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宏观经济状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 the north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of zhengzhou 450011; 2, wuha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wuhan 470072
摘要:现行判断宏观经济的指标繁多,且判断标准不尽相同,使得判断宏观经济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本文笔者提出一种全新的、并能够直接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研究方法――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在实例中,判断和分析了一国宏观经济的形势,证明了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宏观经济 判断标准 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Abstract: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judge various, and the judgment standard is endless and same, make judgment macroeconomic overall condition not satisfactor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brand-new, and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ing method, and the method is used in the example, the judgment and analysis of a country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prove the correctness and scientific.
Keywords: macroeconomic judgment standard 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e method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绪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似乎成为了一国经济生活中的客观现象,经济发展是有起必有落,大起必大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事实上也面临着膨胀与衰退的反复。经济波动必然影响到经济主体的行为。所以,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分析。
纵观当前宏观经济判断的研究方法,有美国的综合指数法、国内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还有全新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景气观测法,但这些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在本文中,笔者讨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群体的宏观经济状况判断方法。
2 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此方法是从宏观经济数据中选取比较重要的指标,作为一个评价群体,将指标月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比性,利用指标群体及其均值的变化趋势来判别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预测经济的未来趋势。步骤如下:
2.1数据的收集整理
选取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如GDP、CPI、PPI等,至少20个。将这些指标的月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
其中:
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然后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标准化后的数据,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并且具有可比性。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经济指标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其公式为:
(公式1)
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都标准化之后,便得:
2.3计算群体综合指数
将每个月标准化后的宏观数据平均化,及
(公式2)
得到群体综合指数:
3.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笔者选取德国作为研究对象,对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进行验证和说明。由于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起伏能够很好地反映该国经济的状况,所以在本章中,笔者选取德国法兰克福指数作为反映德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对比参考指标。
3.1数据的收集整理
根据德国实体经济特点,筛选出23个能够反映德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如GFK消费者信心指数、PMI、CPI等等,同时选取法兰克福指数(DAX)作为对比指标,时间区间为2008年1月到2011年9月。由于数据繁杂,现只选取出德国2008.01~2008.10期间的GFK消费者信心指数(即下表中A)、PMI(即下表中B)、CPI(即下表中C)三个指标的月数据进行具体统计整理,得
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根据公式1,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及法兰克福指数标准化之后,得:
3.3计算群体综合指数
由公式2计算得群体综合指数:
3.4判断分析
将计算得出的群体综合指数和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法兰克福指数在EXCEL中作图得到德国指标对比图,为了分析方面,对其进行简化从而得到群体综合指数―法兰克福指数图,进而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从上图分析知:
①从经济状况角度分析:2008.01―2008.08与2010.03―2011.09这两个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50%线和80%之间,说明此时德国经济比较稳定,经济状况良好,这与德国的实际经济是客观符合的;2008.09―2009.11与2009.08―2010.02这两个时间段,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30%线和50%线之间,显示此时的德国的经济疲软,而2008.09―2009.11时间区间的经济背景是全球开始陷入金融危机,作为出口为主导的德国经济受到很到冲击,经济状况疲软,而2009.08―2010.02时间区间则处于经济危机的末期,经济虽有好转,但总体疲软;2008.12―2009.07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处于30%一下,联系当时经济环境,全球深陷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处于危机最艰难阶段,德国经济恶化,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经济十分萧条。实际经济状况与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很好的契合很好地验证了群体综合判断方法对经济状况的判别作用。
②从经济走势角度分析:2008.06―2008.11时间区间,德国群体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下行过程,显示德国经济处于下行过程,考虑到当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全球蔓延,开始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德国亦无法免受其害的事实,综合指数的判断方法与德国实际经济情况是符合的;2009.07―2011.04时间区间,群体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上行通道,显示德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经济处于扩张状态,这与德国当时实际经济情况是客观相符的;2011.05―2011.09时间区间,德国综合指数曲线处于下行通道,显示德国经济处于下滑状态,而此时欧元区正深陷欧债危机不能自拔,欧元区经济下滑,作为欧元区三驾马车之一的德国,无法独善其身,经济受到拖累,这些事实都验证了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的科学性。
③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作为德国经济晴雨表的法兰克福指数的走势与群体综合指数的走势基本吻合,两者的正相关性很强。所以,群体综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正确、全面得反正出德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4 结束语
关键字:证券市场 宏观经济 群体证券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judge the world, the methods of macro economic 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ment method, the macroeconomic judge.
Key word: securities market macroeconomic group composite index judge method
中图分类号: 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绪论
如今,全球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并且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已成常态,其影响范围已经扩大至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波动中都不能独善其身,因而,正确掌握全球宏观经济的状况显得十分必要。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状况,有利于政府机构采取及时、相应的政策,应对全球性的经济波动,减少其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现行的宏观经济判断方法大多是基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经济指标方法,基本上都是以一国为单位,各自监测,且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其经济指标的制定标准和统计时间亦有所差异,这就造成了对宏观经济监测的片面性和滞后性,因而无法比较全面、准确和及时地判断当前的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但是,被称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因为能够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各个维度,客观上为观察和监控经济的运行状况提供了直观的指标,并且由于证券市场运行机理的特点,其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也优于绝大多数的宏观经济指标。基于传统宏观经济判断方法的缺陷及证券市场的独特优越性,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判断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的方法――群体证券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2 群体证券综合指数判断方法
此方法就是在全球股市中选取若干比较重要的证券指数,作为一个评价群体,并对群体样本指标月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然后将标准化后的月数据平均化,得到群体证券综合评价指数作为评价全球经济状况的指标。步骤如下:
2.1群体样本数据统计整理
选取世界比较重要的证券市场指数,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了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日经指数、金融时报指数、加拿大指数、法兰克福指数、瑞士SSMI指数、澳洲综合指数、深证指数及巴黎政商指数等共计9个指数作为群体样本,研究时间为:2007.05――2011.10。由于数据繁多,篇幅有限,在此只列出深证指数(公式中的A)、道琼斯工业指数(公式中的B)及日经指数(公式中的C)三个证券指数,所截取时间区间为2007.05――2008.05。
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在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然后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标准化后的数据,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并且具有可比性。 min-max标准化方法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设minA和maxA分别为经济指标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A的一个原始值通过min-max标准化映射成在区间[0,1]中的值,其公式为:(公式1)利用公式1将每一个经济指标的月数据标准化之后,得:
2.4判断分析
证券群体综合指数在EXCE中可以生成一条平滑的连续曲线,由曲线的走势,可以分析出全球经济的变化趋势,即上升、平稳或衰退。当曲线处于30%线以下,说明全球经济处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恶化;当曲线处于30%与50%线之间,说明全球经济处于疲软状态;当曲线处于50%与80线,全球经济运行良好;当曲线位于80%线之上,则说明全球经济过热,存在泡沫风险。
根据证券群体综合指数生成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经济变化趋势角度定性分析。在2007.10――2009.02时间区间,证券群体综合指数处于下行通道,预示着世界经济也处于下跌趋势,全球经济逐步进入全面衰退。其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开始向全球范围蔓延,最终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每况愈下,步入衰退;在2009.02――2009.12时间区间,证券群体综合指数处于上行通道,说明全球经济开始上涨。回顾这段时间:在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逐步回暖,经济开始复苏,全球经济处于上升通道;在2009.12――2010.11时间区间,全球经济处于平稳阶段,整体经济状况平稳。
(2)从经济状况角度定性分析。在2007.05――2007.12时间区间,全球经济状况处于高位,经济过热普遍存在,泡沫风险已经显现。从2007.10起,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泡沫逐渐破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2008.11――2009.04时间区间,全球经济处于严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处于最艰难时期。在2009.05――2011.11时间区间,全球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整体水平疲软,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增加了不确定性。
3结论及应用
通过利用证券群体综合指数判断方法分析得出的全球经济状况与历史情况是客观相符合的,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24-03
1 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比重分析
四川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前十,经济增速快,在国务院的《“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四川省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十,属于上游区。为研究四川省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选取2004-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下所有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网站。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2004-2013年间四川省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如图1所示:
2007年及之前四川省经济增速都远超全国平均增速。而在2008年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同比下降241%,其中既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国内失业率上升和消费需求疲软等的影响,而且四川还遭遇了汶川大地震,但2008年四川省经济增速仍然领先于全国8.7%的增速。之后,国家执行“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受这一政策影响,2009至2011年经济增速均超过去5年最高水平。然而在2012年与2013年,经济增速又陡然下降,尤其是2013年的经济增速跌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但经济增速放缓却未必是一件坏事,这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正如表1所示,自2011年起,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着比重不增长的态势,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逐年增加,这表明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产业结构调整在稳步进行。
2 消费者价格指数分析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通货膨胀的水平,过高的CPI表明市场通货膨胀。国际上通常把3%作为警戒线,一般来说当涨幅超过3%时,就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当涨幅超过5%时,就认为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四川省在2004,2007,2008,2011年这四年CPI涨幅较高,超过了正常水平,图2展示了2004-2013年间四川省的CPI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2004年CPI水平较高,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CPI指数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其中6-9月的涨幅均超过5%,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2004年经济活动过热,投资大增,导致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间接拉动了下游产品的价格;二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2004年食品价格上涨9.9%,其中粮价上涨尤为明显,涨幅高达26.4%,这是因为在2004年遭遇了粮食连续三年减产,库存大幅减少的局面,粮食供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导致粮价上涨迅猛,尤其是2004年3-4月,国内小麦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7年CPI水平为这10年来的最高水平,导致2007年CPI水平较高的一大诱因是6月份的猪肉价格上涨,由于之前肉价过低,导致生猪存栏大幅下降,猪肉短期供应不足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另外饲料成本上涨以及上半年各地爆发的“猪蓝耳病”疫情,都是导致猪肉价格的上涨的因素,猪肉作为百姓餐桌上肉类的主角,其价格的上涨很容易带动了整个CPI的上涨;另外,作为刚性需求产品的食用油和石油,两大油的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结构性因素,其中我国大量进口的食用植物油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而国际石油价格在2007年呈现触底反弹,先抑后扬的态势,年初国际油价大幅下挫,但从3月份开始,油价开始反弹并持续走高,尤其是从7月份开始,油价大幅上扬,至当年的11月23日,国际油价已飙升至98.18美元的历史最高价位;除了油价上涨带来的结构性上涨因素外,总量因素也不可忽视,2007年我国M2已高达40万亿,充裕的货币供给成为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另一影响因素。所以说2007年CPI居高不下的原因既有结构性的因素,也有总量上的因素。
2008年的CPI增幅高达5.1%,但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状态,其中第四季度已基本回归正常水平。除了受2007年CPI上涨的翘尾影响外,年初粮价大幅上涨所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不可忽视。以大豆市场为例,2008年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大豆自给率较低,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其中2008年进口大豆总价值218.1亿美元,同比增长90.1%,大豆价格的高位运行使得CPI指数居高不下。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1-10月CPI指数高位运行,其中大豆价格指数平均在51%。
2011年的CPI水平为这十年来的第二高,全年涨幅水平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态势,造成物价上涨的因素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仍然是食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以及货币超发等因素造成的。其中2010年7月开始的新一轮物价上涨在2011年7月达到顶峰,自2011年8月开始,物价涨幅开始逐步回落,到2011年12月,CPI已回落至4.1%的水平,基本接近年初定下的4%的调控目标。
3 地区生产总值与三大产业增加值走势分析
为了预测2014年的四川省的宏观经济数据,考虑先预测三大产业的增加值,进而将三者相加得到地区生产总值,首先绘出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与三大产业增加值的走势图3:
可以较为明显看出,第一、二产业增加值与时间并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函数关系式,所以可以考虑用时间序列分析的相关理论来拟合出一个表达式,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可以考虑用指数回归方程来拟合。
4 三大产业增加值回归方程计算与检验
记三大产业的年增加值为Xn,Yn,Zn(2004≤n≤2013),对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方程可以构造为Xn=α0+α1Xn-1+…+αkXn-k+uX=α0+∑ki=1αiXn-i+uX,即第n年的产业增加值与过去k年的产业增加值存在一定的关系。这里k值的选取会影响拟合和预测的精度,如果k值偏大,则回归方程拟合历史数据较好,但是在预测功能上就会较差;如果k值选取偏小则相反。经过几次实验,令k分别取2、3、4,在考察拟合与预测这两方面的水平后,认为k=2较为合适。
确定k值后,得到超越方程组:
1.041-0.055,为验证所得回归方程的合理性,下面计算可决系数并做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可决系数表明回归方程中被解释变量的变化是在多大程度上由解释变量引起的,本文中的回归方程包含了2个解释变量,所以应当计算调整的可决系数。
调整的可决系数R-2=1-RSS/(n-k-1)TSS/(n-1)=09162>0.85说明回归方程在拟合历史数据上较好。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并可作出推断,首先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原假设H0:β0=β1=…=βk=0,备择假设H1:βj不全为0,则统计量:
F=ESS/kRSS/(n-k-1)=50.1749>F0.05(2,7)=474
所以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故可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线性关系显著。
综上可得第一产业增加值回归方程为:
Xn=262.219+1.041Xn-1-0.055Xn-2+uX
由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图像与第一产业相似,所以此处不加计算地直接给出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方程与相关检验:
Yn=725.845+1.376Yn-1-0.354Yn-2+uY
调整的可决系数
R-2=1-RSS/(n-k-1)TSS/(n-1)=09766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统计量
F=ESS/kRSS/(n-k-1)=188.9338>F0.05(2,7)=474。
这表明方程拟合优度较高,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
对于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方程,可以看到产业增加值变化趋势较为平稳,略向下凸,也正如前文所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增加,故选取指数函数可以更好地表述其发展的动向。
假设回归方程为Zn=aebn+uZ=ebn+lna+uZ,线性化后可写为lnZn=lna+bn+uZ′,计算系数可得第三产业年增加值的方程为:
Zn=e0.1479n-288.5682+uZ,可决系数R-2=0.9994
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方程可以预测之后每一年的数据,这属于点预测,而增加对产业增加值进行区间预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第三产业的回归模型属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则对于个别值y0的区间预测可以构造如下统计量且该统计量如从t分布:
y0-0s1+1n+-x02Sxx~tn-2
则显著性水平为α时,y0的预测区间为:
0-tα/2n-2s1+1n+-x02Sxx,
0+tα/2n-2s1+1n+-x02Sxx
第一和第二产业回归模型属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设样本矩阵为X,观测值矩阵为X0,那么对于个别值y0的区间预测可以构造出统计量y0-0s1+X0X′X-1X0′,由概率论的有关知识可以证明:
y0-0s1+X0X′X-1X0′~tn-k-1
则显著性水平为α时,y0的预测区间为:
[0-tα/2n-k-1s1+X0X′X-1X0′,
0+tα/2n-k-1s1+X0X′X-1X0′]
在等方差的假定下,用过去的方差估计量来替代,在此前提下,表2给出2014-2018年四川省经济数据预测结果:
5 数据预测与检验
上表预测2014年四川省三大产业年增加值分别为3646.53亿元,15041.18亿元和10912.34亿元,进而预测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9735.64亿元。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四川省三大产业年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531.1亿元,14519.4亿元,10486.2亿元和28536.7亿元,预测误差分别为3.3%,3.6%,41%和4.2%,说明回归方程预测结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董银果,韩立彬.粮食进口对我国CPI的影响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4).
[2]严忠,岳朝龙,刘竹林.计量经济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3]周鹏.一个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及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3).
[4]郭崇慧.宏观经济预测方法及其综合集成[J].运筹与管理,2001.
[5]郭崇慧.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体系研究[C].中国会议,2000.
一、南宁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马飚正式对外宣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沿海地区将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工作,并将其建设成为“重要国家经济合作区”。
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区域中心城市,将加快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280万~30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要形成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五象新区。
南宁房地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63%,较大地拉动了南宁经济内需,带动了包括南宁建筑业、建材业、冶金、化工、电子等产业在内的多种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推进了南宁的城镇化建设。
但是,需要正视南宁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调整。因房地产开发利润较高,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数量迅速膨胀,2006年达到700多家,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较小,实力均较弱。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诚信不足,物业管理问题突出等市场不规范现象。
南宁的房地产价格一直以来稳中有升,但近几年尤其是南宁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这其中有需求增大,土地供应限制越来越大,动迁费用上涨的原因,还有是存在的“炒楼”现象等原因造成。房价的过快上涨,增加了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难度,这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北海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北海市“房地产泡沫”曾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中书下沉重一笔。近两年来,随着广西加速对其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步伐,北海的房地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进入去年下半年,这座滨海旅游城市的房价开始迅速上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去年下半年,北海新建商品房房价的同比涨幅,一直持续保持在17%~20%。其中,去年七月和八月,北海以18.6%和18.2%的同比涨幅领涨全国;当年十二月,北海以19.3%的涨幅仅次于乌鲁木齐,在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二。北海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近年来,北海市采取措施,规范房地产业管理,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尤其在2003年国家给予处置积压房地产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后,北海敏锐地把处置积压房地产的突破口定在处置停缓建工程上,通过处置停缓建工程,有效拉动了房地产业的复苏和健康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高档次、质量优、配套全的住宅小区,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2007年,北海房地产实际完成投资额24.19亿元,同比增长78.4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7.87%,同比提高2.37个百分点,创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历史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已成为拉动北海市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目前,北海市商品房每平方米均价稳定保持在两千五百元人民币左右。有关人士认为,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座“最宜人居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仍有稳定、理性的上涨空间。
三、钦州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2007年来,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建设的推进和钦州市“大工业、大港口、大旅游”建设的不断加快,钦州市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完成投资额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商品房销售市场看好。
四、防城港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强力推动下,防城港市的房地产业在经历了数年的沉寂后,重新恢复生机与活力,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据最新统计,2007年1至3季度,房地产业对该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3%,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行业。
目前,该市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122家,其中今年新增加23家;批准预售的楼盘43个,批准预售面积32.34万平方米,其中,今年新批准预售的楼盘19个,批准预售面积7.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2.9%。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这样一个机遇下,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会大幅度得到提高。随着城市群加速的提高,尤其是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和开发,在这个城市群范围内的人口之多、经济之多、消费之多和社会之多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带来需求,这个需求的聚集将会使房地产出现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城市价值决定房产的价值,在北部湾经济区这样一个合作进程当中,很多区域内的城市都有了新的城市定位,有了新的城市定位之后,这些城市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南北钦防(南宁―北海―钦州―防城)这四个城市的房地产应该走完全不同的阶段和完全不同的类型。
已经获得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定位很明确――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旨在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和传真问卷的方式进行,于3月23日发放问卷5000份,截至4月3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656份,有效回收率为33.1%。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9.5%、7%、4.6%、4.9%、1.3%、2.2%、1.7%、1.3%和1.2%。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0.3%,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18.5%、13.5%和7.7%;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9.3%、49.2%和41.5%;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8.1%,有限责任公司占47.5%,股份有限公司占15.2%,私营企业占14.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8.1%,股份合作企业占4.9%,集体企业占1.7%;调查对象的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2%。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及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保持谨慎;金融危机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需求不足给企业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企业订货下降、产销下滑、价格下跌、进出口减少、库存上升等方面,造成了企业利润下滑、用工减少、采购量下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受到全球需求急剧萎缩影响较大的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困难相对较大。
调查同时发现,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企业经营者心态相对稳定,对企业未来发展保持信心;调查显示,企业的成本压力下降明显,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企业经营者预计二季度企业盈利或有好转,西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投资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医药、食品等行业的逆市坚挺对稳定内需起到一定的作用,汽车行业的探底回升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有待释放,房地产行业的回稳对整个经济的复苏意义重大。调查还显示,面对当前形势,企业经营者将采取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创新投入、开拓国内市场和引进人才等措施积极应对挑战,这也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起到积极作用。
一、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整体判断
1、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保持谨慎,外资企业担忧较多
关于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经营者占17.4%,认为“一般”的占41.6%,认为“较差”或“很差”的占41%,比2008年增加了16.9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的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相对积极,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占27.3%,高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中小企业相对乐观;从不同所有制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认为“较差”或“很差”的占57.7%,担忧程度更大。
关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调查显示,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偏热”或“过热”的企业经营者占6.3%,比2008年减少23.4个百分点;认为“正常”的占23.9%;认为“偏冷”或“过冷”的占56.3%,比2008年提高27.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保持谨慎。
2、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相对较大,不同类型企业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经营者占21%,认为“一般”的占46.1%,认为“不佳”的占32.9%,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少11.9个百分点。调查表明,部分企业一季度经营困难相对较大。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好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分行业看,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差异。调查显示,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汽车、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其认为“良好”的企业比重超过30%。而采矿、化工、橡胶、非金属制品、钢铁等行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差,其认为“不佳”的企业比重超过40%。
从企业生产状况看,调查显示,2009年一季度处于“超负荷生产”或“正常运作”的企业占73.7%,也就是说有近四分之三的企业生产状况正常。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25.6%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这也表明部分企业困难相对较大。
当问及“2009年以来贵企业所在地区、所在行业停产和倒闭的企业数量”时,调查显示,认为企业所在地区、所在行业停产和倒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的企业经营者占1.7%,认为“比较多”的占26.8%,合计比重比2008年有所下降;认为“比较少”的占52.2%,认为“非常少”的占11.6%,认为“不清楚”的占7.7%。
调查表明,目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相对较大,且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受到全球需求急剧萎缩的影响首当其冲,目前困难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医药、食品等行业的逆市坚挺对稳定内需起到一定作用,汽车行业的探底回升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有待释放。
二、企业经营面临的具体挑战与转机
1、需求不足给企业经营带来一系列挑战
关于当前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调查显示,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53.6%)、“资金紧张”(49.8%)、“缺乏人才”(39.6%)、“国内需求不足”(37.7%)。值得注意的是,与200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人工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缺乏人才”的选择比重都有所下降,这表明成本、资金、
人才等方面给企业带来的困难有所减小;而“国内需求不足”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选择比重分别从19.6%和16.7%上升到37.7%和32.7%,排名也上升到第四位和第六位,这表明需求下滑是目前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需求不足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方面都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从产销情况看,调查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的生产(服务)量和销售量“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分别为15.2%和16.1%,比认为“减少”的分别少40.1和43.8个百分点,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呈现出产销下滑的趋势。
从不同行业看,生产(服务)量下滑较多的行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造纸、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通用设备和电气机械等,其认为“减少”的比认为“增加”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而医药行业相对较好,生产(服务)量“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多28.2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销售量下滑较多的行业有: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造纸、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电气机械等,其认为“减少”的比认为“增加”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而医药行业相对较好,销售量“增加”的企业比“减少”的多20个百分点。
从库存情况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库存“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占60.6%,认为“低于正常”的占15.4%,两者合计比重比2008年下降了6.5个百分点:认为“高于正常”的占24%。调查表明,受到需求不足的影响,企业的库存略有上升。
从不同行业看,目前企业库存较多的行业包括:纺织、化纤、非金属制品、钢铁和金属制品等,其库存“高于正常”的企业比重超过30%;而食品、医药、塑料、有色金属、电气机械和通信设备等行业库存相对较低。其库存“高于正常”的企业比重低于20%。
从产品销售价格情况看,认为一季度产品销售价格“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5.7%,比认为价格“下降”的少57.8个百分点,而2008年则是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23.3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采矿业、造纸、化工、化纤、塑料、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电气机械和通信设备等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显著,认为“下降”的比认为“上升”的多70个百分点以上。
企业产销下滑是导致企业盈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盈利的企业占41.6%,比2008年下降21.3个百分点;亏损的企业占36.2%,比2008年上升16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盈利企业占42.8%,好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规模越大,盈利企业比重越高;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盈利情况相对较好。
虽然一季度企业盈利有所下降,但二季度或有好转。调查显示,预计二季度盈利的企业占48.6%,比一季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预计“持平”的占27.6%,预计“亏损”的占23.8%,比一季度下降12.4个百分点。
外需的下降给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次调查企业中,约一半(48.5%)的企业有产品出口。在这些企业中,认为一季度企业产品出口比2008年同期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11%,其中认为“小幅增长”的占9.4%,认为“大幅增长”的占1.6%认为“持平”的占15.2%认为下降的占73.8%,其中“大幅下降”的占39%,“小幅下降”的占34.8%。认为出口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少62.8个百分点,比2008年增加了59.6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出口形势相对较差的行业有:纺织、造纸、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和汽车等,其认为出口数量“下降”的比认为“上升”的多70个百分点以上。
在产品出口数量下降的同时,产品出口价格也大幅下跌。调查显示,认为2009年一季度企业产品出口价格“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3.6%,认为“持平”的占28.6%,认为“下降”的占67.8%,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少64.2个百分点,而2008年则是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5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产品出口价格下跌较多的行业包括:纺织、造纸、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电气机械等,其产品出口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70个百分点以上。
关于企业目前的从业人数,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一季度用工人数“减少”的占30.2%,比2008年提高6.2个百分点;用工人数“持平”的占52.5%,“增加”的占17.3%。调查表明,总体来看,一季度企业用工数量基本平稳,略有下降。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用工减少的企业占32.7%,相对较高;从不同规模看,中小企业用工减少的超过30%,高于大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用工减少的占41.5%,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企业。
从企业二季度的用工计划看,调查结果显示,用工净增加0.6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用工在二季度将略有回升。
从不同地区看,东北地区和东部企业用工净减少5.8和1.5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净增加在4个百分点以上;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用工净减少2.7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则是用工净增加;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用工净减少分别为9.9和4.9个百分点,而民营企业用工净增加2.4个百分点。
2、企业成本压力和资金紧张有所缓解,为企业发展带来转机
关于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情况,调查显示,认为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42.2%,比认为“下降”的多36.3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8年下降60.7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看,东北地区企业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24.4个百分点,比2008年下降71.7个百分点,高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中型企业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34.4个百分点,比2008年下降62.9个百分点,高于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28.1个百分点,比2008年下降70.5个百分点,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调查表明,东部地区、中型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人工成本下降相对较多。
关于企业目前的原材料成本,调查显示,认为目前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9.4%,比认为“下降”的少53.4个百分点,而2008年则是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88.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资金情况,调查显示,认为目前资金“紧张”的企业
占49.2%,比2008年减少7.3个百分点,略高于2007年的水平。这表明,随着一系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也是企业应收账款趋于正常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认为目前企业应收账款“高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者占20.4%,比2008年下降2.1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资金“紧张”的占44.8%,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企业;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资金“紧张”的占42%,明显低于中、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资金“紧张”的占39.4%,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企业。调查表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今年以来信贷的快速增长,对缓解东部地区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融资困难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下滑给目前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困难,不过企业用工成本和物料成本的降低,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企业融资问题的缓解,也给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转机。
三、对未来经营前景的预期
1、企业经营者对未来预期谨慎乐观
关于二季度的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显示,认为下期企业经营状况将“好转”的企业经营者占24.3%,认为“不变”的占60.9%,认为会“恶化”的占14.8%,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9.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尽管当前形势比较困难,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预期还是谨慎乐观的。
从不同地区看,东北地区企业的担忧程度更大,认为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仅多1.7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这表明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受危机影响相对于东部地区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7.9个百分点,低于大中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对前景更为担忧,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少7.9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对二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比较乐观的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化纤、非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和电气机械等行业,其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15个百分点以上;预期相对较差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造纸等行业,其认为“恶化”的比重要高于认为“好转”的比重。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预计二季度经营状况“好转”的比“恶化”的多17.1个百分点,比2008年上升了6.8个百分点,这表明房地产行业呈现出逐渐回稳的趋势。
从企业目前的订货情况看,调查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订货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经营者占34.8%,认为“高于正常”的占4.8%,两者的合计比重比2008年下降了24.1个百分点;认为“低于正常”的占60.4%。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订货情况相对较差。
从企业原材料采购数量的变化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主要原材料(含零部件)的采购数量“增加”的企业占13%,“持平”的占31.4%,“减少”的占55.6%,认为“增加”的比“减少”的少42.6个百分点。从不同行业看,原材料采购数量下滑较多的行业包括:服装、造纸、非金属制品、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电气机械等行业,其认为“减少”的比“增加”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调查表明,企业原材料采购数量出现明显的下滑,这意味着对上游行业如采掘、钢铁、化工等拉动作用将产生一定影响。
关于企业二季度的订货情况,调查显示,认为企业订货将“减少”的占55.1%,认为“持平”的占31.4%,认为会“增加”的占13.5%,认为“减少”的比认为“增加”的多41.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8年上升了41.2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纺织、造纸、橡胶、非金属制品、钢铁和通用设备等行业下期订货情况相对较差,认为“减少”的比认为“增加”的多50个百分点以上。
2、企业未来投资计划趋于紧缩
投资计划也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的预期。调查显示,表示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加”的企业经营者占31.3%,表示“减少”的占40.3%,表示“增加”的比表示“减少”的少9个百分点,而2008年则是表示“增加”的比表示“减少”的多27.3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2.9个百分点,而其他地区都是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要少,这表明投资向西部转移的特征十分明显。
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多8.7个百分点,明显好于中小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少1.7个百分点,好于民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调查表明,目前政府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于国有大型企业效果明显,而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型企业的投资有待进一步启动。
从不同行业看,计划投资减少比较多的行业有:服装、钢铁、有色金属、电气机械和通信设备等,其计划投资“减少”的比“增加”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而电力燃气夏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化工和塑料等行业,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多7个百分点以上,相对较好。
企业进口数量也是衡量企业投资需求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一季度企业产品进口数量比2008年同期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占12.4%,其中“小幅增长”的占9.5%,“大幅增长”的占2.9%;认为“持平”的占37.5%:认为下降的占50.1%,其中“大幅下降”的占20.6%,“小幅下降”的占29.5%。认为进口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少37.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企业进口数量出现下滑,企业投资需求趋紧。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地区认为进口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少50个百分点,高于其他地区;从不同规模看,中小型企业认为进口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少35个百分点以上,高于大型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认为进口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少50.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企业。
从不同行业看,进口下滑较多的行业有:食品、纺织、塑料、非金属制品和专用设备等行业,其认为进口数量“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少50个百分点以上。
在进口数量下滑的同时,进口价格也明显下跌。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一季度企业产品进口价格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6.5%,其中“小幅增长”的占5.8%,“大幅增长”的占0.7%;认为“持平”的占43.3%:认为下降的占50.2%,其中“大幅下降”的占9.5%,“小幅下降”的占40.7%。认为产品进口价格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少43.7个百分点。从不同行业看,产品进口价格下跌较多的包括:纺织、化工、化纤、塑料、非金属制品、钢铁、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行业,其认为产品进口价格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少50个百分点以上。
关于“对2009年我国GDP增长的预计”,调查显示,预计2009年我国GDP增长在7%以下的企业经营者占33.9%,预计在7-8%之间的占54.6%,预计在8%以上的占11.6%,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预计2009年我国GDP增长平均为7%,比2008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2.5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还问及“您认为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回升”,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今年一季度”的企业经营者占0.7%,选择“今年二季度”的占5.1%,选择“今年三季度”的占21.1%,选择“今年四季度”的占20.1%,选择“明年”的占43.1%,选择“后年及以后”的占9.9%。调查表明,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中国经济将在今年触底回升。
关于目前房地产价格,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企业所在地区房价总体水平“过高”或“较高”的企业经营者占67.7%,认为“正常”的占27.3%,认为“较低”或“过低”的仅占5%。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房价仍处在相对较高的价位。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认为房价总体水平“过高”或“较高”的企业经营者占72%,比其他地区高8个百分点以上。
关于对2009年企业所在地区房地产价格走势的预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房价将下降的企业经营者占54.2%,其中认为“下降10%以上”的占9%,认为“下降5~10%”的占25,2%,认为“下降5%以内”的占20%;认为“持平”的占32.6%;认为上涨的占13.2%,其中认为“上涨5%以内”的占7.3%,认为“上涨5%以上”的占5.9%。
从不同地区看,东北地区认为房价将下降的企业经营者占62.6%,要高于其他地区。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9房价下行空间不大。
3、企业经营者对未来经营前景保持信心,积极应对危机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中的困难与挑战,企业经营者表示将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危机。本次调查设计了“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您认为今年贵企业应着重采取哪些措施”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13个选项中,选择比重最高的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81%),其他选择比重较高的还有:“增加创新投入”(63.7%)、“开拓国内市场”(53.7%)和“引进人才”(51.9%)。调查表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将加强成本意识、加大人才引进和创新的力度,这将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2009年以来企业培训、出差、休假和奖金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增加”的企业占41.7%,比“减少”的多26.9个百分点;出差“增加”的占24.6%,比“减少”的少9.4个百分点;休假“增加”的占19.9%,比“减少”的多1.3个百分点;奖金“增加”的企业占13.4%,比“减少”的少26.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面对当前的形势,不少企业都选择了增加培训、减少出差和奖金的方式应对危机。
关于企业家对压力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压力很大”的企业经营者占28.1%,比2008年下降6.2个百分点,认为“压力较大”的占55.4%,认为“压力较小”的占14.7%,认为“没有压力”的占1.7%。调查表明,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企业经营者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心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