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命的风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命,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现代汉语词典》
冰心笔下的生命,坚强,乐观,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坦然奉献。冰心的生命,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生命。
生命是一种奋斗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享受。从一个生命的诞生到逐渐成长起来,其间经历了种种坎坷和磨难,也同样享受着幸福和快乐。
生命需要拼搏。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变成了空壳。”生命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拼搏才能踏上成功的路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栋梁之才,不拼搏,不努力,人也变成了行尸走肉,人生也便失去了光彩,失去了活力。
生命需要勇气。一江春水面对悬崖峭壁,勇敢的冲了过去;遇到?f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直到冲到了这危崖。小树从一颗种子中勇敢的破壳而出,无论他生长在哪里,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他都勇敢的接受这一切,鼓足勇气去接受这一切。因为有勇气,所以敢于面对生活的困难;因为有勇气,所以可以乐观向上的生活。
生命需要成长。从一个嫩小幼稚的生命逐渐变得成熟稳重。生命经历了春夏秋冬,风霜雨露。因为生命的蜕变。生命认识了世界,世界也认可了生命。前进的力量,一直催促着生命向前走,直至生命攀上了人生历程的顶峰,步入辉煌的殿堂。
―赫尔佐格
基于情节,有些电影,我们流连忘返;基于镜语,有些电影,我们过目不忘。我们沉溺于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单镜头的缓慢叙述中,感受精神的腐蚀;在俄罗斯导演塔可夫斯基犹如梦境的单镜头中雕刻时光中的时光;在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单镜头中,我们享受家庭的宁静与祥和。当然,还有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还有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甚至连花花肠子的李安也曾在《推手》中运用单镜头寄意深远,但在这里,这些都是话外音。
蜿蜒曲折的深谷,一辆50年代中期的汽车驶过,由近及远,这便是《Lebenszeichen》(Signs of Life)的片头,一个出奇长的单镜头诞生于1968年的德国,意味着它的独具一格,就如同导演本身,有别于同籍导演的人格特质、意识形态以及电影气质。
故事选址纳粹占领下的希腊,与导演十五岁时的希腊之行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行程中偶遇的漫山遍野的风车群,也恰如其分地被当作奇异视点融入电影当中。可以看出,导演赫尔佐格的视角并不在于历史题材的挖掘与纪实,而是对在特殊时期下的个体反应与生命的深切体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甚至成为他今后电影的一种姿态。他的执着与偏拗造就了大量的传奇故事,进而被媒体争相报道,这些又是后话。
本片灵感来源于冯•阿尼姆的短篇小说《拉通瑙堡垒的疯老兵》,而电影情节与原小说却大相迳庭,捕捉文学作品中的原始气息也符合赫尔佐格的从影习性。主人翁史楚锡与其他两人以及他的护士妻子,一同看守小岛上的军火,生活安逸得苦闷。故事的前半部分都耗费在三人为自己无聊的生活“添油加醋”上:一人倾心于古希腊碑文,另一个则陶醉于捕捉蟑螂、鱼以及祖母有关母鸡转圈的神秘游戏之中,只有史楚锡一人试图改变,敲开了首长的门,最终仍旧无极而返。
在度过漫长的无聊、空虚之后,史楚锡像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赌徒,癫痫、狂躁与孤立无助,不同于文学作品的主观细腻的心理描写,赫尔佐格采用了大量的空镜头,一些自然风景的重复切入,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二战的荒谬与残暴:败壁残垣上的石雕肢体特写;两只乌龟与刻满希腊古文的石碑;石头垒砌成的王冠;孤独的小女孩坐在门槛前羞涩地吟唱歌谣;漫山遍野的风车在轻微的吱呀声中转动不停;被史楚锡枪杀的驴被卡车拖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留下深色的印迹;成群的鱼儿追逐水中泡沫的重视;烧焦的椅子;黑夜里,史楚锡在城墙边燃放烟火,仿佛是为生命留下璀璨的印记。
故事情节不再赘述,史楚锡疯掉,开枪向人群扫射时,影片已不再出现他个人的特写,甚至从镜头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行为决定内心世界,在班卓琴以及画外音的烘托下,他的一举一动,沉痛而揪心。在《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的绮丽广袤的背景下,班卓琴奏出了孤独、眷恋与生命的延续,而在《Lebenszeichen》中,班卓琴弹奏出的旋律像是献给个体生命的哀歌与叹惋:占领军与当地人的对立;人与自然抗争的悬殊;在权益面前,实现自我的无望与徒劳。
独自漫步在林间小径上,走过的路已蜕变成凄冷的暗黄。两旁的树开始大片大片地掉叶子,萧瑟的风夹杂着揉碎的泪滴将落叶送往远处的苍穹。秋天真是一个伤感的季节,如同被愁绪覆盖的阴影,浓得化不开,褪不去。我一直都不喜欢这种迷惘和伤感,虽然它是四季交替的必然。
黄叶漫漫中,我无意间抬起头,看见一只洁白的飞鸟在天空中振动翅膀。它要到哪里去呢?一起一伏,一高一低,一张一合,流畅而完美的轨迹瞬间吸引了我的视线。那是一种奇特的飞行方式,不是笔直的延伸,不是一直地高高在上,而是起与伏的结合,高与低的变换。仿佛在追寻着什么,又仿佛在舍弃着什么,轻灵洁白的羽翼掠过长空,只留下一个极富内涵的背影给我。
一阵秋风席卷而来,卷起漫天黄叶飞舞,它们是否也曾在春天里绽放醉人的笑颜,也曾在夏天里享受过阳光的抚摩?而今,这一切早已逝去。但这一起却又都是四季轮回的必然,就像飞鸟在长空中飞行的轨迹,有起有落
有高有低。大自然中荣枯乃常事,不会总是花香四溢的春天,也不会总是寒冷彻骨的冬天,只有四季不断循环,荣枯不断往复,才有这个蔚蓝而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
想到这里,我释然了。也终于明白了飞鸟的哲学:没有一只鸟会永远飞不高,但也没有一只鸟总是飞得那么高,只有一起一伏地飞,才能飞得更远。人生也同样,没有人会永远处于逆境,也没有人会永远享受荣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怀着一颗淡然的心,不让逆境磨光自己战胜挫折的勇气,也不让安乐消磨自己上进的心。做到了这点,你就会发现,你生命的轨迹会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
小区门口有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以卖水果为生,他们的车上每次只有一种水果,什么草莓啦,苹果啦,西瓜啦,桃子啦,都是满满一车。可能都是依着时令的新鲜水果的原因吧,顾客很多,生意自然做的也不错。
这次经过,我也就买了一些桃子。那女主人热情的告诉我,说是南部山区的桃子,又大又甜,然后教给我如何选择。我报以感谢,然后和她攀谈起来。
原来,他们的老家都在南部山区,为了儿子上更好一些的大学,就在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能放下两张床,屋子太小,自然也有些黑暗。可是为了即将上大学的儿子,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
我予以理解,生活真的很不容易,但是靠自己的双手勤奋劳动,就该值得敬佩。我问:“为什么你的桃子这么受欢迎?”女主人笑了,告诉我,每天夜里两点,他们就出发去山区里摘桃子,收购桃子,每天的桃子都不会留存到第二天,所以顾客每一天吃的都是最新鲜的桃子。
“夜里两点?山区没有路灯,一定很黑,你们不害怕吗?”我有些吃惊,深夜两点,很多人都沉浸在梦中呢。她又笑了,笑得很真:我们趁着黑夜出发,心里想着太阳很快就升起来了,于是,黑就不可怕了。更何况,为了孩子上大学,我们吃点苦算得了什么呢,儿子就是我们心中的光明啊。
我惊讶于只有小学水平的她能说出这些话,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我似乎看到凄凄黑夜里,他们开着那辆二手的货车,奔波在山路上,只是车灯一闪一闪,告诉我们,黑暗只是暂时的,心中有光明,第二天的太阳一定会照样升起。
2.
那是一个洞,很黑,很暗。
我们需要坐船,才能顺利游览。那条船,一共四排,每一排能坐四人,上船的时候,灯还亮着,等我们都上了船,灯一下子就灭了。于是,女儿感到害怕,紧紧拉着我的手。
那样的黑暗,我们什么也看不清,但是越是黑暗里,船桨滑动水流的声音,却分外清晰。
“小心两边的石壁,不要碰了头。”船夫提醒我们。船行速度很慢,于是,我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极不规则的石壁,就在我的左边,在我的头顶,好像我一小心就一定会碰个头破血流。我赶紧让女儿坐好,怕真的会掉进水里。船上的人也默不做声,似乎能听到大家并不均匀的呼吸声。
“仰头,看天。”又是船夫温和的声音。我赶紧抬起头,起初还是一片黑暗,真是伸手不见五指,让我们看什么呢?
忽然,一点光映入眼帘,“看,萤火虫。”不知是谁的声音。
那光,仅仅一点光,却感觉到心豁然亮了些。船继续前进,几点光出现,继而是点点光,闪烁,朦胧,让人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这就是萤光洞,一个个萤火虫,有的静止在石壁上,有的来回飞翔,发出点点闪烁的光,却如同天上的星星,让我们惊喜无比。这些在黑暗里生存的小小生命,在黑暗里,却不惧怕黑暗,依然自得其乐,依然惬意地飞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世界,多么美好。
看过萤火虫之后,便是豁然开朗的一个大洞,那里灯光闪烁,特别是那些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等,在七彩灯光的照射下,扑朔迷离,而又让人叹为观止。
地下大峡谷的行走早已成为过去,但是那黑暗里萤火虫的光,常常在记忆里闪现。或许,每一处黑暗的罅隙里,都缝合着生命的奇迹。如同小小的萤火虫,发着微弱的光,却可以唤醒心灵,温暖生命。
3.
“黑暗不仅是一种颜色,而且就是生活的本身,是中国人无可逃避的命运和承受命运的方法。”这是中国作家阎连科在布拉格领取2014年卡夫卡奖的时候的演讲所说的。
阎连科说自己是一个最能感受黑暗的人,曾经那缺衣少食的岁月里,他望着落日、村舍、田野和暮色,任由幕布般的黑暗,将自己包裹。于是,他领悟了:煎熬,就是在黑暗中承受苦难的折磨。曾经在那个艾滋病村,看着备受疾病折磨的艾滋病患者,看着那个死亡像日落一样的村庄。他感觉:黑暗就像太阳从天空永远消失了一样。曾经在黑夜里看着盲人拿着手电筒,那天色愈黑,手电筒的光亮愈发明亮。他感悟到:有一种写作――它愈是黑暗,也愈为光明;愈是寒凉,也愈为温暖。
太多的曾经,让他感受到,他就是一个黑暗的人。既然无法躲避黑暗,那么何不和它温柔相处呢?于是,他在黑暗里,寻找亮光、月色和温暖,寻找爱、善和永远跳动的心灵,那就是写作――他试图透过写作,走出黑暗,获求光明。
如今,他做到了,获得了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之一的卡夫卡奖。
4.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于是,黑暗一半,光明一半。
这是张辛题创作的《古镇清晨》所描绘的情景。画家把蕴含在内心对家乡的热爱尽情地倾泻在画纸上,江南水乡古镇特有的风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与静的结合,显现古老的生命在延续。
题材是画家寄托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客观载体。辛题的水彩画给人的鲜明的印象是他受到写实主义的深刻影响,大部分题材是着力表现江南水乡尤其是古镇的风情风貌,这与他一直生活在江南古镇有关。
辛题的家乡是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盛泽早在明代就是名闻遐迩的丝绸之乡。到清代更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誉,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国内四大绸都。盛泽是典型的江南古镇,具有鲜明、浓郁的水乡情调,文化积淀深厚。土生土长于斯的张辛题凭着自己对家乡的一往情深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把河、船、桥、巷、廊、石板路、过街楼、石驳岸、水埠头等古镇特有的元素和寻常百姓的生活织入自己的造型空间,注重写实,严谨而含蓄,质朴而抒情。他创作的以水乡为母题里就有桥系列、石板路系列、小巷系列和台棚系列(渔民水上房舍)等。桥是江南水乡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载体,辛题以桥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多侧面地表现桥的古老、质朴和历史的沧桑感,象征着生命的久远和顽强。正因为辛题画的是自己熟悉的、理解的生活,表达的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因而让人倍感亲切,并能激起无限的联想。
辛题对生活的观察力是独特而细微的,他善于捕捉富有生命力的细节和充满民间情调的美感,来表现多彩的生活,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河埠》这幅作品中,画家描画了石埠头历经岁月风雨侵蚀但依然老而弥坚,同时,他把眼睛聚焦在一块小小的石鼻上,这是船家泊船时用来系缆绳的。画家以此来反映水乡百姓的生活,其真是匠心独具。《晨炊》表现临河房舍里百姓的生活:临水而筑的石埠头,墙上挂着竹篮、草帽,农具依墙而立,开启的木窗内诱出缕缕炊烟,画家的画笔没有就此放下,他又在石埠头上画了几盆不起眼的绿色花草,用来表现屋主人对生命的热爱和情趣。《似水流年》中重点描绘了石拱桥的古老、伟岸和厚重感,岁月茫茫,虽有几处坍塌,但仍有巨石支撑着,屹立不动。一群鸽子从桥上欢快飞过,还有一只站在一根桥拦上顾盼着。沧桑岁月,生命不息,画家寄寓着自己的思想。细节的出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体现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素养。
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
生命是一个黑洞,充满着迷惑、神奇,需要我们积极去探索,就会发现人生的真谛;生命是一幅白卷,需要我们精心的点缀,就会变得五彩缤纷;生命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热情去长期浇灌,就会长成参天大树。生命是如此美好,生命也是人生,人生价值怎么样,生命价值也就怎么样。
欣赏生命,需要一份平和的心态,需要淡雅的清丽,需要一份轻松的愉悦,需要快乐的心情。欣赏生命,需要一种坦荡,需要一种从容,一种不为外物的打扰。欣赏生命,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一种尊重,真正领悟到生命真谛的人,会怀着一颗单纯而睿智的心,抚慰心灵,欣赏生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大自然的奇迹,宇宙间存在的奇迹。每一个人从诞生到成长,整个过程,生命的本身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也许,每一个人个体,就是一处风景,不同的风景。
在一个元宵节的下午,我正拿着一本小说有味的看着。突然,一只可爱的小鸟的腿卡在电线杆上了,它激烈的挣扎着,上面沾着血羽毛刷刷的掉下来几根。此刻,我毫不犹豫,就替小鸟搬来了“救兵”——妈妈,妈妈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拿着一根细长的棒子,想把小鸟从电线杆里就出来,可怎么试,都不行。小鸟渐渐挣扎无力了,不动了,我和妈妈更着急了,可没有气馁,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救了出来。它的腿受伤了,妈妈也没有不耐烦的表情把它包扎好了,还给它食物吃,小鸟喳喳的叫着,似乎在感谢我和妈妈。我触摸到了它的身体,这是一条生命。我和妈妈救了大自然的一条生命,心情超好。生命值得我们欣赏,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欣赏,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欣赏天空下的生命,学会欣赏大地上的生命,学会欣赏人类,学会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
浙江金华磐安县尖山镇金交椅小区45号六年级:周充妍
27日凌晨2点,我们到达日隆镇的一个酒店。夜里几乎每隔半个小时就醒来一次,早上起来我双眼发黑,狂晕。
9点半,我们开始穿越长坪沟。从喇嘛寺走是一条长长的栈道,有2.5公里。周边是原始丛林,高高低低的树木向栈道的两边排开。树木的枝杆和林间的地上,是成片的高原苔藓,还有丝丝的嫩黄树桂,这些高原特有的景致让我想起大香格里拉的普达措,一样的风景,一样的长栈道,一样的欣喜与快乐。
快走完栈道时,经过一片枯树滩,它正以另一种最美又最好的姿态向我们展示。再走就经过一片沙棘林,据资料说在1000多年前,人们发现经常食沙棘果的当地居民身体健壮,很少生病,特别是一些患有肠胃、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治而愈。在医药中,喇嘛称沙棘果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怪不得长坪沟的这片沙棘林被马儿啃得连皮都没有了,马儿的身强体壮也跟这个有关联吧。
我和雁东、浮尘、麦兜四人不紧不慢地走着,经干海子过木骡子,丛林开始变成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还有一条长长的蜿蜒的溪流,草原和溪流一直绵延到驼峰的山脚下。我们看到四姑娘山的幺妹峰高挑挺拔的身姿亭亭玉立,白云飘过她的头,蓝天下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她的身上,光影一闪一闪地变幻着,那种感觉有如天地间神的注视。近处抑或远处,重峦叠嶂,其间还有雾气飘升,仙境般的景色让人着迷。风景在这个片区开始变得锐利起来,可以清晰地看到草原与原始森林的界线,还有草原和溪流的交汇。高原草铺天盖地,像一条绿色的地毯,从这沟铺向那沟,一直铺到山脚下,横竖都铺得紧紧贴贴的,就连泥垛上荒石上也给铺满。再从这地毯间开出一条如丝如带的溪流,两边是层出不穷的原始森林。偶尔地,还能看到地毯上的野花或高山杜鹃以及牦牛和马儿啃草的身影,这些片断无疑是给这片绿色增添了许多色彩与动感。一切多么曼妙,想象我们就是踩着这绿地毯走向驼峰,仿若是神的指引为我们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沟里穿越时,教练李宗利是一会在前,一会居中。一会在后,或许这样是为了更多地观察突发事件吧。这个第二次带我走雪山的年轻教练,技术专业得没话可说,一贯严格的作风,喜欢大声地喝令,令大家有些生畏。除了老陈,似乎大家的状态都很好,未见强烈的高原反应。我们就这样一路忘情于美丽多姿的长坪沟中,溪流声、呼吸声伴随着我们的脚步声。遭遇失温,患难之中见真情
27日晚上队伍在过渡营地帐篷里过夜。整个晚上我都没睡,左右耳都是自然畅快的“呼噜”声,无法入眠。我尝试了让自己睡着的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等待天亮吧,只是夜深沉得
点星光都看不到。
28日上午从沟里往BC上走,除了前一个小时仍是长坪沟里穿越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在往上爬坡。今天要上升900米的高度,坡大坡陡。出发时,向导马二哥就说以我们的速度,估计要走八九个小时。一听狂汗,难道我们要走到天黑?!高原上爬坡,不是辛苦,是痛苦。因缺氧,每抬一脚往上踏一步,就会喘得厉害。起初的一个坡,不大,但陡,队友们都走得缓慢。后来慢慢调整之后,队伍分成了三拨。
雁东,应该怎么去评价这位领队和教练?他非常敬职。浮尘和麦兜,一个高反最为严重,一个没有一点高海拔经验,这两个队员交在他的手上,他从来不敢掉以轻心。
麦兜走得很缓慢很辛苦,一路上都能看她的脸上充满委屈与劳累,经常累得坐下去就不想站起来了。她走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着极限与痛苦,后来听说她是一路哭了几次到Bc的。浮尘的高反在上坡时尤其明显,呼吸沉重,坐下来休息时都感觉瘫了,走路时唯有双脚强制性地挪动步子。那种痛苦难受没有经历过高原反应的人是体会不出来的。
而我,这一路困得要命啊!困顿一路都扰乱我的心情,强烈的疲惫不堪令我不得不以迟缓的步子走着。多么想,多么想,在路上,让我睡上10分钟!就10分钟,我就非常满足。时间总是一点一滴过去,坡是却来越陡,路是越来越难走,我困得撑在登山杖上休息时几回都要睡着了。
坡上实在没什么风景,抬头看,满山坡的石头啊,大大小小地堆积着,几乎没有什么植物,荒凉、枯燥,我连拍片的兴趣都没有了。偶尔还可以回头看的,是长坪那条沟,在山脚绵延到远方。有几株开在路上的花儿,令我在一瞬间来了神,为了那些花儿,我强打起精神俯身拍照。在坡间我曾和郑云讨论起高原上的花和马。多么寒冷的地带,那些花儿却以最漂亮的姿态迎接寒风暴雪。细心的人会发现,那些通人性的马,身上驮着重重的物品,它们踩过的路非常坑坑洼洼非常泥泞,泥巴溅得四处都是,但那些长在路中间的花和叶,却依然干净漂亮,未沾上点滴泥巴也没有一丝马蹄踩过的印迹。为此,不由深深感叹:原来马儿也很爱花!
下午4点多,我们到达BC,加上沟里的一个小时,基本上用了六个小时左右。对雪山的敬畏不是在山峦之颠,而是在那到达BC的5分钟时间。天空突然大降冰雹,一粒一粒的有黄豆大小,紧接着下起大雪,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呼啦啦刮着,雪山上的气候变幻根本由不得人去想象。
这么寒冷的天,这么大的冰雹加雪,我能想象到在海拔4600米队友们搭建帐篷的那种辛苦。于是我掏出相机想拍几张队友们劳作的片子。我抖动着双手按下快门,当我拍到第二张片子时,发现自己全身异常的寒冷,冷到连相机都握不住。不好!不对劲了!我的羽绒服,我的羽绒服,心里念叨着这几个字,丢下登山杖,整个人像游魂一般荡进已搭建好的装备帐篷里。我把自己的背包扔在了地上,整个人瘫坐在大驮包上,我仍能感觉到强烈的冷风透过帐篷的缝隙嗖嗖地吹进来,冷得直刺我的脊梁骨。此刻唯一的想法是:我要穿羽绒服……我没有力气去找……谁来帮我,我需要温暖……
不知是多少分钟后,隐约听到队友们说帐篷已搭好的那一瞬间,我拎起背包一头扎进帐篷里,里面有他们为我铺好的睡袋,这是我需要温暖的地方。躺着的时候,我用手模着自己的身体,开始像砖头一样的冰凉,迅速的,感觉手脚都像冰块。这样的寒冷使我极度恐慌,让我陷入全身的凝滞与麻木之中,我的四肢与心中是那样的软弱无力,抓不到任何东西,就连睡袋,我都抓不住,寒冷与疲惫时刻冲击着我生存的意念……我忽然很想念我的家人,我的脑海里浮现他们的影子,他们亲切地笑着,看着我,说孩子回家吧……我逼迫自己的意识去努力地对自己说:没事的,没事的,要坚强,要活着,不能挂在雪山上,不能劳累大家拖下山,也不能让马驮下山,要活着,要回家……但我已经感觉到自己不对劲了,整个人的意识开始恍惚起来。眼前慢慢的成为一片白色,大地一片圣洁,我在天寒地冻中挣扎……一种阴郁的、伤感的气息穿透我的全身,我疲倦至极。太困了,我真的要睡一觉了……
后面的事情我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记忆,现在回想这些我的脑子大都是空白。后来我是怎么睁开眼睛的,是怎么重新看见大家的,是在我醒来之后,王琏大哥、韩杰与昆山老虎慢慢讲给我听,那些片断那些细节,我无法将它们串联起来。只有 看到王琏大哥写的日记,才知道失去记忆的空白时间段,原来我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如果没有肖明、王琏、昆山老虎和韩杰他们不顾一切艰难地照顾我唤醒我,很难想象现在的伊笑还在世上吗?如果没有他们,寒冷与疲倦真的就把我带走了,我那一睡啊真的就睡过去了……多么可爱可敬的兄长们!是他们一点一滴唤醒我的意识,让我慢慢有求生的念头与欲望!我现在都能想象到他们几位大哥因照顾我累得难受气喘的样子,那可是4600的高海拔地区啊!
在我慢慢清醒之后,我跟韩杰说闭上眼睛睡着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真的要挂了,我没有一点气力我抓不到任何东西。他说:傻丫头,不能这么想啊,你还小,等着你去做的事情还很多,你还要生小孩当妈妈啊!他的一席话又把我的眼泪引了出来。
活着真好,我还能看到队友们亲切的笑容。患难之中见真情,一种非常感恩和感动的心情也会随着我的热泪不断加温。到如今我依然用心在感受着,感受着雪山上的真情和感动,感受着真挚感人的兄弟情谊与寒冷中的那些温暖。骆驼峰,向生命的高度致敬
30日凌晨3:40分,全队整装完备,我们摸黑前行。最早行进的一个小时,我感觉自己没什么状态。夜,还是很冷,安定的作用令困意不减,双脚,依然沉重。路,仍然是不好走的,我用平缓的步子压着每一根神经,只有不停地硬着头皮继续向上爬。队友们踩在石坡上的声音像蟋蟀的叫唤声,配着双脚走动时裤子间的摩擦声,此起彼伏。当我们停下来休息时,大地又一片安静。每一次休息,我不再像以往那么奢望长久,寒冷让我刻骨铭心,实在不敢在风中停留太久,前天的失温让我的心里仍有余悸。后来,我多次提醒自己不要有心理负担,如果真不行我就第一个下辙,随时随地都可以下辙,登顶对现在的我来说已然不再重要。
心理负担慢慢减轻,脚步似乎慢慢轻松起来,脑子里也开始搜索些开心与快乐的片断为自己提神。想起在前天晚上去WC发生的故事:那晚是深夜12点了吧,外面天寒地冻,之前下的一场暴风雪厚厚地积满了BC的每个角落,我走得是深一脚浅一脚。在WC那,当我用头灯往旁边的山坡上打照时,意外地,惊吓地,看到了六只人的脚,他们的脚全是黑的,还一晃一晃的,我当时吓坏了。就对着他们喊:喂,你们是谁呀?怎么站在这里?他们没有回答我。那黑暗中的几条腿还在晃动,似乎还听到了哼哼的呼吸声。我开始恐惧了,颤抖着向他们喊道:你们说话呀!你们快说话呀!再不说话会吓死人的!可是他们还是不理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三个人指定不是我们的队友,惨了!不会是强盗吧?抑或是更可怕的……
这一想吓得我迅速往帐篷边上跑,仿佛他们就要跟上来把我逮了去似的,那种阴森的恐惧从背部侵袭而来。我跑到帐篷半哭着对昆山老虎他们说:WC那边有人,有三个人,全是黑的,我看到六条腿,我叫他们说话,他们不说话,不理我,我害怕,害怕……昆山老虎一听立马从睡袋里起身,说-我陪你去看看。他顺着我指的方向用头灯左右都照了照,没发现有人啊!他说。我强调说,有的,有的,有六只脚呢,刚才我看得很清楚。他很仔细地再看了看,说:没有人啊,有两匹马在那,你看到的是马的脚吧!你看到的一定是马了!不会吧?昆山老虎和我在瞬间开始暴笑起来!那晚,回到睡袋里,我躺在里面又偷偷暴笑了很久,直到把自己笑累,没想到这么糗啊,将马当成人了,还坚持要他们说话!哈哈!
想起这件事就会令我忍俊不禁,这样也为上碎石坡提了不少神。一个小时后,我感觉身体状态渐好,于是我也冲到了前列队伍中。行走中,我使用了蒋峻前天下午教我的行走方法,让自己的双脚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最佳状态。我试了,非常有效。爬坡中不论抬头还是回头,都可以看到队友们头上的那一盏盏灯光,带给了我一种巨大的对启孜夜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一种温暖渗透心房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天亮。6点整,天边开始露白,对面的幺妹峰渐渐展露,一种蓝色调子的美丽让人心生惬意。到达一个大岩壁,约有40度的坡度,岩石比较滑,需要用上升器上升。上升到平台后我们开始换冰爪。冰爪强有力地踩在雪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对于冰爪的喜爱就是这种悦耳且安全的声音。6:50,天开始亮了,有些金光打在四面八方的雪山上。山上山下,在这一刻异常美丽,雪山因之而瑰丽无比。
紧接着要过一个横切的雪坡,坡不算太陡,也不难走,但是假若发生滑坠就直接到谷底。冰镐一直握在手上,随时做好制动的准备。安全走过横切雪坡。往上,去5150米的路段,是一个较大的雪坡,并且有点陡,右边是一个极易滑坠的雪坡,坡面比刚才横切的雪坡更为险峻。我走在最前面,通过上升器往上走,这个坡让我走得有点累,于是中途停下来,将自己挂在路绳上休息了一小会。马二哥在上面招手不停地喊我快上去,快加油!我凭着一股劲拉动了上升器。这时,感觉自己达到了最佳状态,冲顶的欲望又从心底里升起。除了向导和教练,我想第一个去冲顶,这种欲望在上升这一刻变得极为强烈。7:50,我顺利上到5150处。
坡顶上的风很大,从四面八方刮来,就连驼峰在瞬间也是风云变幻。我们几个紧紧挨坐在一起相互取暖。我冷得有点打颤,脑海子却不停地充满幻想:如果在登顶那一刻来曲拉丁舞应该是如何的震撼与浪漫。这是一种奇怪的想法,也当是随意的去打发身上的寒冷与困意。太阳出来了,驼峰的身影渐渐清晰,阳光打在它的身上,那么圣洁那么美丽,冲顶的幻想和喜悦再次占据我的整个心间。多么想,登顶那一刻,站在5484米处为大家拍几张合影。有种朦胧的快乐在心间生发。
当领队们都上来时,李宗利和马二哥说:不能登顶了,上面有雪崩过的迹象。我一听,有一丝失落划过心间,紧接着想到下辙,意外地发现自己的思绪从来没这么清楚过,刚才还斗志昂扬地想要第一个冲顶,现在却想着要赶紧下山。我没有想到自己的想法变化得如此之快。我们都有着对雪山的深切挚爱与登顶的强烈愿望,可是失温之后让我觉得活着多么美好。
大家商量怎么办,这一个小时,仿佛过了一世纪。寒冷的风吹得我发抖,身体又开始降温,我开始喊:不能登顶就不登了嘛,赶紧安排下辙啊!有雪崩,我们不冒这个险,这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拿生命开玩笑。可他们没理我,仍然在商量着,每商量一句话就向驼峰顶上仰望一次,每一次的仰望,眼中都流露出万分的遗憾与悲伤。难以抉择,领队的这种心情我们能够理解,毕竟来一次雪山不容易,之前他们所做的准备与付出实在太多太多。
此时大家的心情不言而喻,不再有人说话,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有过失去意识的经历之后令此时的我心态出奇的好,不能登顶,说我完全不在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心境在今天变得祥和平缓,在生死线上挣扎过,就知道人活着的重要,队友的重要,兄弟情谊的重要。
最后宣布:无法登顶,全队下辙。9:01分,拍完最后一张大合影时,我们一群人以最快的速度下辙。下坡的路虽然滑,但走起来很轻松,一点都不觉得累,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就像回家一样,回家的渴望又让我热泪满眶,思念了多少个晚上啊。回家,我要回家!
说起鸡足山金顶的风光,可谓世间一绝,东观红日、西眺沧海,南现彩云,北腾玉龙,几乎所有介绍鸡足山的资料都会引用徐霞客的赞誉,“日海云雪四观,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况乎全备者耶?”。前几年一直坚持每天运动,体能很好,每到鸡足山脚,总忍不住为了那尽在险峰的无限风光而一溜小跑,奋力上攀,每每引得游人侧目而内心颇觉得意,及至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在所不惜,登顶时刻,更觉豪情万丈、酣畅淋漓------去了那么多次,倒也把日海云雪看齐了。
09年没怎么运动,体重增长得很快,再爬鸡足山,只能走走停停。顺石阶向上,走到一处供人歇息的石亭便走不动了,坐下来喝水休息。亭内有对老夫妻在摆小摊,卖些饮料和零食,看穿着,应该就住山下吧。有个穿运动服的小姑娘,坐在老夫妻身旁,面前石桌上放着课本,应该是老夫妻的孙女。还有几位北方口音的游客,一边喝水,一边闲聊,聊着聊着,倒和穿运动服的小姑娘聊开了,话题竟也是围绕这鸡足山的风景。倚仗数年来多次游历鸡足山的经历,忍不住想插话,忽的小姑娘谈起了鸡足山“景致十则”,没错,是“景致十则”,不会听错或记错。记得小姑娘说的“景致十则”里有“绝顶四观”、“华首重门”、“罗汉绝壁”、“太子玄关”、“瀑布腾空”以及和石洞、松树、泉水等有关的一系列景致,虽记不全,但可以肯定,山顶能看到的“日、海、云、雪”仅仅只是这小姑娘谈到的“景致十则”之一。
再次前行时,心中不知怎的,平添了几分失落,曾经熟悉的鸡足山,似乎也变陌生了-----上山途中那些有指示牌的小径,都通往一处风景,都还没去啊!看看周围,古木参天,千岩竞秀,光影斑驳,鸟鸣阵阵,身处其中已是惬意无比,以前怎么没注意到呢?还有身旁欢声笑语的游客、扶老携幼的信徒,上山途中与他们为伍,不为快意所感染,即为虔诚所感动。陪着母亲慢慢拾阶往上,不禁聊起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刚出生的儿子------
2、承德避暑山庄;
3、承德金山岭长城景区;
4、承德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景区;
5、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景区;
6、唐山清东陵景区;
7、保定白洋淀景区;
8、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
9、邯郸娲皇宫景区;
2、上联: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下联: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张岱。
3、上联:兴来临水敲残月;下联:谈罢吟风倚片云。——孙隆。
4、上联:泉自几时冷起?下联: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
5、上联:登楼便欲凌云去;下联:临水应知得月先。——镇江北固山多景楼。
6、上联:门前学种先生柳;下联:岭上长留处士坟。——桃花源。
7、上联:一池浓墨盛砚底;下联:万木长毫挺笔端。——郭洙若。
1、九乡溶洞九十九,数完溶洞白了头。
2、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在屋顶过。
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4、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5、湖中有岛千岛湖,岛在有湖龙川岛
6、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7、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8、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被誉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市,有名泉七十二处,号称“泉城”。在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首位,人称“天下第一泉”)
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0、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11、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12、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描绘了杭州细湖苏堤的美景。苏堤俗称“苏公堤”,贯穿西湖南北,筑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圃、跨虹六座石拱桥,以使内外两湖湖水相通。堤上遍植杨柳,间植桃花,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13、天下名山庙朝南,唯独亚武倒看山(亚武山)
14、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15、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16、神农谷里走一遭,有病不治自己消
17、四川太阳云南风,贵州下雨如过冬。
18、雁门关外野人家,朝穿皮袄午穿纱。
19、华山自古一条道。
20、七倍长江八倍巢,只抵洞庭半截腰。
21、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很多雪山的特征。)
2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3、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24、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25、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江西婺源)
26、金山屋里山,焦山山里屋。
27、苏杭不到枉为人。
28、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指三叠瀑布)
29、不到长城非好汉。()
30、七倍长江八倍巢,只抵洞庭半截腰(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连长江,南通四水,江湖交汇,水天相连,面积2432.5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巢湖,位于安徽省,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七条长江、八个巢湖加起来的水量,只及洞庭湖一半。形容洞庭湖水量之丰富。)
31、内地苏杭,关外巴塘。
3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33、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三峡天下雄。
34、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35、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36、十里温塘河,九曲十八弯(重庆渝北统景峡)
37、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溯山水甲桂林
38、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
1、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拥有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余万字,是世界石窟之一,代表着公元九至十三世纪长达400年历史里人类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窟艺术历史上最后的丰碑,在1999年12月先于龙门、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龙水湖
龙水湖位于大足区南部的巴岳山麓,水域面积5600多亩,常年蓄水1500多万方。2004年7月列入第四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可经渝蓉高速转重庆三环高速公路直达。
关键词:风景名胜;资源价值;资源评价
1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依据与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广泛实践和探索,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与规划初衷相背离的现象,诚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之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缺乏准确认识。习惯上将风景名胜区看作是与外国国家公园等同的概念而忽视了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殊性;混淆风景名胜区与一般意义上旅游区的概念。
(2)在对风景名胜资源价值认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缺乏科学的资源评价体系,导致在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制衡保护和利用行为的客观标准。
(3)在规划内容上,技术性内容较多,政策性内容较为缺乏。
2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思考
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规划方法体系的完善需要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研究,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实践的不断探索来完善。限于专业背景和学识积累,本文不可能提出一整套完善的方法体系,文章仅就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方法的完善、对风景名胜区系统的质、能、信息层面的控制、完善政策措施体系规划等3个方面进行探讨。2,1创新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价体系
资源评价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客观的资源评价体系,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实现其真正的目的,直接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
正确认识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是科学地进行资源评价的核心,“资源有价”观念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价值观,打破了由于对风景名胜资源错误认识而造成的对资源评价方法创新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禁锢,为建立新型的资源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目前。新的资源评价体系框架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纵观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发展历史,期间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及评价方法,分析比较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不难发现,它们对构建新的资源评价体系均有着一定程度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又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
如何克服现有评价方法的缺陷,提高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科学性和客现性,构建新型的资源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承认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定量分析来量化资源的价值,以此形成有效制衡保护和合理利用行为的标尺。现阶段尽管对风景名胜资源的有价性形成了共识,但是对其定量核算始终囿于对资源使用价值的定性分析,按照马克思关于价值理论,使用价值的特性决定了评价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的定量阶段。定量分析的结果只能是定性概括的定量表达。
通常我们认为,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由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3部分构成。其中,由劳动投入形成的价值是客观的、有形的,也是可以计量和相互比较的。而社会价值则不同,它无法进行计量和比较。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多种量化方法,但由于这些方法往往因为计算繁琐、适用条件限制、结果准确性不足而难于操作。
基于风景名胜资源的社会价值难予计量并难以用价格形式反映出这一事实。本文提出以替代市场评价法(间接市场评价法)来估算。即通过考察在与资源联系紧密的市场中人们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来间接推断出人们对资源的偏好,以此估算资源的经济价值。这一评价思路和方法完全不同于人们所习惯的一般资产评估,它既不是按有形资产也不是按无形资产评估。由于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特征主要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体现着欣赏价值与文化价值,它深深地受到风景资源的知名度、稀缺性和文化内涵等因素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可以建立较有适应性和推广意义的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类或分级评价来获得一个相对量,作为判断风景名胜资源价值的分级依据。
2.2基于对风景名胜区系统的质、能、信息层面的控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根据系统论观点,任何系统都是基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及其转化所固有的必然性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并通过系统中要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统本身的调节作用,使系统达到某一稳定状态。风景名胜区的质量(或称“形质”)是指构成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设施等;能量是指风景区内部和外在发展变化的能动力,它是无形的、连续发生的;信息指风景名胜区所具有的美学、文化和科学价值。它是无形的、抽象的,依赖质量、能量而产生,又在人的意识中可以长期独立存在的。
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也就是一个在质量、能量和信息层面的交换过程,三者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风景名胜区基于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顺量)、自身所具有的运动变化能力(能量)以及景观和其他综合价值的独特性(信息)来吸引游人来进行风景旅游,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游人的游览过程也是游人与风景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游人在得到精神感受的同时会对风景名胜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进行传播,增强其外部信息,又会吸引更多的游人来参观,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但大量游人的涌入,必然对风景区产生使用和消费的冲击和压力。这些需求又通过计划或市场吸纳了资金进行建设(能量输入)。能量结合物资的输入就必然会干扰风景区原有的运动方式,并对原有的形质发生大规模的改变,这种改变会损坏风景区的质量f完整性),进而降低风景区的信誉(真实性),环境价值的破坏将直接导致社会价值的流失或毁灭。
基于上述分析,对风景名胜区能量输入(开发利用)的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度”的失衡将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风景名胜区的合理建设形成阻碍。目前,国际上有一种观点,将环境和景观看作是有价值的资源,并把环境、景观的消耗与破坏通过价值量化计入经济核算成本。这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观念。它实际上溶合了生态、环境等学科的成果,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此外,在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评价、论证和规划中应引入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评估机制,以对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为规划提供依据。
2.3强化政策措施体系规划。保障规划的实施
政策体系是实施规划的具体手段,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是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目标主要包括3个方面:依靠政府通过行政、经济等杠杆来进行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政府协调各种关系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实施其发展战略。
政策措施体系规划的制定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针对风景名胜区自身的政策措施、针对风景名胜区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协调的政策措施。前者主要是依据风景名胜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化解矛盾、保证风景名胜区沿着良性的轨道发展,比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健全问题、风景名胜区管理权和经营权之间关系明晰的问题、风景名胜区投资渠道扩大的问题等;后者主要是协调风景区与外部支撑系统之间的关系。比如,如何妥善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其他类型保护区之间的关系、如何加强部门合作和地区协作等。:
那是一片干涸的土地,热浪带走了湿润;那是一片灰暗的天空,乌云遮住了太阳;那是一群落魄的英雄,饥饿占据了心灵,那是一张破烂的桌子,残损霸占了桌角,然而,不必惊慌,总会有一滴水,带走热浪,总会用一缕光穿破黑暗,总会一颗粮食,拯救英雄,总会有一颗螺丝钉修好桌子,他们,叫做是雷锋,这,便是雷锋精神,如生命中永恒的丰碑!
有人说“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雷锋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助人为乐这一个方面,恰恰相反,雷锋精神很细微,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重庆女警任长霞,我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影子,只因她一生为民爱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心挂念着她的人民;好人丛飞,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影子,只因他的默默无闻,在身患重病的时候仍不忘资助困难大学生;“最美妈妈”吴菊萍,我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影子,只因她的无私母爱,在危难时刻选择伸出双臂。他们完美的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含义,而雷锋精神,也使他们原本平凡的人生熠熠生辉,闪烁着无比耀眼的光芒。
那么,雷锋精神是个人的吗?不是的,雷锋精神更属于团体,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放学的时候,你可曾注意马路中央换班的交警?你可曾看见他们身上闪耀着尽职尽责的雷锋精神?吃饭的时候,你可曾注意站在一旁的服务生?你可曾听到他们身上演奏着热情待人的雷锋精神?走路的时候,你可曾注意路边弯腰拾起地上废纸的老者,你可曾触到他们身上燃烧着为人着想的雷锋精神?他们成功的演绎了雷锋精神的发展,而雷锋精神也使他们原本简单的生命繁花似锦,散发着令人折服的芬芳。
雷锋精神早已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位位伟大的人物,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融化于我们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雕刻在我们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不断感染着周围的人们。还记得我们一遍遍唱的那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在雷锋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头顶漫天星河,脚踏祖国山川,仰起头,再一次大声地唱响这支哥,再一次激昂地念起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