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篇1

关键词:财产保险;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引言

近几年,保险行业发展的势头较为迅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同时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险业是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行业,其经营风险的特点决定了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控制作为公司防范风险、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公司制定战略计划、执行决策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险公司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合理规避风险,应成为保险公司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所谓风险,是指能够对公司的运营目标产生一定消极或负面影响的因素,其财务风险一般是指通过负债途径的融资而导致资产变化的风险。通常来讲,保险公司的资产包括资本金、保证金等合法资产。财务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客观风险,但通过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有效防范的作用。

(一)财务风险管理特征

第一,资金来源较为广泛。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保证金、保费收入等,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财产保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家财险、个人责任险、航班延误险以及随着电子商务而发展起来的退运费险等等保险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提高,因此投保主体也由之前大部门为企业投保扩展到个人投保,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亦愈来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二,集中管理金融资产。目前,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都对资金收付、保费收入等实行集中管理,各分支机构的保费收入实时划到总部,由总部对金融及实物资产进行统一管理、投资,同时收入与支出为两条线分开管理。据笔者了解,投资性资产在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第三,负债及支付金额不确定。保险公司属于负债经营的公司,其保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短期负债资金;同时保险合同为射幸合同,即保险公司未来是否需要支付赔款以及赔款金额的多少有赖于偶然保险事故的发生。因此,负债及支付赔款金额的不确定性,给财产保险公司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有数据显示,保险公司的负债在总资产中占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比重,其负债和营运成本直接作用于公司的资金风险状况,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其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偿付能力的高低与保险公司能否发挥其社会稳定器作用密切相关。通常来讲,偿付能力包括发生事故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下进行赔偿的能力。影响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各项负债、保险费率等;此外,如何将保险资金进行运用也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产生影响。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保险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欲在保险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若保险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急功近利”追求高增长速度,追求高市场份额,则可能忽视经营风险,未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未能形成资本增长的有效机制,这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其二,负债管理失衡风险。保险行业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其主要收入来源是保费收入,因此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构成了保险公司的主要负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绝大部分保险业务均为一年期,因此负债期较短,对保险公司的资产支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来看,保险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随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导致其经营的稳定性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负债管理失衡的风险。其三,不重视财务管理系统。保险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保险企业的活力迸发,各大保险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拓展渠道、客户和业务,大部分企业改变了传统的店面直销、销售等模式,向新型的电话销售、网络销售模式转变,销售系统日益强大。由于保险公司过于重视前端的业务销售,重视销售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使得财务对风险控制的功能不断弱化。其四,信息的不准确性加剧管理风险。财产保险公司信息的不准确性具体指信息失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业务量进行违规承保;二是放宽承保条件进行虚假投保;三是为吸引投保人而打折销售保险;四是违规理赔、肆意扩大保险范围;五是办理虚假保险业务。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来说,早一步发现并控制风险,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确定具体的赔偿能力指标、资产营运指标等,规范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性、偿付能力等指标体系。其次,加强对现金资产的实时监控,确保资金的流动性,提前做好现金流量预算,以保障在风险发生时及时赔付,同时还能够满足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值得注意的是,要实时计算收支差额,为现金资产的管理提供依据。第三,建立完善指标体系后,还应实时追踪和监控保险公司的风险信号,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分析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策略和可行性报告。

(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保险公司要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内部管控机制,既要在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管控环境,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又要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与此同时,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也是管控机制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先进的评估技术、评估手段、评估方法等来分散或规避风险,使得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是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风险,公司在进行决策前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案,综合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分析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对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详细记录,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保险公司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成立专门的预算部门负责财务预算工作,制定财务预算政策和具体的执行计划及方案。各级领导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并下达公司的整体财务计划,同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财务计划和预算方案进行资源分配、开展各项工作。此外,保险公司还应重视风险文化建设,在全行业、各大公司积极倡导财务风险控制理念,使得风险控制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理者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理念,员工要积极学习、丰富风险控制手段,将风险文化作为财产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完善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授权体系

上级保险公司可以适当降低集中管理的程度,建立相应的财务授权体系,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分支机构的财务使用状况。上级保险公司对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主要表现在约束筹资、投资行为等,因此完善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授权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要明确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责、运营方式,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实行动态管控,以提高上级保险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的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它不仅涉及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还涉及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因而,要不断完善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力度,有效防范风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用,促进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诗棋.内控视角下的兴安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孙妍歆.浅析如何有效加强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6(24):76-76

篇2

[关键词] 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F275;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08- 02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财务风险,调查发现,财务风险是造成企业倒闭的首要原因,规避财务风险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普遍不高,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等方面存在较高的风险,这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潜在隐患,一旦企业的经营内外环境出现较大的波动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难以控制,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伤害。鉴于此,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1 财务风险

风险是指发生损失的一个概率或者实际结果与理想结果之间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与财务相关的风险,财务风险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有风险在资金层面的一个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资金筹集使用等方面所发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一般表现为以下3种典型形式:①筹资风险,负债经营是目前很多企业采取的一种经营策略,通过负债可以弥补自身资金积累不足,企业扩张资金不够的难题,实现借助于负债这一财务杠杆可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大,然而负债总是有约定的还本付息时间,如果企业负债比例过高,就会背上沉重的资金还款压力,一旦所借入的资金不能够按照预期产生效益,那么企业的就会面临还款违约风险;②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这是资金投资领域的客观规律,收益越大风险越高,如果在投资之前没有做好投资风险分析的话,那么企业的投资就会有打水漂的风险,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难以取得预期的收益的项目之中就会分散企业的资金优势,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③资金运营风险,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生产销售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因为市场竞争比较剧烈,很多企业都会赊购原材料,同时又赊销产品,当企业的赊销款不能够及时收回的话,那么企业的资金链就会趋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断裂,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既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采取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外部原因以及内部原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进行两个方面的概括。

2.1 外部原因

企业总是处于一个社会环境之中,其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一般来说,外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市场风险,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很容易给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行业景气与否,竞争对手变化情况等等都会打乱企业的财务预期,举例而言,当企业所在的行业步入不景气的周期以后,企业的应收就会现款,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②政策风险,政策的变动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举例而言,利率政策的变动将会导致企业资金成本的上升,当国家上调贷款利率的时候,那些负债经营的企业资金压力就会大增,从而产生财务风险,或者当国家出台某类产业政策时,也会给企业资金运营带来波动,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在国家限购政策出台以后,企业的销售回款就会延迟,结果放大财务风险;③社会风险,社会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举例而言,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那些不能够做到绿色生产以及销售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就会销售受阻;④合作风险,企业总是处于一定的产业链条中,其上下游都会有合作对象,当这些合作对象出现状况的时候,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举例而言,企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突然提高价格,就会增大企业的财务支出,带来财务风险。虽然对于企业来说外部风险的可控性比较小,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必然遭受这些外部风险导致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规避外部风险或者将外部风险的冲击降到最低。

2.2 内部风险

从企业自身来寻找财务风险的成因,本文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宏观经济向好的背景下,其发展基本上是顺风顺水,企业管理者因此财务风险意识不足,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盲目乐观,没有危机意识,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就会忽视企业经营中各种潜在的风险。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市场开拓以及产品开发层面,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这种情况下一个冒进的企业发展决策更是进一步放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②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强,财务风险控制水平较低。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是财务风险的识别以及控制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如果财务工作人员不具有这方面的知识以及丰富的财务风险控制经验就会导致财务风险不被发现,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更大的危害。③投资决策比较随意。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投资决策随意,投资行为没有一个科学的流程,往往是企业管理者脑袋一热,看到哪些项目有不错的盈利,就没有进行投资决策分析贸然进入,其结果可想而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会因此而放大。④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者之间的职责权限界定不明,财务支出管理混乱,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资金的周转期限比较长,由此也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3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具体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有企业应从多方面着手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结合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推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3.1 注重对外部环境的分析

企业总是处于一定的外部经营环境中,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客观存在,这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化解外部环境给企业财务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企业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预测。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顺势而为的经营管理理念,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化解外部环境对于企业财务的冲击,反之如果环境与企业的财务手段存在冲突的话,必然会放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举例而言,当行业进入衰退周期的时候,企业在财务策略方面就要适度保守,减少投资规模,采用现金为王的策略度过行业的寒冬,这样就能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当国家实施降低货币利率政策的时候,意味着资金的使用成本的下降,企业可以适度地提升负债比例,这样就可以化解经营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提升企业的收益。企业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密切观察外部环境的变化,注重积累相关方面的政策信息,立足当前,未雨绸缪,这样才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

3.2 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很多企业财务风险的爆发都是因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所导致的,财务管理岗位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企业应该在岗位的胜任能力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据此来进行严格的招聘以及培训,从而构建一支专业知识过硬,职业素养良好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招聘方面,企业应注意对应聘者胜任力的考核,不仅要注重对应聘者的财务风险控制专业知识的考察,同时还要注意对其工作经验以及职业素养的考核,毕竟财务岗位至关重要,用人不慎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的提升。在培训方面,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知识快速更迭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应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让财务人员了解到、掌握到财务风险控制领域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方法,从而为其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夯实知识基础。

3.3 科学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投资不利带给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很多企业现有的粗放式的投资决策机制应尽快地加以改变。企业科学的投资决策应做好项目的尽职调查,为了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仅仅依靠单个管理者进行决策显然其失误概率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能够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投资决策,那么集结众人智慧进行的投资决策能够照顾到投资的方方面面,提升投资成功的概率。

3.4 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不可能将产品生产以及销售的全部工作都纳入到企业的内部,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选择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经营,减少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在合作伙伴的选择层面,企业应建立一整套的筛选体系,不能仅仅将成本作为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质量、供应速度等等,这样才能减少合作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义重大,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这一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自身的实际,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不断地摸索探索,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道路,实现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原则与具体措施[J].长三角,2010(7).

[2]贺冬娥.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J].硅谷,2009(8).

[3]陈健.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云南科技管理,2007(5).

篇3

【关键词】 信用担保; 民营企业; 财务风险

一、引言

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系指依法审批设立的、面向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专门机构,以契约的形式与债权人金融机构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其与金融机构的债务时,由担保机构保证承担其债务偿还责任的行为。其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迅猛发展,在促进宏观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压力和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绩效。由于传统金融体系主要为国有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作为稀缺资源的信贷资金必然流向财务制度相对规范的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从而忽视对财务管理松散的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及政府制定的信贷政策制约民营企业信贷资金获取的根源在于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而导致信息不对称风险的主因则在于民企规模较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内部治理失范。引入信用担保机构参与信贷,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有效缓解民企融资难问题。但当前我国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及其财务风险控制尚存诸多问题,故有必要剖析民企信用担保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诸因素,给出其财务风险控制对策,以建构稳健的信用担保财务管理体系,提升民企信用担保融资绩效。

二、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的法制失范风险

信用担保融资需依赖法制规范以遏制大量骗贷行为的发生。健全的信用担保法律体系有助于理顺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及申请贷款的民企三方权责利关系,在确保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资本安全的条件下,促进民企依法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贷款。当前我国民企信用担保领域的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担保相关法律存在立法空白。目前我国除《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外,尚无与民企信用担保相配套的法律规范和相关文件。其中《担保法》未明确规范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内控、行业监管及行业自律、市场准入等内容;而《中小企业促进法》仅从政策导向层面支持县级以上政府推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该政策缺乏配套实操条款,未有效降低担保机构运营的政策风险。其二,当前民企的信用担保相关法律的法律效力层级低,且多以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出现,立法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考量不足,不利于构建我国统一的担保市场体系。其三,缺乏与《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的民企信用担保法律规范。

(二)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中民营企业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被称为违约风险,系指债务人未能履行其与金融机构的信贷契约中的义务而导致担保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担保机构提供的民企信贷担保服务存在显著信用风险,具体表现如下:其一,由于多数民企的规模小、实力弱,在央行征信系统中的信用等级低,缺乏可被金融系统认可的有效抵押品或质押品,因此增加了为其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由于民企的财务信息不完整,并通过贿赂会计师事务所做假账,设立多套账本等方式逃避财税及金融系统的监管,加之多数民企的家族背景有助于企业隐匿关键财务信息,扭曲市场对该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识别,从而增加了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其二,非财务因素引致民企信贷担保风险。民企家对市场风险的预估与市场环境实际变动趋势不相符,以致企业运营不善而导致信贷偿还违约,增加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担保机构还应有效识别民企家的道德风险,以避免因其有意打乱信贷偿还计划而增加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

(三)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中担保机构内控风险

担保机构内控制度存在如下风险因素:其一,担保机构因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而增加其财务风险。众多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内控机制建设上,缺乏规范性操作程序设计和严格的风险管控制度。例如担保机构缺乏对担保对象的专业化风险识别能力,为招揽客户而轻率地为各类客户提供担保;在经办担保业务中对经办人权力制衡制度设计缺位,缺乏对审批流程的规范和越权经办行为的惩戒。其二,担保机构因缺乏有效的风险化解机制而增加其财务风险。担保业务的风险化解机制可以分解为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三项模块。在风险转移机制上,担保机构在开展担保业务时未有效实行反担保措施,当债务人因财务状况恶化而债务违约时,将威胁担保机构通过追偿方式弥补债务人违约损失。在风险分散机制上,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强势谈判地位将信贷风险推卸给担保机构,导致金融机构无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协助担保机构分散风险,从而推高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在风险补偿机制上,由于我国再担保制度不完善,担保机构的统筹风险准备金提取制度缺位,使得担保机构内部风险一旦失控,将会增加担保机构破产概率,推高社会担保系统风险。

(四)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中金融机构协作风险

围绕民企信用担保业务,担保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面临金融机构协作不利的风险,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担保风险分担权责失衡。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时处于优势地位,金融机构只承担信贷责任,而担保风险基本集中于担保机构。这是因为我国现行担保法律体系偏重于维护现有金融系统的安全性,缺乏对担保机构的有效保护,从而使得金融机构通过收取高额保证金,设置不平等条款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担保机构,以降低自身风险。其二,在授信前对民企资信评估方面,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缺乏有效协作。多数担保机构缺乏对客户的科学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对客户企业资信调研多停留于对财务报告分析和现场访问等形式化方面,未能与金融机构协作展开对客户企业资信状况的综合测评。其三,金融机构偏重于掌握客户企业的信贷资金流向信息,担保机构偏重于掌握客户企业的日常经营动态信息,二者在监控债务方企业的信贷资金流向及其日常经营动态方面缺乏有效合作,不能综合双方信息给出客户企业的信贷及担保风险的有效评估,从而增加信贷和担保双重风险。

三、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融资的法律体系

其一,完善对民企信用的立法工作,建立与现行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以降低担保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信用立法工作应当处理好政府行政公开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界限,处理好商业秘密与公开信用信息的界限。其二,完善《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结合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实情补充《担保法》中关于担保机构的财务风险内控、行业监管及行业自律、市场准入等内容,细化《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关于政府对民企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拓展民企融资渠道。其三,完善民企信贷担保的风险防控法制体系设计。管理当局可通过规范担保客户企业资质审核的相关法律来完善担保机构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建立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协同风险分担机制,以硬性规定金融机构在担保业务中的贷款担保的放大倍数、风险分担比例等指标的方式,来减轻担保机构所承受的风险压力;管理当局还应建立持续高效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为担保机构提供行政管理便利化,为小额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提供财政支持的方式,完善政府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以提升我国金融系统安全性。

(二)创新民企担保融资的信用风险监控方法

民企担保机构亟需创新其信用风险监控方法,以适应宏观经济恶化背景下的民营经济风险敞口扩大的现实需要。其一,担保机构应重视对民企资信状况的定性分析,辅之以定量分析。由于民企的财务报表规范性不足,若采取传统的依据财务报表展开定量分析来制定信贷政策的办法,则可能导致对民企财务安全水平的低估。通过对民企资信状况展开深入直接调研,掌握央行征信系统所无法量化考核的民企信用真实水平,并结合民企的财务风险水平制定相应的担保政策,有助于控制其风险。其二,担保机构应重视运用动态分析思维来评估民企的远期担保风险。经营方式灵活,发展速度快是民企的显著优点,担保机构需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挖掘出有发展潜质的优质客户企业,以获取稳健的担保收益。陈晓红(2007)等借鉴期权定价思想提出的,通过衡量宏观经济的波动对信用转移矩阵的影响而构造的动态信用担保定价模型,对动态分析民企资信水平有借鉴价值。

(三)建立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担保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要点如下:其一,担保机构应通过完善客户征信制度以控制担保业务开办阶段的风险,优化担保过程风险监控制度,建立担保业务事后评估制度的方式,来建立信用担保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信用担保全过程风险管理工作系指从民企申请担保业务起始,直至担保终止并给出担保绩效评估为止的担保业务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其二,担保机构应建立担保业务关键岗位的权力制衡制度,实施担保业务中诸如担保评估、担保审批、担保执行、担保监督、担保业务记录等不相容职权的岗位分离制度,实现担保业务各岗位间的职权与责任界定清晰,形成权力间的有效制衡体系,以提升担保机构财务安全水平。其三,担保机构应通过制度规范担保机构的担保范围、担保对象、担保流程,提升担保机构的专业化运作水平。其四,担保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担保授信审批制度,明确担保业务审批的流程、方式、权限、责任,严肃查处越权审批行为。

四、构建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协作风险控机制

金融机构掌握海量的民企信用信息,而担保机构掌握众多非量化的民企信用信息,双方有建构信息协作机制以控制担保融资财务风险的充分条件和动机。其一,明确担保机构分散风险的职能定位。民企信用担保机构成立的目的是分散金融体系中的既定风险,而非独自承担风险,以确保金融机构获取无风险的信贷收益。这要求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间围绕债务人的信用基础信息及资信评估、担保方式、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违约责任界定等要件展开诚恳交流与信息互动。担保机构应当制定与客户资信水平相匹配的担保比例,以确保金融机构在合理分担信贷风险的基础上,有动力与担保机构分享关于债务人的信用信息。其二,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协防民企债务人信贷风险。由担保机构挖掘出难以通过金融机构正规信用评级系统发现的经营机制健康、经营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型民企,并为其提供担保,以增强其获得授信概率。担保机构也有助于优化金融机构的客户结构,分散信贷风险,提升经营效益,增强金融系统稳健性。故担保机构可通过分担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来帮助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提升金融系统运行的稳健性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邹高峰,左军.欧盟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的经验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00-305.

[2] 林海峰.试论现阶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制度创新[J].经济师,2012(7):191-192.

[3] 玄松.关于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的解决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36-37.

篇4

我国一些工程企业在初涉海外工程市场时,往往重经营、轻管理尤其是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一些项目在投标阶段甚至没有财务人员参与,导致风险评估方案漏项、风险成本估计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风险监控和风险防范措施不合理,造成额外的效益损失。海外工程项目投资额普遍较大,动辄上亿甚至数亿美元的项目屡见不鲜,为全面识别、评估和应对工程项目的各类财务风险,企业应重视项目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首先,大型EPC海外项目投标之前,企业应建立跨部门的项目风险管理团队,其成员构成除了项目管理、工程技术等专家之外,还应吸纳涉及财务、法律、公共安全、保险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以保障从不同业务角度对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各类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测量。其次,项目财务风险作为项目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运用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项目潜在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建立风险矩阵模型。最后,根据项目财务风险分析评估结果,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类型制度风险应对策略,形成项目的财务风险方案,为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实施提供决策支持。

二、海外EPC工程项目主要财务风险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一)汇率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多以美元或欧元结算,近年来由于美国次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美元和欧元汇率日益走低。以笔者所参与的某一大型项目为例(合同工期39个月),2010年合同签约时的美元汇率为6.82,而到2013年10月末美元汇率为6.14,三年时间人民币升值约为10%,如果项目未做任何汇率风险规划,无疑将会对项目效益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吞噬项目利润。因此,企业在海外项目投标和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规避和降低汇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第一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非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法。如项目采取议标方式时,可以要求业主提高预收款的比例,并将部分预收款及时结汇提前锁定项目收益;另外也可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浮动条款,要求业主对超过约定汇率变化上限的部分进行补偿;其次也可根据汇率变化预测情况在报价中增加部分汇率风险费用,以弥补项目未来的汇率损失;再次,合同执行阶段应尽量采取与EPC合同相同的货币进行分包结算以规避汇率变化风险。

第二种汇率风险规避方法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企业可以利用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出口宝(汇率锁定)等。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复杂、风险大,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企业财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建立主要外汇币种的汇率监控和跟踪机制,定期编制项目外汇汇率走势及预测分析报告,及时根据外汇汇率走势及市场判断,综合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汇率风险规避方案和措施,锁定汇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二)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主要来源与对项目所在国税法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以及跨国交易经验的欠缺所带来的纳税成本不确定性。税务风险会极大地增加或减少项目税赋,直接关系到项目收益,因此税务风险对海外EPC项目影响的程度和级别很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执行大型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需要安排若干的分包合同,并涉及技术转让、贸易、劳务等不同的业务类型,所牵涉的国际税收关系复杂。为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适度转移项目境外成本,降低境外税负,应在项目启动和策划阶段开展目详见的调研工作,研究所在国的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必要时引入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的合同模式进行咨询和方案设计,充分利用双边税收协定的优惠政策,制定和优化税收筹划方案。另外,在项目执行中企业应尽可能地实施属地化管理,聘请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项目当地财务人员核算和管理项目外账,进行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

(三)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工程企业海外项目的主战场仍多为非洲、南美、中亚及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政治环境欠佳,经济发展滞后,法律意识不强,因此业主违约或延迟结算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规避业主的信用风险,企业首先要在项目投标之前对业主的资信状况、财务业绩、项目融资方案等进行尽职调查;其次,尽量采取信用证方式结算合同款项;另外,一些出口信贷融资项目应要求业主方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四)资金风险

海外EPC工程项目一般周期较长,项目建设周期内资金流的波动较大,项目资金收支在时间上和币种的不匹配可能会给项目正常的资金流动带来不确定性;另外,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薄弱环节也可能会给项目带来非正常性的经营损失。企业实施海外EPC项目时,应重视资金收支风险管理。一是要贯彻和执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及时编制和修订项目资金计划,采取措施平衡资金盈亏,提高项目资金的流转速度和使用效率;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环节的控制,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限额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和印鉴票据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支付授权审批制度;三是要加强资金管理业务岗位管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四是对境外项目的保函业务、信用证业务等担保业务的办理要严格控制;五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资金管理的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查漏补缺,弥补管理漏洞和强化管理薄弱环节。

三、总结

篇5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3-000-01

摘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在广泛存在数额巨大的商品交易活动和外汇业务的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的相当频繁,可以起到缓冲企业交易风险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其自身在套期保值中也存在一定风险,本文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的风险内容,如价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过程风险、运营风险等,分析引起该风险的原因,如企业内部控制力、会计制度、人员素质等,并根据该原因总结了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套期保值 风险 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壮大,其涉及的各类业务范围也十分广泛,资金流动量大。外汇融资等许多业务也有相应的程序,这些都属于金融活动,并分为货币性与非货币性两个大的种类。银行的许多现金流动属于货币性金融活动,如吸纳存款、发放贷款、衍生利息等,而一般的股票、期货、基金及通过一般产品演变出的衍生金融工具等形式的金融业务,则属于非货币性金融活动,其流动性极强,并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降低或避免该类风险而进行的期货交易等金融活动,即为套期保值行为,其将金融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但该行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操作人员技能不足、信息失真、管理制度混乱等,使之出现一定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对该类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降低风险,避免损失[1]。

一、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财务风险的内容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自身流动性强、风险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及衍生工具价值实现的方式,决定了其存在多种形式的风险,具体内容如下:①价值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汇率的变动、股票指数波动、商品价格调整等,出现某些不稳定性;②流动过程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很大,若持有者在转让的过程中因没有把握好时机,而无法以适当的价格将其处理掉,会导致损失;③操作风险 企业在进行金融活动时,会出现多种原因引起的风险,如企业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使工作人员发生舞弊行为;内部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素质的限制,而出现的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或者出现了地震、洪水、火灾等不可抗力的因素,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持有者遭受损失;④合约风险 衍生工具在交易的过程中,合约双方可能会在期权交易、结算期间内,因各种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条款而形成违约,该违约行为会造成合同另一方的损失[2]。

二、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相关部门监督力度及审计制度

企业的金融活动都需要有完整的机制,在操作时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流程,且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金融活动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状况、管理机制、监督力度等,其中监督不力与管理制度漏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交易过程中,疏忽了各种交易要素的调查以及信息核实,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及财务监督力度不足,可能造成,某些投机分子进行报表调整,使之信息失真,影响决策者的判断。

(二)企业内控能力及人员素质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存在许多不易把握的变数,企业在进行该类活动时需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若该控制能力不足,则无法对于活动的流程、质量把握、工作落实情况等进行监控,风险的预测及防范能力也会相应的降低。加之,该类交易活动的流程极为繁琐,给企业操作人员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与阻碍,部分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及时辨别风险,造成管理者决策失误。

(三)自身性质的特殊性

基础商品价格的波动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影响很大,价格的变化快,且成本低,基本上持有者仅需少量的资金,即可参与操作,极大的提高了交易的风险,该交易是对于未来市场的一种预测及评判,不可确定性很强,预测工作有相当的难度[3]。

三、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目的在于使企业交易活动按照流程操作,并对风险定期做出评估、判断及预测。企业需了解了市场情况及对自身有合理的定位,根据该情况选择适合的经纪公司。在交易过程中,应进行检查,了解交易情况、监控资金流向,并根据单位资金实力,分析套期保值所需的资金量,再确定保值的数额,保留备用金,以免因价格波动造成资金困难[4]。在财务会计方面,应转变传统的会计方式,财务报表的结构需与时俱进,可将套期保值的损益分门别类的纳入财务报表内,对其风险信息应真实有效、全面的披露,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建立专门的风险测评机构

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情况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无法有效的对风险的评预测、判断的能力不足,造成了经营风险增加。企业应该独立出一个部门,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市场进行时时关注,了解行情,对本单位的损益进习惯有效监管、控制、及调节,直接向管理层提供当期套期保值的损益数据,并根据本企业的规模及资金状况,作出合理的风险预测及具体的交易规模计划[5]。

(三)吸纳高素质人才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及实践经验,企业需要吸纳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对于风险有较强风险意识,对于风险的预测能力良好,具有敏感的嗅觉,能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及时有效防范规避风险,遇到问题是,冷静的分析原因,及时策划节约方案,将损失减少到最小[6]。

四、总结

企业在进行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交易时,应不断的完善自身机制,做好内部控制,提高人员素质,从市场方面获取信息,再根据自身情况,对于该交易作出合理的风险预测、判断,以及设计风险控制措施,直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窦登奎,卢永真.我国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调查研究.国有资产管理.2010.35(12):30-33.

[2]陈洁珠.试论套期保值的风险控制与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0.31(11):42-43.

[3]包力庆,陈斯迈.试析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风险管理的建议.中国市场.2011.15(09):70-72.

[4]韩雪卿.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问题.中国集体经济.2011.20(06):134.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为中心的综合性管理,是通过资金运作对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的反映与控制,是企业经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的效果取决于企业管理的效果,而企业管理的效果关键又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安全的生存环境

企业对财务风险不重视、防范意识差、高负债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只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2.有利于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

资金沉淀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资金的使用表现为各种资产,但是作为一个高效运转的企业,加速资金周转,缩短资金沉淀时间;防范资金沉淀过程中的不良财务风险,无疑有利于实现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盈利性。

3.有利于企业全面、经济、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

企业进入市场,如若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无法把握市场变化,必然使财务风险加大。例如,片面追求盈利性强的产品,而不考虑市场变化,往往造成该产品前期畅销,后期产品积压、资金过分沉淀,使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上升。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企业的资产流动情况较差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2.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3.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4.企业财务投资决策失误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1)加强风险决策分析。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对风险因素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比为决策依据,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比最佳的方案。(2)分散投资风险。风险决策的结果虽然选择了风险较小而收益较大的投资方案,从而使得投资收益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保障,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案,风险总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散投资风险,才能保证投资预期收益。企业应尽量避免在同一时期内实施多个投资项目,以便平衡财务风险,避免因财务状况不佳造成的违约风险和倒闭风险。

2.筹资风险控制策略

(1)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2)企业在借入资金时,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3)在资金安排上,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中、长期的债务资金,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的购建。企业将所筹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既可以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又能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使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3.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策略

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

4.资金回收风险控制策略

(1)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方案,用5C原则来衡量客户享受的信用标准,赊销后企业应尽快回收账款,建立客户账龄分析体系等措施防范坏账风险;(2)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采用现销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但对那些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则宜尽可能采取现销方式。

四、结语

总之,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种不同风险的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 控制体系 控制策略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成因

风险即由不确定情况引起的可能给自身造成损失的事件,企业的财务风险即指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突况或者不确定因素而引起的财务状况的不稳定性,进而可能导致企业蒙受一定的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各个大小企业,管理者已经无法回避这一事实,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价值,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明确其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价值。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很多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外部的宏观因素和内部的经营因素。对于外部因素来讲主要指的就是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市场、文化等环境都会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这种影响是无法控制的,造成的结果通常也比较大;对于内部因素来讲主要包括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比较弱、收益分配政策不够科学以及内部的监督不到位等等,这些因素时时刻刻的存在于企业之内,这样就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企业财务面临风险,严重者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及构建原则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

在第一部分我们已经提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环境控制、企业的财务预算控制、企业的文化内涵这三方面来构建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

(1)环境控制。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主要指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等,这些影响因素是不能够人为控制的,而且这些因素具有不可预见性。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若果出现了这些因素的变动,管理者就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一般管理者的决策都有一定的风险偏好(高、中、低),风险偏好不同制定的应对策略也不尽相同。决策者要根据企业能承受的分险等级和各个决策的风险等级进行对比,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选择最优的策略来降低企业财务所面临的风险。

(2)财务预算控制。财务预算在企业的运营中有很大的作用,它通过提前考虑资金的使用情况来协调资金和到期债务之间的关系,使公司能够正常运转,从而回避财务风险。在财务体系中若流动资金多,就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若负债比较多企业的风险就比较大。通过财务预算就可以使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保持一定的比例,既能保持流动性又能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建立全程的财务预算体系在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中有很大的作用。

(3)文化内涵控制。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全员认可的意识形态,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培育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产生凝聚力,并且也能够激励员工。让文化成为一种约束,让文化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企业文化要达到的效果。在企业文化中加入风险控制的因素,使其成为一种非制度的方式以决定风险管理主体的行为,这样也可以弥补企业自身风险控制的不足。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

控制企业风险是保持企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但是在企业运营中时时刻刻都存在这风险,管理者不能只注重风险的控制而忽略企业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在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企业生存的前提就是盈利,如果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而产生的成本比因风险降低而带来的收益还要高这就表明对风险的控制并不经济合理,因此就没有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了。所以企业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保证企业的盈利性。

(2)层级控制原则。财务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企业中参与财务方面工作的人员也相对明确,主要包括事业部中的整个财务部门、公司财务经理、董事会等,他们在财务控制中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决策的时候要注意整个公司的配合,注意监督权、执行权和决策权的分立,强化执行和监督,保证财务的公正和公平性。

(3)人员素质原则。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层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团队的力量。在目前的竞争模式下,配合默契、互相协助并且有用不同专业特长的工作团队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上升。财务部门也涉及到很所的工作。因此有一个高效运转的团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研究

(1)加强风险控制的意识,防范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外部环境所导致的,因此企业应该有比较强的观察力和洞悉能力,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国家的税收政策、投资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都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此外企业管理层要密切关注市场,明确供需情况,防止企业出现成本上升资金无法周转等问题。

(2)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的预警机制。“预则立不预则废”,则是企业发展的原则之一。现代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在一夜之间就能够拥有大量的资产,但是如果经营不善也会导致很恶劣的后果。面对变化万千的市场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的预警机制,及时的发现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提早做准备。在建立预警机制的时候要考虑其科学性、完善性等,这样才能够较早的发现风险从而规避风险,减小损失。

(3)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的价值是无限的,因此高素质的人员对于财务风险控制至关重要。提高员工的能力,经常对员工经行培训,加强其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这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篇8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含义

财务风险是最常见的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其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市场竞争者,自身失误或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造成了其损失,主要是指经济相关利益方面的减少或损失,其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市场、资金运转方面,其风险事件主要是经营主体的资金运转、市场行为或者经营事项所导致的。财务风险有广义财务风险和狭义财务风险之分。

2、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高校财务风险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高校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委托关系、财务治理、非营利性等因素内外部作用所形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学校资产的价值难以冲抵债务数额,导致高校蒙受损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也可能带来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3、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作为非营利机构,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它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高校财务状况存在总体失衡的风险。在总体财务状况失衡方面,高校与企业有所不同,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的失衡现象,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出现破产的现象。但是事业单位可能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现象如出现拖欠工资、日常运转极度困难等现象。

(2)从资金运作来看,高校存在着金融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或使本金蒙受损失。资金运作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高校资金运作活动充满了风险。高校资金运作的风险大致分作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内部管理风险五类。

(3)校办企业财务风险。近年来,在高校发展中,高校的校办企业为高校创造了收益,但在高校校办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产权不明确;事业与企业不分;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以及人员素质还远远不能与社会上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虽然很多高校公司林立,办成的不多,有的亏损,有的倒闭,有的债台高垒,投资长期无法收回,反而使得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此可见,校办产业的财务风险是构成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校办产业内部财务风险以及与校办产业相关的高校连带责任风险。

4、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的资金流转环节与企业类似,但目的不同。高校主要从事各种非盈利性的业务活动,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因此,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具有特殊性。主要是财务压力越来越大,资金使用要量入为出,预算管理的主导性,高校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其预算展开的;财务管理的复杂性,高校中什么行业的会计都有,对财务管理也有其独特的要求,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成本开支的非补偿性。

5、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可以确保高校资金的运转连续、稳定和高效,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是高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是高校整个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核心内容。因此,高校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各高校总目标的原则;局部风险与整体风险防范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兼顾其他主体利益的原则;长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

(1)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的控制

高校的发展应当坚持综合平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前提主要是因为高校作为独立的借贷主体出现。因此防范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首先要拓展高校资金筹集渠道,挖掘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拨款,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其次是适当地收取学费等,以缓解高校的资金压力。也可以通过贷款渠道、发行债券、社会渠道筹资等,以缓解高校经费的暂时紧张。再次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争取国家的科研课题取得经济回报。

(2)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

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加强财务监督,强化预算约束,改进经费管理。建立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财务监督,使财务支出在预算编制、执行、检查、监督等活动中规范进行。提高教育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进教育财政经费管理。推行公共采购制度,将市场竞争机制与财务支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公共采购制度有利于强化财务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是由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法人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因管理层主观上不重视而产生的经济风险。

(3)加强高校资金运作风险的控制

控制资金运作风险的关键,需要构筑资金运作新机制,使其资金运作管理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建立资金运作风险责任负责制,对于在投资过程中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员,要承担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建立市场信息调查和风险分析预测系统,及时预测高校资金运作风险。同时,加强管理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品德和业务修养,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资金管理队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高校因各种原因产生严重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高校如果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势必对高等教育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如何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是保持高等教育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改进措施

财务风险包含未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未来的结果预算具有一定的损失以及未来的结果与预算具有一定的差异三个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就是一个服务于社会的单位,故而,其既有一般单位的盈利性的性质,又有服务与群众的社会性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也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故而,控制财务风险,不仅是一般单位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同样也需要重点的看待。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特点总共有三个,首先是财务风险具有可变性,时间、空间、活动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变动,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任务的不断变动,故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也会发生一些变动,财务风险具有可变性;其次,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物损失的程度是不固定的;最后,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元素,并且该风险并不是人的主观意识所期望存在的,而且还很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一直存在。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控制中的弊端

(一)单位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出现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单薄的原因一共有两点,其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底蕴不够丰厚,相关的工作经验严重不足;其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了问题,而行政事业单位却没能够进行及时的发现,没有对其进行道德的培养以及严格的监管,或者没有进行高度的重视,这就使得有些财务人员会利用管理中的漏洞进行违规的操作,最后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财务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关系紊乱是提高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现阶段,有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分不清“政企”“政事”之间的区别,而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又是十分的错综复杂,尤其是在财务资源分配、管理、利用方面,更是复杂多变,再加上有些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消极、保守,没有工作的积极性,这就使得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资源分配不均,严重时还会致使财务资金的大量外流,进而,大大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决策基本都是由财务人员自行承担,因此,在财务决策上就经常会有主管决策以及经验决策现象的发生,决策的过程不具备科学性,其最终的结果也就很容易出现失误,财务风险由此产生。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决策中,对于项目的可行系没有进行周密的研究以及仔细的分析,再加上财务决策者的主管意识或是得到的不全面的信息,就会使得财务的决策变得更加的具有主观性以及经验性,盲目决策的结果就是一些资产闲置,设备的使用率低,进而为国家的财政带来十分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预算编制有漏洞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通常只是参考历年的支出预算和收入指标,无法对可能出现的其他经济性的活动进行预算,因此,一旦遇上没有预算到的活动就出现得某一项财务超出预算,其他财务资金缩水的情况发生,这样就是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使用严重降低,因此会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预算的漏洞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强化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财务责任机制

在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上,要大力宣传我国新颁布的《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行为规范》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以此提高财务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以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此外还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责任机制,根据分工赋予财务的人员的管理职能、协调职能以及其他权能,以达到员工分工明确的目的,这种责任机制的建立还能够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各部门相互协调、各尽职能、相互监督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审批显现的出现。

(二)科学控制单位内部财务

内部的控制是整个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所在,因为内部的控制包含了财务牵制制度、财务稽核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等制度,因此说财务内部控制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内部进行控制时要充分考虑到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禁止出现权责不分的现象,通过管理内部的财政,来达到避免财政风险的目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风险控制在萌芽的阶段,以此来降低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

(三)注重预算管理

在进行财务的预算工作时不仅要在编制、审批等小环节上严格管理,在记性预算计划的制定时,还要进行细化,按照不同的项目、月份进行编制,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预算来进行活动,以此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四)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要加强单位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对其进行完善,使单位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能够进行细致的分析、梳理,排除潜在的财务风险,可以对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的处理,这样就可以通过风险的评估机制来对各项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做一个详细的评估,这样有助于财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风险可能出现的时间、影响的范围等,以此来做好防范以及控制的措施。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风险的控制手段还有一定的漏洞存在,像是财务人员的意识淡薄、财务的决策缺乏科学性以及财务的预算有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风险控制上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进行解决,首先要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并且建立财务的责任机制,以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其次要对单位内部的财政进行整理,以增强财务人员对单位内部财政情况的掌握,再次要注重单位投资的预算管理,以减少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最后完善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以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苟维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策略[J].中国外资,2013(18)

篇10

一、医院财务风险特征描述及成因考察

风险是现代财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风险的一般性质出发,通常认为风险是指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与财务问题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财务风险,它构成经济风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开展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医院财务收益与原来预测的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当前医院经济管理活动中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医院资金的正常运行,损害医院经济收益,严重时阻碍医院的发展,使医院陷入危机。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存在的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它并不现实,只要将其降低到一个可控的合理范围内即可。二是不确定性。医院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均可能带来财务风险,但哪些因素变化是未知的,故发生何种财务风险、发生的范围和时间以及损害程度是不确定的。三是潜在性。医院的财务风险潜藏于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其发生之前,通常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阶段,损失也是潜在的。四是可控性。财务风险的发生受一定因素影响,如果对这些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控制,预防风险发生,减轻财务风险带来的不良经济后果。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十分复杂,涉及多个方面。从客观原因来看,首先,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对医院影响很大,但医院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和控制,一旦这些环境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必然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其次,利率变动对涉及负债经营的医院而言,必然加大医院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如利率下降,可能导致前期(高利率)贷款利息负担变得相对沉重;而利率上调往往会导致医院债务融资成本增加,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再有,由于卫生行业公益性质,医院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义务,不可避免地经常从事弱势群体、无主病人、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后的医疗救援等无偿救治,这对医院财务收益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主观原因看,主要有:一是医院管理层多将工作重点放在医疗业务方面,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对医院财务风险了解和认识不深,忽视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二是医院财务人员普遍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对风险管理知识所知不多,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预测和控制。三是内控建设落后。实践证明,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利器,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酿成财务风险的根源。多数医院缺乏内控理念,内控建设没有跟上医院发展,暴露出医院管理体制的欠缺。四是医院贷款管理不善,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时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五是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投资决策中,由于医院对投资项目缺乏周密的分析和研究,导致决策失误,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

二、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提高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风险意识缺失是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医院管理层必须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并通过风险知识宣传和教育,培养医院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观,引导其参与风险管理工作,从而形成全员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财务部门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部门,应参与到医院所有经济活动中去,以便更好地了解医院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做出风险方案供管理层决策。其他部门应加强配合,共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医院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财务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控制,医院可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其次,医院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特别要加强岗位制约、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医院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责利关系,合理设置岗位,各岗位之间应保持相互制约,每个人都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对重大事项应按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任何人不得越权或擅自更变集体决策。医院资产应定期进行盘查,保证账实相符。高度关注预算管理工作,一切支出必须严格根据预算方案办事,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客观、公正地审查医院各项经济业务,及时将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向管理层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三)加强医院贷款风险的控制。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负债经营是必然选择,但是医院要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避免医院陷入财务困境。医院贷款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贷款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民主决策程序,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医院的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和贷款额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和措施,避免财务风险。二是构建医院贷款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医院贷款管理,明确还贷责任,防范财务风险。三是构建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贷款风险监控。四是将贷款管理纳入医院预算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科学、有效地使用贷款资金,防止财务风险发生。

篇11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前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下,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取代了以往的计划市场经济,有效的促进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使得企业可以更加公平地进行竞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也使得市场中存在着恶性竞争、欺诈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企业面临着相当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分析

1.概念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变化的、不能预料的以及不能提前控制的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活动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财产损失。

2.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按照其财务活动的相关环节划分,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照可控制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3.产生原因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因为企业的抑制而消失,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企业首先要对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并制定各种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最终有效的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有效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1)外部因素

①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最为基本的因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变动,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不确定因素。例如,政府为了限制建筑企业的盲目发展,提高其相应的利率水平,使得企业可能因为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而无法及时偿还贷款,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②行业背景:行业背景是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重要因素。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发展阶段以及周期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行业自身的投资风险和投资价值也不尽相同。

(2) 内部因素

①资金结构:企业的财务资金结构设置如果不够科学合理,例如企业自身的资金比例不多,运用借贷的方式生产运行,那么将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进而引发财务风险;而如果企业自身资金比例较大,举债较少,就可以提升企业对于意外因素的应对能力,减少企业财务出现风险的频率。

②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制定的是否正确,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投资决策正确,那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减少财务风险;如果投资决策不正确,那么将不能正确的认识投资风险,并不能对企业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进行准确的预测,严重者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③财务管理制度:如果企业没有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那么将不能对企业的所有部门、操作流程以及操作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进而增加了出现财务风险漏洞的几率,导致出现企业财务风险。

④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不能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提前预测、控制和管理,进而导致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进行解决,最终导致出现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策略

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后,需要采取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频率。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有效的解决:

1.随时关注市场变化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市场监督部门,随时关注市场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顺应市场的发展潮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市场的管理和发展是由市场自主调控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进行的,具有一定的规律行和极强的动态性。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紧跟市场潮流,关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不断修正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从而保证经济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例如,企业可以针对财务风险,设立专门的管理和控制部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测分析,便于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时,首先,必须承认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认识到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财务风险;其次,要对财务风险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和控制,尽可能降低其对于企业的影响;然后,要建立财务风险应急机制,确保财务风险发生后,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和应对,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规范,加强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避免不正确的投资决策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

4.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首先,必须改变以往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错误认识,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可以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对财务的收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整理,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其次,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然后,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评价,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三.实例分析

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时间性、全面性、激励性以及损益性的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时间性和损益性为例,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的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损益性则是指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具有极大地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反之亦然。

为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房地产企业需要针对自身财务风险的特点和原因,采取针对性地措施。根据相应的实践,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首先,需要强化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确定经济决策时,针对企业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资金预算的合理性。其次,建立起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于企业财务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的动态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结语:总之,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婷.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及控制[J].会计之友,2012,(23):55-56.

[2]杨渝.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J],新财经(理论版),2013,(6):319,

篇12

1.公司属性不明确

担保公司作为一种商业机构,在建立之初,就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从本质上而言,担保公司是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此外,政府为增加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在政策上逐步对担保公司放宽,赋予了担保公司一定的政府职能,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由此看来,担保公司就同时具有了商业属性和政府属性,如果这两种属性不能协调发展,担保公司就会陷入严重的财务纠纷。若担保公司如果忽视自身的政府属性,大幅度提高收费,就会导致一些弱小公司生存空间更加狭窄,造成恶性循环;若担保公司过分注重政府属性而忽视商业属性,就会使自身陷入财务风险,从而影响担保公司的发展。

2.资金管理落不到实处

银行对企业的担保的机制给担保公司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严重阻碍了担保公司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在担保的过程中,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却能获得最大利润。鉴于这种不合理的分配机制,政府对担保公司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确保担保公司的资金落到实处,促进担保公司的发展。但是,一些担保公司对部分资金处理不到位,导致担保资金周转紧张。如政府颁布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是专款专用的,但很多担保公司只对其做了财务处理,资金却没落到实处,导致账目和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不对应,资金规划不到位,若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资金周转困难,导致财务风险。

3.保后管理无据可依

在担保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保前评估的原价值进行会计处理,将反担保物纳入公司的财务体系,然后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以便掌握了担保物和抵押项之间的差异,掌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保后管理在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导致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加重:一是抵押物贬值带来的不良后果;二是对于已经完结的抵押物,保后人员没有及时解冻,严重阻碍扩产计划。

二、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培养和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首先,担保机构尤其是财务人员要居安思危,提高自己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因此,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担保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执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机。其次,财务管理人员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敏锐的职业嗅觉,提高风险分析能力和预测潜在风险的能力,逐步强化自身的责任性和敬业精神。最后,担保公司各个部门在展开财务工作时要相互配合。在日常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正确把握工作细节,做好工作记录,将风险意识贯穿到财务工作的整个环节。

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健全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开展工作,在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允许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健全责任到人的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保证公司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其次,加强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要对公司现有的风险进行及时总结,求得最佳解决策略;另一方面,要对潜在风险进行合理预测,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最后,国家及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担保公司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促进担保公司快速发展。

3.对担保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评级

担保公司属于中介公司,费用主要来源于对企业进行担保的担保费,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很容易加大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当企业在无力偿还借款时,实力较弱的担保公司可能会面临倒闭的风险,因此,对担保客户信用风险进行评级是很有必要的。担保公司在对企业进行担保之前,要从多方面获取企业的信息,对被担保的企业和被担保项目进行保前信用评级,对信誉差的企业,担保公司要权衡利弊后再考虑是否要担保,对于有重大信誉问题的企业,担保公司可以选择直接避开,以防自身发展陷入困境。

三、结语

篇13

【关键词】新时期 财务风险管理 问题 控制策略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之下,现代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挑战。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经营生产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但从实际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筹资风险突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战略性发展造成干扰。本文立足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就如何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做了如下阐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淡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主观能动性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行动的重要基础。但从实际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共组的组织开展落实不到位。首先,趋利性是企业的天性,企业在战略性谋划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下科学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财务风险管理尚未形成常态化;其次,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片面的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只要控制好现金流,就可以规避财务风险。于是,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对财务风险的规避管理缺乏积极主动性。

(二)结构不合理: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存在筹资风险

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了更高要求,强调企业要科学配置资金结构,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会出现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境。一方面,企业在筹资决策中,由于决策失误,抬高了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负荷的企业财务负担,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企业偿债能力有限,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导致财务风险、生产困境等问题的出现。

(三)水平较低: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较低,管理工作不到位

财务管理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有效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财务部门“一肩挑”的管理现状,弱化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效性。首先,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工作开展;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能力培训,在管理方法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再次,财务风险管理由财务部门“一肩挑”,缺乏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进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落实不到位。

二、新时期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实现财务风险科学控制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有效落实,前提条件在于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优化内控管理环境,实现财务风险科学控制。首先,企业要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在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从组织开展,到人员到位,都应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企业上下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管理,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内部环境;再次,企业要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依托制度保障,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财务风险管理职责的明确,到岗位职能的细化,都应在制度化建设的基础之上,推进财务风险管理建设。

(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更好地财务风险防控,企业应着力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强化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如图1所示,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结构图。从中可以知道,在不同时期,应采取相应的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时效性,能够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首先,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求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实现风险控制制度化、常态化;其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由两大板块构成:一是基于定性分析下财务预警警兆识别系统,强化对财务风险的定性分析;二是基于定量分析下财务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实现对财务风险因子的定量分析,以更好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再次,以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为预警依据,运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方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三)优化企业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速度

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不良所致。为此,在财务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一是要求企业要强化资金结构的合理配置,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需的资金流;二是优化企业负债率,在确保经营活动的基础之上,提高企业的偿还能力;三是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构建,强调有序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而支撑企业的经营发展;四是企业应协调各部门,强化对企业资产管理比率的考核,并通过流动资金的投放管理,有效提高资金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还能力。

三、结束语

新的市场经济环境、激烈的行业竞争,强调企业在战略性发展的构建中,应推进财务风险管理建设,落实财务管理现代化发展。在笔者看来,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关键在于优化内控管理环境,实现财务风险科有效落实;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实现科学防控。

⒖嘉南祝

[1]王丽萍.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分析[J].北方经贸,2015,(06).

[2]黎思.浅析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35).

篇14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内涵

财务风险指的是财务部门在进行某一领域的财务管理时面临的某种风险,本质是由于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内涵丰富,在不同情况下产生具有不同的原因。在微观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各方面资金筹集,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的基础,假设在融资管理中企业缺乏科学预警,则会损失资金的使用效益,容易产生风险。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经济背景的变化以及房地产融资规模的变化等等。其次,在房地产企业管理过程中,日常项目投资也会造成一定的投资风险。除此之外,管理现金、存货以及财务收支与账款进出,都会引发相应的财务风险。明晰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具体内涵,笔者接下来将对其生成机制进行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融资环境加剧恶化

我国经济变化相对较快,自从2010年起,银行银贷政策对融资行为进行了融资限制,房地产企业受到影响,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会受到资金额度等当面的阻碍。尤其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通过银行获得资金则变得更加困难。2011年上旬,全国房地产企业在国内银行贷款数额共计7023亿元,与往年相比仅增长了6.8%。但相对于2005―2010年来说则表现为贷款数额大幅下降。而同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却远远高于贷款额。因此银监会对此也做出过相应决定,要求银行严格执行国家指令,科学执行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以及开发商贷款。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加强企业间的联动,打击进入房地产业的违规资金。对于民间资本向房地产领域的流通,监管部门采取高压态度,禁止民间融资。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相对严峻,并且有恶化的趋势。

2、融资成本相对升高

央行不断改变政策,上调银行准备金率。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业在进行间接融资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付出更高的资金利息。例如,某个房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资产负债率从2013年的32%增至2014年的61%,随着负债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融资总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利息提高,相应的筹资费用就会越来越高。除此之外,造成融资成本上升的原因还有股东权益比例的降低、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的提高。

3、再融资风险加剧,道德风险增高

再融资风险指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融资过程中进行的二次配股以及增发股票进行资本流转的行为。再融资能够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帮助房地产企业增强筹集到的资金,提高企业资本实力。但是再融资行为出现的风险与股本难以实现同步增长,从而导致贴权现象,收益下降。这可能代表着房地产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错误,会直接致使失去融资资格,出现再融资风险。道德风险指的是在房地产业活动中,当事人掌握着重要的资金资源以及权力,但从事了不利于企业活动的事情。房地产企业中经常出现道德风险,值得我们注意。在房地产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经济管理中会产生委托关系,这是值得产生道德风险的一个方面。委托导致房地产企业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时有发生。经常由于房地产企业的某一个错误的财务项目决策,引起财务风险,损害企业经济。因此在房地产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道德风险控制,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方向,科学控制财务风险。

4、筹资风险进一步增大

筹资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在通过举债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在筹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债偿风险。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向企业投入资金流,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管理缺失与不当措施,则会带来资本结构的畸形变化,这会导致房地产企业无法有足够的本金偿还债款以及利息的情况,这时,融资风险就会出现。房地产在财务管理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就是筹资风险,在实际经济变化过程中,房地产业进行财务杠杆调整负债比例时,股东与所有者之间的利润额就会出现变化,其次房地产业进行融资的资本结构改变,也会产生利润额持有的变化。一般意义上,普通盈余变异增大的情况,财务风险也会随之越来越大。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机理

根据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一系列表现,我们可以从中思考出财务风险的一般生成机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生成机理能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站在生成机理上思考,房地产企业的存在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国家政治以及法律环境等背景下的,这些环境势必会对房地产业的营运与收益产生影响,也会对其财务风险造成影响,宏观环境背景会影响房地产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产生的方式。这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生成的宏观机理。在微观角度上,房地产财务风险还与自身的企业内部运作结构、资本类型以及管理方式有关。不同的资本类型会安排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财务管理,造成财务风险的出现。从总体方面来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风险,我们只能在经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认清财务风险,提出更好的措施控制与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我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房地产企业实力。

四、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控制策略

1、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意识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人士认为,只要国内经济稳定,房地产企业就不会崩溃。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由房地产推动的国内经济随时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波动。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时时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好前瞻工作,随时应对融资渠道上出现的问题。

2、提高资金链的风险控制意识

资金链上存在的风险对房地产的影响是致命的。房地产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资金是其发展的基本保障,失去了资金的支持,房地产企业就陷入了瘫痪的状态。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房地产企业,由于资本容积量小,风险应对能力较低,如果不理性使用资金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很可能隔断资金的供应链,导致企业迅速崩溃。因此,房地产企业要重视资金链的供应问题,理性投资,科学制定资金链管理政策,提高资金链的安全性。

3、灵活应变市场与国家政策变化

市场与国家政策属于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的变化很容易影响房地产的发展,例如,当市场萎靡、对房源的需求较小时,房地产的财务风险就会大大提高;当国家实行市场紧缩政策时,减少了过度的财政支出,抑制了个人消费和投资,对房地产企业也是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当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较高时,市场和政策会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市场和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房地产企业要科学认识市场和政策的变化,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制定企业的财务政策,在资本上保持合理的结构,提高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能力,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4、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房地产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首先,要重视资金流风险。要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依据识别风险,重点关注现金的使用情况,科学分析现金流量的异常波动,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萌芽状态的风险。其次,还要合理分析现金流的结构,对经营、投资、融资的比例进行科学评估,看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扩张时期,融资在资金流的比重较大,而在保守时期,经营收入在资金流的比重较大。由于房地产企业的投入与回收周期的影响,资金流中的比重也不一样,企业要保证融资与企业发展周期的一致性,以科学的融资政策有效控制资金流的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