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健康管理的看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士官学员; 心理问题; 教育
士官队伍作为我军人才建设“五支队伍”之一,是新时期部队教育、训练、管理的骨干,是在一线操作和维护武器装备的重要力量,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中坚力量。而近年来,受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影响,士官学员焦虑、苦闷、困惑等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严重威胁着部队的安全稳定和战斗力的提高。因此,探讨士官学员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成为当前士官学员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士官学员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是对学习训练的厌倦。在军队院校,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理论学习和军事训练,学习是一个长期任务,训练是一个反复磨练的过程。许多士官学员都是初中毕业,有的甚至是小学毕业,因此文化基础薄弱、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而军队的学习时间缩短、课程多、难度大,使他们在学习上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再加上部分士官学员对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学非所愿,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应付,总觉得自己学不会,便导致了对学习的厌倦心理。在平时的训练中,很多时候往往是单调枯燥、无休止的循环重复,使士官学员在训练时无精打采、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
二是人际交往障碍。由于军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部分士官学员在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越来越少。有些学员不善于与他人交往,集体观念薄弱,不会或不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遇到问题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沟通,因而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同时,士官学员的知识水平、能力经验、家庭背景以及语言、性格、仪表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加上独生子女教育不当所致的后遗症作怪,造成了部分士官学员在新的人际关系中落入尴尬和交往不畅的地步,由此感到苦闷、自卑、焦虑、不满,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是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许多士官学员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步入军营的,他们把未来设计得过于完美,认为在军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梦想常常被打碎,理想难以实现,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使士官学员的心理状态严重失衡。有的士官学员不能正确对待没能达到期望,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而采取某种防御的心态,经常独处,很少与他人交流,企图逃避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颓废、消沉、抑郁、自卑等心态,或者自暴自弃、放纵自我,以此来麻痹自己的心灵。
二、士官学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士官学员大都生长在和平年代,生活条件优越,经受磨难少,心理成熟慢于生理成熟,思想道德观念成熟又慢于心理成熟。在他们成熟的过程中,相对缺乏自控能力和抵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而且士官学员的心理特点是丰富多样,具有明显个性特征,如喜欢独立自主、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我意识强、喜欢评价他人或得到他人的评价、情绪易激动等,这样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定位过高,那么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军事环境因素
军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职业活动特点对于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军事行动充满了危险性,它需要部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在有急、难、险任务时,士官学员要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同时还会产生强烈的时间紧迫感,这些因素的存在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面临威胁生命的危险情境,他们也会产生应激反应,甚至出现心理异常。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要求士官学员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有时候要连续作战、爬山涉水,导致他们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这不仅使他们的体力负荷过重,而且他们的心理负荷也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再加上由于训练、作战、执行特殊任务等军事活动对士官学员的能力、体力均有相当高的要求,而限于他们本身素质的差异,因而总有一些学员在军事活动中遇到挫折,个别人还会发生伤亡事故,这都会使士官学员产生挫折感,导致痛苦、自责、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
(三)社会环境因素
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东西文化的碰撞、价值观念的冲突、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调整,造成了心理不平衡感、不稳定感,人际关系的淡薄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士官学员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一些不能正视现实、缺乏适应能力的士官学员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同时,军队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会程度不同地反映到部队中来。健康的、进步的社会思潮对士官学员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士官学员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明显增强。然而一些不健康的、腐朽的社会思潮,对学员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侵蚀和危害,如受极端民主化思潮的影响,部分士官学员作风松散、不请假外出、私自离队、不服从管理、顶撞领导等现象增多,并且呈上升趋势。受“讲实惠”、“向钱看”思潮的影响,部分士官学员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不切实际地图虚荣、摆阔气,理想追求低下。
三、士官学员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策略
(一) 加强士官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士官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员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员在教学中要转变那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我无关”的思想观念,切实加强对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士官学员进行心理辅导,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队干部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员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 加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院校应积极开展对从事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员的培训,并把培训工作列入教学师资培训计划。同时还要重视对学员队有关的领导以及其他从事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员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证。
(三)确保士官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士官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学员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做好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相关干部和教员要深入课堂、深入教学,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特点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积极地引导。课后要多与学员接触、沟通,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员思想动态和心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确保士官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 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对士官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员的心理品质。因此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体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通过录像、电视、宣传板报等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以加强对学员思想的正确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员在优美、健康的校园环境中,思想得到提高、认知得到升华、意志得到磨练,从而铸就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班级管理 管理问题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38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主体部分,良好有效的班级管理,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顺利的进行课程学习和班级生活;另一方面则可以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根据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改进班级管理的质量,成为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内全体学生为适用对象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动态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带领班级内的学生对班级内容的各种事务进行整合和决断,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和规划,最终实现某种教育目的的过程。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使班级内的各种教学资源和班级事务得到合理、科学的控制和协调,为学生的学习和班级的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可以说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方面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不断对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方法等进行及时全面的审视和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且进行及时的改正。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的大背景之下,教师更应该使班级管理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使其在学生和班级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班级管理所创设的班级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本文旨在论述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现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主体性地位,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教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手段和学生的班级管理需求不符,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手段产生一种排斥和厌恶的心理和情绪,影响班级管理策略的顺利实施,进而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由于受到传统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和制约,习惯性的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忽视对学生班级管理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一味的处于被管理的位置,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班级管理热情和管理积极性,影响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只注重对于班级秩序的维护和教学资源的配置,而忽视了对于班级文化的营造和提升,一方面使班级管理局限在狭小的框架,停留在十分浅显、功利的层面上,另一方面无法使班级管理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和作用,造成班级管理的低效性甚至无效性,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解决现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从上述内容可知,影响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改进、提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班主任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够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规避,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我对上述问题的几点看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所占据的主体性地位,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班级管理并不是教师独自就能完成的一项工作,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从班级的班级管理现状出发,从班级的班级管理现状以及学生的班级管理需求进行考量和切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并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以保证班级管理相关方法和策略的顺利有效实施。因此教师在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考量,制定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时,应该认识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并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将其真正的吸收到班级管理策略中去,从而使班主任所制定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在与教师的平等、友好的交流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感悟,消除自身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厌恶感和抵触情绪,使各项班级管理策略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班主任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不仅将学生看作班级管理的对象,更要将学生纳入班级管理者范畴,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给予学生一定的班级管理机会和空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中体会班级管理的艰辛与不易,主动和班主任进行配合。将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被动性位置上,不仅会使学生滋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同时还会影响对学生管理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参与,为班级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并且参与到班级管理实践中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发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班级管理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在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创设平等、友爱、全民参与的班级管理环境。
关键词:组织学习;危机管理;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28-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日趋增多的风险和挑战。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的生命力显得十分脆弱,危机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危机管理和组织学习都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其中对于二者融合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基于此,梳理有关危机管理和组织学习的理论,归纳二者融合的相关研究,对促进基于组织学习的危机管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Steven Fink(1986)认为危机管理是企业面临危机时有计划地剔除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自己更能把握自己前途的艺术。Robert Heath(2004)则认为危机管理是包括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各方面的管理。 20世纪30年代,危机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应对危机对策、防灾计划制订、安全技术等。20世纪80年代,Hayes提出了适应性危机管理理论,认为危机管理是由六个管理步骤组成的适应性的管理控制过程。20世纪90年代,Michael Bland & Stephen P. Banks阐述了企业危机管理系统论,分析企业如何在市场平台上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持续健康发展。关于危机管理的阶段模型,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的看法:(1)三阶段模型: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2)四阶段模型:潜伏期、爆发期、扩散期、解决期;(3)五阶段模型:信号侦测、探测预防、控制危害、恢复阶段和学习阶段。
2.国内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国内才开始关注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关于危机管理的概念,刘保国(2007)认为,危机管理是指企业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和应对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危机的严重损害和威胁的一种动态过程。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企业危机管理展开研究。韩庆林(2004)阐述了中国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内容,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危机进行动态监测,并从战略角度分析我国危机管理的实施。刘保国(2007)分析了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表现形式、现状,指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途径。
3.小结。国外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比较广泛,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危机应对策略,还涉及危机沟通等新视角。国外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比较全面研究了危机管理阶段模型。但是他们忽视了对危机本身(包括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形态)的深入分析,而且缺乏对企业危机预警体系的研究。国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危机的根源和症状进行研究,但研究的深度较浅。国内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很多学者提出建立危机管理预警体系。一方面,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研究内容不够新颖;另一方面,国内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
二、组织学习理论综述
1.国外理论综述。关于组织学习的概念,Argyris和Schon(1978)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为修正组织规范、政策等而监测组织异常并通过重新构建组织行为理论把探寻结果渗透到组织图示和组织想象中的纠正组织错误的过程。国外对组织学习过程的分类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看法。Argyris和Schon(1978)认为组织学习过程应分为四个阶段:发现、发明、执行、推广。Daft和Weick(1984)把组织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审查阶段、解释阶段、学习阶段。Huber(1991)则将组织学习划分为知识获得、知识分配、知识解释和组织记忆四个阶段。关于组织学习的类型,Snell和Chak(1998)认为组织学习可分三类:单环学习、双环学习和三环学习。关于组织学习的度量,Hull和Ferrel(1997)根据组织学习的特性,用团队导向、系统导向、学习导向和记忆导向四个维度来衡量组织学习,其量表采用包含17个度量指标的likert7级量表。
小结:国外学者对组织学习的内涵、过程、类型、度量构面进行研究。国外对组织学习的整合模型的研究并不多见,并且缺乏组织学习的实证研究。近年来,组织学习的研究领域扩展到跨领域、跨组织等层面。目前组织学习更注重实践的研究,与知识和创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总的说来,国外对组织学习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
2.国内理论综述。 关于组织学习的概念,于海波等(2007)认为组织学习是指在组织内部和组织间进行的,不断产生和获取新的知识和行为,并对其进行解释、整合和制度化,以实现自己的愿景或适应环境变化,是一种循环上升的社会互动过程。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陈国权和马萌(2001)提出“6P—1B”模型,把组织学习过程分为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和反馈六个阶段和一个知识库。关于组织学习的度量,陈国权和马萌(2002)基于“6P—1B”模型提出了组织学习六个维度量表,根据不同阶段存在的组织学习障碍,设计调查问卷调研民营企业,以蛛网模型来描述各阶段的评分情况。
小结:国内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不够深入。国内学者对组织学习内涵、过程和度量提出了新看法。组织学习的基础是个人学习,目前学术界对人的心理和认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现阶段,组织学习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研究构面也不够新颖,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未来需要研究组织学习的本质和特征,提出更完善的组织学习整合模型,开发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组织学习工具。
关键词:公共管理;作用和地位;分析研究;作用探讨;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38-01
伴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刻。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于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研究的并不透彻,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开展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提升对于公共管理的认识,促进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分析
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一直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是哪一种看法,公共管理主要是指公共管理着为了有效的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以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作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到公众利益的社会事务开展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各种管理活动。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不同的个人利益而产生和抽象出来的,有着较为普遍的社会性和共享性。众所周知个体的利益是十分现实的利益,因此公共利益也就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真真切切的。另外个人利益也是有着一定差异性的,公共利益很难弥补这种差异性,有时候还会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造成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因此公共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总和,而是要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目标。因此公共管理并不能满足每一个体的实际需求。
二、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有着一定的优势地位,发挥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为了能够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保障自身权利能够比较平稳的运行,时刻牢记自身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不能因为开展公共管理而过度的对经济进行干预。政府在工作中通过对社会秩序的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以此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此来获得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首先要转变政府自身的职能,解决以往的历史遗留问题
伴随着政企公开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政府的管理也从微观的细节方面的管理转变为宏光方面方向上面的管理。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政府的公权来有效的解决政企不分,产权模糊的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的问题,以此来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政府在开展公共管理的活动中也应该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的规划,改变以往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不清楚,资产条块不清等一些遗留问题,以此来实现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2.其次对社会秩序进行规范,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政府掌握着国家公权力,在公共管理中处在―个比较强势的地位。在实践过程中,作为社会活动的维护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有义务也有必要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应用自身的权利从医疗、社会保障以及经济方面为地方的老板姓提供更好的华宁,以此来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
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一些政府对于自身的职责认识不够明确
一些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没有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重要职责。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于权利的不当使用,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寻找制度的空隙来谋求自身的利益。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是相对的,作为政府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要自觉地服务于群众的利益,为群众的利益着想,这样才能够增强群众的满意度。而如果政府过度的追求自身的利益,群众的利益必将受到一定的损害,进而会产生对于政府的不满。这不仅仅使得政府的公权力遭受到了破坏,也是的政府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
2.一些政府的办事的效率比较低
目前一些地方的政府还没有能够发现团队协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实践中所开展的大部分的公共管理活动都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地方政府因为自身的利益较为复杂,多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存在着队里的情况,加上很多地方政府的部门之间缺少一个统一的核心领导部门,这使得公共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冲突,在有利益的过程中会出现推诿的情况,在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则会有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建议分析
1.政府公共管理要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
服务是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最为主要的职能和手段,也是提升公众对于政府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内容。政府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要为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优质的公共产品,通过服务的最优化促进公共管理能够产生良性的循环。这中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公共管理所需服务的提供也应该是以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能够为民众进行自愿选择的。但是目前政府所义工的服务,很多还有着强制性的特点,这不利于公共对于政府满意度的提升。所以在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政府应该从“管理型”向着“服务型”的方向积极进行转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公共管理的水平,促进公众对于政府管理满意度的提升。
2.树立起“公共”意识
公共价值观是整个公共管理最为重要的核心,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可以被理解为“大家”的意思,她的主要含义是指整合社会成员之间的集合。由此可见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一个大众化的公共意识,是整个公共管理理念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所以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首先要能够树立起“公共”的意识,这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余敏江,刘丽华.公共管理职能:涵义、边界及当代定位[J].现代管理科学.2005(02).
[2]汤韶芸.建设企业家政府理论及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3(S2).
目前,大学生面临学校学习和社会就业的双重压力,他们的情绪也难免会受影响,经常会有一些“难以告人”的苦楚,而这些情绪越是不表达出来就会更加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控制的作用,并提出团体辅导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团体辅导;大学生;情绪管理
众所周知,差的情绪往往给人们带来的是身体疾病和难看的面容,好的情绪会增加人的自信心,避免疾病的叨扰。所以,对当今的大学生而言,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进步,甚至会改变他们的未来发展,值得重视.而面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很多高校都研究出了团队心理辅导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情绪不高涨的问题。
一、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作用
1.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都有差异,所以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都不一样,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大不相同。在互相交谈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接触不同的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扩宽自己的视野。在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他们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之后,自然能够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
2.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大学生都是年龄相仿、性格相似的青年,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也都比较相似。将这些具有相似特点的团体集中在一起进行心理辅导,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观察、沟通与学习,根据别人的情况来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也能从团体中学习到很多人际关系交往、日常事务处理的好办法,从而减少自己生活中的烦恼。温暖的集体氛围能够放松学生们的情绪,让学生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如此一来,学生们才能更加团结、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与扶持,在团队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愉快、有趣的生活环境能够让大学生朝着向上的健康方向发展,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待人接物的能力,从而得到全方面的协调发展。在这其中,心理教师和团体活动负责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良性发展。
二、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举办对策
1.团体活动方案应该依照积极情绪相关理论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的策划者在活动举办之前,需要认真分析大学生的心理情绪特点,并掌握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团体心理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注意事项等。每个步骤都要做合理的安排和特殊情况的预测,并制定处理措施,每个步骤在管理者这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始终秉承情绪管理的目的,将一些有用的信息以简单舒适的方式传递给参与活动的人,才能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最佳效果。除此之外,大学生团体辅导活动内容一定要跟得上时展,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并注意不断创新,同时每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达到缓解大学生情绪的目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团体心理活动之所以能够起到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目的是因为其为大学生提供管理一个放松的氛围,让学生在各个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就能吐露心声,有利于辅导者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情绪特点,然后将具有相似情绪特点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沟通与互动,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就能观察其他组员的特点与心理变化,从而能够让大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样,他们就能够分析与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如今,大学生都是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辅导者运用的心理学技巧也不同。活动辅导者首先要积极学习心理学情绪的专业知识,掌握使用技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3.掌握大学生情绪特点
在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中,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接受已存在的情绪管理机制。然后,组织者在辅导过程中要和学生进行深度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看法与观点,并引导学生努力按照正确的方向来思考问题,不要对问题存在片面看法,这样有助于达到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作用。
三、结语
由于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学业与就业压力,他们的情绪难免会出现波动而难以自我控制。所以,科学管理大学生的情绪,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团体心理辅导就能有效的实现这一目的,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马健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朱金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信心的促进性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