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记错账的处理方法范文

会计记错账的处理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记错账的处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记错账的处理方法

篇1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浙江 余姚 315400)

【摘要】一堂课上完了,并不是就结束了。我需要不断的反思跟总结。同样一堂课,每上一遍就会有不同的启发。以两次同上一堂公开课《错账更正方法》为例,来具体阐述课例研讨及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课例研讨;启发;公开课;反思

教研组课例研讨要推出几堂公开课,我选择了《基础会计》第五章中的“错账更正方法”。错账更正方法是在对账的基础上发现错账,是结账学习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会判断错账的类型,能正确选用三种错账更正方法。

通过对教材“错账更正方法”内容的分析,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1)教材中枯燥的例题转变为实际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2)课本中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顺序依次是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我将教材中第三种“补充登记法”放到红字更正法之前,因为这样由浅入深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我将错误类型和操作方法编成了两套口诀。

1课例研讨同伴评价

课后,学校组织了教研组课例研讨活动,同伴们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我大受启发:

1.1教学方法:探索性

上课老师对教材做了精心处理,教学主线:审核会计凭证——发现错账——选择合适的方法更正错账——在错账更正中总结该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这样的教学主线,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气氛的调控者,学生是解决问题的探索者。这样理实结合的错账更正教学,直观性强,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学到的知识不易忘记。

1.2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学环节中

听课后,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错账更正过程中领会错账更正三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学生在真实的账簿中更正错账,在错账更正中学习错账的更正方法和使用范围。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具的使用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新课内容开门见山审核会计凭证进行账证核对,三种错账更正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有效保证,教师的设问法和学生的探索法融为一体,突出了三种错账更正的重点、突破了红字更正法这一教学难点、抓住了选用何种错账更正方法的关键点。

1.3需要探讨的地方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对三种错账更正方法进行板书,板书只写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特点,没有书写具体哪三种。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学生上台根据错账更正方法的特点,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方法。这环节说明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能够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具有独创性。但是既然是课前设计的环节,当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板书空间,这个小细节疏忽了。

2课例研讨后的自我反思

首先,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一步步探索,逐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再将实践能力上升到理论层次。

其次,我采取让学生上台补充板书的形式,对本堂课进行课堂小结。这样不仅对本节课进行了知识的梳理,而且也完成了板书设计,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魄。正所谓一举三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一如既往的采取这种形式。但是同伴们指出的“预留板书空间”的问题,今后需多加注意。

最后,在整堂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声音太过平缓;缺乏激情,语调不够抑扬顿挫;由于时间关系,整堂课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需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还有一点就是在让学生上台展示凭证和账簿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说解题思路,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老师来进行解说。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

后来,再次有机会上公开课。为了弥补上次课中的缺陷,我决定仍然开出“错账更正方法”这节课。针对上次课同伴们的建议,我对教学设计又做出了这样一些处理:(1)板书设计时,要求学生写的部分我留足了空间。同时学生板书没写完整的,其他同学可以上台及时更正与补充。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出每种方法各要编几张凭证,同时在板书中体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2)在讲授三种错账更正方法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展示自己作品,边分析自已的解题思路,而不仅是将作品在投影仪上放映一下就完事。(3)引导其他同学进行纠错,并及时指正。(4)语调及时间把握等方面的问题,我在课上也做了相应调整。

3课例研讨后同伴再评价

课后,听课的老师对这堂课再次作了点评。认为这是一堂教学设计理念新、解决问题的策略新、突出学生主体的探索性的基础会计实践好课。

3.1课堂教学理念:“企业化”

本课设立一个模拟企业,此前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环节中出现错误,提出本课的任务:如何错账更正?给学生提供学具:原始凭证、已编制的记账凭证和已登记的账簿。学生利用这些学具处理错账。如此的“企业化”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触模拟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找准了错账更正实务处理与错账更正基础知识的交融点,理实一体,这正是当前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所倡导的。

3.2自编口诀朗朗上口

为了使学生辨别三种错账更正方法,教师自己编制了六句顺口溜,顺口溜朗朗上口。

证对账错划线法,划线改正并盖章,文字个改数全部。

科目方向全部对,少记金额蓝字补,多记金额红字冲。

科目方向出错误,先冲后填要牢记。

可见,在教案设计时是用心的,对学生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若能将顺口溜用词再精炼些,再考虑些押韵,效果会更好。

3.3再精辟的建议

通过这堂课,作为教师要传递给学生这样一种思想:既然更正错账这么麻烦,那么同学们在平常的记账过程中就要仔细再仔细,尽量少出错,最好不出错。也就是要落实认真、仔细、严谨的会计专业道德。评价一言中的!那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就想不到这节课要让学生的会计职业观上升到这一高度。

4课例研讨后的自我再反思

首先,“企业化”的教学理念,能够拉近学生与企业真实岗位的距离。让学生不出课堂就能感受会计职业魅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其次,教师以口诀的形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三种方法的比较更直观明了。课堂上,师生齐念口诀。朗朗上口的口诀将知识在无形中形成了技能。学生都十分感兴趣,课堂效果相当好。这个方法今后要继续保持。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不单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两次课例研讨课,虽有进步,但问题依然存在。我(下转第260页)(上接第192页)相信如果再让我上一遍,还是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我们的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货币发行;会计核算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对防范和化解货币发行会计核算风险的思考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一、发行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的一些表现形式

货币发行会计核算是一系列发行业务处理的过程,其中存在很多的环节,每个环节如果操作不当,都将会出现一些风险隐患。笔者就发行会计核算工作实际业务操作中容易出现风险的一些因素简要进行了总结:一是账务处理错误风险;二是重复操作失误风险;三是凭证传递风险;四是操作系统风险;五是印、证管理不善风险。

(一)账务处理错误风险。发行会计核算业务最基本的就是账务处理业务,账务处理是发行会计核算业务的根本,账务处理纷繁复杂,数量众多,容易出现风险隐患。

记账错误是发行会计核算业务出现风险最多的地方。其中,记账错误一般又分为券别登记错误、版别登记错误、金额登记错误、完整券与残损人民币混淆错误。

1、券别登记错误。发行基金出入库时,当业务比较繁忙时很容易出现券别选择错误的情况。以现在情况为例,发行基金分为100元、50元、20元、10元、1元、5角、1角共7种券别,而且这七种券别又分别分为已清分完整券、未清分完整券、原封新券,其中1元以下券别还分为纸币和硬币,这么多种券别在出入库业务比较繁忙时很容易出错,券别容易出错,已清分、未清分、原封券容易混淆,还有硬币和纸币也相对容易出错。

2、版别登记错误。现在业务常用到的版别分为5套、05版、4套三个版别,其中最常出入库的5元以上分别分为5套和05版两个版别,在办理出入库业务时,这两个版别很容易出现记载错误。特别是自总行为优化库存券别结构,要求今后出入库统一登记为05版,以区分以前统称为5套的纸币。自从实施这项规定后,县支库出现这方面的错误比较多。

3、金额登记错误。在办理出库业务时,发行会计核算人员根据金融机构开具的支票办理出库业务,有时金融机构提款券别较多,或者书写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发行会计人员看错,而出现出库金额与支票金额不符现象。在办理入库业务时,发行会计核算根据库务会计以及金融机构交款单进行核对并打印发行基金入库凭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库房建设问题,存在发行会计和库务会计人员办公场所较远,存在信息沟通不及时的现象,在办理出入库业务时,一旦一方记账,就导致无法更改,只得冲正。

4、完整券与残损人民币混淆错误。在办理入库业务时,库务会计容易出现把金融机构交存的钱币完整券错记为残损人民币、残损人民币错记为完整券的现象。

(二)重复操作失误风险。办理发行基金出入库业务时,由于其他一些因素的干扰,有时也会出现一笔业务操作两次的错误现象。这种重复操作,如果记账后,就得冲正,给业务造成不便。

(三)凭证传递风险。在办理发行基金出入库的业务中,经常存在各种会计凭证传递。在日常业务时,发行会计和库务会计之间会发生发行基金出入库凭证、现金支票、取款介绍信、现金交款单的传递。调拨出入库业务时,发行会计和调拨人员之间传递发行基金调拨命令、发行基金调拨凭证、调拨介绍信的凭证传递,如此众多的凭证在多人之间传递容易造成凭证传递过程中丢失的风险。

(四)操作系统风险。自2005年发行会计核算子系统上线以来,发行会计账务处理就全部依靠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子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方便快捷进行发行基金账务处理,节省了大量人力,但是计算机系统也存在着一些无法控制的风险,例如计算机如果感染病毒,则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或者停电等外来因素导致计算机无法运转,那样只能启用手工账,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风险。

(五)印、证保管不善风险。印章、凭证都是发行会计人员在办理发行业务中必须用到的一些物品,这些物品的保管和使用,必须由两名发行会计人员分开保管和使用。以基层中心支行为例,需要使用到的公章有:发行库章、发行基金付讫章、现金付讫章、库主任名章、科室负责人名章;凭证有:发行基金调拨凭证、发行基金调拨命令、发行基金出入库凭证。这些名章和凭证都各自需要一名发行会计人员专门管理以及使用。如果保管不善,以及存放不当,容易使一名发行会计人员使用全部的名章以及凭证,从而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出现,严重影响库存发行基金的安全性。

二、货币发行会计核算风险出现对货币发行业务的影响

(一)导致账实不符。当发生记账错误,而又没及时发现,会导致当天发行基金库存与发行基金库存登记簿账实不符。这就与发行会计核算规定相违背,引发发行基金不安全。

(二)会计凭证丢失。在发行会计凭证传递过程中如果出现会计凭证丢失,首先会影响业务的办理,严重的将会影响发行基金的安全;其次重要会计凭证的丢失容易造成国家秘密的泄露,给工作带来许多不稳定的风险。

(三)操作系统无法运行。如果出现操作系统无法运转的情况,将会影响发行基金出库的业务办理,直接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在人民银行发行库提取现金,容易引发暂时性现金无法供应的事故,影响民众现金使用,给人民银行造成不良影响。在无法运转时启用人工记账法进行发行基金出入库业务,增加人工工作量,由于平时极少出现此种情况,容易在办理业务时出现错误。

三、防范和化解货币发行会计核算风险的建议

(一)优化系统结构。应对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子系统进行优化,简化其版别、券别;给予基层发行会计人员设定一项维护功能,对于基层发行库不常使用的发行基金券别设置冻结该券别、版别项目。对于今后交存的1元以上流通券和残损人民币通过功能设定,只能选择05版,如果业务过程中选择5套,则系统无法通过,这就避免了由于人为疏忽,而导致出现错误的现象发生。增加货币发行系统的服务器数量,以保证货币发行系统的高效快速运行,这是保证发行会计核算正常运作的基础。

(二)合理配备发行会计人员。根据基层发行会计核算业务的实际,需要配备两名固定的发行会计人员。但根据基层实际,中心支行一级可以配全两名发行会计人员,但是有很多县级支行,由于人员相对短缺无法配足两名固定的发行会计人员,只能由发行股长临时兼任发行会计的复核工作,这种临时性的发行会计人员,对于业务办理固然无法与固定人员相比,为防范风险起见,县级支行也应该克服困难配足货币发行业务所需的工作人员。

(三)建立相对固定的会计凭证传递人员。在日常办理发行基金出入库时,由于许多发行库建设时,没有相应建立发行会计工作室,导致发行会计和库务会计办公场所距离较远,需要进行发行会计凭证内部传递,每个单位应配备一名专职的会计凭证传递人员,用以传递日常业务凭证,以保证凭证传递的安全性。

在办理发行基金调拨时,发行基金调拨命令、取款介绍信等都必须交给调拨人员传递,这也同样需要固定一到两名调拨员传递调拨会计凭证。固定人员后就避免了遇到丢失责任时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也同样保证了发行基金调拨凭证的安全性。

(四)改变更正错误的方式。现在的业务操作中,基层发行会计人员登记错误后,只能进行冲正处理,而冲正次数的多少,又跟业务考核挂钩,在这种挂钩的情况下,基层业务操作人员业务登记错误,首先想到的不是使用正确的冲正方法进行更正,而是另想其他办法进行解决。这种偏门的解决方法,其实对于发行基金的安全存在隐患,应该改变这种更正错误的方式,不应该将其跟业务考核挂钩,或者是给予一定的更正次数,已达到考核的目的。因为在平时业务中,发行会计人员一般都会仔细办理业务,很少出现错误,但是在出现错误时,应使用正确的方法予以更正,避免出现二次错误,影响发行基金安全。在会计核算规定中,就明确了各种错误出现时的更正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错误,然后正确改正这是最正确的操作方法。

篇3

关键词:红字冲销法 问题 对策

一、红字冲销法的含义及具体操作

红字冲销法又称红字更正法、赤字冲销法,翻开任何一本教材,对于红字冲销方法的使用情况一般都是以下两种:

(一)红字冲销法之“全部更正”(将错误的金额全部冲销)

在记账后,经核对发现由于原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名称写错或应借、应贷的方向记错而造成账簿记录错误。

目前大部分教材对于这种情况在采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误时一般进行如下操作:首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的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凭证的“摘要”栏注明“注销*月*日*字*号凭证”字样,并据此红字凭证登记入账,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冲销*月*日错账”,“凭证”栏写上凭证的“字、号”,将原有错误记录冲销。后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内容正确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订正*月*日*字*号凭证”字样,并依此记账凭证登记入账,在账簿的“凭证”栏写入该凭证的“字、号”,在“摘要”栏注明“更正*月*日错账”,将正确内容记载下来。

例如:2014年5月10日30号凭证,管理部门李某报销差旅费2000元,李某在出差前预借差旅费2000元,财务人员填写记账凭证时误将差旅费2000元计入销售费用科目,财务人员在当年5月20日发现该凭证是错误的。

此题若采用红字冲销法中的全部更正法,则处理方法是在5月20日,财务人员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有错误记账凭证一样的记账凭证,将原错误记账凭证全部冲销,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月5日10日30号凭证”,借记销售费用 2000元红字,贷记其他应收款――李某 2000元 红字,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冲销5月10日错账”,“凭证”栏写上相应凭证的字号,将原有错误记录冲销。再填写一张正确的蓝字记账凭证,借记 管理费用 2000元,贷记 其他应收款――李某 2000元,依此记账凭证登记入账,在账簿的“凭证”栏写入该凭证的“字、号”,在“摘要”栏注明“更正5月10日错账”,将正确内容记载下来。

(二)红字冲销法之“局部更正”(就是将错误的金额局部冲销)

在记账或记账后,在核对时发现原记账凭证上所记载的金额大于经济业务的实际金额,造成账簿记录中金额错误。

目前大部分教材对于这种情况在采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误时一般进行如下操作:首先按多记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其中使用的会计科目,应借应贷方向应与原记账凭证相同,并在“摘要”栏注明“冲销*月*日*字*号凭证多记金额”,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冲销*月*日账上多记金额”,将原记录中多记的金额冲销。

例如:假设上例中财务人员在5月10日记账时科目并没有记错,只是误将管理费用2000元记为20000元,即多记管理费用金额18000元。

此题若采用红字冲销法中的局部更正法,则处理方法是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冲销5月10日30号凭证多记金额”,借记 管理费用 18000元红字,贷记 其他应收款――李某 18000元红字。同时,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冲销5月10日账上多记金额”,将原记录中多记的金额18000元冲销。

二、红字冲销法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字冲销法本身操作的多样性导致的不合理性

1、增加了初学者的负担

目前会计教材关于错账更正的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三种,由于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错账更正的具体账务处理解释不够详尽,面对复杂多变的错账环境,初学者往往对每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一筹莫展,其中,红字冲销法的运用更是一大难点。初学者既要学会红字冲销法的更正步骤,又要分清是采用红字冲销法中的“全部更正法”还是“局部更正法”,操作起来往往捉襟见肘。

2、红字冲销法之“局部更正法”的账务处理难以反映经济业务全貌

如上所述,在记账或记账后,在核对时发现原记账凭证上所记载的金额大于经济业务的实际金额的采用红字冲销法之“局部更正法”。这样的处理,原始凭证的数据被人为分成两部分来进行记录,两次填制的记账凭证金额都与原始凭证金额不符,不能反映原经济业务的全貌和错账更正的来龙去脉,若涉及银行存款科目的,日记账金额与银行对账单上记录不符,虽然余额正确,但不利于财务人员以后核对账目。

(二)将同一张记账凭证中“部分”错误会计科目的冲销理解为红字冲销法

在某些教材及现实错账更正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会计科目一方有误,只更正错误的会计科目的情况,并且把这种更正方法也认为是红字冲销法。比如,某教材在介绍红字冲销法时出了如下例题:采购部门刘明采购材料回来,报销差旅费2968元,交回现金532元。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借:销售费用 2968

现金 532

贷:其他应收款 ――刘明 3500 并入账。该教材的解析和答案中认为,此业务是借方部分科目用错,应计入管理费用,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但其只用蓝字编制了一张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2968

贷:销售费用 2968

笔者认为,此种更正方法既不能称为红字冲销法也欠合理性。首先它不符合红字冲销法的操作程序,即没有红字冲销“所有”借贷科目的,其次,只填一张蓝字凭证虽然可以减少登账工作量,但确使业务对应关系反映不清,无法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反映经济业务全貌。

(三)红字冲销法的适用范围并没有最大化

在错账更正的三种方法中,有一种是补充登记法,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解释,它适用于在记账或结账以后,经核对发现记账凭证中适用的会计科目,应借应贷方向没有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并已据此登记入账,造成账簿记录相应出错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按照少记金额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应借应贷方向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补充*月*日*字*号凭证少记金额”,依此凭证过入相应的账簿中,在账簿的“摘要”栏注明“补充*月*日少记金额”。

笔者认为,为了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便于理解和以后查账,一笔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凭证应总括反映在一个会计分录中比较妥当,而补充登记法则使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分录中反映。如果用红字冲销法,不但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可以使初学者免去一种不必要的错账更正方法的学习。

三、完善红字冲销法的几点建议

(一)严格规范红字冲销法处理程序

笔者认为应该在理论和实务中规范红字冲销法的操作程序,不能将一个分录中部分科目的冲减或补充理解为红字冲销法,使初学者在理解和判定上出现差错。

(二)取消红字冲销法之局部更正法

无论是从减轻初学者负担考虑还是为了完整反映经济业务全貌考虑,建议取消红字冲销中的局部更正法,即只要是红字冲销法所适用的错账,无论是会计科目错误还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都应该将原有错账全额冲销,再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

(三)取代补充登记法

与补充登记法相比,红字更正法从表面上看,好像比较麻烦,需要填制两张记账凭证,但这种处理方法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保证经济业务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且还便于查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错账更正方法简化为只有红字更正法和划线更正法两种还可以使学生从纷繁复杂的错账更正方法中解脱出来,减轻学生的负担。

总之,通过对红字冲销法的完善,可以更好的应对复杂的错账环境,使红字冲销法操作不再多样性,某些条件下可以兼容其他错账更正方法,减轻初学者负担,便于理解和后期查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考虑红字冲销法使用范围更大的扩展,使其不仅仅局限于“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这种情况,甚至可以考虑将以前年度不重要的错账也纳入红字冲销法中进行更正。

参考文献:

[1]许凌云.“建议取消补充登记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0(中旬)第10卷第29期总第262期

篇4

一、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很多,以下几种是常见的原因。

1.会计确认环节产生的会计差错

(1)与权责发生制确认时间基础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人或不确认实现的收入,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时调整。

(2)与真实性不符的会计差错,如:企业对某项建造合同本应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确认营业收入,但该企业按确认商品销售收人的方法确认收入。

(3)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例如:企业将发生的工程人员工资计入了当期损益,属于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差错。

(4)账户分类错误。例如:企业购入的五年期国债,记入了短期投资,少计提累计折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5)滥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例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为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不当方法,或确定不当比例。滥用此两项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2.会计计量环节形成的会计差错

(1)与实物数量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对发出材料的计量不准确,导致期末存货出现盘盈或盘亏现象,从而使会计报表发生错报。

(2)与计量基础前后期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还是以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价等。

(3)会计估计错误。例如:企业在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时,多估计或少估计了预计使用年限,从而造成会计估计错误。

3.会计记录造成的会计差错

(1)操作性错误,即财务人员操作不当出现的错误,如:按错计算器键、眼误或笔误等、复写下联字迹不清等造成的错认。

(2)技术性错误,即财务人员由于对财务工作的不熟练而造成的会计差错。

(3)习惯性错误,如将6的上面写的太短而被错认为“0”等。

4.其他原因造成的会计差错

例如:由于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错记借贷方向、错记账户等会计差错。

二、会计差错的查找

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发生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发现错误;一是要确认错误的金额;二是要确认错在借方还是贷方;三是根据产生差错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产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查找方法,便于缩短查找差错的时间,减少查账工作量。

1.顺查法(亦称正查法)

顺查法是按照账务处理的顺序,从原始凭证、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即首先检查记账凭证是否正确,然后将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同有关账簿记录一笔一笔地进行核对,最后检查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发现重记、漏记、错记科目、错记金额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查的范围大,不易遗漏;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在采用其他方法查找不到错误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

2.逆查法(亦称反查法)

这种方法与顺查法相反,是按照账务处理的顺序,从会计报表、账簿、原始凭证的过程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即先检查各有关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然后将有关账簿按照记录的顺序由后向前同有关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逐笔核对,最后检查有关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正确。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顺查法相同。所不同的,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后期产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大。

3.抽查法

抽查法是对整个账簿记账记录抽取其中某部分进行局部检查的一种方法。当出现差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段、重点查找。将某一部分账簿记录同有关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核对。还可以根据差错发生的位数有针对性地查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范围小,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

4.偶合法

偶合法是根据账簿记录差错中经常遇见的规律,推测与差错有关的记录而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漏记、重记、错记的查找。

三、会计差错的应对措施

会计差错一经查找出就应立即更正。由于差错性质不同,发现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采用的更正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将通常更正错误的几种主要方法有:

1.划线更正法

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过程中,如发现文字或数字记错时,可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在划线时,如果是文字错误,可只划销错误部分;如果是数字上错误,应将全部数字划销,不得只划销错误数字。划销时必须注意使原来的错误字迹仍可辨认。更正后,经办人应在划线的一端盖章,以示负责。

2.红字更正法

在记账以后,如果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科目或金额有错时,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所谓红字更正法,即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同时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据以登记入账,这样就把原来的差错更正过来。应用红字更正法是为了正确反映账簿中的发生额和科目对应关系。

3.补充登记法

篇5

会计检查,是实行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从经济主管部门,如财政、税务、审计、工商行政部门来说,也是对企业依法行使经济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经济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实行经济监督,这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这些部门对企业实行监督,不论其任务、目的有什么不同,往往都要利用会计检查的方法。这是因为会计资料中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着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行某种监督,也就离不开会计检查。

二、会计检查的工作方法

1.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会计检查的准备阶段。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检查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确定检查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事先收集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所有会计资料;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等各种经济管理制度;有关政策法规、经济合同、计划资料以及其他财务、会计有关的各种经济档案。

2.账面检查

账面检查是会计检查的中心环节。账面检查包括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的检查和核对。账面检查一方面要检查各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要检查会计资料中所反映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调查核实

在账面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逐一通过调查加以核实。例如记账的差错,应当向记账人员了解,加以核实。财产溢缺,各种往来款项中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内外调查加以核实。调查核实通常包括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内部调查可以通过实地盘点,向有关经济业务的经办人调查了解。外部调查可以用信函查询,也可以当面查询。

4.作出结论

会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调查核实以后应当作出结论,提出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应围绕检查的目的和要求,说明检查工作的一般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调查核实后的结论、今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三、 应用“9”除法查找错账

会计资料的准确性是开展工作的前提,一旦出现错账,会计检查就无从谈起。而往往一笔错账,就会是会计人员反复核对却找不出错账所在,甚至把会计搞得焦头烂额,根据笔者的实践,用“9”除法查找错账简便易行。

应用“9”除法查找错账,首先是必须确定其差额数字,然后用差额数字除以“9”,能够除尽时(商可以带小数点的数),即可应用“9”除法查出错账。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差额除以“9”能除尽,而且所得的商是自然数中0至9的任意几个数字组成的数,该错账是位数记错之差,只要查对账目中与商数相等或者与商数10倍相等数字的账项即可查出错账。例:①差额数为126,126/9=14即查对14或140这两个数字的账项就可以查出错账。②差额数是13.77,用13.77/9=1.53,须查对数字为1.53或15.3的账项,就可以查出错账。

二是差额数除以“9”所得的商数,如果只在第一位数字上即能整除,它也可能发生上述情况的错账,但大多数是数字颠倒之差。其商数是个位数的,该错账是十位数与个位数倒置之差;其商数是两位(其中个位数为0)数的,该错账是百位数与十位数倒置之差,其商数是三位(其中十位和个位数都是0)数的,该错账是千位数与百位数倒置之差,再大的数或带小数点的数可以依次类推。例如:①73与37,差额数为36,用36/9=4;②642与462,差额数为180,用180/9=20;③9315与3915,差额数为5400,用5400/9=600。

三是差额数除以“9”,所得的商是一个若干位相同数字的数,它是间隔数字倒置的错账。商数是两位相同数字的数,该错账是百位与个位数互相倒置的错账;如商数是三位相同数字的数,该错账是千位与个位数相互倒置的错账,其他可以此类推。例如①521错成125,差额是396,396/9=44;②7342与2347,差额数是4995,4995/9

=555。

以上情况一般可以简便地查出错账,在连续发生数处错账,其差额之和恰是“9”的倍数,或者漏记的某账项的数字也凑巧是“9”的倍数时,就不在此例,而且有可

篇6

关键词:会计核算;常见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54-01

一、目前会计核算常见的问题

(一)记账方法不规范。新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的记账方法统一于借贷记账法。经济组织中,一些会计仍采用“增减记账法”,而有些会计则采用“现金收付记账法”。有些如同出纳,采取流水式记账方法,一旦出现差错,很难查找。

(二)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原本应设为“主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和“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统设为“总收入”,则设置一些诸如“总收入”、“总支出”科目核算,这些均不符合新会计制度。

(三)收款票据不规范。有的在发货票的填写和入账上不规范,发货票不填写事由、用途,也没有经手人、验收人签章,财会人员如不严格按章办事,不检查即入账或付款,日久之后谁也说不清。

(四)错账更正方法不规范。不同的错账要用不同的更正方法,例如,记账所依据的记账凭证错误,这种错误的更正,要采用红字冲销法,而某些会计为了省事、往往采用划线更正,这是不规范的。有时账簿记错,还常采用随便刮擦,以药水褪色或乱用红黑墨水等错误的更正方法。另外,还存在错账更正不即时的情况。

(五)会计档案管理不严。某些会计凭证,一直不按规定装订成册,对于一些重要单据如拨付款单据,主管会计也不及时整理单独立卷保管,而是随便存放。

二、完善会计核算的对策和措施

财务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非常之重要,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列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一)规范记账方法。登记账簿是财务部门以及财会工作人员最基本的工作任务。账簿登记是否正确、清楚、及时,不仅是能否充分发挥会计作用的关键,而且直接影响着会计包边的质量和报送及时与否。因此,除合理地设置账簿及账户,并规定科学的记账程序外,会计人员必须按以下规则登记账簿:(1)登记会计的账簿时,应把各个项目都列举清楚,日期,编号,内容,业务类型,金额等等一些列的内容都要清楚明了,最终做到有据可查,内容完整,不能忽略一点。(2)记账时要选择不同于日常用的笔,比如蓝墨水笔,黑墨水笔,不能只用圆珠笔,油笔等,圆珠笔和油笔只是在账目需要修改或者是有差错的时候才可用。(3)记账时应该书写工整,尽量写在横格的一半部分,这样以免日后出错了,修改起来方便,而且整体看上去也工整。(4)记账完毕后,应该在本册后面打钩,或者签字盖章,摁红手印,为了使责任落实到实处。(5)记账记录必须不能涂改,删除,或者用修改液涂改,如果确需修改,要经的记账人员的同意,最后还要盖章确认。

(二)合理规范会计的科目设置。(1)规范制取现金制度。(2)规范收款票据。(3)规范错账的更正方法。账簿记录应保持整齐清洁。为此,会计人员记账时应认真填写,力求计算正确、登记清楚,避免错误。如一旦发生记账错误,应按照规定方法更正。一般有以下几种更正方法:(1)划线更正法 划线更正法是先在错误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表示注销,再在上方写上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在划线处加盖更正人员的印章,以表示对更正负责。(2)红字更正法 红字更正法,又称红笔订正法或红字冲账法,是用红字冲销账户中错误的数字,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错误的更正:其一,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和事项,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科目正确无误,但所填金额大于实际金额,并已登记入账,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其二,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和事项,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科目或金额有错误,并已入账,也可采用红字更正法更正。即先用红字金额填一张与原错误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登记入账,冲销原错误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登记入账,以对错误记录予以更正。

(三)强化会计档案管理。为了更好的发挥会计档案的作用,必须对会计资料进行挑选,然后集中保存。集中以后的会计档案数量较多,如果堆放凌乱,就不便于管理和利用。这就需要将会计档案按序存放,这就是会计的整理工作。整理内容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整理要规范化,封面、盒、袋要按统一的尺寸、规格制作,卷脊、封面的内容要按统一的项目印制、填写,做到收集按范围、装订按标准、整理要规范。

(四)规范财产清查制度。财产清查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企业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查清账实,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据,确定实有数据与账面数额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进行会计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账实相符,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第二、堵塞漏洞,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情况,检查有无损失浪费、残损霉变、呆滞积压、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等问题,以便采取措施、改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堵塞财产物资管理方面的漏洞,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第三、挖掘潜力,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盘盈、盘亏的原因和责任,分析财产物资的储备、利用情况和各项财产物资占用资金的合理性,从而找出财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单位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四、完善监督,促使企业遵守财经纪律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检查单位人员遵守财经纪律和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明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促使企业人员自觉维护财经纪律,遵守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会计差错 会计处理 差错更正

一、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

会计差错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确认、计量、报告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使会计资料所记载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的行为。重大的会计差错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现金流量作出错误判断。

从会计差错的具体表现形式来说,会计差错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

(一) 会计人员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相混淆。例如,会计人员将本应计入在建工程的人工成本计入了制造费用。

(二) 会计人员账户分类错误或记账时出现串户行为。例如,会计人员将本应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项目直接计入了财务费用。

(三) 会计人员在实物计量或数据计算方面出现错误。

(四) 会计估计错误。例如,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估计错误,而使企业各期的累计折旧计提错误。

从会计差错产生的动因来说,会计差错的引发原因包括:

(一)会计人员工作疏忽。这种情况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执业谨慎性不够,而出现的偶发错误。

(二)会计人员执业能力较差。会计人员本身业务能力较差,不知道如何正确记账而出现的错误。

(三)会计人员主动制造会计差错。会计人员出于私利或迫于上级压力,故意的制造会计差错,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归属于会计舞弊。

在实务工作中,企业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需要分辨出会计差错、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舞弊三者之间的界限。如果会计人员做出的会计估计是基于当时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所能做出的最佳估计,而后又发生的新情况或取得的新证据表明前期估计错误的,应当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不属于会计差错。会计舞弊一定会形成会计差错,但会计舞弊的性质更恶劣,是会计人员的主动行为,目的是直接或间接获取非法的经济利益。

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一) 当期发现的本年度会计差错

1.凭证正确而账簿登记错误,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会计人员可以直接用红线将错误的内容划掉,在其上用蓝笔登记正确的内容。

2.凭证记载金额低于实际金额而导致记账错误,应当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会计人员只需按照漏计金额重新登记凭证和账簿。

3.凭证记载金额高于实际金额或凭证出现非金额性错误而导致账簿登记错误,应当按照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会计人员首先需要用红字登记一张与原错误凭证完全同样的记账凭证,再用蓝字登记一张正确凭证。

(二) 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会计差错应结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进行处理

1.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的会计差错更正

如果会计差错发现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那么应当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不再区分是否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按照追溯法进行会计处理。

例1:甲企业2010年度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本应计提100万元的累计折旧,但由于会计人员失误仅计提了50万元。2011年1月10日,会计人员发现了该笔错误,届时甲企业2010年度会计报告尚未对外报出,且未进行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甲企业按照10%计提盈余公积。该笔会计差错更正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甲企业2011年1月10日所作会计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0

贷:累计折旧 50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5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75000

借:盈余公积 37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00

甲企业需要调增2010年度利润表中管理费用累计发生额50万元,调减所得税费用累计发生额12.5万元,调减净利润37.5万元,并相应调减每股收益。调减2010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期末余额50万元,调增累计折旧余额50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33.75万元,调减盈余公积3.75万元,并相应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提取盈余公积数。同时,调增2011年度累计折旧期初余额50万元。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的会计差错属于非报告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错误发生年度的报表数据,以及报告年度对应项目的期初余额。

2.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的会计差错更正

如果前期会计差错发现在资产负债日后期间之后,企业首先应当按照会计差错的性质区分是否属于重大前期差错。如果会计差错金额较低,不影响企业关键财务指标,可以将其视为非重大差错。对于非重大会计差错,无论差错属于发现年度之前的会计期间还是其他会计期间,一律视同会计差错发生在本年度,直接调整本年度的账项,不再调整本年度报表的前期比较数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会计差错仅涉及损益类科目,由于损益类科目的自然结转,已将没有余额,且对企业的当期财务报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在发现差错的当期也无需进行更正。

例2:甲企 2011年度6月发现2010年度误将应计入管理费用的100元计入了销售费用,甲企业无需调整2011年度账项,因为会计差错的影响经过结转已经抵消。如果会计差错不仅涉及损益类会计科目,则需调整发现年度的对应会计科目。

例3:甲企业2011年度6月发现2010年度少计提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000元。

甲企业2011年度6月所作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1000

如果会计差错属于重大差错,则应当视同于会计差错从未发生,进行追溯调整,并调整相应会计期间的前期比较数据。会计处理方法与例1类似。

三、会计差错的所得税问题分析

从所得税法角度来讲,会计差错没有重大和非重大的区分,一律按照统一规定进行处理。当期发生的会计差错如果能够在本年度内发现,对企业的所得税申报不会形成影响,企业只需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所得税纳税申报即可。如果当期发生的会计差错虽然在本会计年度结束之前未能发现,但是在年度所得税申报之前发现,会计应当视同会计差错已经被更正,按照实际应当缴纳税款金额填写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如果企业会计差错发现在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之后,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 更正会计差错后,导致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增加

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企业应当在发现会计错报的所得税纳税期间缴纳,将补缴金额填列在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第42行“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税额”。如果更正会计差错后,虽然导致企业会计利润增加,但是企业依然亏损,无需纳税,则无需填列此项。但是应当减少企业5年内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金额。

(二) 更正会计差错后,导致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减少

篇8

1.角色分配将学生分两大组:

①手工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总账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会计1名和出纳两名,即银行和现金各1名。按照会计准则每人分工不同。

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记账1名、复核1名、出纳1名、制单1名,进行分工,设置权限,明确其职责。工作要求:按照企业需求建立现金日进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个明细账,将上期结余核对清楚,将准备工作安排就绪。

2.会计循环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3.会计电算化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4.总结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模拟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篇9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未来适用法

一、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小企业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所谓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差错发生或发现的当期更正错误的方法。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后,对于以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或者其他会计制度、准则的小企业而言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再确认

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会计制度、准则时,需应用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将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表批准日之间发生或发现的报告年度应调整、应更正事项采用未来适用法。用调整、更正报告年度下一年账务和财务报表的方法,作为对报告年度应调整、应更正事项的最终处理,不再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二)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不再调整

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会计制度、准则时,会计政策变更或前期重大差错更正,亦需采用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更正,多数情况下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利润表的上年数。但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无须也不应当再调整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

(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再设置

以前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会计制度、准则等各类会计制度体系,都规定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以用于会计政策变更、重要的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时采用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对往年损益进行调整,以及用于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时的处理。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后也就不再采用追溯调整,显然“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就无须设置。

(四)财务报表前期比较信息可稳定过渡

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准则的企业,当年发现以前年度会计政策变更或重要的前期差错时,应该对上年年报期末数和本年数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数据作为本年财务报表的前期比较信息(年初数,上年数)。这样,本年财务报表列报的前期比较信息就未必等于上年财务报表的年末数和上年数。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无须调整当年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该两组数字直接按照上年年报的期末数,本年数过入即可。为此,每年报表的前期比较信息向新年度过渡时显得稳定而准确。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小企业会计的“制度”向“准则”的过渡尽管有科目的合并、分拆、增设、舍弃等情况,但由于采用了“未来适用法”整个转换不作追溯调整,因而不变动所有者权益,也不涉及损益。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简便、务实的理念。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将应在以前年度列报的数据纳入当年处理和列报,也就直接影响了当年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可信度。特别是涉及以前年度调整、更正的数额较大时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现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倡导的简便、务实也是一把双刃剑。

二、会计政策变更

(一)会计政策的定义及其判断

所谓会计政策,是指小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只有对会计政策进行正确判断,才能采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会计政策的判断通常应当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属性以及两者相关的处理方法、列报要求等确定相应的会计政策。比如:

1.资产要素的会计政策:存货的取得、发生和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及其减值政策;金融资产的分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的判断;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和后续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及其后续计量等。

2.负债要素的会计政策:借款费用资产化的条件;债务重组、预计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分类等。

3.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政策: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混合金融工具的拆分等。

4.收入要素的会计政策:商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建造、租赁、保险、贷款等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费用要素的会计政策:商品销售成本及劳务成本的结转;期间费用的划分等。

除此,财务报表的列报方面涉及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判断;分部报告中报告分部的确定也属于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所谓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即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要求变更

主要包括(1)如因《小企业会计准则》(第13条)规定:小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原来以“后进后出法”结算发出存货成本则应改为准则规定可以采用的会计政策。(2)因法律规定变更导致会计政策的变更,比如现行《公司法》取消企业按补亏后净利润的百分比之五计提法定公益金,会计上也随之取消公益金的计提与核算。(3)因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规定变更导致会计政策变更。比如国务院批准在部分省、市实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财政部下发财会([2012]13号)《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修改了营改増后相应的会计处理。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如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若现时能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则应将其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从而更好地反映其价值。倘若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及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小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的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应变更原采用的相关政策,以便为管理层、投资方和债权人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但在年报附注中应对相关会计政策变更的理由、条件、变更的数额以及变更对当年效益的影响进行详细披露.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会计处理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应当正确认定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一经确定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变更前按照原有会计政策来进行的会计处理一概“既往不咎”,在具体操作上要求在变更日不调整原先的会计帐薄纪录和财务报表,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而从变更日开始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

三、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定义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少交易或事项不能精确地计量只能加以估计,如:①坏账;②陈旧过时的存货;③应折旧资产的寿命;④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等。但是会计估计确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如果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取得了新的更加可靠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认为不得不对原先估计进行修订,于是便发生了会计估计变更。

所谓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期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系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从而对资产和负债的帐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系会计变更的实质)。比如,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的会计估计变更,将会使固定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折旧)得以调整。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取未来适用法:(1)以前已按原估计处理的交易或事项一律“不究既往”;(2)从新的会计估计确定时即变更日开始,按照变更后的会计估计对以后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四、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差错的定义及其类型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的错误或应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时所产生的错误。其中,发现的使本期或前期的财务报告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称为重大会计差错;而对不足以影响财务报告的会计差错称为非重大会计差错。

会计差错的类型包括:

1.前期差错。它是指计算错误或运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和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等。主要包括①计算错误包括纯粹的数字计算错误,亦包括运用会计处理方法错误而相关数据随之错误,以及会计基础工作操作上的错误。比如,编制记账凭证时科目用错,方向颠倒、金额写错、登记账簿时串户、余额结错,以及科目汇总和编制财务报表错误等。②会计政策错误是指使用了适用的会计准则中所不允许使用的会计政策。③会计估计错误是指进行会计估计时,原来赖以估计的信息基础就错误,或者依据变更的信息错误,或者所积累的经验本来就不正确。④对事实的疏忽或曲解以及舞弊如对某项建造合同按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原则确认收入而来未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确认营业收入。

2.当期发现当期(当月、当季、当年)的会计差错,以及当期发现的以前会计期间的差错。

(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外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差错更正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但对于具休的会计差错虽然“既往不咎”,但也是“有错必纠”。不过具体操作时,不象以往采用追潮重述法时调整以前年度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而是①不变更差错发生的会计凭证、账薄记录和财务报表。②不论差错性质属于重大会计差错或非重大会计差错,也不论具体差错发生在以前年度或当年,均按照本期发现的本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只调整本期的相关项目,使之原发生的差错得以更正。③对于发现的如前所述的属于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期间发生的差错,仍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方法进行更正。比如:对于当期发现当月发生的错误,属于抄写错误以及记账凭证填错的应作废重填。对于账户结错余额,记错数字的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对于记账错误且已登记入账的可采用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对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进行更正时只能采用兰字分录进行更正。对于本年前期或以前年度账务记录错误,或者凭证编制错误,在本期更正后应在原账务记录或原记账凭证摘要空白处加注:“本处账务记录(或本凭证)差错已于某年某月某日第某号凭证更正,使之日后仍然能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实习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其毕业走向社会后能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会计实习教学的基础是会计理论知识,会计实习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行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特别是在会计实训课的教学方面,创新了一些新的模拟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 教学模式 会计流程 模拟教学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建立会计流程

会计实习是按照会计实践性进行的一次仿真教学。教师采用企业会计资料,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计,让学生感受仿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建立会计实训教室,配备实训材料、实训工具、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按照工作流程分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接受各自的工作任务,根据实训材料按照会计流程,将记账活动实习一遍,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个流程。

1.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两大组:①手工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总账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会计1名和出纳两名,即银行和现金各1名。按照会计准则每人分工不同。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记账1名、复核1名、出纳1名、制单1名,进行分工,设置权限,明确其职责。

工作要求:

按照企业需求建立现金日进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个明细账,将上期结余核对清楚,将准备工作安排就绪。

2.会计循环

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3.会计电算化

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4.总结

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

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

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

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

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

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

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

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

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针对现有企业都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多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多讲几种会计电算化软件。

篇11

第一部分:实验概况

一、实验时间:年5月11日-年6月12日

二、实验地点: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厚德楼504室

三、实验目的:为了掌握基本的做账,登记各种账簿。

四、实验对象:

以YT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对象,要求建账到日常会计凭证处理、科目汇总、登记总账及明细账、计算产品成本、核算利润并进行利润分配、编制资产负债报表和损益表等。

五.实训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这门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一些企业发生的业务的实训。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整个会计账务程序用一种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

实训的具体内容

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

2,如何对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审核。这需要实训者学会不仅能填制原始凭证,而且能对原始凭证的正误进行审核。

3,如何填制复式记账凭证。这要求实训者能够分清帐户的借贷方,并正确地填在凭证上。

4,如何填制单式记账凭证。由于这种记账方法不能全面地反映业务发生的对应关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以此内容只是老师课堂讲解没有资料做具体实训。

5,如何对记账凭证加以正确的审核。

6,怎样对日记账进行正确的登记。这要求实训者能够谨慎地对每日的现金账和银行账进行正确的登记。

7,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账的正确登记。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

8,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

9,记账规则与结账。要求实训者能在会计准则下正确的登记账簿,在特定的日期进行正确的结账。

10,如何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这是在银行账未达账项时,能够正确的核对账。

11,怎样熟练地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这是让实训者能够根据个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程度的不同,合理、科学地适用账务组织方式。

12,如何对账务报表进行编制。报表的编制是会计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后环节,这主要是让实训者明确编制报表的要求和熟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弄清其填制资料的来源并掌握具体的编制方法。

六、实训步骤:

1、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

2、在编制记账凭证时同时也对记账凭证进行编号。

3、将已登好的原始凭证附在所属记长凭证的后面并粘贴好。

4、对已登好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查看是否金额有误,内容是否不符。

5、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

6、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7、在登记账簿时应注意在记账凭证上做好已记账的标志。

8、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9、进行对账。

10、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七,基本过程

1、审核原始凭证。具体包括a、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b、审核原始凭证的全法性;c原始凭证的合法性;d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e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f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2、编制记帐凭证。基本要求有:a记帐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b记帐凭证应该连续编号,c记帐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d记帐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e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f填制记帐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该重新填制,g记帐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3、登明细帐。其中具体包括:三栏式明细帐、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4、“T”形帐汇总。这是为登帐所做的准备,它能反应这期间业务发生进有哪几个会计科目,并且能清楚的看到其借贷所发生的余额以及最后余额。

5、编制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这是对“T"形帐的汇总,各科目的借贷金额最终是借方等于贷方,如果不平必须从前面的帐中找出错误.

6、登记总帐,。按照科目汇总表中各科目依次登帐。

7、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八,注意事项:

1、错帐更正方法:

在记帐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会使帐薄记录发生错误,而作为会计人员应运用正确的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种,而不是填补、挖改。我想这是我们在作帐时注意的一点。

2、对帐。在实训中我们必须做的是原始凭证与证帐凭证、各明细帐与总帐核对等。我想其中有好多人都省略了这一步。

九.会计实训总结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通过对会计学等科目的学习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第二部分:体会与心得

开学第十三周,是我们会计实训开课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次接实训课,怀着新鲜和紧张的心情踏入了实训课室。

第一节实训课,老师給我們做準備工作,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會計,你不僅需要細心,還需要更多的耐心。然後還給我們讲了课本上的内容,分析了書上的每一筆業務,看著书上发生的48筆業務,简直是一头雾水。后来结合着《基础会计》,慢慢的了解后,还是看懂了。前面的课老师把书本的内容给我们分析完后,后面我们就要开始编写会计分录了会计分录,T型表,试算平衡表。一系列的表格自己画完、填好后。马上就要填写凭证了。

结束了前面的工作,已经是两周后的事了。这周我们开始学习登记凭证和登账.。去到实训课室时,老师给我们简单讲解了如何填写后,就是我们自己动手的时间了。.面对着自己可桌上的做账用品,我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开始一笔一笔地填写。很快的二周过去了,把凭证填写完后就要进行装订。

接下来就是登记账簿了,看着老师给我们准备的各种各样的账簿后,我顿时傻了眼,一个是因为自己对它感到陌生,虽然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填写,但是由于位置太后,都听不到老师说了什么。幸好我有一班很好的同学,在她们的帮助下,我总算知道账该如何填写。二是看着多种多样的账,看着那些烦琐的工作即将要一个人完成时,实在让人有点着急。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账簿,什么总账、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等等一系列的账,真是不得不着急。看着这么厚的一沓凭证…心都灰了。

苦的还在后面,尤其是在写金额的时候,写错一个,要改正它还得要用红笔划了再用蓝色或黑色的水笔改正。由于自己的不细心,登记下来发现基本上每张账都让我修改过。看着壮观啊!真是“佩服”自己。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我觉得做这些账的时候,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哪些账簿,稍微不小心,一张帐页就报废。最后结账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到头都大了!

做完这些工作后,最后就是填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了。

篇12

一.实训的基本情况说明。

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这门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一些企业发生的业务的实训。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整个会计账务程序用一种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

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如何对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审核。这需要实训者学会不仅能填制原始凭证,而且能对原始凭证的正误进行审核。3,如何填制复式记账凭证。这要求实训者能够分清帐户的借贷方,并正确地填在凭证上。4,如何填制单式记账凭证。由于这种记账方法不能全面地反映业务发生的对应关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以此内容只是老师课堂讲解没有资料做具体实训。5,如何对记账凭证加以正确的审核。6,怎样对日记账进行正确的登记。这要求实训者能够谨慎地对每日的现金账和银行账进行正确的登记。7,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账的正确登记。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8,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9,记账规则与结账。要求实训者能在会计准则下正确的登记账簿,在特定的日期进行正确的结账。10,如何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这是在银行账未达账项时,能够正确的核对账。11,怎样熟练地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这是让实训者能够根据个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程度的不同,合理、科学地适用账务组织方式。12,如何对账务报表进行编制。报表的编制是会计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后环节,这主要是让实训者明确编制报表的要求和熟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弄清其填制资料的来源并掌握具体的编制方法。

三.实训的基本过程。

在我们学校现有的硬件措施中,还不能达到完整的实训过程。但是,在我们卢老师的带领下,却能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把实训搞的有滋有味,让我们轻松的度过每一个实训内容。

我们的实训过程中,首先是老师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理论给我们进行细致的讲解,其中还夹着他作为一个高级会计师的经历和一些有趣的事,这不仅仅让我们很快的吸收了课程中的讲义还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其次,是对一些现在社会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重点说明在讲解完后,留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如有问题,卢老师都会认真的讲解直到我们听懂为止。最后,是老师对我们所做的实训批阅后进行点评.

四.实训后的心得和体会。

在对基础会计实训四个多月的学习中,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见解。

1.做会计要诚信。

在这充满竞争、挑战的社会中,诚信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诚信品德,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的信念。一个平时不将信用的人在关键的时刻就不可能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做出牺牲。而我们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在掌握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金库,如果不守承诺,那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想做一个好的会计员,要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一定要以诚信为本。

2.做会计要讲依据和证据。

在现行的法制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讲究证据。如果不能拿证据证明你做了一件好事即使你说的再好也没人承认。所以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一切。而我们作为会计人员在进行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时,都以证据进行操作,没有合法的凭证做依据来证明业务是否发生,则不可以进行账务处理。所以在会计中,讲证据是最重要的。

3.做会计需要很好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以热忱的心情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才能不断的进步并使自己所做的业务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我们会计行业中更需要敬业精神,我们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如果不敬业、不谨慎的对待工作,那将产生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作为会计人员更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敬业,并不断的更新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4.会计要学会不做假账。

这是作为一个会计人员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也是一个会计人员最难遵守的原则。做假账一定是会计人员所为,但是是领导让会计员做的还是会计员自己做的这就很难说了。按道理说一个小小的会计员是不敢做的只有在领导的特许下才敢做,而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会计员坚持原则不做假账,那么他面对的不是受到排挤就是下岗回家,如果他做假账则会受到领导的信任,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很难在其中取舍。以至于有一个笑话,一个会计人员对记者说:你说我们做会计的做假账,你给我找一个不让我们做假账的企业。而据国资委披露,在XX年对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突击检查发现,有120家做的不充分有13家存在严重造假。而且对这181家进行财务审计的300余家会计事务所也是走过场,甚至帮企业早假。因此,现行的我国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患,企业内部财务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就应该坚守这一基本会计准则,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点牺牲,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5.做到无私、灵活。

篇13

关键词:会计  记账  问题  处理

        1 账簿登记方法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成本计算和会计报表不出现差错,登记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进行。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是:

        1.1 内容准确完整。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计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对于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计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计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以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 

        1.2 登记账簿要及时。登记账簿的间隔时间应该多长,没有统一的规定,这要看本单位所采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形式而定。总的来说是越短越好。一般情况下,总账可以三五天登记一次;明细账的登记时间间隔要短于总账,日记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一般一天就要登记一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随时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经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专门人员,必须每日掌握银行存款和现金的实有数,谨防开出空头支票和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用款。

        1.3 注明记账符号。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在记账凭证上设有专门的栏目应注明记账的符号,以免发生重记或漏记。

        1.4 书写留空。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这样,在一旦发生登记错误时,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正,同时也方便查账工作。

        1.5 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在会计上,数字的颜色是重要的语素之一,它同数字和文字一起传达出会计信息,书写墨水的颜色用错了,其导致的概念混乱不亚于数字和文字的错误。

        1.6 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对在登记账簿中使用红色墨水的问题,依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④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1.7 顺序连续登记。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这对避免在账簿登记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防范措施。

        1.8 结出余额。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一般说来,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在余额栏内标注的“0”应当放在“元”位。

        1.9 过次承前。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也就是说,“过次页”和“承前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本页最后一行内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然后过次页并在次页第一行承前页;二是只在次页第一行承前页写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不在上页最后一行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后过次页。

        1.10 定期打印。对于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提出了打印上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以机器或其他磁性介质储存的状态下,各种资料或数据的直观性不强,而且信息处理的过程不明,不便于进行某些会计操作和进行内部或外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也不利。

        2 记账错误的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制证、记账、编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错误。发现记账错误时,根据账簿错误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更正方法:

        2.1 画线更正法。凡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错误时,可采用此法。更正时,在账簿中错误文字或数字上划一红线,以示注销。划线时,要划去错误数字的整个数码,不能只划去其中个别数码。然后,在红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旁边盖章以示负责。

        2.2 红字更正法。当记账凭证中使用会计账户错误,或借贷方向错误,或金额记录错误,并且已经登计入账从而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更正时,首先,填制一张内容与错误凭证完全相同而金额是红字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注明“更正××号凭证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计入账,冲销原有的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份符合经济业务内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计入账。

        2.3 补充登记法。记账以后,虽然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账户没有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时,可采用此法。更正时,按照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计入账。这样,就补记了少记的数字,使全部金额符合实际。采用此法时,须在补充记账凭证的摘要栏内注明补充哪个月的哪一号记账凭证。

        3 账实不符的处理

        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财产物资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耗;财产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造成多收或少收的差错;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的财产损坏、丢失、被盗;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错记;由于有关凭证未到,形成未达账项,造成结算双方账务不符,以及发生意外灾害等。根据以上情况,主要进行以下处理:

        3.1 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不相符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然后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及盈亏情况。现金清查后应填写“现金盘点报告表”并据以调整现金日记账的账面记录。

        3.2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相符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来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双方或一方记账有错误;二是存在未达账项。对于未达账项,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整。

篇14

关键词:企业;现金;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58-02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货币资金,它可以随时用以购买各种物资,支付日常的零星开支等。现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强,诱惑力最大,极易发生丢失、短缺、挪用或被盗等现象,甚至产生舞弊行为。对企业来说,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管理,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经营。然而,现金管理的科学性、重要性并没有被企业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充分认识,以致在现金管理方面不时出现问题。因此,加强现金管理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一、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虚开发票,骗取企业现金。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外部人员串通,在购物时虚开发票,或在作账时虚列工资、奖金等,从而将多支的现金据为己有。

(二)填错记账凭证或错记日记账,贪污现金。在处理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相互存取的业务,会计人员有可能因为忙、不仔细填制记账凭证时,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到记账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出纳人员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故意记错业务发生金额或将其合计数记错,表现为少计收入或多计支出,贪污错记部分。

(三)企业“坐支”现金的情况严重。根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单位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单位支付现金应从本单位库存现金中支付或在限额内从开户银行提取支付,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用于支付各种开支。但有些企业未把经营收入中现金收入及时缴存银行而是为了方便直接用于日常经费的开支,“坐支”现金现象严重。

(四)存在“白条”抵库的现象。“白条”抵库,是指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和审批手续的字条或单据顶抵库存现金的做法。这造成盘点现金时账面现金金额与保险柜金额不符。

(五)更改凭证金额,虚构内容。会计人员或其他经办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或凭证上的漏洞,乘机更改发票、收据上的金额,贪污相应款项,或通过添加经济业务内容和金额,将现金据为己有。

(六)超额使用现金现象比较普遍。根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开支主要是对个人的各项工资、奖金、福利等开支及出差人员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等,其结算限额为1 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才能予以支付现金。虽然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金支付1 000元的结算限额有点偏低,可操作性不强,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但是在企业中为了方便,在可以使用转账支付的情况下仍大量使用现金支付。

(七)撕毁票据或盗用凭证。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对收入现金的票据撕毁,将现金据为己有;或用盗取发票、收据等凭证向客户开票,隐匿现金,达到贪污的目的。

(八)挪用现金。出纳人员或其他人员采用虚写或涂改现金缴款单日期的方法,不将当天应送交银行的现金及时入账,而将资金挪用,进行体外循环。

(九)账面现金余额过大。现金的库存限额,是指为保证各单位日常零星支付,按规定允许留存现金的最高数。根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一般不超过该单位天至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量。然而,很多企业月末或年末的现金余额却很大,账面现金余额在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在少数,甚至个别企业的账面现金余额达到了几十万。

二、企业现金管理混乱的后果

企业现金管理混乱不仅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资产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更为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提供了便利,其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极易出现挪用公款的情况。由于出纳手中的库存现金过多,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挪用公款和公款私存的情况。

(二)为个人贪污公款提供了可能。由于企业使用大额的现金支付,因此,对现金的去向就难以控制,经办人员很可能利用管理中的漏洞,通过虚开发票、收取回扣等方式贪污公款,谋取利益。

(三)极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由于“白条”抵库现象的存在以及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经常变更,企业现任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往往弄不清楚库存现金中“白条”的性质,也不愿去清理收回以前年度的“白条”。这样一来,库存现金中的“白条”将成为呆滞账,从而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

(四)极易出现违法违规事件。由于企业违规使用现金,如存在“坐收坐支”、企业库存现金超额等现象,一旦被查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原因分析

企业现金管理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现金内部控制体系: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不清。为了节约费用,有的企业让同一人既做出纳又负责记账,造成职责分工不明确。显然给舞弊行为带来了方便。

(二)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熟悉财经法律法规。

(三)审批制度不严格。企业没有针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或者虽建立了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却不严格执行。导致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背书转让及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混乱,财会人员支出货币资金不经过严格的审批,公司及法人章没有妥善管理等。

四、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现金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防止企业舞弊行为的最有效方法,可以保证企业所有活动都是在主管人员授权情况下进行的。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在企业现金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尤显得重要。企业现金管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内部控制。

1.现金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任何企业都应当避免只由一个人去办理现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办理现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2.现金收支的控制。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制度加强现金管理,接受银行监督。财会部门为企业现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现金管理责任制,配备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办理库存现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企业非出纳人员不能经管现金收支业务。现金控制的要点着重有:审批、审核、收付、复核、记账、核对、清点、清查。其中,“审批”、“核对”和“清查”最为重要。现金管理需要业务部门、财会部门、清查小组联合控制。首先由业务部门原始凭证审批,可以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是控制的第一关;其次由财会部门进行账账核对,可以保证现金收付和会计核算的正确性,是及时发现现金收付和现金账务记录错误的主要环节,对于保证会计、出纳人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再次由清查小组进行库存现金清查,可以保护现金安全完整,是保护现金实物安全完整的最后一环节。

3.账实盘点控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由出纳盘出现金的实存数额,会计复核,并与总账的现金数额进行比较,看二者是否一致,然后填制《现金盘点表》。尤其是不定期盘点给现金相关岗位产生一种无形、无时无刻、无不存在的压力。

4.库存限额控制。库存现金的限额是指为保证各单位日常零星支出按规定允许留存的现金的最高数额。库存限额控制是利用核定企业每日货币资金余额,超过库存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或汇交某一银行账户,从而降低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风险的一种方法。利用此方法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统筹使用,特别适用于货币资金短缺的企业。

5.建立健全现金开支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应明确规定特殊授权审批及一般授权审批的范围、审批人、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确保各级管理层在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明确本单位现金开支范围,制定各种报销凭证,并要求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均按规定的程序处理。

(二)提高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