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范文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篇1

一、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1.经营风险的概念

所谓的企业经营风险,具体就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原材料、人工成本、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等多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企业利润减少等问题。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一个比值,利用这个比值可以判断企业的利润收益情况。经营风险是贯穿在企业的发展全过程中,是不会彻底消失的,但是,可以进行预先防范。

2.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内外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可预见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而产生的企业利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企业资金结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内部制度及收益分配制度等密切相关。

3.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资金支持,往往会采取债务集资等方式,来扩大企业资本积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但是,债务资本的增加,就会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一旦资金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经营环节出现重大问题。但是,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也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正常进行,并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和效益得到优化。不过,如果企业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则可以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适当地增加财务风险,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1.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管理制度、人员配置与管理情况、产品销售策略等。假如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存在不科学之处,或者存在漏洞,那么,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会发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人员配置与管理情况,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关键岗位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比较大。如果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或者管理部科学,很多人才就会选择离职或跳槽,这将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加入车间工人大量离职,企业将面临生产停滞甚至生产瘫痪的问题,其损失也将是不可估量的;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所以,产品销售策略非常关键,好的销售策略将有助于产品在市场上顺畅地销售出去,并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印象。如果销售策略不正确,则产品实际销售情况就不可能达到预期,产品积压不仅导致企业遭受极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直接影响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2.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方面的因素

在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中,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将会直接决定财务风险的大小,如果财务风险过大,还会进一步引发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分为流动资金管理、回款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等。导致财务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财会流程、财会人员等。

三、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策略

1.经营风险的管理防控策略

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必须要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首先,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比如,构建科学的组织机构、合理设置部门与岗位、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等,同时,还要健全产品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营销管理等多个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市场经验证明,很多企业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战略方向管理和监督方面出现失误,因此,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依靠董事会进行民主决策,决策依据必须要精准、真实、有力,另外,还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篇2

关键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业风险的产生与分类

1.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离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贷款利息、折旧、人员费用、税费等企业固定费用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有杠杆效应,这是产生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2.企业运营管理中风险的分类

企业运营中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费用杠杆由此产生,原因上看,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运营中因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失误、缺陷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具体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从而产生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经营风险强弱程度

在企业产品结构和资金结构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企业的市场销量如何,企业的固定费用都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市场销售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就越小,企业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就越大,反之,销售量越少会使企业的获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销售额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则表明经营杠杆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战略选择、销售手段等经营管理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特别是企业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外部因素经常发生变化,结合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影响被放大,使息税前利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系统不能良好适应外部环境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但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应对措施不力、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伴随在财务活动中。然而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财务决策不够科学

导致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恰当。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必须的。许多企业财务决策都有主观经验拍板的现象,“一言堂”、家长制、情感用事的决策风格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造成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企业财务风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间、企业与上级企业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资金发生流失现象,资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及协同性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关系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关系到企业战略方向、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经营风险是相对长期的一种风险,而且企业在防控经营风险上,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

而财务风险更多地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相关联,财务风险相对经营风险来讲,比较短期,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虽然没有应对经营风险那么复杂,但是却需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产生机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风险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用。

五、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

1.经营风险的防控管理

(1)明确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的实质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公司价值的组织架构上的保障。从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闭是因财务舞弊引起的。但实质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才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造假行为成为可能,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企业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风险,必须建立相应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控。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经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做到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水平

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防控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任何步骤和环节发生错误都会给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经理必须始终贯彻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要注重建立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系统,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决策,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做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的决策,应避免主观臆断。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准确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再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资本流动是周而复始的,可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做到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资金链的高速周转。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会大大减少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大力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种财务计划,反映企业未来的特定时间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推行全面预算并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本身,是为了将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紧密联系。全面预算立足于企业整体战略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实物和货币、证券等多种形态来反馈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和运营成果等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全面预算执行能使企业将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也能更好更准确地衡量、监控,使公司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贯彻。

参考文献:

[1] 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篇3

关键词: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筹资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商业信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经营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竞争主体的企业,普遍采用负债经营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负债经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益,但它同时又具有不利的风险一面,有负债就有风险,这种靠负债所筹集的资金来支撑企业发展而陷入困境的风险,我们通常称之为财务风险,它是通过债务成本与全部资本的比率变化来体现的。并随着企业负债负担的加重而增加,负债负担越重,企业生存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大,过度而不合理的负债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对企业负债经营及财务风险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负债经营的作用

负债经营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它不仅是为了弥补企业的资金不足,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其他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负债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不论企业经营成果大小,利润多少,债务利息额是固定的,因而当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自有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大幅度提高,这种债务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

2.负债利息具有“抵税作用”。负债的利息费用列入财务费用,与企业的收入抵扣,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成本费用增大,利润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随之减少,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降低企业税负。

3.在通货膨胀时期,负债经营具有举债效应。由于债务的实际偿还数额以帐面价值为准,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所以,通货膨胀会给负债经营的企业带来额外收益,通货膨胀率越高,企业因负债经营而得到的货币贬值利益就越大,这种因负债经营而可能获得的收益,称举债效应。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

前已述及,企业负债经营是有利可图的,那么能否无限制地借债经营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负债经营有一定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伴随着企业债务而存在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企业盈利能力与债务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举债额和偿还期限等因素影响而形成。

在企业资本构成中,如果资金全部由股东投入,无债务,企业除了经营风险外,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因资金不足,向银行借款,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就担负着为自己所借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财务风险由此产生。如果企业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难以偿付到期本金和利息,企业便陷入财务危机。

负债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使盈利能完全补偿借入的资金成本。否则,企业将无利可图,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资金利润率,并使其大于借入资金成本率。但市场变幻莫测,企业很难正确估算资金利润率,因此就面临着盈利能力与债务成本差额的不确定带来的财务风险。如果盈利抵不上债务资金成本,企业就要面临亏损,增加财务风险。

另外,企业负债越多,财务压力越重,越有可能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即使企业盈利能力很强,也存在着过度举债、利息包袱沉重而不能到期偿还本息的财务风险。再是债务偿还期限越短,企业偿债时间越紧迫,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极易出现偿债危机。

针对财务风险形成的几个因素,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财务风险。

1.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冒险总会存在风险,企业不能为了持续地追求高利润,不计后果,大肆筹资举债,增加财务负担。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过度负债不仅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高额利润。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

2.建立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资金成本,最小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好的市场环境中,采取进取型策略,并对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环境中,应谨慎从事,耐心等待有利时机的转化,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并做到胸有成竹,机动灵活,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3.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以下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首先,企业筹资应选择内部积累,这种方式筹资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能为企业保留更多的借款能力。其次,如果企业从外部筹资,应首选发行股票,因为普通股票发行成本高于债务发行成本,外部筹资最后的选择是向银行借款,把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降到紧低限度。

4.采取适宜的借款策略。企业在借入资金时,不应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财务实践,应慎重考虑。虽然有时借款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有时可以改善现金流量,然而,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应明确在多变的企业环境中借款的预期收益。如果预期收益无法确定,企业就无借款的充分理由,企业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借款,何时不应借款,只有这样,才会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致因盲目借款而遭致财务失败。

5.保持盈利能力。如果盈利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要,企业就要靠减少现金余额,出售短期金融资产,或借入更多的债务等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保持盈利能力,增加资金,减少债务,才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篇4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财务分析 财务风险 激烈

一、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类型和特点

(一)房地产企业项目的筹资风险及特点

1、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初期,自有资本比例很低,主要依靠负债进行开发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很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期初时房地产企业较多的享受到借款资金所带来的益处,然而随着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贷款的陆续到期,房地产企业出险了很多前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无钱支付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房地产企业有时候仅是空有亮丽的外表,在其背后其实背负着巨额债务。

2、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困难

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比重较大。造成房地产企业利息负担沉重。房地产企业一旦再次获得资金的能力降低,将会直接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这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将是致命的。

(二)房地产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及特点

房地产企业前期所需资金数额多、投入较大,这种行业特点使得投资活动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活动核心。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风险是指在房产项目投资中由于不可知因素的影响,使得房产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或目的,而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直接造成房地产企业在投资环节需要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经营风险及特点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两部分,一种是材料采购风险;另一种是存货变现风险。

1、材料采购风险

是指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的物价不断上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钢材、水泥等建筑原材料的价格日益增长。随着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房地产企业的采购成本被增加。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2、存货变现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正常运营中还会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贷款利率的增长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使其预期收益被减少。从2007年开始,我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一共进行了六次加息。再加之当前金融市场不断收紧,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被持续增加,间接导致按揭贷款购房者的购房成本迅速上升,直接造成市场对房产的需求降低。

二、房地产企业应加强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一)通过偿债能力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1、从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入手

房地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快或者偿债能力较强的资产。现金比率是立即可动用的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一般而言,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企业拥有的可用于抵偿短期债务的流动资金就越多,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强。但是,在实际的财务分析时,尤其是在通过分析财务指标评判企业风险时,还要结合房地产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行业情况,比如,房地产企业资金回流慢,前期投入通常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分析时就不能将其与一般的流通企业相提并论。比如,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有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较高,但并不能简单评判其短期债务就一定能如期偿还。因为,倘若应收账款存在大量呆账、坏账,那么这两个比率可能就会因为应收账款的弱变现能力而失去其应有的特性。同理,现金比率也并非越高越好。若其过高,可能代表房地产企业没能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调度,从而造成资金浪费或闲置现象。

2、从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入手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净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等。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在房地产企业的总资产中通过借款方式筹集的资金占有的比例。该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出房地产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通常,该比率越低越好。比值越低,代表负债的偿还度就越高,财务风险也就越小。净资产负债率是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总额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比值。该比值通常用于表明房地产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的稳定情况。比值越高,表明房地产企业具有较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反之,倘若比值较低,则表明房地产企业具有较低风险的财务结构。一般而言,该比值越低越好,比值越低,表明房地产企业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财务风险越小。

(二)通过支付能力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支付能力的情况直接与财务风险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支付能力的好坏,是衡量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主要标志。关于支付能力,可以设置现实支付能力与潜在支付能力两种指标。

1、从分析现实支付能力入手

现实支付能力是用房地产企业本期会计期末的货币资金的全部结存额与全部费用的月平均支出额进行比较,计算出期末全部货币资金数额在月平均支出额之下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一般而言,现实支付能力指标越大,房地产企业的现实支付能力就越强。反之,则相反。但是,并非该指标值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值过大,则表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资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通常,计算得出的周转月数在3上下较为合适。

2、从分析潜在支付能力入手

潜在支付能力是房地产企业在对外投资之前,会计期末的全部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抛去借入款)的合计数与房地产企业当期费用的月平均支出额进行比较而得出的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通常,房地产企业的潜在支付能力与计算所得的可供周转月数成正比。可供周转月数越多,则房地产企业的潜在支付能力就越强。反之则相反。然而,有价证券、银行存款,以及借入款的期限都长短不一,变现能力和风险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财务分析时需作具体分析。尤其是需要注意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运用该指标数据时,所涉及的货币资金、借出款、有价证券、借入款灯,是否均来自同一会计期某时点的静态数据指标。同时,还需要预测房地产企业近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借出款的收回情况和借入款的归还情况等因素。唯有如此,实际支付能力的预测才能更接近实际。

(三)开展成本控制分析

无论何种企业,成本控制都是其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时常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分析中,还应重视与开展成本控制分析。在成本控制分析中,首先要对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的执行效果进行正确评价。同时,面对成本升高与降低时,要及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方面所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其次,还要明确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针对每一个关键环节和控制点,制定对应的操作规范和有效的防范方法,以寻求降低房地产企业房产项目成本的未来途径和方法,以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对此,可以适当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模式和边际贡献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变动成本计算法等,从整体上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开展定量分析以及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对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和科学规划,调动企业上下全员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具有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房地产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周期较长、风险性也较高。房地产企业若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和安全性,就要从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入手,分析企业的现实支付能力与潜在支付能力,并且对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和掌握,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规避、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继而才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获得更高的房地产项目投资收益,也为房地产企业的持续经营和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健.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1

[2]邢姝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6

[3]蔡河山.浅谈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分析[J].现代商业,2009;15

[4]吴耿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3

篇5

关键词:影视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影视公司的多元化经营

(一)多元化经营的涵义

所谓的多元化经营,从财务管理方面来讲,就是公司为了达到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实现合伙人财富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在影视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受行业市场容量饱和度、需求度的影响,公司利润必然受损。为达到影视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公司就必须在保持现在行业不变的情况下扩展新市场新业务,进军新领域。这种将资金投入新领域的经营模式就是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从领导层面来说,由于影视行业发展迅猛,竞争激烈,影视公司在行业获得较大成功的同时,公司领导层同样会受到来自行业和其他领域的高度赞美和关注,因此一旦在影视行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出现新机遇的同时,公司领导层一般都会将资金注入有发展机遇的新领域,无论是自信的驱使还是迫于公司经营的压力。相对慎重的决策者,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更期望规避减少公司本身的风险,确保公司总体经营稳定、健康、有序推进,一旦影视行业外的其他行业出现发展机遇时,决策者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军新领域,通过多种经营方式降低财务风险,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从公司本身的具体情况来说,无论是风险还是机遇都是成正比的,影视公司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财务风险把控不到位,后果难以想象。

(二)影视公司多元化经营的优缺点

优势一,从事与影视公司相关的行业,无论是技术上的关联性还是管理方式公司都将获取同样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横向的多元化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公司的关键技术,还能尽可能的扩散公司的核心技术;纵向的多元化经营在转变市场交易关系的同时减少了市场的交易资金,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利润。优势二,能增加影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遇上公司主业绩下滑时段,公司能利用转移公司重点的方法在其他投资领域获取利润,确保公司总体利益不受损,夯实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缺点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撑,虽然影视行业的利润可观,但是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依然会增加公司的负债比例,加之存在的贸易壁垒,在影视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初始阶段,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必然被削弱,进一步扩大影视公司经营的风险。缺点二,容易分散公司核心资源,导致公司主要业务发展受阻。如果影视公司前期在影视领域发展受阻,又急于推进多元化经营,此样,不仅原有的产业无法变强,还会削弱现有在影视领域的竞争力,不利于影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二、构建控制财务风险有利的公司环境

(一)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在公司控制财务风险的工作中,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自身的业务特性、经营方式、风险偏向和风险的忍耐性,在分析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同时把握好公司风险承载的最大限度。而参与风控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了解财务风险的同时掌控好风险与利润间的平衡力,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略公司本身的实际情况,更不能为了规避风险而拒绝所有的发展机遇。

(二)建立健全风控体系

影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组织结构的支撑。在公司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公司最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质上就是财务风险的控制。影视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由于其经营的规模大,涉及行业多,业务杂,资金的需求量大,因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也繁杂,为科学的规避风险,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一是,在公司内部设立风险管控单位,用于监督财务,控制财务风险,确保及时有效的发现公司各个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二是,管理风险的单位要定时不定时的审核公司内部相应的业务,查看其是否达标,及时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阻止风险出现,在落实风控工作的流程中,必须要优化整合风险管理体系,并与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稳定可靠。三是,风险管理单位一旦发现财务风险,必须马上组织安排工作人员查找风险发生位置,分析风险成因,尽可能的减少公司的损失。

三、提升财务风险识别力、评估力

(一)优化整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用于规避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公司经济损失。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三步走,一是事前的预测,影视公司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的动向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优化整合资金结构,科学合理预防财务风险,尽可能的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率。二是事中控制,在影视公司经营管理阶段,发现已经产生财务风险,则必须有针对性的选取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将公司损失降到最低点。三是事后总结,影视公司必须有针对风险的成套体系,不断总结风险的成因,解决方法和预测方法,不断优化整合财务风险的预防控制体系,为公司未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奠定基础。

(二)建立持久高效的现金预算管理系统

在影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为达到规避现金流危机的财务风险的目的,就必须要制定现金流预算表。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收支管理工作中,提前预估,特别预估关键环节将产生的重大现金流收支情况,提前安排预支资金。此样,既能合理利用资金,又能巩固现金流在公司中的地位。从会计方面讲,在现金流预算表具体的编排制定工作中,既要确保现金流预算表的准确性,又要掌控好公司发展的方向,还要结合公司未来各方面预定的方案,将预期收益预估工作做到最好。从影视公司自身来说,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方向,明晰市场发展所需,从自身资金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业务拓展方案和资金投放方式,从公司资金要求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扩张规划,在提升现金管理有效性的同时确保投放的资金能即使收回,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率,有效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一)流动性财务风险的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采用多元化经营的影视公司必然具备特殊性,为满足影视公司发展所需,公司必须要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工作。在此环节,必须要加大力度,控制好现金流,利用偿付到期债务的方法,或者支付义务的方式,规避、控制因资产增长或业务发展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的出现,夯实公司发展所需的现金、现金流。公司一方面必须要建立健全现金流预算管理系统,通过科学有效的现金流预算表,尽可能的规避、减少现金流类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公司要提前预估现金流量收支情况,了解核心环节现金流收支的各项基本状况,便于提升公司现金的应用效果。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资产负债率能直观的反映出公司当前的资本组成方式,运用的是高额负债融资,资产的负债率会被提升,对应的利息保障倍数被降低,偿债压力增大,形成财务风险,不及时控制,必然引发财务危机。由于多元化经营的影视公司,资金需求量大,涉及的行业领域多,经营范围广,很难保证涉及的每个领域都能赚钱,公司的内部就很容易发生现金流类的风险。因此,影视公司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工作中,必须要建立健全筹资风险控制系统,应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确保现金流的充裕,避免因融资不到位引发财务风险,阻碍影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篇6

关键词:财务;外贸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就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当代企业在实施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促就了其经营风险的产生,因而要求当代外贸企业经营者在实施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且应通过分析当前企业经营中潜藏的经营风险的方式来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以下就是对企业财务视角下外贸经营风险的详细阐述,望其为当代外贸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带动其不断完善自身经营手段,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

一、外贸企业风险的特征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外贸企业经营风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贸企业在开展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其风险逐渐呈现出客观性的特征,即企业在开展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其范围、程度、频率及时间均存在着一定的且确定性,为此,要求外贸企业在开展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应随时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第二,当前外贸企业风险还呈现出不规则性特征,而导致此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企业风险是一种偶然且杂乱无章的组合结果,从而导致其逐渐呈现出不规则性的特征,并就此影响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第三,当代外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风险出还呈现出双重性的特征,即在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的同时也推动其朝着规范化经营的方向发展[1]。

二、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类型

(一)汇率风险

当前外贸企业在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汇率风险,同时亦可将其划分为通货膨胀及外汇经营两种汇率风险类型,其汇率风险的产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外贸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需求通过对销售单价确定的方式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此背景下,一旦企业在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出现货币贬值的现象,那么其商品销售量将随之有所降低,同时也会由此削弱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另外,在货币贬值的影响下其所投入的成本也会随着贬值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最终影响到了外贸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当代外贸企业开展实践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造成此风险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部分外贸企业在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与贸易活动者签订相应的贸易协议,继而影响到了自身利益的有效保障。此外,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亦来自于对手的履行风险,即在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若交易对手出现了无法履行自身义务的问题,那么此问题的发生将给企业业务的有序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外贸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其在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相应的信用风险,继而影响到了其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信用风险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因而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

(三)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也是外贸经营风险之一,而导致此风险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外贸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未将债务利率风险划入到管理范围内,继而影响到了利率管理整体管理水平。此外,利率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外债主动管理意识,继而促就了利率风险的形成,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二,国家对外贸企业外债管理政策力度不足也是促就外贸企业利率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应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且应将外债政策落到实处,继而达到良好的经营状态;第三,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缺乏一定的敏锐性,继而促使外贸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相应的利率风险影响到了其经营水平[2]。

三、基于企业财务视角下外贸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一)实施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在外贸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客户风险管理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实施对外贸企业管理技术性及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当代外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技术型管理人才的培育,且应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化的培训,继而促使其在培训过程中能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管理中,即做好客户信用管理工作,继而避免信用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实施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多种企业信息获取,继而便于其深入的了解到客户信息的可信度,且在发现信用风险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3]。

(二)完善贸易活动合同条款

外贸企业在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完善相应的贸易活动合同条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此,要求外贸企业在签署合同条款的过程中应依据贸易活动的具体需求来选择适宜的合同货币法,由此来避免货币贬值问题的法身影响到外贸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其次,在贸易活动合同条款签署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汇率风险的产生要求外贸企业应采取价格调整法来确定商品出口价格,且将外贸活动中所产生的汇差分摊到价格中去,最终避免汇率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加列复合货币保值条款法亦可有效应对外贸企业发展中的汇率风险,因而在此背景下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且将其应用于实际贸易活动中,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

(三)合理应用资产组合原理

资产管理是由托宾所提出来,将其应用于外贸企业发展中可达到规避经营风险的目的,并推动企业逐渐实现全球化、多样化财务风险防范状态。但是资产组合原理的合理应用要求外贸企业在开展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且应将其融入到实践管理中,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例如,我国中化公司在开展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即将资产组合原理应用于管理活动中,最终由此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且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另外,中化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规避经营风险的目的,其在开展对外贸易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了单一的进出口贸易方式,并依据资产组合原理发展需求积极拓展航运、信息等领域,最终由此分散经营中产生的风险,达到高效益发展状态[4]。

(四)提高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在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达到规避经营风险的目标,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意识,并在企业外贸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相应风险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继而由此避免经营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对外贸易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的过程应定期举办相应的文化项目,且在文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力宣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继而引导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且提高自身洞察能力,最终达到规避经营风险的目标。另外,为了达到良好的经营状态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定安排管理人参加专业化的培训项目,继而促使其在培训过程中能锻炼自身风险管理意识,达到最佳的风险应对状态[5]。

四、结论

综上可知,当前外贸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及汇率风险等,由于风险的产生影响到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因而在此背景下要当代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从提高管理人实施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员风险管理意识、合理应用资产组合原理、完善贸易活动合同条款及实施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技术途径入手来规避外贸企业发展中所产生的经营风险,达到最佳的经营状态。

参考文献:

[1]孙芸.后金融危机时期青岛市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2.

[2]李飞.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郑和明.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与扩散机制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4.

[4]王铁军.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4.

篇7

(宁夏西夏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宁夏 银川 750001)

摘 要: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在经营上无法避免的客观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债务构成上的不合理而导致财务成果的不稳定,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与经济效益。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上,如何监控财务风险发生及如何处理企业坏账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层不可避免的课题。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房地产公司,更要关注投资风险,关注战略,这是目前房地产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N房地产公司经营失败为例,对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作出了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经营失败;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160-02

一、前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老百姓“手里”的余钱不断增加,随之而来掀起了一场购房热与房地产投资热。在房地产市场增长的过程中,各公司由于比较关注利润空间与回报率,再加上新媒体的推动,部分房地产公司为了博得眼球关注,“地王”的记录被不断的刷新,而财务风险却被大部分房地产公司所忽略。但是,到了去年,由于国内宏观调控的加紧与国际经济的新变动,房地产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压力不断的增大,相关风险问题层出不穷,从而造成部分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甚至迫使部分公司经营失败而破产。

二、N房地产公司在财务风险上的案例分析

2.1 N房地产公司的主要概况

N房地产公司属于我国南方某一城市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公司,在经过多年的扎根发展之后,该公司由之前的国有制改编成民营资本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主要业务遍布南方这一城市,在经营范围上涉及有房地产开发及经营、装饰工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经营、建筑工程的设计与规划、物业管理等。在这一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口碑良好,即使是后来居上的恒大地产、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在本地的竞争还略逊一筹。但是,到了去年,N房地产公司由于资金不到位,出现多次楼盘工作延时与烂尾楼现象,再加上银行的还贷、贷款业务上无法激活与资金的回收无法完成等因素的影响,市民开始对公司失去信心,大部分有购房意向的市民开始转投其他公司或者持币观望。最后,在财务断链的影响下,企业不得不宣布经营策略失败,进入破产申请阶段。

2.2 N房地产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1)遭受流动性财务风险

在N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模式上,我们不难发现。在购买土地时,其主要通过吸引了招商银行、商业银行以及民间融资公司的参与,从融资上来讲本身属于正确的融资工作。但是由于融资额度较大,财务风险超出了预定的贷款规模,出现极度不平衡的状态。当楼房的建设工作出现延误、业务疲惫以及资金回笼缓慢等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以上薄弱的资金链便会迅速断裂,从而加重了建设项目的烂尾,之后由于还贷与借贷循环的无法完成,企业在一夜之间迅速崩溃。

(2)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决策失误

从N房地产公司来看,快速增长中只注重产品和销售,而对于风险控制却缺乏监管。更多的是,各个部门只负责自己那部分,没有一个整体的监管体系,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能够审时度势调整经营模式,规避风险;然而N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在房地产行业变革的关口,未能正确评估发展趋势,盲目乐观,在本地市场出现萎缩的同时转而面向三四线城市,寻求突围发展,在此期间开始加大外地的项目投资,最后由于市场号召力、品牌的影响力的不足,在外地的发展一直不顺。最后在投资者购买力、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财务经营风险开始显现,并称为压垮企业最后的一束稻草。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3.1 企业资金流量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与管理

从N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流模式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开发经营的实现过程上时间跨度较大。在征地、开发到建设、竣工最后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一般依靠资本进行运作,因此需要大量的现金积累与囤积。由于建设现金缺口庞大一旦资金到位不及时就容易造成整个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加大了企业风险控制的难度。

3.2 配比不当的资本结构

一般来说,房地产公司在运作工程项目时,其资金要及时到位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因此,房地产公司普遍需要高额的融资。融资方式除了银行贷款更多地依赖于预售制下提前向购房者取得的房款。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更多的购房者持有一种观望状态,极大地减缓了资金的回流速度,造成融资不到位,最后工程项目不得不延期或(下转174页)(上接160页)者烂尾,使公司的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

3.3 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未能实施

在房地产行业中,有很多成本费用在工程项目完工后,需要公司内部会计部门的归集与分配,从而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核算工作。这部分的核算费用主要有: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征用费用、工程安装费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但是,我国部分房地产公司由于过于注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与质量要求,忽视了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因此,部分的财务无法对成本的各项费用进行及时地、迅速地掌握,使企业财务控制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加大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而使财务风险凸显严重。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进行科学的财务预算

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要以项目的预算工作与资本的预算工作为基础。其中,在项目预算工作方面,要对工程的投入和开发、项目可行性建设、工程设计费用以及经营收入等进行全方位的预算,以便于企业高层在进行投资开发策略的制定时拥有第一手资料。而在资本预算工作方面,财务部门要根据企业的资金量,对资金的投入和支出进行整体的规划。同时,更要实行月分析、季考核、年总评的制度,对经济行为作出一定的约束,发挥预算监督的财务预警作用。

4.2 资金流动性管理要加强,以便让资金达到最大化使用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都是长期性的。因此,财务部门就要确保在这期间资金链不能断裂。因为若是某个环节资金流转受阻,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因此,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在资金的需求量上较大,所以要实行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保证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在相应的项目上。要进行成本控制,费用支出方面要严格控制,以便加强资金运用管理。

4.3 资本结构的优化和加强资本运作

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时,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资金。而要在本企业偿债承受力许可的情况下多方融资,要合理搭配好资本权益比率。另一方面,在预售房款、银行回款上,要加快速度回收资金以便达到最佳的融资。再有,可以通过合作开发、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等来扩充资金,从而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

4.4 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部控制程序,制定应急方案

房地产企业要懂得居安思危,加强风险处理能力,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从根本上讲,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流动性导致的,所以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要理论结合实际,将资金有效合理化地利用,方能在金融危机中安危度过。

五、结论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近年来以限购、限贷等为手段的行政化调控,无处不在随时显现。楼市的调控政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价的变动,尤其是不动产登记、房产税如果实施以及对农村土地入市的推进,都将给这个敏感的行业带来更多的未知数。因此,房地产公司在未来的发展策略上,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环境出发,做好财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提高公司在市场经营上的健康程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郭漫.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四川:经营管理者, 2009,(23):42-43.

[2] 许洁.论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北京: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2,(17):32-33.

篇8

关键词:食盐 体制改革 财务风险 应对策略

2011年,我国在国家改革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将深化或推进电力、铁路、盐业、邮政等行业改革。”倘若食盐行业完全实行市场经营体制,食盐行业则必须进入市场,与一般商品无任何区别。但是,食盐作为一种碘营养补充食品,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联系。一旦完全将食盐推行市场,必然为食盐企业带来一定程度财务风险。食盐企业面对此种形势,应认真分析体制改革带来的财务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改革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食盐行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食盐专营制度在我国之所以长期实行,关键在于利用税收手段限制其超额利润,限制其过度发展,并避免巨额利润流入利益集团手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食盐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尽管社会需求量大,可是与奢侈商品比较起来收入和价格弹性较小。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食盐行业并不一定非要实行专营制度。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其能否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现如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这种改革大背景下,食盐行业转型已成为必然,才能逐渐改善食盐行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制度不灵活、市场观念淡薄的问题,使其更能适应食盐行业的发展。因此,食盐企业在盐业体制改革环境下应积极研究与探讨市场规律,提高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反映速度和能力,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加快市场改革的步伐,进而使自身在改革大环境下生存发展的更顺、更好。

二、食盐行业经营体制改革为食盐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分析

客观来说,财务风险是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也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食盐企业在盐业体制改革大背景下,由于面临经营体制转型、经营环境变化,使得财务风险在其生产经营中更加突出,稍有经营管理不慎都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根据财务风险来源区分,食盐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出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经营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投入一定货币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资金供求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下进行的筹资活动为财务带来的风险;经营风险,顾名思义就是食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销环节导致内部资金运转不畅而产生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关键的财务风险。

三、食盐企业财务风险下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

食盐企业长期在专营制度下得以保护经营,这种毫无竞争压力的经营使得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一旦盐业体制转型完成,必将对市场变化的反映不够敏捷,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为此,食盐企业在失去国家政策保护前应增强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并采用科学手段认真考量市场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逐渐提升自身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创新经营策略,走多元化道路

市场环境下,食盐企业除了开展售盐业务也可拓展其他业务,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为此,食盐企业应以售盐为基础,在保证食盐生产加工质量和供应链正常情况下,积极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消费群体切实需要的试验品种,根据需求生产不同种类的食盐。除此之外,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有效开展生产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工作,还可联合其他厂家进行集团生产和销售,并主动联系供销商以扩大销售量,尽可能消除经营风险。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当前,食盐企业正在逐步脱离专营制度的保护羽翼,加强失去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和保护。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科学合理,食盐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系统,准确预测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并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尽量在财务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另外,还用定性定量地准确预算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并在资金投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建立效益考评制度分析与评价投资方案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以便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做出调整方案,保证项目大的投资效益。

(四)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重视财务管理,食盐企业也不例外。因而,食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进而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和资金利用率。在完善制度保证下,积极开展企业日常经费预算工作、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以及决算工作,使内部一切财务活动和实务操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道路。为了保证财务制度得到彻底贯彻落实,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团队,使各项财务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食盐企业应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财务人员也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我国盐业体制转型工作正在逐步推进过程中,食盐企业脱离了专营制度的羽翼保护,使得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愈加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体制转型带来的财务风险,食盐企业需要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系统,逐步完善财务制度,尽可能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使自身适应转型后的市场经营环境,进而实现稳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重庆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应对食盐市场放开之思考[J]. 中国井矿盐, 2010,(03)

[2]杨叶飞.深圳食盐零售环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 2010,(07)

篇9

【关键词】因子分析;公路经营企业;财务风险

一、背景介绍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公路经营企业的运营状况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由于公路经营企业特殊的运营特点,其在投资建设、成本回收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首先,在筹资过程中,公路经营企业资金需求量庞大,政府预算资金的有限性导致企业不得不采用负债式筹资,从而企业可能会面临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其次在建设阶段,由于通货膨胀、市场利率等原因,使得原材料价格上升,投资成本增加,从而超过企业的预算资金。企业可能会由于资金不足导致资金链断裂,面临工期延误的风险。最后,在经营阶段,一旦市场出现市场衰退或者自然灾害等,消费者的出现量就会减少,使得公路经营企业收入减少,投资人难以在短期内收回投资,在加上借贷行为中的借款利息,经营者将会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公路经营企业不仅存在上述这些风险,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对公路经营企业各种财务指标分析和评价,旨在探索公路经营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实证研究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对原有变量进行浓缩,提取原有变量中的信息重叠部分,并将该部分综合成因子,从而减少变量的个数。首先对原有变量进行相关性研究,通过原有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强弱来判别原始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相关系数矩阵、反映像相关矩阵、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样本求解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各个变量由每个因子解释的程度,确定因子数并提取因子。再次通过因子旋转,找出因子主要解释的原有变量,对因子进行命名。最后根据因子得分计算出的综合评分对样本进行评价。

(二)样本的选择和指标的选取

以沪深两市15家公路经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计算出具有代表性的13个财务指标来进行因子分析。这十三个指标分别为:X1-流动比率、X2-速动比率、X3-资产负债率、X4-产权比率、X5-应收账款周转率、X6-存货周转率、X7-总资产周转率、X8-主营业务利润率、X9-成本费用利润率、X10-资产报酬率、X1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2-净利润增长率、X13-总资产增长率。本文通过这些指标所代表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种能力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分析过程

1.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先对1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相关性强,则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相关性太弱,则不太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因子。本文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得到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79.287,相应的概率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α为0.05,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这13个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2.提取因子

表1中第5到7列代表的含义依次是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从这三列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解释了变量方差的36.461%,第二个因子解释了变量方差的21.165%,第三个因子解释了变量方差的19.876%,第四个因子解释了变量方差的9.742%,四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方差的87.245%,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四个因子能够用来评价企业的业绩。第8到10列分别是是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列相对于前三列累积方差贡献率没有变化,只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发生了改变,这样四个因子更具有解释性。

3.因子命名

表2是实施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这样有助于因子的命名。由表可以看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在第一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称之为偿债能力因子F1;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在第二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称之为营运能力因子F2;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在第三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称之为盈利能力因子F3;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在第四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四主成分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以称之为发展能力因子F4。

三、结论

根据表4中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因子中排名前三的是吉林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说明这三家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强,企业就越可能通过更多渠道筹集到资金,这样有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该因子得分也说明这三家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比较好,其面临的偿债风险较小。

(2)营运能力因子反映的是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和效益,可以通过该因子得分的高低发现企业资产运营中的问题。吉林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的营运能力因子排名仍居前三,说明这三家企业的资产周转能力很强,收回账款的速度比较快,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比较低。另外较与其他企业而言,资金的流动性较强,这样就减少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3)盈利能力因子中海南高速、五洲交通、重庆路桥得分最高,虽然它们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不强,但是其盈利能力比较强,说明该企业经营效率比较高,从而也说明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经营风险比较小。

(4)发展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还是吉林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说明这三家的发展能力较强,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

综合得分的高低反映一个企业整体财务风险的大小,而各因子的得分高低反映每一种财务风险的大小。从综合得分来看,吉林高速、山东高速、深高速得分最高,综合实力较强,财务风险最小。海南高速、五洲交通、重庆路桥得分最低,这三家企业的财务风险最高。

参考文献:

[1] 薛薇. 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2版)[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李秀珠,张春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0.(04).

篇10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财务弹性作为资本结构理论的一个分支,已经引起国外学者们的关注。Byoun(2008)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考察了财务弹性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者明确表示他们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特别关注财务弹性(Graham和Harvey,2001)。获得财务弹性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未来有能力以低成本从外部获得资金、重构资本结构(Deangelo,2007)。Myers和Majluf指出了由于在不对称信息下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源融资成本,为了满足未来的投资支出之需,企业有必要持有现金以保持财务弹性。Trigeorgis(1993)基于实物期权理论探讨了财务弹性的价值,认为财务弹性有助于企业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并减少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因而财务弹性可以被视作是一种期权,财务弹性越高,企业价值越高。Arslan etal(2008)通过对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过程中东亚五国企业的财务弹性及其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保持较高财务弹性有利于企业面对金融危机。

(二)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对财务弹性的研究是从财务保守行为开始的,而且起步较晚。财务保守行为是指企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地采用低财务杠杆的财务政策的一种行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进行股权融资,使财务保守行为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财务弹性是财务决策者为了抵御未来不确定风险进行“未雨绸缪”的结果,其取得方式比财务保守政策更多元化,不仅仅限于资本结构的调整,还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持有和股利分配。宁宇(2011)按杠杆和现金持有组合方式的不同,将财务弹性分为六类:低杠杆、高现金、高杠杆、低现金、低杠杆高现金、高杠杆低现金,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弹性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显著低于不具有财务弹性的企业,而且现金流量与投资能力正相关。马春爱(2009)研究了不同财务弹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差异,发现财务弹性与公司的融资行为相互依存,同一公司不同期间的财务弹性会有所差异,不同财务弹性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存在差别。韩鹏(2010)在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中引入了财务弹性,研究发现公司保持适度财务弹性,不仅能优化财务结构,而且能驱动公司价值的提升。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上市公司对未来投资机会、风险控制的把握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本文从基于现金持有量和未来举债能力两方面的财务弹性出发,探讨财务弹性的存在是否有利于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与风险预防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和保持未来举债的能力,能增加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机会,有利于改善企业业绩。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财务弹性水平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公司保持适度的财务弹性,不仅能优化资本结构,而且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冲击,是应对财务困境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财务弹性水平与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3年~2010年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制造行业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年度间被ST、数据缺失以及出现异常值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4112个有效样本。制造业竞争激烈,尤其在面对危机时受外界冲击较大,这种类型的企业对财务弹性更加敏感,因此作为研究的代表性样本。本研究选择公司年报作为公司财务指标信息披露的来源。本文所需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并通过Spss、Excel进行计算和处理。

(三)变量选取 具体如下:

(1)被解释变量。第一,企业绩效。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利用Tobin’s Q研究公司价值受到质疑,本文以每股收益(EPS)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第二,本文利用埃特曼模型也称为Z分值来衡量企业的风险预防水平。 Z=1.2X1+1.4X2+3.3X3+0.6X4+0.99X5,其中:X1为营运资本/资产总额;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为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负债账面价值;X5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Z分值越小,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2)解释变量。财务弹性主要来源于剩余债务能力和现金的大量持有。本文以财务弹性指数FFH表示财务弹性水平。选取现金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本负债率、短期借款负债比、长期借款负债比、带息债务比、未使用负债比率八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财务弹性指数(FFH)。弹性指数取值在0~1之间,小于0表明企业缺乏财务弹性,大小0而小于1表明企业弹性状况一般,大于1则表明企业富有弹性。

(3)控制变量。考虑到影响企业绩效、风险预防的其它因素,本文选取企业规模(Ln总资产)、成长性(营业收入增长率)、上市年限(AGE)作为控制变量。

(四)模型设定 具体如下:

(1)构建财务弹性水平与企业绩效的计量模型:

EPS=α+β1FFH+β2GROWTH+β3AGE+β4SIZE+ε

(2)构建财务弹性与企业风险预防水平的计量模型:

Z=α+β1FFH++β2GROWTH+β3AGE+β4SIZE+ε

其中:α为常数项,βi(i=1、2、3、4)为待估参数,ε为残差项。

篇11

1.保证企业经营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以及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正常的业务经营运转。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资金积累的速度比较慢,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产品的推广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仅仅依靠自由资金以及自身的内部积累,是很难筹资足够的资金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负债是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获得资金的速度比较快,获取资金的手续以及程序比较简单,资金成本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比较低,限制性条款比较下,因此成为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资金来源方式。

2.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防止控制权丧失

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是现代企业筹集资金从而用来生产经营管理的两种重要筹资模式。与其他筹集资金的形式相比,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并防止企业控制权的丧失。首先,负债作为企业资金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成本仅仅高于企业的内部留存资金,比其他的筹资成本都要低,因此,通过负债经营,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负债是债权人与企业签订的一种收取固定利息的契约,其只要求从企业获得事先规定的固定成本,并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净利率都会高于企业的债务成本,企业在支付完债权人的负债利息之后,还有一定的结余用于分红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通过负债经营,企业可以很好的得到企业权益人之外的资金支持,与股权融资相比,负债经营可以很好的防止企业的控制权的转移,保证了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控制。

3.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

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根据我国的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债务利息的支出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从而在税前予以扣除。在同样的经营利润的前提下,企业负债的程度越高,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越少,相应的应缴纳所得税就越少,因此,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企业在资本结构中增加负债比例,提高财务杠杆比率,能够帮助企业享受负债经营带来的所得税扣除收益,从而帮助企业降低了税负,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越高,负债经营带来的所得税扣除额也就越大,企业的负债经营的好处也就越大。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已经很难完全通过自有资金和留存收益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作为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通过负债经营,中小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从而迅速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债权人的监督来倒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使得企业能够维持较高的信用等级,从而更加容易的从债务市场上进行融资,并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

二、中小企业负债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中小企业要合理的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

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一定要对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其他财务经营指标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投资和筹集决策,制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和结构。在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中,中小企业应该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企业还要重视负债结构的优化,对于长短期债务进行合理的匹配,从而发挥负债经营的最大经济效益,规避债务违约的风险。在负债经营中,中小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根据销售状况及时的调整负债经营决策。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能够呈现稳定的增长,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企业可以适度的提高短期债务的比重;如果企业面临销售状况不景气,企业的现金流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企业一定要规避短期债务风险,尽量的提高长期债务的比重。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来制定相应的负债经营策略。对于长期资产占比比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减少短期债务的比重,适当的增加长期负债比重或者进行股票筹资;对于流动资产占比比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的利用流动负债来进行筹资。另外,企业在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的时候,还要对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利率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例如,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可以尽量的利用长期负债,经营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要多利用短期资金,从而降低资金的成本;企业还要对于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进行对比,在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尽量的多利用短期负债,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2.加强企业负债资金的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之后,要对于企业的负债资金进行严格的经营管理,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将资金投入收益最大的项目中去,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企业要对于负债资金的规模和还款期限进行科学的安排,尤其要避免将企业的负债资金过于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从而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另外,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偿债基金,一旦在债务到期的时候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进行债务的偿还,可以利用偿债基金来偿还债务,从而避免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的行为,防范了财务风险的进一步发生。例如,四川某民营企业就建立了企业的偿债基金,每年从企业的留存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补充基金。2012年,由于企业的产品销路出现问题,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足以偿还当年企业的到期债务,企业及时的从偿债基金里抽取资金用以偿还债务,使得企业避免了债务违约风险。

3.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篇12

【关键词】财务风险;民营企业;财务预警

狭义的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财务风险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风险存在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预警系统让企业管理层能够尽早发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判断风险并避免财务危机。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进行预测,还能及早发现导致财务危机进一步扩大的原因,使管理层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制定有效措施。

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防止相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企业通过财务预警系统,能够对已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记录、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及建议。完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从根源上消除隐患。

一、民营企业财务危机形成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来自融资、投资两方面。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财务预警的意识:民营企业往往较关注眼前的利益,盲目扩张,追求企业的规模,而忽视长期利益,风险意识薄弱,预算与决算偏差较大,可行性分析缺失。在民营企业,财务部门仅仅以记账、对账,编制报表,而忽视其发现财务风险,向决策者提供建议,进行财务预警等现代会计的功能。

2.企业内部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力薄弱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态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提供质量高的财务信息。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对于财务内部控制漏洞较大。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岗位分明,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而民营企业中财务部门大多为一个人负责企业的出纳、会计工作。因此在财务信息的相互监督上,可以说完全失控。在企业内部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是形同虚设,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职责分不清。有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公司,根本就没有设立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也是公司的自家人,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财务部门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企业拥有过多的烂帐、坏账,企业的资源不能够合理的进行分配。在资金上会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会受困难等问题。

3.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多数集中在纺织、服装加工、小商品制造等轻工业,利润较薄,面对近几年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原来就以数量来换取利润的民营企业,遭遇到现金支出的骤然上升,资金短缺。但是,许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较低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60%以上,信用等级都是3B或3B以下,轻工业基础较弱,企业缺乏可抵押资产,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影响其融资。

4.诸多民营企业然执行着家族管理的模式,内部控制较弱,管理松散,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预警观念薄弱。因地域集群,家族联系,多数民营企业之间往来借款较多,财务数据混乱,财务报表不够严谨、规范,这几年,又频发企业逃债、赖债等现象,使银行不敢轻易贷款给中小型民营企业。

5.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都受到过国家政策的倾斜或优惠,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迄今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一部有关中小企业的完整法律,因此,中小企业在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竞争时,存在着法律和权力上的不平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特殊融资机制,而在我国,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却在贷款、税收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6.融资渠道单一。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为银行贷款。

7.投资失败。失败的投资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温州的波特曼、三旗集团、江南皮革都由于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锻炼,企业倒闭。一部分企业在成长期就开始盲目扩张,开连锁店,资金周转慢,融资又受阻,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据不完全统计,许多温州企业的利润不再用于扩大再生产,回流实体经济的甚至不到一半,相当多的变成了“热钱”。温州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创投企业已达300多家,大约有1500亿元的流动资金进入了创投领域。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股市急剧下跌,房地产遭遇国家有力的宏观调控,部分企业出现资金断流,一部分企业转向民间高利贷和地下钱庄,高额的利息使企业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现金流动进入恶性循环,最终酿成财务危机。

二、民营企业财务预警的必要性:

不少企业的财务结构弹性不足,结构脆弱,对企业的发展体现出一种刚性约束力,如过度负债经营,自有资本比重过低,对银根的扩张和收缩的敏感性和依赖性太大等。这些企业不仅极易陷入困境,而且其结构的调整难度大,没有回旋余地。因此只能通过财务预警分析,对企业财务结构等重要问题进行测算,促使企业保持合理的筹资、投资弹性,防止财务结构严重失衡,控制和降低风险。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篇13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预警 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财务管理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根据企业财务目标,监控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分析资金运行规律,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及时发出警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从而顺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愈发形势下,财务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机制,对于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意义重大。

一、财务风险预警在民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对财务风险预警不够重视

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民营企业显然无法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提并论,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由于不重视财务风险预警,民营企业常常存在预算无法执行、可行性分析缺失、忽视长期利益、财务预警形同虚设等诸多问题。

2.民营企业的财务预警方法陈旧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无论是对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的实证运用都比较少。定性分析是从财务风险演变的不同阶段来分析,包括潜伏期、表现期、恶化期、发作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征兆都不同。定量分析主要是各种模型的分析,比如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辨别法等等。而单独适用于民营企业的预警方法少之又少

3.民营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上较落后

家庭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非常普遍,管理模式单一。在企业中常会出现层次不清、责权不明的现象,导致其管理较多采用经济的方法,如物质奖励、高工资等等。管理方法单一难以在企业中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这对财务预警的监控和执行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从我国现状看来,许多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存在内部管理混乱、水平低下,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不够重视,存在许多问题。如:会计基础薄弱,信息失真;财务制度缺失;内部控制薄弱;存货核算不规范,成本核算不够重视;重销售,轻理财;现金管理不当,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财务人员素质低下,缺乏对财务危机防范意识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导致民营企业经营失败、乃至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进而产生财务危机还是民营企业经营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控制制度是确保民营企业成功的关键,但是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状况决非易事,企业如果事先警示,未雨绸缪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建立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对于民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民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对策

1.树立危机意识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民营企业主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的同时,也要积极提拔和任用专业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并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

2.提高企业信用,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资金是现代企业运作的保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不解决筹资融资难问题,民营企业就缺乏生存的活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民营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企业自身的信用观念,在最大限度内提升企业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3.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的节约,直接体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呈现一种反比例关系。一个企业在危机中收入在保持不变或降低的情况下,由于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抵顶经济效益下滑的风险,或者说可以减少下滑的速度,使效益的下降速度低于预期的下降速度,给企业的战略策略调整赢得时间与空间。成本管理的精细程度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在危机环境下,对于较差的外部环境,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的调控才能更好地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而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此意义重大。

4.要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相对大企业而言,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筹资能力和内部资金调度余地,因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虽在内容上与大企业无太大区别,但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上则应有所区别。民营企业较小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了材料采购量和产品销售量也相应较小,因此,原材料应尽可能就近采购,减少库存,切忌储存过多“暂时无用”的材料。产成品也应尽可能就近销售,缩短库存周期,减少积压。民营企业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加快资金的周转,实现生产经营在内涵上的扩大,是一条广为适用的基本发展途径。

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5.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民营企业应当强化资金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控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务纪律,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财务人员必须要懂法、知法、守法,在企业财务经营管理过程中,时刻严格监督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起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

6.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并为预警系统正常、高效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有效的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减少损失。通过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运作,可以随时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使企业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但我们要意识到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不能完全沿用一般大中型企业的防范措施。在构建过程中应当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这也是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得以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民营企业的规模无论大小,都应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仅要考虑到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的相关管理,还要充分注意其他方面的管理,另外,还应结合民营企业自身情况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效益,综合全面地为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肖鹏英.危机管理[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

[2]李成楠.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刍议[J],财会通讯,2009,4

[3]端木正.财务预警系统理论初探[J],财会研究,2004,9

[4]彭小强.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具体内容[J],Commercail Accounting,2005,7

[5]苗润生.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8

篇14

(一)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信贷风险是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履约能力的下降,违约或者利率、汇率等的变化而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即只注重授信前对贷款人信用的评价,而对发放贷款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关注不够,起不到对贷款企业进行风险预测的功能。尤其在贷款企业违约之前,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及时的风险预警。

(二)引入财务预警模型的必要性随着近年来国内对企业财务预警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为商业银行弥补上述不足,对贷款企业进行财务预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将企业财务预警理论应用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者的角度,构建预警模型来预测贷款企业财务状况,以期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供建议,减少信贷资产损失。

由于利益的不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者看待企业财务危机的观点,既不同于一般的权益投资者,也不同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企业财务危机可描述为企业无力偿还全部本息的状态,或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低,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抵偿到期债务的本息。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通常要在信贷计划中对本金和利息偿还做出详细的安排,而每期本息的偿还情况又与当期贷款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密切相关,即与其一定期间内的偿还能力密切相关。同时,由于财务状况恶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因而在信贷管理中,加强对贷款企业财务状况的跟踪分析,预测其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并加以量化,是十分必要的。

银行家“小心谨慎”的天性,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财务危机观念,更加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如果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在商业银行看来,都是信贷风险的源泉。同时对于银行而言,贷款企业债务的偿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在构建预警模型时,要选取体现企业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分析。

二、财务预警模型简介

(一)判别分析模型 Altman最早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领域,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即多元线性判别模型MDA),目前该模型已成为财务危机预警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多元判别模型产生一个总的判别分值,称为Z值,并依据Z值进行判断。该模型判别方程如下:

Z=1.2x1+1.4x2+3.3x3+0.3x4+0.999x5

式中:Z为判别函数值;x1为(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为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为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总额的账面价值;x5为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Z值应在1.81~2.99之间,等于2.675时居中。如果企业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不会破产;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称之为“灰色地带”,处在这个区间,则表示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研究表明x1、x4和x5三个财务指标预测能力比较强,预测精度高达94%。

多元判别模型因其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影响了它的判别效果和实用性。但该模型能包涵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多个指标,并且可以了解哪个财务指标最具判别能力。这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银行对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评定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而如何从庞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是问题的关键。

(二)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是一种非线性分类的统计方法。1980年Ohlson首次使用多元逻辑回归(Logistic)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他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6.12%。Logistic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Logit(p)=ln()=a0+b1x1+b2x2+…+bnxn

该模型假设企业财务危机的概率P,在模型拟合之前,对于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P值取1,否则取0,判别规则是:如果P值大于0.5,则判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P值小于0.5,则判定企业财务正常。

Logistic预警模型的目标是寻求被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此判断被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Logistic模型最大的优点是没有严格的假设条件,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三、信贷风险管理中应用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比较研究

(一)研究样本与财务指标选择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选取ST公司构建“财务危机企业”样本组,非ST公司构建“财务正常企业”样本组。根据选取样本的时间性原则、配对原则和剔除异常样本原则,最终选择了2004年我国A股市场被特别处理的28家上市公司(ST公司)和2005年被特别处理的22家ST公司作为财务危机企业样本组,要求入选的上市公司在第T年由于“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然后按照同一会计年度、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配对原则,对每一家ST公司进行配对选择非ST公司,选取了50家非ST公司作为匹配样本。样本期分为两部分:一是用财务危机前三年来构建模型,即采用的数据是财务危机前三年的数据,即T-1年、T-2年和T-3年数据。二是将T+1年(即2005年和2006年)的数据作为保留样本进行测试。

同时,基于银行信贷管理者的角度评价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选取银行更为关注的财务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考虑了指标数据资料获取的难易程度之后,初步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14个财务指标,作为初选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模型方程构建具体如下:

(1)判别分析模型。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对模型变量进行筛选并建立模型。利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判别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有两个指标通过了F检验,即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率)。同时采用Fisher判别法,方程的系数采用Fisher线性判别方程的系数。由此得出各类判别方程如下:

F1=(-7.633)×X2+0.436×X13 -1.554(ST公司)

F2=(-0.882)×X2+1.233×X13 -1.937(非ST公司)

采用回代的方式预测模型拟合的准确性。把各样本观测值回代到判别方程中,根据函数值确定每一个样本属于哪一类公司。对比原始样本的分类和按判别方程所得的分类,计算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和两类错误率。将T-2年和T-1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拟合效果与T-3年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

(2)Logistic回归模型。借助SPSS统计软件中的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选择其中的Forward LR 方法,即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来选择进入方程的变量。根据分析结果最终有两个财务指标变量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

选取p=0.5作为临界点。若p0.5则判定企业财务状况正常。由此将得出的预测值和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将T-2年和T-1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型的拟合效果与T-3年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三)模型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的比较如表4所示,现对其实证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进入模型的财务指标分析。在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中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只有X2(总资产收益率)和X1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两个财务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指标,它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正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对银行而言,其债务的偿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更能直观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由此可见,在实证分析中所构建的预警模型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第二,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及错误率比较。在T-3、T-2、T-1年,判别分析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2%、81%和88%,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3%、83%和91%。由此可见,logistic回归模型各年份的总体准确率都要略高于判别分析模型。

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商业银行更为关注的是对财务危机企业(即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因为发生第一类错误,即把财务危机企业误判为财务正常企业,相对于第二类错误,其危害更大,误判成本更大。因此,第一类错误率较高的模型,其实用价值将降低。根据表4可以得出,两类模型的第一类错误概率都处于10%~20%之间,误判率较低,说明在信贷风险管理中都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和预测效果。在T-2年,Logistic模型略低于判别分析模型。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进行财务预警,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用价值要略高于判别分析模型。

第三,不同年份模型的判别效果比较。从模型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越临近危机发生时间,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两类错误率越低,总体准确率越高,T-3年优于T-2年,T-2年又优于T-1年。这也恰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财务危机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逐步恶化的过程,越临近危机发生时,财务预警指标的恶化越明显,判别能力越高。

通过对上述模型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在总体准确率和两类错误率上均要优于判别分析模型。并且判别分析模型有较为严格的假设前提,这也影响了判别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logistic回归模型在应用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预测准确性和判别效果要优于判别分析模型。

四、模型实证结果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判别分析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判别分析模型涵盖了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多个指标,并且能够逐步判断哪个财务指标最具判别能力和预测效果。其优势在于能够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最能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并建立定量化的判别方程。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和贷款等级的评定,主要依靠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及财务比率的分析,如何从庞杂的财务指标体系中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是问题的关键。而判别分析模型能够为银行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logistic回归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Logistic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将要检验的贷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带入模型计算公式得出p(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值。选取p=0.5作为临界点。若p0.5则判定企业财务状况正常。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针对企业不同的财务状况进行信贷决策。对于模型计算结果判定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银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信贷风险。而对计算结果判定为财务正常的企业,也不能因此就高枕无忧,可以考虑向前延伸一年,再次使用模型检验今年的财务状况。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对于模型计算结果临近分界点的贷款企业,银行应予以充分关注,进一步追踪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防患于未然。在具体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对贷款企业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分为正常、轻警、中警、重警、危机等层次,同时建立贷款企业档案以进行定期监测和跟踪追测。

目前,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仍相对落后,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银行迫切需要借助某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预测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其信贷决策提供依据,以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如果能够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引入财务预警模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入科学的定量研究,必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胜、殷尹等:《不同模型在财务预警实证中的比较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第2期。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