动医疗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健康管理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通过文献检索“智能手机”“健康管理”等关键词查阅有关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最新文献,综述智能手机在当今健康管理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1智能手机应用于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优势

1.1方便携带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相比,智能手机小巧、轻便,方便携带,人们可随身携带、随时使用[2],使智能手机在改善人们生活方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人们利用智能手机有效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

1.2使用人群广泛国际电信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球手机注册用户约为60亿部,占世界人口的86%[3]。而我国专家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保有率将超过7亿部,成为中国人最主流的信息设备[4]。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广大人群中越来越普及,也因其融合了大量先进技术,具有功能强大、使用性能好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因此,通过智能手机实施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3随时搜索和获取信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产品———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应用功能和通畅的网络特点,为实施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已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5]。根据美国Pew研究中心的互联网与生活计划的调查显示,预计在2020年全世界的手机用户都可以使用互联网。联合国的官员也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手机移动技术实施卫生服务保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6]。利用智能手机,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需求便捷地获取健康信息,随时记录自己的健康问题,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实现有效的健康干预创造了可能[7]。

2智能手机在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2.1智能手机的应用现状

2.1.1通过信息传输功能进行健康指导和反馈通过短信、微信或QQ等传输平台,健康信息和健康提醒可以定时、按需地发送到健康管理对象的手机上,使其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引起更多的关注,同时服务对象可通过回复信息得到相应的反馈,获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从而对其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干预[8]。Haug等[9]在戒烟研究中发现通过定期的短信发送来对吸烟者构建持续的健康支持和健康提醒,有利于提高戒烟效果。Mao等[10]开发了“手机移动药物服务系统”,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包括定时发送服药提醒、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明显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2.1.2通过PDA功能实现个人健康管理PDA功能包括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录、多媒体应用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和商业公司研制了各种健康管理的应用软件,例如健康日志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记录人们的饮食、运动、血压、血糖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日常活动[11];多媒体的应用可提供相关健康指导的视频,搜狐、新浪网站均开设了健康频道,目的在于开展健康资讯服务,实现健康管理者和病人的深层次互动。这一形象而直观的健康教育方式更能引起大众的重视和关注,也更能被大众所接受。Kwon等[12]开发了智能手机流水声应用程序来改善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应用程序的使用有助于增强中老年男性的排尿功能。另外,还有一些游戏应用的开发,旨在让人们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保健方法,从而促进健康。

2.1.3通过数据(音频、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实现健康信息的交流随着智能手机像素的提高,它能够充当相机的功能,方便、有效地收集日常生活中与健康相关的一些数据和影像资料,例如收集糖尿病病人饮食的种类和数量[13],记录病人发病时的一些局部表现,或者采集病人的检查结果,方便远程医疗等,特别是对于一些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偏远地区,如果使用智能手机来实现医学诊断和远程医疗,可大大节省医疗成本,提高病人就医的效率。等[14]通过手机摄像头记录放松状态下左手食指指尖的视频,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信息。等[15]研制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使病人通过远程医疗与医疗服务专家实时互动,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病人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控制,改善了病人血糖的管理水平。

2.1.4通过自动感应功能实现健康指标的收集通过能够感应周围的蓝牙设备技术,将智能手机连接到动态血糖检测仪、心电图仪、计步器和一些健身器材等,从而记录和整理相关的健康数据[16]。例如,利用植入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及角度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开展运动功能障碍的检测,并通过助力器械辅助肢体残疾人的生活与康复[17]。一些多功能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被附加到智能手机上,做成手机温度器、手机湿度器、手机听诊器等,以便获取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多项临床参考指标[14]。另外,三星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Shealth的健康软件,配合专业的医疗设备可对人体的血压、血糖进行监测[18]。

2.1.5通过互联网功能实现就医流程的简化应用互联网是智能手机最重要且目前正在广泛试用的功能,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任何想要了解的就医信息,同时简化了病人预约挂号和就诊的流程,缓解了挂号难、看病难问题,且有利于维持医院的诊疗环境和秩序。具体应用如下:

①门诊病人网上预约挂号成功后,会以短信和邮件的形式告知病人就诊日期、时间、地点、坐诊专家、排队时间和等待人数等,既节省病人的时间,又提高医生坐诊的效率;

②病人检查结束后,可不必等书面检查报告出来,数字医疗设备可直接将病人化验、B超、放射等检查结果直接发送到病人手机上,让病人体会到移动医疗的便捷性;

③病人住院后,每天可以及时从手机上收到诊疗结果、费用清单、账户余额等,真正实现就医的透明化[19]。

2.2智能手机的发展前景

2.2.1智能手机应用于个人健康评估、疾病监控的前景个人健康监控、跟踪、提醒是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基础,也是预防慢性疾病及实现健康普及的重要方法。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健康评估和监控是一种新型的健康服务模式,健康监督提醒软件的设计是通过录入健康基础信息,在智能手机上获得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体重指数、健康隐患、饮食处方、运动建议等信息,同时将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专家的健康建议实时更新到使用者手机上,通过将手机提醒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专家适时对使用者进行数据分析、健康处方、健康监督,为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实时评估、健康建议、健康处方和健康提醒服务。张新明等[20]提出了一款基于平台的运动管理软件,该软件集运动检测、运动提示、运动分析、健康知识宣教等功能为一体,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加速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实时准确地监测使用者的运动能量消耗并以直观的运动过程曲线进行展示,通过有效的运动监测与督导帮助使用者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达到有效改善健康状况的目标。等[21]报道的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对糖尿病病人每日血糖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汇成图表,从而指导病人更好地管理血糖。

2.2.2智能手机应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前景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广,传统医疗模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为慢性病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而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应用智能手机来优化慢性病的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利用智能手机对慢性病病人进行长期健康干预的研究倍受关注。

①加强慢性疾病特征性指标的管理:法国赛诺菲推出了一款辅助测量糖尿病的血糖测量仪,它是第一个能直接接入智能手机的血糖测量仪,能够随时随地将测试结果发送到移动设备,即便是远程也能得到医疗人员的专业指导,省去了病人频繁就诊的麻烦。虽然没进入中国市场,但在欧美市场已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22]。

②提高慢性病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等[23]对96例超重病人应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干预组体重下降更多,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

③加强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知识管理:等[24]研制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癌症病人随时随地获得健康相关知识,使病人在有健康知识需求时,能够便捷、及时地获取健康知识,在随访时有针对性地与临床医生进行交流。

2.2.3智能手机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前景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应用程序可以将医学信息和健康促进策略远程接入服务对象,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医院外环境下随时随地监测生理状况、进行远程医疗咨询,通过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共同参与,有效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25]。开发了命名为“病人保管系统”的病人服务器,医生通过智能手机可以储存病人的诊断报告、查找病人的症状/体征资料,并通过服务器发送信息给病人。等[27]利用智能手机的决策应用程序对卫生保健人员的产前护理水平进行干预,提升了保健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了其护理服务质量。

3思考与展望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自己的健康问题,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健康管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微博、微信、QQ等的应用,3G、4G网络的开发,使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康管理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而智能手机使得个人医疗健康管理更加便携化,实现了健康管理的“随手可得”。虽然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康管理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医疗和保健事关人的健康和生命,容不得半点疏忽,目前医疗APP应用软件庞杂,医疗APP市场相对无序、缺乏监管,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误诊的风险,所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作为一项新的移动医疗工具,需要专业把关,其应用的安全性是决定其能否大力推广的核心要素,该应用程序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才能安全地服务于公众。随着移动医疗在世界范围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移动医疗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目前,国内有关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有关利用智能手机技术增加服务对象自我效能、提升服务对象自我管理水平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延伸。结合国内外智能手机实施健康管理的现状和前景,为开发智能手机在医疗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提供参考价值,相信智能手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还会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它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将会给医疗市场带来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孟濬,朱天宇.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移动医疗系统模式[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7:2055-2060.

[4]罗川.智能手机改变中国[J].中国传媒科技,2013,17(5):14.

[5]罗春燕,封彬贤.因势利导:基于智能手机媒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7(3):50-51.

[17]刘琳,刘静.手机助老助残技术的研究和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6-15.

[18]张兰英.移动医疗,蓄势待发[J].新财经,2012,13(9):82-83.

[19]郭莉.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新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2015,3:28-32.

[20]张新明,张伟,王焕民.基于Android平台的健康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21(4):103-109.

篇4

【关键词】学生管理;大学生;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是一种正常发挥的心理机能特性其基本属性表现为和谐性、适应性自主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建设,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一项基建工程,是高校育人的首要任务,是推进素质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怎样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结合工作实际,从学生管理角度入手,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第二,管理者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第三,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第四,管理者的责任心。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引导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

首先,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是有差异的,是具有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当代今大学生大都是90后,这个年龄段很容易就出现自卑、自负、悲观、孤僻、抑郁、狭隘、冷漠、虚荣、焦虑、鲁莽、敌对、冲动、脆弱、自我中心等不健康的人格表现。因此,对管理大学生本身而言,就要求体现人文关怀,只有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个体需求,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帮助他们、引导他们逐渐拥有健康的人格。

其次,若发现了学生有人格偏差倾向,应及时寻求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能促进他们健康地、自由地发展的引导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要面对现实。若此时让他们去强行接受我们的观点和指导,学生同样还是会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由倾向转向偏差,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因此,面对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旁征博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体现我们的人文关怀,定当“水到渠成”。

第二,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需要具备崇高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由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的,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源泉,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惩条例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语言艺术魅力,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深造,只有管理者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才具有说服力,学生才能更加容易接受,才能被熏陶感染。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里的“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对学习的疑惑,还包括了家庭、生活、情感、心理、人格等方面的疑惑。因此要求管理者,除了需要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历史、法律、艺术、哲学等人文修养方面的业务水平能力。

当然,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于人格魅力的培养,除了需要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外,还需要借助高校的制度建设。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工作队伍结构建设和内涵建设,为其提供发展提供撬动地球的“支点”。

第三,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首先,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作为管理者,应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先进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并结合自己工作经验,不断地求实创新,以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判断标准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会忽略他们的个人心理健康发展问题。我们不能只用学生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好坏,而刻意地规避或者包庇学生在个人修养上的瑕疵,这对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我们要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上,不断地创新,进而在传承的同时,又做到了面面俱到。

其次,管理者的管理模式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对待学生,就应该从对他们的关怀、信任、鼓励、自信、独立等方面进行培养,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今的大学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价值取向比较模糊,容易受社会和他人的影响,此时很需要能在人生路上帮助他的人,引导自己走出泥潭。因此尽可能的帮助、爱护他们,切实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家庭、情感等方面的困惑,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空间中,正确处理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意识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格之道,当治于心”。那么,怎么“治”?就是要“对症下药”,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因此,作为“主治医师”的管理者要从管理理念和模式上去下工夫,做好学生健康人格走向的导师。

第四,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还需要管理者的责任心。

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责任心是基础。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有责任心,管理者也是一样,要有责任心。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若教师本身都缺乏责任心,试问怎么去要求学生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就是要不断地在工作中总结,深化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管理者人格修养,进而引导大学生人格健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文.健康人格教育的理论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 2010,31(3).

[2] 李香善.高校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3).

篇5

关键词:制度管理 高雅文化 服务引领

我校是一所市级普通高中,现有学生3100多人,有70%的来自农村,寄宿制学生达到2000多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我们潜下心来认真研究。近些年学校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

一、健全制度,注重引导,让寄宿生活有章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学生看来,回到宿舍一切都是自己做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让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如果这样,势必会导致住宿秩序一片混乱,因此管理者必须给学生的生活环境设定目标。在这方面,我们的出发点是号召学生“做有道德的人,过有道德的生活”。公寓门厅内张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等标语,让住校生必须对学生公寓生活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四自”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总体要求。楼道内悬挂的《张掖市实验中学住校生养成教育文明公约》和《张掖市实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是住校生具体的行动指南。让学生一进公寓楼就提醒自己严于律己,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此外还制定了《张掖市实验中学住校生管理办法》《张掖市实验中学宿舍长制度》《张掖市实验中学值日生制度》等,在新生入校时组织他们学习,让他们的行为举止在既定的目标要求中进行,做到有章可循。

二、强化管理,凸显服务,让寄宿生活宽严有度

以“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四自”教育为龙头,要求每位住校生在制度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修养。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本着“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原则,学校力求在管理方面凸显对学生的服务,帮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的监督员,有序生活的指导员,实行全方位、无缝隙管理:早晨由生活老师督促值日生做好宿舍卫生,清理留宿学生,排查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卫生;中午由学校统一安排两名教师配合生活老师对学生的午休纪律、卫生和不归宿的学生进行清查;晚自习后每个楼层安排两名班主任老师,带领楼管会干部对学生的就寝秩序进行指导,督促做好宿舍和个人卫生,及时休息;学生休息后班主任老师离校,各年级安排一名值日老师睡在学生公寓内,配合生活老师处理突发事件;学校值周领导负责对所有参与管理人员进行考勤,并在每周三晚上安排一名校级领导值夜班,全程了解住校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每周五通报一次,在第二周星期一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召开由政教处、年级组、公寓管委会相关管理人员参与的碰头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文化引领,活动育人,让寄宿环境富有品位

一是通过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教育。每学年的秋学期开展《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如集体生活知识宣传、军训成果展示、宿舍文化建设、样板宿舍评选、我爱我家征文、财产安全检查、宿舍管理制度测试、宿舍成员个人才艺展示、争创文明宿舍、公寓管理先进集体表彰等系列活动,历时3个半月,让学生行为在活动中得到规范。每学年春学期开展《学生公寓百日安全无违纪》系列活动,同样历时3个半月,开展系列活动9项。每学期初,在住校生大会上对活动中的突出个人、集体、单元进行表彰奖励。至目前宿舍文化节活动已举办了八届,百日安全无违纪活动已举办了四届,在住校生管理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是通过高雅的文化建设为住校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方面,以楼层为单位,将楼道文化分为四个模块,各楼层形式一样,内容相近。第一模块命名《见贤思齐》,内容为名家圣贤警句,经典修身雅言,配以图片,图文并茂;第二模块命名为《师长寄语》,形式为书法作品,内容为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寄语,请校内外书法名家书写,装裱成字框分布悬挂于楼道内,勉励学生不断进步;第三模块命名为《爱我家乡》,形式为摄影作品,内容为张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文化古迹、人物事迹,如祁连雪峰、七彩丹霞、戈壁水乡、裕固家园、西夏国寺、黑水国遗址等,让学生了解张掖,热爱家乡;第四模块命名为《百花齐放》,征集学生的绘画、书法、摄影、手工作品,展现个人才艺。每个模块确定的主题名称以竖长方形木刻板的形式悬挂于楼道内,形成四个模块的分界。楼梯间制作楼层标志,张贴文明提示语。宿舍内统一布置,内容为书法励志名言、感恩典故、雅言经典诗词、中国山水、世界名画等,保证室内一字一画,整齐洁净,培养学生爱室如家的集体意识。

四、注重沟通,真情待人,让寄宿生活充满温情

爱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在住校生教育中更是如此。学校要经常动员生活老师积极与个别问题学生进行沟通,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使他们主动配合生活老师倒垃圾,主动反映同学们当中的一些情况,让育人的环境更加温馨。

篇6

关键词:关注 塑造 心理 人格

一、中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经过多年来的中职教学实践,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我对中职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了解,概括起来有三个明显特点,即多样化、复杂化、不健康化。而不健康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自卑心理。这些学生大都性格内向,且学习成绩不佳,他们常常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由于不自信,他们常常处于忧郁、沮丧的心境之中而不能自拔。建议治疗方法为,自我暗示、树立信心。

第二种,孤独心理。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易于和别人沟通交流,经常会感到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没有值得依赖的人;别人不能走进自己的情感世界,自己也同样不了解别人的情感。建议治疗方法为,打开心门、敞开心扉。

第三种,压抑心理。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常表现出忧心忡忡、抑郁寡欢,焦虑过度、精神紧张。建议治疗方法为,卸下包袱、轻装前进。

第四种,失落心理。有些学生在原有的地位丧失后,出现了心理不平衡,感到无所适从,并因此苦闷、消沉甚至颓丧。建议治疗方法为,忘记从前、重新定位。

第五种,脆弱心理。有些同学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任何挫折、失败。建议治疗方法为,人为设障、加强锻炼。

第六种,嫉妒心理。有的学生一旦看到其他同学某些方面比自己好就会生气,甚至产生仇视心理,过分的嫉妒会使他们神经敏感、性格古怪。建议治疗方法为,正视自己、正视他人。

第七种,从众心理。有的学生看问题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人云亦云;做事没有主见,喜欢东施效颦、亦步亦趋。建议治疗方法为,独立思考、寻找自我。

第八种,逆反心理。这些同学故意和别人作对,永远朝着别人所指的方向逆向而行。建议治疗方法为,案例教育,催其猛醒。

第九种,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生活上处处和别人比,比吃的、比穿的,比品牌、比档次,什么都“不甘落后”,什么都不愿甘拜下风,但唯独学习不攀比。建议治疗方法为,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第十种,单恋心理。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心理的变化,情感变化明显。男女意识增强、对异性的爱更加强烈,有的甚至暗暗喜欢一个人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生活、学习。建议治疗方法为,转移注意力、抛开幻想。

二、进行心理辅导的几点建议

面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拨开“云雾”,为学生心灵的成长营造万里晴空。特别是心理学教师、德育教师更承担着让学生心灵沐浴灿烂阳光的重任。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撑起这万里晴空呢?

第一,加强自身修养,匡正个人行为,增强人格魅力。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也是强大的。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一贯倡导教师要为人师表,他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巨大影响作用。

第二,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并适时传授,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心理学知识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更何况教育工作者呢?教师要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要不断探索中职生心理成长规律。在辅导学生时,可以选择一些专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如何提高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调控能力”、“如何加强人格修养”、“如何控制自身情绪”等等,让大家了解,正如身体会生病一样,心理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心理健康却是不容忽视的,如不及时发现、正确调适,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对照、自我分析、自我诊治,从而使他们逐步消除一些不良心理。

第三,关注个性,因“生”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爱好特长等等。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在教育过程中,应时刻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气质特征进行教育。为此,学校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设计个人情况(包括自我评价、生活习惯、读书习惯、爱好与娱乐、心理困难)、测试情况和家庭情况三大类别,这样教师就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四,真诚关注,潜移默化地引导。

陶行知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些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让学生感到你是爱他们的,你是真诚的,你是可依赖的。教师一定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通过互换角色,体验、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使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方法“随风潜入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同情他们、监视他们、“教育”他们,更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武断地下判断、下结论,那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对教学感到厌烦,甚至抵触、反抗。这种师生不相容的局面不但无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使他们不良心理愈加严重,甚至沉溺于一种心理怪圈,在痛苦与失望中丧失自我。

第五,创造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爱意浓浓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心地爱自己的学生,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差生”、“问题生”不但不冷落、歧视,不讽刺、挖苦,而且要给他们同等的机会、同样的态度,甚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温暖。教师的心应当充满对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要把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滋润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生活在亲切、温暖、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感受、体验学习、成长的快乐。

第六,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通过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心理得到必要的放松,从而缓解心理压力。通常学生在心理压抑的状态下,往往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支持和理解,也希望通过一些活动来实现心理活动的迁移,在活动中忘记过去、找回无忧无虑的自我。比如,诗歌朗诵、体育比赛、文娱活动、郊游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摆脱自卑、孤独的心态,还可以培养意志,让学生在活动中倾诉衷肠、吐露心声,建立起真挚的友情,从而帮助他们排除内心的烦恼,化解郁闷,消除不安,摆脱迷茫,树立信心,培育健全人格。

第七,上好实践训练课。

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一、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压力大。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截然不同,考试课程一下子从小学的三门增加到初中的八门。有的学生在小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到了中学,一下子不知所措。一次考试的失利,对他们往往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从而出现畏惧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2)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能力薄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如不知如何和同学相处,与同学产生矛盾不知如何解决等。

(3)自信心不足。大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他们往往不是采取鼓励的方式,而是泼冷水、冷嘲热讽,希望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斗志,殊不知这一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往往有的孩子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灰心丧气,丧失信心。

(4)早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情感懵懂的年龄,从开始对异性的排斥到对异性的相互吸引,导致“早恋”,从而会出现兴奋、失落、恐慌、焦虑、烦躁等情感体验。

二、采取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使其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责任感”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一个人只有充满责任感,才会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

首先向学生介绍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提前做好老师发给他们的导学案,达到预习的目的。上课时注意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做好复习,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如有则记下来继续问老师,做一个“勤学、善问”的中学生。其次,要从思想上加强了对他们的熏陶。教师要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在故事中让他们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一个学生的职责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不懂就问,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作业正确率提高了,学习成绩进步了,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

学生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的生性内向,不善于融入集体的怀抱,有的则过分外向,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要让他们在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萌生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如组织“大风吹”“抬竹竿”“滚雪球”等活动,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

(2)“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缺乏自信心这一现象在后进生和自卑感较重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严重,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唯恐失败而不敢表现自己的才能。为了缓解这类学生的自卑情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要注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赏识教育”是激励人最有利的武器,抓住他们的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适时地在班级进行表扬,如“书写认真”、“乐于助人”等,及时鼓起他们的勇气,让他们树立信心。

(3)提高学生的耐挫力,使其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可利用班会课向学生讲解古今中外逆境成才者的一些典型事例,如盲人音乐家贝多芬,身残志坚张海迪等,让他们明白: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在所难免,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才更能品味出成功的甘甜。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磨炼学生意志的困难环境,如带领学生远足、登山等,让他们知晓: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看到绚丽的彩虹。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耐挫力得到提高。

(4)家校合力,使学生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的父母过于娇宠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使孩子处于“无法无天”的境地;而有的父母则对自己的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恐慌心理。上述三种类型的孩子到了学校,往往使老师的教育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的学习,多阅读一些家教书本,向身边优秀家长请教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个时期家长应多腾出一些时间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还要多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教师也应主动定期到学生家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情况,不定期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让孩子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8

健康管理师资格证是国家认定的,健康管理师是国家新增职业,可以从事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机构、社区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维护等相关工作。

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和群体从营养和心理两方面健康的检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而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推出健康管理师岗位能力培训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 微传媒 高职学生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年来,一场场以“微”字命名的潮流涌入我们的生活中,在高职生对通信工具、网络媒体、短信等青睐的催生下,他们已成为微传媒最紧密接触的群体,校园里拍微电影、学生发微问候、以简练的语言发微博的事件屡见不鲜,一系列微传媒影响越来越大。微传媒正已微小的力量影响着学生的“微观世界”。大学期间是学生构建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微传媒的研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校园微传媒对高职学生人格的影响

校园“微传媒”的开放性、个性性、即时性、形象与娱乐性等特点,使得学生们在微传媒中参与性更强。开放性,在这平台里,学生们是观察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传播者,可以在事发的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短短的言语播报出去,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评论和转发。个性性,它不和传统的媒体一样,主张一种色调,而是强调个体价值,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微博中设定自己个性的主页,对于同一件事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时性,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便捷和高速,可以使用短短的几个字数,将信息及时即时发送。形象与娱乐性,微传媒里,除了简练的言语外,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内容,通过微电影的拍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了娱乐的效果。

我们学生在校园微传媒的浪潮中,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健康人格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影响。当下,校园微传媒对高职学生人格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微传媒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快了个体的独立性的发展,可以增强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能力,它开放性的特点提供了学生团队学习、人际交往的平台,在微传媒中,充满了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思想,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实时的学习和交流,使学生们尽快地了解和适应社会。负面影响表现为:微传媒中无穷的信息使得学生们无从选择,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促进了事件的影响力的强化,使得学生们容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再者,极易受到“微世界名人”的影响,希望自己成为微博达人,发表一些虚无缥缈的言论,扭曲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沉浸在虚幻的荣耀中,而磨灭了努力奋斗和拼搏的斗志。微传媒的即时性造成了学生们随意性的态度,在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内容的娱乐性,而对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没有很好的把握,从而与严谨治学的精神相违背。

针对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健康人格素质的塑造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传媒的信息浪潮中,我们要保持正面的影响,消除负面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关注、转发文明健康的信息,能积极参与到构建文明健康的微传媒的队伍中来,能够在微传媒里,养成良好的自我个性,保持互相尊重与人格尊严,维持和谐友好的现实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出健康的人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

2 管理好微传媒对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思考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文明上网、文明发表信息、文明言论的行为习惯,学校应该建设微传媒管理和教育工程,力求达到管理规范、内容丰富、言论健康的“绿色校园微文化”。

2.1 组建健康的微传媒环境,构筑健康学生人格教育阵地

面对站在时代前沿的高职生,我们应该把传统的学生工作思路和新型的微传媒工具相融合,去学习微传媒中的文化,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建立学校官方的微博、微信等微传媒方式的教育和引导窗口,对学生群体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关注。微博平台中,让老师和学生干部发表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内容健康丰富,语言简单幽默且吻合高职生舆论话题的内容,提高学生关注度,使得更好地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梳理。同时,我们应该把微信作为一种教育的引导平台,让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微信活动中去,积极关注学生微信中的个性签名,或者添加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其中,让学生可以以放松的精神状态将个人真实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以此来增加师生之间的心理的相容性。这样把我们的教育阵地开放化、扩大化、平常化。通过构建健康良好的微传媒环境,积极的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帮助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用健全的制度围起健康微传媒的篱笆

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微传媒环境,我们还需要一个健全的微传媒管理制度,围起健康传媒的篱笆,以此来净化信息传播环境。学校应该以网络传播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建立学校微传媒的管理制度,成立一支微传媒审查的队伍,时时监控学生所发表的内容,防止不良信息的渗透,以此确保传播内容的健康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使用微传媒过程中,要有法律意识、文明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等等,不断强化学生健康使用微传媒的意识。

2.3 让老师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引领者

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渗透到微传媒的队伍中去,是引导我们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要加强该队伍在微传媒使用方面的学习,定期对学生工作老师进行微博、微信等微传媒的知识培训,提高使用的技能,同时注重加强网络技术、微传媒信息判断能力和提高良好的微传媒素养,提高信息监管能力。

2.4 让微传媒健康地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微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发挥好他的优势,可以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和效果。高校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好微博这个微平台,开放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为题材的各种主题微博,例如对于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可以在微博中发表一些励志的语句和经典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多接触那些干净明亮的词语,长期在阳光照耀下,就可以赶走他们心里的黑暗。或者链接上相关的可供讨论的话题,在这微博中,学生既可以实名又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访问,所以他们就很容易敞开心扉在此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借此可以从这些言语中看到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健康的环境中来。充分利用好微电影这个媒介,让学生积极拍摄一些以健康向上为题材的微电影,以此营造健康的微传媒环境。我们可以突破课堂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把学生学习的平台加以扩展,老师在微博中就某个课外教学主题或者重点知识提出话题,并链接相关的课外知识资源。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促使学生能够在微传媒中能够健康的交流和思考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健康人格素质的塑造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传媒的信息浪潮中,我们要保持正面的影响,消除负面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关注、转发文明健康的信息,能积极参与到构建文明健康的微传媒的队伍中来,能够在微传媒里,养成良好的自我个性,保持互相尊重与人格尊严,维持和谐友好的现实人际关系,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出健康的人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冠心病;艾森克个性问卷;心理健康管理

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的病前人格结构是冠心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本研究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1]对102例冠心病患者及10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测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组为2006年1月至10月在一汽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共计102例。其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29~73岁。职业包括工人、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既往无精神病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健康对照组为同一时间段来自一汽集团生活区的健康志愿者,共计102例,其中男53例,女49例,年龄28~65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等一般情况与冠心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测量工具采用龚耀先修订的EPQ,对全部研究对象测量E(内外向)、P(精神质)、N(神经质)、L(掩饰性)四个维度变量,将所得粗分转化为标准分,然后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分别求出两组对象四项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艾森克人格特质测量结果见表1。

冠心病组的N(神经质)分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E(内外向)分、P(精神质)分、L(掩饰性)分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的N(神经质)分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高神经质是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特质。

高神经质个体在情绪上倾向于过度反应,情绪不稳定,常常对很小的挫折和问题有很强的情绪反应,并且很难恢复过来,更容易兴奋、生气和抑郁[2]。相反,低神经质个体很少出现情绪失控,也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

高神经质个体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应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部分,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并没有比健康人经历更多的应激事件,而是由于其自主性的过度反应可能更容易将情感障碍转换为躯体症状[3]。

研究证明,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加以控制[4]。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管理就是运用健康管理学理念,使个体能够达到和保持心理活动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状态的一系列活动[5],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保健和必要的心理治疗,如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压力、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6]、调节自身的生理状态。最终使高神经质个体学会情绪控制,降低应激反应,不断完善人格结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冠心病发生,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修订).湖南医学院,1986:1-49.

[2] Jerry M Burger//陈会昌.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82.

[3] Phillip L Rice//胡佩诚.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74-275.

[4] 李星明,黄建始.冠心病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进展.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1):38-40.

篇11

【关键词】 法官;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社会支持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of Judges. Hou Yi, Li Yongxin, Tang Yo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 of judges. Methods The GHQ-12, EPQ-RSC and SRR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47 judges. Results ①The ratio of judges whose mental health are not good is 34.0%. ②Introversion-extroversion(P

【Key Words】 Judges; Mental health;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目前,对法官群体的心理健康研究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研究拟调查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为有效开展法官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河南省某地区所辖的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总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0份,回收问卷经检查后合计有效问卷为247份。其中男162人(65.6%),女85人(34.4%)。已婚224人(90.7%),未婚23人(9.3%)。就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48人(19.4%),31~40岁114人(46.2%),41~50岁68人(27.5%),50岁以上的17人(6.9%)。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42人(17%),本科192人(77.7%),研究生13人(5.3%)。

1.2 工具 ①一般健康问卷(GHQ-12)[1]。该问卷被广泛用于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其在职业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已经得到验证。该问卷共12个题项,结果以总得分评定,总分>27分者视为心理状况不佳。②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2]。主要包括2个人格维度:内外向维度(E)、神经质或精神性维度(N)和精神质维度(P)。③社会支持问卷(SRRS)[3]。由肖水源编制,共10个条目,评价指标主要为3个维度,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

1.3 数据处理 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初步整理后,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法官一般健康问卷的调查结果 被试在一般健康问卷上的回答结果表明,被试的得分为24.59±5.10分,总分超过分界值(27分)者有84人,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34.0%。

2.2 法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法官的一般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3个维度以及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的相关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中,除了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与健康的相关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外,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变量的其他各维度的相关都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意义(P

2.3 法官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分层回归 利用分层回归技术来考察法官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运算过程包括3个阶段:第一步,利用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回归,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法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第二步,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作用的前提下,各人格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考察人格变量对因变量的主效应;第三步,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人格变量作用的前提下,各社会支持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考察社会支持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主效应。结果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中,法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34.0%,表明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法官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在法官的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分层回归分析技术。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在控制一定变量作用的基础上,考察自变量对于因变量进行解释的增量[4]。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分层回归的第一步,当个人口统计学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时,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解释贡献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表明法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没有显著的差别。在分层回归的第二步,当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进入回归方程时,回归方程总体显著,其中内外向(P

4 参考文献

[1]郭莲舫,张明园.精神卫生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5-22

[2]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29

篇12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ZHANG Ya'nan

(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erce, Xianyang, Shaanxi 712046)

Abstract With prosperity and continuous enroll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higher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eing educated concern, compared with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students in mental health even more special.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realit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such as social environment, family economy, employment status will affect their mental health, but coping styl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factors on mental health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several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the way to deal mental health and to explore how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ping styles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coping style; mental health

1 高职学生应对方式一般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应对方式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总体上高职生能够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个体面对应激时采取的应对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六种应对方式构成了三种组合:解决问题―求助属于成熟型,退避―自责属于不成熟型,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本研究结果显示,面对问题时,高职学生最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即成熟型应对方式。这反映高职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采取一些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通过积极的努力,寻求别人的支持,将问题解决,而相对较少采用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这表明高职生在面对应激源时能够表现出较成熟稳定的行为方式。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生在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t = 2.11,p

首先,高职学生可用的心理资源较普通大学生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低于普通大学生,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高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加自信,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而低自我效能感、低社会支持的个体倾向于采用消极。高职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缺少自信,可获得社会支持也少,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应对方式的选择。

其次,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程度低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这就使得高职学生感受到很大的应激源。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应激源时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受应激源的影响,若应激源的强度过大,个体使用现有心理资源无法面对这些困境,就会采取一些消极逃避的方式。

2 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高职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它决定个体面对压力源时产生何种程度的压力,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Lazarus(1984)认为应对方式通过三种维度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一,通过应激反应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影响健康;第二,个体采用的不良应对行为会影响个体的健康水平,如采取酗酒、吸烟、吸毒等,会引发疾病,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面对应激源时个体会采用一些消极应对方式,这类应对方式会使个体产生不良情绪,这类不良情绪即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也阻碍个体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

根据本研究结果,高职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解决问题和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自责和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合理化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由此可知,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等,都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退避等都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经常使用自责和退避这类应对方式,个体会较多把压力指向内在,遇到问题自责自弃,长此以往,个体容易自卑,产生不良的自我暗示或消极期待;并且,个体长期使用消极对内的应对方式,不良情绪的不到宣泄,随着时间积累,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从而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疼、失眠等,经常使用退避这种不良的应对方式,遇到困境个体会退缩,没有勇气与动力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可能对生活失去兴趣,产生悲观的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相反,采取解决问题等积极应对方式,个体会从中获得自信、成就,获得较高水平的自尊,这样的良性循环,个体就拥有较多的心理资源,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困境也不会轻易出现心理问题。

第二,本研究发现,高职生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高职学生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其中,内外向与解决问题、求助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成显著负相;精神质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

由于个体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当遇到环境中不同的应激情境,应对方式会相应的表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即不同的个体会使用不同的应对方式,而不同的应对方式所产生的后果不同。内外向与解决问题等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说明越是外向的个体越善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这样的积极应对方式。外向的人活泼开朗乐观,善于宣泄不良情绪,遇到难题也能乐观面对,积极解决,当问题超过个人能力范围时,也会主动求助于他人;而内向的个体则相反,遇到问题容易自责、悲观,产生不良情绪,不能冷静考虑问题,不容易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神经质、精神质与自责、幻想等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情绪不稳定的个体不能很好地采取积极地应对方式,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常常焦虑,担心,遇到应激情境,不能理智地分析,寻找正确解决办法,而是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精神质得分高的个体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人际关系较差,他们遇到困难,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他们试图通过想象来幻想问题得到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心理的平衡,但是这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篇13

【关键词】 医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

A Study on Correl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o Personality Traits. Bai Junyun,Wang Hong, Li Hua. Dept. of Geriatrics, The 1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65003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o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rovide science data to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departments. Methods 322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with 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 and the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Results ①The main mental problems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are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d hostility. ②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on factors of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③The General Symptomatic Level i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f neuroticism(N), extraversion(E), agreeableness(A), and conscientiousness(C). High-Symptomatic Level subjects score higher on N, and lower on E, A than the low-Symptomatic Level ones. Every Symptom Factor is affected by one or more of personality traits.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mental health ofmedical stud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some of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in which neuroticism plays a leading role.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SCL-90; Mental health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竞争的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据报道大学生中约有10%~30%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个体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关系最为密切[2]。本文拟通过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们于2006年6月~1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昆明地区两所医学院校355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22份,有效率90.2%,其中男生144名,占44.7%,女生178名,占55.3%,平均年龄21.7±1.1岁,汉族276人,占85.7%,少数民族46人,占14.3%。

1.2 工具

1.2.1 心理健康评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试工具,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照5级评分(从无=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5),阳性项目为评分≥2的项目。计算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10个因子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共计13项指标[3]。总分≥204分为有心理问题者,总分≥220分为有心理障碍者,总分≥234分为有严重心理障碍者[4]。

1.2.2 人格测验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自评量表问卷(NEO-FFI)的中文译本,其特点为简明而有效,共60个项目,按5个分量表计分,分别是神经质(N)、外向性(E)、开放性(O)、顺同性(A)和严谨性(C),每个维度12题,采用5级评分[5]。FFI已被我国学者证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

1.3 实施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昆明地区两所医学院校本科学生采用无记名方法进行调查,受试者自填量表时给予统一的指导语。

1.4 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用SPSS 11.5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比较采用多元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SCL-90测定结果 SCL-90量表总分为145.87±43.51,总均分为1.62±0.48,阳性项目数为39.82±22.63,各因子分在1.40~1.87之间,因子分相对较高的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最低的是恐怖(见表1)。总分在204~220

分的有7人,在220~234分的有6人,>234分的有15人,即有心理问题者有7人,占2.1%;有心理障碍者有6人,占1.8%,有严重心理障碍者有15人,占4.6%。在本研究中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者共计28人,占8.7%。

2.2 不同性别SCL-90测试结果比较 用t检验对男、女生从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10个因子分的测试结果分别进行比较,由表1可见,女生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评分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采用t检验对男、女生在NEO-FFI中各分量表的得分进行比较发现,女生在神经质(N)上的得分高于男生(P0.05)。

2.4 高、低分组的人格特征 为了突出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将被试按SCL-90总分的高、低27%分组,分出高分组(SCL总分≥162分)和低分组(SCL总分≤117分),高分组的症状总分为200.93±40.23,低分组的症状总分为104.90±7.63。两组的症状总分差异非常显著(t=22.24,P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低分组在NEO-FFI各分量表的得分差异,结果显示高分组的N分较高,E、A、C分较低(P

2.6 样本SCL-90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人格维度的相关 如表4所示,被试的SCL-90症状总分与人格维度中的N、E、A、C均有显著相关,与O维度不相关。各因子分与N、E、A、C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P

2.7 人格特征对症状总分的回归分析 以SCL-90总分作因变量,各项人格维度分数作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和A进入回归方程,N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是正向的,而A的影响是负向的(具体参数见表5)。

分别以高、低分组的症状总分作因变量,以5项人格维度分值作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个回归方程中都只有N进入,即N与高分组(BETA=0.251)和低分组(BETA=0.326)的症状有显著关联。

3 讨 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系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7],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从五因素人格结构角度分析人格特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SCL-90量表考察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者占8.7%,医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性等方面的症状较为突出,这一结果与吴花林报道[8]一致,反映出这些问题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同时,还发现男、女生的心理卫生特征表现不一致,从总体上讲女生组的心理问题多余男生组。女生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评分均高于男生。在人格特征方面,女生的神经质(N)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为了研究人格维度与精神症状的关系,首先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与人格维度中的N呈正相关,与E、A、C呈负相关,与O维度不相关。再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发现N、A与症状总分有关联,尤其是N的影响程度最大。另外,在对症状总分水平进行高、低分组比较发现,高分组的N分高,而E、A、C分较低。再对高、低分组症状总分进行回归分析则表明N分是显著的影响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人格特征与精神症状水平的确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神经质是对心理健康评价最有解释力的人格维度。在大五人格结构中,神经质维度(N)反映的是个体之间在体验内心苦恼倾向上的差异。高N分者长期体验到负性情感,易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反复出现紧张、抑郁、挫折、内疚、自我意识的烦恼;大量的躯体主诉和无效的应付方式[9]。本研究对此提供了实证性的支持。

一个人怎样认识周围世界和怎样适应与反作用于周围世界,即一个人的稳定的、持续的与独特的感知、体验、思维、应对与行为方式,构成一个人的人格。个体外显的情感与行为反应方式取决于其内隐的感知方式、态度与思维方式[2]。高校大学生承受着各种压力和困扰(如学业压力、现实目标、择业就业、专业兴趣和人际关系等)[7]。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大多数的症状与神经质这一人格特质有关,所以在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如认知行为治疗、情感支持、社会技能训练等),帮助他们处理应对各种心理冲突、行为问题和情绪危机,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魏俊彪.医科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医学与哲学,2002,23(8):63-64

[2]翟书涛,杨德森主编.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长沙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10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4]刘连龙.西部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5):339-340

[5]Costa PT Jr, McCrae RR.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PI-R)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992:1-15

[6]郭庆科,韩丹,王昭,等.人格测验中正反向陈述的效应.心理学报,2006,38(4):626-632

[7]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5,3(2):50-55

[8]吴花林,王林森,马存根,等.医专学生SCL-90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392-393

篇14

一、背景资料

(一)自恋的概念

很多人认为“自恋”是一个贬义词,且不愿意承认自己自恋。不少心理学者把自恋作为一种普遍的人格特质。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都是自我关注者,自恋者只是高自我关注者。

对于自恋,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临床上自恋被看作一种人格障碍。1994年的DS-IV将自恋人格障碍描述为一种普遍夸大的行为模式,需要羡慕,缺乏同情心。非临床领域认为自恋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的人格构造。

作为一种非临床意义的人格特质,自恋表现出一种自我膨胀;对无限的权力、美丽和成功的幻想;对批评的极度敏感;强烈的特权感;以及利用性的人际关系。有的观点认为社会的动荡不安,复杂的多元价值观,以及飘忽不定的情感都左右着自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本研究将自恋定义为一种综合性人格构造,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是一种对于自身重要性的夸大感觉,认为自己比其他的人都更为优越,并相信自己有资格获得特殊权利和待遇。

(二)隐性自恋的概念

隐性自恋的概念由Wink首次提出,1991年,Wink提出了自恋包含着显性自恋跟隐性自恋两种类型。我国学者郑涌(2005)编制的自恋量表表明,隐性自恋包括易感质,特权感,自我钦羡三个维度。

本研究认为,隐性自恋是个体内隐的自我欣赏和自我夸大,表现为潜在的自卑,缺乏信心和主动性,过分敏感、焦虑和具有不安全感,同时存在自我夸大和别人认同的高度寻求等外显特征。

(三)自恋与心理健康

国外有关自恋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现出“双面性”,显性自恋至少有一些适应的特征,而隐性自恋的特征主要是不适应的。在对自恋的测量中也发现,自恋的某些特征与心理健康的指标成正相关,而另一些则成负相关。Rose(2002)研究发现,显性自恋者是因为具有高自尊,所以他们经常体验到幸福;而隐性自恋者因为自尊水平较低,所以他们总感到不高兴。所以,自恋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自恋在心理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由此可以认为,显性自恋多与健康心理有关,而隐性自恋多与不健康心理有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300名普通高中普通班学生作为被试,回收问卷284份,用一对测谎题剔除无效问卷24份,共260份有效问卷。

(二)研究材料

材料一:西南大学郭成教授自编的隐性自恋问卷,共20题,其中含一对测谎题,共4个因素:自我优越、自我欣赏、人际敏感、自我保护。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2;分半信度系数是0.772;拟合指数接近1。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材料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90个题目,共10个因素: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用以测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隐性自恋的特点

对有效被试在各个因素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从总体上分析高中生隐性自恋的基本状况,考察高中生隐性自恋的发展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隐性自恋居于中等水平。各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欣赏、人际敏感、自我保护、自我优越。

(二)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为考察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隐性自恋各维度得分及其总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的得分及其总分进行相关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高中生心理异常与隐性自恋存在相关。高中生隐性自恋总体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具体到各个维度上,自我优越和人际敏感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欣赏仅与偏执成正相关;自我保护与除恐怖外的各项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隐性自恋的水平的确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影响,隐性自恋水平越高,心理越不健康。

2.高中生隐性自恋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隐性自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相对贡献,以隐性自恋总体为自变量,心理异常总体为因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隐性自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与简单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隐性自恋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8.3%的变异性。

四、讨论

在国内外学者对隐性自恋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高中生隐性自恋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隐性自恋分为自我欣赏、自我优越、人际敏感和自我保护四个维度。从总体上看,高中生隐性自恋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高中生强烈的关注着自己的成长,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恋;在这个时期,高中生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意识等都逐渐趋于成熟,使得高中生可以对自我作出客观的评价,不会高度的自恋。

(二)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隐性自恋与心理异常总体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理论及过去研究结果都较为一致,表现出隐性自恋者通常比较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生活中创伤事件的伤害。

具体到隐性自恋的各个维度上,自我优越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对自我的过分夸大可能导致对自己的过高标准和要求从而对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影响;人际敏感与心理异常各维度及其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的敏感会对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影响;自我欣赏仅与偏执成正相关,表明盲目的欣赏自己,过分关注自我会使人只相信自己,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从而显得偏执;自我保护与除恐怖外的各项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过分的自我保护可能正是由于缺乏安全感、自卑,而这些会影响心理健康。总之,隐性自恋水平越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