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范文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点及表现形式

篇1

一、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财务分析重点非财务报表而在表外

小企业经营者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市场开拓追求利润生存上,忽略了财务制度的建设。大多财务人员是业主亲属,专业素质不高。加上会计政策变化随意性大,纳税因素的考虑大于财务报告系统的规范性。因此小企业三大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基于三大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这种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的财务分析在小企业财务资料信息披露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局限性尤为突出。而银行基于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信息为主的信用评级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资信情况。银监会领导曾说过,小企业信贷不看财务报表,要看“三表”和“三品”。“三表”指电表、水表、报关表;“三品”指人品、产品、压品。总之,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财务分析重点在表外各方因素的综合评判而非财务报表简单的比率分析。

二、商业银行小企业有效信贷财务实战分析的指导原则

1.全面核实原则

我国银行法律要求资金供方为规避风险要详细核查资金需要方的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由于小企业财务报表本身反映信息有限,加上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聘请专业机构审计又不能满足银行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小企业信贷财务分析需要银行信贷人员本身从各个方面对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核实。方法包括通过行业和客户的盈利模式比较,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企业成立年限,实际控制人发展历程和家庭经济实力,独立的第三方信息与企业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来综合判断。独立三方信息包括:贷款卡信息、人行个人征信系统、水电费单据、员工社保缴纳、上下游的商业信誉、资金结算流水量与上下游合同的对应关系、网络信息、各项财产权利登记平台,法院等权力机构通报以及行业圈内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评价以及其他银行对申请人的授信条件等因素。

2.结合立足的核心要素判定财务优劣的原则

由于小企业千差万别,其财务报表在计算各项比率指标上存在缺陷,不能简单和以大中型企业财务数据为参考依据的行业标准值来比较。由于小企业存在产业集群和区域的“根植性”。即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的核心客户以及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在银行信贷实战中,可以根据小企业业务发展所在区域市场,结合区域经济、行业特征分布等因素同类企业比较差异化分析。通过研究某一商圈、产业集群、特色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实行一区域一策略,一供应链一模式。通过进行区域或特色市场的名单制销售开发模式,围绕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商圈、行业协会、优质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的核心供应链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简单的概括,小企业财务优良要结合其所处的特定区域市场或供应链所处角色来参考判断。结合小企业在区域、特色市场细分立足的核心要素相互比较,分析财务优劣变得更有说服力。

3.抓核心资产防风险的原则

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信贷市场经常出现“跑路”的情况。而银行管理及追缴成本较高。为了防范风险,贷前把握小企业违约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银行往往对于不同风险状况的区域、行业的小企业采取差异化的授信政策。通过使用适合客户生产经营特点,能有效控制企业物流和现金流的金融产品,增加抵(质)押、担保,结合资金账户行为保证结算归行等增信措施来多途径转移和降低风险。因此,通过财务分析,研究小企业资金流、货物流、贸易流,灵活利用产品组合控制企业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存货、商圈渠道、银行回款等核心经营资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控制了小企业得以生存的核心资产,提高小企业主的违约成本才能降低银行信贷的违约风险。小企业财务分析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小企业核心资产防范信贷风险。

三、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财务风险实战分析技巧

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遵循“授信六真原则”,做到“真公司、真资产、真业务、真现金流、真需求、真偿债”。作为银行信贷员,主要从“望”、“闻”、“问”、“切”四个“三板斧”做贷前财务风险调查:

1.三“望”

“一望”公司停车场,看公司员工而非企业主的私人交通工具多少好坏,可以间接反映企业效益情况;“二望”公司财务人数多少,可以间接反映企业业务量大小和管理精细程度;“三望”公司财务岗位设置,可以间接反映企业财务规范性及报表的可信度。

2.三“闻”

到企业了解情况要做到“三闻”:听出纳说,听销售说,听工人说。听出纳说企业的资金充裕情况,了解企业融资需求是否恰当,资金回笼是否及时;听销售说企业的产品市场美誉度、销售量、立足特定区域市场细分的核心要素,可以间接反映企业利润表的真实性;听工人说企业的生产繁忙情况,与出纳及销售反馈的信息核对,勾勒出企业的真正运营情况。

3.三“问”

“一问”公司股权结构,了解公司实际控制人及企业背景及资金实力,收集企业软资源及银行可控核心资产信息;“二问”公司上下游客户及其结算期,了解公司市场供应链情况,反映企业供销渠道业务连续性以及资金回笼及时性;“三问”企业商品单价库存与交货期,结合市场情况和同业信息核实,反映企业市场销售可持续竞争力情况。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点;排查;防控

一、建立财务预警防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相关的财经法规、财会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施财会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不断促进学院财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进一步实现廉政阳光财务,保障学院财务健康发展,我们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为建立健全长效防控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实施范围

财务风险防控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实施范围包括学院全体教职工,重点是掌握审批权、审核权、经济业务相关人员及全体财务人员。不仅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学院教职工在财务核销过程中及财务管理涉及环节也要严格遵照执行,立足建立一个“全员化、全程化、全优化”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三、财务风险点产生的原因

1.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风险识别能力不高。2.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3.财务决策缺乏全面的论证、科学的分析。

四、财务预警防控的主要风险

点及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根据财务风险控制原则及效益优化原则,我们排查出的主要财务风险点有:核算管理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收入管理风险、支出管理风险、票据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针对以上风险点,我们总结了他们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制定了风险点的防范措施。(一)核算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会计人员未按支出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审核支出凭证。2.会计人员对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3.原始凭证不真实,从而套取现金。4.网络安全风险。核算管理风险点防控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强化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措施,全面遵守会计核算规定,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制度、规定上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照会计核算规定,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对发生的费用支出要及时进行归集处理。排查核算中是否按学院财务管理规定核销,是否是有效票据,对于各类票据、印章不全或伪造变造的票据不予报销;审核各类经济业务的项目、金额、日期等事项是否属实,财务核销审批和经济业务审批的程序是否完整等,通过落实制度、规定,做到事事按规定办、事事有据可依,堵塞管理漏洞,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完整。网络财务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务和信息部门的密切配合、能力协作,采取以下措施,增强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网络财务信息安全。1.强化网络财务信息安全。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3.加强财务数据管理。4.加强财务信息化安全制度建设。5.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防范。6.加强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二)预算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据不真实,核定预算经费数据错误。2.隐瞒预算收入和支出,未按要求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反映不全面。3.预算编制不准确,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变更预算,导致无预算、超预算支出。4.虚列预算项目、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5.预算安排不科学,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6.没有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支出不合理、不合法。预算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制定全面预算相关制度,详细规定预算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基础数据的审核,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准确。强化预算收支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收支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实施条例。强化监督,加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力度。(三)收入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虚报收入,截留、挪用、隐瞒、挤占、坐收坐支、公款私存或相互转移行政性收费、罚没款及各项收入。2.私设“小金库”。3.资产处置、出租等经营性收入不入帐。4.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收入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费用,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在收入管理程序中,我们应坚持“集体决策、层层负责、控制使用、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费用,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禁私设银行帐,完善程序制约和责任牵制制,应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资源。(四)支出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假公济私、虚报发票、伪造凭证。2.超支出预算列支。3.违反规定报销,擅自扩大开支、提高开支标准。4.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5.不执行采购规定,弄虚作假、违章购买。6.会议、招待、差旅和公车使用费等挤占项目支出。7.重大开支不经集体研究。支出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完善财务报销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加大财务支出审核力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五)票据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违反规定印制财政票据。2.伪造、变造、买卖、擅自缴销财政票据。3.转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4.票据保管不力,丢失票据。票据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落实《票据管理办法》,落实票据内部审计制度。1.不得使用自制票据收费和罚款,不得使用往来款收据收取法定收费罚款,不得使用往来款收据自立项目收费,不得向其他单位出借票据。2.票据领用登记手续齐全,票据领用登记与库存实际情况相符。3.开具票据规范、内容完备、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出票人必须签名,杜撰使用时加盖单位收费章或财务专用章。4.专设登记簿进行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六)资产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随意借支、非法挪用、“白条”抵库。2.固定资产处置不按规定办理。3.大额固定资产处置不经集体研究。4.应纳入资产管理范围的没有纳入资产管理范围。5.应收款和预付款长期结算不清。6.因车辆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7.车辆保险购置违规操作。8.车辆报废、拍卖违反程序。资产管理风险点防范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固定资产采购实行学院集中采购、统一采购的方式,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招标;在固定资产防控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实行专人管理,手续齐全,定期清查,做到帐物相符。控制管理风险,按照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和使用特点进行分门另类的管理,固定资产由各职能部门具体归口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固定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院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保证各项资产安全完整,防止流失、毁损。

五、学院财务风险点规避的要点

篇3

关键词 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原因;探析

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是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的积累和加剧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在盈利机制与风险机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下,如何使企业财务活动在风险中获得较高的报酬,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首要问题。为此,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内涵,研究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识别、监控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或减少企业利润的可能性,通常称为筹资风险。此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有关,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资产全部来源于所有者投入,没有债务资金,企业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2.广义财务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是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因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偿债风险、投资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是企业风险的核心,它涉及到企业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以及企业环境中的各个因素。

本文认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所涵盖的只是财务活动本质中的一部分内容,广义的财务风险所运用的财务概念内涵更科学,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财务概念的认识,便于风险管理站在更全面、更宽广的角度来研究财务风险。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管理者只有全面、系统地对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更广阔的视野上研究财务运作中的风险问题,从多方面地考察财务风险,才能真正做到运筹帷握。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论述基于广义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同时认为,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的诱因,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的显性化;但并不是所有的财务风险都能引发财务危机,只有当财务风险释放所造成的危害达到一定程度、对组织的基本目标构成威胁时,财务风险就会演化成为财务危机。

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分析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

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从长期而言,获利能力是企业在未来经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指标之一。实际上,企业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投资以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量,如果投资以后不能获得大于或等于现金流出量的现金流入,就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也就意味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2.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

具体表现为资金匾乏,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企业适度负债,可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但过度负债一方面会导致企业信用等级降低,再筹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会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一旦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或者实际现金净流量比预期减少,就会影响到期债务偿付,甚至发生财务危机。

3.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讲,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更确切地说,应当与速动资产保持一致。当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没有足够的现款时,可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变现后偿还债务。如果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或者把短期借款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短期偿债能力。

4.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

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差,沉淀下来大量不良债权和“残次冷背”存货,资产周转率低。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预期产生经济利益的资源,其周转率体现了企业对资产的运用效率。企业对资产的经营管理能力差,不仅关系到能否达成预期目标,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预示着日后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5.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下降,业务不断萎缩,市场占有率下降。成长能力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趋势,暂时的成长性下降,也许并不意味企业的财务危机的来临,但长期的成长性下降,或是企业进入了衰退期,或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都是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体现。

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事实上,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既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研究财务风险诱因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预控措施,而对于企业而言,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诱因的确定前提是企业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剖析,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改善。因此,本文对宏观影响因素、体制方面因素等不予以考虑。对企业而言,规模扩张、多元化、内部控制是诱发财务风险的第一层面,是企业财务危机深层次的原因,其他原因如资本结构不合理、预算管理不当等是这三方面原因的具体表现。

1.规模扩张引致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企业规模变化所引起的报酬变化分为三种:一是报酬增加的幅度超过规模扩大的幅度,它是规模经济的结果。比如规模扩大后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产量增加、购销费用减少、专业化的协作发展、降低了厂商的生产成本;二是规模增加的幅度与报酬增加的幅度相等。 即当整个生产经营规模增加时,每一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都维持不变;三是报酬增加的百分数小于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百分数,它是规模不经济的结果。 比如由于规模过大引起管理效率下降、各项费用增加等。一般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先是规模报酬递增,然后是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如果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话 ,厂商将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在做出扩张企业规模的决策时 ,要充分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否则,无限度扩大企业规模、盲目走企业扩张的道路,终将导致企业的失败。

2.多元化经营引致的风险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是与多元化经营共生的,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几乎是我国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从企业经营实践分析可知,多元化经营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果不考虑这些限制条件,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最终将以经营失败而告终。

巨人集团的教训告诫我们 ,只有走“相关多元化”的道路才是分散投资风险的关键。企业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新进入的领域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得有限的资金被牢牢套死。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反映了企业经营业务领域的分散化,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弹性,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降低管理与组织费用等。但是,过度的多元化易造成企业因信息沟通不畅、业务过多而难以协调和控制,特别是通过兼并增加的新业务,在文化上与现有企业存在较大冲突,易导致企业效率降低;此外,过度多元化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主营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也会使企业因进入其不熟悉的行业而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充分关注相关多元化。对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与专业化经营同时出现的,产品之间或业务活动之间具有的关联性,使得公司可以享有并充分利用各产品间和各业务间的相关性,实现成本优势。

3.内控不力引致的风险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内因与外因之分,外因为表,内因为本。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及企业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因素之一。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到基业长青,而如果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会进一步暴露企业管理体制的欠缺和导致管理者的失误,成为酿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警源。

事实上,诸多上市公司违规操作案例都与公司治理不健全有关。首先,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这就在最高层次上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其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可以解决委托人与人之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可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克服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可以激励和约束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行为,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研究表明,从委托关系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弱化主要表现在:

(1)法人治理弱化。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财务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健康的,而弱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其财务表现是趋于恶化的。目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弱化具体表现为:股东大会成为“橡皮图章”,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多半流于形式;董事会内部治理不健全,没有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董事不“懂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监事会形同虚设。

(2)没有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包括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控制、经营者对管理者的约束和控制、管理者对员工的约束和控制。

(3)没有建立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管理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建立将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努力程度与他们个人相连系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目标。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必须还要和激励方式结合起来,产生凝聚力,才能形成高效率的内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 刘红霞.《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系统的构建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贷款率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市场竟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企业若想获得快速的成长与发展,必然通过各种融资方式来加大财务杠杆,财务风险随之不断加剧。正确理解财务风险的含义,探讨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衡量财务风险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企业财务风险范畴分类

财务风险实际上是与企业贷款的借入与偿还的不确定性有关的因素。

财务风险按其形成原因和范畴不同可以分为由于流动资金缺乏引起的和因企业经营不善引起的,即资金缺乏型和经营不善型。

(一)资金缺乏型是由于流动性资金缺乏引起的财务风险

仅仅从资金层面来看待。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用于支付,尤其是用于偿还债务和利息的资金具有刚性,当流动资金不足,又无法及时筹集到资金时,企业财务风险会增大。如果企业债务水平较低,则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较低。这种财务风险只与流动性资金是否缺乏为准来看待。

(二)经营不善型财务风险

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最终经营的成果也以财务成果的方式予以反映。这种分类方式不仅从资金层面而且包括企业经营层面来综合看待。在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利润分配过程中,任何意外因素或经营不善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这种分类方式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看作财务风险的考量因素。

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分析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一)流动资金不足,缺失偿债能力

企业适当负债,可以获取财务杠杆收益,一旦过度会造成企业流动资金链断裂、信用等级降低等风险。过度负债导致筹资成本高,影响支付能力。如果在运营上出现意外,导致现金净流量不正常减少,如果恰逢支付需要,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预留的货币资金过少,也会导致财务风险升高。

(二)债务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指债务期限或结构错配导致的基于资金流动性的财务风险。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一般应当小于速动资产。当债务到期,需要偿还债务时,一般优先使用流动资金进行偿还,当流动资金不足时,企业需要将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变现后偿还债务。如果企业短期借款筹集到的资金应用到了变现能力差或短期不能产生净现金流量的项目,利息或债务到期,流动资金又不足时,资产又无法变现,就会造成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结构性错配,导致产生财务风险。

(三)获利能力低,效益差

获利能力其实是企业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最重要且核心的一个指标。偿债能力所需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产生的净流量和投资活动产生的净流量。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如果小于偿债所需要支出的现金流量,企业就会产生偿债危机,出现较高的财务风险。如果筹资能力也不行,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严重的化甚至导致破产倒闭。所以如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毛利率低、再加上期间费用高,会导致效益差,投资回报率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诱发高财务风险。利息保障倍数和核心利润率等财务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

(四)资产质量恶化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预期产生经济利益的资源,其需要周转起来才能产生经济利益。如果企业拥有的资产质量恶化,不再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会造成企业资产运营能力下降,无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也预示着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五)缺乏成长能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成长性的企业早晚是要面临危机的。成长能力的下降往往意味着企业进入了衰退期,销售收入增长率下降,业务萎缩。持续时间较长的成长性下降,意味着企业未来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三、衡量财务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及选用的财务指标

财务风险的形成是企业运营效率与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考察一家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会关注企业债务融资(尤其是贷款融资)能力以及偿还本金、利息能力方面的不确定性问题。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最常用的指标。但往往具有片面性,同样资产负债率的企业,深入分析后,财务风险状况却有天壤之别。

(二)贷款率

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负债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商业性负债,主要体现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这几个项目里。第二类是贷款性负债,主要体现在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这几个项目里。有时企业发行不超过一年的债券到资本市场上融资,此类负债一般被归入“其他流动负债”里。第三类是其他负债,如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等。

在上述三类中,第三类的规模在负债规模中的占比一般不会很大,因此不是分析的重点。债务结构中的贷款与商业负债的结构必须予以关注。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其实并不可怕。因为企业的负债中,如果商业性负债尤其是预收款项规模较大,由于此款项里包含了毛利,因此企业的实际负债被夸大了。预收款项越多、毛利率越高的企业,由此引起的高负债率越不可怕。可怕的是贷款率。贷款不仅要还本金,还要还利息。贷款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

贷款率的计算公式为:贷款率=(短期借款+一年以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中的贷款部分+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流动负债中的贷款部分)/资产总额

(三)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衡量企业贷款融资效用的一个比率,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债务融资的效用越好,也即留给股东的利润就越多。实际上,它与偿债能力无关,因为偿债能力与现金流量或者企业的现金能力有关,与利息保障倍数比率无关。利息保证倍数可以很好得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状况。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公式中:分子: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四)核心利润率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密切相关的。经营风险低的企业,财务风险不可能很高。如果企业没有产品经营的能力,其融资风险绝对很高。所以,需要把企业的利润情况与贷款能力联系在一起考察。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项营业税金及附加,核心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是:核心利润率=核心利润/营业收入*100%。

四、实证研究

以2016年中报为数据来源,我们选取了A股市场上不同行业的四家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计算了相关财务指标,列表如下:

万科A 格力电器鹏博士欧菲光

资产负债率 80.60% 73.27% 68.85% 68.13%

贷款率 12.84% 4.21% 7.09% 26.95%

利息保障倍数 38.13 133.58 9.22 9.56

核心利润率 11.69% 15.99% 10.72% 3.62%

这四家企业都是各自领域非常优秀的企业,但如果仅仅从资产负债率情况看,给人的感觉就是债务缠身,不是什么好企业。但深入计算贷款率、利息保障倍数、核心利润率指标后会发现,问题并不严重,甚至有的还是非常优秀的企业。这四家企业都有效利用了自身在行业中的相对强势地位,在业务活动中利用贷款以外的途径增加资金来源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助力。

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并不能直观反映真实的财务风险状况,资产负债率高而贷款率低,反而说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可以利用往来账款等多种渠道占用成本较低没有固定利息的资金来为自身企业的发展服务。利息保障倍数和核心利润率从侧面佐证了贷款率所反映的企业财务风险情况。

通过上述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贷款率指标较资产负债率指标能更有效得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状况。

参考文献:

[1]张新民.从报表看企业――数字背后的秘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0(第2版).

[2]刘红霞.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系统的构建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6(第1版).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第1版).

篇5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防范措施

民办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因为民办院校的财务收入方式过于单一,不受教育政策的保护与财政补贴,导致教育资金不足,又因为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和师资力量,使民办院校的教学水平降低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院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一)缺失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

很多高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其采用的的成本管理制度大多仿照公立学校的制度建立,很多管理方法与院校的实际情况不符,并且,很多独立院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而是直接照搬应用,缺少成本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导致民办院校成本的管理存在很多疏漏,限制学校的发展[2]。又因为民办院校的经营具有短期逐利性,院校需要定期上交给投资集团一定的资金,让教学与投资互为矛盾,增加民办院校财务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集团对学院过多干预

投资集团作为民办院校的资金投入方,为了实现企业投资的盈利目的和更好地管理学校,投资集团必定会参与高校财务目标的制定、高校的经营管理并对高校运营方式进行策划。投资集团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较多的干预,会给财务人员本就繁琐的工作带来更多的负担,导致无法更好地对学校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无法更好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财务决策。除此之外,投资集团每年向高校提取相当大部分的学宿费,这无疑是导致民办院校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民办院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责任制

高校的财务风险从本质上说是经济责任风险,而形成这一风险的决策都是由校管理层决定,因此建立经济责任制,可以明确各层管理者的经济责任,从而让其作出正确的各项财政支出的决策。

首先,高校必须改变决策层的财政观念,增强法人的责任意识,明确规划出各级决策人员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防止责任转移。其次,高校还要从各部门着手,根据高校的领导体制以及校内部门的设置,依次把责任与权力细化,要求各部门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一旦发现某一部门或人员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疏漏,根据造成的后果,给以适当的处罚[3]。特别是在民办院校中,其决策者要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决策水平。

(二)寻找投资与教育的平衡点

投资集团与高校合作创建独立院校毫无疑问是出于投资的目的,而高校教育则是作为一项社会公益而存在的,是非营利性质的。如此一来,高等教育的长期公益性就和投资集团期望的短期投资目的相冲突相矛盾了。对于无法避免矛盾和冲突的情况,在投资方要求的投资收益和独立院校的社会教育目的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可以较好地缓解投资与教育的矛盾问题。我认为投资集团的产业和民办院校的教育事业既是矛盾冲突的,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当民办院校的教育事业步入正轨逐渐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后,投资集团的产业也会随着独立院校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只要投资集团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将短期的投资盈利目的作为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来经营,就能缓解两者相矛盾的情况,缓解民办院校的经营压力和财务风险。

(三)科学分配资金资源

因为一些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较少,可以使用的资金有限,因此,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不同形成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能,合理分发资金资源。对于一些重要的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而对于一些起到辅助作用的部门,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下发的资金数额,从而减少财务部门的负担。特别是对于民办院校来说,需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扩大融资渠道

高校扩大融资渠道,是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之一,特别是民办院校。高校除了单方面接受教育部门或投资集团的拨款和投资外,还可以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或是借助其他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首先,各高校可以与银行建立资金上的连接,通多抵押、贷款等方式,吸收银行的资金[4]。但高校贷款时,不要一味为了增加资金过度投入抵押物,而是要考虑到贷款风险。其次,高校还要随时关注教育政策的改变,借助政策的提出,实现融资。比如,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校可以在这一趋势下,加大宣传力度,成立募捐机构,从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或是借助投资集团的渠道,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三、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持续发展,因此,各高校必须客观分析自身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像是缺少专业的财会队伍、高校资金无法支撑日常开支、缺少对资金的合理配置等,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因此,高校要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责任制,加大校内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科学分配资金资源,扩大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董军. 普通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宋雯. 地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3]刘凤超. 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发展条件日渐复杂。企业经营范围逐渐拓展,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的产生。风险就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风险的产生与企业的利润导向往往是契合的,这也与传统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政策相一致。风险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诸如人才流失风险、资产减值风险、财务风险和其他不可抗力风险等。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极其重要的风险类型,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可分为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内生性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自然损失,如资产减值损失风险,坏账风险等;外生性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发生的非正常风险,一般是指由于人为操控或者制度漏洞造成的风险形式。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企业进行有效生产经营的首要环节。一般来说,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内部筹资和外部融资,而外部融资是企业获得经营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企业在筹资活动中会产生多样化的风险表现形式,只要是利、汇率风险、重融资风险和货币价值变动风险等。具体来说,利、汇率风险主要是融资环境的变动产生的,企业在对外融资的过程中,会面对一定的外部融资环境,环境的稳定能够保证企业的融资成本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内,而利率水平一旦发生较大波动时,尤其是汇率升高时,会造成融资成本增加。当然,汇率主要影响企业的外汇持有价值,进而对企业财务活动造成影响。重融资风险主要指企业再次融资的方式一旦对企业的融资方式及融资路径进行重新规划时,就会对企业的未来融资造成影响。货币价值变动风险主要资本市场变动和政策调整给企业的财务活动造成的阶段性影响,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会直接影响企业价值和资金的有效使用,另外相关政策也会对企业的筹资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2.投资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企业通过外部投资取得收益的重要形式。企业的投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投资,一是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企业通过入股等形式获得一定份额的股票,能够对被投资企业施加重要影响,这种形式可以使企业控股经营被投资企业,也可以是合营或者联营的形式。间接投资主要是企业通过购买股票或者债券的形式对相关主体进行投资,其中股票投资是收益、风险共享的形式,而债券投资不参与企业内部风险,只是相对稳定的收取利息。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中的股票投资都属于权益性投资,其主要区别是,直接投资上的股票投资能够对被投资主体施加重要影响,而间接投资上的股票投资不能对被投资主体施加重要影响。相应的,投资中产生的风险主要有投资违约风险、再投资风险、市场主体道德风险等。

3.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留存风险的最后一个环节。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实质上是由于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权与扩大股东权益的矛盾造成的。具体来说,企业的利润主要向留存收益和股东分息两个科目进行分配,留存收益包括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它们是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生产扩容的有效资金来源,而股东分息是保证股东权益的重要方式。企业为了保持足够的发展力,会留存足够的资金在企业内部进行周转,为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销售水平的提升和稳定的资金供给提供支持,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留存收益过高会造成股东分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股票的价值,从而造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不均衡,潜在风险增加。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与企业筹资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是内部筹资产生的,而企业的筹资风险更侧重于外部环境和外部政策等对企业的筹资活动造成的影响。

三、有效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实施风险预警,并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为有效控制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具体来说,风险预警即充分发挥风险预测功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控。为实施有效的风险预警,企业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财务预算机制,对企业各种活动的财务预算行为进行系统管理;二是全面落实财务风险预警安排,具体来说,财务预警的主要数据来源是企业内部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相关报表,企业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风险进行预测,对可能发生的不合理行为进行约束,以充分实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判别和报告预警。

2.正确认识并科学识别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在内部留存的风险是正常而且必要的,这与企业获得利润的目的相契合。因此,企业内部人员及经营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为正确认识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一方面,企业的投资者要扩大对内部财务资料的获取,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水平进行有效估计,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者要树立“风险—收益”平衡的理念,即风险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会呈现出正向曲线关系,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这就要求经营者有基本的风险判断意识,对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有相应的量化和衡量,在组织内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寻求较高收益时,要相应承担较高水平的风险,反之亦然。

3.充分利用激励手段提高经营管理,并强化实施岗位责任制

激励和责任是强化企业生产经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举措。激励主要在委托的背景下产生的,当代企业的经营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为了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所有者会通过股权奖励等形式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效率。岗位责任制是落实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企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不仅和当前我国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相关,也和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等存在一定关联性。为有效降低企业内部的财务水平,必须强化实施岗位责任制,具体来说,一是明确财务各岗位职责,并对岗位职责中发生的业务交叉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界定;二是强化企业内部的价值管理,并结合实物管理进行有效管控,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以充分体现会计核算部门的科学监督职能。

4.强化企业内、外部审计监督,并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为有效降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还必须强化企业内、外部审计监督。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和政府相关主管机构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主要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就企业外部审计监督而言,企业要降低内部财务风险,必须依照相应的标准制定资产、负债、利润等相关报表,并严格依照权责发生质的原则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另外还要加强与外部审计单位的沟通,对审计过程中发生的不合规行为进行及时整改。就企业内部审计而言,要加强与会计部门的联系,将发生的相关数据及时传递给审计部门,并自觉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核查、监督。此外,为降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还要注重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专业能力,为此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企业内部强化考核,鼓励财务相关人员多参加会、审、税等相关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二是职业道德素质,为此,企业要通过设置奖惩等手段,强化对财务人员的约束,以防止发生人为操控财务记录等违法行为。

四、结束语

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都存在多种形式,并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与经营收益往往并生而存在,因此,需要对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有足够的认知。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的表现及其防范策略的探讨,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卫涛.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财会学习,2016,(23):54~56.

篇7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复杂多变性以及企业自身管理情况的影响,极有可能出现各种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发生时间、发生状况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不确定的。如果对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不仅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企业战略发展的挫败。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一、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复杂多变。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客观上存在着风险发生的条件,如果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对于一些关键环节控制不当,例如筹资借款管理、负债经营以及投资经营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约束条件,是不会随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所改变的,例如企业经营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内容,这些环境的变化调整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3.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不高,财务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强。在现代企业管理形式下,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重视不足,而且也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导致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较差。此外,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法选择上还存在着较多而问题,财务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经常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分析

1.企业的债务比例较高。一些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不当,因此造成了企业债务资金处于较高的水平,财务负担沉重,如果偿债能力不足,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的断链,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投资决策不科学。企业的投资项目由于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以及资本投入,如果企业投资决策之前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风险分析,容易出现投资风险问题。

3.应收账款管理力度薄弱。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不足或者是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大量应收债款回收困难,很容易造成企业继续生产或者是扩大经营缺乏资金,严重的可导致资金链断裂。

4.企业存货量过大。现阶段一些企业生产计划制定不合理,导致在生产经营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存货积压,同时对于存货缺乏盘点分析,导致存货量不断增加,大量存货的长期积压势必会造成大量资金的占用,造成了企业负担的加重。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1.准确把握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必须对宏观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以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企业文化环境的分析数据为基础,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策略。同时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对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制度建设以及流程设计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此外,应该在企业内部全面树立风险意识,通过使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工作的重要性,将财务风险防范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的建设。在市场环境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问题就不可避免,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来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首先,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建立系统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由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主要负责人,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主导,重点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对于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的建设,应该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投资报告等资料作为依据,通过采用模型分析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进行分析,明确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重要程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完善措施。

3.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方法。为了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现阶段应用较多的财务风险防范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以及降低法。分散法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联合经营、多元化经营以及多种经营等方式,来降低大额投资项目的风险问题,通过将投资风险分散承担,规避财务风险。回避法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活动时,通过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选择风险较小同时又能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投资方案,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转移法则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产保险或者是担保协议,来将财务风险全部或者是部分转移给他人来承担的方式。降低法则是指对于客观存在的风险,通过采取配套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后损失的措施。企业应该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特点以及项目情况,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四、结语

财务风险防范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复杂激烈市场环境形势下企业实现经营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在企业内部全面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完善财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设,强化全面预算执行管理,以及制定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方案和应对预案等措施,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月昕,伊基红.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识别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J].商业会计,2011,4(18):162-163.

篇8

摘要:本篇文章论述了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点及其表现形式,分析了造成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希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点;措施

目前,随着建筑业的日趋激烈的竞争,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主要的财务风险点及时掌握,客观地辨识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立足于企业实际对存在的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建立合理科学的防范措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影响,确保施工企业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点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一)施工企业招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

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着一个供大于求的经济市场,工程招投标的管理也缺乏一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存在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有许多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施工项目,会通过主动压低工程报价以及缩短工程期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进行相互竞争。这些手段会使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使施工企业不但不能保证正常利润,甚至连基本的资金成本收回都成为问题,对施工企业的资金流转产生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中标之后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的时候, 许多建设单位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项目的心理,有时就会在签订合同时附加许多不平等的条款,例如要求让施工企业垫付大量的资金。这样的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管理如果稍有放松,极易发生资金亏损,甚至在工程项目承接到手时就意味着要发生资金亏损,甚至陷入到合同陷阱之中,大大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

(二)企业在施工阶段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首先,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的组织不当,没能按照工程的要求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复杂程度及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方案,导致工期延误,没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工程项目,这就造成了违约责任,不仅要负担昂贵的违约金,连最基本的工程款的收回也成为了问题,对施工企业正常的财务资金的流动产生严重的影响,形成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有可能对建设项目随意提出变更的要求,既延误了项目建设的工期,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合同纠纷问题,对施工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施工企业没有要求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对变更作出说明,就极易造成双方对合同产生误解,引起合同纠纷,增加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项目工程竣工结算时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在施工项目竣工以后,就必须按时办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的决算,但是有些建设单位会恶意拖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的验收手续、工程竣工决算,造成工程项目的财务结算滞后;另外,在工程施工的后期阶段,有的建设单位资金往往不足,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为施工企业的资金增加了许多负担,也延长了工程项目的保修时间,加大了工程保修的资金费用,从而增加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

三、如何避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一)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

为了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一定的工程项目财务预警系统,提高企业的管控力度,从而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有效实现财务风险的动态管理。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投标的报价,市场的价格、利率、汇率的变化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施工项目适用税收政策等的变化趋势,从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辨识和分析,真正做到财务风险的防范。

其次,建立工程项目的管理监测系统。施工企业应该设立一个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竣工决算管理等等进行相应的监测,对那些容易引起施工项目问题的财务风险点进行长期的监控。

最后,建立工程项目财务分析和监测系统。有助于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对施工项目的资金流量、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应收账款、负债能力、产值收入等各项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分析,并进行有效的监测,通过对施工企业主要财务资金指标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使企业有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企业财务资金的安全。

(二)建立投标风险评估,在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

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或者进行投标时要仔细的选择,首先必须详细了解市场的情况,核实建设方的开工手续是不是健全,资产的归属以及资信状况是否清晰良好,还有建设单位的债务偿还能力、工程资金是否有所保障,然后再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与竞标承接工程,从而防止由于不了解对方情况盲目竞标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资金的预算及管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施工企业在年初时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生产的需要,统一制定所有项目的资金预算计划,科学合理的配置财务资金,并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在满足项目施工需要基础上充分发挥财务资金规模的优势,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企业融资时,也要根据本企业自身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综合的测算,降低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最主要的力量,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及时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以及控制能力,保证财务人员能够从容应对施工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分阶段的考核,实施财务人员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制度,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也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约束,规避财务风险。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必须提高对主要财务风险点的辨识能力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找出有可能引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隐患,认真研究分析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减少企业内部各种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促进施工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晓甦主编.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05月.

[2]衰晓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管理科学,2006.

[3]刘瑞乾.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和防范.交通财会,2006.

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施工企业竞争更加激烈,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将更多样化和复杂化。山东黄河是差额拨款单位,经费缺口将长期存在,必须通过发展经济来弥补。山东黄河施工企业是在事业经费不足的前提下组建的,目前山东黄河施工企业仍是弥补经费不足的主要来源。当前一些山东黄河施工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不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不力,造成债权收回困难、利润收益下降甚至是亏损等问题,制约了企业正常发展。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黄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一)投标风险。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对于一些基本问题掌握不够全面,如信息不对称,不到位的标书研究、不合理的调查,估价过于盲目。报价过高,导致无法中标;报价过低,致使利润过低或亏损,引发财务风险。同时无论施工企业是否中标,都必须缴纳大量保证金,如集中投标,将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二)合同风险。目前,企业一般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承包商的选择,因此,在合同中标后的履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工程变更、漏项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将给施工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不平等合同,不平等合同的签订最初就决定了企业需要承担的财务压力,使财务风险系数增加。工程变更是众多施工因素中的重要环节,在施工不确定因素中,表现较为突出,如果变更没有在合同中进行明确规定,使得责任不够明确,则风险也将不可避免。

(三)成本控制风险。施工企业的中标基本都是低价中标,其本身就不具备较大的利润空间,再加之后期的材料上涨、人员费用增加以及固定资产费用等,都导致了施工成本的增加。施工企业成本的主要集中点在项目成本方面,如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企业没有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案,施工方案不够合理科学以及没有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成本控制力度的不足,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以至于引发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也会对成本控制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高危作业,极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对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形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加大财务风险。

(四)资金风险。施工项目往往为多头开户,对于资金的利用和管理不科学、不合理,进而使施工后期的资金不到位、垫付比率增高,对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造成影响。

(五)竣工结算风险。竣工结算是施工项目经济收益的全面反映,应该在竣工后立即验收,注重其时效性。但问题是,由于业主往往存在拖欠款项支付的情况,施工设计也存在变更,因此会造成财务结算的滞后,使施工企业回收资金不能及时,资金压力和项目成本压力剧增,财务风险也随之出现。

二、山东黄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施工企业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增强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风险防控的概念,对管理层需要担负的风险职责予以明确,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严于律己,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建设诚信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和报销制度,以制定管理人和事,做到资金支出有据可查。

(二)从前期、中期、后期各个阶段进行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1.加强投标管理。投标前,需要严格调查业主的资金信用程度,并进行评价,进而对投标项目予以可行性分析。如果评估后发现信用不好,甚至要求垫资,就应引起重视,不可进行盲目投标,防止中标即亏损的现象出现。决定投标后,对标书仔要进行认真研读,对模糊不清之处及时与对方沟通,并进行现场勘察、测算,最终获得具有经济效益的投标报价,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2.加强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时,施工企业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研读,对合同中所涉及到的验工计价、工程结算方式和时间、竣工结算时间、违约条款等要进行明确,对其中的变更索赔条款要重点考虑,避免纠纷出现时,没有相应证据,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要考虑一些意外因素,其可以通过合同变更追加补偿款的方式实现对于风险的转移,比如人工和设备费用的上涨、征地拆迁过程中突发事件造成的成本加大等。

3.加强成本管理。工程开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进行预测。对施工过程中实际成本的发生进行控制,形成责任成本制,按预算成本划分进行责任的划分,责任到人,制定奖惩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总结原因,吸取教训,确保施工安全,最大现代减少安全事故费用的支出。

4.实行项目资金集中管理。加强项目部资金管理,包括加强资金募集、资金合理调度和使用等三个方面,确保资金管理规范管理、使用。对项目部实行集中管理、分别核算的办法,由总部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保证工程质量,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保金的退还,避免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导致无法进行竣工决算。加强工程项目变更索赔工作。施工阶段要安排专人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若出现设计变更,业主违约以及不可预见因素等造成成本的增加,要做好书面签字,办理好现场签字和变更手续工作。在工程后期,要做到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确保足额结算。

(三)建立财务风险防范评价奖惩体系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实施项目经理和总工负责制,进行工程的全程跟踪,对项目施工过程予以全面掌握。借鉴现代化的风险管理理论,以财务风险发生频率及严重性使财务风险得以量化,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以财务风险的合理化应对体系对风险进行防范。明确专门部门负责,建立健全风险问责机制,落实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建立考核与奖罚制度,将经济效益和财务风险防范作为项目负责人考核内容,达到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

篇10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财务活动,而且这些财务活动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财产的损失,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一定的财务风险,所以说基于内控的角度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是十分有效的。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由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来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存在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也是客观存在的,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中小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筹资风险和投资的风险,其次就是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会面对收益分配的风险,这些表现形式是中小企业现阶段财务风险面临的基本风险。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内控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方法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内控的主要特征

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控工作的主要特征是国际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具体来说就是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正在与国际接轨,正在和国外一些先进中小企业和国内外一些大型的企业学习,而且相关的内控制度正在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的制度规范变得越来越细致和完善,涵盖的内容也更加广泛,更加适合中小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控工作也正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方法,由此看来,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正咋逐步的完善和发展,但是依旧没有达到中小企业开展内控工作的初衷。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的基本方法

就目前中小企业内控工作开展和运行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内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中小企业最常用和最普遍的内控方法就是授权和审批控制,也就是说通过企业严格的授权审批说明书来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其次是一些中小企业通常采用资产保全控制法来对中小企业的实物资产进行控制;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会采用内控业绩报告控制的方法来对进行内部控制工作;除此之外风险控制法也是目前一些中小企业比较常用的内部控制方法之一。

三、内控视角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中小企业的领导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已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心和重视,并且也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来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中小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就目前执行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是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领导和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依旧采用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深入而完善和创新,进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二)内控制度的建立缺乏标准性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中小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条例和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制定,内控制度规范缺乏实用性和适用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而且一些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人员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完成的,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各行其是,五花八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强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强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基于内控的视角下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虽然现阶段政府及相关的监管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监督体制,涉及到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执行的效果不是很好,就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来看,流行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能切实的发挥财务监管的作用,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价值的创造和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四、内控视角下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措施

通过上述基于内控视角下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存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价值的创造和提升,所以根据现阶段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现状和战略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笔者通过相关的经验总结和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强化最高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众所周知,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运行,减少企业运作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是需要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引导的,所以首先要强化最高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能够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引导的力度,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公司上下充分的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执行和完善,进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风险,实现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规范能够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从而使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据可以,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相关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在使中小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的同时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修订和优化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存货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制度;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

(三)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

中小企业要想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规模,而扩大自己规模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向金融机构融资而获得更多的资金,而就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向金融机构融资是一项风险相对比较小的活动,所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优化自己的企业形象,加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和交流,增加自己的信誉,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平等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使企业能够在较低的风险下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使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四)优化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而且还能够在降低企业不必要风险和损失的前提下扩大自己实收的资本规模,进而能够使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及时的关注和掌握国家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本行业特殊的融资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自己能够在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进而有效的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五)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从源头上减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在提高中小企业资金利用率的基础上使中小企业能够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从短期风险预警机制和长期风险预警机制两方面着手,在短期预警机制中,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进行追踪和分析;在长期预警机制中要以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为指标,辅助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资产管理指标,进而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六)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给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诸如财务数据复杂、财务活动多样等方面的风险和压力,所以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加强企业内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的分析,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的创新的能力,积极的向国外先进的企业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和完善适合自己企业发展和运行的信息化技术。

五、结语

篇11

关键词:风险成因;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2011年4月到5月期间,温州3家老牌企业三旗集团、波特曼、江南皮革,接连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或倒闭,而在改革开放30多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其中企业的倒闭大多原因是因为企业资金链断裂。痛定思痛,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环境,使得其不能获得所需要的一切信息,于是财务活动必然存在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结果也会具有随机性,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甚至破产。所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结合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研究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和企业当前管理措施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探究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措施,为有关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企业财务风险及其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因为竞争加剧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它是企业经营中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为防范财务风险,尽可能把财务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就要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性,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在我国企业中较为典型的表现主要有: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资金匾乏,偿债能力弱;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等。根据财务风险的来源不同,可以将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筹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没有完全转变。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展,企业的筹资渠道不再单一,而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然而,许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筹资风险,而单纯地认为只要能够筹集到资金,企业就有发展的空间。所以,近年来,争上项目、盲目贷款的现象在十分普遍, 这使得企业债务大大增加。其次,经营利润的不确定性也将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包含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如原材料是否能及时供应的问题、市场需求关系的变化、投资项目投产后是否能带来预期的收益等等,使得企业未来的获利也存在不确定性。再次,是由于借入资金的利率也是不确定的。根据财务杠杆原理,如果企业投资利润水平是一定的,那么借入资金的利率上升将不可避免地降低公司的财务杠杆收益,当企业借入资金的利息大于投资利润率时,非但不能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反而会减少企业资本收益。

2、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投资决策存在着风险。比如一个企业对于未来的投资项目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或者其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失真、滞后,以及决策者能力低,,缺乏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所作出的投资决策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其次,项目的实施建设阶段也存在风险。比如资金不能充分落实到位,机器设备、建筑材料不能及时供应,使得工期拖延;施工的技术能力不能获得保障,那么项目就无法达到原本要求的设计质量等。再次,在项目投产后,存在生产经营上的风险。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的价格的不确定性是该风险产生的一个原因,尤其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会导致企业销情况不能可靠估计;在成本方面,原材料能否正常供应、价格有无变动、工人和机器设备的生产率有无变化等,也都不确定;也有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比如如产品质量、设备事故等等。

3、资金回收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企业的销售方式主要分为现销和赊销。现销不存在资金回收的风险,因为是售货和收款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然而市场往往供大于求,于是采用同客户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成为了商家厂家进行快销的主要手段。赊销是一种信用式的购销方法。赊销的优点是一方面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赊销同时也增加了资金回收的风险,并且也增加了坏账损失的可能性。

4、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受到收益分配合理性的影响。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和经营者与职工进行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对经济收益的追求。因此,市场竞争的规律要求收益分配政策必须为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进行必要的积累。企业的留存收益,用于生产的发展,反映企业一定的积累能力,其数额必须与企业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大小和所实现的经济利益的高低相适应。

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安排税后留利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就会产生收益分配风险。如果积累的比例过大,职工和一部分投资者就获得较少的利益,从而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企业生产发展;如果消费的比例过大,企业积累能力就会削弱,虽然职工和一部分投资者近期得到了更多的利益,但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实际上是损害他们的长远利益。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措施

1、筹资风险的管理措施

企业应对筹资风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篇12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表现形式 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60-02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从而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长、规模大、工艺复杂,项目离总部较远且高度分散,施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特点将使其面临许多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只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机制,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项目投标风险。目前,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发包人通常采取低价中标办法来选取施工承包人,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不顾自身财务状况而争相压低标价。为了承接到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来筹措资金。如果预期的总资产报酬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则无法实现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2.资金回收风险。建筑安装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工,这就决定了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实物资金,其回收期则要延伸到全部工程完工并经验收之后,而扣留的质保金则要在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办理退款。因此,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相对其他企业金额更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更高,资金长期不能回收,必然增加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3.项目成本控制风险。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不是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施工直接费能否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能否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每个环节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酿成财务风险的可能。

4.内部控制风险。目前,在施工企业内部推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内部责任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责任义务不明确;成本控制乏力,财务收支计划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项目产值统计弹性大,不利于工程款的回收。此外,施工企业内部在资金管理和使用、资产抵押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等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财务状况混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5.工程分包风险。施工企业承揽到工程项目后,由于自身施工能力有限,对部分工程采取分包形式,通过招标程序,严格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等来确定分包单位,但是仍然存在个别分包单位套取工程预付款后失踪,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的情况。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混乱,导致分包单位借用资质的现象很多,这类风险的防范也应该值得注意。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1.当前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由于当前建筑市场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现象的存在,再加上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业主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随意压级压价,任意指定工程分包单位和材料供应商,有的业主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开工,要求施工单位大量垫资,工程完工后又不及时结算并拖欠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减,并造成施工企业营运资金严重不足,经营困难,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2.部分施工企业经营粗放,项目管理水平低。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粗放还是精细,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效益进而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组织设计上不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时未派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深入调查研究,未按照工期要求结合施工项目规模、特点、复杂程度及现场条件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机械设备增加、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投入的成本费用相应增加。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严格控制成本,造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浪费严重,管理费用增大,使整个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项目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承接工程任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对财务风险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思想上意识到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培养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企业上下都能够参与到财务风险管控的活动中来。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是当前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把好工程承揽关,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用管理,有选择地承接工程项目。对垫资施工的项目,要考察建设单位、发包方受所在国家金融环境及行业的影响、自身信用状况、到期付款能力等,防止招标方利用高额投标押金骗取资金或变相垫资。施工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考虑风险成本,正确理解招标文件,把握业主的意图和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最后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

2.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加强对工程拖欠款的管理,降低工程款回收风险。在工程后期,大多数建设项目资金紧张,若不能及时结算,业主则不会再拨付工程款,拖延的时间越长,外欠款的风险也越大。所以施工企业一旦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后,预决算部门就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搬运费等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对于竣工结算后形成的工程拖欠款,应制定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明确应收账款回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成立应收账款清欠领导小组,负责企业日常应收账款的清欠工作。清欠领导小组要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和评审,督促应收账款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清欠,了解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制定应收账款催收办法和激励措施,制定应收账款的债务重组方案、诉讼实施方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降低企业工程款回收风险。

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降低项目成本风险。项目成本风险是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财务风险,施工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管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其次,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用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降低工程成本,从根本上降低项目成本风险。

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风险管控。财务风险管控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基础上的,因此,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对此,不仅要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还应当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未决诉讼和担保业务等潜在风险进行管控。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对环境变化带来不确定因素的预测能力,并能够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和处理方案,使可能蒙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转移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散和化解,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以及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或自有资金比率,增强其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5.加强工程分包管理,预防工程分包风险。为规避因分包工程带来的风险,施工企业应适当发展自己的劳务企业,注册自己的劳务公司,并注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队伍的素质,打造自己的劳务品牌。当然,分包不是绝对不可以,对于一些特殊专业而本单位又没有施工经验的领域,可以考虑专业分包,但要综合考查专业分包队伍各方面情况,如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否承建过类似工程,资金实力及社会信誉度如何等等。同时,还应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对分包队伍建立施工业绩档案,在工程招标过程中,优先选择信誉度高、施工质量好、实力强的队伍。对于信誉度低、施工能力差的分包队伍要建立停止合作分包队伍库,在招标过程中直接排除。

篇1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 管理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得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1]。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在各企业的发生率较高,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并不常见,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出现不同类型的财务问题,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与一般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区别,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财务风险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概述

(一)产生背景。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社会组织,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预算承担,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也承担一定的费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模式比一般企业更为复杂,比如筹资的渠道、资金的流向、经营的业务和性质等[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不仅仅出现在支付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全过程。

(二)表现形式

1.支付风险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体制处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在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中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的矛盾无疑会大大增加支付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支付风险属于预算改革制度缺陷的范畴,由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了部门预算之后,在预算指标上的安排依然缺乏稳妥性和合理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间的预算经费出现相互挤占的情形,给单位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2.投资风险

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有对外投资的情形,而且投资金额一般都比较大,又无法保证收益是否可以如期收回,这也给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同时,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投资前并未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可能会给单位造成的财务风险也未进行全方位的估测,导致部分单位在投资后出现资金困境的问题。

3.筹资风险

在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源自财政预算,但也有少数资金部分需要靠自身解决。因此,这部分的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就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筹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投资项目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筹资,且这部分的筹资金额数量比较大,也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4.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之一,是由于单位内部对资金管理不善而造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制度的不健全、审计制度的不到位、会计工作秩序的不规范,从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较多的财务管理问题,甚至影响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决策风险的加大[3]。

二、防范与管理的措施

(一) 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将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岗位职责联系起来,加强对财务人员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培训的力度。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体制中,还应全面考虑偿债能力、资金支付、会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风险,确保现金流量的合理,节约成本,实现单位内部和社会的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财务监督机制

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财务监督机制的建立,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发挥出监管部门监督、上级监督、社会监督、市场监督的综合效用,将各种监督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监督机制时,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单位实际,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逐渐建立风险预警、监控、评价系统,从而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力度。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以及内部稽核制度,形成全套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有国库统一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应将重点放在财务事项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客观性方面,避免资金体外循环以及“小金库”现象的出现。同时,还要明确单位审批的流程,做好专项审计、财务清查、离任审计的工作。最后,还应避免“记账”的出现,要确保业务往来的真实性,坚持报账和审批原则,减少财务风险。

(四)防范资金运作风险。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财政预算的收入以及自有的收入,衡量预算编制是否合理,从根本上避免资金缺口的出现,防止资金挪用的现象。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避免贷款行为的出现,已有的负债可以根据财政规划或者政府债券、合理融资的方式得以解决。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拓展自身的资金来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申请一定的科研经费或专项资金,甚至可以根据相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核准后向受益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时代潮流中,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中央精神,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当然,我国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中,应当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娆.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和执行[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篇14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表现;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财务运行面临着诸多风险。医院管理层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财务危机的预警工作,使医院经营和服务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资金使用风险。资金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没有资金医院就可能面临无米之炊的境地。一些医院盲目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和固定资产,超储积压物资等,就可能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流动资金的积压,影响医院的发展;内部监管机制无效,或管理层决策能力不高等,都可能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2、资金筹集风险。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就必然存在,若银行对借入资金都严格规定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本付息金额等,一旦负债融资失控,就无法按时支付到期债务,制约医院的发展;若医院在筹资过程中遇到银行利息上调,就可能增加融资成本。

3、资金回收风险。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是影响资金回收的主要风险。由于医疗欠费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承担社会救助任务,对危急重病人开通“绿色通道”;一些因病致贫,生活困难的患者由于没有偿还能力而欠下的医疗费用,还有恶意逃费患者出现的医疗欠费,使医院治疗出现的医疗费用没有及时、足额收回,影响医院正常资金周转。医生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因执行医保政策不力,违规用药或乱收费被各级医保管理部门审核剔除的医疗费用,形成坏账损失,也使医院的财务风险增加。

4、资金分配风险。医院的收支结余涉及医务人员的艰辛工作。结余分配除使职工得到工资和奖金外,还应提取事业基金、福利基金和修购基金等,提取比例和能否按制度规定的项目开支也可能出现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

随着医院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多变,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所以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1、管理层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医院管理层对财务风险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勇于承担风险,防范风险,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医院成本、投资和融资等管理的全过程,医院要为财务风险管理作出科学的抉择。要加强对风险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

2、加强筹资管理。财务预测是对企业融资需求的估计,是在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程度的条件下安排医院正常的经济运行和投资,防范由于投资和筹资的脱节而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在筹资渠道多元化趋势的条件下,医院选择筹资的方式较多,要选择资金成本率较低的筹资项目,使医院获得经济效益。如支付基本建设工程款,向银行贷款,也可采取短期票据结算的方式融资,资金成本降低即是选择标准。要把医院筹资管理的重点放在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综合成本成,以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

3、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1)建立投资环境分析机制,捕捉有利的投资机会。机会和威胁作为一对矛盾,能同时出现和消失。威胁也可能变成机会,机会也有可能变成威胁。在医院在投资活动中要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和捕捉各种有利的投资机会,以减少投资风险。

(2)建立科学预测投资风险机制。要采取应对措施,要探索和认识投资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医院投资中发生的投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分析投资风险出现的原因及后果,采取措施防范和减少投资风险带来的损失。

(3)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投资机制的关键是运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和科学的预测方法,通过对各种投资机会和方案进行论证,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化,避免投资风险。

(4)按照投资实力选择投资时机。医院在对投资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时,可能发现投资机会,但各种投资机会的实现都需要资金来保证。因此,医院在投资过程中,应研究投资机会,结合自己的资金实力。利用机会防范投资资金的不足而带来风险。

(5)制定最佳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医院的投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医院面临着多种投资机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同投资机会的存在,为医院制定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性,投资机会的不确定性使医院制定最佳投资组合非常必要。

4、加强流动资产管理

医院库存的物资是以其实物形态存在的,是医院流动资产中重要构成,具有一定的比重。从医院管理看,流动资产管理的空间巨大。医院要把货币资金投入到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促进医院发展;物资管理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标准供应”的要求,实施“金额管理、数量或重点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库存药品、材料、物资的储备数量,有效利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切实管好用好库存资产,以降低储备定额。医院要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堵塞管理中的各种漏洞,以减少损失。

5、降低应收账款额度以减少坏账损失

(1)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催收制度等,建立医务人员为病人医疗费担保,实行担保负责制度。

(2)要做好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尽可能催收,避免出现呆账。

(3)采用适当的收账方式,制定收账政策,应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制度合理的收账政策。

(4)要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合理核算容易出现的损失和费用,避免虚增业务收支结余。

(5)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改善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医疗欠费的出现。

医院还应统筹兼顾,安排结余资金,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基础,要保障员工在医院收入增长的条件下,使医院收入和福利待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静等.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5

[2] 阎彬.浅析如何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现代商业,2010.29

[3] 张午云.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代商贸工业,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