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范文

中学生提高法律意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篇1

关键词:学生;法律意识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法制经济,而现代社会也是一个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不知法、不懂法,在当今社会是很难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对跨世纪的青少年一代更是如此。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以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己任。

一方面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另一方面,其情绪易偏激、冲动,办事容易意气用事,教育困难。我国又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各种阴暗现象以及腐朽思潮泛滥,容易使中学生在困惑、迷惑中随波逐流,走向歧径。目前学校学生违纪现象突出,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近日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在押犯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等。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犯罪总体趋势仍呈上升态势,从这一点便充分说明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之迫切。

分析一些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差及违法犯罪之根本原因,并非其不知法,因为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不少的法律知识内容。他们知法却没有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包括人们对法的起源、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的评价和解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以及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等。法律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法律知识多的人,并不必然法律意识就强,有些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仍然违法犯罪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传授法律知识不是目的,只是增强法律意识的手段。

因此,作为中学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和学校的条件设备,根据学生的实际,多形式、多渠道、灵活多样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在课堂上应强调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

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社会舆论、司法部门都片面地过分强调青少年权利的保护,忽视义务的履行。而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只是保护绝大多数遵纪守法、履行义务的人的权利,并非无条件地保护任何人的一切权利,权利人滥用权利或不履行法定义务,其权利的行使就必然要受到限制!而我国也不例外。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要进一步贯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

青少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单纯地理论说教很难让他们信服。学生的这种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拓宽渠道,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育。

二、多种渠道,强化教育效果

1.开展现身说法

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信服。例如,请失足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听后,一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原来课堂与牢房仅有一步之遥,今后要做个守纪律的好学生,决不做违法的事。由此可见,这种教育形式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引起思想的震撼与变化。

2.召开以提高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甚至对某些结论持有否定态度。因此,我认为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可相互质疑、批驳。教师在旁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这种教育方式,可帮助学生澄清疑惑,对所讲内容有较全面且深刻的认识。

3.情境感受,在活动中提高法律意识

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和以往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不同,它不是被动地作为客体的学习,而是主动参与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活动中是以主体的方式存在的,是主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因此他们有兴趣加入到活动中来,对活动采取的态度是认真的、积极的、肯定的。因此,各种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对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观看录像《青少年犯罪启示录》,学生们非常地震惊,看到录像中那一张张曾经纯真的却被丑恶扭曲的脸,看到他们失去自由之后的无奈,听着他们铁窗内的哭诉,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个让“母亲”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又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篇2

由于法律基础教学学习内容多,知识量大,伸缩性强、学时有限,加上近年来教师在教法上有的面面俱到,有的单纯的填鸭式说教与灌输,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或搞别的“副业”,教学效果其微。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法律课堂质量,必须改革创新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下面是多年来笔者从事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法的一些粗线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采用有针对性联系实际的趣味性案例教学。坚持用案例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诠释,通过学生身边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引起学生反思考与探讨,真正做到以案析法,以案学法。课堂教学中通过以课本内容为线索,把《今日说法》《社会与法》等栏目中的经典案例搬到课堂。学习刑法的内容时,围绕一些重点罪名,罪与非罪(如掠夺与抢劫罪)。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置身案例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寻找存在问题,为理论知识转化实际能力架起了桥梁。把理论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是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生命线。法律是“死”的,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如果那课程内容和案例联系起来,那么就显得“活”了。同学们就感到津津有味了。教学中,联系实际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即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国内外最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他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疑点。由于所选的案例来自于现实生活,与学生乐于面对挑战、思维敏捷、勤于思考的特点相吻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

二、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专题式教学

法律知识是以体系模式出现的,就像一家超市清点货物,将相同品种的货物规整在一个货架,这就是“专题式教学”所谓专题式教学法就是指围绕某个理论知识、社会热点、考试题型、考试心理等进行专题教学。这种方法,一方面摆脱了传统法律教学环节上的知识脱节,内容不连贯等弊端;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以基础知识为圆心,辐射相关知识的充分备课,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授课环节中更具侧重点,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具有明确性、方向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职生的专业,进行对口法律专题。如笔者担任酒店管理与导游专业的法律课程,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外,适当安排《旅游消费法律维权常识》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该法律案例贴近学生专业工作,如案例给导游“小费能够统一征收吗?”“游客猝死在酒店怎么办?”“乘客丢失财物谁负责?”等通过讲授——讨论——反馈——解惑——交流四个环节,让学生寓乐于学、寓学于乐。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职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以学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全体学生,要调动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其次,教师要改变以往授受式。填鸭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理解和参与教学。第三,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人是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尊重人、理解人,才能开发人、解放人、才能推动个人的全面发展。法律基础课集中了我国好多部重要的法律,涉及许多专业术语和法律规则,但由于课时限制,每部法律只能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造成大多数学生在接触这门课时认为枯燥死板,对法律课毫无兴趣。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必须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等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把交流、讨论、实验、合作、研究、表现、创造等机制引进课堂。还做到注重案例教育、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举办有奖征文、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播放法制教育片,把社会实践“搬到课堂”等形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师、生的互动中;生、生的互动中;主动实践中;健康和发展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从而得到体验、感受、经历,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改革创新中职学校法律基础课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德育实效,使学生能正确的行使权利,自觉的履行义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上接第121页

文明。而对于来自于其他文化圈,与汉语文化有着很大差异的留学生来说,非语言文化的教学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 向他们说明中国人谦虚谨慎的美德、对红色的偏爱、 热情好客等等内容,完全可以起到促进其语言交际、帮助他们“入乡随俗”的作用。 当然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这些可以排在文化教育的后期, 因为只有他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理解。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和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的教学,二者之间即存在着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巨大差异。对于我们正在从事汉语教学和即将从事汉语教学的人来说,掌握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很有必要。我们不可以对两种教学的方法进行照搬照抄,但可以就其相通之处相互进行借鉴。希望,本文对于两种教学的初步对比分析,可以对汉语教学者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罗兰京子--《跨文化交际研究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洛阳师范学院

[2]张柔佳--《浅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

[3]朱博 --《浅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吉林大学文学院

[4]鲁健骥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北京语言大学

[5]张义萱--《浅议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梁萧,赵蕴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山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7]杨津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学院

[8]龙青然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南开大学汉语教学中心

[9]郭掌印,李鸿亮--《关于加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拉萨市范高等专科学校

[10]凌娟--《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

[11]张英 --《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篇3

关键词:高中生;法律素养;法制教育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的法制化建设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构建成为较为完善的法治社会。作为高中学生,应该积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素养。学校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活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加强了法制教育。

一、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目前的高中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明显不足。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针对高中学生的普法活动力度,媒体也针对普通大众制作了很多普法节目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但是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依然十分淡薄。

1、法律意识薄弱

目前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由于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弱,即使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也不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再加上高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冲动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更有甚者,高中学生的权益被侵害了他们却仍不自知[1]。

2、法律知识匮乏

目前高中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媒体成为了高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这些媒体中夹杂了很多的自媒体,而某些自媒体本身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法律知识,因此自媒体所的内容会存在各种缺陷。高中学生在不能辨别的情况下轻信了这些自媒体的内容,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阻碍了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产生原因

高中学生法律素养储备不足的的原因有很多。高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模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等等多方面都是造成高中学生法律素养储备不足的重要因素。首先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高中学生日常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很少接触外界社会,致使家长很容易忽视高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更不会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而进行专门的引导。这种放任的态度既使得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较低,又使得高中学生忽视了自身法律素养的构建。对于守法、违法、用法的意识更是无从谈起[2]。其次在学校教育中,中国的升学考试更多的侧重于文化课知识的考察,对综合素质的考察相对较少。学生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在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过程中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也都是文化课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的耳濡目染之下,高中学生变得只重视自身文化课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自身的法律素质培养。再次,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中法律素养教育与政治学科教育界限模糊。目前的高中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法律素养的主要渠道是高中政治课程。而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德育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等。且由于高中学生从小的法律素养不高,使得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讲解法律知识时十分费力学生却依然学不好。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不但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无法提高,也会使学生对培养自身法律素养产生抵触心理。

三、深化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高中学生提高法律素养迫在眉睫。只有深化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首先高中学生要做到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端正。端正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是提高法律素养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在我国法律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就包含了“全面依法治国”发展战略。在入学初期,学校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识普及教育,并详细介绍在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应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只有高中学生真正意识到法律素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接受法制教育[3]。此外要加强高中学生的法律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要想真正提高法律素养光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实践运用。因此,在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入大量的真实案例,便于高中学生的法律学习。此外,还可以举行法律知识辩论赛、模拟法庭等等活动,让高中学生不仅知道法律,还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高中学生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不会再纸上谈兵。

四、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中国正在积极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我们高中生应该积极拥护国家的政策,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天媛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楠.思想政治课教学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篇4

一、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法律素养

要提高教师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法律素养,这是有效实施法律教育的必备条件。很难想象一个自身对法律毫无感知的教师如何传授学生法律知识,更何至于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可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法律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自学或参加法院旁听等形式来达到。

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法律课的实效

法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法律概念具有抽象性,这就要求法律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引进案例进行教学,选用生动有趣,符合中学生特点的典型案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把抽象的法律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教师假定的情景中,让学生接受法律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例如:在讲授“隐私权”内容时,可以列举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的事情,想一想:(1)父母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2)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3)你认为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来组织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此外,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中学生的公德意识。

道德与法律的同质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两者界限的模糊性是道德与法律进行一体化运作可行性的基础。虽然道德与法律有很大差异,但在规范这终极意义上两者先天是兼容的。而且我国传统社会中的“礼”,这种伦理法律化低成本高效运作的历史为我国法制现代化提供了道德与法律一体化运作的历史实证的先河。寻找道德与法律的契合点,通过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五、构建中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08-01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定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人们只有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方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中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应当遵从这一发展需要,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从而健康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把握思想品德学科特点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进行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教育,实现法律意识培养由浅入深、循序发展

法律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规则与秩序意识,学生只有认识规则、遵守秩序,方能够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开展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教育,在课程导入、教学渗透、日常交流等多个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重视法律意识。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的《规则与秩序》,笔者没有急于进入课堂教学流程,而是随机抽8个学生上台,让每个学生随意从课文中选择一段文字以不同的方言、语速、音量和语调同时进行朗读,台下的学生聆听。“七嘴八舌”式的朗读使得课堂一片嘈杂。笔者把握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混乱不堪、嘈杂散乱的状态?”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很快就意识到这是因为缺少“规则”导致“秩序”混乱。这样导入课堂,自然地将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内容引出,使学生能够明白遵守规则与法律的重要性。

教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守法观念,需要在日常行为中慢慢地渗透,一点一滴地进行培养。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过马路的过程中,以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为切入点,介绍了相关交通规则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笔者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还开展了“遵规守纪向我看”活动。

二、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法律知识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能,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来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例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法律初探》,在课堂教学之初,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常用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其形成基本的认知和印象。接着,笔者用“知识竞答”的形式来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教师提问,小组抢答”“小组之间竞答”“小组内部竞答”等多种形式的问答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在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小品《公交车故事》(偷盗案例)、情景剧《保护自我》(青少年保护案例)、案例演示《我的物品你别动》(物权法案例)等引入课堂,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随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审判”,提升了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最后,笔者组织“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围绕“道德与法律的效力谁更大?”“未成年人是否需要法律照顾?”等辩题开展辩论。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三、课堂引导与课外延伸并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要注重课堂层面的引导,同时也要注重课外延伸。

篇6

遵纪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遵纪是守法的基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遵纪守法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遵纪守法国旗下讲话稿(一)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 从我做起”。

最近发现我校个别同学经不起社会青年的诱惑参与敲诈活动,甚至加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这是犯罪行为,严重的将面临判刑的结果,这些同学已经严重远离一个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要求,秀屿区公安局已经介入调查,并列入重点打击对象,在这里希望全体同学一定要高度警惕,明辨是非,犯了错误要及时纠正,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然而,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比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违、,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做违法的事。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的规矩、纪律所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做一些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个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纪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遵纪是守法的基础,青少年时代是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一个讲文明的好少年。 同学们:习惯决定成败,文明伴你成功。

遵纪守法国旗下讲话稿(二)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公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社会就会安定,经济就会发展。在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正在大力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深入人心。能够在这样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环境里成长,多么幸福!我们更应该思考:在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

有这样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浙江台州市11名中学生参加同学生日聚会,饮了酒,他们在回家路上碰到本镇居民陈某,双方因为小事发生口角,陈某当场被打成重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参加打架的学生的年龄都在14岁到17岁之间,事发后一两天,他们由家长或老师陪同全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某报记者与他们交谈时发现:他们打架全凭一时冲动, 根本没有想过后果,而且他们毫无法律意识.逆法而动,越规而行,不是什么勇敢的举动,恰恰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

青少年犯罪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仍对法律一无所知。当然,司法机关不会因为他们不懂法而不予追究,不懂法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罪错,当他们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才追悔当初不应该不学法、不守法,以致犯法,受到处罚。这些教训是惨痛的,值得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深深思考。当灾难降临时,既贻害自己,也贻害他人,留给人们的绝不是对意气行为的扼腕痛惜,而是对冥顽落后的鄙视和警示。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我们进入希望高中的第一天起,学校就教育我们,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规则之下的。在学校里,同学间难免有时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这时一定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我们要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到严格自律;从被动约束到主动地养成遵纪的习惯;从杜绝暴力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用法律手段约束自己、保护自己,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谢谢大家!

遵纪守法国旗下讲话稿(三)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 从我做起”。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然而,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比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做违法的事。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的规矩、纪律所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做一些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个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篇7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措施;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而网络的盛行,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关注,而法制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前沿阵地,要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教育,让学生守法、懂法以及知法,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法律为导向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一、当前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法律意识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承担着沉重的高考压力,而由于法制教育不在考试范围内,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法制教学课经常被英语、语文以及数学等学科霸占,对法制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导致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失。由于学生缺乏法律意识,致使学校暴力、斗殴打架事件频繁发生,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阵地,但是受到价值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没有认识到法制教育的关键性,首先,缺乏科学而系统的教学体系,我国尚没有针对中学生特点的法制教材,而在教学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谈不上科学性和教育性;其次,我国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于法制教育之类的非考试科目没有给予正确的评价;最后,由于学校教师的对法制教育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不科学,教学乏味而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社会环境

当前,一些负面思想在我国社会中蔓延,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的不良嗜好增加 第二,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第三,拜金主义在中学生群体中盛行;第四,出现诚信危机。

二、提高中学生法制教育质量的相关措施

(一)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

我国学校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虽然其教育体系与我国基本国情不符合,但是可以通过借鉴进行改良,进而提高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美国,其具有十分成熟的法律体系,在法制教育方面也比较成功,美国并不是采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将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渗透到教育中。同时,美国的中学也积极与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监狱、审判、做义工等,并且邀请法律人士举办讲座,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法律的威篮土α俊

我国学校要从美国的法制教育中吸取经验,采取趣味教育、实践教育等形式,摒弃以往的灌注式教学,将社会与教育充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旁听审判、做义工、参观监狱、举办案例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将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

学校是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阵地,因此,一定要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学校要给予法制教育充分的重视,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且开展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进而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次,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的、符合时展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开展法制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思维;再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进而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最后,学校要注重协调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三)有关部门要给予重视

法制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积极协助学校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组织相关教育团队,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有效教育,例如举办法律讲座以及讲堂等,通过宣传栏、展板或者微信等渠道,将法律案件展示给学生,配置专门的教育人员,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各种法律问题。

(四)改善社会风气

法制教育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一些西方思潮不断涌入,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一些腐朽思想在社会中蔓延,面对不良而复杂的社会风气,有关部门和公众一定要采取科学措施,不断改善和优化社会风气,为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彻底铲除社会中弥漫的赌博风气,通过志愿者、民警以及社区的宣传,组织赌博受害者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赌博的危害,进而改善社会中的赌博风气;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馆、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教师要起到模范作用,在教育中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最后,合理利用网络,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虽然网络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但是其中一些负面元素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学生一定要加强对网络的教育和管理力度,严谨学生在上课期间去网吧聊天、打游戏,对计算机教室进行严格管理、设置防火墙,并且与文化部门开展积极合作,对学校附近网吧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阶段开展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因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要给予法制教育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开设专业课、改善社会风气等方式,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较强法制观念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吴O泽.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其措施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08):242-243.

[2]杨璐.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6(28):246-247.

[3].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120-168.

篇8

在思品课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思品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思品课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制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从而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利用学科渗透,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那么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创设渗透点?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1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才可能抓住教学中固有的渗透契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教师必须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新课改后,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改编,特别是人教版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其内容共分四大块: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特别是法律这部分,在七、八、九每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中都有内容穿插。这些法律知识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它并不是空洞的理论条款说教,而是设计了许多案例、情境、图文资料等来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就要注意了解和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贴进学生生活的具体案例和材料。我们就可以及时把这些案例、材料制成电脑课件,在教学中以案说法,为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法制宣传教材,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

2 教师要善于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发现契机

单纯地讲解法律条文,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真正落实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丰富学生们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不能简单化,也不能牵强附会,要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在思品学科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发现渗透契机,把握渗透时机的目的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同时,又要掌握“渗透度”,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

首先,要解决渗透什么?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弘扬法制思想。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要求学生关注新闻上连续报道的坍塌、爆炸事故、车祸、打架斗殴事件,近期央视“今日说法”“法制频道”“与法同行”,“焦点访谈”等内容,通过合理引导,组织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引起他们心灵上震撼;开展的“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教育作文竞赛”、“法制教育手抄报竞赛”,更使他们认识到“法盲”会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只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才不会让法盲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只有认真选择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好今天,把握好明天,才能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对社会有用的人。关注社会热点、渗透社会热点,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还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其次,就是要处理好渗透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每学期开学上新课前,笔者均要布置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在家中收看CCTV-1中午12:38的“今日说法”、CCTV新闻频道12:35的“法治在线”和CCTV-12晚上19:30后的“中国法治报道”“天网”“大家看法”“法制讲堂”“庭审现场”等法制类的节目,既为完成教学任务做好了前期服务,又让学生在欣赏节目中感受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用好每堂课的第三个环节10分钟,思考、消化、训练,教师走下课堂,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疑难,了解学生反应,把握教学效果,笔者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公民依法继承私有财产》时,笔者就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来传授相关的内容;在讲七年级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笔者通过课前调查和课堂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通过对身边案例的搜集,进一步感受到来自身边的保护,增强守法的自觉性。

3 关注生活,以小事为契机渗透法制教育

篇9

关键词:法制教育;中学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近些年,我国中学生犯罪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与我国缺乏法制教育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在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是前沿阵地,具有核心地位,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只有三者共同开展合作,才能有效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因此,我国一定要充分重视法制教育,并且构建以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且遵守法律,规范自身行为,进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出现,为构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一、强化学校法制教育

(一)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思政课堂教学是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渠道,因此,学校一定要充分重视思政教育,在遵循中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法制思想,传授法律知识。首先,在思政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相关的法制内容,由于法律知识相对枯燥和乏味,对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及个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其次,教师要在课后作业中渗透法律知识,并且适当的选择法制内容,例如让学生观看一些法制节目,并且写下认识和随想,法制节目包含了大量的法律知识,可以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进而将知识转变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二)加强法制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学校开展法制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生活与知识脱节,没有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强法制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观念、思想、素质以及能力。法制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外实践以及校内实践,首先,在校内实践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手抄报、黑板报等,强化学生的法律知识,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以及宣传标语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组织学生观看文艺节目或者知识竞赛,建立网络法律园地以及法律专项基金,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其次,学校要针对一些具有人格障碍以及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教育,设置咨询室,开展针对性辅导,组织教师编写图文并茂以及通俗易懂的读本;最后,在校外实践中,学校要与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局进行深入合作,利用上述机构的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特点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例如组学生参观法院的庭审,参观公安局等活动,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宣传作用。

二、发挥家庭法制教育

(一)家长要提高法制观念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家长的法律观念以及知识水平对子女具有重要影响,要求家长在平时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家长还可以参与法制知识讲座,或者经验交流活动,更新教育观念,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并且学会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积极阅读有关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关的书籍,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

(二)转变教育观念

每个家长都有 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忽视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个性特点,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家长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和思想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通过交流规范孩子的行为和习惯。家长要传授给孩子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孩子利用法律解决交往、学习以及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在生活中,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典范,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法制教育。

三、利用社会法制教育

(一)设立法制校长

学校要充分重视法制教育,并且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由司法工作人员担任学校的法制校长。由于司法工作人员在司法一线长期工作,具有十分丰富的法律经验和知识,并且长期与青少年犯罪进行接触,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有深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由司法人员担任法制校长,可以利用其真实经历和实践知识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让教育更加具有震慑力和说服力。学校在选拨校长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的司法人员,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具有相关教育经验。我国教育部门要对法制校长开展相关的培训,帮助其掌握相关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同时,司法机构要完善对法制校长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避免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对一些没有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给予处罚和处分,让法制校长真正发挥作用。

(二)净化法制环境

学校要与相关机构和部门共同建设法制环境,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包括街道环境和城市环境,因此,学校要与公安机构、社区以及居委会等机构,共同举办法制知识宣传工作,为学生创设科学的法律氛围,与社区举办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文艺活动,并且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中,参与各种公益慈善活动等,进而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中学生法制教育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想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需要密切合作,以学校为核心开展教育,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进而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法律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进而成为一名合格 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胡媛媛.谈以学校为核心构建中学生法制教育体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89-90.

[2]汪君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福建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3]陶一丁. 新世纪以来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建设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篇10

在法制社会里。每个人时时处处对都离不开法律,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遵守法纪。如果我们不小心违反触犯了法律,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规定进行补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结果反而会害了自己,我们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规定的法纪,做一个合格的公明,还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导致违法的不良诱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根据管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

篇11

一、在校大学法制教育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大学生是从众多中学生中严格挑选出来的,文化基础好,素质高,很自然地,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也很高,已能适应当代依法治国的要求,不需要在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了,这种思想认识是错误的。十四中全会的主题就是依法治国。现阶段,在大力开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抓紧抓好这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放松。

法制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行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希望所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大学生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懂得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切实履行好公民应尽的义务,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全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提高法律素质为核心进行加强

在国家教委、中央综合办、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这是根据当时全国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势和要求做出的。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全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已大为提高,而法律素质仍然较差,有待加强和提高。因此,普法教育的重点就转向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上来。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也应与时具进、顺应潮流、紧跟形势,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法制教育的的核心内容。

大学教育是一个人步入社会前最后一个正式的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重大。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必须把法律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只有教育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有可能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法制观,从而为提高法律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必须把法律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律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重在惩罚恶行;道德作为一种内在规范,重在劝善勉进;法律施加压力,道德提供动力;法律治身、治标,道德治心、治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必须将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当代新形势下社会所需贯彻的思想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依法治国、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律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积极性、自觉性。“三个代表“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则是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两者本质是相同的。要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在给大学生讲法律课时,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之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将来走入社会也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必须将法制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马加爵事件”充分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5)必须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讲授与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形形的具体案例介绍分析结合起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也更容易使他们汲取教训,防患未然,较单一空洞的说教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效果也更佳。

(6)必须将法律素质教育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式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战胜了一切艰难和困苦,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时具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篇12

【关键词】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提高;思考

国内院校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法律基础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手段,在实施时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对于法律基础课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尽量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其教质量,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讲解等方式来对学生实施教育,使其能准确理解法律基础课的内涵,养成良好的法律素质。下面对如何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作详细探讨。

一、实施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意义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大部分犯罪行为都是因为青少年政治素质不高,法律素质缺乏造成。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年龄为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概率极高,这主要因为1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了高中,而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正在形成,如果在这个阶段不对学生进行一些法律知识教育,就很可能会被对其法律意识的形成造成影响,增加他们的犯罪率。

另外,除了高中学生以外,社会犯罪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社会人士法律意识欠缺也会增加犯罪概率,所以必须要结合国情,适时开展法律基础课教学,让人们知道怎么行为合法,什么行为不合法。

二、如何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法律基础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重视绪论、重视案例讲解,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切实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

1、重视绪论教学

法律基础知识在初中课程里略有涉及,有些学生对“重炒旧饭”不以为然,还有些学生对理论知识提不起兴趣和学习热情,课后知识记忆不牢,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存在无所谓情绪。这样的情况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法律基础课中的绪论是整本课程的基础,绪论教学是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第一堂课。有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开展法律基础课教学时,一定要重视绪论课。通常情况下,绪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课程进行介绍,并妥善安排好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考试情况,另外还要通过介绍课程的重点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法律基础课产生兴趣,并树立下学好这门课的决心。

绪论课教学的实施方法有:一,做好备课。备课时要结合法律教材,结合教学目的广泛取材,多多搜集教学素材。另,还要选对教学方法,以免降低教学效果。二,要有一个成功的开讲。绪论课的开讲要能够引人入胜,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要设置悬念,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三,反复强调法律知识的重要性。绪论教学时要反复向学生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告诫学生不仅要遵法守法,还要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2、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实施法律基础课教学时,完全可以应用实际案例来进行法律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事实上,案例教学法是法律课教学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实际应用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阐明问题,方便学生理解,还能够在潜意识上为学生敲响警钟,用真实的案例来提醒学生法律的重要性。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例举自己生活中所看到的案例,也可例举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将法律和法治结合起来,向学生阐述法律的基本知识、概念以及理论思想。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结局问题的能力。

要真正实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关键在于对其正确把握并合理应用。例如,在讲到“正当防卫”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介绍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的行为。然后说明其具有的五个特征:(1)防卫意图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防卫起因是不法侵害的发生和存在。(3)防卫对象是不法侵害者本人。(4)防卫时间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5)防卫限度是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同时强调这五个特征也是构成正当防卫的五个必要条件,即主观条件、起因条件、对象条件、时间条件、限度条件。重点是要对各个条件分别举实例加以分析说明,以加深学生对该法律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便日后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懂得评判是非、合理应用。

3、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

在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只用语言很难把学生带入爱听爱学的氛围中,即使学生听了,其理解或记忆效果也不深刻。这时,针对学生易受声音、图像感官刺激的心理特点,教师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适时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利用视觉形象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知识殿堂,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从多角度挖掘他们的潜能,达到使学生能感兴趣,“自我激活”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有意识地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对教学有帮助的视频素材,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并更好地领悟知识。

比如,在讲到宪法赋予每个公民享有的人身权利时,可放一个相关片子――《“小偷”之死》,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明白:小偷虽然是犯罪嫌疑人,但也有自己的人身权利,抓小偷是见义勇为,但抓住小偷后怎么处理不归个人管,应马上送公安部门处理,而不应动手打他。市民仇恨小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殴打等暴力行为,如果不属于正当防卫,就触犯了法律,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试想一下,是非善恶的观念如果演化成暴力,像视频中把小偷打到河里淹死或是把小偷绑在太阳底下暴晒等,这样是非善恶就颠倒了。当然,小偷要为自己的偷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法律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注意到这门课的特点,注重它的现实意义,应当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锋.论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篇13

【摘 要】随着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地提高,在中学政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态度的认识和思想道德品质,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怎样把法制教育和政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法律意识,是政治教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章将重点探讨中学政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教学方案。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97-02

我国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依法治国,中学是塑造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阶段,因此,将法制教育贯穿在中学政治教育课程具有必然性。政治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将法制教育渗透到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方案。

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如果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政治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加强政治教师的法制教育教学理念,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其次,政治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合理、有效地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中,并设立普及法制教育的教育目标。政治学教材中有很多典型的法制教育素材,教师要学会使用这些宝贵的法制教育资源,在教材的辅助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例如,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可以仔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学生一起讨论其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对基础法律有细致地了解,使学生意识到法律知识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作用,从而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违背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不能完全让政治课程变成法制课程,反之,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从而促进政治学科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相互贯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更好地让学生在掌握政治知识的同时了解法制观念。

二、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成长的阶段,思想非常活跃,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难以抵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因此,中学阶段的政治教育对于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政治教师必须要明白“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道理。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角度入手,将法制与学生生活的事例适当的结合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对法制理念的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认知、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教师才可以通过法制教育的普及,帮助学生辨别行为是否合法,并帮助他们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从而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学生可以更好的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重视课外教育,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案例

由于政治课程属于理论类教学课程,且其涉及的专业名词较多,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不多,使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较为困难,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法律的兴趣不浓,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利用多媒体将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学习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首先,政治教师应当采用引入现实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法制教育的普及。通过案例的引入,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或者总结的方法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营造课堂轻松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从而确保法制教学的质量。其次,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在其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在活动时自觉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阅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法律条款,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法律知识,培养自己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表明:多媒体是实现案例教学非常有效的手段。多媒体包括的种类很多,诸如报刊、杂志、电子设备、网络等。由于网络信息的涵盖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法律案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中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入这些案例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于社会和法制的理解。

四、在创设课堂情境中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优美的教学环境,只有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案例演示,设立法律相关的情境,使得学生的身心都融入到法制的环境中,从而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等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理解法律中的各种条款,从而实现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普及学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学校也可以提供一些法律相关的书籍供学生借阅,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法律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法制认知水平。最后,教师可以开设针对中学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法制教育专题,使学生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来,让法律知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五、要掌握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技巧

首先,需要明确政治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当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定位为教学中的目标之一,并在制定教材时有效地抓住法制教育相关因素。其次,政治教学内容需要与法制教育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法制教育不能被生搬硬套到政治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遵循法律知识在教材中的特定层次,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选择最佳的渗透时机,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此外,在进行法制教育时,教师不能忽视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触景生情,从而达到“内化”的效果。再次,政治教学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在政治教学中需要注重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社会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有效地树立学生的法律观念,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外,法制教育的有效渗透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犯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保证学生可以使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教师还需要继续结合实际,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促进法制教育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陈宁.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考试周刊,2012,(6).

[2]杨广斌.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卢昌兰.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J].神州,2013,(2).

篇14

 

 

宪法日活动总结1    根据〔xx〕9号文件通知精神关于开展xx年“124”全国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宣传活动,在宣传日期间,我校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为主题的法治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法治创建”活动,使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根据法治教育宣传日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我校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我们对《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由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学习重点章节做摘记,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执教能力。通过近一周的集中宣传和学习,我校师生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现就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1、学校利用周一例会,向全体教师宣传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及活动方案;另外学校教导处还专门召开了班主任会,重点布置各年级所要开展的活动内容,要求各班办一期宣传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黑板报。

   2、由少队部分别利用两次国旗下讲话开展宪法日暨法治宣传日教育活动

   3、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工作很重要,本次法治宣传月活动班主任围绕学校法治宣传日的宣传主题,在课间不断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各班都按学校的要求刊出法制宣传黑板报,学生积极踊跃,教育氛围浓厚,教育效果好。

   在这次“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学校师生齐动员,扎扎实实的对我校的全体师生进行了法治宣传教育,师生们的法律意识加强了,依法保护自己意识提高了。但今后我们对法治教育的宣传还会常抓不懈,坚持下去。

宪法日活动总结2

   按照司法部门的要求,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开展“12.4”宪法宣传日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要求,及时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为开展好“12.4”宪法宣传系列活动,我校决定提前启动系列活动,11月初,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布置系列宣传活动。召集会议,明确参加系列宣传活动的人员、所要宣传的法律法规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行宣传。

   二、围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一)利用大课间向中学生宣传宪法日内容。

   (二)利用主题班会向中学生宣传宪法日内容。

   (三)利用中学生向家长宣传宪法日内容。

   (四)中学生利用双休日向社会宣传宪法日内容。

   (五)司法部门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为契机,联合学校在912余学生中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向参加活动的每位学生发放了1份《未成年人保护法》单行条文。

   (六)今年的系列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000份,法律法规单行本400册,法律知识读本200册,法律法规汇编30本,解答法律咨询230人次,出动宣传人员100多人次。所宣传的法律法规有:《宪法》、《刑法》、《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

   总之,我校围绕“宪法日”工程,结合实际,将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圆满完成了“宪法日”普法工作任务。

宪法日活动总结3    为隆重纪念X个国家宪法日,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江南大学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在12月4日前后先后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旨在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广大师生法制观念。

   全面部署学校法治精神宣传教育工作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体学习活动,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和《教育部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开展相关学习研讨。集体学习会上,还专门邀请法学院教授作关于依法治国、宪法基本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解读报告。同时,学校就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国家宪法宣传日”教育活动做出相关部署,希望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并在全校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举办国家宪法日师生座谈会

   12月3日,该校生工学院、纺服学院等举行师生座谈会,集体学习宪法知识,交流对宪法的认识和看法。座谈会上,首先就中央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继国家将12月4日原定位“全国法制宣传日”之后,今年又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更加体现了国家对于宪法的重视。参加座谈会的同学们纷纷发言,表示将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并在学生中积极宣传宪法,做好榜样,提升法律意识。生工学院强化1302班程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理解宪法的历史、意义,更要依法办事,将法治思想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对大学生来说,考试周即将来临,同学们在考试中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这就是最直接的践行法治思想的表现。”

   召开“宪法是什么”专场知识讲座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校党委宣传部邀请该校法学院方老师为广大师生做题为“宪法是什么”的专题知识讲座,向广大师生普及宪法基本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同学要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当代合格大学生。

   举行国家宪法日主题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