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古典音乐专业范文

古典音乐专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古典音乐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古典音乐专业

篇1

关键词:《乐之本事》;古典音乐;交响乐

《乐之本事》的作者焦元溥是台湾著名的乐评家,自15岁起开始发表乐评、论述与散文。内容涵盖音乐作品分析、诠释讨论、钢琴演奏技巧解析、音乐家访问、国际钢琴大赛报导与文学创作,发表字数迄今已逾120万字。虽然焦元溥本身所学专业与音乐并无直接关系,但丰富的音乐工作经历让他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并逐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乐评家。

一、《乐之本事》内容概述

《乐之本事》共分八章,在第一章中、作者解释了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很多人都认为古典音乐很难懂,认为是专业的音乐,听起来艰深困难。也因为多数人畏苦怕难,所以选择逃避。作者认为在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诚意正心。

第二章,作者多角度解释了古典音乐的定义。作者认为一般可以被归为classical music的作品,都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技术性成就。第二旋律性成就。一般中文约定俗成所称的“古典音乐”,意义其实就“经典音乐”,而非“古典主义”或“古典乐派”的音乐。这样通俗的解释足以帮助音乐爱好者理解“古典音乐”的概念。

第三章谈到了现场演出的二三事,解释了现场演出和录音的区别、音乐厅空间上的小秘密、协奏曲歌剧配置的区别等问题。在这一章中,作者一再强调现场观看演出的优势,是录音录像都无法比拟的。欣赏交响乐不能只靠“听”,还应该有“看”,所以在现场才能感受到乐曲“波澜壮阔”的感觉。

第四章讲到音乐会的生存之道,在这一章作者着重强调了观看音乐时的“规则”。如果我们用观看京剧相声的方式来欣赏交响乐,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从音乐会观看座位的选择,再到音乐会的着装,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为古典音乐“入门级”听众敲开了现场聆听古典音乐的大门。

第五章简述了西方古典音乐式,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古典主义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等等,作者都做了简单的描述。这些知识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基本性的常识,但对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些基础的知识可以帮助帮助他们迅速了解西方音乐大致的发展过程。

第六章写了古典音乐的小知识,分别介绍了独奏、重奏、声乐表演的一些区别。并帮助读者理解管弦乐器的分类和在交响乐中的分组情况。一个乐团的演出质量,乐手的演奏水平是基础,指挥是整个乐团的灵魂人物。好的乐团让我们听到的是“一组”弦乐、木管与铜管,而不是乐手们自行其是。

第七章讲的是诠释的艺术,作者认为作曲家是无法垄断对自己作品解释的,每一部作品不同的演奏家都会演奏出不同的感觉。说到底,音乐家对乐曲的诠释,来自对作品、作曲家与时代风格的理解,也出于自己的经验、体会与想象力。语言有文法,音乐也有规则,了解文法与规则,才能正确判断作品所想表达的意思,诠释也会随着了解而更加的深刻。

最后一章讲到了古典音乐入门之后的进阶之道,听音乐时不要只听选曲。因为选曲所挑的,是作品中“适合”被“单独选出”的部分,并不表示就是最精华甚至最精彩的段落。听选曲不听全曲,知段落却不知其脉络,绝对得不偿失。

二、《乐之本事》的特色

1.通俗易懂

《乐之本事》的定位是古典音乐聆赏入门的书籍,因此书籍特别注重音乐知识的科普,书中涵盖了焦元溥推广古典音乐这些年听到过的各种提问,“不会演奏乐器可以听古典音乐吗?”“不会看谱可以听音乐会吗?”他从回答这些常见问题入手,一点点引出古典乐的历史、古典乐的观乐礼仪,如此种种。是一本资深乐迷和从未接触过古典乐的人都能各有收获的图书。

2.例子详实

不同于专业音乐书籍的各种谱例,《乐之本事》更多的是以各种小故事作为例证,包括与世界众多钢琴大师的交往逸闻、欣赏经典名曲的经验和心得。这样不仅解决了业余听众看不懂五线谱的困扰,也可以让读者快速地了解一个音乐家。

3.经典名曲及详细解说

焦元溥在《乐之本事》中精选23首经典名曲,这些曲目既呈现具体而微的音乐史,也为读者示范如何解析曲式,另附作者精心整理的329位伟大作曲家名单及年代。

4.乐之本事,美之常识

除了古典音乐,本书还涉及电影、文学、摄影等艺术领域,它不仅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更是一本关于“美”与“热爱”的入门书。

三、《乐之本事》的感悟

其实不论这本书内容再多,其初衷就是让大家爱上古典音乐,走近音乐会现场。“听无定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不存在所谓的门坎和资格问题。正如马勒曾说:“音乐中最重要的并不在音符里”, 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诚意正心。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将音乐供于“神坛”之上,也不用去顶礼膜拜,更不必因自己欣赏了古典乐而产生所谓的“优越感”。与其他事物相比,去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是和朋友一起选择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是一种最安全的冒险。

虽然一直强调《乐之本事》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书籍,但其中的专业知识也不亚于任何一本音乐专业书籍。这也体现着作者处事的态度,就是无论是否专业,都要诚心正意,这样才可能真正听懂古典音乐。像听流行音乐那样,准备几首古典音乐作品,在看书时、在通勤路上、在散步时……在任何时候慢慢的去感受它,你感受到的就是它传递给你的,听不懂没有关系,只需用心感受就好。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古典音乐 儿童教育 重要性

一 古典音乐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1. 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学生欣赏交响乐,一个乐章一个乐章地听下去,大脑会随着音乐的起伏进行想象。音乐能起到激发想象力的作用,换句话说音乐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也就是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中西方很多伟人,很多大科学家、学者,都有欣赏古典音乐的习惯,原因说是音乐能帮助他们提高创造力,提高想象力。左右大脑各负其职:左脑负责:语言、词语、逻辑、数学、计算、分析、序列、符号。右脑负责:音乐、节拍、想象、联想、图形、色彩、创造、直觉。

2. 缓解学生大脑的疲劳。孩子学习是很累的,尤其中国学生的学习状态,大部分都是用左脑,右脑都在闲置,而且学习量又大,学习时间又长,作业量又多,孩子的大脑是非常疲劳的,想要缓解孩子的大脑疲劳,是能做到的,听音乐就是一个方式。古典音乐就能缓解学生大脑的疲劳,当大脑达到α波状态的时候,就进行良性物质的分泌,大脑一旦处在α波状态,就会分泌一种物质---大脑内啡素,该物质是记忆因子,同时又是缓解痛苦和压力的物质,当大脑分泌脑啡素时,可以缓解痛苦情绪,因此孩子如果能经常听古典音乐,大脑就不断地分泌脑啡素,学生分泌脑啡素的量比成人要多很多倍,而且分泌速度更快,能从音乐中自得其乐,从而缓解压力。

3. 屏蔽学生大脑的杂念。现在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学校要承受学习的压力,承受人际关系的压力,承受老师对他施加的压力,也承受着家长施加的压力,还有整个社会给学生带来的诸多压力。孩子在学习时左脑就会被诸如此类的压力所干扰,使学生心情烦躁,学不下去。没有事时烦躁,有事时根本就不能学习。而古典音乐却能起到杂念屏蔽的作用。当古典音乐一响起,学生就会从左脑的那种烦躁的状态转向右脑了,右脑管音乐,意识从左脑引开,并发生变化,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 古典音乐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1. 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旋律、丰富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2. 古典音乐是理性的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缜密的思维能力

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3. 古典音乐是生命的艺术,让生命丰富多彩

古典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净化。生活中有音乐就如同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一旦儿童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同生活中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情趣皆能融入其中,又能从中得到无限的灵感和快乐。

三 培养学生爱好古典音乐的方法

1. 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其对古典音乐的认知程度,学生们喜不喜欢古典音乐、为什么不喜欢等各方面的情况,作出分析、归纳,作为开展研究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各种校内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的了解古典音乐、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再次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运用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及时记录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情感发展的变化历程。

2. 随古典音乐身体律动。听到音乐,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古典音乐欣赏教学应该要掌握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在古典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外显,特别是节奏。

四 古典音乐教育的几点意见

1.让孩子喜欢古典音乐不能急

古典音乐能开发智力,能使孩子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使孩子情绪稳定,让他屏蔽一些烦恼,让他进入学习状态。孩子必须有一个经常听古典音乐的过程,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听的时间长了之后,效果最好。有的孩子,一开始就起作用,有的孩子要慢一点儿,知道了古典音乐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就要慢慢做这件事。

2.家校联系,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听

在古典音乐教育中,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家长一定要听,一定要系统地听,反复地听,听懂。听懂了古典音乐,审美意识才能增强,才能和教师一起带动学生主动去听,去感受,从而发现音乐的魅力。

3.专业的教学设备

要让学生欣赏古典音乐,学校需要配置专业的音响系统,准备大量的古典音乐音响资料。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速度,对大脑的波的振动都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脑波情况下,学生会有不同的智力在大脑里显现出来,如果学生总是听有限的几片音乐,就把脑波固定在某一波段上了,学生就比较僵化,学生也不愿听了,因此,要给学生多准备、多欣赏不同种类的古典音乐。

五 结论

人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成长,极大影响儿童智力。风声、雨声等自然之声以及说声,辅之以音量适中的古典音乐,是最自然、最有效的培育方式。儿童时期是人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古典音乐启蒙教育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吴文漪,《音乐教学新视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谢嘉辛,《德国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

古典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引导大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意识,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为大学生深入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高校开展古典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古典音乐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古典音乐教育需求以及教育现状等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案,有效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意识,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教学实际效果。

一.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广义上就是已经进行长时间传承和传播具有持久价值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主要是相对通俗音乐和轻音乐提出的。一般情况下对古典音乐的内涵进行解读,发现其是一种高度关注音乐艺术价值取向和人生意义的音乐形式。在古典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其更追求音乐艺术的语言表现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音乐技巧方面的创新,在具体音乐艺术的呈现形态方面具有复杂性和技术性的特征,不仅要求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还希望听众能够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艺术教育,造成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欣赏古典音乐时也难以感受到其艺术美感,因此对古典音乐的接受度偏低,甚至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所以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古典音乐艺术的发展需求开展古典音乐艺术教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现状

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情况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艺术的程度存在普遍偏低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结合相关调查数据看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现状,发现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程度不平衡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接受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科学生一般接受程度偏高,理科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同感则有所不足[1]。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欣赏古典音乐时无法理解古典音乐,也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审美感受,造成学生的欣赏体验感严重不足,打消了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主动性不足

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喜欢古典音乐并愿意接受古典音乐,就会自觉搜集一些古典音乐加以欣赏,并有意识的从多渠道获取相关音乐素材,尽量创造更多学习古典音乐的机会。但是由于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偏低,对古典音乐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大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获取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和素材,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出现了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情况,会影响古典音乐接受效果。

(三)大学生接受古典音乐的目的不够明确

科学合理的设置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但是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的情况,发现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教师没有为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和接受古典音乐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部分学生学习古典音乐主要是为了附庸风雅、随波逐流,亦或是为了完成学业,学习古典音乐的目标引导性严重不足,会制约大学生学习古典音乐过程中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同感,不利于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程度的逐步提升[2]。

三.有效提高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程度的建议

在明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现状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促进古典音乐教育作用的发挥,奠定大学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新时期在指导大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改善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情况,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古典音乐方面的知识,为古典音乐教育的落实和大学生广泛接受古典音乐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分析,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想循序渐进的提高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解读。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从当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情况的调查研究能够看出,目前大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无法对古典音乐艺术形成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听不懂”古典音乐,也难以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美感[3]。针对这一情况,部分教育研究人员提出古典音乐教学应该转变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文学化和美术画的倾向,避免使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古典音乐的内容。换言之,音乐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不能将使用语言文字表述音乐作为标准,而是应该认识到音乐艺术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在教育实践中要求学生“听懂”古典音乐并使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在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体悟和感受到古典音乐旋律的形式美,在高低起伏的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体验感。如此,学生在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美感,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必然会明显的增强,其接受古典音乐的程度也会有所提升。

(二)开设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文化艺术接受能力的重要课程,高校针对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程度偏低的情况,应该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公共艺术教育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参与艺术选修课程的机会,有效对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加以强化。在开设专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后,为了保障课程教学作用的系统发挥,还应该注意加强对课程的管理,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到课程考核评价,都应该按照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并且积极选择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音乐教师对学生实施古典音乐教育,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基于公共艺术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主动参与到古典音乐课程的学习方面,增强对古典音乐的接受程度,为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奠定基础[4]。

(三)积极组件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社团

在学生艺术社团中宣传古典音乐并组织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接受也是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重要方法。在高校针对本校学生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古典音乐接受需求适当的开设管弦乐团、合唱乐团等,并将古典音乐艺术作为核心组织学生参与排练和演出活动,借助古典音乐艺术活动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丰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5]。同时,在艺术社团中,结合教师的指导也可以有意识的让社团中的学生加强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和了解,并适当的组织学生结合现代音乐艺术理念对古典音乐进行合理的应用,创编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如此,高校大学生就能够形成对古典音乐文化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艺术的距离,增强学生自主接受和自主学习古典音乐方面知识的意识。

(四)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会发挥出文化熏陶和环境影响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古典音乐文化艺术的认同感,促进大学生古典音乐文化艺术的接受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具体将古典音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且长期将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艺术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并适当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以古典音乐艺术为核心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有效加深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6]。此外,在将古典音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适当的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到学校中开展讲座活动和表演活动,让学生能够与古典音乐艺术文化进行直接接触,在和谐的校园音乐艺术文化氛围中接受相应的熏陶,进而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情况,促进学生对古典音乐艺术文化的学习,进而真正发挥出古典音乐艺术文化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作用,为将高校大学生打造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古典音乐是人类音乐艺术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得以良好传承的精髓和经典内容,在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强对古典音乐的重视,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审美品味,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结合当前大学生古典音乐接受现状,应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让大学生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到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增强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同感,有效增强古典音乐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戚昭君,姜力宾.当代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现状的探析[J].黄河之声,2017(19):60-60.

[2]胡爽.浅谈西方古典音乐与幼儿多元发展[J].北方音乐,2016,36(9):132-132.

[3]张乐心.贝多芬在中国--西方古典音乐接受问题个案研究[J].音乐传播,2016(3):123-123.

[4]王樱朴.浅谈电视文艺晚会中古典音乐的“流行化”改编--以《最忆是杭州--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81-82.

篇4

【关键词】古典音乐;通俗音乐;音乐文化;受众群体

音乐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进化、成熟而逐渐发展、丰富、复杂起来,多年来,音乐界一直存在着对“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审美价值大小的议论。《是谁杀了严肃音乐》一书的出版,则又一次引起了大家关于严肃音乐当前面临市场危机这一问题的关注。许多音乐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评论,贬多褒少。占典音乐遭遇冷脸,取而代之通俗音乐充斥市场。许多人认为这是音乐审美的退化现象,是商业化效应产生的不良市场导向。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浏流演变的必然趋势,是音乐形式上去繁存简的一种选择。然而,大量推崇“通俗音乐”的言论往住并不是建立在冷静与坚实的理性分析基础上的。只看到人众审美转变中的片面影响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从原理上阐明审美价值的判断依据、分析得到大众普遍认同的价值判断倾向,不应简单地灌以孰好孰坏。

一、对古典音乐概念的梳理

“古典音乐”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与“通俗音乐”(即“流行音乐”与“轻音乐”的统称)相区分被提出来的。Classical一词在英文中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一般所说的古典音乐,即是特指西洋古典音乐,它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对于其时代范围的界定一直有着若干不同的说法。狭义的解释是,把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 。广义的解释则是,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至19世纪术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至包括所有的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统称为 “Classical Music” 。古典音乐另外常用的解释是指那些从巴洛克时期(]600一]750)开始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欧洲文化传统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它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很多古典音乐来自早期为宗教仪式庆典而写的音乐。

然而在日常语义的理解中,这个概念的所指,却与使用者的实际所指有差异。作为与“通俗音乐”相对的音乐类别的概念,通常也有人用“严肃音乐” 、“古典音乐” 、“经典音乐”来称呼它。但是“高雅” 、“严肃”、“古典” 、“经典,这四个概念中的每个概念都不能涵盖人们实际上所指的这个音乐类别的全部作品。因为,在这个音乐类别中,既有“高雅”概念本身所不能包含的粗野、阴郁、邪恶、凶险、刺激、恐怖、滑稽、可笑……也有“严肃”二字本身所没有传达出来的轻松、明快、温柔、甜蜜、清新、秀丽……还包括“古典” 、“经典”二词所限定的时问范围之外的优秀的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还是用加了引号的“古典音乐”一词来称谓我们实际所指的音乐类别。

古典音乐创作本身在结构上力求平衡,在形式上力求严谨完整,旋律上力求优美,思想内涵意图表现得丰富而深邃。演奏过程也很有讲究,演出中,乐团成员西装革领,行为端庄。音乐厅格调高贵典雅,气氛肃穆。同样,听众也是行为得体,很少在场中喧哗吵闹,而是充分尊重演出者,安静悉心聆听。正因如此,古典音乐又被人们称为“严肃音乐”或“高雅音乐”。

现在的所指古典音乐包括各种传统经典音乐和一切专业作曲家用传统或现代作曲手法所创作的音乐,外延更加广阔。它的传承是以学院式的严格训练来实现的,严肃音乐家总是力图在作品中最充分地展示个性,诠释深刻的命题,追求音乐技巧的创新和完美。因此,严肃音乐作为一种 “精英文化” ,它的创作者、演奏者、欣赏者 (特别是前二者) 都必须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专业修养,听众要想充分地、深入地领受其意,也要求具备读懂复杂音乐语汇的能力,常常也需要一定的音乐美育熏陶。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讲,称这种音乐为“学院音乐”更为合理。

古典音乐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印象就是“严肃深奥”。与大多数通俗音乐相比,从某种角度来看,“学院音“的确显得难以亲近、晦涩难懂。这些特点也生就了其“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地位。

二.对通俗音乐概念的界定

人类社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可以追溯到远古。“通俗音乐”的创作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其以爱情歌曲居多,当然也不乏描写亲情、友情、思乡之情以及理想、伦理、道德的种种内容。作为一个专有名词,“通俗音乐”据称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欧洲的报刊上。二战以后,通俗音乐以它独特的手法和较自由的风格风靡世界各地。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大陆同港、澳、台之间的往来深入,电声乐器的出现和现代先进的电视、网络传媒更使通俗音乐以其独具特色的风格远航,走入千家万户。从形态结构上看:它往往形态较为简单,音高使用不多,且多在人类最容易听的音区范围内:音乐的发展变化较少,没有很多的转调,特别是缺少频繁快速的离调;节奏相对单纯,大量的作品存在着循环重复的机械性节奏型:力度变化不很复杂,力度的幅度小,较少极端力度的对比变化:音响结构的层次少,未经训练的一般听者,也能够很清晰地分辫出来旋律与伴奏的层次。现在,我们已很难将通俗音乐从其他音乐中分割出去,它与其他音乐之间互相渗透、融合,组合成一个五彩纷呈的音乐世界,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故此,用“大众的音乐”可以概括和形容当前的通俗音乐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通俗音乐中很大一部分由通俗歌曲构成,结构大多比较短小精练,许多作品富于即兴性,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内容贴近生活,因此传唱很快。通俗音乐的演出,十分强调群众性,常常带有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与学院音乐比起来没有那么拘束,听众很容易参与进来。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和现代化的电子科技手段相结合。在很多大型演出中,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建筑、特技等的综合运用,往往使得演出既具有听觉上的感染,也具有其他感官上的震撼效果,演出形式也可谓是花样繁多、层出不穷。

三.受众群体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

受众群体既是接受音乐的人民大众,大众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复杂的社会

心理问题。由于人的审美能力总是从头培养的,因此,从个体审美能力发展进程的分布来看,总是能力越高,人群越小,相应的,从总体上看,越是复杂的艺术作品其受众群体也就越小。

通俗音乐在中国的流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结束后,长期被束缚了的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同其他文化一样,终于解放了出来,原来封闭已久的大门,向I廿界敞开,而音乐创作更像是一块吸收营养的海绵,在中国的大地上急速膨胀开来。涌进的不仅有来自欧美的占典音乐,更有欧美流行音乐,在这样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通俗音乐势力,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最能代表人们心声、贴近群众生活的流行音乐作品,并且不断有爱好者加入其中,乐此不疲。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努力寻求一种解脱和发泄便融入了音乐创作者真实的情感元素,构成了适合群众口味的音乐新领域。这样的音乐往往具备听觉的感官美的特征,对听众的听觉耐受性与注意力的专注程度要求很低。由于不要求听者有较高的听知觉把握能力,因此它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听觉经验不是很多的人。由于听觉经验与年龄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更多地喜欢这样的音乐:反之,这个群体也就拄往不喜欢对他们的听觉来说“古典音乐”中比较复杂的作品。

通俗音乐的创作和演出从一开始就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往往以市场趋势为导向,以大众的欣赏喜好为风向航标,打破了原来古典音乐听众局限于狭小范围的情况。可见,通俗音乐的发展是以特定的社会状况和社会中多数民众的普遍心理状态为背景的,也是作为人们表达生活中细微的或者敏感的情绪变化的一种手段生存下来,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因此,通俗音乐在音乐中的地位是历史、社会、人类赋予的,是顺应时展潮流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敌视视它的存在,反之,我们应该庆幸音乐在发展到完美得无以复加的古典主义音乐之后,还有这么多形式多样手段多元的道路可供选择。

四.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契合

不论古典严肃音乐还是通俗流行音乐,二者都源于生活,都是时代和生活的产儿,没有可以脱离社会背景而孤立出现的音乐作品。两种音乐形式,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二者之间无不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古典音乐可能反映一些所谓的重大历史题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大众生活的反映,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系列。通俗音乐中也不乏大量反映历史事件时代精神的严肃内容。如歌颂党和国家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迎的《七子之歌》等。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运用通奏低音的演奏形式,在旋律下方标记数字,演奏者可以根据喜好以及和声要求即兴演奏,这样便形式多种多样。到了后来,音符以固定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演奏也按照乐谱固定进行。即便是这样,古典音乐中但还是有许多供演奏演唱者炫耀技术、自主发挥的华彩乐段部分。与现在的很多通俗音乐中演奏过演唱者的自由发挥很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家也在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音乐家不会单纯只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进行创作,而将不懈地作大胆创新的尝试。听众也不断跳出孤自欣赏的小范围,音乐生活还将愈来愈包罗万象。通俗不等于不严肃,严肃也不代表不通俗,二者之间的界线是可以被打破的。从内在功能上来看,音乐本身就是为了使人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放松神经。人们可以在熟悉而亲近的通俗音乐氛围中,去体会高雅艺术的美丽,去触摸高雅艺术的魅力,也可以在超越传统的流行音乐中去感受古典音乐带来的传奇魔力。音乐形式可以在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诉求形成。听众在感叹于多元音乐之荚中得到到心灵的升华。

有人认为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不在一个层次上,难以相提并论,甚至认为二者互不相容、互相排斥。这些观点是欠为妥当的,把严肃音乐视为阳春白雪,而把通俗音乐视为下里巴人是片面武断的看法。诚然,不管是在理解严肃音乐,还是在理解通俗音乐的时候,都要力求从音乐中体现感情,力求发现音乐中所蕴涵的作曲家的真实感受。从这一点来看,虽然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但通俗音乐和严肃音乐还是有着基本的相同点的。现在许多流行音乐演出也主题鲜明,内容深刻,气魄宏大,将演唱、舞蹈和特技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与古典音乐剧的锵调如出一辙,谁能说其中没有受到严肃音乐的影响,融入了古典音乐元素呢?在现代的社会背景这个新的媒介指引下,产生了一批将民歌风、古典风、流行风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也使大家看到了鱼与熊掌可兼得也!

【参考文献】

[1]王次荨都壑德鄣囊衾旨匝探讨》.《音乐研究》,1986,2。

[2]曾遂今《大众音乐价值考析》,《中国音乐学》,1993,3。

[3]罗小平《音乐价值三议》,《中国音乐学》,1997,2。

[4]金兆钧:《1994――中国流行音乐的局势和忧患》,《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4期。

作者简介:

篇5

笔者从2003年开始主持古典音乐节目。随着电台频率竞争的日益剧烈,几年时间内,古典音乐节目一直在做着调整,到2009年,古典音乐节目《古典调频》从我所在的频率正式消失。对一名古典音乐专业的主持人来说,仿佛是一件颇为伤感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正好做了一次非常好的调整和尝试。从2010年开始,我们将古典音乐的推广进行了从单纯的广播节目到线下实体活动为主碎片化节目为辅的转变,实施了契合现代广播发展的修整。到目前为止,我们组织了发烧友会、古典沙龙、音乐课堂等常规活动,延伸出了电影沙龙、音乐会评审团等辅助活动,让高雅文化普及与推广更加契合现代广播特征。

古典音乐节目

在广播节目中的构架变化

2003年开始,宁波交通音乐广播推出了第一档日常播出的古典音乐节目《古典调频》。主要内容为推介高雅音乐,讲述音乐故事,播报古典资讯,并开设了发烧友互动板块。2006年,节目改为周播,每周末两天共四小时。节目设置更为互动,逐渐成为了一档既专业又相对休闲的高雅音乐节目。既为入门级的古典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为初级古典音乐爱好者开设了《古典知多少》小栏目,同时也为比较成熟的古典音乐发烧友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城市听众群中形成古典圈子,并与喜欢古典音乐的发烧友们一起扩充了《烧友生活》和《HIFI音响》等栏目。2008年开始,经过不断的市场培育,我们与宁波所有演出场所达成了协议,对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的各类高雅音乐类演出进行采访、介绍与播出,逐步形成了稳固的听众团队,从广播收听变为线下活动的共同参与,一起听音乐会,共同赏析评论。同年交通、音乐广播节目开始分流,音乐广播开始备播,古典节目逐渐向音乐广播单频倾斜。

2009年,《古典调频》已经完成了稳固的听众团体的招募,电台栏目取消,但音乐活动进行了加强,开始进入市民大讲堂等公共平台举办《古典音乐沙龙》《电影中的古典》等专题音乐人文课堂。

2010年起,宁波台音乐广播频率的古典音乐传播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状态。在播出部分,日常以碎片化节目与宣传推广为主,有大型音乐文化类活动时则开播特别节目;线下部分组织各类音乐类活动,让听众成为电台音乐文化构成的一部分,成为音乐广播创建良好音乐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开始,我们的活动更为稳固,并与高校、演出团体等进行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出了“音乐四季”演出季概念,每个季度各进行一场大型音乐活动,分古典、民族、声乐、器乐等不同类型,举办四场音乐会,由四场音乐会构建起相应的音乐沙龙和视听会,并延伸出了每月一次的电影沙龙,活动固定,人群影响力逐步提高,并与广告商形成了较为高端的品牌合作,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

古典音乐对于整体频率的文化品格构建有极大帮助

节目的变化带来的是一个音乐频率的音乐文化品格的塑造。

一般来说,音乐广播除了音乐节目的传播外,还承载着对城市文化性格的塑造和文化审美传播的作用。基于此,如果频率能够巧妙用好古典元素,它就能十分有力地帮助整体频率拥有一种较为高端的审美走向。而如果节目能够报道本地区的所有高端古典演出,那么就能确立其传播权威性,形成一个很好的音乐引领姿态。比如,我们参与的市民大讲堂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公共平台,音乐频率推出的各种视听会,从活动本身来看仿佛只是一些音乐欣赏与讲解,但从传播角度来看,它是一次与听众面对面的权威确立过程,既能让大家对主持人和频率产生亲近感,更能通过在文化公共平台的频繁亮相塑造频率的音乐首领地位。再比如,“音乐四季”活动。首先我们借助了高校这一平台,将音乐演出规格保持在国内一流甚至是国际交流的水平,同时又能在每个季度为频率披上一种不一样的音乐格调色彩。由于活动是常规性的,也可以由此变成一个常设性广播文化活动而产生商业价值。

另外,参与一些大型高雅音乐演出的策划更是每一次频率集中展示音乐水准的机会。我们由此与演出票务销售机构、演出内容、演员等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传播链,使传播与艺术作品本身得到了较好的结合,以演出市场带动听众市场,以演出内容丰富平时的节目构架,并在一次次高端演出文化市场的参与中确立频率的个性与权威性,树立起频率在本地音乐媒体中的良好形象。

活动与节目互为影响,创造古典音乐市场价值

目前,除了单体活动的商业价值外,我们还与剧院、文化广场与演出机构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此也产生了一定的市场价值。

在单体活动中,我们与博物馆、书城等相关文化单位合作,力求形成风格各异的各类活动,保证音乐文化丰富的样态,以吸引各个层次的听友;在常期合作中,我们又将大型演艺集团与剧院的全年度演出计划和我们的日常播出节目进行了互动合作。由此,演出方、传播机构与受众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融洽的关系,取得了三赢的结果。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的开发,我们更与票务销售、奖品发放与节目推广做了粘合度极高的尝试。

目前,我们正在尝试进行古典文化与大型品牌的合作,比如与车商之间共同开发的家庭古典项目,与房地产商共同开发的各类庭院音乐会,与教育机构共同举办的各类学生音乐会与人文音乐艺术课堂等。随着这些项目的不断开发,原有的碎片化节目已然成为了一个在广播有限时间中的预告段落,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将最大信息量进行了传播,使广播的传播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它可以是实体的各类活动与演出,也可以是新媒体中的互动欣赏。

随着节目与广播传播形态的不断发展,古典音乐传播还会发生更加丰富的变化。虽然传播样式进行了转变,但是我们传播美好的本质却依然如故,而且以更加多彩的姿态出现在听众的耳畔,成为有魅力的广播,看得见声音的生动广播。

篇6

关键词:跨界音乐  融合  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 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音乐和音乐家的跨界现象发展到今天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何给跨界音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查看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听到的跨界音乐,笔者总结为在广义上是指不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狭义上是指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相互交织、结合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多种音乐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欢迎”。[1]

        2 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 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 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篇7

方法如下

培养成兴趣,当我们想要学习一门陌生的专业或者事物,最快的办法就是把它变成爱好,对其有兴趣。多听音乐会,交响乐是古典音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手关门造车的学习古典音乐比较困难,毕竟对许多乐器是不熟悉的。现场的演奏会让自己和音乐家有个心灵上的碰撞,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使你身临其境。多听经典的古典音乐和著名音乐大师的古典乐,可以先从维瓦尔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曼、肖邦、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开始听,已经囊括了许多迥异的风格。多请教古典音乐有研究的老师和同学,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按照欣赏音乐的自然过程,找到一个切入点,用心聆听和认真探索,遵循自己心灵的指引。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必然有它的外延,要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那免不了要去钻研与其有关的历史文化,甚至需要学习相关的语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他的最新专辑《游弋黑白》是一张与古典音乐相关的唱片。专辑中收录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萨蒂的《歌舞》、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等古典经典,马克西姆似乎要用一些严肃的作品来强调自己的古典音乐演奏家身份。专业的古典音乐圈从不屑于谈论马克西姆,他动辄吸引数千观众的演出只属于流行音乐范畴。但在马克西姆内心,回归古典仍然是他最终的诉求,“表演太多跨界的东西,我会很想念古典音乐。”

“有时拒绝拍照,我要练琴”

音乐周刊:你花了多长时间去制作《游弋黑白》这张专辑?

马克西姆:两个月。制作人非常棒,我有一个很棒的团队,我们一起工作了很多年。

音乐周刊:中国很多乐迷试听专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专辑封面,你对这次封面设计有什么样的想法,这种时尚大片感很强的照片怎样跟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

马克西姆:这张照片是很著名的摄影公司制作的,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我告诉团队我想用这个封面,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想法,非常有趣。因为我的演奏一半是跨界一半是古典,所以正好用这个照片呈现出来,这是最简单派的艺术作品。

音乐周刊:封面照片可以传递出很多想法,比如说时尚跟古典音乐的融合。你希望这张照片可以传递出更多的是什么?

马克西姆:我传递一些我喜欢的东西,这是我的想法。我会想象CD封面上面印着我的脸,人们可以对着封面说这是跨界音乐、那是古典音乐。

音乐周刊:人们对外表的关注对你来说是好是坏?过度的容貌关注对你来说有什么感受?

马克西姆:在我的工作中拍摄照片是宣传需要,而弹钢琴才是我的首要工作。其实有些时候我会很享受,有时我会拒绝拍照,因为我要练琴。

音乐周刊:如今古典音乐的趋势很注重年轻帅气的音乐家,会从这个角度推崇一些古典音乐家。

马克西姆:很多年轻人听古典音乐会,我认为古典音乐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去鼓励年轻人。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古典音乐在东欧是严肃音乐,这是一种吸引年轻人去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

“我会很想念古典乐”

音乐周刊:北京音乐会的演出风格是怎样设定的?

马克西姆:我会跟我的乐队首先表演跨界音乐,然后进入古典的部分,最后回到跨界,暂时没有中国主题的曲目。古典部分表演曲目是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

音乐周刊:为什么一下子要回到纯古典音乐?

马克西姆:一方面表演太多跨界的东西,我会很想念古典音乐,所以想开始表演另外一方面的东西。

音乐周刊:这次为什么选择《图画展览会》?

马克西姆: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这个作品。《图画展览会》是一部钢琴套曲,由很多幅“图画”小品构成,每幅“图画”2分钟,就像一个故事一样。

音乐周刊:民族音乐――像《图画展览会》――用钢琴来演奏是一种挑战吗?

马克西姆:挑战这些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很有名的音乐,当演奏肖邦、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的时候,因为这些都被演奏过成千上万次,这时你能做的东西是很少的。所以这次挑战穆索尔斯基必须要有我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音乐周刊:伊沃・波格莱里奇马上要来北京演出,你之前有听过他的现场演出吗?你们走的路子非常不同,这两种风格对于古典音乐来说是有不同价值的?

马克西姆:我们从没有见过面。我演奏跨界音乐时,与演奏古典音乐是完全不同的,希望你们可以喜欢。我和波格莱里奇的音乐完全是不同的东西,他的音乐非常特别,独特的节奏,精彩的曲调,并带有很长的连奏。

音乐周刊:听说波格莱里奇每天练琴8小时,你每天会练琴几小时?

马克西姆:有大型的巡演练习4小时,可能没有8小时。

“我脾气比较大,不太在乎乐评”

音乐周刊:流行的演奏不是很严格按照古典音乐演奏方式,你怎么去保持古典的感觉?

马克西姆:我平常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这个专辑反映了两个身份,我小时候都是练习古典音乐,最初都是以古典音乐为主导走向,开始演奏流行音乐的时候,也是我的另外一面,所以这张专辑就是把两个方面都呈现出来。这两种风格完全不一样。古典音乐有一个rubato(注),它需要流畅的方法表达音乐;跨界音乐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这两个是分开的。我刚开始做跨界表演的时候比较难,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古典音乐的钢琴家。

音乐周刊:做古典音乐专场时,会不会也像其他古典音乐家一样,穿的很正式,还是一直保持现在的风格?

马克西姆:演奏的时候最重要是自己的感情,其他方面其实都是个人风格,我平常的穿着其实跟演出没什么区别。我以前不会穿西装,我觉得很没有新鲜感。几年前才刚发现西装穿起来很有趣,也是因为我自己开始喜欢了。

音乐周刊:中国有很多年轻听众,他们都很沉迷你的跨界音乐。而古典音乐或许你跟其他古典演奏家的区别并不大。如何去留住原有的那些观众?

马克西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音乐,我的粉丝都会来听。我去泰国马来西亚演出,那边的听众对古典音乐了解较少,所以演出大部分是流行音乐,但也会加入古典音乐,可以让那里的听众了解多一些。

音乐周刊:流行音乐舞台有很个性的东西,有一种很high的状态,你会不会在古典音乐专场中穿插这种个性的东西?

马克西姆:我脾气比较大,我喜欢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李斯特这些音乐家的作品,所以选择的音乐都是因为曲子比较夸张,但表演跨界音乐的时候,乐队有很多部分,有架子鼓,所以很难表达跟古典音乐一样的情感,因为古典音乐每一个音都会有不同的意义,在跨界领域是不会有这种细节的。

音乐周刊:你小时候是在地下室练琴,音乐对你来说是慰藉,如今在体育场里演奏,这种感受有什么不一样?音乐最终给你带来了什么?

马克西姆:我不知道。人们有时会问我更喜欢在小型剧场演出还是有5000名观众那样的大场地演出。当人很多的时候,我会演奏得很兴奋,如果演出场地很小的话,可以拉近观众和我的距离,不管场地大小,我都很享受演奏的过程。我很幸运可以演奏不同种类的音乐,与乐队合作非常有趣。

音乐周刊:出道这么久遇到过纯古典乐评的批判,你会怎么去思考?

马克西姆:我做的音乐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我做这些东西是为了让喜欢我音乐的人去听,人们听完后欣赏它赞美它,这些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不喜欢我的音乐的人,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并不是很在意。

注:rubato是专业音乐中的一个表情术语,指的是弹性速度,也就是说可自由发挥的节奏处理,但是这种弹性也是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就像延长记号一样,不可能无限制无休止的任意延长某一个音符,还是有些规范在里头。但是,出现rubato的段落,演奏者就可以根据主观的理解对乐曲进行自己的处理了。

附:专辑曲目表:

1 Ballet Moderne现代芭蕾

2 Sabre Dance马刀舞曲

3 Gymnopodie No.1歌舞No.1

4 Fiesta狂欢节

5 Midnight Menuette午夜小步舞曲

6 After Mussorgsky在穆索尔斯基之后

7 Lyra莱拉

8 Promenade漫步

9 No.1’The Gnome’ No.1侏儒

10 Interlude 1,Promenade Theme 插曲1,侏儒主题

11 No.2’The Old Castle’ No.2”古老的城堡”

12 Interlude 2,Promenade Theme 插曲2,漫步主题

13 No.3 ‘Tuileries’ No.3 “杜伊勒里”

14 No.4 ‘Bydlo’ No.4”牛车”

15 Interlude 3,Promenade Theme 插曲3,漫步主题

16 No.5 ‘The Ballet Of The Unhatched Chicks’ No.5”鸟雏的舞蹈”

17 No.6 ‘Samuel Goldenberg and Schmu?le’ No.6”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

18 No.7 ‘The Market At Limoges’ No.7”里莫日的集市”

19 No.8 ‘Catacombs’ No.8”墓穴”

20 Cum Mortuis In Lingua Mortua 以死者的语言与死者对话

篇9

大贺典雄的指挥家之梦

1989年,日本索尼财团以2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全球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录音制品厂牌),并接受了其庞大的版权与艺术遗产,而这份遗产所涉及的名单包括霍洛维茨、鲁宾斯坦、海菲茨、斯托科夫斯基、托斯卡尼尼、马友友等在内的一票20世纪最显赫、最卖座的古典音乐家。而之后,当所收购的业务被注入到索尼在东京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后,股价立刻上涨了27%。

在策划这场收购的人中,除了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田中昭夫外,索尼集团的首席执行长大贺典雄是最为欣慰的一个。很多人不知道,这位索尼帝国曾经的二号人物,日后的大当家在上世纪40年代末是东京艺术大学的一名声乐系学生,他曾经以其对音乐的执著和专业指导索尼在音响技术上的改进,并在80年代率领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激光唱片。

作为一位成功的商业高手、谈判专家的大贺典雄却始终痴迷于音乐,50年代他带着自己的钢琴家妻子到柏林学习德国艺术歌曲。他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职业指挥家,并梦想在有生之年率领一支交响乐团演奏。而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大贺的个人情怀,他曾放出豪言:要将索尼推上古典音乐产业的头把交椅。尽管随着索尼在上世纪90年代的衰落,他没能实现他当初的目标,但索尼公司在整个20世纪下半叶成为了日本古典音乐市场崛起的重要推手。

烧钱似乎是新兴国家发展古典音乐文化最重要的方式,而经济腾飞后的日本素来以“不差钱”闻名。于是从70年代开始,以索尼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日本财团,开始广泛地在古典音乐市场中撒钱。他们参股音乐厅、剧院的经营,为国际知名乐团在日本的巡演提供慷慨赞助,向以指挥家小泽征尔为代表的一批日本音乐家在海外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后者所领衔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由于丰厚赞助,一时成为美国最富有的音乐团体,而大贺典雄本人甚至为乐团在坦格伍德的夏季演出地修建了一座音乐厅。

东京的“卡拉扬大街”

同时,日本成了全球所有顶尖乐团、剧院、独奏家、歌剧名伶的淘金胜地,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两大乐团每隔一年都会前往做客,纽约大都会、米兰斯卡拉等超一流剧院每隔三四年就会带上两三部歌剧和一票明星大腕在那里驻扎。卡拉扬领衔时期的柏林爱乐甚至把日本称作是自己在远东地区的新主场,东京的三得利音乐厅(Suntory Hall)甚至就是效仿柏林爱乐大厅(Berlin Philharmonie)而建的,至于将日本看做是自己的“第二个家”的古典音乐大师更是不计其数。

他们喜欢那里“干净健康的饮食”,惊讶于日本观众“对音乐的虔诚”以及演出商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当然还有极为优厚的演出酬劳。直到今天,日本都是全球古典音乐演出票价最昂贵的国家。像柏林爱乐这样的超一流乐团在日本的演出票价从最低的12000到5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竟高达约1000至4000元,是乐团在柏林演出票价的五倍,而乐团去年在中国演出时的票价也只是其1/3。

而广阔的市场和强劲的消费能力让日本成为了亚洲最早拥有古典音乐演出经纪商的国家。今天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座四合院里,一家名叫梶本音乐事务所(Kajimoto)的北京代表处在那里办公。梶本家族是日本最成功的音乐经纪公司,1951年便宣告成立,此后几乎垄断了所有顶尖艺术家和乐团在日本的演出事务,并且和许多顶尖艺术家保持着深厚友谊。在东京郊外梶本家族上千平方米的别墅里,收藏着多台名贵的斯坦威钢琴。每当有像毛里齐奥?波利尼(M.Pollini)这样的钢琴巨匠来日本演出时,梶本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梶本真秀便会邀请大师住在家中,同时用那些珍宝级的钢琴进行练习。

金钱+诚意是演出商吸引大师前来献演的两大法宝,而日本观众对于这些音乐家的无限敬仰,更让这些大师心驰神往。很难想象,在首都东京的一条街道竟然被市政府命名为“卡拉扬大街”。能够以一位西方音乐大师的名字为街道命名,这在整个亚洲都是第一次。而这也足见日本对于西方古典音乐艺术的珍重。

从小泽征尔到《交响情人梦》

除了强大的市场和资金支持,日本本国古典音乐水平也一直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稳步提高,大批日本音乐家赴海外学习,一群顶尖指挥家在国际乐坛崭露头角。这让人不由得想起日本男足的发展轨迹,目前日本演奏家、指挥家在海外乐团供职的人数,要远比日本球星在海外俱乐部效力的多。而这带来的丰硕成果,便是日本目前拥有了多支具有世界水平的交响乐团。

而古典音乐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也绝对是亚洲之冠。光在首都东京,就有多达13支职业交响乐团常年进行演出,而且乐团常年聘请著名国际指挥家担任指挥,下个月即将来华的NHK交响乐团便是其中的执牛耳者。同时,人们经常可以在日本的各类文艺作品中看到古典音乐在这个国家文化生活中留下的印迹。那部以著名漫画改编的电视剧《交响情人梦》在日本热播就是例证,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描写的也是一位交响乐团大提琴手的故事,足见古典音乐在日本的普及性。

《交响情人梦》讲述的是一位日本指挥家在海外求学并实现个人梦想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在一批日本优秀指挥家身上都曾经出现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观众所熟知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作为日本古典音乐发展的旗帜人物,小泽不仅扩大了日本音乐家在海外的势力版图,还将日本古典音乐的成就推广到了全世界。

篇10

(Donna Summer:The Thrill Goes On)

作者:尼克·拉米利(Nik A Ramli)

唐娜·莎曼(Donna Summer),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最成功的美国歌手之一,被誉为“迪斯科女王”。她的《最后的舞蹈》(Last Dance)和《喜欢爱你宝贝》(Love to Love You Baby)等代表作品引领了二十世纪整个七十年代的迪斯科音乐。她曾五次获得格莱美奖,两次获得全美音乐奖,此外,还获得过舞蹈音乐名人堂和NAACP形象奖等。2012年5月18日,唐娜·莎曼因癌症医治无效在佛罗里达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这本缅怀唐娜的著作由记者、专栏作家和乐迷尼克·拉米利完成。拉米利通过对唐娜生前共事者和音乐朋友的采访、研究,对一代音乐女王进行了饱含敬意的追思——唐娜不仅仅是“迪斯科女王”,而且还是一位传奇巨星。

《音乐109:解读实验音乐》

(Music 109: Notes on Experimental Music)

作者:埃文·露西亚(Alvin Lucier)

维斯利亚大学的音乐荣誉教授埃文·露西亚通过解读一百余部著名的音乐作品,清晰地为读者剖析了实验音乐的世界。

书中涉及的实验音乐作曲家包括:罗伯特·阿什利、约翰·凯奇、查尔斯·艾维斯、莫顿·费尔德曼、菲利普·格拉斯、史蒂夫·里奇、克里斯蒂安·沃尔夫等。露西亚详细解释了每一部作品的诞生过程,解密了艺术家的风格与技巧,历史跨度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美国实验音乐,涵盖了实验音乐中的不确定音乐、电子音乐、极简主义音乐等,以及实验音乐对钢琴、弦乐四重奏和歌剧音乐的重要创新。

《我们身边的美丽之声:田野录音与美国经验》

(The Beautiful Music All Around Us:

Field Recordings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作者:史蒂芬·韦德(Stephen Wade)

《我们身边的美丽之声》记录了十三段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演出录音背后的精彩故事。这些演出录音源自1934年到1942年之间的田野录音,录音地点是从南部阿巴拉契地区一直到密西西比三角洲与大平原地区。收录的录音包括:儿童歌曲《面包越来越短了》、小提琴曲《波拿巴的撤退》、布鲁斯《又一个人离去》、灵歌《无处安葬》。

本书作者音乐家、学者史蒂芬·韦德找到了录音中的表演者、他们的家人、同行音乐人以及那些还记得他们的人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研并提供了一手照片,使本书成为了难得的音乐史料以及音乐研究的一手成果。

《你想要知道的关于古典音乐的一切:而你又羞于提问的那些》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Classical Music: But Were Too Afraid to Ask)

作者:戴任·黑利(Darren Henley)、

山姆·杰克逊(Sam Jackson )

本书适合那些分不清男高音和女低音的区别、疑惑在音乐会中何时可以鼓掌以及自己应该先从哪些古典音乐开始聆听的读者。

篇11

关键词:跨界音乐 融合 价值观

跨界音乐也称混合音乐,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乐风格交融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它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跨界音乐的含义可分为两层:广义上泛指任何几种音乐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乐,狭义上则单纯指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相交融的古典跨界音乐,它是跨界音乐中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形式。跨界音乐的历史时间不长,但是它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的要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1 跨界音乐的起源和定义

跨界音乐的产生比较晚,大约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产生与音乐排行榜有关,一张新唱片登榜在不同类别的音乐排行榜上即被认为是某种意义上的音乐形式的交叉,成为跨办音乐的原始模型。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出现了许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上世纪90年代,跨界音乐在中国逐渐兴起,女子十二乐坊的二胡演绎、刀郎的老歌新唱、西洋器乐伴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使用等等正成为一种新锐时尚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跨界音乐在中国的艺术领域获得了更新的诠释。

音乐和音乐家的跨界现象发展到今天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何给跨界音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查看的相关资料以及所听到的跨界音乐,笔者总结为在广义上是指不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音乐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狭义上是指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相互交织、结合的艺术形态。“通俗地说就是将不同领域的歌唱方法、演奏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多种音乐元素混合而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欢迎”。[1]

2 跨界音乐的特点

(1)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在古今中外、东西南北、雅俗文野、激进保守和乐内乐外之间的纵横驰骋、自由跨越。如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用古琴曲作为蓝本,用西洋的室内乐的编制来呈现的《渔歌》。

(2)跨界音乐人大都具有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跨界音乐人大都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或受到过名师指点,这是由跨界音乐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跨界音乐脱胎于古典音乐,跨界音乐人必须有坚实的古典音乐基础,才能驾驭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创新。

(3)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2] 跨界音乐由多种音乐形式融合而成,既不同于母本,又继承了母本的优点,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我们在以看到跨界音乐以打破传统、运用时尚元素和现代技术、融合多态风格的面孔吸引了更多不同层次的听众,形成了新的音乐演绎手法和演出方式组合。

3 跨界音乐的分类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如“华人世界第一男中音”的廖昌永用在专辑《情释》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让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作出了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以古典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古典辣妹”为代表,“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演出方式打破音乐的界限,将古典音乐的精粹与世界各地的声音和节奏互相结合,实现音乐的大同,把不被大多数人涉足的古典音乐展现出全新的概念。”

(3)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交织融合。英俊潇洒、实力唱将IL DIVO(美声男伶)为大家充分展示了这一跨办界音乐类型。他们的音乐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在音乐界可谓是独树一帜。

(4)民族与古典相整合的中国特色的跨界音乐。在这一跨界音乐形式中,谭盾的《地图》极具代表性。他将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跨界音乐盛宴。

4跨界音乐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跨界音乐能够长期存在并迅速发展,一定有它的必然性。

首先,跨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符合欣赏者价值观和审美需求。人们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古典音乐等于高雅艺术,是上层社会的欣赏特权,欣赏古典音乐意味着高雅的品味和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跨界音乐则化解了人们想显示自身的高雅品味却又缺乏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之间的矛盾,跨界音乐通俗易懂的特征使受众不同程度地产生“艺术修养较高”的自我认定,体现了受众的价值观。另外,接受群体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流行音乐创作风格的多样化,而吸收古典音乐元素则为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厚了创作母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在中国演出获得的巨大成功右以看出,多元文化更加受到现代社会人们的喜爱。跨界音乐艺术正是满足了观众对古典、民族与现代等多重文化因素的需求,才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和赞誉。同时,对青少年来说,欣赏跨界音乐也是一种时尚,正如何晓兵教授所说:“流行音乐的低龄消费群体真正想购买的,并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音乐,而是以某种热门音乐为载体的时尚生活方式”。[3]

其次,跨界音乐的内涵在于融合和创新。在各种音乐元素通过自我调节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结合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更新与超越,从而使其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具广度和深度。

第三,跨界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是跨界音乐长久发展和生存的基石。跨界音乐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音乐因素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音乐都要丰富,它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不同民族或不同风格或是古典与流行、严肃与通俗的音乐都能为跨界所用,并赋予原形式以新形象,从而更加鲜活、更具有时代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第四,经济发展、商业利益是跨界音乐发展的又一驱动。企业的营销宣传、演艺公司的商业演出往往会选择社会上正在流行或已经出现流行趋势的音乐形式,这无疑使跨界音乐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并被进一步推动发展。一些作曲家、演奏家、音乐人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尝试对古典音乐的改编,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这些低成本、高效益和广受欢迎的跨界形式便成了古典音乐延续和重构的载体。

5跨界音乐未来发展的展望

篇12

关键词:古典音乐;当代影视;当代古典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13-01

每一部成功的电视剧作品必定会有让人深刻,无法忘却的人物和场景。这些人物和场景的刻画除依靠人物性格特征的体现和场景布置的效果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和所刻画的人物及场景相适宜的音乐。选择的这个音乐必须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相符合,与所描绘的场景相适应。这就是所谓的主题音乐。最初,这些音乐都只是根据电视剧内容或是人物特点而量身定做。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放入剧中做背景音乐经过了量身的改编。比起原曲更加合适该影视作品。

一、旋律

在第一句的第五小节后半拍处,原曲的七音没有升高,而改编后的旋律将七音升高半音,比起原曲更显神秘。与第一场面画面配合,让观众初见就喜欢,就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同样也是第一句,在第六小节最后四分之一拍与第七小节处,将原本是下行的音符,改写成了上行进行。这样,使之前原曲乐句的结束部分消失,没有那种结束感,音乐将按照改编者的思路继续进行,继续奔跑,从而更好的配合剧情的发展需要。第二句的改编比第一句的大。第二句一进入,除了第一个音相同以外,其他的均作了较大改动。虽只是在相同音上作了节奏的放宽,但整个打乱了原曲的布局,在听觉上与改编之前截然不同。同样也是为了与影片相结合,更符合影片剧情的发展需要。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在韩剧《My girl》中是以电视剧主题曲《Happy Happy》的前奏出现的。既然是前奏,就应该为引入主题音乐旋律做铺垫,而不是抢夺最高点。原曲中第二句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一个纯八度的进行,中间加入了主和弦的和弦音做过渡,纯八度跳进给人的感觉是空旷,纯净。加入了过渡音之后,这个跳进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整段中的最。可作为电视剧主题曲的前奏部分,它的作用除描绘当时画面之外,还必须自然的引入主题曲的主题旋律,不应该在前奏部分就上升到全曲的最。所以,作者在第二句这个处,作了如下修整:

将第二句第一小节后半拍的两个十六分音符分别拆开,第一个音即主音,占时值半拍;第二个音三级音成为第二小节的第一个音,时值占一拍半;而原曲中最高点的五级音成了辅助音性质,位于第二小节后半拍,时值为半拍;第三小节为四级音,时值同样也是一拍半;后半拍为二级音,作过渡音,最后停在三级音上。以上是影片主题曲作曲者对于前半句的修改。后半句,采用原曲,而不作修改。这样将第二句的前半部分做以上修改,改变的作曲者将音乐拉宽,延迟进入,最高音被用作辅助音来协助音乐的进行。从听觉角度上来说,这种变化能让观众有意犹未尽之感,本来该来的,却迟迟未到,犹如古诗词《琵琶行》中,诗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描写的境地,让人期待。这一点也能看出作为该曲为剧中女主人公主题音乐,它表达了女性内心里的一种温柔。

二、速度

这一段音乐在影片《My girl》中的运用,都是一些奔跑的场面。影片一开始,便以此音乐进入。刚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随后就是女主人公周幼林往机场狂奔。音乐与剧中场景及人物切合的相当到位。在这里,音乐速度比原曲快了很多,这同样是为了与周幼林奔跑的画面一致,让音乐也有了生动的画面感。观众就会期待,女主人公为何在奔跑,跑去哪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就会关注接下来的剧情。

当代,如不是专业音乐的学习者,就很难接触到古典的音乐。于是人们开始探究古典音乐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开始疯狂的将古典音乐植入现代艺术中。如今的动漫影视行业中,已经大量的运用了许多古典的音乐元素。有的直接选用主要主题,有的运用各种变奏手法,还有的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歌曲相互穿插,让音乐更加切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能接触到古典音乐的人逐渐多了,人们也就开始很自然的接受并且将其流传开来。

在当代古典音乐艺术的运用,不仅仅停留在为电视剧做背景音乐,它也在各大游戏动漫中有着较广泛的市场。这是一种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是我们精神生活所必须的元素。就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起到了相应的反作用。这是一种文化上层建筑,它必然对经济基础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探究古典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结合,更好的掌握两者的切合点,也就能高质量的引导与指导当代音乐艺术的发展,使当代音乐影视,动漫游戏也能沾惹点高雅的古典音乐气息。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能使现代影视音乐,动漫游戏音乐能在最大的范围内,获得大众的认可和喜爱,从而霸占一块有感染力的商业市场,取得最高的商业价值。

篇13

【关键词】初中音乐;欧洲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欣赏的含义就是对音乐美的欣赏,它是把音乐当做一种流动的音响形式来欣赏的。音乐作为“美”的听觉艺术,是其构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形式美与内容美。形式美作为外在的音乐美,体现在音乐创作时所采用精美流畅的结构形式以及在表演时所传递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全面的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要素,如音色、音高、力度、音乐结构等等。正如古代论中所说:“六律具存而莫能辩者,无师旷之耳也。”要想更好的感知音乐之中存在的美以及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启示,音乐音响与形式的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音乐的外在美,它往往以简单易懂的直接因素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即使是对非专业的人员外,其美的欣赏也不是神秘的、遥不可及的,相反,“纯音乐”欣赏方式往往能最有效、最直接的去感受音乐中所具有的别样美。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不仅构成了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而且为听众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舒畅。但是“纯音乐”欣赏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单一的“纯音乐”欣赏并不能全面、有深度的懂得音乐,它应该与想象联想、自身经历与社会状态等要素向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完美境界。

二、情感体验式的欣赏

情感表达是所有艺术作品素要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包括甜蜜的、伤感的、回忆的、安静的、激情的,这也是音乐独特魅力的所在。

三、欧洲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说到欧洲古典音乐,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有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开始出现,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不得不提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亨德尔。即使你不认识亨德尔,也绝对在圣诞节或万圣节听过庄严的《哈利路亚大合唱》,这首由万人齐声同唱、人人都能朗朗唱出一小段的曲子,正是亨德尔所谱写的。从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像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了。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做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四、中国古典音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我们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了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用唢呐表演的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等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爱。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音乐形式是Rap,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代表。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台》,这首曲子结尾用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演奏。

五、教材简析

1.选择教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ppp)哎嗨哟嗬的处理方法。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3.教具准备

VCD、投影、磁带、黑板等。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

(2)欣赏伏尔加流域的风光图片,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

(3)提问:被俄罗斯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是哪一条河流;

(4)播放VCD。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语言,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为新课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5.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且大胆表现作品

(1)视觉启示:看图讨论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声音表现画面情景:①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表现船工们的劳动;②老师创编,引出动机。

(3)引出“劳动号子”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号子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人从事古典的音乐创作,有人从事现代的音乐创作。每一种音乐都有它的听众群体,没有高雅或低俗之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研究古汉语、文言文,为什么?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今天所用,但更多地还是要学习现代语言,使用现代语言。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我们对待音乐也应该像对待语言一样,可以欣赏古典音乐,研究古典音乐,然后取其精华,创作出更好的、符合更多现代人口味的现代音乐。

参考文献:

篇14

音乐可以陶冶情,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且有助于提高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0世纪,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穆塞尔在其音乐教育名著《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是幼儿要对音乐具有敏感性,要能够将音乐浸透到全身,还有就是幼儿的注意力,必须认真去听,才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再有就是幼儿的智力,要求幼儿能理解、分析他所听到的东西。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后,笔者总结了关于新时期幼儿园古典音乐欣赏的相关问题,下面将从各方面一一进行陈述和分析。

1.探索适合幼儿的古典音乐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所以在选择音乐风格时要注意要乐观、开朗、活泼,符合幼儿天性的就是最合适的。这样的话,会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比如说莫扎特的音乐风格,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手音乐的熏陶,曾被誉为"音乐神童"。一生著有大量音乐作品。在他身上,无不体现古典艺术家的特点,莫扎特热爱生活、天真、单纯,总是兴高采烈的,他感情丰富,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感动,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他都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也正因为此,他创作出来的音乐感情真挚、阳光温暖,总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包含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莫扎特的作品大多轻快顽皮,让人温暖、轻松、愉悦……所以幼儿园的古典音乐教学中,如果选取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必将给幼儿带来身心的愉悦感,也能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培养其兴趣,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意义

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天真活泼的幼儿对大自然有美好的向往,他们会希望亲近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会哼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同时也会在听到音乐的时候跟着节奏手舞足蹈。而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欣赏音乐是指通过音乐,对作品进行理解,启迪心灵。幼儿教师通过有效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听觉思维,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形成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最终将激发孩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音乐方面的能力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地提高。

3.幼儿教师可能存在的问题

3.1 由于幼儿园教师还没有达到专业化,所以许多教师可能都是半路改行走入幼儿园的,缺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锻炼,就会导致其自身素质不高,对音乐欣赏缺乏主动性,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工作,特别是郊区或者乡下的幼儿园,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如果老师认为自己的音乐素质低,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刻意避开这方面的内容。而又的老师虽然具备一定得音乐素养,但由于态度不够积极,最终页会导致他们所选的曲目不够积极,也就会影响孩子在古典音乐方面的欣赏能力的提高。

4.幼儿园音乐欣赏的实施方法及全过程的指导

4.1 对话法:是指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幼儿和音乐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他们三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让幼儿积极参与,他们的潜力才能在对话中得到挖掘和成长。同时,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双方关系的平等性和教师在幼儿与作品之间的纽带身份,而且,教师还应积极学习,善于学习,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音乐欣赏机会,来扩大孩子们的视野。

4.2 古典音乐欣赏是幼师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兴趣"是古典音乐欣赏课的关键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引起学生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也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所以无论是幼师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根据自己或者孩子的兴趣来选择教材。可以通过选择新奇的教材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4.3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以什么样的身份或者角色去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中的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活动的全过程当中,教师应成为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同时还应是孩子们的欣赏者,一定要走近儿童,进入儿童的世界,尽量不擅自干扰幼儿,更不能自认为经验丰富,以此来限制幼儿去"听"。教师要明确以下几点:引导幼儿轻松享受音乐;在幼儿听音乐的时候,教师适当引导是关键;对于关键片段,一定要让幼儿反复去听,重复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要引导孩子进行提问和表达内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不同,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

4.4 运用绘画的形式来解读和表现乐曲。众所周知,艺术是想通的,当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的时候,音乐的境界可以说是曼妙无比的,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绘画的方式赋予音乐以线条和色彩,达到乐有形,画有声,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对古典音乐旋律和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