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等音乐教育范文

高等音乐教育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等音乐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等音乐教育

篇1

一、围绕实践的教学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以JAMK音乐学院的本科教育为例(2013年本科培养方案)①,学生在本科阶段共需修满270个学分,分5大类,详见下表。说明:

1.“通用技能”即国内常见的“公共必修课”,包括电脑技术、语言以及沟通技巧等科目。

2.“音乐能力”包括演奏、演唱、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科目。国内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同样很重视技能教学,但是芬兰的技能课在教学方式上相对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下文将详细阐述。

3.“教学能力”包括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教案的编写、音乐教育基本元素等科目。科目所涉范围围绕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非常实用。由于该类课程与学生今后的教学联系紧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更加突出实践性,下文详述。

4.“音乐操作技能”比较像国内所说的“艺术实践”课程,但是形式更多样,学分比重也较大。国内高师音乐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大部分是在音乐厅、剧院演出,辐射人群比较窄。但是我所见到的JAMK音乐专业学生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范围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除了音乐厅、剧院等国内常见的地方,还活跃在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堂、慈善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儿童医院、福利院、街头、超市等场所。换句话说,只要有人出现的地方,就可以是演出场所。其良好的音乐环境,来自于一代代音乐教育者的传承和努力,芬兰的高等音乐教育者非常关心“未来音乐人”的身心健康,他们认为只有音乐人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才能长久地为社会服务。一门称为“工作和活动技巧”(Workandactivityskills)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从事电声乐队演奏的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对耳朵的保护、电器化工作环境中的人身保护,学会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心理的自我调适等等。这些非常人性化的实用课程,能够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总的说来,“音乐操作技能”这部分学分,主要是通过艺术实践过程,鼓励学生由“学生”角色逐渐向“教师”角色,转变帮助学生认识、解决职业化生涯中将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专业。

5.“选修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或发展学生个性,科目不限。从这个教学计划来看,JAMK音乐学院的管理者们非常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与JAMK作为一所技术学院的特点是相吻合的,因为技术学院的特点就是培养专门人才,强调“职业化”。举一个小例子:我曾经看过一个幼儿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由JAMK音乐学院一年级学生为孩子们进行表演。这是课程“项目与创新”(Projectsandinnovations)里的一个内容,该课程属于教学计划中的“音乐操作技能”部分。一共有两组学生参与表演,每组约十人,表演时间各在二十五分钟上下。第一组学生合作表演,除吹拉弹唱外,还利用手偶和孩子们充分互动,带着他们唱歌、游戏;第二组学生则给孩子演了一个音乐剧,有角色、有化装扮演、有乐队伴奏,更让人惊叹的是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把孩子们完全带进了故事当中,反应热烈。等孩子们高高兴兴、很有礼貌地离场以后,教师和学生当即展开讨论,对刚才的表演发表看法,提出改进建议。说实话,这群一年级学生体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很多我见过的国内的大四学生还强,让我非常吃惊。据教师介绍,这样的表演每学期有好几次,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而定。在学期之初,任课教师就和相关机构共同协商表演的时间和地点,这个小小的细节看似不太重要,但也是经过了细致考虑的。如在圣诞节前常会选择教堂、儿童医院或慈善中心等;如果是碰上一些全民主题日,则会更多地选择图书馆、博物馆等场地。通常学生自由分组,每组的场地各不相同;接下来每组学生要共同确定一个适合该时节、场地的主题,在课堂上和教师讨论,达成共识后就可以着手排练了;演出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在场,并做记录。每个学生只有在完成这个项目之后,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开展实践性教学,学生必须走出学校。而芬兰的学校和众多社会机构之间有着长久的积极联系,说明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早已在全社会达成共识。

二、围绕实践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在我参与的所有课堂里,我一直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以我的专业方向课——儿童音乐教育课程(EarlyChildrenMusicEducation)为例,教师上课的模式大致为:1.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一起进行“Workshop”②;2.“Mini-lesson”(模拟教学),一般两个学生当老师,把其他学生当成幼儿模拟教学,这样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会轮到;3.讨论。这样的上课模式应当是个常态,JAMK的老师这么上,赫尔辛基城市大学的老师也这么上,奥地利、美国、德国的老师也都如此。“Workshop”是目前欧美普遍采用的用来培训音乐教师的方式,这种基于音乐实践(包括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创造音乐等)基础上的教学法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能够让学生从音乐学习者的角度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步骤。模拟教学是学生消化知识、表达知识的环节,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在讨论环节,教师常常会问“如果在实际课堂上可能会碰到什么困难?”“面对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同样,我在于韦斯屈莱大学旁听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也是差不多的模式,“Workshop”、“Mini-lesson”和讨论。只是因为培养的是小学音乐教师,所以选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小学音乐教材。除了教学法课程,其他课程同样带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如合唱排练课主要就是作品排练,但是排练者(即指挥)并不是教师,而是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在JAMK,合唱指挥和声乐、器乐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课堂上的合唱团常常是由合唱指挥专业学生请过来的、热爱合唱的学生组成的。从排练前的热身到正式排练,全部由学生完成,而教师的任务是在一旁录像和给予及时的指导。乐队指挥课也是如此,指挥是乐队指挥专业的学生,他(她)指挥一支由所有上课学生组成的交响乐队(乐器不全的情况下由其他乐器替代),教师在一旁录像,并在需要时给予指导。乐队指挥专业学生每周两节课,一次是排练,另一次则是回看录像,和教师讨论。这样真刀真枪的磨炼,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有了大量的排练经验,积累了不少曲目,毕业之后完全可以独立工作。从我的朋友Ann那儿还得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课程——器乐学法课程(InstrumentalDidactics),这是教学计划第3类“教学能力”当中的一个课程。Ann是JAMK音乐学院一名吉他专业的学生,今年二年级。她告诉我从二年级开始,她每周不光自己要上吉他课,还要给两名小朋友上吉他课,这便是器乐教学法课程,每个器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她的两个学生不是她自己找来的,而是JAMK音乐学院安排的。音乐学院负责面向社会招生,收取课时费,并安排在校学生上课。一开始,我以为JAMK拿学生当雇工赚钱,因为学校并不给Ann这样的“小老师”付费。但后来进一步了解才知其所以然:Ann这部分劳动会转化成学分记录在学习档案里,而且参与教学的不仅仅是Ann,还有Ann的吉他老师。Ann的吉他老师和她一起,为每一个上课的孩子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并且每隔三个星期,Ann的吉他老师就会亲临课堂观摩,并对她的教学提出建议,而Ann老师的这部分劳动计入工作量,从小朋友所交的课费中支出。至此,我才明白,学校、Ann的老师、Ann、业余学生在这件事上是合作者,是共赢的关系。学校通过这个课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教学经费;专业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实际教学观察学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Ann有机会进行一线教学,实现“教学相长”;业余学生花钱不多但教学质量不低,性价比高。在我看来,这种课程可以在国内推广,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为社会提供相对有保障的教育资源,可以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对提高全社会的音乐教育水平有帮助,学校也可以借此扩大影响力。

三、围绕实践的教学评价

在JAMK音乐学院,很少进行纸质的考试。一些大课,如教学法课,大多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学生的评分,共6档,从0分到5分。因为是小班化教学,加上学生常常在课堂上进行音乐实践展示自己,或唱或奏或教,老师有很多机会观察学生,从而得出评判。还有些大课,如练耳、音乐理论的考试,多以音乐会形式进行。每个器乐或者声乐方向的学生,毕业前必须开一场个人独奏(唱)音乐会,成绩合格之后,才可以结业。教学评价因每个任教老师而异,但是大部分老师的评判都根据学生的演唱、演奏、指挥、表演、编配、教学、写作等等音乐实践活动给分,学生不可能靠考前死记硬背就取得好成绩。这种“重视过程、重视能力”的教学评价思路也值得我们借鉴。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管理者们重视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又有来自学校乃至全社会的支持,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音乐领域内,都达到了应有的“职业化”程度。

四、启示

篇2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体制逐渐改革,对于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改革格外关注。其中钢琴教学是高等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钢琴教学中既要兼顾钢琴演奏,也要强调教学理论,实则是一种双重性的教学内容。在新时期,对于钢琴教学的双重性进行研究,对于提升高等音乐教学发展方面具有积极地意义。基于此,在本文中针对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双重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等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双重性;分析

一、前言

新时期教育发展逐渐倾向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就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学而言,基于双重性的教学模式在钢琴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如何将理论基础应用于实践演奏环节中。而只有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实际的钢琴训练中能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技能,才能够满足教育发现需求。由此可见,对于双重性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于促进音乐教学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二、钢琴教学双重性特征分析

(一)学生的钢琴表演能力

在高等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中对学生的钢琴表演能力进行培养,无论是出于观众的音乐审美需求,还是钢琴演奏者的音乐素养,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生进行钢琴表演环节中,只有通过优秀的钢琴表演能力,才能够吸收观众投入到钢琴音乐情感中,并且引起音乐上的共鸣。而实现这样的钢琴演奏对于学生基本功要求较高。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钢琴基础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舞台表现力。基于这方面的教学也是钢琴教学双重性的具体体现[1]。

(二)教师的钢琴教学要求

在高等音乐钢琴教学中,主要是培养音乐教师队伍,因而钢琴教学的双重性研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钢琴示范能力,基于学生这样的能力对于学生日后走进工作岗位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来自对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积极掌握钢琴教授方法,以促进其实际教学。

三、高等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的双重性实施策略

高等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钢琴教学的双重性进行研究,分析如何将学生“学习”与“教学”的双重性策略施工好,首先,需要从学生技能学习角度分析,在高等音乐教学中,着重培养音乐院校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其次,从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三,提升“准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2]。

(一)对于高等音乐院校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培养

音乐本身与其他科目项目相比,艺术性比较凸显。对于高等音乐院校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进行培养,可以以钢琴伴奏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钢琴即兴伴奏则是音乐领域中的精髓,将其应用到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营造出特殊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实现无限的遐想,并且发挥出自我的想象力。该种教学技能更多的是以一门艺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施加一定的音乐教学技巧,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定向的培养,教学效果就会更加的明显。例如,在实际教学中,选取合适钢琴即兴伴奏方式,歌唱教学中应用钢琴即兴伴奏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学生能够熟记歌曲旋律,促进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相应的曲目。针对不同的歌曲,采取不同的方式的钢琴即兴伴奏方式是重点。选择合适的伴奏方式,能够保障曲目与歌曲相得益彰,实现歌曲的立体化。使得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音调,找到不同段落之间的旋律。在这样的方式下,能够锻炼学生的音准和音调,使得学生能够注意到歌曲的难点,在不断地改进中,逐渐的完成演绎。

(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钢琴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与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有关,提升学生的钢琴表演专业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而言至关重要。观与学,是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方式,观赏式教学对于钢琴教学比较常见,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奏,在音乐中感悟情感与技能的结合。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会,去聆听音乐大师的演奏,从一流的演奏中认识到自我演奏之不足。学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而言比较关键。学生的学习实则是对观赏演奏学习的内化,对于学生钢琴演奏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准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

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学生都是未来各个学校中的准音乐教师,或者是从事音乐艺术的人员。对于准音乐教师,需要切实的提升其未来的教学技能。首先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传授能力。例如,学生要养成钢琴伴奏能力,在个人参与到实际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钢琴伴奏的技能。其次,注重基本音乐知识传授,在音乐教学中形成具备魅力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亲和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高等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双重性进行研究,主要以提升学生的钢琴表现能力为基础,并且在合乎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需要从学生技能学习角度分析,在高等音乐教学中,着重培养音乐院校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其次,从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三,提升“准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

作者:曹晖 单位:贵阳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一)课堂教学缺乏实践锻炼

高等音乐教育中都开设有钢琴课,但是一方面钢琴课的开设课时有限,钢琴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讲授,无法进行过多的钢琴练习,但钢琴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钢琴的演奏,所以只有理论知识的钢琴课堂会影响钢琴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音乐设备方面的投资花费巨大,导致学校在钢琴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专业的钢琴房也很少,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得不到很快的落实,也影响了钢琴教学的效果。

(二)传统教学重技巧,忽视作品情感的表达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传入中国,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重视钢琴演奏的技巧,注重在弹奏的音准和流畅度。但钢琴作为乐器,不只是要把作品通过音符传递出来,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能否引起听众的共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演奏中只重视技巧,没有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在演奏中不能投入情感的表达,使得钢琴的演奏流于形式,缺乏质感。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

高等院校钢琴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更新慢,教材多以名篇的学习为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曲目较难,学生难以掌握。导致钢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脱节。有的钢琴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差,底子薄,对钢琴演奏的认识较少,这样不仅会影响钢琴教学的效果,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习技巧,忽视了钢琴演奏的情感表达。

二、改进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演奏能力

钢琴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钢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钢琴演奏的本领,自己能够独立演奏。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相关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增设钢琴房,让学生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理论知识与课堂练习相结合,及时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及时的纠正学生在钢琴演奏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二)提高钢琴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高校钢琴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类专业的不断重视,各个学校都增加了相关的专业,使得钢琴教师的需求量增加,而钢琴教师出现了断层,很多学校的钢琴教师专业水平低,自身的专业能力有限,限制了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水平。所以高校一方面要提高对钢琴老师的招聘标准,对钢琴老师的应聘进行严格把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的钢琴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他们与时俱进的能力。

(三)重视钢琴作品中情感的表达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不仅是要发挥其演奏的功能,同时还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所以钢琴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与技巧的掌握,还必须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把握,还能够使学生在演奏中将技巧与情感相结合,使钢琴的演奏产生共鸣,乐曲的表达更加的完整流畅,更具有表现力。

(四)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

篇4

【关键词】议论文论据;定向转述;析理

引言

随着流行音乐在社会上快速的发展,在占领大量的音乐市场同时也给当前中国高等音乐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基于流行音乐的特点,逐渐的融入到音乐教育的教学课堂中,尤其是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学校中,对音乐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也逐渐的成为高等音乐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一。

一、流行音乐对当前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流行音乐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质,逐渐成为当代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进行娱乐的主流方式之一,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为课余生活增添了音乐的色彩。在许多的高等音乐学校里大学生都有了经常听流行音乐的爱好,这样的音乐能够缓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压力,使它们的心渐渐的轻松下来,这已是大学生不能够缺少的生活方式之一。由于高校的学生都是具有青春、活力,他们往往渴望的是自己能够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而流行音乐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给予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在高校学习时期的情感。将流行音乐升华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他们在音乐方面找到自信和拥有成就感。

(二)流行音乐带给高校学生的消极影响

流行音乐在成为商业圈产物的同时,它也成为了传媒机构赚取商业利益的重要工具。流行音乐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导致流行音乐不再具有它本身的性质,过于表层化的流行音乐更追求商业的经济利益。对高校大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也使大学生在形成人格过程中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从另一面看,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也逐渐的侵蚀了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欣赏水平,更制约了流行音乐自身的发展。

二、在流行音乐背景下高等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一)重视音乐中主流音乐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在落实高等音乐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状况,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当前热门的音乐信息,将优质的音乐信息传播给学生。对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流行音乐曲目加以分析,引导学生使用发展、积极的眼光看音乐、懂音乐。另外,将音乐的本质放在分析过程的首位,促进对流行音乐的健康欣赏。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教学的背景音乐,对流行音乐的专业性知识进行讲解,使用对比方式对音乐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讨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能力、欣赏能力。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在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下,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利用不同的方式重视流行音乐,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的目的。虽然目前的流行音乐广受欢迎,但是有一小部分的流行音乐还不足以达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目的。因此,高校的老师需要选择出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分析音乐的对象,从而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内容。例如:张杰演唱的《天下》,是具有中国风的音乐曲目,这样的流行音乐无论是在编曲方面还是在作词方面都结合了许多的中国古典音乐元素。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对这类音乐进行分析和了解,引导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流行音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改变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由于音乐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因此它的发展方向与流行的趋势也在实时的变化着。在高校对流行音乐教育的改革措施下,需要转变高校对音乐教学的思想理念与方法,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将流行音乐引入教学中,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在音乐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对流行音乐进行创新,从而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达到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因此,要想音乐教育的教学具有创新性,必须采用和利用现代的舞台剧和音乐演出等形式丰富音乐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音乐学校的具体情况成立音乐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流行音乐的平台,进而提升他们对流行音乐的欣赏情趣,培养他们对流行音乐的辨析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高能力的音乐人才,促进他们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结束语

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在人类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流行音乐的身影,高校的学生也逐渐的成为流行音乐的传播者、接受者。流行音乐在当代的发展,引领着高等音乐教育的改革,也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流行音乐成为了音乐的主流,虽然基于这样重要的地位,但是它的质量还不够高,对学生也产生了积极、消极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影响的现状,对高等音乐教育实施了改革。通过多种方式和措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流行音乐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学功.流行音乐对当前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影响与作用[J].艺术论坛,2011.11(3):42―43

[2]杨三川.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4.1(1):72―74

[3]彭雪帆.基于流行音乐背景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学科探究,2015.5(10):61―62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主流;心灵;流变;整合

中图分类号:C.40―014 文献标识码:A

多年来在艺术院校的音乐教学教育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理念占据了音乐教学教育的主导地位,无论是教学教育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教育的方法手段,都以西方音乐“定于一尊”,而民族音乐教育却长期处于非主流状态,这几年虽有改观,但在某些学校某些领域依然根深蒂固、积重难返。之所以呈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首先来探寻一下西方音乐源于何处。大量的事实说明,西方音乐的基础起源于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是一个音乐的宗教,一个歌唱的宗教。在世界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的音乐最发达。基督教中的赞美诗是西方音乐衍生和发展的载体。巴赫、贝多芬等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几乎都与基督教有关。赞美诗的大量创作和基督教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使西方音乐得到普及和推崇。基督教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形象、意象和抽象的整合与共构的思维特色,反映在音乐上,则是浪漫而空灵、求知而重行、恢弘而玄奥,代表着西方人的生理条件、思想信仰、文化心态、审美情趣。由于宗教的支持,西方的音乐得以繁荣,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并很快取代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为我们留下的文物证实,早在7千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相当丰富,经历了漫长的无文字时代,民族音乐成为唯一的编年史和历史传说。在华夏这片礼仪之邦,56个民族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于它有厚重的文化沉积,有着自身审美情节,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各民族民歌、民谣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本土文化传统特征,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作精华。诚然,中国民族音乐还缺乏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教育体系,但多元的丰富的中华民族音乐本身就是无以伦比的瑰宝,在世界音乐中应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经济在崛起,中国音乐更要崛起,这正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人类文化的流变和整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并不拒绝外来的音乐文化,艺术无国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西方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也是如此。遗憾的是,在我们的高等音乐教学教育中,往往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教出来的学生对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了如指掌,而对祖先留下的大量的、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不知道,有些音乐硕士甚至不知道昆曲、评弹。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我们教出来的一些学生数典忘祖,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怎么能担任传承和发展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呢?

音乐大师贝多芬在谈到他音乐创作时就说得很清楚:“这是由心灵深处而出来的,愿它也能到达人们的心灵深处”。贝多芬的这句话说出了音乐本质。艺术是心灵的语言,心灵感受是艺术的根本。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同的,就是因为它是心灵的语言,都在倾诉着源自心灵的感受信息。音乐同样不例外。那么从西方人“心灵深处而出来”的音乐,是否也能达到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呢?这很值得我们思考。我们丝毫不否认西方音乐的艺术震感力,不过中国听众能从心灵深处感受它的并不多,这是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我所在的城市苏州,以评弹遐迩闻名,用吴侬软语唱出的评弹,苏州听众可以听得如痴如醉,而非吴侬语系的外地的听众就不一定如此了,这是地域文化不同使然。帕瓦罗蒂是世界著名男高音,但他不一定能唱好中国民歌,因为他很难准确理解民歌语言中内在的精神实质。同样道理,我们音乐的教学教育一味追求西方的一套,实际上很难能得音乐的精髓。譬如就拿声乐的教学来讲,语言是音乐的表意方式。字正腔圆本是歌者的基本主要追求,但汉语音节绝大部分是多音节,分字头字腹字尾,而这是我们的语言特点。也给发音的统一造成困难。欧洲发音的特点是单音节的,“阿”就是“阿”,“哎”就是“哎”。若用西洋欧洲声乐取代中国声乐教育,造成一些学生吐词含混,词难达意。中国学生不能很好地演绎中国歌曲,这是音乐教学教育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我们一直提倡洋为中用。这方面有着大量成功的例子,如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金铁霖致力于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教学教育的新方法,借鉴西方音乐合理的活性元素,使民族声乐的教育达到了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音乐人才,取得了公认的巨大成果。

事实说明,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的有机结合,才是新时期音乐发展的正确道路。失去了传统的根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音乐便会枯竭。在认同西方音乐技术理论同时,也要认同传统是根,民族文化是本,这是音乐教学教育中也应该坚持的重要理念。我们在实践中如何坚持这个重要理念呢?

首先,教学教育的指导思想要调整。艺术院校的音乐教学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问题的关键。而这又离不开对西方音乐和民族音乐的认识及态度。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教育内容要改革,应以中国音乐为主。首先要把民族音乐学好,再言其他。如果把民族音乐当着落后的、老土的东西,或是作为支离破碎的选修课程,对它采取虚无的、不重视的态度,那么民族音乐很难在音乐教学教育中有恰当的位置,即使有,也是处于点缀的境地。从大环境上看,改革开放以后,外来文化有超过传统文化的趋势。外来文化已构成了对中国人传统文化和心理的巨大冲击,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受到长期的威胁。从文化的层面上理解,音乐也是一条由过去流向未来的河,它不应该断流,对民族音乐我们应该有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音乐教学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这是音乐教学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个理念不明确,中国音乐教学教育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其次,把握好西方音乐与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辨证逻辑关系。从人类文化的流变和整合来看,文化的互相交融、兼收并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强调民族音乐,也不应忽视西方音乐的精华。西方音乐的确有丰富的技巧,有较强的艺术性,我们必须加以分析、借鉴和利用。同时,也要看到,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族音乐教育也不是简单地对过去一些曲目的保留,而要它选择和提炼,比如说,教学内容要改革,应以中国音乐为主。首先要把56个民族音乐学好,再言其他。西方音乐的艺术性,我们应科学分析、借鉴和利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的高等音乐教学不是对过去的保留,而是要改革创新发扬光大。以科学的态度与时俱进,结合使之符合时代潮流、符合结合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把中国音乐传承、发扬。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我们既要尊重共同的音乐规律,又要重视个性,即民族特色。掌握科学方法,突出民族风格,应该成为高等音乐教育的目标。

再次,要注意提高高等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文化素质修养。俗话说,写诗功夫在诗外,这一点对音乐教育也同样如此。单纯音乐教育,是培养不出优秀的音乐人才的。深厚的文化素质修养,是高等音乐教育的根基,根繁才能叶茂。从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这恰恰是大的薄弱环节。对民族音乐的淡薄,也与我们对文化素质修养重视不够有关。在一些人眼里,民族音乐“土”,似乎没有多少文化可言。这其实是错误的。一定的音乐是一定的文化体现。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修养至关重要。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在高等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几个方面内容:

(1)培养鲜明的个性意识。音乐教学最忌千人一面。每个人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应该充分体现主体意识和自由个性。音乐要把音符通过艺术的手段再现出来,是精神产品的再现。任何对音乐的诠释,特别对民族音乐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风格。对这一点我们应该优于西方音乐。

(2)培养开拓进取的态度。民族音乐艺术是无止境的。音乐教育只是交给学生最基本的东西。开拓进取的态度是超越技能的心理状态,旨在拓宽文化视野,不断超越自我,树立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