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健康管理的评价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管理的评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管理的评价

篇1

关键词:签约服务;高血压患者;糖尿病;健康管理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2007-2008年,全国14个省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农村约有4310万人。而根据2002年我国30省市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了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规范,经过多年的管理,两类慢性疾病患者健康指标控制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速度缓慢[2]。我镇从2013年在农村地区开始试点并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发挥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有效合理使用卫生资源,转变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强化了慢性疾病管理效能,借助签约服务工作提高慢性疾病的有效管理率,具体研究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通过电子档案系统筛选本辖区内

2015年度高血压、糖尿病两类慢性疾病患者,排除有精神疾病史、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患者。分为参加签约服务的签约组及未参加签约服务对照组两类,采用系统随机抽样,各选择100人共400人。其中高血压签约组男性67人,女性33人,60周岁以下的52人占该组52.0%,60周以上的占48.0%,平均年龄61.4岁。对照组男性72人,女性28人,60周岁以下的占68.0%,60周岁以上的占32.0%,平均年龄62.5岁。糖尿病签约组男性45人,女性55人,60周岁以下的41人,占该组41.0%。对照组男性47人,女性53人,60周岁以下的28人,占该组的28.0%。

1.2调查方法

通过网络档案调查人口学资料、对象的健康管理情况及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知识知晓情况、自控行为及医疗费用。1.3统计学方法通过数据整理成Excel文件,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签约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签约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坚持长期服药的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慢病管理医生对两组患者的健康干预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服务中,签约组开展健康服务≥6次/年的占85.0%,而对照组有81.0%的患者健康服务<4次/年。糖尿病患者中,健康服务≥6次/年的签约组患者占88.0%,而对照组中有79.0%的患者每年接受的健康服务<4次,见表2。

2.3签约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以签约组与对照组的血糖均值、正常率、有效率为对比指标,了解这两个组的患者控制情况。在全部400名患者中,采用统一进行计量较正的测量工具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签约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值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的正常率分别为61.0%、66.0%,签约组控制正常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比较

两类患者比较可以看出,签约组的高血压患者年平均医疗支出高于对照组13.9元,高出2.5%,,用于药品支出的费用也同样略高于对照组39.2%,为128.2元。同理可以计算出签约组糖尿病患者医疗总费用低于对照组6.8%,药费高于对照组13.3%,而检查费用分别低于对照组48.9%、68.8%,见表4。

3讨论

篇2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5-0112-04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因长期的高血糖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居世界第一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高度重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258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糖尿病患者258例。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有一定学习能力、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能自理、可定期前来随诊,愿意合作成为糖尿病健康俱乐部会员,每位患者观察期均在半年以上,共收集265例,其中失访7例,最终收集258例,其中男146例,女112例。年龄21~75岁,平均(57.94±9.42)岁。

1.2 方法

1.2.1 糖尿病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的团队组成 内分泌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专科护士7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小组成员均参加糖尿病教育专家培训,制定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方案,成立糖尿病健康俱乐部,给俱乐部的每个成员建立健康档案,专人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评估系统、随访计划,确保健康俱乐部的每个成员都得到长期及时的正确指导。

1.2.2 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①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然进程、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病;②饮食指导,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糖尿病饮食控制的目的,教会患者计算自己所需的总热量,即根据理想体重、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在保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 ,掌握饮食组成的原则,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高纤维的膳食,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如何挑选食物,主食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主食的分配定时定量,掌握三餐分配原则。饮食的注意事项,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对超重患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少食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饮酒,控制食盐每天

1.2.3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形式 糖尿病健康教育目标是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3]。糖尿病教育的形式是大课堂式、小组式及个体化教育相结合,住院期间是糖尿病患者系统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时机[4]。我们对患者实施小组式和个体化教育,护士先评估患者并了解患者的有关因素、起病时间、主要症状及特点,了解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检查结果、治疗经过、目前用药及病情控制情况,制定每个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然后安排系统化小组式短期强化培训,教育的内容除了按课程要求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和自我管理能力指导,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操作都是与具体实际结合较紧。使学习变得具体生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5],参加学习的学员既是“同学”又是“病友”,共同语言多,有较多的接触时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和教训。为患者发放糖尿病教育手册和健康教育处方,让患者自学,有利于强化知识。出院后参加糖尿病俱乐部成员每月一次大课堂式培训、咨询,使患者不住院仍然可以继续接受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确保患者能长期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

1.2.4糖尿病患者的系统管理 ①建立健康档案:参加糖尿病俱乐部的患者均为在我院住院或进行系统治疗,能参加培训有自理能力,并愿意接受糖尿病系统管理的患者,为其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内设有入院、出院情况、既往病史、现在病情、治疗情况、参加糖尿病培训教育情况、自我管理能力、随访时间及随访情况,确定该患者血糖等控制的达标范围,以上内容均以表格形式记录,档案有专人负责,规范管理,及时提醒患者,按期随访。②糖尿病健康俱乐部活动:每个月活动一次,有糖尿病知识讲座、现场咨询、免费测血糖、发放糖尿病教育手册、健康教育处方等。③糖尿病管理团队每半年对俱乐部的成员进行一次系统评估、指导,对俱乐部成员的教育和指导是长期的和随时随地进行的,特别是当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因出现并发症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时,给予更严密的监控和及时指导,使患者通过系统管理后逐步建立健康行为[6],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明显下降。

1.3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的效果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答卷形式与操作演示相结合。评价时间为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和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后进行。评价内容:①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疾病知识比较和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健康行为比较,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答卷法,总分100分,60分以上为掌握,以下为疾病知识不掌握。健康行为比较包括严格的饮食控制、坚持适当运动、自我监测血糖、遵医用药。②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血糖监测值比较,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知识掌握和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健康行为比较

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知识掌握和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健康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血糖监测值比较

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血糖监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 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

教育与系统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论

3.1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

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功能保障,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并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有效应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我国糖尿病是导致失明、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使心脏、脑和周围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7倍,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对健康产生巨大危害。

3.1.1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胰岛素抵抗等,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是T1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大部分患者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的重要表现,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1.2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与非糖尿病患者群比较,糖尿病患者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轻,病情发展也较快,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已上升为严重并发症,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是近年糖尿病的主要死因。

3.1.3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一部分,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手足远端感觉运动神经受累最多见,通常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伴麻木、针刺、灼热,有时伴有痛觉过敏等,严重者出现肌力减弱以至肌肉萎缩和瘫痪等。

3.1.4 糖尿病足 指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多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轻者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限缩短、病死率增高[7]。

3.2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本次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目前所掌握糖尿病知识不足,消极、焦虑提示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涉及心理调适、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能力等,我们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开设糖尿病大课堂、小组式集体授课、一对一有针对性个别讲解、演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及健康教育处方等。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药物饮食治疗的限制,还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易产生一系列的悲观情绪,如消极、失望、焦虑、暴躁、易激动等,给予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性格,有针对性进行,通过一些案例讲解使患者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教育既体现了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也体现了时效性[8],本次健康教育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了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了充分认识,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掌握自我管理措施,建立健康行为,有效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等,消除不良情绪,建立起积极的健康信念和态度,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9],使患者不再单纯依靠医生而是“自己管理”,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对疾病控制进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3.3系统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是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团队式管理,有专业的医生、护士、糖尿病健康俱乐部成员,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专人负责、规范管理及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时刻提醒患者,按期随访,系统评估患者,掌握患者血糖控制的达标情况,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群能及时得到正确指导和重点监控,使其在我们的长期监控下尽早使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或接近于达标范围,使此类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系统管理前的情况,达到长期护理干预,防止不良行为复发[10,11],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4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与系统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长期建立健康行为,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9-598.

[2] 戴霞,周爱民,张勇胜,等. 糖尿病轻松课堂的实施与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255-1257.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14.

[4] 鞠昌萍,孙子林,金晖,等.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39-2142.

[5] 曾淑兰,邹丹,唐艳颜,等.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现代临床护理,2008,7(4):56-59.

[6] 陈亚芳,庄国芳. 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66-267.

[7] 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755.

[8] 何展鹏,米剑媚,罗宏斌. 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220.

[9] 李探云,李思进. 健康评估[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2-94.

[10] 鲜雪梅,楼青青,朱伟燕,等. 糖尿病患者行为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63-65.

篇3

关键词:体质健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39-03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观点认为:个人的健康行为来源于个体对健康或对疾病抵抗的知觉,如果个体感知到体质健康状况不佳或自我评价不满意,那么这种认知评价便会成为他采取行动、调整健康管理的重要动机。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与自我健康行为管理,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体质健康等级评价来源于客观标准,身体自我认知来源于自我对身体的主观认知与评价,将探讨这两种评价之间的一致性;2) 通过体质测试,对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及健康行为管理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自我身体认知的差异性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对330名深圳大学在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测试以及身体自尊量表测试和健康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3±1.60)岁;三项测试皆有效的大学生为271名,其中男大学生158名,女大学生113名。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1) 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评价,评价指标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评分的等级为:及格:60~74分;良好:75~84分;优秀85分~100分。

2) 自我健康认知。采用Fox等人(1990)针对大学生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进行身体自我健康认知。PSPP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主观身体能力,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1个总量表和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力量4个分量表。根据Fox对大学生的连续研究以及经我国徐霞等人(2001)根据中国国情的修订研究,量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由于该量表中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健康主要方面的感知,我们将其应用于个体对自我健康的认知评价。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的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运动参与等健康行为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主、客观的一致性为考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分数与他们身体自尊(PSPP)各维度评分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表1)。

在PSPP量表的5个维度中,运动能力反映个体运动方面的能力与自信等评价,身体状况反映个体对自我体质强弱、个体精力感、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的适应性等评价,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是否强壮、力量、速度、爆发力等评价。这三个维度与学校体质健康等级评分的客观标准最为密切。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PSPP这三个维度上的评分与他们体质健康等级分数,除优秀组在“身体状况”未具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的相关具显著性(p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基于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个性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因素上,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较清楚认知,这点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与客观标准差异过大,当身体处于较差状态时而主观认知感觉良好,那么,这种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会使个体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发生混乱、并导致参与身体锻炼的动力性减低。因此,无论是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从现行体育教育或终身体育教育的角度,个体对自我体质健康的良好认知是个体实施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的重要动力资源。我国许多精英科学家的“英年早逝”,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缺乏身体认知的主、客观一致性,因而在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等方面未能采取有效的行动。

2.2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

2.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为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PSPP 得分进行检验(表2)。

统计结果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对运动能力的自我认知的差异非常显著(F=13.53,df=2,p良好组>及格组,采用LSD法进行均值多重比较显示: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的评分高于良好组(p

在PSPP评分中,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F=1.62,df=2,p>0.05; F=0.50,df=2,p>0.05)。由于PSPP身体价值与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自我评价不仅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身体吸引的认知,充满活力、健硕是因素之一,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外貌的美丽、气质的优雅等也是身体吸引的一个方面,因此,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这两个维度的主观评分没有差异性并不影响他们对身体运动能力及健康活力等方面自我认知的客观性。

关于健康行为管理,调查设计以吸烟、喝酒获得较低分数;睡眠、餐饮习惯、运动参与获得较高分数为健康行为管理的理想模式。调查发现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无吸烟现象,其余两个组虽然比优秀组吸烟多,但没有统计差异(F=2.29,df=2,p>0.05)。在睡眠、喝酒、餐饮习惯三个因子的得分,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在运动参与方面,方差分析检验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F=7.32,df=2,p

总体来看,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则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

体质健康为优秀的大学不仅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客观性,而且在运动参与方面也优于其余两个组,反映了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的管理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还提示,大学生若想达到体质健康为“优秀”的等级,他们必须在运动参与上有更多投入。

本研究样本中,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为优秀的占17.7%,良好和及格分别占52.4%和29.9%。三个组的对比,只有优秀组表现出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只有18%左右的学生在健康观念和行为管理上高度协调,而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虽然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上具有客观性,但从统计结果上分析,这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两组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存在运动参与的分界模糊。由此也看出,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动力仅仅来源于对健康的自我认知或给予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等级评价还远远不够,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因此,应开拓更为广泛的运动参与的动力模式,以促进从良好等级向优秀转化,从及格等级向良好等级的转化,从而也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及体质健康等级评定对学生健康的指引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等级高的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的身体自我认知为高分,而体质健康等级低的学生在这三个维度的身体自我认知为低分。2)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3) 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行为的管理上不仅表现为不吸烟、良好的睡眠和餐饮习惯,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更多的运动参与。4) 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说明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

3.2建议1) 充分发挥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健康的评估作用。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有了一个客观标准,应积极利用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发挥其对体质健康、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估作用。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等级评价,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反馈,使学生在了解自我体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措施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终身追求健康身体和科学的自我健康行为管理。

2) 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等级提升计划。即使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认知自我健康处于不太满意状态,并有运动参与的意向,但往往并不一定能在健康行为强化方面得以体现。可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每学年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结果设立一项体质健康提升计划,以计划促进体质健康的实施。该项工作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及课外体育进行。

3) 运动处方指导。当代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锻炼理念,但是,面对书刊、网络巨大的信息以及众说纷纭的健身方法,尤其是如何针对个体状况、开展时间-效能高的体质健康锻炼,依然迫切需要科学指导。目前我们根据体质健康测评并开发运动处方,在校园网开设运动处方专栏,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内与课外互动机制,使学生的锻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赖斯(Rice, P, L.)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朱敬先,著.健康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孙延林,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20-22.

篇4

【关键词】健康管理措施;基层高血压病患者;评价

原发性高血压(PH)是我国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PH发病率逐年升高。长期、规律的用药是治疗、控制血压的关键,与此对应的是,我国基层人群的遵医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在依靠传统用药的基础上,给予PH患者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便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1]。本研究通过采取科学用药+健康管理措施的应用,对基层PH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PH患者450例,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02例,年龄44-76岁,平均58.2岁。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对PH的定义和分类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血管疾病。将P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5例。干预组男性128例,女性97例;年龄44-74岁,平均57.9岁。对照组男性121例,女性104例;年龄45-76岁,平均59.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和血压水平、工作性质、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根据中国高血压联盟2005年修订的高血压指南(基层版)[2],采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3],基本原则是:①联合用药有协同或相加的降压功能;②药物不良反应尽可能抵消,以增加患者耐受及遵医性。联合治疗包括固定剂量和非固定剂量联合两种方式,尤以钙拮抗剂(CCB)为基础的药物联合、以血管紧张素(RAS)抑制剂为基础的药物联合和利尿药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方案最为常用。

1.2.2健康管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管理措施:①收集健康信息,评估风险因素、制定健康计划并建立健康档案是实施进一步治疗及健康管理的第一步。②在PH患者及高危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在街道建立固定宣传栏,固定时间举办关于PH的健康讲座,赠送PH相关材料等。③实行心理、行为干预,纠正患者心理状态及不良生活方式,实现对PH危险因素的控制。④定期随访与监测,每月电话回访≥1次,每个季度至少1次进户家访,随访内容除姓名、性别、年龄、血压等基本情况外,还包括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情况等,监测服药依从性;动员家庭成员协助监督。⑤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及其他日常生活指导。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变化。疗效判定按[4],显效:DBP下降≥10mmHg(1mmHg=0.133kPa)并降至正常,或DBP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有效:DBP已降至正常但下降幅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管理干预前两组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管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204/225)、82.7%(186/22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PH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目前公认高血压是在环境因素和自身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下发病,通常,环境因素约占60%,遗传因素约占40%。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PH发病与体重超标、高盐饮食和酗酒等因素显著相关[5],另外,除遗传因素外,PH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嗜烟、职场竞争压力、社会经济因素等。PH的健康管理与干预对基层PH患者和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危险因素评估,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适时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PH的危险因素,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在实施健康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始终把“三级预防”原则贯穿始终,在一般人群的预防和高危人群、PH患者中降低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低靶器官或组织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张文申.基层高血压现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9):25.

[2]孙宁玲.采用新的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导对基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4):8-9.

[3]初少莉.基层高血压的联合治疗方案[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19):11.

篇5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健康体检 作用效果 评价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8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93-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的观念也随之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体检就成为人们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规的健康体检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体检人群的需求。为了有效的提高医院健康体检的质量,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声誉[1],医学上提出了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是以受检者为中心,对体检护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提高体检护理的质量,进而提高受检者的满意程度。为了对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进行探究,我院针对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受检者,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现在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从3013年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中选取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有54名,女性有46名,受检者年龄最小的为22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年龄为43.6岁。所有接受实验的受检者,都事先知道并愿意接受实验。

1.2 方法。对于对照组的参与者在常规体系下进行健康体检,对于实验组参与者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下进行健康体检,并对两组受检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以评价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健康体检中的作用。

1.3 效果评定。受检者的满意程度可以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总的满意程度=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对分析的数据进行检验,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有P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的满意程度对比。实验组受检者的满意程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的满意程度78%,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受检者的满意情况对比表[n(%)]

2.2 参与两组受检者体检工作的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对比。参与实验组受检者健康体检工作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为98%,参与对照组受检者健康体检工作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为80%,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健康体检护理质量是体检中心以及受检者关注的重点,对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质量标准,采用制定质量标准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段不断的提高护理质量,并将质量管理工作应用到健康体检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对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健康体检护理质量管理培训;成立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建立健康体检质量监测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缺陷和差错制度以减少缺陷或差错的发生,提高受检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等工作[3]。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健康体检中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将护理质量标准化,能够有效的进行质量评估。护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护理质量设定了质量评定标准,这样一方面能够对护理的质量进行准确地评估,对其中存在不足的地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患者对健康体检护理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能够根据护理质量的评定结果,制定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这样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就能和工作质量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奖惩的公平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②有利于发现差错,及时进行质量改进。体检质量管理体系下会对健康体检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差错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的差错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还能够在深入分析差错的基础上,找到出现差错的原因进一步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③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落实。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设置了专门的监督部门,这些部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这样能够使护理工作有效的落到实处,提高护理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受检者的满意度。④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积极性,该体系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其中,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对每个护理人员的努力成果进行评价,这样,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提高了护理人员在健康体检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良性循环的环境。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健康体检中能够明显的提高健康体检的质量,提高受检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声誉。因此,可以得出体检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健康体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姒怡冰.赵悦.刘华晔.SI Yi-bing.ZHAO Yue.LIU Hua-ye基于JCI标准的门急诊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

篇6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山西省某地级市、河南省某地级市两地学校发放问卷,共回收专兼职教师有效问卷584份,学校管理者有效问卷209份。  

二、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调研的所有中小学都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全部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其中,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占47.85%;38.76%的学校每年都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专项经费投入;绝大多数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需的测试工具及其他设施。此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有98.56%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97.63%的学校还开展了除课程以外的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体上看,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从实际情况看,它仍不是学校教育的“必需品”,部分学校并未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个别学校甚至仍未开展相关工作。  

(二)中小学专兼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  

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构成  

如表1所示,76.20%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曾是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德育课教师,或有过心理辅导经历的教师分别仅占10.62%和10.79%。在兼职教师中,以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校级或中层干部为主体。调查数据显示,由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而来的教育人员,构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体。同时,这些教师从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时间普遍较短,他们的专业基础往往较为薄弱。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背景  

本研究调查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往学习心理学的方式、专业背景、最终学位,以及是否获得了某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格证书,结果如表2所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以往学习心理学的主要方式是任教后通过继续教育和学生时代学习过的专业课,分别占37.33%和28.25%。就专业背景来说,仅有22.63%的教师有心理学背景。就学历学位而言,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者占5.74%,本科(学士)学历者占80.35%,专科及以下学历者占13.91%。此外,有26.88%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显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不容乐观。  

3.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形式上,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以“讲授与活动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占66.67%,其余则分别以讲授或活动为主,分别占14.88%和18.45%。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备课以集体备课为主,占52.37%;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选择个人备课,占43.47%。  

 

在接受调查的专兼职教师中,同时承担心理辅导工作的,占31.70%。这些教师中,平均每周心理辅导5人次及以下的占59.51%,6~10人次的占30.67%,10人次以上的占9.82%;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为单独面谈,占82.61%,以团体辅导或电话、网络辅导为主要方式的分别占15.53%和1.86%。此外,45.04%的教师“还以讲座或其他活动形式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工作绩效的自我认知与评价  

从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和工作支持三个方面,我们调查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绩效。从工作能力上看(见表3),35.0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水平能胜任当前的工作,34.9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技能水平能胜任当前工作。对教师以往学习心理学的方式、教育背景与胜任工作的自我认知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见表4),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具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评价更高;教师的最终学历学位与他们的工作能力认知的相关不显著。  

 

从工作效果上来看(见表5),60.52%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很好,57.23%的教师认为心理辅导的效果很好。总体来说,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教师占95.84%。说明专兼职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  

 

从工作支持上来说,76.04%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认为,学校领导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认为一般的占20.15%,认为不支持的仅有3.81%。总体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了中小学校的普遍重视,学校领导也愿意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  

5.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需求十分强烈:78.58%的教师表示需要接受进一步的专门培训;这种培训需求也得到了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但是,仅有19.02%的教师能够经常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或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有60.07%的教师更希望参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活动;在形式上,有64.74%的教师希望能够集中培训。由此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学术交流与培训的机会远远无法满足教师的专业培训需求。  

(三)中小学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  

1.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要求  

调查结果(图1)显示,中小学校管理者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时,非常重视他们的专业背景、学历学位、相关资格认证、授课技能、从业时间与经验、人格与心理健康程度。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授课技能最受重视。  

 

图1 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  

(备注:此题可多选,因此数据相加大于100%)  

2.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职责定位  

在学校管理者看来,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应主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宣传三项工作任务,占81.89%;认为需要承担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宣传两项任务,分别占8.66%和7.87%;认为仅需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学生心理辅导的,占1.57%。可见,多项工作任务、多样化的职责范围对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管理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上,认为非常规范的有59.84%,一般的有32.28%,不够规范的有7.87%;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强度”上,认为强度很大的有35.43%,一般的有64.57%。至于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岗位职责、薪酬、考核情况,结果如表6所示。  

 

4.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称晋升上,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没有特殊的优势:只有27.78%的学校领导认为“相比于一般教师岗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更容易得到晋升”,认为不确定的占57.14%。在专业培训上,66.93%的学校领导认为自己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有较多的机会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培训或进修”,认为机会一般的占22.83%,认为机会较少的占10.24%。此外,有70.59%的学校领导认为“学校已建立专业体系以保障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  

5.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感到很满意的占78.74%;对学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到很满意的占82.68%。  

此外,将教师、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两者无显著差异。即心理健康教师与管理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基本一致。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构成较为复杂,大部分有教授过其他课程、德育课或从事学校其他工作的经历。同时,拥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较少,大部分专兼职教师从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时间也不长,这反映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与范福林、王乃弋和王工斌(2013)的研究结果一致。[1]  

课程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在授课中,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能够做到讲授与活动相结合。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承担着心理辅导的任务,虽然辅导量有限,但与授课、其他工作相叠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并不轻松,并且还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辅导需求。[2]相比国内,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视通过课程普遍预防、团体活动与个人辅导相结合方式[3][4][5],并通过学校心理学家、朋辈辅导等制度来解决学生心理辅导的“供需矛盾”[6][7],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表现出了参加专业培训的强烈愿望,这一点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Whitley,Smith & Vaillancourt(2012)在综述中指出,许多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师认为自己缺乏专业培训,妨碍了他们开展相关工作;许多研究也证明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有助于提升他们处理相关问题的信心与技能。[8]此外,本研究发现,学校管理者认为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多,但教师们实际参加培训的次数却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2010年,我们曾采用自编问卷,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学校管理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结果相比,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配备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学校更多,对专兼职教师的管理也更加规范。[2]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与中职学校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例如师资人员构成复杂、专业化水平低等。甚至,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中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比例和教龄长度还要低于中等职业学校。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看,他们在选择心理健康教师时非常重视专业背景、学历学位、相关资格认证、授课技能、从业时间、从业经验及人格等因素,这反映了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师胜任特征的看法。然而,王智和张大均(2011)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特征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宜人性、尽责性、职业价值观等维度,与学校管理者的看法不尽相同。[9]因此,学校管理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重视。参加调研的学校中,90%以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也有个别学校对这项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都能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工作的支持。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复杂,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专职教师均有担任其他课程教学的经历,而兼职教师中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居多,这些教师教育背景多元,仅有少数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而且这些教师大多教龄较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课程为主,授课方式主要是讲授和活动结合;部分教师还承担着学生心理辅导的任务。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普遍感到满意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的需求很强,并且青睐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内容。  

第三,学校管理者在选择心理健康教师时非常看重他们的专业背景、学历学位、相关资格认证、授课技能、从业时间、从业经验及人格等因素。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任务应包括教育教学、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宣传。参加调研的学校对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管理普遍较为规范,有具体的工作分析、岗位描述和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案,并明文规定了薪酬与绩效考核的关系。大多数参加调研的学校管理者对本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到满意。  

(二)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人事管理是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应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工作量计算等相关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方案,明确薪酬与绩效考核的关系以及职称晋升的途径,激发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国家教育政策应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倾斜,通过诸如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等手段,鼓励青年人才投身该专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积累人才储备。  

篇7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模式;构建

1 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状况

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较少,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杨忠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包括 3 个一级指标:第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包括领导组织和物质保障,这是工作的基础;第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主要指内容和方法,这是工作的核心;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即实效性,这是工作的关键。每个一级指标下再确定若干个二级指标。”。方双虎和姚本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标准、基本设施工作标准、队伍建设工作标准、课程教学工作标准、心理咨询工作标准、心理测评工作标准、科学研究工作标准、评估督导工作标准等。

总的来说,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不仅缺乏理论基础。同时也没有实证研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针对作者所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所存在在问题提出的,不具备普遍性。在实际操作中,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在事实上更多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绩效进行评价,多以工作量以及奖金来衡量。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理论方法

2.1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要素构成了。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他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

运用CIPP评价模式来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避免目前研究中基于泰勒的目标达成模式的弊端,能突出评价的发展,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有机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对CIPP模式进行改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在具体运用中以CIPP评价模式中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要素为一级指标。根据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以及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遵循评价目标的合理性原则、评价视角的全面性原则、评价效果的客观性原则来制定二级指标。

2.2 第三方评价模式

内部评价方式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方式。在一般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上,很多学校通过将学生评教、院系两级督导评价、同行评价、领导听课等形式制度化,从制度上保障教学评价的有序进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无法套用一般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所以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模式,第三方评价模式是指独立于学校及其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的评价,也称外部评价。第三方评价模式,有专门第三方评价机构来执行。“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意见既非行政命令,也非学校自我感觉,而是事实求是、客观公正的状态和富有建设性的意义。”

3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的说明:首先以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要素为基本框架,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其次以第三方评价模式为指导思想,由专门第三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构来执行,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专业性。最后根据具体指标的权重给予分数,可通过分数来判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具体指标及分数如下:

3.1 背景评价

(1)评价计划的制定:

计划内容具体详实

计划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2)组织架构:

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

有分管的校级领导

组织定期的教育技能培训

成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小组

(3)规章制度: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的计算的执行标准

3.2 输入评价

(1)人员编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相应的资质

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比例

(2)场地设施

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场所

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备齐全

(3)经费预算

学校每年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经费使用情况符合预算

3.3 过程评价

(1)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室有固定工作时间及专职人员

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有保密管理措施

定期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2)心理课程

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开设课程

能普及到全体学生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3)全面渗透

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教学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建立与家庭的联系

3.4 结果评价

(1)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有心理健康的知识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

近三年来,学校无学生自杀、暴力事件

(2)教师专业水平成长

全校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师参与新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参考文献:

[1]梁次红.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6)

[2]梁次红.论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4)

[3]杨忠健.浅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9)

篇8

论文摘要: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本社区内育龄期妇女的情况,对孕妇进行优生、优育、早检、健康教育,及时掌握社区内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对每一个新生儿都要进行新生儿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复查,建立、建全系统的儿童管理卡片,建立、建全系统的免疫档案,对儿童的表、卡、证进行系统管理。禁防早种、迟种、漏种现象发生。对各种原因造成迟种或漏种者,通过免疫系统管理,及时进行补种,有效防止传染病在社区内暴发流行。新生儿出院后,都要接受社区保健人员的访视与保健指导,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要求我们必须从早做起。

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是整体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基础〔‘〕。几年来,通过对。一6岁儿童的系统管理,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1新生儿期保健管理

新生儿在出生后3一7d内进行第1次访视,详细询问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的情况。如:是否足月、顺产、有无窒息、出生体重、阿氏评分,吃奶及排尿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详细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检查,指导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出生后12一14d左右,测身长、体重,观察黄疽情况及脐带残端愈合情况。指导家属对新生儿加喂VDz (5 000u,丸),直到周岁,宣传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提高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满日访:新生儿后28 d时,测量身长、体重、满月体重,与出生体重比较增长不足600g者,应找出原因并给以相应指导,访视时先访早产儿、新生儿,后访感染儿。

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多胎儿、阿氏评分7分者、黄疽儿、感染儿、先天畸形并影响生存能力者应进行垂直管理,增加访视次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供最佳服务。

2婴幼儿期、学龄前儿童系统管理

2.1建立建全档案制度

满月后,建立系统管理大卡,儿童定期进行四、二、一体检,即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4次体检,l}3岁,每年进行2次体检;;3一6岁,每年进行1次体检,根据体检情况,指导喂养知识,及时添加辅食,并对适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为人学做好准备工作。

2.2计划免疫制度

按国家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制度和程序,出生首先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建立计划免疫登记表、卡、证。28 d一1岁内婴儿期:计划免疫包括: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等。1一3岁幼儿期:要完成麻诊复种、百白破加强和A群流脑或A+C流脑、甲肝疫苗、水痘疫苗、麻风腮、流感疫苗等疫苗接种;4一6岁前儿童要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加强,百破二连、麻疹、A群流脑、复查乙肝、个别儿童接种乙肝疫苗转阴者,可重新免疫(接0,1,6程序进行)对抗体减弱可直接加强1次。

篇9

【关键词】六榕社区 健康管理专员 高血压 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003-03

Evaluation of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Mode of GuangZhou Liurong Community Using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as One of The Key Management Member

CHEN JianyingLI Jiehan CHEN Weijun YANG Lizhen TANG Meishan

(Yuexiu district 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Guangzhou,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80,Guangd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mode using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as the key member in the health management teamthroughoutthe management process. Method in the year of 2009 to 2010, the health management team made a plan for 158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he plan was consist of health education, follow-up, individual health interventions. The whole plan was control by the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Results (1) There is a decrease i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fter the plan, which has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hypertension effect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它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慢性病防治势在必行[1]。本中心从2007年开始探讨有全科责任医师承担辖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工作,但经过一年的实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开展适合本地区的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模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本中心于2009年1月开始在责任医师团队中增加健康管理专员共同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新尝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目前正在进行的“广州市六榕社区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预警及综合防治模式的研究”中筛查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及其他途径发现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共1585例,其中男性720例(45.43 %),女性865例(54.57%),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67.79±10.81)岁。入选标准:(1)为本辖区常住人口,具有上一年度的社区基线调查资料;(2)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有明显智力障碍、意识障碍者;(3)有严重急慢性躯体疾病患者。(4)本人不愿意被管理的。

1.2 研究方法

1.2.1 组织社区高血压管理团队

1.2.2 组建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 把原中心预防保健科承担专线管理任务的3名护师及一名公卫医师经过“疾病管理理念、临床诊疗知识、基本技能、行为指导技巧、管理技巧、服务技巧“六大方面系统培训的4名医务人员担任健康管理专员,分别与2-3名责任医师组建成4个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管理本中心所辖10个社区的高血压患者。

1.2.3 管理方法 社区综合管理干预时间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

由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开展个体化综合干预的方法:(1)由健康管理专员负责为通过各种渠道(门诊就诊、社区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健康体检、专项调查、社区诊断等)发现的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的健康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患者的生活方式、疾病史、服药情况、体检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疾病管理人员满意度等);(2)与责任医师综合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划分管理等级并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及计划;(3)执行管理计划,切实做好病例的追踪随访;(4)协同责任医师利用本中心建立的“健康小屋”及社区的“健康大讲堂“等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指导病人进行自我管理,督促患者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改变;(5)对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介绍到在本中心健康广场举办的太极拳免费培训班进行太极拳系统培训;(6)配合责任医师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药物治疗;(7)定期为患者安排体检;(8)对病情变化或危重在社区内难以解决及时与责任医生协商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就诊;(9)收集的信息由健康管理专员及时录入由本中心自行开发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不断提高的信息化要求完善、升级系统。

1.3 效果评价指标

(1)高血压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

(2)吸烟与否:①从不吸;②曾吸烟已戒1年以上;③正在吸;饮酒与否:①从不饮;②已戒1年以上;③现经常饮;限盐:每天摄入盐90cm,女性>85cm;睡眠质量分为:睡眠质量好、一般、差。

1.4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自主研发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的数据进行核对校正,并使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x±s,mmHg)

Table 1 Comparison of BP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2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满意率的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对疾病管理的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

控制率、满意率的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ate of management, awareness, treatment, BP control and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3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变化的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生活方式均有所改善,其中患者的饮酒、限盐、限油、体育运动情况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变化的比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life style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4管理期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失访情况

管理后1580人完成两年的随访,管理率为99.68%,其中因患者迁出失访3例,因事件死亡1例,非事件死亡1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4例,发生率为0.25%。

2.5 社区疾病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比较

以提高参与社区疾病管理的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中心加大相关人员继续教育及考核的力度,管理后参加中心外继续教育2次以上培训率、由中心组织的每年一度的专业知识考核良好以上率均较管理前大幅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社区疾病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比较[n(%)]

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anagements among the management staff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第二次卫生革命奋斗的目标,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主要的卫生工作 [4]。近年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向全国各地推行 “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在我国掀起了社区防治高血压的热潮。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差别较大,基本医疗条件相差悬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存在防治分离,慢病防治的效果差、工作重复、资源浪费严重。广州虽然是经济发达地区,但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现公益性的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于相同层次的发达城市,服务方式仍未从原被动服务完全向主动服务转变,故一直以来以社区全科责任医生为主的慢病管理模式因医生还承担较大的基本医疗任务,在患者的随访、生活方式的干预等方面难以系统、规范 地开展,致使管理效果不显著。

随着各地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得较快的地区在原有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个体化管理的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在团队中设置“健康管理专员”这个岗位,“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职责是在责任医生团队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个体化行为干预[5-6]。本中心开展以“健康管理专员“为骨干之一的健康管理团队开展社区高血压管理, “健康管理专员”作为全科责任医生与患者间的桥梁主动开展服务,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坐堂式服务;利用中心健康小屋、健康广场及社区内的健康大讲堂内丰富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设施与设备,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对患者的全程管理(管理率从原82.03%提高到99.68%),提高了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同时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随着患者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对管理团队的要求更高了,中心也加大了对疾病管理人员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培训,在两年的管理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社区慢病患者对中心疾病管理团队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了。在这种模式中,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慢病管理效率,将对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起到一定的推动意义,为现阶段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尚未十分完善的现实状况下为卫生管理部门及卫生决策部门实施慢性病的防治规划的具体方式提供可能,为选择成本小、效益高的慢病控制模式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黄丽勃.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87-28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S].2005.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4]王亚东,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

篇10

【关键词】脑卒中 健康教育 管理模式

1 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3月,采取方便取样选择神经外科脑卒中术后患者138例。年龄35-67岁,男87例,女51例,住院时间大于1个月;意识清楚、神经功能轻度受损,NIHSS评分0-15分;不伴有严重并发症或严重基础性疾病;视力良好、有基本的语言及理解能力。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家庭支持系统情况等无统计学差异(p>0.5)。

2 方法

2.1健康教育前期调查

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根据临床经验,选取与脑卒中的一般知识、诱发因素、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内容编制选择题形式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以100分计。由主管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在调查前说明调查的目的,得分越高,表明知识知晓率越高。由主管护士对所得分数进行单项统计,以明确健康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满意度调查表、护理依从性调查表及健康教育达标率进行调查。

2.2健康教育方式

查阅患者病历,提前与患者预约时间,确定纳入对象。对得分60分以下者采取一对一健康教育方式;对得分60-70分者采取示范教育与卫生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对70-80分者采取集体讲课的方式;对80分以上者采取患者参与现身说教示教方式。

2.3制定健康教育手册

动员全科护理人员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工作,针对本科室临床中发现患者对健康教育宣教理解不彻底或者一定宣教后患者仍不配合人的的薄弱问题进行罗列,对护理人员在宣教中不够重视,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重点编写。对临床健康宣教中出现的宣教缺失或薄弱环节集体讨论,征求大家意见,群策群力,以书面情景对话的方式书写。书写内容由护士长和健康管理组长最终确定。健康组长与护士长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补充。

2.4 健康教育实施

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形式灵活,选择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护士进行,可采用多种宣教方式相结合,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进行。卫生宣教针对前期调查结果及得分区间列出脑卒中防治和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对涉及的重点及难点重点宣教。集体讲课采取小群体健康教育方式,人数限定20例,课程内容包括知识讲授、功能锻炼示范教学、课程效果评价等。现身说教选择对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护理依从性较好的患者,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宣教的过程中,与其余病患分享其成功经验。

2.5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与Microsoft office EXcell软件处理完成。

3 结果

3.1综合性健康教育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知识问卷结果调查比较 见表1

综合性健康教育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知识问卷结果调查比较例(%)}

表1结果经X2检验显示,经综合性健康教育后,患者脑卒中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分值较前明显提高,比较有差异性。

3.2综合性健康教育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满意度比较 见表2

综合性健康教育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满意度比(%)

表1结果经X2检验显示,经综合性健康教育后,患者脑卒中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分值较前明显提高,比较有差异性。

3.2综合性健康教育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满意度比较 见表2

综合性健康教育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满意度比(%)

表2结果显示,患者在综合性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护理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

4讨论

4.1在脑卒中病房建立综合性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对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护理依从性,减轻护理重复工作量。对临床一线护士具有规范的健康宣教规范流程。

篇11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成人哮喘缓解期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健康管理干预组和药物对照组;健康管理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药物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片10 mg,1次/晚,口服;在干预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生命质量、肺功能PEF昼夜变异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管理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结论:系统的健康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PEF昼夜变异率指标、缓解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 健康管理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干预效果

Evaluation of effect of interven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onbronchial asthma at remission stage

Zhu zhen,Hu Zhenglu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51008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of health management onbronchial asthma at remission stage.Methods: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drug control group.The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the drug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montelukast sodium tablets 10 mg,1 time per night,oral.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we compared the quality of life,pulmonary function PEF diurnal variation,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other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effect of health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drug control group.Conclusion: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improve lung function PEF diurnal variation rate index,and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bronchial asthma in remission stage.

Key words Health management;Bronchial asthma in remission stage;Effect of intervention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1]。哮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3亿的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者约有3 000万[2-3]。哮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致死或致残性疾病。哮喘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虽然目前对于哮喘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但长期规范化的治疗能使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复发率乃至不发作[4]。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哮喘缓解期患者105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健康管理干预组(以下简称干预组)和药物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然后实施3个月干预,最终完成研究的观察对象,共计100例,完成率95.24%。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干预组平均病程(11.44±6.7)年,对照组平均病程(10.72±4.86)年。

方法: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年版),确定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临床症状情况、肺功能PEF昼夜变异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观察时间设定为3个月。由接诊医师负责指导观察对象填写。本次研究过程中干预组的健康管理方案内容包括建立档案、体检、评估、干预、追踪回访。主要干预处方包括运动处方、饮食处方、心理调护、中医保健。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

结 果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干预前,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差异进行wilcoxan秩和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肺功能PEF昼夜变异率:干预前,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肺功能PEF昼夜变异率差异进行wilcoxan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时间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生命质量量表评估结果:生命质量指标采用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问卷包括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反应以及对自身健康关心等5个维度。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效果进行配对t检验,两组在各维度上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疾病为中心”扩展到“以人为中心”,在关心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社会、心理进行分析,能促进医患共同努力,发挥双方主动性,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干预组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对个体或人体的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全过程,整个研究中为健康管理组发送哮喘常识、温馨提醒短信1 300余条,健康教育手册(邮件)近600份,专题讲座、患者互动交流学习等健康俱乐部活动12场次。对照组则只是运用药物抑制炎性反应来减少哮喘的发作和减轻哮喘的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目前,我们临床工作中,针对哮喘的治疗主要是一种被动式的防御,临床医师主要是借助药物对哮喘急性期发作情况进行缓解处理,现论指引下也提倡在缓解期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控制。但药物主要起的作用是干预哮喘病本身,忽视了哮喘病受多重因素影响,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依从性不高。虽然部分医师也会依据专业知识对患者提出主动防治,但大部分的干预措施缺乏系统化,未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本次研究证明,系统的健康管理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缓解期的症状、改善肺功能PEF昼夜变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好的干预效果。所以,临床医务人员对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选择健康管理方案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275-278.

[2] 周志红.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4):2565-2566.

[3] 杨丹丹,段月,高小青,等.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1-12.

篇12

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地对待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问题呢?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红山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来源的小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其中男生111名(48.3%),女119名(51.7%);一年级学生40名(17.4%)、二年级31名(13.5%)、三年级39名(17.0%)、四年级40名(17.4%)、五年级40名(17.4%)、六年级40名(17.4%)来自农村152名(66.1%)、城市78名(33.9%)。

2.调查工具。在本次调查中,应用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班主任卷)》,该量表共包含80个项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分别为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等8个量表。分量表得分的总和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得分越高,心里健康状况越差,反之,得分越低,心里健康状况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2。学业成就的测量以不同年级小学生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指标。

三、数据与分析

1.小学生体育能力评价分析。小学生的体育能力评价采取了三分评价法,即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对参加调查的230名小学生体育能力评价的描述统计结果显示,体育能力一般的有1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3%,较好的有88人,占38.3%,达到优秀水平的有132人,占57.4%。这说明根据现有的小学体育能力评价来讲,红山根小学学生的体育能力的总体水平较高。

2.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析。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得分在之间0.00—75.00之间,平均水平为23.06,标准差为16.29;四分位距的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得分在10以下的有6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00%,得分在10-20的有58人,占25.20%,得分在20-30分的有42人,占18.30%,得分在30分以上的有68人,占29.60%。这表明,就总体而言,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3.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育能力评价之间的关系。根据四分位距,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为良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那么其与小学生体育能力评价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体育能力评价作相关分析,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能力评价之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r=-0.055。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小学生的体育能力评价则越差;反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则相应的体育能力评价也会越高。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小学生的体育能力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对小学生体育能力评价没有显著性影响。这表明尽管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体育能力评价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是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育能力评价的影响并不显著。

四、结果分析

篇13

【关键词】外固定架;胫骨平台骨折;健康教育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近端在发生骨折时吸收了大量能量,这种骨折常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或血管、神经断裂,还合并有关节软骨严重塌陷以及软组织损伤。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需要得到稳定的固定,以及对软组织的妥善处理。传统的方法是运用牵引结合管型形石膏和支具的方法治疗这种骨折,其缺点是复位欠佳,固定不牢靠,膝关节僵硬,卧床时间长等;切开复位内固定虽然能获得较多复位,但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导致术后软组织难以愈合,感染率增高等并发症。我科于2008年10月-2009年3月收治30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有限切开螺丝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此类骨折,该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外小,操作过程简单,预后效果良好,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无法比拟的优势。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9-74岁,平均378岁,左侧13例,右侧17例,车祸25例,砸伤4例,坠落伤1例,受伤后就诊时间为1小时-21天,平均2-8天,手术时间平均为伤后4.1天。

2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为突发事件引起骨折,急诊入院,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惧、紧张,对治疗疾病的预后信心不足。此时要热情接待患者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外固定架手术的目的、方法,手术的优越性及外固定的时限,使其主动配合手术,自觉地维持有效的外固定,配合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2.2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提供适宜的就餐环境。骨折早期给低脂、高维生素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一日三餐均有新鲜蔬菜,适量的水果,特别是适量的香蕉及高纤维素食物,以防止病人便秘。骨折术后早期一般不宜进食甜食、饮料、酸奶等。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给高热量、高脂、高蛋白、高钙饮食,如适当食鱼类,肉类,排骨,海产品,新鲜蔬菜水果,早晚各饮鲜牛奶250ml,以促进骨质愈合[1]。

2.3术前准备:术前术区皮肤保持清洁,常规备皮,测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如病人失血较多,应根据病情备全血。

2.4术后护理

2.4.1患肢的护理:抬高患肢,置患肢于功能位,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减轻肿胀,严密观察患肢伤口渗血情况,渗血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肢体远端的感觉,运动及毛细血管的充盈情况[2],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转贴于

2.4.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能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减轻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能刺激骨痂生长,有利于术后肢体的恢复。术后1-3天,即行患足的背伸,背屈运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预防血栓形成。术后3-9天即行关节的伸屈运动。术后2周患肢不负重扶拐下床活动,循序渐进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到弃拐行走,功能锻炼的次数及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不疲劳为度。

2.4.3外固定针架的护理:①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温度适宜,每日通风2次,减少尘埃污染外固定针孔。②观察外固定针孔有无分泌物,红肿,热痛,皮温有无升高,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③外固定针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保持外固定针孔清洁干燥。④外固定支架注意防止外力碰撞,避免被服拉扯外固定支架,从而增加病人的疼痛。⑤每日观察外固定支架螺丝有无松动,发现松动,及时加固,防止螺丝松动造成骨折、移位。

2.4.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①垂足关节僵硬,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后患肢体重加重患者功能锻炼不配合,患肢怕疼痛不敢活动。向其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每日指导患者行足部的背伸,背屈运动及膝关节的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及关节僵硬。②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由于外伤及手术创伤患者抵抗力下降,再加上术后卧床[3]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经常为患者拍背,指导其深呼吸有效咳嗽,鼓励其多饮水,加强营养,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勤擦洗,勤按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5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外固定架的注意要点,保持外固定针孔外皮肤清洁干燥,预防针孔感染,加强营养,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及时取下外固定架。

3小结

有限切开螺丝钉结合外固定架手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操作过程简单,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次手术,可调节能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因此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廖惠芳.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3):336

篇14

【关键词】糖尿病;改良健康教育路径;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65-0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 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0年全世界11.6%的医疗卫生费用花费在防治糖尿病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至2015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1]。近年来,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的基础性治疗措施之一,它是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也被公认为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2]。而对于新近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关键。健康教育路径是落实健康教育的真实记录。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100例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健康教育方面应用改良的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2 年6 月来我院内分泌病区首次住院的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均符合1999 年WHO 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健康教育。入院时随机单盲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已排除两组中中途失访6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55.3±10.7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6.8±8.80,P=0.447,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的血糖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方法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根据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表中时间顺序安排,运用统一的健康教育手册从入院第二天开始围绕糖尿病的饮食、药物、运动、血糖监测、基本知识等相关知识、日常护理、胰岛素的注射技巧、血糖仪的使用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每天进行健康教育直至患者出院。

2.2 实验组方法

2.2.1改良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 参照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将患者的一般资料、文化程度、教育内容、教育前后的糖尿病知识量表以及教育方法整合成改良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图表。

2.2.2 改良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方法 患者入院2小时内由专职的教育护士进行一般资料、文化背景、糖尿病知识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以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体教育三种形式相结合,应用教育路径表参照患者的教育需求,运用统一的健康教育手册从患者入院第一天开始围绕糖尿病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基本知识等相关知识、日常护理、胰岛素的注射技巧、血糖仪的使用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每天对前一天的教育内容进行不断评价,达到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在7―8天内完成路径表内的健康教育内容,出院当天再一次进行糖尿病知识的评价。见表1。

糖尿病是一种非根治性终身性疾病,很多患者在确诊初期,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没有及时的接受正规治疗,延误了病情。而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致残致死率。近年来,多数学者的研究证明,只有在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同时,才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生活及生命质量。

常规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时间安排和内容设置太过于固定,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要,而且由责任护士完成,它受护士的知识水平,沟通能力等因素影响。

应用改良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对新近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地、持续地实施健康教育,由专职的教育护士完成,避免了护士专业及人文知识水平、沟通交流能力不足的弊端,保证了教育实施的效果,而且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在疾病初期就能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疾病健康知识,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中,增强了治疗依从性,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从而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