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族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民族音乐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民族音乐教学反思,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族音乐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民族音乐 传承 高中音乐教学 作用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几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将学校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实践研究落到实处,也使得学校特色文化逐渐形成。学校创设校园文化,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以来,我们学校在改革中进行整合、拓展与探究,在完成教材中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入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究及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加深了同学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感知及鉴赏能力,并扩大音乐视野,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把思想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在教育中要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与此同时,又将各民族的风格通过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音乐所采取的措施

(一)培养教师多元文化知识,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民间舞蹈。教师不仅在学习中了解了民族音乐,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有计划安排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同时进行系统学习,这一方法可使教师多听多看多比较。

(二)运用多元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以往,我们的音乐教育忽视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平时的电视或一些媒体中稍有了解,但由于日常生活中缺少能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反而学生对于一些流行音乐较为认同。

所以,在高中民族音乐教学中,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及民歌风格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及视频,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赏析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更好的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快乐。故而,在音乐教学中更新以往音乐教育理念,以树立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本观念,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贯穿其中,灵活运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通过音乐来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篇2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加强个人音乐素质,培养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于十几岁的青春期,矛盾、叛逆、有自己的强烈个性,正是可塑性极强的年纪,此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音乐的教学,也是在使用良好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培养起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的同时提高整体素质。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更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提高民族音乐素养的熏陶。我国的民族音乐涵盖的范畴十分广阔,有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民间舞蹈音乐等等。初中音乐教材中,七年级主要体现在上册的《茉莉芬芳》和下册的《江南丝竹》、《梨园漫步》、《弦管和鸣》;八年级上册都围绕着中国民歌展开,下册则有《乐鸣江河》、《曲坛音韵》;还有九年级的《悠远古风》等。如今网络化的现实生活对中小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促使了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与此同时也造成了青少年对于民族的音乐的关注度和喜爱程度的下降。再加上“应试教育”造成对音乐课的忽视等弊端,加强民族音乐的有效教学探索,弘扬民族文化已是势在必行。

二、对民族音乐教学的总结反思和完善

篇3

论文摘要:音乐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的方法,而且还能够完善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大量内涵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民族审美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民族音乐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它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由此也 可以把它的内涵表述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 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民族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般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理论忽视音乐实践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性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阶段培养我国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音乐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来自多学科理论的支持,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实践内容的多层面化。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表演性很强的艺术文化活动性课程,是我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实践,学生对民族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一点尤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器乐通常了解的比较少,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教学,让他们参与到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加强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质

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弹奏几首曲子,最终目的在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单靠课堂内的音乐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音乐竞赛而进行,为了培养特长生而进行,从而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从音乐教育的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音乐实践。所有的音乐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多角度的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实践的多种途径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个整体;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等。校内实训是通过学校提供现有的音乐场地给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从事音乐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运用舞台实际教学、微格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学生实践能力。音乐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音乐电台、电视台、文化馆、艺术馆、音乐出版社、音乐媒体(网络娱乐公司)、娱乐公司等专业实习场所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民族音乐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作品展览、专场音乐会、广场文艺晚会、科普宣传演出等,从而推进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四、音乐实践有助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加强音乐实践对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科学化有重要作用。在进行音乐实践的同时,逐步修订音乐实践教学计划,整合音乐实践课程,音乐院系根据音乐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指导任务,掌握实践教学的目的、性质、实习内容和要求,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为此,学校为确保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应坚持“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思想,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修订民族音乐指导性培养计划,整合民族音乐实践项目和实践内容,逐步建立民族音乐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文,项目编号:hb10uys091。

参考文献:

[1]张艳.加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黄山学院学报,2005(8).

[2]毛娟.关于音乐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j].四川戏剧,2008(2).

[3]尹绯.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7(6).

[4]冯玉国.加强课外音乐实践 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中学课程资源[j].2008(5).

[5]兰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3.

[6]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66.

篇4

【关键词】蒙古族音乐 民间音乐资料 教学方法

一、概述

蒙古族和其它的少数民族一样,拥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因此,为了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整体素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蒙古族民歌的教学策略、方法,探索新环境下的音乐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对蒙古族民歌在接受、喜爱的基础上掌握、了解,就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弘扬蒙古族民族音乐文化,强调民族音乐教育及民族歌曲教学,让乡土民族音乐真正走进音乐课堂。笔者为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二、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资料、参与编撰乡土教材

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蒙古族民族音乐资源为素材,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搜集、开发、整理适合中小学欣赏、演唱的民族歌曲和一些优秀的蒙古族新民歌。

(一)参考有关文献,对民族音乐文献资料和理论专著进行学习和研究,依据现有的音乐教学相关研究成果,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辅以信息技术、网络手段等进行研究。

(二)通过访谈、交流、咨询专家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在开展课堂活动教学前后及其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变化情况,学生音乐学习的变化情况。这些情况的变化加以研究、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综合素质的变化进行总结,再下次教学活动中进行整合,以便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三)以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为主线,以探究、发现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行动研究,发挥教师的智慧,采用边教学边研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进行自我反思,改进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

(四)选取大量具有典型性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民歌、器乐作品、舞蹈等,研究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规律性。

笔者通过搜集和整理地方民族音乐资源和课堂实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提炼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参与编撰并执笔了海拉尔区《地方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实验教材》,力争通过探索高效率实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促进呼伦贝尔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三、采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

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远辽阔的蒙古族民歌与民族生活、风俗文化是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的。

(一)在教学中,笔者适当引入丰富多样、旋律优美的各类蒙古族民歌,由其是一些带有流行音乐风格的民歌作品,并注意结合本地区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俗等,采用多种手段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视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讲授蒙古族民歌语言特征时,笔者以送亲歌《诺恩吉雅》为例,自己为学生唱出蒙古语版,再播放汉语版歌曲片断,学生在平常只说汉语的老师唱出蒙古语时已经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会更认真的去聆听汉语版本。最后,选择给学生播放吉祥三宝所演唱的蒙古族儿歌《七个母音》,让学生对用民族语言演唱的民歌产生极大的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民族音乐的感悟与体验。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且可增光添彩的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其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进行合理运用,更能够给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悟与体验。如在引导学生初探蒙古族民歌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以下三段视频:专访席幕容;中国达人秀―乌达木演唱《梦中的额吉》;国宴上,额尔古纳乐队演唱《鸿雁》以迎接美国总统奥巴马。席幕蓉是台湾籍蒙古族诗人,创作的诗作享誉海内外,她创作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被创作成歌曲传唱遍全国,在视频中她用蒙语演唱了一首童年的歌曲让学生为之激动。最后一段视频来自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主席设宴款待他的场景,在国宴上,我们呼伦贝尔走出去的额尔古纳乐队用蒙语演唱了经典的《鸿雁》,这段视频的播放更引起了学生的惊叹。喜爱才会关注,通过利用这些现代化的让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对于课堂教学,由其是引课,很多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

关键词:实践 审美 教学 策略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世界上非常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创造了大量内涵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民族审美内涵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系。民族音乐就是指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它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由此也 可以把它的内涵表述为: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 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民族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般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理论忽视音乐实践在民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性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教育与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阶段培养我国学生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实践反思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音乐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来自多学科理论的支持,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实践内容的多层面化。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表演性很强的艺术文化活动性课程,是我们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民族音乐形象和意境产生的过程就是民族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再创造的一个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对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意象的再现;没有对民族音乐的实践,学生对民族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这一点尤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中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器乐通常了解的比较少,只有通过音乐实践教学,让他们参与到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加强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质

民族音乐教育的目的性不仅仅在于会唱几首民歌、弹奏几首曲子,最终目的在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单靠课堂内的音乐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外音乐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音乐竞赛而进行,为了培养特长生而进行,从而忽略了其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因此,从音乐教育的现状发展研究与趋势来看,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值得重视、探索的重要问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音乐实践。所有的音乐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多角度的对民族音乐进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