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话题范文

宏观经济话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宏观经济话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宏观经济话题

篇1

2011年中国实体经济情况回顾

从专业的角度讲,“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一直到今天,国内外学术界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为大家所广泛认同的关于实体经济的概念。一般来讲,“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而与实体经济相对的是虚拟经济,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专家评论和政府表态可以说非常之多。而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关于实体经济的关注,将实体经济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2011年从民间到官方均对实体经济表达了如此高度的关注?中国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在其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1~2012)》中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泡沫化和资金对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下降的三大表现:

1.金融资源大量流向房地产、期货市场以及其他类投资品市场,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上升,泡沫化现象严重

2009年和2010年我国分别新增信贷9.62万亿和7.95万亿,直接导致流动性出现大幅度上涨,其中2009年底M2增速创10年的新高,达到29.74%。而这些流动性并不是在各个领域进行平均增长,而是向房地产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其他类投资品市场大幅度偏向性流动,这种偏向流动直接导致2009和2010年全国平均房地产价格飙升50%左右,期货交易额增加3倍多,而价格的飙升又进一步引发资金从实体领域向虚拟领域转移。其中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2009年房地产资金来源增长了69.5%,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和M2增速高30.3个百分点和39.7个百分点。资金泡沫化和资金虚拟化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和实体经济领域资金缺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原因。

图表53:流动性增长与资金偏向性投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图表54:商品期货交易额2009~2010年大幅度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2.贵金属和珠宝价格上扬,保值增值需求和投机需求挤占居民的正常消费,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发生变换

2009年底金银珠宝的价格指数快速上扬,从89.8快速上升到114.9,国内批发零售总额增速从年初的0上升到2009年年底的11.6%,然后直线上升到2010年初期的58.8%。这种购买加速与价格上扬是投资性需求与投机需求共同推动的产物。这种泡沫现象向消费领域的蔓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居民进行消费结构的调整,挤占其他消费开支。在2007年时,金银珠宝开支仅占总体消费开支的1.7%左右;但到2010~2011年,平均达到2.3%,最高达到3.3%。这种消费挤占是目前消费实际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

图表55:金银珠宝类的销售和价格飙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图表56:金银珠宝类支出占比在消费泡沫的推动下快速上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3.2011的负利率现象出现,导致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进入其他套利领域,进一步削弱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

自2010年1月开始,中国开始步入“负利率时代”,负利率水平随着通货膨胀的提高而加大。到2011年11月为止,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为-2.6%。该水平直接导致居民存款意愿下降,开始寻找其他融资渠道。2011年9月,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加7259亿元,储蓄存款占所有存款的比重从2010年同期的43.4%下降到目前的41.6%,下降幅度达到1.8个百分点。这些储蓄存款搬家并不是用于投资,而是大规模进入到其他套利领域。

图表57:2009年以来我国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

首先,银行理财产品需求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1月到11月份理财产品总数已达18777款,余额达3.3万亿元,而2010年全年为10779款,余额为1.9万亿元。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超出了近1倍。

其次,大量银行表内业务被转移至表外,表外资产增长迅猛,以逃离于金融监管之外,获得相对多的收益。统计显示,2011年1~9月中国委托贷款增长10700亿,比2010年同期多增长5625亿,同比增长90.2%,银行表外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从2010年26.9%上升到2011年的27.4%。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11月,信托公司银信合作业务余额达到了1.67万亿元,大量银信合作业务的存在提供了大量的游离于银行传统表内业务和监管之外的变相贷款。

图表58:银行表内与表外贷款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再次,信托产品、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和其他非正规金融公司业务大增,高利贷等民间融资泛滥,“银子银行”大行其道。野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10年中国“影子银行”放款规模达到8.5万亿元,为银行贷款总量的18%。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以外的融资规模占到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46.3%,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中金公司的研究显示,2011年,各类影子银行贷款总额可达到11.5万亿,其中委托贷款占到34%,民间融资占到33%,贷款信托占到15%,信贷担保公司占11%,融资租赁公司占到4%,小额贷款公司占到3%。这些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0%左右。

图表59:各类影子银行贷款占比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中国民间借贷分析》。

再次,金融体系的资金套利模式大幅度扩散,致使大量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其中,成为“新型影子银行”。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中旬,深市、沪市已有139份关于“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79家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累计资金量达到200亿元。这直接使上市公司和资金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转变为融资平台,实施与银行一样的融资功能。这种“新型影子银行”进一步弱化了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渗透力。

最后,通过各种非传统、非规范渠道获得的资金大量用于“经济泡沫”领域,以维持这些投机领域资金正常运转。例如相当比重的委托贷款都是由房地产企业发起的,2010年全年新增房地产信托贷款2864亿元,截至目前,房地产信托融资总额在7000多亿,占全部信托贷款的40.5%左右。又例如,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组的调研,温州1100亿的民间资金有20%用于炒房地产,40%用于中间进一步介入借出,5%用于其他投资。

在上述资金大量流向投机领域的影响下,国内资金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大幅度下降,民间对于实业经济投资意愿低落,更加严重的是,在政府对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和国外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投资领域出现泡沫破裂的现象,金融风险上升。

2011年5月的《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调查(2010年)》显示,五成(50%)的企业家表示想投资房地产,三成(31%)企业家想投入股票市场,炒楼炒股成为企业家投资的最爱。此外,有两成(19.5)企业家想投资基金,而像艺术品(14.3%)、理财产品(11.9%)、黄金珠宝(9.5%)等投资领域也受到部分企业家的青睐。

无独有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参加2010年《头脑风暴》节目的约100名企业家的访问调查显示:未来一年,企业家们将主要在房地产、股票和基金领域进行投资。具体数据表明,超过三成(32.8%)的企业家表示会增加个人投资,房地产(27.8%)成为企业家们的首选投资渠道。其次,股票(23.6%)与基金(20.8%)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同样受企业家们欢迎。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较2010年同期增长24.3%,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8.4个百分点,连续3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小企业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5%,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9.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事实上,中小企业并不是融资难,而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借助货币政策大环境和利息差来套取更多的利益。这种现象在2011年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和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崩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央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

《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温州、鄂尔多斯、陕北等地,借贷市场异常发达,鄂尔多斯已经达到全民放贷的地步,月利率高达2%~5%。通过借贷将零散的民间资金聚拢,再投入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民间资本被不断放大。

2011年年初,温州一些企业主开始“消失”,9月,“跳楼”、“跑路”已成为温州的流行名词,因高利贷引发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恶意逃债和哄抢企业财物等和民事纠纷日益增多。企业家“跑路”以及担保公司的倒闭,使得各种案件集聚发生。据温州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全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比一季度高出8.7百分点;涉案金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额达10.7亿,是1月份的2.69倍。截至2011年9月20日,温州“跑路”的32家企业所涉金额达11.7亿元;当地金融机构也因民间借贷受到影响,如温州龙湾农村合作银行涉农贷款占比60%左右,其中30%左右的贷款都参与了民间借贷。各类有问题企业信贷资金贷款余额15.86亿元,票据(敞口)9.06亿元。

根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参与完成的鄂尔多斯《中国民间资本投资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2月底,鄂尔多斯银行系统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59.7亿元。在360.7亿元的投资规模中,仅占到不到16.55%。在鄂尔多斯,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借贷。据报道,鄂尔多斯民间融资成本大约在月息2.5%左右,而借贷成本一般则在月息3%,最高甚至可达月息5%。2011年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多名涉足高利贷者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甚至自杀。

4.实体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繁重的税费负担又进一步摊薄了企业的利润

整理部分地区2010年国税地税系统全年总收入,计算其与地方生产总值之间的比重,可以看到,比重最高的上海、北京都超过了40%;而2010年GDP最大的四个地区――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各项税收占GDP的比重也均在13%~25%之间。不仅如此,企业的税外负担也比较重。根据《2011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共有18个,收费项目有69个大类,子项目则有上千个。

我国税费收入2011年突破10万亿元,增速在20%左右;央企在2011年1~11月实现利润8317.9亿元,加上商业银行将近1万亿元以上利润,税费、央企、商业银行3项拿走将近12亿元蛋糕,占GDP总量的29%。留给民营企业、中小微型企业的蛋糕小得不能再小了。

2011年11月的《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79%和57.7%,排在所有20个选项的前两位。在成本上升的同时,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当前税费负担也较重。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对“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的评价,认为“很重”或“较重”的企业经营者占80.6%。关于企业一年来向各级政府交纳国家规定以外的收费、集资、摊派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5%以上”的企业经营占3.7%,选择“1%~5%”的占17.2%,两者合计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选择“0.1%~1%”的占37.6%;选择“0%~0.1%”的占30.3%,选择“0%”的占11.2%,均低于2009年和2010年。

图表61:部分地区2011年税收总收入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IUD数据中心。

2012年实体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显然,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泡沫化的趋势和民间对于实业投资意愿下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展望2012年,我们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做以下预测:

1.负利率的逐渐回归将促使居民储蓄意愿得到一定的回升,一部分股市及理财投资资金将逐渐回流银行系统

一方面,随着2012年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放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回冷,物价水平将出现回落,“通货膨胀”也将全面回落。而中央作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安排,也不会对2012年的整体货币市场流动性造成大的冲击。在货币政策微调的基调下,预计央行不会对金融机构利率作出大的下调安排。因此,通胀的回落将促使国内负利率现象得到一定的缓解。

另一方面,鉴于2011年国内股市的“悲惨”表现,在股市中亏损的部分股民会选择谨慎投资策略,让资金回归银行赚取稳定的利息收益。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股市成为A股4年来的第二个熊市年,也成为“A股史上第三大熊市”。这一年,1.25亿股民的财富平均每天蒸发286亿元左右,全年市值缩水7万亿元,超过14个省市GDP总量。《财商》调查显示:2011年有90.68%的投资者亏损;73.34%的投资者2011年的亏损超过30%;12.12%的投资者亏损在20%左右;5.22%的投资者亏损在10%左右;3.91%的投资者基本持平。

最后,2011年打着抗通胀旗号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并不能令所有投资者满意。数据显示,在5254只今年内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只有4只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超过10%。而全部到期产品中实际收益率在4.2%(含)以上的有2288只,占比只有43.5%,不足半数。若与全年CPI维持在5%以上运行的水平相比,只有821只产品实际收益率能达到5%(含)以上,占比更降至15.6%。据分析师预测,2012年很大的可能性是央行不会降息,但将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直接影响将是规模和收益双降。

2.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将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继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后,10月,银监会又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该通知公布了涉及对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存贷比要求将适度放宽,不良贷款容忍度也将提高等内容。

2011年10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一系列金融、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了对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及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发通知称,为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从2012年1月1日起,决定对小型微型企业暂免征收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2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通知,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中小企业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同时强调30%以上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专门面向中小企业。

在2012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提出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必须把握好五项原则。其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了第一位。温总理指出,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各类金融机构都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此外,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显然,总理的上述表态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实体经济重视程度的很好注解,服务实体经济也将作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则推行。同时,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在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面,银监会将积极推进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将强化涉农金融业务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鼓励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我们认为,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和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2012年,相关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及中小企业及“三农”政策会陆续出台。

2012年2月7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安排150亿元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0亿元将集中使用于中小企业。朱宏任指出,由于小微企业没有一个确切的分类,其他资金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划入到中小企业的范围之内。在支持的方向上,工信部更多的是通过公共服务这样一种形式来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朱宏任表示,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中,工信部将对创新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

综上,这些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改善中国中小企业在财税负担和资金需求方面遇到的困难。另外,我们注意到各地也在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缓解企业目前面临的诸多发展困难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2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失衡;原因;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对世界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就中美两国而言,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中国从2010年开始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經济体系,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美贸易中,美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国,我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对象。长期以来,我国在对美贸易中处于贸易顺差,同时,由于美国政策原因,使得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不断加剧,制约了中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美贸易失衡的具体表现

中美建交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中美贸易合作为双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美国从中国获取了丰富的原材料,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资保障,中国从美国获取了先进的技术、经验,实现了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美贸易在40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贸易额从建交之初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7000多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290倍,由此可见中美贸易关系密切,依存度高。但是,在中美贸易中,由于贸易结构、贸易政策、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双方贸易失衡现象加剧,贸易失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美贸易差额不断增加。2018年是中美贸易摩擦最为激烈的一年,而这一年也是中美贸易失衡相对严重的一年,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美贸易中,中国出口总额4700多亿美元,进口总额15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达3200多亿美元,其中,仅8月份,中美贸易差额就达到700多亿美元。而且在中美贸易中,中国连续多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这也引发了美国的惶恐,并由此引发贸易摩擦等问题。

其次,贸易结构存在严重失衡。在中美贸易当中,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体现之一指贸易产品结构,中国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属于世界超级大国,在世界中处于第一位,这就导致中美贸易中,双方贸易产品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美国主要向中国输出电子产品、科技产品、机械等高端产品,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包括服装、粮食、纺织品等,双方贸易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再次,贸易方式存在严重失衡。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出口产品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初级加工然后进行出口,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而美国出口产品主要以高端产品为主,如高端设备、技术等。加工贸易方式的差异性,导致贸易失衡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1.美国经济发展存在失衡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贸易是建立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而实现的,对于美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以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注重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而美国的中低端制造业大多移到海外,这就使得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结构存在失衡性。同时,美国在中低端产品方面的需求多以进口为主,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以中低端产品生产为主,尽管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但是现有阶段对美国高端技术、产品需求有限,此外,美国消费模式较为超前,提前消费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在对美贸易中出口大于进口,始终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也导致中美贸易存在失衡问题。

2.双方贸易统计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美贸易中,双方在贸易统计方式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中美贸易交易额统计结果存在差异性。美国在对外贸易中主要采取的是船边交货价衡量方式,没有将货物离岸前的装卸费、运输费考虑到贸易成本当中,而我国主要采取的是离岸价统计方式,这就导致双方在统计过程中存在1%的费用差。在进口商品统计过程中,由于中美计价方式不同,美国以到岸价为主进行核算,而我国则以离岸价为主进行核算,由此存在10%左右的进口差额。同时,在统计范围方面,中美双方也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没有将保税仓库中的产品纳入到进口商品当中,美国在进出口产品确认方面以是否在境内为主,这也导致两国贸易产品统计存在差异性,使得贸易失现象突出。

3.贸易管制导致中美贸易失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试图通过政策来对美国对外贸易进行干涉,尤其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为此,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对高技术产业进行限制,避免高技术产品、设备流向中国。而高技术产品拥有较大的附加值,中国对高技术产品需求量大,如果美国放开贸易管制,贸易失衡问题必然不会存在,甚至美国会在中美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美国通过贸易管制来抵制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无疑导致美国经济面临困境。这种问题的存在也直接影响到了两国的贸易平衡,所以要想实现贸易平衡,必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4.受中国政策以及经济发展影响

中美贸易失衡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政策密不可分。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政策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国家政策导向下,经济能够紧跟政策发展需求。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主,同时,我国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由此使得我国产品成本较低,在中美贸易中极具竞争力;其次,为了刺激出口,我国制定了各种出口优惠政策,同时,加快沿海地区的开放力度,构建自贸区,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在对美贸易中贸易顺差不断加大。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的应对措施

1.树立全球价值链发展理念,做好角色定位

贸易失衡多是由于自身问题所引起的,在中美贸易中,双方必须要对贸易失衡问题进行认真对待,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自身发展进行重新定位,要树立全球价值链发展理念,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美国而言,要放眼未来,从大局出发,不能过于注重一己之利,毕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科技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想要通过技术封闭来维持自身霸权地位已经不再现实,美国应当认清自己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并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自身技术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以此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对于中国而言,要坚持全球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地位。

2.加强双方贸易合作,深化贸易交流

中美贸易失衡加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针对贸易统计差异性产生的失衡问题,中美双方应该加强贸易合作,通过贸易交流深化来构建统一的贸易统计方式。首先,双方要在贸易统计方法进行协商,尽量形成相对一致的结果,这样能够避免由于统计问题而产生的失衡问题。这就要求两国要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深层次联系,在详细分析两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方法的选取,为贸易失衡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其次,双方要加强贸易合作,通过深化合作来扩大贸易范围,尤其是美国要敢于打破贸易限制,加大技术产品在中美贸易中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范围的扩大毕竟为美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入,也能够从根本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这不仅仅需要一国的努力,还需要双方共同参与进来,只有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做好详细分析,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3.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在中美贸易中,我国之所以经常处于贸易顺差,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生产的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具有竞争力主要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低廉的劳动力。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面临枯竭,如果不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那么,在未来发展中我国经济必然会陷入困境,在对美贸易中将处于弱势地位。对此,我国必须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避免将精力放在中低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我国低附加值产品在对美贸易中的数量就会大幅下降,高技术产品贸易将会提升,中美贸易失衡也会逐渐消失。所以我国政府要不断提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力度,从多层面出发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推动我国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强,降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量,循序渐进改变当前的局面,以更好地对抗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4.避免政策干预,优化市场机制

在中美贸易中,我国之所以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与我国政策干预密不可分,一方面,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在贸易保护影响下,得我国市场开放水平有限,市场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经济全球化从本质来讲就是市场经济全球化,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必须要放开政策干预,发挥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开放市场,让我国企业充分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在这方面我国代表性的做法是“一带一路”倡议,不过该倡议的良好实施并非我国一国所能够决定的,还需要沿线国家的大力参与与配合,这就需要我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升各国的融合深度,更好地推进该战略的实施。随着我国市场开放力度的扩大,我国市场的成熟度也将提升,在中美贸易中也会给美国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实现中美贸易的均衡化发展。

篇3

关键词:人工湖治理 宏观生态系统 微观生态系统 造流复氧

Abstract: Macrocosmic ecosystem was applied which had achieved perfect effects in many man-made lakes. However, due to some disadvantages (e.g. unreasonable waterscape designs), many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reduction of open water area, mosquito breeding, uncontrollable aquatic plants growing, low visibility, and difficult cleaning, have appeared. Functions of microcosmic ecosystem could be enhanced by making flow and aerating which resulted in high water quality when ecological treatment was applied in man-made lakes.

Keywords: Treatment of man-made lakes, Macrocosmic ecosystem, Microcosmic ecosystem, Flow making and aeration

一、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亲水性生活环境成为一大需求,2003年底上海市区住宅景观水水面积就达100万平方米。水景住宅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如补充水源、处理成本、后期管理等。尤其是在人工湖的治理方面,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常有业主因为人工湖水质恶化等问题与物业发生矛盾,甚至诉诸法律,因此人工湖的治理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

景观水处理现状

目前国内对人工湖的治理主要有采取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微生物方法、生态净水等方法。引水换水由于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仅适用于小型水体。循环过滤是直接套用泳池净化方式,由于运行费用高和绿藻堵塞等问题出现,这样的系统建成项目大部分闲置,在广东地区很多水域采用过滤方式,由于长时间停用导致投入几百万的设备锈蚀报废。目前国内采用循环过滤、制造活水流和建立生态系统的水处理方式较多,而且被快速推广开。但由于设计不当,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

1.

循环过滤在水处理工艺中通常称之为强制水处理方式。采用循环过滤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1由于过滤系统是非连续工作设备,因没有及时反冲洗,停机超过10天,开机出水有颜色和异味;

1.2景观水域一般都会出现轻度富营养化,水中会出现一定量的藻类,一般过滤器使用8个月以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短流现象,处理效果下降。

1.3过滤器涉及到很多机械、电力等设备,需要专业人员养护管理。一般的物业公司都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就是说这样的系统使用寿命小于5年。

1.4循环净化量和循环路线设计不当,导致水处理费用占到物业管理费的1/4甚至1/3以上;

2.建立粗放的生态系统,产生很多负面问题

目前很多地方采用生态方式治理景观水,根据动植物的天然习性来摄食或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并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水生生态系统无需专用设备、运行费用低同时具有强化景观的作用。水生生态系统因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最接近自然生态而备受推崇。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设计和使用者都侧重于宏观生态系统,而忽略了微观生态系统,以至于出现滥重水草、漫放水生动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处理效果,反而出现很多负面问题。

2.1生态水域成了蚊蝇孳生的温床

水生植物集中的区域往往也是蚊蝇等害虫最集中的区域。由于水生植物的种植影响了水体的流动,很容易形成死水区。而一般只要有50升的死水,蚊子就能产卵。水生植物茎叶之间很容易形成死水区,另外植物对阳光的阻挡,这些阴暗潮湿的死水区就成了蚊蝇滋生的最好场所。

另外也有资料表明,在溶解氧小于2mg/l的静止水域内,很容易吸引蚊蝇等害虫在这些区域内停留、产卵。试验发现清洁的自来水敞口放置(直径200mm,深350mm烧杯),到16天后(水已变浑了)发现有孑孓(即蚊子的幼虫),水体底部溶解氧仅为0.5mg/l。而上下流动的同样水体30天时间内未发现孑孓。

2.2防渗处理的水池很难建立真正的水生植物系统

目前大部分的人工湖由于考虑到防渗等问题,湖底多为硬质底。对于需要泥土才能生长的水生植物而言,其种植、生长都会有诸多限制。首先是必须在硬质湖底内辟出一块区域填上种植土,以便栽种水生植物。种植土一般难以控制,一方面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而另一方面泥土中的营养物质又会对水体产生影响,这就造成了矛盾。一旦没有控制好种植土的量,要么是植物难以正常生长发挥作用,要么是过量的种植土对水体造成了污染。此外,很多水域由于防渗层铺设质量不过关,造成人工湖水流失过快,或管理过程中补水不及时。水生植物因干涸而生长不良甚至枯死,既没有发挥净水作用又破坏观景效果。上海某公园内的水生植物疯长后,反而破坏了景观,而且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再次,不少人工湖内还放养了大量观赏鱼,鱼类对饵料的摄取有一定的量(投加饵料利用率仅为3%),过多的投放反而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是饵料投放过少,鱼类又会摄食水生植物,因此掌握饵料的投放量十分重要的。

2.3水生植物系统缺乏适宜的管理措施

水生生物对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有着很好的去除作用,但是对于大气中的飘尘、补充水中的悬浮物等的去除效果却不明显,这些污染物沉积在硬质人工湖底,不但影响观感,而且会逐渐减少人工湖的有效容积,影响水体自净功能,因此对于采用宏观生态系统进行治理的人工湖,仍然必须确定周期进行清塘,而这些水生植物又会阻碍清塘的顺利进行,从而增加了清塘的难度。宏观水生生物系统的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不少人工湖在交由物业公司管理后,由于物业部门没有正确的养护,不能对水质做出有效监控,导致水生动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或是疏于管理(不清除枯烂的水草或死鱼),导致被聚集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质重新返回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恶化、黑臭等的问题。此外,驳岸处种植水生植物会相应地减少亲水区域,违背了水景住宅的设计初衷,因此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内很难营造出真正的人工湿地。

3.忽略了微观生态系统的功效

3.1概念性的发挥微观生态系统的功效

微生态系统的作用很多设计者都充分的认识到其作用,水体中的微生物是水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和富集,转化成CO2、N2等和自身生物量,进一步被下一级生物所利用。为了达到建立微生态的目的,很多设计侧重与外来生物源或通过简单水体自然培养来建立微生态。这种做法不但增加运行管理费用和难度,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微生态的净水作用。

3.2由于设计缺陷破坏了微生态系统

目前很多设计采用过滤水处理方式,一方面将水中大量的微生物过滤掉,而且由于防止过滤器堵塞而投加消毒剂,对湖体生态系统进行深度破坏。

三、

生态法水处理设计建议

自然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营造一个清澈、自然的水体景观,不能机械的采用单一的方法,而是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既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优势,对于超出生态系统自净功能的水域必须进行强制处理。

1.

要控制蚊蝇滋生就必须保证水体流动和一定的溶解氧。消除死水区主要是在人工湖的死角,尤其是在水生植物密集区(水体流动情况很差)设置推流和曝气装置,将死水变成活水。资料表明,当水体流速达到0.09m/s时,溶解氧大于4.5mg/l蚊蝇的幼虫就无法在水中生长,蚊蝇滋生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水草的种植面积要大于水体面积的1/4~1/3才能发挥其净水作用。并放养一定的比例的鱼类和贝类也可控制蚊虫生长。对水生植物的种植和管理要有明确的操作细则,种植区的选择和设计很关键。采取圈养和种植槽措施的,一定要漫水15M以上,而且需要活水流进行交换。

2.

对于采用中水或低于IV级水(地表水标准)作为补充水的景观水,建议增加强制处理措施。在欧美和日本,强制措施一般都采用气浮水处理方式。。气浮法也广泛应用于含藻水处理。含藻水经过滤池处理,只能去除50%,而气浮法却可以彻底除去水体中的85%藻类和悬浮污。另外气浮设备可以间断工作,即开即用。

3. 目前景观水多为封闭性和非流动性的死水特征。水质更容易腐败发臭,而且水藻在静止的水体中也更容易疯长。要净化水体首先需要在水中造流,使死水变为活水,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对水体充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可以有效地消除水体的缺氧(厌氧)状态,避免黑臭等情况发生。国外有资料报道,当溶解氧含量在4.5mg/l以上时,水体就处于一个良好的好氧环境,不但会激发水中微生态的作用,而且这样的环境可控制蚊蝇滋生。因此在人工湖中合理设置造流流和曝气装置对于水体净化和蚊蝇防治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好在国外和国内都有公司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

结论

景观水的水质维持是一项综合技术,采用生态是一种较为自然和谐的方式,贴近生活,也是技术发展的主流。在利用生态系统净水技术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 水生植物合理搭配,建议多采用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比例要达到比例要求,种植区需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减少对水体的干扰。水生动物的放养以贝壳类为主,适当放养鲢鱼、鳙鱼等食藻性鱼类。

2.

强化微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流水不腐”说法,实际就是微生态的作用。强化微生态一般主要是激发水体深层微生物的活性,通常是通过增氧方式提高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同时通过水体的流动及层流交换实现水体的均质平衡。

3.

由于景观水域的设计和外在条件限制,仅靠生态系统很难完成水质保持,因此有必要进行强制处理,剥离水中的污染物。强制措施建议采用气浮法,不仅投资少管理方便,而且不需专业维护。

人工湖的水质保持,管理是管件。污染排放的控制、污物的清理及亲水平台的管理都很重要。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基本都是对微污染源的治理方法。也就是说水处理的功能是有限的,一旦受到污染冲击,系统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除此之外,物业管理部门也可以考虑交由专业公司托管。当然,正确的操作、养护规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Michael K Alexander. New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arthenogenetic chironomid. Jou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1997, 13(2): 189~192

[2] Bay E C. Chironomid (Diptera: Chironomidae) larval occurrence and transport in a municipal water system.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1993, 9: 275~284

[3] Martin B Berg. Infestation of enclosed water supplies by chironomids (Diptera: Chironomidae): two case studies. Infestation of Domestic Water Supply, 1994

[4]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 Blasco Francois, Weill Alain.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modelling. Paris: Elsevier, 1999

[6] Jorgensen Sven Erik, Mitsch William J.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modelling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ew York: Elsevier Scientific Pub. Co., 1983

[7] Costa-Pierce Barry A. Ecological aquacult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blue revolution. Oxford UK: Blackwell Science, 2002

[8] 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9] 李升峰,朱继业.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10]

德莱塞特尔·赫伯特,格劳·迪特尔,卢德维格·卡尔.德国生态水景设计.任静,赵黎明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

陆宝麟.蚊虫综合治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威胁;反思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8-0078-01中国图书分类号:F091.348;F015文献标志码:A

1宏观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阐释

每一次金融危机过后都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一次拷问,而经济学家试图找到对金融危机的有效解决途径。然而面对不同学派与立场的研究中,对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发展的观点差异较大,尚未形成一个可以达到高度共识的立场。从西方主流学派的经济学观点中能够明确,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经济学派认为,金融市场产生的信贷泡沫是产生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以宏观调控不力,导致经济行为逆向选择,最终形成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并引起经济倒退的现实危机。依据其学术观点能够明确,金融危机并未形成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实质性冲突,而强调了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但是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并非所有政府都能承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宏观调控是否有效受到质疑,而宏观经济学理论是否能够预见金融危机的产生,也是需要进一步深思的问题。如果失去对金融危机的预见性,单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采取的挽救措施来看,经济倒退是可以避免,但从中损失的经济效益却无法挽回。而且宏观调控也并非每次都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如果宏观调控失去力度,是否意味着金融市场就此萎靡不振,而无法前行。

2金融危机的现实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进出口行业。一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会从经济层面拓展到生产经营环节,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支出的GDP总额超过70%以上,而国内消费高于10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消费支出也超过1万亿美元。当时国内需求无法弥补金融危机的需求减少,而相关调查显示,美国经济每下降1%,我国出口贸易下降6%。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削弱了美元的金融地位,从出口产品的优势地位下行逆转,产生了贸易逆差。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并未国有银行注入流动资金,与我国当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在大量美金流入我国之后,人民币升值而美元贬值,导致我国的出口价格优势降低。金融危机过后,虽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不高,但是贸易出口额下降的事实不容忽视。虽然同比出口金额上升,但这种增长速度也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并非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东南亚和欧美地区的海外企业频繁毁约,也造成我国企业外部信用环境一度恶化。

3金融危机时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反思

宏观经济学主流学派,认为自由市场的贸易环境并非宏观调控能够控制,而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当宏观经济学认定金融危机属于意外因素时,“黑天鹅事件”属于偶尔失效,并非金融市场体系存在根本问题。这样的思想认定政府干预的无效性,尤其对宏观调控比喻成为扭曲的资源配置,认为其金融影响力会对金融危机产生负面的消极作用。同时也要部分学者认为,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的宏观调控,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恶化,以及延长了影响时间。

相对于主流经济观点,近些年来在非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活跃度异常明显,几乎完全倾向于政策观点,并就主流经济学观点的问题深究其责。但是非主流经济学理论也错综复杂,并非单纯诊断政府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实质作用。其中,奥地利学派以坚持极端市场化观念为主导,认为政府行为的宏观干预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金融市场混乱,而后形成了经济衰退的现象。而新制學派则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对金融交易市场的治理失误。

而后凯恩斯学派却反对主流派对金融危机的解释,也不同意其他非主流学派对金融危机的现实观点。其经济学观点将金融济危机归纳为政府干预实效的偶然性,并视金融危机为突发事件和单纯意外,这样的非对称信息也未能触及金融危机的深层机理。

参考文献: 

[1]张凤林.金融、经济危机引发的宏观理论与政策反思——基于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3,(03):32-41. 

篇5

宏观经济作为高校开设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宏观经济学具备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总是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问题;教学效果

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旨灌输宏观模型的推导,不注重理论模式实际背景的讲解与解释,以及不注重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为此,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宏观经济学不进理论抽象而且模型繁杂,学生对于教材中包含的图形、模型与专业术语等都难以了解与掌握,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但宏观经济学又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所以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简单

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大多数高校在学生考核方面做出了调整,即除了考试成绩,还着重开创了部分实验课程,但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没什么显著的改变,仍是以教师灌输为主。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被动记笔记,由于授课篇幅较大,学生往往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所以学生根本没有独立的思索。

2、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教学”是由“教”和“学”组成,有着两次含义,所以“教学”不仅局限于“较”,更为重要的是“学”。但传统教学方式与灌输式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生的积极性,盲目听从教师的安排,即上课听教师讲,没有独立思索,课后等教师安排作业等。在学习中,学生仅注重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没有真正做到“学”,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这无疑降低了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践不够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的创建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相连,一定程度上说,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纵观国外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他们在教材中有效融合了学生身边的案例,而我国却无法选取较为适宜的安排模仿经济形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体制存在差异性,教师缺乏丰富的经济社会经验。

二、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1、创新教学方式

宏观经济学的学了需要认真听讲与记笔记,更为重要的是主动思索,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其理论精髓。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创新,也就是说在传统课堂灌输的前提下,增添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在课前先整理一下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标记出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再加以复习。基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阶段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内容的融会贯通。从课堂灌输阶段来看,可以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增加多种形式的互动,如小组讨论、主体讲座等;可以增加热门话题讨论,如对人民币升值的看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引发学生思考,提高积极性

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重点,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学派会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导致答案不同甚至相反。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各个学派提出的观点,以及观点的限制与背景等加以分析,从而解除心中的疑惑,即学生会发现各学派对于同一个问题之所以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得出相反结论的原因在于它们假设的前提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存在哪个学派推导不正确的说法。基于问题的思考及思维的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白每一个宏观理论都具备假设的前提,不是绝对精确的真理。这样,在日后理论模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便会对理论模型的前提条件与假设条件加以重视。其次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与交流,以批判性眼光分析各种经济理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基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主动创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批判地吸收与掌握不同学派的观点,既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又可以帮助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最后,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学发展较短,不够健全,不是一门较为精确的科学,在处理相关经济问题与解释相关经济现象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难与选择,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学习素养。

3、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了保障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时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如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热点与重难点,如从加息至减息等。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若一直延续图形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自然会感到厌倦,所以教师需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即融合我国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实例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具备实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如货币政策具备什么性质,这些性质背景下的货币政策会形成曲线移动,且以什么方式进行移动;财政政策具备什么性质,这些背景下的财政政策会形成曲线移动,且以什么方式进行移动。基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自然对这样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布置相关宏观经济政策让学生进行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点的方式方法,从而帮助帮助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理论只有与实践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宏观经济学的必要性,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把握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等,从而真正提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经济人才。

作者:李坤泽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企业投资项目决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从理论上来说,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包含了三个基本含义:

第一是满足需求,特别是贫困人民的需求。它的必须条件就是完成经济的长期、平稳、高效率的发展,它的充足条件就是把人口的数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以内,这样呢就可以使它呢可以满足劳动力增长的需求,又不会让尤其是贫困人们的需求感到有压力。

第二是清除极端。在满足当代人或后代人的需求时,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会存在着资源的日益减少与环境的日益恶化的问题,清除极端的必要条件是不断探索与扩大非再生资源,不断提高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力,其充分条件则要求尽可能地节约利用资源,积极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平等共享。要求各代人之间与同代人之间实现资源的平等与公平分配、良好生态环境的平等与公平共享。其必要条件是建立与资源的持续供给相适应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其充分条件是制定相吻合的政策与法律体系。

可持续发展就是求得达成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且维系新的平衡,要求支撑人类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基础具有持续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和发展,迫切需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可持续发展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经济增长的正作用,最大程度的限制经济增长的负作用,达成真正程度上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发展战略的制定上。

二、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的经济统计分析

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是由相关的企业组织,根据许多的可行性研究资料,使用科学的决策手段,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将不同投资项目或投资项目的不同方案进行估计预算和确定,挑选出最佳的决策方案全过程。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投资项目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决策是否正确,不单单关系着项目以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严重的是可能的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可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进行投资也就变得及其重要了。

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即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和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

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仅仅从企业角度出发,对项目内部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分析来确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不涉及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损益,因此,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就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分析评价一个项目的决策方案,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对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以确定投资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较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分析更具有意义。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出发来考察、研究、预测和评价投资项目对社会的贡献,以此决定项目的取舍,它既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也要考虑间接经济效益,从多方面评价,所以也就更有利于企业的不断成长和社会的持续性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投资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来分析评价一个项目的决策方案,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更加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并且是有益的。

三、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在制定投资项目决策时,应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综合的进行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处理好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之间两者的关系。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企业论证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的估计,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研究、预测投资项目对预测的社会目标所作的贡献的大小,所以当投资项目符合国际或地区产业政策、企业限于分析能力可通过咨询有关研究机构予以解决,而相关的政府机构应积极的予以相关的帮助。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要在目前已经习惯了的、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不确定性的分析,充分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经济数学所提供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去为企业制订各种决策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去为企业在一定的风险下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或者在一定利益下承担尽可能少的风险提供有依据的保证。

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进行宏观经济统计是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难度的,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做到的,因此并不是强行要求每个企业都要进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呢,特别是对于大型的企业,很有必要进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的,因为大型企业的一些决策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所以呢特别是大型企业要在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之下呢,进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献上一份力量。

篇7

1、教学方式简单

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大多数高校在学生考核方面做出了调整,即除了考试成绩,还着重开创了部分实验课程,但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没什么显著的改变,仍是以教师灌输为主。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被动记笔记,由于授课篇幅较大,学生往往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所以学生根本没有独立的思索。

2、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教学是由教和学组成,有着两次含义,所以教学不仅局限于较,更为重要的是学。但传统教学方式与灌输式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生的积极性,盲目听从教师的安排,即上课听教师讲,没有独立思索,课后等教师安排作业等。在学习中,学生仅注重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没有真正做到学,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这无疑降低了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践不够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的创建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紧密相连,一定程度上说,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纵观国外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他们在教材中有效融合了学生身边的案例,而我国却无法选取较为适宜的安排模仿经济形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体制存在差异性,教师缺乏丰富的经济社会经验。

二、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1、创新教学方式

宏观经济学的学了需要认真听讲与记笔记,更为重要的是主动思索,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其理论精髓。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创新,也就是说在传统课堂灌输的前提下,增添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在课前先整理一下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标记出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再加以复习。基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阶段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内容的融会贯通。从课堂灌输阶段来看,可以在传统教学方式上增加多种形式的互动,如小组讨论、主体讲座等;可以增加热门话题讨论,如对人民币升值的看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引发学生思考,提高积极性

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是宏观经济学教学的重点,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学派会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导致答案不同甚至相反。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各个学派提出的观点,以及观点的限制与背景等加以分析,从而解除心中的疑惑,即学生会发现各学派对于同一个问题之所以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得出相反结论的原因在于它们假设的前提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存在哪个学派推导不正确的说法。基于问题的思考及思维的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白每一个宏观理论都具备假设的前提,不是绝对精确的真理。这样,在日后理论模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便会对理论模型的前提条件与假设条件加以重视。其次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与交流,以批判性眼光分析各种经济理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基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主动创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批判地吸收与掌握不同学派的观点,既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又可以帮助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最后,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学发展较短,不够健全,不是一门较为精确的科学,在处理相关经济问题与解释相关经济现象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难与选择,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学习素养。

3、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了保障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时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如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热点与重难点,如从加息至减息等。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若一直延续图形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自然会感到厌倦,所以教师需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即融合我国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实例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具备实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如货币政策具备什么性质,这些性质背景下的货币政策会形成曲线移动,且以什么方式进行移动;财政政策具备什么性质,这些背景下的财政政策会形成曲线移动,且以什么方式进行移动。基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学生自然对这样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布置相关宏观经济政策让学生进行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点的方式方法,从而帮助帮助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理论只有与实践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篇8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的质变时代,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有很大的变化,经济为什么下行?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吗?宏观经济政策是什么?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希望在什么地方?不久前,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论坛上,知名专家学者和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者就这些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新常态”需要新思维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认为,为了解释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和内在的规律,“新常态”作为一个外来词汇频繁被决策层采用。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投资增速的明显下滑。同时,中国人口结构也已经发生了趋势性转变,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介绍,为应对短期的经济回落,政府会采取“稳汇、降息、增支、减税”的政策组合,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政策,为改革设置过渡期。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下行中,政府提出落实保增长措施,进行结构改革,改善总供给,同时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基建投入,改善总需求。从长期看,政府则要通过重大区域性发展战略、财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着手,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看来,目前中国经济只是告别了“老常态”,还没进入“新常态”,还处于过渡区间,可能会持续两三年。在这个阶段,宏观调控政策难以把握却更显必要。过渡阶段会出现很多“嫩芽产业”。宏观调控的意义就在于给这些“嫩芽产业”遮风挡雨。而所谓“改革”就是改良土壤、改良品种。如果这些“嫩芽”今后长成参天大树,中国的经济就会取得重大的发展。

他指出,由于世界进入了长时期“低通胀、低增长、低利润”的“新常态”,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造成了中国宏观经济的下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其核心的问题在于房地产。中国经济的短期“稳增长”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宏观经济的长期“可持续”,从而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而这必须要通过改革推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宏观经济政策就需要在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中间取得一种平衡。

中国企业应如何行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以“水落石出”为比喻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他指出,当经济增速下降,以前“淹没”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成本”“债务”“产能过剩”和“”四块“石头”就会露出水面。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既有的问题,企业家应下大决心,以“手起刀落”的精神全面改正之前的错误,不要心存侥幸。

篇9

学生需求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层次并不相同。与经济类专业通常会在本科阶段继续开设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不同,公共管理类专业在本科阶段一般只安排初级课程,但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内容一般都会达到中级程度。因此希望继续深造的同学就需要掌握中级课程的有关内容。初级宏观经济学与中级宏观经济学二者尽管概念体系一脉相承、教学内容结构类似,但是同样的知识,分析深度和应用的数学工具都差异甚大。如果完全不具备灵活性,只是拘泥于初级课程的固有内容,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阻碍其继续深造。

二、公共管理类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重点

1.针对学生需求层次不同,开设多层次的宏观经济学课程

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般都会开设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但是如前所述,也有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了解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此种课程设置就会不敷所需。因此,教学改革的着眼点,首先应当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与理解前提下尽量涵盖中级课程内容,以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这一点看似困难但却有其实际可行性。现代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已经较为完善,无论是初级还是中级课程,其知识结构及使用的概念体系都基本相同,所区别的只是形式化程度或抽象化程度的不同,即使用的数学分析方法的严密程度不同。

只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就不会影响对课程的正常学习与理解。当然上述方法只是在现有课程设置条件下的治标之策,更进一步的治本之策是有条件的学校争取在大学高年级以专业选修课形式开设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以满足希望继续深造和有更多学习兴趣的学生的需求。这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做法,但对各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师资结构和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视为未来的长远努力方向。

2.丰富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质量

从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固有现状角度出发,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较为松散,各部分知识内容各有特色,并且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非常紧密。针对这一特点,具体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当中,就应当针对不同部分知识采取更为多样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全面掌握各部分内容,达到形散实不散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跨国情景比较的方法讲授经济增长理论和一国收入水平的衡量,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国民收入各个组成部分的不同内涵。用学生作为主体亲身参与的方式讲授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应用课程当中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对一些现实问题如当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经济焦点话题展开分析讨论,一方面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囫囵吞枣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的科学,并非仅仅简单体现为课本上的单薄原理与教条。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乐趣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与兴趣。另外,如前文所述,现代经济学中大量使用数学分析工具,而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数学工具并在现实中能够加以应用,就必须进行足够的习题练习,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每一章节之后都会提供大量课后习题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但是由于课时安排有限,很难做到由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后习题一一进行讲解,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研究生助教的方式,在正式课时以外时间详细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消化课程内容。

3.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如前所述,一方面宏观经济学课程包括近20章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又相对有限。同时一般只有1-2次考试机会来最终判定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这些特点正与高中阶段教育相反,后者的教学时间较为充裕,涉及的知识范围相对有限,并且可以围绕同样知识内容反复进行多次考试,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单纯采用植根于高中教育特色的闭卷考试形式就无法非常准确的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真实理解与掌握。有些学生可能通过死记硬背获得较好的卷面成绩,但实际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经济学的概念体系与分析方法,考试结束之后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快就付诸东流。有些学生可能对经济学理论的整体理解更为清晰,但一次性考试固有的偶然性会削弱真实知识水平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因此,除了最终考试以外,还可以结合采用课程论文、主题发言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并令其在成绩评定中占据一定权重,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学习成绩评价结果。

4.尝试采用英文教材

篇10

 

作为教育部1990年正式确定的本科基础课及核心课,宏观经济学是管理类和财经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该课程是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方法,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阐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启发学生研究经济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对宏观经济领域问题的判断及分析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2]。

 

基于课程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开设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程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全球化经济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掌握更多的以英文为载体的国外先进的经济学原理,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媒介捕获国外先进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真正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能力的宏观经济管理人才。

 

然而目前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多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参考用书,缺乏英语语境下的本土经济学理论及案例[3]。其次,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其所涉及的众多原理大多采用了抽象分析方法,内容晦涩复杂[4,5],同时理论还在不断更新,加之英文术语和语境的适应障碍,给初学者尤其是缺乏社会与经济实践的学生而言带来了不少困惑与学习的困难。第三,全英课缺少合适的反馈机制,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解不够。如何保障学生能在英文环境中学透宏观经济学知识,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平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经济学专业素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自2012年开设工商管理国际班以来,将宏观经济学课程全英课列为核心课程,采取立项形式对宏观经济学全英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提升全英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全英课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全英课程授课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高的英文水平。基于此,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开设工商管理国际班之前已开始进行相关教师的储备,一方面引进具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知识过硬且英语水平优秀的年轻教师,另一方面从已有宏观经济学教师团队中选拔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业务骨干参加进修和培训,包括国内进修和课程培训以及境外研修:学院每年给予教师至少6000元/ 年的国内进修资助,并且每年选派并资助6名中、青年教师到境外进行课程研修及学习,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增加专业结合英文的实践机会。2014年度笔者即获得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进行研修,系统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及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同时,为了增强教师进行全英授课的积极性,学院通过试讲和竞赛形式进行全英课立项,以项目为推进力,引导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竞聘全英课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全英课程进行全面追踪,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能力。

 

二、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一)小组讨论模式

 

小组讨论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互动活动之一,尤其对于英语类课程,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点的掌握效果[6,7],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宏观经济学全英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英语水平、知识程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提前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原则,保持组内能力交叉,组间能力一致。作为教师,不同于以往“守门员”的角色,不再决定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何种知识,而主要是起“助产士”的作用,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指引并允许学生在准备期自主发掘资料,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挖掘更深刻的思想。而在讨论课中,教师尽量避免成为评判者的角色,尽量成为讨论的推动者和协调者。全英课共分为5次讨论课,每组人数为5人,实行轮值组长和成员职责轮换,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均得到体验,增强其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包括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组内成员间的分工、讨论设计均有各轮次组长分配。鼓励各组之间在他组论述基础上引入新的信息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拓展话题。小组讨论评价以学生个体和小组综合得分为最终得分,学生个体得分分为组间得分、组内得分和教师得分,评价包括发言内容、发言响应程度、提问以及资料搜集等;小组得分主要是以成员合作、组间竞争为重要衡量标准。通过合理的评价设计,尽量使得对每位学生的评价合理化。

 

通过小组讨论,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获取经济学知识的途径,完善了个体在具体问题上知识层面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将学生的思考层次从现象观察引导至深层次的理论思索和问题解决方案的寻求,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理论性强,并且较多地运用了抽象的分析方法,其所涉及的概念、原理及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8,9]。同时,宏观经济学又是对社会经济时间的提炼和总结,其内容涉及到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问题,因而与现实的联系尤为紧密[1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而又与生活贴近的案例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阐述,可以在增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启发学生通过现象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更利于学生通过社会经济现象和活动领会和掌握经济学的本质,牢固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对于宏观经济学全英课而言,目前在案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全英课采用的是英语授课,因此任课教师大多直接选用一些国际主流教材,如采用曼昆教授最新修订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直接采用该教材配套的案例进行教学,而这些案例大多是国外的经济现象,与我国的实际状况不符,不利于学生对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解。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时,还是采用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讨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此,宏观经济学全英课在将国外成熟、先进的经济学实践案例介绍给学生的同时,充分利用学院资源,进行本土化案例的引入。工商管理学院设有华南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内有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以中国本土案例为主,含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以及现代化的创新成果,同时学院在案例开发方面实行奖励,学院每学期期末阶段开展案例开发立项并提供案例开发启动费,并对获奖或入库案例进行奖励,因此在教学中有大量的本土宏观经济案例可以引用,便于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本土经济学现象。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英文专业水平,改变案例教学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案例分析内容,给予相关参考资料,学生课前阅读和分析案例文献,最后形成创业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用英文进行案例表述与讨论,也可以按照所选择的案例设定情境,让学生设计情节,并分角色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使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加深对宏观经济学具象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

 

三、完善学习反馈体系

 

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是在非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对课程的适应度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度等。如果有一个完善的教学反馈体系,那么任课教师就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课程信息,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节奏,修正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环节的效率。

 

(一)课堂反馈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转换只关注授课内容的传统思维,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对授课内容最直接的反馈方式,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和响应可以让教师及时判断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之间是否出现偏差,实时进行教学调控。宏观经济学全英课是采用英语形式将经济学知识转化为英语交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课堂中很容易实现互动口语表达环节的增设。在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开放性地自由讨论,而后基于学生的发问,进一步引申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层进式发问与讨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所表述的内容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程度。

 

(二)课后反馈

 

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以及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评估出教学效果,但在课后,教师很难再获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信息。有些高校为了获得课程在学生层面的评价和反馈,在期末设计了学生的教学评测环节,但反馈源较为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时效性的问题,该年级学生就失去了参与教师调整课程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英课要求学生每次课后用英文完成课后感,并作为课程考核成绩之一,内容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对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评测。学生课后感其实是对所学知识的二次梳理,在思考的同时巩固知识,同时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实时性调控。为了从更多的反馈源获得信息,学院拓展反馈渠道,从制度上和架构上保障和鼓励学生进行反馈,除了规定每个学期结束后由学生本人匿名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还进行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年度学生满意度调查、组织定期班委会,听取班委会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同时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结合教学评价与反馈结果认真剖析教学过程,由被动获取反馈信息进入主动反思性实践,追问每个教学环节设计背后的理念和目的,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和反思,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所讲授课程蕴含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职业文化,从而不断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

 

宏观经济学全英课任课教师注重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有效检查和反馈,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与学,可以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反馈意见得到尊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宏观经济学全英教学是利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下从事经济与管理的能力,为了保障学生能在英文环境中掌握和应用宏观经济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经济学专业素养,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更多、更实效的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同声传译;图式理论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所谓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主要的意思是,对于人类来说,任何信息的自身并不具有意义,只有当输入的信息与人们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结构相结合时才具有意义。而这里的背景知识正是“图式理论”所谓的“图式”(Schemata)。举个简单的例子,生活在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有数百种表示各种形态雪的词汇,而对于长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来说,可能就连雪这个概念本身都很少出现在他们的语言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生活经验的不同,人们思想中储存的“图式”也不尽相同。

我们在为应付形形的英语考试而练习阅读理解的时候,总会有经验丰富的“高手”告诉我们一定要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有同学问到我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我也会反复强调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如果说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是扩大词汇量的话,那么提高理解能力的最好方式无疑是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识储备。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一旦读到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文章时,即便有不少生词,还是能够对文章大意猜个八九不离十,而如果阅读的是自己完全陌生领域的文章时即使全部单词都认识却仍然会出现茫然不知何意的现象。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隐藏的正是我们头脑中的“图式”,也就是我们的知识树,这棵树的枝干有多丰富,树叶有多茂盛,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有多强!

对于同传译员来说,“图式”同样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同传们在一起聊天时常常会说,如果又会做同传,自己又有一个专业那是最好的。同传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具有通用性,而通用性却又可能导致广而不精。所以如果能有一个专业,或金融、或法律等等就更好了。至少在做本专业方面的会议时,你有可能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成为最好的翻译!

我们今天要谈的anticipating也就是“预测”,但并非毫无根据的预测,而是要根据我们的“图式”进行有方向、有依据的预测!当然我们不可能保证预测永远都是正确的,然而无论正确与否我们的预测都会对同传的顺利进行产生积极的影响。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正在现场翻译一次金融方面的会议,其主题可能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那么在与会之前我们就必须筹划建立我们有关此次会议的“图式”,也就是背景知识。对于职业口译员来说,为会议做200%的准备并不夸张,因为你除了需要阅读会议主办方提供给你的、与会议直接相关的资料之外,还必须要寻找和阅读大量与会议讨论话题间接相关的背景资料。更有甚者,如果你所要做的会议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你可能仅仅是在网络上搜索一些相关背景材料远远不够,那样的情况下你最好去图书馆找一些相关专业的书籍系统阅读,从而形成一个有关该专业的基本的概念框架和知识结构。当然我所谈到的这些都是针对职业口译员的,在目前的市场上,能够做到200%准备的口译员并不多。一是因为会议主办方往往直到会议开始前不久才联系译员,二是由于某些口译员在“旺季”是根本没有工夫精心准备每一场会议。

回到我们的例子。这场金融会议讨论的既然是中国宏观经济情况,那么我们在会前所需要做的“头脑风暴”有哪些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宏观经济所包含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像GDP,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等。其次我们更需要了解的恐怕应该是有关这一话题的最前沿的概念、研究和实践。因为需要同传的大型国际会议往往都是中外专家、学者和官员交流最新行业信息的平台,他们讨论的话题常常不会限于我们日常所了解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而是不断触及到许多虽然已经提出,但却并未普及的理念。例如与GDP相关的话题,发言人就有可能讨论到绿色GDP的概念或是某种前沿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如果我们对这些前沿理论与概念一无所知的话,那么仅凭临场的发挥,恐怕难免会有疏漏。

如果说有关宏观经济的话题在网络上几乎能够找到所有基本信息和最新信息,那么对于一些生僻一些的话题,我们恐怕就得更多地依赖图书馆。例如我曾经与一位同事合作过一场有关石油勘探与采集的研讨班,一周的时间外国专家授课,与以往一些会议只讨论有关石油发展的宏观趋势和政策不同的是,研讨班所涉及的话题非常深入、具体,而且前来听讲的也都是中方的技术人员。记得当时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对我们说:如果让你们俩去油田待个半年,这些技术细节你们就都理解了!可惜我们没有那样的条件,我们只是同传,是这一场石油,下一场生物质燃料的口译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和同事只能依靠从图书馆借来的一些相关书籍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有关石油勘探、钻井与采集的基本词汇的中英文对照,以及相关的知识。由于我们的精心准备和预测,现场的中方技术人员都纷纷过来询问我们是不是就是石油行业的从业人员。

除了会议前的准备和预测,在做同传的过程中也充满着预测的乐趣。我们的“图式”不仅包括对相关话题的知识储备,还应该包括对于一般发言稿的风格与结构的了解。在一本名为《目的》(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的翻译理论著作中,作者提出了“目的性理论”(Skopos Theory),即选择何种翻译方式应该有翻译的目的来决定,也就是要根据文体的功能进行翻译。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文体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同传的预测过程中有的放矢。例如,发言人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则采用的发言方式无非就是几种,像先提出一个反面的观点作为靶子加以批判,或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强调说明,又抑或是先用一个实例引出自己的结论等。我们若是能够对这样一些基本的语篇习惯及其结构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在同传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不断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发言人即将谈到的内容加以预测,这样往往可以节省不少宝贵的时间,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翻译质量方面。

参考文献:

篇12

宏观经济唱主角

如果说过去,股指与宏观经济长期缺乏关联,甚至背道而驰,那么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将不再是“纸上谈兵”,甚至世界经济与市场也开始拉着A股同步。这种转变在2007年得到了充分的演绎,流动性、CPI、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GDP增速、出口增速等专业财经术语,正成为社会最流行的话题,而宏观经济的风吹草动,也从来没像现在对股市产生如此直接的、巨大的影响。股市正在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估值体系在转变

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标志着A股开始由金融资本主导的估值体系,转向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碰撞、博弈的估值体系。金融资本主导的估值体系,或称价值投资,通常以市盈率和市净率来估值的。但大小非解禁后,大量产业资本通过该种方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新鲜资本的进入改变了市场原先约定俗成的估值体系。产业资本主导的估值体系,或者称为重置估值法,是以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与市值相比较,在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转换套利,所以定价权是在向着实业资本转移。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大盘在低位的时候,管理层发出了托市的信号,这不是以投资者获利为考虑,更多是以社会和谐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作为考虑的。

A股价值在提升

篇13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逻辑矛盾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和宏观经济学(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马歇尔在英国学派、奥国学派和洛桑学派基础上创立的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坚持“经济人”假设和“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主张自由竞争能够达到市场出清、实现充分就业,反对国家干预。在宏观层次上反对国家干预的经济学说(派)主要包括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但真正能与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相衔接的宏观经济学乃是理性预期学派,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虽然在政策主张上与新古典主义不谋而合,但其理论内核则是完全相背或不完全等同的。

二、新古典主义理论宏观体系的发展过程

1.货币学派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坚持经济自由原则,认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理想的经济制度,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政策但也并不主张完全放任的无政府主义,因为货币主义者强调“惟有货币要紧”(only money matters),而凯恩斯主义者则强调“货币也要紧”(money matters too),两句话不过一字之差而已。托宾就认为,现在几乎没有人会主张:“货币不要紧,货币政策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形成过程没有关系。”

虽然货币主义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同凯恩斯主义在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甚至是相背的,但两派都坚持“需求创造供给”,都属于西方宏观经济学需求管理的范畴,这与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供给创造需求”是不相容的;并且以friedman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更注重于经验数据的统计检验,在逻辑和内容上仍然缺乏微观基础,所以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不能看作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宏观扩展。

2.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失败的产物,反映了美国各阶层对现实经济不满的情绪(高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和高税收),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早期从事于演艺的里根总统在1946年收入已达17万美元,当时最高边际所得税税率高达82%~91%,里根以后常说,只要再拍四部片子收入就达到最高税率等级,再拍就等于白干。这使得他对高税率深怀不满,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更合他意思,所以里根总统的推动成为供应学派走红的关键。

供给学派在财政方面主张包括对富人在内的全面减税,特别是削减边际税率,同时根据“李嘉图-巴罗等价”政府减税的同时必须减少政府开支包括社会福利开支,所以供应学派政策也被人称为具有“劫富济贫”性质。在货币政策方面,核心是重视货币质量,稳定币值,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成为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应减少国家对货币经济的过多干预。供给学派与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点上虽有重合也有根本区别(否认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也不可能称作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试图弥补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缺陷:资源始终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经济周期问题。理性预期学派恢复了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和均衡分析方法,重新解释了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假设政府在人们没有预期到的情况下,突然增加货币供给量,这时生产者可能会把一部分未预期到的一般价格水平误以为是他们生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经济进入繁荣时期;由于“人们认识到真理,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当他们这样做时,就抵消了政策所期望达到的效果”,一旦生产者掌握了更充分的信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立刻调整理,结果导致繁荣走向萧条,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

理性预期学派在坚持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和分析方法基础上,解释了经济周期爆发的原因,并提出:为了保持经济稳定,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与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一脉相承,是对新古典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与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在宏观层次上很好的衔接起来,名副其实的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至此,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此框架内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在逻辑结构上完美的结合起来。

三、辨证地认识两套理论体系

篇14

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提高,财务状况趋好,财务风险降低;如果宏观经济运行不容乐观,企业投资和经营会受到影响,盈利下降,可能面临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国民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发电企业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市场化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这给发电企业带来无数机遇的同时也倍感压力重大。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电价调整、贷款利率调整等政策变化时,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将会随之变化,哪怕一个小小的变动都会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性,而由此产生程度不同的财务风险。电价政策一直是社会敏感话题,也是影响发电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节中的财务风险

1.1标煤价升高燃料成本加大形成的财务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而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占总成本的45%左右,因此对燃料成本的控制成为每一个发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2贷款本金大财务费用高形成的财务风险。

发电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历来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自有资金的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这虽然与国家宏观政策密切相关,但最终偿还债务是要落实在企业本身,为此电力企业要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强经营管理,堵塞漏洞,力争将因偿还债务导致的不容乐观的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1.3电费回收率低形成的财务风险。

发电企业主要收入是电费收入,电费回收是否及时关系到企业自有资金效能的充分发挥。但电费回收难已成为电力市场销售中普遍存在的热点,电费的长期拖欠成为发电企业发展的障碍。

2、发电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2.1加强对燃料成本的控制,降低高成本造成的财务风险

通过控制原煤采购价格、热值,加强煤场管理等手段,降低入场入炉煤的热值差,并能够科学合理计算掺烧比例,从而有效控制入炉煤标煤价。并且通过提前预测煤炭市场行情,科学合理地进行库存煤的管理,既保证生产,又降低原煤储存成本。

2.2财务结构优化管理,降低筹资成本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为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融资,融资有利于加速企业的发展,但举债经营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负债越多,财务风险越大。每个企业都应当结合自身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适当,优化企业的筹资形式,即企业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的合理结构,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围内。

2.3加强电费回收力度,积极控制电费回收风险

及时回收电费,保证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畅通,是发电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厂网分开后,电厂的主要交易对象是电网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必须与对方签订购电协议,在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的同时,对电费的支付方式、付款期限也要明确约定。同时还要加强双方的沟通,建立互信、互助的融洽关系,确保电费100%的回收。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