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期末综合素质评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其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综合素质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期末,全国各地的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任务。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于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测评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
在一些地区,将每位学生在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级(九年级)或高三的最后一次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高考成绩和学生档案,作为高中录取和大学录取的 参考或录取数据。但一般在大学不进行此项测评。
(来源:文章屋网 )
对高校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是促进高校学生全民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在分析我国素质教育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旨在探寻一套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即构建科学的评价结构,设定专业的评价机构,改变学生的发展理念,构建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评价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及发展提供重要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科学评价
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多种培养方式,然而在创新培养方式的过程中,科学的评论体系尚待研究和建立,尤其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对当下大学生素质教育形成了很大的阻力。在当下高校发展与相关体制改革中,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系统多采用期中和期末考核等单一的评价体系,这样的体系显得过于原始和呆板,不仅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有极大的制约性,同时也对高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探究创新模式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的重要性
对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直接影响我们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对高校教育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构建一种合理的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的素质发展纳入科学的评价系统内,促使高校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培养。同时,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评定,确认学生的现状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当下高校和社会对学生个体所提出的综合要求和素质要求。也可以研究学生个体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加以改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要时刻发挥鉴别作用。即对评价对象的效率、成果等做出一定的评判。能够运用标准,对教师、学生、学校管理部门等进行合理的评价,落实综合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最终培养目标。可以说,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开展,推动高校整体发展。
二、我国素质教育评价现状
(一)系统缺失
当下我国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还不是十分完善,可以说是一种缺失。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及时调整,目前对学生的素质评价仍然建立在考试考核的基础上,难以推动高校整体发展,同时对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形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二)评价方法单一
我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依然处在单一的评价方法下,如以前是通过期中或者期末的试卷考核来评定学生,而目前这样的现状并没有改变,不少高校依然采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单一方法和形式来确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方式方法不仅不能综合性地考核和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十分不利。不少学生由于评价方式的单一,往往忽略了自己综合素质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只会考试的机器,更有甚者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践的经验。
(三)缺乏专门的科学评价机构
不少高校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专业机构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甚至只能采用单一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所谓的“考试”,而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与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核目标、宗旨等核心内涵相去甚远。缺乏专门的科学评价机构使得负责素质评价的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素质评价缺乏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
三、实现素质教育科学评价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科学的评价结构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延续的是通过单一的期中或者期末考核来评价学生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评定,极易造成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跑偏”的现象。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通过了期中和期末考试就可以完成本学年的最终考核,拿到高分的学生更是将这样的事情引以为傲,并在长期过于看中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过程中成为纸上谈兵、空穴来风的理论派。针对这样的问题,在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过程中,应当注意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教育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一部分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做到了考核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即传统意义上的纸质试卷考核与其他考核如考勤、综合能力测试、实践能力、实习经验等挂钩,但就整体来说,能够做到的学校十分有限。大部分高校只要学生没有缺勤就可以在实践考核的环节给予很高的分数,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在建构和实现科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结构上我们应在部分尊重与保留传统的试卷测试的基础上,同时加大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
(二)设定专业的评价机构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评价过程过于简略,没有健全专业的评定机构。在以往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方面,不少高校将评价的权利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处在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不仅不够专业,并且在最终评分上并不客观。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夹杂着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位或者某个群体学生的主观感受甚至偏见。高校对实现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是更加科学的,也应当是更加公正的。应设立专业的评价机构,评价机构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职称、学历都应该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如在评价机构人员的学历和教育背景方面,以学过教育学专业的人员为优,同时要注重对学过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人员的聘用。以学过教育学专业的为相关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相对于其他的教师或普通行政人员更加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和教育特点,对高校学生考核标准的制定和最终考核的评价标准等都有更为客观和科学的制定方法;有人力资源相关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则可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结构构成和比例构成做出一定的分析和最优化的分配。在专业评价机构的辅助下,对高校学生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学生的发展理念
当下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在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起着基础的支撑作用。对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是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大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和学习中,认为评价考核体系就是通过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或加上简单的考勤来进行最终的评定等,容易形成死读书就可以取得优秀的评分的想法。这样的评价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极大地阻碍了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一部分高校在对学生民主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由于熟悉传统的评价方式而对学校新提出的评价和考核方法表现出抵触甚至排斥、厌恶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反过来影响高校对于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在推动科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阻碍。学生思维和发展理念的构建对于建构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推进者的角色。应当通过教育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注意到自身的发展应当是平衡的、综合的、全面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具备综合素养和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才。学生通过逐渐梳理发展理念,从科学、正面、客观的角度对自身的发展做出最终的方向性思考,不断使自己向综合人才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构建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应当注重评价体系的个性化和灵活性特点。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当广泛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评价的基础上,应当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广泛的了解,尤其是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和实际能力的鉴定等应当采取更为个性化的方式。如对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素质评价时,应当对学生实际的专业知识测评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法院实习能力等结合起来,这更加符合法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走向。这样的个性化评价不仅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针对性与倾向性,同时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科学性,使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在广泛适用于普通学生和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同时,及时根据不同专业进行具体评价方法和评定标准的调整。
(五)发挥学生的评价功能
在进行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校方不仅要采取实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方法,同时还应充分尊重学生。如对学生进行民主测评或民主评价,该做法的优点是能够对个体学生在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考核通过后,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测定学生个体的实际人格、实际能力,以便根据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真正做到综合发展和优秀成长。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发展和高校的整体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具有塑造和引导的作用。应从多元化和可行方面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
作者:田晓艳 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苏碧芳,毛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2]陈媛媛,黄安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建[J].教学研究,2008(2).
[3]王衡生.论创新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英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3(1).
[4]敬采云.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关键词:考试方法;考试命题;成绩评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240-02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人才[1],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是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特点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知识构成、思维构成、能力构成和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为了把考试真正变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途径之一,就必须对现行的考试方法、命题形式、课程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
一、拓展考试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考试方法是指考试的类型及要求考生回答问题的方式[2],涉及因素主要有考试的类型、形式、时间和题型。考试类型主要是课程考试。考试方法由形式单一、时间固定、题型简单向着考试形式多样化、时间灵活化、题型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考试方法应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采取多样化,如闭卷、开卷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等等。既着重考核学生思维方法、考思路、考见解等,以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又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和水平。
(一)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表达各种公式、方程式的演算过程以及需要图解、列表表达的知识,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运用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便于教师直观地较准确地评价和比较学生的课程成绩。其缺点是学生往往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背一些经验公式、由理论推导出的应用公式,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二)开卷考试
实行开卷考试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机械记忆的时间,把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上。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长时间积累许多专业知识和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及创新的模式,提高自己真实能力。但这种考试形式如果引导不恰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学生对课程认真钻研程度不够等等。因此,需要任课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将课程中基本原理部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开卷考试带来的弊病,使学生深入地钻研知识,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创造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设计的能力,在课程开始时,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向学生公布课程设计的方向和要求,供学生参考,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检索与收集。在课程结束考试时,学生可以带着准备的资料,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题目。这种考试方法是将考试贯穿于课程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突出了教学与考试的互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实践考核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3]。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开展实验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些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由于实验教学内容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试卷进行考核。通常采取实验报告形式进行考核,但这种形式有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完成实验报告上,而忽略了认真研究、动手实验的全过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实验操作的方式考核,就可以避免上述实验考核方法的缺陷。在实际操作的考核中,采取现场随机抽签,并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回答相关的问题。同时,将实验课出勤率、完成课堂实验内容和课堂表现也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更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教材,掌握基本原理,认真作好每一个实验。这样既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调查报告
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是国家、部门,还是企业,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反映实际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写作水平,也反映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所获取信息的质量水平。具体做法是由教师与有关单位协商,结合专业特点确定调查方案,学生从实地调查开始,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切实体验,并以呈交调查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调查成果。采用这种考核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参与意识。便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二、强调考试命题,提高试题质量
在农业院校畜牧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考试命题上,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的知识点为准绳,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教学或教材中所贯穿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从强调记忆转变为强调能力开发,有利于全面鉴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题型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部分、理解问题部分和综合性分析问题部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为60%,20%~30%和10%~20%。为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时可适当设置附加题。
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不断健全试题库,使题型组合多样化,既有检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名词解释,又有检测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较高层次认知目标的问答题和论述分析题。其中论述分析性题目,在一般论述题直观、表面的设计方式基础之上,突出以一个专业情景为背景(如“动物临床疾病”或“动物饲养管理现场”),循序渐进地提出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突破了传统论述题通常涉及的检查、诊断、治疗的范畴,而且还涵盖了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饲养管理和疫病监控整个过程的相关因素,全面检测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知识运用、疾病诊治、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等综合能力[4]。试题涵盖记忆、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认知领域的多个方面,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题型更具科学性、创新性、开拓性。
附加题也可作为一种考题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答,答对可加分(但满分限于100分以内)。增设附加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拓展知识面、发挥优势和潜能。在考题的内容设计上要难度高,虽在教学大纲之内,但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广泛性,知识跨越多个章节、有时还涉及到其它课程等,附加题的设置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机会。
三、完善成绩评定,做好成绩分析
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考试成绩评定的方法也应该多元化。过去的考试方法较为单一,期末考试几乎决定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每至学期末,学生的压力最大,而对平时的学习重视不够。多数情况下,学生关心的是课程考试的结果,而不是课程内容总结与提高。因此,将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对平时学习的考查,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5]。例如,对于生物统计课程来说,期末总成绩按四项要求评定,考勤及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及回答问题)占10%,阶段测验占10%,实验课出勤、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占20%,期末考试占60%。这种评定方法,使平时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有相当分量,弱化了学生对一次考试的依赖,减缓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压力,同时,使学生能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创造性学习。
考试成绩分析是教学完整过程不可缺少的最后环节,是对考试内容、方法、命题方式及考试结果的综合分析和合理评价。根据学生各部分的成绩,从整体和个体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班的学习风气,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情况,教师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实施程度等项内容,进而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不断完善考试考核方法,切实做到与课程教学改革相辅相成,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进行考试改革的探索,能够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利用具有科学性、富于开拓性和创新意识的考试题型,科学合理地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启迪和触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潜质,进一步推进“考试和学习互动”的作用,推进教学理念、方法和学习模式的转变,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锦琳,钟安永,胡常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究与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90-94.
[2]顾明远,申杲华.学校考试与命题管理与运作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110.
[3]卫绍元.论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人才的能力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6):101-1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同时也是培养护生动手、沟通等综合能力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如何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我们针对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护理学基础》传统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进行了改革,现介绍如下。
一、制定新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最终成绩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这种一次性的考试成绩不但不能全面衡量、显示护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会让教与学双方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而忽视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即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最终是“说的好”但“干不好”,从而导致了许多护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为此,我们将原有的《护理学基础》成绩评定方式重新审视,针对存在的弊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制定了新的评价方式,重点在于全面衡量护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她们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态度,认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并积极培养她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纳入总成绩。护理是一门技能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护理操作技术是护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护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娴熟的操作技能与患者的生命安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将技能考核成绩按比例纳入总成绩中。技能考核内容选择临床上最常用的操作技术,每次采取个人随机抽签方式确定考核项目,考试成绩由教研室各位从事《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教师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定。
2.平时成绩加入总成绩中。为了让护生由期末考试的突击复习变为平时的主动积极学习与训练,我们将平时成绩按比例加入到总成绩中。平时成绩除期中考试成绩外,还包含平时实训练习、课堂提问、学习态度、仪表仪容、沟通能力等。
3.最终成绩为综合成绩。当护生进入《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时,主讲教师首先主动向她们说明本门课程最终显示的成绩为综合成绩,具体的评定方式为理论考试成绩占60%、操作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然后按比例相加构成,其中,理论考试成绩为完成《护理学基础》教学计划后学校进行的试题库随机抽题考试,试卷按标准答案由教研室各位教师流水批阅。
二、效果
由于改变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遵循了理论考试与实训、平时考核并重的原则,从而使护生把期末考试的压力转化为了平时学习的动力,并且通过客观、有效地对护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使她们及时调整了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也重视了仪表、仪容及解释、沟通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培养了她们的慎独精神和对待工作、学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谦虚豁达的性格,从而为她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考试改革;教学质量
一、新升本科院校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成绩评价方式和结果不科学
新升本科院校大都由专科学校演变面来,教学评价方式更接近于中等教育,因此存在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简单化现象,一般都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该课程的考核评定标准,辅之以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难以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试卷成绩评定呆板化,多数教师在评卷时过于死板,完全按照书本的知识点和所谓的标准答案给分,忽视学生的自主发挥的有创意的见解;成绩评定过于精确化和量化,成绩评定大多采用百分制记分,把分数看作是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计较分数差异,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得到高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几乎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特征评价较少,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
2、考试内容存在局限性
新升本科院校的课程考试大都是根据指定的教学参考书或所讲授的内容出题,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题型局限于填空题、选择题、简答单题、名词解释、判断题和问答题,真正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题目偏少,考试内容多是记忆性的知识,偏重对知识的检查,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
3、教学与考试目标错位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分析得出结论,新升本科院校目前的教学与考试只注重对认知目标领域的前三个层次的测查,即知道、理解和运用,忽视了对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后三个层次测查。考试作为目标参照性测验,已在运用中被人为扭曲了,与新升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背道而驰。高等教育对学生能力的测查,是非低层次目标测查所能实现的。
二、新升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的目的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考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在考试中充斥着少数舞弊、抄袭等不公平现象,首先表现在作弊器械的上市引发的不公平,手机、MP3、隐形耳机等高科技产品的粉墨登场;其次表现在作弊的主体不再单纯,呈现出个人与集体兼有、差生与优生并存的趋势。考试作弊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践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社会的信用危机,破坏了公平原则。助长了部分学生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这都严重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危害社会。高校应充分调动考试激励作用,促使大学生形成一种竞争向上的学习风气,尽量避免和减少考试不合格者流入社会,是新升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的最终目的。
三、新升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
1、考试内容的灵活性。考试内容要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与发展趋势。减少有标准答案的测试题,加大以鼓励学生动脑创新为目的的试题比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教授本课程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知识,还要注意本课程目前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在考试中予以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收集资料,而不是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或局限在老师的课堂讲授。另外,在考试试卷的评阅上,对于客观题的批阅,试题答案一般是唯一的,可以称之为标准答案;对于主观题,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发展的眼光评判学生的答案,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而不局限于抄笔记和背笔记。因此,主观题的答案至多也只能称之为参考答案,相反,对学生所做解答新颖独到的还应给以高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发展空间。
2、考试形式灵活多样。提倡成绩构成由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事例分析等几个部分组成,分数评定采用累计的方法,期末考核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主要是课堂表现以及课外的实践能力。改变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过大等不合时宜的分数评定制度重视多阶段考试,强化过程性考试,推进考、练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提问、讨论、小测验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来,注重学生对整体知识技能的把握,将考试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
3、健全考试后反馈机制及评估机制,考试反馈改进机制的重点是要积极发挥考试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与促进作用,即考试的反馈价值和改进功能。教师应掌握编制、选择和管理等适当的测验方法,以便给学生和管理部门提供有关学生进步情况方面的信息基础,教师应具有评分的知识,尽量避免偏差。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认为考试的结果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通过组织考试,教师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反思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师生共同修正教学过程;然后再评价、再修正,循环互动,建立“目标、过程、评价、反馈、修正”教与学之间的互进模式,真正以课程考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