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艺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茶艺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茶艺课程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茶艺课程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教学思路

酒店服务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属于涵盖内容最多,要求最全面的服务类型。要想有效开展酒店服务工作,不仅需要注重日常的服务内容和相关环节,同时也需要一些高端服务元素融入其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板块内容,因此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培养其常规职业技能,还要结合服务对象的品质要求,丰富教学内容。鉴于当前人们对茶艺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现阶段我们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必须融入茶艺内容设计,开展相关茶艺活动,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1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办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酒店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客观表现。在对酒店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饮茶、欣赏茶艺已经成为多数人的正常需求。因此,很多酒店陆续开办了茶馆、茶室等品茶场所,人们可以在酒店的品茶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茶艺师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并且向专业化、体系化发展。受市场需求影响,目前多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先后设置了茶艺课程,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置,重视茶艺课程价值,从而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综合化、复合化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开办茶艺课程是其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时,都开展了茶艺课程,其主要目标是确保教学活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相匹配。衡量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之后,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也就是学生培养与社会客观需求之间是否匹配一致。而要想做到有效教学,就需要以提升教学实效为切入点。通过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形式,最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相协调。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其开办茶艺课程,实际上是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的,市场的客观需要决定了我们必须将茶艺课程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之中。酒店管理专业开办茶艺课程的过程,实际上是其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与市场需求之间相匹配的必然结果。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想做好茶艺课程设计教学,其需要具备以下基础,这是实现茶艺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首先,应该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理念和基础技能。尽管茶艺课程是以茶艺知识为基础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都会对其形成相应影响。学生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茶艺课程对整个酒店专业教学体系来说,更多是一种深化,只有学生具备相关基础技能,才能对茶艺课程知识形成全面理解和认知。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茶艺课程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引导,切实有效深化学生理念。其次,还有注重茶艺教师的引导和配置。茶艺课程有着较高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示范能力,因此茶艺教师专业与否直接影响到茶艺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在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具体运用这一技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知识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对茶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专业具备了茶艺课程教学设计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将茶艺课程教学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也成为可能。

2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相关理念分析

对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来说,想要确保其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相融合,需要做到:首先,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理念为:以茶艺教学职业性和实践性为要求,以开放的、现代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将茶艺内容体系化融入到理论教学,并且辅助相关实践教学,将茶艺教学从知识内容教学深化为职业技能教育。此外,在茶艺课程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客观要求,丰富教学形式。将时代教学手段、方法与整个教学活动相融合,通过激发学生创造性、引导学生参与性、提升学生积极性,来实现茶艺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其次,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为:第一,要做到茶艺课程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的目的。第二,在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的有效匹配度。通过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市场需要与教学活动紧密关联,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第三,在茶艺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选择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后,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首先要从目前国家对茶艺师的整体要求入手,结合茶艺内容,将传统茶艺与现代需求相融合,通过注重茶艺的实用性和内涵的结合,从而为茶艺课程取得实效提供有力支撑。茶艺是茶文化及茶产业成熟发展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休闲时代人们的消费特点,因此可以说,茶艺课程应该在充分结合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特点与时展需求相结合。其次,在茶艺课程教学设置时,要注重其具体层次性,无论是茶艺活动的具体内容,还是茶艺活动的内涵表现,都要将其纳入体系化发展的轨道中。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茶叶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无论是茶叶生产知识技术,还是茶叶加工技术,甚至是茶叶的具体品牌和特性等等,都需要从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体系化教育。最后,在课程设置中,要做到创新教学模式,整个茶艺课程教学要突破狭隘思维和陈旧意识。只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茶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方法都可以被广泛运用,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不是茶艺知识的教学。通过茶艺课程的有效教学,为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3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案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有了实质性改善。酒店等一系列作为生活改善性的元素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酒店服务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如果其对茶艺知识能有一定了解,必然为其顺利就业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在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一切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来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是职业技能要求极强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职业表现力,同时茶艺活动表现的好坏,也是以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我国是茶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无论是茶文化应用及普及现状,还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上都极具优势。而茶艺教学也是融入了多样元素的教学体系,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是其具体实践技能,都是整个茶艺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注重的内容。其次,在茶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之中。茶艺是一项技能,无论是其中包含的内容,还是其具体表现形式,都是无法用简单的教学活动来展现的。因此,茶艺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相融合,从而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想做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在充分利用自身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实地参与实践和实施模拟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茶艺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只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实践活动中,才能有针对性的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目的。最后,要将茶艺课程教学放到实践的环境中教学,在充分提升教师专业性的同时,实现茶艺教学的理想效果。茶艺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我们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需要在具体操作中熟练掌握技能,开发技能创新。而融入实践环境的过程,不仅加深学生对茶艺知识的具体理解,同时增加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目的。当然,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茶艺课程只是其中体系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要注重对茶艺课程内容的有效把控。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全方位、高品位的服务更是当前现代化服务行业的新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化发展要求较高的专业,无论是其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还是相关社会要求,都需要酒店管理专业重视人才培养内涵。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技能主导培养要求。新的职业化人才培养要求影响下,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需要从业者做好简单的日常服务工作,同时也要不断深化自身职业技能,丰富服务内涵。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茶艺课程设计有效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使其成为学生顺利就业的“砝码”。

作者:马艳国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敏.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探讨[J].知识界,2013,(05):118-121.

[2]游娜.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研究[J].旅游纵览,2014,(23):85-89.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职教通讯,2015,(05):225-228.

篇2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课程 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19-01

1 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剖析分类,实施差异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地域差别,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大致可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种:①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以前在学校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对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及计算机网络都有浅显了解。②沉迷于上网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都把计算机当做娱乐工具来使用,上网、玩游戏、聊天等,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几乎不了解。③没有基础的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之前偶尔使用过计算机,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有了解。所以,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要综合用多种教学方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1.1 分组学习法

通过与学习委员多次沟通,尽量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类型的学生按比例搭配,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大约10人一组,根据学生人数可以适当添加减少。各小组均设立组长。课前组长负责把教师指定的任务,按照分工通知每位组员。每位组员负责一部分,组长负责分析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难点,根据学习内容,有侧重地让组员去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启发大家发散思维,做出不同于上课项目效果的任务来。

这样,同一小组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小组间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举办各种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并且在期末成绩中适当体现。这样能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具备竞争意识,为走上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1.2 项目教学法

在学习每个模块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明确提出一个项目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目的上课,比一味地讲课达到的学习效果要好。学完该模块的内容后,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之前教师提出的项目,这样,学生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高得多。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二Word软件的学习为例。项目的任务是求职简历的制作,先展示事先做好的求职简历,让学生先看到教师制作的漂亮文档,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这个实用的项目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触发将要学习的一系列问题:这个文件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如何插入图片?图片和文字如何排版?页眉页脚如何设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随后小组间相互学习和讨论,体现了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讲解完所有的知识点后,教师梳理所有的知识点,使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巩固教学效果。

实验课上,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练习进度,整体把握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收,并对大家的表现进行点评。

1.3 个别演示法

有的学生基础差,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中跟不上,这时教师要采用个别演示法。个别演示法并不是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做。例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课堂上和实验课上不爱听讲,贪玩,经常开小差。教师可以多给这部分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这些学生充当“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和辅导初学者。这些学生有了荣誉感后,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仔细认真地学习,心甘情愿成为教师的好帮手,这样教师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进行巡视辅导,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整体水平。

2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操作试题库的建设,保证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发展的水平基本同步。

深入调研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进度。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本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整理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项目和基本知识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操作。依据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在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理论、操作、实训并重,基础、技巧和经验并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要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项目,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3 考核方式多样化、过程化

篇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地域差别,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大致可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种:①计算机操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以前在学校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对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及计算机网络都有浅显了解。②沉迷于上网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都把计算机当做娱乐工具来使用,上网、玩游戏、聊天等,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几乎不了解。③没有基础的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之前偶尔使用过计算机,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有了解。所以,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要综合用多种教学方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1.1 分组学习法

通过与学习委员多次沟通,尽量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类型的学生按比例搭配,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大约10人一组,根据学生人数可以适当添加减少。各小组均设立组长。课前组长负责把教师指定的任务,按照分工通知每位组员。每位组员负责一部分,组长负责分析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难点,根据学习内容,有侧重地让组员去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启发大家发散思维,做出不同于上课项目效果的任务来。

这样,同一小组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小组间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举办各种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并且在期末成绩中适当体现。这样能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具备竞争意识,为走上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1.2 项目教学法

在学习每个模块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明确提出一个项目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目的上课,比一味地讲课达到的学习效果要好。学完该模块的内容后,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之前教师提出的项目,这样,学生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高得多。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二Word软件的学习为例。项目的任务是求职简历的制作,先展示事先做好的求职简历,让学生先看到教师制作的漂亮文档,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这个实用的项目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热情,也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触发将要学习的一系列问题:这个文件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如何插入图片?图片和文字如何排版?页眉页脚如何设置?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随后小组间相互学习和讨论,体现了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讲解完所有的知识点后,教师梳理所有的知识点,使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巩固教学效果。

实验课上,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练习进度,整体把握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收,并对大家的表现进行点评。

1.3 个别演示法

有的学生基础差,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中跟不上,这时教师要采用个别演示法。个别演示法并不是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做。例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课堂上和实验课上不爱听讲,贪玩,经常开小差。教师可以多给这部分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这些学生充当“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和辅导初学者。这些学生有了荣誉感后,就会严格要求自己仔细认真地学习,心甘情愿成为教师的好帮手,这样教师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进行巡视辅导,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整体水平。

2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操作试题库的建设,保证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发展的水平基本同步。

深入调研不同专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进度。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本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整理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项目和基本知识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操作。依据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在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理论、操作、实训并重,基础、技巧和经验并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要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项目,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3 考核方式多样化、过程化

篇4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

酒店管理是现代服务行业中的代表,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酒店中顾客的消费更趋向于时尚的绿色,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在酒店行业中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茶艺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培养良好的情操。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十分必要。

1茶艺能弘扬茶文化[1]

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它从神农氏更早年代诞生到如今就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茶不仅是一种清香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艺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良好的精神享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进入茶馆不是因为口渴,而是由于茶馆宁静、舒适的环境,能够陶冶情操,属于一种时尚的文化消费。在泡茶的过程中,从茶叶的选择、泡茶所采用的水的选择、盛茶的器皿、地点、品尝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四溢的茶香,还能体会到精神的享受。尤其是当代的生活节奏快,会导致一些人心浮气躁,不仅影响了工作学习,还影响了人际关系。茶文化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不仅传递着和谐处世的理念,还能表达着奉献的心灵。另外,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饮品。[2]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茶叶中还有几百种化学元素,是全球公认的优质饮品。例如:咖啡碱,能够使中枢神经兴奋,有益于消除疲劳,同时,还能有效的抵抗烟、酒的危害;又如: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能够有效的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功效。此外,茶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能够有效的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例如:钙、镁等都是人体健康必须的营养。

2积极的进行茶艺培训能够丰富学生自身技能与自我修养

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艺是茶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时展的需求。因此,在酒店专业中增加茶艺课程,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就业。茶艺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就应该努力学习,积极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学习:

2.1茶艺是一种礼仪

在茶艺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茶艺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的礼仪培训,茶艺培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茶艺服务追求的是一种高雅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服装不能过于鲜艳,要和相关的环境、茶具等相配套,努力与环境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茶艺的优雅。

2.2茶艺服务过程中需庄重且姿势优美

茶艺服务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因此,在实际的茶艺学习中,要保证优美的手势,通常来说,茶艺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同时,手上不能带饰品,例如:戒指之类的;还不能留长指甲、涂指甲油等;主要是因为在泡茶过程中顾客的目光始终都停留的手上,来观看泡茶人的茶艺是娴熟,如果,手势优美、技艺娴熟也会影响客人的品茶心情。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温壶、温盅、置茶、倒水、分汤以及敬茶都是基本功,只有长期练习才能够掌握。在泡茶过程中,对于水的温度也具有一定的要求,绿茶需要的水温为90℃,其余茶叶都需要沸腾的热水。

2.3茶艺表演中需配合讲解

在泡茶过程中,要配合讲解茶叶的名称以及产地,泡茶的用具以及步骤,相关的品茶技巧等,讲解时应该口齿清楚、声音温柔婉转。同时,还要耐心的回答顾客的询问。

3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3]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推崇仁义礼智信。茶艺的培训能够有效的继承这种处世理念,由于茶艺课程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和青年中易产生自傲,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十分必要。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掌握得再好也是徒劳。茶艺所传递的内容就是让人们放下利益之心、淡泊名利、从容处世。通过茶艺课程的教学,积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就业。

4茶艺课程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茶艺服务的经营方式具有多样性,不仅能够在一些餐厅以及休闲场所,会所等部门进行服务,也可以单独经营。就目前来看,茶艺师已经成为高档酒店和一些一线城市短缺的人才。院校学生通过茶艺的学习,不仅要明确了解茶饮的制作流程,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例如:中国的经典诗词歌赋、历史文化、养生知识、心理健康等。一般来说,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这样还能促进学生的就业。

5教学思路设计

5.1教学设计理念[4]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开展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在相关的教学完成以后,教师还要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实践。充分体现职业性以及开放性等,以学生持续发展作为基础,通过相关的辅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2茶艺教程的设计思路

5.2.1一体化教学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再从实践到理论,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积极进行探讨,活跃教学气氛,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5.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茶艺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茶艺发展的趋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量。

6茶艺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

茶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待人接物、礼仪礼貌及就业技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6.1模拟教学

一般来说,模式教学法是茶艺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法,它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的茶馆茶艺进行模仿。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茶艺师、顾客等,然后进行相关的技艺训练,学生应该积极进行泡茶、倒茶等茶艺技术、技能的练习,教师还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项目教学法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茶艺实践。还包括了茶室的布局、茶叶的购买、泡茶以及相关的礼仪、解答顾客的询问等,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6.3模块教学

在模块教学中,茶艺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茶叶的识别、茶水的冲泡、茶礼仪、茶席的布局等。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对每一的模块进行茶艺的专门训练,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并且,在实践完成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茶艺技能。6.4实地训练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酒店茶艺室以及茶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与体验,在观摩过程中教师及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在观摩与体验完成以后,还应该让学生积极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7有关茶艺教学的一点思考

7.1教学中应该突出茶艺课程的综合性[5]

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不仅要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茶艺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进行技能的练习,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并让学生在进行整套的茶艺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进行完善。

7.2加强作业练习

课堂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光靠课堂时间,学生很难掌握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布置课后作业。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由于茶艺课程内容广泛,泡茶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让学生能自由地进行选择,体验现其多样性,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7.3采用灵活的评估方式

茶艺课程是一种技能课程,因此,应该进行大量的实践。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在课后评估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考试成绩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还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及时发现不足,进行自我完善。

8总结

综上所述,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茶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丰富学生自身的技能,促进学生就业,还能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要保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保证学生具有坚实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提高课堂质量,促进茶文化的传承。

作者:杨光辉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盛婷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J].亚太教育,2015.(14):166.

[2]李秀进.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5.,(09):113.

[3]马珊珊.浅谈酒店专业设置茶艺课的意义[J].职业,2014,(12):181.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思政教育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课程思政的浪潮。在此背景下,仍有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尤其在语文学科领域,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契合度低、学生参与度不够等问题,无法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所以,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让中职语文教学既能够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又能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达到语文学科的思政育人目的,是中职学校及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

中职语文教师作为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主导者,应当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职业,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同时,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善于利用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声音,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加深对政治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精心选取的教材内容将直接影响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渗透能力,这也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E]。对中职语文教师而言,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多种途径:其一,要善用资源,通力合作,参加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比武、专题培训、向前辈取经等学习活动;其二,要加强对外学习交流,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为提升教学能力蓄力。以笔者所在的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例,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的搭建、思政课程名师工作室的成立、语文思政教育的小组定期研讨等,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发挥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构建课内外结合的"思政大课堂”

(一)挖掘教材当中的思政素材

教材是所有一线教师进行教学与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中职语文的教材中编排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要以课文为蓝本,找准思政育人的着眼点,利用文本育人[3]。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思政教育材料。其中,我国传统文化就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一片沃土[4]。在教材中选择具有家国情怀的课文进行思政教学,如《岳阳楼记》?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长沙》等抒发忧国忧民情感、激扬爱国情怀的诗文。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弓I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世,如从孔子的身上感知其一生追求的“仁”,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中感悟藏在那份“悠然自得”背后的高洁心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拓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阅读材料,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渗透

课堂教学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授《我的母亲》—文时,教师通过讲解,带领学生分析得出老舍母亲勤俭诚实、热情好客的性格特质。这一内容与当代社会弘扬“好家风好风气”相契合,因此,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家风”主题讨论,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并尝试续写后续故事。这样的形式不仅能让课堂气氛“活”起来,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融人、体会并有所收获。

(三)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在学生心中播下思政教育的种子,那么,适当的课外活动就是额外的养料,可让这颗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以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例,德育工作本身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月一主题”班会、每学期的朗诵比赛、作文大赛、社团活动以及文明风采大赛等,都能成为中职语文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契机。与此同时,校外实习基地、社会调研、企业实习和志愿者活动等也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语文教师可以充分依托校内外各类平台,帮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以学校茶艺专业的学生为例,茶艺、礼仪和舞蹈是他们的必修课。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特别注意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内容。例如以《侍坐》中的“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为切人点,让学生承担校内的部分礼仪接待和茶艺会演等活动,真正体会社会生活中“礼”的运用,充分发挥了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三、加强学校思政教育机制建设与制度完善

实行思政教育,学校也应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在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同时,要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客观、冷静地从学生规范制订、教师队伍建设、宣传引领、教育激励、监督评价等多方面完善保障制度。同时,不断深人研究思政教育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设计出多维培养路径,加强机制建设,真正做到思政政治教育渗透到师生的言行举止。针对教师,要修订考核办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来激发教师思政育人的积极性。合理确定文化知识与思想教育评价的占比率,明确地把育人要求纳人评价体系中,促使教师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例如:语文课的考核要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教学成效和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融合情况综合评价。要改变以往的一次性终结考核,要求语文教师把课堂提问、教学讨论以及平日观察纳人期末考核,还可以将思政内容纳入课堂、试卷和测评,全方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贯彻到位。

【参考文献】

[1]窦冰.中职语文教学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7.

[2]张捷树.中职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6(11):10-11.

[3]高巍.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14):31-32.

[4]周小波.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实践刍议[J].科技风,2019(30):33.

篇6

【关键词】高职 主题餐厅策划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55-02

主题餐厅策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餐厅策划与管理的技能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策划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饭店餐厅的策划及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有良好的课程设计。本文拟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进行论述。

一、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为:采用符合高职学生认知水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组织3个学习情景,7个项目,18个学习能力,采用“引入实训指导点评考核总结”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的。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为:将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即设定工作情景,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学生在仿真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达到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的思路为:首先,根据酒店餐厅策划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课程目标,兼顾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可行性,设计贯通整个学习过程的18个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先逐一对项目进行学习、训练,并在大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整合内容。最后,对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案等进行设计。

二、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设计

1.专业能力目标。高职主题餐厅策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饭店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主题餐厅策划技能和管理知识;会用策划技能知识,为餐饮部门各类餐厅进行策划。具体见表1。

2.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讲解、现场参观、过程提问、互动纠错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辅以多媒体技术以及丰富教学方式,在学生个人完成项目过程中,锻炼其专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

教学内容围绕餐饮部职业能力展开,涵盖了餐饮服务、基层管理岗位所需求的专业技能。根据企业的实际应用,设计一个贯通教学全过程的融合项目,即3个学习情景,7个项目,18个学习能力,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素质。其中,7个项目即为学习任务,具体见表2。

(三)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课程进度设计主要由周次、学时、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知识与能力目标、授课

方法、考核方式7项内容构成。课程占56个课时,每周4节课,教学安排14周。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主题餐厅策划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宽,技能较多,学生理解和把握有一度的难度。为此,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一是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可以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学习内容,但不是简单地借助PPT讲演,而是以知识要点、难点为主,对较抽象、或具备动态特点的内容,辅以较多的图形、动画形式,让学生多听课,多参与讨论。二是启发教学。结合课程难点,运用启发式教学,并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三是模拟教学。采用模拟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借助设备的配置等教学功能,既可作为课堂演示,也作为项目实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设计

考核和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中教与学的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必须重视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设计。主题餐厅策划课程考核成绩占90%,评价成绩占10%。考核成绩由基本知识(10%)、基本技能(30%)、期末考核(30%)、教学过程(10%)构成;评价成绩(10%)主要由学生个人评价、组间评价与教师评价三部分构成,使评价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在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重在培养学生主题餐厅策划和基层管理的能力, 改变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关注学生实践技能、问题解决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情况,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后,展示自己的项目规划书或项目成果,教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步骤进行现场提问,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以小组形式完成项目的,要求各组成员组合相对稳定,各成员必须分工清晰,以项目答辩形式进行考核。各成员需阐述自己所做的工作,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答,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并给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

(六)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材。采用自编的讲义。二是参考文献资料。参考文献资料是学生学习的辅助教材,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参考文献包括《餐饮品牌营销》《饭店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餐饮经营策划书》《揭秘餐饮店赚钱的门道》《餐饮营销策划与案例》《卓越餐厅成功的90个秘诀》等。三是其他教学资源。如学院网站上与旅游系相关课程资源及其教学有关的材料等。具体见表3。

(七)首堂课设计

首堂课主要是从课程定位、课程特色、教学场所等方面给学生介绍主题餐厅策划课程以及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达到的效果。

1.课程定位介绍。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群设计工作任务,课程设计了3个学习情景,7个学习项目,18个能力目标。

2.课程特色介绍。一是高职特色: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实效”、“实用”为本。二是行业特色:“校企合作,岗位育人”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三是时代特色: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四是创新特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创新循环——创新能力,特色追求贯穿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注重素质教育,对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考核内容体现标准和创新的结合,提倡鼓励创新的内容。学生的创新反过来又推动教学的改革。

3.教学场所介绍。校内实验室均按照教学与场所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室所有5间,即酒店前厅与客房实验室、餐饮模拟实验室、旅游平面设计室、导游讲解室、旅行社模拟实训室,设备基本齐全,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18家,其中,宾馆饭店类8家、旅行社旅4家、森林公园及景区6家。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8个月的带薪实习期。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岗位育人的目的。

4.教学设计介绍。根据教学目标,兼顾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可行性,设计一个贯通整个学习周期的3个情景教学过程,7个学习项目,18个能力目标。逐一对18个能力目标进行学习、训练。结合情景教学法,由3~5名学生组成一组,模拟训练,小组独立模拟完成。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问答、现场参观、过程提问、课堂互动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辅以多媒体技术以及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效果介绍。为配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技能证认证,如中级餐厅服务员、助理酒店管理师、助理餐饮连锁经营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茶艺师、茶艺师等,合格率95%以上。同时,连续举办4届校内宴会设计比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真才实学,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来,该学院都举办了毕业生双选会,多家高星级酒店到该校进行招聘,人才需求大。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篇)中企业满意度高达85%以上。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2009C145)

篇7

关键词:人文语境;环境设计;教学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设计(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在此背景下焕发了新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底,含民办高校在内,全国1100余所院校都有或大或小的环境设计类专业,在校生90多万人。然而,对于其本身建校时间短的本世纪初新成立的艺术类本科院校,鉴于当前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及这些学校本身浅薄的人文底蕴,在专业课程教与授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很关键性的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地域人文标签的课程,采用目标指向明确的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意义及定位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特别是地方性的强调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二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适应我国社会生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这个定位和需求上看,环境设计专业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界定中思索和寻求问题,梳理关系后不断调整的结果。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可成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近几年来,笔者在与很多沿海一线城市及内地二三线城市的专业环境设计装饰公司及企业的校企合作互访交流中,总能听到一些对于现在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现状的话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90后的学生,个性表现中的独立及自主性强,但专业综合素质较弱,这里说到的专业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了个人的人文修养。而毕业生在毕业之季面对社会这个大职场,公司及企业在选择人才的前期考核上岗培训中,也会就此选择出真正符合公司及企业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由此可见,真正培养一个合格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在专业技能上要有所高要求,还应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系统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来进行教学,与需要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形成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就是其意义所在。人文课程模块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的定位。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湖南本地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湖南为中南五省之一,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历史造就了这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这也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学”与“教”的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设置探索。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设计专业人文模块教学新模式,配合大学在读的四年时间,该模块绑定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的六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在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细化每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具体绑定的六大模块分别如下:(1)在公共必修课模块中,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就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中,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做要求。其次,在后续的培养计划中,还应依次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进一步强化其人文意识。(2)在接下来的造型基础模块中,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的课程大纲设置中,要凸显民族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课程练习。(3)专业通识必修课程模块中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和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结合地区文化及内涵特点进行讲授,在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条件成熟的地方性高校,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体验式地参加课外相关人文活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4)设计基础模块中的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可以在强调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及装饰特点的同时,让学生适当了解民族民间环境设计造型技法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5)在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专业设计模块中,教学重心可适当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地方名族的建筑及环境设计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必须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相信在这样一个个的学习和探讨方案及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贯彻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当中。2.人文标签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通过四年的模块化教学及艺术实践,在必修课程教学安排外,将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花艺与茶艺、艺术品鉴赏、室内风水学、中国画基础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彰显人文内涵的教学特色。在人文课程模块教学中,随着学生专业学习逐渐深入,每个学期“大作业”与各科的“小作业”的关系逐步加强,设计深度也随之逐步深入,同时,结合地区的民族特色,各个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中都应将地区化和民族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设置考虑因素,在“大作业”设置中充分加入这些因素,从而逐渐形成各个学期科目围绕核心科目展开的局面。人文模块教学课程的建立,使得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有机相连,同时可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更加适应其未来发展和满足未来需求。特别对于艺术与设计类院校,推动其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再教育,不仅关乎文化理想、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信仰等,同时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当代高校艺术与设计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是时展所需,国家和民族希望所在,故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远林.从艺术设计作品现状谈当代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境况[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

[2]陈良红、朱岚、李昶.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9).

[3]赵环.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1).

[4]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山东:山东民美术出版社,2008.

篇8

>> 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研究 《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与研究 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探析 论实践教学在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应用 高职旅游服务礼仪游戏教学设计分析 论高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基于高职院校旅游服务类专业《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析项目导向式教学在高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旅游服务礼仪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群茶艺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 旅游服务创新综述 旅游礼仪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旅游服务与管理英语》课程与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能力本位的旅游服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旅游服务创新体系问题研究 自助旅游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 中职《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注重提高学习兴趣 浅谈中职技校旅游服务专业礼仪教学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高职院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开设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探索有效的礼仪教学方法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旅游服务礼仪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上存在的缺陷

1理论教学模式较为滞后 不少教师认为大学课程教学区别于职业教育,应强调理论性,往往沿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模式讲授,教学方法较为呆板。虽然教学过程会注意到师生互动,但偏重理论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仿真的礼仪情景,导致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习。学生无法融入实际的职业环境中来,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礼仪实践能力不足。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只需要在考前突击记忆旅游服务礼仪的理论,就可以取得较高的考试分数,但是卷面成绩高的学生却常会忽视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理论知识只不过短暂地停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谈不上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2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旅游服务礼仪作为实践性、应用性的课程,学科培养目标之一是能够熟练运用旅游礼仪的应用型人才,可见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从我国开设该课程的高等院校分析,很多院校对此并不重视,提供的教学设备也仅仅是多媒体教室上课形式,基本上都只有理论课,而没有实践课程安排;有的院校甚至干脆将该课程定为选修课。高职学院旅游专业的学生对于该课程也并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考核方法单一 就目前来看,高职学院生礼仪课程的考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单一的理论考试上,这只能体现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学生遇到服务礼仪的操作上往往会不知所措。旅游服务礼仪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因此高职学院的礼仪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还应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方式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路

1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就教学模式而言,学者提出过多种方式,诸如讲授式、提问式、讨论式等等。这里,本人所谈及的高职学院生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从课程性质方面考虑,根据高职学院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设想。 (1)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在高职院校教学环节的使用已经普及,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顺应了课程的教学要求。这里之所以在教学改革中还要谈及它,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首先,需要制作品质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插入图像、声音、动画,增强真实感,学生也可以借助课件的多感官刺激作用,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各种举止礼仪训练时,可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短片,然后在礼仪形体训练室进行练习;又如餐饮礼仪中的对客服务礼仪,可通过光碟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学生们边看边学,再到餐饮实训室进行锻炼,这样记忆非常深刻。其次,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不仅是要把知识讲透,还要将本课程的前沿信息讲授给学生,并且可以借助本校的天空教室平台与同学线上进行沟通。 (2)讨论式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综合素质,讨论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组成学习小组。运用所学礼仪内容展开课堂辩论和讨论,引导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课后查找资料,即独立思考又相互学习,课上组织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这一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的工作中适应工作的需要打下了基础。 (3)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以及自我思维能力的提高,主张进行体验式教学,以过程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也可以适当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首先假定一定的场景,并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然后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总结,得出答案。

2突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可以综合考察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使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服务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础服务技能的培养。 现阶段,我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可以利用现有的形体训练室,但目前的课程设置受到学时的制约,并没有安排实践环节,因此可以建议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现有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定课时的实训教学课。通过分组进行讲授示范和练习,在进行各种训练的时候,可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以减轻疲劳,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纠正,共同提高举止礼仪,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各种手势语、目光语和微笑语的训练。 (2)情景模拟式教学的开展。 情景模拟式教学,是指通过对事件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在旅游服务礼仪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式教学,在教学中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礼仪规范。学生可以自愿组成若干个小组,自己编创服务场景,自由搭配服装,小组人数和模拟时间均不限。在情景设置中,场景安排可以并不局限于酒店或旅行社,可以选择移动营业大厅、银行服务窗口或企业商务谈判会议室等等。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使学生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总结

旅游服务礼仪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既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好的技能。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营造礼仪的大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就需要在授课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实验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 改革 创新 本科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33-03

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相应的中高级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大量的一线旅游服务人员,日益增长的专业人才需求成为广西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随着近几年广西旅游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一方面旅游行业匮乏高素质旅游人才,而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多半不能符合行业需求。广西高校旅游实验教学的缺失和落后应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虽然各大高校也日渐重视各类实验室的建设,但目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广西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

一、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辨析

从目前众多的文献资料中看,很多人对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认知模糊,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实验教学是指在校内进行的,主要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教学,也包括校内、校外景观的现场导游模拟教学,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的,能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从广义上讲,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还包括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等。实验教学与其他形式的校外实践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场地、情境、内容及产生的效果等方面(详见表1)。社会调查包括对旅游行业运行情况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考察、旅游问卷调查等内容;专业实习是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行社和景区等旅游企业接受培训和顶岗工作,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产生的效果是有所区别的。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旅游企业一般只安排学生在一个部门的一线服务岗位实习,如酒店前台接待、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导游等,这样学生既不能熟悉多部门岗位工作,也难以接触到管理岗位;而实验教学则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不用担心实验失败导致什么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活学活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剖析

(一)实验教学尚无“名分”

广西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除了物理、化学等偏理科性质的专业中明确写有实验课及课时外,偏文科类专业的各类课程基本上没有实验课的教学计划。教师就是想上实验课感觉也不够名正言顺,更缺少可供参考的实验教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行进行实验教学计划,这样的实验教学显得很不规范。同一门课,不同学校、不同老师上课,其实验内容差别很大。此外,还普遍存在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在专业课中的比重偏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受传统教学影响,二是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

(二)实验教学硬件不“硬”

实验室建设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的是部分高职高专、中专学校,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茶艺 / 酒吧休闲会所实验室、室内高尔夫练习馆、景区规划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旅游企业模拟运营实验室等。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实验室建设是这几年才开始的,过去几乎为空白。有些高校如广西大学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是跟其他专业实验室混用的。桂林理工大学建有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导游模拟虚拟仿真实训室、旅游管理案例实验室、民族旅游实验室、酒店服务与管理模拟操作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设有导游模拟训练实验室、绘图室和旅游规划实验室等实验室。广西民族大学设有茶艺室、礼仪实训室。纵观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设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实验教学涉及很多方面,需要的实验室种类也较繁杂,而经费和场地则是高校建设旅游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落后,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场地的问题,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都受到限制。

(三)实验教学软件过“软”

广西高校目前比较欠缺“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方面的“软实力”。要想上好旅游管理实验课程,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实际的行业工作经验。广西高校旅游管理教师部分是从外专业转入的,部分是一毕业就从事旅游教学工作,多数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师队伍偏理论型、学术型,这主要是高校在人才引进时过于看重高学历、高职称,把具有丰富行业经验但没有高学历的人才拒之门外。而像旅游管理这类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校师资队伍结构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四)实验教学定位“朦胧”

目前广西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定位模糊、不成体系。实验多侧重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缺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很难激发出来。高校在建立实验室之初就应考虑到大学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实验教学的定位差异。如果本科酒店管理实验课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操作如铺床、摆台、餐巾折花等,而对酒店营销策划等一些复杂的、深奥的问题缺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得不到锻炼和培养的。多数高校的实验项目没有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这对培养学生综合的管理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三、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建议

针对上述广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要求,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应该加强建设和加大改革力度,并在借鉴区内外其他高校经验基础上有所创新。

(一)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实验场地和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高校应多方筹集经费,增加实验室场地和及时更新设备。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室应至少要有基础性实验室和综合性实验室。基础性实验室主要通过模拟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工作场景,对学生形体、导游接待服务、中西式铺床、前厅接待等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初步掌握旅游基本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要领,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所需的基本文化素养和基础技能应用。综合性实验室主要通过旅游项目研究如旅游线路设计、菜单设计、营销策划、会展策划、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创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鉴于资金短缺,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分步进行,先建立使用率高的综合性实验室,在此基础上继续建设和完善。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实施虚拟实验教学,实现实验课程的远程教学。

(二)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和设置

通过对已毕业学生和在校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根据学生的建议和自身教学实际,建议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提高实验课的比重。可以设计礼仪实训、饭店前台接待模拟、客房服务程序演练、宴会设计、导游实训等实验内容;可以设置各种突发事件、特定情境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常规的案例分析和让学生以情境模拟的方式来完成专业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操作流程,以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三)增强师资的软实力

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招聘专业教师时应放低对学历的限制,给予编制。在不能改变现有教师聘任的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对在校的旅游管理教师进行培训。可以让教师到旅游企业如各大星级酒店、旅行社或旅游景区兼职、挂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标准,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要加快实验课程的发展,最快的方法就是从校外聘请实验指导教师,定期给学生上课。可以邀请旅游行业资深人士或国内其他院校有经验的同行到学校来进行示范教学和教学交流。

(四)尝试课堂、校园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在现有实验设施设备相对缺乏和有限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对特定角色模拟来教学,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酒店管理课从前厅接待、客人入住、客人用餐及一些突发状况都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和模拟。礼仪课中的形体训练可以在学校操场或礼堂中进行,导游课可以把学生拉到校园或校外附近景点,让学生分组做导游与游客的角色模拟训练。

(五)加强与周边其他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各个高校的旅游实验室建设都各有特色,但由于建设之初,受资金、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也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建议由广西教育厅牵头,组织广西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各大院校就如何加强实验教学进行座谈和经验交流,组织区内实验教学丰富的高校教师编写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区内各大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强联系和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具体措施有校际学生互换学习模式、租用实验场地、聘请外校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实验教学等。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补充和深化理论教学的内容,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取代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于专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必须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改革时要定好位,把握好校内实验教学在本科和专科学生中的差别,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在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补宏,徐施.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99-101.

[2] 马洁,陈平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5):116-118.

[3] 耿杰利,方文华.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162-163.

[4] 李星明,程绍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验项目整合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3(5):31-33.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日本概况;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20-03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情境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世界逐渐缩小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人们之间的认知和理解却远不如物质交流那样顺利和通畅,原因在于人们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这两个重要元素的把握能力不足。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这必将促使人们更多地参与跨文化的交流。“日本概况”因为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以很难把握教授的尺度,为了避免因面面俱到而导致流水账式的学习效果以及重点非常突出而导致的兼顾不周,需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即在案例教学法指导下推动其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具有良好外语能力、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迁移,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日本概况”教学的意义

“日本概况”课程内容覆盖广泛,课上时间有限,所以,要想全面、深入地讲解每个部分并不现实。所以,此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日本概况课堂的可感性,使课堂生动形象、直观易学。由于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易于学习和理解,便于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分析日本社会文化现象背后原理的能力。

案例教学更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唱独角戏独唱,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资料,自然而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查阅相关内容后,或多或少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教师随时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思考。这样的教学形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更突出启发性与践性。案例教学的答案不绝对,从大处说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小处看可以启发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各种媒介能接触了解到大量的关于日本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学生了解具体化了的日本这一国家的概况。

当前,“日本概况”教学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理念亟待更新。一直以来,在以日语能力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下,“日本概况”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忽视了跨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将语言和文化割裂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或多或少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因而,在教授日本概况时,除了基本教学任务外,还应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在“日本概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校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从过去的经院式人才转变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且要具有高度文化敏感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抽象的理论的学习扩大到形象、活泼、生动的案例教学法指导下的概况学习。

(一)改进教学方法

课前,用心筛选相关案例材料。教学内容案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案例必须典型、现实、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等。课前把案例的内容和细节烂熟于胸,必要时能够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和相关信息的提示。在进行某一案例讨论的至少前一周,把案例材料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接下来学生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这个步骤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只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课中,主要采用归纳比较法、辩论探究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体验、去观察、去思考,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接近零距离地感受日本。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日本概况”教学,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日本概况课程的教学策略。这是由于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巨大,缺乏跨文化意识亦会影响到文化课堂教学的成败,文化差异对其成败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设置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能力,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全面地历史地分析日本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

还可以采用理论学习与案例引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础理论学习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把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边学习边寻找解决案例中问题的理论依据。前提是案例的引入应与所讲授内容一致。且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恰当地提出讨论任务、讨论要求、时间分配等,案例教学井然有序地开展下去。例如,教做日本料理,教授茶道、插花,使学习与日本概况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去接近日本这一国家的概况。结合相关的内容,补充“中日的年中行事”[1]等资料,授课时对比讲解,以加深认识,增强中日文化对比意识。

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在“日本概况”教学过程中过多讲解理论知识效果不明显,此时需要在备课环节,多思考课本,多留意分析学生,在教学环节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在讲授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时,如果将文化教学中的语言、礼仪、饮食等方面,就一个方面深入探讨分析,效果更佳[2]。在讲授日本茶道时,教师不能单纯依赖板书,要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手段,适当结合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同的案例进行教学,在这个前提下,以分组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后弄清楚每个环节需要如何做,然后再到课堂上进行解说示范,在每一个小组中大家都可以客串不同的任务角色,这样可以让每个角色的流程大家都能较强的记住。这一教学方法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且更能学得好,记得住。

(二)将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启发引导相结合

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和掌握学习认识某一国家概况的基本方法,构建了具体可感的课堂,达到了教学目的。案例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围绕案例来讨论,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相结合,最终解决问题。

第一,在分组讨论阶段,将学生划分为四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分组讨论时,要求全员参与,每组设有记录人,记录发言要点,限制发言时间;集体讨论时,各小组派出代表,参与班级大讨论。发言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仍有疑问的情况下,发言人、本小组的其他成员都有义务对问题予以解答。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集体讨论,教师应点评学生讨论案例,必要时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教会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分组讨论能够摈弃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和教材搬家的做法,使学生不再厌学。通过师生互动,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法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根据日本的国情分析出日本经济的发展战略,学生从中明白了道理也学会了分析一个国家经济策略的方式方法。各个环节设计流畅有条理,有分析有讨论,有情境有小组讨论,衔接自然,学生体验日本文化的兴致高昂,探究对比中日文化差异的态度积极,这是锻炼学生辨析思维的有力途径;对待中日文化差异的探讨环节,教学设计的设问清楚,难度过大时,适当调整设问难度。

第二,部分章节宜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为主,可采取情景模拟、启发引导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点的对错、口语是否流利,还要关注见解是否独到、观点是否新颖。部分章节宜采取文化渗透法,依据文化心理揭示法、文化背景考察法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文化对比研究的意识。如此一来,案例教学法指导下的开放式日本文化课堂,以情景为依托,使教学生活化,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以通过跨文化交际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体验具体案例中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可增强趣味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用关键词去特别揭示典型的国家符号的内涵,并且布置作业,让学生广泛搜集有关日本的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教师组织教学时,以问题为纽带,逐渐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通过教学案例讨论问题,增加问题的深度,整个课堂教学变死板为灵巧、变枯燥为生动、变无趣为有趣、变无用为有用、化腐朽为神奇。

以“日本概况”中的日本社会文化为例。通过对比中日传统民族服装的差别、中日风俗习惯的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中日端午节、儿童节等节日在今天依然存在,只是其中有些节日内涵与时俱进了但实质却一直都存在。让学生理解这是传统文化的特点,理解中日传统文化只有符合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才能得到尊重、得以传承,即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中日文化习俗方面,通过对比让学生选择出至今仍被选择了的传统文化和被放弃了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最后得出结论:学习外来文化和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取其精华,去取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

源自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阴阳五行”和源自中国封建政治伦理生活中的“忠孝”、“君臣”、“上下”、“尊卑”等内容被日本W习、吸收、日本化后,成为了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既是日本人思维方式、日本国民性和文化体制的体现,又制约和规范着日本人的文化观念、文化心理乃至其他一切文化活动[3]。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文化准则、文化习俗文化符号都会深深地融进人们的思想行为之中,因此有必要解析日本的文化符号,揭示它们的内涵,并且广泛搜集有关日本文化的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以更好地把握日本文化。

第四,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评价方面要求精准、到位,课堂上对问题回答的评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创设实用且有效的社会文化情境,要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理解事物的本质,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总之,这一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回答问题自信心。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及辅助工具的引入

案例教学时,引入多媒体教学及辅助工具,依据图片、文化符号解析法来进行。在文化这个复杂的体系中体现各要素的深层内涵并对该领域的国家概况的构建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一些特别的语词。

在讲授“日本概况”的感性知识时,采用大量的直观素材,如各种地图、景观图、视频资料,尤其是各类图片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清晰化、简单化,做到将知识搬到图中去,以图片展示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图片的直观教学作用,引导学生读图,结合动静态图片的展示进行讲解,如展示“穿和服的日本妇女”、“日本茶道”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思考分析日本,增加趣味性。这是由于视频、动画、图片等能够把复杂的文化生动地直观地演绎出来,形成鲜明的印象,比苍白的语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教学的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日本概况的教学内容。

教材不是学习日本概况的唯一资源。我们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无论是作为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还是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只要有用,就尽可能制作直观教具、准备实物、利用等多媒体课件,为我所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多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用有趣的图片给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具体例子,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感受到课本上的知识就在身边。

(四)以科研为先导,强化以研促教

教师要探索教学,没有科研能力是不行的;学校要想成为特色名校,没有科研的支撑也是不行的。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师首先要具备教科研能力,才可能成为合格的教书匠。而要形成以科研为先导的机制,首先得使全校教师具备科研意识,增强科研信心,提高科研能力,以研促教,丰富案例教学。

首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以科研为先导,通过研究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除开设专门的“日本概况”课程之外,还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日本概况知识的渗透和跨文化教育,其中以语言交际手段中承载的文化、交际习俗和礼仪、价值观念为主。在科研过程中发现,日本人素来重视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思想,日本文化又被称为耻感文化、日本人具有集团意识、日本以家为基础的纵式社会的构造、日本人的娇宠意识和邀宠心理、以心传心的民族传统等。一些科研成果陆续被应用于日本文化的教W当中,教师通过科研成果来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将科研新进展及时引入到教学、编入教材或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另外,日本概况教学具有实践性,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收集的案例、调研材料,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

其次,科研成果完善了教学手段。科研工作是探索未知的过程,而教学则是求知的过程。“日本概况”教学的情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科研和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寓科研于教学当中,经过科研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调研结果的统计处理能力以及论文撰写能力等等都有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对教材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比以往更为浓厚,起到了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的作用。中日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相似之处。大多传统节日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传到日本后,它仅保留了 “形”,而“神”已被抽换掉,有了新内涵,这是日本在强大的外来文化渗透下始终保持日本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原因。

综上,任何课程的学习最终都要理论联系实际,“日本概况”课程也一样,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基本的日语语言运用技能,具有较开阔的文化知识视野和广泛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应用型日语人才。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与实际联系紧密、具体可感、参与性强。案例教学法“体验+生成”的模式被应用于日本概况教学后,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推动了“日本概况”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盛琴.日本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6.

[2]徐冬梅.高校日本概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教育评论,2015,(2).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职业素质

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同时也存在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社会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之间的不匹配问题。要畅通社会需求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需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及职业意识(思想)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实践经验以及社会环境。大学生职业素质是指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品质,也就是学生自我掌握的知识、思想、技能、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与标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职业素质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首先,企业已经不仅仅需要的是专业能手,而是已经将职业素养作为专业领域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次,职业素质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保持很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安心于本职工作,从而也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因此,可以说职业素质是成功走向职场的首要素质,是决定高职学生在职场能走多远、多高的关键因素。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培养技术型酒店管理人才的摇篮与教学基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现出了浓厚的服务性色彩。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型人才走出校门,投身到了广阔的社会服务当中,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院校由于长期的“重理论、轻德育”,致使很多学生尽管掌握了先进的专业知识,却在职业道德方面十分欠缺,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延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阻碍。因此,从企业需求、社会评价和行业发展趋势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和职业素质教育研究都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应当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调研,我们把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归纳为以下两点。

2.1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

进入高职院校读书的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无奈之下选择了进入高职院校,悲观失望的同时会缺乏进取心,从而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职业道路、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均未认真思考过。学校在学生转型、适应期的职业素质教育不全面、不深入。学生在入学后往往要参加学院组织的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都以入学教育、主题教育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学业、职业,而很少有学校请来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因此,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体系,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另外,一些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缺乏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许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入校时会开展专业方面的系列教育,但关于职业道德等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却没有深入体现。

2.2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多于对职业素质的教育

学校一直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始终存在重技能轻素质培养的观念,在课程设置上,保持着公共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认为简单的操作实践能力培养便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真正意义与重要性。

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3.1要抓住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期

“第一课效应”。在学生教育过程中“首因效应”的效果是最佳的。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抓住新生入学的关键期,上好第一堂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第一课的教师一定要“专业”,引入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等内容一定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印入学生的心灵,打动学生的灵魂。所以,授课教师在内容的设计、授课的方式等方面一定要多下工夫,要让“第一课”的专业水准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的目标和规范。学校也可以请企业专业人员或在岗位上业绩突出的往届优秀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的优秀学生现身说法,通过优秀的榜样激励学生。

3.2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教育者与学生之间交流频繁,关系密切,要抓住教育时机在教学管理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机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树立学习目标、上课遵守时间、考试拒绝作弊;校园生活中做到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真诚待人。可以通过实习过程分析、真实案例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讨论,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将真诚和勤勉带到岗位服务中去,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坚持职业操守,做一个有职业素养的职业酒店人。

3.3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于实践环节重视不足,事实上,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认识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与真实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于酒店管理行业的内心认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这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纸上谈兵永远不能解决学生真实顶岗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安排多种社会服务实践活动,通过一定的政策激励学生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业进行真实岗位的实践。为了让学生顺利度过实践过程,学校应安排教师做学生的指导者,通过一对一的帮助,在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人际沟通、企业文化不适应、工作岗位不认同等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素质认识和职业素质要求,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迅速成长。

3.4用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安排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为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提供条件。除了社会实践外,学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应考虑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这样可以弥补社会实践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笔者所在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就为学生建造了前厅、模拟客房、餐厅、茶艺室以及酒吧等多处场所,免费为学生开放,学生进入这些场所时要按照职业岗位要求穿职业套装、化淡妆、盘发等,衣着、行为举止和服务规范要符合岗位要求。学校安排专业礼仪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并择期邀请企业人员到校为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讲座和职场素质辅导,实现学生在校内即可感受职场需求,在校内就可实现规范服务训练,这样的训练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3.5发挥言传身教的优势作用

专业教师是学生从业模仿的第一个对象。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爱岗敬业、勤勉任教,时刻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己任。专业教师应当成为学生职业素质的领导者,每一次课堂展示,每一节课程设计都应当是酒店管理专业人士的专业展演,教师的礼仪、语言、服务规范都是无声的示范者。教师应当通过个人的专业素养展示给学生“职业酒店人”的标准形象和标准服务,切实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模仿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

4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改进的对策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转变人们对职业素质教育的整体模式观念。

4.1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职业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设施环境

学校要有计划地投入相应的专项经费,为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比如:图书馆提供与职业素质教育相关的书籍与报刊,供学生学习查阅;建立健全职业素质教育网站,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文章或相关的视频。

4.2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为学生成才做好充分规划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和系统训练才能够有所改变,所以科学安排、系统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这样职业素质要求颇高的专业,必须分阶段进行全面训练。对大一学生,要通过专业认知、企业观摩等教育形式,让学生树立职业规范意识;大二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企业实践等模式,加强学生岗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树立酒店服务意识;大三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季,要在学生中总结经验,教育学生树立爱岗意识,加强企业忠诚度和企业归属感教育,让学生用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顺利就业。

4.3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的专业技能实践已经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同,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让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确实成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企业忠诚度、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内容介绍和优秀习惯培养等内容切实贯穿到课程教学中,成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训练和考核。

4.4不断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技能、提升个人能力非常好的一种手段。高职院校首先要积极建立实训基地,拓展社会实践项目,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中提样职业素质要求,在真实的企业服务中不断增强自己在职业素质方面的锻炼和提升,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5切实加强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创业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另外,对学生创业能力,包括开拓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的教育对成功创业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途径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要处理好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要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积极探索提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形成与就业接轨又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俞圆.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11,(1).

[2]刘加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建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陈德荣.工作过程导向,多维课堂联动,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J].电子商务,2010,(6).

[4]柳艳娜.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

[5]曹春晓,龚在礼.职业素质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篇12

1.北京市

2.上海市

3.浙江省桐庐县

4.海南省

5.河南省

6.广西壮族自治区

7.广东省深圳市

8.黑龙江省讷河市

9.安徽省金寨县

10.贵州省

入 围

1.甘肃省

2.安徽省

3.陕西省

4.山东省德州市

5.广东省

6.江西省

7.青海省

8.

9.福建省

10.湖北省

北京市

入选理由 实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从初中招收好的生源,通过7年贯通培养,获得国内或者国外的本科文凭。北京的探索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亮 点 职业教育在多数人心目中是“低端”的,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北京正在探索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受到考生“热捧”。这项改革给职业教育带来“亮色”和新的希望,轻视职教的现象正在改变。

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通过考试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在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的积极协调下,这个探索分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两种模式,高职院校培养方式为7年一贯制,7年分为3个阶段,即“2+3+2”,前2年学习高中阶段课程,之后3年学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最后2年到国外本科应用技术学院或者在北京本科高校学习,学生最后可以获得外国或者国内的本科文凭。中职学校培养方式为“3+2+2”,即前3年在中等专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中间2年在市属高校(护理专业为3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后2年接受本科专业教育。这项改革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等学校同时展开。这些院校各自对应一所示范高中、一所或者数所国内外本科院校和数家企业。

2015年9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德国科隆汉斯贝克勒职业学院、南威斯特法伦应用科技大学、卡尔・杜伊斯堡公益中心共同签署合作协议,这是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外培计划签署的一个实质性合作文件。贯通培养“外培班”的学生完成协议所设定的各类准备课程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可以进入德国应用科技类大学本科专业学习。北京市出资支持“外培班”学生出国学习。

进行探索的职业院校是贯通培养的责任主体,与合作的示范高中和本科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协作机制,推进资源共享。示范高中一名校领导负责高中阶段合作教学管理,高中各学科带头人指导教学,选派优秀骨干教师以兼职、兼课形式承担教学任务;协助职业院校制订课程标准、选用并开发教材;协助职业院校建设实验室;接受职业院校相关教师培训或挂职。本科高校参与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在招生录取、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质量评价等方面与职业院校衔接。

上海市

入选理由 上海4所职业院校、40多家企业和喀什8所职业学校、10家企业组成职教联盟,开创职业教育援疆新模式,被自治区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试点、试验、示范重点项目”。

亮 点 上海市与新疆喀什地区联合组建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签署《沪喀共建喀什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议》,扎实推进教育援疆工作。

强化职教发展组织保障。联盟依托上海职教资源,主动对接喀什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型产业发展需求,筹建服装、燃气、机电3个专业分会,努力构建校、企、协三方联动的合作格局。成立由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德育专家等100余人组成的联盟专家库,为沪喀两地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评估、服务。

加强职教内涵质量建设。在服装、汽修、燃气等专业开设内地新疆中职订单班,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文教协同培养艺术人才机制,提高新疆文艺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喀什各县职业学校打造精品专业,莎车县的汽车维修、服装制作专业,巴楚县的西点制作、手工织毯专业,泽普县的民族手工艺制品专业均已具备较高的办学水平。建设适合联盟学校学生的课程和教材,重点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新疆产业、双语等课程,编写《初级汉语校本教材》《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汉语》《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汉语》等校本教材。

推动职教学生就业升学。逐步实施联盟内学生毕业时取得学历教育毕业证和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支持喀什地区培训就业部门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对符合条件的新疆籍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建立联盟信息平台,两地用工信息和新疆学生就业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就业。其中,上海市2011级338名内职班学生就业率达98%。组织内地新疆中职班学生回疆参加高考,推进回疆对口单列招生,通过现有政策和路径进一步满足内地中职班学生升学愿望。

开展喀什职教教师培训。做好新疆喀什地区职校教师到沪挂职培训工作,结合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通过师徒结对、参观考察、交流研讨、实践训练等方式开展富有成效的培训,共培训教师40余名。遴选优秀职教人才组建讲师团送教上门,重点培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服装制作与加工专业”“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内容,累计培训教师100余名。

浙江省桐庐县

入选理由 职业教育创新办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加强制度供给,优化办学方式,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注入动能,打响“杭派技工”品牌,培养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技工人才。

亮 点 桐庐重视职业教育,重在精心规划设计,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举全县之力办好3所中职学校:桐庐职技校是公办学校,桐江中职校是民办学校,两所学校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杭州交通技校由交通部门主办,是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公办、民办、行业办,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全覆盖,惠及全县6000余名职教学子。县财政全额负担职业学校基础项目建设,将总投入1.5亿元的职技校改扩建工程列为政府重点工程,按普高的1.5倍标准下达中职生生均公用经费,2014年职教专项经费1223万元,大幅改善办学条件和实训环境。

围绕建设中国最美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战略定位,桐庐职业教育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精准对接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民生所向,重点扶持发展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新开设物流服务与管理、健康养生等特色、新兴专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着力推进名专业和品牌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创建一个国家级实训基地、一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两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水平和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一是引进英国职业教育认证体系和汽车售后服务类专业国际课程标准,选拔并确定具有国际技能资质的专业人才。目前已培养出近百名在国际知名企业就业的高技能人才,获得很好的社会评价。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师资培养方式,按照国际职业标准,提升汽车售后服务类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实践技能训练方法及能力,并承担国际化课程教学和国际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目前,有12名教师获得德国机动车技术服务总监证书,2名教师获得国际钣喷工业协会颁发的汽车钣喷修复高级技能资格证书,14名教师成为宝马汽车技术培训师。三是引入国际技能大赛标准,提升汽车售后服务类技能型人才的国际影响力。杭州交通技校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从该校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杨金龙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摘汽车喷漆项目金牌;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杨广代表中国参赛获得优秀奖。

海南省

入选理由 积极跟进、部署落实,将构建海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推动教育法制体系作为顶层设计齐步启动,加紧出台配套政策与方案,引导和推动全省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改进和加强教学育人工作,增加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水平,为履行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开创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亮 点 积极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习提升工程”项目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综合实习提升工程建设工作,社会服务水平和继续教育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24个,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17个,年度项目资金9636万元已下达到项目单位。新建项目学校已启动项目立项、设计等有关报批工作,续建项目按时序推进。安排重点专业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16所中职学校16个重点和特色专业(点)建设。继续实施“高校特色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第二批海南省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共遴选出7个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继续试点实施职教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推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贯通培养。启动海南省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2015年职教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招生共计8757人。印发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学生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琼教职成[2015]69号)和《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学费补助项目经费分配使用方案》,规范试点项目学生转段升学,给予中职毕业且升入高职阶段(含应用型本科)试点项目学生一次性5000元的学费补助。召开2015年职业教育改革和招生试点项目工作推进研讨会,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试点项目工作。

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制定《海南省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联合省工信厅、科技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先后发起了省创业大赛、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项目。鼓励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最新扶持政策,积极与之配套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结合职业院校专业优势和学生专业技能特点大力创新创业。

河南省

入选理由 河南省自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布局调整、校企合作、大规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创新创业生力军的锻造方面,成就突出。

亮 点 2008年,河南省启动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同一年,河南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从此,河南职业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2014年,河南省又启动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要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财政方面,2008年以来,河南各级政府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400多亿元,其中公共财政累计投入388.7亿元,为职教攻坚提供了资金支持。

河南省政府201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优胜劣汰,优化学校布局。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用3年时间,采取撤销、合并、兼并、划转、转型、共建等形式,整合一批弱、小、散的中等职业学校,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优化学校布局,增强办学能力,提升办学质量。经过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到2018年,河南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调减至420所左右;原则上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在优化学校布局过程中,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确保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不流失;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或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要求,提高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热企不热”一直是个困局。作为人口大省和外出务工大省,人力资源多而不强、候鸟式就业是困扰河南本地发展的两大瓶颈,为此,河南职业教育通过改革办学机制、配合产业转移、引领产业升级,在校企合作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不仅实现了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更有效支撑起本地的产业发展战略。河南省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建设―移交、股份制等形式引入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让企业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校热企不热”的难题也得到了缓解。政府牵线搭桥,学校也不再坐等企业援手,而是主动走进企业。据了解,河南先后实施两期职教攻坚项目,大力推动职教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林州建工”“信阳茶艺”等17个地方特色职教品牌与地方产业精准对接,全省89个“职教强县(市)”都建有服务县域经济、县域农业的多功能职教中心。对于中部人口大省河南而言,以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抓手,承接招商项目、服务产业布局正成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的新机遇。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入选理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通过职教攻坚和试验区建设,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就,培养培训了大批合格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亮 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广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统筹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计划》,对全区县级中专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确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等9大任务,建立分类考评奖补等4项激励新机制,明确落实政府责任等4项保障措施。推进高职院校与县级中专合作办学和对口帮扶“扩面提质”,推动县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2014年,参与县级中专综合改革的高职院校增加至15所,全区76个举办职业教育的县(市、区)有62个县全面启动县级中专综合改革。

完善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做好本科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试点工作,试点本科高校由2013年的4所扩大到2014年的6所,招生范围由32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扩大至全区所有中职学校。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办学模式,实行5年一贯制、分段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及高职对口招收中职学生,组织高职院校采用自主选拔方式对口招收中职学生。推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6所高职院校和4所本科高校联合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首批试点专业6个,每个专业招生40人,合计共240人,实现历史性突破。

调整专业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对应自治区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建设450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对应民族文化产业,规划建设40个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在坭兴陶、铜鼓、绣球、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专业领域积极开展民族技艺传承。调整设置202个中职专业和381个高职专业,覆盖了中高职19个专业大类和三大产业,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就业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结构体系。

广东省深圳市

入选理由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有关职业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及民生实事,并在一些重大改革上取得突破,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亮点纷呈,为深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了更多的具有世界眼光、勇于创新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

亮 点 注重顶层设计。一是组织修订、完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送审稿)和《深圳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送审稿)并呈报市政府。二是根据市政府召开的研究职业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的精神,制定《深圳市建设国际一流职业教育体系工作方案》并获得市政府批准。三是组织开展为职业教育建言献策的“头脑风暴”活动,请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职业院校对深圳市职业教育建成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在深圳特区报社开设《问计:深圳如何打造国际一流职业教育》宣传专栏,采访国内知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职业院校校长、行业协会、企业家代表等,集思广益,一起为深圳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建言献策。

顺利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300万元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深圳市28个校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2280万元,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2200多个实习岗位,顺利完成了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集团化办学进一步加强。批准成立了深圳市南山职业教育集团,该集团挂牌仪式于2015年9月在南山区博伦职校举行。目前,深圳市职业教育集团已达7个,成员单位近400个。

教育“十二五”规划职教项目顺利完成。率先实施职业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补贴和学生实习补贴。着力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成立7个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97个,中高职学校开设的175个专业基本满足深圳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创造了影响全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宝安模式”。全市现有中高职示范校及建设单位7所,7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近三年共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33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大提升。建立了“青年教师校外实训基地”。举办了专业教师参加的涵盖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实训教学三方面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了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定了首批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海外(英国)培训计划,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了课程,和学校一道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首批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已顺利完成培训任务。

黑龙江省讷河市

入选理由 突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深化职业教育体制、办学模式、培养方式改革,在籍学生增加到5370人,年培训各类人员4.5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亮 点 加大保障力度,推进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制度约束衔接配套。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兼任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建立起“党政领导、教育牵头、部门协作、专家指导、学校实施”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在职业教育投入上实现了“四个确保”,即:确保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达到43%;确保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加,达到175万元;确保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不低于3000元纳入财政预算,达到3300元;确保成人教育经费按人均3元筹措。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发了《讷河市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20个指导意见,完善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长效运行机制,做到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加大整合力度,推进教育资源、产业资源、培训资源集中统筹。一是建立“城乡一体”教育网络。将17所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整合到职教中心学校,完善了三级职业教育网络体系。统筹安排高中阶段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确保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二是建立“学做一体”实训基地。组建了专业指导委员会,采取“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办学模式,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实践基地,一个村就是一个新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乡镇就是一个产业基地,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三是建立“局校一体”培训模式。将部门、行业、社团等培训项目全部归口到职教中心学校,依托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形成了市场需求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班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校校、校企、校社深度融合。一是校校合作提升办学层次。与大连职业中专、黑龙江省农垦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中高职贯通教育,建立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业实习基地,高职升学成绩连续7年位居黑龙江省前列,就业率达到98%。二是校企合作推广高新技术。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5个合作项目,成为隆平高科在东北地区第一个培训基地和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与农副产品基地联合研制玉类断尖液体喷雾一体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三是校社合作培育新型农民。在黑龙江省率先实施政校社一体为农服务国家级特色项目,实行“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专业+合作社+市场”三种模式,建立产学融合示范基地50个,推进由传统培训向新型培育转变,已经培养5000余名种田能手和致富能人。

安徽省金寨县

入选理由 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作为国家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支持革命老区金寨发展的“5+1”项目之一,肩负着为加快老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安徽省金寨县以金寨职业学校建设为契机,统筹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亮 点 以职校为龙头,统筹资源配置。依托金寨职业学校开展“立足金寨、辐射皖西、示范全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设立金寨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统筹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工作方案,将县内两所职高和全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到职业学校,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在培训项目上,打破条块分割,将县人社、农委、扶贫、民政等部门负责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培训项目统一交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龙头、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以计划为手段,统筹生源组织。根据“普职招生大体相当、协调并进”的要求,统筹安排招生计划,严格招生政策,严禁非法招生,遏制招生乱象。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专业,提出培训要求。2014年以来,先后在职业学校实施“贫困户一户一人雨露计划培训”“退役士兵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共培训8475人。

以质量为准绳,统筹培训管理。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93个专业实训室、32个培训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过程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研究制定培训项目方案,确定专业设置、课程安排、质量标准,建立培训档案,组织评估验收,对参训学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以人才为保障,统筹师资配备。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末位淘汰,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督导等措施,多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制定出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建立较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整合两所职高师资,择优选调106名优秀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面向社会及高校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56名教师;选派39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大别山职教集团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不低于编制数20%的比例,面向社会、企业、院校聘用兼职教师40名。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一支200人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贵州省

入选理由 “十二五”以来,贵州职业教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型技能人才13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2015年达到70%,为贵州经济增速稳定保持全国前列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