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问题范文

财务风险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问题

篇1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和计量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以财务决策为例,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离开了风险,就无法正确评价企业报酬的高低。因此,对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风险是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对财务风险的计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这是比较含糊的计量方法;另一种是以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它是以每股盈余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灵敏度来表示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财务杠杆作用是指由于负债经营而引起的企业每股利润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即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由于利息费用的存在,息税前利澜的变动会导致每股利润更大幅度的变动。财务杠杆作用超常以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的倍数,即:

DFL=(EPS/EPS)/(EBIT/EBIT)

在一定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是(基期)息税前利润与税前利润的比值,即DFL=EBIT/(EBIT-1)。

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风险状况分析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出现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逆境中能生存,顺境中有危机感,在严格风险管理中求发展。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风去变幻的市场经济下,如何笑傲江湖,就看控制风险管理风险能力的高低。

三、财务风险的规避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具体做法有: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风险回避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它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赊销比重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可以转移坏账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篇2

一、目前财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增加企业的价值。但是目前在企事业单位高速发展时期,经常由于自身资本有限,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问题,高负债经营,贷款过多,过分依赖银行的企业在危机出现时,资本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财务风险增大,现金流不足,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安全隐患。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企业筹资方式逐步走向多元化,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商业信用,每一渠道都存在风险,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最终产生财务风险。

(二)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有待完善

内部财务监控是财务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系统,但是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独立的内部监控机制,根本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有一些单位即使有财务监督制度,但是执行也不严格,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审计缺乏客观性,手段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出现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的情况,审计过程也是流于形式,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阻碍。

(三)资金回流不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很多企业为了增加企业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不了解客户的信用等级,通过采取赊销的方式进行大量的销售商品,盲目赊销,这在会计核算的角度上确实能增加利润,但是,资金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从而增加坏账风险,直至成为坏账,导致没有了足够的现金流。企事业单位的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使企业无奈的陷入了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企事业单位应该准确地、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提取五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按照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比率,通过现金债务总额比,流动比率,资产净利率等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采用风险分析方法来控制财务风险,规避财务风险,进一步延缓危机甚至从根本上杜绝危机。

(二)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建立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及时协调,把风险管理的观念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可以采取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技术,比如降低法、分撒法、回避法、转移法等,一般情况下,企业之间采取对外投资多元化、联营的方式来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散。 在进行项目策划时,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放弃可能引起风险并导致损失的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回避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来承担部分财务风险,通过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等方式将风险损失转移到其他组织。企业可以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合理安排资源,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安排专门负责人员进行分析、监控。除此之外,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Y构,实现组织化运作,建立监督控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

篇3

财务风险也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因借入资金而引起的,在自有资金利润率与借入资金利息之间关系确定的情况下,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财务风险越大;反之,借入资金比例越小,财务风险越小。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筹集的有限性。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有资金的筹集来满足其全部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如果不依靠负债筹资而单纯通过自有资金(包括内部积累),企业将很难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负债筹资对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具有积极作用。这就是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作用;负债筹资具有规模弹性,它可以通过债务的取得与偿还来扩大或缩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并以此调整自有资金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产生了财务杠杆的负作用,财务杠杆系数越大,筹资风险也将越大。

一、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企业可控的和不可控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等等,而且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第一,企业外部原因分析。

企业理财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企业理财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理财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这些宏观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第二,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一是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理财部门大都忙于应付日常理财事务,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暂时不存在偿债危机就可以了,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更不用说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风险防范机制。

二是筹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在筹资决策中,企业首先必须要慎重选择筹资方式,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其特点;其次企业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调整有偿负债结构,使其更为合理化。企业应正确认识筹资风险,并应充分重视其作用和影响,有效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能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又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理财人员普遍的做法是:在筹资决策中,重历史经验,很多问题都是拍脑门决定的,而不是通过科学预测、计量确定决策。

三是内外部财务关系缺乏协调性。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与企业外部供应商及客户之间关系混乱、权责不明,突出表现在资金使用和利益分配上,使企业资金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安全无保证,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四是信用策略不当。很多企业赊销比重过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从九十年代起,我国市场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有些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而大量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致使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

二、预防和化解财务风险,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一,处理好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独资与合营、单项投资与多元化投资的关系,最大程度规避投资风险。一般来说,由于市场易变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存在,企业可能因为把握不了市场瞬息万变的投资风险,致使财务风险增加。而这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和其他企业联营、对外多元化组合投资和进行短期投资,以及投资利润低但收益平稳的项目。

第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建立起控制财务风险的数据系统,适时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第三,加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及时开拓市场和挖掘市场需求,最大程度地把企业产品销售出去,而不是滞销,这也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四,增强企业资产流动性 一是贮存流动资产,即在资产组合中保持一定比例的易变现资产。二是购入流动资产即通过销售流动性存货来实现变动性。

第五,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

第六,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第七,规避道德风险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应控制风险因素,预防风险的发生。对外应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市场及竞争对手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对自身的不利影响,并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评估,谈判制定无损自身利益的有效合同。对内应加强与保险业的合作,将风险向外转移,减少因交易对象违约、投机取巧等,以便得到及时的帮助。

三、做好财务预算,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算着眼于企业资金的运用,同时指导企业的筹资活动,并使企业合理安排财务结构。财务预算的核心是现金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现金预算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解释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用到哪些地方去,企业在未来何时需要现金,如何筹集用于到期支付的现金,如何通过现金预算避免不合理的现金支出等。

一般而言,企业如果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和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就可以将付款到期日与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对应起来,不必持有多余的流动资产,也不必进行非绝对必要的长期融资。如果不能准确预测,企业就必须保持较大的安全边际量,提高流动资产(尤其是现金和有价证券)持有水平,同时延长融资的到期安排。

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的业务情况来安排企业资金的使用,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选择,同时要结合企业实际来安排企业的财务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效用,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如果企业近期到期的债务较多,则要特别注意现金流动情况,在编制现金预算时,尽量减少一些可以延迟的支出,加强应收帐款的回收,控制较大的固定资产开支。

篇4

关键词:离岸外包;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务外包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服务外包业既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同时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我国大量服务外包企业的建立就顺应了这~转变的要求。服务外包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而且服务外包业的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要根据其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外包项目服务。其所承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信息技术外包(1TO),包括应用管理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信息管理外包等;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包括远程财务管理服务、远程采购、存货管理服务、远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呼叫中心等。虽然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截止到目前全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4100家,从业人员近67万。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服务外包企业进发展的问题,其中,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每一个服务外包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我国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中,由于服务的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的法律法规明显区别于我国,客户的业务类型及发包项目各不相同,使得服务外包企业完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风险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服务外包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

1 服务对象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对象广义上是发包的客户,狭义上讲是指客户发包的项目,即具体的服务内容。无论哪些对象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外包的承接方。首先,如果服务的客户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新的客户评估费用、新项目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往往会花巨资建立服务于客户的灾备中心(灾备中心投资巨大,并且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所以一旦客户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客户服务内容的变化使得外包企业要调整已制定的营运方案。在项目服务过程中,任何服务项目的调整或变更都会额外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支出。

2 发包方国家政策的影响

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明显区别于我国,任何一点国情和政策的变化都会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各种影响和冲击。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保护性条款,以减少本国的损失,包括劳工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均是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另外,服务外包企业为了适应发包方所在国税法的变更而对服务软件的调整和人员的培训均会增加营运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包企业由于所在国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取消了已决定发包的业务项目,将对业务承接方带来不利的影响,使接包方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如汇率的变化、服务外包市场的变化及地区的贸易保护等等。对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承接的经济业务来自世界各地,其业务活动的具体对象发生在境外,自然会使用各种外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使得企业时刻处在外汇风险中。当外币作为业务活动中的计量货币时,汇率的任何变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企业发生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4 资金供给渠道的影响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规模小、缺乏品牌、缺少资金、创业环境不足等问题。其中,由于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业务开始阶段运营效益不好,并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然会伴随着高风险,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对规模较小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也难于享受到资金上的优惠。

(二)服务外包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1 经营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并且都是发生在境外的经济业务,使得服务外包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经济业务本身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中时刻潜藏着不可知的风险。当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国际化后,财务管理活动也自然变得复杂起来,其中自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

由于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时间较短,服务外包企业也在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较多地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不注重对财务风险规避策略的研究,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非常事件,企业将陷入财务风险中。

同时,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差,在资金使用中也蕴藏着各种财务风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灾备中心的大规模投资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由于承接的外包项目服务周期长及部分发包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应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防范。离岸外包业务的项目实施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在组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注重拓宽企业资金的筹集渠道,以保证企业资

金的正常供应,从而保证项目进行的资金需要。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对外汇资金的管理,遵守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时刻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要根据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同时注意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平衡企业的外汇收支,对远期的外汇收支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以避免发生外汇损失。

应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辩识、评价和分析财务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科学评估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

服务外包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现在外包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洽谈、初期的评估、承接后的运营及运营中的维护等过程。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必须加强对外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实行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风险控制。

对发包方的风险评估包括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对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资信情况直接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未来收益的实现是否顺利,是否可以保证接包企业的现金及时流入;对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经营活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接包方的未来经济效益情况,因为一旦发包方产生经营风险,如其市场萎缩就会终止项目的外包;对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发包方的环境因素会对其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接包方的经济利益。

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包括业务承接风险评估、灾备投资风险评估、营运成本风险评估、收益实现风险评估等内容。对业务承接风险评估主要是预测项目承接的可行性,承接项目后的效益情况;对灾备投资风险评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灾备投资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应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灾备中心或设施的建设投资,因其往往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必须注意加强管理;对营运成本风险的评估是指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营运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对收益实现风险评估是指对影响未来收益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实行谨慎处理原则。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由于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并且其承接的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实行谨慎的处理原则,并建立外包业务风险的处理机制,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具体可包括: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及坏账准备金制度。

1 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服务外包企业从承接离岸外包业务项目开始,在其业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始终是收益与风险共存的。企业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即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预提方式预存出来,建立用于防范外包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外包风险基金的设立、提取及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制定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服务外包企业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用于灾备系统的投资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以尽快收回投资,应对可能产生的损失。企业应加强对灾备投资的管理和核算,所采用的折旧办法和对纳税的影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

3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准备金,以应对应收账款形成坏账的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加强对各种财务信息的整合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资金管理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服务外包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应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政策,争取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商务部已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强调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做强做大。企业要抢抓机遇,通过海外并购争取国际市场。拓展外资市场。各地方政府应将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纳入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金融发展资金、科技研发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现代物流发展资金和文化产业资金的使用范围,为服务外包企业广开资金筹集渠道,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和安排,使企业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服务外包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科学评估接包项目,并对承接的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燕红我国一些企业集团财务失败的原因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9):16-18

[2]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79-83

[3]陈华 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116-117

篇5

一、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公司在日常的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目标与预期计划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公司只要在市场环境下经营,就势必会存在着财务风险问题,对于融资担保公司而言,按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中资金运作流程的不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几种不同的形式;按照不同财务风险类型的成因,又可以将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分为政策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法律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市场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以及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等几种类型。相比其他企业而言,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遍的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以及激励性以外,由于融资担保公司主要是以向借贷机构担保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因此财务风险还具有明显的隐蔽性、爆发性、高风险性以及风险分担困难的特点。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从外部以及内部两方面系统分析造成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其成因如下:

(一)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源自于所受保企业的风险,在担保过程中,由于具有连带清偿责任,因此所担保公司如果由于经营困难出现了违约,就必须由担保公司偿债,因而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担保公司财务风险识别管理不当,对于受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核不全面,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当或者是业务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

(二)内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内部因素造成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问题,主要是融资担保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等造成的。如果融资担保公司为了实现自身规模扩展,不合理的对外筹集资金用于投资,或者是挪用客户资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等,一旦资金回收困难,则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一)强化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传递的防范

作为融资担保公司而言,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工作就是应该在源头控制源自于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传递。首先,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前期调查,尤其是对受保公司财务状况的审查以及财务风险问题的整体评价分析,对于会计报表应该全面审视是否存在粉饰报表的问题,并加强对受保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全面分析,在对受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以后进行决策。其次,在确定担保以后,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尤其是对受保公司的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并定期与受保公司进行业务咨询,及时发现财务工问题并进行提醒作出风险预警,以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

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流程就是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因此,融资担保公司应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在风险的识别评价方面,重点是关注自身代偿能力情况与经营效率状况,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来开展业务,并通过对公司自身的财务指标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的应对上,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担保项目或者是担保期限实现风险分散,可以采用内部补偿或者是外部补偿进行风险补偿,也可以通过反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融资担保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控制能力,避免由于财务风险问题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监管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除了采取主动的防范管理措施以外,还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管,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来规避风险问题。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工作运作都在标准规范的框架范围内。同时借助内部审计管理,对融资担保公司全面开展管理审计、项目审计以及风险控制审计,督促公司内部自觉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进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3-0241-02

财务风险是各大企业中真实且客观存在的,不仅对企业的自身运营情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能力,还对整个市场的金融起着一定的稳定作用。从经济学角度讲,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一个企业的经济安全,甚至还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就我国而言,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对企业中现存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本文研究和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风险的控制问题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我国各中小型企业均出现贷款困难,融资不易等相关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这些问题也在逐渐加剧,相关风险也在急速上升。在具体的经济市场中,银行逐渐降低了对中小型的贷款率,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贷款不足的重大问题。作为贷款严重不足的典型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筹资问题特别严重。就深圳而言,其中小企业共有二十万余家,共占据企业总数的98%以上。但是在如此庞大的企业基数之下,所有中小型企业获得的信贷比例仅为30%。由此可知,深圳企业中有60%都存在严重的融资困难和贷款困难。而另一地区江苏省更是遭遇经济重创,一直处于资金寒流之中。该地多数企业的资金链始终呈现出异常紧张趋势,不仅资金借贷的成本在不断上升,企业贷款的不满率也在急速增长。整体而言,作为企业筹资、融资的重要渠道,银行渠道的开放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一旦银行渠道受阻,必然会造成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危机,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无法继续存留。

(二)投资风险的控制问题

就投资本身而言,其本质内容就附带着或大或小的风险。换而言之,无论企业进行何种形式、何种性质的投资活动,企业本身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问题。资产投资的额度越大,其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相应的,该风险轻则让企业发展停滞三到四年,重则让企业停滞发展十至二十年,更为严重者,会让企业一夕之间化为乌有。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再想进行投资活动,就需要承担更加严重的风险。因此,中小型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有利或不利的因素,科学严谨地进行投资行为。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全球各大投资产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和破坏。其中不仅包括房地产行业、证券行业,还包括国际原油产业,以及各种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行业。就中国平安而言,在其收购比利时国家的富通集团股份和英国上市企业中铝力拓的股份时,遭遇了巨大的资金亏损问题。由此可见,在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投资环境也会随之更加恶化,这就意味着企业投资的风险也会日渐增加。

(三)营运资金风险的控制问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型企业不仅资金出现各种问题,生产经营方面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企业未来的经营走势不甚乐观,其营运风险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就目前的市场现状分析,企业市场日渐萎缩,产品出口率出现大幅度下降。相对而言,金融危机对部分较高外向度的中小型企业影响更加严重。由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的经济体制发展速度大幅度放缓,致使这些地区在我国的订单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出口率,导致我国企业出口急剧萎缩。另外,我国中小型企业还出现了投入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的奇怪现象。针对投入成本方面,其过程部分主要有三点。第一点,企业原材料、生产设备等基本投入成本。第二点,由于产品滞销导致的货物库存成本、筹资成本以及资金占用成本等。第三点,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基本的劳动成本。整体而言,企业各方面成本都着不同程度的上涨和增加,唯独企业经济效益始终得不到相应回馈。这种现象的产生使企业经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势,经济利益无法得到实现,企业资金将会出现严重不足,从而造成无法想象的企业危机。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就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言,其最主要的外部原因就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宏观经济的变化就是企业难以预测并无力改变的外在环境,一旦其产生不利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便不言而喻。从细节分析,宏观经济的变化分别对我国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资金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进行了大面积影响。针对筹资方面,金融危机的产生严重制约了银行对企业的放贷行为,从而造成了我国企业出现大幅度资金短缺的现象。针对投资方面,金融危机对企业项目风险和组合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除此之外,宏观经济的变化还会引发大面积通货膨胀现象。随通货膨胀而来的,就是投资风险的大幅度上升。

(二)内部原因

相较而言,内部原因的影响程度没有外部原因巨大。外部原因影响的是企业财务的系统风险,而内部原因则是影响企业财务的非系统风险。其中非系统包括企业自身管理缺陷、技术缺陷等。由这些相关内容引发的财务风险,就成为非系统财务风险。针对筹资风险方面,其最主要的影响内因是财务杠杆,即企业负债规模、负债利息率及其负债相关期限结构。企业负债越重,利息率越高,期限越紧迫,则证明企业所需承担的风险越大。针对投资风险方面,其主要的内因有三点,即企业自身管理模式对投资活动进行的制约和限制、企业自身经营模式对投资风险进行的约束和影响、企业原始资金限制对投资风险的约束和影响。针对运营资金风险方面,其内因主要包括企业自身资金缓慢的周转速度和企业自身运营资金的不合理安排两点。针对收益分配风险方面,其主要的内因有三点,即企业自身收益的确认、企业会计的差异记账方式以及企业收益的分配时间、形式以及金额。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监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作为市面上最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财务风险相关预警机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建立高效健全的财务风险相关预警机制,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化解企业自身财务危机、规避其财务风险,还能使其财务风险降至最小程度,是我国中小型企业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具体的预警机制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以自身财务相关的会计信息为基本切入点,对照企业业务交易情况进行财务状况分析和审查,从而发现并找出企业实际生产、管理、销售等具体运营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财务风险。风险发现或找出后,该系统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企业管理者或经营者进行警示或提醒,同时也会给出相应的风险解决建议。管理者根据建议进行风险控制,便可将企业危机彻底消灭。

(二)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就是指企业将多种经营战略或形式进行科学合理地结合,从而进行企业的有机管理,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并同步提升企业投资效益。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应该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并结合市场、群众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在稳步发展自身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对相关产品或行业进行科学考察、分析,最后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例如,保险企业就可以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机结合,同步经营网上保险业务和实体保险业务。又如婚庆企业也可以与会展行业、酒店行业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经营服务连锁企业。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就是指企业通过合法技术或手段将自己不愿或不能承担亦或是超出自身承担能力及范围的风险或损失进行转移、嫁接的措施。这是一种间接降低自身风险损失的方法,通常被分为保险和非保险两种。前者需要签订相应的保险合同才能将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使其与之共同承担。后者则是与保险公司无关的私人或私企风险转移途径。例如,在具体的融资、筹款活动中,企业或个人寻找的担保人就是其可以进行风险转移的对象。当企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时,可以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至担保人处,使其与之共同承担风险。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企业在财务的筹资、投资以及运营资金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风险问题,但是通过对其详细且深入的内因和外因分析之后,只要切实建设好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并合理进行多元化经营,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转移,就可以充分实现企业财务的高校管理和控制,从而不断推动和促进企业稳定长久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施碧月.试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42-43.

[2]陈海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探析——以海螺水泥公司为例[J].中国商贸,2015,08:35-37.

[3]鲁梦娜.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3:243-244.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原因控制策略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在逐渐增大,许多在建项目数逐渐减少,资金流越来越困难,给建筑企业生存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增加了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为应对这一状况,谋求长足发展,建筑企业必须找出财务风险问题产生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策略来加强财务管理。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产生原因

由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内容诸多,且贯穿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始终,周期长,受影响因素多,一旦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缺陷和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其自身面临财务风险问题。根据对大量建筑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统计分析发现,造成建筑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财务控制有所欠缺,财务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监管不到位,缺乏足够有效性等。风险控制体系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直接性作用,由于大多数建筑企业现行风险控制体系都不够完整完善,难以对财务控制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使得财务风险问题时有发生。

二、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

(一)合同签约风险控制

在建筑企业接受工程项目时,会与建设方签订相应的合同,这份合同不仅是对双方要求的一个明确,同时也是对双方行为的一个约束和对双方利益的一个保护。建筑企业要想避免由对方违约而给自身财务造成损失,就需要加强对合同签约风险的严格控制。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对合同内容全面了解,确保合同所提要求在自身可接受范围内,并且所有要求都是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条件下提出的;确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受法律保护,对建设方履约行为进行全面监督;不能过于重视项目收益而签约一些不合理的合同,这类合同包括投标程序不合理或环保设计不科学,项目资金供应不及时不足额,工程项目没有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或审批程序不完整的合同,不合法、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有失公平的合同,未经部门审查的合同和工程预算造价不足成本价的合同。避免签约这样的合同,同时加强对合同签约的管理与控制,相信可以有效减少合同签约风险的发生。

(二)资金投放与回收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在获取业主报酬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这属于投资活动的一种,因而建筑企业的财务情况具有不确定性。若企业投资决策人员作出的决策主观性较强、缺乏严谨性,缺少对市场的准确预测与分析,缺少对各种可能风险因素的考虑,没有对投资方案可行性进行检验,就会增大资金投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样,若建筑企业不催收应收账款,导致挂账数量增多,还会加大资金回收风险的发生概率。为加强对资金方面风险的管控,建筑企业需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和相关预测分析工作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并采用科学的方式对投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进行检验,确保做出的投资决策行之有效。在资金回收环节,建筑企业需要加快应收账款回收进程,减少挂账数目。

(三)竣工结算风险控制

竣工结算是建筑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在完成全部施工并交付使用后向业主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的过程,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许多建筑企业都面临着工程价拖欠问题,业主们以资金不足等各种理由不及时向建筑企业支付相应的报酬,导致建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员工薪金无法按时发放,从而导致建筑企业遭受竣工结算风险。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建筑企业应将竣工结算风险视为重点控制对象之一,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并编制项目竣工结算报表,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竣工结算送审。对于因业主方面原因而导致的工程变更给建筑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建筑企业需要及时办理现场签证,以便向业主追加项目工程竣工结算,确保自身利益没有遭受损失,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建筑企业在加快应收账款回收的同时,还应做好索赔准备,以避免资金占用或资源损失严重,提高资金流动性。

三、结束语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诸多,包括资金投放与回收,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竣工结算,合同签约等,这意味着引发建筑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只有将每一方面原因严格控制起来,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规避与控制。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在各种风险中站稳脚步。

参考文献:

[1]赵云.关于建筑企业中财务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马孝波.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的思考研究[J].现代商业,2013

[3]陈江.关于现阶段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

[4]赵水华.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 存在问题 管理手段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燃气公司的低位显得日益重要。燃气公司属于能源类的企业,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这样特殊的地位和性质使得燃气公司的工作效果不仅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发展,同时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对社会的影响很大。而燃气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风险主要指由于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目前,燃气公司中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存在的风险

第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益是唯一的目标。企业的内控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很多方面,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职能已经严重削弱。企业对内部财务控制的误解,导致管理粗放,缺乏企业的现代管理经验,漏洞百出,使得制订好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流于表面形式,这样就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第二,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培训相对滞后。目前某些燃气公司中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不重视财务风险问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若不坚守原则,就会偏离正确的道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公司的工作运行情况。而培训的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首先,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弱。即不能充分掌握国家的财经制度和方针政策以及本行业的知识技能,缺乏分析能力和敏感性,制约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其次,由于会计电算化时代已经来临,很多财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第三,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不足。目前很多燃气公司针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淡薄,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风险的规避,就会使得公司陷入被动,也会使公司缺乏风险组合的意识。燃气公司作为企业,本身就具有风险性,若在财务管理上不做好相应的应对风险的措施,那么将会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三、管理的手段

1.加强管理,做好内部控制制度

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稽核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疏忽,通过稽核,可以及时制止和纠正,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第二,原始记录制度。如果原始记录不准确,就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不便,所以,应该根据燃气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原始记录制度。第三,内部牵制制度。实行内部牵制制度,必须加强财务人员之间的联系,使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审核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减少和防止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舞弊行为。第四,定额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财务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并为制定和修订方案提供可靠资料,各公司应该注重定额完成情况的测算工作,从而建立起领导与管理相结合的定额管理制度。第五,绩效考核制度。要想解决好财务风险的管理问题,必须做到科学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和成果,做到公正客观。

2.转变思想,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由于财务风险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这也是企业成功的必须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圳,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首先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例如开展会议或者发放宣传材料,以及在培训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培训中注重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使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次,在税务筹划、财务法规等多方面进行培训,尽快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满足企业的要求。再次,加强会计电算化、电脑知识等的培训,对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最后。要引进竞争上岗的机制,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然后通过考核者予以上岗,未合格者对其进行再培训,若还未通过考核,则勒令其下岗。此外还可以采用激励的手段,对于表现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财务人员的斗志,以保证燃气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很好地进行。

3.建立健全燃气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为了降低风险,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必须积极建立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包括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系统。并且对企业而言,资金风险在财务风险中占有重要部分,燃气行业初期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并且资金的占用时间和回收时间都较长。基于这种特殊性,燃气行业往往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因此资金预算管理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按照一定的程序,将财务风险纳入预算控制范围,通过事前规划,评估财务风险的任何可能性,采取相应的策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有效地控制产生风险的因素。此外,还应该以财务风险的识别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溯源、风险识别的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建立起包括财务和资金管理、物资采购、投资融资等各个管理种类以及以内控为核心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形成业务流程和财务风险的统一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活动中,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问题,必须从不同的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解决,燃气公司的管理者应该不断加强风险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提高燃气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好的效益,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122-02

引言

本文主要阐述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并且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充分的结合房地产企业在近几年的真实发展情况和行业的发展形势,详细的介绍了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点及风险的主要产生原因,再有就是房地产企业风险的有关分析。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可以说明房地产在未来经济市场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需要国家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关注,同时利用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较可能的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所谓的财务风险就是一种与企业内部经济相关联的微观经济风险。在企业财务风险中,主体就是在经济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从狭义方面来说,企业财务风险就是筹资风险或者说出融资风险,由于企业管理者没有进行准确的市场决策,导致企业面临大量的经济损失,使得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身处风险之中。或者就是由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以高速运作的态势,造成负债过多,无法偿还而引发财务风险。从广义的方面讲,企业财务风险就是指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由于外界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财务出现问题,进而企业损失经济利益。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投资方式基本都是进行商业银行信贷。近几年有很多的房地产企业利用商业银行进行利益获取,这也就导致融资渠道过于集中,使得房地产企业对信贷政策的变化要十分的关注,如果国家的信贷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内部财务发生问题,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的影响十分巨大。房地产企业所需的资金较多,如果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方式是很难进行融资的,所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对象仅限于商业银行,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高。再有就是由于房地产企业大量的进行资金借贷,导致企业的负债率较高,财务杠杆过度的使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公司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房地产企业在运营时,通常开发投资会达到几千万,甚至是几十亿,所以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动频繁,并且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现金流量分布不均匀。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由于外部因素而引起的财务风险主要就是宏观经济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在逐年的增长,所以经济就是一种在不停的扩张和缩紧的过程,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受到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时,房地产市场就会相对繁荣,如果宏观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波动的频率和浮动较大,就会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经济市场,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我国的法律法规及通货膨胀都对房地产企业有较大的影响,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全球的经济市场崩溃。其内部因素主要就是指企业自身的经营方式,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经营工作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同时还要对市场进行调研,保证市场环境良好,市场决策的好坏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有关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

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有很多的制度没有很好的完善,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结构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有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从宏观方面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主要为负债融资的方式进行对房地产业的开发,这就会导致企业整体上的融资格局较小。从国外的房地产市场上看,国外房地产企业得到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发展体系上有很多的先进之处,相比较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较为成熟的。同时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业没有进行层次上的划分,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很多的信誉机构,担保机构等都十分缺失。再有就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提供大量的资金就是为了能够得到相应的收益,可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环境极不稳定,使得企业会承受很高的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

有相关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房地产业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的企业都愿意融入到房地产企业中,以获取高额的利益,但也由于过多的开发商进入这个行业,导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销售的价格也是逐年升高,在房屋的建设方面对别墅等商业用房投资加大,经济适用房的投资逐年减少。而且房地产企业的过度开发,也导致我国的空房率较高。一般而言,空房率高,就会导致房价较低,两者是成反比,但在我国的房地产业中恰恰相反。再有就是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不合理,不能迎合市场的需要,使得企业收益时间较长,影响企业的发展周期。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投资资金过多,收益期较长,如果在投资决策方面出现失误,就会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不能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权益,由此看来房地产业的投资约束较强,但是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投资约束薄弱。导致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没有最基本的保障,企业利用资金进行盲目性的投资,很可能会造成财务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就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出现相关的问题,虽然不能使企业的经济得到增长,但是能够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收,能够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动。如果资金回收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际工作。而房地产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就是指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资金收益的分配问题分析,如果企业内部缺少收益分配方面的制度,就会影响企业内部的财务结构,间接的造成财务风险。如果不能有效的对相关的收益进行科学性的分配,不利于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不同的分配政策也会导致不同的融资结果,虽然房地产企业的收益分配较为随意,但是不能违反正常的分配制度。

(四)在我国宏观经济机制调控下的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房地产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国家也相应的出台了政策,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主要通过对金融货币,土地及税收方面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早在2003年的时候,国家就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金融宏观调控政策,这是为了缓解某些地区房价较高的趋势,国家通过对房地产金融的管理,进行一系列的调控,帮助房地产市场回复原有的状态。房地产开发的对象就是土地,所以国家对土地的要求较高,而且我国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高,只有对土地进行宏观调控,才能让我国的市场经济进行可持续性发展。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多元化直接融资方式的发展

在我国房地产企业一般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方式进行融资,而这种融资方式属于间接融资,所以为了能够扩大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要加强对多元化直接融资方式发展。首先可以通过股票融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想要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需要满足各种需要,这也导致很多的企业没有权益进行股票发行。所以我国可以适当的放宽股票发行限制,让更多的房地产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进一步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能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再有就是可以将房地产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这样能使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进一步的吸引投资者的关注,这也是新的融资方式之一,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间接融资体系

近几年的时间,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都开始选择间接融资的方式扩充自身的资金,目前也是我国房地产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想要通过这种融资方式给房地产企业更多的服务,就需要建立健全间接融资体系。首先可以使间接融资方式多样化,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融资方面的创新力度还不够,没有提供更多的信贷方式,不能给予更好的信贷服务。如果能够让商业银行的信贷方式多样化,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目前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会选择间接融资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信贷较为大众化,所以可以对直接融资方式进行创新,转变成间接融资方式供予房地产企业扩充资金。

(三)提高融资决策的合理性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要制定出合理性的融资政策,这样企业能够按照标准化的规定,对企业进行合理化分析,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且了解项目的可行性,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决策,这样对有助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还需要合理的安排还款计划,合理的安排时间,企业的发展和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要满足企业的正常发展。如果企业能够制度出合理的还款计划,就能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资金具有时效性,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入账,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导致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融资前就需要对项目后期的还款等情况进行计划,并进行规范性操作。

(四)对资金回收和收益方面的防范措施

首先要制定出有效的销售计划,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开发后能有足够的资金回收。这些计划一定要在房地产企业进行开发工作之前实行,这样能够保证企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销售方面的准备。利用多种销售渠道,进行相关的促销方式,不断的进行宣传,以保证在物业开发后资金的迅速回笼。再有就是要保证房地产企业尽可能的规避财务风险,所以就需要对应收账款进行严格的要求,防止资金回收不及时,造成市场经济的损失。为了能够有效的强化企业的应收账款,需要加强客户和企业之间的信用等级,进而减少空房率,保证企业的发展。

(五)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

对于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需要在内部不断的加强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首先要培养企业的基本决策能力,财务管理机制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做出相应的市场决策,使得企业不被外界因素影响,获取经济利益。再有就是要拥有一定的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整合主要就是指企业的财务信息需要及时有效的总结和分析,这样能够保证企业信息使用者能清楚明了的了解当前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帮助使用者做出有效的决策。建立合理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机制能推动房地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规模的扩张和体系的完善,总而言之,房地产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设施,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保证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本文主要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断的对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进行开发和创新,使得房地产企业在融资投资方面减少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再有就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合理化的建设,保证融资决策的合理性,才能确保房地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大的潜力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周俊峰.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湖南大学,2008.

[2]向晓璐.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曹阳.基于风险定位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篇10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问题基本类型

(一)投资风险

在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后,会由于市场需求的改变情况最终制约最终受益,最终和实际的预期收益出现偏离的风险。财务投资风险问题主要涉及了代偿风险、政策风险、监管风险等,融资担保公司目前完全合规经营的不多,大多都在打擦边球,担保代偿比例较高,收费较低,国家还要求支农支小,降费让利,经营压力逐步加大。

(二)筹资风险

其实就是正是因为宏观经济环境、资金供需市场的改变,在财务成果上,同时由于企业筹集资金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融资担保企业也由于自身业务聚焦不够、担保能力不强、银担合作不畅等风险因素的制约,当前最大的特点就是,担保公司受到严格的金融监管,不允许负债经营。其中筹资风险一般包括了汇率风险、再融资风险、利率风险、财务杠杆效应、购买力风险等。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也被称为营业风险,其实就是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会由于管理、政府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最终造成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引发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一般涉及了生产风险、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其实就是企业资产无法正常和不确定性地将现金、企业债务、付现责任转移,难以有效履行。也就是说,能够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通过企业的变现水平、偿付水平这几个环节上展开、研究评价。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涉及众多,不仅仅包括了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涉及了企业本身的因素,同时不同的财务风险引发的实际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企业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包括了:

(一)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会有财务风险。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的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意识的不足被视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财务决策不合理最终致使决策的失误

在引发财务风险的众多因素中财务决策失误的影响效果显著。防止财务决策失误的基础就是要确保财务决策的合理性。现如今,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决策基本都存在主观决策、经验决策等主观因素一些效果明显的情况,在企业的管理中也普遍的出现家长制、一言堂的工作作风。一定程度上会经常性的引发决策失误的出现,最终造成财务风险。

(三)企业管理系统无法适应复杂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系统和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难以有效地适应。归根究底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同时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因素一般涉及了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市场环境等,该类因素不仅仅会影响企业,也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巨大的制约。对企业而言宏观环境的改变其实无法有效的预见,同时也难以有效的改变。试想一下,宏观环境的负面变化会让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四)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晰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关键一个环节就是其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晰,管理不力、权责不明的情况在企业和内部各部门间、企业和上级企业间,在资金管理和应用、利益分配等环节上,最终致使资金应用效率不高,资金流失情况显著,难以真正的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合理性。

三、风险防范路径

(一)完善建章立制,提高企业内部制度建设

其一就是融资性担保企业需要完善制度预警机制。借助对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控制,进一步强化风险判断的及时性。企业需要时刻对客户集中度、单一抵质押品、行业集中度、单个担保人担保造成的集中度风险高度关注,依据风险集中度实施上线控制。在风险预警表现出潜在风险这就需要合理研判、正面应对、积极出击,最大程度上化解风险。其二就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制度。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内部法制化时,为了达到企业财务的稳健运营这就需要不仅仅涉及财务还需要包括人事、审计、风险、法规、投资等相关的内部规章制度,以期达到制度风险的全覆盖。最重要的是融资性担保企业在制度管理中需要融入声誉风险,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路径,最大程度上避免声誉风险、影响声誉事件的出现。其三就是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制度、人,制度是基石,无法由于制度的不全而造成操作风险,最终引发漏洞,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控制企业财务上的风险。

(二)健全组织,完善风控体系

其一就是进一步优化内部风控体系。把工作目标明确,将内部风控作用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内部风控归根结底就是对风险的监督、评价,主要借助审查、评价经营活动带达到组织目标,同时通过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实现风控目的,实施风险控制。其二就是提高业务流程控制。基于公司的实际治理,优化授权管理,将业务流程科学的设置,构建独立风控的风险机制,融资性担保企业需对信用风险实施整体的流程管理。

(三)通过顶层达到风险防控

优化融资性担保企业公司法人的治理架构,其实就是将《公司法》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公司章程,依据分权、分责、制衡实施对企业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实现职责界面清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实现运行的高效,在权力、决策、监督机构以及经营管理者间达到一种平衡。首先需要理清职责,明确分工。股东大会主要是针对企业重大事项实施决策。在股东大会授权下董事会进行工作,将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把握,完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其次就是合理履职,完善出一个稳健高效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凭借着较高的专业素质,对风险的把控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有效的判断市场预测、可行性,给予全面掌握当下政治经济环境的前提下,防范风险。接着就是风险防范。基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的经营规则以及风险控制要求,实施经营工作。针对一部分“两高一资”的产能过剩或者房地产等行业的担保。需要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由机制、体制着手来防范风险。

(四)优化风险文化建设

首先就是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风险文化建设工作。比如于实际的风险文化建设过程中,关键一个风险管理的氛围,将风险文化从上至下进行宣扬,以期全企业上下均有一个风险观念,再者进一步强化一级法人意识,提高强化风险责任意识,风险不光涉及了管理层、风险部门的责任,也是企业发展中一同的责任。其实就是强化风险培训,尤其是针对风险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者的技能培训来说,需借助“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径,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需要起点高,使其最大程度上掌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处置的路径,以期其在具体工作中可以灵活的应用。借助就是一般强化风险违规的惩处力度。确保所有相关的业务、流程均可以受到监督,严肃处罚风险违规以及造成风险的行为,达到违规必究,关键令人满意的风险管理氛围。

篇11

我国近十几年来,企业并购事件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企业间并购呈现爆发态势。我国企业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并购的范围已经开始进入更广阔的领域。以刚过去的2014年为例,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企业并购交易达到1.2万起以上,其中海外并购异军突起,中国资本正以积极的姿态大规模开展海外并购投资。但是如此众多的企业并购,真正获得成功的案例占比却并不是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正式并购之前并没有仔细调研被兼并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造成兼并行为发生后,给自己的企业财务运营带来沉重的压力。2014年南方某知名企业进行海外兼并,最终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的案例给我国企业并购敲响了警钟。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并购中出现各种财务风险的比例比国外企业要高的多。

二、我国企业并购中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并购资金庞大,给企业带来融资压力

不管是横向并购、纵向并购还是混合并购,都需要企业付出庞大的并购资金。以2014年1月,联想集团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为例,涉及资金达到29亿美元。一般企业要想筹集如此巨额的资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部分企业采用各种社会融资的方式,如增发企业股票,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并购资金。这给企业健康的财务运营带来沉重的融资压力。以企业债券为例,如果企业并购后出现各种运营困难问题,企业需要承担巨额的还本付息的风险。有的企业企业为了实现并购任务,压缩自己主营财务现金流,给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带来财务困境。如果兼并没有完成,或者兼并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差距较远,都会给原本健康的财务运营状况带来麻烦。因此,并购资金庞大,给企业带来融资压力是造成我国企业在并购中出现财务风险的不可忽视的最直接的原因。

(二)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并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些企业兼并破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监控方面却没有制定建立科学完善的并购财务预警机制。没有财务风险的预警,造成一些企业在进行并购中经常出现盲目行为,如没有仔细调研被并购企业现有财务运营状况等。有的被兼并企业为了达成并购目标,甚至人为隐瞒自己现有的资产债务的实际状况,这更增加了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西方国家企业在兼并中,往往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借助于完善的兼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然后才进行并购操作。以2014年美国FACEBOOK兼并高达为例,其实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并购的苗头,但是直到2013年8月份才正式启动并购进程,又经过长达10个月的并购谈判,才最终完成此次兼并。这有效地防范了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而我国企业在此方面与其差距明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运行有序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三)政府在某些企业并购中的行政干预过多

我国政府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企业并购做强做大,国内很多企业并购案例都有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的影子。政府的行政干预,有时的确会给相关企业兼并任务的完成提供帮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更多的企业并购其实并不需要相关政府的参与,完全凭借市场手段就能够实现。我国政府在某些企业并购中行政干预明显过多。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为了自己的政绩,采用地方保护主义的方式,如对一些本就经营困难的企业不采用市场手段让其破产淘汰,而是采取变相保护措施,采用行政命令等方式让当地优势企业并购这些弱势企业。这种做法给一些原来财务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因为并购弱势企业需要付出巨额资金,同时对并购的企业资产重组有需要付出沉重的资本代价。2012年,山西某大型运输公司兼并购失败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无视企业财务运营实际,强制兼并造成的恶果。业内把这种政府对企业并购干预的做法形象地称为“乱点鸳鸯”。

三、防范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规范企业并购融资行为

企业并购中产生的财务风险,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兼并带来的融资风险。因此,规范企业的并购融资行为,提高融资风险意识,是防范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最首要的工作。具体做法:首先,对待企业并购,相关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企业财务运营的现状,制定正确的融资方案,要明确融资必须在企业可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其次,要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融资提供真正的助力。银行业要建立专门服务企业兼并融资的机构,并为企业提供并购方面的相关财务运营数据,帮助企业防范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通过民间渠道筹集并购资金,需要对各种民间资本进行严格的管控,尤其是融资利率的管控。再次,要规范企业融资手段,让企业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融资,如对待企业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进行融资的做法,要严格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过度融资。总之,只有规范企业并购融资行为,才能有效防范相关并购企业的财务运营风险。

(三)企业并购应当更加重视采用市场手段,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企业并购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采用市场手段,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积极参与企业并购。因为各种市场手段,如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可以最便捷地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企业并购方面的市场信息,让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可以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隐患。同时减少政府对企业并购的行政干预,也是做好企业并购重要的方面。当然,减少行政干预,不是完全无视政府的积极作用。而是在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前提下,让其与市场手段进行更加紧密的配合,相互促进,共同配合做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严格制止某些地方政府在企业并购中“乱点鸳鸯”的行为,让企业真正成为并购的主体,这样可以防止出现上述因行政干预下带来的企业并购方面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篇12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预期财务目标发生偏离进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从产生的原因来看,财务风险有2种表现形式:一是现金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特定的时间点上,由于现金流出量超出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二是收支性财务风险,即在企业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2农业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与债务风险的关系分析

2.1主观因素与债务风险的关系

2.1.1控制主体的局限性与债务风险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控制主体的有限理性难以预见所有的债务风险。人的精力、所掌握的知识、所具有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总是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容易产生债务风险;二是控制主体受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难以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2.1.2企业集团的监管漏洞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与债务风险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下属子公司对母公司仍存在过度依赖和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现象。二是投资决策制度不科学。集团内部风险决策的权限不明确,或者完全放松对子公司投资决策权的控制,造成子公司权限过大,投资失控。三是财务报告披露和处理制度不健全,很难及时对其做出正确评价和考核。四是集团内部财务审计不健全。许多集团公司没有专设审计部门,即使有审计部门也不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对子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往往子公司出现大的漏洞或严重问题后,母公司才知道,导致不可挽回的风险损失。

2.1.3人员素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与债务风险的关系管理

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2个方面: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2客观因素与债务风险的关系

2.2.1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与债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2.2.2拥有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与债务风险的关系财务控制主体对客体的信息拥有量不可能是完全的,有无限接近完全信息的趋势,但永远不能达到。在集团公司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集团公司存在层层的委托关系,在委托者与者的博弈中,委托者所掌握的信息永远小于者所拥有的信息量,一直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

2.2.3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引发的财务风险与债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集团主要采取母子公司制的治理结构,把子公司的经营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母公司不会因为子公司经营失误而遭受更多损失,更不会侵害到其他子公司的利益。但是,这种组织形式依然有引发集团公司债务风险的可能性。

3农业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集团存在着财务治理客体模糊,各项与财权相关的责权利在集团界定不清晰、不规范的问题。财权的配置存在2个极端:一是财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无视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应具有的独立财务治理结构以及相应的财权,容易抑制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二是严重分权造成违规违纪现象严重,不利于集团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不利于集团企业整体的财务监管。

3.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

很多企业集团对成员单位资金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各单位资金流转自行其是,整体资金运用散乱无序,并由此导致集团总体资金成本高、使用效率低。在缺乏有效监控管理的情况下,很多成员企业库存占用比例过高,导致应收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大,周转缓慢。

3.2管理失控,资金风险大

在集团总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成员单位财务信息,总部不能有效监督和控制成员单位资金收付,很容易造成集团整体资金失控,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成员企业不按制度规定乱借款、乱担保、乱投资、乱开支导等都是管理失控的结果。

3.3资金管理不善,影响企业运营

由于资金管理不善,很多集团公司战略执行、经营发展得不到可靠资金保证。资金成本的加大严重影响企业效益,资金紧张影响企业运营。

4加强农业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4.1集中管理集团资金

集团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的政策,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拓展内部融资渠道,降低资金的闲置率,形成统一的资金池,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集团及下属利润中心的抗风险能力。可开设零余额账户和集中账户,集团总部赋予它的往来银行一些权利,在营业终了或指定时间将子公司账户的金额(达到定数额)划转到集中账户,使其账户余额为零(一般为收入类账户),这对集团控制现金水平很有效。

4.2调整负债结构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制定负债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应不低于1∶1,最好保持在2∶1的安全水平。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

4.3健全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同时,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与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企业。对企业经营进行事前的防范,通过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上报会计信息,对企业进行时时监督和控制,规范企业的运作,约束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

4.4优化资本结构

负债率过高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同时企业又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往往是极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的重要信号。负债具有财务杠杆效应,优化资本结构意味着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负债的可能自动调节债务结构,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5结语

篇13

摘要:近年来,BOT融资模式在国内外蓬勃发展,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T实际上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的融资模式,首先由投资者提出申请,东道国进行研究后给予其特许,由其进行融资,并建设该设施,同时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获利,实质就是本国政府利用私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行为。BOT具有融资、建设、经营、转让的功能,而在其实际运用中,涉及基础设施种类和经营回报方式的不同,其具体实现形式包括BOT、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BTO(Build-Transfer-Own,即建设-转让-拥有)等。本文简要介绍了BOT的现状及其风险,重点就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更好地为这一融资模式的顺利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助力。

关键词:BOT融资;财务风险

一、BOT项目融资的中外发展现状

70年代,土耳其人Targut Ozal率先提出BOT概念,该国政府计划以该模式建设阿科伊核电厂,由投资方和电管局组成合资方,建设并运营该电厂15年。土耳其政府要在这15年内,以合同价从该企业购买电力,并在15年后获得电厂经营权。尽管该项目最终没能付诸实施,但这一极具发展性的概念却引起了世界各国注意。

各国根据各自的具体国情,纷纷进行BOT融资方式的可行性研究,一大批项目应运而生,如马来西亚的南北公路、巴基斯坦的水电站、泰国的曼谷公路、澳大利亚的悉尼港隧道、英法的英吉利海峡隧道等。

我国政府根据具体国情也引入了B0T这一融资方式,分别修建了阆中市马啸溪嘉陵江大桥、广西来宾电厂、沙角电厂、成都自来水六厂等重大项目,进入2015以来,景县青草河水厂工程、农安县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齐星集团脱硝系统的建设维修工程,这三个项目的成功融资为今年BOT模式在我国的顺利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然而BOT融资模式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自身的风险也逐渐显现。2015年1月8日消息,台湾高铁因巨额债务缠身而进入“破产倒计时”,这一全球最大的BOT公共工程,在为台湾人民提供了8年的便利后,不得不以严重亏损惨淡收场,这也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BOT融资方式所带来的风险问题。

二、影响BOT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

风险是指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存在必然发生的可能性,易识别,不易控制。

BOT项目的风险就是指BOT项目中损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受客观因素制约,投资者不可控制,分为不可抗力风险、违约风险、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可控风险是指投资者可以预判并有效处理的风险,分为竣工风险、维修风险、超预算风险、环境保护风险。对BOT可控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尤其是贯穿整个融资过程的财务风险。本文旨在分析BOT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以期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更快地发挥基础设施的功用。

三、BOT融资模式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BOT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中,由于产生突发事件,导致投资者、政府、债权人、运营者等多方未能达成预期共识,使得各方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BOT财务风险可分为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再融资风险。

1.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汇率变动或一国外汇政策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很多BOT项目都涉及外国投资者,因此在项目的资本结算中会出现至少两种以上的货币,这就涉及到汇率问题,形成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本国货币能否兑换成外国货币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外汇汇出时的管制风险,其中波动风险是最重要的。由于在BOT项目中所获利润是以当地货币计算,而投资和贷款是以外币形式取得的,一旦汇率波动,将直接造成该项目生产成本、利润以及债务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投资者和运营者出现商业分歧,给项目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的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的损失的不确定性。BOT项目融资多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金额巨大,任何一个单元体都不能一次性投入如此多的资金,因此需要向银行贷款,这就涉及到利率问题,产生利率风险。无论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投资者都不能把利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而对于大型项目,利息的数目不可忽视,利率风险直接影响贷款者最终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对项目的运营起着重要作用。

3.管理风险。对于BOT项目而言,资金用量较大,周转时间较长,若公司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准确估计项目情况,或未能将客观情况造成的财务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造成资金短缺,成本超支,最终影响了项目质量和工期。这类由于前期规划不善而使后期资金运行不畅产生的风险,称之为管理风险。

4.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是指本国经济政策有调整,致使货币贬值,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低于投资。这是由于BOT项目特许期都较长,而近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所以不得不考虑。在通货膨胀时期内,各种物价上调,致使各种原料成本增加,项目投资随之增加;再加上存款利率的上调,融资也变得困难起来。

5.再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投资者需要再次融资,这种再次融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导致项目出现不可预料的困难。前期由于投资者已从银行借贷了大量债务,达到其融资额度,因此金融机构会拒绝再次向其提供债务性资金;即便投资者从其他渠道成功再融资,但由于债务规模的扩大,项目风险进一步加大,将承受更大的债务融资风险,给投资者带来不良影响。

BOT融资的财务风险受融资规模、融资期限、融资结构的影响,由参与各方一起承担。其中融资规模是指BOT项目需要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额,融资期限是指该资金被使用的期限,融资结构是指资金在筹集时各个渠道的构成及比重关系。合理控制融资规模,适当选用融资期限,研究确定一个较为稳定的融资结构,是避免BOT项目出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对策与建议

1.严格审核手续,加强可行性研究。我国在引进BOT融资模式时,应严格审核申报手续,首先应进行立项的必要性研究,立足社会需要,进一步开展该项目使用BOT融资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务必对该项目所属领域的市场、潜在投资人的财务分析、项目投入运营的年限等进行专业深度研究,以使得该融资模式确实为我所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增加一种特色的资本力量。

2.健全法律法规,降低财务风险。BOT项目多为大型基础建设,涉及运营转让各种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较少,无法有效规避各种风险。接下来,我们应根据BOT融资模式的特点,立足本国国情,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法规,不仅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效避免一些因为政策缺失造成的损失,切实完善基础建设的融资模式,从而缓解快速发展带来的资金周转问题。

3.开展专业培训,加强人才储备。首先开展行政和谈判人员的BOT培训,使他们熟知该融资模式的运营特点,从而更好地利用该模式为国家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更好地保证基础建设的施行;同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为这些项目输送专业人才,有效的保证BOT项目的顺利运营,规避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切实为国家在BOT领域打造一片安全、和谐、有利的商业天地。(作者单位:青岛海防工程局)

参考文献:

[1]刘晓蕾.BOT项目融资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篇14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5-0068-02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东南沿海的很多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营困难。究其实质,企业在没有做好应对突发金融事件对经济影响的准备工作。财务风险上升,资金链断裂,甚至最终申请破产处理。因此,市场中生产经营的企业必须重点关注财务风险防范。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及原因

(一)企业逾期或违约风险加剧

企业违约风险,是指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市场销售渠道等因素影响,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对自身的贷款本息到期不能及时偿还的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企业的商品出口总额急剧萎缩,国外消费者的需求明显减弱,使得企业不得不更多地将商品进行内销,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一直增长乏力,在国内需求无法大幅增加的基础上,企业整理的销售利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产品生产环节原材料成本的逐渐上涨、企业人力成本逐渐升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面临着销售收入减少而成本不断增加的被动局面,净利润呈下降趋势,出现了自身借贷资本的预期或违约现象发生。

(二)现金流量风险加剧

从资金的流动及使用情况看,企业的资金往往存在着时空交替及不对称现象。具体来说,企业在某一时段或时间点现金流出与流入在金额与时间方面不匹配,甚至是错配流动,这容易导致现金净流量出现负值,形成现金流量风险。该风险的产生原因在于企业所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不同的环节,生产环节中的企业往往先从原材料部门采购原料,待产成品在流通环节销售给消费者后,将回流的资金付给原材料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每一环节是继起的衔接,资金往往是在最后销售环节后回笼并给付,形成现金流量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往往以在途为主要特征,其在途时间的长短往往与市场的稳定繁荣程度有较大关系。如果市场波动较大,应收账款会增加企业资金压力与坏账风险。当出现经济危机时,收账期会因市场不景气而被拖延,加剧企业的资金链循环压力,对企业的自身及上下游相关企业都会有较大影响。

(三)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

1.利率风险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已施行了利率市场化决定机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在未来也将全面推行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市场利率。金融危机爆发后,资金将寻找趋利避害的场所,这一期间市场利率将发生较为频繁的变动,利率的变动对企业未来收益、资产及债务的市场价值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利率的波动,企业现金流量不确定,以市场利率上升为例,会导致企业债务或融资成本增加及债券形式持有的资产价值下降,反之亦然。

2.金融风险

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资产面临损失的风险。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恶化,股指震荡起伏,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预期收益实现较难保证。同时,在金融危机期间,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汇率波动等非常频繁,使得企业短期内融资及资金变现能力存在困难。具体来说,企业赊购、票据贴现等实现很困难。

(四)投资风险加剧

所有投资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企业投在也不能例外。企业在进行资本市场投资后,会面临资本市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化,造成未来收益甚至是本金收回面临实现困难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表现在运营风险上,最终反映在财务风险上。以最近一次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为例,全球包括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国际原油市场及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在内的众多投资市场都受到较大影响。企业通过参股投资、股权投资进行金融市场投资在这次危机中都遭遇损失,企业对外所开展的经营活动,需要结合财务信息分析来进行。公司盈亏也随之出现波动,在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下,投资风险不断增大。

(五)衍生金融工具运作风险加剧

金融市场中的衍生品工具,也是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并获取收益的主要投资领域。适合企业进行投资的衍生品金融工具主要有期货、期权、互换、远期交易及掉期交易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率与汇率频繁波动,金融衍生品工具受交易环节复杂、流动变现能力低、二级市场不发达、信息不对称等影响,面临较高的风险损失。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科学预判市场经营环境及经济发展周期,防范市场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蔓延,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等多重下行风险叠加,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企业一定要有敏感的嗅觉,及时通过调整产品销售渠道及拓展新的销售方向进行及时调整。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仍以保持物价稳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要目标,国内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企业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的发展形势,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稳步推进战略业务和结构调整,积极创新,加强核心竞争力,强化资本约束,推进各项业务持续、协调、稳健发展,提高风险和内控管理水平。只有在实体经济中积极拓展市场,规避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中利率汇率波动造成的减值损失风险,保证财务资金平稳,有效支撑企业的生产运营,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可以实现平稳过度。

2.建立科学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管理机制

财务预警管理机制,是指以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身及外部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实时科学分析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及时发现并判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的一种预警机制,该机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的子环节,但处于整体的经济系统中,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从宏观经济层面看,金融危机主要以货币危机的形式显现;从微观经济层面看,金融危机形成的最先造成冲击与影响的就是企业过度负债,使得资产负债比率过高,财务结构不合理,抗风险的先进保障支付能力较差。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稳健运行,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将风险降至最低,企业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管理机制,在财务预警系统中,要对企业日常先进流动的合理区间进行监测,建立对企业的应收应付款项、周期性的收入与利润指标,及完成情况、产品销售情况、每月负债的还款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同时,利用财务分析软件对企业整体财务运转状态及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内部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3.优化资本机构,控制资产负债规模

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为积极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为工作重点,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灵活调整资产负债和业务管理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积极调整信贷结构;紧紧把握市场走势,适时调整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结构;提高非信贷资产占比,提升资金运作收益率。通过深化绩效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经济资本考核,积极实施资本节约型道路,推动发展模式从资本占用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变。通过积极主动的经营策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可运用资金总额,将部分新增资金配置于投资,提高资产的总量与占比,增加资产的整体收益。

4.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现金流量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引起的,当市场中的交易对手要求追加保证金或担保时,则会占用企业较多的货币资金,有可能迫使企业通过借贷渠道筹措资金来满足流动性需求,加大了企业流动性缺口扩大的风险。当金融危机出现时,将减少企业可用的流动资产,并增加交易成本。因此,企业要在金融危机发生时,重点关注企业现金流量的预算及使用,要通过财务预警系统积极控制企业债务风险、营运资金周转风险,使得先进流量的统筹安排在时间与空间上合理分配,提升使用效率。

5.严控投资风险

在金融危机时期,整个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在短期内经济回暖缓慢,总体的经营及投资风险大于机遇。在这一阶段,企业要稳健经营,等待发展机遇,严格处理处于稳健安全发展区间可供资金量和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谨慎评估,作为决定企业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的考虑出发点。要严格控制并规避将大量资金用于大规模资产的构建,将债务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对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开展提升转增和送股比例,满足股东回报的要求,将资金留在企业,积极发挥权益资本的资本杠杆作用。

6.提升应收账款流动性

借贷部分资金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包括本金与利息,工作任务开展期间,财务人员要对各项资金的偿还与回收时间进行准确判断。一旦超出了规定的偿还时间,企业财务系统规划出现误差,资金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需要偿还因此造成的损失。企业通过对借贷行为科学规划,能解决财务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规划好不同贷款的偿还时间,以及企业自身运营对资金的使用需求,将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的概率减小。出口企业要时刻关注危机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商业信息,积极关注海外客户的资金及资信情况的变化,选择安全高效的海外解算方式,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的使用,积极为风险规避做好保障。

7.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通过加强财务系统内部控制,能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避免因贷款行为产生经济收益负增长。还款周期内资金如果都能得到高效利用,企业财务资金的流动性也能得到保障。制定严谨科学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明确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允许交易的单笔最大限额等。同时,要制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应急管理办法,应对金融市场突发事件的情形(如爆发金融危机等),严格实行衍生工具风险评估、识别、计量、监测,互相制衡,控制好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风险。

三、结论

金融危机考验一家企业的资金运转能力,如果企业可以很好地应对出现的财务风险,在金融危机中保持稳健经营,才能在危机及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美娟.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工作研究,2010(10).

[2]王丽敏.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J].科技信息,2011(17).

[3]刘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

[4]王晶姝.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

[5]臧志谊.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