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行政部固定资产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交通部 事业单位 固定Y产 问题建议
交通运输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价值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专业仪器设备到价值几百元的办公用品等等不一,是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资产管理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一、交通运输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的定义
交通运输部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部属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或者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管理管理机构
国家层面来看,在国管局内部由资产管理司负责具体工作。对于交通运输部来讲,部机关本级和部机关服务中心的资产管理工作由国管局负责。
从部属层面看,按照职责分工,财政部的资产管理司、经建司、文资办分别承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文化出版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交通运输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理。现阶段,部属各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部属系统单位(包括长航局、海事局、救助打捞局、船级社等)分级监管,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但是不同部门对应由哪个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问题有不同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多头管理、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清等问题。
2.资产管理改革未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衔接。2013年1月1日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事业单位可对资产计提折旧。目前,对于资产的使用年限和计提折旧方式,国家尚无统一的标准,除海事船舶外,我部尚未出台各部属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标准,可供参考的只有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标准。由于没有资产使用年限标准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标准,一方面,不符合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利于今后资产的报废处置工作。
(二)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大方面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机制不顺畅。当今大环境下,“重分配轻管理”“重增量轻存量”“重预算轻资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在各单位普遍存在。各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有些单位无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岗位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导致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的运行机制不畅,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协调难度大,直接影响了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和政策的落实。尤其在规模较大单位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多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型分散在各业务部门,无统一归口的管理部门,加之职责划分不明晰,使用监管不到位,资产日常管理、账实核对、清查盘点等工作难以有效落实,资产闲置、重复配置、不当时用和处置资产现象时有发生。
2.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当前我部各单位国有存量资产的占用,尤其是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的占用数量参差不齐,资产占有量与业务开展的需求量不相称,部分单位资产配置不能满足单位事业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需求,而部分单位有盈余资产用于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在单位之间的配置不均,单位间资产占用尚不公平。
从房屋的在职人员人均面积情况来看,人均房屋面积额为7432平方米/人,而在职人均房屋面积中位数为59.28平方米/人。各单位间的房屋面积“贫富不均”,单位间差距较大。部属各单位中,房屋人均面积最大的是“海事局某个单位”,人均面积为176,581.86平方米/人;人均面积最小的也是“海事局的”,人均面积为1.42平方米/人。
从车辆的在职人员人均数量情况来看,平均每12人1辆车,车辆人均情况同房屋情况类似,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人均车辆最多的平均每1人1辆车;人均车辆最少的平均每112人1辆车。
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产权管理混乱的问题较为突出。
有的单位未能根据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等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账务调整,特别是一些基建项目投入使用后,迟迟没有办理竣工验收和资产交付手续,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
3.存在一定量的闲置资产,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在设备使用方面,设备闲置、利用率偏低的现象在个别单位比较突出。如某单位,闲置设备占比接近30%,部分2007年购置的设备至今未使用,有的甚至尚未打开包装;有的单位利用率偏低的设备约占10%左右。此外,部分单位将设备无偿划拨下属公司使用或安装存放在系统单位。
4.资产报废、转让、出租等行为未履行审核报批程序。部里资产管理办法已出台几年,有的单位几乎没有向部里报备过资产出租和报废及转让等事项。但从检查、调研等反映的情况看,有的单位确实有报废、转让和出租资产的行为,尤其有的单位将资产长期无偿出租给所办经济实体,甚至有的单位违规将资产交由其所把实体出租,租金未纳入事业单位的财务账。
已达报废期限的资产仍在账上,造成账面虚高。检查时发现不少单位应付款高达几十笔,长期挂账,债权单位是谁根本不清楚,像这种情况该清的就应该及时清理掉,不要长期挂账。
5.信息化程度不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未全面应用。对于部分单位来说,现有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满足数据的简单收集和汇总问题,并未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应用。第二,资产管理信息在横向部门与纵向级次间尚未实现有效对接和共享,例如,目前财政部以及我部部分单位分别设计开发了不同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而这些信息系统的设计缺乏统一标准,且相互间不能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联网,由此,增加了我部未来统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
三、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思路
加强资产管理,需要从认识、机制、科技、人员队伍方面来加强管理管理,根本我所接触的交通运输部资产管理来说,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和提高。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单位领导责任,把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今后要向管资金一样来管理资产。切实采取措施在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保障和重点支持,不断改善资产管理工作的条件与技术手段,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理顺管理机制
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做到资产管理机制与资产管理工作相适应。要将资产管理工作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即落实到部门、岗位、人员。明确财务部门是这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部门,避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相脱节。各单位要对资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对于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的,要抓紧理清明确;对协调和制约机制不适应、不顺畅的,要抓紧调整规范。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适应新的资产管理理念需要,各单位要对单位F有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梳理,做好制度办法的“废、改、立”工作。要针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实际,完善配套制度,特别是要制定车辆、船舶及其加油管理的一些办法。严控楼堂馆所建设和公务用车购置。同时要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评比等多种方式,切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各环节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要组织对财务、资产管理和使用等部门人员的培训,使这些人员都能熟知资产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四)树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首先,资产与预算互为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资产存量维护与增量需求都是预算安排所考虑的基本因素;另一方面,预算安排的资金又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
当今要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做到科学合理的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就要保证好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摸清家底,二是要有资产配置标准,三是要有费用定额标准。
(五)树立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资产管理涉及单位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只有每一名职工都对自己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每一个领导都对本部门、本单位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资产管理工作才有扎实的基础。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从资产配置的计划立项、预算申请,到资产的政府采购、基建施工、验收入库、分发领用,再到资产运行维护、有效使用,最后到资产报废处置的全过程都应进行规范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规章制度可依,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操作流程可循,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缝隙。
(六)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时代的特征,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到各项工作领域。在政府和企业的管理中,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甚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管理革命。要想把资产工作管好,必须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的网络技术。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许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为此,探索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推进各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工作,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七)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关键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也随之增强,国家对于行政单位在财政保障上的力度变得越来越大,导致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落实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实施准确的核算,这是实现国有资产合理化配置、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一、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单位应当不断加大管理的力度,从而提高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一是行政单位的领导层应当树立起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安排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开展全程化追踪管理。要建立起从资产配置、使用、调配、处置等各环节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及相互牵制的控制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岗位职责,从而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等三方保持相互联系与制约。行政单位不应当允许某个部门或者个人超越职权范围来办理固定资产相关业务,从而避免产生独立承担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整个过程的现象,由此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失控。对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当严格实施审批手续,运用资产评估拍卖的方式实施阳光操作。二是行政单位应当依据实际,科学、规范、合理地配置固定资产,并且在可以调配的范围之中开展资源共享,从而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要严格依据预算对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采取招投标制,从而防止出现超标准和超规模的配置,尽可能地节约国家宝贵的财政资金。三是要建立起“一物一卡”登记制,完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档案。对于行政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实物,应当采取条码标签登记制,每一项固定资产对应于唯一的编号,并且分别登记固定资产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从而全面、真实地反映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行政单位应当借鉴企业对于作业链、价值链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企业的业务管理事实上是由各项流程组合而成的,流程主要是由作业组成的。企业每次在完成某项作业时均会消耗掉相应的资源,而作业在产出后又会形成相应的价值,再转移至下个作业,一直到形成了最终成品,并且提供给外部客户。企业一旦想要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就一定要改进与优化自身的作业链,对作业链与价值链实施分析的工具即为流程优化。行政单位应当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也要优化好作业链,让各个环节都能实现连接合理与高效运转。应当制订完善各类实物资产的购置、利用、报损、核销以及报废等相应的工作流程,让各环节能保持相互衔接,各环节均应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于梳理行政单位的财务工作流程,形成更为全面的流程体系。
三、提升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节约型高效政府”成为全社会共识,而行政成本则是判断行政单位公共支出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之使用年限一般均在一年以上,一些长的甚至达到数十年之久,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其列入到一次性支出之中,将因为别的原因增加的固定资产直接加至单位净资产,在今后各期不予分摊,显然是无法正确归集行政成本的,同时也会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出现虚增。为此,应当切实改革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合理引入权责发生制度,并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这会十分有利于提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上的会计信息质量。
四、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机制
科学规范的资产效能评价机制是提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和举措。财政管理部门要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之结果对各行政单位实施绩效考核,并且据此作出奖惩。规范化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机制一定要有合适的评价方法、标准。要把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按照非经营性和经营性加以划分,并且有针对性地形成效能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有特性指标与综合指标之分。行政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特性指标主要是资产使用率以及完好的程度,经营性资产特性指标主要是资产保值与增值率之增长。综合指标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对以上两类指标应当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到最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结果。
五、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效之优劣必然会受到会计基础工作之制约,所以一定要提升行政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升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在资产配置过程中所出现的相互攀比、浪费以及使用率低下等问题。这就需要强化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安排,组织其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学习和培训,这也是实现高效、优质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条件。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在行政单位的资产结构当中具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管理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单位业务活动的进行,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公众的利益。为此,必须把固定资产管理全面融入到行政单位管理体系当中,才能真正确保资产的真实与完整,从而提升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为行政单位的节约型机关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凤.强化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经济时报,2007(5).
[2]徐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及科学化管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会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有着特殊的作用和要求,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机结合,可以迅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效率,促进其内部管理模式调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入手,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指以行政事业单位以其管理活动为基础,针对行政单位日常运行过程中的资产核算活动、资产运营和资产管理关系进行的综合管理行为,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帮助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固定资产审计、资产管理分配、资产流转关系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涉及资产的审计、核算、日常维护、资产运营、市场流通和资产增值等具体环节,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详细的核算和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其管理的核心因素主要是与固定资产的数量、管理时间、资产性质以及保管条件等方面有关,主要的管理费用包括资产储存的设施费用、成本费用、人工费用、折旧费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税费和保险费用等等;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重点较为模糊
行政单位往往着眼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审计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价格控制,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的其他要素并不关心,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模式也比较落后。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期管理计划、流通时期、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等缺乏具体的管理措施。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比较落后
在进行资金核算以及综合研究单位长期管理目标、资产管理决策分析以及资产成本利润核算时,仅仅关注行政单位内部的发展和成本节约等短期问题,对于长远的固定资产管理战略缺乏明确的考察和研究。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而言,需要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东塔化管理。在购进固定资产时,需要对其基本信息进行编号设定,利用条形码、信息跟踪系统等进行存档编号,保留固定资产的原价值、价格、购进时间、基本类型等信息,通过编号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并且明确的体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内,与刺痛格式,同时在报废环节,固定资产处置的残值收入应当与固定资产编码对应。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会计管理审计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应当建立严格的会计审计体系,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通过条形码、政府信息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跟踪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实现资产管理中的账、卡、物相符合,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和虚增虚报问题。通过会计管理手段,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审计审核,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真实的管理数据和管理依据。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系统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固定资产管理额种类众多、管理体系复杂,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监督和管理规范都有较高要求。同时,利用政府信息平台了解市场的固定资产信息,在适当的时候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流通,控制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成本。借助政府管理平台进行及时的整合和流转,有效地降低不必要的管理开支,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总体成本。
(四)加强固定资产维护管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资产的维护和综合运作,在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做好资产管理的审计控制体系,对固定资产的审计、维护以及资产的产期运行等都要详细进行规划和记录,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体系,通过人员管理和日常监督管理,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管理计划和资产维护情况。
(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运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要充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利用政府采购平台进行资产总和运行,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战略目标,在政府采购平台上进行安全高效的资产运行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可以利用政府采购平台,对固定资产可以进行整合和配置、企业和相关的机构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初步的投资审核,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市场投资活动的参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也使得自身可以获得市场投资的收益成果。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关键途径。我们要追求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的效益最大化,就要不断降低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本,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管理效益。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关键是要革新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采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努力追求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武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绩效[D].兰州大学,2012
[2]贾海,李万茂,王宝滨,许春伟.谈思路 找出路――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纵横谈[J].中国统计,2013
[3]施永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
(一)制度本身不健全,无法用以实施有效管理
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分别由生产部、行政部和技术部等部门多头分管,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多头管理的结果是代表公司负责全司固定资产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缺位,不能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有效控制、协调,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管资金和管资产相脱节,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使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盘散沙,难以将领导的集中意志落到实处。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行政单位内部各单位力求小而全,导致设备管理各自为政。有些设备购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系统规划,不能调剂使用,整体使用率低,不少仪器设备长期不能在生产经营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浪费了大量来之不易的经费。
(二)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无法衔接
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登记、入库、出库、使用、损坏、报废、处置等职责不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利分明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三)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执行不到位,管好固定资产的内在动力不足
行政单位在用的固定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使用价值,有的早就报废,这些设备处置不及时的话,就会造成行政单位账上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在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既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又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另外,有些领导对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对于部分可追回的资产却因怕麻烦,违反“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予以报损,造成资产的非正常流失。
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
将财务制度规定的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设备列入固定资产,另外考虑到行政单位的特殊性,可将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批量较大的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清册,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其他如办公用电话机等金额较小的物资则作为一项“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实验用品等也应列入“专用材料费”科目核算,从而节约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
(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管理制度内要明确公司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其责任。公司所有固定资产由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分配给各部门使用后,由各部门负责保养和定时上报情况。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适应行政单位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分管领导,将资产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结合起来,使责、权、利相统一;通盘考虑,彻底解决各部门自成系统、重复购置、低效运行的现象。
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固定资产一般就是指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置价值在8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单位资产。可以说,固定资产可以反映单位的综合实力,因此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特点具有:
1.固定资产的投入都是国家的财产,具有公益性。一般的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都是带有盈利性质的,他们追求的就是固定财产的利润最大化,而行政单位的固定财产都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是属于国家财产,因此它的投入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2.固定财产的采购以及折旧都有明确的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都属于国家财产,因此对于国家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折旧等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它是由采购部门、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
1.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明确的固定资产明细。我国对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通过审计等方法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尤其是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做到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有的甚至是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还有些单位存在着帐外物资的情况,这种情况近几年甚为严重。因为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来源具有多样性,而由于行政上下级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账外物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
2.对于性质变化的固定资产缺少有效的统一管理制度。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财产,但是对于报废或者没有用处的固定资产,行政单位或许就会不经主管部门审批等就处理到了,这样随意出售的固定资产的收益就会流入单位的“小金库”。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有的行政单位私自把单位的房屋等出租,所得的租金没有经过单位的登记。②出租的收益没有在单位的资产登记上进行登记,使得出租的收益流入单位的不法之处。
3.会计的核算具有滞后性。在会计的核算上由于会计核算的不及时导致行政单位的账目与实际的情况相脱节,导致单位的账目具有滞后性,有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也不准确,他们对于购入的固定资产只看发票的数额,没有考虑其中的额外成本,这就无形之中缩小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行政单位的资产是属于国家的,对于行政单位的资产我们要加以爱护,并且我国的法律对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出现上述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因为:
1.会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机构主体混乱的局面,比如有的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地方的财政部门管理,有的单位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的就是属于单位内部管理,这样的局面就会使得国家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机制。
2.固定资产清产核资的手续、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管,人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于长期使用后应报废的固定资产,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理申请表》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方能调整账务。应该说,这一方法是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特点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责任心,他们的思想意识淡薄。行政单位的固定财产是属于国家的资产,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制度不断健全的情况下,我国的行政机构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的资产管理者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行政,轻管理,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松懈,领导管理意识缺乏,做事主观,对财产变动的决策缺乏民主化,未经集体讨论等,从而导致财会人员一切听从领导,而未根据制度规定履行职责,责任意识下降,再加上许多领导频繁调动人员,认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毋须专业培训,使得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最起码的专业知识。
四、解决措施
对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在此我们提出几点有针对的解决措施:
1.提高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思想认识。我们要从管理固定资产人员的思想入手,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运用法律的手段促进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并且要明确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者的权力与义务,定期对于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考核,以此保护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总之我们要运用法律与道德的标准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首先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明确行政单位的责任。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监管机制。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管我们要从单位内部、审计单位以及社会三方面进行监督。最后我们就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我们要做到日常管理的科学性,防止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固定资产等级制度的完善,并且定期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检查,防止出现监管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