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法范文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法

篇1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管理对改善、控制和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效果,为政府部门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100例患者进行社区的健康管理,社区建档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饮食管理,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常识知晓率、血压均值水平以及相关卫生习惯变化。结果:不同干预方法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的常识知晓率、血压均值水平以及相关卫生习惯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健康管理已形成雏形,健康管理的应用能减少高血压的危险,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健康管理;原发性高血压;科学依据;饮食管理;卫生习惯

【中图分类号】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82-02本课题笔者运用抽样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抽取2011年2月-12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探讨健康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证明健康管理应用在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中的作用重大,现将情况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实验在社区当地领导的配合下,共抽取3个社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为40-82岁,平均年龄为61岁;对照组患者共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为38-88岁,平均年龄为63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婚姻状况等无显著差异,实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实验组100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在给予用药指导的基础上,重点给予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的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平衡膳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等)。对照组50例患者按照原有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进行,多为纯粹的药物治疗[1]。2.结果

2.1实验结果:1年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高血压疾病相关知晓率明显提高,患者明白了合理锻炼和健康饮食对高血压的重要性,对降压药物的服从性有了大致的了解,明白了吸烟、酗酒和肥胖的危害[2]。血压水平较之从前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实验组患者建档前、后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表

时间n吸烟酗酒肥胖盐摄入量高血脂 建档后(人)1004534464256建档后(人)1007378817291P值–p<0.05p<0.05p<0.05p<0.05p<0.05由(表1看到),实验组100例患者健康管理后,大部分都明白了吸烟、酗酒、肥胖和高血脂对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明白了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系。建档前后人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实验组患者建档前、后对运动、饮食、情绪方面的认识情况统计表

时间n药物依从性适当运动低脂饮食情绪稳定建档前(人)10051583048建档后(人)10070775969 P值–p<0.05p<0.05p<0.05p<0.05由(表2看到),建档后,较之以前,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从性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白了适当运动和低脂饮食对高血压疾病的有利性,并保持情绪上的稳定,稳定病情,缩短病程。建档前后几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

2.2结果统计标准:使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健康管理的实施者可以是政府部门行为也可以是个人行为,其中生活方式是由我们自己来掌控的,我们能够通过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调整,适当采取保健措施,来达到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健康的目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结构、工作、睡眠、运动、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过重的压力造成精神紧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多的应酬、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因素[4]。本次实验组患者健康管理的内容如下:

3.1建立档案。对实验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登记,登记项目包括有:患者档案编号、性别、住址、电话、病程、体征、生活习惯、降压药物服用情况、病史、年龄、运动情况等,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对每一位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进行分层、分类管理。

3.2随访调查。本次实验组追踪随访时间前期为二个月一次,后期为三个月一次,随访的内容包括有血压、血糖、体重、体征特点、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并对患者靶器官功能进行询问,最后根据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如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生活习惯、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锻炼指导等。

3.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使患者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摈弃不利于高血压疾病的陋习。政府部门和社区对100例患者进行一对一宣传,进行书面资料宣传;定期播放高血压防治方面内容的影像;定期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高血压知识普及讲座;这些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慢慢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有全面的认识,加快病情的好转。

3.4饮食管理。高血压患者要合理饮食,一般而言,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得超过5g,保证定量的盐摄入量可以促进患者体内酶抑制剂的充分发挥,稳定血压。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建议自己定制一个饮食细则,保证营养均衡,禁止抽烟、喝酒。

3.5身体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愉悦身心,增强药物疗效,保证心里平衡[5]。

10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与50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结果对比,具体数据,(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方法后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比表(χ±s,mmHg)

血压均值n(人)收缩压舒张压 实验组100134.30±13.5681.20±8.40 对照组50136.40±12.6182.45±7.35 T值0.7470.3611本次实验结果证明结论成功,这给笔者的体会如下: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及多,因此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社区防治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再者实施健康路径服务后,病人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效果,增加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6]。参考文献

[1]丁宏健,蒋天武,白鹤,蒋蓓,夏芬娟,赵妍妍,唐新华,徐小玲,方顺源.健康管理师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的作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9,(08).

[2]池红井,王海燕,刘晓丽,董晓悦,冀玉君,赵艳秋.健康管理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0,(01).

[3]任华云,邓华,刘华.健康管理在高血压人群中的应用报告[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

[4]Gao Lijuan of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chronic disease control[D] Zhengzhou University,2010.

篇2

【关键词】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其知晓率与控制率进行充分掌握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1]。了解高血压的知晓率与控制率的途径有很多,有研究者表明采用社区高血压管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本课题笔者抽取在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目的就是探究社区高血压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4例,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3 ±2.46岁。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判定标准,并且两组患者在年龄、症状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建立档案、并进行半年随访;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干预管理方法,即为社区高血压管理,主要方法如下:

(1)建立健康档案,内容涵盖患者基本信息情况、并发病症以及服药情况等,并将信息传入管理网络中。

(2)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以随访为有效途径改善患者的日常不良行为,例如:抽烟、酗酒以及高盐高脂饮食等;改善患者不规范服药习惯,提升血压控制率。

(3)社区高血压管理中,主要的干预项目包括了:血压的记录,需定期进行,一般15d进行一次;不良服药习惯的纠正,需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对经常性换药及漏服状况进行有效规避;不良生活习惯的记录,需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价,以人为本,以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为依据,进而制定针对性强的健康处方,并督促患者加以实施。

1.3效果评估

(1)社区高血压管理实施后,对患者发放问卷,其内容是与高血压相关的知识,以此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考核。

(2)随访结束后,调查管理后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的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分别为90%、86.67%,而对照组的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分别只有40%、36.67%。由此可见,观察组的社区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3.讨论

高血压是如今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能够引起多种危险病症,例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肾功能衰竭等。根据流行医学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鉴于此种情况,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便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无法达到提高的基本目的。主要是因为常规的管理方法不具完善性,虽然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档案建立,并实施了随访措施。但是档案建立并将患者信息输入电脑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并不能负责到底,因此该项管理只局限于形式,而没有真正得到管理的目的。并且,在随访中,不能对患者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有效遏止,或者根本没有采取遏止措施,例如:不良服药情况、不良活动情况等[3]。因此,利用社区高血压管理对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便有着极为重要的显效作用。社区高血压管理与常规管理方法有着一些相同之处,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关键在于社区高血压管理比常规管理方法更具完善性[4]。首先,社区高血压管理能够在对患者健康档案之后,对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充分了解,例如患者的服药情况、并发症情况等。其次,在随访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以干预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诸多不良行为,使患者规范服药并提升血压控制率。最后,医护人员通过记录不同患者的不同状况,例如:经常性换药及漏服状况等,进而采取相应的健康处方,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在认识到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诸多优势的前提下,本课题笔者抽取在我院就诊的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进而对两组患者的社区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社区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高血压管理能够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与控制率,进而起到控制高血压病情,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显效作用。鉴于此,该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任爱英.中医参与高血压管理对社区中医知晓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03(25):12-15.

[2]邵英.石青萍.肖义泽.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06(25):45-48.

篇3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血压控制: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2-93-02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1979年我国普查资料高血压发病率为3%~9%,与欧美多数国家发病率10%-20%相比,发病率相对较低。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5000万人,有明显的北高南低的地区差别。我国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①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8.64Kpa(140 mmH曲和(或]舒张压≥12.1Kpa(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将高血压分为1、2、3级;②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者。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开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高血压病人群对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健康行为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但由于现阶段药物尚不能根治高血压,只能控制血压。这就要求高血压病患者坚持使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切忌忽用忽停.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遵医行为仍不容乐观。

本文采用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前后患者血压、BNI、血脂、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等对比研究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高血压病社区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血压、提高认识是有效的管理方法.现将我辖区2006年9月~2006年12月已确诊的高血压病病人60例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ISH颁布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1.2一般资料60例高血压病患者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9.7岁。BMI≥25%的39例,系统管理组13例,对照组(1)13例,对照组f2)13例;60例患者均为脑力劳动者,且平时运动较少;吸烟者47例,系统管理组16例。对照组(1)15例.对照组(2)16例;嗜油腻饮食者48例,系统管理组17例,对照组(1)15例,对照组(2)16例;喜甜食者39例,系统管理组13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2)12例;血脂异常者5l例,系统管理组18例,对照组(1)17例,对照组(2)16例;有家族史者42例,系统管理组14例,对照组(1)13例,对照组(2)15例;有糖尿病24例,系统管理组9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2)7例;有冠心病17例,系统管理组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2)5例。1.3方法随机选择观察20例高血压病病人,除常规药物治疗、运动指导、戒烟限酒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并对其进行系统管理及做家庭健康评估(包括家庭居住环境、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族史、月人均收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等进行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至少1周查一次血压(有需要者1周查多次)。根据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并把各种情况及时录入系统随访表进行对照。对照组(1)20例也进行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但不进行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对照组(2)20例只进行药物治疗不进行健康教育、系统化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

1.4统计学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 3月后系统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组fA组1及对照组(1)(B组)较对照组(2)(C组)血压、BMI、血脂、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监测情况等方面明显改善(P≤0.05)(如附表)。

2.2系统管理及家庭健康评估组较对照组(1)血压、BII、血脂、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监测情况等方面明显改善(P≤O.05)(如附表)。2.3家庭健康状况对血压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该社区户籍人口约5 400余人,对首次发现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非同日复查3次血压高于正常值,即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将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已经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全部纳入高血压社区管理。2010年规范化管理前检出并纳入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152人,2011―2012年检出并纳入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410人。

1.2管理方法

1.2.1循证管理培训根据中英GTF合作项目社区循证医学项目方案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规范》的要求,首先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社区临床诊疗规范培训。使基层医务人员熟悉循证医学理念,掌握规范要点、操作方法、实施路径,形成有章可循的管理思路,并转化为行动上的合作,最终落实在临床实践中。

1.2.2多途径筛选从全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逐步扩大到常住居民进行高血压筛选,结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体检及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等多途径,提高高血压的检出率。

1.2.3强化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资料入户,在本地电视台开辟《健康大讲坛》专栏与广播同步播出,组建健康教育巡讲团,巡回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提高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责任医师利用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上门访视、体格检查等机会,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一对一干预,加强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2.4分级动态管理为每位高血压患者建立专项管理档案,患者管理采用分级分层管理策略,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相关疾病等因素进行临床评估,把患者划分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然后分别采取一级、二级、三级动态管理[1]。通过各种医疗活动,开展相应的诊疗指导措施。指导他们消除错误理念,合理而科学用药。

1.2.5资料收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责任医师,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的《高血压患者建档表》、《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逐项询问登记基线资料(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并发症/合并症情况、家族史、行为和生活习惯、目前药物治疗情况、体格检查、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危险分层等) 和随访资料(主要包括常规检查、生活方式调查与指导、用药情况及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转诊治疗等)[1]。

1.2.6评价方法[JP2]主要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规范化管理前即2010年年末前和规范化管理后即2011至2012年年末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临床诊断及临床评估、分级管理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健康教育方法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2]和《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1]施行。[JP]

1.3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使用Epi Data软件录入,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发现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情况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患者发现率、规律服药率和高血压有效控制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50 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1])都有大幅度提高(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日渐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群正常血压(

磐安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小县,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劳作中形成固定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吃盐偏多,吸烟偏多,饮酒过多等问题根深蒂固,并且健康知识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因此,做好临界高血压甚至血压正常人群的社区预防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两者同样重要。运用循证理念,在农村实施并推广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发现率以及对高血压患者的有效健康管理成效明显。

4参考文献

[1]王文,姚崇华.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3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2011.

[3]胡大一.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的社会实践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9.

[4]毛荣宗,金大兴,郑燕娜,等.在农村基层传播推行循证医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5:3.

篇5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20例高血压患者,所选患者均与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沟通障碍、精神异常、合并肿瘤疾病等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110例)和研究组(110例),对照组男59例,女51例,年龄为42-79(66.3±9.5)岁,其中61例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49例在初中及以下;研究组男58例,女52例,年龄为43-78(66.4±9.6)岁,其中63例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47例在初中及以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分级管理,以患者高血压危险分级情况为依据,开展定期随访指导,主要涉及到用药保健、疾病知识等内容,并对患者开展集中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①在项目开展之前,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性疾病管理医生联系患者,对患者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意愿进行了解,并对相关情况进行记录。②对自愿参与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患者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③针对组内成员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培训活动,首先将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发放给患者,并对其说明自我管理的理念和作用,同时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相关知识,如发生原因、影响因素、防控措施等。其次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增强自信心,对待担忧、紧张以及生气等情绪如何有效处理,同时对患者低落情绪管理方法进行指导,并传授患者放松技巧、疲劳管理方法、与人沟通技巧等。最后在饮食及运动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并戒烟戒酒,对自身体重进行控制。在运动方面,应嘱患者注意合理锻炼,特别是老年患者,应控制运动量和时间,应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日常生活管理目标,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另外在用药方面,应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方法等,避免出现漏服或增减剂量等问题,对于上述内容,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培训,持续开展6周,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稍缓,但注意保证培训质量,并且在2个月内结束所有健康教育活动。④在自我管理小组中选择一位有号召力且活跃的患者担任组长一职,负责预约和组织每次活动,并负责协调等工作。健康服务中心安排一名医务人员专门负责一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所选患者均随访6个月,记录管理前后的血压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前两组血压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管理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阶段,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通常是以分级管理为主,此种管理方式对控制血压有一定效果,但因此种方式仅为单向管理,即医生对患者的管理,且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而医疗卫生人员不足,所以很难广泛推广,这也使得在高血压管理期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患者忽视高血压导致的不良影响,遵医行为差,放任疾病发展[2]。另一方面患者完全依赖医生,认为药物可有效控制血压,因此忽视自身健康行为的管理。针对现阶段高血压防治现状,临床建议开展综合防治措施,对患者、家属进行充分调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共同参与。自我管理指的是患者根据医务人员的指导,承担部分治疗性或预防性活动,此种健康管理模式关键在于医患双方的协同工作,以达到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3]。组织高血压患者开展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帮助患者树立治疗自信心,同时可以利用患者之间的分享和学习,使其对高血压相关知识进行灵活掌握,以端正的态度面对疾病,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干预方式,每位患者均可参与,医生通过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方式,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相关知识,并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减少疾病风险,进而对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4]。

篇6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 综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71-02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WANG Yan-ju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71-7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1420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ne community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and were given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for a period of 1 year,980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nother adjacent community as control group,and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this community,the knowledge rate,treatment rate, compliance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were compared,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statistics.Result:After manag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the awareness rate,treatment rate and the compliance rate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 the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igh blood pressure; Commun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r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Changsha 410006,China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2008年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2亿。然而,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1]。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与长沙市岳麓区天顶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对该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及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并对效果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干预组选择长沙市岳麓区天顶乡社区高血压患者142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诊断标准[2]。同时选择另一相邻社区98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入选条件:年龄≥35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可配合完成健康教育及相关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采用长沙市疾控中心统一制作的社区高血压问卷调查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各调查1次。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状况(高血压诊断标准、症状、危险因素、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血压控制标准)、饮食运动习惯等。

1.3 社区管理方法

1.3.1 干预组 (1)建立健康档案 由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体检和采集病史获得患者健康信息,采用国家为社区统一安装的软件系统建立健康档案。(2)由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和社区医师一起,为患者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3)由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社区医师2名,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讲座。(4)定期对社区医师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5)建立高血压俱乐部,由社区医师每月一次带领成员进行快走、慢跑、爬山、健身操等运动,并下到成员家里检查成员的饮食、运动执行情况及服药情况。(6)在课题经费中,给经济困难患者免费发放基本降压药物。(7)在三级医院建立高血压门诊,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及时转诊。

1.3.2 对照组 (1)建立健康档案 由社区服务中心通过体检和采集病史获得患者健康信息,采用国家为社区统一安装的软件系统建立健康档案。(2)由社区医师为患者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制定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并实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

管理前后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管理前后两组治疗率、达标率比较

管理后两组治疗率、达标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P

表2 管理前后两组治疗率、达标率比较 例(%)

组别 时间 治疗率 达标率

干预组(n=1420) 管理前 645(45.42) 181(12.75)

管理后 871(61.34) 499(35.14)

对照组(n=980) 管理前 456(46.53) 138(14.08)

管理后 548(55.92) 216(22.04)

2.3 管理前后两组血压比较

管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较管理前明显降低(P

表3 管理前后两组血压比较 mm Hg

组别 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

干预组(n=1420) 管理前 160±11 98±9

管理后 126±11 75±7

对照组(n=980) 管理前 161±10 97±11

管理后 138±10 82±10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该课题体现的是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内涵,齐抓共管,提高疗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2010年上半年根据我国中部6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控制率、知晓率分别为69.5%、26.3%和16.2%[2],处于较低水平。有效的降压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4]。在高血压的管理和防治中,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途径是社区防治,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知识传播、高血压患者检出和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戴引等[6]将15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管理,结果显示,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P

社区医师是接触患者最早、最多、最广泛的医师群体,对慢病管理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也有较多的时间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督导检查患者遵医情况,但社区医师对专科疾病的防治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干预组采用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整合了社区的人员、地利优势和三级医院的技术、设备优势,共同做好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反复多次的健康教育,以及成立高血压俱乐部,带领高血压患者一起运动,并由社区医师定期上门检查督促患者遵医情况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对于病情较重或复杂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通过三级医院医师对社区医师的培训,以及在共同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社区医师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以,三级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共同合作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管理,可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5:7.

[2]洪春荣,王艳,张霞,等.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1,33(6):925.

[3]钟光珍,那开宪.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新指南解读[J].中国临床医师,2009,37(2):67.

[4]井渝,雷艳丽,白茹杰.康复治疗对卧床患者压疮疗效的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116.

[5]苏宁,王亚东,陈琦,等.北京市城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900-901.

[6]戴引,向传明,蒋明伦.某高校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106-1108.

篇7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江东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宁波核心城区,管辖11个社区,人[16.1万,>60岁老年人][ 200人,在册管理高血压8840人,>18岁人群发病率为22.3%,高于我国平均发病率,高血压的防治任务繁重而艰巨。

社区高血压人群管理的主要做法

在传统的高血压管理基础上,借助宁波云医院网络平台,全科医生通过多点执业形式在云医院开设云诊室,成为注册的云医生,利用云医院资源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网上诊疗、会诊、健康管理等服务。

高血压网上诊疗通过云诊室,高血压患者可随时随地与签约的云医生进行复诊、交流。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提供健康咨询及诊疗服务,并通过云诊室HIS系统开具处方流转至患者附近药房或网上药店。患者可选择就近药房现场取药或接受药品配送上门。这种方法方便了病情稳定、诊断明确、需长期用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就诊。

高血压网上分级诊疗宁波云医院最大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市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共同参与,这为开展网上分级诊疗提供了基础。中心和服务站设立了远程会诊室,音视频同步,与市属综合性医院专科医生通过实时共享病历、诊疗和历史健康记录等,为患者提供病情分析、疾病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等远程专家会诊和双向转诊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大医院的专家医疗服务。

根据网络性质,结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制定了网上分级诊疗规范,适合网上会诊的高血压患者有:①按治疗方案用药2~3个月,血压未达标的;②血压稳定的患者,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的;③血压波动大,临床难以处理的;④服降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专科医生在网上会诊后,出具书面指导意见,对需要进一步检查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可实时办理转诊和接收工作。

高血压网上健康管理对血压不稳定、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和调整或初服降压药的患者,云医生可提供家庭血压监测仪,患者在家测量的血压数据能实时上传至云医院数据库和医生的手机,云医生依据居民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及健康干预方案,满足居民随时随地管理自身健康的需求。

初步成效

自2015年4月承担云医院落地试点任务以来,中心以网上高血压管理为人手,探索互联网+医疗新模式,完成了高血压等社区常见慢性病网上诊疗规范和网上远程会诊规范的制定和服务流程的设计。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网上健康咨询1300人次,网上会诊83人次,网上转诊12人次,为30例患者提供家庭血压监测210日次,不但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提升了管理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为全市全面推广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积累了经验

思考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广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对居民生活影响大,疾病负担重,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重点管理的慢性疾病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血压管理方法主要是社区综合防治、高血压三级管理、高血压自我管理以及规范化管理,但随着患者数的增长,出现了很多新的挑战,如何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和方法是今后我同高血压社区管理的重要议题。

互联网+高血压管理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传统高血压管理方法的补充和发展,在提升管理效率、效果,提高患者知晓率、控制率和自我管理,降低再就诊率和缩短就诊时间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但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高血压管理模式也需要完善和进一步探索。

政策支撑问题云医生利用网络媒介进行诊疗,其线上诊疗服务的合法性、医生多点执业的管理、网上医疗风险管理等,目前缺乏法律依据。同时,大数据开放带来的数据安全、数据利用、数据标准规范,也需要政策层面的指导与规范。另外,云医院的物价收费、运营管理等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我街道社区2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16例,女84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4.2±15.8)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8.5±4.2)年,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实验。

1.2社区管理方法

连续为选取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12个月的社区管理干预,实施高血压社区管理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此次管理干预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法,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健康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及高血压患病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相关治疗方案;

(2)每周深入社区1次,针对高血压患病人群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运用多种手段,例如视频、动画、宣传单及讲座等形式,向广大高血压患者重点加强高血压的患病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的健康宣教;

(3)不断加强生活干预,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限制食盐、食油摄入量,适量运动,加强自我管理;

(4)每月进行家访或电话随访2次,不断加强用药指导,告知其按时、按量服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发动患者家属监督其规律治疗,及时复诊,为其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当P<0.05时即可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实施社区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在高盐危害、吸烟危害、肥胖危害、高血脂危害、高血压并发症和高血压危害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社区管理前、后高血压控制人数和服药人数比较

实施社区管理前、后,高血压控制人数、服药人数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实施社区管理前、后患者血压状况比较

实施社区管理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9

【关键词】自我管理;高血压;防治;慢性病社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为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多发的,危害极大,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医疗经济负担,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其治疗具有慢性长期性,仅靠医院治疗是不够的,社区医院作为医疗基层第一线,肩负着知识教育、监督管理、防治宣传的任务[1]。本文抽选社区高血压患者150例,探讨自我管理模式防治高血压疗效,对比统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选某社区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防治模式,实验组则强调高血压防治以自我管理为主的模式,人数分别为81例、69例;其中年龄39-79岁,平均(45.4±3.4)岁;对照组病程在2-10年的39例、10年以上的42例,实验组病程在2-10年的31例、10年以上的38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在年龄、病情和性别上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管理方法①对照组:以社区为中心,社区医院对高血压患者建档分级,对其进行健康管理教育,干预日常饮食运动,监督用药治疗,并每日提供血压免费监测。②实验组:以自我管理为主,社区干预为辅。社区医护人员固定讲座时间,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识宣传,使其充分了解高血压自我防治的方法手段。然后制定自我防治管理规划,坚持每天自行搭配合理饮食;每周坚持适度的自我锻炼;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作息;自行购买家庭血压计监测血压,按时服药。采用不同模式实验一年以后,将统计资料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效果。

1.3高血压控制率计算标准血压达标人数/本组高血压总人数×100%,(在不同时间段,同一个高血压病人本年内测量的血压值有70%以上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范围即为血压达标)。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是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x2检验,P

篇10

【关键词】 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压; 血压控制率; 健康情况

目前,为了提高对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发病的控制和预防,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选择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三级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进,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使用一些较新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但还缺乏较扎实的研究数据[1-2]。可以说,高血压病需要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须终身坚持,因此选择使用于医生指导下的自我照顾模式就十分适合高血压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须以患者自身为主,积极调动其潜能,于医生的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清远社区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有高血压医疗记录,且为在清远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压且伴有其他肿瘤疾病,且在半年内有过化疗史予以排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伤的中风患者需排除。研究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67.23±8.23)岁,收缩压(145.89±13.85)mm hg,舒张压(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5例,中学18例,大学17例;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6±9.31)岁,收缩压(145.66±14.25)mm hg,舒张压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33例,中学54例,大学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宣传单以及居委卫生干部进行宣传等手段对社区患者进行动员,并采取基线调查,将自愿参加的患者进行登记,对102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对60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二为医生对患者的支持,具体为:(1)课程时间为6次,一周一次,连续6周内授课完成,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紧张等负面情绪、认识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强自信方法、放松以及与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学习、疲劳的自我管理、体重的控制以及戒烟、合理用药、自我监测血压等,将以上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阅读教材,必须要满足人手一册,授课的具体方式为志愿参与的医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在6周课程学习后,要定期组织活动验证学习内容。(2)医生对患者的支持,社区需要具体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提供一名医生,作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师,提供其联系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参与支持的医生需要提前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训。(3)实施模式分析,学习成功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区,以这些社区作为借鉴对象,学习期采用的参与型实施模式,即为社区卫生服务与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参与模式,街道需要将此模式归纳入卫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需将此归纳如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分工要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个过程。

1.3 评价标准 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可依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3],参考其评分标准,而血压控制率应以

收缩压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张压小于90 mm hg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实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健康自评分数、疲劳以及情绪低落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在实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实施管理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研究组32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53.33%,对照组30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04,p<0.05)。

3 讨论

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管理模式,其不具有广泛的覆盖性[4-5],这是因为患高血压病的人群较多,而却不具有足够的专业人员,且对于高血压的管理,尤其重视非药物的一些相关措施,如自我的血压监测、生活行为方式等,完全依靠医生是不现实的,而自我管理模式,则为在医生的支持协助下,患者自身承担一定的治疗与预防模式,此种模式注重医生与患者自身参与,挖掘患者潜能,非常适于终身的管理。目的:对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评价实施后对血压控制及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自愿参加该实验研究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研究组),给予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另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给予健康讲座管理模式(常规管理模式),通过6个月的实施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健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健康状况包括情绪等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方面,研究组收缩压比对照组多降低10.74 mm hg,而舒张压多降低了2.20 mm hg,两组的血压控制率相比,研究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更加优越,在改善健康状况以及血压控制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压; 血压控制率; 健康情况

目前,为了提高对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发病的控制和预防,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选择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三级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进,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使用一些较新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但还缺乏较扎实的研究数据[1-2]。可以说,高血压病需要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须终身坚持,因此选择使用于医生指导下的自我照顾模式就十分适合高血压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须以患者自身为主,积极调动其潜能,于医生的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清远社区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有高血压医疗记录,且为在清远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压且伴有其他肿瘤疾病,且在半年内有过化疗史予以排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伤的中风患者需排除。研究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67.23±8.23)岁,收缩压(145.89±13.85)mm hg,舒张压(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5例,中学18例,大学17例;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6±9.31)岁,收缩压(145.66±14.25)mm hg,舒张压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33例,中学54例,大学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宣传单以及居委卫生干部进行宣传等手段对社区患者进行动员,并采取基线调查,将自愿参加的患者进行登记,对102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对60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课程;其二为医生对患者的支持,具体为:(1)课程时间为6次,一周一次,连续6周内授课完成,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紧张等负面情绪、认识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强自信方法、放松以及与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学习、疲劳的自我管理、体重的控制以及戒烟、合理用药、自我监测血压等,将以上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阅读教材,必须要满足人手一册,授课的具体方式为志愿参与的医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在6周课程学习后,要定期组织活动验证学习内容。(2)医生对患者的支持,社区需要具体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提供一名医生,作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师,提供其联系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参与支持的医生需要提前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训。(3)实施模式分析,学习成功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区,以这些社区作为借鉴对象,学习期采用的参与型实施模式,即为社区卫生服务与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参与模式,街道需要将此模式归纳入卫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需将此归纳如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分工要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个过程。

1.3 评价标准 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可依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3],参考其评分标准,而血压控制率应以收缩压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张压小于90 mm hg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实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健康自评分数、疲劳以及情绪低落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在实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实施管理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研究组32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53.33%,对照组30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04,p<0.05)。

篇11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血脂;血压;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09-0124-02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老年患者死亡原因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的重要的高危因素。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均与高粘滞血症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伴血脂异常,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1]。高血压的综合干预主要是通过降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继而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次研究主要探究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详细研究分析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间居住在本社区的6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病例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8岁-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32±6.19)岁,病程在1年-21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1.03±2.07)年;对照组:病例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39岁-7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5.46±5.90)岁,病程在1年-19年不等,平均病程为(10.76±1.5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两组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的问题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级;②患者至少存在一个可干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影响血压波动的生活陋习,如:肥胖、吸烟、血脂异常、合并糖尿病、其他心脏病、酗酒、熬夜、饮食结构不合理、医从性差、焦虑、失眠等;③患者属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管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疾病细节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疾病细节管理具体内容: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影响血压波动的日常生活陋习进行评估分析,根据危险的分级,对中危组的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而对于高危组的患者则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观察;设定健康管理知识培训的专员,其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亲和力强,通过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的方式(对个别行动不便的患者采取上门服务)进行有效沟通与随访观察。同时对社区的医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社区医生到上级医院对慢性病管理进行学习交流,提升医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提高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质量;结合社区自身特点,采用自我管理理念,并且发放管理手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并加强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定期在社区内组织患者听取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并对其进行讲解降压药物种类、服药时间、服用方法(曾有患者将硝苯地平控释片掰开服用)、剂量调整、饮食与运动、情绪调整、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等专业化、个体化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患者从被动变主动,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并且建立医患双向的信息交流平台[3]。

1.4统计学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血脂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绝大多数的患者一旦确诊则需长期乃至终身治疗,临床主要采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降糖、降脂治疗,饮食、生活习惯改变等。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可防控性。疾病的细节管理是一种针对个人或者集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同时又具有显著的个体化差异的管理,力争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建立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及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疾病细节管理的主要宗旨在于对症下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目的在于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的产生等[4]。危险因素的控制是管理高血压患者重要的环节,其对于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并且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示,对高血压的患者实施疾病细节管理后,明显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并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经过临床实践也证实了这种方法行之有效。本次研究也通过比较细节管理与常规管理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疾病细节管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表明,经过各自的干预后,采用细节管理的患者其血压及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较采用常规管理的患者改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绝大多数的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其具有临床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程旻娜,李新建,王玉恒等.上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394-397.

[2]王玉恒,程旻娜,李新建等.上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膳食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398-401.

[3]陶敏亚,周浩,张一英等.疾病细节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影响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4):339-341.

篇12

1 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居民老年化加剧,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我国目前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位成人中有2位患高血压[3],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9.14%[4]。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吸烟、饮酒、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等有关,高血压的防治必须从全社会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人群入手,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基于社区的高血压防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5]。

2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2.1分级管理 高血压分级管理是基于规范性测量血压的前提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标准筛选出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的体格检查、高血压病史、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和家族史等情况,对患者的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和量化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后按照《社区高血压防治手册》的管理措施,依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危险程度、血压级别对其进行一、二、三级的管理。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内容包括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定期检测血压、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规范用药及定期体检等内容[6]。实施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后,使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覆盖率得到提高,据赵欣等[7]报道经对北京市3个社区实施分级管理后,社区高血压患者整体管理率达到89.1%、强化管理率90.4%、一般管理率89.7%,高于高血压防治标准要求的80%以上管理率。此外,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还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且医疗费用少等效果。通过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使每位患者都能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最基础的治疗[8],分级管理使每一位患者从中受益,同时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米[9]以太原市小店区营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9例慢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方法、步骤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类、干预,结果64.9%患者达到目标血压、血压控制率占65.0%,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为91.9%。但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尚存在着管理范围狭窄、标准欠灵活、量化指标不够、患者自我责任感不强、未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心理干预等缺点,且分级管理着重点在二级和三级预防,忽略了一级预防。

2.2 自我管理 高血压自我管理是通过系列健康教育项目和课程教给患者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信心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来帮助患者依靠自我行为解决疾病对情绪和躯体带来的各方面问题,其本质是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方法来控制高血压,它是“慢性病自我管理”的一种,其实质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10]。自我管理方法为医护人员选择部分患者培训为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带领由10~20名患者组成的小组,在社区医护人员指导教育下学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合理膳食、运动锻炼、互相督促遵医服药及经验交流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程参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制定、实施,日常生活行为干预、合理膳食制定及运动干预等,并未学院提供心理等各方面内容的咨询及活动指导[11-13]。自我管理模式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注重了患者自身参与,挖掘患者潜能,强调患者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患者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各种危险因素,达到有效的血压控制[14]。

2.3“三化”管理 “三化”是指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三化”管理的基本方式是以“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指导,社区实施,群众受益”为原则,以“社区居民健康促进工程”和“农民健康工程”对社区居民每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为契机,对高血压社区防治实行的管理。“三化”管理是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其内容包括规模化管理-管理本社区15岁以上常驻人群;规范化管理-明确参与管理的各类机构和人员及其管理职务、全人群分类及高血压分级管理的主要内容、要求和管理流程、分阶段实施管理方案和目标等;信息化管理-建立专家、社区医生、患者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社区全人群的信息化管理进而社区专业人员的信息化管理[15]。“三化”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愈率、控制率;降低社区人群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建立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并可持续的社区管理模式,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实现被动就医转变为主动就医,健康档案的“死档”转变为“活档”,将分散的医疗资源转变为整合的医疗资源等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16-17]。

2.4群组看病管理 即由社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组成团队,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答疑,以小组形式让患者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全新管理模式[18]。本模式创建了医患及家属交流平台,通过患者-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机会,患者-医护之间的交流使患者获得医护人员的支持,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使患者获得病友和家人的支持,可以减轻对自身疾病的疑惑与疑虑,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他们的疾病康复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19]。以小组的形式把患者组织起来,不仅大大增加了患者与医生解除的时间,还能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缓解患者数量迅速增长给医疗机构带来的压力[20]。群组看病管理模式经国内外实践均证明在管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向多个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亦可对某个患者进行个体化咨询,其管理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更节约时间,是有效的、可行的管理模式[21]。

2.5知己健康管理 该管理模式是通过知己能量检测仪收集个人的运动信息,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生活方式疾病系统管理软件和通讯技术,来对被管理者进行生活方式信息的收集指导和健康状况的评价,对患者进行可控的危险因素量化管理,使其在3个月的管理过程中逐渐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22]。李志芬等[23]研究表明“知己健康管理”能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的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患者有效的运动,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治疗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3 小结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提出目标:到2015年,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社区卫生服务是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体系,是“保障健康”和提供连续的最佳场所[24]。随着新医改的施行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我国的高血压社区管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建立科学性、持续性、有效性的集治疗、随访为一体,适合各社区高血压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高血压防治效果、达到防治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丽明,陈晓平,王斯,等.成都市武侯区社区高血压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3):474-477.

[2]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iood pressure to vasce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one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ive studies[J].Lancet,2002,36(9).

[3]卢健,潘永寿.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4,36(1):120-121.

[4]Wang JS,Liu SY.Interval estimation of the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mong person aged over 18 years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10,26(17).

[5]Hendriks M,Brewster L,Wit F,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rural Nigeria in the context of a community based health insurance scheme:QUality Improvement Cardiovascular care Kwara-I(QUICK-I)[J].BMC Public Health,2011,11(6).

[6]李向,庞瑞霞.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医药,2010,5(5):395-396.

[7]赵欣,李瑞杰,徐应军.高血压病社区―医院之间危险度分级管理模式的效果[J].临床荟萃,2010,25(6):464-467.

[8]Hacihasanoglu R,Gozum S.The effecl of patient education and home monitoring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hypertension management,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urs and BMI in a primary health care setting[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6).

[9]米.高血压社区分级管理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530-1531.

[10]卓志鹏,袁雪丽,伟,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656-658.

[11]陈中文,顾伟玲.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959-962.

[12]宋秀玲,梁伯衡,潘冰莹,等.广州市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及其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1):57-60.

[13]钱定广.“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是慢病管理的最佳模式[J].社区卫生保健,2010,9(2):111-119.

[14]贺林,纪永江.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的社区高血压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4(14):299-300.

[15]唐新华,全宏义,徐小玲,等.高血压社区“三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71-75.

[16]刘玲,金先庆.社区高血压信息化管理模式评价[J].重庆医学,2011,40(25):2597.

[17]何关松,楼景,骆丽娜,等.义乌市北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7-48.

[18]郑英奇,崔碟,杨燕琴,等.社区高血压病群组看病管理实施效果的初探[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2):230-231.

[19]唐新华,金宏义,陈秉初,等.社区高血压控制:阶段目标管理的效果[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3):231-235.

[20]王晓莉.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8-11.

[21]朱兰,吴克明,凌枫,等.上海市斜土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模式效果初探[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2):114-116.

[22]常佩芬,王燕宁,周涛,等.知己健康管理对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68-870.

篇13

资料与方法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71.09±4.84岁,其中男53例,女70例。

管理方法:⑴组建全科团队:每个团队有成员7~9人。其中全科医师3~4人,主要承担全科门诊、家庭病床、咨询、健康教育及慢病康复指导等职责;社区护士2~3名,主要承担社区护理、上门服务、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等职责;公共卫生医师1~2人,主要承担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妇女保健、精神卫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职。在组建全科团队时,团队长实行竞聘上岗,团队其他医务人员实行双向选择,择优聘用。⑵方法:由全科团队深入社区,每周巡诊1次,每个月1次健康讲座,进行面对面的宣教、指导。具体措施包括:①生活方式干预:发放标准用盐勺,减少盐的摄入(每天少于6g),争取做到戒烟限酒。②运动疗法:根据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法,控制运动量,以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前提,并持之以恒;③心理指导:定期沟通与交流,培养和建立患者对健康负责和高血压病可防可治的信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④药物治疗:遵从小剂量联合用药、随访督导服药、个体化规律用药的治疗原则。

疗效评定方法:评价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控制率。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310软件。

结 果

21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比较,见表1。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居民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科团队健康管理1年后,血压控制显著改善,在社区居民中实施行为干预可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并发症[4],健康教育和促进是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的有效途径[5]。全科团队式服务对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控制管理有积极作用,是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6],是第一线的基层医疗保健。开展全科团队式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降低基本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老百姓对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卫生工作重心下移,防病关口前移目标的重要举措[7]。全科团队下沉式健康管理高血压等慢性病起到了安全、有效、连续、便捷等作用。为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管理团队的运行机制探索,积极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需求,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可及、连续和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建凤,Widman RP,顾东风,等.我国成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7.

2 林云,左惠娟,冯春荣,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2):122.

3 陶寿淇.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状况:1991年抽样调查结果[J].高血压杂志,1995,17(增刊):14.

4 《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试行)》.沪卫疾控(2004)45号.

5 韩彦彬,董柏青.高血压人群健康干预常见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540-543.

篇14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效果评价

高血压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病,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主要方法则是预防以及防治高血压,然而由于高血压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因此大部分患者并无主动治疗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血压并不能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以及管理[1]。此研究则对我社区门诊诊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方法,获取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管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门诊2014年6月诊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例患者为男性,比例为45%,33例患者为女性,比例为55%,患者的年龄为52~82岁,平均年龄为(58.1±15.4)岁。患者的BMI均在21.5~28.2kg/m2,而其入社区时收缩压均在148.4~168.8mmHg;舒张压均在95.5~1112.3mmHg。

1.2方法 创建高血压患者的档案,其档案内容包含职业、文化、健康、饮食以及服药依从性等。同时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对高血压管理日常工作进行负责,创建血压免费检测地点,并对患者的高血压进行定期检查,按照其实际血压状况予以分级,对于1级患者而言,其管理重点内容则为宣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以及纠正其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患者至少检测1次/w血压,并将其进行详细记录,并对血压水平进行3~6个月的观察,如果患者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需要对其进行药物指导。而对于2、3级高血压患者而言,主要管理内容则为药物选择以及合理用药方面,协助患者选择可长时间使用,副作用较少以及效果显著的药物[2]。与此同时,还应定期举行健康讲座,并向患者详细讲解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检测等相关内容,以此来加强患者在治疗中的自觉性。协助患者创建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应多食用清淡的食物,同时对钠盐的摄入进行相应的限制,适当减少腌制品的食用量,多食用含钾较多的食物,并对脂肪摄入予以相应的控制。此外,患者应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锻炼方式,如散步、气功、慢跑等。而患者还应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应擅自加大或者减少服药的剂量,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目的以及意义,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减少药物种类,应选择长效药物,以免出现多次用药现象[3]。

1.3观察指标[4] 对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变化、用药依从性、参与教育课堂的次数、患者自我血压管理情况、血压监测等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上述研究中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研究经计算后的结果均采用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进行x±s表示,治疗前后经计算如果P

2 结果

2.1比较管理前后的血压水平 患者管理前后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通过比对,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后P

2.2比较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 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性较强,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2。

2.3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 调查患者在家中进行自测血压状况,其中15例患者每日检测血压次数在1次以下,比例为25%;45例患者每日检测血压次数在1次以上,比例为75%;而管理后5例患者每日检测血压次数在1次以下,比例为8%;55例患者每日检测血压次数在1次以上,比例为92%,管理前后通过比对,差异显著,P

3 讨论

对高血压控制的主要内容则为社区规范化管理。社区医生和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接触,因此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以及交流,并逐渐形成高血压防治中的优势所在[5]。通过分析可知,我社区中心高血压患者优良达标率达90%,同时也能看到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增强沟通,以此来宣传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并将社区居民进行良好的管理,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小区。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落实到患者的细节中去,从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管理率。

参考文献:

[1]李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14):32-33.

[2]龚卫红,陆燕云,陆纪德,等.社区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内科,2010,05(3):245-247.

[3]张润莲.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