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加强员工身心健康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作为电力企业,一方面要在特定时期督促和引导员工苦练内功,挖掘潜力;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心关爱,从内心深层面关心员工,疏导员工内心压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我激励,发挥出更多的力量,推动企业的科学创新发展。这就是将员工个体内心环境与企业发展环境结合考虑的一个课题,就是以切实的方式,培育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升对员工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如果将电网企业比作一幢大厦,则每位员工就是每一块砖,将员工的身心健康关怀好,其作用不言而喻。电力行业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其他行业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探索电力行业员工的心理状况及其基本规律,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身心健康管理模式,对于保障电力行业员工身心健康、电网安全稳定和提高企业绩效有重要意义。
2身心健康管理的措施
员工身心健康管理同安全生产管理同样重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生产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改革发展。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对员工健康状况及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管控,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将工作环境对员工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积极采取措施提前预防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员工健康隐患,确保员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日常工作中来。提出如下身心健康管理的措施:
(1)工会参与员工身心健康管理。“企业关爱员工安全健康,员工心系企业发展”。各级工会要从落实创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企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参与和做好员工身心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自觉增强做好员工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针对发展建设中员工身心健康所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维护员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工作的有效方法。一方面积极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把对员工安全健康权益维护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形成党委领导、行政重视、职能支持、工会运作、员工参与的安全健康工作格局。使员工安全健康管理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等活动与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同步进行。另一方面,搭建平台,加大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强化全员安全健康意识,落实员工安全健康责任制,提高员工安全健康参与力度;全方位的措施促使员工真正做到不违章,为企业负责,为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
(2)建立员工健康信息档案。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体检,根据因工作和生活行为确定查体内容。建立员工个人健康信息档案,跟踪并定期分析员工健康状况,指导员工提前预防相关疾病,引导员工正确认识自身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健康水平,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预防和提前治疗至关重要,定期查体应当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员工福利的一项重要内容。
(3)改善员工饮食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除了有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决定外,更重要的是后天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环境,积极完善相应的饮食生活条件,比如引进纯净水设备、提高饭菜营养搭配水平。同时,积极调动员工参与健康行动,提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责任心;企业应对员工的饮食生活方式采取合理干预,促使员工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
(4)严格执行岗位劳动保护措施。企业劳动保护既是安全生产重要措施,也是员工身心健康基本要求。在员工工作过程中,因长期接触具有副作用的物质而造成身体或某个器官产生慢性病变,企业通过严格、有效的劳动保护杜绝员工身体产生这种病变,从而达到了对员工健康的有效管理。企业在采取劳动保护措施过程中,须坚持“严格落实、全面防控”的原则,积极为特殊岗位提供定向体检项目,为员工更为长期服务于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营造健康工作氛围。员工健康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企业的幸福。企业在完善各项员工健康管理举措的同时,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健康宣传。通过平时的会议、座谈做好健康提示,并积极利用体检的时机,加强员工对医疗保险和服务的利用,营造企业员工和谐、健康的良好工作氛围。
(6)完善心理健康培训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员工健康课堂”,内容,采取讲座、体验式培训、团体辅导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达到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习惯、倡导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目的。每季度一个主题、一项活动,为员工提供知识援助。可以根据不同群体需求不同的特点,开展女工讲堂、青年职工讲堂、父母讲堂、领导者讲堂、中老年讲堂等,并形成更加细致的培训体系。
(7)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工会应从建设安全文化入手,发挥和利用好宣传教育阵地,探索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教育方法。使职工在生动活泼、自觉自愿的活动中充实安全健康知识技能,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预防能力。加强组织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关爱。举办现代心理学主题讲座,教会员工心理机能,提高员工心理素质,同时通过员工生日主题会等方式加强员工心理关怀,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身心健康和谐氛围,积极心态工作,阳光心态生活,平常心态处事。开展协会活动(乒羽、篮球、瑜伽、文学、钓鱼、自行车、摄影等),加强员工横向联系,形成良好氛围。一系列举措具有良好的效果,拓展了员工健康的关怀形式、途径和内涵,从而实现关注员工健康具体化,多样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目标,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管理的氛围。
3结束语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 实施困境 应对措施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enterprises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so the manage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every enterpris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economic benefits,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ff,in time for the employee to eliminate concerns,reduce stress,such as enterprises will seek out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easible road,implementation of an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is to enhance the enterprise staff to focus on effective way,how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to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ff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words: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predicament; counter measures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急剧加快。面对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人们难免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和情绪问题,烦躁、焦虑、忧郁和孤独已成为现代职业群体的心理通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排遣,将不仅会直接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工作效率,进而给企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启动员工援助计划,本文通过对利用员工援助计划来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和企业发展进行介绍。
一、有关员工援助计划的介绍
1.员工援助计划的含义
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一般地说, 它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从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 EAP 是企业用于管理和解决员工个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和企业绩效的途径或机制。
2.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
员工援助计划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服务于员工的心理方面,具体包括调查分析、培训教育、个体及团体咨询和综合测评,首先对员工的个人心理健康以及团队整体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剖析组织氛围、组织压力、组织承诺等方面,并针对调查并分析出的情况,给出整体的建议;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在培训教育过程中、向员工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对员工个体以及团体进行咨询、解决员工个人心理问题,或者解决员工家庭及其他困扰的问题;最终对员工进行综合测评、测评内容包括员工的个人能力以及性格等。
二、 员工援助计划的必要性
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就是关心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在损害员工身心健康、导致员工身心疾病的职业因素中,有企业制度不合理、不科学的弊端对员工的严重束缚;有企业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不顺对员工的严重伤害;有劣质的或过时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严重困扰;有劳资关系对立、干群关系紧张和人际关系的疏离对员工的严重打击;有违法悖德、丧失人性、巧取豪夺对员工身心的严重摧残;有组织局限、报酬不公和模式落后对员工的严重压制等等。这些因素,既是损害员工身心健康的职业压力,也是阻碍企业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强大阻力。国内外的大量调查研究都显示:由这些因素形成的过重的不当的职业压力,不仅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损害企业组织的健康。因此,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帮助员工克服或减轻职业压力,就是消除企业或组织前进的阻力,解开束缚企业发展的枷锁。
员工援助计划在企业中的启动非常有必要,主要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方面是能促进员工心理健康发展,摆脱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能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效益,因为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为员工和企业提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心理咨询、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员工减轻压力,降低或削除可能影响员工绩效的环境因素、旨在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为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 我国企业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困境
在我国各大中小型企业中,虽然陆续都实施员工援助计划,但是针对目前现状,仍然出现一些不足的地方,没有达到良好的成效,所以要对我国目前企业实施员工援助计划所面临的困境总结出来,有的放矢。
1.对员工援助计划理解片面,形式和内容比较局限
有些企业将焦点放在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咨询上,且是怀揣着赶鸭子上架的心态来应对企业出现员工心理状态出现问题,单纯的为了应急,所以便安排员工进行紧锣密鼓的心理咨询活动,但这并不是员工援助计划的根本所在,员工援助计划主要是通过关注与组织相关的员工的动向和行为,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改善措施,提高员工工作生活的质量,并分析和解决员工周围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因素。
2.技术不够专业不够精湛
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例如:在实施员工援助计划时怎样消除员工的顾虑;怎样确保员工的隐私不外露;怎样快速评价出员工援助计划的干预效果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带有专业性质的、且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在一些企业中由于技术的不专业不能得到员工的青睐和信任,导致员工援助计划实施的并不顺利。
3.专业人员匮乏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员工援助计划专业人员的需要,导致高质量的专业人员比较匮乏,数量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于员工援助计划服务的特殊性,所以专业的培训师并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咨询师,专业的员工援助计划培训师需要具备包括社会工作咨询、职业发展咨询、心理咨询、教育学、以及精神医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具备这些知识的专业人员还需要全力配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进行探查,了解企业的内部作业流程以及组织管理情况,并且将两者结合,以企业的环境和运行状况为背景,权利配合企业员工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但是目前,满足条件的专业人员屈指可数。
4.思想比较狭隘,墨守陈规
很多企业对员工援助计划的了解并不透彻,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员工援助计划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创造的利益,而且很多企业将焦点放在企业的效益、员工的业绩上,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不够关心,即使有些企业启动员工援助计划,但也对其抱有怀疑的态度,所以导致员工援助计划并没有真正的走入企业,发挥其实质性效益。
四、企业实施员工援助计划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和企业发展的对策
1.要摒弃传统的观念,体现人文管理
企业组织是否接受EAP,与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观念和意识紧密相关。企业要摒弃传统的观念,重视企业的健康型组织建设,把员工援助计划看成是增强企业核心生存力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从组织发展战略的高度来促进员工心理援助计划的实施。首先,企业要把员工的心理和个人问题当成是企业本身的问题,看成是企业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次,企业应当认识到心理学和专业的心理服务在企业压力和心理问题的管理与干预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从心理的角度关注员工,考虑员工在压力、职业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沟通、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也就需要用心理学的方法,采取专业的心理培训和员工帮助计划(EAP)等手段来满足员工和企业自身的需要。第三,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焦点放在员工身上以及企业的发展上。EAP很好地体现人文管理的精神:尊重人、注重人的价值、帮助人面对困难、开发潜能、保障人的身心健康等。EAP是一项必须关注个人隐私的服务,是建立在咨询人员、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三方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如何使员工确信其隐私权会得到充分保护,是运作EAP项目成败的关键。“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则有助于建立员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规范专业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素质
EAP旨在帮助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帮助企业消除或减少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 EAP要从全面的角度来设计,应当包括发现、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应当主要针对正常的人而不是已经出问题的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EAP的四级服务模式:
调查、研究与建设
宣传教育
针对性培训
心理咨询与治疗
企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是一项EAP有效开展的前提,旨在发现和诊断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导致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减少或消除不良的组织管理因素。宣传教育就是应用卡片、海报、网站、讲座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提高对EAP项目本身的关注,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介绍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等详细问题,为员工排忧解难,解除疑惑,通过员工援助计划的方式使员工们准确的定位,对咨询工作有一定的认识,方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针对性培训就是进行咨询式管理者的培训,让企业的管理者学会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在工作中预防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发生;对员工开展压力应对、积极情绪、工作与生活协调、自我成长等专题的培训或小组咨询。心理咨询与治疗则是EAP决员工心理问题的最后步骤,就是建立一个机制,如开通热线电话、建立网上沟通渠道、开辟咨询室等,使得员工能够顺利、及时地获得心理咨询及治疗的帮助和服务。除了上述内容之外,EAP项目还应当有良好的监控和反馈机制,保证EAP的正常、正确运行,并及时报告项目中发现的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3.加强专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培养
在企业中,员工援助计划的专业人员匮乏是一项很棘手的问题,导致成效大大降低,所以在选拔专业从业人员时,需要对员工援助计划的市场监管和职业资格认证严格把关,加强专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培养,使员工援助计划更加的系统化、专业化、权威化、高效化,在培养企业EAP专业干部的同时,在企业中层管理干部中普及EAP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企业专业人员的技能提升了,预示着员工援助计划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职工成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其一方面要担任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要承担一些科研任务。高速发展的社会使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教职工而言,高强度的脑力工作和紧张的状态,很容易让其产生亚健康状态,因此,对于教职工的健康管理工作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将针对某校教职工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出对教职工健康管理的应对策略和必要性,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提高我国教育事业中流砥柱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教职工;体检结果;健康管理;应对策略;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89-02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国各方面事业都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了,不断增强人文关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有生力量的教职工队伍,更是要不断加强这种人文关怀,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找出其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规律和预防方法,保证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1.1对象:参检人员为教(教委)职员工,按实际收回体检表数(410)例统计,其中男性341例(%),女性169例(%)。
1.2体检项目与方法:常规检查:内科,外科(检验科,B超,放射科,心电图等)。采用统一表格,各项目检查统一编号,分科检查记录。体检结果由医生对每个人做出疾病小结与防治意见,对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复查或住院。
1.3体检结果,具体数据,(见表1、表2)。
表1各年龄组男女阳性检出率
年龄男女受检人数阳性人数阳性检出率受检人数阳性人数阳性检出率30岁以下35822.9%421433.3%31-40岁1266954.8%19213369.3%41-50岁16413481.7%24519981.2%51-60岁907482.2%116910994%60岁以上807492.5%626198.4%1.4血清学指标、血压、ECG、眼底检测结果(见表2)。
表2血清学指标、血压、ECG、眼底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异常人数(例)阳性检出率(%)ALT262.3%TG18616.1%CH0L574.9%GLU221.9%LDL-C23620.5%UA353.0%HBsAg(+)373.2%ECG988.5%血压(mmhg)11710.2%眼底383.3%1.5体检结果分析。根据体检结果分析,由于工作压力较大和工作性质的原因,大部分教职员工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2.教职工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从个体层面来看,健康管理有利于帮助教职工树立科学的维护身心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素质,促进个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深入进行,无论何种阶段的教育机构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本校的教职员工就是巨大压力的直接承担者,他们不仅要保持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不断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为国家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人才,尤其是中学教师,还要承担一些科研任务。新时期的教育员工由于身心压力较大,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而学校通过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就可以缓解教职员工的这种压力,将人文关怀切实地落实下去。3.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策略
3.1校园文化和管理机制建设。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从根本上讲就是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营造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让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充分体验到被尊重感和成就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学校实施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具体实施上,学校要加强各方面保障制度的建设,注重人性化和民主化的管理理念,重视教职员工个人的发展,给教职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从身心两方面关注员工,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保证教职员工身心健康的状态,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2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健康管理。教育机构相关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对这方面的认识,重视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机构的设立可以由学校主管领导倡导,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工作计划,讨论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积极推动人文关怀在教职员工中的开展。
3.3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同时推进相关工作。开展人文关怀,不仅仅要从身体健康关注员工,同时,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教育。在身体健康方面,应建立包括监测及建档、评价及跟踪等规范的工作流程。预防是关键,要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体检,通过采集相关的健康信息数据了解每个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为教职员工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处理。在心理健康方面,要实行“员工帮助计划”,按照计划实施流程和步骤,在校内开展系统的心理诊断和辅导。另外,领导要时刻重视教职员工的情绪变化,主动进行沟通,及时帮助教职员工排解心中的苦闷。例如有的员工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中的一些方面还不是很适应,领导就要及时帮助,主动找其谈话,打消员工顾虑,改善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这样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4.结束语
教职员工是每个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本文根据教职员工的体检健康状况和加强对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够促进教职员工健康管理的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参考文献
[1]赵洋,蔡璐璐.教育机构管理中的教职员工健康管理[J].经济论坛,2010.
一、我国人才保护的缺陷
近几年在我国出现的“过劳死”现象正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而且,呈现年轻化增长态势。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健康论坛公布了如下数字:我国人口中15%属于健康,15%属于非健康,70%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口超过9亿。亚健康是指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过劳死”是过度劳累造成的死亡,即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工作劳动强度,导致劳动者不能得到必要的休息而积劳成疾最终死亡的情形。据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2005年5月9日报道,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比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当前,我国人才保护方面的缺陷有:1)无论是从用人单位、社会还是从人才个体及其家庭来看,人才保护的意识和观念淡薄甚至完全缺乏。大多数用人单位存在掠夺式使用人才现象,也没有保护人才的意识,加上我国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是爱国,他们有特别强烈的事业心,为了事业、为了工作,往往习惯于超负荷的劳动,常常不知道保护自己,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导致可悲的英年早逝;2)法律制度执行乏力,相关法律法规被束之高阁,出现有法不执、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有的法律甚至形同虚设,如未执行带薪休假、延长工作时间或加班加点非常普遍等;3)法律制度方面有缺失,如未把“过劳死”列入“工伤”,对“过劳死”的国家补偿制度不健全甚至根本就没有,“过劳死”尤其是中青年业务骨干的“过劳死”后的抚恤,在法律上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标准;4)缺乏对“过劳死”明确的法律界定,以及“过劳死”的相应诊断标准,导致对人才保护的盲目;5)政府作为的缺失,各级政府对用人单位的人才保护未能起到监督作用;6)未建立起全国性的心理咨询防护网络,主动参加心理咨询者极少等等。
三、我国人才保护的改进思路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成千上万、身心健康的各级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因此,急需加快人才保护研究步伐、加大人才保护工作的力度。我国既要学习和借鉴日美等国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从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人才个人及其家庭四个层面,在这四个层面中,政府起主导、社会起引导、用人单位起主角、人才个人及其家庭起主体作用,相互联系、配合与衔接又互相渗透与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分别从医学、心理、社会、法学、管理等视角,探索构建我国人才保护的长效机制。
从医学视角来看,一要尽快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医疗健康保障服务,定期为其进行体格检查,不仅对人才的显性疾病给予关注,而且更应该对人才的潜在致病因素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及早发现问题,治疗提高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做好各种预防疾病工作,预防是最经济的、最低廉的活动。要学习日本设生活习惯医院、美国设生活方式医院的人才健康保健和管理服务工作经验,建立治疗亚健康医院,尽快建立人才健康管理保障制。二要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医疗模式,建议按全国、省部、地市、县分级确定重点健康保护人才范围,各级组织、人事、卫生部门联合调研出台特殊人才健康保健文件,建立人才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开设“人才健康奖”,加大健康保健宣传力度。
从心理视角而言,心理因素对人才的生理状态、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目前,“过劳死”现象主要与焦虑心理和挫折心理这两种社会心理有关。焦虑心理主要包括紧张、担忧和不安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人才的身心健康;挫折心理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愤怒、焦虑和悲观失望、抑郁痛苦的沮丧情绪等,它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更多地引发了人才的消极心理和行为反应,并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为此,一要建立有效的疏导制度。应积极开发多种发泄渠道,通过多种形式释放员工心理压力,日本有些公司设置“情绪发泄室”,帮助员工改善和培养积极的情绪,从而有效地改善员工的心理压力症状。二要提供“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它是美国人发明,最初用于解决员工酗酒、吸毒和不良药物影响带来的心理障碍,是组织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家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以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属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直接疏导员工工作压力,提供预防性的咨询服务,以协调员工解决实际困难,提供职业场所的人文关怀。
从社会视角看,在现代社会中,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压力过大,不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以及工作时间过长等与“过劳死”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要加强、普及健康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比较落后,甚至根本不重视健康教育,尤其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过多地宣传拼命式的奋斗精神、吃苦精神;另外,广大市民的保健意识十分淡薄甚至缺乏保健意识。二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当外界压力威胁人们健康时,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患病或死亡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社会支持可以是配偶、父母、亲戚、朋友以及社会群体给予的帮助。社会支持既可以与相关人员一起商讨压力的情境,提出解决问题办法,有利于缓解个体心理压力,消除个体心理障碍,又可以让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恐惧、伤感等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
从法学视角看,法律制度是生命的最佳保护神。因此,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作为社会中人,“过劳死”现象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从法律制度方面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制止“过劳死”现象的发生才是根本出路。日本等许多国家普遍把“过劳死”作为一种工伤,承认社会对这一现象负有责任。但是,目前,我国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大类115种,由卫生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制定,但“过劳死”不在其中。所
以,我国应尽快立法如《过劳死防治法》,防止“过劳死”,此外,一旦“过劳死”现象发生,就要提高赔偿额,以给“过劳死”者最大限度的补偿,让用人单位即使从自身利益考虑,也不希望以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作为代价。二要进一步落实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要进一步规范各行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尽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也是解决“过劳死”问题的重要途径。
从管理视角出发,一要普及压力管理知识。组织要为员工订阅有关压力管理的期刊、杂志,开设宣传专栏与相关课程,定期请专家作讲座、报告,使员工了解压力的严重后果、症状信号以及自我调适的方法等。二要建立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组织建立了公平的薪酬分配机制、晋升筛选机制等内部竞争机制,能够减轻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三要营造温暖的组织环境,并进行有效、深度沟通。如开办职工俱乐部,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机会和同事、领导一起娱乐,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减少敌对和防范情绪;建立有效的横向沟通渠道和纵向沟通渠道,创造开放、公正的沟通环境,营造一种互相真诚关心的组织氛围。横向沟通可使员工之间加强联系,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纵向沟通可使员工更深刻了解高层管理人员,也可使高层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下属,使他们相互之间建立起信任。
[关键词]电力企业;EAP员工帮助计划;员工;压力原因;疏解措施
一、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心理现状分析
1、电力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扫描
(1)身心幸福感水平不高。调查显示,电力行业14.6%的员工心理幸福感低,22.4%的员工身体幸福感低。身心幸福感水平不高,反映员工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心理幸福感低表明员工在组织中工作生活的不够快乐和舒适,而身体幸福感低则表明员工可能出现了疲劳或体力透支,身体出现了问题,长此将影响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给生产、生活留下隐患。
(2)存在一定程度职业枯竭。电力行业25%以上的员工存在职业枯竭状况。电力行业员工的职业枯竭主要表现为工作没有活力,感受到身心疲惫,对工作也失去了热心,并且开始怀疑所做工作的价值,这样的状态会使员工不认同工作的价值感,在工作中迷失前进的方向,从而降低员工的生产力和敏感性,给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3)高抑郁倾向员工占有一定比例。电力行业具有5.6%的高抑郁员工。高抑郁倾向通常表现为工作积极性下降,兴趣减弱,睡眠质量不佳,食欲下降,有强烈的抑郁情绪,感觉生活无希望,长期处在此状态下,可能会引发抑郁症,威胁到员工的身心健康。
2、电力企业员工压力源分析
(1)责任大,工作繁重。电力行业员工肩负着重大责任,尤其是一线员工,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一线员工担的责任大”,“安全生产是员工最大的压力”,“安全责任重大,随时可能有问题,每天上班心永远都是悬着的,工作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晚上,电话随时打,甚至半夜有可能被叫醒,必须出现场”。因此,员工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工作任务量大”,“临时性工作频繁”,“业余时间被大量占用”,“加班频繁”,“单位相关事务占用私人时间”。因此,员工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中,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也直接影响员工与家庭、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放松。
(2)工作生活无法平衡。已婚员工,长期加班加点,缺乏和配偶、孩子的有效沟通,很容易引起夫妻关系疏离冷淡,亲子关系淡漠,从而导致家庭矛盾,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由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和老人,因此子女教育问题和老人的赡养问题,也是员工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老是不回家,回家之后都不知道该跟女儿说些什么了”,“现在担心压力最大来自家庭,来自孩子的教育问题,平常回家机会比较少”。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未婚员工,“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休息时间少,没时间找女朋友,以后可能会通过别人或家人介绍认识女孩”,“平时员工聚聚也很少,因为可能有人需要值班,而且即使在休息时间大家也需要处理很多事情,所以与人沟通都比较少。”长此下去,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我价值的迷失,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很容易产生失望,甚至绝望。
(3)职业发展。由于电力行业员工多,但职业发展相对稳定,而职业发展又是广大员工的内在需求,因此职业发展成为员工的主要压力源之一。“发展通道狭窄”,“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对个人发展空间感到迷茫”,“拓展员工发展空间,切实将需要的人放到需要的岗位上去”,“企业稳定,岗位也稳定,流动发展的机会较少,很多人看不到前景,主要是职业生涯发展问题”。由此可见,职业发展的压力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挫,进而对公司的认同感降低,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4)管理僵硬,流程繁琐。各种各样的管理流程让员工疲于应对,反而无暇顾及本职工作。“工作浮于表面,流程十分繁琐。机制是僵硬的,效率是低下的”,“大量的工作是重复性的、非技术性的、临时性的、导致非本职的、无用的工作耽误了很多时间”,“每天要填报很多报表,写很多材料”,“员工被各种临时交办的任务整的头晕脑胀,与生产无关的事情占了很多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员工对管理现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样的管理流程阻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造成了困扰。
二、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是电力企业“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要求
2012年,党的十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010年,国资委中央企业群众工作会议讲话指出:“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帮助员工适应新环境,消除心理上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全总《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也指出:“引导员工提高身心健康意识,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召开,党组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素质的意见》,明确将“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文明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和谐发展能力”列为四大主要任务之一,重视员工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设国家电网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倡导“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员工相互关爱,融洽相处,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由此可见,供电企业一直以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为己任,重视员工关爱工作,每年都有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员工活动和各种福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当前改革的新形势下,导入EAP旨在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这与电力企业长期倡导的关爱员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定位有同向作用,这也是电力企业探索EAP项目的重要源动力。
三、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有效疏解职业压力
员工出现了心理问题,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率。EAP服务通过为员工制订帮助计划,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消除心理困扰、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以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改变工作状态,激发职业活力,企业的生产效益也会随之得到提高。具体可以开展以下一系列活动:
1、动态调研员工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2、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利用海报、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
3、对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善。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的诱因。
4、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咨询式的管理者等一系列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管理者掌握员工心理管理的技术,能在员工出现心理困扰问题时,很快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
5、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对于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员工,提供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丰富的形式,充分解决员工心理困扰问题。
6、畅通诉求和反馈渠道:如建立各级领导定期参加班组会议征求意见及时反馈制度,开展定期政策通报会、沟通座谈会,建立员工与领导交流思想的网络交流平台等,架起连心桥,做好解难释疑、化解矛盾,减轻职工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7、延伸八小时以外的关怀机制:如开展与员工谈心交心活动、开展家访员工活动、开展送温馨送祝福活动、完善困难员工帮扶机制等。
8、畅通不同岗位员工成长通道,提高员工的职业发展期待,使其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与荣誉感。
1 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现状
在调查的护理人员中,部分的护理人员有头痛,有一部分有睡眠障碍,也有部分的人感到疲乏、心情不好,容易被激怒,人际交往困难。
针对不同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卫生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随着职业范围的扩展,责任增加,身心疲劳的护理人员不断增多,从生理到心理都会感到疲备不堪,这说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而导致身心疲劳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是护理职业紧张,同时,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了职业紧张因素对健康状态和导致疾病两方面都有负性作用,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2 护理职业紧张因素
2.1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由于长期形成的社会偏见,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敬、职称评定工作的不合理、报酬分配不公等现状,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主观上形成不良疲劳状态。
2.2 工作环境的压力。护理工作琐碎、繁重,护理人员不足、护理设备上投资不足等,加上被服务人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护理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长期的身心疲惫就会造成他们对护理工作的厌倦,使得工作潜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2.3 人际交往活动受到限制。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相对独立,处于半封闭状态,大部分护理人员受到无规律倒班的影响,与外界社会交往少,有限的社交活动是人际交往困难的根源,当护理人员对社会的需要加强的时候,如果得不到满足,心理平衡即会失调。
3 为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保护
3.1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3.1.1 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各级护理管理者要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努力改善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尽可能设法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
3.1.2 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认识护理职业可能形成的一些紧
张因素,引导护理人员正确对待压力,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聪明才智,给予关怀和鼓励;还要通过各种沟通途径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机会得以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真正做好护理人员的情绪压力管理。
3.2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3.2.1 采用各种不同形式,选择适当的时机将护理工作面向社会宣传。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对护理工作者有强大的影响,全社会形成尊重护理人员的良好风尚,
有利于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
3.2.2 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定期的培训、问题讨论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观的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对护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指导护理人员改变不卫生行为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和促进自身健康。
4 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
4.1 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业务能力,捷高业务水平,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4.2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有利于身心状态的调整,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4.3 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
[关键词]高校社团 作用 意义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62(2013)05(a)-002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正在从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了知识水平,但是相对于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来说讲,单纯的课堂学习远远不够,目前大学里还开设或组织了各类形式的素质拓展课程,如:公共选修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此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相对其他活动,自由灵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更加深受学生的喜爱。
1.社团的概念及分类
社团(massorganizations)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社会范畴内的社团依其性质可分为政治性、经济性、科技、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健康卫生及宗教团体等。本文中的社团主要是指高校中以教师或学生为主体的社团。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学生社团的解读是:“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
学校社团的分类,可根据社团的活动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目的、活动的范围等进行多种分类,目前高校中的社团分类大致有:理论类、实践类、文艺类、体育类等。
社团的组织或成员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团活动以不得妨碍学校各类正常工作和教学、生活秩序,学生社团更要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前提,以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以拓展兴趣爱好、强身健体、锻炼能力为目的;有序的社团活动有助于师生间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
2.社团的作用和意义
2.1加强社团建设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学校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员工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学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现今各类高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少大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建立各类社团,制定专门的社团管理制度,聘请专业的社团指导老师,划拨专项资金,确保社团正常运转。有些运行良好的学校社团其技术水平和整体状态堪比社会上的专业团体。具有品牌性的学校社团已然成为学校对外交流和展示的最具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名片。
2.2加强社团建设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
学校社团作为一个小集体,小团队可以加强队员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自由的社团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或社团管理方式等,学生可以发挥年轻人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培养其组织和领导力;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自主自理、自我约束、遵守规则的意识、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学生既可拓展综合素质,又可施展才艺,增加自信心。
2.3加强社团建设可增强教职员工的凝聚力
教职工社团活动对于员工认同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社团活动往往以学校精神、学校校训、国内外重大活动等为主题,员工参与社团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就认同了学校文化,参加社团团队的活动,使得教职工产生集体归属感,教师的业余生活得到丰富,身体得到锻炼,才艺得以展示。只有教师的身心健康,才能保证教学的基本质量;教师身心愉悦了。教育质量得以保证,学校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3.加强社团建设的途径
3.1健全管理机构,完善保障制度
作为地区教育指导机构要出台对于加强社团建设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性的文件;并纳入考核机制;高校管理者要制定针对社团管理的保障性机构和制度,科学地进行社团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社团联合会作为社团日常运作的直接管理者,更要制定严格的社团管理制度,保障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保证社团人在一定的规则下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3.2加强社团指导,聘请专业教师
社团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兴趣聚会的初级阶段,根据社团的专业类别和切实发展的需要,由学校聘请专业的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和问题解答,有助于社团活动质量的提高,有助于社团的校内外发展。
3.3建立社团发展专项基金,配备专门活动场所
本文作者:景明工作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这就形成想锻炼没时间和精力,自己的身体健康就难照料,有些慢性疾病接踵而来。对于50多岁的教师,教学任务、晋升、职称评定、家庭压力等相对减小些,是调查中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较多的部分,他们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减少疾病。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学校校区进行了搬迁扩建,远离市区,而高职院校教师一般都难以解决住房问题,很多教师家庭都离校区较远,增加了教师在路途中的时间,相应的也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于保持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清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重大意义,成为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典范。高职院校各级领导、教授应以身作则,周密组织,自上而下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在宣传上、制度上、尤其是经费安排上优先保证广大教职员工的健身锻炼,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体育健身的关系,认识到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充沛的体力才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生活的和谐美满,从而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将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制度高职院校主管领导需认识教师的教学科研很重要,但其身心健康更重要,体育活动是简单宜行方式之一。应将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制度,多组织些简单宜行的群众体育项目,丰富教师的体育文化生活,如在教师中培训和推广课间操、太极拳等体育项目,提高教师的参与度。除每年院、部(系)办好有教师参加的体育运动会外,还需组织多个针对教师的体育俱乐部。每个俱乐部有相应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行相应的会员制度,有奖励与处罚。在参与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对教师参与运动的相关指标采集与追踪,形成有效的电子档案,并及时公布。用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使其有更多的活力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去。增大投入,积极加强体育场馆等设施建设在调查的几所高职院校中,学院对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投资相对较少,举行普通教师的体育技能培训、比赛也比较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对教师的影响力度也小。因此,需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增加对教师体育活动的投入,对比较适合教师的运动项目,根据学校的经济及其他条件尽量建设场地,借用或租用其他单位和或社会经营性体育场馆的设施,对学校体育活动有冲突的场地器材,可以在一定时间划出部分场地器材供教职工专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参与体育锻炼高职院校尤其是各级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调查当前制约广大教职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努力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在工作科研中给中青年教师进行减压,想方设法在校区附近解决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如能将教职员工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运用在体育锻炼中,必然可以增强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关系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目前虽然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通过院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是可以提高教师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改进他们的体育锻炼水平。
关键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 员工 心理疏导 影响因素
从个体角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生理会直接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方式加以反应。这也就意味着,不良的心理或生理情况可能会对行为的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从平台员工身心健康的角度上来说,由于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远离家庭和亲人,身处变化无常的大海,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寂寞感,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精神不能集中等负面情绪,很难一直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工作中会经常受到不良情绪的严重影响,从而对平台的安全生产和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因素。针对该现状,如何做好平台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已成为各方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即对其展开分析。
一、平台员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工作环境因素
现在国内的平台员工的倒班时间一般为四周,即四周在平台工作四周在家轮休。平台员工不仅要在换班或其它情况下经常乘坐直升机和轮船,而且还要在平台上相对固定的一段时期内工作,经常是夏季面临台风和高温(平台的甲板、机舱有时温度可达到50―600C),冬季有时会遇上风暴潮的威胁,钻进过程中也时常遇到包括地层异常高压等复杂情况,员工需要承受比其它普通职业更多的心理压力。平台员工长期面对的是轰鸣的机器,单调的工作。由于平台远离大陆,发生突况时陆地对平台的后勤保障和支持有时也会受到气象、海况、储备物资等条件的限制,如井下复杂情况处理、人员受伤或突发急病的救援等,突况的出现都要求平立面对,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处理,防止损失的扩大,因此平台上每个员工的精神时刻高度紧张。员工长期处于一种紧张、寂寞、孤独的心理情绪下,若不加以及时的调节与疏导,则很有可能出现恐惧、烦躁、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效率甚至是员工作身心健康。
2.人文环境因素
平台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相对单调,人员构成相对来说也比较单一与固定,国内平台以男性为主,很少有女性的员工在平台长期工作。员工往往一个月内远离大陆,远离亲人,无法如同在陆地工作,享受正常的生活,必须24小时轮班作业,平台员工所做的是一样的工作,生活在同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过的是一种管理严格的集体生活,倾诉的对象只是茫茫的大海和面对同样困难、困惑、和危险的同事,没有家人在身边给你舒缓紧张和压力,没有朋友及时为你排解心中烦恼,家庭发生的急难事又不能及时帮助解决。精神和心理上的疲惫,长期的工作压力、以及平台所面对安全风险都使得员工容易出现烦躁、压抑的心理情绪。尤其是到了平台上工作的后半个月,烦燥和压抑的情绪开始加剧,有的员工精神涣散,自制力较差,易发脾气。因此,平台员工机械地重复工作和生活,阶段性地远离社会群体,易造成寂寞、孤独的心理。
二、平台员工心理疏导建议
在员工心理疏导的过程当,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在平台上的工作时间
根据现阶段国内海洋油气发展现状,一是国内海洋石油钻井需求旺盛,行业创利能力强劲,石油企业有能力为平台工作条件的改善提供支持;二是海洋石油钻井的岸基支持日渐完善,特别是平台员工换班的交通有了很大改善,由过去单一的船舶改为目前以直升机换班为主,平台员工的换班交通变得更为便捷;三是结合国际海洋石油钻井行业经验,缩短平台员工海上工作时间也是必然的趋势。可以把平台员工海上工作和轮休时间调整为2―3周或更短时间,让平台员工有更加合理的工作和调整生理和心理的时间。
2.加强和完善平台应急反应机制,保障员工人身安全
海洋钻井是一个高危行业,平台在海上作业的安全不仅受到恶劣气候、海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钻进过程中复杂地质条件、地层中的高压油气和有毒有害气体等威胁,这些因素关系到平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员工的情绪紧张;对平台员工突发急病时的及时有效救治,也影响着员工的心理。因此,对平台发生火灾、井喷、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台风袭击、人身伤害事故等的应急救援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保障平台和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完善和高效的应急机制可以有效减缓平台员工心理紧张情绪。
3.设置心理咨询师岗位,缓解员工不健康的情绪
平台上的员工生活工作单调,长时间或多或少会造成对人的性格、情绪的不良影响,特殊的环境客观上也削弱了平台员工对于环境的信任感,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只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疏导和缓解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和紧张心理的加剧。平台一般都配设有专业医生,可以对平台医生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使之掌握一般心理知识和技能,在平台上承担心理咨询师的职能 ,减少和防止平台员工心理疾病的发生。
4.组织和引导平台员工进行自我调节
平台单调、反复性的工作安排下,导致员工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若这种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的缓解与消除,会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可通过在平台建立图书室,引导员工多读书;组织收看重要的国内外时事、体育新闻;利用体育器械更多地参加室内的体育锻炼,对负面情绪进行自我调节;鼓励员工通过书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平台工作期间的日常所见、所闻,善于发掘工作生活中的趣事,并与其他员工进行分享,,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在平台上有限度地开通互联网,在不影响员工休息的情况下使用互联网,减少与社会的隔阂,缓解枯燥的业余生活,消除因工作而产生的寂寞心理。
5.建立平台员工疗休养制度
目前国内海洋钻井平台员工在海上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平台员工经过长时间的紧张工作,等到下平台时已是身心疲惫, 要更快更好地恢复员工的体力和健康的心理,一定时间内安排员工进行疗休养是一种有效途径,从作者单位的试行效果来看对调节员工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
6.设立钻井平台家庭互助中心
平台员工长期在海上工作,对家庭的照顾也是力不从心,对老人尽孝不够,对孩子照顾不周照顾,对爱人辛苦不能随时帮助,对家庭总是怀着愧疚的心情,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员工家庭确实也会碰到急事难事需要帮助解决。在单位工人会的组织支持下,可以利用单位工会的资源和平台在家轮休人员设立钻井平台家庭互助中心,24小时专门帮助在海上工作员工的家庭困难,为海上工作的平台员工解决燃眉之急,缓解员工的心理紧张和焦虑。
三、结束语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证实:针对新形势下平台员工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建立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平台员工行为管理与心理调节的措施,对于海洋石油工程公司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平台员工可能在工作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采取包括优化员工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积极进行自我调节,畅通联络沟通途径,关心职工家庭困难在内的疏导措施,以确保员工身心健康,更好地完成企业所交付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志凯.加强员工心理疏导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员工心理健康维护问题浅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26(4):48-50
[2]李秀琴.创新企业员工心理疏导机制探索--华北油田公用事业处员工心理疏导机制调研[J].现代企业文化 ,2013,(33):119-119
[3]罗忠丽.注重心理疏导 激发员工潜能努力提升现代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软实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一、前言
当前,电力行业经过了行业重组,产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竞争格局,以及市场发展环境巨变等形式,同时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与变革的加速成为了不争之事实。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作为电力企业的员工们必定在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排除与疏导,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够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改善员工心理行为,更好的保证企业快速、健康以及和谐发展,成为了电力企业一项重要地研究课题。
二、电力企业应用EAP的迫切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加剧,电力企业也在跟着进行一系列革新,这就为企业中的员工带来新的压力和要求,迫切需要应用EAP来缓解他们的压力。
(一)EAP的概念。
EAP(员工援助计划)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是企业帮助员工解决可能影响其工作表现和健康问题的多种策略的整合,是企业通过员工心理与行为管理来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
(二)电力企业员工迫切需要EAP。
在现代化的新要求新形势之下,电力企业也跟着做出了相应的革新。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两个转变”、“三集五大”、“公司集团化运作”等体制改革的推进实施。
改革不仅仅是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电力企业的员工工作要求标准不断的提高,管理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尤其是处罚措施日趋严厉;加之金融风暴的影响,薪酬收入被规范消减;而且一些电力企业还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检查,采取各种的考试考核给员工带来紧迫感。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势必给员工的工作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且是日趋增大,势必给员工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隐患,工作效率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鉴于电力企业目前员工状态,就迫切需要在电力企业中实施EAP,同过专业人来来协助人力资源部门,诊断企业中的组织、团体以及个体存在的问题,为员工提供指导、培训、咨询服务,及时处理与解决员工所面临的各种与工作相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通过EAP,来维护和改善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增强他们抗压的心里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绩效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最终提高组织绩效。
三、EAP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现在的电力企业中的员工确实存在诸多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开导与疏导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工作才是重中之重的,员工心中有问题,在工作中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判断不准确等都可能带来安全事故。因此在电力企业中采用EAP是有必要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来时候,无论是现金企业制度与合理的经营机制,还是有效改革措施,都必须发挥广大员工的经济性。因此,现在的企业界都在重视员工的积极作用,也在设法事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电力企业更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员工发挥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让员工树立使命感、荣誉感以及归宿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聪明才智。
(二)尊重员工,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
电力企业只有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能建立主动性与积极性。EAP就是要求电力企业领导承认与尊员工的个人价值,对员工反映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要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要多深入到员工中去,加深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络,得到员工的支持与信任,要知人善任做到人尽其才。
(三)加强感情投资。
EAP的核心就是通过来得到民心。一般而言,在管理上做的比较成功的人必须懂得情感的重要性,善于和员工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和员工愉快协作。也只有加大感情投资,才能够大大激发员工热爱企业的热情,才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凝聚力。
(四)完善激励机制。
从EAP的概念中可以体会出来,这种管理讲究是人情味的管理,要彻底突出爱与善的作用,大力提倡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完善了激励制度,就能够有效的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因素,促进他们的奋进心,这是实施EAP管理的最有效途径。当然,采用EAP管理并不是一味做好人,做软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还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激励的效果,避免方法不当造成员工的心理上产生淡漠感与不平衡感,对管理产生零效应或者负效应。
对于电力企业,在评优、升迁、任用以及提拔等诸多方面要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做到平者让、能者上、庸者下,不要给员工留下口舌,让他们心服口服。
事实上,经过EAP管理之后就可以实现人际关系理论、挫折理论以及双因素论等人本管理的理念发展和拓展。
四、EAP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前景
电力企业作为高危行业,企业高速、持续发展以及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压力,都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与行为健康带来影响。加上电力企业的一线员工需要技能过硬、心理过硬。
因此,电力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员工精神健康,建立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EAP员工援助体系,降低员工的意外事故出错率,加强员工的归属感,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满足员工的自我发展需要,提升电力企业的绩效等目标。因此,EAP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前景是广泛,电力企业也只有采用EAP管理,才能够实现企业与员工达到和谐双赢与共同的成长。
五、结束语
要让员工更好地为电力企业服务,要让员工消除心理压力更好的工作,就要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这样才能够改善员工的职业情操,树立健康的心理状况,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同时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与增强抗压能力。
关键词:情绪劳动;销售人员;医药销售人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097-02
情绪劳动是除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外的第三种劳动,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我国,医药销售人员从事的是一项具有高度情绪劳动特征的职业,在工作中容易情绪耗竭,工作倦怠。将情绪劳动理论运用到医药销售人员管理中,重视和分析处方药销售人员的情绪劳动,构建和完善以情绪劳动为核心的管理策略,对于优化医药销售人员的管理,提高其工作绩效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1 情绪劳动理论概述
情绪劳动(emotion labor)是Hochschild于1983年出版的《情绪管理的探索》书中正式提出的,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按照组织的要求,不断通过意志努力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使之与组织期望相一致。
情绪劳动是工作中普遍的一种现象,在工作中需要表现令组织或者客户满意的情绪状态,它是一个与情感有关的概念,情绪劳动在个体的面部和肢体都有所表现,可以被感知。它是个体与个体间互动的产物,是个体有目的表达情绪进而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简言之,情绪劳动实质上是个体为完成组织或者个人目标,在个人的能力范围内,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及管理,即为特定情绪付出的劳动。
由于情绪劳动是为情绪付出的劳动,根据付出劳动及努力的程度,将情绪劳动的表现形式分为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
表层扮演是一种戴上面具的伪装,是指个体根据实际需要有意识的调节情绪以达到组织或个人目标。此时,真实情感和外在的行为是分离的。表层扮演是一种虚假的情绪表达,可能和真实情感有冲突,容易导致个体身心疲惫、倦怠。情绪伪装的程度越高,情绪劳动负担越重。
深层扮演需要有意识的参与,需要个体通过积极的思考、想象和记忆等内部心理过程,使其表现出与组织需要相符的情绪,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此时的情绪是个体积极主动的表现内心真实感受,要求较高,个体不仅要抑制感受到的负面情绪,表现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正面情绪,而且要从认知上接受并对其加工,使个体在具体的情景中尽最大努力去体验有积极意义的信息。
情绪劳动是影响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会对组织和个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个体按照组织的要求和目标表现满意的情绪,则会对组织和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完成组织目标,同时也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反之则会影响与客户的关系,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也不利于自身健康。
欧利红(2011)通过对一线销售人员情绪劳动与员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个人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杨佳(2012)通过对酒店服务人员与工作绩效的实证研究发现: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正相关,当员工表现力与组织的情绪劳动时,对工作绩效产生促进作用。
2 医药销售人员的情绪劳动特征分析
医药销售人员即为大家通常所说的医药代表,按照《“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盟”医药销售人员》的定义:医药代表(Medical Representative),是隶属医药品生产或经营公司,以正确使用和普及医药品为目的,代表公司同医疗人员接触,提供有关医药品的质量、有效性、安全性等信息服务并负责信息收集、传递等工作的业务人员。医药销售人员是一个多维角色,搭建了医和药的桥梁,他们向医生传递药品信息,同时收集临床信息反馈给厂家,是制药厂家、医药公司、医院及医生的传递纽带。
医药销售人员是一个高尚、令人尊敬的职业。但由于目前我国这个职业发展还不成熟,使得医药销售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压力来源有:社会环境的压力,如社会舆论、国家政策;家庭的压力,如经济问题、家庭问题;更多的是来自组织的压力,如任务量的完成、角色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处理、知识补充等。正因为医药销售人员处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地位,使得其职业赋予了高情绪劳动的特性。从组织压力中的角色转换角度分析医药销售人员的情绪劳动,医药销售人员每天都要去拜访数名医生,医院地点的差异,医生性格的差异、医生工作时间的差异等都不同程度上给医药销售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进而影响医药销售人员的情绪,但是为了完成组织目标,为了个人的职业发展,医药代表们不得不进行情绪伪装,表现出迎合医生的情绪。
医药销售人员们对情绪的伪装实际上是在运用情绪劳动策略,使其外在的行为符合工作要求,使其将自身感情与工作感情保持分离,给身心一个缓冲,但在实际中很多代表及其领导没有认识到情绪劳动,没有充分运用情绪劳动策略,使自己身心疲惫,消耗心理资源。
3 医药销售人员管理策略探讨――基于情绪劳动
如上所述,医药销售人员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他们的职业特性需要高情绪劳动。由情绪劳动理论可知,情绪劳动运用的得体与否会对医药销售人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医药销售人员自身职业和组织的发展,因此,做好医药销售人员的情绪劳动管理非常必要。建议从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做好医药销售人员的情绪劳动管理工作。
3.1 组织层面
在组织层面,应加强对医药销售人员的“柔性”管理,以人为本。“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在人性化的环境中,激发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约束,提倡人本管理并从内心深处激发人的潜能、主动性、创造性。采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满足医药销售人员工作中的合理要求,充分发挥医药销售人员的智慧和工作热情,提高其情绪劳动的质量,并引导医药销售人员认知其职业的崇高性,避免受社会舆论干扰。用事业留人、企业文化育人、工作锻炼人,提供人尽其才的企业环境,让医药销售人员乐于为企业工作。
塑造以“情绪劳动”为特色的医药销售人员文化。由处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医药销售人群在医药销售人员的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积累及发展起来的具有医药销售特色的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医药销售人员行为方式的复合体就是医药销售人员文化。具有凝聚、导向、辐射、激励的功能,引导医药销售人员将理想、价值观、职业道德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企业应塑造以“情绪劳动”为特色的文化以激励医药销售人员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为员工减压,为员工情绪耗竭补充正能量。个体付出情绪劳动后会导致身心资源损失,身心劳累,产生负面情绪。组织要善于调节员工的负面情绪,建立心理辅导办公室、组织娱乐活动等疏导员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此外,组织要改善员工福利,提供培训和带薪休假等政策,使得员工长期耗费的身心资源得到及时补充。
建立以“情绪劳动”为中心的人才选拔和培训机制在人才招聘和培训中,不仅要注重基本的素质外,而且要将情绪劳动的基本范畴纳入其中。
在招聘时,除了考察学历、技能等基本素质,更要关注应聘者的心理素质、情景应对能力、情绪的管理和应用能力。增加笔试环节,在笔试的题目中增加心理素质测评和情景应对等有关情绪劳动的题目,考察应聘者的情绪劳动认知和管理能力。开展以“情绪劳动”为中心的技能培训,展开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培训内容,教育员工对情绪事件如何认知、评价及管理,提高员人际交往、问题解决及决策的能力,帮助员工掌握情绪劳动深扮演的调节策略。
建立以“情绪劳动”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情绪劳动技能纳入绩效考核中,使情绪劳动评估和考核直接和绩效挂钩,激发医药销售人员自觉提高情绪劳动的质量。
在绩效考核时,将情绪的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冲突应对能力作为绩效考核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考核。给员工提供带薪休假,改善员工福利等措施激励员工,弥补其因为情绪劳动耗费的身心资源,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个体层面
医药销售人员自身要充分认识工作中的情绪劳动,提高自身情绪劳动管理的能力。
医药销售人员应对自身的情绪劳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激励。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加工,在不同的场合进行表层扮演或者深层扮演,表现适合工作需要的情绪又不使自己身心疲惫。当身心疲惫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补充耗费的身心资源,提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医药销售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个人胜任能力,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总之,情绪劳动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正确认识情绪劳动,合理利用情绪劳动、有效管理情绪劳动,对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春青.情绪劳动理论下警务管理人本化探讨[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9(2):90-94.
[2]吴海艳.情绪劳动的“双层面”管理[J].企业管理,2009,(9):28-29.
[3]胡超,郑振.我国医药销售人员职业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25(2):73-75.
[4]宋巍巍.情绪劳动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管理新论,2010:78-83.
[5]欧利红.一线销售人员情绪劳动与员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1-78.
[6]杨佳.酒店服务人员情绪劳动、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1-77.
[7]文书生.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3-16.
关键词:电力企业;女工;管理;措施
如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思想文化也越来越开放,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各个行业中,女性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甚至在不少企业中,女性比男性更具优势。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女性员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营业窗口的工作人员大多以女性为主。但目前电力企业在对女性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电力企业要获得更健康的发展,就需要积极采取的措施来使管理更加完善。
一、加强电力企业女工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女工特殊权益的维护
虽然如今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甚至不少地方对女性还比较歧视,例如有个别企业在招收员工时会特别注明只招男性员工;不少企业内只有少数女性能够参与到行政管理当中;有些企业没有为怀孕生孩子的女性提供福利等等,因此,电力企业加强女性员工的管理有助于保护女工的利益,激发女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与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应积极对女性员工进行培训,让女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交流与文化活动,调动女工参与的热情,让女性员工在企业内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能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二、电力企业女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处理好女工在电力企业内的压力
电力企业中,女性员工虽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却因为传统观念而经常受到各种歧视,不少女工的权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伤害。很多企业没有为女性员工的基本权益提供有效的保障,导致女工在遇到医疗、生育等方面问题时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且大部分女工缺乏维权意识,无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也使得不公平待遇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在家里,女工也要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工作中的压力以及家庭中的压力越来越重,却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危害了女工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女工在企业内的发展。
(二)女工参与社会活动的管理不够完善
如今社会上不少人仍保留着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得大部分女工不愿意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也导致在不少社会活动对女性的重视不够。即使不少女性有机会参与,但却因为保守的思想而选择放弃。另外,女性员工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个人素质也不够高。不少企业内的女性员工将重点放在追求形象方面,而不是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违背,会对企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女工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女工继续教育管理不当
在不少企业内,女性员工总体上学历水平不高,文化素质较低,因此,企业应积极为女工提供继续教育以及自学教育的途径,但不少女性员工缺乏学习的意识,不愿意继续学习,或者是学习能力比较差,无法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不少企业内,女性员工能够参与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很少,若本身又不愿意去积极争取,就无法发挥出培训的作用,阻碍了企业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电力企业女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今社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才成为社会新的选择。因此,电力企业应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女工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环节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伙伴,有助于提高企业内的销售额。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让女性员工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让女性员工能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应有的权利,维护自身的尊严,这有助于提高女工对企业的信任,为电力企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强女工团队建设
女工要弥补自身的劣势,就需要积极参与到培训与继续教育当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让自己更符合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女工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让自己更好的面对各种竞争。电力企业也应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来提高女工的工作能力,为女工营造出和谐的健康的氛围。在电力企业内,可以举办各种技能比赛,并鼓励女工积极参与,从而激励女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其它行业相比,电力企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需要一支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所以电力企业应加强建设女工团队,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保证女工身心健康
电力企业应对女工提高重视,积极完善福利制度来保障女工的权益。电力企业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来针对女工的身心特点开展相对于的教育活动,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女工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在企业内,还可以举办符合女性特点的相关活动,例如各种技能比赛、形象比赛等等,让女工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身体和心理的压力都能得到舒缓。还可以为女工树立榜样,让女工在榜样的带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应正确认识到女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改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女工对工作的热情,切实维护好女工的基本权益,为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施晓洁.加强电力企业女工管理的措施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2)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茶文化;改革模式
茶文化乃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根植于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与中华民族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广泛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佛家及诸子百家、中医学等诸领域的精华,逐渐形成为今天集健身、修身养性及防病祛病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
1茶文化在我国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在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团结统一、勇于胜利等精神的共同鼓舞下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新时期,弘扬茶文化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茶文化精神传承茶文化,首先必须牢牢把握茶文化精神的深邃内涵。茶文化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决定了茶文化精神的传承性,茶文化精神能够随时展而刻入中华民族的肌体里,成为中华人民共有特征与内在本性。所以新时期在教学中引入茶文化,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而且还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和生命力。
1.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升我国的茶文化软实力茶文化基因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与于一体的全方位建设,激活茶文化基因,就是发扬优秀的红色文化,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时展的规律表明,当下国家的强大与否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建设,“软实力”是除军队、武器等硬实力之外的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一个国家建设的实力,茶文化包含了精神文化、优良传统、作风等在内的国家制度、文化、精神等方面建设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激活茶文化,必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凝聚力、创新力和生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所以,茶文化基因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3有利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的富强小康梦、美丽生态梦,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文化强国梦,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茶文化基因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基础,进行旅游管理教学必须继承党的传统,发扬党的精神。综合国力是包括文化在内的一个国家所有力量的总和,激活茶文化基因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建设的同时有利于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此外,茶文化还有利于旅游思路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有利于加强、完善国民文化基因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新时期加强茶文化和旅游管理教学结合的内涵与功能研究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2茶文化在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中的作用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君子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的道德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期望建立的人人都遵守的理想社会规约。茶文化中蕴含着十分卓越的为人处世智慧,直到今天还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向善塑造理想人格。茶文化是关于人和人的修养的文化,交给大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学问,并教育大学生怎样由内而外修身养性最后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可见,加强文化和思想教育,促进人们自觉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多么地重要。诚然,我们的民族曾经饱尝过“东亚病夫”的骂名,难道我们现在应经忘却了那段历史吗?
2.1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旅游管理有别于昔日传统旅游,它虽然脱胎于我国传统竞技旅游,但却是中西方旅游的“杂合体”,带有更多的文化符号和更高的辨识度。为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健康效能,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本课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20所普通高校的教职员工参与茶文化健身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高校教职工参与旅游锻炼基本与本省的全民健身运动主基调相同步,并在增进高校教职员工身心健康中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许多尖锐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缺乏统筹管理,教职工健身运动系自发组织;2)参与旅游健身教职员工多为退休教职工,老龄老化现象明显;3)缺乏专业指导,训练方法极度简单;4)练习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5)茶文化理论知识贫乏,健身效果不明显等等。同时,笔者结合自己对茶文化旅游教学的认识及自身从事旅游管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认真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找出了其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即:1)充分发挥高校旅游协会的作用,加大投入,强化管理;2)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收在职教职员工投身到茶文化与旅游教学的应用中来;3)提高教职员工茶文化理论水平,提高茶文化旅游健身效果;4)配备专业健身指导员,加强训练控制;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旅游领域在职教职工的对茶文化思想的热情。该课题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全民健身发展战略及高校茶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为各大旅游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
2.2加强学生修身与自律的内在统一
在结合茶文化的旅游教学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培养是三者合而为一的,在教育过程中,他主张知、情、意、行循序渐进的道德教育,并突出四者之间的关联性,接着确立好学、笃信、立志、躬行的培养方式,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健康的身心,中华民族的崛起更离不开坚强的体魄和刚毅的灵魂。旅游教学在学校中的活动几乎都是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即使在道德体制健全的情况下,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现代社会具有全球性、匿名性、开放性的特点,加上道德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大学缺乏道德责任感,引起了大量不负责任的大学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助长了大学生侥幸心理。茶文化思想注重修养自身,这就强调教职工在旅游教学中过程中,提倡“三省吾独”,要求“内向用功”,将美好的品德由外而内升华成为人所具有的品德,从而完善自我,即“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茶文化追求修身养性,而现在旅游集健身、强身、防身和医疗保健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追求延年益寿,两者都是强调阴平阳和等是其“立身之本”,这一点正好符合当今我国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理念等等。学生实际上有什么样的想法,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所以即使是仁人君子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规范自己。“慎其独”的含义就是,当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对待,不可胡作非为。所以,如果大学生期望达到共享现代文明,规范道德社会秩序,就必须通过知情意行的内在统一,只有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大学规范,才能不违同的道德社会的契约,才能建立旅游社会的良好秩序。
2.3树立学生正确的义利观念
在旅游管理教学中,自由使学生能够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也使学生失去约束而不顾别人的利益,大学当中的义与利的矛盾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1959年总理在北京旅游学院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时所概述的一样:“茶文化和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这是对中华茶文化精髓最好的解读与概括,同时也是茶文化得以“万古流芳”的秘诀。我国传统文化是以我国传统的太极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论为自己的哲学思想编撰而成,符合广大民众族的审美情趣,这一点与茶文化暗合,两者都是以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为立足点,因而能够赢得更多的参与者。与茶文化结合后,旅游管理的练习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其不受任何时间、场地、季节、气候和年龄、性别的限制,适合各类人群,因而备受世人的青睐。茶文化学说的义利观要求大学生“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节之以礼,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茶文化也是儒家思想的延续,如孔孟提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警示之句,对义与利的两难之境做出取舍———虽然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物质带给我们的短暂的享受与美好德性带给世人的精神追求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追求美好的德性惠泽的不止是一两个人,这种高尚的情操会带来更大的益处,这点与旅游管理教学追求的是一致的。
3结语
基于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不但以其文化底蕴深厚、功能卓越、健身与养身效果明显、成本低廉著称,而且不受年龄、性别、时间、季节、气候与场地等约束等优势,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我国旅游教学之首选项目,并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其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上文的分析,茶文化与逐渐显露弊端的现代旅游思想存在的诸多互补之处,刚好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弥补旅游管理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参考文献
[1]杨岭,全.超越技能的文化表征———旅游教学的文化品格追寻[J].教育研究.2014(10):69-70.
[2]闫雪锋.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旅游教学改革策略[J].福建茶叶.2016(9):191.
[3]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旅游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旅游科学.2013(11):276-277.
对护士本身有益,更是对病人负责。
1现代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分析
当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护士数量又普遍不足,脑力和体力支出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加上频繁倒班,影响护士生理及心理健康。护士是从事护理事业的主体,只有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科室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工作在维护人类健康中的作用。
2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均希望有一个和谐、平衡的人际环境。②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的前提。③不良的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④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职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护理管理者的重要
3.1转变管理概念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管理,而人的因素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充分依靠员工实行民主管理,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成为一种服务,护士长应给予员工以技术协助和精神支持,营造团队精神。
3.2加强自身建设
护士长的思想与作风对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大公无私、宽容大度、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同或不相同的同志,对同事和下属尊重,能增强向心力,促进组织树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3培养团队精神
护理管理者应充分了解科内每位成员的个性、气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有人需要批评帮助;有人需要正面激励;有人需要给予疏导;有人需要解决实际困难。对维护团结者应表扬鼓励,对制造纠纷者应及时教育等。
3.4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任何一个群体或团队,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制定一个规则。这些作为群体或团队的规则,是要让所有人员都知道哪些是团队希望被看到的,哪些是不允许或者是禁止的。如科室目标管理、护士量化考核、护理质量标准、护士行为守则等,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守则去做,从而避免因无规可循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
3.5善待护理人员的过失
出现过失是令人沮丧的事情。护理工作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过失。既然错误在所难免,就不要过分求全,出现过失后,以积极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帮助他们寻找发生过失的路径,分析发生过失的原因,制订新的防范措施,辅以合理的惩罚,这样比一味地惩罚更容易起到好的作用,更容易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心,让积极的情绪重新回到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