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4: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审美观;欣赏品味
目前,在初中的整体教学氛围中,音乐教学还是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上,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抱着一种很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在音乐课上表现得十分散漫和不经意。造成这种教学局面,除了有教学大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初中音乐教师自身的因素,很多音乐教师自身对于所从事的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认为只是其他主课的一门附属课程,这就不免造成上散下松的局面,另外,很多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课堂上花费绝大多数的时间来讲解音乐作品,空泛的理论讲解与陈述让学生不厌其烦,即便是有音乐作品的欣赏也是流于表面,听听而已,一带而过,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打击。因此,要想切实做好初中音乐教学,除了自身的教学理念要改变之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要加以改变。
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几个部分之一,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给予欣赏教学以充分的重视,通过有效的欣赏教学首先将学生的关注度拉回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去接受音乐的教育。
一、注重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有生命的,音乐更是如此,每一段音乐作品如果单纯地从音乐理论角度去讲解的话,不免将学生带入音乐学习的死胡同,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音乐知识的缺失和音乐学习兴趣的丧失,这都是与初中音乐教学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要时时注意让学生去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去用心地聆听。因为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既是一种听觉的感受,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感受。教师要在这个欣赏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之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心灵震撼,进而和音乐作品相互交融,产生共鸣,从其中得到艺术的满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体验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播放同一段音乐作品,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听后的感觉,讲述一下音乐片段所描述的画面和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由于初中生的好胜心理很强,主观能动性非常强,其中的竞争必然会十分热烈,课堂氛围很容易被带动起来。除此以外,还可以组成表演小组、歌唱小组等等,同样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之中有效地完成音乐课堂教学。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目前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却不是很多,除了因为教师主观的不重视因素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的难度较大。在欣赏课上,教师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来感受其中意境,但是毕竟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十分有限,较为流畅的施行这种教学方式尚显困难,多媒体的介入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多媒体通过有形的画面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到音乐作品中来,加速学生进入音乐意境。
多媒体的应用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形的音乐画面之外,还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学习便利。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软件来模拟一些乐器,让学生自行地编制一些音乐片段,给学生在课堂上创建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其自主地发挥。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视频、音频的制作软件,让学生自主地去制作一些有形的音乐画面,或者是制作一些视频内容来自行地选择配乐,这些都是欣赏课的延伸,但是这些有效的延伸能够很好地反作用于音乐欣赏课,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音乐作品的真实含义,才能有效地应用这些音乐片段,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欣赏和实在的理解音乐作品,才能自行地编制出属于自己,并且能够反映出自己情感和感受的音乐作品来。
三、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实践和参与是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主题之一,对于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因为音乐是一种感觉,它是无形的,其教学的成果表现出来是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的一种感觉。因此,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课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因为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述和指点,则学生很有可能会记住,但是却很难去理解,更难去形成自己的感受,所以说在欣赏课的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以足够的实践和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发去探寻音乐之中所包含的意境,自发地去感受其中的心灵震撼。
四、注重欣赏的外延。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低俗的音乐作品肆意横行,其中的不健康因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艺术的特殊性,其流行性非常之广,其对初中生的影响也十分之深,我们不能让学生与这些低俗的音乐作品隔绝,但是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品位,以提高学生对于这些低俗作品的免疫力,保证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发育。
在欣赏课上,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音乐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低俗音乐作品的免疫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音乐欣赏的导向,让学生不为表面的旋律所迷惑。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音乐审美多数的时间还是在课外的学习生活和实际生活之中,教师无法加以控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习惯和音乐欣赏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音乐广播氛围,以思想性和统一性为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播,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内在品德。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学生通过有效的欣赏教学来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在优美的音乐作品之中感受其中意境,体味音乐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除此以外,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欣赏课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内在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黄林丽.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J].成才之路,2010(11).
一、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关键点在于,让学生自己能够真切的感受音乐欣赏带来的快乐,这将是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收获乐趣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以一种直白、生动、形象的方向向学生来呈现这些内容,快速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如何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内容呢?如何进行呈现呢?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挖掘的点与呈现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在考虑这些问题以前,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开展教学设计,找到两者的共通之处。下面我结合一个教学案例来进行说明。
例如,《苗岭的早晨》这首曲子主要用到了小提琴的音调来表现旋律的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询问班上是否有学生学习小提琴,如果有学习小提琴的同学,可以让该同学结合自己的音乐知识来给其他同学解读这首曲子的内涵。在引导学生欣赏该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比如与曲子内容相关的动画类视频,在播放该曲子的时候也播放该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接着询问学生是否有去过苗族这类少数民族的地区旅游过?让曾经去旅游过的学生,对比课堂上播放的曲子与自己亲耳感受过的民俗音乐,寻找两者的共通点。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变得轻松,对于有音乐才能的学生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而有音乐欣赏经历的学生则要求要注重相互分享,活跃课堂的交流套路氛围。
二、教师要注重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一般说来,学生喜欢上一门课程,不仅仅是因为课程内容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往往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的教师而愿意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可以说,教师自身在建立学生与学科之间兴趣点的过程中,其发挥的作业是巨大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获取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呢?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自身进行改变:第一,改善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弱化自身在班级建立的权威者形象,尝试者與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与意见。第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言。第三,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去主动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普遍喜欢的音乐类型,并从中选取合适的作为教学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情感内容
1.教给学生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单凭听去体会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内容,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还只能停留在较为浅薄的层面。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具备完整的音乐欣赏能力,必须要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即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以及对于音乐力度与音色的认知。乐理知识主要指的是一些旋律、拍子、速度以及简单乐曲的认识;音乐力度与色度则是音乐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的乐器其音色与力度是不同的。对于这些学习内容,教师要在日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与积累。
2.构建音乐欣赏的桥梁
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音乐?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最为普遍的回答,即能引发听者共鸣的音乐才是好音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轻易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并不是说这些音乐不好,而是学生本身所具备的音乐水准还不能理解这些作品。尤其是初中音乐教材中存在一批民俗的、古典的音乐,对于大多数听惯了流行乐的学生来说,听这类音乐是很难让他们产生共鸣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音乐时,首先要构建起一座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音乐的桥梁。比如,通过给学生放音乐文化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一种音乐兴起、繁荣的过程,体会这些音乐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或者多多开设以传统音乐或者古典音乐为主题的班会,鼓励学生学会自主的去欣赏这些优秀的音乐,让这些音乐能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音乐看法,与老师以及同学进行及时的学习交流,只有这样,音乐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灵里栖息。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名言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歌曲《太湖美》时,因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着名风景的图片,与曲调幽雅流畅、委婉曲折、与描绘太湖风光诗情画意的歌词相得益彰了。学生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在九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着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
三、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讨实践
所谓音乐欣赏,其实就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的音响运动而产生一种主观能动的审美活动,也就是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活动的有效思维活动。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领域是感受与鉴赏,这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学习部分,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欣赏的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音乐教师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生的心理成长特点
(1)自我认知和意识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初中生的发育成长,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一定进步,思维能力也转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在成长中得到加强,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认知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和行为变化。初中生伴随着青春期身体发生的变化, 其心理也开始萌动,并且逐渐对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感到好奇与渴望,但有时也会感到迷惘。然后他们有了自己崇拜的青春偶像,在行为、语言上也学着模仿电影电视明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
(3)平等独立的情感交流诉求。当初中生在渐渐脱离小学时代需要依赖的那种状态时,他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与成年人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渴望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与老师平等倾吐心声进行情感交流。
(4)主观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初中生既不会像小学时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也不像高中生那般精练,凡事有自己的主张。初中生经常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缺少情感意志上的自主控制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进而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脆弱性。很多初中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1)注重音乐兴趣培养,深化音乐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欣赏的前提,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更多的氛围,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让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中领会作品的意境,就能更好地产生感应效果。这说明氛围对学生情感的重要性,营造既定的氛围,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决定。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从实践与感悟中去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领悟与体验。比如在讲授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的欣赏课时,为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音色、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天鹅的脚步、舞姿、形态等行为,仿效各种各样的眼神表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天鹅湖》的艺术意境和音乐特色。在这样的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课堂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艺术,自然容易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
(2)加强音乐交流探讨,增强学生学习欲望。音乐的魅力不仅取决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作为人们心灵漫游的体现,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样表现出高于生活的魅力。音乐的想象力是音乐魅力的所在,没有想象力的音乐是匮乏无力的。初中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代,如果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逐渐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按照自身的经历和文化以及所处的环境,对音乐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欲望,才是初中音乐课堂需要努力的方向。
(3)拓展多元化音乐欣赏,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欣赏不仅仅是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更要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让他们在情绪的激发与起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我们的教学进程中,要更多转变教学思想,从技能形式向作品内涵理解转变,要多鼓励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挖掘,有选择地运用技巧进行作品鉴赏分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背景文化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诠释,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音乐之美。初中音乐欣赏课程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其他文化知识的关联,突出美感的体验,增加理解力和感受力,从而培养他们优良的人格品质。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能够通过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情感,并将体验结合上升为道德的径向。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能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之外的“弦外之音”,那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 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关键词:初中教学 音乐欣赏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音乐欣赏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感受与欣赏是初中音乐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在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人格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中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对流行音乐热衷痴迷,但是对课本上的音乐欣赏内容却不是很感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现代社会中对流行音乐接触比较多,但是对美声、民歌、戏剧、古典音乐等认识不足、理解肤浅,对各种音乐的内在价值不能充分认识。为此,教师可以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定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文艺汇演等对各种风格的音乐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形式音乐的美感,在教学中对经典名曲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适当引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推广到更多风格的音乐欣赏之中。
2、 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既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是否愿意相互交流,用心感受音乐并积极讨论发表意见,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要通过耳朵的聆听达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欣赏教学要从听入手,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和鉴赏音乐之美,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能开展有创造性的音乐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少说多鼓励,营造和谐、融洽、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课堂的气氛才会更加浓郁、活跃,也才能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如在《长江两岸》民歌欣赏中,教师可以从具有民族风的一首流行歌曲中导入,让学生感受歌曲古典美和民族乐器的音色美,课堂气氛从开始就十分活泼。民歌欣赏后又引入了不同流行歌手演唱的改版后的民歌,这让平时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而后我又在伴奏下现场演唱了两首新疆的民歌,这样也使得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更加的身临其境,更具个人直觉性,这对学生也尤其重要,也让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的。
3、通过演唱让学生切身感受音乐的气息
欣赏时除了让学生听,让学生唱一下乐曲的主题,对学生理解乐曲有很大的帮助,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唱乐曲主题,有利于学生在聆听时进一步分辨作品的各种节奏,速度,力度的不同。如:在欣赏歌曲《太阳岛上》,这首歌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它的第二段节奏跳跃欢快,与节奏舒展自如的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歌曲更富于生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通过唱乐曲的主题,分辨对比学生更了解歌曲的情感变化。再如:欣赏《梁祝》聆听前让学生唱乐曲主题,欣赏时,对于乐曲的主题,主题变奏及乐曲的分析就不会有困难了,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一步的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展开联想和想像。
4、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音乐加深了解
音乐欣赏主要是靠听觉和合理想象来完成的。在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多感官参与体验能够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出示黄河壶口瀑布的惊涛骇浪,有利于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滔天气势。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视频同时展现浩瀚的春日江边,有皓月、波涛、沙洲,一幅辽阔、悠远的景象,同时,可以出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民族器乐展现的优美意境中流连。在《梨园金曲》的教学中,也可以将戏曲的录像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以视觉的形式了解脸谱、戏装、念白、走步等戏剧元素,从而加深对戏曲艺术的了解。
5、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音乐。
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首动人美妙的乐曲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在学生欣赏音乐之前对乐曲的解说,总是会起到一种先入为主的作用,使学生无法客观地理解乐曲内涵。让学生自己聆听并辅以教师的启发,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在欣赏《高山流水》时,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在欣赏《瀑布与溪流》中听到弦乐队演奏时,能联想起涓涓细流和飞流直下的瀑布等。
6、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德育意义
义务阶段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杰出的音乐家,而是人的教育,具有人文性的特征,除了审美、认识、娱乐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也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兴趣,培养欣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析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理解音乐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和价值取向,感受优秀音乐作品的内在精神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初中音乐教材的很多欣赏内容不仅具有音乐美,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
结语:一堂优秀的音乐欣赏课是老师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教师既要分析和发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创设课堂的每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对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感受和欣赏,体验其中的音乐美感和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明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2,10:78.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61-01
当曲调优美的音乐缓缓流淌时,学生聆听的不只是曲调本身,聆听的还是作者的情感,学生会在无形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被音律中所蕴藏的情感所打动。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本身有着非语义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讲授与诠释的教学措施所能够获得的效益是低廉的。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教师讲授为主还是学生感受为主
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是新课程中所倡议的内容。教学中如果缺少师生双方的沟通,是不能体现出主导地位与主体地位的。在平常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多采用的是教师教学解说的方式,这种音乐课几乎就会成为“语文课”“理论课”“政治课”的综合体,没有欣赏的内容。
欣赏课中如果学生不能够自己去对音乐进行感悟、体验,就不成为欣赏课。音乐欣赏课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中蕴含的喜悦与审美情怀。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学习各种音乐相关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表明教师需要在欣赏课上大讲特讲,也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为“音乐理论家”而让学生自己不去思考、领悟。相反,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的讲只是对学生的一种指引。
(二)欣赏中是否需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参与
有不少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都只是纯粹的为学生播放各种乐曲,让学生自己去听、去赏析。如此的课堂上,教师、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减少,课堂上缺少足够的趣味,容易导致学生没精打采,这样的课堂效益也就无从谈起。通过音乐自身所能够发挥出的感官刺激,可以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感觉音乐有意思,但是这种刺激是短时间的、外在的,并不能够变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因为初中生的年龄、知识基础等要素带来的作用,就更难发挥效用,纯粹的听音乐,会让学生变得非常被动。
(三)过于在乎表面的形式
有部分教师简单认为欣赏课需要让学生动起来,因此在欣赏教学中融入了数量不少的视听媒体以对音乐原声进行取代,同时还融入了很多师生的肢体语言到其中。从形式上来看,课堂的氛围变得相当生动、开放,但是并没有实质上的内容,同时也让欣赏课变了质。在欣赏课中,使用相宜的肢体语言以及视听媒体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领悟,但是一切都需要控制好度。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改善对策
(一)为学生奠定音乐欣赏的底子
初中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自身因为没有良好的底子容易遇到各种问题,很多时候仅仅只能够对音乐中的一些表面的东西有所领会。对初中学生来讲,很少接触到专业的基础知识,但是也不能够让学生仅仅停留在知道音乐是否好听的基础上,当然在为学生打下音乐欣赏的底子时教师自身也不能够一味的、片面的进行讲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对各种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体会,让学生反复欣赏并歌唱同一种类型的音乐,这对学生体会相关音乐知识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对学生的感悟与体会进行重视
音乐艺术中情感丰富是一大特征。音乐欣赏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以音乐欣赏为方法对音乐知识技能进行教学,不是让学生能够精通音乐作品的各种背景知识,也不是让学生能够对所欣赏过的作品熟记;而是要让学生在品赏了音乐作品后可以从内心上喜欢音乐,并能够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取得进步,对音乐能够有深层的体会,获得身心上的愉悦,让学生的品格、素质都能够得到提高。简而言之,音乐欣赏注重的是学生可以在欣赏时获得什么,而不是学生欣赏的音乐表达了什么。欣赏教学的目标只向是学生,并不是作品本身,音乐作品只是用来促进学生提高的媒介。
(三)注重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只要是有条件的学校就会运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初中生对于音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初步认识,然而其社会阅历已经年龄等因素使得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都较为浅薄,理解起来也比较吃力,很多时候都只会根据个人的爱好来对不同种类的音乐采取不同的态度。如,在多数情况下对于古典音乐与民族音乐都是持排斥的态度,对于流行音乐则比较迷恋,但是在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古典音乐与民族音乐,使得欣赏教学需要面临的困难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合理使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将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
三、结语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虽然在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教师自身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最后的教学中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文中仅仅是一些个人的反思,以期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音乐 欣赏 教学导入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音乐欣赏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也日益得到广大老师们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初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于器乐曲的欣赏:对一些近代的、单一形象的轻音乐乐曲,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通过自己的联想,去体会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如: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对于大型的器乐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尤其是一些无标题音乐;对于一些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除了了解其时代背景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的说明去理解、欣赏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是我国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借鉴民间器乐的表现手法,并以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根据情节的发展顺序加以概括而创作成的。在欣赏时,要求学生按照揭示的情节顺序:“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长亭惜别----逼婚----楼台会----抗婚----纵身投坟----化蝶”灵活去理解欣赏乐曲内容。
四、借助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主动借助有关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进行教学,但必须强调“以听为主,以看为辅”,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音乐知识讲解与乐曲欣赏相结合。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思维启发 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音乐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而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教学技巧。从视唱、听、动等几个方面人手,让学生深刻领会音乐、充分体验音乐情感,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提高音乐素质。
一、注重视觉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我们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施教的最佳时机和条件。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二、注重思维启发,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三、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关键词:音乐;欣赏;参差不齐;传统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28-01
音乐课程新标准提出音乐学科教学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这一任务通过欣赏教学来完成是一条捷径。
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多年,让我有了很多感受。音乐欣赏不仅体现在欣赏课,还体现在教唱、理论等不同的内容中,它在音乐教学中可谓无处不在。欣赏中对作品的深层理解情感体验和德育渗透需要较高的音乐、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素养基础,而农村初中的学生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在小学根本没上过象样的音乐课,连哆、来、咪都不认识。一下子要进行深层次的欣赏无从谈起。举个例子,在初中二年级下册的管弦乐器欣赏教学中,作曲家舒曼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可以说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一首曲子,但在我们农村这边学生一无所知,这首曲子主题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反应让我觉得收到的教学效果甚微。所以,我觉得欣赏教学不是很单一的就放首曲子给学生听就是了,从小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能力。
而对于一些传统的音乐作品,他们常常感到太古老了,没有活力,这时就需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他,,让学生分层次、分步骤地发现音乐美的品质,在情感上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在精神上得到升华。首先从“感受”音乐开始,凭借感官从形式上去感受音乐美;其次“在体验上”,对音乐进行理解和品味,从中获得音乐的美感,并通过想象与联想,领悟音乐内在的意蕴;最后“从评价上”,通过分析、判断、评估等方法。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主动地感受音乐,积极地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事实又表明,并不是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启发教育,可以讲些跟作品有关的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中历史资料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初中二年级上册的《十面埋伏》、《光明行》等这些中国民族乐器的曲目中,就是采取上述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
普通初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音乐。
一、情感体验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普通初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二、如何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
3、根据普通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多元化;师生互动;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23-01
欣赏音乐就是要与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音乐创作者的心灵深处,体验音乐带来的对心灵的 撞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多种方法理解音乐作品,在互动中体会音乐的魅力,才可以实现欣赏课的高效。怎样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呢,下面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
一、端正态度重视音乐欣赏
在初中的课程体系中,音乐虽然占有一定的位置,但是它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在教学中,难免说起来重要,中考时不要。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在师生中树立正确的意识,端正音乐学习的态度。音乐不只是唱歌课,音乐有素养、乐理、欣赏、器乐、创作等内容,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不能因为中考不考就舍弃它、忽视它。音乐对人性情的陶冶,给人带来的心灵愉悦,是任何一门别的艺术都不能替代的。上好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欣赏课,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欣赏,顾名思义就是感受和鉴赏,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尽量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在鉴赏的基础上形成创作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就是要与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音乐创作者的心灵深处,体验音乐带来的对心灵的撞击。所以应该认真对待音乐的课程学习,端正音乐欣赏的态度,这样才能收到较高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将音乐的魅力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才可以顺利形成音乐素养,才会有对音乐的审美构建。音乐作为艺术对人的性情和心灵情感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有兴趣的学生对音乐课的热爱是赤诚的。音乐欣赏课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的学习,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音乐的音、像等呈现给学生,音响的效果对学生的震撼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
比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把张若虚的生平和这首词的内容呈献给学生,在充满深情的朗诵中,用这首音乐伴奏,音乐和诗词的交融,声音和画面的融合,将学生带入到一种诗情画意的场面中。月亮半弯挂在天空,夕阳沉入水中,岸边的依依杨柳倒映在水中,若隐若现的渔火在水中荡漾。海上明月慢慢地升起来,潋滟波光在学生的视野中无限放大。情景交融的画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春江、夜色中的花朵、高悬天空的明月以及江边约会的情侣。对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多种方法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是一种没有语言界限的艺术,但是要欣赏音乐作品的美,应该允许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欣赏毕竟是个性化极强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可以让学生画出音乐作品中反应的内容,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演绎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一种情感经历的过程,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必须提倡学生深入作品内容的深处,体会其中深层次的情感。音乐的欣赏对于没有太多人生经历的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允许学生坚持自己独特的音乐感悟。比如在《动物狂欢节》的欣赏中,学生未必能想象到作品的真正内涵,但是通过对题目的审视,狂欢一词,学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我提醒学生,把自己最开心的时刻回忆一下,然后再体会这首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放飞思绪,任思绪飞扬,让自己的情感在音乐的旋律中肆意游荡。这样才可以充分理解音乐,理解音乐中的美感。
文字和音乐是不分的,在音乐的欣赏中加上文字的诠释,会增加音乐作品的魅力。在《摇篮曲》的欣赏中,我给学生讲述妈妈哄着宝贝睡觉的故事,把学生带回到自己的回忆中,在对婴儿时期的想象和生活中的所见进行综合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摇篮曲的意境。宝贝在妈妈的轻声吟唱中渐渐进入睡梦中。
四、在互动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在音乐欣赏中,师生应该互动进行。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也可以和老师一起进行一首音乐作品的演绎。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沉浸在音乐的美好气氛中。比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让班上学过小提琴的学生演奏这首曲子,然后教师利用钢琴进行伴奏,在师生共同演绎的乐曲中,会唱的学生轻声合唱,全员参与、全员融入的音乐再创造实现了。学生对这堂音乐欣赏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通过引导熟悉音乐主题来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由于音乐的语言要素通常是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区、调式、调性、曲式、复调、和声等。而这些音乐语言要素只有相互结合在音乐作品之中。才能使音乐艺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丰富的表现力。而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也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之前。先简要地概括作者的生活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乐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师把曲谱给学生范唱或用琴奏出来,要求他们背唱下来。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加深对音乐主题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来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
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往往受教学内容、教学类型(单一课、综合课、新授课、复习课等)、教学形式(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师生的表演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变的,可采取如下四种常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分组法。就是将学生分为4―6人/组的若干小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合作。进行欣赏、讨论、分析、练习、游戏等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分组法的好处在于: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积极性容易调动,对问题的思考较全面。
第二种是电教法;使用电脑多媒体辅助音乐欣赏教学,图、文、声、像有机结合,教学环环紧扣,能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上课时间,而且多媒体幻灯片的呈示,版面清晰、美观,富有动感,教学容量大,声效佳,可视性强。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手段。
第三种是自学法。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会录像或音乐故事片,自行解决问题。此法常常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为解决问题,会翻阅大量的音乐课外书籍,由此获得的收益往往更大、更好。
第四种是游戏法。常规课上。可安排恰当的表演及律动;单元小结时。可使用“有奖竞猜”,对各单元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每学期。可组织1―2次的班级音乐欣赏会,由学生自己唱主角,以音乐游戏作点缀。
三、借助于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来创造无权威的学习氛围
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如在欣赏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优美的音乐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给人以至高的艺术享受。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许多民族的民间戏曲。优秀传统珍品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听音乐,学生沉默了。“动人心者,岂惟在乐”。沉默表现了学生对情的初步认识。接着引导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瑰宝,努力学习,为祖国明天更加辉煌添砖加瓦,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过分注重预设,完全把生成抛在一边,把课堂看作是展示自己完美教案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制约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基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多种教学策略,全面而精心的进行预设,以实现中学音乐欣赏课的生成性教学。
一、准确把握教材
1.深刻挖掘教材内容
音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获得有效生成的客观条件。课前的预设是课上生成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教学的生成性有赖于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质量也源于预设的好坏。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异彩纷呈,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技术娴熟之外,上课之前做了精心准备(预设得完美)也是直接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尽可能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而且,预设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创意,都直接影响课堂上的生成是不是顺利。
(1)积极地聆听体验。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艾伦・科普兰这样评价倾听的重要性:“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尤其是欣赏诸如大型的歌剧、交响乐曲、协奏曲等音乐体裁时,由于这类作品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遥远,导致学生缺乏欣赏和聆听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近”音乐教材、熟悉音乐作品,进而乐于倾听、喜爱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2)恰当地点拨解说。由于音乐的模糊性及其表达内容的不确定性,预设时需要依据学生欣赏音乐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恰当地点拨解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的思维、想象,使之主动挖掘、深入理解音乐文本,从而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成性教学。对于距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较远,学生感到较为陌生的音乐作品,教师在预设教材时,更加需要对这类音乐作品进行恰当、及时的点拨,以引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前对乐曲挖空心思地进行充分预设,才能吸引学生对陌生乐曲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聆听和探究的音乐活动中来。
2.灵活重组教材内容
欣赏教材是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音乐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突出音乐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与渗透,生成性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灵活进行重组,把单一学科的音乐知识与多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生成多样化的音乐理解。
3.对比探究教材内容
在生成性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把握有关音乐作品理论方面的知识,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动力,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入手,使音乐作品中涵盖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渗透在聆听、体验音乐之中,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理论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继而更积极地聆听和记忆音乐本体性的多种要素,生成多样化的精彩体验。
二、悉心洞察学生
1.了解学生的欣赏水平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预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应以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要考虑到教案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若教师仅从教材和自身教学风格的角度考虑如何“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而不关注学生如何“学”,那么,这种预设无疑是僵化、片面的,所实施的教学也将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全面预设教材,更应该充分预设学生,对学生现有的音乐理论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在课堂中仔细观察学生的音乐表现,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整体发展水平,以求在教学过程中作出正确决策,导向教学的生成性、精彩化。
2.把握学生的欣赏心理
在生成性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预设要紧紧围绕学生进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便是依据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来组织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欣赏教学中来,进而产生对音乐体验的五彩纷呈,导向开放性、动态化的生成式教学。
三、充分利用资源
1.调配课内教学资源
预设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努力寻找、开发和利用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来为生成性欣赏教学服务。音乐教材、音像资料、实物器材、多媒体辅助教具等均属于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此外,教师与学生围绕音乐作品展开的对话、互动、合作、探究等亦可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预设时应依据中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维度地搭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点燃学生音乐想象和思维的火花,加深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以实现动态化、生成式的音乐欣赏教学。
2.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课外活动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虽不属于课堂教学范围,但其作用不容忽视。在一项“‘你如果有2小时空闲时间,喜欢干什么’的调查报告中,选择听音乐的中学生占到46.8%,排位第一”。这说明在课外的闲暇时间中,倾听音乐是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显示出听音乐在中学生的业余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课外资源,并将其合理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来为生成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服务。
总之,诸如通过网络资源和电视节目,阅览课外音乐书籍,观察生活中的音乐以及社会调查采访等多种方式,均能够拓宽音乐信息的来源渠道,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欣赏个性,让学生多方面地体验音乐和理解音乐,从而为课堂上的多样化生成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名言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歌曲《太湖美》时,因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著名风景的图片,与曲调幽雅流畅、委婉曲折、与描绘太湖风光诗情画意的歌词相得益彰了。学生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在九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
三、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