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教育文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

篇1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置换培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35-01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初具规模,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正在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但与此同时,农村音乐教育改革仍然进展缓慢。从对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前期调查了解到,在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改革举步艰难。领导重视不够,缺少师资,缺少设备,家长认识不够,这都是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农村音乐教师缺乏、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下音乐教育改革的进展。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在湖北农村地区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的47所中小学(6所中学,41所小学)中,其音乐教师大多还是中师或大专毕业,有的是通过进修、培训等渠道获得学历并进入中小学任教的,而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偏少。此外,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兼职的问题,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不乏兼职现象。

(二)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得到改进,但应试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影响巨大,音乐作为非统考科目向来不受重视,因而针对音乐课程的教育评价机制建设长期滞后。本次调查中发现,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多数农村中小学尚未就学生音乐课程学业水平的评价和音乐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形成明确方法和标准,音乐教育评价方法与过程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教师待遇偏低,队伍建设资金匮乏

音乐课程作为“副科”在中小学教育中向来不受重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及音乐教师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本次调查中发现,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且在学校晋级、评优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副科”教师,往往被忽视,其工作成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而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师资条件的改善都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重视不足与资金匮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现有音乐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一)依托“国培计划”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但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强化音乐教师队伍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也是“国培计划”实施的第三年,这为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尤其是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此,应依托“国培计划”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专业技能培训,延伸“影子模式”,同时积极举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优质课评选、专项技能如器乐、指挥、歌唱等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期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二)完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

应不断健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考评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明确对学生音乐科目考查的方法与指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同时也以此更好地引导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学校之间也可借“国培计划”下的相关活动相互交流课程评价机制的建设方法和评价指标,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课程评价机制,有效激励音乐课程“教”与“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三)健全音乐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当前,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待遇,增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及音乐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成为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的重要前提。对此,中小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申请专项拨款,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经费的管理与筹划,提升其有效利用率。此外,做好现有音乐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是为音乐教师培训和音乐教育改革争取资金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强化师资建设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改善音乐教师待遇和增加音乐教育资金投入,是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首要举措。

基金资助: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开放项目,项目编号:2012K07

篇2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 新课程标准 基础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a Number of Issues Arise in Current Elementary Music Education

CHEN Ti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otus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posed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basic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in our primary schools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get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rom the "new standard music course" understanding is not accurate, the implementation is not in place; dilute imparting knowledge, one-sided pursuit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put music culture as a top student attention to musical practice; local music culture is difficult to incorporate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neglect teaching aspects such as full use of the conditions that exist in music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to talk ab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Key words elementary music education;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basic music teaching

1 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准确、实施不到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因此在各地域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发展不均衡,小学的音乐教育差距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不能完全落实对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志的改革,甚至许多教师不能真正地理解新课标的基本内容,更不用提对落实新课标改革了,由此可见新课标的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清晰指出:小学音乐是一门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落实实施美育必须加强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要教导学生学会音乐审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要着重发展全体学生去实践音乐,重视音乐,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不断改进评价机制。对于新课标的解读不准确在于以下几点:

1.1 淡化知识传授,片面追求培养学生兴趣

许多音乐教师看到新课标降低了对各个年级的音乐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就错误地认为传授知识技能不重要,着重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迎合学生去欣赏音乐,去培养所谓的音乐创造力,而大大简化了对乐理知识、识谱视唱技能的传授。这样,学生们是高兴了,老师也高兴了,但是必要的基本的音乐知识,学生们却没有学习到,慢慢地,大家逐渐认为音乐课就是轻松的课,音乐教学就是听音乐,让学生休息放松,音乐课就是无关紧要的课。不得不说,这样的结果让人们感到音乐教育的悲哀。

1.2 把发展音乐实践理解成部分音乐生的培养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音乐实践,但大部分学校把重视音乐实践,理解成为要重点培养音乐尖子生。许多学校为了发展音乐实践,积极让部分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比赛,举办了很多音乐活动,成立了许多兴趣小组,但是忘记了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要面向全体学生。这种只有学校的屈指可数的音乐尖子生参加的,是不能算作发展音乐实践的。

1.3 难以纳入音乐教学中的近现代的优秀民族音乐

虽然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清楚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以及增强民族意识,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的各民族音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论是当代的,还是近现代的优秀民族音乐都很难纳入其中。甚至许多学校一味地为了提高升学率,使得语文、数学、外语这样的所谓主课,去占用他们认为不重要的音乐课,音乐教师能够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就已经是很好的了。

1.4 学校的评价机制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虽然新课标里有规定,评价指标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等方面以及应通过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但是,据笔者了解所悉,许多学校里对学生成绩评定时仅靠其所唱的一首歌,通过学生唱歌水平的好坏来评定成绩,或者教师只通过学生平时上课时的表现情况来评定成绩。如此的评价机制怎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而在对音乐老师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方面,许多学校也仅是通过师生参加各项比赛和各种文艺活动的获奖情况来评价教师水平。至于其上课水平则无人关心。如此的评价机制过于简单,既达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更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2 教学条件,重改善轻利用

2.1 重视师资的引进,后续却不能将其培养与提升

从培养师资力量的高等师范音乐系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从现在音乐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供需情况来看,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小学学校,都基本配备了专门的音乐教师。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已经保障了基本的音乐教育的人力资源,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仍然不容乐观。据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小学音乐老师中的大多数人在入校之后从未得到过专业的继续深造,这其中又有近一半的人改行做了其他课的老师,还有一部分的音乐教师则改行从事了行政工作,如学生管理工作,真正继续从事音乐的老师不足20%。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这是由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的做法造成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清楚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是更可取的教育方法,然而,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所谓的减负,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减掉了学生的音乐课、美术课,减掉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磨灭了学生的艺术天赋,消磨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变为了不重要的学科,音乐教师的深造更是被减掉了。

2.2 加强了教学设施的建设,却不能将其充分利用

依照相关行政部门的规定要求,重视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是理所应当的,目前,许多城市的小学都为音乐教学配置了相应的教学设施,有的学校甚至配置了专门的音乐教室。表面上看,相应的教学设施得到了保证,可是实际中真的就没有问题了吗?据了解,有些学校的音乐设备在教学时是不拿来用的,这些音乐设备只在相关主管部门来检查时才会拿出来应付检查,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的音乐课被大量的“主课”所占用。

3 重评估轻教学

为了考察各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相关教育部门会对各学校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评估,各学校对此也都重视,认真对待检查评估。这本无可厚非,但在检查过程中,有的学校会组织一台文艺晚会,以此标榜此为素质教育的最好展现。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真的犹如表面上这么辉煌吗?

看看小学里音乐课所占的比重便可知晓答案,而且,音乐课在小学里的常规教学常常得不到保障。这是由于音乐课在学校里常被数学、语文等主课所挤占,这种现象是学校默认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却也折射出音乐教师的悲哀,音乐课在学校常规教学里缺乏应有的尊重。

4 结语

小学学龄阶段,正是少年儿童发育成长与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作为基础教育里重要部分的小学音乐教育,对培养少年儿童形成高尚的道德观与文化艺术修养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不能再被忽视的学科。笔者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素质教育能得到更好的实现,音乐教育也能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2] 潘国宏.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2000.2.

篇3

进行有声乐谱教学,在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将传统音乐教育运用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以作为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当乐谱在播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有音符播放错误的时候,就会想音符修改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将鼠标修改操作展示给学生。用鼠标选种错误的音符,对音符的时值修改之后,再点击播放,以确认音乐是否能够播放正确,修改完成的乐谱要及时保存。在音乐软件的菜单中有多种保存格式,通常会使用默认格式,很多学生喜欢将文件保存为MP3格式,以便于随时播放。在文件菜单中,还有MID格式和MUS格式以及各种图片格式。为了能够让学生熟悉修改和保存操作,音乐教师需要对于每一种保存操作都演示一遍。

二、运用现代音乐对于有声乐谱教学进一步探讨

为了促进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可以设计探讨式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式讨论。将有声乐谱教学以欣赏课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幻想曲2000》为例,这部音乐是迪斯尼动画大师们所制作的动画片中的插曲。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植物的精彩动画表演,让学生通过欣赏动画来体会这不朽的乐章。学生聆听计算机所演奏出来的音乐,特别是发出学生所熟悉的电子琴声音,就会在计算机与电子琴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教师在播放过音乐之后,让学生明白通过MIDI协议,就可以在电子琴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处理。此外,计算机会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电子琴演奏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音乐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辑、保存。教师对这些操作都可以进行演示,以让学生熟悉音乐的编辑和保存的功能。如果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智能演奏一遍,无法对正误进行比较。而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教学,可以监听任意的音轨,并能够将音乐播放出来。启动Cakewalk音乐程序,就会出现主界面,各种重要窗口都呈现出来,教师要边操作,边讲解。针对乐曲的内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根据所获得资料整理思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延展。学生运用多媒体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并逐渐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以深入理解。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中学生音乐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独立学习。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授课程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的个体选题确定下来之后,通过学生自主学结出学习成果,针对信息反馈作出教学评价。

三、小学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为音乐教育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传统的音乐教育只对学生的听觉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上较为单一,以被普遍使用的教学工具钢琴、电子琴或者是录音机等作为辅助工具。信息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使虚幻的音乐形象通过动态的画面、声音及文字合成为一体,给学生以新的感受。以识谱教学为例,采用打谱软件操作,可以将音乐的乐谱识别与音乐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有声教学的方式,会对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当中。

四、结语

篇4

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大多数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面向学生实施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只是由于国家没有对多元音乐教育的开展程度提出硬性规定,因此,各个地区中小学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总体而言,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开设情况较好,在二、三线城市则开设不是很好。以内蒙古包头地区来说,市区中小学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开设较好,而下辖的旗县中,音乐教育的普及情况都不是很好,因此,这些地区中小学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开展情况令人堪忧。笔者对包头市区的东河区公园小学、青山区一机三小、钢铁大街四小以及第二中学、二十四中学、二十九中学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跟踪考察,发现这一地区的中小学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重心依然受“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体制承袭前苏联的音乐教育模式,特别是在目前的高等音乐院校的实际教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在这样的高等音乐教育模式培养下走上工作岗位的,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得这些教师在个人的音乐观中都是倾向于“欧洲古典音乐”的高雅,认为其他地区乃至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都低俗或落后的。在这样的音乐观指导下,即使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大比重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内容,但是教师依然选择以自身较为熟悉的欧洲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有的教师甚至会将自身的狭隘音乐文化观强加给还没有成熟音乐审美能力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致使学生在音乐文化观的养成期就被先入为主地灌入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音乐文化思想,进而阻止学生形成“宽容、宽泛”的适合现代社会的多元音乐文化观。

在笔者跟踪走访的某些学校,学生对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这些西方音乐史中的经典作曲家都有着无限都崇敬之情,更有学生对于这些音乐大家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教材中所涵盖的内容。但是当问及非洲音乐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相关内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连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都不能说清楚,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还表现出对这些音乐内容的不屑之情,这让笔者内心不由产生极大的担忧。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尚且对不发达地区的音乐抱有这样的态度,怎么能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后能有一个理性的多元音乐文化观?除此以外,笔者还有更深层次的担忧: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多元音乐文化观能不能形成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音乐教育始终只是一种“点缀性”教育,即便是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学生,依然不影响其步入社会后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笔者认为,国人大多没有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意义,更加不能领会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意义所在。其实,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性格,有句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狭隘、偏执,那么这个人即便又再深厚的文化知识积淀,这个人也很难在专业上有大的成就,有的甚至由于性格的原因而在文化知识上学有所成后依然误入歧途,这样的学生在当今的社会中已不是一两个个案了。

二、课程教学内容中多元音乐文化知识比重较小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可以说是一项音乐计划,是一个多民族音乐教育模式,涉及到音乐课程中一个广阔领域内音乐文化的教授。2001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成为新世纪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新希望。《课标》中多个部分涉及到了多元文化,如《音乐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第九条,有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指出:“理解多元文化,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以上《课标》内容不难看出,在中小学开设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其意义是巨大的,然而,据笔者了解,在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里多元音乐文化知识的实际教学比重很低,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一带而过地带领学生学习。

我国中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大多都是“科班”出身,自身的高等音乐教育经历使其在审美形态上会自觉以西方音乐的艺术评价标准来规范自己。这就使得教师在备课阶段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时,先入为主地选择西洋“高雅”音乐艺术为教学内容的重心,而对于大纲上要求必须将的非欧洲以外的音乐品种则会以介绍性和浏览性讲解为主,教学内容的侧重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并制约其产生多元音乐文化的思维和音乐观。

三、对教学目的理解偏颇,以一概全地认识教学目标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地和任务的理解,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片面地观点:一些人往往把教会学生掌握音乐教材上地知识技能看作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地目的和目标,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高一级专业音乐学院输送专业后备人才,因而培养音乐特长生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一些人则习惯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饭后甜点”,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是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还有一些人则喜欢把整个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简单移植成音乐教育的目标,特别是在目前大家都在谈论素质教育的时候,很多人更喜欢人为地、空洞地拔高音乐教育,这种片面理解主要是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本质特征认识不足所致,以上几种对音乐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认识都不能全面地定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就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来说,以上三种观点都难以正确把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如果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为高等院校输送专业后备人才的话,那对其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仅能在学生的知识架构上对其丰富和完善,并不会对学生成为音乐特长生产生特别显性的效果;而过分地夸大音乐教育的意义实际上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设置了难以实现的目标,让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以音乐本身的美为教学目的,还要额外地为其强加一些哲学或道德方面的东西,这些都违背了我们对中小学生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初衷。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从这个定位不难看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后备的音乐特长生,也不是为了做其他学科学习后的“饭后甜点”,它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为目的和目标的,综合人文素养在音乐方面的表现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唱、会跳、会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他唱的、跳的、弹的是什么,要让孩子在唱、跳、弹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受到承载不同音乐类型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之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小至我国少数民族,大至世界其他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品种和不同特色的音乐文化传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不同音乐的美,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较为客观、理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多样化的音乐品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多元的音乐文化观,进而促进其形成宽容的为人处世态度。

四、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认识不足

自我国开始音乐教育体制形成至今,人们提到外国音乐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这里的“外国音乐”就是“欧洲音乐”,虽然在流行音乐在我国盛行之后,人们不仅仅是把外国音乐看待成欧洲古典音乐,还有的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会觉得欧洲的流行音乐也比较经典,但是只要一提及欧洲以外地区的音乐类型,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些地区的音乐都是又“土”、又“落后”,且难以入耳的音乐,所以对这些地区的音乐缺乏兴趣,有的人甚至认为这些又“土”、又“落后”,且难以入耳的音乐就是在世界上消失了也不足为奇。这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国人对多元音乐教育重视不够,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重视不足引起的。

笔者认为,有些艺术品个性极强,不可替代,不同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群众基础或者文化圈而存在,总是倾向于多元化的发展。音乐艺术价值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民族性或国际性的强弱,而是取决于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的高低。那种认为只有世界性好或只有民族性好的观点,都否定了多元文化所取得的成就,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洛秦在《音乐与文化》艺术中指出:“抽象、普遍、理性的启蒙人并不存在于所有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认识文化的人、社会的人、民族的人、观念的人、意识的人,而且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具体的、不能复制的。人类的各种文化,社会和民族没有价值上的差别,只是观念、行为和由之产生的具体物品不同: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音乐文化包含了一种其他文化与艺术不可替代的形式,包含其他物质不可构建的思维基础。对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认识不足,就会导致某一个处于多数民族的某一个音乐品种以非常态的方式发展,而处于少数民族的音乐品种则会因为受众越来越少而不能以常态的方式继续传播与传承。

五、结语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但是各个地区的融入程度参差不齐,以包头市区的几所学校为例,已经淡化了之前教育中的“欧洲中心论”的观念,也适当地融入了内蒙古地区特有的民族音乐,但是以内蒙地区的民间音乐来说,仍然存在狭义的多元音乐文化分布不均的现状,这将是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需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

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误读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活动,它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误读”便是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对话交流中产生的理解结果,因此“误读”产生的原因与这四者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学生“误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媒介和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引起“误读”现象的重要原因恰恰就是语文教师。

一、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偏弱

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自身己有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然后借助于资料的分析,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仔细体会,通过判断、取舍、整合,最后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将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决定语文课堂精神价值的关键因素,正如特级教师孙建锋在点评一位教师执教《七步诗》时所言:教学这一首诗,只知道诗的字面意义是“下境”;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是“中境”;让学生玩味曹植在进退之间,运用了如此贴切、朴素的语言,把他当时的处境如此艺术地表现出来才是教学这一首诗的“上境”。而要达到“上境”,无疑,教师自身不但要达到“上境”,甚至要达到“化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抵达“上境”。

二、教师教学引导失当

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引导会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教师的引导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生的阅读背景有较大的脱节,就难免引起学生不合理的误读。课堂上教师点拨时“切入点”、“突破点”比精准,也容易引起学生不合理的误读。引导不当还表现在课文内容的拓展上。如笔者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引入了被欺凌的中国人的资料,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的回答多集中在“要崛起,要富强,进而欺凌外国人”这一有悖课文主旨的回答上,这正是因为笔者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引导所引起的。

三、教师教学评价不准确

许多教师为了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倡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反而走入误区:允许学生任意体验,即便学生在理解走偏的情形下,也一味地认同,失去了引导的价值。《小学语文研究》上曾经以《一株紫丁香》为案例,报道学生将文中的“你”误读成“您”后,教师表扬其个性化的解读,同时渗透了尊师教育,结果全班一起将文中的9处“你”改读成为“您”,并称之为一道课堂生成的亮丽的风景。但实际上,这恰恰就是教师评价不当所引起的“误读”。很明显,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以至对学生的错误体验作出错误的“赏识”评判。

四、建议与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

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已经不再只能有一杯水,而应该是一桶水。因此,作为文本的阅读者、解读者、传播者,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明确科学的语文教学理念。

2.“动静结合”解读文本

(1)解读“静态”文本。教师首先作为一名读者,与作者、与作品中的社会生活──人、事、景、物对话,进而作为教学者站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解读语言、思想、成文法则的复杂过程,最后作为引导者构思教学设计,遴选正确,有价值的文本学习内容的复杂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先披文以入情,作为普通读者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和精神价值,这是“入”;接着再作为教学者和引导者根据课标的精神,将文本的语言价值和精神价值进行有效分析与整合,这是“出”,就在这一“入”一“出”中完成对于“静态”文本的解读。

(2)解读“动态”文本。当教师正确有效地解读了“静态”文本后,必然面对更困难的“动态”文本的解读,即在教学过程文本的动态变化形态。

①要把握分寸。把握分寸的内涵是教师对学生的误读要宽容但不纵容。宽容,就是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发生的错误;不纵容,就是对阅读中的错误不能姑息,更不能无原则的鼓励,错就是错,要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儿。在指导纠正过程中,阅读要根据文本的表达去感悟、理解,而不能离开文本去自由发挥。

②要合理引导。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方式,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是“学生个性化阅读”,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引导”。学生不自主读,教师的“引”是空中楼阁;教师不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能停留于原地。

③运用阅读策略匡正曲解性误读。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曲解性误读,教师应及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唤醒学生沉睡的知识背景和情感因子,使学生能够拥有自由开放,光明正确的大道。如:反思法,谬问法,矛盾法,类比法等等教学策略。

方智范先生曾对文本解读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教师要练好内功,尽可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努力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这是一道‘铁门槛’。”这很好地诠释了在新时期面对“误读”现象时,教师应该遵循的教学成长道路。只有当解读规范、技能技巧自然地融入到教师的阅读意识中,成为教师的内在的阅读品质,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成为教师解读文本的有力武器,对学生做出多元的反映,教师有一份耐心的期待,对学生出现的“误读”善于灵动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启迪和诱导,那么课堂将更有效地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和阅读的创造,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合理的“现象”滋扰我们纯洁而神圣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方智范.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J].人民教育,2004(21)

[2]荀以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管理,2011(6)

[3]王瑞芬.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误区及“读”的落实[J].内蒙古大学学刊,2007(3)

篇6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1世纪社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对人才的定位也开始侧重于综合素质的考评,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的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本文作者简单提出了,加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几点意见。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定位不准确,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农村中小学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过多的忽视了音乐教育。然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价值体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目前农村的小学课堂中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反应在将音乐课视为机动课程,上课时间没有保证,上课条件极为有限,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较低,没有很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2)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通常没有专业的音乐素养,多是一种兼职性质,大部分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岗位都是空缺的,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因为没有音乐教师而导致音乐课程的取消。另外,在有音乐课程的农村小学中,其音乐的教学过程也限制在学习唱歌的阶段,教师多以敷衍的态度教学生唱几首歌曲,因而根本保证不了音乐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过程的随意性也比较大,抑制了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形成。师资队伍的缺乏,决定了农村的小学音乐教学与国家音乐教育规划脱节,教学模式的呆板也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发挥。

(3)教学设备的短缺,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设备的短缺,而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虽然随着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但目前教育部门对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的音乐教育投资仍然十分有限。音乐教学的设备购置不及时,数量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音乐教学常会因为教学设备的短缺而受到限制,不能有效的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关于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需要不断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进行有效地提高。现阶段,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状况下,音乐教育也开始受到了格外的重视,音乐教育在个人带来美感享受的过程中,还全方位的提高了人的素质。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对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某种程度上讲具有完善人格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音乐的培养,将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发挥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音乐教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有利于学生艺术品位有效提升的文化氛围。

(2)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主要表现在对各种教学硬件设施的有效满足,使音乐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音乐器材都达到规范的要求,同时对音乐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以保证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关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器材主要包括钢琴、电子琴、手风琴、脚踏风琴以及音像音响等教学资料。

(3)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音乐教育要想获得长足发展,教师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专业音乐教师的引进力度,同时这些音乐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加强对音乐技术以及音乐文化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建立教师职业培训;鼓励教师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文化层次;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送到高等艺术学院进修;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音乐教师等。采用各种手段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

3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发展水平与城市小学音乐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以上提出问题入手,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保证教学设备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J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93-1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性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促进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日常教学工作实践,就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方法及在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性教育是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求知精神,善于发现新的事物欲望、掌握新的学习音乐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学生运用已有音乐知识创造性学习音乐的能力。过去传统音乐教育只是注重如何知识传授, 采用的是灌输式音乐教育,影响了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性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老师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去开启学生学习音乐的大门,帮助他们拥有发现和探索未知闸门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也提出“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全面渗透在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之中。”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鼓励学生自己去表现音乐,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学习中的丰富的情感和音乐之美。

二、小学音乐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加入多媒体等现代科技的辅助教学,因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育是一种颇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能把声、像、色的综合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能真实还原音乐活动内容和情景,使学生学习音乐时由于身临其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各种感觉,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开辟学生的多向立体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能够得到振奋,主动积极参与,完全自由想象而不受外界复杂因素干扰,从而激起学生学习音乐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思想发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不仅让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增加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而且还能引起他们用音乐来表达美的欲望,陶冶了学生的精神情操。

(二)综合其他学科的灵活教学特点来开展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小学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是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一个创新发展模式,对于增加不同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在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中可以将音乐与美术、舞蹈、文学等人文等多学科综合起来,也可以将音乐与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结合起来的创新性教育结合为一体。真正体现多学科的交融教学,让不同学科的优势可以相互交融,利用不同学科的优点,对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起到推进的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育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小学音乐教育情景式教学创新。小学音乐教育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小学音乐教学应力争与实际相结合,能将小学音乐教学还原到音乐原有的环境中或在在类似的现实环境中模拟进行,能让学生切身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精神提升,让学生在与音乐的融合中体会音乐的美,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的学习音乐、牢固地掌握音乐知识。到达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目的。

(二)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创新。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音乐课应该是多样形式的。教授音乐的老师不但要教学生声乐与乐理知识,还要教他们对音乐作品、作曲家以及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教他们制作和演奏几种简单的乐器。这就要求老师要敢于创新,敢于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可以以做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如何学习音乐,结合历史和语言知识进行作品分析等等。在授课中,应注重老师与学生互动和坚持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到达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多方位的有效互动,能以动态生成小学音乐教育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小学音乐教育和谐民主的教学形式的创新。在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中,避免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老师只是教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合作者,对音乐教学进度起着主导作用,而不是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音乐的承担者。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种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增加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要求,也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完成小学音乐创新性教育的改革也是推进整体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建东.对新理念下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12).

[2]樊国生.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3,(4).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65-01

虽然国家城镇化的进度在不断加快,在农村的学校也经过了一定的体制改革和合并。不过毕竟农村的基数太大,农村中小学生的数量还是非常庞大的。出于保护如此大规模中小学生在音乐教育上的成果,培养千百万中小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推动中国音乐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的音乐人才等需要,我们将从全局来考虑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音乐教育师资力量情况

师资力量是保证音乐教育成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之中,音乐教育这种素质教育所占的比重一直不大。尤其是我国应试教育的执行,让音乐舞蹈之类的课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排挤。而且,除了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发达或者教育投入力度比较大的农村特定中小学之外,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在中小学校中,经常发生一个音乐老师跨越多个年纪多个班级授课的情况。由于音乐课程课时安排一直都非常少,有的学校一个班级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音乐老师的课程安排非常轻松。即使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年纪,一个学校的音乐课也不算费力。这种情况尤其在一些规模不大,学生较少的学校普遍存在。

2.音乐教育的设备投入情况

音乐教育光靠老师口头叙说是完全不行的,必须要由一定的音乐设备、教学器材来支持。根据调查,在全国范围的农村中小学之中,音乐教室的教学器材少的可怜。最常见的教学器材也就是一些教辅工具和课本,专业的音乐设备很少,而且多为一些简单的造价低廉的设备,比如笛子、口琴、手鼓等。像专业一些的电子琴、风琴、竖琴、钢琴、小号等设备几乎很少出现。

不仅如此,由于中小学生没有基本的乐理知识和乐器操作经验,为了避免乐器损坏,很多学校根本不允许使用这些音乐教学设备,或者严格限制只能由老师进行使用。

3.农村教育观念的现状

现代农村之中,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支持力度有了大幅提高,不过音乐教育还是很少有孩子能够系统地进行学习。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不具有进行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不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农村家庭也没有形成这样的观念。如果说城市里的孩子假期总是可以接触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艺术班之类的,那么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就罕有这样的机会了。在农村家庭看来,买乐器学音乐还是有些特立独行和不务正业。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进策略

1.教育观念自上而下的推动改进

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进,主要还是靠教育机构、教育部门自上而下的进行政策引导。其中通过应试教育的适当调整来提高农村中小学对学生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视是很好的办法,当然,考虑到当前众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完备的情况,也应该通过调整教师结构、划拨专项资金等形式给与弥补。

一方面增加音乐教育课时,激活音乐教室岗位职能;另一方面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农村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预定效果。

2.制定更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策略和方针

从实际情况来考虑,学校方面担心学生操作失误造成乐器损坏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乐器的价格向来都比较贵,要适应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乐器的数量和使用的频率必然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通过强化基本操作和音乐教学纪律,分批分期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和一定阶段上自主学习自担责任的方式来分担风险,降低损失。

比如自主学习自担责任,对于中学生,可以落实这种方案。中学生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音乐教育之后,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这时候在固定课时之外放松乐器管理,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来自由支配乐器的使用。这期间乐器损耗责任由学生自己承担。这样也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规避学校器材损失的风险。

三、总结

从现状来看,当前国内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并不乐观。不过在分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农村音乐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政策上能够加以推动,要实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成果的提高还是非常容易的。

参考文献:

[1] 刘立新,马少帅.河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

查及对策――以衡水市部分县市区中小学为例[J].大众

文艺,2010(13).

[2]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十)――新中

国建立初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1949-1956)[J].中国音乐

教育,2000(10).

[3] 王文澜.国外音乐教育改革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篇9

【关键词】: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在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使得目前小学音乐教育还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也不能够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本文将针对目前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从而提出改M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对策,以此来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部分,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兴趣,但是在实际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过程之中,普遍对于其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够明确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的重要意义,依然限制于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框架之下,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1]。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选择上,以具体化的考级标准,或是知识技能培养为准则,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教育与培养,却忽视了学生自我情感与音乐素养的表达与培养,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之中其教学内容也较为抽象,不能够引导学生们进行音乐的感受与思考,所以其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程度不够合适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这些都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在进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我们需要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从而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以此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改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小学音乐教育观念

想要从根本上改进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就需要从教育观念上进行转变,首先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对小学生起到音乐的启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学生们的心灵,增强学生们对于世界、对于生活的感性认识,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当今社会,也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育的进行恰巧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所以不仅仅是小学学校,小学教师、家长及学生也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涵,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与宣讲力度的方式[2],做好其基本观念的普及,并且坚决杜绝占用小学音乐课时等行为的出现,以观念的转变带动行为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标准,突出教学主体

在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过程之中,学生才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体,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并且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在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过程之中,基于学生们更多的空间进行自我思想情感的表达,其实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对于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而非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3],所以基于这一问题,教师也需要优化教学标准,完善评判环节,结合多种因素来鼓励学生进行小学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综合音乐素养,提升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重点永远集中在学生自我表达的基础之上,而非教师的教学上。

(三)丰富小学音乐的实际教育活动

丰富小学音乐的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们合理运用所学习到的音乐理论知识,提升个人的参与意识,能够将小学音乐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造成影响,可以通过举办相应的表演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文艺汇演等多种活动[4],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让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传统的音乐理论知识,也能够产生创新与展示自我意识,从而综合提升自身素养。积极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以开展丰富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的方式,是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能够落在实处,并且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过程之中,我们需要在明确其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要了解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重视程度不够,理论体系不完善,不能够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等,然后通过宣传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小学音乐教育观念,丰富小学音乐的实际教教育活动、优化教学标准以及突出教学主体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于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的转变,以此推动我国小学素质面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宫爱龄. 青海省湟源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李红. 浅谈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245.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作品;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35-01

一、音纷髌返拿褡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文化本身的要求。从西北花儿、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到闽西山歌、广东童谣;从新疆纳兹尔库姆舞、广西蚂拐舞,到云南迎客舞和霸王鞭,都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与别致。但是,这些具有中国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素材不是全都能直接拿到我们音乐教学中来的,很多音乐素材需要做大量的改编工作,才能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所以,民族性的音乐作品虽然得到了我国音乐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重视,但是,就目前来说,与中小学生接受能力相匹配的民族音乐作品太少,挖掘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二、音乐作品的传统性

我国最早的带有现代意味的音乐课,是由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在1901年开设的“乐歌”课,沈心工老师把唱歌和简谱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在这之前,中国的学堂是以诗词朗读为音乐课内容,而教会学校则是以学唱赞美诗为音乐课内容。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管理音乐课程的统一章程,并成为我国近代学制的成立标志。但是,《奏定学堂章程》中《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里音乐内容是古代诗歌。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音乐课程及任课教师。1907年《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颁布后,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那时兴办新学堂已有十年历史,在教师发展方面,逐渐出现一批日本留学回国的音乐人和他们培养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在欧美和日本曲调上填词创造的“乐歌”逐步成集并且出版,沈心工老师创作了三辑《学校唱歌》。可以说,1907年颁布的《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成为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初创工作的重要标志。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时颁布了《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与《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其中,中学的音乐教学内容在乐歌基础上,增添了器乐与乐理知识(音乐大要),至此,我国近代的音乐教育内容形成了以唱歌、乐理、器乐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

我国近代学制产生后的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完全是西化的产物。直至今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以西方古典到浪漫时期的器乐作品与声乐作品为主。不可否认,音乐作品的大量曲目是西方音乐作品,音乐教师不厌其烦地从不同角度反复挖掘经典。所以,从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看,西方音乐作品是我们音乐教育内容的传统。只有把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充分发挥出来,或许可以改变这种传统。

三、音乐作品的创作性

作曲家贺绿汀一生创作的钢琴作品数量不多,但他创作的乐曲却是我国最早实现中国风格、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他给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乃至中国音乐创作领域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从中国音乐发展史中不难看出,贺绿汀不仅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还非常关心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他创作的两首音乐作品《牧童短笛》和《摇篮曲》,非常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学。

总的来说,我国的音乐作品包含了传统性、民族性、流行性与创造性等文化特性。在保证音乐作品满足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的基础上,对多元的音乐内容进行合理比例安排,尽可能更多地融入民族音乐作品,让多元的音乐文化本质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出来。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和必修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和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康的人格,造就继承、创新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人。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尹爱青等.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05-01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并不十分理想,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很多小学校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一些主要科目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对音乐、美术等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应试教育的,而正是这种教育体制,导致很多学校对音乐这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不利于音乐课程的开展。

第二,当前的师资队伍能力水平还比较低。由于很多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当前很多学校的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水平还不合格,虽然有的学校也引进了比较专业的音乐教师人才,充实了教师队伍,但是大多数的现象还是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水平低下,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

第三,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很多教师大多数都是进行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比如对一些经典名曲进行欣赏,这是一个教学内容,但是并不是绝对性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还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生活化。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生动活泼,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当前很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大多停留在简单的跟唱等方面,容易使得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产生厌恶。

第四,课堂氛围比较呆板。当前很多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由于教课内容比较枯燥,课堂形式比较单一,因此课堂的氛围比较呆板,很多学生本来就有比较爱玩的个性,因此在课堂上更加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堂上显得比较枯燥无味。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措施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音乐术课程在教育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好处于对各种事物接受最快的阶段,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会爆发强劲的动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变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校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也不够,教师的教授方法比较传统老旧,使得课堂上没有积极学习的氛围,学校对音乐课程的投入比较低,因此不能开展现代化的音乐教育。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音乐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中,提高学校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硬件投资力度,学校管理者要将音乐教育的地位提高,才能不断充实音乐教师队伍,改变教育模式。

第二,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从小学开始就有各种竞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比如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六一儿童节、元旦节等各种节庆都是举行活动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借用学校举办各种晚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积极性。

第三,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音乐课程与其他的课程不一致,在教育过程中,课堂的氛围应该轻松愉快。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进行教育。比如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演唱歌曲,或者利用音乐做一些小游戏,这些都是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的一些有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在上课之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质量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针对当前教师队伍的质量不高的问题,要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充实,选聘专业化的教师担任教育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此外,还有加强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完善,只有好的教学设备,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音乐体验,从而顺利地开展音乐课程教育。

三、结语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人格完善、情操陶冶,还是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生的各种接受能力都是十分强,正处于启蒙时期,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更加重要。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解决,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玲莉. 快乐学音乐,塑造好性格――谈音乐教学与性格塑造[J]. 音乐时空(理论版)

[2]弥宪杰. 怎样上好小学音乐课中的欣赏教学[J]. 音乐时空(理论版). 2013(04)

篇12

关键词:中小学校;民族音乐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34-01

一、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感染熏陶”式教学模式

(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

在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可以在教室摆放一些民族乐器和脸谱,让学生通过民族乐器和脸谱,在感官上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带着兴趣去探究民族音乐的深奥。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听

音乐实际上是一门听觉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的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多听民族音乐,多听也是一种“感染熏陶”式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多为学生播放民族音乐的音响资料,也可以通过现在演奏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民族音乐的意境中去。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民族管弦乐曲《二泉映月》的音响资料,通过初听、复听、再听的方法,让学生对《二泉映月》这首民族管弦乐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对《二泉映月》这首民族管弦乐曲进行深入的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首民族管弦乐曲的内涵和特点。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演

在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形体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形体表演可以让民族音乐课堂更多活跃和多彩,让学生更快的进行学习的情景中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戏曲音乐欣赏时模范音乐中的人物角色,比如在听新疆音乐时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在欣赏鼓予秧歌时,教师带动学生随着音乐跳一跳、扭一扭。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演的“感染熏陶”式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得到活跃,让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生充满信心。

二、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通过作品的比较来挖掘民族音乐的独特美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同类同名的音乐作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体会挖掘各民族音乐的艺术美。

(二)通过综合分析挖掘民族音乐的内涵美

综合分析就是先对作品进行完整的、全面的、整体的认识,再具体到部分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综合的评述。例如: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初听主要是听辩乐器的音色,整体性的体验音乐的风格及情绪。复听是要求我们具体到段落,一段一段的进行分析。再次复听就是对乐曲进行全面的感受、体验与理解。

三、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融合式”教学模式

(一)民族音乐教学各学习领域之间的融合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有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教学领域,我们将这四个领域相互融合进行教学。具体说,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可以融合歌唱表现、刨造、相关文化;在表现的活动中,我们可融合歌唱表现、创造、相关文化;在表现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欣赏、表现、相关文化融合进来,这样使各个学习领域得到强化,并促使学生加深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作用。

(二)民族音乐教学与相关学科的综合

音乐与舞蹈、绘画、雕塑、影视、文学等都是姊妹艺术,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将这些学科与民族音乐教学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促使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尊重艺术的情感。比如: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时,为让学生对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又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用自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诗句,通过音乐与文学诗句的融合,使学生很快获得了美的体验,也就理解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美。

四、小结

在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对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实施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及建议,包括: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感染熏陶”式教学模式、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融合式”教学模式。民族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发展民族音乐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价值。

篇13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如何把握整体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从音乐教学的方法上入手,从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

1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1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二是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三是只管教学,缺少趣味性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用能力。教中小学生学习器乐,并不是最终目的,在教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材,这才是最终目的。

1.2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1.2.1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音乐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 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出贡献。

1.2.2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像日本音乐教育就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文化;美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中也特别包括了“理解世界各类音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如南非认为,其音乐课程必须摆脱以欧洲为核心的传统模式;韩国音乐教育也意识到音乐教育迫切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将正宗的韩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及其他文化的音乐融会贯通。

1.2.3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

半个多世纪以来,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继创立并得到推广普及:包括奥尔夫教学法(德国)、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俄罗斯)、铃木教学法(日)以及DBME教学法(美国)等。这些教学法体系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它们往往是强调音乐教学的某一方面,解决的只是一些局部问题,因此,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局限性。为此,上述各种教学法体系都在努力完善自身,正是这种自我完善导致了不同教学法之间寻求互补、走向融合的趋势。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

2怎样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中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在新时期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

2.1根据中小学生音乐接受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同人的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中小学生音乐接受心理同成人的音乐接受心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然后,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是封闭式的教学,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必须实施开放性的教学。开放性教学有多种形式,如开放性的教材、开放性的教法、开放性的学习、开放性的课堂等。要提倡个体与集体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2改灌输性教学为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为目标。音乐创造性教育的内容包括:

(1)探索音乐的构成。音乐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艺术,过去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现在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2)培养联想和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音乐欣赏的作用,要不断改革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从专业化的欣赏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对音乐的感悟入手,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3)培养组织信息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不仅要学会搜集信息,而且还要学会根据需要组织信息,这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4)音乐创作。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广泛的创造意识;另一个就是音乐创作。用音乐的手段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表达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探究教学法和参与教学法两种。

2.3兼容、消化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提倡多种音乐教育模式

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界,也早已开始引进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但成效甚微。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教学上的某种观念、方式与方法,它还并不会有损于中国音乐的内容与风格,我们更应该能够接纳它,用之服务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当今的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地球早已缩小为一个“村”,“邻居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呢?当然,我们在学习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时,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象有些国家对外来音乐教育模式那样能兼容、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在此方面,我们应好好思考。

3结语

总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现状;发展措施

甘肃武威地处中国西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音乐教育面临种种困难。而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小学生情操性格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改革进度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误解

农村是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概念。综合素养的高低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可是农村家长对音乐教育并不是很重视。21世纪,知识决定命运的今天,农村学生家长素质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音乐等艺术课程,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于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兴趣。家长认为只有数学、语文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音乐课不作为统考,与升学关系不大,是无足轻重的学科,应该把音乐课时让给数学、语文等学科。这种模糊的认识将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绊脚石。

2.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师资缺乏

当前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并不是音乐专业出生,而是有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受过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其次是缺乏对现有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几乎没有涉及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这将会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更加滞后。

3.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及不足

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有一定的音乐设备。西部农村教育资源历来比较落后,音乐教育的设施可谓是更加不堪,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音乐教学书籍、挂图等教具,更谈不上专业化的琴房,音乐教材中提到西洋乐器更不知为何物。在农村小学生的概念里,只要能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开展,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4.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课程,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几乎变成了“流行歌曲课”。这不仅仅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也是教学手段的缺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1.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我们需要彻底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要使广大农村小学教育以及家长充分认识到后乐教育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另外,需要农村小学的直接管理者――小学校长们摒弃“主课”与“副课”的旧思想,确立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要性。

2.加大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力度

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缺乏的情况,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稳定当前的音乐教师队伍,加大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对这些非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3.加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加大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相对薄弱,在今后的建设中适当加大小学音乐教育投入将会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添砖加瓦。

4.积极配合新课改,开展教学改革

有了新课改的助力,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积极的改革,首先,要注重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其次,积极改革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本地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民间的音乐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产生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使其对生活有了“美好”的向往,因此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不能忽视的。通过多方面努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将翻开新的篇章,为农村孩子插上美丽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马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