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营企业的政策范文

民营企业的政策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民营企业的政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营企业的政策

篇1

一、坚持公开、公平、平等原则。对外向型民营企业享受对外贸易及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和在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事项等方面,与国有、集体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

二、坚持分类指导、定点帮扶和扶优扶强原则。注重培育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重点培育和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头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外资,兴办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规定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各市商务主管部门、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扩权县(市)商务部门审批。需由省商务厅审批的外商投资,省商务厅在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为来我省投资发展的外向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提供畅通渠道和良好平台,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四、鼓励外向型民营企业向外商转让股权、产权和到境外上市。积极帮助外向型民营企业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对外合作方案,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推动外向型民营企业通过并购方式向外方转让股权、产权。对经营业绩好,符合条件的外向型民营企业,指导其到境外上市融资,加速外向型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五、帮助民营企业落实外商投资进口设备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已设立的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先进技术型和产品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改造,在原批准的生产经营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技术、配件、备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省商务厅将及时为其办理国家鼓励发展的外资项目确认书或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更新设备、技术及配备件减免税证明手续。

六、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外向型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进行资源开发和跨国并购,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协调有关部门和机构,在财政资金、银行贷款、风险保函、企业用汇、出口退税以及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给予扶持,在国别对策、风险防范、政策导向、信息服务等领域加强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引导。

七、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从事技术进出口业务。省商务厅在收到有效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技术进出口合同进行登记,颁发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证。申报单位凭技术进出口登记证办理外汇、银行、税务、海关等相关手续。

八、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扩大出口。外向型民营企业进口的小额机械设备,可自主进行国际采购;进口的大型成套设备,我厅指导其采用国际招标方式采购。鼓励和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利用国家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及出口产品研发资金,开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民营企业与与国有、集体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九、支持和鼓励外向型民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积极推荐业绩优良的外向型民营企业进入加工贸易AA类、A类行列。

十、进一步加大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优先支持外向型民营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引导外向型民营企业利用该项资金,对其产品进行国际认证许可和质量认证工作。积极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探索使用保险保单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十一、引导外向型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观念,加大对外向型民营企业自创国内、国际品牌的支持力度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帮助外向型民营企业扩大商标注册领域,搞好出口商标的注册。引导外向型民营企业运用品牌效应,促进营销工作,提高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十二、积极组织外向型民营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种经贸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等商务洽谈活动。外向型民营企业申请参加“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等境内大型商品交易会,在摊位安排上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地方性政策;发展现状

一、我国关于民营企业财政政策的演变和特征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比较快,国家的发展也带动了各个省和地区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经济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1987年的6月,我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条款条例,这标志着私营企业开始作为我国一种独立的经济成分,开始逐步步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经济和生活中。2001年以来,江西省委以及省政府响应国家政策,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条款条例来促进并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江西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条款在2002年,江西省大力建设发展工业园区,这一政策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如征地较为困难、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生产经营成本比较高等问题。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七方面着手稳定民间投资,民资市场准入再放宽,围绕解决部分地区和部门政策落实不到位、出台措施不配套,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发挥等问题,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努力稳定民间投资。可以发现关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有以下特征:第一,民营企业的政策总体稳定,渐进调整。无论是国家还是省政府,都是通过渐进式调整来探索能提高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以此推动民营企业政策的良性演进。第二,遵循“稳定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逻辑。每一项关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改革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在社会稳定和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再考虑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的问题。第三,可以总结发现我国有关于民营企业的政策主要还是首先以党的文件规定为主要内容,因为程序较为简单,在实际操作中更简捷。第四,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也会呼应国家政策陆续出台地方政策来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

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而言,政府在统筹协调和监督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一些部门和单位有时候会执行一些不是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条款以及规定,在具体的执法和行政过程中,出现收取的费用比较高、提供的服务少且不完善、罚款的数量较多等现象,还有如政务公开、政企分开等不到位,程序和手续办理比较复杂繁多,有时候难以把握,监督机制有所欠缺,而责任落实不明,业务办理效率较低。行政机构设置臃肿、收费项目较多、审批环节过多且杂、税费不公平等现象的存在导致很多企业承受着一定的困难。

(二)民营企业内部竞争力不强

现代民营企业管理缺乏科学化和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较少的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技术。大多数民营企业对现代企业在有关经营管理知识、技术和创新的认识不足,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还有待加强,不但核心技术比较少,而且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也不多。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企业公民意识比较淡薄,在有关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感、团队与合作意识和群体意识等方面不是很强。

(三)企业融资困难

融资难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所在。融资渠道存在的障碍使得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融资方式主要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两种方式。但是,普遍而言,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总体享受着不同的融资待遇,中小企业在融资上有一定的困难,有时候银行无法真实甄别贷款企业的真正实力。另一方面,个别中小型企业自身的信用观念比较差,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度以及银行对其信任感整体都较低,贷款担保和抵押难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中小型企业,这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境。

三、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可以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经济领域的要求标准,努力减少甚至消除关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方面受到的歧视。政府需要加快进行角色的转变,民营经济的民营企业应该由过去的扮演的“管理者”角色逐渐向“服务者”这一角色进行转变。要进一步鼓励支持发展民营企业,还建议各地方部门可以把是否为民营经济做了优质服务、是否真正切实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否有拟定并落实到位了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等,来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绩评价和政治作风和素养方面的衡量指标之一。

(二)优化融资政策

经济环境和税收体制也是影响民营经济是否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税收政策体系可以很好的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要以减轻税负为目标,构建一套具有完整配套、目标导向、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优惠体系,争取向民营企业实行税面广、税率低的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机制给予扩宽和支持,努力消除目前的信贷歧视,各商业银行可以依据我国产业政策为导向,同时发放贷款应该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

(三)加强对企业的权益保护

为了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在完善法律体系的基础之上,依照法律适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权益保护,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和积极引导力度。民营企业自身应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任务分工科学化,构成权、责、利相对应一致的组织体系,先从制度上保证民营企业稳健发展、再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自身应该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技术装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王碧珺,谭语嫣,余淼杰,黄益平.融资约束是否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世界经济,2015(12)

[2]邹凤莲.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商业文化,2008(7):35-36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环境 措施

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金融支持必不可少。因此,需要多策并举,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从政策环境层面剖析融资难

(一)在国家政策层面

国家正式金融系统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渠道不仅受到政府政策的压制,而且非常缺乏。虽然近几年金融改革步伐加快,但总体金融改革措施不到位,组织制度创新不足。致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且数量极为有限。

(二)在资金需求层面

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其本身的先天弱势这就决定其规模小、发展层次低,经营业绩、信用状况不佳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等一些固有缺陷,同时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逃废债行为,恶化了信用环境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融资困难。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金融改革的力度,但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因素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在金融支持层面

一是金融机构重视不够,信贷投放总量较少。授信额度和范围有限,在贷款额度权限配置上不够灵活,使得县级支行对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用的民营企业没有能力扶持。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手段不完善。民营企业具有融资需求少、要求急、周转快的特点,为适合民营企业的贷款的特点,在贷款企业的评级、担保、授信等方面,金融机构缺少合理的简便的操作程序,致使民营企业的得到的金融支持少。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应对之策

从以上分析看出,金融改革的相对滞后,金融支持不到位等环境因素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商业信誉

1.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涉及多个方面,从融资的角度看,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金融机构在贷款决策时,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能力和诚信指数,将是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规范的内部管理及财务透明度,可以冲抵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的担忧,从而使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成长性充满信心。

2.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企业创新体系中,产品创新是核心,没有产品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支撑,为产品创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所以民营企业要竞争市场,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以高科技含量名牌产品,带动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3.充分发挥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简单,绝大多数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合二为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原先那种人合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产权关系,促使企业形成内在发展动力,也是提高商业信誉的重要措施。

(二)深化金融改革,实现政策资源有效发挥

1.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信用担保业务,这是国际金融借贷成功经验。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完善,收益的营企业将是数不胜数的。如地方政府可以试点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出资、参股或控股、提供一定的补贴与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政府的行为是以保证这些担保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为前提,其作用在于政策行为的引导和外部的监督管理。

2.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对国家的金融业,要改进强化监管。首先要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发挥政策制度的威力;其次要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使用的审慎监管方法。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限定性规定过多的问题,允许大幅度扩大的融资选择渠道和空间,使民营企业不在收融资拖累,重要的是加强监管。

3.非正式金融活动有灵活政策。对非正式金融,金融管理部门要有积极灵活的监管政策,不要简单禁止,力在改革创新。一般原则借助民法和合同法来保护非正式金融、帮助其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提供预警信息,提高透明度,降低其风险。

4.加快征信中心建设。征信系统涵盖面大,服务性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其依赖越来越大。我国的征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征信中心和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度不一,且缺乏统一的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加强对征信业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征信业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大融资力度,完善贷款方式

1.发挥人民银行的指导作用。人民银行要运用各种货币政策杠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除利用政策导向外,对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要在再贷款、再贴现方面予以倾斜。同时放贷原则上要相对集中,对展前景好,有经营实力,信誉度高的民营企业群重点扶持。

篇4

关键词:地方银行 民营企业 支持政策 落实调研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我国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甘肃省政府也颁发了《关于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等,努力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地方性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解决和缓解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和金融服务方面,有着特定的责任、产权、机制、政策和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甘肃省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示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2011年甘肃省共有民营企业8万户,总注册资金1 420万元,投资者人数15.6万人,雇工人数65.8万人;到2014年,甘肃省民营企业总数量已经达到15.7万户,较2011年增长了95%,而总注册资金达5350万元,较2011年增长2.7倍,投资者人数及雇工人数分别为30.3万人与118.9万人,较2011年均翻倍增L。

1.2 研究意义

地方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能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从而为解决其他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重点研究甘肃省地方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实施方面的效果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地方银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支持民营企业的工作,以切实解决甘肃民营企业的困境,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2 评价研究的实施―― 问卷调查

2.1 问卷的设置

基于文献研究,甘肃省属金融机构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文件,以及甘肃地方银行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一系列改进措施,问卷设置1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评价层次分为5个程度: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F1: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的程度[1]。民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融资难、贷款抵押难的问题,调查政策落实情况是甘肃地方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的重点。

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的进展情况[2]。制定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是甘肃各地方银行的工作重点,信用等级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

F3: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以及银、企合作措施的情况。银、企合作是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两者的合作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企业,都是重要的。

F4:简化民营企业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效率情况[2]。甘肃地方银行的服务效率是影响民营企业办理贷款业务的重要因素。

F5:各项服务性收费减免情况。甘肃地方银行对省委省政府减免服务性收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F6:贷款利率变动及执行情况。贷款利率要合理变动。

F7: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增减情况。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宽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贷款额度应该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增减。

F8:对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的情况。对投诉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会影响一个银行的发展,也能衡量甘肃地方银行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

F9:为民营企业服务提供、创新金融产品的情况(结算、融资、外汇、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平台)。这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从各方评价中得到反映的真实情况,找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

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选择两种调查对象:客户和银行职员,发放问卷。甘肃地方银行主要为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和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择其银行职员进行调查。民营企业到甘肃地方银行办理贷款、开户、还款和存款等业务,在对甘肃三大地方银行的各个营业网点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时,将民营企业办理对公业务的代表(客户)同时作为调查对象。

(1)甘肃银行:选择兰州市城关支行、兰州市高新支行、兰州市小西湖支行等6个营业网点作为调查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0份和45份。

(2)兰州银行:选择安宁支行、西津路支行、西固支行等6个营业网点作为调查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3份和50份。

(3)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择兰州市城关区永昌路信用社、兰州农村商业银行、兰州市城关区金源信用社等6个营业网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5份和49份。

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1 数据处理

问卷评价层级是: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对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视程度,确定评价层级的分值系数为1、0.8、0.6、0.4、0;量化的计算公式:(满意×1+比较满意×0.8+一般×0.6+不太满意×0.4+不满意×0)/有效票数。

3.2 基于SPSS的分析

(1)三大地方银行客户和银行职员对问题落实政策的满意度及差异化。

对甘肃银行、甘肃农村合作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的客户和银行职员的问卷分开统计,使用量化公式计算分值;把10个问题作为变量,以三大地方银行为分析对象,输入量化分值。基于SPSS软件,做配对样本t 检验①分析(如表1)。

从sig检验值(即p 值)可以看出,只有F3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情况,F8涉及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情况和F9提供和创新对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的情况(结算、融资、外汇、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平台)3个问题通过了检验。银行对于这3个问题涉及的政策都实施较好,客户(即民营企业)给予肯定。但对于F5各项服务性收费减免情况,客户对三大银行的感受程度差异化较大。对于F7近年来民营企业的贷款增减情况和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两者的检验值(即p 值)都大于0.4,说明三大银行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剩余的其他问题也都没有通过p 值得检验,相对前面的所说的情况程度较轻。

从表2t 检验的t 值可以知道,对于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管理办法情况、F3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银企合作措施的情况、F7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增减情况、F9提供和创新对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的情况和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这5个方面,检验值都在2左右,说明银行职员认为做得好的地方,但是民营企业并没有切身的感受到,而且说明三大行在此方面情况差异化较大。

(2)3个地方银行总体分析。

对3个银行的问卷即客户和银行的问卷进行整体的统计,用量化公式得出每个问题的分值。基于SPSS软件的均值比较分析,得到各个银行的整体发展情况。以每个问题为横轴,将针对每个问题的总体分值为纵轴,得到各个银行的整体的政策措施实施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每个问题反映的政策实施,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情况相当。在F1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情况和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情况两个方面,甘肃银行的整体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在F8涉及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情况表现突出,说明甘肃银行对于此比较重视。

对策及建议

由于甘肃银行2011年才成立,各方面的发展相较于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五年发展速度很快。基于以上调查分析,三大银行在不少方面的政策依然不够完善,为了加强甘肃三大地方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银行需要更加重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4.1 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服务

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服务,不断增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综合化经营思路,主动引导各机构打破传统授信固有模式,拓展对民营企业客户主动设计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共同助推非公经济发展[3]。

4.2 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要求,及时调整信贷政策,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快批和投放进度,放宽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推动民营企业脱困发展。

4.3 加快推广多渠道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点建设和村镇银行建设,弥补甘肃省乡镇地区网点和服务的不足,延伸服务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直销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在寻找机遇、规范财务管理和促进生产经营转型等方面,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大数据支持、财务咨询和信心服务,更好地服务甘肃省非公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三大地方银行更快速地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对于甘肃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嫣启.甘肃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金融,2016(1):210-211.

[2]王桢.甘肃民营企业融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2010(4):148-152.

[3]甘肃省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N].甘肃日报,2009-05-21(2).

[4]刘建生.田芬.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1(8):25-27.

[5]张卫平.经济L型走势下中小企业与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界,2016(5):26-32.

篇5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民营企业就业面临的挑战

1.资源密集型民营企业。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重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由于新型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和目前民营企业中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的对环境严重破坏的事实,这一产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放慢自己的脚步,难以保持较高的就业弹性。原因在于:环境压力和中国资源禀赋方面的固有缺陷。随着大量的枯竭型矿山和一些中小矿山的不断被关闭,产业组织将逐渐集中化,以大量使用人力为主的资源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止。这将降低其就业弹性。同时,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将会使资源密集型民营企业逐渐向资本密集而不是劳动密集的方向发展。

2.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但由于内部结构调整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弹性将会逐渐提高。受工业技术壁垒不断提高的限制,纺织、轻工等吸收劳动力的传统产业部门难以持续规模扩张,未来将不得不进行大范围的重组,从而关闭那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环境严重的小企业。这将严重影响这类民营企业的就业弹性。虽然新型工业化战略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由于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压力的存在,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这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将逐渐提高。

3. 资本密集型民营企业。对于即将进入传统上称之为重工业化阶段的中国而言,资本密集型产业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但由于新型工业化对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就业压力的综合考虑,它将难以像发达国家过去那样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结构调整的压力将使它进一步降低就业弹性。随着民营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民营企业的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活动日趋频繁并加快资本集中,促进目前分散的、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向资本密集型民营企业方向发展,从而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进一步降低其就业弹性。

4.技术密集型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最差的就业弹性。新型工业化战略虽然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将掀起中国的技术创新浪潮。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由于中国具有的巨大成本优势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考虑到民营企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所占份额较小以及农民自身素质很难适应技术密集型产业等问题,这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民营企业扩大就业的政策取向

1.推进民营企业走集成创新之路,通过经济增长实现扩大就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就业问题的解决最终必须依靠持续的经济增长。扩大民营企业就业最终依靠民营企业持续的经济增长。应对新型工业化战略,民营企业必须走集成创新之路。集成创新理论认为,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其创新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一种多维的、系统的、整体的创新。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科技、产权、管理等内容。中外企业的实践证明,集成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坚持走科技进步之路,搞好技术创新。要推进技术创新,民营企业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方面,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产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产品仍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利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工业化具有信息化与工业化并进发展的优势,能够使民营企业特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先进的技术嫁接形成后发优势,迅速实现向低成本、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重点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民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深化企业改革,实现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进一步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民营企业改革,积极引导已改制的民营企业向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与合作,推动强强联合,推进企业资本的多元化。加快管理创新,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加强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建设。加快机制创新,以动力、利益、激励、用人和监督、约束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机制创新步伐,强化与其他创新的协同,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实现集成创新促发展的目标。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民营企业就业扩张。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时期,民营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是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增长和就业容量不断提高的关键。今后,民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民营企业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民营企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尤其要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其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有机结合。目前,许多大中城市也在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它们逐渐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将轻工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市内。民营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主动利用地缘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来发展轻工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与城市工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充分发挥产业互补的优势,进而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和城乡工业一体化。

3.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集群,推动民营企业扩大就业。产业集群是指在同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生产同类产品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它们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能够产生显著的规模效益,具有地理上集聚的特征。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也在向集群化发展,如浙江嵘州的领带、大唐的袜业,都是这样的产业集群。它们不仅提高了集群整体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而且大大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民营企业集群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农村就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城镇和工业园区是民营企业集群最好的载体。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集群,关键是要搞好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环境、产业定位等,引导民营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促使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会为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功能更为完善的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