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
(一)音乐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现状
1.必修课课时减少,特色课课时增设
缩减必修课的课时,加大选修课和特色课程的比重,这是目前所有的高校教学和课程变革的现实要求,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也属于其中。基于这种形式,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立现状各有不同,导致毕业生的音乐艺术实践能力不断下滑,不过用人单位关于幼儿教师在唱歌、弹琴、跳舞、绘画方面的显性标准并没有降低门槛,反而期待更高,这必定致使形成隐性教育观念和显性能力培养之间的冲突。
2.有关部门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和以前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展开深入的对比,相关部门将学生教学理论与能力的培养标准不断提升,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越来越丰富。不仅仅是以唱歌、弹琴、跳舞、画画为导向的技能教育,与此同时还有遵循科学的教育观念,熟知幼儿教学规律的专业人才以及课程设置,此举虽然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全面发展,同时又会弱化音乐课程的建设,不利于音乐课程的进一步深化,这也是无法规避的客观事实。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一般
从学生来源来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招收的是很多没有掌握音乐技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一些有一点音乐技能的专科学生。专科学生因为在中专三年阶段训练了音乐技术和技能,有一定的音乐技能基础,所以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来源便是有着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和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不具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有限,在学习进程中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在教学目标以及目前音乐课程教学课时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怎样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或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是任课教师不得不深思的课题。显然,单纯地依赖任课老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和积极配合。
(二)音乐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
1.缺乏音乐技能课余练习
根据弹奏与歌唱音乐技能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是在课余的时间要加强训练,显然这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的。经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把时间花费在了学习教育文化类的课程中。除此以外,学生没有主动练习音乐技能,影响了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在入学之前,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音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效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前的《幼儿音乐教学课程》都是根据幼儿教师理论基础知识—不同音乐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实践的顺序。而这样教学便会让教学内容由始至终都处于以学科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都主要基于课本,这必定致使理论和实践不相符,无法实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教育理论认为:“怎样做事便怎样学习,怎样学习便怎样教学。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的时候教学,学生在做的时候学习”。其中以“做”为重点,把理论知识转变成实践知识,彻底地改变教和学、学和用分割的缺陷。
3.忽视基本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培
养我国缺乏专门的学前教育类的高素质人才,很多教师都来自专门的艺术学校,顺理成章的,教师把练习了10多年的声乐学习经历、钢琴学习经历和对专业的要求放置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上,尽管注重对学生艺术技巧与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学生的教学能力与基础艺术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充分的重视起来,在基础并不牢固的情况下,想要达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很大的困难,如果上述情况不予以改变,一方面会导致音乐教师工作量的倍增和教学难度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看不到自我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抵触或厌学情绪,得不偿失。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音乐课程设置策略
(一)将音乐技能课余练习纳入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提出,必须对课堂教学与课文学习和指导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对于技能训练,要实行小班教学。因为课堂教学课时减少,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偏向于讲解、示范、应用演奏和弹唱的知识,还有日常实践作业的考核和检查。而课堂教学的延伸则是课余的弹唱实践,任课教师对此要予以关心,应当把它列为平时成绩的关键考点,训练室的负责人进行有效的登记与记录,详细的记录学生的成绩,督促学生努力够进行反复的练习,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的相关技巧,根据教师的监督检查和学生的自觉练习,可以让音乐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学生不再把课堂教学时间当做练习技能的主要场地,在课余加以练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音乐课程设置作出调整
基于音乐课程整体教学课时下降的现实,应当作出对应的变化。比如说,构建融合性课程,不再设置单一的音乐课程,为了和目前阶段学前教育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模式相适应,把之前设立的弹唱、钢琴、乐理、声乐等课程,综合成钢琴与弹唱、歌唱和音乐基础,除此之外还有建设导向为培养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的课程改革。比如在钢琴和弹唱的相关课程当中,之前钢琴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讲授钢琴演奏的相关技巧以及对音乐内涵的处理,这与儿童歌曲伴奏和弹唱没有任何关联,学生需要系统学习钢琴基础之后再去学习儿童歌曲伴奏和弹唱课程,看上去好像较为妥当,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我们务必要理清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弹唱和伴奏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需求。
(三)提升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加深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认识,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音乐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从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相关标准来看,专业教师必须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的标准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幼儿园有一年的教学经验。基于此,我们由宏观专业改革和构建方面制定政策,规划每一年派遣教师到幼儿园去挂职,进行兼职或者全职,熟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平日管理、音乐课堂教学、游戏,尽可能培养专家型学前幼音乐教师,每个学期都有新的教师入职,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到实习的基地去设立音乐教育课程,基地和高校共同协作,有效推动建设学前儿童音乐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策略;
一、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个专业,有着独特的专业特点,幼儿教师在幼儿性格培养和启蒙教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培养的幼教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前教育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构建多维内涵的音乐课程体系。
二、现阶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蓬勃的发展,但是尚未形成准确的定位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主要是受西方音乐学的影响,忽视了学前教育的中国文化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定位。我国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堂对文化基础这一方面并不重视,只有构建起良好的人文基础才能实现学前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安排也不是十分的合理。我国音乐理论并不是十分的完善,我国主要是模仿西方的音乐理论,缺少母语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要加大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课程。最后,在音乐课程的定位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促进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发展,只有加大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为内涵的构建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学前教育也在迅速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学前教育的目标定位也要有所调整。第一,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熟练的掌握从事学前教育所需的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让学生将音乐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的了解音乐的实际内涵,最终实现音乐和生活实际的统一。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有音乐审美能力还要有音乐的创造性,音乐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构建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就是构建具有多元化、多方面的丰富多方面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促进中国学前教育音课程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如何构建学前教育多维内涵的音乐课程是当前许多教育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有所不同。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不仅仅要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知识,还要融入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
(一)融入中国的音乐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与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你能够弘扬我国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能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准确定位。我们只有掌握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精髓,才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也能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应该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点,将民族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到一起,在课程安排上增加一些民歌和传统戏曲,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母语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方向。学前教育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因此,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满足专业的实际需要。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要以终生教育为原则,促进学生养成持续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结合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不可以改变的趋势,音乐教育也不能离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就必须与世界多元化文化结合在一起。世界多元化的文化不仅仅能够丰富我国的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形成一种包容的态度。
(四)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化促进了世界的多元化。信息化也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就必须与信息化结合起来。通过将音乐课程与信息化结合在一起能够展现出新的活力。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充分的利用了信息化的便利条件,不断的变革教学模式与教学的内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一个沟通的网络平台,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解答学生的一些问题,视频、音频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音乐的内涵,更加真切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信息化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多维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彻底的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的限制,大大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音乐课程,应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音乐认知和学习的多维化。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的多维化的构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理论和音乐的专业技能,还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受过钢琴,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虽然在小时候学过,但由于长时间没有练习,弹奏技能也比较生疏;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五线谱,更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学习音乐的基础差,所以没有必要把功夫都下在弹奏技巧上.把音乐基础知识、钢琴基础、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弹唱、幼儿打击乐综合在一起,从钢琴弹奏的手型、力度、指法、以及断奏、连奏、跳奏等技巧性的练习开始.最终能够达到能为儿童歌曲即兴伴奏,边弹边唱的水平.在课时安排上,一二年级开设乐理基础知识、钢琴基础课.三四年级开设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弹唱、幼儿打击乐课.
2以儿童舞蹈创编为主的舞蹈课
当然一定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是基础.在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把上功夫适当减少一些,也就是说,不要求达到专业舞蹈演员的水平,只要通过一年的基训后能够达到直、开、灵活、协调即可.将五大民族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训练与作品鉴赏融会贯通.在学习民族舞蹈时,可以结合节奏训练.根据各个民族不同的风格特点,学习不同的节奏型.例如: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伴奏音乐节拍的种类非常多,除常见的四二拍、四四拍、四三拍、八三拍和八六拍外,还有八五拍、八七拍等混合节拍构成.音乐活泼、愉快、开朗、幽默.附点和切分节奏运用的比较多.在乐曲中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舞蹈的动律以节奏为基础,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动律.而相同的节奏型加以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动律.将古典舞、现代舞、儿童舞蹈与创编综合在一起.侧重儿童舞蹈创编,应该意识到学习民族舞蹈和基本功训练以及一切舞蹈语汇,都是为舞蹈创编积累素材.在课时安排上,一二年级开设舞蹈基本功训练、民族舞、古典舞,三四年级开设现代舞和儿童舞蹈与创编.
3音乐选修课的开设
幼儿教师在儿童成长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必须以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职业需求及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为出发点,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整合音乐课程,培养具有幼教型、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等综合教育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课程整合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
教育是振兴民族的根本,是国之崛起的百年大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定位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专业化,各级各类学校是通过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定、教学质量评价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对幼儿潜能的开发是不可忽视的,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在音乐课堂中在对未来的幼儿教师进行系统的训练。
1高师院校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幼儿教师的职业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逐步走向专业化。新《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幼儿教师在学前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活动包括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等方面教育活动,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不完全体现在教师的单一能力上,而是教师多方面技能的综合体现[1]。学前儿童教育教学多领域的发展与变革,也直接影响着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高师院校也不再以大量理论课为主、设置单一的课程来培养学前幼儿教师,而是与当前的学前教育形式相结合,培养符合当前教育形式下切合幼教理念的教育型、管理型的综合幼教人才。
2高师院校学前专业音乐课的课程价值与意义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和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活动之一的“艺术”课程,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教育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身心发展,音乐教学在学前艺术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及任务。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的重要领域,应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2]。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学生优秀的音乐技能,离不开基础的音乐理论。因此应突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元化,在练习学生扎实的音乐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的实用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熟练儿歌弹唱、幼儿舞蹈创编等音乐技能,还应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在技巧上虽不能达到专业院校学生的水准,但是要做到可以综合运用,多才多艺,能够要把所学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幼儿音乐活动设计之中,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3高师院校学前专业音乐课程建构方向和理论依据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理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培养逐步走向高校化,可是大多数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理论知识,这使得学生在所需的专业技能上存在着普遍的下降趋势,实践的专业技能匮乏,使之不能够很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工作者[3]。这一局面是因为大多数高师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定位有偏颇,忽略了应该有的学科交叉,分科教学中课程之间缺乏渗透,内容重复较为多见,个别课程甚至偏离了幼儿园实际教育的宗旨,不利于知识结构的多元化组合。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要以学生职业需求为出发点,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学前教育的专业性特点来设置,要让知识、技能和教师素养之间有效关联。切合实际地进行实践教学,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突显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
3.1音乐必修课应准确定位
目前,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现状是学生人数过多、课时不足、学生的技能基础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要建构在岗位需求之上,在音乐课程中将各学科内容建立相互依托的关系,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的重复。要在学生基础薄弱的同时,在四年的培养方案中合理设置课程,针对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培养。在音乐课程中形成以钢琴、声乐、舞蹈三大基本音乐技能为依托,技能之间融会贯通,融理论课为一体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后的培养,在钢琴、声乐、舞蹈等艺术领域有效提高,能够把所学综合的音乐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展现[4]。
3.1.1钢琴综合实践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必修课之一。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钢琴技能方面为零基础,要在短短2~3年的培养过程中达到“速成”与“实用”,就要把乐理知识、钢琴技能以及钢琴伴奏等课程进行整合,即在掌握乐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钢琴技能和伴奏中,来提高学生钢琴的综合能力。可以适当放宽对学生钢琴技巧的训练,在学生完成“车尔尼599”教程的学习后,就可以加入简单的歌曲伴奏理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幼儿歌曲伴奏及边弹边唱的能力。把乐理内容中关于“调式、调性、音层、和弦”等内容更有效地融入到钢琴基础与儿童歌曲伴奏中。将钢琴、弹唱、乐理等知识重新整合,有针对性地完成培养目标。
3.1.2声乐综合实践
声乐综合实践课是将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声乐作品欣赏、儿童歌曲演唱、儿童歌曲合唱排练等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当地降低声乐技巧的要求,不要过分强调声乐中的美声或民族的演唱方法,而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对幼儿歌曲有较好的理解。在声乐技巧训练中要注重对学生音准、节奏感的练习,让学生多欣赏各国的优秀儿童歌曲和我国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儿童歌曲,为学生在日后实践教学过程中有良好的声乐技能做铺垫。
3.1.3舞蹈综合技能
舞蹈综合技能在学前专业技能中也尤为重要,舞蹈综合技能课将舞蹈、幼儿舞蹈创编、舞蹈欣赏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中关于体态律动内容整合起来。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内容中不要过多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儿童舞和国民族舞的组合训练。在舞蹈教学中融入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内容,运用奥尔夫音乐中的声势与律动的方式为幼儿舞蹈创编、音乐律动游戏做坚实基础。
3.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1有效开展执教能力的教法课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多项技能的同时,还要将所学的音乐技能进行整合,运用到幼儿音乐活动的设计当中[5]。在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中要加入先进的国际化幼儿音乐课程理论体系与教学方法,如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透过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研究,利用微课等形式开展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3.2.2加强校外实践活动
应加强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执教音乐活动的能力。校外实践教学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学生在真实教学环境中,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再结合理论依据来为幼儿设计音乐活动。高等师范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有创造性、有良好音乐素养的能够胜任学前音乐教学工作的幼儿园教师,进一步树立优质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培养体系中不断创新,结合当前教育发展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优化、整合课程内容。
作者:侯敏 王丽燕 李雪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张会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44-145.
[2]王冲.普通高等院校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10.
[3]乔永军,白芳.试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音乐技能》的课程建设[J].音乐创作,2015(9):189-191.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是其根是其本,所以在音乐课程内容安排上应该更大比重的增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也是弘扬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绝佳手段。我们只有在更好的掌握并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这是展现我国软实力的一个绝佳策略,同时还能使学习者认可中国自己的音乐文化并产生更加浓厚的爱国情操。所以,我们在构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时应该把中国民族文化作为基点完美地融入到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课程内容安排上增加一些民歌、传统戏曲,理论课可以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授,潜意识中去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与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有效结合
世界全球化发展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大趋势,这样的时代就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在此大背景下,音乐教育也脱离不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这就使得中国的音乐教育必须与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且世界多元化的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我国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而且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开拓学生的眼界,会塑造学生们形成一颗包容的心,这是构建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一个有效手段,并且效果是极其明显的。
三、与信息化的充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