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音乐教学理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音乐教学理念

篇1

关键词:课堂;音乐;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77-02

《中国教育报》上曾登载着这样一则古希腊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知道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此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读完这则寓言,我不禁哑然失笑。在我们以前的音乐教学中,虽没有这样的愚蠢“渔夫”,却常常出现这样的愚蠢行为。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每个音乐教师都非常认真地进行教学的预设,可结果往往各不相同,有的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感受、体验,而且不失精彩、富有创造力;有的却不尽如人意,其关键是没有寻找到学生们最关注的热点和学生的兴趣所在。因此,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协调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前精心预设,课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一、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概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蕴含着无穷生命力。因此,教师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应该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形成课前预设、课上生成的课堂。课堂生成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态,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教学程序精心调整,它能使普通的课堂教学收到最好的教学效益。预设与生成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两个方面,是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音乐教学的计划性,是音乐教师将音乐作品按照相应的程序规范地教授给学生;生成则具有动态性,是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超越教材之外的灵活讲解,学生有超越音乐作品之外的收获。初中音乐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应该使学生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主动体验、参与、讨论并创造音乐,这既需要音乐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多角度地聆听、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美,又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时编织学生音乐想象的翅膀,适时导向生成,从而使学生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和创造音乐,只有真正促进诸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性和创造性以及学科综合性”等理念的真正实现,音乐课才能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二、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1.“生成”的精彩离不开“预设”的精心。生成与预设相辅相成,若想“生成”得精彩,就需要精心地“预设”。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课堂丰富多彩,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能是封闭的、单维的、静态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开放的、多维的、动态的面式教学设计。这样的预设才能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例如在讲授《鼓浪屿之波》一课之前,笔者做了如下的精心的预设。教师假设港澳台的旅程,以导游的身份将学生带进宝岛台湾,通过短片使学生领略台湾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引出学习以台湾为主题的新歌《鼓浪屿之波》,共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学习乐谱、歌词之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演唱,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应该倾注一种什么情绪?体验到了一种什么情感?可能的回答会有:比较抒情、带着期盼和依恋的思乡情感、充满了激昂和渴望、有一丝忧伤和向往等。教师总结:期盼两岸人民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大陆组、台湾组,进行角色扮演,让两组同学自由交流,最后合唱《鼓浪屿之波》,感受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声。只有课前精心做出开放的、多维的、动态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作。可见,教师要对可能的“生成”做出精心地预设,从而使“预设”和“生成”科学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成为一种艺术,才能成为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

2.在精心的“预设”中给动态“生成”留足空间。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预设。因为实践活动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因此这种预设要设计得有弹性、有留白,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给生成留足空间。对积极的、上进的发展予以鼓励,但应对消极的、落后的发展予以引导,使其返回到预设的情景中来。例如在欣赏钢琴曲《鳟鱼钢琴五重奏》时,首先让学生聆听演奏,然后直接介绍这是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舒巴尔特这首诗《鳟鱼》创作的歌曲《鳟鱼》。教师提问:歌曲中表现的是怎样的一条鳟鱼?在学生们各抒己见后,完整聆听《鳟鱼钢琴五重奏》,并请同学们注意聆听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在问题确定后,以音色进行分组:第一小组代表钢琴,第二小组代表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小组代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由学生从5个变奏的乐段中挑选乐段听,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当听到你们组代表的乐器出现,就举手表示,看谁的耳朵最灵敏。这样的民主激发了学生欣赏、学习的欲望,改变了教师指定或强迫欣赏曲目的被动性和逆反性,让目标在随机中渐渐生成。

3.及时调整“预设”,为“生成”腾出空间。教师的预设是教学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但是,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者与特定情境的融合交互,引发内心的感知冲突,自主生成新的活动主题、新的活动目标。实践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当未预设情况发生时,教师应该积极调整“预设”,帮助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特别要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自由而负责任地、健康愉悦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为“生成”腾出空间。例如,在欣赏合唱曲《凤阳花鼓》教学中,一位同学突然在课堂上摇起了拨浪鼓,顿时,课堂一片哗然。是强制批评还是因势利导?欣赏结束之后,笔者充分利用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进行扶植、栽培,开展拨浪鼓大讨论。让学们说拨浪鼓,敲拨浪鼓,把《凤阳花鼓》的歌词改编为拨浪鼓,唱拨浪鼓,通过学生说――敲――编创――唱拨浪鼓,同学们学习兴趣高涨,既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又全面地了解了拨浪鼓的知识,取得了意外的教学效果。

三、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效率和逻辑,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质量和过程。“预设”是教师思考活动的过程,“生成”是学生思考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课堂上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实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教师需要掌控的问题。为此,教师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存在于课堂内外,共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前要充分地、精心地预设,在课上要灵活地、机动地引导,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新资源,把握动态生成的新机会,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智慧。我们只有科学而艺术地加以把握,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迸发火花,才能使音乐教学更富有生命的气息与情趣,才能使音乐课堂彰显出动态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宋晨.预设与生成――应然与实然状态下的真正统一[J].现代教育科学,2012,(1):8-9.

[3]彭剑飞,龙亚君.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篇2

在音乐教学授课的时候,往往忽视了音乐课程本身的价值,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需求。以传统教学方式讲授音乐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把课程教育当做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在学习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导致了音乐内在和本质审美价值的丧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以目前的教育方式来看,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十分被动。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把备课内容全都展现在课堂上,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目标中,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内容中呈现专业化倾向,以单线条的模式设计到音乐课程中,学生接触的只是知识点,而不是完整的音乐。

二、对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认识

音乐教学模式就是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和任务,对课程进行优化的教学结构。音乐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脱离传统教学思想,敢于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单一陈旧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不仅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差异,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元智能教学的引入,让音乐教学变得更有意义。由于每个人的智能不同,然而潜在的、隐形的智能状态有待于教师的开发与挖掘。在音乐教学的授课过程中,借鉴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跟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让音乐教学不再单一、陈旧,同时促进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多元智能教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倡导自主、自由综合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友好关系。

三、适当地选择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在原有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现在的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学生不能够完全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外界因素进行辅助。利用多元智能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记住音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创造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创建多元智能教学的教学环境

所谓多元智能教学,就是从多元化的角度了解世界。虽然有些智能是先天遗传的,但是后天的培养与开发也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后天的学习环境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都影响着智力潜能的开发。因此,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创造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多元智能教学中接触更多的音乐主题,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把自我价值发挥到极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对乐器以及电脑里存放的音乐资料很感兴趣。因此,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可以让教室里有音乐图书角,在这里摆放一些音乐书籍以及音乐课学习的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

五、多元智能教学对音乐教学的影响及作用

1.教学特点的展现以及教学视野的拓展

通过多元智能教学,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让学生充满对音乐教学的热情,提高音乐的素质教育。多元智能教学的特点推翻了传统教学理念,凸显出教学特征,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美好。音乐是渗透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的一种文化,初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对学生欣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篇3

其实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那就是中国民族音乐这块高质量的营养土壤。初中音乐的教学应该扎根在民族音乐中,不应该“崇洋”,认为只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应该有我们国家没有声乐理论的错误思想。其实我们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系统和完善的声乐艺术理论。《韩非子》中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在《史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从这些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已经有了比较科学和系统的声乐理论。在后来的发展中,各地的地方戏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尤其是集大成的京剧,这些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我们都应该加倍珍惜。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人类虽然皮肤颜色不同,但是身体结构是一样的,不论中外,音乐的理念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取法中外,融会贯通。西方的声乐理论一直有其独到之处,与我们的理论或异曲同工,或互为补充,因此我们可以“洋为中用”形成更为适合我们自己的声乐理论。比如西方中的美声唱法浑厚宽广,与我们北方民族唱法中的豪放、热烈有异曲同工之妙。草原民族的很多唱法其实用西方美声男高音表现,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方面,很多的音乐工作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在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只想说一下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不论如何的借鉴和学习,都不要忘记我们自己,要将我们民族的东西保持和弘扬起来,而不要被其同化。

接下来我要沿着上面的思路,谈一谈我对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些思考,谈一谈在新形势下音乐课教学应以怎样的视角切入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

其实,探索或者创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因此,我也是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主要思路是想让音乐课堂变成一个多元的、有深入价值的课堂。我采取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培养学生的画面感

音乐是一种带有通感性质的艺术,尤其与绘画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欣赏一曲音乐时,人们往往会随着曲调的变化在脑海中浮现一幅幅画面,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描述在听音乐时脑中浮现的画面,并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赏析音乐的目的。往往每个人浮现的画面不同,因此,就可以讨论为什么自己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是根据什么而想象出来的,通过每个人不同的解析,就能对一首曲子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比如欣赏腾格尔的《蒙古人》时,虽然这首歌曲调简单,描述的内容也很简单,但是有的人想到的是草原的辽阔画面,有的人想到的蒙古包的美丽,有的人想到的是骑马驰骋的画面,究其原因,其实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二、通过图画教音乐

通过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共鸣,这种方法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在上课前就准备好相应的图片,以帮助学生在听课时观看;二是在学完或者欣赏完一首曲子后,让学生动手画出对音乐的理解。图画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色彩绚丽,也可以只是简笔画。但不论什么样的图画,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描绘,将心中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出来,让他们知道艺术是相通的,美是相通的,音乐的学习是快乐的、美好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三、通过表演教音乐

其实初中生表现欲望极强,喜欢表演也会表演,当他们学到熟悉的音乐时,我都会鼓励他们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甚至让他们推荐代表到讲台上做演出,他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有时候我会将音乐排练成音乐剧,选择学生进行表演。有时候我也会要求他们自己选择要学习的音乐,并尽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身体语言或者舞台剧的形式表演给其他学生看。这种形式不但能帮助他们尽快熟悉音乐,记住音乐,最关键的是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是新形势下音乐教学的好方式。

四、通过改编教音乐

现在提倡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就在想音乐课上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通过实践发现,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通过他们实际的经验和经历积累,选择适合他们的创新途径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音乐课上我采用了改编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根据能力的不同,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改编,能力差的就改编歌词,能力稍好的就进行节奏旋律的改编,或者进行词曲的再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日趋高涨,音乐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篇4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初中音乐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05-01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和教学模式等一些问题,这使得音乐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说过:“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效益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将音乐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有所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音乐充满兴趣才能喜欢上音乐,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从而学好音乐。《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多种音乐活动,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音乐教师在教授一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以丰富多变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不再是以往教学中简单的学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

新课程新理念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最终达到学会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一种教育思想。初中音乐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音乐鉴赏中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音乐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

音乐理论都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指出:“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音乐类型和音乐形式,搬到音乐课堂上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体验民俗风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把课堂学习内容以外的音乐资源巧妙地应用到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可以学习到课堂外的音乐知识,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丰富音乐方面的知识。 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将音乐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美术等学科巧妙地联系起来。例如,将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在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播放音乐相配合的图片,这样就让学生感受到了视觉和听觉上的艺术美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拓展了音乐的外延,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有效的情境,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指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思维习惯,也给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具有生动、直观、具体和形象等特点,能够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把听与看密切地联系起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相结合的特点。

五、结语

新课程理念让音乐教学充满新意, 无论从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也给我们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带来了许多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适当地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初中音乐教学,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邸鹤.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科技信息 ,2012

年17期.

[2] 任立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探索[J].中小学教育,2011

年第5期.

[3] 张春苗.新课标理念下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4] 黄素英.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初探[J].音乐大观,2012年

03期.

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艺术;新课程

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音乐教学也是弘扬传统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挖掘音乐课程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艺术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课堂生成的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师应为学生积极营造自主、和谐、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中主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会音乐,并通过实践活动得以生成。例如,在欣赏《两个犹太人》时,可以设计如下流程:①让学生聆听乐曲中的两个音乐主题,思考乐曲刻画了两个怎样的犹太人(引导学生结合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对乐曲进行分析与探究);②要求学生根据乐曲的后半部分思考:当两个犹太人相遇时,出现了怎样的情景?鼓励学生用哑剧的形式表现两个犹太人的不同形象和不同个性。在流程①的教学中,可以先不给出犹太人的画面,只让学生聆听音乐,根据各音乐要素判断犹太人的个性特征。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聆听音乐之后,有的认为两个犹太人分别是老人与小孩;有的认为是男人和女人;还有的认为是胖子与瘦子等。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要予以鼓励和肯定,因为音乐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理解。在流程②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哑剧表演的方式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效果远远胜过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而且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通过有效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尤其在音乐教学中,更应注重情感教育的巨大力量,因为情感是世界上最能触动人灵魂深处的一种感受,利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打动人、教育人,也最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情感教育的最大特点不仅是以理服人,更为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有心理学家指出:“情感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培养的根源所在,更是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情商的健康培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环。”因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趣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引入一个“钓鱼”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作者看着小鱼从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荡到落入渔夫的圈套,最终悲惨地告别了清澈的小河。初中生大都喜欢听故事,通过故事导入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他们悲悯小鱼悲惨的命运,从而仔细聆听乐曲内容,并深刻体会作者在乐曲中注入的情感。欣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表情符号来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将自己的内在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三、提供表现自我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音乐的魅力也是通过歌曲演唱和器乐演奏展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首先,歌曲演唱不仅仅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独唱可以让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合唱又能体现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歌唱的技巧。其次,乐器演奏也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乐器演奏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强化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另外,熟练地运用乐器演奏乐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创新能力。

四、坚持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教师和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评价方式,坚持鼓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特别是在学生失落的时候,教师的一句鼓励和安慰会使学生重新燃起奋斗的决心。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比如:“你唱得真棒!”“我为你的表现感到骄傲!”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进取和奋斗的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引导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音乐,认识音乐,享受音乐,洞察深层意境,感悟音乐内涵,揭示音乐旋律的真谛,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04.

[2]郑良喜.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音乐天地,2006(7).

[3]徐华良.关于音乐教学艺术的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5).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58-0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具体地说,它有三个目的:

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

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

三是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的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哲理的悟得等。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基于以上的目的,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打造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得到协调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和层次化;2、 教学内容要精选化和整合化;3、教学过程要灵活化和最优化;4、教学氛围要民主化和和谐化;5、教学评价要多元化和激励化。这五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讲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起来呢?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营造出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这些外国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但这些音乐教学法毕竟是各国音乐教育家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在其启发下,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校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于是便出现了案例中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

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大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要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地起坐,而应有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而又不失亲和力,减少失误。

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4-02

音乐的审美教育必须遵循美育规律,音乐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方式来完成的。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音的高低、节奏的变化、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和丰富的音色等使人心灵产生共鸣,再通过联想、想象等间接地表现客观世界,这就是音乐能够直接触动听者心灵,而区别于绘画中的摹拟,语言中的描述,摄影中的再现。但音乐的教学和他们又是分不开的。

一、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形态美

音乐与美术都是情感艺术,都是美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就是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两个侧面去感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生“1+1>2”的整体效果。有人说音乐也是一幅画,是用音乐作色彩、旋律作线条描绘出的用听觉去观察的心灵之画。你看音乐中的do、re、mi、fa、so、la、si与美术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是多么奇妙的组合!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程。音乐是听者从听到的音响效果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受生活、环境、知识、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回厌倦,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无法深切感受音乐的美。因此,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就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直接点明了歌曲的风格、寓意、主题。

二、音乐与表演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动作美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借助音乐形象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教育家柯伦达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的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设定的领域中,把传统的唱歌、器乐、识谱与视唱等整合在“表现”里,而最具“表现”特征的舞蹈,正是渗透活动来展示和表现音乐美的有效手段。舞蹈与音乐,本就是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的一些显著特征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本身就具有活跃的动作性,音乐特征的发展变化和不同的风格光靠欣赏或者讲解,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无法在记忆中烙下烙印。只有通过身体的律动,比如摇摆、跳跃乃至肢体的伸屈、舞蹈动作等做出对应的反应,展示对音乐的理解。

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把音乐与舞蹈、戏剧、律动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如:我在教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曲后,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首赞美我们家乡的歌曲,并用动作表演给大家看。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他们通过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又如,在欣赏《中国,中国向前进》时,我让学生们跟着音乐做动作,有些学生很自然地雄赳赳气昂昂地踏起正步,有的则挥起了大刀长枪,更有同学扮演起英雄英勇牺牲的场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体会了军歌的气势磅礴还对军人崇高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古人说得好:“情有所感,心有所动。”当欣赏与活动得到完美的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有声有色、情景交融,音乐的动作美就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三、音乐与文学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内涵美

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足情感体验,其心理过程是感知――想象――体验――理解。感受与鉴赏是一种感知。当我们深情地唱起《我爱你,中国》,眼前就呈现出了巍峨的青松、无边的森林、南海的渔火、北国的飞雪……思维涌动起无限的遐想,沉浸于美丽丰富的意境中,使我们由衷地赞叹祖国的广袤无垠、深邃内敛及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风韵。但想象不是幻觉,它是以感知作为基础的思维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想象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描绘。

音乐教育毕竟不是语言文字课,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鲜明的文学色彩,普通话标准流利,字正腔圆,如同音乐一样有旋律、有节奏、有力度、有速度,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致、松紧有度;其次,能准确精练地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境,诠释其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引入入胜,让音乐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的神奇瑰丽之中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所以优美的语言表达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启迪,这种语言美与音乐美的和谐统一,才是音乐内涵美的魅力所在。

四、音乐与想象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创造美

篇8

关键词:学习兴趣;审美能力;高尚情操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日渐更新,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及进步。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更是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从事初中音乐教育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感悟,试就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展开细致的分析与归纳。

一、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更是维持学生与音乐学习密切联系的关键力量。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让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化蝶”这章内容之前,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片段。多媒体本身就兼具生动形象、直观立体等特点,因此通过观看视频短片,学生仿佛成为电影中的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甚至等视频播放完,还有部分学生沉醉其中。这时,我趁势导入新课:“梁山伯与祝英台用生命来歌颂自己的爱情,因此,他们的爱情流芳百世,化为经典,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十八相送》,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曲段,让我们一起用悠悠的歌声纪念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永垂不朽的爱情……”

利用多媒体视频导入新课的方式既新颖别致、又活泼形象,充分适应了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独特的审美特征,有效激发了其对这部分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同时也为当节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之一,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更是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与音乐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等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与评鉴能力,力求使其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与陶冶。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如,“祖国情”这一单元,无论是《爱我中华》《我爱你,中国》《啊!中国的土地》还是《沃尔塔瓦河》都是经典的爱国经典曲目。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之外,更加侧重于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及自豪感,以此激发爱国情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到音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有利于其形成积极向上、乐观高尚的生活态度,并进一步为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等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相信这既是搞好初中音乐教学、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必要措施,更是全面提高当代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补充,有利于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及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篇9

一、更新教学手段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调节节奏,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和表现的时间空间,有探索的机会,并善于设计一些有挑战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针对音乐课里有很多的即兴成分,教师可进行充分的引导,如对歌曲编配前奏或结尾、对歌曲进行演唱上的艺术处理、听音乐编故事并当堂表演、创作诗歌、用简单的画图表现音乐的进行、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及乐器的演奏等,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解决。

2.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程,直接感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知戏曲,包括剧情、音乐、演员、表演、脸谱、服装、道具,受到感官的刺激,以加深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理解。多媒体的直观画面教学要求音乐教师要实现自我角色的转换,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3.娱乐教学法。当前,许多电视娱乐、联欢活动(如《星光大道》、《开心辞典》……)收视率高,火爆无比,原因在于它的逗笑性和竞争性,然而竞争性又在其中占着主导地位。那么,把逗笑的竞争性和音乐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便是“娱乐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娱乐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使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更新教学内容

1.在音乐的美感前提下进行技术训练,获得知识,开创一条音乐教育教学的新路。我在分析研究教材时,抓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例如在戏曲教学中,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入手,有些流行歌曲的旋律其创作源泉来自于戏曲音乐,例如歌手屠洪刚的《中国功夫》,就来自于京剧的一个曲牌,音乐电视《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曲调则完全借鉴京剧中的“西皮快板”,还可将其中的一段京腔说唱和学生喜爱的周杰伦、王力宏的现代说唱进行对比,使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被教师所创造的音乐激情氛围所包围,积极在喜欢的流行音乐中发现戏曲音乐的存在,感受到戏曲音乐的无穷魅力。

2.强调音乐的情感性和情节性,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听赏美的音乐,更有职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美的真正内涵,从而促进其情感的升华。例如《化蝶》的凄凉之美、《保卫黄河》的雄壮之美、《金蛇狂舞》的积极向上美,而风靡日本乃至使世界乐坛震撼的中国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的合奏曲《奇迹》、《辉煌》使古民乐和流行乐结合,不但体现了中国民乐的特色美,更体现了一种现代的时尚美。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因此,音乐教师在学生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1.强调人人参与。每一堂课都应全员参与学习,教师不必过于注重学生的表现难度及优美程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自己的感觉。“音乐不属于书本,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感受它,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激情导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营造浓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2.充分利用流行音乐活跃课堂。流行音乐鱼龙混杂,教师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一定的分析深度,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的整体欣赏、歌词分析和对音乐风格等背景的了解。不妨让学生分析透彻,自己学会鉴别和形成欣赏音乐的个性。

四、扮靓教师形态语言

篇10

一、教学理念混乱

当前由于教学改革处于过渡阶段,在初级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混乱状态。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教”,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主,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分数的地位,重视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重视学生的识记能力,重视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能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重点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改变原有分数万能论的认识。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的位置,更多地依靠学生亲自动手,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增强。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竞争力、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相对薄弱。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希望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相对落后的部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胜任今后的社会竞争,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教”,新课改重“学”,传统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数的地位,而新课改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两种教学理念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国家及教育部门虽然强调新课改的地位,但由于很多老的音乐教师已经习惯于原有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让其完全采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因此,初级中学的音乐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教学理念混乱。音乐教师应贯彻国家倡导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理念混乱的状况,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的主导与主体不统一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的主导与主体混乱的现象。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占有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一切演唱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辅助器乐的选用均由教师决定。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权利的拥有,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打骂、侮辱、处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新课改实施后倡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涵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新课改希望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希望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让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对学生进行以辅导为主的教学,多数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授课,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大问题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习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完成这些现实教学目标,很多初中音乐教师便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比较普遍的便是语言法、直观法、纠错法。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某种角度上讲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习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短期内确实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从长远角度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一育人目标没有太大作用。新课改实施后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和自主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相对欠缺,但对于学生能力的增强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注意新教学方法的采用。

篇11

【关键词】体验;实践;有效性

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笔者在本文中就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

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毕业论文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 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擅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物质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擅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一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摆脱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实践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媒体的主流,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

2.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自助化”教学理念

构建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由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演变至今,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局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囿于固有的教学理念,研究、学习并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并转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助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环境构建和应用领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

总之,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论文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引入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采取新手段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基础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

[2]《初中音乐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3]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全国音乐教学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

篇12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G633.951

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诞生的时间距今已经几十年,其最初的理论是来源于上个世纪的美国,这一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具有普遍应用前景的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核心的内涵是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学习实践作为基础,学习者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彼此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学习不仅强调了学习的“自主”,同时也关注了“合作”,合作是建立在学习个体的自主性充分发挥的合作,自主是建立在生生、师生间的有效合作基础上的自主,自主与合作是这一教学理念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相关的教育部门长期以来对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理念都是非常重视的,充分认识到自主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于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可以这么说,自主合作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自主合作学习教学理念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学习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音方萄е锌展自主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大有助益

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是以满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的学习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学习合作方式,这样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是对学生作为初中音乐教学实施主体的尊重。因为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初中音乐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为核心。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实施的主要内容,教师是初中音乐教学实施的真正权威,初中音乐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实施中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角,而学生只是初中音乐教学实施的配角。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述,学习的自主性被严重压抑。不仅如此,在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学生的合作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学生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有了新的发现只能自己解决,缺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基本合作,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更好发展。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实施中,教师与学生教学定位的错位,直接影响初中音乐教学实施效率的提升,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极其不利的。而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因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再也不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式的开展音乐学习活动,学生通过集体间的多元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被充分激活,学习效率显著提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发挥是非常必要的。

2.促进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效形成

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可以为原本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因为有了自主合作学习,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再也不是那种只有教师单项知识输出的教学,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这对于学生音乐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是非常有利的,在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合作中,使以往的“让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由不得不去学变成了我愿意学习音乐,这种音乐学习情感的转变在平等对话、交流合作中是悄无声息与潜移默化的。通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会逐步形成正确的音乐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同的学习个体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不良学习习惯、负面的性格缺陷、不正确的价值观、错误的道德认知等,都有可能被不同的小组成员及时发现,通过同学们的及时纠正,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价值观等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3.促进自然音乐语言的有效形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语言的运用是贯穿在音乐教学实施全过程的。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中,充分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要学会运用音乐语言进行交流、讨论、合作与探究,让学生通过在自主合作学习中音乐语言的有效运用,对于所学习的音乐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运用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中,使音乐的感受力与理解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与音乐感受的体悟,逐步发现了更多音乐之美,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

1.要以理论为引导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要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就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自主合作学习理论,以自主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指导初中音乐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合作学习的开展,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引领,要以教学中各个学习实践主体间的有效合作为自主合作学习开展的根本推动力量,要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细化与分类。自主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学习同伴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同时也包括小组合作、组间合作以及师生间的有效合作,而在这些合作方式的运用中小组合作的运用更加普遍。要深入研究自主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实践发挥这些相关理论的实效性,以理论为引导更好地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篇13

关键词:初中音乐 贵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贵生课堂”,主要指的是“以生为贵、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关注生命的教学理念,除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之外,更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潜力。在课堂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应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最少的时间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音乐开展“贵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贵生课堂”的教育理念,但是往往停留在表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运用传统而简单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缺乏深度与广度,而且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较少,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音乐水平。

其次,部分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模式与观念与“贵生课堂”相脱节,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虽然认识到“贵生课堂”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按照个人意愿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一些教师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理念有机结合,部分教学资源被浪费。

再次,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设置恰当而科学的教学目标,在“贵生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学目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能够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而在音乐课堂上,不少教师只顾自己讲课,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教学规划也不够长远,这与“贵生课堂”的教学理念相悖。

二、初中音乐开展“贵生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开展“贵生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始终谨记和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个人情况出发。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气和喜爱程度,产生学习动力,以此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感受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与音乐作品融为一体,用内心去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例如,在进行《我的中国心》教学时,教师不能纯粹的给学生讲解张明敏演唱这首歌曲的背景,也不能把重点放在分析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是让学生根据《我的中国心》的创作背景,去触摸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归纳音乐的精髓和主题,触动他们对祖国产生浓浓的热爱之情。

2、教师优化教学语言

教师作为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的领路人与引导者,为突出“贵生课堂”,教师需要优化自身的教学语言,注重学生对自己言语的反应和态度。初中音乐教师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其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且教师的语言风格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优化教学语言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与体验。因此,在开展新课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做好形象生活动的语言导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充满期待。例如,在进行《小鸟,小鸟》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小鸟的一些动作引出具体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会更加积极主动,而且还能够对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印象更加深刻。

3、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且表现内容也复杂纷繁。在初中音乐开展“贵生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生为贵”的教育理念,要想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亲自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不过,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音乐水平,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使用精炼而优美的语言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准备传达给学生,促使他们与音乐产生情感交流。例如,《校园夕歌》、《毕业歌》都属于校园歌曲歌,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却有分别,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校园夕歌》反映的是少年时代应珍惜光阴,树立理想,而《毕业歌》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珍惜时光,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4、课堂内外结合教学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教材内容始终有效,无法满足学生多个方面的学习需求,为保证“贵生课堂”教育理念的实施与落实,教师可以结合课外内容扩充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学习到的音乐知识更加全面和丰富。初中音乐教师运用课堂内外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到音乐意境中,在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全身心的投入到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中。例如,在进行《我心永相依》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与罗丝告别的片段,让电影的人物感、故事感和画面感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到音乐学习状态,这种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快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与蕴含的情感,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5、激励学生主动创造

现阶段,不少学生从小就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班,学习乐器、舞蹈和音乐等,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以个人思维意识越来越强,在这一学习阶段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较为丰富。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创造,为他们营造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在创造性的表演中发现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在开发、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这不仅是对“贵生课堂”教育理念的真正实施,还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可以鼓励学生改编音乐作品,在改编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入感受音乐作品,还能够体验到创造所带来的价值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分体现出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开展“贵生课堂”教学活动,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和贯彻实施,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出发,全面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保证“贵生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宗敬梅.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刍议[J]. 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3:174.

篇14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不断地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始在教学之中得到渗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有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当前初中教学开展中的不足。本文首先分析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以及应用价值,然后针对当前教学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合作学习策略有更为清晰的理论认识,从而进一步发现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的应用重要性;从实践角度来看,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教学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1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和重要性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初中音乐教学也迎来了不断地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始在教学之中得到渗透,这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就有合作学习策略。下文首先分析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以及其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1)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合作学习策略是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达成小组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产物,目前,这一教学策略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且在实践过程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来看,合作学习策略是核心素养的教学产物。合作学习策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定小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特点,把不同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小组之中,由此实现小组内部的实力平衡,从而推动学生优势互补。第二,定目标。就是教师或者小组内部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来确定最终的教学目标。第三,定分工。在确定了总体的目标之后,小组内部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内部分工,从而实现对学习目标的实现。(2)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总体上来看,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的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教学形式刻板僵化,无法让广大初中生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但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趣味。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往往更为强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让学生出现了被动接受的情况,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合作学习策略下,课堂形式更为生动灵活,这对于学生学习趣味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通过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想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充分提升,单纯依靠课本的教学还是不足的,还需要引导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彼此取长补短。借助于合作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实现相互学习,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快速养成。本人在音乐课堂中会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1-3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如:‘辨真批假’策略,1个小组公布自己组的讨论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表决。在这策略中,教师能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创编环节我会采用“海报旅行”策略。在小组创编结束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传递、阅读作品,直到每个组都把所有组的作品阅读了一遍,并对喜欢的作品投票。这个策略无形中让全班同学都进行了交流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通过学习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更主动、积极了,同时音乐知识水平的提升也较为明显。

2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不足

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初中音乐教师的普遍认可,并且在实践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实践过程之中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分配不当,无法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在初中音乐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构建小组。但在实践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对于小组的分配较为简单随意,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小组分配,这就造成了学生后期无法实现有效的互补学习。第二,目标订立不当,学生无法实现技能提升。在初中阶段,不同的学生因为天赋素养不同,以及音乐知识积累水平不同,所以僵化的教学目标往往无法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当前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采取了僵化的目标设计,从而无法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第三,小组分工不当,学生音乐技能成长缓慢。要想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还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之间实现更为合理得当的分工,由此才能够推动学生的成长。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小组内部的分工安排,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知识进步缓慢。

3教学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建议

(1)学习方式分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前文所提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在笔者的课堂上,发展层和提高层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运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但是基础层的学生由于能力有限,在课堂上还需要教师多加讲授。所以在笔者的音乐课堂中,提高层的学生学习方式更多是混合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老师能加注重引导提高层学生在音乐创造力、音乐感受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领导力等方面的引导。发展层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为混合式学习与教师课堂讲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努力向提高层发展。基础层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教师的课堂教授,由于基础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精力都有限,所以基础层的学生主要还是靠老师的课堂教授来进行学习。如,在《伏尔加船夫曲》一课中,课前老师将“创作背景”、“劳动号子”、“音乐动机”、“俄罗斯民歌”、“俄罗斯五声调式”等知识的文字、视频和《伏尔加船夫曲》的音视频都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一般提高层学生已经完成全部的课前预习,发展层学生完成全部或部分课前预习,基础层学习未能进行课前预习。在导入阶段结束后,老师主要讲解“创作背景”、“劳动号子”、“音乐动机”等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这样进行过课前预习的学生既掌握了课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又掌握了拓展知识,未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中也能很好的学习到基础知识,提升自己。(2)分层辅导。在课堂自主练习和拓展练习阶段,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有不同的辅导方式。在练习环节,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又要有面向不同层次的“分”。比如,在《青春舞曲》这节课的练习环节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为正确演唱歌曲。而面对提高层的学生时教师辅导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并且用手鼓为同学的演唱伴奏。面对发展层的学生老师主要辅导其能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面对基础层的学生,老师则辅导其基础的识谱读谱,要求其能跟唱。此时提高层的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老师辅导基础层的学生。在音乐创作环节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如在《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一课中,在拓展练习中笔者要求学生对《小星星》进行简单变奏。在这一阶段,笔者采用组内分层辅导的方式,对基础层的学生主要辅导其能够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有哪些简易变奏的方法;对于发展层的学生主要辅导其掌握基础的变奏方式,并辅导发展层学生对乐曲进行简单的变奏;对于提高层的学生主要辅导其对乐曲进行复杂变奏,并能进行演唱或演奏,还可以对其他层次的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这种辅导模式下,各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得到提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3)分层评价。根据新课标要求,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在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分层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必须与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种方式。教师评价时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课堂的口头评价、每个单元的评价和学期评价,并将评价及时记录在《学生音乐成长手册》中。评价中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和进步的方向。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时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生互评时要引导学生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同学进行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同学的成长,互相激励,使评价成为激励每个层级学生发展的自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