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全日制儿童托管范文

全日制儿童托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全日制儿童托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全日制儿童托管

篇1

[关键词]美国幼儿教育;小班化教学;全日制幼儿教育;教师素质;教师助手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4-0034-05

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功的幼儿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且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美国教育界诸多机构对影响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为美国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促进了美国幼儿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影响美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进行探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一、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成绩

班级规模及其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美国公立幼儿教育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一项对1900-1978年美国幼儿教育班级规模的元分析研究发现,将班级规模缩小到小于等于15名儿童时能极大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田纳西州学生/教师成绩比项目研究显示。缩小班级规模特别有利于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并能有效缩小少数民族儿童与主流群体儿童的成绩差距。该项目的另一项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前儿童。特别是有色人种儿童的学习成绩。该项目的相关研究还发现。早期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儿童在随后的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成功率相对较高;早期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儿童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更大。艾伦・B・克鲁吉尔(Alan B,Krueger)的研究资料显示,与早期未接受过小班化教育的儿童相比,早期接受过小班化教育的儿童,特别是有色人种的儿童参加美国学院考试(ACT)或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AT)等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可能性更大。小班化幼儿教育将主流群体与非主流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儿童参加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比率差距缩小了50%以上。与大班化教育相比,接受过小班化幼儿教育的学生更容易在不同教育阶段顺利毕业。高中辍学率相对较小。基于大量的研究成果,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认为,最优化的幼儿园班级规模应该是普通班为15名儿童,特殊教育班少于15名儿童。如果在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内一直保持这样的小班化班级规模。这些儿童在小学阶段就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二、全日制幼教项目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

近年来,全日制幼儿教育已成为美国幼儿教育领域争论的又一焦点。一些研究者指出,绝大多数接受州政府资助的幼儿教育项目每天的开放时间只有2.5-3.5小时,这种半日制的教学时间远远不够。不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全日制幼儿教育项目对儿童特是弱势群体儿童的发展尤为重要。

美国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幼儿教育项目的日教学时间长短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对塔尔萨市幼儿成绩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半日制幼儿教育的同种族儿童相比,在全日制幼儿教育项目中,美籍西班牙裔和非洲裔儿童在字母识、拼读等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在小学一年级时,接受过全日制幼儿园教育的儿童在认知方面的成绩比接受半日制或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的儿童要好得多。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主持的“幼童跟踪研究项目”对1998-1999年度幼儿园班级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境接受全日制幼儿教育的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的成绩比接受半日制教育的儿童好;接受全日制幼儿教育的儿童各方面的成绩均能长期优于接受半日制教育的儿童。比如,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学区,曾经接受过全日制幼儿园教育的三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儿童的基本技能测试成绩远远高于接受半日制或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研究者还发现,在全日制幼儿园教育中获益最大的是弱势群体的儿童,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或少数民族儿童。全日制幼儿园教育能够有效缩小不同群体和家庭背景的儿童的成绩差距,并且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和技能提高方面明显优于半日制项目。全日制在校学习更有利于儿童社会性、情感、智力的发展,他们有更多时间参与集体活动。另外,许多教师反映,在全日制幼儿园里,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教师的压力明显减小。一些研究者在对费城的1.7万名儿童的调查中发现,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接受过全日制幼儿教育的儿童顺利升班的可能性是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两倍。是接受过半日制幼儿园教育的儿童的1.26倍。

全日制幼儿教育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相关研究文献显示。全日制幼儿园的儿童比半日制幼儿园的儿童具有更积极的行为表现,如学习的独立性更强,课堂参与度更高,同伴合作积极性更强,更能适应长时间的正规学校生活等,他们也更倾向于接近教师,更少表现出胆怯、愤怒、害羞、辱骂等不良行为。全日制幼儿园可以通过具有连续性的保教措施使儿童的生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利于社会稳定。

全日制幼儿教育更有利于弱势群体儿童的发展。由于儿童在幼儿园生活时间比较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儿童,并与专家合作了解儿童的不同需要、兴趣和技能,与家长一起根据儿童的需要、兴趣和技能制订教育计划。一些研究显示,全日制幼儿园对弱势群体儿童学习成绩影响极大,如全日制幼儿园中处于贫困线标准以下的儿童的数学和阅读成绩远远高于半日制幼儿园中的同类儿童。早期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全日制幼儿园的贫困儿童在阅读、空间和口语技能、颜色和字母辨别以及数字辨认等方面的测试成绩远高于半日制幼儿园里的同类儿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来自最近美国教育部早期儿童跟踪项目的研究结果:对于处于贫困线标准以下家庭的儿童来说,在全日制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儿童的数学成绩比半日制幼儿园儿童高,其成绩比为8.7:7.3;对于处于贫困线标准以上家庭的儿童来说,全日制幼儿园儿童与半日制幼儿园儿童的成绩比为7.7:7.2。因此,从长远来看,全日制幼儿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儿童成绩的有效途径。

对家长来说。全日制幼儿园是家长的最佳选择。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美国家长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安排越稳定,儿童越能免受打扰,有更多的时间专心学习。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入园两年后,100%的全日制幼儿园儿童的家长和72%的半日制幼儿园儿童的家长认为,如果重新选择,他们都将为孩子选择全

日制幼儿园。

三、高素质教师是保障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师素质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质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早在1989年,百慕大学院培训项目研究发现,具有四年制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与儿童积极交往的指数明显高于不具备四年制本科学历的教师。1990年关于国家儿童托管员工聘任的研究显示,与不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相比,具有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教育更敏感,对儿童更细心周到。更宽容。1997年一项关于“幼教成本、质量与儿童成绩”。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儿童学习环境与具有学士学位的优秀教师数量呈明显正相关,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儿童比仅具有高中教育背景的教师所教班级的儿童具有更强的词汇学习能力(即能理解更多的单词)。另外,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敏感度也与教师的学历呈正相关。2001年一项开端计划的研究也发现,幼儿园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态度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接受的教师教育层次越高,幼儿园教师越具有高水平教学经验、积极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另外,巴奈特(Bamett)等学者最近对低收入学区幼儿园的调研也发现,质量较高的幼儿教育项目都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学士以上学位。最近美国早期教育研究学会对教师教育水平、幼儿教育项目质量和儿童学习成绩的分析研究显示:教师接受教育的水平越高,所教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越强,并且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对儿童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最大。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士学位;教师单单参与个人专业发展项目培训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参与合作性专业发展计划。美国国家教育协会认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制订明确的教师发展目标,由资深专业人士进行教师教育项目设计和指导,为教师提供幼儿园课程修订和开发的培训,注重教师的探究反思、行动研究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四、教师助手能为儿童提供全方位教育服务

“教师助手”(teacher aides),又称“辅助教师”(assistant teachers)或“准教师”(paraeducator)。美国大部分幼儿园的班级除了配有正式教师外。还配有一名教师助手,教师助手主要是辅助正式教师开展工作,帮助正式教师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助手一般应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并且应通过地方学区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考试,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目前,美国幼儿园教师助手中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凭的约占59%。具有幼儿发展副学士文凭的约占17%,具有副学士及其以上文凭的约占24%。这些教师助手经过相关培训后可以转为正式教师。

幼儿园教师助手对美国幼儿教育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小班化教学和生/师比较小的幼教项目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而教师助手的配备不但能缩小班级规模,而且能减小生/师比。另外。教师助手的素质与儿童在认知、社会化和情感发展方面的相关研究显示,教师助手的素质越高,为正式教师提供的帮助越有效,为儿童提供的看护质量越高。另外,公立幼儿园教师助手具有多种职能,如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和其他弱势群体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等。研究显示,配有专职教师助手的班级的儿童比没有配备专职教师助手的班级的儿童成绩优异。田纳西州学生/教师成绩比项目研究结果还显示,配有专职教师助手的普通幼儿班儿童的学习表现明显优于没有配备教师助手的班级的儿童。美国另一项国家幼儿教育追踪研究发现:在配有教师助手的全日制幼儿园就读的美籍非裔儿童比在没有配备教师助手的全日制幼儿园就读的同类儿童的阅读能力要强;拥有少数民族身份或者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助手能有效消除儿童之间、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文化隔阂。南加利福尼亚拉美民族社区的一项相关性研究也显示,拉美裔的教师助手能更积极地参与本民族儿童的活动,并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各方面需求。这些研究成果说明,幼儿园教师助手能够为正式教师和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来自美国的大量研究成果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我国幼儿教育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专职幼儿园教师短缺等问题十分突出。在思考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战略时。美国教育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如下启示。

1、缩小幼儿园班级规模

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能够增强幼儿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宜性。然而,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和幼儿园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迅速增加的儿童的入学需求,班级规模过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及幼教机构应严格控制幼儿园班级规模,力争实现小班化教学。由于教师助手的配备对于改善师生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控制班级规模方面,可以尝试在幼儿园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师助手。另外,政府部门还应制订统一的师生比标准,以确保不同幼儿教育机构班级规模之间的可比性。

2、扩大全日制幼教项目规模

美国诸多研究结果显示,全日制幼教项目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能够有效缩小不同儿童之间的成绩差距;同时,全日制幼儿教育项目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有效提高儿童入学率与在校率以及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我国应该加强全日制幼教项目建设。努力促使幼儿教育成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接受全日制幼儿教育的机会;政府应在财政上为全日制幼儿教育项目提供大力支持。还应制订全日制幼儿园日教学时间的最低标准;社区应努力创造条件,为所有学前儿童提供入园机会。另外,地方政府还应该制订全日制幼教项目的综合日程表,采取措施确保半日制幼儿园向全日制幼儿园转型。

3、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重视教师助手配备

篇2

其实,这只能算是中等收费水平。新学年即将开始,香港千所幼儿园中有七成已获准提高新学年学费,平均增加4.3%,半日制增加20港元到8000港元不等,全日制则从360港元到12000港元不等。最贵的一所幼儿园,全日班学费为13.564万港元,足以让一名学生完成3年大学课程。

幼儿园的花销实在不小,有家长在博客上晒了晒孩子上高班和低班两年幼儿园的账单,接近30万港元!难怪香港有很多“丁克”一族,听到把孩子从出生培养到大学毕业需耗资几百万港元,便决心把“丁克”进行到底了。

不过,新学年约有10所半日制幼儿园的全年学费为1.1万港元或以下,加上政府补贴,小朋友上相关幼儿园可以“零学费”。

幼儿园寓教于乐

在香港照顾和教育学前儿童的有幼儿中心和幼儿园两种。

幼儿中心接收的是初生至三岁以下的幼儿。幼儿中心包括育婴园和幼儿园两类,前者为刚出生至两岁的幼儿服务;后者为两岁至三岁的儿童提供服务。幼儿园有全日制及半日制两种,大部分幼儿园的儿童是全日制托管。幼儿中心需要在劳工及福利局辖下的社会福利署注册。大部分幼儿中心为政府资助或私人团体开办。

幼儿中心的宗旨主要是支持和巩固家庭,促进3岁以下幼儿的体能、智能、语言、社交及情绪的发展。

3至6岁的儿童要去的是幼儿园。香港的幼儿园全部是私营机构,分非牟利幼儿园和私立独立幼儿园两类,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幼儿园须向教育局注册,教育局的督学经常视察各幼儿园,并在课程、教学方法和行政方面向校长和教师提供意见。部分幼儿园附没幼儿中心,即幼儿园暨幼儿中心,可同时招收3岁以下儿童,也由教育局规管。目前许多幼儿园暨幼儿中心由幼儿中心转型而来。

香港地少人多,许多幼儿园开在居民楼里,有些只有两三间教室,没有窜外活动空间,有些规模则较大,有十多间教室,有室内外活动场地,还有电脑室等专门的活动室。政府要求,幼儿园必须提供一个安全和卫生的学习环境,并有宽敞的空间和充裕的设备,让儿童进行游戏活动,愉快地学习。

大部分幼儿园只开半天课程,部分则同时开办全天课程,都分为高班、低班及幼儿班。幼儿班也可以接收9月1日前满两岁八个月的孩子。

香港的幼儿园及幼儿园暨幼儿中心普遍采用中文作为教学语言,一些国际幼儿园则采用英语教学。政府鼓励非华语孩子通过入读以中文为授课语言的本地幼儿园或幼儿园暨幼儿中心,加快他们融入社会及掌握中文。

很多出名的幼儿园都要面试,面试中了解幼儿是否合适。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包括谈话、故事、仿真游戏和参观等。按照要求,不应要求3至4岁的孩子写字,不应要求孩子默写字句或参加测验考试,应每天都为孩子编排音乐活动及体力游戏,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照顾孩子均衡发展。

同时,对每个班级教师与孩子的比例,有明确规定,即最低限度达到1:15,不得超额,以确保教学质量。

学杂费用差千里

虽说大多数幼儿中心和幼儿园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不是慈善机构,日常经营费用、教师工资还是要由学生家长负担,所以学费必不可少。如果想要孩子得到更多的东西,额外的支出也少不了。

所有幼儿中心的收费,必须经由社会福利署批核。月费多在三四千港元。贵的则需六七千港元。有些暂时不能照顾幼儿的人士要求提供短暂的日间照顾,收费则为全天64港元、半天32港元、每两小时一节为16港元,另加膳食费6.4港元。延长时间服务每小时收费13港元。

对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来说,费用比上幼儿中心复杂得多。按照规定,幼儿园应将教学及营运的必要开支纳入学费,如教职员工资、校舍租金管理费、学校设备教具以及经营和维持幼儿园所提供的与教育服务水平有直接关系的支出等。不同的幼儿园,学费也相差甚远,如前文所述,有的一学年不到1万港元,有的“贵族幼儿园”则要十多万港元,适合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

至于报名费,幼儿园可收取的核准上限为30港元,而注册费的核准上限为660港元(半日班)、1150港元(全日班)或每月学费的半数(以较低者为准)。学校收取的注册费会于该校开学首个月的学费内扣除或退回给家长。

除了报批的收费项目,幼儿园还会有些代办收费项目,如学习材料、校服、书包等。按规定,如果向学生售卖或提供收费服务,必须与教学活动有直接关系,学校须以书面通知家长有权选择是否购买或采用学校提供的收费服务,还需详细列明单项收费及数量,让家长可选购部分需要的物品或服务。各项目的营利水平不应超越成本价格的15%。

在不同的幼儿园,代办收费项目金额差异很大,学习材料费可以低至数十港元,也可高至3000港元,冬季、夏季校服每套售价亦由几十至八九百港元不等,书包便宜的只要几十港元,贵的则要一百多港元,这一年的费用就差了数千港元。有的幼儿园则无论校服、书包还是学习材料均不收分文,而是安排家长直接向书商、校服供应商购买。

茶点费、生日会、毕业旅行、毕业相册等等杂费如果没有计入学费,也是不小的开支。如果孩子要上才艺班,如美术、珠心算、手工等,还要另外付费。

教育局要求幼儿园在教育局网站公开学校资料、学费及代办收费、办学特色、教师资历等情况,方便家长选择及市场监管。不过,幼儿园的许多杂费并没有公开,“贵族幼儿园”也没有亮相其中,但只要教学质量高,家长肯接受,再贵也不愁生源。有些家长不但在幼儿园方面不惜重金,在课外活动上也大撒金钱,每月花上几千港元也不稀奇。

万元学券助家长

2006年香港政府施政报告提出拨20亿港元推出学前教育学券资助幼儿园家长,果然从2007年9月起,香港实行幼儿园学券制,每名幼儿园学生每学年至少可获1万港元学费资助,帮众多家长减轻了负担。

按规定,6岁以下在香港幼儿园或幼儿园暨幼儿中心就读的儿童,不论任何国籍,只要符合申请资格,便可申请学券资助。

申请学券的儿童必须是香港居民,拥有香港居留权、入境权或不附带任何逗留条件(逗留期限除外)的有效香港居留许可。

如果符合资格,便会获发一张学券计划资格证明书,凭该证明书,在符合资格参加学券计划的幼儿园就读,便可获得学费资助。

符合资格参加学券计划的幼儿园必须是:非牟利幼儿园;提供本地课程;半日制及全日制幼儿园每年学费必须分别低于24000港元及48000港元。有些幼儿园为获取参加学券计划的资格,压低学费,有些则由私立独立转为非牟利幼儿园。

获得资助的孩子每年可得到的学费资助额逐年提高,2007/08学年为1万港元,2008/0年为11000港元.2009/10学年为12000港元,2010/11学年为14000港元,2011/12学年为16000港元。

在学券计划下,家长需支付的学费为幼儿园获准收取的学费与学券学费资助额之间的差额,如幼儿园收取的学费高于学费资助额,家长需支付其间的差额;如幼儿园收取的学费低于学费资助额,家长不会获得差额。

假设2008/0年,某幼儿园学费是11000港元,入读该校的儿童家长就不需要支付学费;如果学费是12000港元,家长只需付1000港元;如果学费是10000港元,家长不需支付学费,但也不会得到差额1000港元。

在学券计划之前,实施的是幼儿园及幼儿中心学费减免计划,即低收入的家庭,可申请获得部分或全部学费减免。

篇3

[关键词]21世纪初;美国;英国;日本;幼儿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74-05

幼儿教育体制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政策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进行划分的基本管理制度。进入21世纪后,美、英、日三国在全球化和各自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本国的幼儿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本文主要对21世纪初美、英、目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进行比较,探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共性

1 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

21世纪初,为了满足不同类型家长的需要,促进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帮助儿童作好入学准备,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机构类型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的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表现形式也多。按照服务时间长短,可分为半日制、全日制等;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公立和私立;按照是否有营业执照,可分为规范和不规范;按照是否营利,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按照招收幼儿年龄,可分为0~3岁的婴幼儿计划、4岁班幼儿园、5岁班幼儿园。此外,还有课前课后看护、临时照顾、夜间照顾等一些服务机构以及联邦政府实施的早期保教项目,如开端计划、早期干预计划等。

和美国一样,英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也是种类繁多,其分类标准多种多样。依照财政来源不同,可分为公立和私立;根据幼儿在园时间长短,可分为计时制、半日制、全日制和寄宿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一般保教机构、特殊教育中心、天才儿童教育中心、亲子中心和小学预备班等。

为满足家长的不同需要,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种类也比较多。根据管理部门的不同,可分为幼儿园、保育所和认定儿童园;依照财政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根据幼儿在幼儿教育机构时间的不同,可分为计时制、半日制和全日制等。

2 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整合化

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形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将保育和教育分开管理的分管型,二是将保育和教育统一管理的整合型。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的形式均属于分管型。

进入21世纪后,为实现“人人拥有同质机会”的目标,从教育资源最优化的现实需要出发,美、英、日三国开始改革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形式,出现了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的整合化趋势。所谓整合化是指将幼儿教育机构进行统一或协调管理,以提高幼儿教育政策和目标的一致性,更好地为幼儿、家长和社会服务。㈨

必须说明,整合化并不意味着分管型向整合型的完全转换。美国基本保持分管型的形式,只是对幼教机构进行协调管理,提倡保教合一,同时强调各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英国处于从分管型管理向整合型管理的过渡期,一方面将以前隶属于卫生福利部的托儿所置于卫生福利部及教育与技能部的联合管理之下;另一方面则基于劳动力家庭的育儿需要,将保育与教育部门置于保育部门的整合管理之下,由劳动技能部门承担整合管理责任。日本政府从2006年10月开始在日本的地方行政机构――都道府县设立幼儿园和保育所功能合一的第三种幼儿教育机构,即认定儿童园。2008年,日本已设立1000所认定儿童园。由此可见,尽管美、英、日均出现了幼儿教育机构管理形式的整合化趋势,但三国都没有完全从分管型转成整合型。

3,幼儿教育机构质量管理规范化

为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让每个幼儿都能接受优质的保育和教育,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

美国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首先,通过许可证的发放对幼儿教育机构进行管理。州政府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设施、卫生、安全和保教人员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若达不到这些要求,幼儿教育机构则拿不到开办许可证。例如,2005年,美国除了爱达荷州外,其他州均要求日托中心必须具备开办许可证。其次,通过认证制度提升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取得许可证表明幼儿教育机构达到了基本的安全与卫生标准,而获得专业组织的认可则意味着其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全教协会(NAEYC)的认证制度广受社会认可,获得其认证的园所已由1986年的19所升至2005年初的1万余所。㈣此外,美国还有全国托儿协会(NCCA)制定的全国早期保教认证制度(NECPA)、全国托儿专业人员协会(NACCP)制定的认证制度等。

英国政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当局的管理,以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其主要表现包括: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监管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1999年,英国政府宣布,由独立于教育与技能部的非部级单位――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幼教机构服务质量规范,负责幼教机构的注册和督导检查等工作,形成第三方监督机制。从2001年9月开始,所有的幼教机构都要接受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的监督。这一举措对客观评价幼儿教育机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教育与技能部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200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儿童法》,规定英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与技能部应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运转、管理和儿童权益保障等制定规章、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等,以促使各级政府履行相应职责,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

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以加强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日本政府重视制定幼儿园、保育所和认定儿童园的设置标准。2006年,文部科学省修改了《幼儿园设置基准》,对幼儿园设置的宗旨、编制、设施和设备等进行了详尽的规定。[s)2002年和2006年,厚生劳动省两次修改了《儿童福利设施最低基准》,对保育所设置的编制、设施和设备作出了具体规定。c7J2006年,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颁布了相关法规,对认定儿童园的宗旨、职员配置和资格、设施设备和管理运营等作出了规定。㈨除上述法规外,厚生劳动省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福利服务的第三者评价指针》和《“关于福利服务的第三者评价指针”中各评价项目判断基准的指针》,19]规定了保育所第三者评价的基本方针和评价要点,加强了第三者对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二、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

革的差异

1,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长状况不同

三个国家中,美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增加最明显,其中尤其明显的是先学前班。先学前班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指为进入幼儿园之前的3"4岁儿童开办的幼儿园。20世纪70年代以前,只有少数州在5岁班幼儿园中招收4岁幼儿。进人21世纪后,受到国家教育目标(National Education Goals)和神经科学发展等的影响,先学前班在美国迅速普及。2001年,除了9个州外,其他州均开办了由州政府资助的先学前班。到2005年,开办先学前班的州增至42个。

英国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其中增幅较大的是为3~4岁幼儿设立的幼教机构。1997年,英国每3名幼儿中只有1名能进入幼教机构。从2003年开始,英国政府出台了《每个孩子都重要》规划(2003)、《儿童保育十年战略》(2004)、《早期奠基阶段》(2005)、《儿童保育法》(2006)和《儿童计划》(2007)等幼教法规,大大促进了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目前,英国所有3~4岁幼儿均能享受到一定形式的免费幼儿教育,全国共有60万个登记在册的儿童保育机构或场所。

与美国和英国不同,进入21世纪后,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2001年,日本有各种幼儿园14375所,此后逐年下降,至2008年已降至13626所。与此同时,保育所的数量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大。2001年为22231所,至2008年上升至22909所。这主要是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的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影响了幼儿教育机构数量的增长。

2 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程度不同

如前所述,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其多样化程度有所不同。

在美、英、日三国中,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程度最高。例如。联邦政府实施的贫困儿童早期保教项目有开端计划、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等。其中,开端计划可分为中心式、居家式和混合式三种。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是继开端计划之后美国第二大贫困儿童早期保教项目,其中的大部分经费用于5岁及5岁以下儿童的托管和保教工作,主要包括儿童保育中心、家庭托管儿童之家、团体之家和家庭内保育四种类型。

英国幼儿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程度较高。例如,英国主要的幼儿教育机构是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因设立主体的性质不同,保育学校和保育班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地方当局设立的保育学校,二是附属于幼儿学校或初等学校的保育班,三是直接补助学校(直接接受教育与技能部的补助),四是被认可的独立保育学校,五是私立的独立保育学校。又如,英国社会团体和私人开办的幼儿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分别是学前教育中心、日间托儿所、学前游戏团体、假日社团、课前/课后社团、幼教绩效中心、独立学校、私立保育学校、亲子团体和居家保姆/家庭日常保育等。

与美国和英国相比,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多样化程度较低。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保育所和幼儿园两种形式。近年来兴起的认定儿童园是一种新的幼儿教育机构,这种机构正在日本政府的倡导下迅速发展。日本政府没有实施和美国的开端计划、英国的良好开端项目等类似的项目,因此也没有与之相应的幼儿教育机构类型。

3 幼儿教育机构质量管理方法不同

21世纪初,美、英、目三国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但三国对幼儿教育机构管理的方法有所不同。

美国主要通过许可证和认证制度保障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为保证各种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各州利用许可证的发放来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没有达到一定的设施、卫生、安全和师资标准的幼儿教育机构,不允许开办。此外,全教协会、全国托儿协会和全国托儿专业人员协会等幼儿教育专业组织纷纷制定各种认证制度。幼教机构要获得这些专业组织的认证,就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各种认证制度大大促进了美国幼儿教育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

英国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对地方当局的管理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1999年,英国政府设立了国家教育标准办公室,形成了第三方监督机制。200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儿童法》,强调了教育与技能部对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监督责任,对各级政府履行相应职责具有促进作用。

日本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法规来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分别制定了相关法规,对提高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三、影响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异同的因素

1 经济发展

尽管在过去十年中,美、英、日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三国均为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这就为投入较多资金发展幼儿教育、进行较大规模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例如,三国都投入一定资金,提高儿童入园率,以期实现幼儿教育的公平。

2 社会变化

社会变化导致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有所不同。进入21世纪后,美国和英国均面临着贫富差距悬殊、妇女就业率上升和未成年父母逐年增加等社会问题,促使两国均把扩大幼儿教育规模、增加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作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日本情况则有所不同。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和都市化的发展,日本社会出现了人际关系淡漠、社区和家庭的教育作用下降等问题。为此,日本政府把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心放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提倡幼儿教育机构与社区的相互支持等方面。

3 全球化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对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美、英、日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同性。全球化促进了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界人士的交流和了解,促使三国互相学习,从而使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呈现出体制类型多样化、行政管理整合化和质量管理规范化等共性特征。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多样性。为了回应全球化对幼儿教育的挑战,美、英、目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都力图根据本国情况保留特色。在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中,尽管三国均呈现出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的共性特征,但总体而言,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类型最多,英国次之,日本最少;尽管三国都注重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也都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三国质量管理的方法有所不同,美国主要通过许可证和认证制度保障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英国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对地方当局的管理来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

质量,而日本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法规来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质量。

4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指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造成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对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尽管文化传统具有变异性的特点,但其民族性和稳定性特征使之对美、英、目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美国平等参与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其分权化管理幼儿教育机构的传统,对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管理的整合化改革具有一定阻碍作用;英国浓厚的自由主义政治传统促使其形成了政府不过多干预教育的特色,对当前英国进行的整合化的幼儿教育机构行政管理改革和规范化的幼儿教育质量管理改革有一定阻碍作用。

另一方面,造成了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差异。这是因为,一方面,文化传统对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促使三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多样性;另一方面,美、英、目三国为了保持其文化传统,力图在保守和变革中保持平衡,从而使其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各具特色。

四、21世纪初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 基本普及幼儿教育,扩大幼儿教育规模

在我国,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以2007年为例。据统计,2007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44.6%,是我国各段教育中普及率最低的。同时,东中西部、城乡幼儿教育发展差距显著。2007年城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55.6%,农村只有35.6%,两者相差了20个百分点。如前所述,进入21世纪后,美、英两国改变以往国家不干预或少干预幼儿教育的做法,增加了对幼儿教育的投入,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幼儿教育的规模,以促进儿童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对中西部、农村地区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需发挥其主导作用,例如,通过设立政府主导的具有长效性的大型项目等多种援助方式,扩大幼儿教育规模,帮助这些地区尽快普及幼儿教育,促进幼儿教育公平。

2 健全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规范幼儿教育的质量管理

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部门没有专门设立的幼儿教育管理机构,有1/4的教育部门不仅没有专设机构,甚至没有专职的幼儿教育管理人员,造成幼儿教育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的状态;幼儿教育质量的监控体制与机制不健全,中央和许多省份都缺乏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监控,少数有质量监控的省份也基本上只对公办幼儿园进行分级分类评定、验收和督导,而将数量众多的民办幼儿园排除在质量监控之外。幼儿教育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完善、幼儿教育质量监控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如前所述,进入21世纪后,美、英、日三国均注重通过健全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管理等举措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借鉴美、英、日三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借助《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文件出台的春风,笔者认为,应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妇联、计生委、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为辅的幼儿教育协调机构,明确各部门在促进和发展幼儿教育方面的职责。建立并修订相关法规,以保障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建立独立于教育部的第三方监督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幼儿教育机构质量规范,负责注册、督导和检查等工作,所有的托幼机构都应接受该部门的监督,各地区应建立地方性的教育质量督导网络以支持该部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燕学前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9

[2][3]曹能秀,学前比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9,101

篇4

本文从探索小区管理新模式的目的意义入手,对以往优秀做法进行了总结,对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根据油田物业实际,提出了“综合服务一卡通、生活便利一条龙、公益惠民一家亲、资讯服务一点通、社企党建一面旗”的“五个一”新型管理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及提出了相应保障措施,探索了油田物业未来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

小区管理;“五个一”模式;物业管理

我们认为新的管理模式要在满足用户需求、方便用生活上做文章,建立“五个一”管理模式,为居民用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大社区”服务,努力实现“日常生活用品购买不出园、简单就餐洗理不出园、基本休闲健身不出园、普通寻医问药不出园”,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群众、居民用户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1 “五个一”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之所以说“五个一”管理模式是可行的,主要是因为物业公司起码可以对三类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组织。一是社会上各类专营公司及商家均是提供专业服务的潜在供应商,只要是供应方在经营过程中和业主在消费过程中需要的,物业公司都能利用信息平台、特许经营等措施为其造就用武之地。二是管理物业的各类服务信息、服务设施设备的共享。三是业主资源,物业公司可进行有效分类组合,同时可以利用与业主接触沟通,听取业主的意见建议。

2 “五个一”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五个一”管理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以全面督导、各方参与、权责到位为保障,在执行中坚持立足社区、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居民、体现特色,在不断整合企业、社区、社会、政府等资源要素的同时,为提升油田小区价值探索了有效途径。

2.1 综合服务一卡通

矿区服务“号码百事通”。将物业维修,供热、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服务,社区医疗,公共交通,保险服务、离退休管理、托幼服务等客户服务号码进行汇编,并标住相应单位的工作职责,制成小手册和宣传海报,为用户分发及悬挂与每个单元内,实现一张联系卡解决所有疑难。

2.2 生活便利一条龙

一是完善家政服务。由矿区搭建平台,疏通渠道,开展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住家保姆”式的贴心服务,并重点发挥沟通、引进、培训、协调、管控作用,努力使家政公司与服务对象真正实现市场化、规范化的互惠双赢。二是丰富服务种类。积极招商,在餐饮、超市、健身、娱乐等方面,与市内、省内、国内知名企业联合,以连锁加盟的方式,拓展小区内服务措施。三是延伸自身服务。对于父母中午或一餐回不了家的孩子,由矿区服务单位联系有托管条件的家庭,扶持并规范设立家庭“小饭桌”,为中小学生提供就餐、临时休息服务;对于父母长期在油田生产一线工作,且无亲属或其他条件托管的少年儿童,则由矿区服务单位扶持或统一设立社区“托管站”,提供“管吃、管住、管学”的“全日制托管”服务。

2.3 公益惠民一家亲

提高公益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扩大活动室、休闲场所、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从目前的仅限于离退休职工扩展到小区所有居民用户,对油田职工或家属以外的人员,提供会所式有偿服务;开办社区公共图书室,建立社区文化长廊,满足社区群众文化休闲娱乐的需要;拓展公益服务项目和内容,利用规模较大活动场馆开办老年大学等;开展“物业管理开放日”、“体验式沟通”活动,并运用定期走访、电话调查、义务监督员等方法,深化交流互动,加强用户对物业公司的了解。与政府部门、学校及用户所在单位联合,定期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活动,并进行文明业主、文明家庭评比,引导小区讲文明、尚礼仪的文明新风。

2.4 资讯服务一点通

开发矿区服务网站,建立统一的数字网络服务和资讯平台,在网上实现各类报修和服务申请、服务意见征集、医疗、公交、保险等信息查询功能;收集、存储和定期更新免费公共咨讯服务信息,如健康常识、烹调技巧、养花知识、生活小窍门等,同步利用社区广播、电子屏幕等方式实现信息实时。搭建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服务供应商的信息网络,通过有效的评估并以契约的形式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或短暂但及时的专业服务。同时,完善用户需求档案,通过顾客调查了解、掌握、挖掘业主的需求,以便及时填补供应商,使服务供应方和需求方通过物业公司的组织,顺利实现服务交易过程。

2.5 社企党建一面旗

以油田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站为依托,加强油田社区非在岗党员的联系服务、教育管理,引导和调动油田非在岗党员争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人, 讲文明、树新风的带头人,弱势群体的贴心人,和谐矿区的建设者,群众性文体活动的骨干。与政府街道紧密结合,协助将政府和企业的惠民思想和相关政策落实到相关群体,努力把油田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站建成思想教育的阵地、排忧解难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凝聚党员的家园,促进企业党建和社区党建的良性互动。同时,注重交流互动与情感沟通的同步,通过发挥社区党员联系站的辐射作用,充分调动有文艺特长的小区用户的积极性,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公共选秀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用户家园意识。

3 保障措施

3.1 建立完善商业拓展体系

培育信托责。信托责任是指受托人对委托人负有的严格按委托人意愿(而不是自己的)管理财产的责任,可通过引进第三方服务健全功能。完善管理机制。拓展连锁加盟业务,严格约定合同条款、切实加强过程管控,建立和完善利益的分配和相互制衡制度,以确保执行的平稳长久。

3.2 提升居民文化素质

视觉灌输是营造氛围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设置提示语标牌,将小区进行理念故事化、案例生活化的包装,提升用户的家园意识和主人意识;通过在小区展板或专门的宣传载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中国传统礼仪,由视觉变为思想,由思想变成行为,由行为变成习惯;与小区用户携手创建“绿色楼道”、“特色楼道”,具备条件的小区还可以以小区内学校班级为单位开展“绿地认养”活动,在小区设置“绿色责任田”等,营造出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小区居住环境,使小区成为企业展示精神风貌、文化形象的窗口。

篇5

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重要意义。残疾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

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

(二)总体要求。全区要按照市政府关于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

,加快推进,务求实效。坚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与全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的原则,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社会保障和公共

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三)目标任务。到2015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救助补贴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生活保障

(一)加大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力度。提高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标准,对低保家庭中一、二、三四级残疾人专项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100元、60元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150元、100元。城市

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50%以内的残疾人参照我区城市低保家庭补助标准执行,今后贫困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标准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同比例调整。自2012年起,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一户

多残、无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残疾人、重度精神一级残疾人、孤寡老年残疾人,在享受现有残疾人补贴基础上,每人每月再给予50元的特殊生活补贴。

(二)加大对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一、二级残疾人,在其享受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之后,对其个人所负担的医疗救助规定范围内住院和大病

门诊费用,再给予30%的救助,年救助金额累计不超过5000元。

(三)提高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标准,扩大受益面。从2012年起,将低保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并覆盖低保边缘精神残疾人。

(四)加强贫困残疾人住房保障。逐步落实贫困残疾人廉租住房保障政策,今后规划筹建的廉租住房要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城中村改造对残疾人应予以照顾,要优先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住房困

难。

(五)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待遇。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给予政府补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给予补贴。

贯彻落实重度残疾人提前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相关规定,加大落实城镇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力度。

(六)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福利水平。贯彻落实好残疾人在享受税收减免、生活用电、水、煤气费用、就医就诊费用、盲人读物邮件寄递费用、聋人手机短信费用、聋人和视力残疾人家庭数字电视初装

费和收视费以及视力一、二级和下肢残疾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电)车等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七)做好困难残疾人家庭的走访慰问和救助工作。逐步加大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困难残疾家庭的经费投入,自2012年起,将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经费增加到30万元,基本实现重大节日困难残疾人家庭的走

访慰问全覆盖。

三、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一)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区级医院及80%以上的街道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设立康复科(室),充分发挥好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和街道康复中心对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

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功能训练、心理辅导、康复知识普及和残疾预防宣传等工作。依托各级医院和社会服务组织,确定一批残疾人康复定点机构,承担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在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地方

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平的康复站,完善社会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2012年实现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全覆盖。

(二)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各级康复机构服务人员纳入政府教育和技术培训计划,将残疾人康复技术服务纳入全区卫生系统相关培训内容,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动康复服务工作项目化,进一步完善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精神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水平,积极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开展

(四)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孕期、产后保健服务;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察,加强对出生缺陷与残疾的监测和对7周岁以下残疾

儿童的监测,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对0-7岁残疾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逐步提高康复救助标准。在定点机构康复的残疾儿童达不到入学条件的,救助年龄可放宽到9周岁。

四、建立完善的托养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身心关爱

(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托养照料。建立以机构托养为主、社区日间托管和居家照料服务为补充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助等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托养服务支持,适时提高托

养补贴标准。逐步拓宽托养覆盖面,将托养服务政策由低保家庭残疾人向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延伸。

(二)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化。开展托养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和“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对规范达标的托养机构给予表彰奖励。残疾人托养机构中的医疗卫生室取得市基本医疗保险社区

医疗定点资格的,在该托养机构中入托的参保残疾人纳入社区医疗保险管理,享受社区医疗保险相关政策。

五、建立完善的教育就业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公平发展机会

(一)进一步发展残疾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开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使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

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以及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到义务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保证适龄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入学率水平。保

障各类特教学校和康复教育机构的教师待遇不低于普通学校教师,并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晋级评优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贯彻落实残疾人培训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施免费

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高一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每人最高1000元标准据实给予奖励。

(二)积极实施“扶残助学工程”。贯彻落实市级困难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的教育救助政策,提高教育救助标准。在外地中等专业学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区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每

人每年给予2000元生活补助。考入全日制高等院校的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助(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补助的学生,高于补助标准的不再补

助,低于补助标准的补足补助标准)。对考入全日制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按照大专生每人3000元、本科生每人4000元、研究生每人6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残疾学生,按照大专2000元、本科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同等学历只奖励一次。

(三)加大促进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以及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安排“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就业,新签订1年或3年以上劳动合同,

每人每年按照上年度我市最低工资额20%或30%的标准分别给予岗位补助。鼓励用人单位为残疾大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和就业岗位,在实习期内,每安排一名残疾人实习生,按照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资额50

%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对安排残疾大学生就业一年以上的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按照每名残疾人大学生应缴社会保险费的50%予以补贴。鼓励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在现有优惠政策基

础上,每超比例安排一名残疾人再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助。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四)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需经费给予保障,保证人员、场所和设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公共就业服务场所

要设立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专门窗口和服务项目,将残疾人就业信息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实施资源共享。

六、建立完善的文化体育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健康快乐生活

(一)鼓励支持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将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纳入文化强区建设内容;对获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艺术人才、运动员及其教练员给予与健全人同等的表彰和奖励。建立残疾人文化

人才和优秀运动员的培养、选拔、输送、激励机制,妥善解决其就学就业问题。

(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文娱活动室、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作用,加大向残疾人免费提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力度。区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社会

公共设施和场所要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

(三)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城市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要配置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器材及健身路径,残疾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四)为经常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提供经费保障。设立经常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趣味运动会、健身活动、各类文化艺术比赛等经常性残疾人文化

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七、建立完善的维权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合法权益

(一)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对《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加强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提高残疾人的法制观念和维权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

益的意识,确保残疾人平等享有合法权益。

(二)积极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和工作。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站作用,对符合条件并有救助需求的残疾人实施法律救助。健全残疾人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对侵害

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三)加快城市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建筑物、交通设施、旅游景点、居民社区等应当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执行。严格把好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审批

关、设计审查关和竣工验收关。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政务信息要实现无障碍公开,公共服务机构要提供无障碍服务。组织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

八、强化“三项配套”措施,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组织保障配套

1、加强组织领导。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成立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推进小组,研究决策残疾人“两个

体系”建设重大事项,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一体化和服务均等化。

2、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区残联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标准,保证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街道残联由在编人员主持日常工作,街道残疾人专职干事和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其工作补贴

、误工补贴、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区残联机关干部队伍中,残疾人干部比例不少于1.5%。区残联理事长可按程序推选为同级人大或政协常委候选人。残疾人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

,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和服务措施得到落实。

3、建立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队伍。在残疾人工作领域引入社会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残疾入托养、康复、法律救助、心理疏导、就业服务等领域开发设置100个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岗位,建

立一支专业化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队伍。

(二)资金投入配套

1、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财政资金投入残疾人事业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残疾人事业投入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确保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要加大购买服务的

资金投入,拓展购买社会化服务领域,增加残疾人特需服务项目。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指导、文体娱乐等活动。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能够满足残疾人需求“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

供服务。

3、收足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执行好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税部门代收制度,做到应收尽收;机关事业等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应缴未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由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催交。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力度,实行统筹管理,充分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

(三)发展环境配套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不断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残助残慈善事业。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将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纳入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