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生命科学范文

医疗生命科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生命科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生命科学

篇1

Jeff Hawkins原本是PDA厂商利用时间信息的学习系统HTM(hierarchical temporal memory),目前正在进行技术验证。JeffHawkins强调说:“HTM的算法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还将不断地变化,进入电路实现阶段的时期尚早。但是,HTM和大脑新皮质都是并行工作。这种并行处理的应用软件最适于在多内核的环境中工作,并且能点的CMOS传感器,已拥有实际成果的可植入视觉障碍患者眼球内的CMOS传感器,以实现可视化的人类生活规律为目标的系统,可测定细菌种类的传感器,可测定不明分子种类的超小型核磁共振(NMR)设备等。”

“今后芯片的一个发展方向,可能会是用于实现直观用户界面的传Palm公司及Handspring公司的创始人,但他现在却在只有15名职员的Numenta公司里研究如何能将人脑的智能结构有效地应用于电脑中。他于2004年在美国出版了其著作“On Intelligence”(中文版译名:人工智能的未来),成为使人脑的智能研究再次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参考人脑新皮质的分层结构,提出了可充分利用数量众多的晶体管。”

在被称为“半导体奥运会”的ISSCC上,从事智能研究的Hawkins登台演讲的事实表明,半导体的开发正迎来一个转折点:半导体器件的应用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电脑及数字家电产品中,一些在全新应用中使用半导体器件的论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如,能检测出人的注视感器。苹果公司iPhone的问世导致人们更加关注用户界面,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设计方案致力于获得以前没有被利用到的信号及信息。

本文将聚焦于涉及半导体发展新方向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九个话题,介绍其主要内容及对未来的影响。

英特尔公司制作的几百mW的x86处理器立足于SoC,重复利用基于单元的设计

英特尔公司的低功耗x86处理器Silverthorne(开发代码名称)是面向重量为300g~1kg的UMPC(超级移动PC)以及MID(移动互联网设备)而推出的。其平均功耗为几百mW,热设计功耗小于2W,和以前面向PC的x86处理器相比,功耗得到了大幅降低。在电源电压为+1.0V的情况下,最大工作频率是2GHz,其晶体管总数是4700万个。

Silverthorne采用45nm CMOS工艺制造。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采用高k材料,栅电极采用金属栅,从而削减了栅极漏电流。而且,处理器采用了被称为C6的功耗管理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功耗。在使用C6模式时,不仅是内核的内部时钟会停止工作,而且也会关断对PLL和1级/2级高速缓存等的供电。

便于实现多内核及SoC

Silverthome的低功耗技术颇为引人注目,而且,从其电路结构中可以看出,其布局已经考虑到了今后多内核和SoC的应用以及CPU内核的重复利用。

Silverthome的最大特点是芯片为长方形,而大部分处理器芯片通常为正方形。英特尔公司Silverthorne的设计工程师Gianfranco Gerosa表示:“将芯片制作成长方形的原因是为了便于今后实现多内核。”当PC处理器要与最新的GPU集成在单芯片上时,这样的长方形也是很有效的。这种长方形不仅适用于PC的独立处理器,对于面向家电产品的CPU内核也同样适用。

Silverthorne的另一个特点是,为了缩短处理器的设计周期以尽快投入市场,这款处理器中广泛利用了在ASIC中频繁使用的设计方法――基于单元的设计。在处理器内的205个功能单元块(FuB,functional unit block)中,有相当于91%的187个FUB应用了基于单元的设计方法。和ASIC一样,在这些基于单元设计的FUB中,有50%的功能单元块是根据RTL描述进行逻辑综合得到的电路。

一般来说,在处理器的设计中,ALU(算术逻辑单元)等要求高速或低功耗的电路块大多采用全定制设计,就是由设计工程师通过手工作业依照要求确定晶体管的尺寸及版图设计。但是,在这款Silverthorne中采用全定制设计的部分只占全部FUB中的9%,即只包括2级高速缓存、PLL电路及输入,输出电路。Gerosa解释说:“为了尽量缩短设计周期,我们选择了这样的方法。虽然是处理器产品,但如果不能及时投入市场,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Gerosa表示,为了缩短设计周期,Silverthorne也采用了并行设计方法,同时并行地推进逻辑设计和版图设计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在各个功能块大致的电路设计信息的基础上,并行开展了版图设计。

利用相邻像素的局部并行模拟运算高速识别视线

韩国延世大学开发出能检测出人眼注视点的CMOS传感器,它可以拍摄人眼附近的图像,并在芯片上进行图像识别处理,以确定用户正在注视哪个位置。

通常,这一类图像识别处理往往是在读出来自CMOS传感器并经过AD转换的图像数据之后,利用软件在传感器外部实现的。但此次的新技术则是在CMOS传感器上集成了对瞳孔位置进行计算处理的硬件,就是连接了附近像素的局部并行模拟运算电路。因为采用的是模拟处理,因此其应用仅限于检测出人眼的注视点。但是,通过该技术,单独使用CMOS传感器就可以进行图像识别处理,而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外置PC和图像识别处理器等。

如果进一步发挥利用单芯片检测用户视线的特点,该技术就可以有效应用于检测汽车司机的注视点等用途上。另外,还可以在机器人和游戏机以及HMD(头盔显示系统)等各种数字设备中集成识别用户视线的功能。这样一来,就能够体察用户的意图并实现更加直观的用户界面。对于在用户界面中应用视线识别技术的研究一直都非常流行,这项单独使用传感器而无需外置元器件就能实现此类处理的技术,将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这款传感器在使用+3,3V电源电压工作时的功耗是100mW。

识别结果是1500S/s

这款传感器的另一个特点是速度极高,原理上最高识别速度可达到5000S/s。这一特性对于要求延迟时间短而实时性高的游戏或者用户界面非常有用。延世大学的KimDongsoo表示,在以前使用CMOS传 感器和图像识别处理器相结合的方式中,由于受限于CMOS传感器中ADC的带宽以及图像识别处理器的处理性能等,因此识别速度一直停留在60S/s左右。但是,这款CMOS传感器是利用模拟电路进行图像识别处理的,因此从原理上说没有上述限制。

不过,上述5000S/s的数值是只考虑每帧200μs的识别处理时间时的速度,并没有包含曝光时间。这款传感器的照明光源设定为红外线,实验时的曝光时间为500gs,因此其有效速度应在1500S/s以下。KimDongsoo解释说:“曝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照明条件。如果照明光源比较暗,速度也会变慢。”

这款传感器还增加了提高测量精度的结构。在识别瞳孔的位置时,照明光在瞳孔的角膜上反射后再映射到图像中的这一现象是导致误差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误差,反复进行在图像识别领域中普通的膨胀/收缩处理可予以去除。中的n表示膨胀/收缩处理的重复次数。把附近像素的输出连接到几个相关像素中的晶体管浮栅上,换算成电流值,再将其连接到光电二极管的阴极侧。另外,膨胀/收缩处理就是从附近的8个像素中选择最大或最小亮度时进行的滤波器运算。图3b中的WTA(winner takes a11)电路用于检测出每一列,行的最大值。

已埋入患者眼球内的人造眼利用人体植入型CMOS传感器让患者恢复部分视力

德国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IMS发表的是供人造眼(也称人造视网膜或人造视觉)使用的CMOS传感器,可以埋入人类眼球的视网膜内,该技术已经应用于某些患者,并使其恢复了部分视力。

2006年,德国Ttibingen眼科医院大学的眼科医生Eberhart Zrenner为了让7位因患视网膜色素变性而导致视觉障碍的患者恢复视力,曾经把这款CMOS传感器芯片植入他们的视网膜下面。当他通过外科手术把这款3mm2、1450像素的CMOS传感器植入患者的视网膜下面之后,有3位患者部分地恢复了视觉。据介绍,这些芯片在大约5个星期以后摘除,没有发现它对视网膜造成任何损伤。

50μm的超薄CMOS传感器

用于恢复视觉的人造眼通常会将传感器所拍摄的图像传递给人体的神经系统,其中采用的传递方式各有不同。这款新型传感器采用了被称为“视网膜下(subretinal)”的方式,它是利用电极刺激视网膜下面的神经节细胞,并取代视细胞层(椎体细胞及杆体细胞)的功能。此外,还有刺激视网膜细胞表面的“视网膜上(epiretinal)”方式,以及直接利用电极刺激大脑视觉区域的“大脑刺激”方式等。由于视网膜下的方式在植入时损伤视网膜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其被认为是用作人造眼的最佳方式。

但是,为了能将传感器植入视网膜下边的狭窄区域里,传感器就必须很薄。此次发表的芯片在制成以后首先进行图像读出测试,然后使用芯片切割机切下用于测试的电路,只取出传感器部分。再将其厚度减薄到50μm,并安装在用于供电的带状柔性印制板上。芯片表面设置有用于刺激神经节细胞的TiN电极。为了不损伤神经节细胞,电刺激被规定为10μA~100μA,脉冲间隔500μS,脉冲频率20Hz,幅度小于+2V。据介绍,利用3mm2的传感器至少能实现12度的视角。传感器的平均功耗大约是5mW。

去除了直流分量的第2代产品

在IMS CHIPS发表演讲以后,德国Retina Implant公司和德国乌尔姆大学等了上述人体植入型CMOS传感器的第2代产品。RetinaImplant公司和IMS CHIPS是协作关系,并且也参与了上述传感器的设计工作。

虽然第2代传感器还没有进行实际应用,但其对上一代产品进行了若干改进。首先,芯片上的电极去除了一切直流分量。对于视网膜的电刺激也从以前的直流+2V改为交流2V,电源也从以前的直流+3V改为交流2V。这样一来,在传感器周围的细胞中将难以引发化学反应。用于向传感器供电的带状物体采用了由聚酰胺制成的柔性印制板,并从眼球内的传感器通过人体内部连接到耳朵附近的电源盒上。第1代产品是在人体外部使用接触型电源供电,但第2代产品则支持无线供电。

基于新原理的CMOS片上温度传感器利用硅的热扩散率测量温度,误差大幅提高为±0.5摄氏度

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开发出可集成在芯片上的新型CMOS片上温度传感器。以前,用于测量处理器工作温度等的片上温度传感器主要是带隙型产品,但这款新型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以前的全然不同。具体来说,新产品的温度测量是利用芯片衬底硅中的热扩散率实现的,热扩散率是与温度相关的函数。

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工艺变异性的问题越发严重,而硅的热扩散率不会受到制造工艺变异性的影响。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批次偏差很小的片上温度传感器,并具有取代传统片上温度传感器的可能性。这款新型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是-55℃~+125℃,功耗约为5mW。

利用脉冲驱动测量加热器

新型传感器的测量原理主要在于,利用脉冲驱动传感器中加热器的相位差来检测热扩散率。在这所大学以前的研究中,检测时主要利用和1/T(T:温度)成正比的传感器的输出频率,该变化是非线性的。但是,利用一定的频率驱动传感器里的加热器,并在距离一定的位置上进行测量时得到的相位差,是和T成正比,且大体上呈线性变化。

传感器采用被称为ETF(电热滤波器)的结构。首先,在传感器中央设置由电阻构成的加热器,并在其周围配置8个阵列状排列的热电偶。8个热电偶以串联方式连接,并在其两端输出8个热电偶中因来自加热器的热量而发生的电位差的总和。当使用一定的频率脉冲驱动加热器时,根据加热器与位于周围的热电偶产生的电位(V)之间的相位差,以及加热器和热电偶之间的距离(S)就可以求出温度。

另外,为了由相位差计算出温度,就有必要精确保持加热器和热电偶之间的距离精度。不过,据德尔夫特科技大学的casparvanVroonhoven表示:“这款传感器的奥妙就在于,利用光刻技术很容易地确保了水平方向的精度。”

利用∑ADC检测相位差

通过ETF得到的相位差,再通过采样率为2.67kSPS的相位域型∑ADC进行数字化。在加热器功率为1mW的情况下,ETF的输出幅度很小,只有几百μV,所以要先用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使用相位比较器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用40pF的片上电容器进行积分。ETF的驱动频率是85kHz,由 外部的石英振荡器进行驱动。由于这款温度传感器利用的是相位差,石英振荡器的频率精度±100ppm就可以直接支持温度传感器的最小分辨率±0.05℃。同时制造16个传感器时的性能不一致性(30)为±0.5℃,这一数值和已经完成校准的双极晶体管传感器相当。

利用电子技术追求幸福测量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实现生活规律的可视化

日立制造所开发的可穿戴式系统“Life Thermoscope”可以连续3年随时测量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其目标是实现通常难以了解的人的生活规律的可视化。

承担Life Thermoscope主要功能的超小型模块叫做LT模块,其体积只有30cm3。在LT模块中,除了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的环境温度)、处理器(对于检测数据进行压缩等)和RF芯片(具有通过无线方式向外部发送检测数据的功能等)以外,还集成有锂离子电池、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128×64)、扬声器,以及3按键用户界面等。LT模块的外形尺寸很小,只有55mm×90mm×6mm,可以装入手表等设备内随身携带。

减少发送数据量

Life Thermoscope可以约20秒一次的测量周期持续地测量人体周围的环境温度,电池寿命约为3年。日立制造所表示,选择这种测量人体周围环境温度的方式,是因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结合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考虑的。该公司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温度变化的规律,而不是环境温度本身的变化量。就是说,通过测量在短期内环境温度变化是否频繁,或者环境温度是否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都保持一定数值等情况,来把握人的生活规律。”比如,人工作时去见上司或进入会议室时,环境温度都会发生变化。在公司职员里,有喜欢频繁移动的人,也有适合于停留在一个地方认真工作的人。

为了实现人生活规律的可视化,LT模块会对温度数据进行如下处理。首先,以大约5分钟作为一个时段,将每20秒测量一次的温度数据作为基础,去除低通滤波器带来的高频噪声等,并最终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规律(状态)。即:温度梯度在10分钟内发生变化的状态(T1)、温度梯度在30分钟内发生变化的状态(T2)、温度梯度在60分钟内发生变化的状态(T3)、温度梯度在60分钟以上没有发生变化的状态(T4)。然后,导出温度数据所符合的T1~T4中的一种状态。计算得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大约每5分钟一次发送到跟服务器连通的基站。这个阶段的数据量是当初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量的1/3000。当数据量减少时,可缩短通过无线方式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时间,从而降低功耗。

为了使这样导出的生活规律具有意义,系统引入了由温度的被测量者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评分的方式,每日评分一次,满分是5分,评分的项目分为以下5种:Physical(身体状态)、Spiritual(精神状态)、Intellectual(智力)、Executive(执行力)、Social(人际关系)。

研究这些评分结果和上述的T1-T4温度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知道如何行动才能充实精神状态及身体状态。日立制造所谈到开发目标时表示:“我们认为该系统可以告诉大家,如何能够幸福地生活。”

采用CMOS工艺使体积缩小为1/40,重量减轻为1/60

哈佛大学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试制出全球最小的核磁共振(NMR)设备。该设备的体积为2500cm3,同已实现商品化的最小型NMR设备相比,体积缩小到约1140。新试制设备的长度仅27cm,重量2kg,只有以前产品的1/60,是便于移动的NMR设备。

NMR是位于静磁场里的原子核和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这一特定频率利用分子内因为原子环境而发生的变化等进行物质的分析。此次开发的NMR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把测量对象的试样放置于静磁场中,构成试样原子的原子核自旋全部会朝向施加磁场的方向。在这种状态下向试样发送特定频率的RF信号时,原子核的磁化将以静磁场方向为轴作前向运动。然后,当停止发送RF信号时,原子核会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测量其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张弛时间:T2),就可以知道试样定物质的含量(见图7b)。此次开发的NMR设备主要适用于检测不明分子。具体来说,其目标是检测人体内的病毒和细菌以及人体癌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等。利用半导体工艺实现小型化

哈佛大学等开发的NMR设备的体积能显著缩小的原因在于,其引入了以前几乎没有应用过的半导体集成技术。哈佛大学解释说:“以前的NMR设备全部都是由物理专业的工程师参与研发工作。而我们则将物理专业的知识和以半导体为中心的工程知识一起带进研究工作中,开发出NMR设备。”

作为这两种知识相结合的代表,此次的设备中利用CMOS工艺实现了RF收发器。在以前的NMR设备中,低噪声放大器(LNA)、可变增益放大器(VGA)和混频器以及数字脉冲发生器等各种电路采用的都是分立元器件。针对这一点,哈佛大学等利用CMOS工艺将这些电路全部集成在单芯片上。

引入半导体技术的优点不仅限于电路的集成化方面。由于采用了丰富的半导体噪声对策技术,因此,构成NMR设备的磁铁等成功地大幅度缩小了体积。哈佛大学等此次使用的磁铁的体积大约是以前的1/10。当采用小型磁铁时,NMR设备的读出信号值会变小,并且对噪声非常敏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团队对CMOS收发器接收单元中的电路进行了改进。将接收单元的信号布线改为差分结构,以减轻共态噪声的影响,并且改变了接收单元中LNA的晶体管结构,以提高对于印制板噪声的耐受性。

全球首个面向认知无线电的接收器可动态检测出UHF频段的空闲频带并应用于通信

美国乔治亚州科技学院和韩国三星电机公司等开发出面向认知无线电的接收器,可以动态地检测出空闲的频带,并在避免与其他的通信/广播服务干扰的同时,共享频带。

现在,认知无线电在美国是特别引人注目的技术。美国有望于2009年2月以前完成地面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工作,并试图相应地引入认知无线电方式,在UHF频段实现无需授权的高速无线通信WRAN(无线区域网)。数字电视广播是分别为每个地区分配频道的,而且,在不同的地区都还有未经分配的没有利用的频道。这样的空闲频带,即所谓的白区,可供通信使用。

作为面向认知无线电的通信技术规范,IEEE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IEEE 802.22标准。预计通信频带宽度是6MHz左右,调制方式有望采 用OFDMA方式,并有可能成为接近WiMAX的物理层。据熟悉认知无线电发展动向的新泻大学助教佐佐木重信表示,此次该款芯片的这些单位在IEEE 802.22标准制定中,在决定物理层的技术规格时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标准公布之前就抢先发表面向IEEE 802.22标准的芯片,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在标准竞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导权。

采用组合式的检测方式

认知无线电中检测其他无线服务的频率利用状况的方式主要有3种,即利用匹配滤波器的方式,检测频谱功率的能量检测(Energy Detection)方式,以及利用循环平稳(cyclostationary)的方式。利用匹配滤波器的方式需要事先了解将要检测的无线服务的调制方式等相关知识,要检测出各种各样的无线服务是很困难的。能量检测方式可利用FFT得到频谱,但很难分辨出调制方式等。循环平稳方式会对每种调制方式及符号速度取特定的值,可以辨别出调制方式,但其缺点在于计算过程很复杂。

乔治亚州科技学院等提出了结合能量检测和循环平稳的方法,并将前者称为MRSS(多分辨率频谱感知,multi・resolution spectrumsensing)方式,将后者称为AAC(模拟自相关,analog auto-correlation)方式。这种组合方法分为两个阶段工作,先利用MRSS得到的频谱进行大致的检测,然后再利用AAC进行更详细的无线方式的判断。此次发表的芯片中只采用了结构简单的MRSS方式,采用0.18μmCMOS工艺制造,在采用+1.8V电压工作时功耗是180mW。

篇2

一、中医学的哲学问题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中宝贵的文化形式,是中国科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中国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的进步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有过不能以其它文化形式可替代的作用,也由于其坚实的本体论基础而持久的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理路,“儒必通医”就是最好的说明。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历程,西方的医学思想和医疗模式也开始输入中国。由于西方医学在治疗技术上的方便性,使之国人在医疗实践中能够接受西医的治疗方式,但是,正是这种实用主义和“全盘西化”的价值承诺形成了对中医学和中国文化的否定思潮。表现在思想形式上,由于自五四以来的“全盘西化”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数典忘祖、思想浅薄、急功近利成为学术思想界的主流之后,中医学也成为被否定的内容之一。为了提供否定中国文化的理性基础,自觉的不自觉的以西方的哲学思想判释中国文化的方法就成为时代的风气,以西方的医学模式判释中医学以比较两者的优劣,成为这个时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如果说以西方医学技术上的特点做为可接受的标准还带有实用主义的特点,从而还能在经验论的层次上证明理性的必然,那么,以“全盘西化”对中国文化及其对中医学的否定就是对中国文化理性自觉的背叛,而成为厚西薄中的思想方法了。

时至今日,随着对西方科学文化产生的一系列误区的深入认识,中医学在医学实践中的特殊的、基本的疗效被肯定,中医学也日渐受到重视。但是,对中医学的肯定仍然是在经验论的层次上,远没有在哲学理性上实现自为而自在的统一。尤其对于解决这一已经产生了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的继续发展的理路问题而言,就更需要哲学的根据和支持。

问题表明,对中医学的正确认识及其发展理路的研究,首先需要中医哲学的研究作为基础。然而,以我们已经熟悉并习以为常运用于思想的西方哲学思维进行中医学的哲学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的。以西方哲学的模式为坐标系进行中医学的研究,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正确的方法是,应对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产生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进行发掘,进而研究中医学的科学性,以对中医学的发展方向作出推定。这些是研究中医学发展应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应当成为一切关心中医学发展的学者应投以相当大的精力进行研究的问题。

但是,对于中医学发展方向的困惑而言,面对的问题既是中医哲学带来的也是以哲学对中医学提出的本体论承诺出现的。这表现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医学学科的科学性及其产生的哲学基础与我们所熟知并运用自如的现代科学和哲学对其进行研究而产生的误区,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医学本身能证明自身的科学性和哲学基础,即中医学的学科性在本体论哲学的支持下表明其科学形式与哲学方式的统一──中医学是中国哲学形而中论的自在自为的统一。

就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其表明的哲学原理与中医学有怎样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学表现出怎样的规律,是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哲学和中医学的关系,表明了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在与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的统一性中展示出的科学上和文化上的重要意义。如果说由于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生成了中医学的学科形式,从而表明了中国文化的一以贯之的理论特点,那么,中医学就在其内容和形式中展现出的基本规律将代表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本形式。因此,应当说,进行中国哲学研究──真正想探索中国哲学奥秘、并认为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具有独立的哲学形式,就应在《周易》、《道德经》和《内经》及《论语》等儒家和道学经典的研究上下功夫,这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方法,同样,这也是研究中医哲学的基本方法。

对中医学的哲学思维进行的研究,以发现其基本规律,这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问题,这已成为现代以来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产生的“全盘西化”、西体西用的理性进路,所以,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和以西方哲学推定中国哲学的研究一样,中医学的哲学研究无不是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式对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及科学模式进行西化式的推定。从产生的研究结果而言,由于脱离了自在的中国文化的基础──中国文化对哲学的承诺及其原理的推定,应当认为这些推定的结果根本不是中国哲学或中医哲学的本来面目,而只是西方哲学和西医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异化。

篇3

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行业趋势

DHL全球货运,运输首席执行官罗康旭认为目前全球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这个领域有四大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对此DHL认为在新兴国家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领域市场在飙长。

“当然新兴市场每一个行业都发展得非常迅猛,不管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还是墨西哥市场,这是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其他十一个新兴国家,包括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和他新兴国家,他们每年在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这个领域的增长也都超过50%。这样对物流公司而言,配送和物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二个趋势是全球对于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行业领域的监管越来越强。由于基础设施或者法律监管的问题,对于终端客户而言,他们必须付出更多才能覆盖额外的成本。

“比如说欧盟最近也在制定新的医药方面的法规,其实上一次法规的是在1999年,上一版这个法规只有四页,而这一版有32页。可以看到整个法律法规的压力在全球方面都日益增强,这对于这个行业也有很大的影响,也增加了成本。为了应对监管的压力,DHL对于一些资源,如行业专家方面也进行大量的投资,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支持,提供更好的物流配套,帮助客户提升其的供应链水平。”

“就产品而言,可以看到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温控产品,因为对于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而言,温度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空运还是海运,快递还是仓储。无论我们的温控产品或者是药房,可以看到法规对于温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更好、更多的温度控制。所以DHL就针对这个趋势提供温控的物流服务产品,扩展我们的冷链服务,以帮助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公司,同时也满足监管的要求。”

第三个趋势是节能环保,因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公司都采取了措施,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HL在这个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且采取了各种措施,DHL的目标是到2020年减少碳排放30%.

最后一个趋势就是受大环境的影响,世界各国政府都需要大幅缩减全民医疗费用的支出。欧洲、美国经受了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有很大的压力要减少全民医疗保健的支出。在欧美市场,医药企业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生产制造商也被要求能够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低成本的地区。而且行业监管者也对于生产制造、仓储、物流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医院能够使用的产品,医生能够开哪些处方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而且他们也要求对那些产品降价,这对于整个医疗健康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样一来物流也承担了同样的压力,作为一家物流公司,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提升物流的效率,帮助我们的客户降低供应链的成本,以便降低产品成本。”

DHL的全球布局

DHL全球客户方案业务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部总裁Angelos Orfanos认为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服务能力的企业,DHL对整个行业有四大价值或是战略:

第一个是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假如这个客户主要在欧美有生产设施,现在要把他迁移到世界其他地方,譬如是到中国。对于原料和其他物资的采购迁移到其他的市场,比如印度。对DHL来说都是可以实施的,这是全球性物流企业的优势,而且生命科学以及医疗保健领域的法规比较严格,同时对产品质量要求也很高,对于原料采购以及生产质量的要求也同样非常高。也就是说采购生产和配送要求水平都比较高。

第二是成熟的成本和效率的控制手段和策略。也就是说成本和质量这两方面需要有相对的权衡,有些时候需要控制成本,就会导致一定程度上质量的受限。但很多时候不能够为了控制成本而牺牲质量,对这个行业尤为重要。所以对于一个解决方案提供者来讲,我们希望客户一方面优化和控制其成本,同时另一方面还要维持高产品质量的水准,从而能够扩张其业务市场。

第三是不断要为客户提供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断有新产品出来,很多都是生物制品,是大分子产品或者高分子产品,这类产品可能会容易遭受潮湿环境乃至温度的影响。在中国DHL专门组建了一个创新团队,这个创新团队专注于开发各种冷链解决方案,定制客户所需要的解决方案,使他们有一个供应链可视性解决,也就是端对端运输过程中我们有透明性和可见性。DHL还有一个监控系统,来帮助客户在全球范围的配送领域里保持配送的可视性。

第四个就是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知识的储备,DHL在220多个国家有业务团队,并且提供不同的服务,包括快递、公路、海运、空运,还有仓储服务等。

“我们目前约有4000名敬业并且训练有素的专家。在全球各地我们都有全职的药剂师进行工作,我们用这样整合性的团队保证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的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团队不单从商业操作的角度来看,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我们必须要了解和知道什么行业和什么东西驱动着全球的生命科学以及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

从Angelos Orfanos的介绍中可以看到生命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的物流服务是一个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都比较高的领域,没有充分物质技术基础储备是不行的,这也看出了国际级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

DHL在全球范围之内有150个符合 GMP和GSDP标准的基础设施,物流中心也被称为物流技术中心,DHL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机场站点还有24个仓储设施,约有35个空运中心,其中90%都用于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领域产品的配送。在这些机场之间DHL还设有一些单有的站点,这些站点都有大约2度到8度温控的仓储设施和仓库,而这些站点都符合了相关的法规要求。

作为DHL在这个部门的最高负责人,Angelos Orfanos认为要在全球范围内顺利开展此项业务的挑战不小。

他认为,无论是客户还是物流服务商目前的大的担心就是交通运输中的温控问题,尤其是产品的温控,特别是与法规相吻合的产品温控。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市场,政府主管部门对生化药品都开始有新的运输产品质量要求,这些客户有可能从中国发货到巴西,或者到迪拜,或者去欧洲,而这些国家纷纷出台了新的法规。

“如果是一个中国的制药厂或者中国的跨国制药公司,你想把产品运送到这些市场,你就必须要准备好满足和应对他们那些法规监管者的审计工作。”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以及法规的不断变化,过去那些产品,通过干湿运输的方式进行运输,现在被迫进入温控的范围。如果一个产品必须控制在5度或者20度的范围之内,生产商就必须证明这个产品标签上面所示的温度控制符合标准。这就是一个挑战,因为很多产品在全球各地市场进行运输的时候,通常他们都是在一个不太受控制的环境之内进行运输。随着法规的出台就必须要求我们的生产公司,他们的产品在不同气候区域市场中间进行运输的时候,由于气候环境不一样,温度也不一样,就需要应对此方面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有相应成本的递增,他们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要满足法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控制成本,不能使他的成本随之上涨。这就是产品运输中的温控问题,也就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在回答DHL在此块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提问时,Angelos Orfanos表示,相当乐观!

“就我们的业务增长而言,DHL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领域在我们集团内部的情况,2011年7月份数据显示,这是此块业务单独分离之后最好的表现: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同时也看到了客户外包业务的增长。”

“五到六年之前我们问客户是否应该扩展制药品的仓储能力,他们的回答通常是说:不太需要吧!这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事情。现在我们都知道从2008年,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和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些公司需要看看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了,看看他们手中的现金。看一下他们仓储的成本,他们会说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个,让我们的仓储只有60%的运作能力,甚至是半空的状态,会影响我们的公司业务。所以我们想通过过去一年随着制药品公司外包业务的增长,我们也从中受益。几年之前人们还没想过,把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考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并且我们看到了很好的健康业务成长,我们预计在这一领域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还会有着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很愿意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的客户进一步的业务增长需求。”

在中国的步伐

根据DHL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将成为以出性药物成分(API)等相关产品为主的全球第五大药物出口国,并将于2015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消费国,以应对日趋扩充的中产阶级和不断提升的高品质医疗需求。

该项研究同时提出2010年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价值约553亿欧元,并预计其将在2010年至2015年以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百分之十七的速度高速发展。可预见的是,这一蓬勃发展的全球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行业将会对如DHL等的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冷链技术提出更大的需求。

继DHL在上海的第一个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物流技术中心投入运作之后,DHL在北京新建成第二个物流中心。

“这将为满足不断扩展中的国内制药和生物科技公司而提供符合监管和最高安全质量标准的冷链运输。这项冷链运输技术正是为了确保医疗保健客户们在海关通关过程中免受因温度偏差而导致的风险。” DHL全球货运中国区总经理黄国哲表示。

“新的物流中心拥有一支专业化、尽职尽责且训练有素的团队,为每位客户设置专属化的流程。同时与航空公司和集装箱供应商保持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对货物进行全天候监测等等服务――因而大大提升了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的门槛。”

DHL北京的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物流中心是继今年7月成立于韩国首尔以及2009年成立于上海并持续扩充后的又一个生命科学及医疗保健物流中心。

北京物流中心于9月8号落成,这个全新的物流中心将配备带有电子温度数据记录及报警系统的生命科学专用温度敏感储存设备 (2度至8度,15度至25度)。同时,DHL也提供冷藏设备的装卸、被动包装处理、按客户要求添加或检索数据采集器、与精选航空承运商进行预定,以及分配必要的冷藏车提取或运输货物的服务。整个结构、员工和程序和目前运作的上海物流中心完全一样。管理理念和上海完全一样,能够确保DHL给客户提供完全一致的服务。

北京的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后,使得DHL全球货运在中国的温控设备总面积达到近1000平方米。

在高标准的物流中心建立之后,对于国内配送环节如何确保全球一致的服务标准一直是业内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DHL行业解决方案成功的关键控制点,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纷乱复杂的运输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本地供应商至关重要。

篇4

英文名称:Life Science Instruments

主管单位: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6922

国内刊号:11-4846/TH

邮发代号:2-26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5

关键词:生命伦理;医患关系;医患伦理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43-02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健康领域的诸多顽疾已经得到有效的根治,不仅实现人类自身寿命的延长,而且提高了生命健康质量。但是,和现代医学发展以及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相对应的则是,医患纠纷频发,既有各种医疗事故,亦有伤医事件的发生,导致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和恶化。因此,在21世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生命伦理道德规范,通过伦理道德的手段协调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要缓解当前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局面,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一、生命伦理及其道德原则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疾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现代化医疗设备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人类生命健康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困扰人类的诸多健康难题已经得到有效地解决。但是也在生命伦理领域引发一系列道德问题,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要紧随时展对生命科学领域的要求,构建相应的道德原则,实现生命科学发展的技术化和道德规范化进程。

(一)生命伦理基本概念

生命伦理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克隆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飞速发展产生的各种伦理方面的争论实现生命伦理的重大发展。“在美国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中将他定义为:运用伦理学的方法,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条件下,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包括道德见解、决定、行为、政策等进行系统研究。”随着当前生命科学发展日趋前沿的今天,生命伦理学已经转变为研究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诸多伦理学问题,属于伦理学领域的交叉型研究学科。

(二)生命伦理领域的道德原则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影响的日益广泛,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已经形成四个基本的伦理学原则:行善原则、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以及公正原则,用来反映涉及生命伦理学的各项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行善原则是生命伦理学原则的核心,集中体现生命伦理学的发展,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本质目的是提高人类生命健康质量,实现疾病的医治和寿命的延长。为了实现生命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在疾病诊治中要践行行善原则,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自主原则强调医疗诊治活动的开展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要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对医疗诊治中可能导致的后果要提前说明,执行与否由患者自主决定,不能过多地进行干涉。不伤害原则强调在疾病诊治和医学实验中,避免对患者的伤害,保护患者的人身权益。坚持患者利益为重,做到医学实验风险最小化,增强风险预估。公正原则主要是鉴于医学资源的有限性,在资源分配、利益分享以及风险承担方面,实现程序以及实质上的公正配,并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生命伦理中的行善原则、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以及公正原则反映了当前生命伦理领域最主要的道德要求,也是我们构建和完善生命伦理体系中必须坚持和维护的伦理道德原则。

二、医患关系及发展趋势

医患关系是指以患者为核心的群体和以医护人员为核心的群体在患者就诊、住院和疾病康复期间发生的互动关系,是医疗诊治活动中最主要的关系。我们要明晰医患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医患双方在疾病诊治中地位的发展变化,认识当前医患关系发展趋势,对于缓解医患双方紧张对立和信任度降低现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一)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医疗诊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医患双方拥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从而能够在医学实践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尤其是随着公民民利意识的觉醒,医患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践行情况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建立正常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疗诊治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治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最终决断权,其权利和义务意识的强弱同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高低有紧密联系,对患者疾病的医治有重要影响。医生的权利主要是疾病诊治权、特殊干涉权、宣告死亡权、隔离患者权、工作学习权以及参与建议权。上述权利是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本质决定的,也是我国法律对医生进行医疗诊治活动的尊重和保护,更体现出社会对医生的职业认可。医生的义务包括诊疗疾病和维护健康、解释和说明病情、医疗保密、宣传卫生知识、发展医学科学、参与社会急救、提升人类生命质量。医生权利的实现要以义务的履行为依据。上述义务既是对医生权利的补充,也是国家对医生权利的制度性的规范。

患者的权利是指患者在医疗诊治以及康复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包括基本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维护隐私权、获得休息权以及要求赔偿权。基本医疗权和劳动权一样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享受而且受到保护的一种基本人权,不能因为任何人为的原因导致破坏;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也是患者重要的权利,患者有权知晓医疗诊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只有在患者或患者家属认可之后医护人员才能进行疾病治疗。患者的义务指患者在患病期间以及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所要履行的相关义务,主要包括保持和恢复健康、配合诊治、及时提供疾病变化信息、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支持医学科学发展、遵守法律法规。患者既应保持自身机体的健康,还应在医疗诊治中,及时反映自身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治疗。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只有真正做到上述要求,才能实现自身疾病的顺利治疗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培训事业的进步、患者对民利重视程度的提高,医患关系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状态。患者实现在疾病治疗和诊断康复中话语权的提升,能够运用多种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医患之间的沟通渠道并未随我国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进程而得到完善,相反医患双方信任程度不断降低,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现象频繁发生,医患关系日趋复杂和多元化。

当前医患关系领域中的技术化、经济化、民主化趋势凸显,成为我国今后医患关系调整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医患关系的技术化是指随着医疗器械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和现代化医学设备在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医生在当前的疾病诊治中更多的依赖医疗设备而不是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导致医患双方之间无法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尽管现代化的医学设备对医生疾病诊断和治疗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但是也导致医生自身人文素养和心理沟通能力的欠缺,为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局面埋下伏笔。医患关系的经济化主要是由我国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医疗机构对于经济效益的过分强调和对自身公益职能的忽视,加之医疗保健制度尚未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故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尚不能满足庞大的医疗需求,加剧医疗诊治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进一步引发医患双方之间的紧张对峙局面。医患关系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在当前疾病诊治和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身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能够在疾病治疗中更加重视和强调自身的意见和建议;加之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学健康教育的发展,患者自身的医学素养也得到提升,能够对自身的疾病治疗发表更多的专业性的看法并希望医护人员在实际治疗中采纳。

三、医疗纠纷及其道德原则

(一)医疗纠纷频发原因

医患关系紧张对立局面的主要表现是当前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现象,医疗纠纷主要指“医疗单位(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与患者在诊疗、护理、康复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了互相冲突,或发生不良后果及对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导致的争议”。同时分为医疗过失纠纷和非医疗过失纠纷,前者是指医护人员在疾病诊治和治疗过程中由于自身过失对患者人身和精神造成的伤害,后者则是由于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问题所引起的医疗纷争和矛盾对峙局面,亦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由于自身不合理的医疗要求和医治期望引发的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前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患者都有密切联系。首先,尽管我国医疗保健制度初步建立并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仍旧存在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医护人员的培训机制尚未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其次,当前医护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降低,缺乏积极沟通意识和心理疏导能力,医疗责任心和人文素养较低,过度依赖现代化的医学设备;最后,患者对自身健康值期望过高又缺乏对疾病治疗的专业认知和判断,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不断下降,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医学鉴定结果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往往无法正确的面对疾病治疗的失败,甚至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不适宜的行为。

(二)医疗纠纷涉及的道德原则

为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局面,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我们既要注重医疗机构的制度建设,实现医疗机构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亦应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了缓解当前医疗纠纷不断加剧的情势,我们在道德领域形成三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互相尊重原则、社会公益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指导和谐医患关系的

构建。

互相尊重原则是一个互动的道德原则,既要求医生在疾病诊治和治疗中对患者生命权和隐私权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采纳患者提出的合理建议;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医疗措施,尊重他们为自身疾病的治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既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又应科学理性面对疾病治疗中存在的风险,杜绝因疾病治疗失败对医护人员进行的身心伤害。

社会公益原则则是强调医学诊治过程不仅要注重对患者自身疾病的治愈,更要注重维护社会大众的整体利益,并且坚持以社会公众的利益为本。社会公益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时,要坚持患者利益优先原则,杜绝疾病诊治中出现的医疗腐败现象,在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维护自身公益性职能不变;二是当患者和社会公众发生利益冲突时,要对患者进行劝解、说服,既要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又应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使患者服从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

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在医疗机构日常管理和医护人员疾病诊治过程中,要求我们既应注重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以人为本”观念的培育;也应提升医护人员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心理疏导机巧。

四、多方参与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缓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需要社会、医疗机构、患者以及舆论的共同参与。既要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尊严,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也应完善医疗保健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良性沟通机制;同时患者也要理解并信任医护人员的医疗诊断措施,尊重医护人员为自身疾病康复付出的劳动。

(一)医疗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医疗机构改革过程中,既带来先进医学理念的引入和现代医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的完善和医务人员队伍的增加;也导致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自身公益性职能,同时制度建设尚未完善,服务水平并未与设备更新和理念升级相一致,导致当前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医患纠纷愈演愈烈。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加强医疗机构制度建设,将医护人员的沟通疏导能力和服务态度纳入年度考核和晋升中,从制度上加强医护人员对上述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医患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有针对性的在医护人员中加强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方法的学习,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杜绝因制度缺陷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加剧的状况。

(二)医护人员:尊重患者主体地位,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1.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以及生命价值尊严。在医疗诊治和医学实验中,医患双方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尤其在患者自主意识、医学素养和民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为了化解医患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更加需要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以及生命价值尊严,实现医患双方地位的真正平等。患者作为社会独立个体所拥有的各项权利并不因为患者所患有的疾病而改变,患者自身的生命价值尊严和恢复自身健康的权利更需要尊重和维护,要杜绝医护人员在医疗诊治和医学实验中对患者的歧视心理和行为。同时,既要重视现代医学设备的诊断数据,也应加强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全方位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要尊重患者在自身疾病治疗中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不能够单纯凭借医学设备诊断数据妄下结论。在整个疾病诊治和康复过程中,既要做到重视疾病的诊治和康复,也应及时疏导和化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及时发现医患矛盾并针对性的进行疏通解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增强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要着力加强医护人员心理沟通能力和疏通技巧的培训学习,明确要求医护人员在医疗诊治以及医学实验中,坚持行善原则、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以及以人为本原则。既要以社会公众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疾病治疗的根本出发点,亦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任何医疗诊治方案和医学实验进行前,都应该对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全面的解释说明,只有在获得患者和受试者同意之后才能够进行疾病的治疗以及医学实验。同时,践行不伤害原则,杜绝因医护人员疏忽导致的患者身体和精神的损伤。同时医护人员也要加强提升道德素养,公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坚持以社会公众和患者的利益为本,减少和杜绝医疗腐败现象,推动医疗诊治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实现医学科学发展和患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三)患者:合理疏导心理压力,尊重医护人员医疗活动

作为医疗诊治活动最大的受众对象,在当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过程中,患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尤其是随着患者医学素养的提高和民利意识的觉醒,患者更加重视疾病诊治和康复过程中自身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的维护。

同时,作为疾病诊治的被动接受方,患者自身由于对恢复健康的期望值过高、对医学诊治方案和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家属的不适应情绪和行为等因素,极易导致自身心理压力过大而且得不到有效地疏导,往往会导致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出现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攻击和人身伤害等行为,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恶化。故而,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患者的参与和配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及时的面对自身的心理压力,接受医护人员的疏导,而不是单方面的累积扩大,更应对医生的医疗诊治方案加以信任和配合,对其中的疑问和不解应及时的提出,对于医护人员为自身疾病康复所付出的劳动应给予足够的尊重。

(四)社会舆论:加强监督,合理宣传,正确引导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既需要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努力,也离开社会舆论的参与、监督和引导。随着舆论媒体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的深入和广泛,其自身职能能够正确地发挥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加剧和部分媒体的误导宣传和虚假报道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获取公众关注和社会影响,部分舆论机构故意夸大和歪曲一些医疗纠纷,导致社会民众不能够全面准确的了解,加剧了社会公众和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心理和不适宜行为。

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我们应该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督促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和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完善培训、学习和晋升机制;也要对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强宣传,对医护人员在社会公众疾病治疗和康复中付出的劳动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提升公众和患者群体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减少误解和纠纷;亦应发挥舆论机构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公众和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当前我国的医疗机构改革进程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使之知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减少社会公众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误解。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个社会主体的参与和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医疗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也应增强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同时加强舆论的正确宣传和积极引导,提高患者对医疗机构以及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必将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体系。

参考文献

[1] 沈铭贤.生命伦理飞入寻常百姓家——解读生命的困惑[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42.

[2] 吴素香.善待生命——生命伦理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6、

61.

篇6

2015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吸取国内外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的经验,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成立了上海枫林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林集团”),力求打造出中国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城。近日,本刊专访了枫林集团董事长吴寅飞先生,并对枫林生命科学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上海医药》:近几年,国内各地的医药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然而总体看来,目前国内生物医药园区发展中普遍缺乏宏观规划,各园区之间也普遍存在产业领域重叠、低水平竞争、资源争夺激烈等情况;与此同时,多数园区建设都是以各地政府强力引导以形成地区竞争优势为前提,离真正形成园区各生产要素协同作用的创新网络,依据市场变化、内部需求互补整合的理想状态还相距甚远,远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聚和联动效应,很多地方的医药园区建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为何枫林集团还要继续跟进,全力打造枫林生命科学园?

吴寅飞:在日前我们集团主办的“2016全球精准医疗(中国)峰会”上,徐汇区方世忠区长在大会上表示,徐汇区“有资源、有平台、有空间”发展成为“中国一流、亚太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

首先,徐汇区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坚实的发展基础。徐汇区不仅是上海乃至是全国范围内生命健康研发机构和医疗机构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拥有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强生、默沙东、昆泰、海正辉瑞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从2004年开始提出打造的枫林生命科学园区,正在致力于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医疗保健、健康管理、研发孵化和学术交流中心。生命健康领域“产学研医”全产业链在徐汇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徐汇区有高端的产业合作平台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机制。2012年,上海市科委和徐汇区政府联合中科院上海分院等9家知名科研院所成立“上海枫林生命科学联盟”,以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领域内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开展协作、实现共赢。2015年,徐汇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滨江枫林板块为核心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重点聚焦高端医疗、临床研发等服务,发展个性化、精准化医疗产业。同时出台了政府服务、空间布局、人才机制、产业平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服务措施,并组建成立枫林集团,发挥企业化运作的机制优势,通过市场化、项目化的模式真正把产业资源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实做强产业发展机制。

再次,徐汇区有优越的产业发展空间和高品质的楼宇载体。枫林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滨江枫林板块,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亚洲有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城。徐汇滨江地区是目前上海中心城区黄浦江两岸可成片开发面积最大的区域,被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列为与外滩、陆家嘴同等级别的中央活动区,将在2017年底实现沿江道路和公共空间全面贯通,打造水、绿、人、文、城相融合的世界级滨水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高端的产业载体、优质的空间环境,将使徐汇滨江枫林地区发展有望成为生命健康产业的热土。

《上海医药》:枫林园区将重点聚焦关注医药产业的哪些领域?

吴寅飞:我们通过对国内外顶尖生命健康产业园区的竞争合作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徐汇区内生命健康产业已有的基础和发展能力,如区域规划、载体布局等,并结合政策环境、龙头企业需求、区域要素禀赋等因素,评估和预测生命健康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趋势,明晰了徐汇区的核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力,最终形成实施徐汇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1744”工程,即:

“1个目标”――以构建具有徐汇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坚持特色和差异化发展为目标;

“7大领域”――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健康产品销售、医药企业总部与投资管理、高端医疗服务、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服务、互联网(移动)医疗、健康管理和金融衍生服务7大领域;

“4大产业链”――打通研(学)、医、产创新模式,由点到线,形成健康管理、精准医、新型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医疗科技服务四大产业链;

“4项任务”――推进产业融合和产城融合的“双融”发展模式,切实规划和落实整合土地载体要素、扩大招商力度、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生命健康高端人才系统这四项重要任务,促进产业聚集和提升产业能级,推动生命健康产业规模扩张和业态转型。

《上海医药》:针对区内入住单位的资源特点,枫林园区将采用怎样独特的运营模式?

吴寅飞:我们调研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医药园区,发现我们的情况与美国波士顿医药园区非常相似。波士顿地区的成就与其创新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聚集了哈佛大学等40多所世界顶尖高校院所,拥有麻省总医院等优质临床资源,还有众多在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的优势学科群和实验室,三者的高度集聚创造出大量的创新项目。从这些成功因素来看,跟徐汇区高度相似,我们也最有条件和把握对标波士顿。

枫林集团作为区政府推进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实体化运作平台,在未来五年内,将充分依托徐汇区独一无二的高端研发和临床资源优势,对标国际整合资源的需求,精准定位徐汇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全力构建“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为引领,以信息、技术共享平台为核心,以研发、临床及应用环节联动为纽带,以产业资本和高端人才为支撑”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生态圈,具体要做好“三类平台”建设。

第一类平台是“枫林联盟”战略合作平台。2012年,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徐汇区政府与徐汇区域内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医院、龙华医院、肿瘤医院等大院大所成立合作联盟。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依托所在地政府的综合服务优势,为大院大所提供包括党建联建、基建项目开发建设、人才服务、社区联动以及交通、环境、治安等综合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融入徐汇发展建设。同时,集团邀请大院大所参与我们的产业规划、载体布局,帮助我们引进或者参与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行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努力把握产业创新发展的源头,构筑产业发展高地。

第二类平台是专业化、项目化平台。就是和大院大所合作,在细分行业领域或者具体产业化项目中搭建合作平台。比如我们正在与上海市五官科医院合作推进的医疗器械国产化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因为目前的进口医疗器械主要是按照西方人的生理特征设计的,不符合东方人医生和病人的要求。五官科医院的医生研究后形成了专利技术,需要进行成果转化和生产销售。我们集团就与其合作搭建了项目化平台,对接技术成果提供方和医疗企业生产企业,同时提供市区两级政府的政策配套,与医药企业监管机构联系,寻求银行和风投等资金配套,推荐知识产权和专利评估机构,提供律师和会计师服务等中介服务。目前这个合作模式经过了论证,推进顺利,已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拨付了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通过这种平台服务既真正实现了与大院大所的合作项目落地,又通过项目化、市场化手段打通了产、学、研、医、政、企沟通的渠道。

第三类平台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为了打响“徐汇枫林”品牌,搭建国际化的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和窗口,枫林集团成立1年以来已经成功主办了“中欧生物医药合作暨投融资大会”,与瑞士巴塞尔园区签署了《关于合作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2016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峰会”,与华东理工商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联合举办了“2016全球精准医疗(中国)峰会”。通过成功举办这些产业合作交流大会,成功搭建了连接产业与资本,国际与国内市场、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创新与产业化密切融合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徐汇枫林的影响力和产业集聚效应。 除了会议会展,枫林集团正在枫林生命科学园区的标志性楼宇――枫林国际大厦内建设“枫林国际交流中心”,该中心将成为国外成熟技术和项目进入国内市场的“桥头堡”,为国际项目落户上海提供企业办公、产业政策咨询、商事注册、人力资源、投融资以及法律、知R产权等各方面服务。

《上海医药》:未来,徐汇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将形成怎样的整体布局?

篇7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学;生命伦理观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the student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med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while the bioethics is usually ignored. The tutors should consciously emphasize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f bioethics, which are Nonmaleficence/Beneficence, Respect and Equity, during the daily teaching. These principles should also be applied to solve actual cases.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Bioethics

当前的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普遍注重临床知识的传授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虽然“爱伤观念”等医德规范也经常提到,但基本停留在说教的层面。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技术至上的思想,对生命伦理问题缺乏深遂的理解和思考,易导致在医疗实践中的行为失范。

生命伦理学一词来源于两个希腊词bois(生命)和ethike(伦理学)。1971年,波特在《生命伦理学:通向未来的桥梁》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生命伦理学一词。他给生命伦理学下的定义是用生命科学来改善生命的质量,是“争取生存的科学”。1978年,美国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给生命伦理学下的定义更为人们接受,即“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由此我们看到,生命科学与生命伦理学紧密相联,生命科学是解决“能够”或“不能够”,而生命伦理学是解决“应该”或“不应该”的问题。当今的社会受商业化的深刻影响,同时科学技术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能不能”成为主导性问题而“该不该”的发问声越来越弱。对于一个临床医师而言,每天直接面对患者,生命伦理观的建立对于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1床教学中加强生命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的医学伦理教育主要安排在医学论基础课学习阶段,伦理学教学内容和医学发展及临床课内容脱节,使得伦理学教学成为一般的道德说教,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等到进入临床学习阶段,要求学生用已学的伦理规范指导实践的时候,这些规范基本都还给老师了,此时有必要重申这些规范。同时生命伦理学提供理由来证明为什么我们应该采取这些原则或培养这些德性。对理由的关心,使得伦理规范的实践更加理性,也提高了遵从的自觉性。

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医学院的做法,将伦理教学延伸到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 ]。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中,以医学高新技术伦理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医学高新技术的不当应用会引发道德问题;在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中,侧重让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无德不从医”的思想,学会用伦理学的理论分析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在临床实习阶段中,以问题、专题教学为主,让学生掌握医务人员的医德规范,学会用医学伦理学的理论进行医疗决策。这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 结合临床教学构建生命伦理观

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生命伦理问题的核心。这一核心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下几条指导原则[ ],应该将这些原则有意识的穿插在临床教学中讲解。

2.1有利原则

临床医疗工作应该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健康和利益。有利原则包括“不伤害”的反面义务(不应该做的事),和“确有助益”的正面义务(应该做的事)。“不伤害”是指不给病人带来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损害、疾病甚至死亡。但仅仅做到“不伤害”是不够的。医患关系不是像顾客与售货员那样的陌生人关系,在这种陌生人关系中双方主要是反面义务。但医患关系不同,由于医患在掌握医学知识上的不平等,病人处于脆弱和依赖的地位,医师有许多正面义务,即应该帮助病人治疗或治愈疾病,恢复健康,避免过早的死亡,解除或缓解症状,解除或减轻疼痛。简言之,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有利于病人的正面义务。

2.2尊重原则

尊重病人的自、知情同意权、保密权和隐私权。

2.2.1尊重自

有行为能力的人是有理性的人,涉及个人的问题,例如健康、生命以至结婚、生育、避孕方法的选择等由个人作出决定,对自己的行动负责。由于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在许多情况下病人及其家庭联系密切,医疗决策往往通过医生、病人、家属之间的协商作出,而最后决策者往往是病人及其家属。另一方面,对于某些疾病,有关病人的治疗方案也往往与病人的配偶和家庭密切有关,这种协商更为重要。

2.2.2 知情同意权

为了维护病人利益及尊重他们的自,在有关治疗方案上医生有义务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实行知情同意是一个在医生与病人(有时包括病人家属)之间相互交流、协商,有时包括耐心说服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得好,能够维护病人的利益,尊重病人的自,同时也有利于医生履行他的责任,促进医患关系。

2.2.3 保密、隐私权

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病人的隐私。隐私包括两方面:一是病人的身体,另一是有关病人的机密的信息。保护隐私也有两方面。其一,医生检查病人身体必须得到病人的同意,医生对他所知道的病人身体的情况应该保密。其二,病人有些机密信息,往往与性有关。在涉及这样一些个人隐私问题上,医生也应该为病人保密。

2.3公正原则

对病人应该公平对待,不分性别、年龄、肤色、种族、身体状况、经济状况或地位高低,决不能进行歧视。古代大医家孙思邈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大医精诚》),这为公正原则做了最好的注释。

3 用生命伦理学的原则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作为一门应用规范伦理学,生命伦理学不谋求建立体系,而以问题为取向,其目的是如何更好地解决生命科学或医疗保健中提出的伦理问题。在临床带教实习同学时应结合所遇伦理问题进行讨论以求解决。例如医生抢救病人是义务,在脑死情况下由于脑死导致全身死亡,解除了医生的抢救义务,这本来不成问题。但由于有了生命维持技术,脑死病人的生命可以靠呼吸器和人工喂饲暂时维持下去,那么应该这样做吗?因为这种维持并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而占有的有限资源却使其他有可能治愈的病人失去希望,那么应该放弃对脑死病人的治疗吗?

有些临床问题很难厘清是非,在应用生命伦理学的原则时,它们之间本身就可能是冲突的,比如有利原则和尊重原则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例如前不久发生的丈夫拒绝手术签字导致妻子难产死亡的事件[ ],尊重患方的意见和维护病人的利益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由于无人承担风险酿成了人间悲剧。在冲突时到底应该运用哪个原则,或者同时应用两个原则,完全需要智慧。而这种智慧来自于道德哲学,道德哲学则是全社会共同营造的。

临床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有意识的讲授生命伦理学的原则,同时应用这些原则讨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就能在理性层面提高学生医德,减少临床实践中的失范行为。

参考文献

[1] 吴菁.中外医学伦理学教学对比研究与启示.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0(15):35-39

[2] 翟晓梅、邱仁宗,《生命伦理学导论》,52-63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篇8

高科技带动新产业

据《光明网》报道: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癌症科研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通过对动物的实验发现,长期饮用氘含量低的水可抑制动物恶性肿瘤的发展,并延长动物的寿命。因此,提出了低氘水对生命体具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冰川水是罕见的天然低氘水,但氘的含量相对较高;目前可人工生产低氘水,可以把氘含量降低到理想的标准,一般用于饮用,50ppm的氘含量性价比较高。

超轻水又称“低氘水”、“贫氘水”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产品,很多消费者并不熟悉。它是采用高科技制造技术,降低自然界水中的氘含量,有修复基因、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含氘量低的超轻水对人体健康有诸多好处,可以保护DNA免遭破坏,促进DNA修复,对人类克服癌症、抵御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

鉴于超轻水的特殊功效,当前,世界上一些有条件的国家,都在致力于超轻水的研究开发,匈牙利、罗马尼亚、美国等先后公开其研究成果。目前日本、美国、罗马尼亚等已将超轻水作为医疗辅助产品投入市场。

2015年3月,我国首家研究超轻水应用的生命科学机构――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发展基金超轻水应用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中心致力于超轻水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该中心的成立,将有力推动超轻水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今年5月,第三届国际低氘会议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这次会议重点是低氘在科研及临床应用中的显著进展,以及目前乃至未来低氘在癌症研究、预防和治疗,包括糖尿病和衰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此次会议,有一家中国企业代表出席――云端飘雪超轻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云端飘雪抢占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云端飘雪超轻水系列产品,包括10ppm、25ppm、50ppm、80ppm、100ppm、110ppm等6款不同规格,应用范围和适用人群也有所不同。

该公司主要从事氢同位素分离及生命科学制品的研究开发,2008年公司在生命科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制取超轻水,填补了国内超轻水领域的多项空白。2010年,在丹东创建超轻水生产基地――丹东云端飘雪超轻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同时在北京成立销售公司――北京云端飘雪超轻水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两年中,云端飘雪超轻水为北京、广州、深圳、福建、沈阳、长沙、南宁、内蒙、吉林、江苏等地的癌症患者免费提供“生命之水”,很大程度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癌症患者同时患有的糖尿病等宿疾也有了大幅度的缓解。

据悉,云端飘雪超轻水企业是自主创新、填补亚洲超轻水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技术被世界同行所赞同。云端飘雪超轻水目前发展很快,在功能性食品行业、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等将大量应用。云端飘雪超轻水已经被纳入医疗康复协会指定用水,并与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共同创新,推出多款生物医疗产品和功能性食品,并为生物医疗行业提供原料,提升产品的功效,为健康产业引领新概念,推动生物科技的发展。

据大连世纪新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柯香文介绍,云端飘雪超轻水经过几年的市场推广,产品远销国内外,受到用户的普遍好评。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健康需求,云端飘雪超轻水从单一的产品,扩大到不同标准不同价位的多种人群需要的细分产品。

多年来,云端飘雪为大量癌症儿童捐助超轻水,在践行企业责任的同时,也履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强强联合

共同开启超轻水行业未来

2015年9月,云端飘雪超轻水与好医生药业集团携手,将合作推出好医生低氘水(超轻水),共同致力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篇9

我原是从事建筑的高级工程师,从1990年因患高血压服药控制,可是我很担心,因为采用这种传统医疗模式,虽然是人类五千年来的智慧,但有明显缺憾:人保持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下去会像父辈祖辈那样患中风瘫痪及心梗。于是我开始研究医学病理生理。通过检索中国基础医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受到启发,想通过喝小分子水真正治愈高血压,遂研发出“卓康”小分子水瓶,处理成经核磁共振半幅宽检测值55.82Hz(赫兹)的优质小分子水供饮用。产品于1993年11月送到广西三家省级医院做临床试用4个月,对心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取得良好效果。经北京和广西医学专家鉴定,认为“降脂降压效果好”“对治疗心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详见)

该发明器具上市13年来,已治愈大量患者的冠心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高(低)血压、高血脂和高黏血症,及由此引起微循环障碍而形成的衰弱器官并发症。饮用2~5个月后血压逐渐平稳正常,脉压差为40mmHg左右的正常水平,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症状消除,血脂血黏度也正常;表明饮用后改善体内生物化学作用,血高密度脂蛋白从原来1.0左右提高至1.8~3.8。对已做或未做“搭桥”或“支架”的冠心病患者,饮用3~5个月逐渐减轻至消除胸闷、房颤、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饮用1年左右心电图正常,经冠脉造影扫描无明显狭窄,表明冠心病痊愈。

我13年来在很多文章中写以上的话已几十次了,但是相信的同胞很少。他们主要对优质小分子水缺乏认识和基础知识,原因是不会上网详细了解,总以为骗人的广告多,哪会有这么大的好事:饮用2至5个月治愈高血压,不再服药;一年内治愈冠心病。假如这些是事实,其惊人的效果将震撼全世界医学界。但认清上述事实不难。可惜很多同胞无条件上我网站细看,去分辨是非真假。您若从上述网站看到临床报告、专家鉴定和大量用户反馈,及我给中华医学会两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提供的论文,就会得出真实的结论。但在几十年间,医院仍将采用药物加手术的传统医疗模式。而饮用优质小分子水整体医疗模式,只能使患者受惠。当百姓广泛使用后不断传播,确认饮用优质小分子水造福一家,造福人类千秋万代,选择该医疗模式者将会逐渐增多。

饮用优质小分子水整体理疗属于生命科学。人只要改变体液和营养环境,长期喝优质小分子水,使之容易进入细胞膜水通道,注意用“已饥方食”控制主食、肉食量,使血浆和细胞内外的营养调整到合适的水平,就能产生治本祛病的惊人效果。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该成果说明人只要改变水质环境和营养环境,平常饮用优质小分子水,注意合理膳食,不需要固守传统医疗模式而终生服药,就能真正冶愈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既节省巨额医药费,又延缓衰老,收获健康,延长寿命。假如读者还不信,请多看我网站(或)上13年来的用户反馈,或购书看。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您将不得不相信优质小分子水是生命科学的亮点,其光辉将照耀世界医学界。

(彩色广告见封三,联系电话:0771-3937093)

篇10

―人的生命和高质量生活

20世纪已经结束。在这个非凡的100年中,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超过了以前各世纪的总和。科学家们纷纷总结人类在20世纪的最大作为:有的称为“原子的世纪”,有的则叫做“电子和通讯的世纪”等等。总而言之,大多没有离开物理学的领域。

21世纪已经来临。在科学技术领域,谁将主宰这新的100年?!对此,虽众说纷纭,然多数未来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迅猛的前进。

自18世纪以来,西医学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以实证论和还原分析为主要认识手段,精细地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力图寻找每一种疾病在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的形态和生化特征方面的改变,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在防治疾病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因论和分子生物技术对人类的贡献,决不亚于原子学说和电子技术。在世纪之交,令人振奋和惊讶之举接踵传来:人类基因图谱的诞生,破译了我们生命的隐秘,查清了我们疾病发生的内在规律;克隆和转基因技术诞生,使人类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已成为现实。这是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伟大创举。在兴奋和喜悦之余,谁还会怀疑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论断呢!?

然而,进入20世纪后半叶,西方医学似乎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机械唯物论的严密推理,实验科学的雄辩事实,曾使人信服;细胞、器官、血液循环、大脑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基因的真谛等生理、病理、生化及分子技术的崭新概念,都令人叹佩。然而,医学乃是以活的人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机械唯物论面对着精灵的生命之躯,显露出缺乏辩证方法之弊端。临床学家们还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西医对付病毒性疾病一筹莫展;毒素在病理变化中至关重要,但却缺乏清除毒素的理想药物;滥用抗生素的结果,每年导致200~250万人丧生;抗生素所致的二重感染,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等,有朝一日可能会无法控制一些细菌性疾病的蔓延;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悟出化学治疗并非解除病痛的万全之策;西方医学诊治疾病有创伤性的方法,动辄肝穿、放疗、开刀,使不少人视为畏途。直言之:即使在21世纪,现代医学通过破译基因探明了全部疾病的隐秘,即使在21世纪乃至22世纪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医学把基因移植技术应用于人体,并成功地以健康的基因置换出致病的基因,人类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医治好自身全部的疾病。此理为:人类乃是生存在地球这个多变的、不可避免地被污染的环境之中;人类乃是具有情感和思维的精灵之物,将永远生活在一个紧张、有纷争的世界之中;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那些与人类为敌的基因结构简单易变的病原微生物也将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导致诸如艾滋病病毒的产生、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的变异,等等。

有鉴于此,一股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反省的潮流正席卷着我们的时代。对近代医史和生命科学发展真谛的审势与思考,日益引起人们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自然医学的浓厚兴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应世适时提出要大力发展自然医学的号召,将10月22日定为“传统医学日”,并制定了传统医学即自然医学的发展规划。“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已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人类需要自然医学―更需要功能食品作强身健体的保障

少用药,不用药的时代已来临

追溯世界医学发展史,无论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医学均启蒙于与大自然斗争的实践。最原始的疗法是从自然疗法开始的。这些未经修饰、古朴简捷的治疗方为人类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至今日,当现代医学界的学者们,回首发端于自然的诸多疗法,不免赞叹!这些给现代医学科学带来许多值得探究的“谜”!尤其当这些疗法添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时,更显示出其举世瞩目之辉煌!

自然医学,特别是中国的自然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具有蕴义深邃而又广博的概念、范畴体系。就其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反映的科学思维水平来看,足以让西方现代医学望尘莫及。自然医学和现代医学,这世界两大医学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于在19世纪相逢,在20世纪携手。21世纪共同明白功能食品是人类最安全有效的防病治病的光辉大道。

自然医学是运用天然药物和自然的医疗保健方法进行疾病诊治、预防及强身健体的医学体系。这种古老而新兴的医学研究内涵极其广泛而丰富, 即除化学药物与外科手术治疗及西方现代诊断学之外极其广泛的传统及现代医学体系。目前,已被人类应用的自然疗法已多达300余种。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体和疾病极其复杂,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仍有其局限性,而诸多应用自然手段的医疗方法,确能维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时化学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有限作用及不良反应,也使人们寻求更多的医疗途径。一个过重的经济负担,一个药源性毒副作用及损伤性的诊治方法,已引起人类的疑虑及世界医学界的关注。解决的惟一途径,就是倡导自然医学,纯天然功能食品能量疗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体自然能力,以防病抗病,益寿延年。

自然医学一向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天人合一,取法自然,法于阴阳,和于数术。经历代医家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不断升华,形成了既有实际疗效、又有坚实理论基础的诊疗方法体系。人类跨入20世纪以来,由于生物信息科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及生理学等现代生命科学学科迅猛发展,并与经络学说、全息胚学说及阴阳学说等传统自然医学理论相碰撞,从而造就成一个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破译自然医学学说的新时代,使21世纪成为现代生命科学与传统自然医学相结合的新世纪。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及生态问题等日益严重,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以天人对立、对抗疗法为特征的医学体系在其高度发展中,受到了很大冲击。而以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为特征的自然医学,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在世界医学界掀起了滚滚热潮。

自然医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世界医学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重要手段。斯情斯理在于,除其实际疗效之外更具其“自然性”,正符合人类渴望“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自然医学应称为“绿色医学”,功能食品源自我国自然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是绿色医学防病的高度体现及最佳方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又一个伟大贡献。功能食品来源于大自然,其作用机理也非针对某一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而设,而是强调激发人体自然抗病能力,而达到取效的目的,诸如调经络、和气血、协阴阳……功能食品是集防病、治病、养生于一身,而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的食品。人类进入20世纪末叶,鉴于对药毒、滥用化学药物及环境污染污的反省,在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和先进医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引下,创造出与人类健康的幸福密切相关的功能食品。进入21世纪后,由于生命科学、自然医学科学家们的努力,功能食品即绿色能量食品热方兴未艾,迭起,已逐渐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瑰宝,必将为21世纪――“人尽天年”时代的来临做出最实际的贡献。

我们的呼吁

人类世界需要生命科学、自然医学,更需要安全有效的功能食品,人类渴望自然医学和功能食品的发展,鉴此,我们呼吁:

21世纪召唤着我们前进,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世纪引导着我们奋斗,生命科学与自然医学结合的世纪将是人类征服自身疾病及人尽天年的世纪。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21世纪――生命科学、自然医学的世纪和功能食品的时代。

以献身的精神和睿智的思想,推动21世纪发展生命科学、自然医学和功能食品的历史进程――这是摆在世界各国健康工作者面前伟大、光荣而艰巨的义不容辞之责任。

在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的领导下,建立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人类功能食品促进会。促进21世纪功能食品的发展和进步;目的是让21世纪实现人人享用功能食品,以尽快实现联合国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少用药不用药的时代已来临,人类将迎来人尽天年的时代,我们将为实现这个人类的宏愿奉献一切。

本宣言由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主席余海若教授/博士和副主席周湘平博士倡议,旨促进21世纪人类功能食品的推广与应用,建立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功能食品促进会,以在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的指引下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从而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Prof. Dr. Sir Yu HairuoDr.zhou xiang ping

篇11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局长葛敏在本次活动中表示:“当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改革,已成为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将通过与IBM公司的合作,大力推进长宁区市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利用IBM公司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从而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医疗体系,助力实现智慧城市的美丽愿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全球医疗卫生与生命科学带头人Mohammad Naraghi介绍说:“IBM多年来一直注重与各国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关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医疗IT解决方案上有着长期的积累和研究。在中国,IBM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合作伙伴,希望能利用IBM在医疗行业的成功经验帮助中国的医疗行业实现智慧转型。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智慧医疗中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步深入应用,IBM将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帮助实现更多像上海市长宁区一样成功的智慧转型案例。”

三大优势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国家信息中心和卫生部共同研究规划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一个智慧的医疗系统。IBM充分运用自身在医疗行业的深厚经验,深入了解中国医疗现状,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而数据分析作为实现“智慧医疗”的重要手段,将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欠佳、医疗体系效率较低这三大问题。

IBM在本次活动上详细介绍了智慧数据分析在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方面的三大优势:

第一,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更加互联互通。数据分析以建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技术基础: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患者病历的信息共享,保证患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条件。并且,通过健康信息整合平台的建立,使得医疗信息和资源在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可以共享,实现了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从而提升了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工作效率,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民就诊模式,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第二,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资源更加普及。为了解决优秀医疗资源匮乏、百姓看病难的症结,医疗从业者在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得以参考大量科技信息与以往诊疗手段,支撑诊断与后续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通过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与中心医院的链接,使医疗从业者能够实时得到专家建议和培训,突破患者对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距离限制,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第三,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可以“治未病”。IBM智慧医疗通过对于数据的感知、处理和分析,将可以实时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提醒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实施快速和有效的响应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于患者本身,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疗系统发现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病症的变化,及时提醒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恶化或者病变发生。

IBM中国研究院信息管理与医疗卫生总监兼首席科学家潘越介绍说:“IBM研究院针对医疗数据的分析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其中比较有效性分析、基于病患相似度的分析,以及基于临床指南和临床实践模式的决策支持等技术已经接近实用的程度。目前中国正处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期,这些分析技术对于帮助公立医院积极应对支付方式的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携手长宁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医疗机构携手,共同致力于利用更先进的创新技术,节省更多的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与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合作的项目就是成功案例之一。2011年10月,上海长宁区卫生局携手IBM,着手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希望通过建立健康云平台,记录、整合和共享市民在全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诊疗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并充分发挥IBM智能数据分析的优势,利用健康档案数据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推进长宁区医疗服务的智慧转型。

经过六个月的充分沟通和积极探讨,IBM与长宁区卫生局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的理念上达成一致,研发出面向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协作医疗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在慢性病管理模式新趋向的前提下,以大众化病种——糖尿病为重点研究方向,为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医生及专科医生提供了多方参与团队式服务的健康计划管理平台,并实现了如下功能:提供包括健康计划的创建、浏览、执行、管理等功能的一站式慢性病管理平台;提供患者友好界面,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利用IT技术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监控;运用对医生实践模式的分析,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活动现场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演示。

篇12

关键词:中学教学;生物课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自发的力量。对高中生而言,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高考填报志愿直接面临专业抉择的问题,如果仅仅从就业角度选择专业的话,可能由于兴趣不高,未必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具有极强探索性的科学,对学生的兴趣要求很高,只有持续的兴趣,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才能做出类拔萃的成果。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这门课程,有很多学习方式方法需要注意。要学会“看”“听”、“说”、“忆”、“练”、“纠”。说到底,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然而,这只是针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方法,是从考试角度出发的。对于真正想要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发展的学生来说,有几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会探究,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细微观察,能洞察秋毫,并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索;二是会讲,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以及做各种报告,这是对自己所学知识及思考的凝练,不会通过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学生其能力很难有快速提高的;三是会写,学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报道出来,这样才能为人认识,获得承认,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所以,高中生在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课本,也要跳出课本、考试的限制,从更长远角度,来引导、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为了解高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武汉市部分高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生物学习兴趣的调查,总计调查了120名学生。从这份调查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也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改进方向。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学生对生命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具体表现在:喜欢生物这门学科的学生占到68%,不喜欢的仅有2%;就兴趣而言,希望把生物排在所有学科1-4位的占到50%;如果生物课考试成绩不理想,55%的学生会感到难过。这正反映出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生命科学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随着人类对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加深,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对于教师而言,怎样利用好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钻研进去,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十分关键。

二、就重视程度而言,多数高中生把生物课排在了第二梯队。具体表现在:所有功课中,认为生物课学习一般的同学占78%,平时每周用在学习生物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94%,并且认为每周上2节生物课是合理的占57%。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在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为主导的课程设置体制下进行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因而对未来从事生命科学方面的工作没有明确的信念,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仅占41%,不愿意的也有17%,其它的无所谓。目前,我国的高考分数中数、理、化、英所占比例还是大头,因此导致学生对有兴趣的生物课程反而不够重视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在现有的特殊高考环境下,提高教学效果,加强课外学习,或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是很有意义的,生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将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愿望。

三、媒体报道、社会关注的话题对学生的兴趣方向产生了明显影响。如生物课学生最想了解的内容为环境保护的占40%、生物技术占40%。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疾病医疗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时刻对学生的关注方向有所影响。为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的补充这些“课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13

与纽交所分享成功喜悦的还有投资药明康德的三家风投和私募基金富达、新加坡大华、美国GA,丰厚的投资回报鼓涨了他们的荷包和继续投资中国医疗卫生市场的信心。

更多的医疗卫生投资在中国已经展开。“8月底,IFC将投资我们。”专做医疗垃圾回收处理的优艺国际环保科技(北京)公司总裁孙礼敬兴奋得人都变胖了。他告诉记者,IFC从尽职调查到决定投资仅用了短短5天时间。

投资有道

“你告诉我,你还能找到比这个更高的投资么?”在药明康德上市前夕,记者碰到了新加坡大华银行高级董事叶翠芳。

8月9日,药明康德一上市,股价上涨40%。这也许在繁盛的中国资本市场,算不上突破。但把这一成绩放在低迷的美国股市,就变得相当可观了。据统计,美国近7个月来,新公司IPO的涨幅平均不超过8%。

“药明康德如今到了收获的时期。”杨戈告诉记者,2003、2004年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复苏时投资的一批项目现在纷纷开始成熟,达到了去纽交所或其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条件,而这一直接原因背后的基本原因肯定是中国经济迅速成长,日益被海外投资者看好这个大环境。

时光回转到2003、2004年前后,三家风投和私募基金富达、新加坡大华、美国GA联合参与了投资。药明康德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以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RO)为主的制药公司,在中国的CRO中,又分为化合物研究外包、原料药研究外包、制剂临床前研究外包和临床研究外包,药明康德主要承接外国制药企业的化合物研究外包和原料药研究外包。 而药明康德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风险投资的青睐。

优艺也将乘上接受风险投资的发展快车。IFC正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要求,开展中国能效融资项目。针对国内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洁净能源及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而设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8月底,IFC将正式和我们签约,并与政府配合,推进各省地级市的医疗垃圾处理系统。”据孙礼敬介绍,优艺主要从事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在线医疗废物、危险废弃物监控和管理系统,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置。

“2001年,国内第一座医疗费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示范工程是我们在鞍山建成的”。此后,优艺在全国完成了12个医疗废物和危险废弃物收集、运动、储存和处置的项目,分布在辽宁、河南、江西、湖南、黑龙江等省。医疗环保概念,孙礼敬相信这也是IFC投资优艺的原因,“我们知道药明康德很成功,到2010年我们也同样要上市。”

除了来自于传统的风投和私募,专业化的医疗卫生团队也悄然在中国布下网络,并初战告捷。百奥维达中国创业投资公司的董事合伙人杨志是个代表。目前为止,他已经投资了六家公司,这六家公司都处于同一个行业──生命科学。

仅仅一年半之后的2007年初,这六家公司里的一家已经在英国伦敦主板上市,另两家正在准备分别登陆美国和中国的交易所,还有一家则在与人进行着收购谈判。百奥维达通过这位合伙人证明了自己对中国生命科学市场前景的判断:虽然运作尚未达到规范,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增强,但是随着中国研发能力的提高和国人对健康状况日渐重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这都会是一个增长迅速的市场。

先下手为强

“很可惜,三年前我们错过了投资药明康德的机会。”后来投资了同属医疗卫生行业的佳美口腔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中盛投资公司投资经理李晓辉告诉记者,从失掉药明康德开始,他们就成立了专门调研的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小组,之后他们投资了佳美口腔,并在去年参与了第二轮对佳美口腔的投资。

国际制药巨头投资巨头目光齐聚到中国庞大的医疗卫生产业。“我们现在谈一个(生命科学类)项目的价钱相当于2003年谈高科技的价钱。”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张颖表示。全球第二大的企业风险投资部门――西门子投资,不久前宣布与中经合联手,这期基金将有25%会投向生物科技领域。同时,英特尔也透过媒体放出风声,将投资重点放在医疗健康产业上。

对照美国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趋势已经从去年美国的风险投资转向中显现。据统计,2006年第三季度,美国生命科学类风险投资总额首次超过了IT行业,成为第一大投资行业。而普华永道的分析则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美国生物科技行业的投资在各行业中名列第一,在医疗设备行业的投资则达到有史以来的新高。

新一轮投资热潮已经开始酝酿,8月8日美国最大的退休基金宣布, 加州公务员退休计划(CalPERS)正在实施新的投资方案,将投资7亿美元,支持有创新技术,能改善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并能带来丰厚投资回报的创业型企业。

对于投资机会,李晓辉总结,“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模仿美国,因为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很多模式都是参照美国的模式,在考量中国的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比起互联网行业,医疗卫生领域需要的投入更大、成长周期更长、风险更高,尤其在新药研发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可能会让大量投入付之东流。

篇14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这四个方面,浅析了在高校非生物专业类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的必要性。

关键词:综合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亦称生物学)的世纪,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据权威机构预测,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将成为新一轮自然科学革命的中心。为了普及生命科学教育,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高校开设生命科学公共选修课,对于优化非生物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非生物学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这必将引起高等教育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尤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更为突出。我国高等教育部门正在把握时展的机遇,关注世界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改革旧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1]

20世纪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把生命科学的发展放在首位,在这样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大变革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就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规格较之工业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2],尤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跨学科专业的建设势在必行,要允许学生在系际、校际选修课程,甚至在必要时可以中途转系、转校国家教育部颁发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在对于“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基础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这一项目中,对于在高校非生物学类本科生中开设生命科学公共选修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将出现多样化,从未来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出发,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确立高等教育应为快速发展的未来社会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有约束,又有自由学习的课程。[3]要求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牢固的、经久发挥作用的核心基础知识,又具有个性的、宽而广的知识面。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传授知识,关键是为了培训大学生的技能,培养大学生以全新的方式,用新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生命科学也不例外,为了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给非生物学类学生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

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研究决定,首批批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据介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下文简称“基地”)是生物高新技术产业中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三者的结合体,通过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与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技术手段新、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4]“基地”在完成国家建设目标,进行高层次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大学非生物学类学生和教师缺乏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和意识、造成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结构调整的现状,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率先为全校非生物学类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基础普及课程,加快校内外生命科学课程教师的培养。

高校给非生物学类学生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要延续从选修到必修,从普及型课程到提高型课程,从学分少到学分多的发展过程,在课程设置上要有系列性,延续性。要有一批专门从事公共生命科学选修课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并能在教材编写工作中作一些探讨。

二、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在20世纪里,生命科学有了重大的进展,以至在自然科学中越来越居于显赫的地位。2000年4月6日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南京的一个题为《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中指出,“假如说20世纪是物理学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生物学对人类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恐怕比物理学对世界的影响更深远……”生命科学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对农业、医疗、制药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进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保、能源、信息等方面。因此,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5]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健康等,都对生命科学给予了重大的希望。如果我们浏览一下生命科学的方方面面,就会发现,生命科学的分支已多得难以计数,更有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出现。学科间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生命科学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对整个科学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将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所起的作用一样,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以至在人类思维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使命中,生命科学将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认识和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对学习其他科学知识也有帮助。

人类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已不再是单纯的生命科学的研究手段,它已经从生命科学的实验室里走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力量,近几十年来,生物公司和相关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生物技术紧接信息技术而崛起,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将在生态环境、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引发一系列新的变化,也带来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6]例如克隆人类胚胎的研究将给21世纪的医学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克隆人的出现将给未来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带来严重的后果。转基因技术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节省未开发土地,从而为野生生物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担忧的,转基因食品究竟会不会对人产生有害的作用,科学界目前对此尚无定论。类似的还有生物多样性、生态与环境等。这些问题已不仅仅是生命科学领域所能单独解决的问题,还需要相关学科领域共同解决。

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人类生存方式的技术含金量渗透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世界高新技术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更为直接地面对着人的生命,影响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存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级化、科学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能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高素质是不行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进入产业化,这仅仅依靠生命科学专业人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而这些人必须懂一些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在非生物学类学生中全面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另外,由于学科交叉,知识相互渗透,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也需要掌握一些有关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如果知识面太窄,那将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要求通才,全才,高校有义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今天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培养自己适应知识变化,工作变化,环境变化及人类生存的能力。

另外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现已出现诸如人口、资源、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已经或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国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要使经济的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而所有这些都与生命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认识和了解这些问题对他们将来从事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知识经济的主体,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劳动的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是对各类知识的整合。因此在高校非生物学类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是势在必行的,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深层次地传授给学生许多有关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在讲授某些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现代生命科学意识和思维方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四、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大学生对生命科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中学的水平上,而那些知识毕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生阅读比较专业的生物杂志和文章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自学生命科学的需要。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那么在高校非生物学类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就显得非常必要。[7]

知识经济要求教育部门培养出具有多种知识及多元文化融合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整合性的特征,作为知识经济的主体,强调的不仅仅是对劳动的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是对各类知识的整合。因此在高校非生物学类学生中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是势在必行的,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现代生命科学意识和思维方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久成.知识经济与大学生素质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2]向显智,陈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北大生科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杜占文.世界不需要转基因食品[J].科技文萃,2001,(11).

[5]李柯.生物技术挑战信息技术[J].科技文萃,2001,(9).

[6]高力.制约规范生命技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N].科技时报,1999.

[7]姜知然.我国三十六所高校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基地[N].中国新闻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