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范文

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教育;社会服务

音乐是结合文学、艺术于一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现实生活映射的成果。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各个地方都独具特色,与当地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流行音乐的社会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音乐艺术也紧跟其步调,不断前进。其中,流行音乐就以其独有的旋律个性,丰富明了的音乐内容,和贴近生活、易入人心的方式满足了年轻一代的内心追求。因而,它也成为年轻人最为喜爱,又积极参与的娱乐活动之一。就目前而言,流行音乐的广传度,也让它享有前沿的都市化地位。在流行音乐唱主角的音乐环境氛围下,音乐教育也备受瞩目。那么,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又将如何转变?笔者就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做简要概述,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的几点建议。

二、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频段,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规模也不断扩大、完善。音乐教育的发展脚步也不断前行。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素质,都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相对于一些音乐教育体系更加成熟的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在某些方面向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学习借鉴相关经验,找到国外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并结合实际,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优化。

(一)国内外音乐教育的共同点

音乐,对人类的教化作用不容忽视,是人类精神上不可多得的美味盛宴。国内外的音乐教育者在这一点上不约而同,认为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塑造等综合因素中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譬如,在课程开设方面,国内外都根据不同形势,在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学年时段,妥善的安排了相应的音乐课程,并步步依照其制定的计划执行和完善。

(二)国内外音乐教育区别

音乐教育被愈发重视。普及音乐教育,让音乐教育成为各个学习阶段的重要教育方式是各国的共同发展趋势。受国情、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我国与外国的音乐教育始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国外的音乐教育中,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及内心的审美。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情操方面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情感表现的呼吁多于音乐技巧的训练,强调更多的是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从而取得一系列的音乐水平提升。在我国某些发达的一线城市,“琴童”就突破十万并仍然在剧烈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国的音乐教育已走入某些误区。例如,“琴童”的增长,虽然体现了我国人民开始注重音乐艺术的培养与发展,但也带有浓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比如,在一部分父母的思维里,音乐艺术的学习成为了进入名校的一种捷径。某些培训机构的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对学生进行机械的强化训练等。这都脱离了学习音乐最为本质的意义。其结果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日积月累,影响了我国整体的音乐教育综合水平。

三、对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几点相关建议

(一)本土音乐文化的继承、开发

如今,国内外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创造对外交流平台,引进其他高校音乐教育的新颖教学理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模式丰富多样。然而,在这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弘扬本土音乐文化,也同样作为高校的使命,被充分重视。在打开新思路,突破新格局,研讨新项目的新道路上,挖掘历史沉淀的传统音乐文化,将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搬入高校音乐课堂,不仅对本土音乐文化发展和继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群“走出校门”

地方高校应鼓励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参与社会活动,把所学的技能在大众群体中公开展演。把特色的、专业的音乐活动带到社会中,多参加一些具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活动,助阵各类文化节的演出,让高雅艺术走出校园,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这类社会公益单位蝉联开展音乐鉴赏讲座,使得音乐教育普及化。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群还可服务于农村建设的“三下乡”慰问义演、关爱养老院文艺汇演、关注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高校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这类音乐活动不仅对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也加强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结语

在流行音乐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趁着音乐教育被推向为精神文化的重头项目。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也该被普及,大众应该保有独立且正确的音乐认识。时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文化底蕴让社会音乐文化也步入稳固的持续发展阶段,而高校音乐教育更能为社会的音乐文化锦上添花。高校音乐的教育功能对社会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良性作用。高校有能力也有义务为此做出一定贡献。

作者:于诗异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英.流行音乐与当代大学生相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秦冉.流行音乐对音乐教育的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184-185.

[3]陈婷婷.关于高校音乐教育流行音乐的定位[J].大众文艺,2013,21:221-222.

篇2

【摘 要】本文是针对现在21世纪初流行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其发展的形势进行探讨和分析,目的让大家正视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并对往后音乐教育领域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音乐教师某种程度上的帮助,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加强学生们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流行音乐;音乐教育;影响;发展现状

一、前言

许多人都可以在电视的屏幕上看多最近几年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歌艺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超级女声等。那么,到底为什么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年轻人对此都这么痴迷。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会让人们那么热爱,那么疯狂?那么,把这种音乐的元素加入到音乐教育当中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也会使学生有同样的狂热吗?下文将一一给出答案。

二、流行音乐的含义

在节目里,那些扣人心扉的音乐叫做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就是对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的一种统称,它具有群众性和通俗性。它最先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欧美流行过来,渐渐地,随时间的推移,它就在中国流行开来。在最近几十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音乐热。

三、流行音乐的发展与音乐教育

流行音乐慢慢地被广而告之,也被许许多多的人接受,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同样的东西多了,就会有比较。比较多了就会有强差之分。在流行音乐的领域里面同样也会有好歌曲和不好的歌曲之分,例如一些网络歌曲,者为了赶上市场或者为了出名就随意一些歌曲,而我们普遍都会发现网络歌曲是没有内涵,反而会污染大众的耳朵。

当然,流行音乐里面也会存在一些精品音乐,比如周杰伦创造出来的歌曲配合上他独特的唱风,歌后王菲所唱的《红豆》、《匆匆那年》、还有S.H.E.的《中国话》也令人大拍手掌。所以,流行音乐并不是从海外流行过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创造出适合中国的流行音乐,走出自己的道路,唱出自己的特色。

最近几年因为火热的歌艺节目,还有大量的动感十足,活泼的流行曲的影响,掀起了一股股的音乐热,也引起的大家对音乐的关注。而且这些流行曲大多取材都来自于作曲作词人的身边,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更被大众接受。如果将吸引力如此高的流行音乐加入到音乐教育里头,学生会不会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例如《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还有周杰伦用自己的母亲的名字来作为自己专辑的名称,这样的歌曲,这样的行为,都是些生动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不仅如此,用学生喜欢的劲歌金曲,用学生偶像歌手的曲子来教他们音乐知识,肯定会事半功倍。

四、流行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流行音乐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流行音乐教育建设方面尚未完善,例如:娱乐圈不能等同于学术圈。研究者在流行音乐领域方面了解不深。流行音乐教育体制不完善。流行音乐教学教材不统一。

流行音乐的流行趋势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弊就会有利。科技的发展之迅猛也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流行速度,由CD随身听到MP3、MP4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音乐说有就有,无处不在。从侧面看出,人们随意就能听到音乐,而且,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在他们手机里头播放的是流行音乐而不是其他类型的音乐,可见他们对流行音乐之喜欢。所以,音乐教育可以从流行音乐方面入手,好好利用流行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五、关于流行音乐教育的建议

其实流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流行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鉴赏能力和针对音乐学院的学生培养出具有专业演唱水平的流行音乐演唱者。除了学习演唱和基本的流行音乐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流行音乐的历史、熟悉作曲的技巧以及对流行歌曲、当红歌手的歌唱风格的把握。

那到底怎样才能很好地把流行音乐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一个更高的教学层次呢?

首先,我们要重视在流行音乐方面上的交流与学习。随着韩流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与该国家的专业团队,例如少女时代、EXO等超人气组合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在音乐与演唱方面多与他们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可以深入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和理清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其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邀请流行音乐歌手来当导师,就如《中国好声音》里头,是由有丰富舞台歌唱经验的歌手来当老师。如果可以做到这个程度,相信会激起许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迅速的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在教学当中,教师当然不能忘掉自己的教学宗旨,在教案的撰写当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一定的方向性。而且,学校应该新进一批合理的、有层次的、科学的教材。因为大多学校中有些老师是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流行音乐教育的教导的,可以说,老师也是自学,如果没有统一的教材,就会出现教学紊乱的现象。

还有,学要与用相结合,意思就是说,在教学当中,还要注重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的歌唱练习,一对一辅导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学院还可以开设流行器乐的教学,让流行音乐流传在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

六、结束语

流行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教学领域的无法阻挡的新潮流。我们就应该顺势而行,把流行音乐的元素加入到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注重歌唱方面,在音乐里头还有各种形形的方面需要注意,应该把流行音乐元素注入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流行器乐、流行歌舞、音乐制作与录音、现代音乐的历史与文学。延着“流行音乐”这一条线,多方面来培养学生,除了在音乐方面的教学,在音乐的背后,歌曲当中的情怀也需要教给学生来培养他们使他们拥有情操,铸造他们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陆厚廷.我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白云凤.流行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1

篇3

【关键字】中学音乐教育 发展前景 合理化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教育部门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教育相关部门要对音乐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当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大力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一、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作用

中学音乐教育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确保孩子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性情得到陶冶,音乐兴趣得到培养。音乐教学对实现跨世纪建设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提升学生全面素质方面作用无可替代。所以要加快中学音乐教育改革,快速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突出音乐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价值。信息化和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对于创新型人才和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训的最主要阵地,对于培养优秀素质的人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音乐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到音乐知识,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的提高。

二、中学音乐教育未来发展前景

未来的中学音乐教育前景主要向大众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灵活,设备更加先进,真正地实现设定的各项教学目标。

1.大众化发展是未来中学音乐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门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中学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把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实现重在参与的大众化音乐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只要学习成绩好,以后就能找到好的工作的传统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新时期教学目标是努力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

2.多元化是未来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趋势。弘扬民族音乐,对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学习理解是未来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对世界优秀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采用中西方结合的教学方式,走博采众长的多元化道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东西方音乐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了解认识,保障学生在差异和多样性的环境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欣赏各国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初中音乐教育多元化具有动态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广泛性主要指音乐的教学内容既包括现代音乐又含有古典音乐;既有西方传统音乐也有非西方音乐;既有现代文明音乐,也有远古的部落音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既要分析不同时间地区音乐之间的差异,又要寻找各个地区音乐之间的共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实现多元化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3.初中音乐运用综合化手段进行教学。“综合素质教育”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者提出的,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学模式,通过音乐的构成因素对学生进行一体化教育,有效地弥补传统单一方式授课存在的授课内容不联系,所教授的知识跳跃性较大等弊端。综合性教学将音乐赏析、音乐表演等融入音乐课程,可使学生接受到较为完整的音乐授课过程。综合性教学过程除了包括专业的音乐知识以为,还涉及许多非专业的知识,将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与音乐课程教授进行贯通,并购买相应的多媒体播放设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综合性教学由于初步开展,还需要教师积极的进行实践,对教学方式不断地总结创新。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学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地运用大众化、多元化、综合化等先进教学方法,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表演技巧,既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又要熟悉国外著名的音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音乐教师围绕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对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及时调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地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鄢燕.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7).

[2]陈洪涛.浅谈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7).

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教育;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音乐教育学以塑造人为目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它的实践性很强,其理论体系来源于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地方高校也在音乐教育中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然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逐渐兴起,使得音乐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地方高校也逐渐开始引进多元文化教育,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措施,力求做好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当今音乐教育的趋势

由教育部主办的“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活动”近日在河南大学落下帷幕。据悉,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62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186名学生参加。由此可见我国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实现了大融合、大交流,音乐教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新方向、新起点,这是全世界音乐教育的共同趋势。从以上现状及问题不难看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应当将多元文化教学理念纳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中,促使高校音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元化发展,通过这一教学理论的运用来改善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并促进高校音乐教学事业发展。

二、音乐教育在地方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重视通过审美教育让人们耳濡目染地去接受美好的事物,使性格、情操变得高尚、优美。地方高校教育也采用新型的音乐教育模式,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缔造出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音乐教育都可以提升学习审美的能力。

(二)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音乐内容,这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扩大了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空间。我国拥有56个民族,音乐珍品浩如烟海,高校应把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融入到教学中去,在中外音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学习国外音乐,又关注本民族音乐,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高校开展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作品,认识到音浅析音乐教育在地方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乐的丰富性,扩展自身的音乐体验范围,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体系、不同形态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及趣味性,刺激学生的兴趣及音乐感知力,切实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适应性

研究发现,接受音乐训练的儿童智商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儿童;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听觉记忆。此外,旋律简单悦耳的古典音乐还能提高注意力,这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效。良好的音乐适应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力。通过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学生接触了世界各地各种形式的音乐,培养并增强了自身的音乐适应性,从而能更好地进行音乐表演和欣赏。

三、结语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逐渐提升。音乐教育的发展赶不上学生新的追求,所以,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应该加快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借鉴外国文化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为高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增彩。

作者:张小满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璇.音乐教育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初探[J].艺术教育,2016(09).

[2]唐小捷.基于网络时代的音乐教育发展探究[J].黄河之声,2016(10).

[3]王红艳.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专音乐教育的改革思路[J].皖西学院学报,2016(04).

[4]苏广勇.远程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6(10).

[5]邓芷晴.浅析中美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6(16).

[6]杨晓丽.浅析基本功练习的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以保山学院音乐教育学生为例[J].北方音乐,2016(16).

[7]张含星.国内线上音乐教育产品现状分析[J].北方音乐,2016(16).

[8]杜鑫.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通俗歌曲,2016(08).

[9]孔广馨.音乐学术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研究[J].文化月刊,2016(16).

[10]熊一鑫.浅谈贵州音乐教育的发展简况[J].黄河之声,2015(23).

[11]黄建平.素质教育视野下多元智能与音乐教育关联性探究[J].科技信息,2011(29).

篇5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音乐理论照本宣科

受学校教育环境、音乐氛围、教学措施的约束,很多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缺乏互动性,缺乏学生与音乐教师之间的密切沟通。如果一直采用这种教学方式,音乐课就会成为普通学科理论教学课,很难培养出音乐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对课堂上所学音乐无法产生情感共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音乐教育水平低下。

2.音乐课不受重视

为了符合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也开设了音乐课程。然而,这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和高考通过率,音乐课或者其他艺术课不被重视,没有人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音乐学科成为附属科目,很多时候要为数学、英文等主科让路。

二、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的情感价值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独特的,音乐学习具有学生的情感培养、气质培养、人格塑造方面的优势。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情感、思维、个性以及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的思维与价值观。因此,高中音乐教育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学生身体内部的联动反应,使消极的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从而促进健全人格的塑造。

三、高中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

1.创新音乐教材

传统音乐教育教材缺乏对高中学生音乐水平的定位,不适合高中生使用。目前,以高中学生音乐素养提高为导向的应用教材并不多,无法满足高中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鉴于中国高中的现状,学校主管部门应组织一线音乐教师就教学现状研发教材,以免造成分散的、低层次的、滥竽充数的教材流通。

2.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进行有效组合,可以拓宽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渠道,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学生在练习发声时,发生部位和技巧很难掌握,通过新媒体技术,可以查找到海量的教育方法、图像、视频、音频等信息,这种立体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3.以学生为主导,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需求为起点,教师起到引导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展现自我,主动表达对所学内容的看法。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易到难,脚踏实地进行学习,让学生从主流的音乐作品中获得基本理论知识,从浅入深,逐步把握和提升理论水平。音乐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引入一些流行音乐,将典型案例和理论知识融合起来进行教授,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通过分析典型的音乐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实际应用的价值。

篇6

我国的音乐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体情况向着积极的方向改善,但是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音乐教师队伍不完善

我国人口基数虽然大,但是在音乐领域的人才却十分缺乏,作为一名优秀的能在高校帮助、引导学生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但需要扎实乐理知识,还需要拥有教育工作者的耐心、技巧。在当今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这样的优秀人员并不完善,同时高校对于音乐课程安排并没有与教育人员和学生进行完善的沟通,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这样往往使得教材内容,授课知识高于普遍乐理知识素质偏低的大众学生。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老师授课时感到乏力,学生不能接收到想要指导。另外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课程一样对于实践的锻炼,想象力、创造力的引导是非常珍贵的,然而能这样的培养帮助学生的教师队伍在各大高等学府都是十分缺乏的。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众所周知,音乐是门十分广博的学科,每个人在其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和自己喜欢的,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我国的音乐教育都是普遍型的教育,所有学生接受统一的内容,而这些统一的内容更是在一届一届学生入校前统一安排好的。这样的教育与外国先进国家相比就显得不够全面。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适合当下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开展前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方式套餐进行针对的系统教育更能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有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提高成为辅助式教学,更有利提升教学成果。

二、音乐教育管理策略及其发展趋势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有序健康发展的前提,音乐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快,甚至有点出现畸形成长的趋势,首先它尤其独特方面,在艺术的领域,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贯穿是最为紧密的,它是一种能被不同语种所共同理解的语言,更是不同的人能诠释不同含义、不同状态的学科。传统的教育有它的弊端,抑制了音乐教育中难能可贵的想想力、创造力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管理策略

首先是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引进不单单指的是将有相关知识体系的人才引入教师队伍,还包括开展先关活动,引入先关艺术家演出活动,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兴趣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育工作中真正的管理者掌舵人是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一个人,既包括教育工作者也包括参与其中的学习人员。在整个过程中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良好的沟通共同形成的一整套由上而下的方式方法,要得到上下承接方的紧密认可,需要在实践不断的摸索。使最终的目标是学生是希望提升自身的素质,拥有一项或者几项增添生活质量的方式方法,学校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过硬,良好的心理素质艺术气息,参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希望传道授业,体现自身价值。在整体实行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是策略的运行者,是实施的主体的。学生是管理策略的反应者,是受众,更是直接反应成果的群体。期间的承接则源于教学管理层支持,只有环环紧扣密切嵌接,才能有上而下的完整运行。其次,教育是提升一个人素质的最快的捷径,规范的体系政策则是保障教育切合实行的必要方式方法。在不违反学校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的前提下,应该发挥灵活主观能动性,制定符合学生特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开展工作之前,提供给学生可供选择的范围,通过沟通进行有选择的自主教育。同时对于施教的工作人员,加强考核,通过考核评定出适合付出教育的受众学生,有特色的教学。

(二)音乐教育发展趋势

音乐教学正在向着更为积极方向发展,无论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还是对于学生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面对思维更加活跃的学生,不但要传承千年文化大国的文化,更要有汲取国外优秀艺术的精华,形式上不但要沿袭传统的声乐,更是要引入,当下流行的各种元素,与时俱进。科教兴国教育改变素质,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被动的吸取,从而缺少创造性,缺少作为艺术课程最难能可贵的想象力,新鲜气息。只有鼓励自主学习,调动积极性,自主自发自愿的参与进来才能增加创造性,提升艺术造诣,可一通过设立奖学金,特殊贡献奖等措施帮助促进学习自主能动性。同时艺术鉴赏上严格把关,鼓励支持优良行为传播,严厉打击不良风气的传播,建立学生个人艺术档案,帮促完善整体发展。

三、结语

篇7

一、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发展动态

本世纪初以来,著名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与传播,对世界音乐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这些音乐教学模式的共性来看,我们可以看出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征。

1.整合发展,交叉互动

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继创立并推广普及,它们之间虽然有自己的独特教学形式,但往往带有密切相关的衣钵传承。比如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教学,就是受到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的启发,最终吸收发展而来的。同时他还吸收了柯达伊教学法的精华,从儿童生理发育规律入手,按照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教材编写等活动。从辩证法角度来看,任何一种音乐教学法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为此,各种音乐教学法体系都在努力完善自身,正是这种自我完善导致了不同教学法之间寻求互补,走向融合的趋势。

2.强调即兴创造能力

这些音乐教学模式既各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们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一个主题——即兴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也是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目标,是时展的要求。“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遵循这样的过程: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创造——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即兴创造包括在每一次循环中。”③奥尔夫的教学模式可以表述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这些模式的共同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这是未来音乐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之一。

3.多元化、本土化趋势

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基本一致认为音乐教育教学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美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别包括“理解世界各类音乐”;日本的音乐教育就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我国在引进这些先进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后,的确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要从中获得启迪,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我们适用的教学模式。我国的音乐教育者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奥尔夫节奏教学、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结合我国的锣鼓经来培养节奏感;柯达伊的手势教学、铃木的母语教学结合我国的民间音乐对学生进行音准合唱训练等。20世纪音乐教育所体现出来的多元化趋势,是值得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深思的。

二、建模原则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21世纪现代化音乐教育要以前瞻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才能使音乐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转贴于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代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反映到教学模式的发展中,就导致了由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向师生合作、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是“传承式”的,不同于西方的“建构式”,即:教师提供原则,学生自主构建。如何将这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智能,是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建立音乐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的。

2.理论依据趋向多元化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灵感来自心理学或者运用心理学的某些成果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随着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越来越清晰地阐明人类的心理(特别是大脑)在学习时发生的过程,从而科学地设计符合人类心理机制的教学模式。比如美国科尔曼的儿童创造性音乐教学实验,就是以现代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除此之外,当代音乐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还有信息论、社会学、美学、工艺学、管理学等,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这些将对音乐教学模式科学性的增强带来深远的影响。

3.多样化开放式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后,国内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不同的音乐教学模式相互借鉴、竞争、交叉融合,发挥着各自特有的功能,为音乐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音乐教学模式的广阔空间。这种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模式将打破教与学的时空界限,与生活的各方面纵横相联系。只有不断更新、吸收新信息和新经验,才能真正使音乐教学模式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综上所述,各国情况不同,在各自教育改革中的具体教学模式也是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要从各国的历史现状出发,适应社会和人发展的趋势。因此,音乐教学模式的建立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的发展与运用应该有广泛的空间,“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已有的或尚待开发的各种音乐教学过程或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多样化相统一的音乐教学策略体系,使其成为易于音乐教师直接掌握、运用或参考的‘教学数据库’,为音乐教师提供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参照系统。”④

注释:

①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283页.

②同上,第284页.

篇8

摘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师范教育转变为教师教育的世界教师发展趋势。高师作为培养未来音乐师资的摇篮,顺应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发展要求,做好未来音乐师资的职前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文章就教师专业化视野下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师专业能力的拓展的议题,阐述了音乐专业学生走向专业化必备的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未来音乐师资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师音乐专业 学生 教师专业能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师专业化运动以来,教师的专业化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中的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的专业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过程。”①也就是说,未来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具有敏感的忧患意识,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还需要具备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教师专业能力,才能不断完善,走向专业化。那么,作为培养未来音乐师资的高师教育,顺应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发展要求,做好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能力先天不足的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职前意识、能力的培养,则应是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应在提高学生文化课修养和学科专业能力的同时,全面拓展学生的教师专业能力,以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坚定未来教师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能力拓展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学科专业能力

音乐学科专业能力是高师音教专业学生从普通音乐专业学生转化为音乐教育者必备的教师专业基本能力。它包括两方面:音乐学科专业能力和音乐学科教学能力。音乐学科专业能力包括:演唱、演奏、伴奏、指挥、音乐技术理论及相关音乐文化等知识技能;音乐学科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音乐教学设计、组织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外活动及艺术实践的组织能力、音乐课程资源运用及开发能力、把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转化到课堂的能力等。

二、自我更新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必须基于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自我更新能力的形成,必须要基于当代教育理念下先进教育意识的培养,即:

1.自我完善的师德意识

自我完善的师德意识将是学生终身从事教育职业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学生今后从事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将决定着高师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是否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即德性),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德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德性的本质是丰富的人性。基础教育改革呈现的是人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果离开了人性而单独强调德性,人就成了仅有躯壳,没有血肉、没有感情僵化的道德标本。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受艺术个性培养模式的影响,多具有较强的个性和不自主的行为意识。所以,当未来教师面对一个个充满发展潜能的音乐学习对象时,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自律性和非盈利性的服务动机。为人师表,把教师的德性定位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志向和兴趣的基础上。通过音乐知识育人,以自身的作为育人,以高尚的师德行为激发处在个性发展中的学生,才符合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2.自我专业的发展意识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叶澜教授认为:(1)指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自我认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2)在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付诸行动时,它还能够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所以说,如果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又了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阶段理论,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相比照,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以至最终真正达至理想的专业发展,使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自我更新”取向。所以,强调培养音乐专业学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不仅顺应了学生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促进了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3.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

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然多数音教专业学生自制能力差,自我意识过强,浮躁、马虎,随意制约着其专业的发展和理论的提升。读书学习的过程不但能促进他们不断完善、成长,还会影响到他们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因此,尽早树立音教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才能促进他们在进取中不断完善,尽快步入教师专业化的行列。

三、交往、沟通能力

学校教育系统是一个人的工作系统,学校教育也是一个培育人走向成熟和发展的教育系统。因此,在现代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都离不开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音乐教育是施美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不断发展的育人工程。交往其实也是艺术修养的一个环节,音乐活动中处处都体现着交流和沟通,正如:演唱、演奏需要同观众的交流,合唱排练需要指挥和团员的交流,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等等。显然,交流沟通能力对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更新和超越至关重要。四、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核心,体现着教师成长的个体性、发展性,反映着教师成长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追求。”②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所以,反思能力能促使教师运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际教学活动,借助反思重审和批判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发展和建立个人见解,个人的判断能力和思考力,不断超越过去,促进自我发展。所以,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在知识结构上本身存在着缺陷的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将是促进学生更快地走向成熟的必备能力。

转贴于

五、教学管理能力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有着教育组织和管理的责任。如:班主任工作和音乐社团的组织与管理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参与,需要教师有按教育目的规划教育活动的决策和设计能力。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更要具有使管理本身也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把学生管理工作变成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变成让学生在为集体贡献的过程中展现特长、发挥优势的舞台。”③所以,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社团组织与管理等管理能力也应是当代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六、教育科研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然目前许多高师音教专业学生缺乏作为一名未来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素质与水平不高,教育研究手段落后、方法单一。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影响教师终身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未来教师成长的长远意义。为此,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拓展,应表现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世界现象的意义,对日常学习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其次,应通过教育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创新意识和处理分析问题能力,打下坚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教育科研素质。

七、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现代音乐教育技术能力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能力、绘谱和MIDI制作能力 、电子乐器教具使用能力、音乐课件制作能力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丰富了音乐教学媒体的资源,也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教学元素,这给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启示: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育师资,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教学技术、ACT音乐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八、教学测量和评价能力

科学的教学测量和评价模式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有效手段。掌握

必要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对促进教学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主要考虑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和音乐基础能力的发展。所以,科学先进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掌握不但对发展学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未来教师从事美育教学也至关重要。

当然,“师范教育转变为教师教育意味着教师职前培养和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意味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体化。”④因此,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完善和拓展,只要与高师院校课程设置理念和模式对未来教师职前培养提供的条件符合,与教师专业化理念下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一致,那么,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注释 :

①刘天娥.走向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2006.6.

②吴志华,刘海民.论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3.

篇9

关键词: 音乐教育改革 美育 民族音乐

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史上,并不乏音乐教育大家,从李叔同、、萧友梅、黄自、陶行知、陈鹤琴、沈心工、刘质平、丰子恺,到贺绿汀、李凌、赵、陈洪、张肖虎等前辈,他们均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当代国际音乐教育的特点是:音乐之于人的重要意义被人们重新加以反思和认识;科技新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育领域;新的教育哲学理念引导下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视角逐渐突破学校的局限而转向普通大众。随着国际间音乐教育交流的增加,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思考与探究的新成果会不断涌现,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的认识也将更为深入。①

一、音乐基础教育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体系,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了一场历史上影响最为广泛、深刻和全方位、大动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全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同时,各国音乐教育界普遍认识到,音乐教育不再单纯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应是全人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宽容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喜爱、学习、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的音乐教育理念。

(一)教材方面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小学音乐教材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而这些版本的共同点就在于,小学音乐学习的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音乐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主要的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编写的,教材的设计编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更符合环境与时代的要求,同时也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学教材的编写则更注重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内容也更多样化,当下,学校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地的特色成为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

(二)课堂教学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反客为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学方法由单一转向多元。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音乐的愉悦感情,努力使音乐课程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们放松心情的良药,让音乐真正进驻学生的心中,更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同时也建立起新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和谐开展。

(三)教师方面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要广泛地、全方位地掌握与音乐知识有关的广大学科的内容。音乐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再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案都不可能实施,因此师资的培养对其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德国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与其一直以来高标准、严要求的师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②德国首先对教师施行多层次与灵活的职前培养模式,这样更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其次,强化教师培训中的教育实践环节。正如现在社会中,更注重实践能力一样,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备受重视;最后,注重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合理性布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担任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及革新者。因此,教师素质的全面培养,是新世纪音乐教育中尤其值得重视的一方面。正因为如此,德国对音乐教师严谨的考核,才使其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素质,使德国音乐教育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

二、实践还是审美

邓兰在《实践还是审美:“二元对立”批判范式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困惑》中指出: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然而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甚至“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教育只关注音乐作品,漠视音乐的创作背景、文化基础,教学热衷于将学生思想囚禁在音乐作品的曲式中,远离多元的文化。然而它来自于实践的证据并不可靠,现实中的中国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但并不武断地认为审美是音乐教育的唯一价值,更在实践中渗透审美的理想,使实践充满美感体验。实际上,“审美”与“实践”绝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而无论从中国的音乐教育现实出发,还是就音乐教育的内在品质而言,中国音乐教育都必须坚持审美的本质属性。③

王安国在《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中采用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对音乐审美作出如下释义: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由于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提高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提高抽象思维、敏慧推理的智能,提高对于外来信息的记忆、反馈能力),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④

田耀农在《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中认为:美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性、经验性的直观判断;进而提出“美为贵”的思想,认为美是真善贵的统一;同时还提出了一种美的本源假设,认为人类最初不是为了审美的需要而是为了自身“被审美”的渴求才去创造美的,“被审美”的需要是创造美的动机,“被审美”更接近美的本源;进而认为美育理应是立美与审美的教育,而不仅仅为审美教育,美育应包括“被审美”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所以,美育应该是立美、审美、被审美的全面美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应适应“全面美”的教育要求并在观念、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改革和调整。⑤

王志军在《中国音乐教育应回归文化与审美本位》中指出: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忽略了音乐的文化性,片面地强调了音乐的技术性。全力发展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是目前学校音乐教育的首要问题。从音乐自身的表现方式、形态和特性来看,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还忽略了音乐的审美本质,片面地强调了音乐在德育、智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根本目的,它不是德育与智育的“殖民客”,我们在强调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审美功能的同时并不否认其具有德育、智育的功能,但德育与智育决不能涵盖、包容整个音乐教育。⑥

审美与实践是互不干涉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体现审美,在审美的过程中实践。正如邓兰所说,“审美”与“实践”绝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无论是从中国的音乐教育现实出发,还是就音乐教育的内在品质而言,中国音乐教育要在坚持审美的本质属性基础上进行实践。

三、民族音乐进课堂

传统能给我们什么?多年来,中国的音乐教育是依照国外音乐教育的模式向前行进。无论是教育原理还是教育方法,无不选取西方的。而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有的甚至失传。新课改的进行,给了民族音乐文化一次重生的机会。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国的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学生,民族音乐文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易懂、易接受。把民族音乐引进课堂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摆正中西音乐教学的位置。

20世纪以来,在我国专业音乐院校及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及中、小、幼音乐教育中,都遇到了如何摆正中西音乐位置的问题。要想重新振兴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就要按以我为主,外来为辅的原则,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应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放在首位,在青少年的心灵中树立起中华本土音乐是主体的地位。这样做,并不是说西方音乐不重要,更不是没有“洋为中用”。我们应当毫不含糊地告诉青少幼一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音乐的薪火,而且要从世界各国音乐中吸取营养。⑦

在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进而真正体会华夏音乐的真谛,是当今音乐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节奏对于人类具有最本能的生命意义,无论抓髻小儿还是耄耋老人无不对敲击节奏特别感兴趣。我国有着极其悠久、丰富的鼓乐传统及品种,特别是目前濒临失传的戏曲打击乐“闹开台”,如能及时抢救并引入课堂,则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不失为一种轻松、简便和愉悦的敲门砖。本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本土音乐教育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使传统音乐文化在新形势下找到新的附着点,从而得以保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⑧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在传承这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识时要树立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首先,各民族的文化都应当受到尊重;其次,每种文化的独特价值只有在排除偏见、歧视的前提下,才可能得以挖掘,得到确认,受到保护,进入传播与交流;再次,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所含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应当运用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尺度予以冷静而准确的解剖、辨析;最后,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种文化的存在,发扬其可贵的价值,舍弃其消极面,探寻其不断提高的途径。⑨

传统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任何音乐文化知识的产生及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是密不可分的。而今天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积累也是在传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见证着一个民族的成长。

四、总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大的变革,无论对教材,还是对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师自身素质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更加注重审美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作用,把民族文化知识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虽然改革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也是在不断完善发展过程中必须克服的。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去探究,去完善。

注释:

①金世余.当代国际音乐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1期(46)).

②庄重春晓.从德国音乐教师的考核看其对音乐师资的培养.人民音乐,2005(12).

③邓兰.实践还是审美:“二元对立”批判范式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困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期(132)).

④王安国.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音乐研究,2006(3期(91)).

⑤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中国音乐学,2002(4期(93)).

⑥王志军.中国音乐教育应回归文化与审美本位.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3期(23)).

⑦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03(1期(22)).

⑧班一.关于戏曲打击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2期(88)).

⑨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中国音乐学,2004(1期(111)).

参考文献:

[1]金世余.当代国际音乐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1).

[2]庄重春晓.从德国音乐教师的考核看其对音乐师资的培养.人民音乐,2005(12).

[3]邓兰.实践还是审美:“二元对立”批判范式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困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

[4]王安国.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音乐研究,2006(3).

[5]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中国音乐学,2002(4).

[6]王志军.中国音乐教育应回归文化与审美本位.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3).

[7]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03(1).

[8]班一.关于戏曲打击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2).

[9]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中国音乐学,2004(1).

[10]马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构想.人民音乐,2006(4).

[11]刘永昌.音乐教育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艺术探索,2007(S1).

[12]文红宣.理论创新与教学传承――对我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三项重要研究成果的思考.中国音乐,2007(2).

篇10

关键词:课程设置 高师 音乐教育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最直接的联系,直接关系到输送的人才是否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机构对师资的各种要求:是否符合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的发展的要求;是否适应学校办学发展的要求。概括地说,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及发展趋势,有利于多出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我校也一直在这方面做着努力与各种尝试,通才专业的设立(现改名为艺术教育专业)就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一次创新,课程较之以往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党的以后,我国再次强调美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将音乐教育视作落实美育的重要手段,前不久教育部提出的“京剧进课堂”,再次把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纵览国内的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大致有以下三类科目组成:公共理论科目:其中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道德、心理学、教育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音乐专业科目:其中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声乐、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欧洲音乐、艺术概论、音乐教学法等。学校的公共选修课与系里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的知识面。

一、我国与美国和德国的音乐教育的比较分析

美国的高等院校中,不少都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加上音乐学院内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从事音乐教育的师范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学校对未来音乐教师的教育能力与知识结构要求颇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面:较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行为科学的知识;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基本的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普通教育理论和方法;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课程的安排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音乐教育实践方法类课程:课堂吉他、小学音乐教学、器乐教学法、中学普通音乐和合唱教学法、音乐教育的组织和督导、弦乐教学讲座、中小学合唱教学法。第二部分是音乐教育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表演、理论作曲等)。这部分有100多门科目供选择。

再看德国。“德国的音乐师范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体制,各州甚至各校间都各不相同。小学音乐师资一般学习三年,中学音乐师资一般学习三至四年,高中音乐师资则学习四年。在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后,必须参加一次国家考试,获取合格证书。然后到中小学进行两年的实习,实习合格者方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到中小学中去担任音乐教育工作。[1]”

德国音乐师资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本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实践、专业科学理论、专业教学法。艺术实践以器乐和声乐为主,合唱指挥和乐队也是必修课。专业理论的学习,包括音乐学、教育学,音乐教育和教学法理论。教学法方面的学习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创作(创作式的和即兴式的发现音乐)、再创作(演唱和演奏发现的音乐)、接受(听音乐)、移动或改变音乐(将音乐与词文、图画、身体运动、情景表演结合)、反思(对音乐进行思考、讨论)为中心的教学能力。对音乐师范的学生具体要求是应将音乐理论、课堂实践和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起来研究,努力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帮助学生自由发挥塑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发展他们的表达力。师范生应朝着“教师是教育者、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革新者”的方向发展。

与国外的高师音乐教育所开设的课程相比,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涉及面相对比较狭窄,缺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广度,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中,缺少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管理方面的基础性课程,这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欠缺,直接影响了他们教育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课程的设置应当遵循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又有许多共同的属性。它们都是以人为培养对象,都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教育重点,都有一定的上层建筑属性,都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2.人文性

音乐教育是普及音乐文化的教育,人文性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基础。音乐艺术是人类所拥有的文化产物,是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文明发展史的艺术见证,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直至相互接纳的桥梁。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是开拓文化视野、接受多元化文化、孕育国际文化意识的过程。

3.创造性

音乐教育又是发展创造才能的教育,创造性是音乐课程的根本特征。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门类之一,从作品的产生、表演到欣赏,音乐创造贯穿始终。“而音乐教育则能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的音乐体验和行为展示,凸显音乐的创造性特征。在即兴创作与有目的的创作过程中,丰富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并在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才能的同时,开发学生音乐智能为核心的多元智能” [2]。学生参与在各种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张扬,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4.双重性

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和教育双重专业人才的培育体系,要求能够培养出既有音乐专业技能,又有音乐教育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体现高师音乐专业的这一特点,一方面培养学生娴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音乐教育的能力。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课程的设置,必须突出教育目标,合理安排双重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上的比例,适当增加音乐教育管理方面的基础性课程,掌握音乐教育的方法,熟悉青少年心理与发展等,总之,应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

5.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音乐和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也应当与时代同步发展,其课程设置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先进性。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大艺术教育”的理念和体系正在形成。将音乐教育与戏剧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电影教育、文学教育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随着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也已逐步地进入课堂。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师的音乐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音乐素质,在课程设置方面作出调整,不断开拓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教育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高师音乐教育也必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确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将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姚思远.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1

关键词: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现状;教改问题;整合

高师学前教育是立足于培养从事学前儿童教育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其中音乐课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幼教专业人文音乐素养,幼教音乐技能,幼教音乐教学教法的,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综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幼教师资音乐教育综合素质,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我国幼教发展趋势看,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园教育越来越趋于综合化的趋势。其中也指出:幼儿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建构高师新的学前音乐课程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师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的基础现状

(一)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状况:

近年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不理想,文化基础弱,艺术素质更低。以昆明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0年起招本科),据统计,2010级本科50名学生中,专科60名学生,仅有30几名同学是以第一志愿录取的,20几名是以第二、三志愿录取的,剩下的同学都是从其他各种专业调剂过来的,进校后90%的学生对专业认知度为0,更太不上认同或热爱。在录取时没有经过任何技能测试和必要的面试,由于没有任何艺术基础,使他们对音乐类艺术课程从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甚至抵触情绪,而要通过三年或四年的专、本科音乐各科教学,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所必须的综合音乐应用能力,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学前教育专业整体目标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定位要准确。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本科、专科、中专、职校并存的今天,各层次办学在把握好重点突出自身优势的同时,都不可避免的应处理好专业理论与艺术技能的比重关系。例如近年来,很多高师院校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节,把学前本科定位在培养幼教教学科研人才上,重视教育理论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十分突出,造成本科毕业生职业技能较差,大多只能从事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这一培养目标与幼儿园需要一线教学老师的实际相矛盾。本科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极大地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定位:

专业目标定位的不明确还会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音乐各学科课程比例要把握好深度和广度。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在整个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必修课程在所有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不够,无法贯穿学制始终,通常情况下实际学习只有两年。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像音乐专业学生一样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音乐艺术学习和训练。对从高中毕业入学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讲,钢琴等操作性技能的学习就显得十分吃力,再加上学习时间十分有限,致使技能水平有限,直接影响了其施教能力。还有,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采取“拿来主义”,简单模仿音乐院校或高师音乐系课程设置。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音乐教学法、音乐欣赏等分科设置,课程之间缺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同时,很少考虑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缺乏音乐与教学法紧密联系的观念,音乐专业要求的深度深,但结合幼教音乐艺术教育实际的广度延伸又不够,严重脱离了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不利于学生幼教音乐艺术教育知识结构的优化。学生实际动手教学能力不足,综合音乐教育能力就更弱。

二、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纯理论研究型。站在理论层面高高在上的审视研究课程优化理论。然而这类研究既使从理论上再如何完善,不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应用,不结合技能转化到教学的训练,对改变和提高幼教音乐师资的实际教学水平,意义不大。

(二)单纯研究某一学科技能提升的问题型。提出的看法普遍是:从中专升格到本科后,技能训练应在深度上提升,演奏演唱技能要更专业化。这是一种近乎理想化的提法,没有结合生源情况和课时比例升本后反而缩小的实际,缺乏对当前幼教一线实际的基本了解和研究。

(三)研究单一课程的教学教法优化型。如内容补充,教学侧重点。针对单科教学内容,主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实际需要的演奏或演唱内容上作的调整。如在钢琴课教学中加强儿歌配奏,即兴伴奏的研究,在唱歌课教学中加强儿歌自弹自唱的内容等。这类教改,更贴近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对提高学生施教能力有一定效果。

篇12

高师艺术教育本、专科专业点也从1987年的300多个增长到500多个;并且有硕士点30个。逐步改善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给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怎样更好的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相接轨,实现与其携手共同发展,与时俱进,已成为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讨的课题。

2003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在召开的专门研究布署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也在全国教育科学科研培训会上强调:“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

应该看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一定的落差;与新时期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有一定的距离!在地方所属高师教音乐普修课十几年,最令人无奈的是,到目前为止,各学科、各专业学生中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几乎是乐盲,连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音阶、音高、节奏、节拍都不清楚。据学生们讲:“小学时上音乐课,就是跟着老师学唱歌,流行什么就唱什么,音乐课还经常被换成语文或数学课;到了中学,学校为了抓升学率,音乐课基本就没有了。”

而在基层高师,也就是地方所属专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目前仍延用着199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布的课程方案(试行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与农村音乐教学的实际脱节,且滞后于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甚至把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等同于音乐表演人才来培养,把舞台表演人才的培养标准作为衡量以讲台、课堂为主要定位的教师的标准。以技能代替素质,把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引向技能教学的误区中,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在对基层在职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作问卷调查时了解到:大多数音乐教师不知道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甚至没听说过,更谈不上参加“新课程”培训。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音乐教师,也就是音乐教师不但要上音乐课,还要兼上地理、自然、英语,甚至语文、数学等课。这与新世纪我国迅猛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在部级、省属高师和大城市、发达地区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较大的落差!然而,这些地方所属基层高师,肩负着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他们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和教学改革中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图示:为了培养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适应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实际需求的音乐师资,由沧州师专音乐系牵头,组织集中了15所地方所属基层高师在音乐教育与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了“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把目光集中在为广大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教师的焦点问题上。从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入手,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通过零距离接触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研究途径,掌握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现状,拟订出相对合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相匹配的、适应时代教育发展和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层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并通过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切实达到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基本目标。

类似这一课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国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在欧洲音乐教育的传统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音乐师资的培养具有培养目标明确(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科学、教育、技能知识和教育能力)、课程类别多样、各校特色鲜明等特点,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相配合的基础上,重视音乐教育学,重视民族意识和品德教育,并且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管理科学严谨、评估体系完善。德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将音乐理论知识、课堂实践和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起来,以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组织教学的经验、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提倡音乐教师应当是教育者、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和革新者。日本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侧重教育思想准备和音乐专业修养,其课程结构包括一般教养课程、音乐专业基础课程、外语课程、体育课程等,使音乐教师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修养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有其历史形成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各其独特的条件和环境,各区域高师之间也有自己的体系与特色。因此,不同地区、院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针对本校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特点、发展趋势而进行。尝试将地方的风土人情融入本校、本地区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中,使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所以,课题组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世纪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向及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

2、不同国家、地区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3、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历史、现状及其得失研究。

4、新“音乐课程标准”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5、适应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内容体系、评估体系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

6、拟订出适应在我国北方农村贯彻实施中小学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具有地方特点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改革方案。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逐步改善目前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尤其是北方农村音乐教育实际发展需求)的现状。

2、逐步改善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尽快适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现状。

3、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拟订出适应在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实施的、符合新“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教学大纲。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详实的、有说服力的决策参考依据。为21世纪广大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发展型、综合型、开拓创新型的教育师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从适应新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视角来审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合格标准,进而探索出符合这一标准的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以指导高师(本、专科)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

2、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各地所属高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对知识结构、培养目标的要求上也都有其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采取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措施与方式。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运用比较法、历史与文献法、观察与调查法、实践与经验总结法,通过深入农村中小学校调研、体察、指导,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切身体验来指导基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我国北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

1、地方所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论文、研究报告。

篇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建设,使得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而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将教育事业做好才能够为我国各个领域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在此过程中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高等院校将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赏识教育;融合与实践;措施

随着时代变更,我国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今应试教育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主流,当代教育更加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赏识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等,而音乐教育如今也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各大高校均在加大音乐教育建设,然而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均有待提升,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音乐教师尚未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也并未理解赏识教育的真谛,因此其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暴露出些许问题,因此今后各大院校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现状

虽然目前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并针对音乐教育采取了相应改进措施,然而大多数高校却并未将其视作重点,此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各大高校缺乏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而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认知也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无法全身心投入。除此之外,音乐教育模式也较为单一,课堂气氛长时间处于沉闷状态,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也有待提升[1]。

二、高等院校将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相关措施

(一)善用爱心原则

不难发现,我国虽然一直在强调人人平等,开展人文教育等,但在实际中教师与学生之前依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尽量放下教师的“架子”,以赏识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对学生挑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音乐使人快乐”,教师应使此句话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因此今后教师不应只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冷冰冰的工具,而是用心来对待音乐教育、对待学生。

(二)善用适度原则

赏识教育若以字面意思来理解,难免会使很多人产生误解,然而赏识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表扬,其中还蕴含着“识”,此意为认识自身、认识他人,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应过度表扬,也不应全盘否定,而是真正正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难发现,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长期持以表扬状态,不仅会使该学生渐渐变得自负,也会使其他学生感到被冷落、被遗忘,从而渐渐对学习音乐失去信心,更加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2]。

(三)学会宽容学生

校园教育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往往难以避免,而音乐本身对于学生即有一定的要求,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自身对音乐充满热情,然而却由于天赋问题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领域而一度陷入瓶颈,此种情况虽无可避免但却是可以改善的。教师今后应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面对学习状态不佳、散漫的学生也不应以激烈的语言和不善的语气对其进行批评,而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于今后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优化教师综合能力

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结合在我国教育史中并不常见,因此我国教师缺少此方面能够借鉴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改变自身教育理念,针对当代社会对学生的新要求,来规划音乐教育体系,并且不断提升自身音乐技能、教学能力,将赏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除教师进行自我提升外,各大高校也应为音乐教师争取培训机会,同时积极引进该方面的优秀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此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师资问题[3]。

(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使学生掌握高超的音乐技能,而是能够在此过程中通过音乐教育来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创新能力,并逐渐具备思考、辨析、审美等多项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难以达到此目的,赏识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教师更好地认识自身优缺点,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音乐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课题,如将某段乐谱进行改造、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能够奏乐的物品并投入实践中等。

(六)具有针对性

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具备了多种表现形式,而学生个体之间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并实施赏识教育时,应尽量实现因材施教,针对发声不佳而乐器演奏较好的学生,可以将重点放在培养其乐器演奏方面,而不是一味的提升其发声能力。此种方式可以实现“术业有专攻”的理念,也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乐趣和信心,但此种方式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完全放弃薄弱的部分,可以将学生的问题逐一指出,并给出相应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为我国广大学子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我国一直在为优化教育事业而努力,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优秀理念、优秀教学方式被开发、被使用,赏识教育即为其中一种。音乐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并且发挥了不错的作用,然而目前来看该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在将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中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而此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局面出现。

作者:庞琪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05):122-126.

篇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建设,使得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而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将教育事业做好才能够为我国各个领域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在此过程中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高等院校将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赏识教育;融合与实践;措施

随着时代变更,我国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今应试教育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主流,当代教育更加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赏识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等,而音乐教育如今也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各大高校均在加大音乐教育建设,然而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均有待提升,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音乐教师尚未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也并未理解赏识教育的真谛,因此其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暴露出些许问题,因此今后各大院校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现状

虽然目前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并针对音乐教育采取了相应改进措施,然而大多数高校却并未将其视作重点,此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各大高校缺乏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而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认知也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无法全身心投入。除此之外,音乐教育模式也较为单一,课堂气氛长时间处于沉闷状态,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也有待提升[1]。

二、高等院校将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相关措施

(一)善用爱心原则

不难发现,我国虽然一直在强调人人平等,开展人文教育等,但在实际中教师与学生之前依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尽量放下教师的“架子”,以赏识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对学生挑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音乐使人快乐”,教师应使此句话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因此今后教师不应只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冷冰冰的工具,而是用心来对待音乐教育、对待学生。

(二)善用适度原则

赏识教育若以字面意思来理解,难免会使很多人产生误解,然而赏识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表扬,其中还蕴含着“识”,此意为认识自身、认识他人,因此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应过度表扬,也不应全盘否定,而是真正正视实际情况而定。不难发现,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长期持以表扬状态,不仅会使该学生渐渐变得自负,也会使其他学生感到被冷落、被遗忘,从而渐渐对学习音乐失去信心,更加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2]。

(三)学会宽容学生

校园教育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往往难以避免,而音乐本身对于学生即有一定的要求,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自身对音乐充满热情,然而却由于天赋问题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领域而一度陷入瓶颈,此种情况虽无可避免但却是可以改善的。教师今后应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面对学习状态不佳、散漫的学生也不应以激烈的语言和不善的语气对其进行批评,而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于今后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四)优化教师综合能力

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结合在我国教育史中并不常见,因此我国教师缺少此方面能够借鉴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改变自身教育理念,针对当代社会对学生的新要求,来规划音乐教育体系,并且不断提升自身音乐技能、教学能力,将赏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除教师进行自我提升外,各大高校也应为音乐教师争取培训机会,同时积极引进该方面的优秀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此也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师资问题[3]。

(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校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使学生掌握高超的音乐技能,而是能够在此过程中通过音乐教育来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创新能力,并逐渐具备思考、辨析、审美等多项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难以达到此目的,赏识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教师更好地认识自身优缺点,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音乐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课题,如将某段乐谱进行改造、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能够奏乐的物品并投入实践中等。

(六)具有针对性

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具备了多种表现形式,而学生个体之间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音乐教育并实施赏识教育时,应尽量实现因材施教,针对发声不佳而乐器演奏较好的学生,可以将重点放在培养其乐器演奏方面,而不是一味的提升其发声能力。此种方式可以实现“术业有专攻”的理念,也能够带给学生更多乐趣和信心,但此种方式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完全放弃薄弱的部分,可以将学生的问题逐一指出,并给出相应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为我国广大学子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我国一直在为优化教育事业而努力,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优秀理念、优秀教学方式被开发、被使用,赏识教育即为其中一种。音乐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并且发挥了不错的作用,然而目前来看该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在将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中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而此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局面出现。

作者:庞琪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05):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