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篇1

一、培养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重要性

(一)依法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法治文明是治理国家的最佳制度选择。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不管他们以后在哪个领域工作,遵纪守法都是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其法律意识之状态是衡量该国和该民族法治文明的尺度,其法律意识之养成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教育家曾经说过:“要知道明天的社会,先看看今日之校园。”在校大学生犯罪率逐年攀升是高校管理和社会治安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法律意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预防大学生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在需要

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是大学生素质表现的三个方面。其中,法律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己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之才,应具有与法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做人做事,处处都应将其纳入国家法治的轨道。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与法律联系越来越紧密。若想适应现代社会,做一个现代公民,就必须要做到基本的知法、懂法和用法。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法律观念,就不能依法办事,不能根据法律常识判断是非曲折甚至误入歧途而酿成大错。法治社会对普通公民的要求如此,对大学生公民的要求更高。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对违法犯罪有更深刻的认识,做到自觉守法、自觉用法,自觉让自己的行为合法。

二、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知识匮乏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高校开设的“两课”,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这种对法律的理解水平是很低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哪怕是对于我国母法宪法的认知,认真通读的大学生达不到三分之一,有超过三分之二学生对民法不了解或仅仅略知一二。至于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则了解的人更少,这种情形下,大部分大学生在自身权利遭到侵害时,没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有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有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但不知如何下手,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维权意识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曾经的《大学生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因为要上课,时间、精力有限,维权经费不足等原因,“大学生维权率低于全国平均数,维权率只有10%”,“在投诉渠道选择上,被侵权大学生48%自认倒霉,24%到网站论坛上,5%向媒体或维权组织求助,1%到法院诉讼,另有18%求助于家长、老师和同学等。”二是权利义务认知的片面性。对于自己的基本权益要么不了解,要么过分强调自身权益而忽视对他人权益的基本尊重。不关心也知道自己有哪些义务,权利义务发生严重偏差。三是不相信法律。对法律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认为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两相权衡而被迫选择私了或忍受;也有极少数大学生法律意识近乎空白,认为法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就要“以牙还牙”,放弃法律武器,而去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四是误解法律。有部分同学虽然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知道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但仅仅把法看成是一种神圣威严而远离自己的东西,认为它纯粹是一种统治工具,只要不杀人放火,就与自己没关系。

(三)法律观念比较落后

有媒体公布了一组有关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数据,权大于法的思想在大学生中依然存在,例如在回答“您认为打赢官司主要靠什么?”这一问题时,53.4%的学生认为主要靠关系好,学不学法无所谓,认为有理有据的占32.4%,认同有好律师的占15.2%。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摆正“法”的位置,将其置于“关系”、“背景”之下。这种扭曲的观念若不加以矫正,其社会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

三、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一)课堂教学是法律意识培养最有效的途径

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向大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主渠道。我国高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由于学时有限,而包括内容相对较多,学生们的法律基础知识又很薄弱,在此种情况下,不可能对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们能从中学到的法律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更别说法律意识的构建了。笔者认为,根据已有的条件,高校应从两方面下手:一应加强法律基础课程建设。需对目前高校“两课”教学课时结构进行调整,要适当压缩思想道德修养内容所占课时比例,相应增加法律基础课的课时;二应增设法律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加一些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婚姻继承法、诉讼法等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法律课程供学生们选修。

(二)通过校园法治环境的熏陶来拓展大学生的法律视野

篇2

[关键词] 护理实践;法律意识;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110-02

在社会法制、文化、经济环境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处在改革浪尖而备受关注的医疗行业,医患关系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及医患矛盾的升级,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1],但又同时表现出“高权利-低容忍”现象。护理工作直接涉及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切身利益,稍有疏忽,难免发生医疗纠纷[2]。在护理实践中,相对于患者强烈的权利意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漠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3]。因此,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维护患者合法权益,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1.1观念滞后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基本模式。由于文化素质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整体服务及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再言听计从,其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医护人员只是平等主体间医疗服务合同关系的一方、是患者的医疗消费服务的提供者,而不再享有优越感。观念的滞后将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

1.2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人员配备又往往不足,加之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新知识的学习而轻于法律知识的自觉学习,忽略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1.3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机会少

传统的医学教育着重于医学知识、护理技能的教育培训,轻于法律、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后的继续教育也未能及时充实法律知识的缺失。以至在职业行为中不明晰自己的法律责任、权力、义务,一旦出现纠纷,就处于不利地位。

1.4麻痹心理

认为法律只是个概念,与自己有距离,不用刻意去学习,只要工作完成了,与法律有关的事不会找到自己头上,忽视了工作中的潜在性法律问题,以至于纠纷在意想不到时发生。

2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1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

护理安全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因此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和严格执行护理技术和操作规程,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还要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行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注重细节管理,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杜绝和减少不安全因素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2.2是医院健康发展的需要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患纠纷会严重扰乱医院的工作秩序。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扩展,增加了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随之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高水平的技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更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规避护理风险意识,减少纠纷发生,以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健康发展。

2.3是确保患者权益的需要

患者是特殊的消费者,付费就医标志着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彼此具有了权利和义务,患者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随着医疗服务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4],“期待利益的丧失可能会引发纠纷矛盾”。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患者所接受的服务主要由护士来完成,这就要求护士增强法律意识,在制订护理计划或进行护理活动时,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患者的权利,对护理行为中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及后果要有预见性,自觉地将规章制度当作法律意义中的义务去履行,“慎独”自律,主动防范纠纷发生,确保患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2.4是保证护理人员自身利益的需要

对于患者不断增强的运用法律手段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和维权意识,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这也是保护自身利益、减少损失的需要。护理工作科学性强、服务性强。而现代医学发展是建立在高成本高投入的基础上的,患者的不堪重负会以某种方式转化为医疗纠纷。因此,护理行为即使无过错,也可能发生纠纷。在护理实践中护士要强化法律意识,要不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明晰责任、权利和义务,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的职业道德。即使出现纠纷,也会有意识地有效保护现场和医疗护理文书及抢救用物等证据,在处理时就会有理有据,从容冷静,依据法律法规提出免责或减轻责任的理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5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强化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护士既是医生的合作者也是病情观察的先行者和医嘱的具体执行者。准确、及时、完善的护理记录,审慎、细致、耐心的言行,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不仅是护理专业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强化法律意识的真实体现。工作中,观察到患者病情变化,要及时通知医生,不得擅自处理。执行医嘱时如有疑问要及时与医师沟通,护士有权拒绝执行错误医嘱,否则,因此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引起严重后果的,护士要与医师共同承担法律责任。但无故不执行医嘱或篡改医嘱,均属违法行为。护理专业在发展和提高的实践中,无论内容和形式上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因此,要明确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树立和强化法律观念,规范护理行为,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医疗形势,降低护理风险,防范护理纠纷。

3讨论

在医疗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及相关法律不断完善的现今,医疗护理工作也将逐渐进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阶段。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都将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医疗形势,在护理实践中,一方面要忠实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要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法律观念,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培养护士化解风险的能力[5],一旦出现纠纷,能够明晰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法律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石俊华.医事法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41-443.

[2]熊晓美,熊诗华,张胜芝,等.新形势下增强护士法律意识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12):753.

[3]杜治政.护理学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3,544.

[4]毛惠芳,裘丽君.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7.

篇3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实践 道德与法律 思想导航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4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部分大学生身上却常常表现出道德缺失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道德和法律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章条例,而且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正处于求知成长状态的大学生尤其重要。如何通过“思修”课教学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 “思修”课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重要而基础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研修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身素质,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修”课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从事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用理论知识来指导社会问题,以社会现象来印证理论知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结合起来,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教材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学生无法直观地理解课程中所阐释的理论,进而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性求知的东西也就少之又少。如今一些老师自身水平有限,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逻辑性,课程内容与中学时的思想教育课程衔接性差、重复多。因此,学生希望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有趣一些,深刻一些,能够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希望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向社会扩展,能够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与政治动态、时尚前沿、社会制度、大学生的思想热点相吻合,能够有力地对社会和大学生提出的各种尖锐的矛盾和敏感问题做出系统而全面的回答。

“思修”课教学实践的重点是要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思修课的教师经常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营造知行转化的教学氛围和教育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寓教于行,做好知行转化和统一。

2 道德与法律意识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

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可以说是一对连体婴儿,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密不可分的。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以作为法律评价的标准和推动力量。道德与法律共同合作,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虽然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无论是法律规则意识的培养,还是道德素养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思修”课教育则处在首要位置,每位身处“思修”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都应有一种使命感,努力地提高每位受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较为具像、生动地把原理及规则为学生解析明白,进而去影响其精神的塑造,从而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与法律意识的加强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 “思修”课作为大学生道德与法律意识形成的思想导航

如今大学生存在知行背离道德现象早已引起了德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重视。德育研究工作者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三种:一是道德要求过高论,二是社会环境影响论,三是思想道德课堂教育问题论。在这三种成因中,第一种,是没有一个正确的道德意识,以至于过高地加大道德的要求造成心理上的畏惧感;第二种,是没有形成自己的道德观的表现;这两种情况归根结底可以说是,大学生在形成道德观或道德意识时缺乏一种正确的引导,而“思修”课教育正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正确而系统思想引导,以助于大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观或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永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6中).

[2]文军.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讨[J].中国水运,2007,(5).

篇4

关键词:品管圈;肿瘤;化疗药物;依从性

1962年日本石川馨博士创造了品管圈活动,也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QC源于基层,产生于班组,是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服务的员工,围绕单位的方针目标或现场存在的问题而组织开展活动的小组。由于化疗药物在杀死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给肿瘤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和化疗方案的完成,肿瘤患者了解化疗药物相关知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用药安全和治疗依从性[1]。2014年6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的课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住院的肿瘤化疗患者96例为对照组,男48例,女48例,年龄22~71岁,平均(49.56±3.62)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病:肺癌35例,胃癌23例,乳腺癌21例,肠癌17例,文化程度:初中21例,初中以下18例,高中34例,高中以上23例;选取2015年1~6月住院的肿瘤化疗患者128例为观察组,男76例,女52例,年龄25~74岁,平均(51.26±2.64)岁,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原发病:肺癌51例,胃癌25例,乳腺癌24例,肠癌28例,文化程度:初中34例,初中以下28例,高中36例,高中以上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种、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肿瘤化疗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化疗药物知识的普及,包括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名称、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整个化疗周期都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1.2.2品管圈组成 护士长任圈长,统筹计划,制定培训并组织活动。选取5名护士(从事肿瘤护理工作5年以上)和科室医疗组2人组成品管圈活动组,协助圈长制定实施方案,执行具体的护理计划,并对患者的意见总结分析和进行效果评价。会议30 min/次以上,每个月1~2次活动。

1.2.2.1主题选定及选题理由 通过小组成员的脑力激荡,并按照医院安全目标管理的方向,结合患者需求最后以“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为此次活动主题。肿瘤患者对化疗相关信息的缺乏,加上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下降,极易出现焦虑、无助、抑郁甚至恐惧和绝望,这些都直接影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有些患者甚至终止治疗 。经过调查并进行数据收集发现,2014年6~12月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率为82.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85.4%。

1.2.2.2分析原因 从人、物、法、环境四个方面对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确定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低的主要因素:患者本身受到年龄、生活方式、文化程度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化疗药物的认知障碍;护士自身对化疗药物知识缺乏;护士独立收集资料进行药物指导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④受传统思想影响的患者对护士宣教内容不信任,护患沟通缺乏足够的时间支持;⑤医护合作对患者进行沟通和指导未实现个体化。

1.2.2.3设定目标 依据目前情况、改善的重点及圈能力方面,将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率由活动前82.6%提高到92.6%,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活动前的85.4%提高到95%。

1.2.2.4对策制定 制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每个月组织一次讲课,普及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制定手册,让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健康宣教;每个月组织患者进行公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给患者发放有关化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单,帮助患者减轻使用化疗药物后的副反应,帮助患者克服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医护合作,共同参与,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评价指标 记录QCC活动后半年我科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率、治疗依从性与QCC活动前的情况做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名称、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用药途径和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比 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大大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对患者的护理更加细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使护士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能够进行更加合理的健康宣教,这让护理过程具有针对性[2]。提高了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圈员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强化了护理群体,加强了护患和医护之间的交流,协作与配合。团结的护理团队,良好的护患关系及合作的医护关系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法律意识;现状;措施

引言

众所周知,法律意识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根本所在。法律意识的培养,必须具备较为理想的全面性特点,不仅仅需要针对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进行全面详细的培养和宣传,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同样需要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中学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制建设的落实效果。

1中学法律意识现状

基于当前我国现阶段中学法律意识现状来说,虽然大部分的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了具体的法律知识,从整体来看,中学法律意识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和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存在着一定不足的问题。详细分析可知,当前我国中学法律意识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初步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

当前绝大部分中学生已经逐步意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法律的决定性意义。在用法和守法方面,这种意识正在不断提升,并且对于法律规定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也具备了较为详细全面的了解,能够有效指导实践。

1.2法律教育途径主要是学校

当代中学生对于法律的了解和接受,主要途径就是学校。在学校的相关教学和宣传中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价值,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等理念不断得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包含“法治”;而对于其他途径来说,涉及的比较少,比如在家庭和社会团体中,对于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几乎起不到相应的积极作用。

1.3对不法行为的鉴别越来越高效

在当前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法律意识的提升还表现在相应的不法行为鉴别和抵抗方面,这种不法行为的鉴别和抵抗主要指当中学生自身遭遇到一定的尤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时,能够做出准确的选择判断,并且能够最为及时高效地采取正确的手段进行正当防卫,对于自我保护起着越来越理想的效果。

1.4对法律知识的渴求越来越明显

当前中学生随着其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法律知识的渴求也表现的越来越突出。相当多的中学生想了解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当前的法律接受途径已经不能满足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诉求,需要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进行完善和弥补。

2中学法律意识培养措施

从当前我国中学法律意识的基本状况来看,其整体的水平确实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和优化,但是当代中学生的法律诉求也是越来越突出的,除了中学生自身的法律诉求之外,结合当前存在的各种法律接受途径较为狭窄和其他问题来看,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尽可能的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拓宽法律接受途径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2.1结合德育工作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

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重点结合德育工作是一种重要途径。针对当前现阶段的中学教育问题来说,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德育工作也获得了中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和中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也就显得极为有效。这两方面的结合主要就是依托于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来进行。德育工作的进行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而法律意识的培,其还和德育工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提升了中学生法律意识,也就能够提升其道德修养水平。在具体操作中,可选取趣味性较强的方式化枯燥为兴趣,比如开展法律知识的竞赛就是多种手段之一。

2.2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

作为中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重点结合相应的教学过程也是比较关键的一项基本措施。法律意识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结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涉及大量的法律知识,教师通过合理设计,使中学生能够把这些法律知识融入到自身的法律意识中去,避免留于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出现。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在其它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的内容进行延伸,保障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加强。

2.3充分借助于家庭教育手段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教育作用。家庭教育中法律意识教育的引入对于提升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针对所有学生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很多学生也都存在着自身的一些法律困惑,这些困扰的有效解决可以依托家庭环境来进行。很多法律知识对于家长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家长可以把这些法律知识较好地传授给中学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法律意识培养,已经得到优化和完善。在具体的法律意识强度和普遍性方面,都具备了较为理想的水平,但是拓宽法律意识培养途径,开展多样化的法律意识培养活动仍然是今后中学法律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工作任务,也是中学生的基本诉求所在。

参考文献:

[1]武磊.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1,35:248.

[2]张计彪.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品牌,2015,02:252.

[3]周伟.浅谈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145.

[4]黄红梅.探究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4,07:109.

篇6

关键词 90后职工 法律意识 现状 提升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与人们的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的法律意识各有不同。它主要表现为对现行法律的评价与解释,人们对自己的权利、义务的认识,对法律制度的了解、运用以及掌握程度,还有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方面。

90后职工是今后进入企业的主力军,且90后职工较之于其他老员工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接触的信息多样化、固有思维方式突出、个体价值实现方式多样化等,90后学生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我们从企业的角度、90后职工的角度两个因素对佛山市某些企业进行调查。其中企业的角度分为企业对法律意识的关注度、企业的行动力表现。职工的角度分为90后职工对法律意识的关注度、90后职工活动的参与度、90后职工的行动力表现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企业对90后职工法律意识培养工作缺乏常态化。企业90后职工法律意识的高低正是有效反映企业问题的重要表现。然而企业如何展示其对该方面的重视程度,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组织相关的活动或比赛,因为其中包含着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让企业90后职工在活动中了解到知识。虽说某企业有限公司也举办相关的活动,但是从调查中发现,企业仅是偶尔性举行,并不是经常性举办。

(2)企业较为注重生产性基础管理。企业在举办活动之前会在公告栏上、部门会议中对90后职工进行宣传通知,并且较为规范的向90后职工传达相关知识,例如职业病防治。在管理上,企业对90后职工岗位上的安全生产及安全保护措施做得十分到位,并定期地、规范地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新,其他方面的宣传普及则较少。

(3)90后职工法律意识观念强。法律是对自身权益的一种维权保障,然而法律意识的高低决定着我们维权是否会在适当的时候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在调查中发现,员工对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安全生产法都是90后职工所关注的,其中的一些基本的相关规定也有所了解。由此看来,90后职工的法律意识观念较强。

(4)90后职工积极参与活动,但法律相关活动较少。参与相关活动不仅能从中获取到所需知识,更能提高90后职工的团队意识,企业的凝聚力,这是双赢的局面。对于企业举办的活动,绝大多数的90后职工都是积极参与其中,并且90后职工认为参加企业举办的活动有助于明确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90后职工参与活动的前提是时间空余期间,不少90后职工因为工作繁忙而不能参与,仍会在空暇期间对活动进行关注,但法律相关的活动较少。

各个企业的文化、管理理念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很少突出法律文化的构建。针对90后职工法律意识的现状,我们建议从企业和学校两方面进行改进和引导。

1 从企业本身而言

1.1 企业制度建设本身

企业普法,可以有效地让90后职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可以提高90后职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90后职工在实践中可以规范地按照相关规定安全、高效地生产;企业也可以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当然,在生活中也加强了90后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增强企业90后职工法律知识,必须坚持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扭转出现了风险才引起重视的传统思维,避免发生了损失才赶紧进行补救的被动做法,切实把防范法律风险由习惯于事后补救转到事前预防上来,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企业学法用法要取得实效,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规范严谨、操作性强的各类制度是重要保障。企业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实现对90后职工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指导、严格管理和监督,保障学法用法工作真正落实。要实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法治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制度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

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调整中维护90后职工的经济利益,加强工资、用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的建设,从制度上保证90后职工经济利益的维护。其次,加强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从细处、实处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化企业90后职工法律风险意识,各级领导是关键,管理人员是重点。企业必须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企业的高度,以对企业负责、对90后职工负责的精神,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时刻用法律来规范企业的组织和行为。

1.2 企业主动联动学校资源

企业无论从缩减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素质、以及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影响力的角度出发,可选择主动联动整合学校的资源,深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并完善校企合作方式。

2 从学校教育而言

2.1 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甚至有的院校不开设或讲授法律类课程,只是临考应付,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法制观念淡薄。因此,要强化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为作为合格的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主动与企业接洽

院校必须主动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把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突出自身教育的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而法律素养就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优良的素质。对于企业而言,拥有良好的素质的人才往往是企业最注重的经营理念之一。因而,法律意识对于我们而言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在校的高校学生需要如何做呢?作为新世纪的高校学生,在校所学的第一门课程就是要学习如何做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必修课,也体现了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当然,现今是法制社会,作为大学生,我们自身更应懂得法律在我们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学会自觉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律意识就成为了必然。

篇7

关键词:法律;全球化;法制化建设;法制观念;高中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并不仅仅是要向高中生传达政治知识,更是一门强调法律意识培养的课程,承担了公民培养的教育任务。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程度。在目前我国高中课程体系中尚未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因而法律意识的培育一般通过思想政治课来完成。无论是从国家管理还是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提高公民法律素质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的最有效方法。高中生正处于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时期,因而增加对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培养,进行有序的法制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结合我国目前高中课程体系设置,思想政治课程成为法律意识教育的最主要手段,高中生应当利用思想政治课程,丰富学生法律支持,提高法律素养,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一、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化的发展,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建设法制社会永远是我们的追求。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公民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在法律的规范下,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前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高中政治课程中已经融入了很多有关于法律政策的内容,尤其是《政治生活》中,有不少内容设计我国法律政策,对于培育当代高中生法律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除了要注重考试成绩外,也更应当关注对高中生政治权利意识、爱国主义情感等的引导,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人才。

(二)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式。高中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未来力量,代表着祖国的前途,因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现有教育体系,高中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律课程,一般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来进行渗透式教学。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需要知法、守法,进行法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更多的也是保护自己。为了适应法制社会的发展,高中生也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也从源头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做出贡献。

二、法律意识培养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关系

(一)法律意识培养与思想政治课程结构息息相关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的课程,也是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来源。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就要死记硬背,但深究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发现其实有很多值得学习探究的内容。例如在《政治生活》教材中,《政治生活》是高中政治课程的必修教材之一,从其设置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目标来看,与培育高中生法律意识是相统一的。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政治生活》的结构框架也与对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相得益彰,教材中用通俗而详实的语言向高中生介绍了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对《政治生活》的日常学习过程中,教材有意识的让学生理解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法律观,提高学生法律运用能力,为学生成为真正的中国公民奠定基础。教材在很多单元都涉及法律知识,例如第一单元涉及的是《宪法》对国家性质的相关规定;第二单元则反映了《中华人民行政法》的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反映了有关于《国际法》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单元都有涉及法律知识。相对于专业的法律课程来说,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知识是有意识的渗透教育,把复杂的法律知识通过通俗的语言体现出来。

(二)政治课程有助于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除去应试作用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多的是一种德育教育,也是培养高中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高中生也应当明确法律学习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法律认知意识。新课改以来,相较于过去的思想政治学习内容已经有了更大的开放性。但是高中生应当始终明确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铭记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只有学习好了理论知识,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的规范,也让自己的行为可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思想政治课程对于高中生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法律知识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获取,更应当珍惜学习时光,从中汲取养料。

三、当前高中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中,高中生的知识储备相较于过去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除了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外,高中生还可以从网络搜索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信息。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并不能真正提高高中生对知识的理解,以法律知识为例。大部分高中生对于法律只处于表面认知阶段,对于法律并没有深入了解,法律维权意识也比较差。面对越来越多的侵害学生事件的出现,对我们也是一个警醒,提醒高中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习。国家普法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的法律意识。但是这种认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才能真正转化成知识力量。当前高中生法律意识普遍不够高,未成年犯罪逐年增长,犯罪低龄化严重,作案手段更加复杂,社会影响越发恶劣。在未成年犯罪中,高中生占了很大部分,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都说明高中生法律意识存在很大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来自于高中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外,同样与社会、家庭、学校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从高中生自身来看,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思维能力仍旧受到很多限制,缺乏社会经验。在学习政治课程的过程中,往往知识单一的学习理论,缺乏实践机会。仅仅凭借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简单了解以及从课外获取的信息,难以真正理解。同时在丰富的网络环境中,高中生更多的被娱乐、游戏等信息吸引,忽视了对法律知识的存在。除此之外,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引导。法律素养的提高是需要后天引导的,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性的重要时期。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教学本身就缺乏法律相关内容的专门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中虽然有涉及法律知识的内容,但学校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理论灌输以及考试答题技巧方面,缺乏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引导,使得学生也没有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高中生法律意识淡薄还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乏。高中生除了在校学习时间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对于高中生性格、成长、心理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本身就缺乏法律意识,难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如何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识

(一)明确丰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提高法律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来说,提高法律意识就是要明确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契约意识、诉讼意识。我国法律规定,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社会全体成员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没有人享有特权。高中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平等观,消除特权思想,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生活在社会中,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同样,我国法律也规定,公民都享有一定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以违法剥夺或者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高中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明确权利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学会尊重别人的利益,不侵犯他人利益。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可以让整个社会更加有序的发展。契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也是维持国家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有了契约才能让一切交换活动更加有序的进行,高中生学习契约意识就是要培养自身遵守法律的精神,契约不可以随便破坏,订立契约的过程又是构建平等公平的过程,高中生就要学会用平等的契约精神来与人交往,同样也要用这种精神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讼意识对于不少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高速发展的社会给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但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复杂。当代的高中生除了要面对繁忙的学业外,更要面对来自于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除了要时刻警惕来自社会中的各种侵害,也需要做好提前预防,应当了解当今害发生后如何合法的解决难题,而不是意气用事,通过暴力解决问题。随着社会法治化程度的提高,广大高中生应当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当遇到问题时,要习惯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学校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生活体验教学

学校是培养高中生法律意识的主要载体,应当保护法律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联合起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发展特点,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法律情境。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到真实的体验过程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时,教师应当根据情境播放相应的专题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如何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便于学生如果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知道自己应当如何来保护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五、结语

当代中学生是不断学习的群体,也是最具有学习劲头的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国高中政治课程从其设置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目标来看,与培育高中生法律意识是相统一的。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课本的结构框架也与高中生学习法律知识相得益彰。高中生应当明确现代公民的基本内涵,明确公民应当是具有独立意识的自然人,有责任有担当,依法享有权力、自觉履行义务。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高中生不仅仅要学习种类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学习政治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他人,让我们的国家更加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珠子.浅议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6,(03).

[2]陈娅.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以政治常识教学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6,(12).

[3]陆红云.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4]温彦辉.高中政治课要借助时事热点做文章[J].学周刊,2017,(08).

篇8

关键词:高中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途径

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现如今,社会上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我们高中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其是否懂法守法关系着中国未来法治社会的建设方向,因此通过何种途径有效的培养和提升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人士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法律意识的基本概述

这里所指的法律意识主要讲的是人们对于各种法律和法律现象的看法和认识的一个总称。法律意识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之中,其对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公民只有具备了正确健康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也才能正确看待现今实施的各种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

二、培养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一)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相契合

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校园之中,而学校制定的各项校纪校规也是推动学校进步和我们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石”。因此,培养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与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便不谋而合。同时,也只有我们学生具备了相应的法律意识,校园文化的建设之路才能变得更加平顺且无忧。换言之,我们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能够推动校园管理制度的建设发展,而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发展又能反作用于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相契合

我们高中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立的主要力量来源。因此,在高中时代培养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每个同学都应该努力学习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三)能够有效预防高中生走向犯罪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的犯罪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有不少的同学思想防线薄弱,一旦受到外界的诱惑或者是挑唆就容易不由自主的走上犯罪的歧途。因此,为了有效降低我们高中学生的犯罪率,开展深入和广泛的法律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高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十分特殊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同学们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高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学校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对于培养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而言,学校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各个学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开展具有实效的法治教育,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学生传授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同时,作为培养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主战场”――思想政治课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我们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向我们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并帮助我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法律意识。

(二)家庭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对于我们高中学生而言,两点一线的生活是我们的常态。因此,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教育自然也显得十分重要。各个同学的家长应该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巧妙的渗透于法律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自己孩子效仿的榜样。不论是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还是在专门的教育环节中,父母都必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尽最大限度的为我们打造一个“纯净净土”,让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在这片净土之上,远离生活上的各种错误甚至是违法的思想和行为。

(三)社会加强对于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配合

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我们高中学生也不可避免的与社会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因此,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基础。相反,如果社会环境不健康的话,我们学生就会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严重的甚至会走上犯罪的歧途。同样,社会风气的好坏也与我们能否健康成长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好的社会风气能够助力我们学生法律意识的逐步形成,并让同学们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四)高中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

现如今,很多同学只重视应试成绩的提升,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则显得漠不关心。很显然,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就算成绩再好,也不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为了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我们学生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并学会运用适当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与利益。此外,我们学生还必须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多多涉猎与法律有关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认真听讲,不断吸取与法律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已达到助力自己法律意识提升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现阶段,我们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普遍缺乏的。因此不管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学生自己,都必须不断努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让我们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并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李_欣.试论高中阶段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6,(04).

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患者保护自己就医权利的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近几年护理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为了提供更高层次和要求的服务,适应新形势护理服务模式,护士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减少实习期间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并对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为此,展开了对如何提高实习护士法律意识的探讨。

强化护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强化护生法律意识,使其在临床护理实习中,言行谨慎、细致、耐心,学习提供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这是护理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基本要求。

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通过临床高年资护士的带教,使护生的法律知识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使其进一步认清护理专业中各项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中。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具有法律意义的义务去履行,从而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整体化服务。

保护自身及医院的合法权益。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具有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可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在处理时也会从容不迫,有理有力有节,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乃至医院的合法权益[1]。

提高护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开设法制课:首先护生在进入临床科室之前,需进行5~10课时的法制课。使她们在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结合病例,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使她们要学法、懂法,以便更好地守法。

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带教老师要求有10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大专以上学历。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重视带教老师的实际考核,只有考核双优秀者才能胜任。

带教中贯穿法律知识的讲解:①结合临床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高年资的老师可以结合临床实际,一方面讲专科的理论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讲不按照规章制度去做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让护生理解: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交往是最密切的,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马虎[2]。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是防止一切事故的关键。②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嘱和护理常规,根据分级护理原则切实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正确执行各项技术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即使面对一个昏迷患者或是无表达能力的患者,也要严格完成每一次护理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要让护生意识到护理人员如果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将构成侵权,甚至犯罪。③向护生讲明精湛而娴熟的操作技术的法律意义。如果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抢救危重儿时因头皮针几次穿刺不成功不能很快进行输液给药,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新的医疗仪器不会使用,没有仔细看说明书等,都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为避免纠纷的发生,护生应努力练熟每一项护理操作。④让护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处理,不单独进行治疗性护理操作。在工作中不应感情用事,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生要密切观察,在第一时间告诉医生和带教老师,否则,发生问题护生要承担责任。⑤培养护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轻重,要立即报告带教老师、护士长或在场的医生,不隐瞒事实、情节,立即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遵守科学的方法,保持科学的工作作风,不接受患者及家属的无理要求,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

讨 论

加强护生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护士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护患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增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护生在实习期间就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很快地掌握了护理技术操作和专业理论知识,还懂得了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精湛而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的重要性。能主动地学习、练习、观察病情,并与临床所学的知识相结合,为今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法律意识与实践的关系:①护生能主动将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在为患者做各项护理操作时能主动地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使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的隐私权。②护生懂得了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懂得了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也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3]。因此护生能自觉按照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格式和内容认真填写,护生的责任心自然得以加强。③护生能严格执行医嘱,执行查对制度。医嘱通常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应一丝不苟地执行医嘱,但如发现医嘱有明显错误,护理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向医生提出质疑,更正无误后再执行,不能盲目执行医嘱,应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娇江,孙继良,刘玲.关于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46.

篇10

关键词 当代 大学生 法律意识 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却比较薄弱,大学生犯罪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应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优化当代大学生发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在探索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鉴于此,笔者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体现

影响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较多,阻滞了法律制度的实施效果。就目前而言,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法律认知偏差、法律情感淡薄和法律意识缺失,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法律认知偏差。

法律认知就是大家对法律制度内容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认知偏差不无关系。法律认知是法律意识理性认识的产物,是法律意识的知识基础。法律认知偏差的出现,是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大学生的法律认知是建立在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认识不足,造成法律认知偏差,致使在理解法律相关知识时存在着缺陷。

(二)法律情感淡薄。

法律情感淡薄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的重要表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中,法律情感是社会主体基于对法律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法律的感情。情感体验就是用感性带动心理的体验活动,法律情感与法律意识密切联系,是法律意识的感情因素和心理动力。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情感较为淡薄,对法律缺乏亲近感,不适应我国法制现代化和法律意识现代化建设。

(三)法律信仰缺失。

法律信仰缺失在当代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中居于最高理性层次。法律信仰是法制建设的奋斗目标,目前,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法律信仰缺失的现象,制约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

在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的基础上,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主体意识。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主体意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关键。法治主体意识,是指在依法治国的环境下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积极的参与法治建设的意识。要想提高大学生学法的自觉性,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治主体意识,首先需培养其自觉参与立法、带头守法的意识。其次,要使大学生做到要严格执法,勇于护法,使其真正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最后能够清晰地认识自身的责任不是法律强加的,而是行使权利时的必然选择。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至上意识。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至上意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环节。所谓法律至上,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居于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权威、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只有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把法律作为最终的、最权威的价值判断标准,才有可能建设民主法治的社会。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至上意识,需要大学生正确处理法与权、法与情的关系。抛弃一切对于法的错误观念,从而真正树立起法律至上的意识。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运用意识。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运用意识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运用意识,必须明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要明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运用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要树立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真正做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法律义务是社会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必须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责任,意味着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约束。对此,需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结语

总之,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应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制主体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至上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运用意识,不断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能力,改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现状。

(作者:闽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

参考文献:

[1]张燕.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人民论坛. 2010(29).

[2]肖潇.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选择.湘潮(下半月). 2010(06).

[3]王楠.浅谈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考.天府新论.2009(S1).

篇11

关键词:法律教育;法律素质;策略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中职院校的招生也在逐渐扩大。所以,中职生将是我国未来建设的重要人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职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中职生法律素质的问题,是当前中职教育的主要问题,所以说,中职院校应该注重中职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重视对中职生的法律教育。

一、中职生法律素质的基本现状

(1)中职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偏低。大多数的中职生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不高,中职学校的教育主要以技术教育为主,所以中职生学习法律的条件是相当有限的,甚至他们对法律的基本概念都不了解,所以说中职生的法律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法律常识极度缺乏。根据有关资料,我国有一所中职学校的法律教学内容是犯罪和制裁。在中职生的思想意识里法律就是制裁和惩罚,根本就不懂得法律还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

(2)中职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都比较薄弱。根据有关的数据分析,目前,我国违反法律的中职生约占中职生总数40%,这个数字足以证明我国中职生法律意识薄弱。而中职生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情况的影响,在他们的意识里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法律观念,甚至于没有法律观念,根本不信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基本的法律观念。

(3)中职生的自觉性比较低。中职生在现实生活中维权意识比较薄弱,在遇到问题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在平淡的生活中若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首先想到就是用暴力解决。甚至他们在做了违法的行为后,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躲避隐藏,法律就不会给予其制裁。

二、中职生法律素质提高的相关策略

(1)中职学校要重视法律教育,增强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当前,我们应该意识到中职生的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素质偏低。中职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是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设置法律课程,在教学中重视以法律教育为中心,使学生对法律知识能够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2)构建合理的法律教育体系。中职生的教学课程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指导方向,在提高中职生的法律应用能力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法律知识,逐渐引导学生的法制观念,从而设置合理的法律教学课程。同时,学校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法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要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觉得自己所学的法律可以学有所用。

(3)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法律教师,要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有很大的促动作用。法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活动。只有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才能提高其实践能力,开阔其视野。在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和思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学校的法律网络系统,以学生的兴趣为着手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4)增强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情景式教学法,引入现实中的社会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实践性探讨,还应引导中职生将法律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当作法律学习的第二大课堂,让学生真正地把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让法律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其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得到启迪和教育。

总而言之,目前中职生的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法律意识观念淡薄。但中职生作为将来国家的建设者,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中职学校要注意学校法律课程的重要性,加强法律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健全和完善学校的法律教育体系,构建中职生法律教育网络体系,为中职生的法律意识提供各个方面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律意识;教育

一、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面对如此多的校园违法事件,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毕竟“亡羊补牢”还未为晚也。导致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和家庭、学生个人的原因。

1、个人因素

高校扩招引发高考热和普高热,让学生和家长觉得上职业中学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意味着低人一等。使得不少学生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另外,由于职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会去主动专注法律,也总认为违法犯罪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法律就在大家的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

2、家庭因素

父母的法律素养和对法律的态度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活动,一般不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加上自身对法律的关注也普遍较少。

3、学校因素

学校领导对法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这全校师生的态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识和提高。在不少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德育和日常行为教育是学生科和班主任的事的认识误区,在日常教学和后勤等工作中,忽视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现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出现一个问题就处理一个问题,没能深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性不强,这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冲击了部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金钱成为不少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学生拜金主义思想膨胀,炫富思想严重。商品经济的辐射,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社会不良现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等,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使学生滋生一些错误思想,个别学生甚至经受不了物质的诱惑,走上歧途。

二、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分析,如何加强职校生的法律意识?我们可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2、学校教育

(1)让学生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

(2)如何帮助学生学法。

在学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1)加强德育课程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传授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依法办事。教师应适应新形势,联系实际,努力探讨多种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法律讲座

每学期学校请法律专家到学校做一次报告,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社会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

3)开展法律主题班会

每个月开展一次以法律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课上可以利用举案说法、案例分析,写学习日记等多种方法督促学生学法、知法、用法。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明确自身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懂得运用法律作为最有效的武器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法律的侵害,同时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符合年龄和身份的事。

3、社会教育

(1)加强社会舆论的影响

目前社会中存在一些虚荣和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导致未成年人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一些同学养成了爱慕虚荣、好攀比的坏习惯,一些学生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零花钱,而出卖自己的身体。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理查德·威尔金森和凯特·皮克特在《不平等的痛苦》一书中提到,炫富行为来自所谓的“社会评价威胁”,这是一种身份焦虑,把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通过提高自身,提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水平,希望能获得更多身份上的优越感。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媒体应该多提倡个人的正当努力,而不是投机取巧,建议社会上的人不应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还应该重视精神世界,不应只想着自己的所得所失,还应更多的想着奉献社会。

(2)加强职校生的责任感

“青少年是青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还应加强职校生的责任感教育,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应更多的关注社会,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篇13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及法治国家建设的不断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法律意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直接地、面对面地向国人兜售他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这些外来思想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形成强烈的冲击,日益淡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这就必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自己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一)心理上的变化需要以法律意识予以调整中等职业学生年龄大部分在15——20岁之间,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且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等职业学生处在一个及其危险的时期,贪慕虚荣,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烈,盲目跟从、寻求刺激,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断发生必须以提高法律意识为着力点从实际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有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玩心极重,自由散漫,极想表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差,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且,他们也面临着离开学校后直接步入社会的现实。所以,帮助他们去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法律,预防和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是法律意识的基本宗旨和要求,法律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往往是本质的问题,而法律意识相对与素质教育是现象和表现。法律意识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素质教育的水平与内涵。在实践中,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往往他的法律意识也是很强的。

三、强化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强化学校的民主法制机制,为中等职业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加强学校的民主法制建设,做到依法决策、办事民主,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在师生中树立起一种以遵纪守法、民主决策为荣,违法乱纪、破坏民主为耻的良好校风。为此,我们首先要着重提高领导班子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的能力,把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现状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领导、教师、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任何不尊重和损害别人权益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的提高。

(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充分利用法律课的教学效果,适当增加法律部分的教学课时和内容,及时修改不合时宜的法律常识。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室,多给学生播放涉及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相关的短片,通过短片的观看,加深学生对短片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第三,带领学生多参加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实践,比如到法院参加审理过程的旁听,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实用人才,而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法律意识的提高,如果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低下,这样的人才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所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语

篇14

Abstract: For increasing cogni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legal awareness in teaching,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otential legal issues in nursing dispute prevention and car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legal and medical safety awareness, regulate their own behavior, for patients quality care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关键词: 法律意识;现代护理;护患纠纷

Key words: legal awareness;modern nursing;nurse-patient disputes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61-01

0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伴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普及,护患纠纷亦呈逐渐上升的势头。从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护生法律意识,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行为,维护病人就医权利,杜绝今后工作中护理纠纷。

1向护生灌输培养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1 培养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物质文化水平日益提高,法律知识全面普及完善,公众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法律维权意识日渐凸现。护理人员如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则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2 培养法律意识是现代护理事业的要求,现代护理事业要求一个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及规范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外,同时应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

1.3 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在学校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法规培训,几家医院之前就发生多起因护生缺乏“法”的概念而与患者发生摩擦的事例。因此,护生法律知识的灌输、法律意识的树立、法律素质的培养已刻不容缓,应成为新时期护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2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2.1 护士的资格问题护理工作必须由具备护士资格的人来承担,才能保障护理质量和公众的就医安全。护生是正在学习的学生,尚未获得职业资格。从法律上讲,她必须在执业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实施护理。护生在执业护士的督导下,发生差错事故,除本人要承担一定得责任外,带教老师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护生脱离带教护士的督导,擅自行事造成病人伤害的,就要承担法律责任[5]。

2.2 疏忽大意与渎职罪在护理工作中,在许多方面均可因疏忽大意或渎职招致法律责任。例如护士因疏忽大意而错给一位未做过青霉素皮试的患者注射了青霉素,若该患者幸好对青霉素不过敏,那么,该护士只是犯了失职过错,构成一般护理差错。假若该患者恰恰对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则需追究该护士法律责任,她可能被判渎职罪。

2.3 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如果护士在实际操作中为图方便、简单,不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没有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粉剂药物溶解不完全、抽吸不彻底;甚至因技术不佳而在穿刺时给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如此等等都有涉及犯法的可能。

2.4 护理文书的书写[1]护理记录书写要完整、齐全。准确、完整的护理资料是具有法律作用的文件,而临床护理文件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工作中出现漏记、错记、擅自修改、提前记录等严重问题,都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2.5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时,回答简单、生硬,引起病人的反感;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忙,护士无法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也无暇顾及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病人及家属不满而可能导致病人投诉[4]。

3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3.1 把对护生的法律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教学中言传身教,提高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规范护生的带教,举办护理教育培训班、护理法律专题讲座、护理纠纷案例分析等使教师熟悉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护生、护士的责任及病人享有的权利。

3.2 完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护理工作的严谨性要求护理管理者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要从法律的角度审视日常的护理工作,尤其对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对可能引起护理纠纷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3.3 爱岗敬业,加强工作责任心制订全程岗位培训计划,按职培训,定期针对相应职称人员进行培训,如对护师及以上各级人员应按职责的要求进行培训后,并进行审核和考核,使医护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并认真履行[2]。

3.4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3]。

3.5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并妥善保管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认真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并及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要真实、详细,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组织讨论、分析,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严格把关。护理文书应妥善保管,以备存查。

4讨论

在患者住院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各种各样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护生,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和医疗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巴明,陈蕙珍,翟丽等.浅谈护理行为中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护理杂志,2001,18:3.

[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起草小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2,92.

[3]何红英.临床护士防范护理纠纷的研究.现代护理,2005,16(11):130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