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数字化范文

健康管理数字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管理数字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管理数字化

篇1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字化管理 体检结果 后勤服务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management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logistics service

Zhang Yong1,Zhang Yue-mei2

(2.Hospit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2.Taishan Medical College Offi ce of General Servies 271000)

Abstract:with information at the core of the new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having a huge impact on human societ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PC and smart phones as tools, mobile or handheld logistics logistics logistics model as the main form of efficient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and heal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 the rise, through which management can dynamically learn daily health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propose specifi c countermeasures. Practice shows that: Effective School Health Digital Management allow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situation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ffor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using the system locate digitized effective monitoring, in order to provide logistical digital management new ideas.

Key words: IT digital management;examination results; logistics service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诸多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后勤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现代大学生体质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但是,大学制度改革下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的总称。数字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集成性、系统性等[1]。目前,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较多,涉及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系统等。本文将以数字化管理为起点,分析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师生健康中的运用及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后勤数字化管理基本概念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使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大大拓宽了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后勤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实现后勤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后勤数字化管理的独特性[2]。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则是运用现代技术动态的掌握或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于师生问题,它能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动态了解全新的师生健康情况,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运用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动态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加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师生健康。

(一)高校医院

高校医院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健康分层、健康评估以及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支持。根据高校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内容将其分为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数据管理两部分。教职工健康数据主要采集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结果,并与往年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不同教职工健康情况进行分层和跟踪管理。而大学生健康数据主要通过入学健康体检和学期体质测试获取,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健康信息咨询和教育[3]。

(二)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能够改善师生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师生健康管理情况加强学生健康干预,如:运动技能培训、运动方案的制定、健康咨询等。学校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对师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测评,为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库[4]。同时,高效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制定运动方案的实施,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均配备心理咨询中心,它对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针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调查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其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高校师生心理状况、情绪、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测量、心理调查等相关信息,保证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信息能全面、连续、动态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

三、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校师生健康的动态了解,根据师生身体状况加强健康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功效。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属于后勤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医院、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健康监测、评估等相关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5]。

(二)提高对师生健康服务的功能

师生健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数据的采集,建立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师生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高校后勤部通过对师生进行动态监督,能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体育、医学预防保健、心理指导,对师生健康指导、健康信息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为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输送专门人才[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能够满足后勤管理的基本需要,动态了解全校实施的健康体检状况,将高校内有关健康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功能,对师生的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2-07-17(3):90-93.

[2] 王武海.高校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与管理节能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4):28-30.

[3] 范,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9):90-93.

[4] 闫冰.深化后勤改革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可靠保障―――郑州大学后勤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4,76(2):8-11.

篇3

结合医疗保险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实践,以医疗保险运行报表为指南,回顾了我省医疗保险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化建设在提高医疗保险人群覆盖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提高等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面推进和提高我省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健康安全运行,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撑环境;二是从事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队伍;三是良好的医疗保险制度环境;四是科学有效的管理。

2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与医疗服务的关系

门(急)诊人次、门诊大病(慢特病)人次、住院人次住院率等有关数据为了解参保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调整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地使用医保基金保障参保人的健康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健康与医疗服务统计指标,可以通过数字客观地描述和反映一定时间内,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险制度对人口健康的影响。

3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与基金运行的关系

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不仅是政府关心的问题,更是老百姓热切关心的焦点问题。要保障医保基金的健康、安全、高效运行就必须及时的了解医保基金的收支余情况,保证其“总量控制、略有结余”。我们应充分发掘医疗保险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创造性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模式和保证基金运行的数字安全,同时也要保证其制度上的安全。各地医保经办机构都要根据省有关规定,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使用和管理做出具体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其次,我想谈谈医疗保险数字化平台与医疗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归根到底是形成良好医疗费用共济和医疗管理监督机制,使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创造健康价值。握参保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能为政府出台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数据共享和表达标准化。推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上报制度,强调各类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增删,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使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医疗保险运行动态,为进一步制定医疗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各地市州相互交流学习管理经验提供了平台和参照。

4利用医疗保险数字化平台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

医疗保险管理的数字化要求医保定点机构也实行数字化管理,医疗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医疗保险赔付就必须对参保人就医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参保人的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出台了基本药物目录以后,医保定点机构加强了药品使用管理,如抗生素分三级管理和使用、品管理等效果明显。

5医疗保险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篇4

1.1 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1.2 形势发展的需求。进入信息社会化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酝酿和进行必将摆在首位。要实现油田企业档案馆馆藏的数百万卷(件)档案资料的信息共享,首先就是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错误。

1.3 社会强烈需求。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便于管理,查找便捷的优点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其生命力和发展的后劲将是传统档案无法比拟的。新时期的档案之忧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整个档案事业才会蓬勃发展。因此,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档案基础工作的切入点,才能保证档案事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2 数字化档案馆的特征

2.1 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是指通过计算机,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将各种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转化为新型载体承载的二进制数字信息存储起来,它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也是数字化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最大、最根本的区别。数字化档案馆将经过数字化后的信息采用数字的方式进行处理,并通过网络传输,形成了一个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用户可以在网上通过声音、数据以及图形、图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2 档案信息传输平台数字化。以往人们查阅历史档案信息需要亲临档案馆,通过阅览摘录、复制或者拍照等形式来获取所需信息,如果实现数字化档案馆之后,档案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数字化网络平台为档案信息的快速获取提供便利条件。数字化档案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传递,形成传递网络,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远程协助,利用者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检索和利用所需的信息。

2.3 服务对象扩大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数字化档案馆与其他档案信息机构及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普遍和广泛,其用户范围也突破本局域网限制。用户范围扩大化也带来用户需求的扩大化,从而用户需求信息类型也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广泛化。

3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对策

3.1 统筹规划并制定数字化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由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立足全局统一管理,统一部署,保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健康有序地发展。

3.2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离不开网络环境、信息通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其中,网络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先决条件,数字化档案馆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因此,加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关键问题。

3.3 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馆藏资源数字化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大量的时间,要根据主次,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对一些利用率高,有特色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档案的价值鉴定、数字化筛选、上网利用应一次性完成,避免多次重复调卷,避免数字化信息的重复,避免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数字化,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加快了数字化档案馆开放利用的步伐;另一方面要注意采用数据标准化。

篇5

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它是“信息源”,是创造权威、科学、准确的健康传播信息的主体、担当“把关人”的角色[2]。信息时代,传播主体和渠道异常丰富,健康教育传播的“高速公路”可谓四通八达,但是宣传的健康信息种类繁多、来源不明、互相矛盾,使其权威性、科学性、正确性遭到了质疑。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打造健康教育传播资源库是解决数字化健康教育面临“有路无车”尴尬的关键。在这方面,借力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数字化健康教育与传播资料库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三年行动项目”),着力打造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库,使数字化健康教育有了内容依托和最重要的数据元素。健康教育传播资料库包含大众版与专业版两个维度模块,各有侧重。以人群和疾病两种维度进行分类整理,以不同种类、不同媒介两种维度的传播资料进行分库保存。主要包括:培训资料分库、实物资料分库(书籍、折页、海报、处方、墙报、标语、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分库(科普短片、Flas、IPTV视频等)、部分国外健康传播资料介绍等。资料库信息来源于多种途径,包括:整理已有的资源、自主开发、面向专业机构收集、面向社会征集(组织传播资料设计大赛等)、转载、以及通过健康教育信息监测系统自动面向互联网抓取采集等。这些信息收集后经过严格的专家审核论证后入库。以视频资料收集为例,节目制作就分为本单位自行摄制和引进两种方式。“三年行动项目”截至2013年5月自主摄制已经完成各类健康视频制作300余部,片源引进100部,包括话健康、三人谈、健康科普片、动画片、健康讲座、导医服务等多个主题的视频资料。2014年又继续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数字化健康教育项目视频制作申报指南》,动员全社会力量以竞标申报方式征集到数十家机构共同参与142个主题健康传播视频资料的制作[3]。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知识库、不同媒介资料库、健康教育处方三个模块为主体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健康教育资料库。采用Web20信息系统支持,开通了“上海市健康教育资料库”网站。

2广开渠道,开拓多元化数字化健康教育传播平台

同样依托“三年行动项目”,整合以往的资源,开拓了涵盖目前新媒体的几乎所有数字化形式和信息化渠道来开展数字化健康教育,多元化展示健康教育资源。概括为“一线三屏多应用”的多维度立体化传播系统。

2.1一线,即12320和12356卫生计生热线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的2个政府热线整合归并后,现有人工咨询、语音、传真、短信等系统服务,是市民百姓的健康顾问。它的知识库系统全方位支持业务人员和自动语音系统对公众的咨询服务。

2.2三屏,即网站(电脑屏)、IPTV终端(电视屏)、社区终端(触摸屏)

2.2.1网站本单位主办了“健康在线”网站和上海市12320卫生热线服务网。目前健康在线网站的主站与二级域名网站“上海市健康教育资料库”、“上海大众卫生报电子报”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门户对接,分科普门户和专业门户两方面,面向社会大众与专业人员开放共享信息。

2.2.2IPTV数字电视IPTV依托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制作电视节目。同时通过需求调研,还制作多种针对性的电视节目,如访谈、健康讲座、科普小品等。IPTV健康栏目将市民特别关注的各类健康信息科学的、标准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传递出去,既形式新颖、又强调主题内容,既体现实时性、又突出互动性,既保证宣传的送达率、又注重宣传的接收效果,能够满足市民不受时间限制、无限次回看、可以互动、个性化强等要求。

2.2.3触摸屏终端数字化健康教育触摸屏使健康信息“触手可及”,使科学、权威、及时的健康信息实现共享。截至目前,触摸屏终端有56个,分布于本市所有17个区县,安装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居民较为集中且能方便使用的地方。终端直接与上述12320知识库和健康教育资料库对接,全方位展示相关信息。

2.3多应用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及时开发了手机APP,创建了机构为主体的公众微博微信账户和微网站,形成了移动终端的多维度应用体系。

2.3.1手机APP目前开发了“预防脑卒中、远离禽流感”两个手机APP应用程序,“预防脑卒中”是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集成的系统,“远离禽流感”主要是一个健康宣传程序。

2.3.2微博、微信借助新浪、腾讯等公共互动平台,开展微博、微信的健康传播。

2.3.3微网站开发了12320卫生热线微网站,以适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手持终端用户的需求。“健康在线”微网站正在开发之中。

3夯实基础,构建强大的数字化健康教育管理系统和支持环境

为达到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先行”理念,逐步实现健康信息科学化、规范化、便捷性和可及性的目标,必须为数字化方面夯实基础,做好保障。为此,近3年来,升级改造本单位的中心机房,开发了各个相关应用系统,拓展了渠道,初步构建了全市社区终端基层网底。根据信息流程环节,归纳出以健康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为核心的信息收集整理、审核、等环节的多维度立体应用模式,并形成了一系列机制保障信息流程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运行(图1)。健康教育资料作为健康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数据元素,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数据库,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字化健康教育多维度立体应用模式的信息化系统架构由五部分组成:基础设施、数据层、业务支撑、系统应用、表现层(图2)。基础设施主要是硬件环境和网络支持。数据层的核心就是健康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包括各种知识库和数据库。业务支撑主要是数据层和系统层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层就是为支持数据层运行而开发的各个软件系统。表现层就是对公众开放的各个传播平台和渠道。同时,还加强了信息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的“软环境”建设,使各个系统得以互联互通,安全协同地运行。

4任重道远,数字化健康教育发展展望

健康教育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我们的数字化健康教育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离公众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对数字化健康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

4.1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信息化2013年5月上海市经信委李耀新主任做客“民生访谈”[4]时透露,上海正在形成国内最大的个人健康数据库,光纤用户超过700万户,比例接近60%,家庭宽带平均速率接近8M。本市已成为国内WLAN覆盖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智慧城市建设为健康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可打造覆盖全市“市区县社区”三级健康传播信息网络,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健康教育互动信息平台,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

4.2建立健康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形成全市统一、完整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主要包括:针对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工作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等,指导全市区县健康教育信息化工作。最终建立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传播主体的、公益性的、服务模式多样的全方位、多层次数字化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服务于本市乃至全国公众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4.3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全市健康教育服务水平各健康教育机构都拥有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及音频等健康信息素材,各有所长,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互联互通,需要加强与相关信息系统数据交互,如上海健康信息网(健康档案信息库)、家庭医生系统(健康管理数据库)等。依托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的数字化健康教育,其内涵不仅仅是电子素材,还应该能够实现信息管理、交流互动等功能。

4.4建设健康博览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参与式互动体验场所在信息化时代,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式的健康传播是虚拟化技术不可替代的。健康博览馆可通过各种数字化健康多媒体互动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资讯。

4.5新媒体和移动应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占834%)[5]。为此,数字化健康教育在新媒体移动终端应用的前景和意义重大,新媒体成无可规避的健康传播手段。为了适应这一新需求,还需要不断探索健康传播的新形势、新内容、新模式。56做好数字化健康教育的评价公众需求是引导数字化健康教育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风向标之一,以数字化健康教育为核心的“智慧健教”也要向一体化整合与多样化呈现方向努力。数字化健康教育以公众需求为参照的形成、过程和效果评价,是促进其良性发展的依据。

5小结

篇6

关键词 数字化 图书档案 思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数字化图书档案必将成为今后档案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图书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等数字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处理的图像或文本的过程。其基本的原则是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并能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1.图书档案数字化是获取档案信息最为有效的途径

图书档案数字化的产生是档案保管、开发利用在21世纪信息数字化的产物,他的成长的过程是以计算机技术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前提,更是为适应数字时代获取图书档案信息最为有效的途径。

1.1 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是图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一次实质性突破。是图书档案工作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逐步提高开发利用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档案自身的使用价值,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从封闭的、以图书档案实体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向开放的、以信息管理数字化模式转变。,实现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社会更紧密的结合。

1.2 图书档案事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将伴随着国家、社会、时代的信息建设发展而不断进步与创新。由于图书档案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图书档案信息必然成为国家信息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决定了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在是会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开发利用、满足社会利用需求方面,与国家其他的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相比较更要在管理规范、制定标准、技术条件、经费投入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1.3 图书档案的信息数字化是一项服务社会的高科技工程。数字化的图书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间概念,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使得社会资源通过信息的数字化实现了共享,因而凸现出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具有高科技知识含量的大文化工程。为此,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和实现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关注,理应得到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与保障。

1.4 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要有严格的标准、统一的规范。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使之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及时共享,其目标实现的基础必须首先完成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技术指标标准化、规范化,借鉴数字图书馆信息数字化的实践经验和规律,制订出符合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方法、数字化信息利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最终保证图书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资源能够有效、充分发挥其作用。

2.社会的信息化是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基础

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关系档案事业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在档案期建设中作用日益凸显。

档案作为记录历史发展的真实凭证,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档案载体已几经变迁,由石刻、青铜铭文、铁卷、丝绸、布、竹筒、木牍、纸、直至演变为现在的数字形式,档案载体的每一次变更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示,也是档案工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推动力量。进入信息化社会后,计算机使用率日益普及,电子数据存储、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依托计算机技术管理、存储、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前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档案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应运而生,各级档案部门围绕档案数字化建设正在酝酿和进行着一场关系档案工作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变革。

当前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项工作中,数字化的图书档案信息以其便于管理,查找便捷的用电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乐于的一种方式,其生命力和发展的后劲将是传统档案所无法比拟的,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只有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变化,把人民群众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一步发扬光大,整个档案事业才更具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必须在整个档案工作中把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档案基础工作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事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3.做好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项准备工作

3.1 做好思想转变准备工作,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要破除“重设备购置、轻服务研究”等做法,树立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馆藏模式向档案信息中心模式过渡。使档案工作有利于图书信息的利用,服务于社会建设和发展,变被动服务为“面向社会、多方联系”的主动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功能,积极主动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超越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

3.2 做好技术标准准备工作,确保图书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随着新型载体档案的广泛出现,建立完善图书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已经刻不容缓,如统计标准、著录标准、标引规则标准、计算机数据库设置标准、新型档案信息载体格式与转换标准、计算机硬件设备标准等。

3.3 做好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夯实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基础。在数字化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构建中,数据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3.4 做好信息资源开发准备工作,实现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安全、科学和适用的原则,分步骤建立完善的内部局域网,积极参与政府上网工程,积极稳妥地建立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的档案信息网站,通过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网络实现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密切档案部门之间以及档案部门与社会的联系,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篇7

关键词:医院;数字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2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ur Hospital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Zhang Lili

(College of Economics Management,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110032,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the hospital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urgent development needs and inevitable trend for medical management.In this article,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gitalization hospital construction in fu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n the hospital dig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in China,in order to provide practic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KeyWords:Hospital;Digitalization;Trend

在人类社会全面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医院数字化建设无疑是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运行高效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医疗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医院数字化建设就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集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应用于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从而进一步优化医院的日常管理,就医流程,诊疗活动等,最终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服务。

一、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现状

我国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国大部分三级医院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如挂号、收费、物资管理系统、医院办公系统(OA)、电子病历(EP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系统、护理信息系统、临床医生工作站、临床试验检查报告系统、临床用药咨询与控制、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等等。这些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工作平台。与此同时,我国基层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也在加速发展中。

虽然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医院信息系统相比,在人性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国内医院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程度不够。多数医院侧重于硬件方面建设,认为上了计算机软件就等于建成了数字化医院,而忽视人、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相互配合和补充,直接导致了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应用质量偏低。

(二)信息标准化程度低。虽然国内许多大中型医院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医院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软件标准不统一,在医学信息表达、医院管理模式与信息系统模式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各种申请单、检查单、报告单,从格式到项目很少有医院是一致的,患者在各个医院之间的就诊信息不能互认。这给医院间的信息汇总、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为患者就诊带来了额外支出。

(三)医院信息系统深度不够。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信息系统都能提供功能比较齐全的综合查询等系统,但临床知识库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还比较弱,医院的各种医疗信息、药品信息、医疗质量信息等无法及时提供给医院管理层。

(四)医院信息系统设计缺少对患者的服务意识。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往往是从管理角度或医护人员角度出发,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医院科室布局、工作流程、信息流程不是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就医,结果造成患者楼上楼下的跑,缺少人性化设计。

(五)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集成度不够。有些医院对数字化建设也比较重视,购买了不少价格昂贵的设备,但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各个系统不能有效的融合和集成,造成各个系统各自运行,医院内部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沟通和利用,系统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趋势

现阶段,随着我国新一轮医改的实施、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竞争的加剧,我国医疗机构正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如医疗服务提供方市场变得原来越复杂;新医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医疗技术和手段不断出现;医院社区化、区域化进程加速等。针对我国医疗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面临的形式,展望医院数字化建设将呈现出如下趋势:

(一)信息系统设计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医院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而实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最终目标。因此,数字化建设最终是为患者服务的,只有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真正帮助解决患者及业务人员的实际问题,系统才有生命力。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将是未来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二)信息标准将趋于统一。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已经认识到,信息标准化是信息集成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医院与国内外接轨的重要保证。因此,国内医院医疗信息实现标准化,甚至会与国外标准趋于统一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现阶段,已被国际上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标准主要有:医院电子信息交换标准HL7、医学数字化影像和通讯标准DICOM、国际疾病及健康相关问题统计分类ICD-10、统一的医学语言系统UMLS、人类与兽医学系统学术语等。与此同时,中国卫生部也正在加快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以保证我国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建立。

(三)医院数字化涵盖的范围将扩大。从国外发达国家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目前仍处在医院数字化建设的初级阶段,信息系统涉及的领域只局限在临床和日常管理,没有覆盖患者诊前、诊后服务、区域协同医疗,以及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等环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有病之后就医,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未病先治”上。因此,社会对医院的要求除了要承担治疗的职责之外,还要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由此可以预见,未来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覆盖面将逐步扩大,最终建成能同时为管理者、医务人员、患者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决策、诊疗、教学、科研、医前、医中、医后等全程服务的信息系统。

(四)智能化决策系统将迅速发展。智能化决策系统是通过对医院业务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分析,将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使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促使他们做出更有利的决策。信息时代,医院的生存环境不稳定性增强,管理者需要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所以,未来单纯的存储信息的系统必将被智能化的决策系统所取代。

(五)区域卫生信息化将逐步形成。区域卫生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使一定区域内各种卫生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卫生信息资源的交换、存储和共享。长期以来,我国的各大医院由于受到体制、人才和观念等影响,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都单独建网,在资源共享方面常常遇到问题,即使是同一家医院,各种信息系统也会出现彼此不兼容的现象。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国家明确提出“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关卫生服务体系”,并相继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等规范文件,将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列为首要任务之一,为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迈向“共享”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以全网络(多系统网络联通)、全方位(医疗、保健、健康教育诸方面)、全关联(连接医院、社会、银行、社区、家庭等)为特征的区域医疗信息化体系必将形成。

三、结语

医院数字化建设为医院的管理模式、方法、手段和观念带来了重大变革,它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如果建设不成功也有可能成为医院发展的枷锁。因此,医院管理者要洞察医院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目标和计划,为医院提升竞争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2]李迎新.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商业智能系统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8,6:117

[3]汪鹏,李刚荣.新医改环境下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思考与展望[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0-12

[4]曲保丽,汪火明.数字化环境下医院信息中心建设[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4:21-24

[5]张古英,郑清芬,董凤岐.建设数字化医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临床合理用药,2010,9:139

篇8

一、传统数字化医院管理模式简介

传统数字化医院管理模式,是运用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应用软件,及时、准确、系统、便捷地对医疗服务和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反馈,实现疾病的预防、保健、诊疗、护理等业务管理,行政管理数字化运作和智能化管理,并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具有无纸、无胶片、无线网络的三无特征的医院管理模式。如联机业务处理系统(OLTP)、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互联网系统(Intranet/Internet)、远程医学系统(Telemedicine)等。医院所有的临床作业全部实现了无纸化运行,病人的门诊和住院病历、检查结果等各类信息都完整地保存在医院数据库中;医生们扔掉了纸和笔,不管是开具处方,还是各类检查检验、图像采集、传输,一切都在电脑前进行,在网络中传递;护士们每天测量完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等,都录入电脑,在电脑上自动形成曲线,并按时段图形显示,病人的生命体征一目了然。住院患者对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及药费、手术费、护理费等随时可查。从而为医生、护士、患者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纽带和相互交流的广阔空间。

二、新医改体制下,数字化医院管理如何适应新型管理模式需要

(一)新型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

在新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在政府的积极参与协调下,将乡镇卫生院合理分配托管给县级医院管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与县级医院兴衰捆绑在一起,从而让乡镇卫生院在人才、技术、物资、管理等方面得到县级医院支持。县级医院要选派部分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从而将县级医院业务技术带到乡镇卫生院。在政府的参与下,县级医院每年要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资金和物资支持,可将部分闲置设备投入到乡镇卫生院,也可对乡镇卫生院投资购置必须的医院设备,或进行收入分成多种方式共存。这样,就在城乡之间为广大患者就医搭建了一座桥梁,方便了病人就医,使广大患者不进城也可以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从而分流了大医院部分病号,解决了长期以来广大患者挤到县级大医院排队就医、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的现象,也为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

(二)新医疗体制下提出新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目标

新体制下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在县级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实现与各托管医院、社区医疗门诊组成的大的数字化管理信息网络,实现在特定“医疗区域”内医疗信息、人员、技术设备等全面共享,从而更好地为广大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提供及时、正确的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等服务。

新型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下,数字化医院管理要实现医院管理数字信息化、医疗服务数字信息化、城乡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其中,医院管理数字信息化模式包括:门诊区域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病区区域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病区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病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内部服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或院长查询系统、异质系统接口、健康体检接口系统、远程在线健康服务、个性化健康咨询与规划等。医疗服务数字信息化模式包括:医学影像系统、检验信息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城乡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包括医院与托管乡镇卫生院及各托管乡镇卫生院之间实现人员调配、物资调拨、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病人远程挂号、远程影像、检验、放射科信传输、远程诊治等。

三、在新型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建设数字化医院管理的意义

新医改体制下数字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是城乡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数字化和数字信息网络化,要求形成县级医院与托管乡镇卫生院信息共享的同时,实现共享信息的通用化,最终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数字信息化实施为病人保存了区域医疗就诊的所有电子处方、电子病历、诊断结果、影像资料等记录,实现了远程挂号、远程传输、远程诊治,从而减少了病人重复检查,降低就医费用,减少病人等待时间,缩短就医流程,有效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信息支撑优化工作效率,提高诊疗水平

通过全面建设数字化医院,规范医院管理,实现了医院与社区、医院科室之间、医院科室与托管医院之间在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医疗检查单等信息共享,从而达到对托管医院及社区服务机构业务的直接指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信息通道和业务技术支持,进而实现医院、社区、托管医院组成的区域医疗管理、医疗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物资等资源共享和统一调配,充分发挥医疗系统现有资源的作用,最终达到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区域卫生系统人、才、物资源合理配置创造有利条件。电子病历系统直接提高病历的效率和质量。医学影像系统即刻传输病人的影像检查资料,使病房医生能够尽快做出准确诊断。检验信息系统使化验申请、标本识别处理、报告反馈等环节完全实现网络传输,让临床医生可以在办公室或护士站直接阅读并打印化验报告,方便又快捷。全面、完整地保存了病人的各种诊疗信息,便于门诊医生在第一时间掌握资料;通过诊断系统开具的电子处方、电子申请,很快就被网络传送到相关部门,推动了医院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线升级。

(二)全程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基于基层数字的决策分析、基于数量库存的药剂管理、基于科室成本的经济核算、基于个人考核的工作指标等的综合管理查询信息系统,为管理人员掌握医院总体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存在问题提供全面、准确的重要信息,让管理者可随时了解从医院到各科室及托管医院的各类数据,为医院改变管理方式、增强管理决策能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成本与绩效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医院成本与绩效管理水平。数字式智能监控系统便于医院领导和职能部门随时了解医院各部门的状况,杜绝安全隐患,保障病人安全。

(三)流程再造亮化服务形式,便于医患沟通

病人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可享受网上挂号及预约服务、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等实时查询服务、住院病人网上费用实时查询、日常保健短信提醒服务、家庭跟踪治疗与医疗护理咨询、关怀慰问、回访服务、投诉受理建议等特色服务,并享有终身电子健康档案。

(四)搭建远程教育平台全面提高医院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利用宽带和多媒体系统开通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实现病人、本院专家和远程会诊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实现医务人员便捷的在线继续教育,也可开展视频会议及网上招投标等活动。医院可在院内局域网安装“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中华医学应用系统宝库”、“医院图书馆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等知识库,涵盖医药领域的各个范畴,为医务人员获取、使用和传播知识提供有效的共享平台。

篇9

1、地质勘查项目档案管理实现对分类不够完善。现阶段的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不够完善,缺乏对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编辑和处理,使得数字化项目档案不能得到有效的保管,分类不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在档案调用时不能将这些档案直接调出,同时在对各种类型的数字化项目档案没能进行有效分类,管理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2、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在档案管理时,相关责任分散、不够明确。缺乏对数字化项目档案的管理合作,不同部门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不能将所有的数字化项目档案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3、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的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对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相关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完成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所获取的信息量小,对于档案的二次利用效果低下。

4、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协调合作。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地勘企业各部门间没有进行有效配合,没能将数字化项目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分类,使得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展不够顺利管理水平不高。

二、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建议

1、加强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整合。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收集和整理,从而增加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档案调用的有效性。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拓宽档案管理范围。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地质勘查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增多,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的档案就不断增多。在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增加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将其他与数字化项目档案有关的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中去。增加档案管理范围。

3、加强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加强相关人员培训。随着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行,就需要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系统加以改进,提高项目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

4、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和指导。通过档案管理部门和企业各部门间的有效合作能够,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全面性,同时,上级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足对下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并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出现的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失误人员进行合理的惩罚。

三、结束语

篇10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不仅是校园网络的管理,也不仅是网络教学的管理,而且还涉及到许多新内容和新课题。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既包括行政管理,也包括技术性管理,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校园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多方位的变革,因此,数字化校园的研究从着重技术方面的研究,转向重视管理研究是必然的趋势。

1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有效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措施,使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主导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促进优化管理和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使数字化校园健康地发展。数字化校园管理的目标无论从信息储存量还是从功能划分上都包含着较广的范围。从数据量来看,其范围可以大到整个校园的网络综合信息系统,小到服务于每一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从功能上看,更是实现了从完全不具备辅助决策支持功能到非常强调辅助决策支持功能的飞跃。数字化校园管理中设施是基础,资源应用建设是核心,人员培养是关键,组织机构是保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由于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硬件基础,轻软件环境的思想;建设目的性不强,应用系统匮乏;重建设、轻维护和更新;重设备建设,轻人才培养以及管理维护人员数量、质量和技能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字化校园的健康发展。

2优化数字化校园管理机制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它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是一项覆盖并渗入全校各项工作的系统工程。由于这种特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任务不是学校现有的任何一个职能部门所能够兼管或统筹的。当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制度驱动时,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主管机制,以保证信息化目标始终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有利于技术部门及人员专心致志地实施信息化项目,有利于评价信息化的绩效,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这一认识,需要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跨部门的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这类机构的建立对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投资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有效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成立由若干名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咨询小组,主要负责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科学论证、制定合理方案、提供技术咨询、监督建设质量等工作。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迅速拓展和信息整合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以领导小组的方式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尽管领导小组成员的级别较高,机构也具有相应的职责,但由于不是常设的职能机构,一般只把主要精力放在审议规划和规章制度上,具体实施和协调则委托信息网络中心负责,而信息网络中心的地位目前在多数高校都比其它职能部门要低,并且工作重心侧重维护和相关技术性事务管理,承接其他专业的信息化项目能力有限,协调能力更是相对不足,无法承担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协调工作,导致规划落实受阻。因此,各高校可考虑直接建立具有较高职能的常设机构(如数字化校园办公室),赋予其规划、指导、实施和协调“四位一体”的职能,使其担当起数字化校园建设策划者、推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为了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有效管理,要相应地设置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小组、数字化校园办公室,可以使整个组织结构趋于合理化与整体优化,更能发挥其组织机构在管理上的最佳功能。处于决策层的领导小组与专家咨询小组具有最高的行政决策力,处于管理服务层的数字化校园办公室负责具体统筹、指导、协调工作,最后落实到全员(即应用操作层的各个用户)参与,甚至拓展到全员管理,构成了一套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信息主管机制。

3准确定位数字化校园管理对象

3.1用户管理修好了路(网络),配好了车(系统),如果没有技术一流的驾驶员,那路和车便成了一堆“垃圾”。教师、学生及工作人员是校园网络的使用者,他们的技术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着数字化校园的使用水平,同时,也间接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成功与否。因此,学校领导和决策者要率先参加培训并实行网上办公,这无疑是最好的榜样和最严格的督促。配合广泛动员,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协调一致,从思想上认清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有利的思想保障和学习氛围。然后面向使用者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针对性的培训,扫清使用者技术上和操作上的障碍。只有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意识和操作水平,才能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并驾齐驱,边建设边应用,在应用中获支持,在应用中获启示,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篇11

关键词:电力系统 档案数字化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45-01

当前,我国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电力档案工作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发挥,服务企业发展的成效也愈发明显。但是,目前电力部门档案工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领导的档案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企业没有指定专人负责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资料不规范、档案资料丢失情况都不断发生。这种以纸质档案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已越来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受到了新时期、新技术的巨大冲击,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已经愈发凸显。电力系统如何通过运用档案数字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强化档案信息服务意识,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在本文中阐述了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的作用和优势,探讨了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供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1 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1)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可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支持。运用档案数字化进行电力系统的档案管理,可以形成有效的电子文件,尤其是涉及重大项目投资、企业重大人动调整、机构重大变革等事宜,可以及时通过档案数字化平台进行公布,从而真正将企业民主管理落实到位,增加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使广大职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熟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数字化的档案可以方便员工从网络上学习下载资料,开拓了新的学习工作途径,强化了职工的学习观念和意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可以把新时期电力档案管理工作推向新高度。长期以来应用的纸质档案保管起来比较复杂,极易受到保存条件的制约,发生受潮、墨迹字迹不清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档案资料的保存利用。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运行稳定,不受保存条件的制约,改变了纸质档案工作劳动量大、保管不方便的弊病,实现了档案资料的规范有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利用效率和档案的共享水平。

(3)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可以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开辟崭新途径。数字化档案将企业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收集、集中管理,建立起方便查阅的数据资料库。这样一来,企业的广大职工不仅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到本企业的档案资料,还可以查询学习相关兄弟单位的文件资料,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标。

2 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的优势

可以说,档案数字化与档案管理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档案管理是基础、是前提,档案数字化是更深层面的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一人或多人进行分卷、编目、归档等工作,任务繁重复杂。档案数字化脱离了原有体制的束缚,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不必再从事繁琐复杂劳累的档案分类、编目、归档等工作,可以把更加的精力运用到如何进一步开发档案和利用档案上去。所以,档案数字化实现了由档案由手工操作到网络管理的转变,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档案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公司未来的发展。

3 电力系统运用档案数字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举措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专人负责档案数字化工作,对电气企业内部的各科室、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整理档案资料,由公司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归档,经过整合完善,将分散的档案资料归类整理,提交企业档案室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专人专责,防止拖尾扯皮,全面提高数字化档案工作效率。其次,要指定一名技术水平高的人员作为企业的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负责做好在线文档归类整理工作,建立起专门的电子数据库,为企业领导和员工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要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拷贝,以免计算机操作失误造成文件丢失。再次,要建立严格的文件登记管理制度。企业档案室负责人作为文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实行严格的文件登记制度,对公司所有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负责监督指导各单位、科室负责人员及时归档电子文件,每年底对电子文件光盘进行检验,及时归档登记封存,为以后随时调阅做好充分的准备。

(2)要进一步做好数字化档案保密工作。当前,档案数字化工作者的保密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电力档案数字化的方式主要是扫描和制作电子文档,这两种形式极易发生泄密。因为扫描时要逐页进行,还要进行转变格式、压缩文件等操作,可以说这个过程复杂繁琐。很多企业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时,都把这些工作外包出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泄密事件的发生概率。所以,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档案人员亲自操作,特别是一些重要人事档案,档案专门人员务必提高自身的保密意识。同时,档案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确保数字化档案建设是一项保密性强的综合工程,必须根据新时期的网络特点,采取信息加密、备份、防火墙等高效的保密措施,防止数字化信息在网络上传播,通过数字化档案的保密建设,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档案信息服务。

(3)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诚然,电力系统档案数字化工作投入高,科技水平含量高,这项工作需要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人员来承担,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要学会管理,善于管理,同时要熟悉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息知识。目前,档案数字化工作者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一要求,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知识层面比较狭窄,这也成为在制约数字化档案工作的重要。

4 结语

未来时期是信息经济的时期,可以说,广大电力部门档案工作者机遇与挑战同在。电力系统数字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科学,是目前电力部门在档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相信,只要广大电力档案工作者意识到数字档案工作的艰巨性,科学制定有效整体规划,然后组织分期实施,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数字化档案保密工作,进一步强化数字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我们的电力系统数字档案建设将更加基础坚实、运作良好,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巩宝荣.档案数字化建设:理念·困难·选择[J].山东档案,2002(3).

[2] 倪红.数字化在档案资源整合中的作用[J].北京档案,2004(5).

[3] 汪春泉.论新时期电力档案数字化编研的发展及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7(14).

[4] 卞咸杰.电子政务下影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几种重要因素[J].兰台世界,2006(24).

篇12

管理:引导和政策并重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虽然未能到会,但他在贺信中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次会议是期刊行业面对信息传播技术变革进行的积极探索,也是期刊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行业发展的有益尝试。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化出版的发展趋势高度关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引导传统出版行业积极利用新技术融入数字化出版潮流的政策措施,并将继续指导和支持全行业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认清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思路,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走了一条“先发展,后规范”的道路,它在空前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对于期刊数字化,需要发展与管理并举。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就如何推进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谈了几点看法:

――引导期刊强化数字化出版的主动意识。期刊业的生存之本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针对信息的生产模式、传播方式和读者的接收形式、应用方式的重大转变,期刊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才能增强行业的发展活力。

――支持期刊社确立数字化出版的主动地位。传统期刊社由于受到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技术手段、人才资源、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限制,对于利用数字化创新期刊的动力不足、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在期刊数字化进程中还居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总署将大力推动期刊社通过运用多元化的传播手段融入数字出版进程,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容优势,确立在数字期刊源头的主动地位。

――转变管理思路,推动数字期刊发展繁荣。传统期刊与数字期刊的区别更多地体现在各自的内在机制上:传统期刊拥有正式刊号,拥有主管、主办单位,拥有事业或企业法人身份,政府对其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思路;数字期刊则是一种网络或通讯信息产品,对于数字期刊还没有形成十分明确的、专门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因此,必须不断转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水平,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尊重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推动期刊业数字化方面,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尊重数字期刊生产者经营者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实施数字出版基础项目的建设,为数字期刊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提供合理的产业政策,激发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创新精神;通过行使适当的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从信息技术与媒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期刊数字化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推动完善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政策法规。积极推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现代信息服务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解决好信息资源共享与安全保密的关系等问题。

――抓紧研究制订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相关信息和标准。数字内容的发展标准建设应该先行,信息产业部愿与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密切合作,支持数字内容产业标准相关的研究制订和推广运用,支持和鼓励出版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工作。

――支持数字内容产业的研发和自主创新。我们将致力于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互动发展,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新闻出版行业的推广运用,引导企业强化自主创新,提升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力。

――推动数字内容产业链的完善。我们要引导技术服务商、网络运营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等一些关联企业积极合作,促进数字化产业的健康与繁荣发展。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也在发言中谈到,要加快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引导,为期刊数字化建设保驾护航:

――政府部门要进行规划引导。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为报业建设成立了数字报业实验室,既解决了重复建设盲目投入问题,又为报业数字化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这种做法在期刊数字化建设中值得借鉴。

――要有政策支持。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目前期刊社经济实力较弱,依靠期刊自发进行数字化有一定难度,因此,希望政府部门从期刊社的实际出发,致力于有利于期刊社发展的建设。

――尽快协调解决数字化的标准问题。

此外,网络上的支付手段,客户端点击的监测等技术问题,对于数字化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数字化,如何实现自身“造血”

本次研讨会真正地将期刊数字化落到了实处,与会者在肯定期刊数字化重要性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期刊如何数字化的问题,与会者纷纷就这一问题现身说法。

内容制胜,不变的王牌 国新办网络局副局长彭波在发言中指出,内容是互联网媒体的核心。互联网发展的经验证明,任何时候鼠标都不能离开内容而独立存在,离开内容质量的提高,过于追求形式的时髦和花哨,不可能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认为,期刊数字化的关键是要把产品内容做好,好的内容加上数字化的包装,才可以成为整个数字期刊的核心。

日本应庆大学教授、日本经济新闻社媒体研究所所长坪田知己介绍了日本线上读物线下出版的现象,他说,这是一个反过来流动的方向,有一些小说情节非常有意思,从网上下载下来成为纸质小说的来源。比如像《红线》、《恋爱的天空》,现在已经用传统的形式出版发行了,这几本书销售数量都已经超过了100万册。对于这种线上变线下的现象,说明吸引读者的唯有内容。

《中国国家地理》不久前推出了手机杂志,社长李栓科介绍了做好数字化期刊的思路。他说,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提供24小时的地理资讯,绝不能用办月刊杂志的理念去办手机杂志。因为读者订了你的手机杂志,如果发现只是纸媒体的翻版,就会丧失对他的吸引力,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读者订阅后退订的情况经常发生。后来,他们重新组建了编辑部,按照24小时资讯形式,提供完整、及时、权威的有关地理、探险、科学、考察等的内容,不久之后就发现自己的读者在快速增长。

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媒体的专业化、“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方向,对于期刊数字化来说,为读者和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也不失为一种策略。《电脑爱好者》主编封立鹏介绍了他们网站在这方面的经验:“我们这边主要是社区的模式,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我们论坛的一个注册用户是50万人,最高的同时在线人数是13000人,博客的注册人数是15万,单期的阅读人数是40万人。”他说:“社区实际是2007年以来是一个非常大的热点,我们认为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我建议在刚起步的时候就做社区,两个人或者一个人就能够做起这个社区来,也不需要有太大的投入。同时,由于网站具有无限的扩展性、连接性,你就可以为客户去定制这种专区、专题,从而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

形成媒体产业链“为了媒体而做媒体”的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媒体发展的需要,媒体要做大做强,必须跳出媒体做媒体,形成一条健康的产业链,期刊的数字化也依然要秉承这条规律。美国IDG高级副总裁熊晓鸽也介绍了国外出版业的状况:“美国现在出版业的构成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做互联网,第二个反应就是要寻求更多非出版的收入。美国的《计算机世界》,现在每一年的收入里,非出版的收入已经超过50%。 ”

对于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社社长周小惠提出的如何利用手机二维码等新技术来实现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问题,银河传媒CEO兼董事长沈维给予了很好的建议:“我们二维码在健康这块的服务准备做了,而且跟保险结合在一起,比如心脏紧急救援,有带在手腕上的心脏监护,一旦心脏不太正常以后,马上一个短信就会提示,我们直接就会定位救援。对于糖尿病,你们要做这个糖尿病网,或者要跟我们掌媒合作,你的定位不能只是老年人,还要有他们的子女,因为父母的健康往往会引起子女的关注。你们应该以媒体这个点为中心,再去扩展你深层的服务,跟医院、健康机构、保险、救援结合起来,你就能串出一个大产业。”

在互联网上打造新的期刊经营平台 与会者也提出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后的种种担心,对于新媒体会不会成为传统媒体的“吸血鬼”表示担心。嘉宾们一致认为,数字化只是增加了期刊发行的一种渠道,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个渠道必定会对纸质期刊的发行起推动作用,并且就期刊社“造小船”还是“乘大船”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类似于清华同方、龙源国际、阅读网等这样的期刊发行平台造出了聚合期刊的“大船”,而各个期刊社也有自己的数字化策略和行动,比如建立自己的网站等等,然而这艘自己造的“小船”能否顶住风雨和严寒的袭击?

清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王鹏这样说道:“如果有限的平台能够满足你一定的要求,你可以先跟着大船走,走到比较宽的地方再去造自己的小船,通过大船带出去以后,你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去放你的小船。”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社长王丽莎充满信心地讲:“我们有11条小船都是行业网站,我们要通过多技术和内容的创新,努力驶向门户网站。通过CRTER网站群我们可以承载CRTER的编辑到全世界去访问,把中国医学界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关于数字化期刊发行平台的问题,女友杂志社的高峰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期刊数字化不仅是数字化内容(编辑)及管理,还应包括利用数字手段所进行的发行、广告、商务等经营管理活动。

阅读网总经理徐雯介绍说,目前有数百种期刊跟他们进行合作,每一个用户能够独立地看一本书或一本杂志,这本书或者杂志从一个电脑拷到另外一个电脑,如果可以传阅,就可以转发给朋友。他们以更低的成本运作一个期刊经营平台,带来了更好的价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对于出版机构和读者而言都有很大的利益。

对于期刊的数字化,龙源国际副总裁兼总编穆广菊讲了他们的基本思路: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她说:“我们的宗旨是让中国期刊走向世界,让中国期刊走向未来。中国期刊发展的一个核心就是‘聚’,这个‘聚’可以理解成期刊产业化发展,又可以理解为龙源的期刊聚阵。每一个杂志社都可以在数字化出版方面做很大的投入,但却很难做到都拿出很大的市场团队,把自己的期刊做到全国的各个角落,做到全世界的各个图书馆、读者面前,这就需要有一个整合的发行平台。”

深圳掌媒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吕利勇分析了期刊与手机媒体结合后的良好的广告前景:“我们的用户是智能手机用户,都是高端用户。所以跟我们合作的客户多是大品牌的。掌媒立足于同传统媒体的合作双赢,这是掌媒永远不变的宗旨。传统媒体只需要按月定期提供杂志电子版源文件即可,最后双方共同分享手机发行和广告带来的收益。”

数据核查助推期刊数字化的发展

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理事长石峰认为,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潜力很大,它是另一个需要开发的广告市场。他说:如此庞大的产业,迫切需要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选择在网络出版物上投放广告或选择合作伙伴,他们对准确、可靠的网络发行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2007年2月8日,在石峰理事长的倡导和主持下,调查中心成立了网络出版专业委员会,迈出了建立中国网络广告体系的重要一步。

篇13

【关键词】计算机 技术 病案

电脑技术日新月异,医疗工作人员改进制作以及管理病案的方式,依此不断提升了自身医院发展的效率。其中实现计算机技术对病案管理的应用是因为人工手写病例太过于繁琐,且容易出现讹误。所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发展日益明显,在事业单位信息化之中,电子病历的信息化管理也因此得以快速成长。

1 病案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数字翻拍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翻拍技术依靠相对低廉的费用实现了病案数字化的管理,从而建立起病案数字化系统,使得医院相应的数字翻拍管理工作推进了一大步。有效的病案管理的数字化系统的建立,使得医院管理有效可视,并且提升病案自身的价值,从而为后续的病案管理以及远程相关的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

1.2 缩微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缩微技术是高技术与设备运转的极强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采用成熟的信息处理技术,并且在成像领域多程度地提升了病案管理的管理以及发展速度。就其实质而言,这项技术比较要求专门的设备与工艺、或者相应的工艺与材料,然后通过此种手段将病案管理相应的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实际保存,能够后期为加工以及成型保存做好准备工作。

1.3 条形码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病人在进行入院登记手续时,一方面产生相应的病案号,这便是对于病人相应的识别码,使得病人与病案号进行一一对应,此病案号在病例的右上角进行记录并且且进行保护,使得条形码在后续的病房病例回收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2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2.1 病案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病案管理的开始便是对于身确定,首先,要进行身份登记系统的确认。使得病案管理能够通过借由身份登记系统进行实现。身份确认以及登记系统,可以能够顺畅提升患者主索引、删除与修改。其次,在对患者进行快速登记与录入之后快速对患者进行查询号码以及建设号码的行为,提升了相应的病案管理效率。在实际的数据采集工作中需要做以下几方面:

(1)进行完善的表格填写,表格的填写以及设计必须直白易懂并且能够使得使用的表格的相关人员节省表格的填写时间;

(2)在表格的填写之中,以及表格设计系统的构建,计算机相关人员应该确认各个字段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与具体标准,计算机相关人员需要设计系统帮助医院患者填写完整,并且能够使得病案管理了解相关的患者信息与增强病案管理的时效性。

(3)最后计算机工作人员在整理患者相关信息时候一定要加强效率性与实践性。

2.2 结合实践选择条形码技术进行病案管理

2.2.1 病历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病历的回收利用条形码设备进行扫描,便可以进行病人信息的添加:入住院号、科室名称、住院服务信息等显示于对话框内。此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与流程化运作。

2.2.2 病历借还系统的确立

病历借还系统的确定以及建立是能够使得病案管理进行相应的数据流量统计。

2.2.3 条形码确立系统的设计

此类系统主要是适用于创建、补充以及扫描的时候应用。

3 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实施效果

3.1 病案首页信息数字化

病人从登记入院、出院再到病案档案的归档,使得病案管理的系统更加具有着大众性、广泛性与普适性,使得相应的病案信息能够发挥本身的作用与生命力。

3.2 开展健康科谱知识宣传

病案的内容与信息可以使得相应的进行一定的教育归档,组织相应的出版与报刊,进行健康的普及教育、提升公民的公共卫生意识,定期宣传健康知识。信息化的病案管理使得对应人群能够有着一定的病情人事,能够做到早发现身体方面的疾病,对于公民、医院来说,都是较大的公共财富。

3.3 辅助医疗

整个医院系统,可以对病案进行管理,然后制作成较为可获得、可普及的健康教育档案,按照相应的病案进行信息化的系统,发挥医生的主动性,加强病案信息的细节化管理,然后可以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192-194.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3.03.010.

[2]李军,邢B,周晓玲等.病案管理规范化之思考[J].中国病案,2010,11(6):11,6.DOI:10.3969/j.issn.1672-2566.2010.06.006.

[3]曹阳.医院病案管理的改进措施[J].中国病案,2012,13(2):10-11.DOI:10.3969/j.issn.1672-2566.2012.02.004.

[4]陈丽英,魏秋丽.绩效考核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4,(4):4-6.

[5]邬贻萍,苏勇,刘炳麟等.腾讯QQ群平台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病案,2015,16(1):37-39.

[6]胡桂周,鲁鸿,周洪波等.规范化病案管理是提高病案质量的关键[J].中国病案,2011,12(3):23-24.DOI:10.3969/j.issn.1672-2566.2011.03.015.

[7]谭钧元,李庆虹,山丽梅等.病案管理中的医学伦理[J].中国病案,2014,15(9):4-5.DOI:10.3969/j.issn.1672-2566.2014.09.001.

篇14

关键词:数据收集;信息平台;资源调配

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从产业发展的根本现状来看,农业的生产水平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性的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数字化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1数字化农业技术概述

在农业领域进行数字化管理其实质是将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农场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利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维持农场的健康高效运行。数字化管理技术,是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创新性的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农场人员调配、基础机械建设、财务数据运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将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传统的管理经验相结合,研发出的一种加强农业管理效率,提高农业产出的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填补传统管理系统的漏洞,提高农场运行效率,实现人力的充分调动与农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农业机械的利用水平,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农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增强现代化技术在农业产业的运用,也为农业经济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数字化农业就是将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实现可视化管理,从而使农业管理的过程实现数据的高效有序处理、控制农业经济运行成本和加强基础农业机械的建设等发展目标。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区域水平差异较大,数字化管理技术通常与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发达的区域对于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此加强农业数字化进程,首先要强化其在区域推广的力度,促进区域农业的高速发展,只有当区域农场的发展具有规模性,才能带动该区域对数字化管理的技术需求,从而有效推动农业产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率先成为数字化管理的试点地区,将为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现代化农业运行模式提供了参考模板。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实现农场管理方面的统筹规划时,要切实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管理系统的内部,不要只将其作为一种外在的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实践环节、农业技术研发环节和农产品的运输存储环节要切实落实数字化管理技术,实现现代化技术对农业产业的全面管理。

2农场农业统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准确全面的信息采集,是建立数字化农场管理系统的基础环节。在建立农场统计信息系统时,农场应加强专业化机械的建设,使用专业化技术人才进行农业指导,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技术的全面有效推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实时传递的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2.1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数据采集

(1)在信息的存储方面。将农场信息通过网络数据的模式进行存储,在保证信息完整性,将农场历年的产量、收益进行对比,制作明确的统计报表,分区域实行综合绩效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技术辅助。(2)在对农场大数据的处理方面。数字化的网络技术,可以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计算,对于农场的财务管理、产量统计、农产品运输等方面的数据信息管理提供了便利。然而,尽管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力推行,但由于历年来信息数据的保存不当和基础数据的记录不完善,使得农场数据的采集和区域内农业信息的交互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在农业信息采集方面。建立一个专业化的信息交流存储平台,成为了数据信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相关部门应将农业数据平台作为各区域农场实时信息数据存储的数据库和区域化数据对比的网站,从而实现对农场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

2.2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指标表达与实现

(1)利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并利用基于ASP动态网站技术开发的网络应用系统,最终实现了散点图分析、经济增长率分析等。这一技术在农业数字化研究的实现,可以直观、具体地展示农业经济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突破了农业数字化研究中单机版系统现状,实现了网络下多终端共享,并为农场数字农业集成系统网络平台的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2)数字化农场的方差贡献率是指它所包含原始指标信息变化的程度,当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至106%以上时,我们还可以认为这几个主分量可以代表原来的多个变量来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在分析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主分量中载荷因子相关系数大小排序,说明第一主分量主要表达了农场产出收益能力;第二主分量主要代表了第一、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第三主分量主要表达了林业的高产效益类指标。

3结语

农场经济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发展过程中应深化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实践环节的应用,保证信息化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收集与存储的全面有效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管理方面,不仅是农业产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发展数字化农业提升大农业层次[J].农场经济管理,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