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需求分析示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建设任务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同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3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如果在21世纪中叶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则每年需要有1600万人口转入城市,这需要相应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特别是住宅建筑。因此,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城镇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市公用事业和勘察设计业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懂经营、懂开发的工程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
二、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要求
工程管理招收学生多数是到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做现场施工技术、工程监理和施工预算;还有去咨询公司做造价和工程招标;少数到开发公司项目部做房地产策划、工程管理或造价管理,经过一个阶段的锻炼,都有可能成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无论是哪个岗位的工作,都需要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同时还需要有管理、经济、法律知识等,还要有较强能力。用人单位的招聘目标正趋于理性化,且日益转移到对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视上。因为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大学里老师没有教过的、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所以,一个人善于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2]。
三、工程管理本科毕业生存在的不足
建筑市场的火爆与管理人才的缺口形势并未带来应有的就业效应,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姻缘难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重技术轻管理、重专业轻人文
工程管理专业包涵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专业平台。在这四个专业平台课程学习中,存在重技术课学习轻管理课学习的问题。工程项目管理是技术背景下的管理,技术课学习与管理课学习应该不分轻重,甚至更要侧重管理。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管理知识不能突出的话,就会导致有的施工企业不认可工程管理专业,更愿意接受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施工管理。在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弊端。这主要是因为工程管理课程设置中人文类课程内容较少,而且很多是选修课,过多地强调人才的专业性和专业对口,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纯”技术专业性人才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与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极不相适应,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
2.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现代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上的滞后,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知识单一,而且能力培养不足。其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有相当一部分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事情的观察、分析、决策及问题的处理不尽人意,特别是对市场表象需要加以理性分析、判别并决策方案时,往往缺乏多方案决策思路和多方案优化抉择的能力,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有机地整合。生硬的书本知识、过窄的专业面,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学生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
3.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动手能力差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师与社会、学校与市场脱节的倾向。工程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设置各自独立,很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大多安排在假期,而且基本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校的出发点是提前让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但是这种开放式教学实践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在这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是走过场,学生难以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团队式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训练,难以积累专业实践经验,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4.协调沟通能力差
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协调,协调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办法,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始终。它是一门社会学问,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这在课堂上是很难学到的。大学期间有的学生还没有走出高中时代的青涩和内向,很少和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独来独往,这样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致不能胜任工程管理的工作任务。
四、工程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对策建议
工程管理是一个新兴专业,是一个兼备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一个横跨管理和工程两大行业的学科。面对市场需求,大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要在学好经济管理知识的同时,心里充满着强烈的建筑行业意识,同时在学工程技术知识的时候又要联系管理学理论,学习目标就是把自己培养成站在技术、管理、法律、经济等四大平台上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加强课外阅读拓展理论知识能力
坚持培养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学习和积累;也绝非一劳永逸,必须持续不断地付出艰辛劳动。只要采取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并且不断努力、辛苦耕耘,才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顺利就业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利用充足的大学时间,把课堂的知识学好,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充实自己的目的。要多参加学校主办的各种学术讲座,要把它作为及时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途径,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利用好学校搭设的平台培养综合素质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手快”,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实践经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合理与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关键。学校的相关部门会为学生搭建社团活动平台,举办:“模拟市场”、“讨论会”、“模拟谈判”、“方案评比”“、社会案件”等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应变能力,比如工程与环境、项目目标因素之间、各管理职能之间、各参与单位之间的高效协调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这类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协作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综合素质,防止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
3.把工学交替及各类课程设计落到实处
对专业人才的定位是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管理”一词的含义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科学性强调的是科学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管理艺术性则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工学交替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要求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教育,利用暑假或其他业余时间搞好校外实践活动,利用自己的优势服务于社会。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专业老师要提出重点学习的内容。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形成书面报告进行交流、讲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讲解房地产项目的策划与开发、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招标投标、编制施工计划、编制预算报告、进行工程结算、参加工程验收、编制合同管理文件、编制竣工报告等实践环节的体会,让学生有一个“问题—实践—认识—修改—展示”的循环认识过程。学生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每年暑假的工学交替和每一次的课程设计。
1 总体业务描述
本文设计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针对单位人事管理单位管理职工档案信息和管理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并结合单位人事管理通用的管理功能和操作习惯等特点开发设计的一个基于WEB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单位职工可以通过该系统变更、调整、申请等业务。人事管理员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财务可以对工资信息发放,单位领导可查询职工具体情况。
1.1 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现行业务处理流程,一是公司员工登录和查询信息业务流程:登录、进入查询模块、查询信息;二是系统操作员登录和后续相关操作的业务流程:登录,进入处理模块,查询处理信息。其次进入修改和添加模块,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相关信息。
1.2 系统数据流程
数据流程表示求解某一问题的数据通路。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过中,还将使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所谓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
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分为员工和操作员登录的两大部分,员工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注册,注册信息后可登录界面,进而进行查询。对于操作员登录后能对登记的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等操作。
2 系统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配合数据流程使用的工具之一。在结构化分析时所定义的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数据源点和终点。
2.1 系统的主要数据流
1. 流 名: 登陆验证
位 置: 操作员"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验证=操作员姓名+密码
2. 流 名: 验证结果
位 置: 登陆处理"操作员
定 义: 验证结果=[登陆成功|用户未注册|密码错误]
3. 流 名: 登记信息
位 置: 登记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登记信息=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4. 流 名: 登记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结果=[成功|失败]
5. 流 名: 员工注册
位 置: 员工"登陆处理
定 义: 员工注册=员工基本信息+密码
6. 流 名: 注册结果
位 置: 登陆处理"员工
定 义: 注册结果=[注册成功|注册失败]
7. 流 名: 员工登陆
位 置: 员工"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验证=员工姓名+密码
8. 流 名: 登记结果
位 置: 登记处理"员工处理
定 义: 登陆结果=[成功|失败]
9. 流 名: 查询要求
位 置: 员工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查询要求=员工姓名
10. 流 名: 查询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员工处理
定 义: 查询结果=[人事管理基本信息|失败]
11. 流 名: 系统维护
位 置: 登记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登记新到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操作员授权等
12. 流 名: 维护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登记处理
定 义: 把登记的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操作员授权信息等反馈给操作员。
2.2 系统的主要数据存储
1.数据存储名称: 操作员授权
输 出: P1
数据结构: 操作员姓名+密码
2. 数据存储名称: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输 入: P1
输 出: P3
数据结构: 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信息等
3 数据存储名称: 员工信息
输 出: P2
数据结构: 员工姓名+密码
3.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从功能上看,该人事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七个子功能模块: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工资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统计查询和系统维护。
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子功能模块与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相结合,将人员权限落实到每一个人,在系统中授予相应的权限,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子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照片、户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最高学历、家庭状况、主要简历等。
工资管理子功能模块:工资帐套管理、工资档案结算等。
考勤管理模块:该模块分为基本考勤、加班考勤和出差考勤三部分
统计查询模块:包括人事档案查询、职工调整查询、合同续签查询、职工培训、奖惩、考核查询、工资档案查询。
系统维护模块:模块包含单位设置、数据字典、自定界面、编号设置、提醒设置等。
每个包一个子功能模块,分别对相应的事务进行管理。用例中包括5个用例:领导、人事档案管理员、财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职员。
人事档案系统:人事档案系统是劳动人事管理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人事档案管理员可以管理人员档案信息,进行人员相关信息职评定修改、调动管理。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需要,添加部门,删除、更新部门,管理系统基本资料。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员的职责尤为重要,该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人才培养投入的各种经费管理,包括工资等等多种经费的管理。
综合查询:此模块功能简单明确。领导登陆后可以查阅任何信息。
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指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而必须具有且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
(1)系统的完整性
系统的完整性指为完成业务需求和系统正常运行本身要求而必须具有的功能,这些功能往往是用户不能提出的,典型的功能包括联机帮助、数据管理、用户管理、软件管理和在线升级等。
(2)技术适应性与应用适应性
系统的适应性与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的概念相似,也表现产品的一种应变能力,但适应性强调的是在不进行系统设计修改的前提下对技术与应用需求的适应能力,软件产品的适应性通常表现为产品的可配置能力。
(3)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指系统对业务和技术需求变化的支持能力。当技术变化或业务变化时,不可避免将带来系统的改变。因此不仅要进行设计实现的修改,甚至要进行产品定义的修改。
关键词:实习生;心理需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00-01
1 问题陈述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虽说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队伍不断状大,却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在键康和保健方面的期望。况且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自我实现,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常常报着一种挑剔和不信任的态度。而这种不认同的态度无形中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心理压力,以致于相当一部分从事临床医疗、护理事业的人选择了离职,而这对于即将“走马上任”正式参加工作的临床实习生来说,更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他们不敢朝前迈步。
为了解临床医、护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心理状况,和带教中存在的问题,特自制了一张表格,对2010年、2011年实习期即将结束的医生、护理实习同学进行调查。
1.1 调查对象:2010年和2011年实习期即将结束的本院医、护实习生87名,其中医生32名,护士55名。
1.2 方法: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在无调查人员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不记名填表。
1.3 主要内容:对在工作、生活和心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打“√”,各项可重复选择,也可在备注栏里详细说明。
1.4 结果
1.4.1 发放问卷87张,收回归87张,回收率为100%
1.4.2 存在的问题总结
1.2.2.1 认为自己在整个实习期间各方面都适应地挺好,没什么大问题的仅8人;
1.4.2.2 认为自己在理论、实践方面存在不足,可科教科、护理部和带教老师都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培养的有32人;
1.4.2.3 认为自己在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科教科、护理部和带教老师不够关心这一方面的有27人;
1.4.2.4 认为带教老师对实习同学在心理上和尊重这一方面关注不够的有51人。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见,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心理这一方面,概括出来大致有几个内容:
(1)轮转太快,适应起来有点困难,感觉自己到哪里都是外人;
(2)除了带自己的老师,其他老师基本上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就只“同学同学”的叫,有点不太尊重人;
(3)老师的带教热情不高,同学们都感觉自己是可有可无,甚至于有点多余;
(4)老师和我们沟通的太少,上班说的少,下了班基本上就不说话了。
其实,新一代年轻人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精心保护下长大,很大一部分人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改变,比如:忙碌的工作、繁杂的生活环境,还有在心理上由受爱护、受照顾的对象,变成关心、照顾别人的角色,以致于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信心,上班没什么积极性,学习也没什么动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实习期间的表现。
2 对策
(1)在工作性质比较相似的科室中选择的其中部分科室实习,以适当延长轮转期。其实在实习期间实习同学要适应和接受的新事物太多,环境从熟悉的校园变成了完全陌生的医院,接触的人物从人数有限的老师同学变成了临床带教老师和数量众多的患者和家属,遇到的事物从单一的学习变成了复杂的包括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沟通的问题。适当减少部分轮转科室,延长轮转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新生活。
(2)关于大部分老师记不住同学名字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有存在,包括本人实习期间也曾为这而困扰,没事的时候其他老师(指不是专门带教的老师)从来不问“你叫什么名字”,也从来不跟自己多说一句话,可一有什么事想让实习生去做的时候,就冲一不小心站在她旁边的实习生“同学同学”的喊,遇到有个性点的实习同学会告诉她,“老师,我叫***”,一般人也就乖乖地按她说的去做,但心里总归是不太舒服的。如果能像新员工来的时候那样,科主任、护士长或者总带教在实习同学第一天来的早会上稍微介绍一下,专门带教的老师响亮地多喊几声同学的名字,效果一定会不同凡响。当然这其中也需要该实习同学的积极配合。
(3)严格挑选带教人员,组建一支规范的带教队伍,现有的带教老师大多是达到了带教标准,就由科主任、护士长提名上报。其实带教老师也可以竞争上岗,你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并不说明你是个好的带教老师,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很高的带教热情,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带动实习同学积极性。当然,如果能把带教和非带教的待遇适当拉开一点距离,将有助于提高带教热情。
(4)老师多和同学沟通,入科时带着实习同学熟悉环境,并介绍本科的工作特性,使实习同学对他即将面对的环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介绍他在本科实习的大纲要求,有空时穿插一些理论、操作技术讲解。本院自2010年起还选拔了数名指导老师,在新的实习期开始时,所有的指导老师和实习同学一起参加“岗前培训”,每1名指导老师负责约5名实习同学,定期组织聚会座谈,帮助同学一起面对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加油鼓气,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属于这个医疗护理队伍,并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去发挥个人积极性和特长,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 陶舜梅.临床护理带教与对策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0,11(17)
关键词: 模拟分析; 数据管理; CAE模板
中图分类号: TP392文献标志码: B
0引言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技术中心承担一汽集团商用车产品、乘用车产品及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和汽车电子等重要总成的自主研发任务,在国内最早将CAE技术用于汽车产品自主研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CAE技术已经在一汽技术中心的产品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基础部、车身部和发动机部等多支数百人、实践经验丰富的CAE仿真分析团队,涉及的领域涵盖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整车等,囊括整车多体动力学分析(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仿真、悬架性能、中低频振动、动力性和经济性等)、车身安全和结构分析(碰撞和安全性、车身模态、强度和刚度分析等)、整车及发动机CFD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机舱流动分析、气缸内流动燃烧分析、整车空气动力学分析、空调系统分析和气动噪声分析等)和结构分析(缸体、缸盖有限元分析,发动机悬置托架拓扑优化和疲劳耐久性分析等)以及涉及单学科和多学科的优化分析等.
经过多年投入,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得到完善,与产品设计体系、试验验证体系一道,成为产品开发的重要支撑.CAE的重要性、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同,形成较为完整并经实践验证可行的一套分析流程和规范.随着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技术中心CAE专家和部门也在不断对其进行更新和修订,保证CAE技术对设计的指导作用.在长期的分析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CAE分析模型、数据、结果、报告及与相关的试验数据.
技术中心十分强调CAE工程师与设计师、试验工程师的协作,CAE工程师隶属于各个专业科室,除结构分析外,没有专门的计算分析科室.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CAE工程师与设计师的交流,有利于对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定义,也有利于向设计师准确地解释分析结果.
随着业务规模的发展,技术中心CAE应用也体现出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和数据管理.大量的仿真分析数据存储于个人计算机上,没有统一存储和按项目及数据属性分类归档,难以检索,难以共享和重复利用;仿真分析数据目前的存储和管理方式造成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困难,部门之间信息和数据沟通效率低;虽积累了大量的各学科分析流程经验,但没有系统地总结和梳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文档化,难以有效推广利用,仿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向新员工传授已有仿真分析经验的过程较慢,不利于新员工的快速成长.
(2)项目支撑.对于大的车型或总成研发项目,多个部门人员参与并产生众多分析任务,缺乏对分析任务进展和结果进行监控的方便方式;缺少支持项目经理充分利用CAE工具的环境和平台.
(3)效率和资源.重复工作占用大量人力资源,骨干人员深陷常规分析任务,影响其在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方面投入精力,不利于专业长远发展;CAE相关软、硬件资源的应用效率得不到统计评估.
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建立支撑仿真数据及知识管理的IT系统.
1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1.1总体目标
若想改变技术中心CAE工作的现状,需建立企业级的CAE数据及知识管理平台.从技术中心的研发特点和现状出发,充分体现和溶入技术中心在长期的CAE实践中取得的成果、经验和规范,形成一个基于成熟CAE系统架构的企业级协同仿真平台.该平台将仿真知识(数据)管理、仿真流程管理及权限和分析任务管理等功能融于一体,建立并不断积累技术中心仿真分析知识库,实现CAE项目质量监控,促进技术中心的CAE应用,从而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创新工作.同时,借鉴国外同行的CAE分析发展成熟的实践经验,快速提高和完善CAE能力以协助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
系统目标:
(1)CAE数据及知识的管理、积累和重用.
(2)项目质量保障,规范CAE活动、有效支持产品开发项目、实现CAE分析的工程价值.
1.2系统设计思路
技术中心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基于SimManager R3.1 产品框架实现,该产品框架包括仿真数据和流程管理的基本功能.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在该产品框架基础上通过配置和开发实现.这种方式有助于缩短开发时间、降低项目风险,并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在系统体系架构设计方面,构建中心级仿真数据及知识管理平台框架+各科室专业仿真流程的设计方式.中心级的仿真数据及知识管理平台框架涵盖系统及各专业通用的功能,如公共数据维护、外部系统接口、数据版本控制及变更、报告自动生成、知识重用和仿真业务流程等,该框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各个专业的分析流程随着CAE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完善逐步扩展和丰富.成熟和规范的专业流程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在系统中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相对不成熟的分析流程可以通过数据的版本控制功能按照存储数据规范将仿真数据保存到平台数据库,不影响数据和知识的积累.中心框架和专业学科见图1.
整体功能架构包括中心级CAE管理模块、各专业学科功能模块和外部系统集成接口模块3个部分.
中心级CAE管理模块包括在SimManager 产品基础上建立CAE数据及知识管理模块、项目质量监控模块和业务流程管理模块等.SimManager 产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基础流程管理模块、基础权限管理模块、集成客户端模块和数据库接口模块等.在基础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和配置建立中心级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该架构保持稳定性,满足技术中心目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各专业学科,包括安全学科、多体动力学学科、CFD学科、NVH学科、结构与耐久性学科和工艺仿真学科等都需要使用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并且将来可以向其他学科扩展.其中安全学科、多体动力学学科和CFD学科等有超出中心级模块的需求,需要针对本学科进行功能开发.其他学科的需求由中心级的模块功能涵盖.
外部系统集成接口模块提供外部系统集成接口,包括从信息网提取人员信息(通过中间格式文件),并预留高性能计算系统接口.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各种角色从客户端(B/S架构客户端)以自己的权限在系统中进行工作,系统支持技术中心用户异地访问和使用.
1.4CAE知识管理和重用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实现CAE知识的管理和重用,CAE知识表现在:(1)评价参数;(2)分析报告;(3)分析过程数据,设计模型,网格模型,设计输入条件,分析模型,求解文件,原始结果和关键结果等;(4)分析规范,包括分析流程规范、分析相关材料数据、标准模型和二次开发工具等.
这些CAE知识通过CAE任务模板、自动化流程和分类保存的CAE数据模型等方式实现管理并重用.
1.5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决定系统存储数据的规范,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在SimManager产品已经构建的数据库设计基础之上,通过配置和开发以满足CAE集成平台的业务需要.
面向CAE分析业务的相关数据类型,涉及前处理、求解、后处理和其他分析业务等.在此基础上,CAE集成平台根据平台业务需要增加平台自有的数据类型,其关系见图3,图中箭头表示“继承自”的关系.
1.6流程和权限管理
基于SimManager的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流程管理步骤:(1)详细分析和梳理用户流程及调研结果;(2)定义、规划数据模型,定义流程中的数据模型;(3)定义、规划流程动作,定义流程动作的输入、输出;(4)配置数据模型;(5)流程动作相关配置或开发;(6)如果有队列系统,考虑队列系统的集成.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权限管理是通过基础运行框架SimManager的权限访问系统中角色(Role)、域/项目(Domain/Project)和数据级别(Release Level)等来综合实现的.具体为:(1)对数据的权限,包括对数据的读、写、删除、流程执行、数据等级提升、数据等级降低、流程的终止和更改数据所有者等;(2)流程权限,系统根据角色的不同,对流程功能进行分配,包括普通用户流程、审计管理流程、系统管理功能和安全管理功能等.在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中,通过角色和数据级别等方式,实现对用户的权限控制.例如,项目中包括哪些人员,哪些人员为管理者、哪些为分析项目负责人,一旦具有相应的角色和权限,即可以访问相应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2系统实施
2.1系统架构定义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部署结构见图4.包括:(1)客户端/本地机,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访问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网络平台;(2)SimManager网络应用服务器为一立的服务器;(3)数据库采用用户目前使用的Oracle数据库系统;(4)文件存储服务器直接mount到SimManager服务器端;(5)SimManager和应用软件的License通过Flexm等方式安装在License服务器上.专业科室的专业工具软件的License平台不做通用管理,但是需要保证在需要软件许可时能够访问对应的License服务器.
访问与集成方式有两种:(1)客户端/本地机以http方式访问SimManager网络应用服务器,在本地机上应安装有JRE环境;(2)SimManager平台以JDBC方式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的访问为开箱即用功能,只需在数据库中创建数据库实例即可,部署完成即可使用.
2.2系统数据模型构建
充分利用SimManager产品自带的数据模型,结合技术中心的实际仿真业务需要,对数据模型进行构建.基于简洁实用的原则,构建以下数据模型:
(1)CAE任务模板.一个CAE任务模板代表一个标准的分析类型,在CAE任务模板上附属相关分类属性、仿真数据归档规范、评价参数、应用工具和报告模板等文档.CAE任务模板作为仿真分析工作实施、仿真数据入库保存和创建CAE任务的依据.各专业必须对CAE相关的分析类型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标准的CAE任务模板.
(2)项目.与技术中心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相一致,对应实际的研发项目.可以在系统中创建或者从项目管理系统中导入.
(3)任务.CAE任务作为在项目中实例化的CAE任务模板,可以作为分配给CAE工程师的最小的工作单元.
(4)方案.即附属于一个任务的分析方案,在一个任务下,设计师可以提交多个轮次多个设计方案作为输入供CAE工程师进行分析,CAE工程师也可以自己创建方案并进行分析.一个方案包括一系列的分析数据,如评价参数、设计模型、网格模型、设计输入条件、分析模型、原始结果、关键结果和分析报告等,这些分析数据依据相应的CAE任务模板的规范保存.
在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中,充分考虑仿真数据分类和查看,用户可以从项目、学科和产品节点等视角查看相关仿真数据.
2.3CAE知识管理和项目质量保障
在CAE知识管理和项目质量保障方面,系统借助以下技术措施和应用来实现需求:(1)CAE仿真数据的分类;(2)项目、学科和产品视角的数据查看;(3)对标历史数据,用于对比当前方案与同类历史方案的同类参数,协助分析任务判断当前方案的优劣,同时帮助分析随着年代的推移,各个参数的变化趋势;(4)评价参数跟踪,用于在一个任务进行过程中,方案的评价参数随着迭代逐步变化的情况;(5)评价参数分类满足情况统计,将所有模板的设计相关的评价参数按照标准分类,评估在一个项目、任务或某产品节点的相关设计和相关评价参数对各个分类的满足情况.
2.4与其他系统集成
与CAE数据及知识管理平台相关联的系统包括中心信息网、各专业室求解服务器队列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等.
CAE数据及知识管理系统的人员信息来自于技术中心OA网,CAE管理系统集成队列系统MSC.Analysis Manager/PBS,实现求解任务的远程提交和监控.系统的项目信息和项目管理系统保持一致,可以导入也可以在系统中直接创建.
3仿真分析自动化
在系统中集成仿真软件,尤其是CFD模块和安全模块,相关流程紧密结合在系统中,实现仿真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效率.
SimManager提供服务器端(SSAE)和客户端(CSAE)两种运行方式封装应用软件.服务器端运行方式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端,用户无交互运行;客户端运行方式应用软件安装在客户端,用户通过浏览器登陆到SimManager服务器,执行相应的流程,SimManager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用户以交互式或自动方式来执行应用程序.
SimManager将工具软件封装在流程中,有两种运行方式:(1)交互式,SimManager将应用软件启动,用户在软件中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2)自动式,SimManager将应用软件启动,根据提供的脚本模板自动完成相应的工作.
3.1气道CFD分析自动化
为方便在气道设计过程中及时根据气道稳态CFD模拟分析结果指导气道3D模型的设计,同时对气道模拟分析过程规范化,开发嵌入到CAE平台中的气道自动分析流程模块,自动分析过程见图5.
仿真规范管理是对安全仿真分析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准备文件、过程文件、接过文件和仿真方法等相关的规范文件进行明确定义及编写,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固化,指导实际的仿真分析工作,主要包括:(1)材料名称命名规范;(2)截面特性名称命名规范;(3)焊点文件编写规范;(4)车身总成命名规范;(5)所有相关文件的命名规范;(6)各分析模版的计算分析规范;(7)关键结果提取规范;(8)自动化报告生成规范.
关键词:病理送检者;病理知识;需求调查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保健意识越来越强[1],已经不只是要求疾病的治疗,对于健康知识的求知欲望逐渐增强。如何指导人们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健康方式,学会运用健康知识、病理知识以及检查设施等对患者疾病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及早预防在临床诊治中十分必要。现择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病理送检者132例,对其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我院病理科的现阶段服务情况,对患者的需求深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择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病理送检者132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均在16~76岁,平均年龄(42.36±4.38)岁。其中,外科患者52例,妇科患者52例,产科患者28例。
1.2方法 通过需求、角色以及认知的理论原则[2],采取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对本组132例病理标本送检的患者关于病理知识需求方面予以调查统计。调查者应该对病理标本送检的患者以随机性发放的原则进行调查问卷,同时为其解释问卷调查表的具体事项,如全部共设有6项内容,每个项目都设有"需要"、"不需要"2个选项,用打钩的方法做好选择。让本组被调查者一一填写,并且即时回收。本组回收率是100%,且有效率是100%。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应用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应用χ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如若对比差异P
2 结果
本组132例病理送检者的问卷调查回收统计结果显示,其中送检者对病理送检的意义、良恶性疾病的区别需求率最高,可达89.39%;对病理科工作流程的需求率最低,约为50.76%。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追求及质量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有所提高。现在已经不只是对疾病的治疗有所要求,对于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强。所以,指导人们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健康方式,学会运用健康知识、病理知识以及检查设施等对患者疾病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及早预防在临床诊治中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要遵循护理工作管理的现代观念。在病理科候诊室应该设立有关病理知识的健康教育的专栏[3]:内容主要是患者健康教育、病理科送检标本、检查等工作流程。专栏在形式上应着重美观大方,而内容应言简意赅、字迹工整,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利于满足送检患者对病理知识的需求,提供其自我照顾、防护的学习过程、机会。对病理标本送检者开展健康教育一定要具有针对性,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状况、对病理知识的需求以及实际临床健康问题等方面,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选择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便患者可以更容易掌握了解病理知识。一定要因人、因时以及因地制宜的有序开展。正确的选取最具说服力、最有教育意义的方法,利用健康知识的宣传,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使健康教育的效果、质量水平均得到提高,最终达到由"普及卫生知识"扩展到"培养健康行为"的效果。切实掌握患者所要送检标本的种类,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对于快速病理预约的患者,需把预约日期、时间、姓名、手术部位以及科室等一般资料详细的填写清楚,以利于检验人员可以迅速、准确的报告病理检验结果。对于外借病理切片会诊的患者,应该告诉其不要把病理切片重叠放置,以防切片互相粘连,对切片镜下检查效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其次一定要注意避免挤压,使标本破碎,标本置于常温下即可。针对病理送检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应该给予明快、简洁的解答,态度应亲切、和蔼,以便安抚、消解患者不安、急躁的心理情绪,协助患者处理解决有关问题。开展健康行为,让患者掌握了解更多的病理知识、预防保健知识,促进病理诊断符合率的有效提高。
在送取标本过程中,健康处方是送检患者有针对性的、科学性发放教育的资料,通过患者自己阅读的方式,收获更多有关病理疾病的知识。对随访的患者,可通过护患面对面的形式交流对话,或是利用电话的形式予以"一对一"的信息沟通,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送检患者对病理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桂敏.病理送检者对病理知识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53-54.
关键词:独立审计市场 需求 分析
一、独立审计市场的含义及特征
审计市场是审计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交易的集合,是有效而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的方式。独立审计市场是指在独立审计活动中由审计委托者,审计者和被审计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所进行的交易行为,以及由此所构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供需双方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其功能是通过审计市场机制――审计市场运动中内在的机能与其各要素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而实现的,即依靠审计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来实现审计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促进审计商品的供给方提高产品质量,并实现优胜劣汰,从而优化审计市场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总体效用水平。审计市场在本质上是一个买卖“审计服务”的产品市场,与一般的产品市场类似,审计市场也存在着审计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着交易“审计服务”这种无形商品的行为。但审计服务还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价值高,审计服务直接影响广大社会相关利害人的经济利益。二是审计服务的质量难以识别。审计服务的商品在形式上是审计报告,不允许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大多数公众很难通过外部形式判断审计质量的高低。三是审计产品形式上的需求者与实质上的需求者不同。一般商品的供需双方关系明确而单一,审计服务的委托方是公司的管理层或者董事会,尽管要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仅仅表明目前大股东的意愿,而审计服务真正的消费者是社会公众,这种双重的委托关系决定了上市公司为了某种目的一定会对事务所施加某种压力。
二、独立审计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一)政府及法律法规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政府作为最大的审计信息需求主体,但在市场经济中的多重角色,制约了其成为真正的信息需求主体。从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最早的是1980年财政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规定外资企业会计报表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是我国第一批法定审计需求。此后财政部、证监会陆续颁布的一些法律条文规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的会计年报必须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是法定的要求。《公司法》、《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其它报告;证监会和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有关监管政策和上市规则中都将审计意见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等。
会计师事务所1998年进行了脱钩改制,审计市场的地区分割开始被打破,但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地方政府控制着主要的股权,这些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公司便更倾向于选择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目前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资本市场还欠发达完善,国有股份所有者“缺位”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审计市场上存在着没有委托人的契约人。公司的权利掌握在人管理当局手中,因此,审计服务的需求表现为一种形式。上市公司的很多行为不是面对市场,而是面对政府和相应的监管机构,只要能符合或满足了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要求,企业就可以获得最佳的成本效益比,如避免被摘牌,获得配股资格等。对企业来讲,取得主管部门的认可是关键,审计质量成为次要因素,因为审计质量不是寻求上市的公司或已上市公司成本效益函数的变量,审计质量的高低对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影响;相反,若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可能会降低那些自身质量不高的待上市或已上市公司的利益。
(二)企业对审计服务的需求我国的审计需求是形式上的审计需求者,管理当局不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只不过借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信息向公众传达公司的财务信息。这部分需求者(其实是管理当局)迫于无奈,为了应付政府管理机构的要求而接受审计并支付相应的费用。而审计需求及审计产品质量的高低却与其无关;管理当局关注的是审计费用,往往根据审计价格的高低,而不是根据质量、信誉、规模等会计师事务所的内在价值选择供给方,且质量对需求的弹性小于价格对需求的弹性。我国现阶段无论是在IPO市场,还是在已经上市的公司中,均缺乏对高独立性产生自愿性需求的制度环境。这就从根本上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保持独立性的内在经济动机。由于经济还处于转轨时期,有效的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还未有效地建立起来,上市公司中由于我国特有的股本结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有绝对控股权,社会公众股的投票权形同虚设,其利益没有制度保障,管理当局很难有自愿聘请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动机。在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当局既是被审客户又是审计服务的需求者,掌握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支付审计费用的主动权,这种被扭曲了的审计关系造成市场上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淡漠。如果公司存在刻意粉饰报表的现象,公司管理当局自然是不愿意被社会公众了解,因此管理当局存在着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另外,管理当局拥有聘任和解聘注册会计师的权力,同时还是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因此审计合谋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生。
(三)社会公众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是审计服务真正的消费者,更关注审计的质量,这源于对资本市场中相关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广大的社会公众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相关者们虽然并不承担审计费用,但为了转嫁或降低自身资产保值增值风险,往往会对审计质量提出尽可能高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表明: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其使用价值越来越高。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出具的审计意见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债权人为保证所贷出款项的安全收回,必须对贷款企业财务状况准确把握。而注册会计师对这些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独立鉴证,能够最好地满足债权人的这一需求。但从我国的股权结构中可以发现,个人股占整个上市公司的总股本的比例还不到30%。股东的股权一般都比较少,与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比例相差太远,基本上没有个人成为董事会或监事会的成员。因此,个人股股东没有能力去监督上市公司的行为,只能成为“搭便车”者。这部分投资者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没有投票权和表决权和股票市场较高的换手率。据统计,我国的换手率一般在200%,如果考虑到流通股只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0%~30%,我国的换手率将达到700%-1000%,是美国67%的15倍。极高的换手率说明个人股股东大部分在投资股票时是做短线操作,甚至直接把股市当作赌场,根本就不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谈不上对上公司的信息进行监督。现实中审计服务的最终需求者是资本市场中现实或潜在的资金提供者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由于这一部分人为数众多,各自独立地提出审计服务需求是不现实的,通常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最终需求者根本利益的机构(如被审计单位股东大会、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等)代为提出审计服务需求,并代为约束和评判审计服务
的质量。因此,在一个有效的审计市场中,应尽可能保证审计服务需求者与其最终需求者根本利益目标的一致性。
三、独立审计市场强化的政策建议
(一)减少行政干预逐步减少政府对审计市场的过度干预行为,不断强化市场机制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提高管制效率和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逐渐向独立管制模式过渡。我国审计市场建立之初,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创造市场需求,并直接创造或间接调节审计供给。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市场化的效率,但这种行政干预下的市场,缺乏对独立审计的自发需求,审计供求主体之间缺乏正常的供需关系,低价竞争大量存在,审计市场难以正常的成长。近年来虽然审计市场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政府对审计市场的过分干预依然存在,审计供求关系依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培育自愿性需求市场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是向投资者公开披露审计报告,作为沟通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约束公司管理当局行为的一种有效监督机制。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的理念是:“保护股东权益,倡导股东积极主义”,即规定公司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应具有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审计中应该保持事务所和审计人员聘用过程信息的透明度,使得股东大会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机制不至于流于形式。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管理当局掌握了聘请主审事务所的所有权力,管理当局有权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工作条件和审计收费水平,在不满意时还能以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相威胁。鉴于上市公司中由于外部董事和外部监事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比例过小,董事会和监事会所起的制衡作用就显得太弱,由此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客户管理层谈判时力量单薄。建议在上市公司中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和外部专家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来决定上市公司主审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支付审计费的数额、审计工作的程序等重要事项,以减轻客户管理当局对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压力的“权力来源”,切实增强会计师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可能性。
(三)大力推进开产权制度改革 由于几乎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来保护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加之我国上市公司持有股权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在很多上市公司中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大股东“一言堂”的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和监事会几乎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管理当局的作用,实际上是公司管理当局在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完善的公司机制才真正是外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根本制度保障。但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有赖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有赖于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各方面的完善。客户是否真正需要独立性高的事务所,取决于管理当局有无向所有股东提供可信财务信息的动机。我国的制度环境决定了管理当局很少有动机聘请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事务所,而是聘请“独立性低”、“容易配合”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满足其目的。我国国有股和法人股几乎都是控股的大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不同。这些股票流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因而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东没有动机通过提高其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使其财富最大化;正因为不能流通几乎不用担心失去控股权。然而社会公众股股东具有需要高独立性、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强烈动机。因此,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显得迫在眉睫。降低或削减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持股比例,相应扩大社会公众持股份额,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特征,这是奠定形成有效权力制衡的产权基础,也是最终可以使公司股东中的众多中小股东,可以通过行使表决权来参与对公司的控制(包括对独立审计的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立和完善二级市场交易机制,使股权(产权)真正流动起来的方法。正是由于社会公众股东的投资与参与,才使“高独立性”的自愿需求市场所需的产权基础得以确立,自愿需求高质量的审计市场才能够被培育起来。
(四)积极引导普通投资者,提高素质提高普通投资者的素质,培养其投资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积极扶持机构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如养老金基金、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其有能力也有激励去关心自己所投资的公司的治理状况,如有能力广泛收集信息并派人员参加股东大会等;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QFII)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同时让境外法人股减持,实现境外股全流通;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使得我国证券市场成为真正的投资场所,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护理需求;护理方式
临床上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疾病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后疾病情况均能有一定的改善,但多数患者出院时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情况,容易留下后遗症[1]。本次文章调查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延续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50例,所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脑卒中疾病,且均为初发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中75例脑卒中患者,患者年龄20岁~79岁,平均年龄为(63.54±5.65)岁,男性43例,女性32例,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有42例,初中及高中学历的有16例,高中以上学历有17例;试验组中75例脑卒中患者,患者年龄22岁~78岁,平均年龄为(64.34±5.45)岁,男性41例,女性34例,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有40例,初中及高中学历的有17例,高中以上学历有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脑卒中患者采取常规的出院护理及健康教育,而试验组患者则在患者出院前1d发放调查表,以了解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知识以及延续性护理的需求,根据调查表结果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相关方面的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调查表采取Likert5级评分法,1分~5分分别为完全不需要、不太需要、不确定、比较需要、非常需要,分值以表达患者的需求程度,分值越高则表示越需要。定期对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后情况进行了解,并且了解其对于院后护理的满意情况,满意情况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三个等级。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95%为可信区间,P
2结果
2.1延续性护理需求情况 试验组中脑卒中患者具体需求评分数据:脑卒中知识(4.68±0.78)分,安全用药(4.63±0.79)分,康复锻炼方式(4.54±0.87)分,饮食指导(4.42±1.02)分,血压控制及自我检测(4.49±0.96)分,情绪控制(4.32±0.92)分,家庭护理技巧(4.36±1.01)分。
2.2护理满意情况 通过随访了解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对于相应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情况,其中对照组中对于相应的康复指导满意19例,比较满意36例,不满意20例,满意度为73.33%;而试验组中对于延续性护理干预满意29例,比较满意42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4.67%,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有相关研究表明,初发疾病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主要原因为对于脑卒中疾病的宣传教育较为欠缺,人们对于脑卒中疾病的认知以及防范水平较低;且脑卒中疾病发病较急,多发病于中老年人,其高级神经功能减退,学习能力降低,致使其对于疾病的理解较差[2]。
临床上进行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时,①应建立完善的延续性护理队伍,以康复师、专科医生、营养师以及心理治疗师等为后盾,与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计划[3]。②在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后,提供其能够理解的材料、知识手册,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于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制作联系卡,留有专科护理人员的电话等联系方式,并且提供患者相关专科教授的日常出诊表,便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询问和沟通。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及讲座,强化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4]。③扩大健康教育途径。可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途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且对于患者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满足,从而及时有效的解答患者的疑问,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情况[5]。④根据患者的具体延续性护理需求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坚持康复功能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积极进行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疾病治疗及康复训练[6]。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主要包括脑卒中相关知识、安全用药、饮食指导、康复锻炼方式等,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94.67%明显高于常规术后康复指导的满意度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对于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应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以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张荣艳,李玉玲,朱玉霞,等.延续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照护中的应用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8):767-768.
[2]曹俊杰,冯军,王静,等.脑卒中抑郁患者连续性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165-2166.
[3]赵红,邹明菊,胡代英,等.延续护理对空巢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7):882-883.
[4]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等.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8):841-844.
【关键词】金融危机 电影市场 需求心理
以往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萧条时期却往往是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过去几十年中,美国遭遇七次经济不景气,其中有五次让当年的电影票房飘红。这一现象之所以反复出现,是因为电影就像“造梦工厂”,面对经济压力,人们需要寻求心灵的慰藉,而电影院正是一个好去处。自2008年起,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但电影行业“逆势飘红”。2008年,全球电影票房达278亿美元,2009年达299亿美元。2009年,我国电影票房达62亿元,同比增幅达43%。2010年仅1月和2月,国内票房已达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据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国内电影票房过百亿没有太大悬念。
电影的心理作用
满足情感需求。人是情感的动物。电影就像一所陶冶情感的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浏览、体验他人的情感,重温自己曾有的情感,提升自我的人格层次。电影里的各种元素都具有表达、传递情感的功能。影片中的人物以表情和动作将内心情感呈现给观众,而音乐、蒙太奇、空镜头等各种电影手法,可以模拟情感、延伸情感,引发观众内心共鸣,使观众得到情感的宣泄。人们通过这个过程释放心理能量,使情绪归于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健康。
事实表明,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常出现“自我认同”的现象:由于摄影机的视点、片中人物的视点和观众的视点三者可以重合,使得观众不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影片中去,以剧中人自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使观众如痴如醉,与剧中人同喜同悲,压抑的情感得以释放。
延伸和扩展认知世界。电影是对现实世界的逼真模拟,它把观众的视野扩展到任何领域,使其认知世界得以延伸和扩展。当观众坐在电影院里,巨大的场景、真切的声光效果带着他们回到历史、走进未来,反观自我、了解他人,这种认知范围的扩展带来独特的喜悦,它比阅读所带来的视觉想象更形象具体,又比广播所带来的听觉想象更鲜活直观。人们在观影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和思考,暂时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功利主义,远离社会生活中为达到目的所持的“工具性”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找到超乎“工具理性”之上的“价值理性”,享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体会纯粹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是观众用以避世的“桃花源”。
此外,从观众心理的角度来看,观众通过电影适度地接触到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被禁的、隐秘的东西,了解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职业领域、生活方式,了解那些自己无缘进入的场所、无缘接触的人群和没有机会去做的事(包括坏事)。这种“窥视欲”的满足,也是人们喜爱电影的重要原因。
“做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的自我意识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分别按照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行事。由于原则不同,三个“我”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特别是被现实和道德压抑的“本我”,随时可能带来心理的失调。在这种情况下,人借助做梦来调节心理,悄悄地释放被压抑的“本我”的能量。在这个意义上,看电影和做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梦是一种视觉形象,梦境中的事物都有空间性,电影也一样;而且,电影创造了虚幻的存在,这也是梦的运作方式;同时,做梦的人总是处于梦境的中心,出现在现场。在电影院里,观众取代了做梦者的位置,因为摄影机的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但是电影和梦也不尽相同:主体的感受态度不同,观众知道自己在看电影,梦者却不知自己在做梦;其次,主体的感知形式不同,电影状态是一种知觉状态,梦状态是一种幻觉状态;再次,主体的感知内容不同,电影状态的社会性和逻辑性很高,而梦状态的社会性和逻辑性则很低。
一定程度上,看电影就像在做白日梦,观众处于某种幻觉状态,与做梦的区别仅在于睡眠的深浅程度。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制作者要将观众诱导进入某种“幻觉状态”。当电影开映,灯光熄灭,周围现实环境隐去,观众被带入银幕上那些声、光、色、影组合而成的梦幻世界,进入自我超越的状态,解脱现实生活的纷扰,心灵得到抚慰,情感得到净化,精神得以放松。
金融危机环境下观众需要的电影类型
经济越萧条电影业越繁盛的规律,被称之为“口红效应”,意指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销量反而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口红是一种较为廉价的消费品,人们通过购买廉价商品寻求某种程度的心理安慰。同理,看一场不算昂贵的电影可以带来一两个小时的持续满足感,这使得电影业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即使电影所创造的幻想之城与现实世界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人们仍然心甘情愿地沉醉其中。在金融危机带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电影更成为了人们心灵避风的港湾。那么,在金融危机环境下,观众更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呢?
“逃避现实”、“疗伤”型。当失业率飙升、物价飞涨、人心疲惫,生活重压下的人们走进电影院,逃避令人沮丧的现实,寻求温暖与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的是可以使他们暂时逃避现实、忘却痛苦的电影,而不是在黑暗、孤独的电影院里重新体验压抑和悲伤。电影艺术家们已不断摸索创作出一类适合危机时期观看的“疗伤影片”,例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20世纪30年代的“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系列影片等。事实证明,每当金融危机降临,人们便尤为喜欢逃脱现实生活的“逃避现实”、“疗伤”型影片,这些影片带着观众短暂地逃离现实、释放压力,帮助人们带着微笑回到现实生活。
“励志”型。金融危机背景下,励志型影片必然受到观众欢迎。这种类型的电影,情节有时十分老套,而且总是不出所料地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人们仍十分喜爱这类影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与影片中并不相同,但人们总会从影片里汲取力量。观众看电影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有的人甚至觉得,比起电影中那个处处碰壁的人,自己已经足够幸运,没有理由不勇敢面对,坚持到底。这样的电影,能重新燃起人们的热情和信心。
“幽默搞笑”型。如果在看电影的一两个小时里,观众被逗得喜笑颜开,那么这个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就是一种超值享受。一般来说,喜剧通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人物性格的刻画,使观众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美好的人生和理想予以肯定。喜剧电影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在喜剧电影中,常常把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引起人们的憎恶和自省,在嘲笑丑恶与落后现象的同时,利用现实中存在的美好事物与之对照,来显示被否定的事物的渺小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比如,以周星驰作品为代表的“无厘头”式喜剧可称得上是近年来喜剧电影的代表。这种电影表面上似乎放弃了传统喜剧对社会的批判性,仅为搏取观众的开心,为搞笑而搞笑,但实际上,它运用巧妙的剧情设计,除了给社会大众提供情绪宣泄的通道外,也建立了自成一格的人生观。虽然“无厘头”常遭到一些影评家的质疑,但实际上,那些电影中的“无厘头”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无厘头”的“夸张”给人们带来淋漓尽致的感觉,把平时生活中不能表现或不想表现的发挥到极致。这样的“无厘头”在带给人们欢笑的同时,实际上也可以让人抛开现实的烦恼。
“寻找灵魂”型。危机年代,大多数人需要宣泄和放松,不愿绞尽脑汁去想那些人生大道理。喜剧电影满足了人们放松的需要。但从另一角度来说,经济萧条也让终日忙碌的人们有时间停下脚步,“寻找和等待忙碌生活中失落的灵魂世界”。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一些逃避现实的影片大行其道,同时,一批“反思影片”也让人们看到,是什么力量支持人们走出阴影,葆有希望。2008年,在美国,一批“反思电影”应运而生,这些影片多为二战、反恐战争等政论题材,或选择回归人性、回归真实的主题。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金钱的获取。而反思题材的影片却不断告诉人们,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在电影的影响下,观众的灵魂得以升华,信念日益增强,进而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
关键词: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天津市将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但一直面临严重的资源性缺水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污水排放量大,河流水质恶化,并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问题。天津市水资源管理任务艰巨,直接影响到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文水资源监测与评价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内容。水资源监测信息是水资源分析、评价、预测管理的基础,是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的依据。因此,开展天津市水资源管理监测需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水资源监测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天津市现有可监控水资源要素、行使水资源监测功能的基本水文测站28处(水文中心测站18处、水文中心巡测站5处,海河处1处,引滦各管理处4处),其中9处站为国家重要水文站。水位站2处、雨量站28处、地下水站515处、水质站约236处。水文站网(地表水部分)按测验项目划分:有流量48处、水位71处、降水量49处、潮水位4处、蒸发量7处、泥沙20处、水温11处、固定点冰厚13处、辅助气象11处。天津市境内另有3处引滦输水专用站。2000年建成的《永定河泛区水情信息测报系统》增设6处水位、降水量遥测设施,2004年建成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天津市防汛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增设站点9处(包括14个水位、8个降水量遥测设施),2009年建成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天津市水情分中心》工程增设站点1处(包括3个水位)。各测站承担着全市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运行、水资源管理保护、供水调度等的水文监测任务。
天津市现有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是在以防洪为重点的工程水文模式下建立的,现面临日趋严重的水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剧,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时,站网布局同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特别是涉水领域对水文工作的需求相比,密度和功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监测站严重不足。目前的天津市水文监测站点均布设在重要行洪河道上,且控制站点严重不足。行政区界、水功能区界、引排水口、入河排污口、重要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调水工程等的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测站严重不足。
(2)亟需开展水生态、土壤墒情、水土保持、城市水文等监测工作。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致使水面萎缩、湿地减少、污染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致使水质恶化,并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破坏。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水文部门开展水生态、土壤墒情、水土保持、城市水文监测工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3)监测自动化水平不高、快速反应能力不强。快速、及时的水文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是实现水文水资源监测现代化,开展水文服务的重要环节。现状自动监测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监测信息传输时效性差,监测项目单一。服务于突发性水事件应急监测需要的监测机动能力、现场自动监测水平不足。
(4)监测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不足。管理体制问题造成水文监测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投入不足,水文投入机制不完善,资金渠道单一的问题,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监测工作正常发展。近年来天津市开展了部分项目的自动测报设施建设,但因系统无运行维护经费,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
2 水资源信息采集需求分析
根据天津市水资源监测站网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天津市水资源管理和发展的目标,依据《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的要求,重点对水源地、入河排污口、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水生态和水资源保护、地下水超采区的信息进行监测,各监测对象的监测信息见表1。
2.1 水源地信息采集
水源地监测包括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的监测。地表水水源地主要采集水库的库区水位、水质、出库水量、入库水量水质以及外调水入主要河道的水量信息;地下水水源地主要采集地下水源地的水位和外供水的水量水质信息。
表1 水资源监测信息一览表
加强水库水量、水质的监测,对水资源管理、调度和保证供水安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天津市水利部门已对于桥、尔王庄、北大港等重要水库进行了水文要素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考虑到山区防洪和引江水调蓄的需要,监测站网需要进一步补充,规范布设监测站点,完善监测的仪器设备。此外,由于天津市本市的地表水自产水水量很少,地表水供水主要是通过输水河道输送引滦、引黄等外调水,因此,密切监测输水河道对保证全市的供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天津市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有5处,分别是西龙虎峪水源地、蓟县城关水源地、武清北水源地、宁河水源地(岳龙水源地)、宝坻石化水源地等,可供水总量为12547万m3。近年来,天津市由于连续干旱,部分城市用水依赖地下水水源地,为此及时掌握地下水水源地水资源的变化,建立现代化的监测体系,对于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是非常必要的。
2.2 入河排污口信息采集
从天津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现状来看,高效利用排水(包括入河排水口、退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排水信息指天津市行政区域内向水功能规划区域内所有一级河道、二级河道排水的相关信息,包括按照取水许可证管理的退水信息,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入河排污口信息。采集的信息包括:排水设施位置(所属行政区域、经纬度)、设施描述、排入河流名称及所属功能区、年(季)度排水的水量和水质监测信息等。
排水信息涉及多部门管理,为使水务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排水设施的变动情况,能够顺畅的获得相关部门的准确排水数据,满足有关管理部门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需求,应逐步配置现场自动水量、水质监测设备,使之覆盖全市80%以上的污水排放量;加强固定实验室硬件设备的建设、增强实验室监测能力,增加有机物、无机物的检测项目和批量检测能力。
2.3 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信息采集
天津市的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是指天津市除市内六区以外的各区县界和滨海新区界上的主要一、二级河道断面,主要采集各控制断面的水位、水量、水质信息。
水资源以流域为自然单元,一个流域又往往包括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每个行政区域的发展都有水资源需求,而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水量分配,将水资源在流域内的行政区域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跨行政区界河流水量的监测主要依靠临近或位于边界断面的水文站,因此建立一个能覆盖大多数主要行政区界河流断面的水文站网,是实现新时期按水量(水权)分配原则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重要基础。
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平原区,流经本市的一级河道19条,二级河道79条,河道纵横交错,水量交换关系复杂。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部分污水、降水产生的沥水、上游河道的弃水以及地表水供水都会通过河道输送。目前,发生污染水源问题时,难于弄清污染来源,易产生水权纠纷事件。因此,在各区(县)行政区界的一、二级河道上布设监测断面,掌握水资源信息,有利于解决水事纠纷问题,有利于合理配置水资源。针对天津市出入境河流水资源监测站点严重不足,需要增设监测站点。
2.4 地下水超采区信息采集
地下水超采区信息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超采区的地下水监测信息为超采区的控制和治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统一规划和统一调配;有效保护和涵养水源,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依据。天津市超采区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占全市平原区面积的81.23%。目前全市地下水开采量与可开采量基本持平,但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开采布局等原因,天津市中南部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超采依然很严重。天津市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监测井位于超采区内,且采用各行业的生产用井兼作监测井,监测不能获得准确的地下水动态数据,资料连续性和可用性差,应加强专用监测井建设。
2.5 水功能区水生态与水资源保护信息采集
天津市的水资源保护监测包括一、二级水功能区典型断面监测和重点区域和水域水生态监测等。水生态监测主要采集监测区域或水域的水质、水位、水生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的信息。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的基础。为加强天津市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按照地表水体的功能定位及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和重要一、二级河道、水库水功能区进行站点布设,满足天津市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内水域的监测要求,同时完善与国家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的结合,实现站网的优化布局。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表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天津市生态环境恶化。依据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定位,天津水文应根据天津市山地、平原、湿地和滨海不同的区域特性,在江河湖库分类布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空间水、地表水、地下水相协调的生态水文监测预报体系,以水生态监测站(实验)为平台,结合生态调查工作的开展,积极进行水生态问题实验研究,加强水文科学数据的共享平台建设,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必要的基础条件。最终建成科学完善的流域水生态监测预报体系,实现对流域水资源的全面实时监测和科学准确评价。
2.6其它信息采集
(1)基础类信息
基础类信息使系统用户更详细了解各监测站点情况,主要采集包括各监测点的地理位置、设备类型、工作性质、维护单位、水准点高程、经纬度等信息。
(2)统计类信息
统计类信息使系统用户能方便了解的特定区域内的某类或某个监测站点的水资源信息的统计情况,可根据系统用户的需要,把所有的监测站点分成多种的统计信息,采集监测站点类型、行政区归属、取水量累计等信息。
(3)管理类信息
管理类信息使系统用户能方便管理各监测站点,采集如用户取水指标、用水水质标准、水质分类标准等水资源信息的管理标准。
此外,加强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能力建设,是提升水资源监测能力的重要保障。
3 结语
在总结天津市水资源监测站网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水资源管理监测的需求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水资源监测的重点是供水线路、大中型水库和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的水资源监测;调整和优化水资源监测站网,加强行政区界、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监测站网建设和改造,加强水功能区水生态与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等;加强水资源信息采集与传输的能力,提升水资源监测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S].SL365-2007
关键词:运输需求管理;城市交通;深圳;交通分析
中图分类号:F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083-01
一、运输需求管理提出的背景
运输供求矛盾尖锐、供不应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从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过程来看,解决这一矛盾主要历了三个阶段:在小汽车时代的初期,重点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进入20世纪70年代,把解决交通拥挤对策和能源、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重点转向了加强交通管理,充分发挥现有道路设施的作用,使现有交通网的效果最大化。到了80年代,人们认识到交通运输供求不平衡是交通拥挤的本质,仅交通供给方面的对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提出了运输管理的概念,是在交通运输规划和解决交通拥挤对策指导思想上的一个转变。
二、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所谓“运输需求管理”是: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额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路线等的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在时间、空间上均衡化,以在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
从交通出行的几个阶段来看,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包括:
1 在出行产生阶段。尽量减少出行的产生如,以电信代替出行(电讯会亲访友、网上购物、电视电话会议等);通过政策与宣传力量动员人们减少出行;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既能保证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又能产生较少交通出行的土地利用模式。
2 在出行分布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终点向非拥挤的终点转移如,实行出行约束措施;优化辅助活动设施的空间配置。
3 在出行方式选择阶段。将出行方式由拥挤的方式向非拥挤的方式转移如,对某些交通方式实行刺激或抑制措施(如停车费、通行费、乘车费的调整,公交优先),以促进人们利用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保持各种运输方式宏观上的供需平衡。
4 在空间路线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路线向非拥挤的路线转移如,采用信息技术向出行者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或通过强制收费或价格优惠,使出行者避开拥挤地段;通过城市规划、交通政策等对交通发生源进行调整。
三、深圳市的交通现状
经济转型发展将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化,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领域的从业人口比例进一步增加,常住人口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平日机动化方式出行总量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30年,深圳居民全方式和机动方式出行总量将分别达到现状的1,5倍和2.5倍。
小汽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交通方式结构趋于恶化,中心城区将面临大面积、长时间交通拥堵的巨大压力。居民收入增加,汽车情节难舍。近年来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年均涨幅高达18%,至2010年底已超过170万辆,加上外地入深和每日出入境车辆,道路车辆密度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四、实施运输需求管理的政策建议
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问题。为了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满足人们对出行的高质求,对运输需求管理理论的应量需用显得尤为重要。
1 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提高“快、干、支”各层次公交线网运营车速,实现全网络速度升级。在二线通道等高强度客流走廊建设“轨道+快速公交”复合公交通道,实现大运量交通走廊的公交提速,提高城市关键交通走廊的公交供给能力。
丰富公交服务品种,推广高峰巴士、商务快巴、支线小巴,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公交需求,增强公交吸引力。在城市主要居住区与核心商业区或中央商务区之间开行直达商务快巴。
2 继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逐步提高线路发车频率,增加车辆编组,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完善轨道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加强轨道运营管理。建立轨道与地面公交协同运营机制,强化两者之间的配合衔接与协同联动。
3 引导车辆使用
通过加强交通需求调控,缓和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引导车辆合理使用,促进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维持道路交通状况在可接受的水平。如限牌措施,在上海、广州都已有实行的经验值得可以借鉴。
【关键词】综合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珠海市
20世纪90年代,核心能力是由管理学家Prahalad等[1]提出的一种企业战略新理论,我国于21世纪初将核心能力引用到护理专业领域。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不仅参与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和协调沟通工作,还要参与医院护理科研、教学等工作,特别是核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高低,我国对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对护士长核心能力的研究较少,不同层级综合医院对护士长核心能力研究更少。2016年2~8月,我们通过调查珠海市9所不同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需求现状,根据不同等级综合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各维度的权重,分析不同等级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需求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构建各等级医院护士长的核心能力模型,从而为不同等级医院护士长的选拔、任用、培训和评价提供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综合医院的等级,从珠海市20余家医院分层随机选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各3家,随机抽取96名护士长作为调查对象,均为与医院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科室、人事状况、工作年限、护理管理工作年限。②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价量表[2]:由基本素质能力、临床专业技能、护理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护理教育能力6个维度41个二级指标组成,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表示指标重要性,其中1~5分分别代表完全不需要、不需要、一般需要、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等项目,分数区间为0~235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长核心能力的需求越高。1.2.2调查方法在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后,采用无记名方法由调查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发放,当场回收。此次共发放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护士长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2.2本组护士长核心能力二级指标排名情况见表2。2.3不同医院等级、职称的护士长综合核心能力得分情况见表3。2.4不同等级医院护士长各维度核心能力得分情况一级医院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基本素质能力(4.80±0.37)分,临床专业技能(4.74±0.45)分,护理管理能力(4.57±0.60)分,人际关系能力(4.34±0.48)分,护理教育能力(3.67±0.67)分,护理科研能力(3.56±0.70)分;二级医院从高到低依次是护理管理能力(4.38±0.76)分,临床专业技能(4.38±0.66)分,护理科研能力(4.26±0.91)分,护理教育能力(4.15±0.84)分,基本素质能力(4.08±0.77)分,人际关系能力(4.00±0.99)分;三级乙等医院从高到低依次是护理管理能力(4.71±0.41)分,护理教育能力(4.58±0.56)分,护理科研能力(4.57±0.67)分,人际关系能力(4.46±0.57)分,临床专业技能(4.46±0.62)分,基本素质能力(4.23±0.85)分;三级甲等医院从高到低依次是护理管理能力(4.58±0.54)分,基本素质能力(4.42±0.77)分,临床专业技能(4.39±0.66)分,人际关系能力(4.36±0.57)分,护理科研能力(4.18±0.69)分,护理教育能力(4.09±0.78)分。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对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需求较高,与一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医院为珠海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各3所,抽样具有代表性,从统计结果来看,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得分较高,科研能力及外语能力得分偏低。护士长综合核心能力与职称、医院等级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维度来看,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护士长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得分较高,与一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是护士长最首要、最基本的能力,管理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规划与统整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培训能力等。而人际关系能力是有效管理的基础,丰富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管理者处理各种问题,因此,对各等级医院来说,护理管理能力是护士长必备的[3]。而目前大部分医院护士长是从工作多年的护士中选聘出来的,护理管理人员性质属于经验性沿袭传、帮、带的常规,在管理意识、管理技巧方面与世界先进科学管理有很大差距。对护理管理能力的量化有助于选聘更优秀的护士长。总之,护士长能充分挖掘每个护士的“闪光点”,通过对护士真实能力和工作潜力的评估,从而安排合适的工作[4]。护士长作为医院基层护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科室和医院护理队伍的质量。护理教育能力即护士长对下属、护生的教育、培训、组织课堂和指导的能力,护理教育能力较好者对下级护士培训比较到位,对于整个护理队伍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好处[2-3]。目前,临床一线护士长大多通过继续教育取得当前文化程度,未经思维方式及护理科研的培训,且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繁重、琐碎的工作导致其无时间和经历进行科研[5]。一级医院护士长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护士长外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整个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应是筛选护士长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各项能力的量化考核有助于更好地评估各备选者能力,结合医院等级及需求,从而选聘更优秀的护士长,打造超强的护理团队。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及特征界定[J].护理杂志,2010,27(10):1550-1569.
[2]王侠.护士长核心能力评估体系的初步构建[D].青岛:青岛大学,2010.
[3]华桂珍,陈颖,李胜玲.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核心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8):2857-2859.
[4]王艳秋.护士长的领导艺术[J].中国保健,2009,17(25):1145-1146.
市场细分的变量
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变量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根据消费者的特征细分市场,主要为理论界所采用。研究重点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分类,主要以顾客总体特征为细分标准对消费者进行分群,从个体心理、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行为决策过程等三个不同侧面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但是这类细分变量以静态的观点来划分消费者,不能反映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变化趋势。
另一类细分变量是根据顾客对产品的反应细分市场,主要为营销决策者所采用。他们根据不同营销决策目标(产品定位、定价、广告定位等),围绕某产品或品牌的特定消费情境对消费者细分。细分变量包括产品使用率、消费态度、寻求的利益等,目的是要了解消费者对某产品或品牌的心理需求和消费行为差异,以选择最有利的目标顾客群和适当的营销策略。这类细分变量以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行为变化为基础,具有动态性。
但是由于产品的市场化过程具有两极性,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大类。
产品市场化的两极性
产品的市场化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一极是新产品的发明者、生产者和供应者,他们想象力丰富,勇于创新,始终站在科技前沿,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敏锐地认识到人类的需求,开发出新产品,并坚信产品的独特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一极是市场的需求方和购买者,他们对高新技术、相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和产品的效用、性能及特点等普遍无知或知之甚少,难以明确说出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并且由于观念束缚、资金限制及对原有产品使用的惯性作用等因素,因此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探寻产品的技术奥秘及特殊效用。
所以,在产品市场化的过程中,在大规模、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面前,消费者的个性被压抑、淹没,顾客的潜在需求并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为产品生产者所了解。
因此,是否从顾客潜在需求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顾客的潜在需求及其价值观念联系起来,是企业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充分市场细分
由前面的论述可知,消费者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大类。现实需求是消费者有意识的、明确的欲望,且市场上早已存在一个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与之对应。潜在需求是消费者朦胧的、不确定的欲望,有时甚至十分隐蔽。潜在需求是其现实需求的一种拓宽,它往往依附于现实需求,有时连顾客也说不清楚这种需求到底是什么,但当企业借助于现实需求对顾客进行触发和引导时,这种模糊不清的需求将会逐渐变得清晰。满足顾客潜在的需求实质上是将顾客潜意识里模糊不清的需求予以明晰化的过程。
一般的市场细分以顾客的现实需求为前提,可以说市场细分并不充分,消费者的一些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充分市场细分是指在一般的市场细分基础上进行更窄小的划分,通过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对细分市场片再进行划分,以满足消费者某种潜在的、特定的利益(见图1)。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由于考虑了产品市场化的两极性对一般的细分变量的影响,丰富了一般的细分变量,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细分,因此也更符合现实的需要。
通过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对一般的细分市场片再次或多次进行细分,形成充分细分市场片,并以此为目标市场所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即为以充分市场细分为基础的营销策略。以充分细分市场片为目标市场的企业清楚了解该细分市场顾客的潜在需求,并以顾客的需求为基准,这种营销观念既为顾客创造了附加值,也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利润。
实施以充分市场细分为基础的营销策略,关键在于发掘、触发以及引导顾客的潜在需求。在产品策略上,开发具有独特性能或专门化的产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或新功能,满足充分细分市场片发展的需要;在渠道策略上,一般选择专门化和直接的单一渠道,集中企业资源,充分与顾客沟通;在价格策略上,强调卖点,有卖点,顾客就愿意付出溢价,并形成顾客忠诚;在促销策略上,建立与顾客充分沟通为理念的促销模式,充分考虑顾客的潜在需求,加强与顾客的直接沟通(见图2)。
案例分析
可采眼贴膜充分市场细分,制胜于市场
眼部护理是皮肤护理市场经过一次细分的细分市场片,而药用眼部护理市场是比眼部护理市场更狭小的市场,是其再次细分的充分细分市场片(见图3)。可采眼贴膜的市场机会就是从顾客的潜在需求出发,充分市场细分,准确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一系列营销策略。这是可采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大都市,黑眼圈、眼疲劳、眼袋与鱼尾纹一直是爱美女性的烦恼。尽管几乎每个化妆品品牌都有眼部护理产品,但是却从来没有厂家从专业角度对产品进行定位,也没有对功能诉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可采从女性顾客追求美丽与功效合一的潜在需求出发,从中药内外调理入手,独创汉方“养眼法”概念,诉求平复眼袋、消除黑眼圈、鱼尾纹等功能。可采的主要成份是人参、檀香、当归等20多种天然名贵中草药。显然,依托于化妆品的“药功能”将女性消费者潜意识里模糊不清的需求予以明晰化,可采眼贴膜满足了她们对美丽和功效的追求,中药的温和性也使消费者的防御心理降到最低点。可采眼贴膜就是从女性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安全、功效、温和的潜在需求出发,对眼部护理这个细分市场片再次进行细分,形成了充分细分市场片 药用眼部护理市场。
确定以药用眼部护理这个充分细分市场片为目标市场后,可采眼贴膜围绕触发和引导顾客的潜在需求,推出了营销策略,短时间内在市场上崛起并成为该细分市场内的先导者。
■产品策略
可采意识到女性对化妆品追求安全和功效统一的潜在需求,所以其产品开发以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功效为着眼点。
可采眼贴膜是中药产品,中药的保健效果国人皆知;可采又是化妆品,化妆品的诉求功能比保健品更显活力。可采眼贴膜有一个很明确的诉求点 汉方。汉方的提法,进一步强化了可采的中药、植物精华、古方等特点,增强了产品的说服力,从而令功效更具保证。对于消费者来说,该产品有很强的功效针对性,且由于可采是第一个进入该细分市场的品牌,所以顾客很自然地把可采看作眼部护理的专家。
■渠道策略
在渠道策略上,由于产品的特点,可采避免了一般化妆品通常采用的日化线通路,而是把药房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
以药房为销售渠道,表现出可采眼贴膜在眼部护理方面的药用功能和专业性,同时向消费者传递的是健康、放心的信息,增强购买者对这种专业性的信任感。专业渠道一方面较好地引导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而且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减少了通路成本,避开竞争风险,在终端促销上也更加得心应手。
■价格策略
在价格策略上,可采眼贴膜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且结合其产品特点,参考了保健品的每日定价方法,并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可采自投放市场以来就强调其“养眼法”这一概念,产品卖点鲜明,直接地反映出产品的核心价值,直指人心;且由于是药用眼部护理细分市场片的先导者,树立了鲜明的专家形象,消费者较易接受和认知,所以愿意为此付出溢价,并形成顾客忠诚。
■促销策略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会计信息 需求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概述
(一)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对于不同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他们根据企业的组织规模、经营性质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但是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的提出至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就是弗罗曼(1984)和克拉克森(1994)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弗罗曼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组织或个人”,这一界定表明,利益相关者就是与企业实现其目标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组织或个人,它不仅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而且还包括社会公众、媒体、政府,甚至是企业所处的周围环境。
克拉克森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是“在企业中投入一些实物资本、劳务资本、财务资本并由此而承担一定风险的组织和个人”。这一界定表明,利益相关者就是因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投入一定的资本而承担相应责任的组织和个人,与弗罗曼相比较这一定义的范围相对缩小,他不再包含那些对企业有着间接联系的个人或组织。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还是存在共性的,即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员工。
(二)利益相关者的划分
根据企业资本的来源来划分,则为股东和债权人。股东是企业资本的投入者,而债权人是企业资本的借入者,他们都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投资者,但是其投入的方式不同,获取利益的方式也不同。
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来划分,首先从企业的内部环境来看,则上至企业的高管人员下至企业的基层员工,他们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大影响,他们通过为公司提供服务的方式,从企业获取相应的劳务报酬。再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则主要包括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直接影响的客户和供应商,以及有着间接影响的政府部门。供应商和客户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会计信息的概述
会计信息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来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我国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以下几种: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及时性。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它有助于企业的投资者作出合理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并加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三、利益相关者与会计信息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判断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言,其获取利益的渠道和方式不同,从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如股东是通过投入资本而获得资本增值,因此其需要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决定是否对企业继续进行投资;债权人是通过借入资本而获取借款利息,因此其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偿债能力,以决定是否为企业继续提供贷款;供应商主要是为企业提品,因此其需要了解企业的信誉能力及偿债信誉,以决定是否要对企业继续进行赊销;客户主要是通过购买企业的产品来为企业带来经营利益,因此其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了解产品的性价比,以决定是否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所以,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通过会计信息的传递,运用博弈的方式使各方利益达到均衡,在一定利益程度上来维持这种均衡关系,最终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
四、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一)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股东作为企业的主要投资者,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资本增值来获利,但是由于在现行的企业经营模式下,企业的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委托关系,这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管理层作为企业的主要信息提供者,需要向股东提供公司有关的信息,以让股东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但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情况,这使得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的利益,然而,作为企业的主要投资者,股东需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是否对企业继续进行投资,则真实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尤为重要,因此,对于股东而言,会计信息不但要真实可靠,而且要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债权人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借入者,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利息收入来获取收益,因此,作为企业的债权人,无论是长期的债权人还是短期的债权人,他们最关心的都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信用等级,因此他们需要通过这些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从而决定是否还要为企业继续提供贷款和提前收回企业的贷款。因此,对于债权人而言,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实际的盈利能力。
(三)供应商、客户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供应商和客户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供应商作为企业上游主要原料的供应者,其需要通过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信誉能力和资金周转状况,如果企业的信誉太差或者是资金周转困难,那么供应商就会考虑是否要为企业继续进行供货或进行赊销货物。客户作为企业下游的主要购货方,其需要通过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的服务等,通过权衡企业产品的性价比等来决定是否要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因此,对于供应商和客户而言,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其作出合理的选择。
(四)员工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员工作为企业的一部分,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其主要是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而获取相应的劳务报酬,因此,员工是否尽职尽责,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支付薪酬的能力以及各种职工福利的发放情况,以决定是否继续为企业工作,由此可见,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员工作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代经济的发展下,会计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更加重要,因此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要针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付俊文,赵红.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2:16-21.
[2]徐飞.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会计信息质量需求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207.
[3]王强.利益相关视角下的会计信息需求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5,17:56-57.
关键词:需求分析;动态系统理论;状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004-6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01
需求分析是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来确定课程目标,以满足学生特定教学情境中的学习要求的过程。它是课程设计中的第一步,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选用以及教学评估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对于外语教学需求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大学英语需求分析的研究,已经吸引了很多研究人员的重视。Munby等提出了目标情景分法;Hutchinson & Waters提出“目标情景需求+过程需求”模式;而国内的学者束定芳等认为需求分析应包括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束定芳,2004:19-34);夏纪梅和孔宪以语言“交际功能”为原则,认为外语课程设计需要分析学生的情况、学习目的、雇主或者职业的需要,关注符合职业要求的语言功能项和技能项(夏纪梅、孔宪,1999:27)。但是,现有需求分析模式的基本假设往往是学生的目标需求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都是静态的,它们弱化了在实际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目标需求、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随着动态系统理论被引入应用语言学领域,语言发展可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它为外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模式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动态系统理论,外语学习过程既不是单纯的认识心理过程,也不能完全归于社会文化过程,而是在多种输入因素影响下系统状态的动态转移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外语课程需求分析的目的就不再是简单的要明确学生能力所处的位置以及期望达到的需求点,也不是理解学生期望与现实的线性差距,而是要分析表征学生外语水平的状态变量、由状态变量所表达的学生当前外语水平和目标外语水平、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输入变量(因素)以及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最终建立目标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化模型。基于此模型,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通过改变影响学习状态的某些输入变量的值,来使得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初始状态转移到目标状态。
下面,本文将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例,详细说明动态系统视角下的需求分析方法。首先将介绍需求分析的相关研究工作,然后介绍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需求分析框架。
1 . 相关研究
需求分析最初用于专门用途外语教学的课程设计。而需求分析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研究人员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对需求的不同理解以及分析需求的不同方法。首先,目前各种关于需求的定义可以分为结果指向性和过程指向性两种定义。结果指向性定义是将需求看作一个期望、要求或必须做的事情,需求常常被看作数个点。如Widdowson(1981:2)将需求定义为外语学生目前学习一门语言和完成未来工作要求必须做到的事情;Berwick(1989:57)认为需求是学生目前的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工作要求。而过程指向性定义将需求理解为一段距离,强调了需求的过程指向性,比如Kemp(1998:21)将需求定义为“指望得到的东西和现实状况之间的差距”。下面,本节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当前对外语需求分析的相关研究工作。
1 . 1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
首先,Munby等于1978年提出了著名的目标情景分析法。它是一个局部的交际需求处理器,是关于关键交际变量的一系列参数和个人信息、交际目的、目标水平等九个方面。该方法更注重目标需求分析,仅适用于与特定类型人群的小范围需求调查,大范围使用时存在很大局限性。更重要的是Mundy模式几乎各个层面都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的问题(Richards, 2008: 35)。
随后,Hutchinson & Waters对ESP课程中的需求分析模式做出了极大的改进,提出需求分析不仅仅包括目标情境下的语言需求,还要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成功达成目标需求(Hutchinson & Waters, 1987: 55)。Hutchinson & Waters的模式包括目标语言需求和学习过程需求。目标语言需求是指学生在目标环境下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必要、不足、起始水平和目标水平。学习过程需求指为了学习而需要做的事情,即学生在目标环境下为达到所需要的水平而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该模式强调了学习过程,但弱化外部环境分析。
Dudley-Evans & St John的需求分析模式则通过对课程生态情景这个核心的相关特点的辨析,“对特定学生群体进行最大量的语言、技能学习的分析,最终得出目标情景和学习环境的相关信息,其模型包括7个方面(陈冰冰,2009:19)
Brown在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一书中用系统的观点看待课程设置及其各个环节,谈及了需求分析的四种原则和三个角度(Brown, 2001: 35-66)。需求分析四原则:差异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解析性原则和诊断性原则,它决定了在具体的需求分析中要收集哪些信息。鉴于需求分析的复杂性和巨大的工作量,Brown用三对基本的二分法来缩小需求分析中调查内容的选择范围:(1)情景需求和语言需求;(2)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3)语言学习内容需求和学习过程需求。这三个维度互相联系,共同组成需求分析的整体。需求分析的多维度视角,正是反映了需求分析的复杂性,在运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当角度提取信息。这个需求分析模式仍是将需求看作是静态不变的一个系统加以研究,忽视了非线性因素。
1 . 2 国内需求分析研究
国内学者束定芳等认为需求分析应包括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束定芳,2004:19-34)。社会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社会对不同人员外语水平的要求如何,目前外语人才和外语的使用情况等。个人需求分析包括客观和主观信息,客观信息包括目前的外语水平、年龄、教育背景、学习经历等;主观信息主要包括希望什么样的课程时间长度和强度、喜欢什么样的学习安排、有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希望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这个模式在国内认可度较高,很多对于英语需求分析的研究都基于此模式。但是,该模式仍停留在静态基础上,忽略了各种因素随时间潜在的变化,比如随着课程的开始和深入,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发生变化、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夏纪梅和孔宪认为外语课程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必须首先了解情况、学习目的和雇主或职业需要(夏纪梅、孔宪,1999:27)。这个模型以语言“交际功能”为原则,着重辨识符合职业需求的目标情景语言所需的语言功能项和技能项。但是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过程需求。
纵观现有的需求分析模式,它们大多有一些相似的局限性。首先,在范式上表现为注重探寻变量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假设在一个静态环境下来研究需求,忽视了语言学习中的各个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化会发生变化,忽视了在一个时间点上所做出的需求分析结果的时效性,忽视了需求分析的非线性因素;其次,在内容上分别关注需求的某些方面,往往忽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 动态系统理论简介
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研究开始于Larsen-Freeman,她从混沌论出发,比较全面地讨论了语言作为一种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特点,基本上奠定了动态系统理论的框架(李兰霞,2009:409-421)。
Larsen-Freeman认为系统是由多种元素交互组成的关联体,一个复杂系统通常包含众多不同元素,其连接方式各不相同且实时变化,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异构性、自适性、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与环境的联结性(Larsen-Freeman& Cameron, 2012: 26-69)。
(1)异构性是指组成复杂系统的成分、因素或过程类型多种多样,且有可能本身还是一个复杂系统;
(2)自适性是指系统一个方面的变化会导致系统整体变化;
(3)开放性是指系统允许外部能量或物质进入系统,保持开放可以使一个非平衡系统保持适应和维持稳定;
(4)动态性是指复杂动态系统内部时时发生着变化;
(5)非线性是指复杂系统内部各个因素和成分之间的交互随时间发生变化;
(6)与环境的联结性是指环境与系统并不是相分离的,环境是系统的一部分,共同构成其复杂性。
在模型构建上,我们可以用状态空间模型来描述一个复杂动态系统。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系统可以由如下的状态方程(方程1)和输出方程(方程2)表示:
X’=F(X,U)(1)
Y=G(X,U) (2)
其中X是表征系统状态的状态向量(X=[x1,x2,…,xn],xi表示系统的状态变量),U是影响系统变化的输入向量(U=[u1,u2,…,um],ui表示系统的输入变量),而系统下一时刻的状态X’是当前状态X和当前输入U的函数F,Y是系统的输出向量(Y=[y1,y2,…,yk],yi表示系统的输出变量),而G是系统的输出变量与状态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中,系统的输出是可观察的,而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则是不能直接通过外部观察来了解的。
在研究方法上,动态系统理论认为孤立提取分析变量很难,因为系统的各个变量是彼此联系、不断交互作用的,而且传统的均值分析法对一个群体的描述可能与该群体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一致(Larsen-Freeman & Cameron, 2008: 200-213)。因此,为避免简单化,应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并适当采用微发展研究方法,通过高密集取样,避免静态分析的缺陷。
3 .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需求分析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外语语言的学习可以看作是一个包括了学生、教师以及相应学习环境在内的动态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的输出是学生在具体的外语应用情景中的表现,它体现学生需求的满足程度。它们是学生或者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而了解的。而输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称为输入变量),包括了个人因素和各种社会因素。在输入因素的影响下,系统具有不同的状态,这些状态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并且可以由一组具体的指标(称为状态变量)来表示系统的状态。
此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是单纯的认识心理过程,也不能完全归于社会文化过程,而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系统从一个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状态转移过程。并且由于系统的状态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系统状态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实际中目标状态可以由多个,即学生可以设定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水平。当有多个目标状态时,从初始状态出发,并经过这些目标状态的状态转移轨迹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由于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的表现跟其语言发展水平的关系往往是确定的(即输出方程中的函数关系G往往是确定的),该过程的目的即是通过系统转移到期望的目标状态来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外语应用情景中达到期望的表现。并且由式(1)可知,该过程受系统的初始状态X0、目标状态X1,X2,…,Xk(Xi表示第i个目标状态)、系统的输入向量序列U1,U2,…,Un(Ui代表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因素在不同时刻的取值)以及系统状态与系统输入之间关系F的影响。
因此,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外语课程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明确目标群体如表1所示的几个维度的信息,进而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模型,也即表示系统状态变化的状态方程。
X: X表示语言发展水平的状态向量,它由一组具体的变量构成,比如以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来代表英语的水平,那么此时的X就是一个包括四个变量的状态向量(X=[x1,x2,x3,x4]),四个变量分别表示听说读写的水平。
X0: X0表示学生语言的当前水平,它是状态向量在当前时刻(初始时刻)的取值,比如目标群体的听说读写的平均水平均为中级,那么此时X0=[中,中,中,中]。
Xk: Xk表示学生在不同阶段期望达到的目标水平,它是状态向量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结束时刻的取值,比如大学的英语学习过程共有四年,以每一学年为一个阶段,学生期望在毕业时达到的英语水平是听说为非常流利,即为高级,读写为中等,那么学生毕业时期望达到的目标状态为X4=[高,高,中,中]。
U: U是由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输入向量。这些因素(也即输入变量)由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可以是学生的动机、学生个人的意志、与周围学生之间的差异、愿意投入的时间、所使用的学习方法等个人因素,也可以是教师的水平、学习场地的状况、教育政策、社会要求等社会因素。
Ui: Ui表示输入向量U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取值,它的取值是由各个输入变量在不同时刻的取值所构成,Ui所构成的序列代表了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比如对于学生的动机这一输入变量,其可能的取值包括对语言感兴趣、与外国人交流、出国、通过四六级或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找到好工作等,可能学生初始的动机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之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其动机可能会变为出国,也可能会变为能够交流从而找到好工作。
F: F表示语言发展水平的变量与影响学生学习的输入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比如投入大量的时间、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由于该关系体现了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因此其往往也是确定的。但是针对不同的群体,该关系往往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还是要了解各个输入因素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具体影响关系。
方程式(1)和(2)体现了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外语需求分析的基本框架,它不仅告诉我们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体现了学生学习水平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动态、非线性关系。
4 . 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方法
上一节我们阐述了动态理论视角下外语教学需求分析的基本框架,即我们需要分析表征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的状态向量、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影响学生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它们的动态取值以及输入因素与系统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如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针对特定目标群体学生识别上述信息呢?本节我们以大学生群体为例,来详细说明分析上述信息的具体过程。
4 . 1 状态向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分析
状态向量包含一组状态变量。实际中对一个系统来说状态变量的选取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但是,这一组状态变量必须是不相关的,并且它们取值的不同组合要能够覆盖系统的状态空间。在这里状态向量表示学生外语发展的水平。我们选取的一组状态变量要能够全面度量学生英语的发展水平。
根据语言的交际功能,通常大家都会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水平来反映或者度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定义图1中所示的反映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四个变量来作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它们所构成的状态向量将反映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处的不同状态。其中初始状态是学生开始学习前的状态,也称为当前状态,它是状态向量在当前时刻的取值,而目标状态是学生期望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状态,它是状态向量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结束时刻的取值。
因此,分析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就是要分析状态向量在当前时刻和学习过程不同阶段结束时刻的取值。而实现这一点的方式就是直接询问学生当前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水平以及不同阶段期望达到的水平,但显然通过这种方式准确获知学生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困难的,因为学生也很难了解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具体水平。为此,我们提出基于情景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应用英语的情景中的表现是学生学习英语这一过程的输出(如图1所示),它们是可观察的,因此其取值是可以获得的。而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的表现又同其语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本质上来说学生在情景中的表现是其语言发展水平的外在反映,是观察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方式。基于此,识别学生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可以从具体的情景出发,分析学生关注的具体情景以及他们在情景中的当前表现和期望表现,进而根据状态变量与学生在这些情景中表现之间的关系确定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
比如,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学生的应用情景有如下几种:找工作面试、四六级/考研考试、去国外旅行、去国外学习。这是一些大的情景,每个大的情景又可以细分为一些小的具体情景。比如,这些大的情景往往包含如下的具体情景:听英语报告、听英文广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看英文电影、阅读英语读物、写英文信件、做英文报告等。这些大的情景与具体情景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情景与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实际中,每个情景的表现对各个状态变量的反映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听英语报告对听这一状态变量的反映程度是1,也就是如果能听懂报告,那么他的听力就是非常好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各个情景中的表现和期望达到的表现,然后根据情景对状态变量的反映程度,来估计出学生在当前时刻各个状态变量的取值,以及期望达到的各个状态变量的取值。比如,假设以[0,1]之间的数值来表示学生在各个情景中的表现和每个情景中的表现对各个状态变量的反映程度,那么各个状态变量的取值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加权求平均的方式来计算。
4 . 2 输入向量、输入向量的动态取值、输入向量与状态向量之间动态关系的分析
输入向量包含了一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实际中可能会动态变化,从而使得输入向量具体不同的取值。为了识别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我们需要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过程以及其中的主体。如图4所示,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是由在一定环境下的两个具体过程构成:教师的讲授过程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这两个过程涉及三个主体:教师、学生和环境。
因此,识别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因素可以从这些具体过程和主体出发,因为这些过程和主体的不同属性往往就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比如:
(1)教师的因素:教师的水平、态度;
(2)学生的因素:学生的动机与态度、毅力;
(3)讲授过程的因素:讲授的方法、时间等;
(4)自主学习过程的因素:学习时间、方法等;
(5)环境的因素:社会的要求、父母的态度、周围同学的水平等。
为了在实际中去识别这些因素以及他们具体的值,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调研:
(1)你期望你的英语老师是什么样的?
(2)你期望他在上课的过程中怎么教?
(3)你平常怎么学习英语?
(4)你认为你如何改进这个过程来提高你的英语水平?
(5)你学习英语的动力是什么,认为哪些因素会促使你更加努力学习英语?
5 . 小结及未来工作
本文探讨了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外语需求分析的框架,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说明了具体的分析过程。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语言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就是该动态系统从初始状态到不同目标状态的状态转移过程。该过程不仅受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影响,还受系统的状态变量与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输入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此,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外语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分析学生的初始状态、不同阶段的目标状态、表示语言学习水平的状态变量、影响学习过程的输入变量以及由状态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下一步,我们可进行大学英语需求的动态分析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Berwick, R. 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A]. In: Johnson, R. K. 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1, 57.
Brown J. 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5-66.
Dudley-Evans T. & M. J.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Cambridge: CUP, 1998.
Hutchinson 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55-63.
Larsen-Freeman, D. & L. Cameron. Research methodology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a complex system perspective[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92): 200-213.
Larsen-Freeman, D. & L. Cameron. 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2: 26-59.
Kemp J. et al.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2nd ed.)[M]. London: Prentice Hall, 1998.
Mundy 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Richards, J. C.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35.
Widdowson, H. G.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riteria for course design[A]. In L. Selinker, E. Tarone & V. Hanzeli. English for Academic and Technical Purposes: Studies in Honor of Louis Trimble[C].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1: 1.
陈冰冰.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19.
李兰霞.动态系统发展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4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