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范文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设备采购调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设备采购调研

篇1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

1 概述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状况,加之国内的医疗水平在逐步提升,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中,不仅仅表现对人才的重视,也表现在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上。在目前,医疗设备已经呈现出价格高、更新快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医院的资产设备管理部门来说,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医疗设备的采购阶段绩效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医院的资产设备管理部门采购决策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产品价格、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医疗设备技术规范要求,医院医生和病人的满意度和投标商的市场占有率等等,但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阻碍了研究的量化,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基于上述问题,文章结合西安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复合模型。并应用具体实例进行计算,表明该模型能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原来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工作中两者相互脱节的问题,因而使得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更完善,更科学[1]。

2 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建立

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能够评价采购部门绩效的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体系。文章从医疗设备投标商的创新能力、投标商设备技术指标、投标商财务状况、投标商发展前景、投标商信誉状况、投标商服务质量、投标商企业资质、投标商竞争能力八个准则层去建立全面的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八个准则层下设置有三个指标层。其中投标商竞争能力设置了6个指标,每个指标在准则层下的作用是不同的,但确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具体以投标商的创新能力指标层为例,在该指标层下,设置了科研研发人员水平、新产品销售收入状况、新技术装备水平三个指标。其余七个准则层构成的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体系[2],如图1所示。

3 实例分析

在医疗设备采购的工作中,医院拟购买某种大型医疗设备,该设备在市场上有三家的投标商,将应用文章提出的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模型,对医疗设备的投标商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招标商[3]。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本例选用图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3.2 建立评价指标集和评语集

建立如图1的U={U1,U2,U3,U4,U5,U6,U7,U8}指标集。设U={u1,u2,…,um}为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指标集;V={v1,v2,…,vn}为具体指标的评语集(即评价的等级)。评价的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对各级评语分别赋值,得到各级评价等级对应的分值为S=[1 0.7 0.4 0]。

3.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在收集医疗设备投标商的相关数据的同时,结合专家调查法,得出最终判断矩阵,得到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

3.4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根据医疗设备投标商企业实地走访调研,根据15个专家的问卷调查统计,得到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甲投标商的评价值为0.5848。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乙、丙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6364和0.3758,比较3个投标商的得分可知,本次医疗设备采购评标的最终中标投标商是乙厂商。

4 结束语

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工作中,通过确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实例计算,论证了该模型在医疗设备采购绩效中的可行性,使得医疗设备采购绩效评价更完善,更科学。

参考文献

[1]谈桂元.模糊综合评估法在高校物资采购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7).

[2]查磊,卜永强.模糊综合法在医疗设备采购招标和投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5(11).

篇2

关键词:医疗设备 采购 采购流程

医疗设备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设备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购买价格及后期维护保养都将是昂贵的。因此,怎样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环节及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环节,成为了近些年来各个医院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医疗设备的采购是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步,只有在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把好关,做好各项工作,才能确保后面的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运作下去。

目前许多医院成立了采购中心,将设备科的医疗设备采购职责与医疗设备后期维护职责分开,一方面防止了职务犯罪的发生,另一方面也使得医院各部门各司其职,使得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等各个环节能更积极有效科学的运行。

采购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计划,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制订采购计划需要各医院设备科及采购部门不断地进行探索,采购计划务求做到从实际出发,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状况例如医院的规模、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院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量等来制订,切忌追求大而全,杜绝浪费,避免加重病患的经济负担[1]。制定了科学的采购计划,经过一系列的行政审批程序后,就开始进入实质性的采购步骤。

已经有众多的经验及文献表明了采购过程中招标程序的严肃性及重要性,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环节往往会被大家忽略,那就是采购医疗设备的前期调研工作。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的医疗需求提出购置需求,但所谓术业有专攻,如何采购到符合临床医疗需求,又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的医疗设备,就离不开设备科工程师的前期调研工作了。前期调研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很多部分,医疗设备的功能、性能、主要技术参数、配置、售后服务、市场占有率、市场价格等都是前期调研的内容。调研的渠道也非常多,目前网络发达,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医疗设备的合法性,通过各行政区域的工商局查询潜在供应商的合法性,通过设备的国内外官方网站查询其技术参数及主要性能,通过政府采购网站查询设备的历史中标价格等等,只有在对市场上存在的同类型同级别的设备进行过以上各方面的了解后,才能形成具体的、有实质性意见和建议的调研报告,经过院内共同决策,从而进入流程的下一步:招标。

招标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贸易中的一种工程、货物、服务的买卖方式,相对于招标,称之为投标。 招标是指招标人(买方)发出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说明招标的工程、货物、服务的范围、标段(标包)划分、数量、投标人(卖方)的资格要求等,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投标人(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的采购方式分为以下几种: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而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2]。对于高于政府限定的金额的项目,需要进行政府招标采购,政府采购的招标程序一般为:

1.采购人编制计划,报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审核;

2.采购办与招标机构办理委托手续,确定招标方式;

3.进行市场调查,与采购人确认采购项目后,编制招标文件。

4.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函;

5.出售招标文件,对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

6.接受投标人标书;

7.在公告或邀请函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开标;

8.由评标委员对投标文件评标;

9.依据评标原则及程序确定中标人;

10.向中标人发送中标通知书;

11.组织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签订合同;

12.进行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解决中标人与采购单位的纠纷。

招标是严肃的,最大限度地保证招标的公平公正性,也一直是各地方政府、党和国家不断追求的目标。由此,招标前的前期调研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前期调研工作细致,那么在招标过程中就能对各投标产品了如指掌,合理评标,从而购买到性能好,技术高、售后完善、价格优惠的性价比高的产品,降低购买成本。

在经历了制定计划、行政审批、前期调研、决策招标的过程后,医院购置的医疗设备的品名、型号、价格、配置、售后服务等内容已经确定,医院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3]。通过合同明确上述所有的条款后,就进入了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安装、调试、验收、入库,这也是医院维护自己权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商业行为光怪陆离,许多不法商人就像蛀虫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啃噬的漏洞,验收环节把关不严,造成的后果将会是难以想象的。验收过程中对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都会导致前面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验收的工作是繁琐的,国产及进口的设备验收大同小异,都需要查看外包装的完整程度,点算货物,核对铭牌型号、产地等,对于进口的设备,在拆封包装之前还需要联系商检,需要查看其报关单等,有物质条件及技术人员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购置专业的测试仪器对新购置的设备进行设备性能检测并记录,从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就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上述这些验收工作,都要求验收人员记录到验收报告中,以备后查。完成了验收工作,为设备建立起一一对应的编码及档案,至此,医疗设备采购工作告一段落。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是复杂的,需要科学的计划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康莉萍.浅论医疗设备的选购和维护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11):84,85,88

[2]黄正东,郭雪清.数字化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思考[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1):68,69

篇3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生命周期管理;采购风险;采购成本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对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过程中涉及到合同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过程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合同是作为买卖双方之间的法律文件,是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同管理是一个过程,它保证合同按照一定标准履行,从而充分达到医院(买方)和供应商(卖方)约定的合同目的。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质量、工期、进度等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最终促成采购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合同的定义

1、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2、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要保证合同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还必须充分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合同行为,分清权责,在合同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伙伴型关系。合同管理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管理的原则:

1、诚信原则

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应该讲究诚实、恪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这里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层意思:一是量力而行作出现实、可行的承诺;二是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认为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都认真阅读和理解了合同文件,都明白该合同的各项条款的意义。一般应该认为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都具有善意,遵循对等原则,不刻意添加隐瞒或故意疏漏合同条款。

2、公平原则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维护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公民、团体之间的公平。根据公平原则,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是无效的,对合同进行解释时,应该兼顾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对合同文字的相互矛盾或其他缺陷,如果按合同约定的解释顺序和有关整体解释惯例进行解释后仍含糊不清,则可按不利于合同起草一方(业主)的原则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业主故意使用了这种有歧义的词句,因此他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效率原则

经济合同其管理与实施当然受经济学原理的约束。经济学讲究的是效率,及如何以尽量少的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目标,或以既定的资源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需要维护的是整个项目的效率,即实现项目质量、成本、进度、范围等目标的综合最优。根据效率原则,有时需要比较灵活地执行某些合同规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追求项目整体的效率,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率。由于项目各分目标的相互矛盾,某一个分目标的优化可能必须以另一个或几个分目标的损害为代价。

三、合同生命周期管理在医疗设备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对项目采购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所涉及到的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争议解决、终止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项目采购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合同生命周期。通过对合同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条款和条件的措词,尽可能的回避或减轻某些可识别的项目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项目有效的完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设备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通过需求论证、效益论证和市场论证,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合同在产生和完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范、严谨,发现误差及时纠正。同时,合同管理人员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环环紧扣,流程畅通,执行及时、准确、快捷。并且在设备合同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重视了以下几个环节:

3.1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1)需求论证。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从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及与医院等级和品牌相匹配的需要几方面着眼,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2)效益论证。引进设备前,医院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及财务预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现有同类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利于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需求度,避免医疗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等,造成资源浪费,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市场论证。在进行需求论证的同时,设备采购部门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引导科室开展业务。对确定购买的设备,设备采购部门必须对购买的设备进行综合调研评估,如:使用科室、已知商家及历史价格等,同时要求参加投标的商家提供全套资质证件及待购设备的主要用户名单、业绩,了解其市场份额占有率。经严格审核后,再在医院领导牵头下,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学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医疗设备招标选型或商务谈判,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家,确保引进设备的功能先进、质量上乘、价格合理。

3.2设备购置合同的形成

(1)合同签订。医疗设备确定购置后,医院和供应商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上详细注明购置设备的产地、品名、规格型号、配置清单、付款方式、安装调试、技术培训、质量保证及维修保养等条款。(2)合同交接。设备处将经使用科室认可,供应商和项目工程师、设备管理部门领导、院领导逐级签署的合同定点存放,由专人编号、盖合同章后进行分发。在合同交接过程中,注重细节,对合同交接的每个环节进行书面登记,谨防在交接过程中的遗失和误差现象。(3)合同录入。建立设备合同管理台账,及时录入新的合同信息,以便于及时、便捷、准确、科学地查找和执行合同条款。及时按照固定资产编码规则进行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确保没有疏漏。

3.3设备购置合同的执行管理

(1)设备验收。设备送达指定地点,由相关人员和项目工程师共同进行到货、安装与技术验收,列入《检验检疫机构商品目录》内的进口医疗设备需进行商检,调试正常运行后,凭验安装验收单和发票,录入固定资产管理库。(2)设备付款。合同付款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不拖欠款项也不在不具备付款条件的情况下预付合同款。(3)合同核对。为确保设备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准确无误,我们建立健全了查对制度,定期由设备处领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处等相关人员参与合同核对,要求账实相符、合同条款有效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设备购置合同的收尾

合同收尾管理就是结束合同管理并结清账目,结束合同工作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行采购审计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存档供未来使用,包括解决所有尚未了结的事项。采购结束后,未决争议可能需要进入诉讼程序。合同收尾管理包含以下几点:(1)财务结算退还质保金。(2)合同建档设备购置合同及时归档。同时设备处对设备购置的申购报告、论证材料、订购合同、验收清单、设备资料(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一律登记、编号、建立索引、归档。(3)定期开展采购审计是对从计划采购过程到管理采购过程的所有过程进行结构化审查。其目的是找出可供其它采购项目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4)根据合同实施过程的情况,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教训。

四、结束语

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同临床科室、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法务部门积极合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依法管理,实现对医院设备采购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杨 仪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S].主席令9届第15号,1999.

[3]许锋,等.医疗设备合同的标准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77-79.

[4](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第4版.王勇,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 问题及对策

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占绝大部分,其具有价值悬殊大、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布局分散、品种繁多、性能不一、使用率相差悬殊等特点。现以医疗设备管理为例,探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存在问题

1.不熟悉本单位业务和临床需求状况就盲目上设备,购后设备不适合本单位医疗活动需要而长期闲置。

2.不依照本单位规模状况购设备,贪大求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购置资金紧张。

3.不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不了解所处辖区人民就医需求情况,设备投入主观臆断,购置后无市场。

4.不做效益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出于私利盲目上设备,购后技术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使其处于闲置或半停滞状态而无经济效益。

5.不以招投标方式采购设备,或者招投标只是走走形式,掩人耳目,达到从中谋取私利的目的。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的县级和乡镇公立医院比较普遍。这使所购置设备价格虚高,造成设备开始购进就贬值。

(二)日常管理和使用存在问题,设备使用效率低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重视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有的公立医院把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安装好后,意识里就认为已拥有了这种设备,医院的整体水平提高了,而不注重设备的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没有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使设备不能充分使用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的设备还没到使用年限就报废不能用了。

(三)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存在问题

1.报废处置程序不严格。有的没到报废期还可正常使用就被强制报废处置了,作为使用部门,由于不懂得报废处置正常程序,而缺乏有效监督。

2.报废处置往往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私下处置,不经过集体讨论决定,造成医院资产流失。

3.设备处置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评估程序。设备虽然已到报废期,但报废处置时没有相关技术人员科学估计其残值,被低价变卖。

4.设备处置过程中违纪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医疗设备品种多、数量大,又没有专门管理部门,且相关部门把关不严,造成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报废处置随意性大,违纪违规现象较严重。

5.随意处置下属机构医疗设备。下属机构医疗设备很少或不在总部资产账上反映,职工对其存在状况不甚了解,这就给一些领导随意处置创造了条件。目前,下属机构资产损失非常严重,几百万元设备只被贱卖了几万元。

下属机构处置必须报经国资委批准,经中介机构评估,向社会公开拍卖的方式完成,保证最大限度地收回国有资产,减少其流失。私下处置下属机构,这反映了一些领导不懂法,私欲和权利过度膨胀,职能部门监管不严,缺乏必要的权力制衡机制,应引起社会关注。

(四)财务部门监管不利

1.注重日常收支业务,疏忽对固定资产购置、日常使用维护和处置业务的监管。

2.由于人员素质原因,在医疗设备监管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购进、处置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

3.对接受捐赠的医疗设备不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而使它游离在医院管理之外,容易造成丢失和不能有效使用的现象。

4.由于医院医疗设备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分散等特点,其盘点相当麻烦,操作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一些医院不按财务制度规定定期盘点,或者几年盘点一次,有的虽然盘点了,但也只是草草了事,这样就造成医疗设备严重不实。

(五)内审职能发挥不够

由于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内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存在问题,导致内审人员不重视本职工作,内审工作难以开展,其职能难以发挥。不开展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工作,对其缺乏必要的有效监督。

(六)缺少一个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

医疗设备不同于其他行业设备,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要真正懂得医疗设备技术特点和了解市场行情,必须设一个专门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没有一个懂医疗市场和技术的设备管理部门,使得设备在购置、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严把医疗设备采购关,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

1.制定医疗设备采购需求计划。根据医疗规模、资金积累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年初院领导正确测定一年的设备实际需求量。从医院的实际出发采购,避免盲目投资,重复采购。

2.严格实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制度。对没有取得配置许可证的,不允许采购使用,不核发收费许可证。上级主管部门要下基层对申购材料真实性进行严格复核,防止非法采购披上合法外衣,确保授批采购的大型医疗设备有“用武之地”,杜绝社会财富浪费。

3.大型仪器设备实行采购论证制。医疗设备采购前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和效益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院委会要与有关医学和工程方面的专家多接触,进行认真研究、讨论,从功能、实用和价格等方面来论证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保购置的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效益性。

4.采购大型仪器设备实行院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在充分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基础上,对是否采购某种大型仪器设备,开院务会研究决定,杜绝个别领导说了算。

5.严格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必要情况下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杜绝盲目采购和暗箱操作,保证医疗设备购置的经济性,防止违纪情况的发生,购置过程中力求节约,少花钱多办事。

(二)加强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1.大型设备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维护保养人员,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遇故障时能及时排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2.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要进行专业培训,熟练后才允许上岗操作。以减少人为原因对设备的损坏,提高工作效率。

3.使用科室负责人对科室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负全责,设备维护管理责任明确,防止扯皮现象发生。

4.制定科室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维护制度。按制度将各项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落实到每个人,严格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设备监护不留真空。医疗科室不仅是仪器设备使用部门,更是日常保养、维护和管理的部门。日常维护得好,不仅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而且可节约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5.将设备保养维护情况的监督权赋予设备科。由设备科负责定期考核设备使用和保养维护情况,协助医疗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

6.严格奖惩制度。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制度进行处罚。对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人员和科室进行奖励,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保证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安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率。

7.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医疗设备非正常损毁,进行追究调查,分清责任,该由当事人赔偿的必须赔偿,以提高对设备的爱护意识。

8.制定设备使用考核指标,将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管理作为对使用科室的考核内容。由财务科将科室设备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进行归集,量化成数据,计入科室成本,实行有偿占用。通过分析考核指标来评判科室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优劣,强化医疗设备增值、保值意识。

(三)严把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关

1.制定严格的医疗设备报废处置程序。该不该报废处置,须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说明设备使用状况、新旧程度,并列出清单报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接报告后,依据资产账,查看其使用年限和账面余值后反馈到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科室和技术人员进行论证,科学估计报废医疗设备的残值,详细情况形成报告,报主管院长审批后方可处置。

2.大型医疗设备报废处置需经医院领导集体讨论决定,防止处置过程中违纪情况发生,减少医院资产流失。

3.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加以处置,杜绝暗箱操作,避免资产损失。

4.大型医疗设备处置时必须经相关部门评估。必要条件下,聘请中介机构或上级机关科学评估处置设备残值,协商确定合理售价。

5.严格管理下属机构设备的报废处置。下属机构资产应纳入总部资产账,和总部资产一样管理。在购置、使用管理和处置方面应严格按总部规定,定期对其设备进行审计,保障真实完整,减少流失。

(四)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发挥重要监管作用

只要涉及资金活动的业务,都必须经过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作为医院的“管家”,对医疗设备购置、日常管理和报废处置全流程进行监管,要发挥其重要监管职能:

1.审核设备购置是否按需求计划,大型医疗设备有无配置许可证。

2.严格审核报销凭证,确定凭证的真伪,检查手续是否齐全,按规定给付设备款,严禁超限额使用现金。

3.购置、处置时账务处理正确及时,真实反映医院资产。特别是为医疗设备购进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微机设备,必须记入这种设备的固定资产账,正确反映其购置价值。

4.定期盘点医疗设备,达到账实相符,保障其安全完整。

5.对接受捐赠的医疗设备,按正确方法做会计处理,使其都能纳入医院资产管理范围。

(五)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

1.内审人员参与采购需求计划制定,对需求计划进行审计。审计计划确定的设备需求量是否符合医院实际业务需要、有无超标情况,确保计划合理性;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参加设备招投标会议,审计招投标情况。发挥内审职能,监督设备招投标全过程,防止违纪情况发生;审计竞标企业数量、资质和监标人数是否合规;对中标价进行市场询价,确保中标质量。

3.审计设备款给付情况。审计是否超起点以现金支付设备款,有无提前给付设备款情况,设备款给付有无违规操作,给付凭证是否真实,财务处理是否正确。

4.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大型设备有无专业维护保养人员;操作人员有无上岗证;设备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设备交接班制度;对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是否有专人监督。

5.对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审计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创造的业务收入、维修改造等后期成本追加情况,产生经济效益如何;科学计算设备投资回收期,可使用期限内是否能收回投资。

6.对医疗设备报废处置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申请报废的设备是否已到使用年限;报废程序是否合规,各项审批签字是否齐全;大型医疗设备报废处置是否经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残值大的设备是否经相关部门评估,以公开拍卖方式处置。

(六)建立一个高效、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

要想解决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和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主管院长牵头,临床业务院长主管,由设备科、审计科、财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设备管理部门,真正承担起对医疗设备管理作用。其主要职责:

1.拟定设备需求购置计划。

2.负责组织实施设备招投标。

3.负责设备购置时的市场调研、询价工作。

4.制定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指导科室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全盘安排医疗设备调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5.报废处置决定权,设备残值评估,负责组织实施设备拍卖处置。

三、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医疗资源整合重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要。医院领导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切实保证其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篇5

【关键词】信息化;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

一、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医院积极改变原有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创新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医用设备是医院各项医疗活动、教学及科研开展的基本前提,是医疗水平整体性提升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促进其信息化步伐也就成为了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的主要弊端

1.采购成本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

一方面,面对市场大环境给予的有利信息医院采购人员并没有做出最及时的反馈与应对,资源的共享与传递信息化水平不高,最终错失了较好的采购商机,直接影响医用设备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在医用设备的成本管理中,很多医用设备采购人员认为只需要将原有的纸质采购协议转化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数据记录即可。就目前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仍采用技术、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直接沟通,转而采购部门与其商议价格这一模式。这样一来,供应商在了解医用设备需求后,其价格必然不会降低。第三,为了更大程度上降低医用设备采购成本,采购人员还应注意成本控制,增强财务意识。只有将信息化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采购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2.采购流程混乱繁杂

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综合素质上来看,医用设备采购人员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单纯的信息化采购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现阶段单据的签字与核对往往以手工的形式完成,同时由于采购过程中技术部门与需求部门的参与,使得其操作流程更加复杂化,增加了采购基本成本。

3.采购信息化平台构建有失完整性

在医用设备采购时,医院一般会以临床治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采购,其后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多再重复购买相同设备。因此,批量式的集中购买往往不存在于医用设备采购中。采购数据在短时间内也并未得到及时更新,陈旧的数据参考阻碍了设备采购的选择,不利于采购成本的降低。此外,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对现有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从中挖掘潜在数据信息。但目前医用设备采购数据处于较松散状态,每次都采购信息都记录于其中,再次购买设备却无从参考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在于这些数据仅仅以孤立的个体存在,未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只能作为信息的浪费。因此,笔者认为医用设备采购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有失完整性。

三、信息化视域下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对策分析

1.培养采购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医院应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培训内容需本着“阶段性”“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制定,就采购询价、招标及中标各个阶段的采购重点讲解;另一方面,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以医院采购成本管理现状为实例指导并改进其弊端。或者以一些医用设备采购成本信息化管理发展较完善的案例为主题进行采购成本管理的探讨,从中总结经验,让采购人员切身体会到采购成本信息化的好处,增强其信息化意识。此外,还应注重对采购人员财务知识的学习,从而便于采购人员将成本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同时又能科学应对风险点把控。

2.采购流程规范化

以信息化的操作管理系统取代手工管理模式。一方面,应注重对采购人员学历的要求,普及信息化采购知识,规范其操作流程。作为采购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只有采购人员对自身采购进行规范才能实现后续采购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采购灰色地带的出现,医院应将设备采购前的市场调研评估、招标工作、设备数据信息的统计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采购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实现对采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应剔除了与供应商谈判的复杂程序,由采购部门直接与供应商联系,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3.完善采购数据信息化系统

一方面,加强医用设备采购的电子定向监控管理,避免因暗箱操作带来过高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实行计划与临时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批量购买医用设备,统一进行数据的更新处理,得到更加全面的设备信息,为下次购买设备的选择奠定良好基础,从而间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采购信息化系统应对采购数据进行总体性评估,判断其是否做到了采购成本的减少。

四、结论

转变传统采购成本管理理念为信息化视域下的成本管理,在新时期进行信息化视域下的医用设备成本管理迫在眉睫。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设备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既要培养采购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规范其采购流程,同时又要完善采购数据信息化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降低设备采购支出,促进其采购成本的科学管理化步伐。

参考文献:

[1]陆明,方梅华.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有效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8)

[2]诸志聪.电子商务技术在医院采购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1):138-139

篇6

为规范我院医疗设备购置程序,提高医疗设备购置决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高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的透明度,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论证管理流程

1、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的主管部门是设备科。在医疗设备论证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疗设备购置的论证工作。

2、医疗设备购置论证范围:单台(套)价值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必须经过论证程序,报院长办公会通过后购置。

3、科室应召开科内可行性讨论会,对设备购置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成本效益评测、人员、场地等进行充分论证。

4、科室经科内论证同意后,提交医疗设备论证表,按照要求规范填写后交到设备科。

5、论证会议召开前,设备科完成相应的调研工作,报请主管设备副院长审核批准后,召开论证会议。

2、论证内容

1、项目必要性:由申请科室从设备购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临床业务需求的必要性以及是否代表当前主流或先进的医疗设备水平、对业务水平是否具有推动作用等方面陈述。

2、项目合理性:由与会专家讨论所申请设备的档次和数量是否与科室业务的要求相一致,是否具备使用设备或开展相关业务的临床、人员及技术等支撑条件。

3、市场与商务:由设备科对设备性能、运行可靠性、市场与商务等信息时行调研,并向专家汇报相应情况,作为专家决策的参考依据。

4、配套环境:拟购设备是否需要其他配套设备和对房屋场地、水、电等有特殊要求,能否提供配套支持。

5、资金支持: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需由财务经营处根据医院财务资金远期规划和近期安排,提出资金支持方案。

3、论证方式

1、医疗设备购置论证会议由设备科组织和主持。

2、成立医疗设备论证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设备主管院长、分管院长、医务部、监审科、财务科、设备科等。论证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主管设备副院长或其指派人员担任。

篇7

现代化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引导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但同时需要注意到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解决。

一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

现阶段,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现代化医院中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但是,医院需要正视当下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稳定地发展。

1. 采购检验工作不严格

医疗设备的采购检验工作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前提。医疗器械设备的生产厂家数量很多,但是各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规模效益各不相同,一些工厂在设计、生产等进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问题均出现在医疗设备的出厂前期,一遍情况下,医院需要对医疗设备的引进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故障设备以及未达到使用标准的设备。从而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奠定切实可行的基础。但是,实际情况中,一些医院在采购方面的检验工作并不十分严格,采购检验缺少完备的采购准入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约束。这种情况会直接导致医疗设备的质量无法全部达到使用标准,一部分质量不达标且性能不稳定的设备进入医院,从而直接影响临床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生命安全。并造成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切实开展。

2. 人员素养欠缺完善

医疗设备本身具有不可预估的使用风险,是医疗设备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使用缺乏规范的情况,一些操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结构、功能等要素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更有人员在未具备操作资格进行上机操作的情况[1]。此外,一些操作者在操作中没有正确依据操作章程进行操作工作,并存在操作顺序混乱的情况。这些状况均会引起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程度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医患矛盾。

同时,医疗设备在档案管理中,存在技术人员编制不足,水平能力欠缺的情况。现阶段,虽然大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现代化水平较高,但是在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方面,存在人员综合素养较低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很多为兼职并且未经过专业培训。同时,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机制滞后,以及资料统一与完善性缺失,这些原因导致档案管理的混乱现象。

3. 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

当下,多数医院均引进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医疗设备进行档案管理,但是多数管理软件只能起到代替手工模式管理的目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只能对设备的静态信息进行管理,进行简单的信息统计和报表处理工作。而在对采购的决策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动态分析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持和高层次信息的应用等功能存在缺失。

二 提升现代化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水平措施

1. 增强采购检验工作

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应该需要作为集体行为进行提倡,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对采购方案进行审定,并经由使用科室的专门负责人依据医疗需要提出具体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方面,需要具体确定相关技术参数等数据。从而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高效的基础上展开。最后,管理人员需要切实进行市场调研和对性价比的考证,并全程进行监督指导合同签订。医院在供应商的准入规则方面需要进行具体完善,运用现代化技术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同时兼顾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与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使用诚信档案对供应商信誉进行约束,并通过考核确定能够长期合作的供应商[2]。

2. 强化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医院应该对具有培养前景的技术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定向培训,可以将培训人员送至专业的技术学校或者具备更加优化条件的医院完成培训工作,不断增加技术管理管理人员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对本专业技术知识的最新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并鼓励更多的工作人员自学医疗设备方面的各项技术管理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切实达到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充分应用相关信息管理技术,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学领域之间的知识交互、技术渗透的情况不断增多,这要求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向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技术人员应该合理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医学专业外语以及临床诊断护理的相关知识。只有在综合提升能力的情况下,医疗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才能更好地进行医疗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工作,并合理配合临床进行科研工作,从而推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有效进行。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方面,需要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开展有组织、有层次的培训工作,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医疗设备档案体系方面,需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完善档案管理系统,保证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提升和故障发生率的有效降低[3]。档案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管理,能够保证医疗设备的资料健全、保证设备修理工作能够查询相关信息以及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调配提供信息参考。

3. 提升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中,运用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档案的全面立体式管理。在现有的报表与查询功能的基础上,应该增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在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对医疗设备的智能管理系统进行开发,有传统手工记录的静态管理向信息技术智能化的动态管理进行转变。各部门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完整、快捷、准确地对医疗设备的资料进行查询,保证对医院中的医疗设备档案进行完备掌控。运用计算机检索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统计效果、设备效果分析等资料的全面准确程度,从而为医疗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依据,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在科学、只能、正规的模式下进行,促进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4. 建立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与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相结合,与设备采购、设备使用保持联系,进而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性。医院可以成立一个专门进行档案管理的网络小组,小组人员多为设备管理委员,从医院、科室以及操作人员三方面入手,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而且需要定期的召开工作人员专题研讨会,明确医院的工作目标,进而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在医院方面,一定要将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当成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重点,将其纳入到科室考核目标当中,直接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考评以及晋级等发生关联,从而建立一个可以长效管理的网络体系。

篇8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管理;重要性

医院的诊疗活动与设备管理越来越密切,医疗设备己经成为现代医学诊疗的重要手段。医疗设备的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重,医院诊疗活动的开展变得越来越依赖医疗设备。设备管理从狭义上讲,指医疗设备的论证采购、保管发放、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的流程管理。其目的就是为医院的诊疗或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医院可通过控制设备的选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完善规章制度和培训等来提高设备运营的整体效益,有效、高效的设备管理能帮助医院实现良性发展且意义重大。

一、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作用

医疗设备在开展医院医疗诊断方面、教学科研方面必须的物资基础和先决条件,现代医院的治疗水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医疗设备的发展,甚至于对医疗诊断治愈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医院的医疗服务将临床诊断与医疗设备仅仅联系在一起,相关数据显示其相关联系度高达55%以上。高质量的医疗设备要依赖于高水平的医疗设备管理,而高质量的医疗设备及其科技进步的程度对于提到诊断的准确率至关重要,也对患者治愈率提供了保障。技术水平先进和设备管理良好的医疗设备也是增强医疗综合竞争力,让病人进医院为消除病患痛苦而来满意离开医院能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仪器,借助于这些完善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对病人的诊断数据就会更直接和准确,而诊断结论也更为可靠和科学全面。有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需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的辅助,因为,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另外,专门的医疗设备还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综合体能,特别是对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是药物无法取代的一种治疗手段。因此,对于当前的某种疾病治疗而言,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高和地位的重要性在医学临床上处处得到体现。

二、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医疗设备是用于诊断和救治病人的特殊专用设备。因此,对医疗设备管理的探讨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影响现代医院设备管理的因素

(1)设备验收与资料管理是影响因素。设备从签订合同至到货的时期内,医院基本脱离了中间的管理。通常到货时,验收工作由设备科管理人员进行,设备使用部门基本不参与。由于没有严格的验收流程约束,加上技术人员缺乏专业培训,验收设备时看重外表,忽视设备功能、设计中可能有的缺陷,所以直到设备投入使用,潜在的问题才会被发现。医院漠视专业技术培训和学习,验收时,设备随机所带资料被直接归档后,便不再过多研究,技术人员思想懈怠,通常无法及时主动的跟进设备信息的更新,有时甚至会忽视其中是否技术资料短缺以至影响后期的维修。

(2)设备维修管理的影响因素。技术人员仍然习惯于设备只有坏了才修的观念,注重检修,轻视日常维护。设备随机性突发故障对医院的临床治疗产生较大影响,这和医院最初采购设备时所具有的期望值落差较大。医院对重要设备主要采取计划检修,以定周期检修为主,容易造成设备的过度维修,经常拆装设备加大了工作量也磨损了零部件,对设备的可靠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在日常维护中就可花较小成本完成的维修最后发展成较大的故障,这是医院维修费用高的重要原因。

(3)设备运行保养的影响因素。首先,医院设备管理欠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化管理。设备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调并不到位,科室特别是设备使用部门衔接不流畅,很多时候凭借先前的经验处理设备的问题,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来约束现场管理,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其次,部分重要设备超负荷运转时有发生,缺少全员参与、监督的意识。医院部分重要设备存在超负荷运转现象,例如某医院供氧室现有制氧设备因设备已使用5年多,效率降低,单位时间的制氧量在逐渐下降,而临床需求日益增加,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且经常出现故障,表面上看是设备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注重事后检修、漠视。

(4)缺乏配套及时的培训机制。近几年来,医院所购的医疗装备种类明显趋向多元化,所蕴含的专业技术水准也越来越高。很多高精尖的维修技术被牢牢控制在设备供应商的手中,而本院的技术团队却因缺少先进的技术培训而变的力量薄弱,这就造成对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依赖,一旦有了问题,就只能依靠外在的维修力量,不仅维修成本高昂,还容易造成停机时间过长耽误临床诊疗的事故发生,影响医院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5)现代医院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许多医院设备管理一直处于手工处理阶段,未进行医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是纸质进行手工处理,医院原有大部分设备管理业务流程没有在计算机上进行体现,部分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的设备没有做到动态监测与防控,设备的维修维护没有实现预防性、预测性的管理信息,防患于未然,当前业务流程是发现问题再进行处理与解决。设备台账没有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纸质的台账信息不利于对医院庞大的设备的管理与监测。不能够很清晰明了的体现医院全院设备台账信息的精准化。

2.现代医院设备管理的内容及其任务

(1)主要内容。医疗设备管理的内容包括了从设备采购到设备报废的全过程,被称为全寿命周期管理。全寿命管理也分为两种运行状态,物质运动状态,即为技术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质保量的为病患者服务。价值运行状态,即为经济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合理运用医院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为临床医学一线服务。因此设备管理应该是两种运动状态的结合,两者密不可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主要任务。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应该首先满足医疗诊治的需要,在设备的采购申请、厂家选定、型号审定要本着经济、适用、先进的原则进行采购医疗设备,其为医院医疗诊断提供符合医院实际需要、性能精度适当以及能够解决病患者的病痛需要。医院的设备管理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各种岗位责任制,强化设备的完好率管理,采取日常检修与定点检修相结合、使用者与维修者相结合等方法,保障设备运行状况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和高效率。应充分提升国家投资的作用,对于国外引进设备做好“消化、吸收、完善”工作,为减少临床治疗的误诊率提供保证。

三、完善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路径

1.制定采购的论证制度与流程

首先,医疗设备的购置,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使用科室组织人员进行效益分析、技术分析,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填写《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申请表》,交医院设备科审核。内容包括购置理由、设备基本配置、选型论证、所需使用人员、效益分析、房屋及安装条件、安全问题等。设备使用的部门在申请购买时,不能把装备的技术要求或配置描述过高,但也不能把技术要求或配置描述的过低,这也可能造成所购设备无法满足实际的临床应用需求。

其次,设备科进行基础调研,收集相关信息,报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每年度组织召开一次论证评价会议,对设备购置申请进行研究论证,并将初步论证结果报院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审核批准的医疗设备方可列入采购计划。设备采购论证过程中,装备的技术条款必须由设备科和所需科室临床医学专家充分沟通,把握尺度,而不能由有需求要求的科室或设备科室单独决定。

最后,设备科应协助使用科室了解设备的市场情况等,并制作医疗设备参数对比表,报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进行采购,10万元以下的医疗设备组织院内招标,10万元以上的报卫生局招标。

2.设备维修流程优化

设备部门的维修组负责调配全院维修队伍。日常工作范围由制度明确规定。负责设备技术验收和保修期内的维修记录,保修期结束前的设备运行总结和维修记录,记录重要零配件的来源和使用。维修人员对分管的设备,尽可能采取下修方式。出现复杂故障或者相关配件缺乏时,维修人员应通知设备使用部门采取应急方案。

维修人员应把无法解决的问题、返修率较高的设备和报废设备及时上报。维修人员应和使用人员保持畅通的交流,全面了解设备运行状况。维修人员与厂家技术人员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和学习常见和特殊故障的处理方法。若厂家分管设备的技术人员有变动,维修人员应及时更改备案并联系,保证设备零配件的供应。维修借阅的技术档案应及时归还,不随设备档案存放的设备技术资料由维修人员管理。

制定严格的设备检修工作流程,能保证维修工作顺利实施,使之处于严格的管理中。设备检修流程中要做好备件的登记,若被忽视,会导致备件数量统计失误,备品或太多或闲置,严重影响检修。备件的详细记录为预防性检修提供了准确数据。设备检修工作流程。

3.加强自主保养的质量控制

点检能够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能够训练职工检查异常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职工更加熟悉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设备更换配件后的校准工作要严格按技术和步骤进行,不可随意更改或减少,避免给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设备科技术负责人针对不同设备,制定相应的保养工作制度和流程,及时调整保养的周期;设备部门的技术人员要定期举行技术研讨会,分析工作中的漏洞并及时弥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应定期对大型设备巡视,与使用部门沟通;技术人员下修和保养后,要详细记录维修的过程和结论;设备科负责人要对维修记录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反馈,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对己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不能被修复或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主要部件陈旧,性能落后,达不到必须精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没有使用价值的、严重影响设备安全,继续使用可能引起危险又不能修复改装、极浪费能源造成公害的、因为事故或者灾害受到严重损坏但修理费过高,没有修复价值的、不符合使用管理要求的医疗设备实行强制报废。

4.强化设备检修人员培训

大型设备采购专员必须参加相关的培训,其它中小型设备的使用管理人员必须参与制定全年的培训;大型设备投入使用前,安排技术人员参与供货厂家提供的培训。培训的考核要跟进,考核记录必须存入档案以供回查;特殊的医疗仪器操作要求具有一定的资历并持有相关培训证明;技术人员定期培训的内容要全面,必须包括设备的运行操作总结;设备的更新改进;设备软件的升级换代。据各设备使用状况确定参加人员并在结束后跟进考核;对日常常见性故障、突发性故障和较严重的故障,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查找起因,无法确定时会同其他技术人员论证并进行专项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技术。

5.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实现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更现代的化、科学的化、规范的化、标准的化的方法来加强医院的设备管理,提高医院设备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设备管理成本,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医院整体运营成本。

优化现有的设备管理系统,结合医院医疗器械实际业务管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优化,设备管理综合管理分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数据库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实现基于C/S结构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充分体现用户需求、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能够满足要求,在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标准。

参考文献:

[1]于京杰,陈锐华,汤黎明.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8)

[2]丁忠,邓勇、陆银春.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1(12)

[3]申卫.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

篇9

【关键词】医疗设备 代化 管理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医疗系统逐步完善。在人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成为了医院健康运转的重要标志,高技术、高水平、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能给予医疗工作良好的辅助,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

一、医疗设备管理在医疗条件中的现状

伴随着医疗设备的推陈出新,很多大型设备被投入在各个医院的临床诊断中。笔记从所在的天津市随机抽查的五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笔者进行进行了相关数据统计。针对不同科室,调研了大型医疗器械的不同开机率。经过患者使用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医疗设备的需求倾向。见表一:

通过对表一的分析,五家医院的开机率都大于百分之九十六,这初步说明五家医院都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管理手法和设备配置都具有稳定质量积累。在D医院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开机的数据中,百分之九十六的开机率虽然已经达标,但仍然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近年,我国有关部门对医院设备管理进行了宏观调控,经过调控后的医学装备年服务量大大增加。笔者在天津医疗行业调研五家单位数据如下表二:

图表二为医学装备平均服务量(年/人)的比较,即每台机械每年接受的开机服务次数的总称。监测开机服务率能够统计出在一定时期内,医疗机械得到使用的情况。从上表中可以看出,A医院的X光拍片机得到了最大效率的利用,C和E医院的电子X射线扫描仪没有得到充足的应用,D医院没有进驻电子X射线断层扫描仪,应该进行设备的再次引进,并根据设备真实使用数据,针对本院情况及时考虑设备引进和更换。

二、现今医疗设备系统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当今医疗设备的发展中,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重局面。医疗科技的能力固然在进步,但也有一些设备管理问题有待完善。

(一)医疗设备购置的计划缺乏实效性。人们对就医的需要逐渐扩大,医院的存在更倾向于商业化和竞争化,如何在众多医院中保有自身医院的最大价值是当今医疗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由于竞争的压力加大,医疗设备的采购上就缺乏妥善的考虑,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医疗设备的购进过于草率,缺乏必要的计划和调控。

(二)医疗设备管理更新计划缺乏科学的设计。设备的进驻要区别医院的性质、工作的条件、对应的技术、应用的条件、发展的潜力及综合效益等多种问题。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购置设计不够严谨,过于随意,将会致使设备不能投入正常使用。

(三)现有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不管是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还是器械的修理维护,都需要定时定期的维护。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就像是电脑运作的CPU,反映了医院诊断疾病的水平,其管理和维护需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如若不然,医疗设备将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专业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缺失和不专业使得医疗设备的维修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可见医疗维修行业的情况和高科技医疗技术严重不符。

三、医疗设备系统化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使医疗设备能够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以从维护、保养、维修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进行完善的医疗设备投入计划。为了使医疗设备的引进更具价值,避免资金投入的浪费,相关负责人需要从医疗设备的计划中入手,进行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在引进医疗设备机械时进行周密严谨的计划,从前期的市场调查、现状分析到中期的设备采购、人力调配、物力支持、资金调拨,再到后期的医疗设备引进、维护、检修保养。

(二)建立专业的医疗设备系统管理流程。要建立一直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维护设备管理队伍。不断培养相关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岗位培训系统学习等各个渠道,了解医学设备管理的最新动态,保持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动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为了确定维护人员的素质是否达标,要改变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流程,在设备安装、调试等环节,保持相关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中心。为了有效的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要设立相应医疗设备的维修机构。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中心有利于设备技术问题的集中整合,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设立一定规模的医疗设备维护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同时存有一定数量的维修测试工具和仪器,配备必要的维护保养材料,便于医疗人员在发现器械问题后及时上报得到处理。医疗设备日常纪律设备开机关机的有关数据应当准时记录。这一方法可以避免故障仪器设备耗时过长等问题。

综上:医疗设备的管理要树立全局观念,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充分做好医学配置的长远规划,同时在一系列管理活动中对数据统计、设备管理、设备种类等系列活动进行归纳。通过完善计划、人才培养、减少损耗、提升性能等方面确保医疗设备的系统化管理。只要广大医疗工作和持之以恒,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海汀,张璐璐,王向东,等.医院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现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0,16(12)

[2]郑永军,戴捷,李鸣,等.医院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09

篇10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地向纵深方向推进和发展,深化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作为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准则约束下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对提升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提升其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医院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涉及医疗设备成本管控、人工成本管控、日常经营管理管控等多个方面,导致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所涉及的工作和范围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医院财务管理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基于医院战略管理的视角出发,从多个维度优化医院成本的管理路径成为医院财务工作的关键举措[2]。从医院全面管理的角度优化其财务成本路径是控制成本、优化医院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从不同的维度对优化医院财务成本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医院全面管理的角度对如何优化其成本控制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一、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医疗设备、人工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多个方面,当前我国医院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成本管理路径单一。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多重视医院的财务核算与审计,仅从采购的角度出发对医院的财务成本进行控制,医院单一的财务成本控制路径对节省医院资源造成很大的局限性。医院的成本控制应从医务人员的工资绩效管理、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等多个维度出发,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管控[3]。2.预算编制不科学。当前,由于医院预算编制仅仅从管理需求的角度出发,预算编制仅仅停留在经营活动,并未真正的从全面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医院日常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突况和需求并不能真正的编制到预算之中,这导致了医院日常的成本的增加,也增加了相应的财务风险。3.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医院成本控制体系并未涵括医院所有的行为,系统科学的成本体系应该涵括在职员工、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维修、药品采购多个环节,由于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不能做到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最优,导致成本增加。

二、优化医院成本管理路径的必要性

当前,深化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作为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成本控制路劲有利于进一步的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优化医院成本管理路径的必要性进行分析:1.深化医院管理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从不同的环节优化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加强内部加强医院财务成本的控制主要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解决医院现有不合理的成本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节省成本、防控风险[4]。2.提升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将医院的在职员工、相关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维修、药品采购多个环节统一纳入到医院的内部成本控制体系是提升医院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其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3.拓展成本控制渠道的必然要求。当前,医院的成本控制仅仅依赖于采购成本管控以及预算编制两种手段,不利从多个维度进行医院财务成本的控制。由于医院工作涉及很多繁杂的环节,因此,基于医院全面管理的角度出发拓展成本管控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三、优化医院成本管理路径的有效举措

通过对当前医院财务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成本控制渠道单一、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医院全面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优化医院成本管理路径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健全医院财务成本管控体系。完善的医院成本管控体系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医院应当建立涵括了医院的在职员工、相关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维修、药品采购多个环节在内的系统金金科学的管理控制体系,从多个维度对成本进行控制。2.基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控制。将医院财务成本控制的范围从简单的采购成本控制延伸到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从不同的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并进行全面的预算编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医院成本控制的结果进行评定,激发医院各部门、各科室职员工作积极性。3.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医院的落实,从预算的角度对医院成本进行控制。设置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日常管理机构,对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进行监督,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对由于如医院自身经营状况等客观环境原因导致的预算编制出现偏差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成,许涛,孙磊,吴曼,樊荣,余伟.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基于北京市的调研[J].卫生经济研究,2016(01):14-19.

[2]程明.NHS筹资模式下医院成本管理策略及借鉴———以剑桥大学医院联合体为例[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08):78-80.

篇11

【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08-01

医院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技术管理还涉及到经济管理范畴;它既有对物的管理,又有对人的管理,是把技术、财务、经济、管理、人员、设备等综合在一起的对医院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学科。加强医院设备管理既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必需的先进医疗设备满足不断增长的病患需求,又能提高医疗技术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我院坚持“解决临床医疗急需、方便病患需求,科学利用资金降低成本、保证医疗安全质量”的管理方针,不断改善医疗硬件设施,摊动医院医疗技术全面提高,使其充分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我院学科发展、业务建设等均取得跨越式发展,这与医院设备管理的运用密不可分。

第一,加强医疗设备计划管理,促进医院硬件建设。医疗设备在医院的投入与使用,自始至终要规范制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我院在设备投入中充分发挥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作用,健全设备采购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购置流程,对医院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实行设备购置论证制度,对申请购买2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的科室必须要有适宜性论证及可行性论证报告。设备管理委员会根据科室的特点、发展规模、现有情况及医院资金状况,有计划地加强科室硬件建设。在购置引进大型设备时,首先应做好市场预测,对本地区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分布、台数、性能、病患需求等要认真进行调研。既要保证医院重点特色和特色项目设备的引进,又要照顾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急需的先进医疗设备,使其充分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严格设备管理者准入制,不断提高维修工程师综合素质。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医院设备管理科管理者各方面的能力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我院始终严格设备管理者准入制,在院内通过笔试、面试公开选拔任用“敬业爱岗、认真负责、坚持原则、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廉洁自律、脚踏实地、协调能力和执行力度强、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的管理者,每届任期四年到期不连任。同时对维修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培训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充实、提高工程师综合素质及能力。在制度规范、严格管理监督下,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由“坐、等、靠”被动工作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预防性的工作模式。满足了医院医疗设备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医疗技术质量,显露出爱岗敬业精神与良好的综合素养,真正发挥为临床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三、加强医院设备成本效益分析。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投资尤其是大型、昂贵医疗设备的投资与医疗质量的提高,社会效益的发挥和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我院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保健的需求,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专门成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加强医院设备的成本效益和使用的分析,运用分析数据对引进项目实效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验证,并制定奖惩措施按季考核到相关科室负责人。有效的杜绝了论证不充分、科学性不强、合理性欠缺,社会效益不佳的医疗设备。有效降低医疗设备运行中的消耗成本、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医疗技术质量、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设备配置决策及医院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投资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篇12

1医学工程科的现状

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把临床医学工程作为一个学科看待,同医、护、药并列为专业学术组织,但只有少数医院医学工程科建设走在前面,拥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工作内容也向临床渗透,开展质量检测、预防性维修、科研、教学等。大多数医院医学工程科工作内容还维持在采购和事后维修水平。虽然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个保障部门,在以医疗为核心的医院内部,其学科地位和技术人员待遇始终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提高,同时,工作模式单一、设备采购及维修工作被动等自身劣势也不同程度存在。面对医院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医学工程科必须迎接新挑战,完善自身工作职能,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2医学工程科发展需要加强的方面

2.1明确自身职能定位

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院综合实力的增强都在不断促使医学工程科的职能发生变化,纵观现代医院医学工程科的发展,其职能已不仅仅局限于医疗设备的采供及日常维护和维修,伴随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颖的管理模式不断应用于医学工程科的实际中,促使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能已逐步拓展到如质量控制、计量管理、医院工程与设备电气安全及使用培训等诸多领域,如此才能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为医院医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加强沟通协作

作为医学工程部门人员,必须注重与医院其他部门的沟通,深入到科室、病房。尤其是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你坏我修、你要我买”的被动局面,定期下科室检修医疗设备,巡查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经常与设备直接使用人员交流。根据临床科室的工作现状、医院的发展方向、技术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未来医院应该开展哪些适宜技术,引进哪些相关设备。同时,充分利用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设备的缺陷和不便之处,拓展对医疗设备改进的思路,以此创造医学工程部门的科研成果。

2.3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障医疗安全

现代社会因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的医患矛盾案例不断增多,作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同样要有风险意识,在认真做好设备日常维护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应用于临床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和计量检定,确保医疗设备在应用于患者医疗过程中能够运行安全、测量准确;同时,以完善的管理制度指导自身工作的各个环节,尽量减少因为医疗设备突发故障或测量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

2.4加强学科建设和自身学习

医学工程部门形成层次结构合理的老、中、青人才梯队,对于维修、采供职能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对于科室的人才梯队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引进、培养年轻人才;另一方面医院应适当加强医学工程人员的职称待遇等问题的解决,延长富有管理、维修等专业知识人员为医院服务的时间。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应用于各类先进医疗设备当中,加强自身学习一直是每一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同时医院也应当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尽量多的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不但要做到学以致用,还要学以致教,从而以教促学、以教严学。这样才能拓展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增进对彼此工作的了解,形成工作的交叉性、互补性,不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2.5维修工程师向临床工程师转变

篇13

关键字:医院设备;全程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引言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进入医院,成为医院发展和核心竟争力水平的标志,是直接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增加,对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力求通过医院设备的全程化流转阐述设备全程化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2、医院设备管理要注意强化意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医疗设备管理要实行领导责任制,由分管领导负责,由专门的科室负责具体的设备管理日常工作。主体就是领导负责、设备管理科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参与实施。实行领导、科室、维修保养人员三极管理网络。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以及设备的日常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逐渐形成科学化 、系统化、规范化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2.1医疗设备配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医疗设备的配置要遵循“效益优先,重点突出,兼顾全局”的配置原则。以医院的年度发展计划为依据,结合临床需求,考虑设备技术上的先进性及对客观条件的适应性与可行性,从实际出发,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安排,分批分期的更新设备。

2.2 医疗设备采购注意事项

首先要做好设备的购前论证,由使用科室提出具体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管理人员进行情报资料信息的搜集、市场调研,适用性与必要性,了解产品的各种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以及设备的可靠性,维修保养便利性,节能性,环保安全性,与同类产品参数比较、同类产品在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位、本地现有情况、市场价格、运输条件、安装现场要求等问题考证。将成熟的论证材料提交医院设备管理物资委员会讨论,论证审定计划。 其次要做好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力求综合对比,效益分析最优化方案。设备到货后,由医院领导、设备、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使用科室、纪检、财务以及当地商检局等人员组成验收小组,临场检验,按照合同条款逐项核实设备资料和参数;验收合格后由验收小组专家和成员共同签字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2.3设备的操作培训和使用管理

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科、财务科与使用科室之间应尽快办理领用交接手续,建立帐目。使用科室指定设备的应用人、责任人,制定设备操作培训课程和规程,对于大型、精密、贵重医疗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应参加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岗位培训并获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方可实际操作。合格的操作人员是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控制医疗质量的必须手段。

2.4医疗设备分类与编号

为了更好地掌握全院设备概况,做好设备的科学管理。对医院设备应进行科学的分类编号工作。 (下转第87页)

(上接第85页)2.5 制定医疗器械损坏赔偿制度

建立键全设备责任人制度和损坏赔偿制度,对不按规程、违章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经济赔偿责任和管理责任。树立人人爱护设备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减少违规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设备的平稳运行。

3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软件进行设备日常管理

医院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设备管理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是很不容易做好的一项工作。所以采用的先进的设备管理软件可有效降低人为管理的弊端,最大程度的做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医院设备管理软件的选择一定要全面考虑,要做到对“'进、出、用”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完成医院对设备日常业务的增加、调拨、借出、归还、维修、减少等各项管理工作,全面反映设备的增加、减少及相关变动情况,提供针对单品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帮助企业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设备。

4 、做好医院设备管理的效益分析

每月做好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使用科室每月将设备使用的病源人数、收入、支出整理上报,与财务对照收支,核算成本,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总结现有管理制度得失,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力求用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杜绝设备积压、闲置,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以追求利润的最大优化,向管理要效益。

充分利用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时间使用率等经济指标对设备管理进行效益考核,即时发现解决问题,从根本上做好设备管理的效益管理。

5 、设备维修管理

篇14

近年来,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尤其是在研究型大学中,进口高端仪器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1]。以我校为例:2007年我校签订外贸合同242份,折合人民币约7077万元;2008年签订外贸合同287份,折合人民币约7965万元;2009年签订外贸合同234份,折合人民币约1.27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进口设备的采购已经成为学校政府采购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优化进口设备采购的流程、提高进口设备采购的工作效率,是缩短采购周期、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风险、节约采购资金的前提。

1高校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内容

高校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项目单位、外贸公司、设备供应商以及海关和商检部门等。目前,高校进口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项目单位在购买进口仪器设备之前,应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对生产厂商和产品进行充分调研,选择在技术指标上能够达到工作要求的产品,并且要求外商在质保、安装调试等方面提供的服务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项目单位向政府采购部门提交采购申请时要提供与外商签订的技术协议,在协议中应写明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签订外贸合同的主要依据[2-3]。(2)对超过一定限额的进口设备要进行招标等采购程序。对一些专业性强、供货来源单一的设备要经过谈判确定供货商[4-6]。(3)签订外贸合同。与外贸公司签订外贸协议,委托其按照项目单位提交的技术协议签订外贸合同。在签订过程中,需要对外币进行折算、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保险公司。我校从2006年开始将货款先行汇入外贸公司的保证金账户,并采取留有尾款的信用证付款方式,建立货到并验收合格后解付尾款的制度,降低采购风险。(4)进口设备的减免税工作。需要对进口仪器设备的程序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海关总署的关税政策[7]。整理申请进口设备减免税所需要的材料,做好与海关人员的沟通工作,同时对项目单位做好海关政策的宣传,对政策上不能减免的货物如实申报。(5)进口设备通关、提货、运输、到货验收工作以及解付尾款、开具发票、固定资产建账工作。

2高校进口设备采购工作现状

随着进口仪器工作量的增多,高校的进口设备采购工作已有较大的发展,采购程序逐步完善。但是进口设备的采购工作程序复杂,牵扯环节较多(见图1),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2.1进口设备采购的资金风险大科研项目或课题一般有规定的结题时间和验收时间,因此项目、课题下的进口设备采购要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目前各项目单位提出的采购申请往往比较集中、时间紧迫,造成进口设备采购工作的不均匀性,存在延误科研项目进度、不能按时结题的隐患。由于校方需支付外贸公司费、银行费、运费及报关费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费用,并且外贸采购受汇率影响较大,有时上升的点数较多时与合同签订时的货款差距较大。项目单位对外贸设备进口的环节了解不够,对汇率波动风险估计不足,往往造成预算经费不足或经费富余,影响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单位申请经费时没有将进口仪器设备的税款包括在内。我国关税政策规定只对部分用于高校的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减免税,因此当海关不予减免某种设备的关税时,项目单位的经费往往不足。

2.2职能部门的工作有待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进口设备采购要通过项目单位、采购计划审批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才能顺利进行。目前高校各职能部门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1)项目单位的教师对设备采购工作了解不够,往往将采购过程想象得较简单,对外贸采购周期的预期较短,集中申请采购的情况很突出。(2)采购部门往往需要在审批部门下发采购计划之后,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购任务,因此不能很好地安排采购时间,影响采购工作的条理化。临近年底报账时,财务部门也要求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验收、报账等手续,不但加大了采购部门的工作负担,而且不利于设备采购工作做细、做好。

2.3需要配备充足的、高素质的外贸采购人员进口设备采购工作环节多、责任大,沟通工作多,需要足够的人员来进行这项工作。然而一些高校在此岗位上的人员配备往往不足,拉长了外贸进口工作的周期;缺少对外贸采购人员的系统、专业化培训。采购人员对仪器设备本身的了解和对外贸采购风险预计不够,往往会影响外贸采购工作的质量。

3完善高校进口仪器设备工作的思考

3.1进口仪器设备流程需要透明和公开进口仪器设备采购部门应该将进口流程透明化、公开化。项目单位的教师应了解进口设备程序较繁杂,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采购周期较长,需要提前做进口设备的采购准备工作,例如做好采购设备的前期调研工作,不但能避免仓促购买,同时也有利于采购部门合理安排进口采购工作[8-9]。

3.2采购部门应努力降低采购风险采购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降低外贸进口仪器设备采购的各种风险:(1)要求各外贸公司将学校的设备款直接进入保证金账户,专款专用;(2)通过银行在网上开通窗口等方式实时监控资金流向;(3)在与外商谈判大型设备的付款方式时坚持原则,维护学校的利益。例如排除外商全额预付款的要求,坚持采用信用证方式,并预留10%的尾款待验收合格后解付,保障学校的利益;(4)积极防范汇率风险。有时外汇汇率波动幅度很大,应要求外贸公司及时签订合同,开证购汇;(5)认真审核、落实进口采购经费来源。特别加强使用课题经费、自筹经费进口设备的管理。

3.3采购部门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作高校应定期组织各部门学习,总结前期出现或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优化政府采购工作的流程[10]。

3.4做好进口设备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项目单位要首先了解外贸采购可能涉及的部门、单位和业务环节,并充分考虑进口设备的经费是否充足,对商业风险要有预期,采用信用证付款,配合采购部门降低进口风险。采购部门还应组织项目单位学习关税政策(如海关总署2007年13号公告),了解哪些进口仪器设备能够享受减免进口税的优惠,还要知道20种不能减免进口税的商品。在申请采购时要充分考虑可能纳税的税金,做好经费预算工作。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和经费预算是提高进口设备采购工作效率的前提,有利于缩短进口设备采购周期并使工作程序合理化。外贸采购工作人员应熟悉外贸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采取对策防范风险。进口设备采购部门在处理减免税工作时要严格执行海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好科教用品的规范申报工作,不瞒报、谎报。在申报时需要向海关提供科教用品减免税申请表、科教用品用途说明、外贸合同及外贸协议和形式发票以及海关认为应该提供的其他材料。为了提高申报减免税工作的效率,采购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外贸采购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关税政策,对不能减免进口税的商品要及时向项目单位说明,可以改为国内购买或纳税购买,缩短申报审核的周期,例如电脑、打印机、家具和医疗设备等不能减免的20种商品以及未享受减免税政策进口的设备和已超过海关监管期的进口设备的附件、零件等。

(2)在合同签订后就督促外贸公司准备好海关需要的和可能需要的所有资料。以光学显微镜为例,按照海关税则将其归入90.11项下,其中包括立体显微镜9011.1000、缩微照相显微镜9011.2000和其他显微镜9011.8000。外贸公司除了提供必备的合同、外贸协议和形式发票以外,还需向校方和海关提供资料说明该显微镜是三维成像(属于立体显微镜)、二维成像(属于其他显微镜)还是有CCD或CCD接口的显微镜(属于缩微照相显微镜),并提供放大倍数的说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一些急需通关的设备办理减免税时就不会出现因为资料不全而停滞的问题,降低了货物到达口岸不能提货而被收取仓储费等风险[11-12]。

(3)根据海关税则的规定,归属于不同税号下的进口商品,须按照海关税则的申报要素规范申报减免税申请。仍以进口光学显微镜为例,按照海关税则将其归入90.11项下,规定进口此项下的商品必须填写品名、用途、品牌、原理、功能、型号、倍数。在签订合同时,就应该在合同中明确这些信息,以便在申报时海关人员能够找到依据。采购部门在办理减免税手续时也应规范填写,减少因为疏忽而二次申报的情况[13]。

(4)由于进口设备的减免税工作是一个沟通性较强的工作,外贸采购工作人员平时应多学习、多掌握高校进口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帮助项目单位写出所购进口设备清晰明确的用途说明。外贸采购工作人员要了解所采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该设备用于什么领域。外贸采购工作人员在办理减免税工作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预期海关审核人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保证与海关人员顺利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