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一脉相承,是解决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诸多问题的必要手段。
1.1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意义
第一,方法创新符合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正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这一系列要求。第二,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效率。音乐课堂效率不高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创新后的教学方法将更适合当代社会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第三,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爱好兴趣。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阶段之一,而在这一阶段采用创造性方法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影响学生一生。第四,提高音乐教学的娱乐性。教学方法创新能够提高教学的娱乐性,为学生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排解学习压力,使其能够有效抒发自身情感,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1.2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音乐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递音乐知识,使其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为其日后成长成才打下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忽略了教学对学生心理、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学过于刻板化,对学生无法起到导向作用。第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普遍存在着“重教师、轻学生,重技能、轻审美,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导致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学生审美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教学失去乐趣。因此改革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审美能力及愉悦感十分重要。
2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分析
2.1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正如前文所说,小学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对语文、数学等学科。同时,部分小学为给语文、数学等科目提供更多的教学时间,往往会减少音乐课数量,甚至将音乐课与课外活动课放在一起,导致小学音乐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另外,部分不发达地区的小学中压根没有音乐课,更无从谈起教学方法改革了。第二,师资水平不高。当前大多数小学都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甚至有些学校由一位教师带整个年级的音乐课,致使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效果不明显。另外,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师只能算“半路出家”,教学水平不高,音乐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2.2如何创新小学音乐教学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在创新教学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转变传统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当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探索音乐,发现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最大,进而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及水平奠定基础。第二,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常用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在具体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物质、人文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例如:讲授《四季童趣》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做过的与季节有关的趣事,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在课堂中播放多媒体软件,讲解有关的音乐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更加显著。第三,开发教学资源。一般来说,小学生接触音乐的时间较少,远不如接触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时间,因此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对此,学校与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丰富校内教学资源,加大财政投入,购置齐全乐器以及其他教学设备。同时,学校还要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适时举办与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在校园内创建良好的音乐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时刻接触音乐知识。第四,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小学音乐教学选择的歌曲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例如:选择多数学生都有兴趣的歌曲,选择旋律简单的歌曲,选择歌词简明达意的歌曲。
3结语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和轻松的学习环境。小学音乐新教材中,大多歌曲都是以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演唱形式带给学生心灵上的触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素养,还要使得小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在歌唱中感受情感的震撼,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还能树立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一、活跃音乐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小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增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活跃音乐课堂氛围的方式有很多,如音乐课开始之前可以给学生分配任务,通过查阅资料来搜集相关歌曲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手机、多媒体、收音机等工具模仿唱歌,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积极表现,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情感教育,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内涵,音乐也是一种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离不开情感的陪伴。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心灵与情感的交流,鼓励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寻找自己的爱好,感受喜悦,开发智力,还能为他们今后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然而,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带有明显的幼儿特征,因此需要音乐教师的耐心引导。音乐教师要细心、耐心,还要有爱心,在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能力的过程中还要爱自己的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小学生的表现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时,他们的身心就会产生愉悦的体验,就会以积极的情绪和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认真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用心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联想,允许和鼓励小学生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独立创作,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鼓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三、选择适合小学生成长特色的音乐歌曲,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音乐教育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质也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可以提高小学生辨别善恶、认识美丑、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主要依靠的还是小学音乐教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社会发展潮流,在学习歌唱和欣赏音乐作品时,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歌曲。例如《祖国爱我,我爱祖国》,这首歌曲既有气势又富含抒彩,将少年立志报国的情感和少年幸福成长的情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音乐形象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情境创设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模仿,对外界生动的事物感受能力比较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或者教师设计的情境模式,以直观的画面让小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喜欢用肢体语言和行动表达音乐情感,所以音乐教师要尽量为小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担任音乐教学的主角。小学生在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下,有利于产生无限的联想,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三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翩”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参考文献
[1]马云杰 略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学周刊,2014,(14)。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情景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知识与学习科学的重要动机。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如果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寻找机会去学习音乐,而且在学习音乐时感到愉悦、放松和有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地学习的情绪。兴趣可以使小学生产生巨大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
(一)培养学生唱歌的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二)激发欣赏音乐的热情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曲子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二、情境创设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运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将所要教的知识技能重新整合,制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与求知欲走进音乐课堂。
(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教师可以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教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捉迷藏的游戏。这样,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现代教育对音乐教学更加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音乐,把音乐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往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教唱为主,为了唱歌而学音乐,这种单调机械的教唱,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将音乐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学生体会不到学习乐趣就会渐渐的反感甚至厌恶音乐学习,从而使音乐失去了它所特有的功能。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让学生乐在其中呢?
一、把情感融入课堂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来感化学生,鼓励孩子们成为音乐爱好者。让她们能够对音乐充满兴趣,主动的学习音乐。用音乐来点亮生活,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来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这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对她们付出全身心的爱,更要注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曾有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表扬和赞美,对于那些表现差的同学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能够激发出热情,促进他们的信心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得以享受音乐,能够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贪玩、好奇心强,更喜欢模仿。作为教师,不能反对她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教授《山谷回声真好听》这首歌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回声、学回声、唱回声来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以“回声”为主题的游戏,将两三个同学分为一组,然后进行“回声”练习。一位同学用强音喊出一句话,就以“你好”为例,然后第二位同学也说“你好”,但这位同学的声音就要比前一位弱一些,由此进行反复练习,同学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回音要比原声弱。这样,教师利用了“强和弱”的对比来设置了回音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而且还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与音乐的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予小学生心理上的鼓励,激发他们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渴望。在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种:语言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
1.语言激励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激励法主要通过语言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励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课堂知识点。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怀抱着一种赞赏和喜爱的心态,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表扬自己,而不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语言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
口头语言激励。直接以赞美的言语表扬学生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当孩子们遇见难题是给予安慰和鼓励。如刚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学生基本准确的演唱完歌曲之后,可以直接以开心而自豪的口吻告诉学生:“你们唱的真棒。”当某个学生答题时遇到卡带,那你也不妨说一句“没关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非常勇敢的表现”等等。
肢体语言激励。以肢体动作,如常用的鼓掌、竖起大拇指等,或者纯粹以期许和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示意。需要强调的是,在同一节音乐课中不要过多的运用表扬,而是当学生真的做到了某个课程进行环节中所要求的要点,才给于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因为,时而出现的表扬和激励会让孩子们对其习以为常,继而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意义。
2.竞争激励法
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其竞争活动形式尽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情境表演比赛、歌唱比赛,或者是各种音乐小知识抢答的比赛等。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关键词】小学音乐 学生 生态化教学方法
1.什么是小学音乐生态化教学
生态化教学是以生态的原理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且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生态化艺术教育是继“灌输式”艺术教育、园丁式艺术教育之后的一种新型艺术教育。在灌输式艺术教育思想指导之下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园丁式艺术教育相比灌输式有所改进,它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其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和前两种教育方式不同,生态化艺术教育强调学生和教师间的对话关系,以师生之间共同的欣赏活动和创造活动为中心。在这种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动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共同参与,教学相长。腾守尧先生指出“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必须由各种不同的物种达到一种最佳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互生互补、生机勃发、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如果把教学的课堂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话,那么老师和学生便可以看作是这个系统中的不同“物种”,师生、生生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共同“进化”的复杂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就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生机勃发,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生态化教学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种:直接指导法、启示法和生成法。这些方法是上面提到的经典的五种教学方法的整合与创新。腾守尧先生指出“:在当今世界的艺术教育的探索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好的方法,这些方法即从以往的灌输式和园丁式教育中吸收了合理的成分,又可以为当今生态化的教育所利用。”可见,生态化教学不是从“无”中诞生出来的,它是从“有”中诞生出来的。
2.小学音乐课堂生态化教学理论建构的路径选择
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活动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生态化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是教师、学校和社会都必须关心的问题。只有发挥全员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生态化的教育目标。
2.1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再现性思维而言的,它不是单纯依赖原有知识记忆,不照搬现成的规律和程序,而是重新组织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灵活运用规律和原理,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新程序和新方案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其成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时代迈入21世纪,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它要求教学工作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允许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在音乐作品欣赏课中,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独立的理解和感受,要保护学生独特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音乐作品艺术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多样性。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小学音乐课堂生态化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新形势下的课堂生态化教学要求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的自主课堂,相信学生学习的天性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要为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和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独立探究学习内容和方法。任何一门学科,并不只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还肩负着教育的重任,都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它同样要求教学着重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3 教学方法从灌输过程走向人的主动发展过程。当代青少年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而多变的时代,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事物,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编剧、导演,更是唯一的演员,学生是观众,是木偶。这种教学方法异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扭曲了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小学音乐课堂生态化教学目的是使广大学生努力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会实现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它要求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拓展视野,把课堂放在开放的、互动的、实践的基础上,要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给学生创造一种受关注、能展现自我价值的的氛围。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创音乐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创新时代。
2.4 提倡动态教学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丰富多样性、生物的演化适应能力、种群之间及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系统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小学音乐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学生发展指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全面人格、全面个性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音乐生态化课堂教学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随机性的特征。也就是,它所表现出的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教与学有着交往、互动的本质要求,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动态生成课堂资源,通过主观能动的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它要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要关注学生的满意度,要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和学生、教师的生命发展。
总之,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性目标是小学音乐课堂生态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最终价值追求。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多样性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不良倾向突出,使得音乐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面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和感受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首先,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小学生大多在十岁左右,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易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根据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下面是我对部分教学内容,选择相关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们商榷。
音乐欣赏内容努力采用发现式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比如通过讲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创作动机等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进而理解作品,达到与作者的心理共鸣。我在讲解[苏]普洛克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时,除了介绍作品用不同乐器描绘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外,努力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体会作品的特点和作者当时的心境。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除了一些共性的体会外,感受作品明显与学生个性有关。有些同学虽然对乐器特点与人物、动物特征把握不准,但对作品的整体美体会很深。学习史真荣的童话故事音乐作品《龟兔赛跑》时,也有类似情况,所以发现式教学法对音乐欣赏课程来说,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更明显的效果。通过口诀强化练习对某些内容来说也是不错的教学法。例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如:青蛙跳(咚嗒塔);钟摆摇(的嗒的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喇叭响(笛笛,笛笛);知了叫(知了,知了);小鼓敲(咚哒哒,咚哒哒);母鸡叫(咯咯嗒,咯咯嗒);齐步走(跨跨跨跨)。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问题教学法对把握特定音乐教学内容也是值得提倡的方法。利用问题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别是对节奏特点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材,例如《国歌》《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哩哩哩》《牧童》等,教师可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让学生找出和纠正过来。比如,教师把《国歌》中(三连音)唱成(555);把《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中(2)唱成(1111112)等,来引导学生去思索和鉴别。
讲授法仍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是在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比科学性更重要,因此要避免严肃刻板地讲述,要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浮点的时值固定当作半拍的错误概念了。再如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像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像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农村小学 合唱教学 基本过程
合唱艺术是声乐表演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合唱具有和声的丰满性,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适于表现较大的力度起伏,可以说是声乐表演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演唱形式。合唱的特殊性也使得合唱的教学变得较难,即使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合唱教学与排练也是如此。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合唱教学显得更加困难。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底子薄弱,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很少。因此,对农村小学合唱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之前又应该做怎样的准备,以便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变得更为简单易行?如何选择简单易练的合唱教学曲目进行教学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学生体会合唱的魅力?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才会让学生感兴趣?这些问题都是使合唱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得出了几点浅显的结论,初步形成了课堂合唱教学的一般过程,恳请同行商榷。
一、合唱教学前的预备训练
合唱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艺术,主要是任何一首合唱歌曲必然会涉及到多个声部以及声部之间的协调和均衡。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声部的节奏、音高等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准确性,否则,合唱艺术的美便无法体现。正是这样也就使得合唱的教学变得有难度。特别是对于没有什么音乐基础的农村孩子,教师要上好合唱课就非得下一番功夫了。笔者认为在合唱教学之前,进行各个声部的音乐基础的预备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也让学生在进入合唱的训练之前有一个过度。合唱的预备教学主要应集中在节奏和曲调的训练上。其原因是:常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时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整个乐曲的准确性。解决好节奏这个课题也就是为合唱教学的协调性打下了基础。而曲调包括了音高、节奏、节拍等因素(但是在这里我主要强调曲调的音高),音高的因素与音的准确性又是紧密相连的。解决好音高的问题也就是为合唱教学的谐和打下了基础。
二、合唱教学正式阶段的基本过程
经过对合唱歌曲的节奏、曲调的预备教学后,合唱歌曲的正式训练就显得异常简单。现在就只需要把歌词加进来就行了,但是即便把歌词加进来唱的再熟练也并不代表这首歌曲就唱好了,这里还涉及到对作品的处理。
三、合唱教学曲目的选择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合唱教学的曲目必须经过遴选。挑选那些适合农村小学生基础的教学曲目进行教学,才不会让学生因感到难而失去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经过教学实践认为,具有轮唱性质的简单合唱曲目是适合农村小学生学习的,如前面引用的例子《叮铃铃》,当然还不止这些。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两个声部为三度关系的合唱曲目——教材中大多数都是这种二声部歌曲,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是经过精心的准备还是可以获得成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优秀合唱曲目的片断稍作修改作为教学内容,这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比如下面几个片断:
四、合唱的教学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前面的内容中提到一些,这里再总结一下。如何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合唱教学中来、积极地参与学习成为合唱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多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其中几种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合唱教学前的知识技能的预备学习和训练是前提,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是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是保障。要上一堂成功的合唱课,首先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否则,学生就会无法跟进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也会显得沉闷、缺乏生气。教学过程也必须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有目的的逐步解决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合唱。这就要求教学的内容必须适合他们的基础,必须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切忌盲目地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要用多种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这四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合唱教学中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合唱教学取得成功,才能使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秋里著.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孟超美著.大学生合唱与指挥艺术修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陈玉丹著.音乐教学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上课之前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上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学生音乐课重视的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音乐器材和专业性的音乐指导教师。这种音乐教学现状根本不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音乐鉴赏水平。在新阶段,必须践行小学音乐新课改的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的整体乐感。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培养小学生音乐乐感的教学与鉴赏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翻转课堂”模式,促进学生思考
在新课改下,“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来。所谓的“翻转课堂”,具体来说,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可爱的家》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首歌的音乐节奏,通过练习歌曲的乐谱,使学生掌握曲子的升降节奏,不断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问题,即“关于‘家’的歌曲你们能想到有哪些吗?本课中的《可爱的家》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在看曲谱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课本上的音乐乐谱,同时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这首歌,使学生进行深刻体会。学生分析过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用什么样的声音最能表达这首歌的情绪呢?模唱时候应注意什么事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完成本课的音乐教学目标。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轻松地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点明正确的学习方向,有了新的学习动力,不再是没有头绪地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少先队员采茶歌》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可以用纯净、优美的声音去演唱本首歌曲,并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音乐节奏和律动特点,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五度音程的音准问题,圆滑线的唱法,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问题,顿音的演唱技巧”等,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具体的乐谱和音乐节奏,使学生跟着多媒体进行练习,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设置合理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学习能力各有差异。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合理、具体、可观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可触摸的、可见的音乐情境中学习音乐乐曲,感受音乐的真实魅力,同时不断培养音乐乐感,促进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童趣》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唱歌曲《打花巴掌》和《蜗牛与黄鹂鸟》,掌握这些体现童趣歌曲的重要节奏,配合身体的律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学生看过的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三只小熊》的歌曲,从而给学生渲染一种“欢乐童年”的氛围,使学生跟着音乐进行演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之后教引进本课的音乐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先跟着录音进行模唱,之后给学生讲述演唱技巧和歌唱节奏,促进学生的理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机制体制,引进新型的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乐感。
参考文献:
1.音乐游戏教学
在过去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课堂内容重点突出在教师对课本知识一味的灌输,及课程要求对学生技能培养的理论式教学,这样的课程教学古板乏味,课堂气氛死寂,难见学生们在“音乐教育”这门课课堂上所该表现出来的愉悦轻松的心情和活跃兴奋的样子。相反的,音乐教育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教育教学特点。在这个时候,我们便要发掘出可以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新的教学方法一一因此,我们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了音乐游戏元素。
“音乐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它的魅力和音乐教育教学特点就突出在——一改之前音乐教育古板单调的教学方式,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核心,在坚持音乐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下,融合了音乐游戏的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并再次重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们在音乐教育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唤醒,活动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奇思妙想,成为了音乐游戏课堂教学里的主角。课堂死寂沉闷的氛围被一扫而光,驱逐出外。新的音乐游戏教学再次把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一起互动参与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感受着音乐游戏带给每个人欢愉轻松的新鲜感觉和气息。
2.音乐游戏教学特点
音乐游戏教学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独树一帜的特点和积极的影响,把原本乏味枯燥的书本知识静态传授变成生动形象、灵动有趣的活动教学。接下来,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新的教学形式——音乐游戏教学特点的魅力和影响力。
2.1课堂上主动、积极的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要突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质量,所以,为了达到音乐教学要求,如何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和上心地去学习它,就要看学校领导的决策力和教师们的教学的态度了。一般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是以教师一味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开始,课后实践活动安排为结束。但是,现在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就剔除并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开门见山式直击教学目标和主题的教学方式,而是在适宜的时间、课堂气氛下融入音乐游戏元素,和学生们互动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教育这门学科独有的魅力和特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自由地随性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舒心得满足了自己好动好奇的心理,并成功的完成了音乐教育教学目标。
2.2坚持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一样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人的教学规定。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在课堂中习得的,所以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里的主角。教师也更应该明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对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中,要创设出轻松愉悦的情景教育的场景,让学生们释放自己紧张的情绪,改变自己正襟危坐的样子;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富有生动情趣和动感的音乐游戏教学中,拋开自己多余的顾虑和拘谨,成为音乐课堂中的始创者和发掘者。如此,音乐游戏教学便完成了自己使命,并突出了自己在音乐教育中正确有效的导向性和生动有趣的特点。
3.音乐游戏教学的要求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游戏元素不是时时刻刻的,也不是不二之选。所以我们要明白的就是音乐游戏教学不总是那么得怡如其分,符合时宜,运用不当反倒使课堂氛围变得混乱,没有纪律约束,乱糟糟的一片。学生们虽然很开心兴奋地感受着课堂气氛,但是终究还是要学得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对他们所要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
教师在音乐游戏实践教学中,要明确音乐教育和音乐游戏的分界点和融合点,只有张弛有度才能发挥出音乐游戏教学的最有效、最大的作用。事实是,加入音乐游戏元素只是让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活跃,颇具情调,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让师生一起感受音乐教育这门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教师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4.结语
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可以开阔人的心境,重塑人的意境,而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表演天赋,提升想象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小学教育甚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巨大意义。
(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表演天赋
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丰富,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能够鼓励他们表达,把自己想象的、听到的、看到的内容,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训练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表演天赋,培养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二)音乐教育能够开阔小学生的心境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止要学习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小学生们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逐渐安静,用心去感受、去倾听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好和快乐,陶冶他们的情操,放松他们的心灵,开阔他们的心境。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小学生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对世界的感知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让他们暂时收敛活泼的天性,转为静静地聆听和思考,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境,培养他们的心智。
(三)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
小学生们具有很多奇思妙想,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为他们描述音乐意境,从而诱导小学生们开展自己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且,要让小学生们用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融入到音乐中去,真实地感受音乐艺术家所创造的音乐意境。在想象力的作用下,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为日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起到导向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音乐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由老师直接把知识向学生传达,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因此应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互动式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注重音乐欣赏,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构造故事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对枯燥乏味的内容往往难以有兴趣,而更喜欢听故事,所以音乐教学可以通过故事来吸引小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穿插音乐知识,这样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在正式的音乐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将所要教授的音乐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利用音乐作为背景,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种意境,带领他们进入美妙而又神奇的音乐中去,让他们主动地、自发地去探寻艺术家在音乐中蕴藏的情感,也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来根据音乐内容创造故事,锻炼想象力,深入的感受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二)表演与演唱相结合
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在音乐教学的工程中应该时刻注意这一点,动静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同时,除了教授演唱和音乐基本知识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表演学习,让学生们被课程内容所吸引,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一定要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欣赏方面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去听,不够立体,教学效果也不好。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加入指挥法、拍手法、跺脚法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对音乐进行感受。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素质;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新的发现,丰富情感生活;音乐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之一,可见音乐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它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并掌握。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教师可以找四位同学进行角色分配,一个扮演小姑娘,三个扮演蘑菇,让他们在歌曲的范唱中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时,让他们用歌词跟着唱,学生自然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曲。
2.通过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游戏自然就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在音乐课教学中,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如《春天在哪里》,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队,男生唱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女生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样运用音乐对话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说唱的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活泼生动、充满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重视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朱丽莉.畅游“乐”海,魅力无限: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变革[J].新课程导学,2014(04).
【关键词】音乐 教学方法 选择 探索
新时代,新课改,教育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其中,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益发重要。这是一门充满生气、蕴含潜质,极具研究意义的应用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运用还应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应该整合音乐教学方法,以此达到更高层次的音乐教学目标。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学科不断地得到发展,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而音乐教学方法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特征是:
1、方向性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徐碧辉在《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认为“审美教育既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既非纯感性的,也非纯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
2、耦合性
音乐教学方法是由音乐教法与音乐学法耦合而成。在教学活动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师生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传统教学直线式方法,被多向主体网络作用和影响取而代之。
3、多样性
教学内容千变万化,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手段千姿百态,教学方式千奇百怪,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
二、新音乐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要求及课时安排,通过体验、实践、探究,从多角度出发,站在学生角度,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欣赏参观法
根据教学目标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学生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
2、游戏教学法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唱游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内容之一。正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小孩子好玩、好动、好奇、好胜,游戏教学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好形式。
3、演示法
在音乐教学中会有很多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和实物,运用演示法是最好不过的。教师通过制作唱片、录像,使静态的乐谱变成动态的音响、图像,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4、发现法
在小学的中高阶段,对课题的探究有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发现法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优选音乐教学方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备案的前提下,根据课型、活动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选择依据
(1)符合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3)依据教学内容。
(4)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年龄特征。
(5)适合教学的现有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
(6)依据教师本身的条件。
2、优选的步骤
要实现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化,除了需要依照选择的标准外,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步骤。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一书中依据所进行的调查、访问和分析教师们议论的结果,在组成每一课题的教学方法总和时,确认了最通用的步骤,有助于教师最后做出优选的决策。参照巴班斯基的建议,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优选音乐教学方法的顺序是:
第一步,在学习管理方面决定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如果教学内容很简单,学生有独立学习的基础,有适宜学生独立学习的自学教材或软件,教学时间允许学生慢慢学习就让学生独立学习。否则教师就选择其他的教学方法。
第二步,在思维方面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如教材稍有难度,学生受过训练,能够在解决问题情境中独立“充实”自己,有足够时间探讨就选择探索法。反之,选择再现法。
第三步,在活动内容方面,决定是选择体验性教学方法,还是实践性教学方法。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内容采用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而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则选择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以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
第四步,在传递和感知知识信息方面,决定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结合起来,教师拥有教学物质手段和教具,教师有时间使用直观教具,进行实验和实习,可选择结合起来组织进行教学的方案。
第五步,决定关于选择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考察学生、内容和时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激发和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如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情趣性、教学讨论、情绪激励法。
第六步,决定关于选择哪些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问题。选择口头检查、书面检查、音乐表现活动检查。
第七步,认真考虑所累积的各种方法相结合的不同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教学方法的整体效应。这种联系可以是并列的,如演示法、口述法相结合,设置教学情境,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反映了一定的教学规律,我们要积极掌握。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要求我们随机应变。在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时能有效解决相应的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刺激学习,争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方法上达到“得法”的境地,实际上正是教师的职业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充分发挥的体现,也就是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学会运用这种教学艺术,不仅要具有各相关学科的深刻而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中千锤百炼才能练就。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音乐;多样化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03-01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些小学音乐课,并不象一门艺术课、美育课,而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它应以多样的、科学的教学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并要既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注意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的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面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和感受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首先,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小学生大多在十二、十三岁以下,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组织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儿童易用引导、鼓励、表扬等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则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根据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下面是我对部分教学内容,选择相关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们商榷。
音乐欣赏内容努力采用发现式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比如通过讲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创作动机等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进而理解作品,达到与作者的心理共鸣。我在讲解[苏]普洛克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时,除了介绍作品用不同乐器描绘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外,努力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现、体会作品的特点和作者当时的心境。通过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除了一些共性的体会外,感受作品明显与学生个性有关。有些同学虽然对乐器特点与人物、动物特征把握不准,但对作品的整体美体会很深。学习史真荣的童话故事音乐作品《龟兔赛跑》时,也有类似情况,所以发现式教学法对音乐欣赏课程来说,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更明显的效果。通过口诀强化练习对某些内容来说也是不错的教学法。例如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如:青蛙跳(咚嗒塔);钟摆摇(的嗒的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喇叭响(笛笛,笛笛);知了叫(知了,知了);小鼓敲(咚哒哒,咚哒哒);母鸡叫(咯咯嗒,咯咯嗒);齐步走(跨跨跨跨)。这不但对视唱有所帮助,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讲授法仍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是在音乐教学中趣味性比科学性更重要,因此要避免严肃刻板地讲述,要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再如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直观现场教学法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比如用铅笔、小树枝等制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搭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又如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这样,既可利用单个音符卡片进行教学、提问,又可以组成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乐句,使学生通过分解和组合,能很有兴趣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节奏。还有,写出教学歌篇尽量使每行乐句完整,不在延长句和连音处换行。乐曲中相同乐句、乐段和不同乐句、乐段在书写中,对比尽可能要明显;字迹要工整、规范、鲜明,多用黑白对比色,形成大的反差;布局要合理,尽量使全曲布满歌篇。在中、低年级的歌篇上,可以画上简单、鲜明、通俗与教材有联系的插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这类直观现场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要阵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从中寻得乐趣并获取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情”为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音乐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发展。同时,只有学生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时,才敢于主动地参与,将个体融入课堂并积极地去体验。
一、注重有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堂只有通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才能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唱歌教学中的“听”包括学唱前的聆听、听教师的范唱、听同学的演唱等多个方面,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学唱前的聆听能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情绪有了大概的了解。范唱可以随时诱发学生的歌唱热情,激发起他们通过唱歌表现情感的欲望。听同学的演唱则可以让学生从中分析、比较中得出演唱的好坏,提高学生演唱技巧、演唱水平及准确把握歌唱情感。例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学生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教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这种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并运用各种不同的聆听方法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方法,是最简单、最真实、最有效的唱歌教学方法。当然,这里的聆听也必须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歌唱。因此,音乐课堂中要尽量使用音响效果较好的多媒体设施,教师也要将自己的演唱水平、伴奏和指挥提高到一定专业水平,才能真正达到聆听的有效性。
二、创新多种形式,凸现主体地位
做游戏是最能体现寓教于乐原则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学习音符“1234567”,教师可将七个音符写在卡片上,老师弹出某个音,让同学听后代表这个音符的卡片举起来,并唱出来听一听。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开展“开火车“游戏,让学生分组抢答:火车进、出站时音的强弱,音色的变化和速度的快慢等。知识竞赛既检查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寓教于美则是将无形的音乐转化成舞蹈、表演等,使之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小学生自己的行为参与,让他们可听、可视、可感,不再拘束于课堂板凳的禁锢,而是以一颗童心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有些教学题材可以改变成小小的音乐剧,在教授《小动物走路》一节课时,我以一段视频先让学生看到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在日常生活的特性,之后让学生先就自己熟悉的这几个小动物说说它们的声音、外形、走路特点和如何爱护它们。随后,我问到“你愿意扮演哪一种呢?”,许多学生纷纷举手。于是一场别开生面、又充满人文气息和童趣的音乐剧开演了,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引来全班的开心大笑。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一个孩子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并别出心裁地模仿《小猫钓鱼》中捉蝴蝶的场面。这时,我及时配上一点诙谐、灵动的音乐,演的人积极投入,看的人津津有味,一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图画展现出来,而音乐的美也静静的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三、多一些赞赏,少一些不屑
"称赞如阳光",渴望赞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在课堂上,赞美是一种教学艺术,真诚的赞赏会使我们的教学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教师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奋发向上。
曾经有一位老师习惯于采用消极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点评,"怎么能这样唱,你让大家听听","声音像蚊子叫,哪有你这样唱歌的","瞧你那缩头缩脑的样子,真难看",如此这般,满含不屑的消极评价反复出现会使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弱,胆子越来越小,直至不愿参加任何公开的表现活动。成长不需要阴霾、寒风,需要的是阳光雨露,需要的是肯定和激励。几个简单的肯定词语、几句简单的赞赏,就能使学生信心百倍,情绪高涨。由衷的赞赏、诚恳的激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感受,带给孩子的是暖意,是自信,是积极进取的力量。 这些音源正是音乐的源泉,学生了解音源的过程,就是了解音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