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83-01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音乐教学的侧重点,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在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一、开动脑筋创编游戏,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在教学中,学生对识谱总感到枯燥无味,难学难记。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1《音乐树》:将音符或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教师弹奏,让学生仔细听,然后在“树上”找到取下后并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或乐谱;游戏2《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带奏。如;小猫3、小狗11、小鸡777、小鸭6666、公鸡5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家,请他进家门。通过这些游戏,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易懂易记,让学生对简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学生唱歌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歌,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唱好一首歌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但怎样才能唱好一首歌呢?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教师如果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从而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如:我在教唱一年级的歌曲《火车开啦》时,由于歌词简单,旋律也简单,所以只教两遍学生就会唱了,但是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问:“同学们,你见过、坐过火车吗?能说一下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现在就坐着火车到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听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们心情又怎样呢?”这时,课堂气氛更活妖了,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中。这时我又问:“同学们,现在老师带你们坐火车去北京看看吧!好吗?”于是我又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寞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的摇晃着小脑筋,甜甜的笑着;有的同桌兴奋的交流着感情;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的拍着手;还有的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等等,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律动或表演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中,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教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律动即兴表演。2、找出跳得好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3、总结出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4、个别检查。在表演时,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学生。这样,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自制乐器伴奏,提高学习音乐兴趣

教学生唱好一首歌,就必须要培养学生有很强的节奏感。由于条件所限,教学中各种打击乐器不能达到人手二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袋人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作串钤;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锤;用铅笔敲文具盒当小鼓等。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如我在教唱《过新年》时,让全班学生分成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擦,第三组唱歌;第四组即兴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篇2

一 让学生提起兴趣来

不论学生学生任何知识时,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教师平时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深入的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在学习一首新歌时,可以设计出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在熟悉曲调之后,教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歌曲,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了解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在以后也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和抒发出歌曲的情感来。在这样反复的体验过程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情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课堂秩序必定会格外的活跃。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都不强,学生一旦高兴的忘乎所以,场面就很容易混乱。但是如果老师太苛刻严厉,课堂气氛又会过于拘谨,学生战战兢兢,反应迟钝,教学计划不容易很好的开展。因此一定要给学生把课堂纪律列清楚。如果真的碰到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自觉地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老师千万不可板着脸,高声怒斥学生,这样虽然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在无形中也使学生和老师产生了距离。

再有一点,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的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自己也是课堂上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旁听者。也就是说在课堂上一定要跟学生有互动。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就尝试着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而且针对小学生,老师要适当的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做得好的时候就要赞许的对他们讲"你真棒!";出现小错误帮他们纠正之后也要笑着告诉他们"要加油!"。学生年纪小,但是心思也是非常敏感的,有什么心情都会写在脸上,老师一定要多加注意。

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学着对症下药。比如从年级上来划分对待,即,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初步的音乐知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则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到了再高年级,由于学生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性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

二 让学生大声唱起来

篇3

关键词:器乐教学;小学音乐;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40-01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学校组织少数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比赛。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现在要求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一、器乐教学乐曲的选择

任何器乐教学,都是通过一定乐曲的练习进行的。而小学器乐教学乐曲教材的选择受到乐器品种的约束,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大型经典曲目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由于该乐曲主奏乐器学生不能掌握,或由于长度和难度等原因,它们无法直接进入器乐教学课堂,而且还要尽可能避免那些枯燥无味练习曲的出现,所以应该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最好是我们音乐课里面学过的歌曲。选择既适合学生器乐,又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为了拓宽学生的器乐曲目和加强操作实践,器乐教学还应该和唱歌结合起来。学生在唱歌教学中所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们通过学习演唱后,不仅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而且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也都能了解和掌握。在这种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乐器器乐出来,是提高学生器乐兴趣和发掘优秀器乐曲目的有效方法。

二、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

器乐教学的乐器品种应该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乐器,都可以选择一些进行学习。就小学音乐课的器乐教学来说,仍然存在一个合理选择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音乐课中引入竖笛和口风琴,因为这些携带方便,经济实惠,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三、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一下几点: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器乐合奏指导法:由于器乐教学是通过课堂集体教学形式进行的,因此器乐练习和器乐的形式应该以齐奏、合奏为主。这些器乐形式虽然不能像个别教学那样可以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是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器乐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当然,器乐课堂教学也并不排斥少数有兴趣爱好专长学生的能力发挥,如安排他们领奏、休息时请他们独奏表演等,既满足了这些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也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辅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演奏家、音乐家。只要能辅助教学,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服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都应该加强。这不仅能促进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为课堂音乐艺术形象的塑造增添更亮丽的光环,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龚春燕等主编.小学课堂新模式探索.1999.

篇4

[关键词]:多元教学 小学音乐 音乐活动

为了让学生的未来有更美好的发展,当代的教育改革重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也进行了改革。教师教学时,要采用多元的教学素材,已达到音乐各方面能力的增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选择动画音乐作为教学素材

在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动画音乐素材进行教学。动画音乐首先从音乐的音质和画面的动感方面带给小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力,让音乐在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中流露出来,带给小学生心灵上的感染力。小学生的思想单纯、简单,情感不丰富,动画音乐可以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通过动画音乐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打开想象力和创造力。动画音乐都是卡通人物,都是以生活为背景的创作,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与音乐相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去学音乐。课外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音乐学习更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以动画音乐作为教材,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跟随音乐的节奏,快速的吸收知识。在动画音乐的带动下,学生自觉地跟随音乐节拍学习并演唱,反复的练习,达到学习的目的。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对于学生未来在音乐上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选择漉行膏乐作为教学素材

音乐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的素材也可以使用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包含的音乐元素很多,所以受到了很多学生的热爱。欢快的节奏感,带给了小学生愉悦的心情。流行音乐的多元化,也使得不同层次的人都有着自己爱好的范畴。因为每一个歌手都有自己的演唱特色。不同的演讲技巧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一些歌词简单、意境清晰的适合小学生领悟的歌曲。流行音乐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创作力有很好的帮助。流行音乐本身就很注重在作品上的创作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在音乐上有所提升和进步。所以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学生去创作,利用自己喜欢的韵律创作出适合小学生心灵的歌曲。教师对学生的鼓舞和引导对于他们增强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当代社会最流行的音乐,带动音乐发展的趋向,它遍布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很多歌曲被商业化,小学生在生活中会耳濡目染的学会演唱很多歌曲中的一两句,这就是一个不由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师将这一点带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很快速的学习音乐,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选择民旅音乐作为教学素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民族音乐包括的范围很广。学习民族音乐有利于小学生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各种乐器的不同音效,各种乐曲的风格迥异,各种服饰穿着的特点等等。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选择民族音乐一定要注意作品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分辨音乐的出处。民族音乐中的旋律是最有特点的,教师可以设置场景,播放音乐,循序渐进的进入音乐所设定的情境,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对优美意境的感悟性和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国家规定的某些节假日,学校会的文艺活动,其中具有民族风格的舞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民族音乐在小学教学的素材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民族音乐作为小学生音乐教材正是顺应了音乐教学多元化的趋势,它增进了小学生对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有利于各民族间的团结,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智慧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对于从小开始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着积极重大的作用。

四、选择歌剧选曲作为教学素材

小学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使得歌剧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歌剧是一种集结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体。小学音乐教学中选择歌剧作为教学素材,它可以帮助促进学生听觉、视觉、记忆、思维等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歌剧选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是集戏剧性、抒情性、技巧性于一体,需要的表现能力强,在技巧上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对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严于律己的要求自己。所以将歌剧选曲作为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锻炼声乐技巧,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

教师在进行歌剧选曲的教学时,可以开展歌剧方面的活动。歌剧中很多都需要实际场景的真实体现,这样能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实际的生活中去体验歌剧音乐带来的非凡感受。

结论语:

经济全球化、商业国际化、教育多元化的信息高科技时代,国家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教师要积极的拓展音乐教学课堂,增加教学的素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在将动画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和歌剧选曲作为教学素材的时候,充分运用他们的优点,利用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开展各种音乐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注意互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会主动将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产生相对的应用价值。总之,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向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不再受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自由的学习,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黎红.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欣. 当代小学音乐活动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篇5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二元体制改革造成城乡教育发展两级分化严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等音乐课程标准似乎并未在乡村小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近五年来,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方针,力求在最大限度上覆盖农村地区的教育服务体系,但城乡基础音乐教育水平的差距仍然在逐年扩大中,这就要求乡村小学教育管理者把握历史机遇,因地制宜,大胆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基础音乐教学水平。

二、音乐教学对小学生“智”与“美”平衡发展的辅助作用

熟记乐谱的过程能够不断刺激学生完成瞬间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活动,在巩固其基础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大脑的潜能;视唱练耳和乐器演奏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或抽象或具体的思维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大脑发育,使其从小形成灵活敏捷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往往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乐曲。一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宽泛的、不确定的,这种朦胧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联想空间,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三、当前我国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

(一)乡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究其根本,当前我国乡村小学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漠视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原因。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普遍经济实力薄弱,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当地小学的教育管理者也就无暇顾及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乡村小学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校方与家长普遍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都是副科,学生应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语、数、外的学习中来。一些乡村小学取消了音乐课,部分小学减少了音乐课的课时、占用音乐课进行文化课的教学活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接受基础音乐教育的权力。

(二)乡村小学音乐课堂内容空洞,教学质量不高

现阶段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内容多以演唱红歌为主。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社会历史积淀不深,不能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也就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导致其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审美能力无法进步。此外,乡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主体多为教师本身,教学方法以机械式的灌输为主,不仅使得学生的音乐感知与艺术表现力得不到锻炼,更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加之学校的音乐学科教学设备配置不齐,教师多使用教材、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既无法适应当前新课标课程改革的节奏,也无法同国内外音乐文化的发展接轨,最终导致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四、因地制宜,优化乡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一)灵活利用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制造土乐器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声音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虽然现阶段我国乡村小学的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尚未得到普及,但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当地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创造基础音乐教学的物质条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例如,在竹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可将竹块做成响筒,通过置入容量不同、性质各异的填充物来改变其音色与响度,使之成为一套极具地域特色的土乐器。因地制宜,将自然物品进行创新性的手工改造,不仅能够扩充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更能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丰富其自然常识与社会生活常识,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全面地发展成才。

(二)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本土的热爱之情

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设计的社会文化导入过程,鼓励学生把对家乡的热爱大胆地表现出来。例如,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的乡村普遍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深厚的水文化积淀,当地的小学音乐教师可将水元素有机融入到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以《长江之歌》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不适合小学生演唱,教师可以巧妙地改编歌曲,力求在教学中加入当地主流的、经典的文化元素,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堂,使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音乐创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歌唱家乡、赞美家乡,既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加深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五、结束语

篇6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教师灌输的模式,积极探索和实现互动式的教学方针。互动式教学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充分的与教师开展互动学习,学生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音乐互动教学的模式当中,在其中他们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角色感。因此互动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针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教学开展的全部过程。当前互动式教学在语文数学等文化理论课中的应用较多。在音乐教学中应用不够成熟。教学经验的积累也不是特别丰富,因此虽然有一定形式的互动教学开展但是还不能完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今后的互动教学中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应当针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训提升。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开展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和理念存在很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能最为有效的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调动最为有利的一些因素和环节。其次,关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设施技巧缺乏积累。由于长期收灌输式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现实经验。而且这些教学过程的实现也成为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影响。

二、优化有利于小学生的教学环境

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少年儿童学习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大,因此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思路应当将教学环境的优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环境优化首先应当对教学环境的内涵和外延做系统的认识和整理。教学环境可以包括学生深处的物质环境,和他们触摸不到的软环境。其中物质环境是构成整个教学环境的基础所在。这对整个教学环境中所以来和开展的教学业务也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优化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师内布置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教学设施和海报,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设立专门的歌唱环节,促使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学环境中除了要设置学生已经完成的教学知识之外还要不断的扩大教学内容与其他事项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优化与其他教学环境的对立关系,成为影响和调动整个教学任务的关键和基础所在。此外对于教学软环境的建设还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能够深入到学生精神领域,以文化树人的理念将现金的叫教学理念与学生需求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层次。而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加大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任务的联系。确保他们的教学能够不断的将这一过程与整个教学任务捆绑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失效性与教学质量。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为此,音乐教师应当对当前学生的课堂表现首先做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完善教学过程中应当承担的全部教学任务。而且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任务的实现还应当发挥应有的机制和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可靠的机制,确保他们的教学对于整个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影响。而且这也是整个教学任务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学方法的制定和革新应当针对当前学生积极性受影响的几个重点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长期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天性。为此应当适当的延伸课堂外延,而且应当对整个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计划能够实现和达到的具体层面。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教学对今后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以此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对教学任务的优化和完善。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乐理知识教学开展难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过程对教学阶段性的影响较大,不能单独的将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捆绑在一起。而且这为教学任务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促进机制。

四、加强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篇7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课程的启蒙,而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重要比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的基本理解,进而得到美的启蒙。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推动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歌唱教学;兴趣引导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逐渐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获取与感知更多地来源于直观的感受,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意义远大于对抽象的知识的讲解。探究歌唱教学的实践策略,成为推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处于感性认知多于理性思考,只有通过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自觉并且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其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魅力就在于通过音乐语言带给人们心灵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愉快的旋律,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师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富于感情,将自己的情感与热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等的主题曲作为导入,为歌曲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整体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自觉投入到音乐中。歌唱属于一种良好的感情抒发渠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歌曲内容转变的具体而形象,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进行教学步骤的规划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到音乐课程的系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为学生合理规划音乐学习的步骤。在最开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接触一定的歌曲、旋律等,熟悉音乐,进而再教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在学习演唱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简单的熟悉乐谱、音节等,了解不同音节的特点。除了基础的教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奠定音乐基础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基础有一定判断。事实上,有些学生天生的音乐感较强,而有些学生天生的由于气息等原因会有一些五音不全的现象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并做出教学的调整。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以学定教,推动教学稳步发展。教师在选择歌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挑选适合小学生进行演唱的歌曲,相应的难度不应太高,避免过分追求声乐技巧,要尽可能的保护还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让学生在学习歌唱的同时,正常的度过变声期。

三、丰富课堂表现形式

在组织音乐课堂时,要考虑到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并且乐于尝试,但缺乏持续性。通过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组织课堂,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觉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可以体现在多变的课堂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变化,使学生不断获得新鲜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丰富课堂表现还可以借助于多样的教学辅助手段,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内容与多彩的变化,可以使教师单纯的讲解变得声情并茂,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创建情境。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中得到展现,对于音乐的赏析,教师适当加入一些作者的轶闻趣事,使音乐课堂出现更多的人文性。这些都是丰富课堂组织形式的表现,具体的运用,则需要教师进行探索。

四、上好音乐赏析课

音乐课程由音乐赏析与歌唱两个方面共同组成,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做好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这也是对音乐歌唱产生极好辅助的环节。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本身就存在着新鲜感,他们遇到事情不仅想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而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很难识别抽线的乐理知识,但是赏析课程中对于音乐作品作者、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赏析课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如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将一些传统的乐器介绍给学生,尽管这些介绍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知识,却能在学生的心中埋下探寻的种子、埋下美的感受能力等,这是单纯的歌唱所不能提供的。在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演唱,也能为学生造成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的暗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投入到歌唱的学习中。

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有着良好的声音或是乐感的优势,而有些学生则天生的存在五音不全的问题,这些先天的问题,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儿童而言是有影响的,但影响的深入程度却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发生改变的。毕竟小学阶段学生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还不清晰,对于自身的优势可能并不能及时发展,而对于自身的缺点也不是十分清楚。如果此时教师针对音乐有缺陷的学生进行指责或者批评,就会是他们对于音乐逐渐失去信心与兴趣,甚至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以鼓励为主推动教学。首先,教师要对音乐感强,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所在,并且能够自信的投入其中;对于音乐感不强的学生,教师要从与之交流中发现问题,如果是因为气息等因素造成的,教师可以尝试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调整,如果是一些先天性的因素,如一些学生天生肺活量不足,在短期内不易调节,或者身体素质弱,难以展开调整,教师可以选择弱化,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歌唱。整体而言,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唱比学更重要。

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理解力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需要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并且深入地发掘学的创造能力。在实际歌唱教学中,音乐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歌唱方式来唱歌,让学生理解不同歌唱方式下的情感表达和效果,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解《美丽的夏牧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才学习关于美丽的草原的内容,大家都说一下,关于草原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教师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让学生思考印象中的草原,并且描述自己心中美丽的草原。对于去过、内蒙古或者新疆的同学,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讲关于草原的故事。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分组讨论歌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应该具备的感情,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合唱、独唱、朗诵配合演唱等方式来表现这个歌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获得有趣的学习体验,锻炼自身的创造能力。

七、结论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是领导者、引路人,通过教学带领学生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实践,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及快乐,这是音乐歌唱教学的意义所在。

作者:张珊珊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

参考文献:

[1]实用音乐教学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235.

[2]陈位萍.浅析新时期小学歌唱教学“三步曲”[J].音乐时空,2015,(07):48-49.

[3]中学音乐教学天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5.

篇8

一、唱歌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学音乐教师也切实地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并将音乐文化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纳入了音乐教学的目标。但是,对于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却没有看到其技巧对于学生形体的帮助,对其技能训练的目标没有明确规定。相对于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的目标,现阶段对于歌唱教学目标的确立过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游戏乐园,没有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效果。例如,教师确定一年级教材《两只小象》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朋友的真谛。教师的这一目标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确实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受低年级小朋友年龄特征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学会该如何唱这首歌,课堂过于注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目标,忽视实际音乐技能是很难保证歌唱教学质量的。

二、唱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唱歌课教学,在唱歌课选曲方面主要是儿歌或童谣,内容方面比较单一、片面。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喜欢本国的比较流行的歌曲,对于外国歌曲则不感兴趣,教师在选取歌唱教学的内容时也往往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爱好,少选或不选外国歌曲,对于流行的网络歌曲等也全都排除在课堂之外。这样的唱歌课往往让学生缺少兴趣,局限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美感。例如,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师在唱歌课上准备教学生唱《小螺号》,刚一开头,就有学生反映:这首歌在他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唱了。学生都反对再学唱这首歌,教师就问学生想学什么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小苹果》《伤不起》《魔法的城堡》等,整个课堂一下子失去了控制,乱哄哄的,最后这节课以学生自习结束。尽管网络歌曲不一定是优秀的,但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单调,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学生会唱这首歌曲的情况,就可以欣赏外国名曲,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音乐能力与素养在课堂上演唱等,都不会导致音乐课变成自习课,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还是应该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的。

三、唱歌教学方式不当

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发声练习,在教学中往往直接教歌曲,导致学生不能区分音的高、低、长、短,把握不住歌曲的节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划分歌曲的重难点,让学生分段学习,促使学生只会唱歌曲的部分。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导致学生只会唱歌但是没有感情流露。在唱歌教学中教师经常是教学生唱歌,忽视了让学生欣赏与演奏,教师讲授的音乐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用,校方组织的音乐演唱活动较少,导致唱歌教学缺少特色,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聆听在唱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是教学生唱歌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听音乐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然而许多音乐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聆听。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跟着学习唱歌,不注重自己的范唱,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效用。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沙》时,将歌词想当然地分成小段,以便学生的记忆,歌词中“我要发芽”本是个整体,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将歌词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整体感知春天小雨带来的美感,并且教师教学生唱的是歌词,没有音乐的伴奏,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干吼”,这样的唱歌教学是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的。

四、唱歌教学评价缺乏

小学生正是爱表现、渴望受到表扬的年纪,教师适当的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上,教师仅是随口对学生说“还不错”,并没有对学生的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不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极度缺乏评价的唱歌教学,不能够让学生获得反思与鼓励,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些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评价,但是只是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其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直观感受学生的进步。

五、结语

篇9

学生置于游戏之中应该是最快乐的,游戏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总有着不可拒绝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因此,音乐与游戏的结合也是快乐教学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理应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游戏形式应灵活多样化;第二,游戏内容应简单易操作;第三,游戏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音乐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当前形势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课堂学习素材,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此外,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了文字和图像,更结合了声乐音频与视频的效果,在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是现代化课堂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奇有趣的画面,极具震撼效果的视听,正是当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指向所在。

三、音乐与兴趣的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科学的兴趣指导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一门艺术类科目,音乐课程给予学生的应是一种感官享受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结合,力求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在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学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再以这些为依据开展自身的教学设计。找到兴趣之后积极参与是关键,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四、音乐与唐雪婷动手能力的结合

音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它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中关于打击乐器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也是音乐基本实践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在快乐教学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课堂上,教师可安排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来演奏某段旋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我即兴发挥演奏一段旋律,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尝试和突破的过程。制作材料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小瓶小罐或是铅笔盒、小竹筒等,然而学生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作品”。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来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拓展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快乐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篇10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当做语文课、数学课一样来进行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当我们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从该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应该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而感悟音乐才是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

事实上,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悟的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虽然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对相关音乐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并不是音乐欣赏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教学内容,也就是说说学习这些内容不能成为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与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在活动中是通过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还可以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虽然唱歌教学也有技能训练的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是对这些目标的追求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算达到了教学目标。

其实,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等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一个难以考测的能力素质,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考测办法。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教学成果难以显现,更不易被人们认可。这样,实施这种素质教育就缺乏动力和大环境的配合;另一方面,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及音乐教育特点的科学认识,在教学评估上死搬硬套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估方法,总是以音乐知识掌握的数量和识谱、歌唱等技能的提高程度等内容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导向的作用下,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被弱化了,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被忽视了。为此,这种倾向必须予以纠正。首先,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对课程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使教学能够围绕实现这个总目的和总任务而进行。其次,要真正实施音乐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第三,由于音乐素质主要表现为一种形象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心理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对音乐的感悟,重视开启学生的心理动力,诱导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第四,教育管理者要正确引导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及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发展提高情况纳入到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中去,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教学活动。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以感悟音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课 综合教学 有效教学

一、教学目标以实现音乐课程价值为依据,重视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1.音乐综合教学要定准目标。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目标,试图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课程的价值。认知目标追求的是科学性,方法和情感两个目标追求的是艺术性。教师务必要在课前,深入研究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托,有效运用整合目标。

2.教学过程要落实音乐综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是传道,师生共同知识体系,良好人格共同塑造和升华的过程。因而课堂教学不应是老师讲给学生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而应该站在学生能学会的高度,设计情境、层次、程序,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感知有学科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入深入探索思索,进而内化为新知的过程。教师在课上就要适当创设和把握这种情境,并借机抓住“综合”的核心,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加以引导,激活课堂。

二、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以音乐教学为主线,体现综合教学的理念

1.优化音乐内部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音乐学习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其中的每个领域自己特定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音乐感受力、和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和体现。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演奏来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和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2.结合非艺术学科,彰显学科综合理念价值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在文化领域中音乐与其具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产生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有机融合。如简地说艺术与数学的关系,大概不会有人否认,比如雕塑、建筑、绘画(主要是西洋画法和大型绘画),都涉及到数学方面的知识,都需要计算。但如果说到音乐与数学的关系,或许有人感觉纳闷儿:数学还会与音乐有关系吗?当然有。只从最简单的音乐“速度”就能够说明音乐与数学的关系。音乐的速度快慢,明显体现着不同的情感,冯小刚的电影《大腕》里就有把《哀乐》“提速”,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乐曲。而速度,说到底,是一种数学和计算的关系,通过音乐家们的实践,似乎形成单位时间演奏一定节拍次数,以表达特定情感的专业演奏规范。

再如讲解音乐的音值、节奏就可以与数学中的数量结合起来;音乐中节拍、速度与体育课中球类、体操相关联,也代替了单一的口哨或口令;音乐作为情感艺术,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与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音乐与地方文化所融入的本土人情等的结合都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学科知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在教学中汲取各学科中某一点音乐学习相结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拓展了实施课堂教学的思维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牛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使得唤起学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多方面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恰当运用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把音乐能力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由发声练习、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乐曲欣赏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不管什么样的组合,都应在每个环节之间对学生加以正面评价。因为“人性最深层地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从教师的及时评价中能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使学生对知识、课程与自我价值予以估定。要注意的是评价的语言要具体、亲切。评价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小学里的孩子们极好表现自己,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不断重复“很好”、“对了”、“正确”等简单的评价,聪明的孩子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而从“你的附点音符唱得很准确!”“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这个切分节奏你拍得很准!”“你的指法真熟练! ”……等具体的评价中,能使他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加努力。

2.利用综合教学的评价,更好理解音乐是深入音乐综合教学研究的依据

只有真实、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加以深思,继而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评价必须以日常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为依据,排除任何事先排练、带有表演展览性质的教学活动。因为“教学表演”总是以“唯一的正确答案”为前提编制出多种问题,很可能向学生传递“教育就是背诵标准答案”这种隐蔽信号,使评价成为形式主义,从而无法真实全面地评价教学情况。

使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协调一致,使评价主体之间互相促进,使评价主体与评价本身和谐一致。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一是要注意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二是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情趣和音乐情感的表现;三是要根据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在众多考核的项目中,让学生自选有兴趣、有特长的项目进行考核,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扬长避短,满足表现欲,发展特长。

四、结论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必须具备广阔的教育视野,对音乐的各种影响给予准确的评估。综合是一种复杂、灵活的组合,是一种多向的行为。提倡学科综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和掌握知识的渠道,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综合素质得以培养。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提倡学科综合需要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化有效方法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本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以本人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入手,希望能为当前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果艳丽,音乐课堂综合教学能力初探[J].音乐天地,2010.09.15

篇1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应当将态度和情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将是今后我们的教学工作者工作的重心。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大,所以,其改革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来说较为肤浅,许多人认为我们学不学音乐无关紧要,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好,与他自身的天赋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学里,音乐课作为一门副课,许多时候待遇比体育课还要差,往往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许多教师认为音乐也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有时候它还被其他科目给占据。

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的音乐知识十分有限,教学效率严重低下。另外,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较为传统,灌输给学生的多数是理论知识,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情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扼杀了学生去发现音乐之美的创造力,使学生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学习的兴趣也不大。

二、小学音乐教师改革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水壶,而学生是需要水的水杯,教师的责任就是将一个个空杯给灌满。介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音乐这门较为活泼生动的课程而言,难以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因此,要改革音乐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观念里不合适的教学观念,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不同的音乐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对这一门课是否有兴趣,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开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教学时可以尝试着营造一种和谐、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边玩边学,对小学音乐这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此外,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表扬,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要气馁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文化活动,了解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故事等,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3.拓展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内容仅为课本上的一些知识,老师教授给学生的音乐知识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局限性较强,再加上学生的教材有一些会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教师讲课多喜欢照本宣科,因此,课堂上毫无生气,十分沉闷,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动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气息浓厚、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制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不能仅仅将音乐课上成一堂只是教学生唱歌的课,而是应该让学生增长知识,例如,在教授学生音符、五线谱时,可以让学生去听一听二胡、钢琴、吉他等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时所产生的效果差异。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了,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4.进行实践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教学与实践将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平时,学校里可多举行一些歌唱、乐器比赛,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学生取得了多么优秀的名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极大的提高。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人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学有所得,改革也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3

画面与录音再现生活性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把教科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区域环境,适当结合音乐背景来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景色以及各种声音,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让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自然的在学生脑海中呈现: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海、美丽的草原、自由的小鸟、鲜艳的花朵、欢快的蜜蜂……同时,让学生们跟随音乐活动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融入音乐的意境中;而且使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加深了对歌曲内容以及意境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表演与舞蹈增加形象性

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中,舞蹈、表演和音乐具有密切的联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和表演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表演和舞蹈的生动形象等特点,给课堂带来活力。它不仅拓展了音乐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从小学生性格特征来看,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特别强,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就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教师应当利用小学生好奇强的心理特点,通过进行男女生的分组表演,再配以多媒体手段展示,配上音乐、画面、舞蹈,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美的情境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同时通过视觉、听觉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理解美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律动与互动增强学科性

小学音乐教学的最大特性是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来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手段的应用,充分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全方位环境中去体会音乐的意境,去感受音乐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学音乐教育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而协同合作能力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充分培养协调意识的关键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试听音乐、多媒体MV观看、多声部音乐领唱合唱以及乐器实际演奏等等。各种各样的、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妙的同时,净化学生的心灵,还能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教师通过教唱歌曲、演奏乐曲、载歌载舞等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身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而且也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提问与解答完善问题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巧妙的问题设置,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紧凑型。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内容是启迪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情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简明扼要的叙述完一段音乐或一首歌的主题思想、重要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后,利用和满足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应该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快速完成教学目标。

参与与扮演体现情感性

篇14

关键词:小学 音乐 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韩颖慧. 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 2009(36)

[2] 刘红梅.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 文教资料. 2005(29)

[3] 齐明英. 浅谈识谱教学的兴趣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