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原因范文

财务风险原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原因

篇1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院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医院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风险。财务风险逐步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②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2.内部环境

主要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①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②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③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得由医院垫付,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带来的风险。④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产生的风险。

3.其它环境

①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②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③医院质量包括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质量影响。④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二、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1.流动比率

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关系,是流动性的决定因素,最佳值为150%。从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2.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

3.资产负债率

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单位负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国际公认60%较好。

4.业务自给率

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5.债务基金比率

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另外,还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部资产收益率等等,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院财务管理分析系统

医院财务管理面对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建立一套财务管理分析系统,定期分析研究、判断。①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

①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避免盲目投资。②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要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③加强业务收入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制度的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另外,要认真执行国家《医疗财务制度》及《医疗会计制度》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

3.强化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4.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部、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沈相根.制定正确发展战略规避医院财务风险[J].中华当代医学.2004.02.

[2]刘硕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第22期.

[3]徐瑞璟等.浅谈财务危机的规避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河南预防医学.2007.03.

篇2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分析

 

正 文

企业在日常的各项经营中,受到客观环境和不可预测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企业在一段时期内、一定范围内获得的经济利益偏离预期目标,从而造成企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叫做企业的财务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竞争环境中,企业可能随时发生任何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发生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通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

2、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风险成因,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3、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决策者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等方面原因导致决策失误,致使资金无法收回,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的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

5、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6、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7、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8、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及企业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因素之一。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到基业长青,而如果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会进一步暴露企业管理体制的欠缺和导致管理者的失误,成为酿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警源。

(二)外部原因

1、宏观经济变化

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风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2、税收法律规范变化

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3、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的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如果未来的利率呈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市场的利率的持续的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公司债劵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则企业的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企业的流动负债全部用于负责筹集大部分的流动资产,小部分的流动资产则由长期负债筹集;而大部分的长期负债和全部的自有资本则用于筹集固定资产。这是合理的资本结构类型,相对来说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类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盈余为红字,这表明了自有资金存在着一定的损失,在总资本中自有资金的比例减少已经显现。这种情况表明了企业已经出现中度的财务风险,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

第三类是企业不仅损失了全部的自有资金,还加重了负债。这时,企业已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风险风险成因,必须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否则可能会有破产的危险。

(二)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

从企业的收益状况分析,可以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其附加以及其他费用,所得数额为净收入,也可称为经营收益;第二层是净收入减去财务费用,所得为经常性收益;第三层是经常性收益加上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得到的数据是期间收益。

认真分析收入的三个层次,就不难判断出其隐含的财务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当企业的盈利性收益为经营收益,经常性收益为亏损时,表明了企业往往存在着负债过多,利息负担较重等问题,正处于不合理的资本结构状况下,存在着财务风险的隐患。

二是当企业的盈利性收益为经营收益、经常性收益,亏损的为期间收益时,则有可能出现了资产的损失,需要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和警惕,如果任由情况恶化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是当经营收益、经常性收益和期间收益均为亏损时,则表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存在并且开始产生不良影响,必须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否则可能会有破产的危险。

篇3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医院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医院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风险。财务风险逐步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②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2.内部环境

主要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①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②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③随着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结算方式就会引起相应财务风险。根据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医保病人在住院期间的费用得由医院垫付,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带来的风险。④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产生的风险。

3.其它环境

①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②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③医院质量包括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质量影响。④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二、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是测算医院财务风险的主要财务依据。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预警指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1.流动比率

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关系,是流动性的决定因素,最佳值为150%。从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

2.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验比率,用以评估医院立即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大小,最佳值为100%。

3.资产负债率

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单位负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较保守的经验判断一般为不高于50%,国际公认60%较好。

4.业务自给率

业务自给率=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保障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5.债务基金比率

债务基金比率=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最佳值为100%。

另外,还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部资产收益率等等,医院财务部门应制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计算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出风险存在的根源,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医院财务管理分析系统

医院财务管理面对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建立一套财务管理分析系统,定期分析研究、判断。①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

①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避免盲目投资。②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支出,节能降耗,降低服务运营成本。成本控制可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水电消耗,公务费消耗等实要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单位成本费用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成本的全过程控制。③加强业务收入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医院要在严格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制度的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另外,要认真执行国家《医疗财务制度》及《医疗会计制度》及医院内部的财经规章制度。

3.强化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4.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部、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沈相根.制定正确发展战略规避医院财务风险[J].中华当代医学.2004.02.

[2]刘硕等.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第22期.

[3]徐瑞璟等.浅谈财务危机的规避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河南预防医学.2007.03.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一、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一)企业的内部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无不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蕴含着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

1. 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而且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尚不具备其相应职务应具有的抗风险的能力。

2. 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企业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而资金运动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不合理等现象,更是加剧了流动负债的偿还风险。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频发,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1. 资金的回收问题。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回收风险的产生将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再生产资金相对不足。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它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只有很好的衡量了企业的销售与资金的转化这个过程,才能把握好资金的回收问题。

2.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状况、经济周期波动、利率、通货膨胀与就业、工资水平等等。

3.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许多企业是步履艰难,经营压力加大、费用成本攀升、产品售价持续走低、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条断裂、盈利水平下降、财务风险突出,有的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倒闭。在这种金融市场严重不稳定的情况下,也是形成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企业应遵循经济规律,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正本清源,综合治理,走严格管理,规范经营之路;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约束机制,减少行政干预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为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制造前提条件。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

企业向外界披露了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虽然暂时可能使得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定,但一旦企业获得了自身发展不需要的资金或是无法承担还债义务的借款,将很大程度上打乱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使企业或是盲目进行投资或是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都将加大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因而,强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的形成。

(二)改善资本的结构

在市场不景气的情下,企业应收账款增多、利润减少,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有可能息税前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侵蚀自有资本,使企业资不抵债,不得不宣布破产。由于企业的信誉问题以及可以提供担保的财产物资缺乏,造成融资困难,对此,企业应当优化筹资渠道,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选择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合适的筹资方式,制定科学的融资策略减少筹资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财务预警系统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才能为企业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市场经济;风险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在当今理论界,对财务风险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观点,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这个定义是得到普通接受的。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的理财活动跟不上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

(二)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偏高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现阶段,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因为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张过快、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借人的资金将会产生借款费用,这些费用与还款的压力有时就会构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赊销、垫资比重加大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和产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和垫资的方式销售产品、承揽工程。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和垫资,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四)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

企业在不同成长与发展阶段所采用的股利政策也不同。其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例如,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则说明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此时企业经营风险高,有投资需求且融资能力差。另外,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如果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现阶段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六)企业理财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和方法

(一)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设计如何应对方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招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制定科学的投资和资金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订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负债结构要合理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好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例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五)负债规模要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理想是控制在30%-50%左右。

(六)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法,主

要有以下几种:

1 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 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现实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得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3 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较大得到投资项目,避免因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一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以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企业对外投资多元化是将资金投资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银行贷款;形成原因;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15-02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广义的“财务风险”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的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一是由于负债要支付利息,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可变性或不确定性;二是由于负债意味着企业要还本付息,从而带来了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高校,其财务风险既不同于广义的财务风险,也不同于狭义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也有高校内部管理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讲,由于扩招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给高校带来了巨大资金需求,但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投入却严重不足,高校只好通过银行获取贷款缓解压力。从主观上看,有的高校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还款责任意识不强,抱着侥幸的心理把偿还银行贷款的希望寄托在国家,产生了“不贷白不贷,白贷谁不贷”的思想,缺乏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和措施。有的高校盲目发展,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的高校缺乏勤俭办事业的思想,片面追求奢华、高标准建设。这些原因致使学校的银行贷款超出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1.国家财政投入不足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严重不足,大幅度提高学生学费标准又不可能,因而举债成为高校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唯一的选择。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对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扩招后,全国高校共投入5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有500亿元,因此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更大的问题。财政拨款的绝对数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没有得到落实。此外,高校的收入来源虽然有“财、税、费、产、捐、基”等,但对于高校来说,学校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这些资金除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外所剩无几,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建设资金的需要。办学条件的“瓶颈”迅速转变成了资金“瓶颈”。因此在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收入等无偿性的财力支撑远远不能满足短期内学校建设对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必须且只能通过举债解决资金的缺口。这就是我国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客观原因。

2.银行贷款失控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直接原因。随着公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无论是扩大学校招生规模,还是创办一流高水平大学,都必需巨大的办学资金作支撑。尽管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学校在竞争中实现超常规发展与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矛盾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突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校的内部运行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学校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来说,发挥银行的信贷作用,成为学校的一种必然选择。适度举债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催化剂,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支撑力量。但是,银行贷款终究既不是国家的投资,也不是学校的收入,而是学校的债务,实际上银行贷款是学校预期收入的提前透支。这种透支必须建立在高校预期收入的基础上,否则,银行贷款就失去了有效支付能力的约束,必然会出现财务风险。现在大多数高校出现的财务风险都是由于银行债务引起的有效支付能力不足。

3.高校管理者风险意识缺乏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第一,高校法人主体和经济责任的缺失。《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是一个法人主体,承担一切法律民事责任。但是,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又是一个事业单位,从其投资主体和性质来说,具有单一的国家投资主体和非营利组织性质。所以,高校的管理者往往并没有把高校真正作为一个法律主体的意识,而高校一旦缺失“经济人”地位,其经济行为则不会符合经济规律,而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导致高校出现财务风险。另外,目前高校负责人实行任期制,贷款发生却是乙领导任期内的事情,这种聘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贷款风险。第二,高校自身定位过高和盲目发展。现在很多高校领导利用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将自己的定位定得太高,只顾扩大规模,盲目扩大招生,少数学校缺乏勤俭办事业的思想,对国家教育政策理解偏差,于是校区发展加大,贷款规模将随之扩大,负债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导致潜在的负债风险。学校重视的只是政府按学生定额的拨款和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收入,而学生的定额拨款和学费收入只是学校用于正常支出的收入,它并不是高校的投资,在国家投资主体不增加基本建设投资的情况下,高校发展资金是缺位的,这使得高校面临资金支付风险成为一种可能。实际上,高校在国家高教事业发展中代国家履行了部分职能,而这正是高校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的根本原因。第三,政府买单侥幸心理的存在。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其财务活动基本没有独立的投资政策,所有资金来源由国家统一供给,资金的运用也必须按国家计划进行。在这样的模式下,已经习惯于无偿使用资金,对贷款资金认识不清,缺乏必要的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部分高校在贷款时,没考虑到还贷能力以及潜在的风险,在思想上没有考虑今后如何支付利息,以及到期如何归还本金的问题。

4.预算管理约束不力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高校的性质决定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本质。无论是高校的间接财务风险,还是由于银行贷款引起的直接财务风险,追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预算管理约束不力。

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债务引起,而高校的银行贷款主要是为学校基础条件设施和学科建设进行的中长期投资,是高校将来预期收入的提前透支,因此必须有高校的长期财务规划与之适应。在客观方面,由于我国高教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和变革时期,高校的长期事业规划较难编制;在主观方面,很多高校短期行为严重,不重视高校长期事业规划的编制,学校的长远财务规划。高校财务缺乏长期规划又使得高校盲目贷款,并且不考虑银行贷款的将来还本付息的收入来源。高校在扩招的同时,需要扩建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在目前财政拨款和学校收费不能满足学校日常开支的情况下,这些基建项目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只能依赖于银行贷款。由于高校的非盈利性以及社会性,很少有高校在基建项目上马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更何况目前我国也没有针对这方面的评估标准,使得高校对贷款规模、贷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风险缺乏专业论证,更谈不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银行鉴于高校的特殊身份和社会影响力,在“银校合作”的关系下,对高校的贷款项目很少进行严格审查,在客观上也加大了贷款风险。

总之,面对目前高校出现的财务风险,一方面国家要加大高校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高校要切实做好各种财务风险的防范,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高校的债务管理,高校的财务风险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高等学校也会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麟.高校偿债风险的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6,(29).

[2]张舒华.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02-09.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企业发展;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监督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各个方面,其中财务审计是重要的方面。内部财务审计能及时的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保障企业财务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大多数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还不够健全完善。部分企业制订出了内部管理制度,但企业内部并没有严格执行,如财务审计与财务部门应相互独立,真正履行各自的监督管理职能。我国国有企业较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职责不明确、关系混乱,没有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导致内部财务问题严重,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多数企业的存货较多、流动性较差,占用企业流动性资金比例较大,导致企业资金流动性缓慢,增加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市场价格出现下跌情况时,企业的利润将大幅减少。有的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实行赊销的销售策略,加大了应收账款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这种赊销的销售策略虽然提高了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容易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此外,赊销可能使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造成企业资产的减少。

3.资本结构不合理

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企业中负债资金占企业资金总额比值较大。企业长期利用财务杠杆获取利益,加大了筹集资金的成本,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资金出现短缺,将面临高额的赔偿和负债,损害企业信用和形象,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企业负债越高,潜在的风险越大,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隐蔽性。部分企业对担保业务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不够严格,一旦担保对象无法偿还负债,企业就必须承担起偿还的义务,致使企业资产受损,产生财务危机。

4.决策盲目

企业经营者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市场份额,受主观因素影响盲目的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外延式扩张。在对外投资决策时,企业经营者没有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仅凭主观判断做出决策,致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在对外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是不少企业在其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并没有对所要投资的项目事先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无法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财务管理理论中提出企业在制定各种投资决策前,事先对投资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慎重考虑后作出决策。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制订的决策都缺乏全面的考虑,投资决策不够科学合理,决策信息不够完善,致使企业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失败,不仅没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反而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5.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判断应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掌握一定财务知识,了解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时对财务问题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警。企业管理者应时刻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财务人员在面对突发性的财务问题时能及时应对,减少企业资产的损失。作为财务部门的基层人员,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坚守着本岗位的工作,却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没有时刻接受培训和教育。当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无法冷静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所以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将加大企业因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利益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1.完善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以应重视企业人才的引进,全面考虑人才的品德、素质、性格、教育情况及专业化知识水平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应具备高道德水准、高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降低企业的风险。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确保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通常情况下,企业人员招聘时都有相应的应遵循招聘制度,在招聘制度中对在聘人员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在聘人员的学历、能力、年龄等,而企业招聘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员工的要求也不相同,这些在企业的招聘制度上都有相应的规定。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招聘制度中的规定为企业找到符合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企业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企业应要求员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创建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还为员工自主开发创造机会和场所,创造和改善学习环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2.完善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管理包括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内部管理控制要与企业操作规程和管理细则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准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能有效的避免和减少财务风险引起的损失。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其他部门,只对企业管理层负责,严格对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监督。

(2)全员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企业财务风险不仅能影响企业利益,也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项活动和各个岗位都与财务工作相关联。尤其是企业内部一些重要岗位,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将严重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如大多数企业采取的赊销策略,当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就产生了坏账。当企业执行责任追究时,将应收账款回款情况与销售人员业绩相关,既增强了销售人员财物风险的意识,又能有效的避免了财务风险引起的经济损失。

(3)确保财务决策的准确率,与制度方面引起的财务风险相比,财务决策带来的风险更应该引起重视。财务决策涉及多个方面,如:财务预算方案、工程决算结算方案、企业利润分配方案、注册资本变动方案等。在财务决策时,要避免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经验主义就是指在财务决策时过分依赖以往经验,没有结合当前的条件、环境和情况,仅凭经验进行财务决策,可能会引起财务风险,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主观主义就是在财务决策时以自我认识为主,参杂过多的主观情绪,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进而导致企业对相关项目的投资失败。所以在财务决策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排除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确保财务决策具备科学性、客观性,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4)合理调整资本结构,控制财务风险。资本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企业的经营和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所以资本筹集的方式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大多数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增强盈利能力,自身资金比较匮乏,往往会采取负债经营,筹集更多的资金。负债应控制在一定水平内,可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缓解资金匮乏引起的困境。但是,如果负债超过一定的水平,企业经营利润率小于资本成本率,企业不仅不能增强盈利能力,反而会引起严重的财务风险,产生巨大损失,且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系统。资本经营和负债经营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资本经营模式没有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负债经营模式必须使经营成本大于资本成本,且要达到或高于预期的收益效果,否则就会增加企业的负债,产生更大的利益损失。如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负债比率较高,大多都是采取负债经营模式,当市场出现动荡,资金链断裂,大部分的房地产公司将难以经营下去。所以企业应严格控制负债水平,提高经营效率,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才能实现稳定长远的发展。

(5)加强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管理方面,财务人员要对银行存款每日报账,确保企业管理者明确企业银行存款每日的收入支出方向和金额。对库存现金要做到日清日结,出纳每日核对账实相符,杜绝白条抵库,保证现金的安全。财务部门要根据每日资金的使用量合理留存现金,避免出现资金丢失的问题。对应付账款提前做好预算,在到期还本负息或分红时,合理分配资金,以避免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掌握客户的信用情况、经营水平、应收账款规模等方面,同时跟进应收账款的后期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信用政策的全面落实。

3.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采用数据化的格式设置企业的风险预警,及时掌控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存在的风险,避免引起更大的危机。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寻求合理有效的风险预警途径,例如财务风险形成的条件,形成的因素,风险可能引发的危害,风险防范措施等。所以企业要完善财务风险机制,应注重以下两个个方面:

(1)财务风险指标的设置要全面考虑企业的各个方面,并且不能只设置短期风险预警指标,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对物资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分别从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企业发展潜力、财务弹性、盈利能力、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等方面设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且要根据企业特色对这些指标设置不同的预警值。

(2)从企业财务出发,根据现金流量情况,预测财务风险。在日常业务中,现金流量影响着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例如企业账面盈利时,但流动资产组成部分以存货和应收账款为主,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所以企业应时刻对现金流量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当应收账款过多时,说明企业的赊销策略出现问题,要及时分析是客户原因还是催收不力,防范这个环节的财务风险。如果是存货过多引起的,要及时分析存货周转、销售环节、进货渠道等方面,查明真正的原因,及时妥当处理,杜绝此环节的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现金流量预警体系,以同行业和企业往年状况做参照,对比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制定现金流量预测表,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结语

财务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发展。笔者认为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首先应完善落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其次应完善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比如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培养企业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资金管理等。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有助于企业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只有将企业财务风险较好的控制与防范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树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J].会计之友,2009(11).

[2]张宝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9(10).

篇8

1.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会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会时刻面临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财务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通过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为企业收益权衡提供支持,并能降低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的可能性,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良好的风险管理不仅能为企业防控风险,还能够促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提高企业附加价值。

2.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特征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具有其特征的,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知:首先,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财务风险,因此,作为风险主体的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企业在发生经济活动时,财务风险虽然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的,是可以避免但不可以完全消除,所以,在企业进行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企业不能够将完全消除风险为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保障企业稳定。第二,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为风险防控带来便利。风险的不确定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防控的难度,但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反而有了更多机会控制风险,且风险的存在必然会产生一些征兆,这就会为企业防控风险带来便利,企业能够通过控制手段来遏制风险的传播,对企业的风险防控是一种便利。第三,财物风险收益性与损失性并存。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全是负面影响,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在正常条件之下,风险的大小与收益的大小成正比,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应该正视风险,抓住风险中存在的机遇,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一般性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复杂企业的经营发展都是会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很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强,这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环境原因包括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外部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最难控制的,是制约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外部环境中的多变性也很强,这就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内控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缺失造成的企业风险,这种风险相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是较好控制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加强内控、改善经营管理。

2.企业的财务管理一体性不足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存在着过度分权的现象,企业的下属单位分管着各自的财务,出现了过分追求部分利益的现象,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害。这样就可能使整个企业的投资规模失控,让投资结构欠佳,引起整个企业的整体收益下降,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在筹资环节上,会表现为整个企业内部资金缺乏有效地融通,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对外举债规模失控。这种缺乏一体性的财务管理状况往往会阻碍企业的资源分配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资金纽带松弛,导致企业的凝聚力变差,会削弱企业的整体优势及企业的综合能力,在集团化的管理上就会造成风险。

3.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不科学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面临着新的环境与形势,我国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这部分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方式不是很科学,领导者的观念相对落后,造成了企业的不科学做法。例如,在企业筹资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权衡资本,考虑资本的结构不全面;投资时测算风险报酬的能力不足,分析现金流量时发生错误。这就会给后续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形成管理风险。对于大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先进,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财务管理也应该随之改变,观念的落后以及管理方式的落后都会为企业带来风险。

4.财务决策不科学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的不规范很容易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风险,现代企业的财务决策是依据财务的分析以及论证来进行的,按照满意原则做出财务决策。但是,当前的很大一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存在着经验决策以及主观决策的现象,财务决策的正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其实都是由错误的财务决策引发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等决策时,缺乏科学有效地方法对财务决策进行论证,对环境因素把握的不够全面,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1.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应对内部环境风险的有力手段,强有力的方法手段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运行实施的重要保障,要适应这种方法和手段,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企业明确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让他们在各自负责的范围中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就是要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根据现有的企业的情况,我们可以明确企业必须做到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企业治理的核心,建立起权力制衡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权制衡的结果,使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方面恪尽职守,在工作中相互制约的环境得到实现,就必须将三层组成人员的产生机制做好,实现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分工,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将经营管理权利集中是企业高效率的前提。

2.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在建设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从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入手。企业应该通过明确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者对风险的重视程度,设置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责任体系,建设高效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提高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其次,要强化基础性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该将各部门及成员的职责权限明确下来,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人员效率。最后,要建立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将各项经济活动纳入控制体系中,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发生。

3.完善财务风险制度财务风险制度是落实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在建设并完善财务风险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从强化员工财务风险认识入手。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财务风险防控的培训大会,向员工普及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专门化,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及风险管理人员,将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所有业务环节都纳入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第三,企业应该善于转移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设置分支机构等方式,实现风险转嫁,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内部风险进行评估。

4.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强化企业内审部门的分析评价能力,通过科学的内部评价及分析,可以使企业更为准确的发现企业管理问题,强化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备性。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在保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还应该强化与管理层的沟通,及时准确地将企业内部控制薄弱处及缺陷报告管理者,从而及时优化企业管理,避免财务风险。

5.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把控企业在强化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优化内部管理,还需要强化对外部环境的把控,以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虽然,外部环境在企业控制系统之外,但是外部环境的风险成因是可以任职的。因此,企业内部人员应该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等,在工作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分析水平,促使财务风险把控能力的提升。

6.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就是信息与沟通。在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过沉重,离不开信息沟通系统的建设。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企业应当顺应时展潮流,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并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保障企业内外部信息畅通,使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内外部信息,从而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制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此外,在强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的结合程度,尽可能将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结合,从而减少企业会计核算层次,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降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篇9

一、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分析

1.企业财务控制环境不优

企业财务控制的环境,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前提。而控制环境不优,在是很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这是因为,控制环境不优,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质量、效率不高,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任务的实现,也使得了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机制形同虚设。

2.企业财务控制行为不当

控制行为不当,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有相当多的企业,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重视不够,导致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内容不尽合理、执行不够理想等问题。这样一来,就使得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职责不明、监督乏力,也使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其内部控制及监督机构。即便是建立了的,也没用充分发挥其控制欲监督作用。另外,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虽然极为健全完善,但贯彻落实情况不够理想,有的更是把体制机制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在开展财务管理与控制活动时,则不闻不问,置之不理。

3.企业财务信息交流不畅

信息交流不畅,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进行企业财务信息交流,可以很好地记录、处理、归纳和体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济收益、资产情况等等。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与控制信息交流方面,由于不够重视,加之体制机制等原因,做得不够彻底,效果可想而知。实际上,构建起企业财务信息交流系统,能够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了解对手情况以及自身的潜在优势,并通过了解掌握市场的发展变化及规律,进而作出可想合理的决策,促进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与控制健康有序发展。

4.企业财务管理监督弱化

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内部管理与控制方面,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是,不容否定的是,一些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存在着监督弱化的不良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全面健康发展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落实,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全面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对策探讨

1.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就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我们知道,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财务管理与控制的质量和效率,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过去,由于受到传统落后管理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了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思想观念极为落后,控制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由此可见,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与思想观念,已经成为了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此,我们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积极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促使企业员工都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中来,不断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及目标。

2.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日益增加,风险系数不断加大,一些企业先后出现破产、倒闭等现象。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已经是我们必须切实抓好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不断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着力防范市场、经营以及财务等方面的风险,努力把企业效率达到最大化。实际上,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既要面对企业的过去,也要面对企业的现在,更要面对企业的将来。一般情况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以及其他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就必须要把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3. 强化财务监督监管

强化财务监督监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策略。一个方面,我们要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导向作用,大力提倡、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中来,着力营造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良好环境与氛围,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发挥企业内部监督制约的积极作用,要通过不断构建健全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体制机制,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深入有序推进。另外,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渠道,积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监督监管,加强督促检查力度,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水平,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的质量和水平。最后,要积极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坚决从从技术上、源头上对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进行创新,着力惩治企业虚假、腐败行为,在不断提高鉴别能力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

4. 提高企业财务水平

提高企业财务水平,是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根本举措。我们清楚,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而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则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息息相关。因此,我必须通过一切有效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必比如,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取经等方式,着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水平。此外,也要通过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为全面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与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一般而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日益加剧,就必然要求更加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融资能力、投资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促使他们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充实,进一步创新思维,拓展能力,最大限度地把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具体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落实,把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企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苏州昂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篇10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以及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由于许多经营者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投资决策方式缺乏科学性,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面临巨大财务风险,以至于面对全球性金融风暴,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与稳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理解财务风险成因,掌握相关应对策略,从而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能有效化解风险,使企业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它始终存在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收益分配活动等财务活动以及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与疏忽都有可能加剧企业财务风险,致使企业经营失败。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管理层受传统经营模式影响,不能顺应最新经济形势变化,不愿改变经营模式,部分经营者片面主观认为企业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有意识到其内部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从而忽视对财务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的建设,造成企业无法预测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举措。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本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确保企业正常有效运转。当前我国企业其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举债规模过大、融资来源不合理等。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难以应对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只能靠融资与借贷解决资金窘境,然而负债过高会致使企业债务压力沉重,最后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投资存在盲目性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各项商业投资,而很多决策缺乏可靠的市场调研与科学的判断依据,决策往往片面依靠领导以往的商业经验与主观判断,这种投资决策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此种盲目的投资经营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致使企业资金状况恶化,加剧企业财务风险。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受市场经济环境与政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企业应当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时刻紧绷防范财务风险的弦,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控制监督机制,如成本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等控制监督机制,通过积极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可能性。加强企业财务相关人员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要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努力掌握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使自身具备企业财务风险预判能力,能够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可能时及时发现。

2.投资决策程序科学化

企业应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投资项目决策与审核程序,防止出现仅凭主观判断盲目做出投资决策的现象。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投资流程,确保项目投资程序科学合理。在投资前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业务骨干进行科学调研与论证,对各可行性投资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以选择出对企业最有利、获益最大而风险最低的投资方案。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还应当密切关注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科学分析相关项目投资形势,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期等因素,及时调整经营与投资策略,以降低因投资决策失误引起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风险预警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期长期有效的发现与避免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应当囊括企业当前所有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之切实能够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有潜在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控制制度,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有效监控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进度,使企业能够有效掌握人、财、物等资源的分配与控制,降低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4.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篇11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防范

自2000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已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2000―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8%提高到23%,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00万,扩招规模居世界第一。大规模的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不断扩大,银行贷款成为各大高校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途径。银行贷款作为一条有效的筹资渠道,虽然暂时缓解了高校资金不足的困难,但是过度的负债经营必然会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维持费用的支出,从而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学校与院、系的财务分级,资金分散,导致资金管理不规范,少数学校存在财务失控现象。高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运用复杂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果对高等教育资金不能实现有效管理,必然会导致高校在筹集、使用资金等方面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1、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各单位各类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特指各单位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资金筹措、投资和日常运行所面临的风险。从其性质上看,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和运行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经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使实际财务成果与预计财务成果相背离。

2、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

按照资金在支持学校发展用途方面的分类,可以把高校财务风险分成资金管理风险、财务核算风险和产业科研风险。

(1)资金管理风险。一是筹资方面。近几年来,各高校为了适应扩招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求的情况下,纷纷举债发展。过度地依赖银行贷款造成还本付息的困难,高校背上了沉重的负债包袱,在市场变动和国家政策难以把握的情况下,高校资金筹集风险日益加,筹资形势严峻。二是支付方面。这一方面有基建工程欠款形成的支付风险、大额采购活动与维修工程形成的欠款可能引起的支付风险。这类采购一般在合同约定货到验收合格后付款,并且供货方习惯于按付款进度开具销货发票,因而所签购货款一般都没有进入高校的负债账簿中,财务部门难以监控。一旦大批欠款到期,往往会造成支付困难,产生支付风险。

(2)财务核算风险。支出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理论上讲,学校有收入才能安排支出,但在贷款行为出现的前提下,高校要还本付息就得发生现金的流出,就算学校已将利息纳入了年初预算,但本金却无法列入预算,再加上这部分支出又不能像企业一样通过再生产形成利润而得以补偿,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借新贷的办法来补偿现金流的不足,但在借新贷还旧贷的环节上若没有协调好,很可能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拖欠工资,没有资金用于日常运行等。而且,高校实施的是“现金制”,即费用是以“是否支付”为标准来确认,这样高校所有赊购的资产或劳务均不作为费用,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也不在总账中反映,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重于事实”的原则。

(3)产业科研风险。学校作为主要投资者,应对学校科研产业负责,一旦学校科研产业清算破产,学校要负连带责任,要承担投资份额内的学校产业的财务风险,因而投资不善会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形成学校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扩招”政策是形成财务风险的动力因素

200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快速扩张时期,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过去缓慢发展的高校教学、生活基本设施已不能满足扩招后的需要,特别是土地、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学设备、学生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由于国家财政并没有为高校的扩招增加资金投入,扩招之后面临的新建校舍、新增设备等问题,国家交给了学校来解决。教育部曾在高校扩招之初就明确要求,在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开拓教育经费筹措的新渠道。而新渠道之一就是各高校要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力度。因此,过去一直由政府承担的投资,要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向银行贷款就成了解燃眉之急的必然选择,因而加大了财务风险。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有: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筹集了高于利息水平的资金,资金组织和调度不力、经营不善、外汇贴水等。

2、高校会计制度是形成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

现金收付实现制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性根源。高校实行的是“现金制”,即费用是以“是否支付”为标准来确认,这样高校所有赊购的资产或劳务均不作为费用,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也不在总账中反映,是一种典型的“形式重于事实”的原则。从目前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高校基本上是将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和原理照搬到高校财务风险研究领域中来,如用学校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金比重等指标衡量学校财务风险,而没有考虑高校账外事实负债因素,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反映也是残缺不全的。同时,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中的暂付款基本上是垫付款未核销数,实际上已经形成支出。因此,应收及暂付款中的实际资产含量与表列数据相差甚远,在通过“资产负债表”衡量高校偿债能力时,必然高估学校偿债能力,低估偿债风险,被低估的这部分财务风险正是高校财务风险的一部分。

3、财务管理和监控体制不完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高校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会计人员习惯于记账算账等日常核算工作,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使得财务人员无论在管理意识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而高校由于很长时间内处在国家预算的约束下,不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各种财务风险也不够重视。而且,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这个体系应该通过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利用财务数据和采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对高校经营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也需要完善。由于多数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领导决策随意化,导致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加之多数高校内部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委派制度的作用未被重视,业务操作非程序化并且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控制流程,造成高校资产大量流失,给高校的正常运转带来潜在风险。

三、防范与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1、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高校发展的市场化,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日益复杂,高校各级领导必须正视财务风险,从思想上重视风险管理。积极学习财经政策,掌握一定的财经知识和制度,树立风险意识,防止因违反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等而给学校带来损失。强化高校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制,对管理不善、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浪费损失的有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高校决策管理层的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必须建立开源节流的观念。除了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之外,还应积极寻找像土地置换、校办产业、合作办学等这些新的筹资渠道以分散财务风险。必须大力加强财务管理,杜绝教育资源浪费,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到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上来,在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等方面做文章。首先,政府可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捐资教育,特别是激励企业家投资、捐资教育,可以起到“多赢”的效果。其次,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和补偿制度,扩大高校收费自。再次,发行高等教育债券,促使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负担的情况下,发行具有国债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以弥补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短缺,这样不仅可以化解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同时还可以为投资者增加新的、风险较小的投资渠道。最后,发行教育福利彩票,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扶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3、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为实现高校预警系统预知和控制风险的功能,高校应从机制上进行系统设计,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划分预警工作人员的职权。

(1)建立一套应用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这一机构可以设立专人专职进行工作,也可以由原有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代为执行。为保证预警系统的工作得到所有信息提供者的支持,应给予预警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力,当然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确定清楚,镶嵌在组织机构的合理位置。

(2)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这其中包括信息收集、传递机制以及财务风险分析和风险责任机制。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高校应建立一个可以快速收集、传递信息的高效渠道,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把信息传递给使用者。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它传递出管理层的意愿。在这条渠道上,预警分析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各类所需的资料以及数据,并且应将分析结果及时传递出去。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应通过获得的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区分轻警、中警和重警,排除影响小的警报,重视可能引发的重大财务风险警报,研究分析,找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原因,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管理人员,及时预防,寻求解决措施。风险责任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使高校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在预警系统建立之初就将风险责任明确给个人,以使警报出现有人注意,警情出现有人负责。

4、规范债务管理控制

高校举债规模控制管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高校应立足自身条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一步规范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1)建立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学校对贷款项目的论证必须实行“三公开”,即立项公开、论证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形成由主管部门牵头,社会、银行和广大教职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2)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

(3)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贷款学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

(4)加强贷款管理与财务分析,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

5、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保障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将有助于营造安全、高效的资金运行环境,有效实施资金安全防范,确保资金效益的发挥。

(1)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学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将资金的安全作为控制的主要目标,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使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中层以上的干部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

(2)着力构建规范的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合理地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实施管理指令、化解财务风险而采取的财经政策和程序。控制程序的关键点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授权批准、职务分工、财务预算、财产安全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因此,高校应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基本原则,明确涉及资金支付和流动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制定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和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制度;建立严格的资金收付授权批准制度;建立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等。

【参考文献】

[1] 高颐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发展[J].发展,2009(5).

[2] 冯海湘: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4).

[3] 全勇、董卫华:浅析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

篇12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问题及原因,理财活动,财务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给企业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活动的高风险迫使企业必须识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了解风险的性质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对自己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减少可能的损失,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下面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1、对于宏观环境的变化的判断不准

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苛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财务关系,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则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二是在我国,资金结构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尤其是集团公司制的企业。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熬性无法得到保证[6]。

2、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财务关系,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7]免费论文。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宏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企业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市场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信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三角债在当时一度成为企业的通病。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8]。四是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目_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财务关系,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问题的原因

1、 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5]。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3、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4、 企业理财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面对这些不断的变化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应该不断的调整适时对策,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适应社会经济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其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与规避.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陈海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

[3]孙爱芬,沈中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6).

[4]张玉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山东社会科学,2008(4).

[5]朱颐和.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经济师,2008(9).

篇13

关键词:财务风险; 原因;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二)投资失误

巨人集团曾一度涉足电脑业、保健业和房地产业等,德隆也在短短的几年内进入到几十个行业,他们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在新进入的领域中短时间内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得有限的资金被套死。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弹性,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降低费用。但是,过度的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易造成企业难以协调和控制,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主营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建立在专业化经营基础上,即“相关多元化”。

(三)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四)资本结构不合理。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

(五)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加强财务预算,并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回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 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四)利用信息系统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都需要靠技术手段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能预先发出风险警告,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中心,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将其控制在企业风险容量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六)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重要。

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企业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加强对现金收支的控制,可以增强优化现金流量的意识,增强企业防范与化解风险的意识,强化财务监督,从而确保经营有序地进行,确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篇14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其财务管理活动往往会受到各种宏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则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出现财务危机。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外部环境,同时也依赖于内部环境。尤其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很难预测,具有复杂性和多边性。

(二)企业财务控制能力薄弱。首先,现金流量管理失控。源于中小企业筹资能力差、资信不足的情况,再加上会计核算能力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对现金流量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会逐步增大。其次,企业库存管理混乱。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性,企业必须有计划的购入和销售库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顺利推进。

(三)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资金结构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较大。资金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在发展中,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时有发生,一般表现为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负债率过高影响了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容易造成财务危机。同时,企业资产流动性差也影响了偿还能力,阻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创新策略

(一)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思路。要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思路,必须明确财务管理需要做好哪些工作,需要完善哪些环节等等。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资本运动所形成的财务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积极搞好投资、筹资、运营和分配工作等,为了搞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应该以资本运动最优为信息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资金运转流动的最优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同时照顾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在企业确定了全部资本报酬率最大化的基础上,企业应该设置几个辅的财务管理目标,全面提高资本运动的效果和质量。从资本最优的目标来看,它通过先进净流量最大化来体现,因为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现金,及时预见风险,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着财务管理的总体成效。为了更好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取科学化的决策策略。首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出相应策略。在决策中要考虑影响财务决策的多种因素,采用科学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财务的运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此做出判断,选择最用的决策方案;其次,注重财务绩效考评。要积极完善绩效考评,认真落实财务风险责任,及时把企业风险机制引入到企业发展的内部,把业绩考核与薪酬制度融合起来,激励员工更好地去防范风险;再次,认真做好财务风险的过程控制。根据企业财务的发展状况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积极制定应对策略,总结风险教训,尽量降低财务风险所造成的危害。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预警机制。首先,强化风险预警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其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控制度不仅可以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为财务预警提供一手的资料,让企业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财务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再次,注重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融合,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企业财务人员在对量化的模型和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应结合诸如客户满意度、员工士气等非量化因素,甚至是靠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作定性的分析评价,准确预报财务风险,及时遏制风险的扩大。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财务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风险的综合防范能力,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