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降低财务风险,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般来说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种因素――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机会,也可能带来困难。在企业的内部,从决策者的角度说,如果决策者能够在企业建立起“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特别是重视事前的风险预测,若今后遇到风险都在决策者的预料之中,那么企业就会处乱不惊,决胜千里。此时风险也就无从谈起,风险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规避。因此,对管理者来说,就必须从管理入手,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所以说,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于在了解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微观企业内部管理,收集预测信息,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内控,内审制度,设计财务应变方法――也就是说事前,事中,事后都要涉及。更为关键的是人的因素,管理人员的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实践经验将直接影响其决策和管理。本文将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与人身素质两方面来剖析风险防范的方法。图1就是在企业中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要做到的基本构想。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等,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而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高素质的人才和规范化的管理,财务风险自然降低,即使风险出现企业也有应急措施予以应对。
1、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所有财务关系上。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财务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其它相关的知识,具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进行恰当的预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必须要根据市场状况,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事前认真按资金需求动态编制资金预算,避免因事前无资金预算,急需用资金时匆忙筹资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导致企业资金管理的恶性循环,造成风险。
1、收集信息。信息涵盖的量要相当的广泛。主要包括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关的世界经济变动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产业政策,众多竞争者的情况,市场的变化;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以及企业的财务经营等资料信息。
2、筛选信息。通过财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得出一个相对可靠的预测结果。把所有与财务风险有关的因素由强到弱进行排列,设定风险系数。风险系数高的可以制定多种防风险方案,风险系数较低的就准备一到两种防范措施。
3、制订措施。根据已有的分析设计出应对风险的方案措施。当决策者有新的决定时可以根据上述因素进行参考定夺。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问题时决策者和管理者就能够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计划进行补救,对症下药,避免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以便使企业遭受风险时的损失降到最低值。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分析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法案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既要有管理又要有技术方法。
1、从筹资方面看,从企业建立开始,各种企业之间就可以通过联营来分散财务风险。单个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企业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企业筹资时,如果选择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它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而如果是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企业则可以采用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包商。
2、从投资方面看,企业面临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大量资本支出与现金流出,使现金流量为负数;二是新产品开发的成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大。投资的高风险,使得新产品的开发及其相关资本投入需要慎重决策。这时就考验着决策者的经验及能力,要做到从资本需要量方面对投资项目总支出进行规划;要在项目的可行性与决策进行优劣取舍;在时间序列上考虑项目资本支出的时间安排;确定资本预算的审批程序和资本支出的监督控制。投资的金额越大,影响的持续期越强,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决策科学化,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使得所选择的投资方案达到与技术经济的统一和最优化。而投资的方式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如果是大项目且风险较大的投资,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分担,从而分散风险。企业还可以实行投资多元化,即将资金投放在多个投资品种上。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全部对外投资的比重,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当然,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投时,企业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的滞销所带来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单一经营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3、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和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赊销比重比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降低转移坏账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出售的处理方法,可以将资产损失转移给承租方或买方。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加强财务管理,优化业务流程
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有重大的关系,如果企业内部能够作到责权利相统一,优化业务流程,资源合理配置,企业就可以降低管理带来的经营及财务风险。从财务的角度看,人员多,自然支出也多;人力资源浪费同样可以引起财务风险。所以必须明确各部门,各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责任和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接受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与产、供、销、行政、公关、人力资源等部门协调,只有这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也要抱着效率第一,兼顾公平的原则来进行利益分配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充分体现权力集中、统一和下放、灵活管理的结合,实现了责权利、约束和激励的统一,才能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降低管理引起的风险。
五、利用信息手段支持有效的财务管理
1、用信息化进行采购管理,利用合同控制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防范经营风险。利用信息化,利用控制链管理来实现生产部提交订单,财务部支付货款,这种管理模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企业与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供应商必然会按期,保质,保量的供应原材料,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率,防止因货源质量问题间接带来的财务风险。
2、运用信息化进行生产管理,以销定产,按市场供应,按订单生产,克服呆板的旧方式的缺点,变企业推动为市场用户的拉动。用户和商丝毫不受库存的限制,不用考虑库存情况,只要把需要的产品订单交给公司,然后采购、生产、运输等供应系统立即转动起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订单,把货交到用户手里,保持了销售弹性。通过信息化管理,企业可以准时及时生产,增加和完善与外部销售市场的接口。这种先进的生产模式有利于综合平衡的协调,从而实现生产管理的优化,保证了生产管理的先进水平。
3、用信息化进行库存管理,可以加快企业流动资金自转,减少库存积存,防范库存管理不善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动态地掌握分析企业和市场的平衡点,减少库存积压。这样,不但加快了库存周转,提高企业的运作水平,同时也在财务上明晰了成本核算,降低存货风险。财务信息化可以保证给业务部门提供库存的真实信息,避免库存积压和决策失误。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控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经营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什么是风险?首先、风险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但它与风险因素有关。其次、风险只计算其可能的损失不计算其可能的附带收益。再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
财务风险的界定。什么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有两种认识:第一种认识,财务风险属经营风险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它特指股份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风险,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用资等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第二种认识,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
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首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风险活动,风险与收益同在这一规律决定了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其次,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包含了对风险进行管理的要求。再次,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破产倒闭的事实从反面说明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中国珠海的巨人集团曾经辉煌一时但因投资决策失误被巨额负债拖垮。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出道时看好彩电业却因技术落后大亏一本之后又投资于丽音机,却因操之过急几乎血本无归。因此,企业界存在的这种现象说明了无论是百年基业还是后起之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财务风险的规避。财务风险规避涉及的内容很多,针对不同的风险形式有不同的规避方法本文主要讨论会计责任风险和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规避问题。
一、会计责任风险的规避
新颁布的会计法不仅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主体,而且还扩大了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从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既有单位负责人的因素,也有会计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针对上述原因本文认为单位负责人要防范会计责任风险应重视以下几点:第一点,加强单位负责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是贯彻执行会计法避免会计责任风险的关键。第二点: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第三点,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第四点,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
二、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规避
这里的生产经营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在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方面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在企业财务方面造成风险。生产方面,在通过市场采购生产资料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供应数量和价格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在营销方面,消费者数量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化、其他代用品市场供求变化、竞争者情况的变化都会企业产品在销售上出现的风险。企业财务压力的风险贯穿于经营活动中,但并不说明企业束手无策。相反,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风险经营策略采取主动措施化险为夷,以下重点说明几种风险经营策略。
1、从营销的角度谈风险规避的问题。首先是超前防范经营风险的市场细分策略。其次,是用多角化策略分散风险。再次,用市场营销组合来综合防范风险。市场营销组合分成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地place、和促销promotion、简称4p组合。产品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寿命期、经营策略、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包装品牌策略等。
2、从生产的角度谈风险规避的问题。这里成本控制是一重要手段,要建立成本分级分口管理的责任制度要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处理企业总部与下属各个生产单位包括车间班级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其次,处理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形成贯穿企业上下连接整个企业左右的成本控制系统。企业总部负责制订全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计划并进行成本目标分解。车间分部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车间内组织贯彻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编制车间分部成本计划把车间分部成本指标、分解给班组组织车间分部成本核算并报告总部,检查分析车间分部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督促班组完成成本计划。以上是从纵向落实成本控制,以下是从横向来落实成本控制,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分管与产品产量出厂期等有关的成本管理,物资部门负责分管与原材料外购协作件燃料消耗等有关的成本管理,技术工艺部门负责分管与原材料消耗新产品制造和老产品改进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设计等有关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管理,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分管与工资劳动定额劳动保护等有关的成本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成本管理。
总的说来企业经营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下列5个方面:第一、市场需求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波动越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大。第二、产品售价越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反之,产品售价波动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第三、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产品收入的抵减,抵减后就得到产品利润产品成本波动大在产品收入不变时产品利润波动也大,经营风险随之增大;反之,产品成本波动小经营风险也小。第四、调整价格的能力。企业在经营中经常会发生投入资源价格上升的情况,当产品成本变动时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调整价格的能力,经营风险就小;反之企业如果缺乏这种调整能力那么经营风险也大。第五、固定成本的比重,在企业的全部成本当中固定成本比重较大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便大;当产品销售量变动时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随之变化引起单位产品变化也会比较大从而导致利润的变化比较大,这样经营风险也比较大;反之,在企业的全部成本中固定成本比重较小时,单位产品成本中单位固定成本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小;当产品销售量变动时,产品的产量相应的变动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也相应的变动;但由于它占的比例比较小所引起单位总成本的变化也比较小从而利润变化也小于是经营风险也比较小。
结论
风险的规避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相信随着我们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翔.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32~34
[2]单静.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5.74~75
[3]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湘潭大学.2005.46~49
[关键词]降低 企业 财务 风险
市场经济越发达,竞争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对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影响越大。如果一个企业全部用自有资金来从事经营,那么该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不存在财务风险。但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生存,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到期债务,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是引起企业破产的直接原因。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伴随着企业举债而产生了。那么如何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财务机制的正常运行,就成为企业经营者们最关注的问题。
我们应明确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而资本结构的变化也涉及到资金流动即筹资、投资、周转与回收、分配的全过程,笔者试图从资金流动过程来谈一下降低财务风险的办法。
1 加强筹资的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企业筹资的渠道有二大类:第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这部分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以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存在于效益的不确定性上;第二类是借人资金。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人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要将筹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负债与企业承担的能力相适应,防止债台高筑;在举债时,要使债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衡,长、中、短期债务的搭配要合理,放止还债高峰集中到来。同时要使借债投资的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率,确保投资项目盈利。
2 加强投资的管理
对于筹资来的资金如何才能产生巨大效益,这就需要对各项投资进行慎重决策,要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方向,进行科学预测,确定投资方向,力争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利益。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投资结合。
3 加强资金周转的管理
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就要从资金来源结构、资金运用结构、企业信用程度三个方面来把握。把握资金来源结构,就是要使企业有足量的资金,以满足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把握资金运用结构,就是要使企业资金合理分布在产、供、销三大环节,尽量减少资金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实现短时间周转;把握企业信用状况,就是企业要重合同、守信用,为企业再筹资创造宽松的环境。
4 加强资金的回收管理
资金完成一个周转的最后环节是资金的回笼。这就要求企业要把好成本质量关,产品要做到质优价廉,以便顺利实现销售,避免积压。同时要做好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提高收款质量,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形成,因为它有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帐损失成本。应收账款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资金的流出。为避免应收账款造成的损失,企业应注意建立稳健的信用政策,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情况,评估对方的偿债能力,建立有效的销售责任制,这样有利于控制资金的回收风险,减少坏帐损失。
5 加强收益分配的管理
关键词:往来账款 管理 财务风险
往来业务是医院日常经营最为常见的业务,而往来业务的发生势必要产生往来账款,主要分为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两部分。前者包括应收医疗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后者包括病人住院押金以及工程质量保证金、科研暂存款等其他应付款项。
由于医院往来账款较其他单位相比具有发生频繁、数额较大且范围较广等独有特点,因而医院往来款蕴藏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尤其是应收款的频繁发生不仅容易导致账目混乱,而且还会产生坏账风险以及虚增资产等影响财务报表质量的问题。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增加了医院管理往来账款的难度。因此,医院必须不断解决往来账款存在的问题,实现往来账款的强化管理并将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才能真正发挥优化医院现金流、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一、医院往来账款管理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一)往来账款分类不规范,呆账坏账难于清理
由于医院往来业务范围广且发生频繁,加之一些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从而造成在记录日常繁多的往来账时存在分类不规范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往来账款明细账信息不完整
通常医院记录往来账款时都会按照项目、 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然而在频繁地记录大量琐碎的往来账款时,难免会出现记录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例如在个人名称明细账摘要处没有注明借款用途,项目和单位名称记录错误或者漏记等情况时有发生。这既是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问题又是其责任心的问题。
2、其他应收款账目不清
应收账款催收催缴工作是优化医院现金流、防范财务风险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许多医院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中挂有大量的二级明细科目,如“职工出差暂借款”、“维修工程”及“设备采购”等。这无疑给应收账款的清理和核销增加了难度,并且经常发生核销不及时的现象,最终导致往来账目不清,应收款挂账项目多、数额大且账龄长。久而久之,医院呆账坏账越来越多,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医院财务风险也随之升高,财务报表信用度下降。
3、“应收医疗款”与“预收医疗款”清理不及时
“应收医疗款”与“预收医疗款”科目下都挂有同一病人的明细款项,如果在病人长期不办理出院结算手续而欠费出院的情况下, 应收医疗款科目的借方挂有该病人一定数额的医疗欠费,同时预收医疗款科目的贷方也挂有该病人一定数额的预交金,若长期未及时清理,将导致“应收医疗款”与“预收医疗款”项目数据失真,影响会计报表资产负债价值的准确判断。
(二)会计制度不完善,缺乏“预付账款”科目
由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并未设置“预付账款”科目,因此医院发生的预付设备款、预付工程款等预付款项目前只能计入其他应收款的借方进行核算,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其他应收款账目不清,甚至还会造成设备款的重复支付,同时因设备和工程交付存在一定的周期,导致遗漏其他应收款账户的冲销。
例如,当医院因采购设备而支付预付款时,便随意地计入了其他应收款的借方,但等过了一段时间交付设备付清尾款后,却又记入了应付款贷方中。时间一长,就会认为发生了两笔业务,造成账实不符的问题。一笔往来业务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医院频繁发生往来业务中如果有大量此现象发生,那么必然会使医院往来账款账目混乱,难于清理,最终导致虚增医院资产、负债的问题。
(三)医保资金占款提高资金使用成本
由于医疗保障制度的推广、全民医保的普及,目前各医院医保就诊人员越来越多。参保人员在医院住院期间享有按医药费用的比例缴纳预交金,出院时按医保结算金额多退少补。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的资金成本,应由医保统筹支付的结算资金由于医保数据的传输、结算滞后,医保审核剔除等原因,各医保中心往往不能及时足额返还医院,影响了医院资金的流通,进而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往来账款的管理措施
(一)提高领导经济管理意识及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往来账款的管理终归是要由人去实施,因而上述往来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与医院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纵观我国医院的管理现状,目前多数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财务人员都没有对往来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还间或存在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现象。
因此,强化医院往来账款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提高领导经济管理意识及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选用业务素质好、能力强并且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财务人员;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对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领导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使其充分重视往来款的管理工作,强化责任,加强对往来款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责任心,避免因医院往来业务过于频繁而忙中出错。
(二)加强医院财务的管理及时清理往来帐
医院必须根据往来业务的实际情况在总账科目下合理设置明细科目,并且必须内容详实、完整地进行填写,不能含糊不清,以便为往来账的核对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确保往来账账实相符。对于往来账的核对,总账会计至少应当一个月与往来账会计核实一次,加强双方的交流沟通,如果往来业务过于频繁,建议医院建立手工台账以方面进行账实核对,尽可能地消除账实不符、总账与往来账不符的现象。倘若一旦出现生核对不一致的款项,往来账会计要积极配合总账会计明原因,及时清理正确真实的往来账。
此外,通常医院往来账的实际处理都是交由业务部门进行,例如医院应收账款都是由业务部分负责去客户那里催收。因此,在总账会计和往来账会计核对清楚往来账目后,必须将往来信息准确地梳理出来,做好明细,并记录在台账中,以便与业务部门更好地展开合作。当遇到往来坏账呆账时,财务部门应当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函证,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查明原因,确实需要核销的,往来账会计必须在业务部门的配合下及时向总账会计提交核销审批手续,由总账会计及时作出坏账核销会计处理,从而确保往来账的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都能够得到及时清理,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医保往来帐管理
强化财务部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配备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每笔往来账账账相符,规范各个环节和操作程序, 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往来账的清理情况,做到全方位的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
在完善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保方面的管理,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进行人员的培训可将扣款逐步减少,督促医院住院部及时传递各医保中心病人医药费的数据,加强医院医保会计与医保中心每月及时核对账目,催要医保欠款,以加速医院资金周转,对医保审核剔除费用,明原因,由医保会计每月告知医院总账会计具体数额,并写出分析原因,经领导审核批准,再由医院总账会计及时调账,做冲减“应收医疗款”及“医疗收入”的处理。
总而言之,往来账款作为医院资产负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和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财务风险的降低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医院管理者还是财务人员,乃至对往来款进行实际处理的业务部门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强化医院往来账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探寻往来账款管理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完善。相信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业务部门的大力配合、经办人员的高度责任心之下,定能有效改变目前往来账难于清理和难于管理的局面,不但使往来账核算越来越规范,更能使往来账的管理水平逐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浅谈医院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8年第08期
一、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出预算上报不实,追加调整频繁,预算调整随意。预算上报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下达后,要求调整预算,调整次数太过频繁。批准的项目不实施,擅自调整项目预算。将资金挪作它用。还有当年项目还未实施完毕,账上结余大量的用款额度。
2、超范围、超标准使用经费。高校的许多经费都有其明确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超范围、超标准列支经费时有发生。超预算和无预算的项目可能因为预算调整权的滥用而照样开展,预算对实际行为的预控作用严重受损。是的学校资金使用无限的扩大。
3、超权限审批经费。日常报销过程中,常有些审批人超权限审批经费。造成日常支出膨胀。
4、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够,领导意志超越制度约束。有一些高校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领导的意志起决定作用,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随意增加预算项目和预算指标。使得预算资金挪用,执行起来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5、预算考核制度不够健全,使预算不能成为单位的硬约束,失去其拥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高校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财务支出膨胀;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并存。高校对支出预算执行控制的不力,造成财务风险深层的原因。
1、缺乏有利于执行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化的流程,为了保障预算顺利执行及其执行的效果,这个流程应包括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分解、预算实施过程的跟踪和监督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预算的执行效果,使预算执行被大打折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健全的预算组织体系,大多数高校都是有财务人员做预算,缺少一个专门的预算机构根据学校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预算决策。(2)预算编制调整不合理,在编制预算时,往往承认以往预算的合理性,增减预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具有主观性。调整预算缺乏限制和合理性的分析过程。(3)预算监督和跟踪分析不到位。大部分的高校目前很少进行对预算执行进行差异分析。即便有分析,这种分析最多只能起到事后评价的作用,对及时纠正执行偏差毫无作用。另外,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差异时,没有及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任由差异继续下去,使得预算的严肃性受到质疑。(4)预算制度建设不到位。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与校内预算单位的目标考核挂钩,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预算考评、激励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不强。
2、高校预算编制的质量有待提高。高校长期缺乏自主性,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对学校事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而且预算通常是一年一编,预算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这些不可避免地导致学校在编制预算时的盲目性和短期性。另一方面,高校的预算编制人员与实际执行脱节,缺乏经验,往往出现一些项目决算数远大于预算数,有些甚至成倍翻番的情况。所有这些都导致预算的质量不高,执行困难。
3、执行者态度消极。预算目标设定的再合理,都需要人来实现,人是预算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预算管理活动更是如此。执行态度是指人的心理因素,只有思想上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其本质和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领会,而且执行结果与其报酬紧密挂钩,这些都会刺激执行者采取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执行行为。反之,执行者会对预算管理持一种懒散的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这样的执行效果势必欠缺。
4、缺少执行的理念和氛围。预算管理作为单位一种内部控制手段,需要有管理者重视才能取得理想执行效果。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仍存在着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理念,其作用在于让职工逐渐形成一致的价值观,而人的的思维又决定着行为。
三、措施建议:
1、构建有利于执行的预算管理机制。(1)设立预算组织体系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问题,预算组织体系是预算机制运行的基础环境,应该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预算管理部门(2)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编制方法确定合理的预算指标。在实践中应不断地探索更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以提高所编制预算的准确性和实现自身的管理更新。总之,预算的编制应做到编制依据充分可靠、内容完整规范、方法科学高效,预算目标的确定应做到目标确定的依据充分,预算目标的分解要遵循可控性原则和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只有做到这些,预算才有可能被执行。(3)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调整。预算监控就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的监督和控制,它是预算目标实现的必要保证,预算经批准下达后,即具有指令性,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各种管理活动自身的管理控制,实现预算总体目标。在预算执行中,必须以预算为标准严格控制,支出性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同时对预算的监控应当保证预算管理系统中传送真实和完整的数据。预算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对历史资料的事后分析,因此,必须及时而又经常地进行,才能发挥其对生产经营业务的指导作用。预算分析的内容要求全面、规范。将差异分析引入高校的预算执行分析中,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差异分析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和相关条件的变化帮助调控预算合理而顺利地执行;预算完成后的差异分析则可以总结预算完成情况,帮助评价预算期间工作的好坏。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预算调整是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由于过去没有预计到的外部环境变化和经营决策后果,为继续保持预算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和作为业绩考核准绳的作用而发生的对原有预算的调整事项。(4)建立公正的预算考核制度。在完成预算分析后,就应该开始着手预算的考核与评价。“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赏罚分明的奖惩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在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基础上,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通过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考核执行者的执行成果,实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2、切实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首先高校应在合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近期计划,并将它们细化、分解、落实至各个单位,各单位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的变化,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及其详细的预算计划。其次高校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使他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的工作态度,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最后,有些大型的项目预算,必要时可向外单位或专家咨询,也可委任有经验的专员进行编制,以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为更好地执行预算打下基础。
3、提高人员的执行能力。无论预算机制多么完备、预算指标多么准确无误,归根结底需要执行者来完成。只有执行者的预算执行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够增强整个单位的预算执行力,最终完成学校的战略方针。(1)正确认识预算管理,要想提预算执行能力,应首先让管理者正确认识预算管理,明白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预算管理会给单位带来怎样的变化,从思想上接受预算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培养职工管理意识,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掌握执行预算所需要的技能再完成预算,都要依靠执行者去落实去实现,如果执行者不具备执行预算所需要的技能,那么预算不可能取得其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