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与防范范文

财务风险与防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与防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与防范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 衡量 风险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这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由于风险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在应用深度上,财务风险管理还有很多内容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进人实质性的应用阶段,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使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及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2.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对长期库存,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3.企业内部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财务风险的衡量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了解风险的起因,进行科学的衡量,进而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通常,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有财务杠杆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等。

(一)财务杠杆指标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资本总额及其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通常需要从税前利润中支付固定的债务利息。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越高,财务杠杆水平越高,财务风险也越大。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税后利润下降更快,从而给企业的股权资本所有者造成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指标能直观的衡量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是国际上通用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

(二)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障,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换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等资产后的余额。一般而言,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较为适当。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必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如果速动比率过大,企业还会因现金和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多而增加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及应收账款可能面临坏账风险。

现金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量的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的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一般而言,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时偿还到期债务。

2.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从债权人处所筹集的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用于衡量企业在破产情况下对债权人的保护程度。一般而言,企业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为0.6较为适当。

产权比率又叫债务权益比率,是指企业的全部债务与全部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它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产权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和避免破产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时较为适当。从长期来看若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大于1,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小,企业将面临亏损以及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一)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二)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保证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 控制 防范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和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实质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它是因由债务而发生的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的控制首先企业要搞好财务控制,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体系,抓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制度理财,以统管聚财,做到集中控制、分层管理,对部门实行集权与有效分权相结合,努力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一)事前控制。

首先,应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做好各种预算工作。企业根据短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中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预测出自己对资金的需求,提前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安排企业的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预测的筹资情况来确定资金是否能够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财务筹资风险。其次,因地制宜地确定资本结构,合理安排资本与借入资本的比例,降低资本成本,也就是选择合适的筹资组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最后,企业在选择负债筹资的方式中,如果选择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应做出分析,对银行做出选择。要关注银行的专业化程度,选择那些拥有丰富专业化贷款经验的银行进行合作;保证所选银行的稳定性,使企业的借款不至于中途发生变故。

(二)事中控制。

在风险的事中控制中应重点强调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使用资金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财务筹资风险,提高收益,这是彻底摆脱债务负担的关键。这包括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货币资金回笼。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在于对本次筹资过程的分析上,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而投资又是为了获得利润。在一个整体的过程结束后,企业必然要对本次筹资运作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各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各种财务比率,重点应放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上。从一般意义上讲,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是为了指导今后的工作,企业的筹资活动也不例外。

另外,在做好以上控制的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分配、回避、转移财务风险的方式控制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要敢于冒风险。因为风险的存在,也会给企业带来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但同时,企业一定要学会控制风险,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针对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财务风险:

(一)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

企业冒险总会存在风险,企业不能为了持续的追求高利润,不计后果,大肆投资举债,增加财务负担,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过度负债不仅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甚至导致破产的局面。

(二)选择最有利的资本结构 。

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资金成本,最小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好的市场环境中,采取进取型策略,并对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环境中,应谨慎从事,耐心等待有利时机的转化,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并做到胸有成竹,机动灵活,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三)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方式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四)采取适宜的借款策略。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不应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财务实践,应慎重考虑。预期收益无法确定,企业就无借款的充分理由,企业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借款,何时不应借款,只有这样,才会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致因盲目借款而导致财务失败。

(五)保持盈利能力。

如果盈利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要,企业就要靠减少现金余额,出售短期金融资产,或借入更多的债务等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保持盈利能力,增加资金,减少债务,才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六)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

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流动性是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保持高度的流动性使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保证。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以避免资金使用不当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建仁.家族式管理的利弊分析及其制度创新,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应该除了要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与成因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和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经营效益。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仅仅是企业的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指包括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筹资风险在内的由于不确定事项所有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性的损失或收益。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由于筹资决策导致的风险。

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中,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一是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企业筹资风险、企业资金回收风险、企业投资风险和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等。二是按其他分类可以分为可控与不可控风险;可分散与不可分散风险等。

2、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合理的规避风险,尽量减少由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企业的财务活动可能存在着两种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不能实现预期目标。

第二、不确定性。风险是意外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造成财务活动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财务管理人员不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确定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第三、收益与损失共存性。企业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如果企业的风险投资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可能会取得较高的风险报酬,反之亦然。如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风险较传统行业大得多,但其收益率也相应较高。

第四、激励性。激励性即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来防范财务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以此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1、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第一、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第二、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第三、债务结构不合理;第四、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第五、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第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避免企业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关键是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决策都普遍存在着企业财务的经验决策和企业财务的主观决策等现象,这样就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会经常发生,从而也就产生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②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③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第二、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如前所述,企业财务风险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客观性,只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掌握的技能还很有限,受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很深,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还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

第三、企业财务关系的混乱。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我国,企业的资金结构主要是指某个企业的全部资金,这种企业的资金一般来源于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由于企业筹资决策而导致的失误等原因,企业运行资金中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在企业普遍存在。另外企业在利益分配及企业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职权不明、管理相对混乱等现象,这样就造成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相对低下,资产流失严重,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第四、投资决策的失误,导致大量投资失误。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表现。当前,依靠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为主的企业决策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从而使企业容易忽略规模扩张与加强自身管理的配套建设,难以适应市场弹性变化和多元化生产经营与投资结构的协调和控制,致使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强化科学决策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第五、企业赊销账款缺乏管理。当前我国市场已普遍形成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形式。企业产品滞销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在此过程中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严重影响了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商业信用还未在我国企业间广泛建立,因此就会造成有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现象,直至成为坏帐、死帐,由此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六、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①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②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③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④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

(2)内部原因:①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浅薄。②企业财务缺乏科学性。③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④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⑤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第七、宏观原因及自身原因

(1)宏观环境原因分析:①全球一体化,②买方市场的形成、③信息时代的到来。

(2)企业自身原因:①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②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的复杂性。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注意事项

1、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技术

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主要包括: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降低法。面对企业财务的风险,往往企业通常采取回避、控制、接受和分散风险等策略方法,以此来控制企业所受到的风险。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

2、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面对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企业的筹资风险控制,(2)企业的投资风险控制(3)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控制,(4)企业的收益分配;企业的风险控制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

3、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第一、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企业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第二、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企业应该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就短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应该是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企业的各种支出。

第三、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在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于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多、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4、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另外,企业还要盘活存量,同时还要加快企业闲置设备的处理,这样有利于将收回的资金偿还企业所欠下的债务。

5、资金管理的注意事项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信用额度管理制度。第二,做好账龄分析。第三,加强对坏账的管理。第四,评估客户的偿债能力。

6、对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的一致性。必须要让财务管理人员清楚,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为了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相应地位、功能及职责,并赋予相关财务人员相应的权力。各级财务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将风险的防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处理每项具体业务时,积极防范,妥善应对,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四、减少与优化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1、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规避风险。企业在面临一项风险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能力,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与失,凡是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收益予以抵消的,企业都应尽量避免该种风险的发生,即采取回避政策。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为了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第二、减少风险。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办法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主要包括: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另外,企业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企业财务产生风险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也可以建立财务风险基金,比如,企业可以对长期负债项目建立专项财务偿债基金等。

第三、转移风险。转移风险就是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即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资产,企业应以一定的代价(如保险费、担保费和利息),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但是,较之承担风险所面临的损失而言,企业为转移风险所需支付的代价要小的多。

第四、接受风险。主要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

第五、分散风险。分散风险就是通过企业之间通过联营、多种经营方式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来分散企业的财务的风险。对于企业风险比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采用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的经营方式,以此来实现收益的共享,同时风险也是共同承担的,这样也就分散了投资的风险,也就避免了因企业独家承担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企业对外投资的多元化还可以在分散企业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优化财务结构

主要包括:第一、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结构。第二、优化负债结构。合理安排负债的到期结构是负债结构管理的重点。

3、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建立严格的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企业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决策责任制。一旦决策出现问题,要依法追究决策者的经济、法律责任。第二、规范投资项目评估制度。第三、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决策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投资行为的监督,确保投资责任落实,有利于确保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的贯彻执行。第四、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

五、结束语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它在给企业带来威胁和压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回避的,其成因的复杂性、效应的双重性要求我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加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兰启聪.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

[2]马天骄.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09

[3]李秀敏.如何进行财务风险的适时管理[J].绥化学院学报,2009

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医院财务风险问题与日俱增,因此,为了完成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医院的财务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医院的财务风险。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

简而言之,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在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受到一些不能控制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财务工作未能达到理想目标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而且在医院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只要某一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发生财务风险,从而使得医院的偿债能力降低,甚至会导致医院出现信任危机。通常医院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未明确医院的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般而言,医院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盲目追求医院利润最大化。认为医院就是盈利的机构,不仅仅是为社会提供福利,更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的盈利能力;二、片面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认为医院不但要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还应该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医疗产品和服务。这两种观点片面地将医院的盈利能力和社会效益相分离,未清晰认识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在重大项目的投资方面主观性较强,缺乏合理性分析

通常,医院的医疗设备专用性较强,因而价值也较高。然而很多医院在引进设备的时候未对社备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也未对设备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就使得有些医疗设备提前损坏或者设备闲置,对医院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不强

当前很多医院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较薄弱,而且管理能力较差。在日常工作中也多限于算账、管钱等,对会计理论方面的新知识缺乏了解。而且在筹资和投资方面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除此以外,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不完善,特别是在购买固定资产和工程项目方面,未建立起岗位监督和授权批准制度,同时在决策方面领导的主观性较强,从而使得医院的投资较大,伴随而来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加大。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明确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

众所周知,医院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属于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医院要始终坚持的理念。但是医院又属于盈利型的医疗机构,坚持以最少的财力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所以,医院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坚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而且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在当前所提出的新医改的现状下,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应该是有效地将医院的盈利水平和社会效益结合在一起,实现医院价值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统一,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的医疗服务。

(二)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也是如此。医院要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状况,建立起科学且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是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贯彻执行制度才是关键。然而有些医院未制定出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财务管理。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控制能力

一般而言,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高,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就要求医院加大普及风险知识,强化财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熟悉各项财务风险,树立起财务风险意识。同时仅仅树立起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还是不够的,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财务人员在管理活动中识别、发现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这些风险会带来的后果;其次,逐步培养财务人员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估计和衡量风险的监测能力;最后,还要提高财务人员风险应变能力和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控制风险,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同时对财务人员建立起考核体系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财务人员未上岗前,要系统地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进行培训,只有达到了考核要求,才能够上岗;在岗期间,单位也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除此以外,将薪金和工作业绩、考核成绩相挂钩,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随着医疗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维持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树立起财务风险意识,促进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跃勤;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03)

[2];浅议医院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J].当代经济.2011(09)

篇5

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应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及预警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Abstract: the financial risks of enterprise is the enterprise in the production of capital movement of the risks. Look from narrow sense, it is to point to the use of financial leverage brings to the enterprise bankruptcy risk or accrual produces to change substantially risk. Look from broad sense, i.e., influence enterprise normal business and continued ability to reproduce a series of uncertainty factors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results, which can lead to actual financial position deviation scheduled the possibility of financial goal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financial risks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significant rol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inancial risk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Keywords: financial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530.6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更应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及预警体系的建立。

一、 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中所面临的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看,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持续再生产能力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导致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定财务目标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客观性: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使得企业实施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具体说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企业的短期负债较多,主要依赖于银行和应付货款。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偿还款项而使融资成本增加。

2、投资缺乏科学性。在企业对外投资上,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价值决策所依据的信息部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能力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部分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但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付账款,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财务风险的分析

1.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或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3. 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现象,造成资金使用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内部会计控制薄弱引发财务风险

控制环境是所有内部控制的基础,对内部会计控制而言也不例外,它直接关系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内部控制不力引发的财务风险,很多是由于控制环境薄弱。

在控制环境薄弱的情况下,管理层风险意识差、急功近利就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管理者对单位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财务工作人员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存在着对市场形势认识不足、过于乐观以及盲目扩张等问题,导致不少单位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

缺乏适当的控制活动也会带来财务风险。我们的内部会计控制偏重事后控制,执行上有章不循,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涉及到资金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体系,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情况、需要做哪些改进等,都需要进行跟踪,而我们往往忽视这种跟踪需要,不能通过加强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内部会计控制加以修正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构建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为有效地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备、有效地财务预警机制,并对不同的风险程度设定级别不同的财务预警信号。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盈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资产变现能力、资产使用状况等指标较具有代表性。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重点是对单位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组织体系、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信息沟通情况和经验管理状况以及企业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等进行调查;其次,根据调查结果,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结构;再次,根据划分的各个所属控制系统确定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点,特别关注高风险环节控制点;最后,针对具体业务与事项实施相应的控制。

(三)通过资金预算管理控制财务风险

强化资金预算是从根本上保证资金运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预算是面向未来的财务计划,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实是减少风险、减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内控机制。为了满足各部门、各环节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准确测算和供应资金,实施资金“月计划、周安排”的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资金运营管理制度,实施风险抵押责任承包,加强对各部门、各环节的资金占用量的严格控制,监控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对资金实行追踪管理,按预算供应和配置使用资金,保证资金正常运作,减低交易风险,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

近几年的大量案例,诸如巨人集团、德隆集团的倒下,琼民源、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乃至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的破产等等,无不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着一定的关系,有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在合理的程度上提高资金运营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财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遵循。

要找到关键控制点。严谨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把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会计监控之中,并且要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即关键控制点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率。

篇6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控制

一、烟草商业企业概述

烟草商业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在公司组织层次上实行三级法人管理体制。各地烟草商业企业作为第三级法人,在国家专卖体制下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且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省级烟草公司作为第二级法人,代表烟草总公司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各地烟草商业企业进行管理,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第一级法人,代表国家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各省级烟草公司进行管理。从烟草行业的股权结构来看,国家是烟草企业唯一的股东。烟草商业企业在烟草产业中扮演着分销商的角色,承担着开拓烟草市场的重要任务。烟草商业企业在三级法人的组织层次中处于最基层位置,而在烟草产业链中处于流通环节,是连接烟农、烟厂和烟民的中间枢纽,对于推动烟草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目前烟草商品批发经营权仍由烟草商业企业独自掌握,但随着我国降低烟草关税承诺的逐步兑现,卷烟产品及卷烟分销网络将面临外资企业的强烈冲击。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烟草商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包括权益价值和债券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以实现股东财务价值的增长、债权人利益的充分保障为目标。从烟草行业股权结构来看,烟草行业是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企业,国家是其唯一投资者。同时,经过多年的快速经营发展,烟草商业企业自有资金十分充裕,对外债务比例很小。因此,烟草行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统筹安排烟草商业企业的投资、筹资、股利分配及资本运营活动,使烟草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烟草商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受财务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结果与预期发生偏离,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经营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形成风险并转化为企业损失,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因此,以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活动为划分标准,可将企业财务风险归类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四大类。根据烟草商业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可将其面临的财务风险划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及内部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及税收环境等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烟草商业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烟草商业企业财务风险大部分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财务活动,即内部财务风险。以烟草商业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可将其财务风险细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偿债风险。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烟草商业企业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因筹资渠道不畅导致融入资金成本过高或资金期限不合理,导致融入资金难以满足企业所需的可能;收益分配风险是指因不合理的收益分配对企业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资产管理风险是指由于货款资金回笼不及时、商品库存周转滞缓、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等造成烟草商业企业资金使用率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可能;偿债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流动性不足,难以满足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

三、烟草商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防范措施

(一)强化内部控制建设。1.完善烟草商业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完善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及相关工作的授权审批权限、流程及经济责任等。严格执行企业内部工作的授权制度,明确企业员工的职责范围及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同时,明确各类经济活动及业务的操作流程、职责分工及权限范围,严格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和规定办理各类经济活动及财务业务。2.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相关岗位,通过岗位控制实现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要求对于重要岗位不得一人兼任,如业务经办、复核、授权审批、财务保管、账务处理、稽核检查等重要岗位,应严格杜绝一人兼任多岗位的现象,将操作风险及道德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同时,为实现对特殊财务活动的管控,严格执行报告审批制度。烟草商业企业在开展非常规或其他重要财务活动前,向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经审批通过后方能进行。通过对重要财务活动和计划外财务活动实行报告审批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因不规范、不合理的财务活动造成的财务风险。3.预算控制是管理烟草商业企业经济活动及财务活动的最常见手段。预算管控对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经营战略及工作计划的实施、经营活动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烟草商业企业经营及财务活动的有效规划及约束,能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提前识别、分析及防控。强化预算控制,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烟草商业企业预算的编制。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工作计划,紧密结合烟草商业企业经济及财务活动特征,采用零基预算法,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原则,进行科学、合理且可行的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企业发展战略及工作目标的具体化及货币化,应充分发挥预算编制对企业规划的推动作用。同时,预算编制也是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烟草商业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保障预算指标能够覆盖烟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实行费用归口责任制。第二,预算的执行。烟草商业企业应严肃预算执行过程,加强对各部门、岗位预算执行的动态跟踪及监控力度。严格执行预算额度内审批制度,对于超出预算额度的支出,应上报至预算管理办公室进行审批。由于市场经营环境等的影响,需要调整预算额度的,需由各级业务部门向预算管控部门(归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归口部门再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交审核汇总的预算调整方案,严禁私自调整预算额度的行为。第三,预算的激励考核。构建全面、科学、公开、透明的预算考核激励制度,实现预算管控与个人收入的挂钩,充分调动烟草商业企业各部门及岗位预算管理的积极性。4.强化内部审计控制。将内部审计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一项经常性措施,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后监督与控制。第一,重点对烟草商业企业成本费用进行定期审计,审核其销售费用、专卖费用、管理费用及经营费用的具体明细及用途,审核会计凭证的规范性、真实性及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切实降低烟草商业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运营成本。第二,强化对烟草商业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审计力度。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性手段,直接关系着烟草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因此,内部审计应将预算管理列为审计的重点内容,通过审计手段强化预算管控的地位及作用。(二)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树立科学的资金管理理念,重视投资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在投资决策中,应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观念,并将观念贯穿于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于烟草商业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充裕的自有资金,因此,筹资活动并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但应关注权益资本的成本。烟草商业企业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外投资主要为长期股权投资和购置房产等固定资产,对内投资则为自建房屋及购置专用设备。在投资过程中,应采用量化的投资决策方法及工具,关注投资项目的风险、回收周期,并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对项目预期收益率进行科学评估。(三)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1.提高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国有资产周转率。第一,结合卷烟经营特点、市场需求特征,采用科学的方法测算最佳库存量,合理安排采购活动,避免因库存积压导致对烟草商业企业流动资金的无效占用。第二,关注企业日常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对富裕流动资金进行合理投放与安排,如将临时不用的资金投放于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及机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采购、使用、对外投放、产权转让等经济活动有章可循,提高烟草商业企业会计核算质量,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2.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考核机制,并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指标进行考核。第一,资产投入产出比,其量化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第二,资产运营能力,主要考核指标为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第三,资产的盈利能力,反映其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成本费用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等。烟草商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重视国有资产经营能力建设,严控企业财务风险,切实提高资产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四)重视经营利益的科学分配。重视利润足额上缴的及时性,关注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权益。烟草商业企业的利益相关方主要为上级法人、供应商、零售户及企业员工,烟草商业企业在进行经营利润分配时应关注各方的合法、合理权益。烟草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包括除投资者外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烟草商业企业在经营利益分配时应做到:第一,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对卷烟产品的消费需求;第二,在保障运营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及时偿还供应商的卷烟货款;第三,按时支付企业员工的工资及福利,关注员工的利益,给予员工充分的激励。(五)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识别、分析并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强化烟草商业企业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经济及财务特征,选取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及成长能力的核心指标,构建全面、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系统要求烟草商业企业具备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这就要求各烟草商业企业加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集成、传递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而实现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

作者:姚建坤 单位:河北省烟草公司石家庄市公司

参考文献:

[1]胡国强,黄钰,吴春璇.烟草商业企业税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商业会计,2016(06).

[2]王秀红.烟草商业企业财务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2).

篇7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制

1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金融风险的特征在房地产机构的发展中尤为明显,尤其是在以下几点:第一,不确定性。房地产公司有广泛的金融活动,在此期间它们在不断变化,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风险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即使知道财务风险会发生并提前也做了预防,它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偏离预期目标,因此财产的财务风险是不确定的;第二,客观性。财务风险在房地产项目是存在的,并没有完全消失,客观性也大并存在于所有环节;第三,很难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可以使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预测和评估房地产中介的金融风险。然而,由于房地产研究与开发涉及与外部环境的许多联系和变化,因此金融风险被量化,使得识别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困难。

2导致房地产管理风险发生的因素

2.1成本控制的能力不够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劳动量随着手续烦琐而增大,成本控制不足以造成财务管理风险。目前,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中,成本控制能力很差,例如,房地产审计过程不够全面,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能力不够强大,这将对房地产成本的控制产生重大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成本超出预算太多,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后期的正常发展,同时还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2财务管理环境过于复杂

在国内所有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极其复杂,财务关系不足可能导致财务关系内部混乱。这要求决策者比较和分析养老金风险和支付计划。现有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出现通常是财务人员误判财务管理环境的结果。

2.3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

财务管理在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提高管理技能。随着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财务经理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缺乏技术和管理知识,有关部门对行政过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管理过程的质量要求严格制约了房地产企业不能满足进一步发展,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3有效防控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举措

3.1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防范体系

提高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是房地产机构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分析目标风险因素同时要得到机构负责人的认可和支持,并持续预防和控制责任团队的风险意识。在组织运营期间根据过去的风险事件和相关数据,并由专业分析系统和技术检查识别来创建的不同类型的财务信息数据。公司以当前数据作为参考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利用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系统指标编制,一旦检测到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值,又可以在第一时间检测到隐藏的风险,及时将这些潜在的风险向主要部门负责人发出预警,及时切换有效的方案解决风险。此外,有必要从机构的不同部门广泛提出建议,制定基准并改进岗位中的风险预警系统,并允许机构的所有员工认识到风险防控不只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部门,充分实现所有人员的积极配合,增强控制财务风险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

3.2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

财务人员的文化素养在目前房地产行业还远远不够,严重影响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金融工作的进步。因此,要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文化素质。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有强力的预防风险意识,同时要为金融专业人士提供良好的教育;其次,要加大对财务相关人员的培训,使财务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知识;再次,要注重发展财务技能,积极掌握财务发展,不断提高员工财务管理素质;最后,房地产公司要有风险防控意识,正确地研究金融知识,确保把房地产机构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以房地产机构的发展作为基础,为房地产机构有更好的发展过程,必须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

3.3强化资金管理,整合企业资源

在开展金融活动时,房地产企业应调整资金管理完善支持体系,是有效保证企业资金有效运转的一项重要措施。整合公司资源,综合规划和提供内部数据。根据评估结果寻求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评估企业的偿付能力,为发展公司的金融活动提供充足的财务保障。在目前的实践中,规范其日常工作的财务行为,主要依赖于金融体系来实现不同类型金融行为。作为财务人员,应及时建立更完整的金融标准体系,同时还能够充分阐明房地产行业的整体特征。根据这一前提,财务管理系统必须能够涵盖原材料的购买、土地使用权和转让、商品房销售等关键环节,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公司的资金。此外,房地产公司还必须努力学习经验,并全面介绍该地区以外现有机构的先进经验,根据上述的现实变化,房地产机构才能拥有开发和销售更好房地产的好处。

3.4项目实施环节中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房地产公司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必须在项目启动前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而且是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控制。在实施步骤方面,首先考察项目实施的外部环境,如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宏观经济波动和行业市场前景,将历史数据与风险预测的数据相结合,将实施计划和相应的投资包含在性质报告中。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以相关专业知识为参考,合理的控制是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排除掉。最后,销售额,投资回报都是以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有所估值。总之,如果金融风险能被房地产公司完全控制,有能力从各方面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实现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3.5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负债率

以现在为界限,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环境在一些公司仍然缺乏全面控制,因此较高比例的公司债务将都由房地产公司来承担。可以看出,预防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重点必须是改善当前的资本结构,降低负债率,面对现有复杂的市场环境,房地产机构必须积极了解资金的来源,债务的压力与收益回报之间的利害关系,并根据市场规则确定资产和合理负债的比例,定义组织的发展目标应阐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避免无利可图的投资并评估组织的风险承受能力,并明确地识别资产和负债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企业有好的效益利润。

篇8

[关键词] 上市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隧道效应 特征

一、前言

狭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集团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财务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新型管理领域,其关键在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财务活动时,通过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最小成本获得做大的安全保证。

上市公司作为企业集团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员企业,是将企业集团导入资本市场的直接载体,上市公司承担着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拥有企业集团的优质资产,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上市公司无论在销售收入上,还是净利润上,都给企业集团创造着巨大价值,同时也是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的重点。除此以外,上市公司是企业集团的融资平台,资金运作平台,是企业集团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纽带。但是,置身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也会面临很多财务风险,比如德隆集团的塌陷就是其控制的“三驾马车”的股票连续跌停引发的。

二、案例背景资料与分析

1.企业背景介绍

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12月经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在原青岛澳柯玛电器公司的基础上,以其与生产冷柜相关的、完整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及相应的供应销售系统,联合牡丹江广汇交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五金交电化工公司、重庆长风压缩机厂、荆州市泰隆股份合作公司、山东凌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2000年12月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同意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并于2000年12月 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澳柯玛集团的经营范围包括:制冷产品、日用家电、消毒抑菌设备、锂电池、自动售货机、电动车、海洋生物产品的制造、销售、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享有“进出口的商品中国电冰柜大王”的美称。

2.柯玛集团财务风险问题讨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家电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原材料涨价非常快,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家电企业利润很低。从表面上看,资金困难,利润下滑是家电行业普遍的现象,加上国家银根紧缩,获取资金能力减弱,澳柯玛集团遇到的困难是整个行业的共性。但是,行业“瓶颈”并不足以说明澳柯玛集团为何陷入财务困境,在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下面我将从投资风险和关联交易所产生的隧道利益两方面来分析澳柯玛集团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

(1)投资风险

1995年澳柯玛集团开始实行多元化也被称为澳柯玛的“二次创业”。至2000年前后,澳柯玛集团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从早年的13类发展到19类,产品几乎囊括“白色家电”的所有品种。2000年后,澳柯玛集团从“相关多元化”进军“不相关多元化”,包括海洋生物,锂电池和电动车。然而“二次创业”以来,澳柯玛集团耗资巨大,战线过长致使其收益微小甚至连类的电冰箱主业的经营。澳柯玛集团本想通过介入新的领域尽快摆脱家电行业的企业技术趋同,产品趋同,市场趋同和战略趋同的状态,但事与愿违,在这些行业投入大量资金后,这些新产业不仅没有预期实现盈利,反而占用了大量资金,拖垮了澳柯玛集团。

(2)通过关联交易所产生的隧道利益致使集团面临财务危机

所谓隧道效应(tunneling),是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施莱弗等人提出、用来解释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一种行为―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和参与管理层的方式,获得大大超过其股权的现金流控制权。

①占用控股上市公司资金引发企业集团财务风险。2001年后澳柯玛集团随着多元化战线越拉越长,不相关多元化投资远超过预算,回报惨淡。企业集团资金链日益紧张,于是开始频频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数额逐年加大。长期以来,企业集团或实际控制人凭借着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将上市公司当成了“提款机”,致使上市公司沦为空壳,造成了上市公司的资金黑洞。

②企业集团内部关联方之间存在巨额违规担保,潜藏巨大的财务风险和运营成本。截至2006年3月23日公司已对控股子公司青岛澳柯玛集团空调器厂、青岛澳柯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商务有限公司、青岛澳海生物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自动商用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担保累计6.52亿元。而此时G澳柯玛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已达到13.58亿元,超出了公司净资产,这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和潜在的运营成本。

③企业集团法人与控股上市公司没有“五分开”。G澳柯玛与澳柯玛集团分离不彻底,企业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董事长2001年以来都是由鲁群生一个人担任,两者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5个方面的分开不到位。澳柯玛集团下设很多部门,与上市公司下属工厂只能重叠,如以电冰柜为主业的G澳柯玛没有独立的采购和销售网络,大多由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操办;公司没有海外购销的网络,出口冰柜、进口原材料等均通过青岛澳柯玛进出口有限公司进行销售;公司全资企业青岛澳柯玛集团空调厂因营销网络尚未建成,其产品均通过青岛澳柯玛集团空调器销售有限公司进行。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大部分通过青岛青岛澳柯玛物资经销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集团空调器物资配套有限公司集中采购。澳柯玛集团正是从属下与上市公司存在购销业务的关联企业,这要是青岛澳柯玛物资经销公司,青岛澳柯玛集团空调器销售公司等8家公司,占用上市公司经营产生的资金。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上市集团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特出性:

三、上市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特点

1.上市企业集团透明度高,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大

上市企业集团每年给现有、潜在的相关的利益者和证券分析,监管机构及媒体有机会去发现分析上市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甚至由财务风险转化的财务危机。

2.上市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源广,面多且综合性强

资本市场的风险会传递到上市公司,进而传递到企业集团;外汇市场的波动会使企业集团面临汇率变动的风险;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危机会促使它有计划的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使上市公司面临财务危机。另外,上市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综合性强,与其他风险交织影响。一方面,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最终通过财务风险反映出来;另一方面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财务风险的产生会引发加重其他风险。

3.财务风险、财务危机有计划地在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之间转移,上市公司通常成为风险承担者

从通常意义上讲,鉴于上市公司在企业集团中的重要地位,企业集团会尽力避免其发生财务危机。企业集团甚至为了提高其信誉度,确保上市公司再融资等,往往还会向上市公司免费提供担保。但是,企业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放水养鱼”是有条件的,上市公司要对企业集团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支持”,尤其是企业集团面临困难时,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自然转嫁到上市公司。

4.上市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递速度快,危害性大

其一,财物与非财务资源的流失,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毁损。其二,财物风险链不断延伸传导,相关利益者利益遭受侵害。企业集团面对来源纷杂的财务风险若无法及时消化与转让,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都将遭受侵害。另外,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还可能会通过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将风险不断向外延伸到资本市场,加大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因素。

四、上市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解决建议

1.上市企业集团应构建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虽然不少企业集团已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处于救火状态而没有从企业集团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在各类风险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上市企业集团应该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着重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将财务风险管理加入到企业集团的价值链中,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

2.协调企业集团和控股子公司的目标,合理进行资本运作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大集团是政府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手段,同时企业又有盈利的天生要求。这样,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政府要求原因,会非理性地争夺企业集团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行为,目标通常会与企业集团的要求相离相背,而这往往会给企业集团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为确保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企业集团应将财务管理目标上升到战略管理层面,要在全面了解企业集团发展目标和总体风险基础上,协调子公司与公司的发展目标。

3.重视“现金至尊”的价值管理理念和理财方式

大力提升企业集团价值的含金量,没有相应现金流的利润只是“纸上财富”,只能通过增进现金变现能力,尤其是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才能切实提高企业集团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集团要在整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经营管理政策,以便加速各项资产的周转率,要防止现在的巨额坏账产生。在投资方面,尤其是控股上市子公司进行重大投资,要充分考虑未来环境的变化对所实施的项目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加强项目建设的追踪管理和财务监管,在投资项目跟踪管理过程中,要不断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以便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更为科学的修正决策。在筹资过程中,要保持合理的负债规模和结构,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降低企业集团资本成本,以此提升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的整体价值。

4.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

完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力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监事会应构建全过程监督的体系,实现对公司财务以及公司高管人员履行职责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从组织机构上营造财务风险防火墙。在企业集团和重要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内部审计部,在董事会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分别履行风险管理专职和风险管理监督专职。通过设置财务风险自动报警功能,对企业集团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以及反映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与预期不相符的变化,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纳鹏杰晋菘:《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其趋势》,《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白重恩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御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呈异常激烈态势。企业在经营中,随时可能遭受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引发财务风险,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有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何识别、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减轻其对企业的威胁,是所有现代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述

对于财务风险的界定,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定义:其一,认为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也就是由于负债而使企业承担的风险。此观点比较片面,属于对财务风险的狭义理解。其二,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全过程中基于不确定因素而带来的风险,其外延广泛,不仅是筹资风险,也涵盖投资、占用、收回、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作为一种微观经济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必然性、广泛性、潜在性、可度量性、损失性等基本特征,企业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和财务的总体观念出发,真正认识和把握财务风险,以正确指导财务管理的实践。

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从大的方面而言,可分为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如宏观经济变化、税收法律规范变化、利率变动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既无法准确预测,也无法改变,但对企业财务深具影响,其不利变化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内部原因如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存货超储积压,流动性差,占用企业大量资金;盲目赊销,应收账款失控;投资决策不当,不能实现预期收益;内部控制机制缺失,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企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不足等。在财务风险成因中,内部因素不仅起决定作用,而且与外部因素的无法准确预测与无法改变相比,更有可控性,因而企业防控财务风险更关注内部管理方面。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一)加强企业外部环境研究。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给企业造成困境,导致风险。为此,企业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层次;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政策,设计财务应变方法,降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抓紧财务风险控制文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要有效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必须在企业形成管理层重视、全员参与财务风险控制的良好风尚。这就需要在文化层面上强化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摒弃风险与己无关的思想,构建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将风险防范理念和行为落实至每一位员工。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是要强化风险意识,要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理好财,以规避财务风险。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风险管理经验是财务人员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必要条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成为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最关键的内部管理制度。

实践证明,内部控制在堵塞企业管理漏洞,消除各类隐患,确保企业资金、资产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内部控制缺失,极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因此,企业应抓好内控建设,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四)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企业资金结构中,负债比例过高,既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也影响自有资金收益率。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偿债能力合理确定负债规模。同时,注意将不同的债务按期限合理搭配,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以减轻偿债压力。流动资产主要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企业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和存货风险。

(五)构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 对企业财务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及时捕捉、全面监控的系统,构筑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举措。财务风险通常发生于管理薄弱之处,对其若未能及时发现与识辨,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安全隐患。因此,准确、及时地辨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采取最及时、最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将财务风险遏制于萌芽状态,防止风险恶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健康、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六)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御机制。

为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一是建立风险转移机制,可通过参加社会保险等手段将风险转移,减轻自身风险压力。二是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可通过与其它企业联营、采取多种经营策略、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等途径,使财务风险分散。三是建立风险回避机制,企业选择理财方案时,应对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作出评价,尽量选择风险偏低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四是建立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防范控制;预警

一、分析财务风险成因

(1)企业生存环境。现在社会多种企业形态存在,各类企业必须依赖社会的供需而生存发展。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那么他依存的环境也千差万别,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比如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市场整体的原材料的供需环境,企业目标产品的供求关系等都是企业的外部因素,很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或导致企业的财务平衡关系起伏波动。企业相关联的因素对企业起的作用很难提前预见。大环境的风吹草动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或者把企业经营引到穷途末路,企业未来不可预知。假如一个企业没有抗压能力,无法抵御一些外来风险和外部因素变化,那么这个企业根本没有什么生命力,发展更无从谈起。(2)企业内部管理因素。企业经营以人为本,人的因素非常关键。财务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与财务风险有直接关系。在我国企业负责人决策的实际情况常见,企业的核心人物的想法被认为是真理,这样非理智决策往往使得财务风险频发。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有多种,如资金管理混乱,企业利润没有合理规划,资金流向不明确等等都是财务风险的前奏。资金缺乏监管,资金使用流程不完善,这些都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当企业财务风险接踵而至时使得企业危机四伏。

二、从企业内部来防范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平台的完善。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修养,使企业财务人员具备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和业务能力,具备熟练的企业财务业务技能,丰富财务专业知识,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不回避风险,不规避问题,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平台,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企业财务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条款规定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问题有清晰的举措,在经营实践中逐步建立完备的财务制度。这样财务管理上水平,财务体系完备。重视企业财务预算业务,由有能力高素质的企业高管亲自负责财务预算方面。财务业务人员经常自我学习和由企业安排外部培训,以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平台成为有水平的平台。(2)关注社会宏观政策。国家的政策与时俱进,对企业要求也相同,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各方面的新举措,国家现有的产业方向,国家将要重点扶植的行业门类,当前国家的迫切需求,企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趋势一致,企业顺应国家的趋势潮流,企业的市场前景才能更广阔,企业财务风险才有可能性降到最低,金融环境要研究,企业的基建时机怎么把握,都要考虑周围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容的去应对各种情况,企业全面均衡了解了社会宏观政策导向,才能更好防范财务风险。(3)避免企业盲目扩张。国家鼓励优势企业持续发展,例如:将问题企业纳入麾下,一方面促进弱小企业摆脱困境,同时也符合国家期望的发展多种经营。企业在扩张中如何量力而行,如何控制各种风险,特别是控制财务风险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分析研究投资并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要分析并购的协同效应,合理选择投资并购对象,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财务危机提前预警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防患于未然,建立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财务风险来说尤其重要,财务预警能提前提示风险的发生,能够陪伴企业健康发展,与时俱进。(1)财务指标预警。对于财务专业人士来说,各种报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报表提供给一个企业关键指标的各种信息,通过对这些典型财务报表的分析就能够找到好多财务风险的提示点。(2)财务报表预警。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汇总形成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过去某段时间的财务管理活动情况。我们知道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报表。做报表是发生了财务活动后才能做得,在时间上不是实时的,不过这样的报表还是很有价值的,分析其内容,能够评估这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怎么样,势头是否良好,发展是否健康等。

既然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那从企业建立之初就要防范控制它。形成财务风险原因的复杂性要求企业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在挑战和机遇并存、效益和风险同在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经营者只有经常进行财务分析,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种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加强企业经营过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保险公司 财务风险 主要表现 分析 防范 研究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思想也逐渐转变,绝大部分人选择保险公司,他们认为保险公司在自己面临多大的经济损失问题都会挺身而出,捍卫客户的经济利益,这当然所有人的愿望。但其不知,保险公司在财务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经营风险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反映,两者互相影响,同时构成了企业的总风险。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主要表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防范策略。

一.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分析

(一)资本金不足

资本金是开立保险时保险公司所拥有的,需要较大数量的,而且还要进行注册的资本金,在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明文规定。往往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多次计算,导致出现重复现象,其实就是为了达到最大的实现资金的利用率。这就可能出现在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资产负债表里反复出现,其实就是母公司向子公司拨付一笔资本金。另一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子公司的资本金进行重复计算,形成分公司之间的交叉股份。由此导致,控股公司实际偿付能力将远低于成员“名义”偿付能力之和,另外,监管机构有时对管理对象资本的规定不一样,这也可能是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利用的。规避监管部门对最低资本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

资本金不足的风险。

(二)财务杠杆比率过高

财务杠杆比率是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有一定的影响,体现着一种关系,那就是普通股每股收益与息税前利润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的公司中,只要拥有10%的股份就可以对本公司进行有效、有力地控制。就是因为这种分散的股份权才会产生较高的杠杆效应,然而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也会加大保险金融控股公司亏损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在我国由于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还不算健,而且不同监管部门还不愿主动沟通,此时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很可能就从中做手脚,有时可能重复计算资本金,有时可能依据最大财务杠杆比率不同的要求与将按部门对资本计算口径的不同。而违规提高财务杠杆比率。

(三)偿付能力不足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最为关键的能力之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保险公司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两者之间关系不容割裂、密不可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越好,那就足以证明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越低稳定性越强;而财务稳定性越强就会使偿付能力越强,恰恰是有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较差,很是不足。

(四)资金运用不当

投保用户定期向保险公司交付保险资金,那么保险公司则是把所有投保人员的投保资金做系统的规划,有的保险公司则是把这一大笔资金用作投资,常常是看好某一项目的经济效益,投入之后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以制造投保人出现意外时资金随时都可以提供。但有的保险公司则是不注重这笔巨额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投入的项目不能确保其资产的保值增值,尚未完全确立起以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稳健投资和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思想。在投资技术上,运用资产的匹配管理、战略配置和组合管理的方法还不娴熟;在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也有待进

一步提高。

(五)坏账过多

投保的客户有时投保资金不足,或想延期办理,所以保险公司此时就会迟收一些保民的保费,但规定同时上交的票据不能一并上交,那么只能采取延缓收费或收受远期票据的优惠,从而造成保险公司为数不小的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票据是有,但资金没有到位,这种情况较多就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由于坏账较多,导致资金流量不足,致使降低了保险公司对项目投资的资金收益,就会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部分保险业务人员和其他保险从业人员也常常利用保险公司在应收保费管理上的漏洞,拖欠、少缴甚至不缴保费,将保费资金据为己有。

(六)利率与汇率变动风险

保险公司与别的金融企业没什么两样,对保险公司影响较大的就是利率的升降。人寿保险更是要到期给付的,对它的影响更大。利差益是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相对利差益而言的就是利率发生不利变化时将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利差损”,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与“利差损”的风险的解决息息相关,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汇率风险。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匹配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的总风险水平,是由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合适的关系是保持一种逆向搭配的状态,即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必须此消彼长。

1.高经营风险―低财务风险

这种搭配是很适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它会带给企业中级的总风险。是因为权益投资人希望企业有很高的收益,所以自己风险较高。而债权人则认为只要不超过清算资产价值债务就能欣然接受,它的风险还是较小的。

2.低经营风险―高财务风险

这种搭配和前一种的总风险基本是处于一种程度,它的经营风险较低,相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当然投资资本的回报率也是较低的。若企业不增加对财务杠杆的利用,则权益报酬率也会较低。而对于债权人来说,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以有较为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从而为偿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将愿意为其提供数额较大的贷款。逆向搭配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致使企业的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管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

1.严抓制度

保险公司要切实抓好会计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与保险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国家颁布的财务金融政策办事。核保制度是保险公司的关键,所以要逐渐完善,强化管理,尽快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核保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尽可能地控制承保风险,使保险公司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共赢,使得展业与管理同步发展。

2.严管业务

在业务管理方面,依照实情核算保险的各项业务收入,做好业务记录,加强对档案和相关内容的管理工作,确保所管理的保险金额及赔付比例还有应收保费等一些风险隐患较大的保险业务项目重点监控。做好核算业务工作,要定期对员工的业务检测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立刻调整,同时配合经常性的资产核查加强各级财务单位的经济核算。要做好汇率与利率动向的预测工作,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应对可能的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发展低预定利率、非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

3..稳升实力

客户对保险公司的一些险种有时不满意,我们保险公司要尽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努力积极的探寻并开发新型的保险种类,尽快调整对客户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做到以人格担保、以品质发展。依据实际情况尽量科学合理的进行定价,保持企业良好的盈利能力,以从根本上增强保险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分保和再保险,将保险的风险进行转移,将自留风险的程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将那些可能很严重地影响偿付能力的损失进行再保险。实施财务再保险,提高风险转移的效率,扩大可保风险的范围并将风险直接转嫁到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增强承保能力。要想提升保险公司的实力,人才是关键因素,公司要大量接纳并培养储备风险管理人才,建立健全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系统,配合保险公司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

4.严保资金

决定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资金,保证资金也就保证了保险公司的运行,也就保证了客户的意外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延保资金管理,尽量使保险资金发挥最大效率的使用率。这要求保险公司首先对保险资金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运做,完善投资风险的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切实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确保保险资金的真正保值增值。要遵照《保险法》规定的使用范围用好保险资金,致使在偿付方面充裕并结余。拓宽运用的项目,结合扎实的前期调研、评估、论证工作,保证保险资金的高效安全运用。

(三)集成控制保险公司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是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声誉和发展。所以每位员工都应该把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保险意识。公司要定期对不同的业务部门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是每个部门的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带给自己的风险控制思想,真正使风险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的心中。建立和完善保险公司监督、激励制度综合运用诸如分散、回避、转移、降低等风险应对的技术手段。针对保险公司的财务,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控制制度和预算制度。这样会使风险意识更明显、更凸现。

2.构建预警系统

构建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保险公司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信息、内部经营管理信息、财务信息为基础,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做实时地分析预测,设计运用适合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手段与方法,并且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调整。

3.增强财务能力

财务能力是保险公司每个员工必备的重要能力,此种能力主要包括保险方面的财务疏通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还有财务表现能力。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的盈利、偿付、筹资等。强大的财务能力是保险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增强保险公司的财务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抵御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总之,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发展,金融也逐渐一体化进展,保险公司的会走向多元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逐渐扩大。所以作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人员要时刻做好准备,对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做精细的预测和快速的度量,并随时制定较为可行的管理和防范措施抵御风险的发生。当然,对保险从业人员的风险知识也一定要培训和提高。在管理人员层面上更要组织协调、明确管理职能。保证风险的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并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陈凤榕,浅议财务风险管理,学会[J],2001,02

[4]张君,论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保险研究[J],2003(3)

篇12

关键词:高校 财务风险 债务风险

据统计,全国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元,高校贷款有可能成为新的高风险贷款项目,如浙江一所大学由于银行逼债面临破产。至2008年末,教育部18所高校债务总额125.5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45%。其中江苏省省属31所本科院校累计银行贷款余额147.66亿元,2007年当年新增贷款34.41亿元。这种“高校债局”状况已引起高层的注意,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财政部等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近日已完成了对教育系统贷款的调查摸底,有关报告已上报国务院。可见高等学校这种扩张性内需和国家教育拨款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当前高校必须防范财务风险的内因。

一、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含义、成因与特点

1、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财务风险可以分解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而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高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财政补助收入及非税收入不足偿还到期债务而面临的风险。也可解释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因资金筹措、基本建设投资、校产投资和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与预计发生背离或预算赤字而导致周转困难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而高校债务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一是由于负债要支付利息,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可变性或不确定性,二是由于负债意味着企业要还本付息,从而带来了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2、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成因

高校贷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贷款时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还贷来源却是受计划经济约束(高校贷款与企业贷款不同,高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不能抵押,高校之间也不能相互提供担保,因此,高校取得的贷款均为信用贷款,这种良好的信誉也使得大部分高校都能取得优惠利率贷款,但是债务中仍包含利率风险和资金结构风险。

(1)债务比率过高

债务比率过高是指在资产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缺乏与负债结构相当的资产保障能力,一旦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高校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同时,高校借贷融资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而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的扩张性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难以估量,即使支出压力按现有收入能力同步扩张,本金偿还的需求也会使财务结构趋于恶化。

(2)债务的期限较短

债务的期限越短,到期不能支付本息的风险就越大,债务的期限越长,则融资风险就越小,因此,对于大多数高校相对预期现金流量产生的时间而言,债务期限安排的越长,风险就越小,如果两者比例安排不当。就会加大这种结构性风险。此外,以上两种结构性风险都会由于环境变化、办学效益低下等原因导致高校信用下降,从而无法通过银行借贷和争取财政资金来筹集所需资金的风险。

3、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特点

(1)隐蔽性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高等教育的价格不是市场竞争形成的,还属于政府定价阶段,基本上是有招生计划就有现金流量,各种财务指标均可以通过扩招来阻止其恶化或得到化解。这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评价困难

(2)公共性

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并且高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更是要求高校当年收支要平衡,所以高校的偿债能力均不能简单地用盈利能力加以评价。要综合利用负债能力、现金流量、综合财务风险等来进行评价,因此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只能进行近似评价。就一般而言,当学校负债项目投入的收益增值率高于债务成本率时,贷款筹资可行,反之,则发挥不了财务杠杆作用。

(3)双重支付、双重归流性

从资金循环理论角度来看,高校的银行贷款是沿着双重支付、双重归流的循环过程中实行的,双重支付在实际操作中并无风险,而双重归流的实现,则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对于高校贷款而言,这种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贷款规模过大,生源不足,收入下降等方面,而银行贷款在归流中一受到某种因素的不利影响,就难以实现按时足额归流,导致短少和坏帐,形成贷款风险。

二、防范高校债务财务风险的措施

1、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

首先要针对学校运转周期与会计年度期间不一致而导致用下年度经费自然弥补上年预算赤字,建议参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当期费用当期确认,年岗津贴、课时津贴、各类酬金等都可按月计提发放,一方面可避免工作量都集中在期末,造成年底突击发钱的嫌疑和引发个人所得税计算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使每月支出相对较均衡,符合配比性原则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其次是由于民办二级学院体制与高校母体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形如公有二级学院,也有参股形式,但不论形式如何,建议民办学院对母体的成本补偿应列入高校的预算收入或作为投资收益,以保证高校收支预算的完整性。第三是在现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的情况下,应参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来估算资产的成新率,设备或国资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合理估算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使维修预算更加科学和透明。

2、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预警就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警戒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警戒信号的过程。财务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单位财务报表及相关营运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单位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发生单位财务危机的原因和单位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一般来讲,高校债务风险方面主要是要从负债能力、财务警示、巴萨利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时要根据案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

3、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与法人治理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管理目标的贯彻执行,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完整的内控框架应包括决策层次、交易层次、IT基础层次。比如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学校的权力配置,即无论是财产所有者还是经营管理者,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力的同时必须履行其承担的责任。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给高校制定完善的贷款配套政策,对贷款期限、融资渠道、预警机制及指标、贷款监督管理、还款预算进行明确的规定。

参考文献:

[1]祝红霞,论高校贷款办学的风险问题[J],事业财会,2003,(1):19-22

[2]刘跃,西部高校财务预警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2006,(2):49-51

[3]黄祥林,高校举债及其规模控制模型的应用,教育与经济,2003,(2):32-34

[4]许志昂,浅谈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防范,事业财会,2006,(5):38-40

[5]张甫香,高校财务风险指标探讨[J],黑龙江高教,2006,(5):89-93

[6]路军伟,政府会计改革的公共受托责任视角解析[J],会计研究,2006,(12):14

篇13

所谓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而绩效预算则是在零基预算基础上的改进,即通过衡量各教学单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绩效(包括效率、质量、成本等),决定资金配给的方向和数量的预算编制方法。在加强零基预算基础上推出高校绩效预算,对于防范高校各种财务风险极具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防范高校财务失衡风险。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之带来的是资金的严重不足,特别是财政拨款缺口较大。许多高等学校,国家和地方对其持续加大投入,没有与财政支出的高速增长实现同步,因而严重滞后于高等学校对办学资金的需求,这必然会造成其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之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还存在着扩招扩建的巨大压力,其作为法人实体,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方面的自和内在需求较过去明显的增大,因而财政拨款的额度相对而言,也就大大地缩减。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不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措施,高校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之间的缺口就极有可能逐步加大,出现赤字预算,陷入现金流量萎缩、流动资金短缺、人员工资无法发放、日常开支难以维系的困境,形成高校总体财务状况失衡的潜在风险。而绩效预算强调对过去预算项目、收支水平的合理评估,讲究效率优先,质量为重,严格实行成本核算与控制,因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防范高校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

第二,防范高校各类债务风险。高校筹措教育经费有多种渠道,而有些渠道的资金融入,主要是银行贷款,属于学校负债,必须按贷款合同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由于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办学条件、基本建设和自身发展对资金需求旺盛,办学经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上教育形势发展所迫,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竞争,政府部门的默许,利用银行贷款发展已成为高校新的资金来源。然而学校这一纯支出型的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所具有的利润补偿和资金循环功能,学校使用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偿还本金和利息,就会形成负债风险。而高校所谓银行贷款的债务风险,是指使用银行贷款给学校财务活动造成的风险。也就是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贷款本金及利息的可能性,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还可能被债权人而导致破产。而推行绩效预算,对各类融资渠道的资金使用尤其是银行贷款的使用进行准确、全面的效益和风险评估,就能够把学校负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和防范学校的各类债务风险。

第三,防范高校经营投资风险。高校作为其校办产业的主要投资者,在校办产业的经营投资中,也要承担投资份额内的校办产业经营投资风险。一些高校长期形成的事企不分机制,一些校办企业由于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经营投资风险实际上就是由学校来承担的,而这些学校在承担这些经营风险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校办企业的监督管理,相当数量的机关团体企业存在着财务不健全,审计监督不严格,经营者权力膨胀、盲目决策、挥霍浪费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一旦亏空、破产,学校就不得不承担连带责任。高等学校的预算,尤其是支出预算,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效率与质量的成本控制,而通过推行绩效预算,就能够前瞻性地优化项目投资、财务预算和审计监督程序,在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科学的价值评估基础上进行经营投资和决策,堵塞校办产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财务漏洞,从而有效地防范学校校办产业潜存的经营投资风险。

第四,防范高校规模不经济风险。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各种类型、各种办学层次高等学校的规模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大,有利于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但办学规模并非越大越好。高校的办学规模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院校的规模,也就是院校的学生总数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另一个是指专业规模,就是各专业的学生数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规模的扩大可导致生均成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节约,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当规模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管理成本的相应增加,以及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适应能力跟不上规模发展的要求,就出现了负效应,即规模不经济现象,从而形成高校规模不经济风险。高等教育运行只有规模适度才能发挥各类资源的最大效用。而借助于绩效预算,可以对高校进行超前的规模与效益动态分析,寻求到其办学规模与效益的系统平衡点,实施严格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从而有效地防范高校规模不经济风险。

二、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由于高校在我国属于重点发展的事业单位,地位比较特殊,管理层级交错,财务关系复杂,因而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有相当大的难度。在实际运作中,应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准确地把握其多个具体环节:

第一,绩效预算与风险导向审计互动。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而在高校内部建立风险导向审计制度,把它与绩效预算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将高校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之中,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空交合中,准确地判断影响学校财务运作的各种因素,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目标,以绩效预算为效益引擎,对高校财务实现严格的预算与审计动态控制,使绩效预算与风险导向审计两大要素渗透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努力加大高校各类潜在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

第二,绩效预算与风险效益评估统一。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最为重要的是将绩效预算与风险效益评估结合起来,采取积极方式予以防范。一方面,要在考虑学校合理负债效益的同时,通过绩效预算,在对学校负债进行科学的风险效益评估基础上,合理安排偿债支出,并且着力建立高校偿债基金制度,在学校投资收益中不断调整偿债计提比例来确保偿债基金清偿到期债务。在绩效预算中,坚持投资效益评估导向,加强贷款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各类支出行为,建立贷款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安排贷款资金的使用,保证重点建设所需资金,使重点项目尽早完工发挥效益,防止因投资活动或项目开发失败而形成呆账、坏账损失;另一方面,要运用绩效预算,在对校产资源进行科学的投放使用效益评估基础上,整合校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合理调度资金,努力实现不同类型校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分散、消除资源使用中潜在的流失风险。只要实现绩效预算与风险效益评估的有机结合,使绩效预算与风险效益评估的管理要素渗透于学校财务管理之中,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学校负债和资产风险。

第三,绩效预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并举。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还应该注重将绩效预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通过绩效预算,对校产资源进行预算管理,实施各类资源、资金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提高其使用绩效功能,强化其各个具体环节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以此推进各类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建立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确立公开披露绩效预算的相关信息内容,为报表使用者提供高校相关资源的绩效预算评价信息、绩效预算决策信息、绩效预算质量信息,使高校绩效预算在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环境下得到优化、监控,能够良性运行,从而使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能够全面了解到学校各类资源使用绩效情况、学校总体财务运行状况等信息,掌握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数据。只要把绩效预算与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绩效预算与财务信息披露的管理要素渗透于学校财务管理之中,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范学校各类财务风险。

第四,绩效预算与资源节约管理协调。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还应使绩效预算与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实践活动相契合,通过推行绩效预算,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学校的资源,鼓励各单位节约经费、重视教学科研质量,以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发展”原则,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财力的可能,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编制预算时,安排适当的资金后备,保证学校应急项目支出,以实现预算年度学校整体事业目标;在把握学校的实际和全局的基础上,与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相结合,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同时也要按照教学长远发展规划,安排好轻重缓急项目,制订切合实际的部门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预算管理的本质所在。

三、结论

运用绩效预算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的一个综合财务管理过程,由于绩效预算在时间上具有前瞻性特点,在空间上具有灵动性特点,在功能上具有多元化特点,在程序上具有严格合理的特点,在效益评估上具有前后相承的特点,因而决定了它对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具有其它预算方式所不可相提并论的优势条件。只要高校各部门协调一致,积极主动地运用绩效预算,实现办学与成本的绩效控制,恢复高校量力而行、勤俭办学的传统,真正把办学的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科研,把办学的核心资源集中到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学校科研发展的根本上来,就必定能够化解和防范高校各类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与防范

由于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作用,高校在人、财、物的消耗上,不能确定其量,高校身处市场经济中,对于财务风险一方面可通过市场调查、理论分析来掌握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及其程度,另一方面可通过一些技术方法来预测和抑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1.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殊的经济主体,随着其发展与建设,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现金收付实现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及校企不分的制度缺陷,诱因是高校事业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的矛盾,应改革基建会计核算制度,实行权责发生制;完善项目核算辅助帐,监控账外债务的变动情况,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引进社会力量改革校办企业。

我们经常提到的“风险”多指对项目“不利”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利的风险存在于任何项目中,并往往会给项目的推进和项目的成功带来负面影响。风险一旦发生,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时不但未能达到项目主体预期目的,反而使其蒙受各种各样的损失。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1)基建工程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基建投资规模,办学条件“瓶颈”迅速转变资金“瓶颈”,基建的投资规模及工程款的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项目的完成进度。

(2)大额采购活动、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大额采购是指高校成批量采购教学仪器设备、家具、用具等,这类采购一般合同约定或到验收合格后付款,并且供货方亦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

(3)对银行借款的过分依赖隐藏的财务风险:高校向银行借款始于上个世纪末,是与高校扩招密切相关的,在当时整个宏观经济偏冷,“教育产业化”观念盛行的背景下,高校成为金融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正因为如此,高校已经习惯于将银行借款作为应付支付困难的最主要资金来源。从理论上讲,只要国家金融政策不变,高校未来发展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银校合作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对银行借款过分依赖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

(4)校办产业的连带风险。

2 .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缺陷是根本,特殊的资金运动规律是诱因,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是关键。

(1)现金收付实现制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性根源。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区别之一是记账基础的不同,企业实现的是“应计制”,即费用是以“应不应该”由本期分担来确认,只要是本期收益了的费用,即使本期没有支付,也要确认为企业的债务,从而使得企业的债务明显化。高校实现的是“现金制”,即费用是以“是否支付”为标准来确认,这样高校所有赊购的资产或劳务均不作为费用(或支出),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也不在总账中反映,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重于事实”的原则。

从目前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基本是将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和原理照搬到高校财务风险研究领域中来,如用“学校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金比重”等指标衡量学校财务风险,而没有考虑高校“账外事实负债”因素,他们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反映也是残缺不全的。

同时,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中的暂付款基本上是垫付款未核销数,实际上已经形成支出,因此,“应收及暂付款”中的实际资产含量与表列数据相差甚远,在通过“资产负债表”衡量高校偿债能力时,必然高估学校偿债能力,低估偿债风险,被低估的这部分财务风险正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一部分。

(2)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建投资分离核算是又一制度原因。高校与企业会计制度第二个较大的区别在于高校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有两套核算体系。一套是核算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称之为教育事业费核算体系;另一套核算发展改革部门拨款和自筹建设资金,并向财政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直接报告,称之为教育基建投资核算体系。高校基本建设资金几乎全部来自银行借款,国家对高校的基建拨款,支付利息都不够,这样一来,基建投资核算体系相当于高校核算银行借款的一套“帐外帐”,把本来应该显现的高校财务风险“隐藏”了起来。

两套帐还形成另外一个政策漏洞,即把本应该记入教育事业支出的项目维修费用等通过附属工程的名义记入基建工程成本中,形成潜在的财务风险。

(3)高校事业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的矛盾,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客观诱因。众所周知,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教育事业拨款与教育事业收入,教育事业拨款是按月拨入的,而教育事业收入基本上是在每年的9月份新生入学时开始形成,10月份还需要将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使得高校的教育事业收入形成季节性收入。而高校的支出却是刚性的、均衡的,不存在季节性,而且受到地域、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的影响,北方地区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这种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的刚性矛盾更为突出,财务风险系数相对也要大一些。

(4)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彻底,校企不分,是高校承担校办企业连带财务风险的体制原因。由于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直不彻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为校办企业等承担连带责任,从而带来连带的财务风险。

3. 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学校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显现出的财务风险,高校应采取一定的预防财务风险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

3.1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制。

(1)通过年末货币资金可供周转时间、年末净流动资产可供周转时间、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非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等9个指标用来反映学校在一定期间内的支付能力、资金构成、资金动用程度和隐形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够综合反映财务状况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发现,在现实支付能力方面,年末货币资金平均一般可供使用8.7个月,而在潜在支付能力方面,高校的年末净流动资产只可供使用8.2个月,在“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和“自有资金净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上,2000年的平均值为41.10%和36.35%,而在“非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上,各校之间的差距不大;在“自有资金动用程度”方面,2000年的平均值为65%。

(2)科学预测资金需要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财务部门要针对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预算情况,合理确定筹资规模,明确资金的用途,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投入,防止筹资不足影响事业发展或筹资过剩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高校在确定负债规模时可采用下式计算:

最大负债临界点=预算收入年增长额-预算支出年增长额-资金成本

当最大临界点等于零时,意味着高校可用预算收入的增长额补偿负债成本,同时不影响正常的业务支出。高校的负债数额控制在最大负债临界点以内时,学校财力是可以承受的,财务风险较低;当负债规模超过最大临界点时,将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将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支出。

(3)加强筹资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在筹资运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多运用管理会计的手段,做到事前客观预测和分析学校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负债规模,事中灵活控制资金借入和偿还,优化长短期贷款组合,在减少财务风险和控制成本支出中找到均衡点。在分析高校负债状况和财务风险时可采用下式计算:

累计对外负债总额占预算总收入的比重=(年末累计对外负债总额/学校年度预算总收入)*100%

这一指标反映学校累计负债比率,负债比率越高风险越大。

年末净存款余额占学校年总支出的比重=(年末存款净余额/年支出总额)*100%

年末存款净余额=年末货币资金额+短期投资-借入款

这一指标反映学校净存款储备率,比例高,说明学校财务潜力大,偿债能力强;比例低,说明学校财力不足,短期支付能力不足,风险较大。

3.2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1)改革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制度,实行“权责发生制”。

(2)完善项目预算辅助帐,监控“账外债务”的变动情况。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力度。

(4)建立合同审核制度:经费支出所附合同须经合同审核单位审核签字,然后科技处盖科研合同专用章,资产处盖购货合同章,以免因合同的不合规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5)引进社会力量改革发展校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