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

健康管理数字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7

健康管理数字化

篇1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字化管理 体检结果 后勤服务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management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logistics service

Zhang Yong1,Zhang Yue-mei2

(2.Hospit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2.Taishan Medical College Offi ce of General Servies 271000)

Abstract:with information at the core of the new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having a huge impact on human societ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PC and smart phones as tools, mobile or handheld logistics logistics logistics model as the main form of efficient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and heal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 the rise, through which management can dynamically learn daily health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propose specifi c countermeasures. Practice shows that: Effective School Health Digital Management allow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situation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ffor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using the system locate digitized effective monitoring, in order to provide logistical digital management new ideas.

Key words: IT digital management;examination results; logistics service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诸多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后勤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现代大学生体质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但是,大学制度改革下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的总称。数字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集成性、系统性等[1]。目前,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较多,涉及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系统等。本文将以数字化管理为起点,分析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师生健康中的运用及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后勤数字化管理基本概念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使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大大拓宽了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后勤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实现后勤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后勤数字化管理的独特性[2]。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则是运用现代技术动态的掌握或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于师生问题,它能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动态了解全新的师生健康情况,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运用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动态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加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师生健康。

(一)高校医院

高校医院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健康分层、健康评估以及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支持。根据高校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内容将其分为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数据管理两部分。教职工健康数据主要采集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结果,并与往年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不同教职工健康情况进行分层和跟踪管理。而大学生健康数据主要通过入学健康体检和学期体质测试获取,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健康信息咨询和教育[3]。

(二)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能够改善师生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师生健康管理情况加强学生健康干预,如:运动技能培训、运动方案的制定、健康咨询等。学校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对师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测评,为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库[4]。同时,高效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制定运动方案的实施,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均配备心理咨询中心,它对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针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调查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其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高校师生心理状况、情绪、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测量、心理调查等相关信息,保证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信息能全面、连续、动态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

三、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校师生健康的动态了解,根据师生身体状况加强健康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功效。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属于后勤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医院、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健康监测、评估等相关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5]。

(二)提高对师生健康服务的功能

师生健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数据的采集,建立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师生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高校后勤部通过对师生进行动态监督,能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体育、医学预防保健、心理指导,对师生健康指导、健康信息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为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输送专门人才[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能够满足后勤管理的基本需要,动态了解全校实施的健康体检状况,将高校内有关健康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功能,对师生的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2-07-17(3):90-93.

[2] 王武海.高校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与管理节能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4):28-30.

[3] 范,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9):90-93.

[4] 闫冰.深化后勤改革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可靠保障―――郑州大学后勤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4,76(2):8-11.

篇3

Abstract: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rchives. Based on the basic model of health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from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ealth intervention and health prevention to ensur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Key Words: Digital archives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Health management

数字档案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档案资源管理组织,是由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信息生态系统,谋求该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健康发展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事业的核心目标。因此,分析、研究当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运用健康学理论改善管理方式对推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当前我国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1.1数字档案馆生态主体信息能力的缺失。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档案教育难以跟上技术潮流,导致部分数字档案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总体偏低、信息处理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有序高效地管理数字档案馆;另一方面,某些档案形成者难以正确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信息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归档意识差,造成大量重要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同时,我国档案利用者的档案意识普遍偏低,未能充分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价值,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无法被广大用户所使用。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利用者占据着不同的主体生态位,三者各自所承担的生态功能也无法有效匹配与整合,必然导致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运转效率低下。

1.2数字档案馆核心生态因子分布不均。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其分布的均衡程度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均衡与稳定。首先,我国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及中小城市档案馆所拥有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相对较少,且因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导致数字档案质量不高,不利于区域内部的档案资源整合[1]。其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结构不均衡。一方面,由于我国民生档案建设事业起步较晚,馆藏民生档案资源有限,所以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中档案信息资源仍以党政机关的公务档案为主,馆藏档案资源内容较单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多媒体档案资源因其技术优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共计58641.7万卷,其中照片档案仅有2102.4万张,占比相当之低。可见,我国数字档案资源仍以文本为主,类型不够丰富,不利于数字时代下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公共服务能力的实现。

1.3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缺乏肥沃的“信息环境土壤”。数字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客观环境尤其是信息环境的支撑,但当前我国的档案信息环境难以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第一,由于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起步较晚,东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数量差异大,同时数字档案馆建设缺乏整体协调,导致各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平台相对分散和狭小,难以形成国家层面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影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第二,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问题非常严峻。信息时代下受限于技术的不成熟,完美无缺的信息系统尚未形成。目前各数字档案馆必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和缺陷,这就为馆藏机密档案埋下了安全隐患[2]。

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原则

2.1多样性原则。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的面貌,它是生态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优化的基础。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准则。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保证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就是保证物种的多样性,这是系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2.2动态性原则。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与周围环境及生态过程相联系。生态系统动态,在自然条件下,总是自动向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演替。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研究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仅要针对当前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更应该运用前瞻性、战略性的举措指导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成长与成熟,做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3]。

2.3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则。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靠人去推动和执行的,其原理和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人的悟性和素质是决定管理质量的关键。档案形成者、档案管理者与档案利用者三者共同构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主体,直接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积极培养、增强生态主体的悟性与素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4]。

3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管理规划

3.1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构建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指标。笔者在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以及反映系统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分为系统结构、系统环境以及系统服务力三部分,并建立以“结构―环境―服务力”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结构主要通过人员结构和馆藏结构来衡量,系统环境主要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系统服务力则用服务和管理两个指标来衡量[5]。其次,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分析,在6个一级指标之下设置12个二级评价指标,并依据各评价指标在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赋予相应的量化分值,所有指标分值累计相加为100分。然后具体说明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内容,如,档案管理者指标,主要分析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信息素养、研究能力等;信息资源指标,重点考察数字档案资源的广度、深度、比重以及档案数字化程度;基础设施方面,全方位评价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计算机和服务器、数字化设备、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以及多媒体设备等的齐全程度、安全等级和运行状态;服务方式及质量评价,具体是从数字档案资源利用技术手段、新技术的推广、数字档案馆网站应用情况以及利用数字档案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出发,综合反映数字档案馆服务的方式、便捷程度与整体效益[6]。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的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明确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级:90

3.2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健康干预。

3.2.1优化生态主体因子。管理问题的症结在于人的悟性、人的素质,既包括所有社会成员,更重要的是领导层、决策层成员[7]。所以对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来说,优化生态主体因子是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关键手段。

档案管理者作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生态主体,加强档案管理者的综合素养是优化生态主体因子的重中之重。首先,应对在职档案管理者进行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再教育,鼓励工作人员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其次,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进行升级换代。档案学专业教育者应结合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状况,实时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积极推动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便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储蓄优秀、充足的后备力量。最后,管理数字档案馆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才能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开发,所以数字档案馆领导层应改变人员需求,集聚多方面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丰富管理层的人员构成,从而加强档案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8]。

档案形成者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档案利用者则是数字档案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两者的受教育水平、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决定着他们对数字档案馆及其地位、作用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整个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培育社会档案意识、增强数字档案地位是优化数字档案馆生态主体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档案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档案形成机构的归档工作,增强档案形成者的责任意识,减少有价值的电子文件、影像、资料等的流失。另一方面,档案部门应利用多媒体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档案信息、宣传档案汇编成果、举办数字档案专题展览,加深档案事业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认知,逐步增强档案及档案事业的社会存在感,为数字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9]。

3.2.2培育核心生态因子。数字档案资源类型、内容的多样化决定着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面貌,培育数字档案资源、维护档案的多样性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与演进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建设路线,各数字档案馆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快传统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外包流程,保证数字化档案的数量与质量;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积极与政府网站、各专业数据库等进行合作,实时捕获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数字档案内容,并及时对本单位内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移交。第二,丰富多媒体档案资源。长期以来,我国档案馆馆藏的主要成分是文字单媒体档案,多媒体档案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各数字档案馆应制定多媒体档案收集计划,加强对多媒体、互联网信息的采集与捕获,并建立区域多媒体档案数据库,集中整合区域内的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档案,进行专门整理、保管与利用。第三,全面开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各地档案馆应依循“三个体系”的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前端控制管理,指导、监督公共服务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重点部门民生档案资源的归档。同时,改良民生档案收集范围,加大?c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房屋产权、婚姻状况等方面档案资源的收集力度,并不断丰富民生档案的内容,优化馆藏资源结构[10]。

篇4

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它是“信息源”,是创造权威、科学、准确的健康传播信息的主体、担当“把关人”的角色[2]。信息时代,传播主体和渠道异常丰富,健康教育传播的“高速公路”可谓四通八达,但是宣传的健康信息种类繁多、来源不明、互相矛盾,使其权威性、科学性、正确性遭到了质疑。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打造健康教育传播资源库是解决数字化健康教育面临“有路无车”尴尬的关键。在这方面,借力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数字化健康教育与传播资料库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三年行动项目”),着力打造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库,使数字化健康教育有了内容依托和最重要的数据元素。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库包含大众版与专业版两个维度模块,各有侧重。以人群和疾病两种维度进行分类整理,以不同种类、不同媒介两种维度的传播资料进行分库保存。主要包括:培训资料分库、实物资料分库(书籍、折页、海报、处方、墙报、标语、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分库(科普短片、Flas、IPTV视频等)、部分国外健康传播资料介绍等。资料库信息来源于多种途径,包括:整理已有的资源、自主开发、面向专业机构收集、面向社会征集(组织传播资料设计大赛等)、转载、以及通过健康教育信息监测系统自动面向互联网抓取采集等。这些信息收集后经过严格的专家审核论证后入库。以视频资料收集为例,节目制作就分为本单位自行摄制和引进两种方式。“三年行动项目”截至2013年5月自主摄制已经完成各类健康视频制作300余部,片源引进100部,包括话健康、三人谈、健康科普片、动画片、健康讲座、导医服务等多个主题的视频资料。2014年又继续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数字化健康教育项目视频制作申报指南》,动员全社会力量以竞标申报方式征集到数十家机构共同参与142个主题健康传播视频资料的制作[3]。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知识库、不同媒介资料库、健康教育处方三个模块为主体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健康教育资料库。采用Web20信息系统支持,开通了“上海市健康教育资料库”网站。

2广开渠道,开拓多元化数字化健康教育传播平台

同样依托“三年行动项目”,整合以往的资源,开拓了涵盖目前新媒体的几乎所有数字化形式和信息化渠道来开展数字化健康教育,多元化展示健康教育资源。概括为“一线三屏多应用”的多维度立体化传播系统。

2.1一线,即12320和12356卫生计生热线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的2个政府热线整合归并后,现有人工咨询、语音、传真、短信等系统服务,是市民百姓的健康顾问。它的知识库系统全方位支持业务人员和自动语音系统对公众的咨询服务。

2.2三屏,即网站(电脑屏)、IPTV终端(电视屏)、社区终端(触摸屏)

2.2.1网站本单位主办了“健康在线”网站和上海市12320卫生热线服务网。目前健康在线网站的主站与二级域名网站“上海市健康教育资料库”、“上海大众卫生报电子报”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门户对接,分科普门户和专业门户两方面,面向社会大众与专业人员开放共享信息。

2.2.2IPTV数字电视IPTV依托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制作电视节目。同时通过需求调研,还制作多种针对性的电视节目,如访谈、健康讲座、科普小品等。IPTV健康栏目将市民特别关注的各类健康信息科学的、标准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传递出去,既形式新颖、又强调主题内容,既体现实时性、又突出互动性,既保证宣传的送达率、又注重宣传的接收效果,能够满足市民不受时间限制、无限次回看、可以互动、个性化强等要求。

2.2.3触摸屏终端数字化健康教育触摸屏使健康信息“触手可及”,使科学、权威、及时的健康信息实现共享。截至目前,触摸屏终端有56个,分布于本市所有17个区县,安装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居民较为集中且能方便使用的地方。终端直接与上述12320知识库和健康教育资料库对接,全方位展示相关信息。

2.3多应用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及时开发了手机APP,创建了机构为主体的公众微博微信账户和微网站,形成了移动终端的多维度应用体系。

2.3.1手机APP目前开发了“预防脑卒中、远离禽流感”两个手机APP应用程序,“预防脑卒中”是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集成的系统,“远离禽流感”主要是一个健康宣传程序。

2.3.2微博、微信借助新浪、腾讯等公共互动平台,开展微博、微信的健康传播。

2.3.3微网站开发了12320卫生热线微网站,以适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手持终端用户的需求。“健康在线”微网站正在开发之中。

3夯实基础,构建强大的数字化健康教育管理系统和支持环境

为达到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先行”理念,逐步实现健康信息科学化、规范化、便捷性和可及性的目标,必须为数字化方面夯实基础,做好保障。为此,近3年来,升级改造本单位的中心机房,开发了各个相关应用系统,拓展了渠道,初步构建了全市社区终端基层网底。根据信息流程环节,归纳出以健康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收集整理、审核、等环节的多维度立体应用模式,并形成了一系列机制保障信息流程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运行(图1)。健康教育资料作为健康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数据元素,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数据库,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字化健康教育多维度立体应用模式的信息化系统架构由五部分组成:基础设施、数据层、业务支撑、系统应用、表现层(图2)。基础设施主要是硬件环境和网络支持。数据层的核心就是健康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包括各种知识库和数据库。业务支撑主要是数据层和系统层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层就是为支持数据层运行而开发的各个软件系统。表现层就是对公众开放的各个传播平台和渠道。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的“软环境”建设,使各个系统得以互联互通,安全协同地运行。

4任重道远,数字化健康教育发展展望

健康教育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们的数字化健康教育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离公众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对数字化健康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

4.1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信息化2013年5月上海市经信委李耀新主任做客“民生访谈”[4]时透露,上海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个人健康数据库,光纤用户超过700万户,比例接近60%,家庭宽带平均速率接近8M。本市已成为国内WLAN覆盖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为健康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可打造覆盖全市“市区县社区”三级健康传播信息网络,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健康教育互动信息平台,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

4.2建立健康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形成全市统一、完整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主要包括:针对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工作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等,指导全市区县健康教育信息化工作。最终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传播主体的、公益性的、服务模式多样的全方位、多层次数字化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服务于本市乃至全国公众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4.3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全市健康教育服务水平各健康教育机构都拥有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及音频等健康信息素材,各有所长,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互联互通,需要加强与相关信息系统数据交互,如上海健康信息网(健康档案信息库)、家庭医生系统(健康管理数据库)等。依托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的数字化健康教育,其内涵不仅仅是电子素材,还应该能够实现信息管理、交流互动等功能。

4.4建设健康博览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参与式互动体验场所在信息化时代,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式的健康传播是虚拟化技术不可替代的。健康博览馆可通过各种数字化健康多媒体互动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资讯。

4.5新媒体和移动应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占834%)[5]。为此,数字化健康教育在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的前景和意义重大,新媒体成无可规避的健康传播手段。为了适应这一新需求,还需要不断探索健康传播的新形势、新内容、新模式。56做好数字化健康教育的评价公众需求是引导数字化健康教育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风向标之一,以数字化健康教育为核心的“智慧健教”也要向一体化整合与多样化呈现方向努力。数字化健康教育以公众需求为参照的形成、过程和效果评价,是促进其良性发展的依据。

5小结

篇5

1系统构架

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是在广电数字电视网络基础上将用户端无线体征传感器网络及相关健康服务系统与社区卫生中心、医院或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业务相结合的互动医疗物联网系统。本系统可以为用户实现健康信息服务、远程预约挂号、体征监测、远程辅助诊疗等功能,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采集居民健康信息,拓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新渠道,可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延伸医疗服务范围,合理疏导就诊人群,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本系统通过对社区、家庭和个人等不同层次的数据源成规模的持续采集重点人群实时健康数据,为相关部门在防控重点疾病、掌握国民健康态势和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等方面提供丰富可靠的数据基础。

1.1系统框架

整个系统采取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系统的统一性,扩展性。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业务层(见图1)。

1.2感知层

感知层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感知层的各种传感器设备将人体的相关物理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为整个系统提供信息源。本系统的感知层主要由数字电视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社区健康小屋工作站和个人健康移动管理端三部分组成,分别完成家庭、社区和个人的健康数据采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的居民健康管理。

1.2.1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

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由家庭智能信息终端、无线体征传感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及相应软件组成(见图2)。通过采用多种无线通信接口和认知无线电技术,体征传感器采集到的用户健康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家庭智能信息终端,终端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将信息在电视上显示出来,用户通过电视界面操作控制终端和传感器实现各业务功能。同时,家庭智能信息终端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广电网络与广电运营支撑平台及相应医疗机构实时通信,完成体征监控、异常情况报警和远程辅助诊疗等各项业务。医疗机构通过数字电视实现对用户的信息和体征监测结果反馈等功能。

1.2.2社区健康小屋工作站

社区健康小屋工作站是建立在居民家门口的健康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站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当地社区人口统计学特点配置相对全面的体征检查设备,居民通过身份证或社保卡进行身份识别后可以方便的进行身体检查,数据实时传输到相应社区卫生中心,建立或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同时还可配备远程问诊系统。利用社区健康小屋工作站,居民可将定期、被动的体检变成不定期的主动体检,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实现从诊疗转变为预防的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医生通过该平台,可大幅提高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效率,使居民从被动建档转变为主动建档,分担社区医生的部分职责,从而使有限的全科医生资源发挥更大的功效。

1.2.3个人健康移动管理端

用户可使用个人健康移动管理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个人电子设备查看本人或亲属的实时体征信息,测量记录及各数据分析走势图表。用户可以获得相关医疗机构发出的告警信息和医生建议,可在线预约随访,或对诊疗过程填写满意度调查反馈。同时相关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或推送社区公共卫生信息。个人健康移动管理端还可与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结合,支持家庭视频监控及个人自测数据上传等功能。

1.3网络层

网络层实现感知层和平台层及业务应用之间的通信,本系统主要基于广电数字电视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在局部范围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在可管、可控的前提下与互联网、通信网实现互通。本系统采用基于CDN的内容分发网络架构进行组网,此方式可以明显提高Internet网络中信息流动的效率,解决了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问题,提高用户获得服务的响应速度。

1.4平台层

平台层是实现多样化业务应用的基础,为业务功能实现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1.4.1广电运营支撑平台

广电运营支撑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用户接入验证,完成用户业务请求处理及反馈,医疗机构选择分发,用户使用信息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由于医疗健康信息的私密性,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及信息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广电运营支撑平台通过多种信息验证和加密方式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同时此平台可通过对医疗资源的实时监控,完成用户业务请求的分发处理,平衡负载,使用户的业务要求得到迅速高效的响应。另外,广电运营支撑平台将用户使用情况的信息汇总,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相关部门掌握重点疾病情势和民众健康状况,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1.4.2医疗机构业务接入平台

通过医疗机构业务接入平台,用户的业务需求与医院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和系统实现对接,最大化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用户通过电视或其他个人电子设备实现对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科室及医生介绍、远程预约挂号、健康知识的查询等功能。医生可实时了解患者体征情况,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减少随访性质门诊,缓解门诊压力,使得同等医疗资源能监护的慢性病人数量极大增加,医生与患者互动效率更高提高诊疗效率。医生可掌握患者的历史体征数据,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一过性”、“突发性”疾病的预防发现和治疗起到明显作用。对治疗方案的效果,医生可以得到实时的反馈,从而灵活调整治疗方案,节约医疗费用支出,提高诊疗效果。

1.4.3全科医生云平台

以社区卫生中心为代表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通常面临管辖居民人数众多,随访任务重,人员及医疗资源紧张的实际困难,而目前大部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重心仍在社区卫生中心层面以上,难以满足从社区卫生中心到社区居民之间“最后一公里”的业务需求。全科医生云平台正是针对这一空白领域开发的,解决基层医务工作者切实需求的工作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全科医生可实现对管辖对象的信息处理,包括其基本信息、体征状况、家族疾病史、用药及病例记录,实时查询对象通过健康小屋工作站或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采集的健康数据,设定体征监测预警模型及干预方案。全科医生云平台还可实现对管辖群体的基本情况统计,包括使用频率、数据分布、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实现对重点疾病的发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的统计,生成社区健康态势简报。全科医生云平台可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自动生成工作时间表和随访计划,实现全科医生工作流程管理,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云端服务,实现医生之间信息沟通及转诊信息对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上报,群众满意度调查及反馈信息处理等功能。

2业务内容

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了相关网络建设,软硬件系统研发,设备集成等工作,通过与卫生局、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及相关社区行政机构的共同努力,已经初步完成了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的试点工作。建立了覆盖部分社区范围的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社区健康小屋工作站也完成了试点部署,投入使用;相关运营支撑平台也初步搭建完成,多项业务正逐步展开。在此过程中,项目的建设和试点工作受到国家广科院领导、江苏省广电局领导、常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并获得了市民与媒体的广泛好评[4][5]。

2.1数字电视健康服务

居民通过数字电视,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包括医院信息查询、就诊时间查询、家庭医疗百科、电子病例查询、远程预约挂号、体征监测、远程辅助诊疗等。数字电视家庭健康服务平接全科医生云平台及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医生-家庭-居民信息实时互动,主管医生可通过平台推送健康告警、提醒信息及随访预告。所有操作都通过电视机及遥控器完成,简单方便。

2.2居民健康档案采集管理

通过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社区健康小屋工作站、个人健康移动管理端采集的健康数据自动生成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文件采用HL7标准,相关编码及术语执行国家卫生部《健康档案相关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医务工作者可通过全科医生云平台对管辖社区的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核对、分析和编辑操作,并与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及健康档案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大幅提高建档及更新效率。整个档案生成、访问和传输过程中,系统采用多种安全机制和权限管理机制,严格管控,确保个人隐私信息安全。

2.3慢病管理

对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目标人群,本系统为他们配备有针对性的软硬件设备,建立体征实时监控防治体系,对异常情况实施报警并启动相应救治处理方案,医护人员还可与用户视频通信提供具体指导。同时为特定用户建立专案数据管理,进行动态跟踪。目前基本的疾病监测防种类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理疾病、睡眠障碍等。

2.4随访辅助管理

社区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可使用全科医生云平台轻松实现随访辅助管理。系统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自动优化生成工作时间表和随访计划,对即将到期及逾期的工作内容进行提醒。医生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云端服务,根据系统采集的健康数据自动生成规范随访报告及各种表单,减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让医生专注于医疗服务和对病患的诊疗本身,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2.5空巢老人关爱

我国空巢家庭的数量近十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达49.7%,其中大中城市的比例高达56.1%[2],预计2030年空巢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0%[3]。通过数字电视健康服务系统,医生和亲属能实时了解老人各项生理体征指标,位置信息等数据,解决了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独居老人的保健、诊断和看护问题。通过视频语音通信系统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还能对独居老人提供定期健康咨询,心理关爱等服务。

2.6孕妇胎儿监护

准父母时常要为孕妇及胎儿体检来回在医院及家庭之间,特别是孕妇行动不便出行困难,有时甚至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在家庭健康无线传感网的帮助下,孕妇可在家中监测胎儿的心率,监测孕妇自身心率、血压、体温及宫缩等体征,通过数字电视获得医生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2.7康复保健

由于医院住院床位资源紧张和对住院费用负担的考虑,很多手术病患选择回家康复治疗,但这需要病人频繁回医院做各项身体检查,对于行动不便的病患产生很多困难。借助本系统,用户可在家中监测体征状态,主治医师可实时掌握病人体征情况,制定调整康复方案,对突发身体异常即时报警并启动救治措施。

2.8运动及体重管理

人们对运动保健及减肥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家庭健康服务系统的相应传感器,系统可采集用户实时运动体征、消耗热量等信息,并给与相应饮食起居和运动健身的针对性建议。在已经实现的业务基础上,江苏有线常州分公司正在继续推进系统的整体优化和持续创新,实现适应更多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强数据的挖掘分析,深化与现有医疗系统的结合,括大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覆盖范围,依靠广电网络的现有优势建立规模效应,积极拓展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模式,开辟增值业务,实现项目良性滚动发展。

3项目特点与实践效果

3.1发挥广电网络优势,开拓差异化竞争新业态

与互联网医疗服务相比,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首先,广电网络覆盖率接近100%,电视使用习惯深入人心,受众广泛、用户忠诚度高。同时,广电网的实名制和私网属性能更好的满足卫生服务的需求,更好保护用户隐私信息安全。更重要的是,与网络用户年轻化特点相比,数字电视用户年龄均衡,具有更大的医疗服务需求和消费能力。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跳出原有广电运营模式,提供了切合民生的内容与服务,为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使用体验,能有力提升数字电视用户黏合度,同时也打造广电运营商的全新业务形态,开辟新的盈利渠道。

3.2贴近基层社区,结合卫生机构,实现多方共赢

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从提出设计、研发建设到试点运营,始终保持与社区居民,基层党委政府以及卫生局相关医疗机构密切协作。既满足百姓的切身需要,又符合主管机关的管理要求。既大力建设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新业态,又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做到与现有社区和医院相关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在有限投入下获得最大效益。既符合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又考虑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减轻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做到让医生专注于医疗服务和对病患的诊疗本身。既有普遍覆盖社区的医疗健康平台,又有针对特需人群的个性化订制服务;既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又贴合基层社区的实际条件利于部署推广。所以,整个系统一经推出试点就受到了社区居民、医疗机构和基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3.3立足实际,技术领先

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从技术角度来看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充分考虑现有网络设备条件,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实践效果,主要特点有:支持多种通用无线通信接口,包括Zigbee、Wi-Fi、Bluetooth、红外、GPRS/GSM,可完成多种接口传感器和设备的集成,可扩展性强。采用基于认知无线电的通信技术,避免多种无线通信方式共用信道时产生的干扰,提供防碰撞算法,提升无线通信稳定性。自主开发家庭智能信息终端,可在不更换用户家庭现有机顶盒的条件下实现业务功能。家庭智能信息终端可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可方便的扩展智能家居等各种业务,复用性高,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裁剪选配设备,降低成本,易于推广。系统基于神经网络等算法,实现了对用户数据的有效挖掘,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采用Cluster集群技术以及虚拟化技术,使得数据和访问请求等负载能被动态均匀地分配到多台节点主机上,提高了整个系统在升级时的可伸缩性以及在网络或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可靠性,适合物联网的云计算需求。基于CDN的内容分发网络架构全面解决了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问题,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

3.4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通过建设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广电运营商既为社区居民打造了民生幸福工程,又为下一步探索增值业务渠道打下了基础。一方面,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医疗保障体系,架起了一座连接医院和家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社区卫生中心通过社区健康小屋工作站和全科医生云平台大大提高了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和建档效率,方便了重点疾病干预和随访工作,可有效观察和统计本社区的诊疗情况,对防止流行病、突发疾病的爆发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电视家庭无线传感网填补了国内数字电视远程医疗诊断系统的空白,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符合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应以“应对大众需求”[6]为指导原则,实践了使大众“获得最佳健康的权利”和“使卫生公平性和一致性最大化”的普世价值。这个系统扩展了医疗服务的范围,提高医院床位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看病费用,免去住院给自己和家人造成的不便,符合并推行了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社区医疗的指导方针[7],是政府所提倡的家庭养老的有效补充。数字电视医疗系统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温馨而专业的医疗关怀,从而有望真正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人人享有健康”和“卫生保健以人为本”[8]的美好目标。另一方面,经过试点运营和初期建设之后,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民众对健康问题关注的增强和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大环境下,数字电视医疗系统具有巨大的盈利潜力。针对高端用户和扩展业务需求,广电运营商可采用终端设备及传感器销售,高级订制业务功能收费,第三方服务费用分成等不同模式实现盈利,实现边建设边产出,形成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广电网络运营商作为基于数字电视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的创建者,有责任也有能力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在医疗健康消费大发展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做大做强。

篇6

摘要:平安社区是和谐社区建立的基石,和谐的社会应由众多平安的小社区组成。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平安社区构建体系,对于提高平安社区管理的效率,促进平安社区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是以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为基础框架,建立三维空间地理信息、人口管理信息、实时视频监控、科普知识体系、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数据平台,实现综合治安管理、人口信息管理、物业服务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科普知识推广等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平安社区;构建体系;三维数字化;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567-04

1 概述

基于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基础上,完成综合治安管理、人口信息管理、物业服务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科普知识推广等五大功能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社区管理及服务中存在的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各单项工作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再造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将社区人口、物业小区、居民楼院、社区公共服务等纳入系统管理,在三维全景可视化的环境下,社区的各类基本情况一览无余,使社区管理真正实现了三维数字化、全方位可视化、全面信息化管理[1]。

2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平安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创新

当前, 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必须有效进行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必须找准基本的着力点,因此,我们在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三维数字平安社区这一创新型的理论。

平安社区的建设,既是和谐社区的建设,又是健康社区的建设。所谓和谐社区, 是指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发展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促进社区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 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以及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统一的社区[2]。所谓健康社区,是指既从技术上解决社区居民的健康评估和个性化量化干预指导,又形成一套完整的政府投入与商业营运相结合、依托基层卫生资源积极开展居民健康管理的机制。

同时,平安社区建设的理论,又是建设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的基石,因此,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的体系,既包括了理论的创新,也包括了创新技术的应用。

2.2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综合应用三维数字化、GIS、实时视频监控、传感与自动控制、网络与数据库等技术,遵循GML规范,生成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将传统社区管理的各项功能以空间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的形式集成于本平台,以构建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平安社区管理体系[3]。

2.2.1 三维数字化社区模型的建立

建立三维数字化社区的GIS系统,利用三维工具软件对小区所有建筑物等设施建立三维全景立体模型,配以精确的数据标识,采用专用的摄像头视频采集工具车进行三维视角的小区遍历。并将模型导入交互软件开发平台。

2.2.2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模块系统的建设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由社区规划、社区综合治安、计生管理、社区健康管理、三维应急信息处理、社区交通、社区服务、社区事故处理等系统模块组成, 重点完成社区综合治安、计生管理、社区健康管理、社区服务、社区事故处理等系统模块的建设。

2.2.3 各类基础信息库的建立

在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的建设中,为实现上述系统模块的功能,需要完成包括人口信息(常住、流动、计生、特殊人群)、楼宇(包括水、电、气等传感设施)信息、车辆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安保设施(防火、防震、防涝)信息、视频监控设施信息、科普(电子图书、图像、视频)信息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2.2.4 六大应用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即综合治安管理、人口信息管理、社区服务管理、居民健康管理、社区信息、科普知识推广等六大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这六大应用系统,涵盖了社区工作的全部内容,这些系统借助三维数字化社区的GIS系统,可以直接、精确地体现社区工作的各个层面,使得社区工作更具立体化、直观化。

2.2.5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中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实施

在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中,为使得上述各项系统有效实现,需要进行各类(有线、无线)传感器设备的规划与安装实施,包括视频监控传感器、(电、水、气)监测传感器、停车区域定点传感器等[4]。

3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包括了社区工作的各个层面,具体功能系统模块如图1,现对各个子系统模块分别说明。

3.1社区规划子系统

主要是应用于社区规划的可视化系统, 建立有关规划的三维模型, 供人们对了解社区的建设布局和安全布局,并指出布局的不足之处, 以便进行改进。

3.2人口管理子系统

主要是应用于社区中有关人口信息的可视化系统,具体包括常住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育龄妇女管理、计生宣传管理、避孕节育服务等功能。

3.3社区事故处理子系统

主要是将社区内建筑、人口、生命线的可视化系统、交通等基础数据录人系统中, 并针对特定的事故灾害收集相关数据, 通过各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努力, 建立事故的分析和评价模型, 并利用进行分析, 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消除灾害, 并有针对、胜的提出应急救援的方案。

3.4社区综合治安子系统

主要建立社区安全防范系统, 并应用三维数字化技术, 使安全防范系统达到高效和可靠程度。其中包括治安的综合管理、预防恐怖主义,以及对重点设备设施的监控, 以使社区内的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

3.5社区交通子系统

用智能型交通监控装置, 对社区内的道路和车辆进行控制。解决社区交通、停车场等管理问题, 避免不必要的拥挤和塞车在灾害发生时负责指导人们逃生的路径和方向, 排除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 也可以指导救援队伍快速抵达事故发生区域[5]。

3.6社区服务子系统

社区服务子系统, 主要提供安全方面的教育,解决供水、供电、供气等物业项目的管理。对保安进行教育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

3.7社区健康管理子系统

社区健康管理子系统是公共卫生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依据之一。在此基石出上, 对居民的健康进行分析, 并确定重点人群管理范围。同时还要监测社区的卫生状况和传染病, 普及健康教育。

3.8三维应急信息处理子系统

三维应急信息数字化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提供应急计划、应急资源配备、医疗救助、公共广播和向外部求援。通过调用该系统, 可以使应急管理者及时了解应对事故灾害的计划和应急资源的配置情况, 以便在第一时间指挥应急和传达消息如果需要增援, 可以及时与外部相关部门联络。

4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架构

通过对基层社区工作的需求特点分析,为实现上述需求目标,推动社区工作向三维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如图2。

4.1信息流控制

是模型数据库信息获取、交流、更新以及与其他GIS系统、MIS系统交换信息的核心,起着信息枢纽和安全控制的作用,信息流控制平台通过一系列接口和服务,实现信息实时调用, 授权共享[6]。

4.2信息维护

在整个系统的建设中有重要的意义,是系统正常高效运行的保障。信息维护平台包括地图数据的维护和基础信息的维护。

4.3综合信息

由三维空间数据库、三维模型数据库、人口信息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物业设施数据库等五个部分组成。

4.4决策支持

决策支持平台是系统的最高级的应用平台, 主要为区领导提供各种决策支持。在决策支持平台上实现以下高级应用:GIS综合查询、GISOLAP综合分析、统计分析与支持等。

4.5功能服务

应用三维数字化可视技术,实现平台的各项功能,有效进行社区各项常规管理的工作。

4.6权限管理

对各类人员分配和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5 结论

社会管理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社会建设。近几年来,通过深化基层民主、推进村(居)民自治、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搭建基层服务平台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的管理能力。但基层社会管理网络还不完善,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体系、功能还有待增强[7]。为此,我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三维数字化社区”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全方位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将辖区人口、地理地况、资源、环境、辖区单位等复杂信息建立电子数据,实现地理信息由平面向立体三维的转变,实现工作方式由分割向统筹发展的转变。“三维数字社区”平台,实现了辖区居民的人口数据、婚姻状况、生育节育状况等相互关联、资源统一共享;“三维数字化社区”平台与WIS、GPL系统相结合,实现了街道、社区计生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落实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户籍地管理为辅”的人口管理模式,为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实现了“五个转变”: 一是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网格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二是实现了社区管理的数字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传统模式向电子技术转变;三是实现了社区管理的动态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滞后型向动态管控型转变;四是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精细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转变;五是实现了社区管理的信息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对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升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 通过“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平台来实现我们基层社区管理,在国内还是首创,是社会基层管理模式伟大创新,有效解决基层政务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重复劳动,重复投入、工作效率低、各项工作相互分离、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充分体现我区领导干部群众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社会基础创新管理模式一大举措。

参考文献:

[1] 闫丽萍,师明德.WebGIS和VRML结合在数字化社区中的实现[J].科学之友,2009(18).

[2] 覃兰.数字化社区服务平台[C].第四届中国数据广播高峰论坛,2005.

[3] 卢信文.虚拟现实平台的开发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4] 向红梅.城市空间基础数据的建库方法与技术[J].工程勘察,2008(11).

[5] 戚晓明.基于GIS组件和视景仿真技术的社区信息管理通用平台[J].北京测绘,2002(3).

[6] 东凯,方裕.空间数据库模型概念与结构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4,2(2).

篇7

关键词 数字体育 构建 应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其任务在于集合多样化的社会资源,然后通过协调、统筹、组织、再配置等众多环节,向群众提供体育设施及场地、体育公共服务。数字技术不仅从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发挥着作用,同时从数据分析、健康管理、体育测试等方面促进了体育行业的发展,满足了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1“数字体育”的基本含义

“数字体育”从含义上来说,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在体育领域内采集、组织、传播、管理体育赛事或者人的体质等专业的数据信息,以此来实现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体育事业管理水平等目标。相较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等下位概念,数字体育有其独特特点:

第一,以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手段。数字技术通过编码、设备、机械设备、平台、协同等形式来表示,从体育竞赛、体育训练、电子竞技、体育教学、健身管理等多个体育范畴内进行运作,准确精细化的大容量数据信息,能够更有力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以采集、组织、管理各项体育专业数据为主要对象,与其他体育活动相比较,数字体育的研究主体是人,客体是各项体育的专业数据。

第三,以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促进体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数字体育为体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2“数字体育”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2.1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社会公益性体育事业,构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仅是维护人民实现基本体育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不强,导致体育行业的市场化进程缓慢,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落后;公共服务领域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法律的规制效力有限;由于地域、经济等基础条件的制约,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发展不平衡;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很难应用到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上面,服务意识淡薄,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

因此,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首先要重视其内在的全民性、服务性、公益性以及民本性等特点,具体来说,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是全体民众,其目的在于满足全体民众的基本健身需求,基本形式在于向全社会提供多样化的非营利性的优质服务,这种服务主要包括两大类别:支持类和保障类,支持类服务是指提供基本的场地设施等等,保障类服务指提供法律政策的支持、锻炼绩效的评价等等。从绩效的评价方面来说,“数字体育”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重大作用。

2.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数字化管理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健康作用不言而喻,具体来说,体育锻炼往往会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肌肉系统等等都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如何记录这些运动项目在人体中所起的实际作用,群众在锻炼时如何选择更利于自己的锻炼方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如何根据群众需要完善服务方式,这些问题在“数字体育”的介入下会得到明显改善。具体应用如下:

2.2.1数字检测系统

数字化的检测系统包括中央数据库、经络检测仪、群众管理系统、检测软件,在体育运动设施场地,经络检测仪可以采集人体各项的生物信息,通过与电脑连接,与个体相对应,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经过电脑数据整合、前后运动周期的数据对比,分析后返还健康报告。这种检测系统能够对人体的各项生理特征、代谢功能、精神心理状态、免疫功能作出评估,同时能够根据人体五行气血等的变化,对相关联的器官症状予以早期提示。

2.2.2健康促进系统

数字化的健康管理,不仅包括对疾病的检测,也包括对于各类人群的亚健康状态提出相应的健康运动方案,健康促进系统从存在不同健康问题的锻炼个体出发,为不同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方案,同时也提供合理的膳食系统和运动处方系统。

2.2.3运动监测数据库系统

“数字体育”的介入,可以引导公共服务系统在给社区或者公共场所提供服务时,通过收集居民运动的各项信息,经过收集、存贮、分析等步骤,全面掌握区域性的居民体育运动情况,并通过给居民反馈信息,为训练决策系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体育观念上提供正确的训练信息,引导健康的体育锻炼风尚。

除了以上信息系统在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应用,还有仿真技术、视频图像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等,这些数字化技术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打了一剂有力的“强心针”,也为评价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徐圣霞,何忠,赵克宁.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9:75.

篇8

关键词 数字电影技术;管理体系构建;战略探讨;云计算;云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35-02

现代电影的发展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娱乐项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电影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的制作和传播都造成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目前,电影的数字化发展不断深入,数字电影正在成为电影产业的重要发展支柱。由于数字电影是电影文化和数字技术的一种重要融合形式,所以有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有着创意文化产业的一些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因此,全面提升数字电影技术的管理,构建科学、明确的数字电影技术管理体系,对于电影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电影技术管理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定义

数字电影技术主要是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和一些技术手段,对数字电影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运营等进行科学的管理,目的在于提升整个电影行业的技术应用的水平和促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数字电影技术主要是提升数字电影技术的管理质量和水平为目标,并系统的实现化的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所以从数字电影技术的目标来看,该技术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与前瞻性等一些基本特征,对于促进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数字电影技术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其发展与完善的根本手段,是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与科学化完全融合的一个统一体。

2战略性信息技术在数字电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1重视云计算和云存储数字电影网络协作云应用平台开发和应用

云计算是一种战略性的新兴的技术,是下一代计算技术的代表,基本的特点是进行大规模的分布式的计算技术,通过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整合和高性能的计算。云存储技术则是云计算技术在存储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能够应用在数字电影技术管理领域,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搭建数字电影网络的协作云的应用平台,组建数字制作的素材和数字节目的存储网络,能够为数字电影的制作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实现电影的后期制作的集中化和高效化的管理,这将为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气息,也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吸纳更多的观众应用数字电影,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2建立完善的基于SOA的技术数字电影服务监管技术平台

SOA主要是计算机信息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将比较分散的应用功能进行高效的共享和组织,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系统服务的求,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数字电影节目和密钥的传输分发可以选取不同的途径,最大限度的确保数字电影数据包和密钥能够传送到消息,进而确保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加快数组电影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3.1提升技术管理的质量,支撑引领行业的升级发展

数字电影技术在充分的借鉴SMPTE21DC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应当积极的推进中国电影数字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有效的促进电影行业发展的规范和有序的健康发展。另外可以积极的寻找数字电视技术从初级技术管理向着高级技术管理进行升级和演进的措施和路径,不断推进电影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2依据不同的应用需要制定实施不同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措施

家庭数字电影系统和流动电影系统等都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和安全的设计需要,所以数字电影技术管理体系应该实施不同等级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技术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和电影文化的融合发展应用,电影市场正在快速的从专业领域向着消费电子领域进行融合和渗透。未来家庭数字电影将会成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使得整个电影产业的规模得到很好地提升。这也有利于目前一些城市所倡导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的建设,数字电影技术管理必须要在各个领域统筹兼顾,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的措施,最终促进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3.3不断丰富数字电影技术管理的技术和管理的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要去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也要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加快电影以及相关的领域的战略性新兴技术的研发,对技术的演进进行准确的把握,不断占领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同时要积极的寻找高新技术在数字电视技术管理领域应用的新的模式,不断的提升整个数字电影技术管理的水平,促进电影行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4结论

总的来讲,数字电影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新时期电影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包含着电影的一些要素也包含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要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本文主要对数字电视技术管理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数字电影技术管理构建的思路,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电影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富强,刘达,宋强,陈江,勾磊.对现阶段数字电影技术发展演进的思考[J].现代电影技术,2011(6).

篇9

这绝不是惟一一家“数字先行”的新建医院,事实上,即便是历史悠久的老医院今天也在进行数字化重构。从医院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管理系统到各种移动医疗设备、3D技术打印的人体器官,从硬件到软件,IT技术都正在成为医院、医疗以及健康管理的核心发动力,而IT软硬件本身,也在围绕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在应用领域不断创新。

从浅层应用到唱“主角”

把数字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和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等全部临床作业过程纳入到数字化网络中,使“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医院服务模式转变为管理病人的需求,这就是数字化医院未来的面貌,也是医疗行业正在践行的创新方向。数字化的医院会提升运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合理地使用卫生资源,并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和帮助,整个医疗服务行业都将因此升级并更加人性化。业界普遍认为,未来5到10年,在IT技术主导下,医疗健康行业从临床到运营和财务方面都将迎来巨大改变。

此前,医疗行业已经开始初步信息化,只是并未脱离旧时代的“PC”使用模式。所谓的信息化表现,不过是医生和护士们挤在PC前输入信息,对患者的服务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但现在,IT技术之于医疗行业的应用不再只体现于浅层,而是甚至开始唱“主角”。

在临床上,前台的临床信息系统能为医院、医生提供决策支持,直接服务于诊断流程。由于患者就医的每个步骤都会在信息系统中被完整跟踪和记录,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健康档案,医生因此可以掌握最翔实的医疗信息,从而提供精准到位的问诊服务。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则能在后台帮助完善医院的运营管理工作,减轻企业管理方面的压力。尤其在中国医疗行业面临医改、规模扩建、联合运营等种种变化的情况下,IT系统能大力辅助医院进行人、财、物的梳理和整合管理,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因此中国的许多医院都在积极引入前后台的信息化方案。

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及物联网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如今还进入了更高境界。

一方面,医院本身的信息系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在IT工具的支持下,分析和使用这些数据,能为医疗行业带来可观的价值。另一方面,移动医疗正日渐普及,带来了真正的大数据。由于移动医疗具有很好的便携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健康信息,移动医疗还能促使信息无缝连接、无缝覆盖,数据产生形式、传输速度和数据规模都前所未有。面对新的情况,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新型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始出现,以更智慧的方式构建数字医疗,其以“感、知、行”为核心,构建出智能、远程的疾病预防与护理平台。其中,物联网技术解决“感”的问题,即以各种传感器实时跟踪生命体征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传送到医疗数据中心;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平台解决“知”的问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医疗历史数据进行建模与分析,帮助研究人员、医生和专家做出科学、客观的决定,并能更好地建立起预测疾病变化的模型;云计算则让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能够实时传送给医务人员作为诊疗参考,或为终端用户直接提供医疗护理方案。这样的IT应用方式,正在医疗健康行业兴起,也在以更大力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升级。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说,未来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全新医疗云计算模式,和以家庭为云终端的健康服务,将贯穿家庭、社区和医院。而今天,这一模式已经在启动过程中。

更“移动”更“关怀”

在日臻完善的IT基础架构之上,人们的主动行为激发了越来越丰富的医疗医用。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在从业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尤其是使用移动技术来改善与患者的交流。一份调查显示,在美国有25%的医生表示他们每天花至少3小时在移动终端上,同时还在不断向患者普及保健知识。并且年长和年轻的医生群体在使用新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并不存在明显区别。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们纷纷开始转向自己的移动设备,去寻找他们需要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方法。医疗应用的移动化是大势所趋。

目前,仅针对iPhone和iPad推出的移动医疗新技术就有:查看医学数字影像资料和心血管系统等人体生理系统的iPhone应用程序、血压监测系统、实时心电图测量数据、糖尿病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药物查询系统、自救程序、3D健身系统等,而对应的创新硬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远程诊疗设备、手术机器人、辅助康复装置等。

可以说,移动医疗的出现,使得信息化在医院的最后1公里能够很好地完成,也很好地解决了医疗流程的优化和医疗安全的问题。依靠移动应用,医生可将病人信息从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带到病人的病床旁,可以利用无线查房设备在床旁查阅、书写病人病历,可以直接下达医嘱,查询检验检查结果;护士也可以在床边提取病人医嘱执行信息,完成生命体征的采集、录入、查询,备忘事件提醒,查看护理电子病历。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开始部署移动医疗,同时移动医疗的应用广度也正在拓展,战地移动系统、移动资产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应用层出不穷。移动医疗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也必定会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

篇10

作为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主题活动,“时代健康”在线数字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进主持。在众多媒体和嘉宾的见证下,大家共同庆祝“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上线这一重要时刻。

“时代健康”:品牌期刊的数字化升级之作

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保健与生活》是全国品牌期刊,多年来秉承“面向群众,贴近生活”的办刊理念,凭借优质的内容、高效的推广、清晰的经营思路和精益求精的办刊态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支持,发行量连续9年大幅增长,邮政发行上升幅度居全国同类杂志第一。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多媒体的兴起和阅读方式的改变深刻影响着期刊的出版。此次,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保健与生活》期刊社倾力打造的“时代健康”在线数字服务平台的成功上线,是其从传统纸质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由此期刊社搭建了由纸质期刊、健康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图书、线上线下活动构成的全媒体健康服务平台,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相辉映、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出版界力探大众健康服务领域的先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20世纪以来,数字化使人们的生活处在变革之中,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作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传统媒体更是深刻感受到数字媒体带来的压力。传统媒体需要改变传播形式,实现多样化传播。《保健与生活》期刊社迎击挑战,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数字化创新之路。从手机报、电子期刊到微博、博客、官网,无一不凝聚办刊人的心血和智慧,而“时代健康”在线数字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营更是实现了期刊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

“时代健康”在线数字服务平台是安徽省唯一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信息与内容运营平台。该项目由中国保健协会、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机构协办并提供医疗卫生资源协助。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提供技术支持,自主知识产权。

提供全方位、立体覆盖的健康增值服务

“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资讯版块主要由“新闻专题”“养生保健”“怀孕育儿”“美容减肥”和“食品调查”“曝光台”等单元构成。其中“新闻专题”为广大关心公共卫生事件、最新医学发现的网友提供最新的医学资讯。由“时代健康”数字服务平台自行拍摄的名医访谈视频,更是“新闻专题”版块的一大亮点。“养生保健”为广大网友分门别类地提供了各种常见病防治知识及各种药膳美食制作视频,更有全方位的健康养生资讯;“怀孕育儿”“美容减肥”重点为广大的女性网友提供科学权威的资讯内容。

篇11

1疗养院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疗养工作的科学性认识不足主要是思想观念存在偏差,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疗养工作科学发展的创新意识。

1.2硬件设备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网络架构简单,计算机配置档次低,网络布线只限于满足当前要求,缺乏总体考虑,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1.3软件系统功能单一近年来,疗养院业务功能不断拓展,已经由单一疗养,逐渐发展到疗养、体检、康复、健康管理和治疗等多个方面,“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疗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更达不到数字化疗养院建设的要求,需要抓紧时间完成系统的全面升级和功能的拓展。

1.4医疗设备数字化程度不高从疗养院实际情况看,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缓慢,品种单一,陈旧老化,数量不足。许多设备没有数字化功能或没有数字化接口。一些疗养院高新体检和康复诊疗设备几乎是空白。

1.5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缺乏多数疗养院信息科编制十分有限,部分疗养院信息科没有工程技术职称编制,甚至是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担任信息科主任,个别疗养院还存在缺编现象。

2 疗养院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建立完整的数字化疗养院模型由于对疗养院数字化认识的不同,使得数字化疗养院的定义和规范也难以趋同。因此,必须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模型,统一认识和标准,才能自上而下完成数字化总体规划和建设。在进行总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的合理性和计划的可行性。模型要通过业务运行、知识管理、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角度对数字化疗养院的组成系统进行定义,形成以基础业务系统为支撑、电子疗案系统为核心、系统集成平台为纽带,科研、管理、区域合作等为其服务外延、信息安全与支撑系统为保障的科学管理体系。

2.2建设规范的系统集成平台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覆盖疗养院所有业务流程的系统:①要在“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优化疗养流程,完善各项业务功能,利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②要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全成本核算管理、后勤保障作为平台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丰富内涵,最终完成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做到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

2.3提供信息安全与支撑系统建设与整个数字化进程相匹配的安全与支撑环境,要有防黑客、防病毒等安全设施和设备,还要建立安全的数据备份体系,建立安全认证机制与权限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畅通。

2.4超前的区域疗养信息协同机制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模式,融入信息社会,打破地域性限制,要考虑疗养院与医院,疗养院与部队,疗养院与地方等信息的协同与关联,树立“大卫生”的理念,系统开发时要考虑融入国家、军队卫生信息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顺畅。

3疗养院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虽然在疗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我们也看到了疗养院的优势与机遇所在:①疗养院信息化建设中没有“烟囱林立”的现象,可以较好地进行顶层设计,避免了“信息孤岛”出现。②疗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借鉴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验,避免其曾出现过的问题,少走弯路,可避免重复性投资和资金的浪费。③目前计算机设备价格低廉,技术成熟,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在高的起点上进行信息化建设。

3.1提供以疗养、体检、康复为核心的疗养院基础信息疗养院基础信息系统反映的是疗养院三大核心业务工作,即疗养、体检和康复。系统的建设要为实现疗养过程全面信息化提供最基础的应用系统,为各类业务信息数据融合提供标准的数据存储交换平台,为各类辅助系统提供完备的集成平台。基础信息系统应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该系统建设应包括与三大业务基础信息点的数据采集、传输、整理、分析有关的信息系统。

3.2提供以构建一体化电子疗案为核心的各种辅助信息将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如PDA、自动化设备、数字化设备、无线网络融入到疗养院数字化建设中,围绕电子疗案展开医学影像、检验、心电图等辅助信息系统的建设,打破科室之间的界限,改变疗养、体检、康复相关数据分散而孤立的现状,实现电子疗案信息一体化。

3.3提供以科学管理为核心的决策支持该系统是建立在各类数据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疗养信息数据仓库,不断融入最新管理理念,逐步建立疗养院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疗养信息的全程监控、全面评价。同时要完善管理功能,建立包括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教研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体系。

3.4提供以高质量为核心的疗养服务将疗养业务流程与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借助信息服务网站、电子触摸屏、一卡通等手段,体现以疗养员为本的理念,实现疗养院整体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从健康服务的角度出发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评估管理、健康规划管理等多种功能,把疗养院建设成为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现代化疗养院。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97-303.

篇12

关键词:区域医疗;电子;健康档案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4-0923-04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推行,医疗卫生行业备受关注,并且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软件界的一个热点。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医疗服务体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对于现在的区域医疗来讲,实现其信息化,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是关键。医疗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的双向动力作用,建立一个集约化、科学化的卫生工作模式。区域医疗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思想,提出了以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载体,基于医疗行业信息化架构,实现医院、社区、公共卫生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实现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体系。针对区域医疗中的重点问题,总结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电子化档案系统,无论是对卫生服务的记录、数据库管理,还是分析和再利用相关数据。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方便了居民的就医,而且也能够让医疗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总而言之,电子健康档案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医疗发生的需要。

1居民健康档案

1.1居民健康档案概念

居民健康档案就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的资料的系统化文件,包括病历记录、健康检查记录、保健卡片,个人、家庭一般情况。对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定义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试行)中已经给出。总而言之,居民健康档案就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个人基本信息表主要包括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血型、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健康体检表主要包括症状、一般状况、生活方式、脏器功能、查体、辅助检查、中医体质辨识、现存主要健康问题、住院治疗情况、主要用药情况、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健康评价、健康指导。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重要科学依据。健康档案数据来源主要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各项数据指标,可以用三个坐标轴来表示,X轴代表生命阶段,Y轴代表健康和疾病问题,Z轴代表卫生服务活动。由此可见,有了居民健康档案就能够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居民的健康信息。如图1所示。三维坐标轴上的某一区间连线所圈定的空间域,表示个人在特定的生命阶段,因某种健康或疾病问题而发生相应的卫生服务活动所记录的信息数据集。理论上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是由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产生和记录的所有信息数据集构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关键内容,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时序性的特性来关注健康的相关信息。

1.2健康档案的内容

健康档案的内容就是卫生服务活动的记录,也就是包括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死亡过程中的一切健康记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慢性病随访记录、身体检查记录、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保健记录和社区健康档案等。其中,家庭健康档案是必须要有的,家庭是由人这个个体组成的,它也是影响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健康档案是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如家庭的基本资料、家庭生活周期、家庭各成员的健康档案、家系图、家庭卫生保健等,这些资料都是了解家庭医疗保健的重要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

程健康状况情况以及所进行的卫生服务记录。个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健康问题记录、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这三部分。基本信息就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健康问题记录就是有过的病史等记录;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就是定期身体检查、预防接种等。社区健康档案就是对社区人们健康状况进行记录的资料库。

2电子健康档案及其构建

2.1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就是对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病史、接种史、保健史等于健康相关信息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电子健康档案是时展的必然结构,它代替了传统健康档案,二者具有很大区别。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实现共享、在线、实时的功能,能够为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具有以下优势:满足自我保健的需要。对于健康档案,居民可以通过授权进行查阅。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将居民不同生命阶段的健康状况情况清楚地记录下来,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进而能够促进居民自我防范意识的提高。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具有持续积累、动态更新的作用,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卫生服务提供者系统地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这样也达到了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目的。电子健康档案能够共享功能实现了居民跨机构、跨地域的就医。满足健康决策的需要。满足健康决策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医疗机构能够客观的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电子健康档案(Eletronic Health Record)简称HER,它是以个人健康、保健和治疗为中心的数字记录,包括体检、记录、门诊、病史、各种影像信息及相关药物治疗信息等。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可为医疗机构的数据共享提供支持,提高医生、护士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就是对健康档案信息的整理、分析,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建议。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查询档案信息,医生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作为患者疾病诊断的参考资料。电子健康档案的网络构建标准要以“人”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和医院的资源共享。卫生部已经出台了与电子健康档案相关的试行标准与规范,但由于是框架性、建议性标准,各地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理解各异、模式不一等问题。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应将其进一步细化并形成约束力较强的标准,引导各地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来源。

2.2电子健康档案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的构建

2.2.1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建设条件

在互联网环境下,区域信息化是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前提,其建立主要是以一个区域为中心集中建立。由于互联网的参与,使其环境和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如此大的规模下,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采用卫生信息资源的集成式进行。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需要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的支持,这样从技术支持、用户使用方面都非常便利。目前,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已经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建立起来,并已经在实际中应用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2.2电子健康档案包含的内容

电子健康档案与传统的健康档案在核心上都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同的是电子健康档案利用这一中心构建了一个逻辑架构,此架构一共有三个维度,分别是以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作为三个维度,此逻辑架构主要用于对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进行详细、准确、全面的描述以及对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准确地阐述。电子健康档案将人一生的健康问题通过有序的记录起来,并且将所记录的大量信息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进行分类和抽象描述,促进电子健康档案更加系统化。电子健康档案包含内容主要有:1)在医院HIS系统中,电子病历并不等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包含电子健康档案的一部分,患者每次住院的所有详细信息都在电子健康档案中;2)在社区中,电子健康档案的创建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记录、预防接 种信息以及现在健康状况等信息内容;3)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依托医院及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省市一级地区建立区域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包括了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信息。全民享受医疗保健的最高理念的实现可以说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电子健康档案不仅有利于公民自己获取信息资源,而且还有助于医院和社区能够更方便的获取卫生信息资源。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HIS系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的电子健康档案已经相当成熟,社区医疗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这种的医疗机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各自为政,尤其在医院HIS系统中表现的更加突出,开发商在开发HIS系统中都是根据各自的要求来进行,对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社区医院而言,它们的数据库系统参差不齐。面对这些问题,电子健康档案发展得到阻碍,因此,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让电子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出其作用。由此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是非常重要的,进而促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

2.2.3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设计原则

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设计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高度运行能力的主服务器。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建立要求其主服务器要具有高度运行能力,主服务器在此发挥着无以伦比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和医疗工作者更多的数据处理要求。在运行过程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整个运行平台必须确保技术先进性。另外,由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具有强大的扩展功能,因此,对于未来技术升级的需求以及应用需求能够很好满足。2)具有高度的数据库安全功能。由于网络的参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要求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最基础的。因此,为了确保数据更加安全和可靠,要适当的进行数据备份,以防发生问题时,不会有任何损失。3)卫生信息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卫生信息数据的标准化需要国家的支持,应从国际标准角度出发,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进行建立。

2.2.4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建设

在区域资源卫生信息系统下,构建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总数据库时按照分层式来进行。医院的HIS系统、各社区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以及家庭终端都要与数字资源区域数据中心相链接,最终实现,医院、病人、社区服务中心相互之间的连接,当然在这三个方面通过各自的密钥系统使其具有不同的权限。

2.3电子健康档案模型

1)个人健康信息共享与交换模型

传统的区域医疗服务与现代化的区域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区域医疗服务网络是以临床信息共享为核心,而随着网络和医疗的快速发展,目前区域医疗服务网络是以患者为中心,最终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发展。通过对与健康相关信息的维护,根据这些信息级别等标准来对人健康状态进行判断,为个人用户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信息参考,而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健康体检表、病史记录、双向转诊单、预防信息等。总而言之,这些信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等,第二类就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患者个人的健康体检表、病史记录、预防保健康复服务记录等。这种健康信息系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能够让个人注册之后能够获取自己的健康信息,而且系统还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推荐一些合适的健康课程。这种信息系统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诊疗服务类别来总结个人健康偏好,根据个人的相关健康偏好来推荐相关的服务或者相关的专家。另外,此系统还可根据个人长期的健康状况来为个人未来的健康做出一个合理的健康规划建议等。虽然这个系统具有如此多的功能,但是其所提出的健康建议也只能代表个人健康状况的局部情况,不能将个人健康状况的全面情况清楚的反映出来,对于症状相类似的患者,此系统很可能提供相同的健康信息,但是无法针对每个患者提出不同的健康需要,无法区分相似患者之间不同的健康状况。那么从这点来看,根本没有将个性化的服务发挥出来,顶多也只将信息和服务进行分类和条理化的效果实现了而已。健康信息系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存的健康标准较多,没有统一。在不同健康服务网络门户或者在不同的医疗机构系统中,它们采用不同的健康标准,而这些分布式健康系统之间对患者全面的健康信息无法进行共享和协同,从而导致在不同系统中,这些信息产生“信息孤岛”;第二,患者自身完整的健康特点并没有得到医疗系统网络的重视,因此它们所收集的信息根本不全面,存在片面性,不具备完整全面的健康特征模型,从而导致个人健康完整信息无法得到跟踪;第三,针对患者健康内容需求相匹配的推理机制在医疗系统中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医疗系统的健康建议的推理能力较弱。

2) Web服务解决方案

健康系统建立的条件就是Web标准,数据拥有语义标识主要是因为其使用了本体和元数据,就因为如此,才彻底消除了信息产生的“孤岛”。健康系统封装各种软硬件资源,并将其作为Web服务,彻底将业务和资源分离开来,在状态的Web服务和有状态的软硬件资源条件下,这种分离能够从根本上得以区分。Web服务资源本身形式比较固定,具有明确的语义,这种特性无论Web服务形式怎么变化,只要具有标准化的数据资源,根据Web服务变化进行重用和组装。另外,网格的功能也是非常大的,其具有分布式超级计算等科学计算的专业用途,不仅如此,网格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大规模商用和专业知识组织服务,确保更多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和交互。

在实际医疗中应用基于网格的Web信息检索,借助患者健康信息,来实现最佳目标,即在适当时间利用适当方式为患者提出适当的资源服务,这个目标既是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之一。为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健康服务来说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但是这种个性化服务的实现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此代价主要取决于异构医疗系统以及解决患者需求特征和所需资源之间匹配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了健康档案网格服务的概念框架,同时利用健康信息交换模型对患者的所有健康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构建相应的建模,进而通过标准化的服务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健康信息。

2.4健康信息标准分析

1) HL7 CDA标准

CDA是一个文档标识标准,规定了用于交换的临床文档的结构和语义。CDA文档是详细而完整的信息体,这些信息体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和其它多媒体文件。既可以与消息一起传输,又可以独立于传输的消息而存在。利用XML语言来编写符合CDA临床文档架构的文档,在编写过程中,可以包含丰富的数据类型。赋予文档的语义来源于HL7的信息参考模型,元数据名称是从标准的医学术语而得来。CDA文档的特点是表达各种不同含义可以充分利用众多的元数据组合来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元数据名称是从标准的医学术语中得来的,可以确保描述更加准确,并且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2) openEHR标准

openEHR标准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电子健康档案标准,进一步加快了医疗领域信息化的进程。医疗公共信息的读取、交换、修改的标准都被openEHR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openEHR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很多个电子健康文档标准,其中构建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的基础就是参考模型和原型模型,软件对象模型和数据库模式的定义由参考模型负责,其实在制定过程中还涉及了服务模型。openEHR标准的构建促进了电子健康档案的进一步发展。openEHR标准参考了很多CDA的内容。

2.5区域医疗电子健康档案推送网格

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由于应用了很多的现代化先进技术,如网格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管理技术等,而变得如此成熟。网格技术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最大功能就是实现信息共享。健康信息数据的维护通过服务网格管理平台来实现,其也就是对健康信息交换文化的维护。对于健康信息交换文化的共享在不同的医疗系统和评价系统间主要是通过健康信息交换模型来实现,如将用户的健康偏好、健康状况等信息充分利用起来,提供面向个人的网格服务。另外,根据这种交换模型的要求建立服务资源特征模型,健康资源网络为用户推荐合适他们的资源,推荐合适他们自己的服务设计方案,充分解决用户所需。我国医疗机构有很多,每个地区都有很多,并且每个医疗机构都具有其特色的服务,因此,用户一般是不会在同一个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或者检查,也就是说,用户可能会使用很多不同的医疗管理系统,而这些系统也就只能存储用户健康信息片段。那么如何将这些分离的片段共享起来或者能够实现交换等呢,此时这个问题显得如此重要。是要使用推理机制或者排序算法呢,还是用健康模型互操作来完成呢?在这里本文提出了应用网格服务体系结构的思想,使用表示、共享和访问健康概况信息的一般概念和实现互操作健康服务的方法和相关技术。

电子健康档案的难点在于实现众多医疗机构间大量异构系统、异构与数据的整合。健康数据的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多、数据繁杂、数据增长快、适时性高。不仅需要整合跨机构跨部门的横向数据,还需要建立以个人为中心跨越时间维度的纵向记录。为此,建立以区域范围内的健康数据共享平台,以健康数据共享平台为中心整合多方的异构数据成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共识。

3结束语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电子健康档案的支持,电子健康档案中的卫生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各种技术(网格技术、信息搜索技术等)实现共享,方便就医。总而言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能够提高区域卫生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度,并且能够通过开发卫生服务相关软件,不断拓展卫生服务,加强卫生服务管理,最终提高卫生服务管理效率。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还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因此,还需要相关人士对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提起重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事业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特殊且重大的事业。因此,不断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也促进了我国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宁,王海琴,陈冬冬.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与交互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10).

[2]徐勇勇,刘丹红,王霞,廉恒丽,杨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亟待“唤醒”[J].中国医院院长,2009(14)

[3]何蕾,马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初探[J].兰台内外,2011(2).

[4]卫生部:出台我国首部电子化健康档案标准[J].陕西档案,2009(4).

[5]孙锡萍,韩咏梅.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0(2).

[6]李道苹,陈敏,蔡筱英,吕孟涛,饶克勤.美国电子健康档案功能模型分析[J].中国医院院长,2008(11).

[7]武文娣,吴静,李敏,施燕,缪隼,吴凡.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2007(4).

[8]潘炳凯,蔡桂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

[9]陈冬冬,廉启国.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及利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9).

篇13

关键词:HL7 RIM 健康档案 卫生信息

Based on the HL7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Platform

Abstract:Objective Built a HL7 Based 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s information-sharing network platform through the digital hospitals clinical systems. Methods Based on SOA architecture, using the XML and Web Service technique to achieve the system functions. Result Build an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 relaying on Tianjin Renmin Hospital network. Conclusion The platform realizes the medical resource sharing, improves the secur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store data, and contents the healthcare departments’ requirements.

Keywords:HL7 RIM; health record; health information

引言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个阶段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如医院收费管理、药品管理等,将传统业务管理模式计算机化;第二个阶段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如公共卫生、卫生监督、网络直报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医院内部建设重点转移到临床信息系统,如HIS、PACS、LIS等。第三阶段是区域化卫生信息阶段,包括社区服务、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电子政务等,这一阶段更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来实现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应用。

由于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与交换协议,这些应用系统大多是由不同的软件厂商或者医院内部研制,相对独立运行,有各自的应用目标,自定义的信息格式,医院之间的网络环境也处于割裂的状态,信息不能互通,犹如孤岛。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也给今后全国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现全国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并与国际接轨,全面发展和建设数字医院,都带来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各医疗机构丰富的医疗信息资源,使得异构的医疗信息数据能够更直接、无障碍的被共享、交换。

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借助于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建立的诸多信息系统,参考国际与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建设标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卫生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实现业务系统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与信息资源共享、增进业务协同的重要手段。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设计是依据现代信息学与管理学理论知识,借鉴国内外经验,明确其目标定位、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设计思路与目标

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需要选择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对具体方案设计提出基本设计要求,保证分散系统的灵活性,实现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的思路是:统一顶层标准体系设计和规范工作,避免各系统数据之间的不一致和不统一问题;采用现有的信息标准,逐步形成和完善系统数据整合与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在这方面积极采纳了HL7 RIM以及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HL7主要是针对临床信息的共享而开发的,是一个成熟的关于医疗应用的信息模型。

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目标是要服务于不同角色用户:服务于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并且信息内容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服务于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握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服务于居民个人,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于卫生管理决策者,提供综合的,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统计分析信息和预测报告,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

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组成

医疗信息服务平台是由注册服务、医疗信息存储服务、医疗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信息接口服务、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数据仓库、健康档案浏览器。其中注册服务是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组成部分,比如:个人的身份识别、健康档案索引服务、以人为中心的存储服务、数据交换服务以及数据调阅服务,见图1,下面主要对这些基础服务进行分析和功能描述。

1.注册服务

注册服务包括对个人、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术语的注册管理服务,系统对这些实体提供唯一的标识。针对各类实体形成各类注册库(如个人注册库、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库等),每个注册库都具有管理和解决单个实体具有多个标识符问题的能力。注册库保有一个内部的非公布的标识符。

(1)个人注册服务

个人注册服务是指在一定区域管辖范围内,形成一个个人注册库,个人的健康标识号、基本信息被安全地保存和维护着,提供给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所使用,并可为医疗就诊及公共卫生相关的业务系统提供人员身份识别功能。

个人注册库主要扮演着两大角色。其一,它是唯一的权威信息来源,并尽可能地成为唯一的个人基本信息来源,用于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确认一个人是某个居民或患者。其二,解决在跨越多个系统时用到居民身份唯一性识别问题。个人注册服务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以确保记录在健康档案中的每个人被唯一地标识,他们的数据被一致地管理且永不会丢失。该注册服务主要由各医院、社区和公共卫生机构来使用,完成居民的注册功能,见表1。个人注册服务建议遵循IHE ITI PIX规范。

表1 个人注册涉及服务组件

序号 个人注册操作 描述

1 查询个人信息服务 根据部分信息查找个人

2 获取个人ID服务 根据所有符合要求的个人信息返回个人ID

3 注册新人服务 添加一个新的个人信息

4 更新个人信息服务 根据个人ID更新其它信息

5 个人身份匹配服务 根据模糊身份匹配算法,对数据中心个人身份进行合并

(2)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服务

医疗卫生人员注册库,是一个单一的目录服务,为本区域内所有卫生管理机构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包括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士、实验室医师、医学影像专业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及其他从事与居民健康服务相关的从业人员,系统为每一位医疗卫生人员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并提供给平台以及与平台交互的系统和用户所使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该功能的基本流程为,各医院、社区和公共卫生机构提供所辖医疗卫生人员基础信息给医政,医政完成审核并将这些医疗卫生人员信息在平台上给予注册,见表2。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服务建议遵循IHE ITI EUA、XUA、PWP规范。

表2 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涉及服务组件

序号 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操作 描述

1 查询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服务 根据部分信息查找卫生人员

2 获取医疗卫生人员ID服务 根据所有符合要求的人员信息返回卫生人员ID

3 注册医疗卫生人员服务 添加一个新的医疗卫生人员信息

4 更新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服务 根据卫生人员ID更新其它信息

5 医疗卫生人员身份匹配服务 根据模糊身份匹配算法,对数据中心医疗卫生人员身份进行合并

(3)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服务

通过建立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库,提供本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综合目录,相关的机构包括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等。系统为每个机构分配唯一的标识,可以解决居民所获取的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唯一性识别问题,从而保证在维护居民健康信息的不同系统中使用统一的规范化的标识符,同时也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层与下属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点层的互联互通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服务主要由医政(卫监)来使用,完成医疗卫生机构的注册,见表3。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服务建议遵循IHE ITI EUA、XUA、PWP规范。

表3 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涉及服务组件

序号 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操作 描述

1 列出医疗卫生机构场所服务 根据条件返回满足要求的场所列表

2 查询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根据部分信息查找机构

3 获取医疗卫生机构ID服务 根据所有符合要求的信息返回机构ID

4 注册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添加一个新的医疗卫生机构

5 更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服务 根据机构ID更新其它信息

(4)医疗卫生术语和字典注册服务

建立术语和字典注册库,用来规范医疗卫生事件中所产生的信息含义的一致性问题。术语可由平台管理者进行注册、更新维护;字典既可由平台管理者又可由机构来提供注册、更新维护,见表4。

表4 医疗卫生术语和字典注册涉及服务组件

序号 医疗卫生术语和字典注册操作 描述

1 列出术语和字典服务 根据条件返回满足要求的术语及字典列表

2 查询卫生术语和字典服务 根据部分信息查找术语和字典信息

3 注册卫生术语和字典服务 添加一个新的医疗卫生术语或字典

4 更新卫生术语和字典信息服务 根据术语和字典ID更新其它信息

2. 医疗信息存储服务

健康档案存储服务是一系列存储库,用于存储健康档案的信息。根据健康档案信息的分类,健康档案存储服务可包括七个存储库:个人基本信息存储库、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存储库、疾病管理存储库以及医疗服务存储库。

存储服务除了对POS和业务协同平台提供健康档案的访问服务,也承担将来自POS和业务协同平台的业务文档按照健康档案的数据模型解析和封装为健康档案

文档。健康档案存储服务建议遵循IHE ITI XDS规范。

3. 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

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基于健康档案存储服务,提供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服务。

根据健康档案信息的分类和服务需要,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分为七个域:个人基本信息域、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域、儿童保健域、妇女保健域、疾病控制域、疾病管理域以及医疗服务域。这些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子域,例如医疗服务域可以分为诊断信息域、药品处方域、临床检验域、医学影像域。

(1)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域对外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共享服务,其提供的主要服务组件如下。。。。。。。

(2)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域

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的一个核心部件,它将所有与个人健康相关基础摘要信息进行汇集、存储、并对外提供服务。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域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血型、过敏史、慢病信息等,这些的摘要信息汇集不是从某个基础业务系统中单独获取,而是从众多的基础业务系统中抽取汇集而成。摘要域的主要服务方式是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一种通用的、及时的、可信的调阅服务,为医疗卫生人员在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时能够及时、快捷的了解患者、居民基础健康信息提供一种技术支撑。

(5)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是用于临床信息共享和医疗业务协同的,包括诊断信息、药品处方、临床检验、临床检查和医学影像。

诊断信息:诊断信息――也被称为临床诊断信息。临床诊断信息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信息,提供完整的诊断记录,并为医生开处方和医技医嘱提供支持服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诊断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通过药品处方或医技医嘱提取患者临床表现和诊断并进行显示。

药品处方信息:药品处方记录处方和药物治疗信息,提供完整的患者用药记录,并为医师开处方和调配药物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卫生信息平台药品处方服务支持用户通过药品处方存储服务提取患者临床数据并显示。

临床检验信息:临床检验信息是一个管理患者检验申请单和向临床医师患者检验结果的系统。在不同的卫生管理区,实验室可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和规模。关键在于要将浏览检验结果的解决方案与为了获得结果而涉及的与医嘱信息相关的一系列支持数据的方案的区别开来。

可以汇总化验结果及伴随数据,这样可以向医疗卫生人员提供结果汇总信息视图。在最简单的状态下,检验系统会自动从源系统中采集检验相关事件,如申请、标本、检验结果,并且允许基于标准消息查询这些数据以提取其中的任何信息。更先进的解决方案除提供这些基本功能外,也将支持流程自动化和申请及结果生成状态的管理,同时也会以一个更加积极的方式与源系统交互,生成警告和通知,以加快处理。

检验信息服务通过基于标准的消息与产生和管理申请的实验室系统进行交互,同时也与系统中用以产生结果的采样和检测机构进行交互。

这些应用系统,通过与信息平台相连接,能把关键相关结果数据或提升到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中。

医学影像:医学影像用于维护和管理医学影像的医嘱和结果信息,医学影像检查是健康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容量图像和其他二进制文件的管理和高效传输的技术要求是使得这部分服务独立原因。

该服务允许集中获取和共享大型分布式网络中符合DICOM(Digital Imaging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的对象。这些网络包括在医院或诊断中心实施的图像归档及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以及产生图像的诊断设备。通常情况下,与医学影像检查相关的数据有两部分,一份用于说明概要结论的书面报告和影像。影像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视频或声音,但多数时候会采取一张或多张影像的形式。无论是书面报告,还是用来达成结论的关键影像都可从数据中心服务中获得。

结语

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参考了HL7标准与国家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满足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增进了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协同。

参考文献

[1] HL7 Resources. 省略.

[2]国家卫生数据字典与元数据管理系统省略.cn

[3]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篇14

实现自身向数字化公司转型。

2014年9月,飞利浦宣布精准聚焦健康科技和照明两大领域,通过战略性拆分,成立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在健康科技领域,借助互联和数字化技术,飞利浦逐步加强在数字和互联健康领域的战略合作和投入,实现自身向数字化公司转型。本期高端访谈邀请飞利浦全球执委会委员、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先生解读拆分后的飞利浦健康医疗的发展策略及方向。

Q: 飞利浦正在转型成为一家健康科技领域的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转型从何时开始酝酿?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飞利浦为转型做了哪些准备?

A: 飞利浦始终关注与人类健康、幸福相关的事业,并致力于通过创新改善人们的生活,令世界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发展。十年来,飞利浦通过一系列的剥离和兼并收购,持续增加健康科技业务组合的比重,并购内容包括从新安怡到人口健康管理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Wellcentive。

与此同时,飞利浦在过去的十年中,也逐步剥离了日益处于产品同质化竞争的业务,如:电视机、影音、电脑周边产品等,令飞利浦的业务组合更加符合公司战略转型的方向。

而健康医疗关护产业化和健康医疗关护个性化是飞利浦看中的市场机会。飞利浦为此进行的转型包括战略和业务组合转型、 从医疗系统的痛点和临床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从单一的产品向解决方案转型、数字化转型以及组织构架转型。

Q: 全面转型之下,飞利浦的内部组织架构是否有相应的调整?

A: 飞利浦健康科技合并原来飞利浦“医疗保健”和“优质生活” 的业务,充分把握专业医疗保健和消费终端市场的融合趋势,凭借飞利浦在专业医疗领域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在个人健康领域的深刻洞察,致力于在“健康关护全程”有意义的创新。在“健康科技”领域,公司在全球层面目前拥有三大事业群――健康生活、诊断影像和互联医疗及健康信息化。这三大事业群的业务覆盖了整个健康关护全程。

在中国,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顺应公司从单一产品向整合解决方案的方向转型,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整合解决方案”部T,致力于整合公司从全球到本地、各业务部门、研发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支持销售团队,从挖掘客户的痛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与客户共同创新,提供度身定制的涵盖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在中国研究院建立一个专业的数字化创新团队,在全球化创新平台和技术的支持下,整合公司跨部门资源,为数字化产品或解决方案进入中国市场提供针对本地化需求的数字化技术支持,加速业务集团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快进入中国市场。

Q: 在飞利浦转型“健康科技”的过程中,在品牌策略上有哪些举措?如何改变既定的品牌印象?

A: 飞利浦品牌形象的改变也伴随着公司战略的转型。飞利浦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从2011~2015年,飞利浦连续五年荣获 Superbrands “中国人喜爱的品牌” 。我们的品牌定位关键词是“创新”, 即:从客户和消费者洞察出发,不断推出有意义的创新,改善人们的生活。

在传统上,消费者更熟悉飞利浦的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然而,随着公司“健康科技”的定位明晰,我们正在不断强化飞利浦致力于在“健康关护全程”创新的品牌印象。一方面,我们在业务产品组合中,不断增加与健康相关的比重。例如:健康烹饪、口腔护理、疼痛管理、健康空气和水、眼部护理等,使得我们的业务组合越来越聚焦在健康科技领域。另一方面,飞利浦的品牌推广也依托创新,向“健康”的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