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生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具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社会、为了学生,应与时俱进,多形式、多渠道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当今健康的含义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而协调。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基本方面来判断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比如说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富于想象,爱幻想未来。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整天想入非非,甚至产生幻觉,那就心理不健康甚至不正常了。二是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保持完整统一。例如我们在遇到愉快的事情会感到高兴。如果一个人在遇到痛苦的事情却显得非常高兴,那多半这个人心理是不健康的。三是个性特征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如果一个平常非常吝啬的人突然变得慷慨大方,这说明这个人心理反常。根据这些标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人生目标积极向上、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生理上的迅速成熟使其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然而,由于其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产生挫折感。其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并获得全新的社会评价。在这种追求当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另外由于性的成熟,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心理上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同时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突出表现在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高傲与自卑等等矛盾现象共存。中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但是他们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这种依赖更多地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这一时段的学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虽然更加丰富,但表露在外的东西缺少了。但同时又感到非常孤独与寂寞,不断寻找朋友,一旦觉得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这又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因此容易导致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偶尔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尔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在他们身上往往高傲和自卑交替出现。同时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要直接面对社会和专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因此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为了让中职学生能更好地度过这一身心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1.1中职学校应该切实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自己心理发展规律,掌握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惑的方法;同时,可帮助其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书本知识,而是着重于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触动,对个人生活、自身特点、行为习惯及人生规划进行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完善和提升个人的人格与心理素质,发现并创造出个人的价值和资源,最终使其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自己的心灵导师。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重视心理教育教学中的体验式成分,使学科知识得以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1.2学校的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个主要工作方面。例如我校学生科、团委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洪战辉先进事迹报告”、“阳光体育”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体会。同时班主任加强日常教育工作,利用班会课对班级所存在的共有问题集中进行探讨。1.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学校应配备一定的专职心理老师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开放心理咨询室,针对个体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可开展心理测评,对有相同问题的学生,比如新生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等可开展团体辅导。并对可能存在高危行为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2家庭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有关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80%与家庭的教育有关,因此,只有家长与学校、老师积极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家长与学校应经常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只有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在家的表现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疏导。其次,创设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小孩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言行、教育的方式,无一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最后,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作为父母单纯爱孩子是不够的,要在关心、体贴同时,客观分析孩子的思想、心理,与学校协作和密切配合,讲究策略、方式,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3整个社会为中职生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加强对学校周围环境的整治,比如抓好对网吧的专项治理、日常监管,和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净化文化市场;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宜阅读的出版物的行为。学校建立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与社会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汉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J].考试周刊,2008,38:39-40.
[2]刘昱.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8:72-76.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
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可知,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非常活跃的思维,并加强实践练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书写综合能力,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按照哲学观点来讲,创新是一种思维意识,对应的物质基础是一切事物,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创新也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有三个层次,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作出调整,二是依托原有的发展规律创作新事物,三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更新创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是指依托已有的可知的事项创作出新的事物。小学生受年龄影响,一般情况下认知能力差,逻辑思维有所欠缺,但是小学数学却因为其独特的学科属性而具有其他学科所不涉及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两种特性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非常吃力,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合理创新,敢于运用新兴手段、新的理念教育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促使其达到主动创新的效果。
例如,将统计图和立体图形的教学放到更低的年级,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实际体现,它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创造新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新的基本技能有重要影响。所以,创新意识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已知的信息,突破各种常规,提出新的思路、建议等,以便开展更新颖、更独特的活动。同时,创新思维是创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各种感性的事物提升学生的思维,对于引导学生真正创造新的事物有重要影响。
再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内容的教学时,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可以利用它们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创新能力等有重要影响。因此,创新需要全面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低年级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才能真正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只有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从实际教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新课标对教学理念的调整,小学数学的教学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维,从原来的教学生学向学生自己学转变,从要我学实现我要学的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教的知识点,开拓思维,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预习的能力,主动培养学生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点自己探索推理的能力,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讨论研究,找寻其中的规律及衍生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规律的兴趣,促进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比如,在讲圆的面积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大胆地提问,道路上随处可见的下水道井盖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为什么不是方的,通过两者面积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一般而言,这道题的解法要涉及方程式,但是只要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别的角度考虑,就可以有另外一种解答方法,网上流传很广的解题方法,就很值得学习,假设鸡和兔都站立着,一个小学生拿着哨子吹哨,吹一声哨子抬一只脚,第二声再抬一只脚,结果鸡都坐地下了,剩下的就是两只兔子的脚,这样学生就很好理解,也更容易记住这种特殊的解题方法。所以,合理利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对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充分利用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重要需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小学数学不断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实践平台的科学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上获取更多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资源,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加强学生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方面的更多问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经验、创新能力的真正目的。例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百分数的组成、相关资源等,并将商场打折的实际案例引用过来,如三八妇女节期间,女性服装一律打七折,第二件折上折,即六五折。通过计算女性服装打折百分数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并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对于降低小学数学教学难度和复杂性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学习完一整个数学知识点或单元以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归纳解题规律、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巩固各个知识点,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在实践教学中,不同年级的数学题涉及的知识点不一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并有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这个内容的教学时,需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加法交换律、分母通分等。由于这些知识点所在的教学阶段不同,如果学生非常灵活地运用可能有点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巩固这些知识点,将教学内容与练习题结合到一起,并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以便真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的模样,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营业员、顾客和老板等,其中,铅笔的价格为1、5元,水彩笔的价格定2、5元,让学生计算3支铅笔、6支水彩笔的价格。如果客户拿出20元,需要找多少钱?这样的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设备,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并加强数学教学与实践的联系,真正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
[2]庄惠芬.聚焦多个维度,培养儿童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2016(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