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因素范文

财务风险因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因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因素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因素;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以及各种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企业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而产生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其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

2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

2.1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不仅要解决自身内部问题,而且时刻要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当前企业财务风险面临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发展环境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环境等一系列外部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但它对于企业财务无风险分析以及提出防范措施具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由于这些因素是负责多变的,这就使企业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如通货膨胀、经济结果的调整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面对这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企业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调整内部的管理方式,调整投资结构,筹资方式,资金运营以及收益分配等方式来适应企业外部的发展需要。

2.2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2.2.1管理层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在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管理层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个企业中,企业管理层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那么这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不注重财务风险的管理,那么他面临的潜藏的财务风险将会很大,从而会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而当企业管理层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则将会使本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降低,从而利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2.2.2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也具有着重要影响,在一个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企业财务人员有着较高素时,企业在财务决策过程中的准确性就可以大大提高,使企业做出更合理的投资方案,筹资决策,更好的利用企业的资金,以及制定更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因此,财务人员素质较高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不断降低。反之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时,则会影响企业财务决策,影响企业资金利用率,不能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会加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2.2.3企业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企业未对财务风险管理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企业组织架构单一,未形成合理的结构,这就导致企业在做出财务决策时过于片面,只有管理层作出,不能合理制衡。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各项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资金管理不善,资金的收支管理混乱。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2.2.4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将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当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负担就会加重,进而将会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因此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会不断加大。当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中资产负债率偏低,企业严重依赖于流动负债,从而使得企业严重依赖于短期负债,甚至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大了企业的风险,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相反,当企业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时,则有利于企业降低资本成本,使企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用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降低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影响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实施:

3.1提高管理层财务风险意识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当企业管理人员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时,将会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更加注重多元化生产以及合理利用企业的资金。

3.2提高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人员财务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减少企业坏账风险,给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提供一定保障。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中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重要环节,同时加大奖惩力度,制定一系列制度,将企业坏账风险与财务人员的绩效挂钩,更能激励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注重,利于企业未来的运营发展。

3.3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第一,企业应该对所有员工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将财务风险意识不断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使其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制衡机制,使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会制衡,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合理的制衡机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运营结构,更利于企业做出合理决策。第三,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如股票激励,绩效激励等。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留住人才,使员工更具责任心,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的发展,从而也会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3.4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对企业产品进行不断完善,丰富企业产品,是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更有竞争力,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应做到不断对全体员工要定期进行全面的相关培训;还应当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使企业员工对于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渴望;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引进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控体系;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财务运行过程中的相对安全,尽可能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财务操作安全的因素较多,因此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加强对于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将有利于促进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进行。

一、制度性因素

由于企业发展的阶段和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也不相同。在我国,企业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因此,制度的确实成为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1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确实导致企业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缺乏必要的制度作为风险控制的约束性因素,必然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无从下手或者缺乏必要的依据,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不利于财务人员及企业的监督管理。

2 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监督机制无法运行,从而严重影响财务运行安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缺乏必要的引擎支援以及后备力量约束,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确实或者无法运行。监督系统的消失使得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各种财务运行风险相应增加,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增高,发生财务运行事故比例增大。

3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和财务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度。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使得财务整体管理数据的可信性降低,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风控监督,财务数据的透明度也大大降低。进而导致整个企业财务系统数据失真,影响企业的外部信誉度,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度降低,阻碍企业发展。

建立符合企业状况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要求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内部监督机制将有利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及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层及企业决策层不断提升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认识和对于其基本知识的了解。

二、人员素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强弱,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可以保证企业在财务运作过程中尽量规避及方案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转秩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再加之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人才的短缺使得整体上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尤其是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些漏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财务运行风险性的增加。

1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使得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威胁,其中资金运行威胁尤为严重。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和工作便利,中饱私囊,严重威胁企业资金运行安全。由于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导致的财务信息不透明及财务数据准确性降低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使得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

2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执行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流程。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有意识的去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缺乏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导致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处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乏力的状况,这就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隐形风险。

3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进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水平必然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中财务问题的处理以及应对变化的市场情况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需要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配置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内部培养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财务人员成长机制,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强对于高水平财务人员的引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引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梯队,保障财务人员的供给质量。

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和内部晋升机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符合企业要求和具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而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素质水准。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日常风险防控培训和引导,树立其对于风险防控工具的利用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专门督导人员,及时提醒和纠正其工作失误及问题,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控制意识。

三、结语

我国企业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和成长期,再加之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企业只有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加强财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的漏洞和不足。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的监控稳定发展。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前言

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和资金使用等)中,财务结构不合理、因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一、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销售风险、税务风险以及资金流动性风险。

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主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现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通常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只要风险和效益相统一的条件下,投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经营风险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销售风险是指由于推销环境的变化,给推销活动带来的各种损失。推销环境的变化是绝对的、客观的,并经常会发生,因而在推销过程当中,既充满了销售机会,同时又会出现许多销售风险。因此,销售人员应善于分析研究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发现风险并及时规避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自己可能遭受的损失。

在推销商品的过程中,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产生机会,也有可能带来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带来损失,从而难以实现某种目的的可能性。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遵从税法时的实际表现与应该达到的实际标准之间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企业债务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内部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具体有以下几点:

(1)外部原因

1)经济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企业自身机制对筹资和投资的影响;2)金融市场因素,主要是指金融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变化;3)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因素,如政治是否稳定、有关法律如何变化等。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多样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而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2)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活动自身因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动性弱,负债资金比例过高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使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2)过渡投资,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益,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企望通过扩大规模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事实上,过分追求规模经济有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并使财务风险加大。

3)企业管理的缺陷,放大了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①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代企业中,许多财务人员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人员的风险概念狭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②财务决策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主观决策及经验决策的现象。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安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必须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对潜在风险和危机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采用科学的识别、分析和控制方法,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从以下几点着手考虑: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1)筹资活动风险控制。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投资项目若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在筹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拓展投资渠道,必须谨慎,应着重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控制与分析,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从企业经济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监督,并分析不同渠道资金的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2)投资活动风险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平衡器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对于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好的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控制一定的信用额度,采取分期收款、商业汇票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其次,对于可能发生坏帐损失,应提取坏帐准备,以减少本期虚增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分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信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以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外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4)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篇4

一、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

1.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由于竞争激烈,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的投资效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二是资金调度的不合理性。资金合理调度,可以相对节约资金占用使其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形式上相互协调,充分挖掘资金使用的潜力。资金调度不合理,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三是外币汇率风险,只有当企业进行外币筹资业务时才发生。企业借入外币进行筹资活动,如果归还时该种外币汇率下降,就会产生汇兑收益。反之,就会产生汇兑损失,这样就要使企业以更多的本位币来归还借款。

2.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方向错误。选择的投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夕阳产业、市场淘汰产品项目或国家即将控制投资发展的污染环境产业,投资之日开始就决定了其注定失败的命运;二是投资过程不能严格按预算控制投资成本。形成边投资边修改预算的“钓鱼工程”,最后扩大了投资总额,造成投产后资产折旧费用占产品成本比例过大,在经济上制约了工程项目资金的回收期缩短;三是投资购建的资产在技术上不先进。购建技术落后的设备、或从经济上看已经不先进的设备,从生产工艺上注定了投资项目资金回收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账政策过于宽松。适当的赊销能够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扩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过于宽松的收账政策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造成企业资金大量流失;二是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漏洞。管理层对抓紧应收账款催缴工作的力度如何,能否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甚至派人长期上门催缴,落实难点、焦点客户的账款回收,是该问题的内部原因;三是不愿动用法律手段讨回债权。基于维持长期客户的关系,不愿诉讼法律手段解决长期拖欠问题,造成问题积累超过限度,使其酿成现实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的不当,有可能少计成本费用,多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增当期利润,使企业提前纳税,导致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或者有可能多结算成本,多计有关费用,少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影响了企业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处于资金紧缺时期,却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且金额过大,就必然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规模;如果企业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收益分配,就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会下跌,这些都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看法

1.思想上重视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就是要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前,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把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地降到最低限度,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江西水泥厂2005年出现的财务困境,就是因为当时的管理高层没有很好地预测财务风险,对市场环境盲目乐观,大量地举贷建分厂,当市场需求一缩紧时,贷款利息就成了企业沉重的负担。

2.选择合适的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1)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债务资金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债务资金总额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筹措的,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并不会为了偿债而扩大筹资规模,企业真正能够偿债的只是货币资金及部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即资产负债表左边的前面几项)。而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往往只能作为一种企业实力的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的比重和流动资产中速动资产的比重。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也是反映资产流动性的指标。

一个企业的资产结构往往是其生产经营的需要和特点决定的。但企业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例如,企业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取得部分厂房和设备,这样可以避免部分流动资金“固化”,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还要求企业及时处理资金周转过程中不正常的资金梗阻。如积极变卖处理超储积压物资,采取措施尽快回收应收账款等,使流动资产真正“流动”起来,既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又有利于企业实际偿债能力的增强。江西水泥厂在财务危机四起时,也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如成立清欠办,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对一些年年报亏的子公司采取承包租赁经营等。通过这些办法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财务危机。

(2)保持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

在尽力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同时,也需要控制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企业负债控制到多大的规模内,并无定论,但一般来说,它必须与企业的还款能力相协调。由于在企业中,只有作为所有者权益的那一部分才能作为偿债来源,因此,举债规模应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应,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净资产的数额。但是,在不同的行业情况也会有差别。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行业,由于资产的流动性不强,真正可用于偿债的是货币资金。对于这样的行业,负债规模还应略低一些,另外,企业确定负债规模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则效益越高,负债能带来更好的效益,还款一般也有保证,因此,可适当扩大负债比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也是企业确定负债的一个考虑因素。若企业资金周转快,生产周期短销售实现快,则容易组织还款资金;反之,则容易出现拖欠债务的情况,此时企业应相对降低负债比重。总之,企业的现金流越有保证就越可以组织较高规模的负债。

考虑负债规模的同时也要考虑债务结构的合理化。债务结构主要指长短债务的规模。一般来说,长期债务的资金成本较高,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较低。从控制资金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提高短期借款的比重,可相对降低资金总成本。但短期借款的比重太大,违约风险也太大。企业短期临时性的资金需要,宜用短期借款解决。长期性的资金需要,若不发行股票筹资,则宜以长期借款解决。若以短期借款解决,往往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困境,一旦无法借到,便会面临财务风险。在这样情况下还可以引起借款利率上升,与降低资金成本的初衷背道而驰。

(3)合理调动货币资金,可以考虑建立风险基金。

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需要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货币资金的合理调度与安排。根据不同企业资金运动的规模和生产经营的特点,妥善安排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使之在平时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还款和分红付息期到来时,及时地筹集和调度资金,以避免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联营、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来分配企业财务风险,以盈助亏,以优补劣。建立风险基金,即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而损失有限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有计划的提取一定数量且独立于企业运营资金之外的货币资金,作为损失发生时的补偿基金,防止风险发生对企业正常运营资金的影响,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4)加大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力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企业作为所有者,对子公司的净资产有绝对的控制权力,但各子公司也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加大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子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从规章制度上保证子公司的财务运作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要推行财务总监制或会计委派制,把财务会计人员的任命权归母公司管理,以避免子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再次,对子公司要实行合并会计报表。

(5)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论证,提高投资收益。

对新上马的项目,一是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对投资的区域、行业、时间以及以什么方式投资,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以避免投资风险。同时,还要结合投资成本,静态回收期、投资回报率、该项目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综合考虑。二是投资规模要适度,资金投向要合理配置,不能贪大求全,否则不利于风险的分担。三是要树立抵御风险的信心,一旦决策投资,就要尽快上马建设,不搞胡子工程。

(6)建立健全财务活动各环节的风险防范机制。

篇5

摘 要 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其受系统性风险很大,在并购重组中可以说是首要风险,但是这一风险是企业不可控制的,企业在并购时只能合理利用和规避,但最终都要遵守这些固有的风险,所以基于此,本文研究并购方企业的并购财务风险时在具体因素中尽管考虑了系统性风险因素,但是重点还是可控风险因素。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又可进一步细分如下: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并购 财务风险 因素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1.目标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方面

内在价值的衡量主要受评估方法的选择和未来收益预期的影响。企业价值有多种表现形式,相应的就会有多种估算方法,包括净资产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现金流量法、市盈率法、清算价值估计法等等;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因收益流入大小和时间的差异,最终都会影响到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结果。

2.并购谈判过程

煤炭企业的并购谈判主要涉及到并购经验和信息的对称性方面。并购经验丰富的企业相比于并购经验欠缺的企业,在谈判更处于有利的位置,最终会影响到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相较于拥有信息优势的目标企业,并购方在谈判中则处于劣势地位。

3.并购环境方面

环境方面的影响具体到我国煤炭行业的并购活动上来,主要有行政干预、中介服务、法律政策、竞争者行为四个方面。当前,为了规范并购行为,许多地方和政府都制订了相关并购活动的法规和实施细则,一些规则通过增加并购成本而提高了并购的难度,从而增大了并购的风险;为竞购某一目标企业,竞争者之间往往会相互抬高出价,使得最终并购成本上升,从而增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二、融资风险

构成融资风险的要素众多,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来讲,一般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要素。

1.定性风险因素

融资定性风险在此主要指资本结构和支付方式两个方面。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企业的资本成本和预期收益也有直接影响;企业并购所采用的支付方式与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额的大小直接有关,因此,融资的支付方式是影响融资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

2.定量风险因素

融资定量风险主要包含融资能力、融资成本和资金超支风险二个因素。融资能力是影响煤炭企业并购融资最重要的因素,企业融资能力主要包括内部融资能力和外部融资能力两个方面;融资成本是指企业筹集所需并购资金所付的代价,企业的融资能力及融资渠道的情况则会直接影响到融资成本的高低;在并购活动中,许多并购企业将融资数量仅局限于并购交易所需金额,往往忽视并购后整合阶段所需资金,缺乏相应的融资安排,造成整合阶段资金超支风险。

三、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由于并购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要用收购后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来偿还,但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新企业很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还债,继而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而导致破产倒闭。支付风险主要分为短期支付风险和长期支付风险。

1.影响短期支付风险的因素

短期支付风险是指杠杆并购后企业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快速融资能力从而导致偿还到期债务困难的可能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速动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进一步说明了流动资产的变现性,其值越高,相应的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现金流量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对一定时点(通常为期末)的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是从动态现金支付能力的角度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速动比率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2.影响长期支付风险的因素

此方面主要包含已经利息倍数和资产负债率两个因素: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偿还负债利息的能力,反映经营收益为所支付债务利息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所占比重。通常,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四、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指并购后不能通过并购整合而实现财务协同效应的风险。可以从整合方式和整合效率两方面来分析。

1.影响整合方式的因素

此方面主要有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和整合机制二个因素。处于不同环境中的煤炭经营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往往也有较大差异,企业并购后,首要任务就是统一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企业总部及其所属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并购,并购企业若要对并购双方的营运进行合并,则财务核算体系就需要统一,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主要有移植模式和融合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需根据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制度和核算体系等的相似性来决定。

2.影响整合效率的因素

该方面主要包含整合及时性、整合人才和整合经验二个因素:

整合时机的选择关系着整合效率的高低,根据普华永道公司的调查,在并购开始后的二个月内开始整合,77%的公司收到了更好更积极的效果,据此可以判定及时的财务整合能够提高整合效率。

篇6

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任何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给事业单位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充分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有效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努力提高经营效益,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客观性是事业单位必然存在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改变的,事业单位的经营策略转换,竞争对手的变换等都可能够导致事业单位产生财务上的风险,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不确定性主要是指风险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几率是不确定的,风险发生的后果也是不确定的。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在运营的过程中谨慎的对待风险,在不影响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尽量的降低风险。复杂性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既有市场的原因,同时也有经营者的内部原因,不仅有可预测的原因,也有不可预测的原因。它涉及到了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诸多原因

1.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

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特征,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负债经营,发生财务上的风险。目前,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缺少相应的风险意识,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单纯的认为利润就是事业单位的发展关键,认为只要事业单位取得较好的利润就能够不发生财务风险,这些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是造成事业单位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另一个方面,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缺乏大局意识,只是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局限在资金风险,并没有认识到经营风险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没有在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

2.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科学

目前来讲,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对事业单位财务决策时缺乏科学性,只是经验决策,认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就应该快,不习惯受到监督。以上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不能够实行大额资金的集体研究,只是由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个人决定,这种现象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极大的浪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偿还债务的能力,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3.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风险的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那么必然也就存在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单纯的认为只要是管理好资金,就一定不会出现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浅薄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4.事业单位面对的环境较为复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风险的外部原因。比如通货膨胀,使得资金供给持续的短缺,实物性资金相对的升值,资金的成本逐渐的升高;比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通过外贸、金融等对于我国实体的经济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分析

1.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在各类的风险管理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比较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流程上的管理,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的价值链当中,在事业单位的运营当中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强化各个部门对于风险的重视度,使事业单位的员工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地位,逐渐的将员工被动的执行转化为主动的维护控制,从而形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个风险管理的水平。

2.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第一,应该建立涵盖全员、全方位及其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的各个要求都要融入到公司管理的流程当中去。第二,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开展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体系,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面临着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有着灵活性,对于风险比较高的事业单位应该设置比较低的报警点,相反,设置比较高的报警点。第三,需要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完善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体系,使得财务风险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还能够及时的解决,从而有利于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

3.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素质越高,就越能够更好的驾驭市场,管理风险就越小,这就更需要经营者得职业判断,对于事业单位的环境、方法等进行合理的估计,从而培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得风险意识,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风险。此外,在采取规避风险的对策时,也必须要以事业单位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对于管理者得要求越高,就越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

4.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保持好的财务状况

事业单位的一些投资活动虽然能够使事业单位实现较好的经营业绩,但是会造成资金的紧张,并且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产生势必会造成财务危机。所以,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需要实时监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及时的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对策,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充分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对于资金的需要。

篇7

摘要:虽然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收益使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但它的高风险也让人们望而却步。本文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高风险性,以沪深两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统计样本,随机挑选10家企业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以Z积分模型法的结论为判断标准,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杠杆、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中的各项指标因素是否对企业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同时得出相关指标与财务风险呈现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财务风险 实证分析 影响因素

一、综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完善,企业变革的进程也在日益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衡量其是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行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有理论认为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确定财务风险的形成缘由,对防范和预警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用其有效的数据,对财务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各因素的预警线或者预警范围,为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促进其有效发展壮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魏宏江(2009)指出,企业资产活动和生存经营方面的数据主要体现在经营现金流上,所以现金及其流动性直接操控着高新技术企业是否能继续生存下去。短时间内,若企业想要生存并发展经营水平,并不是强调盈利,而是着重考虑能否拥有充足的现金用于各项支出并能维持一定时间。库存、到期负债、应收和预付账款的增加便是该风险的主要体现。表面上看企业的资产总值在增加,但相当一部分资产是处于具有潜在风险的形态中,这样必然增加经营风险。为了短时间内激增销售数据,很多营销者采用赊销的方式,使账面上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直接导致许多优质资源无偿被债务人使用。

二、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首先,企业获取财务杠杆利息使普通股利润大幅度变动增大负债息税前利润下降无法弥补固定利息支出每股利润加剧下降增大财务风险。根据上述关系得知,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财务风险越低。其次,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流转信息,一般会选取并分析被研究公司的营运能力。即资金周转好管理水平高资金利用效率高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小财务风险小,反之,资金周转状况差,财务风险也较大。第三,盈利能力将体现企业的经营实力,没有盈利企业就难以谈发展,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发展计划越长远,抵御风险能力也就越强。即,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成反比。最后,发展能力即企业成长能力,代表了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的能力。假设企业发展能力越强,在一定范围内规模扩大越快,盈利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持续增长,则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综上所述,笔者提出如下四个假设:

假设1:财务杠杆对财务风险有影响,且二者正相关。

假设2:营运能力对财务风险有影响,且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与财务风险呈反向变动。

假设3:盈利能力对财务风险有影响,且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与财务风险负相关,股东权益报酬率与财务风险正相关。

假设4:发展能力对财务风险有影响,且销售增长率与财务风险正相关,资产增长率、股权资本增长率与财务风险负相关。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

1.样本选取。本文收集了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至201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的相关财务报表数据,遵循的原则为:(1)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时间连续超过三年且流通股为A 股;(2)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有效;(3)剔除了金融行业。

2.数据来源。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金融经济信息数据库及网站上所披露的相关报表数据。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加工整理进行实证分析。

(二)定义变量

1.关于财务风险变量的度量。选取不同的财务风险变量的主要依据是选取指标种类的个性化。度量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市场数据为基础,股票收益的变动为依据,国外应用比较广泛;另一种是以会计数据作为基础,会计收益的变动为依据,国内应用较多。各国学者采用较多的Z积分模型法,是由美国专家埃特曼提出的,第一次用于研究关于公司破产问题。其中提到的Z值是根据误判率最小原则,从无数个财务指标中选择了比较有分量的五个变量,最终产生一个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概率值。其判定模型是: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权益市值/账面总负债;X5=收入/总资产。

2.关于营运能力变量的度量。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这四个数据在衡量营运能力方面占有重要位置。为了数据的收集方便和使营运能力的评价更加完善,本文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进行研究。

3.关于盈利能力变量的度量。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资产报酬率、资产息税前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资产净利率等。本文选取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进行研究。

4.关于发展能力变量的度量。评价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有很多,本文选取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和股权资本增长率来进行研究。

5.关于财务杠杆变量的度量。评价财务杠杆主要用财务杠杆系数来测算,由于考虑到税前利润变动额和税后利润变动额计算复杂、工程量大,本文着重选取资产负债率来研究。

(三)影响指标的筛选

本文将实证分析财务杠杆、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数据,提取了对应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财务风险水平,提取Z积分模型法中的Z值来计算;将财务杠杆、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作为解释变量,分别用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销售净利率、销售增长率、资产净利率、股权资本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

(四)描述统计

1.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如下页表1所示。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平均值2012年为54.8426,2013年为55.1995,

2014年为54.1958,平均值先升后降,标准差也是先升后降。可见财务杠杆三年内的总体趋势是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平均值总体偏升高,营运能力呈上升趋势。从下页续表1可以看出,股东权益报酬率、资产净利率先向上变动后向下变动,总体呈上升变化的趋势,销售净利率整体呈向下变化的趋势。盈利能力无法衡量。发展能力三个财务比率先升后降,整体上升。

2.财务风险分析。根据埃特曼对财务风险水平Z值评价标准:区分该企业是否评定为破产企业分界点的值为2.675,当Z值小于1.81 时,评定为破产企业,表明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问题,财务运行状况相对较差,也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当Z值介于1.81和0.675 之间时,评定企业处于一种“黑色地带”,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波动较大,不稳定因素强,需要重新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加强管理与整顿;当Z值大于2.675 时,评定为非破产企业,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波动较小,财务状况运行相对良好,也就是说破产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从表2可以看出,2012年―2014年,这1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有90%的公司财务运行状况良好,另外10%的公司财务状况波动较大,但没有公司财务状况较差,也不存在较大财务风险。从整体上说,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样本均值为:Z=6.7442,标准差为2.9207;2013年样本均值为:Z=7.5129,标准差为3.0413;2014年样本均值为Z=9.1083,标准差为3.8141。数据表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不存在较大风险,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化。表2、表3列示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状况。

(五)结果分析

1.各因素与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表4是对1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从中可以分析出:财务风险z值与财务杠杆指标资产负债率(X1)呈正相关变动关系;财务风险z值与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X2)呈负相关变动关系,与存货周转率(X3)、总资产周转率(X4)呈正相关变动关系;财务风险z值与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净利率(X5)和销售净利率(X7)呈负相关变动关系;与股东权益报酬率(X6)呈正相关变动关系;与发展能力指标销售增长率(X8)呈正相关变动关系,与资产增长率(X9)、股权资本增长率(X10)呈负相关变动关系。

2.各因素的主次影响。其中,盈利能力指标的相关程度大于营运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的相关程度。同时还能看出:(1)从拟合优度来看,多重可决系数R2=0.5277,调整后的多重可决系数R2=0.2792,小于0.5,拟合程度较差。(2)从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来看,与“资产负债率”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为2.6254>t0.05(30-3)=1.7033,说明资产负债率对财务风险水平的影响显著;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参数对应的t统计量为O-0.0231O

四、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评析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有其特有的特点:资金投入大,高投资、高回报的同时高风险随之而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相比暂时仍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经营业绩较好,所以其获得资金的渠道会明显增多。为了进一步扩大研发创新性、开拓市场,很多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会选择低成本的负债融资,借助财务杠杆的作用,当公司收益上下浮动,经营出现轻微亏损,判断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为了能及时地掌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进展的动态并要规避风险,需要管理人员更加努力地研究财务风险识别模型。

(一)分项财务风险指标评析

根据本文的假设再结合实际数据得出以下结论:财务杠杆对财务风险有影响,且呈正相关;营运能力对财务风险有影响,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与财务风险成反比例变化,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与财务风险成反比例变化;盈利能力对财务风险有影响,且资产净利率和销售净利率与财务风险成反比例变化,股东权益报酬率与财务风险成正比例变化;发展能力对财务风险有影响,且销售增长率与财务风险成正比例变化,资产增长率、股权资本增长率与财务风险成反比例变化。

这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符合行业要求的前提下将财务杠杆、股东权益报酬率及销售增长率的数值降低,将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增长率和股权资本增长率等指标适当性升高,以求财务风险最小化。

(二)财务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的评价

建立恰当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早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监控。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广泛的影响力和不断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该类公司内部的运转情况特别是财务情况,会对公司内部有关人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对公司外部蓄势待发的投资者等相关群体产生相对影响。所以,相关监管部门应出台政策法规监督高新技术企业将财务风险评价早日纳入公司内部控制中,同时鼓励公司定时财务风险评价及分析结果,从根源上实现实时监控,监督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起到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Z积分模型法的结论,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实际特征,对1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风险因素实证研究,明确其财务风险涉及到的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及影响力,为高新技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扩大发展空间、提高营运能力提供依据。但是由于本文选取数据时间为三年,使得报表信息质量存在一定局限;样本仅选取10家上市公司,不构成大样本,对统计分析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偏误。进一步研究需要在解决上述不足的前提下,尝试分析该行业受到其他行业的影响,需要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X

参考文献:

1.魏宏江.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3.秦萍,郭雪飞.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9).

4.刘燕.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

5.李卫鹏.解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

6.王又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控对策[J].商业会计,2014,(16).

作者简介:

篇8

摘 要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置身于复杂多变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多。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直接相关的。本文分析总结了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提出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临许多的挑战和风险。建筑企业作为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其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对掌握自身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制定防范措施,实现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属于一种经济现象,是集中体现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是指由于公司存在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者融资不当使得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收益下降的风险,是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由于建筑企业存在生产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以及涉及面广等行业特点,与其他企业相比,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形成、工程价款结算、成本预算以及考核等财务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其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并且财务风险管理更为复杂。

二、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也日益复杂,建筑企业受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偏离而发生财务风险。此类影响因素可以统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

(一)外部影响因素

(1)政策与市场风险。建筑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处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其财务管理必然受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建筑企业为了中标,竞相压价,存在低于成本的非正常报价,甚至不规范的市场经济行为(如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使得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规律背道而驰,造成了价格扭曲的局面。建筑企业的利润得不到保障,将给其生产经营带来诸多的困难,使得建筑企业面临亏损的财务风险。

(2)资金风险中包括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筹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建筑工程通常是相对比较大型的,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若资金短缺将导致无法购买材料,无法支付工人工资,以致延误工程施工进度,更严重地将出现无法履行合同而给建筑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建筑企业通常将房产以及土地等不动产抵押于银行以获取银行信贷融资,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骤然提高;业主可能会存在故不履行合同,或将投资成本以及投资转嫁到建筑企业,致使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变现,以致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造成坏账风险,使建筑企业的权益减少,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3)合同风险。合同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是一切建筑工程行为的依据。有些建筑企业为了尽快地获得工程任务,经常迫于压力而签订了不平等的条款合同,或者业主要求建筑企业在招标时签订固定造价合同以转嫁物价变动风险,另外,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部分未作充分考虑需进行变更的地方,在业主提出变更要求时,若未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订,可能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以及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以上种种情况的出现都可能成为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4)成本风险。工程成本主要是由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等组成,是一项综合指标。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出现的低价中标,从而使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或者由于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增加。以上两种或者其他影响因素的交叉作用使得建筑企业必须面临成本超支的风险。

(二)内部影响因素

(1)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大多数不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且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广泛的财务风险概念,且多数人员还保存着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从而导致建筑企业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少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来化解财务风险带给建筑企业组织经营正常运行的风险。

(2)内部控制风险。在企业运转过程中,建筑企业片面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而忽视了风险控制、弱化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不足等,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因此将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其次,建筑企业不注重事中控制以及财务分析,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混乱而诱发了财务风险;再则,大多数建筑企业还固守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成本控制观念,不能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从而制约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造成了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等。

篇9

影响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除了高等院校自身的经营状况会对其偿债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以外,诸多外界因素也会对高校产生影响。下面具体介绍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

针对高等院校自身的特点,内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筹资活动。为了应对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的大规模扩建活动,填补财政拨款以及自筹资金余下的不足,高校纷纷选择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满足基本建设需要。毋庸置疑的是,高校进行负债筹资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办学质量。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倘若高校能够比较容易的从银行获得贷款,那么将会给高校的财务财务状况带来双重的影响。一方面,较容易的获取银行贷款能够帮助高校及时缓解来自资金链的压力。另一方面,如果高校不能够在贷款的数量上有所警觉,当高校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高额的贷款和随之而来的利息将给高校带来沉重的资金包袱,不但会阻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制约高校今后的发展。其次,投资活动。目前,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纷纷进行投资活动,期望能够从中获取回报,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活动服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往往出现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投资本金受损,无法收回。再次,管理活动。管理类风险是所有高等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这一类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学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违规、缺位、漏洞造成的投资失误、管理失控、资金被骗、存款流失等可能情况带给学校损失而形成的风险。同时,高校在获得银行贷款之后,一旦在资金的监管使用上出现问题,必定会给高校偿债带来巨大的隐患。

(二)外界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于社会之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往往会给高校预期目标的实现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进一步会给高校和其借款人带来损失。可以说,国家的政策指导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因为宏观政策的变化调整往往又是最难以把握和预测的,所以国家政策风险就显得难以估量。经济环境变化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是不可预料事件而使得高校偏离其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预测和改变的,所以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得不面对该种风险。

综上所述,高校的偿债能力不仅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内在影响,还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涉作用,因此必须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探究。

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破坏性强

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高校财务风险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第一,对高校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面对大规模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很大,部分高校为了偿还银行贷款,无法“开源”,进而选择削减教学经费,从而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此外,在高校扩招的过程中,虽然基础设施等硬件随之得到扩充,但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却缺乏明显的提高,如此一来,高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水平也令人堪忧。

第二,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巨额的贷款,高校必须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倘若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将会加剧高校的财务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转。如果债务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就会制约高校的发展,甚至导致其停滞不前。

第三,影响社会的稳定。高校扩招的出发点是基于新形势下各行各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如今出现的问题却是百万大学生亟待就业。显然,高校毕业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失业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还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可转嫁性

随之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于高校的约束逐步放开。随着法人地位的获得,高校享有民事权利并因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是鉴于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特殊身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高校只能依法使用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却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由于高校财产归国家所有,因此高校并不能真正地承担民事责任。一旦高校由于财务危机导致了破产,产生了不良后果,其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此时,政府就不得不站出来为高校“埋单“,高校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转嫁到了政府的身上。

篇10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收益风险,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筹资困难、管理水平低下、人才机制不灵活、设备科技含量低、决策盲目、风险经营等,使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以下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问题和防范对策进行浅显分析。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财务风险管理角度分析,目前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日常营运资金不足、缺少基础性的资金管理,对财务补偿的滞后性严重认识不足,许多企业一没有资金计划、二无现金流量管理,平日里不能对进货与销售中的资金结算实施有效控制、对销售客户缺少信用管理,企业产品畅销亦不作其他投资时似乎一切太平,一旦经营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应收帐款风险、存货风险、收支平衡困难亦是时有发生。

(二)片面冒进的经营行为

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业主既是投资者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影响企业发展或成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企业家凭借其强烈的进取意识和扩张欲望、抓住机会不懈努力,在中国计划经济末期和市场经济创立初期的特殊年代里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这给许多中小企业业主以鼓舞、甚至被视为奋斗的标向,这也使得一些人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喜欢选择走捷径快发展的经营方式,当看到企业资金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特别是行业资金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时,往往容易产生激进、甚至是冒进的经营行为,忽视财务安全,试图实现与其财务能力不相符的经营目标。

(三)没有长期规划,缺乏有序的资金运作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企业难以集聚、沉淀科学合理理财文化氛围和财务运作。许多民营企业因处在竞争的弱势地位,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会计利润(即绝对数额)的多少判断经营业绩,风险意识薄弱,未能将长短期目标的有机衔接;由家属或亲属担任的会计和管理人员平时只是进行经营活动事后的会计核算即簿记工作,疏于会计资料分析及其运用,缺乏预算管理,资金调控余地小,风险防范意识差,不注意企业融资与再融资能力的培育与维护,在企业之间资金结算中存在不规范或难以准确预期情况下,极易导致企业现金风险,影响企业连续经营。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一)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转变

家族式的管理最终决策权是在“家长”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使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生****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应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建立新型民营企业,规范其经营行为,改善其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特别是要逐步开放财务,让社会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获得社会的信任,缓解或解决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风险问题。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财务运作的规范化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健全财务监管体制,企业要建立内部财务监督管理体制,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民营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加强职能分工,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中小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三)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民营企业要依法建立账目,并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设账外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如数偿还银行贷款,在金融机构保持联合好的信用,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按时如数支付客户货款,提高在客户中的信用。

(四)加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在当前的信用环境下,民营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提高自己的信用知名度,而提高自己的声誉,立自己的守信形象,这样更容易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因此,民营企业首先应该为自己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全体员工包括业主都要明确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以利于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使应收账款的管理专门化,减少应收账款的变现风险。其次,与顾客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争取做到按约行事,不要拖欠货款,按时交货,保证产品质量等等。

篇11

很多学者已经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邓晓岚等(2008)、过新伟等(2012)、卢永艳(2013)都证明了外部因素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重要影响。但是,针对区域因素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的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从该角度出发,主要来分析区域因素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收集

(一)变量选择

本文中的变量处于公司层面和区域层面两个层面。

1.公司层面

以公司的财务风险为公司层面的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彭中文等(2014)选择样本企业的Z-score指数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Z=1.2x1+1.4x2+3.3x3+0.6x4+0.99x5。

其中,x1=资产营运资本率=营运资本/总资产×100%,x2=资产留存收益率=留存收益/总资产×100%,x3=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100%,x4=债务权益市价率=股票总市值/债务总额×100%,x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100%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三方面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进行接下来的分析。

2.区域层面

本文中区域发展变量选取劳动参与率、投资水平、工业化水平、对外依存度和城市化水平。其中,劳动参与率为三次产业分的年底就业人数与年底总人口比;投资水平为城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工业化水平是各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占该地区GDP的比;对外依存度是各地区进出口商品总值与该地区GDP的比;城市化水平是非农人口占各地区人口比。

(二)数据来源

取深、沪上市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共149家,采用2006―2014年9年的数据为研究区间,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的数据处理。一是剔除2006年前未上市的公司,二是剔除2006年之后重组成为房地产企业的上市公司,三是剔除数据严重缺失的企业。剔除数据后共有10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选取34个省市作为区域层面的研究对象,剔除没有数据的省市及不存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省市,最后剩余2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与企业层面的数据相同,采用9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区间,区域层面的数据来源于各个省市的统计局中的地区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统计性描述

因为考察了区域和企业两个层面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实证分析中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的分析思想,利用R语言进行编程实现。

在进行实证之前,使用正态标准化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各数据进行正态标准化处理之后,计算出两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见表1。其中,X1代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X2代表资产增长率,X3代表资产负债率,X5代表劳动参与率,X6代表投资水平,X7代表工业化水平,X8代表对外依存度,X9代表城市化水平。

观察表1第一层变量各个数据值,可发现第一层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比较小;通过对第一层自变量进行kappa检验表明,kappa值等于1.459,小于10,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观察表1第二层变量各个数据值,可发现其中有变量之间(比如X8和X9)的相关性系数超过了0.7,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对第二层变量进行kappa检验表明,kappa值等于11.516 37,大于10但小于100,说明第二层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由此,下文的数据分析对第二层面的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每次放入一个变量,检验该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影响。

(二)零模型检验

本文研究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区域因素分析,主要研究了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区域因素。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受到企业层面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区域层面因素的影响。首先需要验证不同区域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差异,使用R语言的零模型进行检验。即在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没有放入任何企业或者区域层面的变量,以此来检验第二层截距项的残差变异是否显著,分析检验模式如下:

LEVEL1:Z=β0j+εij

LEVEL2:β0j=γ00+μ0j

式中,Z?榉康夭?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Z值。

零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Z(μ0j=1.45884,P

经过进一步计算得出各变量的ICCI,见表3。企业Z值有19.39126%的变异来自区域因素之间的差异,即区域因素可以解释企业Z值19.39126%的方差。

(三)全模型检验

通过零模型的检验,发现不同地区的企业所表现的财务风险存在显著差异,以Z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由表1可知,第二层面的5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故模型在回归的过程中采用多步回归,逐个放入回归变量,以避免多重共线性带来的问题。

三、结论

篇12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经营风险

电力企业所生产的经营活动比较特殊,需要加强经营活动控制,确保经营活动在企业治理、融资、投资、营销等方面支持下,规范、合理、有效的开展,如此才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电力良好发展。但事实上则不然。一些电力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融资效果不佳、投资不合理、营销手段不科学,这将会导致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在风险因素,威胁企业的发展。

(二)政策性风险

所谓政策性的发展,则是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会给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风险。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相活动息息相关的国家政策有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财政税收、汇率变动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下达,可能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发展,亦能阻碍电力企业的发展。例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相关政策落实,这就会增加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攀升,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严重负担,这不利于电力企业良好发展。所以,政策性风险也是电力企业落实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控制的风险因素之一。

(三)自然灾害风险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自然灾害风险因素的存在主要是电力设备、输电线路在自然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暴风、大雨、冰雹、降雪等影响,这很可能给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致使电力系统故障或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如此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二、防范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一担风险因素转化为风险而发生,这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重创,这对于电力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因素防范至关重要。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是推动财务管理人员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过程注意加强风险管理,做好风险防范,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展开创造条件。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树立,主要是通过培训和教育手段来实现,即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理财知识培训、风险管理知识教授、专业技能训练等,以此来增强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较高的风险意识。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电力企业治理结构是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为了促进电力企业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治理结构完善非常必要。也就是根据当前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明确当前融资情况、投资情况、营销情况,探究当前企业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综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制定权责分明的治理结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每位员工都按规定、按职责办事,科学、合理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防范风险。

构建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的落实,可以对企业财务活动予以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辅助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落实,降低财务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使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合力开展和落实创造条件。可以说,健全的财务监督体制的构建是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坚持基础,加强财务监督体制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电力企业财务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有效手段。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对电力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收集与财务相关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决策来对财务工作予以调整和控制,促使财务工作高质高效的完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决策创造条件。所以,在现代化今天,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化发展,合理的规划财务工作,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篇13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财务指标利用生存分析中Cox比例风险模型建模,筛选出影响上市信用风险的重要财务指标。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三个财务指标依次是现金流量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和每股收益。银行可利用这些财务指标对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做出初步判断,并针对不同的贷款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

财务信息;信用风险;Cox模型

一、引言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风险管理。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因此对信用风险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和管理对于银行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意义的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手直接违约或履约能力的变换造成资产损失的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源自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这一点对于主要业务利润来自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更是如此。贷款企业能否到期还本付息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准确评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危机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关键。

二、Cox比例风险模型

(一)基本概念

生存分析方法是一种可以将是否违约和生存时间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的统计方法,能处理删失数据,充分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对生存时间的分布进行描述、比较,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多因素进行分析。1972年英国生物统计学家D.R.Cox提出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是生存分析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无需假设生存时间的分布,模型要求满足比例风险(proportionalhazards)假定,简称PH假定,即相对危险度或风险比是一个固定值,与时间t无关。很多研究受经费和时间等多种因素制约,研究时间段是固定而非无限延长的,即存在研究对象的某些个体在最终观察时点不能确定特定结果是否发生,这种不完全数据称为删失数据,反之称为完全数据。生存时间指从起始事件到某终点事件所经历的时间,可延伸理解为某状态所持续的时间。“生存”和“死亡”表示两类结果互斥的事件,“生存”表示某状态的持续,“死亡”则表示某状态的结束,即研究个体出现研究者关心的特定结果。生存时间的起点和终点有严格的定义,便于计算生存时间。生存函数S(t)又称生存率、累计生存概率,表示个体生存时间T≥t的概率,即S(t)=p(T≥t)。风险函数h(t)又称危险率函数,表示生存时间已达t的个体在t时刻死亡的瞬时风险率,h(t)=limt0+1tp(t<T<t+t|T>t)。Cox比例风险模型中风险函数常用λ(t)表示。风险比又称相对危险度RR,表示同一时点的风险函数之比,与时间可能无关,也可能有关。风险比与时间无关是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前提条件,即满足PH假定。

(二)Cox比例风险模型

(1)模型的结构。Cox比例风险模型将生存时间的多个影响因素作协变量,风险函数作因变量,对生存时间进行多因素分析,而非直接考察生存函数与协变量的关系。一般形式为:λ(t)=λ0(t)exp(β1*X1+β2*X2+…+βm*Xm)λ(t)表示t时刻暴露于各危险因素(X1,X2,…,Xm)状态下的风险函数。λ0(t)是基线风险函数,表示所有的危险因素状态都为零时的风险函数。λ(t)/λ0(t)=exp(β1*X1+β2*X2+…+βm*Xm)即ln[λ(t)/λ0(t)]=β1*X1+β2*X2+…+βm*Xm基线风险函数λ0(t)的形式不限,不要求服从特定分布,具有非参数特点,使模型如同非参数法一样适用范围广泛;模型中含有参数β使得其统计效率接近参数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将非参数λ0(t)与参数β相结合,使其成为生存分析中适用范围广泛而备受青睐的半参数模型。由基线风险函数λ0(t)可计算基线生存函数,最终计算出生存函数,由生存函数可绘制生存曲线以及进行预测分析。(2)参数的统计学意义。若X表示连续型协变量,λ1(t)、λ2(t)分别表示X=k+1,X=k两种状态下的风险函数,则风险比RR=λ1(t)/λ2(t)=λ0(t)exp[β1*(k+1)]λ0(t)exp[β1*k]=exp(β)。风险比RR是Cox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时最关注的问题。显然,参数β表示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风险比的自然对数值。β>0表明协变量的增加将加大特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β<0表明协变量的增加将减少特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β=0表明协变量与特定结果无关。(3)参数估计。假设n个研究个体的观测数据为(ti,δi,Xi,),i=1,2,…,n,其中ti是生存时间;在研究期间特定结果发生,记δi=1,即该个体的生存时间是明确的;在研究期间结束时特定结果未发生,记为δi=0,即该个体的生存时间不明确,称为生存数据的删失;Xi(t)是第i个个体的协变量向量。将n个个体生存时间升序排列为t1≤t2≤…≤ti≤…≤tn,ti之前处于研究过程中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危险集Ri={j:tj≥ti},参数向量β=(β1,β2,…,βp)的偏似然函数估计为:L(β)=∏i=1n{exp(β'Xi(t))j∈RiΣexp(β'Xj(t))}δ(4)比例风险假定(PH假定)。风险比RR保持恒定比例与时间t无关是Cox比例模型的前提假设。Cox(1972)提出通过引入构造的时依协变量可以判定PH假定是否成立。具体做法是,当检验协变量X是否满足PH假定时,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加入一个含时间的交互作用项,如X*ln(t),检验协变量X与其时间的交互作用项X*ln(t)的回归系数显著性,依据p值判定协变量X是否满足PH假定,一般的交互作用项的p>0.05时满足PH假定。该方法称为时协变量法检验PH假定。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将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上市公司是否被特别处理作为是否信用违约的界定标准,被特别处理包括ST、*ST和退市的公司(以下统一称为ST公司)。考虑到后续研究所用协变量都是财务比率指标,可有效消除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公司的差异,使其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对公司所处行业和规模不进行分类讨论,而是将沪深两市A股所有ST公司和非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源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2)生存时间的界定。生存时间定义为上市公司从特定的时间开始到首次被ST的一段时间。研究期间段非ST公司的数据为删失数据,即该公司到研究期间段结束时仍没有被ST,生存时间记为整个研究时间段;研究期间段的ST公司数据称为完整数据,生存时间记为特定开始时间到首次被ST的时间段。样本的研究时间选定为2008~2012年。以2008年为生存时间的起点,当上市公司在2009年出现违约时,生存时间记为1年,当上市公司在2010年出现违约时,生存时间记为2年,当上市公司在2011年出现违约,生存时间记为3年,若至2012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仍没有违约,则为删失数据,生存时间记为3+年。

(二)协变量的选取及筛选

(1)协变量的选取。就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而言,偿债能力是指贷款企业从银行贷出的款项及由此生成的利息到期偿还的能力,在银行信贷风险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就企业而言,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即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盘变卖基础之上的清算偿债能力分析。而实际中持续经营的企业若不准备破产倒闭,就不可能将其资产变现用于偿债,往往偿债是依赖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因此,本文特别增加现金流量分析用于银行信贷风险评价,以补充仅用偿债能力分析的不足。此外,考虑到仅从偿债能力角度分析视野较窄,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本文还选取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以确保分析结果客观准确。综上所述,本文参照已有文献、专家意见并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从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分析、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共选取18个财务指标作为协变量进行建模分析。(2)生存时间、数据类型(删失与否)与财务指标时间的匹配。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前1年年报公布和当年公司是否被ST的时间非常相近,所以采用当年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建立预测模型会高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不利于影响因素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前2年年报中的财务指标数据做协变量。例如,2009年的ST公司使用2007年的财务指标,非ST公司也使用前2年的财务指标。(3)协变量的筛选。财务指标的选取需满足两个原则:一是所选指标在ST公司与非ST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所选指标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生存时间的上市公司,差异不显著的指标将被剔除;二是所选指标彼此不线性相关,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后续回归分析造成影响。将同时满足这两个原则筛选出的指标作为生存分析模型的协变量。首先,进行差异性检验。本文采用kuskal-wallisH(k)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分组变量为生存时间,表示该指标在99%的置信水平下可显著区分不同生存时间的上市公司,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偿债能力指标中除利息保障倍数X6外,其他指标均不显著;现金流分析的各项指标都显著,这充分说明在传统分析偿债能力基础上,引入现金流分析指标的必要性。最终将差异性不显著的X1-X5和X14指标剔除,对其余12个显著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X6-X13和X15-X18共计12个指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剔除部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后,保留利息保障倍数X6、现金流比率X8、每股收益X10、净资产收益率X11、应收账款周转率X13、流动资产周转率X15和资本积累率X18共计7个指标进行建模分析,这7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显然指标间已不存在较强的共线性。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PH假定的检验运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必须满足比例风险假定。若协变量不满足PH假定,将直接影响最终结论的可靠性,甚至得出错误结论。本文利用spss软件生存分析中的coxw/time-depcov过程采用时协变量法检验PH假定,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保留利息保障倍数X6、现金流比率X8、每股收益X10、净资产收益率X11、流动资产周转率X15共计5个指标满足PH假定,可做为协变量用于Cox比例风险模型建模。

(二)模型建立过程

本文采用Wald向前选择法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从没有变量的零模型开始,将上述5个指标逐个进入模型,运用Score统计量做变量的加入选择,运用Wald统计量做变量的删除选择。每一步操作中对新加入的变量进行Wald检验,验证其是否会影响已存在于模型中变量的显著性。若新加入变量的Wald统计量显著水平超过删除标准,则该变量不能进入模型。若所有变量都不符合删除标准,则在还未进入模型的变量中继续添加新的符合Score统计量标准的变量。重复上述加入与删除操作,直到所有变量没有可以进入或删除为止。本文将加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取值为0.10、删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取值为0.05,最终模型的预测变量共有3个,详见表4。

(三)模型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cox比例风险函数λ(t)为:λ(t)=λ0(t)exp(-0.108*X6-0.086*X8-2.514*X10),变形后得:RR=λ(t)/λ0(t)=exp(-0.108*X6-0.086*X8-2.514*X10),或ln(RR)=ln[λ(t)/λ0(t)]=-0.108*X6-0.086*X8-2.514*X10。βi表示Xi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风险比的自然对数值,exp(βi)表示Xi每变化一个单位时上市公司被ST的风险倍数。例如,A公司的每股收益X8是30,B公司的每股收益X8是29,则A公司的危险率(被ST的可能性)是B公司的81%,即exp[-0.086*(30-1)]=0.081。由表4可知系数β的显著性检验P值都小于0.05,说明利息保障倍数X6、现金流量比率X8和每股收益X10这3个协变量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由β绝对值或者exp(β)的大小可知,协变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现金流比率X8、利息保障倍数X6和每股收益X10;由β为负号可知利息保障倍数X6、现金流量比率X8、每股收益X10都是保护因素,其数值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风险函数的取值,增加生存函数的取值。相反,若是危险因素,其数值的增加会加大风险函数的取值,降低生存函数的取值。

五、结论

本文将沪深两市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中所有ST公司和非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分析,其结论具有广泛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被ST主要看高度概括的三个财务指标即可做初步判断,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分析指标)、利息保障倍数(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和每股收益(盈利能力指标)。特别需要说明是,目前许多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建模分析的文献没有进行PH假定检验,其分析结果是值得怀疑的。

参考文献:

[1]沈沛龙、任若恩:《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的比较研究》,《经济科学》2002年第3期。

[2]姚潇潇、余安乐:《模糊近似支持向量机模型及其在学院分析评估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

篇14

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普遍比较复杂,如果财务活动中有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给公司带来损失,甚至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上市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一般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这三方面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确定的财务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也具有传导性。当上市公司无法控制面临的风险因素或者风险结果时,造成的财务风险就会延伸至整个企业并发展传导,或者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的公司或者利益相关的个体,造成范围更广、危害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若不能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会产生巨大的灾祸,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市场的正常发展。所以了解财务风险的这种传导机制有利于了解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间的关系,这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不完善有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明确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许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只有空泛的理论,没有对于操作的明确指引,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没有详细说明,令人无从下手。其次,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构,没有清晰相关的责任界限,而且对下属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力弱,一旦财务风险开始蔓延,也无法进行及时的风险控制指导。最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够,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差,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2.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足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控制财务风险的第一步工作。而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全面,收集的相关信息不够充分,没有预测好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导致没有识别出某些财务风险或者识别错误,而产生意外的损失。另外,如果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准确,精确度不高,就很难进行后续的风险管理。

3.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不够上市公司能否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在于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财务风险监控主要是指监控财务风险指标。但在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由于过分依赖定量指标,忽视实际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的指标,使得未能监测到财务风险因素,或者是对财务风险指标的把握不到位,没有明确财务风险指标的可控范围,给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风险预警技术支持,全靠人力进行风险预警,或者是预警系统没有进行重点设置,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因素,给公司造成损失。

4.缺乏灵活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多公司都缺乏灵活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财务风险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可以进行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析,但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使得实际发生财务风险时,无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造成无谓的损失;第二,应对方案不够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建设起财务风险快速应对框架,如没有风险应急小组、没有清晰的决策程序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面对财务风险迟钝的反应能力。

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所以公司决策层要提高投资活动的决策水平,做好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并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第二,科学的进行融资活动。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公司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效益最大的融资方案,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和还款步骤;第三,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而且这种完善的过程也可以消除部分财务风险因素,达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2.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要从信息搜集开始,利用充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汇总,并保持公司的前瞻性,对财务风险进行趋势预测,对财务风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并重视起非财务指标,尽量保证财务风险分析的准确性。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使公司做好防范准备。其次要建立起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并针对财务风险的轻重开展重点监控,并配备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密切监控,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效率。

4.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案,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控制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属于一种管理性活动的,必须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发现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与整顿,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