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范文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前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碳排放量极高的化石燃料,目前,煤炭的质量较差,而且利用率较低,从而使大气中的碳浓度大大增加,使全球变暖,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不可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财务风险,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煤炭企业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二、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理念,以转变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发展观为核心,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创建清洁的能源结构[1]。低碳经济具有目标性、整体性、渐进性、系统性以及体系性等五大特征。低碳经济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贯穿与社会再生产的经济活动与消费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发展“低碳化、无碳化”的经济为目标;低碳经济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实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表现在实现整个社会的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低碳经济不能急于求成,是一个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我国应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合理的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因此,低碳经济具有渐进性;低碳经济的系统性主要是指其途径与手段的系统性;低碳经济的发展体系涉及技术体系、能源系统以及产业体系等多个方面。

三、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包括狭义的财务风险与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举债经营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即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缺少资金,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出现到期无法偿还本息的情况[2];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实现预期财务收益,致使企业出现财务损失的可能性。根据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财务风险包括资金营运风险、投资风险与筹资风险;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以及可度量性五大特征。对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是无法被消除的,而且一旦财务风险爆发,就会对企业运营的持续性带来严重阻碍,甚至致使企业破产或倒闭;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其中,横向全面性即财务风险贯穿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时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产生挑战和威胁。纵向全面性即财务风险每时每刻都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运营;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是无法预测的,同时也是可变的,尽管企业能够预防与估计财务行为,但企业自身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因素不断变化,最终的财务结果也会与预期具有一定的差距[3];共存性即财务风险与收益是共存的,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若财务风险较高,则相对应的财务收益就较高,反之,则财务收益较低;可度量性即企业可借助数学工具,构建相适应的财务评价模型,以此来度量财务风险。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典型类型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以及法律环境均发生了重大改变,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进而引发财务风险。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典型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资金运营风险。

(一)筹资风险

低碳经济背景下,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难度大以及偿债风险大两个方面。一方面,低碳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绿色信贷政策,改变了融资环境,约束了煤炭企业的融资行为,提高了煤炭企业融资的门槛[4];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改进低碳技术、更新低碳设备,以此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煤炭企业的偿债风险增加。

(二)投资风险

低碳经济背景下,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低碳项目投资决策盲目和低碳项目投资额度不当。一方面,煤炭企业由于对低碳投资项目缺乏系统、周密的可行性分析,或由于信息不对称、失真或滞后等原因,出现盲目投资低碳项目的现象,构成直接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为实现“低碳化”的发展模式,煤炭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以及设备,从而增大了投资回报风险。

(三)资金运营风险

低碳经济背景下,资金运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大、碳税高以及环境治理支出大。首先,应收账款在煤炭企业的销售收入中占比例较大,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影响生产,若出现死账、坏账,则将使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碳税是一种调节税,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某种程度上对污染所产生的负外部影响进行弥补,同时也增加了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煤炭企业在开采煤炭资源的过程中,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依据低碳经济的要求,煤炭企业将支出越来越多的环境治理费用。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煤炭企业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低碳性与经济性相统一

煤炭企业的低碳性与经济性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结构以及追求绿色GDP,追求个体与集体、经济与生态、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实现煤炭企业集群整体资源、能源消耗最小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有效与成本控制相统一

在设置指标项目、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评价指标不仅需具有充分有效的实用价值,而且其成本也不能超过其所能提供的收益。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需具备信息收集功能,即及时收集相关的政策、自身的财务状况等信息,并进行判断,再决定是否采取财务风险预警;然后,依据自身生产经营整个过程的监测结果,判断财务状况,并诊断生产与财务运营中的弊端;最后,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应能及时找出使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避免进一步恶化。财务防范机制的主要作用是防范与控制,首先,运用功效系数法来综合评价煤炭企业,对分析结果进行观查,根据综合功效系数所处的警级来划分财务风险,即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以及高风险,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常采用的财务风险处理方法包括财务风险回避、转移、自留以及分离。

参考文献

[1]李立军.新常态下的企业经济管理策略[J].企业管理,2017,02:120-122.

[2]薛兆江.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2015,24:143-144.

[3]张艳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内部控制以及预警机制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4:39-41.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煤炭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机制

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共同关注问题,低碳经济的实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还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这样就促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然而,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煤炭企业也出现了一些财务风险,因此,怎样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

无论哪一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融资,做好融资能够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但在融资的过程中又会引发融资风险。部分煤炭企业在融资以后经常会出现不能按照预期设想那样使用资金,进而导致预期结果得不到实现,特别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为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采用了各种管理措施,但由于这些管理措施设置存在问题,目标也不明确,很容易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也随之产生。

(二)投资风险

煤炭企业为促进自身经济发展,争取更多利益,经常需要投资,最好的投资模式是不仅可以保值,还能实现增值,然而,企业投资还会带来投资风险,财务风险也会随之产生。通常情况下,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是成正比关系的,也就是说投资越多,所承受的风险就越大,投资收益就越高,反之则否。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之所以会出现投资风险,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的投资并没有联系实际,也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估算,再加上投资额度缺乏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引起投资风险。

(三)运营风险

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离不开运营,而在运营中也存在一定的运营风险,通常情况下,将资金转化为产品的风险并不大,只要联系市场需求生产产品即可,但由于产品过于雷同,在将产品转化为资金的过程中却会出现风险,如果不能正确管理这些产品,做好产品销售,资金流动就会受到影响,运营风险也会随之产生。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构建措施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容易引发的风险有很多,为减少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就需要构建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财务管理

煤炭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应构建合适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众所周知,财务风险的产生与企业生产、企业规模等多种因素相关,要减少财务风险,强化财务管理,就要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并利用该系统做好财务风险分析,做好财务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存在于企业发展中的财务问题。同时,在财务管理上还要实现集约化管理,也就是将企业闲散资金充分利用起来,让闲散资金得以合理配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还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增强媒体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3]。此外,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要实现进一步发展,还要调整好融资渠道,联系企业自身实际请款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避免“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降低财务风险。

(二)强化制度管理

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后,还要构建合适的管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在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前,企业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总结业务流程,弥补现有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联系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策略。其次,将财务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做到专事有专人负责。最后,强化财务决策能力,认真分析每一个财务信息,加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利用,融入各种因素,拟定多种财务决策,通过比较分析选出最优决策。

(三)其他管理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要减少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除了以上两点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在财务人员招聘阶段将既懂得财务知识,又懂得管理的人才作为首选,同时,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必要的风险培训,使其了解到风险具有不可抗拒性,只能通过各种措施降低风险损失,或将风险转移出去,在培训财务人员的过程中,还要做好沟通与交流,让财务人员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阐述出来,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他们之间的感情,还能共同做好工作。此外,为深化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其播放财务风险出现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以漫画等形式确定财务风险优化机制。另外,企业还要联系实际情况构建合适的奖罚机制,做到奖罚分明,对工作突出者进行奖励,对工作懈怠者进行惩罚,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上都是煤炭企业降低财务风险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只有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降低财务风险的作用,促进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实现。

三、束语

煤炭企业是我国主要企业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我国煤炭企业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由于煤炭企业容易出现融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运营风险,这就需要煤炭企业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并将其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娟.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

篇3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财务管理 措施

在很多地区中,房地产是主要的产业,虽然我国房地产产业起步比较迟,但我国房地产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并为我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财务风险是阻碍房地产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房地产企业一定要加大对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控制。

一、房地产财务风险管理的涵义

对于狭义的财务风险而言,财务风险是由普通的收益而带来的大幅度的风险或者是财务杠杆而为企业带来可能会导致破产的风险。而对于广义的财务风险而言,财务风险是在投资、资金运作、融资的时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资金成本收回的难度加大以及投资的回报不高的风险,进而不利于企业稳定的发展。为此,房地产企业一定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力度。

二、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我国很多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即使具备一定数量的财务管理人员,但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基本上都认为财务管理只是一项记录企业收支的工作,而且所记录的数据并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意见,同时,当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只能依赖于财务管理人员,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欠缺一定的科学性,最终不利于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为了确保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大部分的企业而言,虽然都建立了财务管理体系,但是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财务管理人员只是表面分析财务数据,并没有深究财务数据的价值。财务管理部门虽然能够通过科学的方式预计出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会出现的风险以及效益,但是理事会并没有重视起来。此外,企业为了尽快得到贷款,并没有认真对贷款的款项以及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造成企业的负债率提高。由于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最终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三)预算管理不够科学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所需要的资金的流转数目十分庞大,同时开发项目越庞大,所需资金就会更加多,而且资金占有的时间就会更加长。一部分的企业发现市场房价水涨船高,通过竞标得到土地后,就会采用捂地、囤地等方式促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当企业并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没有全面对土地开发成本进行考虑时,很容易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从而导致企业获得的利润减少。为此,房地产企业一定要加大对预算管理的力度,同时要清楚国家的政策,从而能够防止因为政策的变动而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的情况出现。

(四)成本控制不合理

对于房地产开发而言,最突出的特征是建设时间长、所需资金多,而且,在房地产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流动,当企业不能合理的控制成本,就会造成资金的利用率降低。通常情况下,企业往往只重视工程的进度,而忽视了成本控制的必要性,进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同时,企业不重视成本控制,不单单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也会导致企业内部一些人员谋取私利,最终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及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促使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促使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般而言,财务管理工作是否有效,是与财务管理的综合素质有直接的联系。财务管理人员不单单要学会做报表以及记账,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的力度,首先,企业一定要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并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的促使施工员工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强化会计工作,因为,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为此,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三)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此,企业一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为了能够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充分的认识风险,从而才能科学的对将会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比如,再筹资风险、利率变动风险等,对于不同的风险,企业要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同时,有效的预测以及规避风险,能够促使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最终能够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四)促使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在开发项目前,一定要进行预算管理,从而促使成本的降低,最终促使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就房地产企业而言,财务部门一定要重视资本预算,同时要以项目预算要基础,有效的对资金的活动量进行控制。此外,要制定预算管理方案,有效的对房地产进行财务预算,最终促使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的提高。财务管理部门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合理的对资金进行分配,从而促使财务风险的降低。最后,企业要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重视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加大对财务管理的力度,全面进行预算工作,从而促使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就一定要加大对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财务管理风险中的问题。为此,企业一定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才能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72

在构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的体系中,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不断强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成本管理粗放、松懈、不精而导致的,于是,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强化财务风险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从成本管理入手,而成本管理的高效性也必然会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

1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效率的可行性策略

11通过开展成本分析,实施成本管理来控制财务风险

成本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医院财务风险的源头在于此,控制好了成本管理,财务风险便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与防范。医院要做到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到重视成本(各项目的)分析,重视成本管理。重点对主要的成本项目如医疗耗材、药品成本、水电费、职工工资、培训费等做到细致入微地分析、管理与审计等。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医院要能够及时从成本控制的各方面寻找风险产生的根源,出现的环节,并且对该环节的成本管理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便迅速找出解决的方法。例如,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方法上,医院可以从人力成本、医疗耗材、科室治疗公共的没有具体到病人的一些可以控制的药品的成本入手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成本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是预算管理,各部门应与财务做好预算管理。特别是对于医院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更要关注成本预算管理,事前做好预算计划与预算计算标准,事后还要跟进项目,尽可能缩短项目花费与成本预算之间的距离,避免因预算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

12完善医院制度建设,健全风险预警和防范体制

除了医院成本管理者外,完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系统规范的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体制是摆在医院面前的棘手任务。制度是确保医院各部门、各人才发挥作用的基础性保障,通过对制度进行建设,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体效果将得到迅速提升。首先,医院要建立针对全体医疗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部分人员规范化、秩序化进行。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的设立要做到透明、公正、公开;另一方面,管理与监督制度条文设置要细化、涉及各个方面,从各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效率。其次,加大监督惩戒力度。任何个人因一己私欲导致了医院重大财务风险的产生,医院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依据情节严重性给予其相应的惩戒,以儆效尤,绝不姑息纵容。最后,建立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监督管理机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后,更需要建立完善系统的预警与防范机制,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不断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13强化对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

无论是成本管理抑或是健全完善的制度均需要医院财会人员的遵守,故不断强化医院财会人员培养,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再者,近年来因医院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而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持续增高,因此,有必要通对财会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来强化财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首先,通过系列宣传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般来说,医院可通过传单发放、专题讲座、院内广播等方式来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强化财会人员的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一般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职业素质、信息技术技能等各方面内容之外,医院还应该着重强化对员工的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控制等系列内容的培训,让财会人员从内心意识到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强化对财会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明晰自身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防范法律责任。

2强化成本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措施21医院要有目的地建立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

科学的成本管理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效率,同时也对整个医院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纵观当下我国公立乃至私立医院,大部分的医院已经建立了完善而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核算体系、分析体系等),只有少部分医院处于探索之中。但是,虽然完善系统的核算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往往忽视了医院经营管理以及医院多元化服务对成本核算的影响,故在体系的具体运行方面,问题依然存在,这极大地制约着成本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因此,医院要突破传统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范畴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不断地完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例如,可从医院战略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多角度构建全新的、规范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迎合时展和医院运营情况的科学化成本管理体系。

22优化医院成本控制方法,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院成本管理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医院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尽可能降低管理与经营成本,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在以往,医院成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成本预算、成本核算等方法,如今,可采用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相对科学,且已经普遍应用的有成本管理法。在具体成本控制策略方面,医院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全员、全程、全面控制法。全员控制,即医院领导以及全体职工均应该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每一个岗位上的职工均应该做到“小消耗,大成效”;全程控制,医院成本控制烦琐复杂,大到整个医院的整体运营开销(职工工资、药品费、办公费、水电费、医疗风险基金费用等),小到每个科室药品的采购、发放、护理治疗等均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即只要是医院内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应纳入成本控制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第二,分级分层控制成本。医院的层级部门较多,可实施分层化的成本控制,对每一个层级部分指定成本控制标准与任务,提高层级成本控制效率。

23拓展成本管理领域,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对于医院来说,无论是成本管理理念,还是成本管理方法等均应该实现优化更新。而随着理念与方法的更新,医院还需要有目的地拓展成本管理领域,即成本管理的内容。众所周知,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很多,而当下医院成本管理的内容已经不能仅仅以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为主,而是需要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细化成本管理领域,突破旧的管理内涵。从更加宽泛的成本管理领域着手,一方面,尽可能控制一切细小的成本管理风险,以便更加有效地切断财会风险产生的根源,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拓展成本管理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成本管理效率,降低了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了整个医院在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可知,医院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想提高财务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从成本管理入手十分必要和重要。当然,要做到全方位、全角度的财务风险控制,医院还必须要从风险预警和控制体制的构建以及财会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来着手。医院成本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其不仅关系到医院财务风险,关系到医院整体经营和管理效果,更关系到医院的长远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医院成本管理可从健全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成本管理领域的拓展等方面来实施,以防范风险,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都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企业破产。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企业财务 管理 策略

当今社会,财务风险管理已经备受企业和各国政府重视,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快,不仅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程序的研究,而且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借鉴国际研究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积极拓展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领域,是我国财务风险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更是带动我国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企业财务目标。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状况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定义为,影响企业不同层次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作用而使财务状况和财务目标产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又可以定义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企业内部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中起着更直接、更关键的作用,外部风险因素只有通过内部风险因素才能起到作用,才能促使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企业内部风险因素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制度因素密切相关。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必须做到最优化

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管理意识上,要有效益意识、战略意识、市场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发意识、时间意识、人才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名牌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①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客观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

②.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③.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观原因

①.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未分配利润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产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造成负债到期无法偿还,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②.企业经营风险是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内部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体现,经营风险是财务风险的诱因。

关于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关系有两种主要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实物运行与价值运行是不可分的,前者是运行实体,后者是反映媒介;经营风险主要从企业实物运行的角度出发,财务风险主要从价值运行的角度出发,两种风险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而已。另一种看法是: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特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资金分配等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这种观点认为,相对生产经营的实物运行,企业的资金运行具有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随着企业资金运行的日趋复杂,财务活动已具有其自身的经营对象,企业可以从事期货、证券等投资活动并从中获利。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商品经营,货币、金融工具都可以是企业的经营对象,财务活动不是游离于企业经营以外的另一种经营方式,而是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反映和控制手段。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企业组织架构中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由专职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负责风险管理的业务。依据经验这样可节约10%的风险管理成本。然而,依据国情与企业文化的不同,实践中风险管理业务的归属与独立部门的设置并不一致。日本倾向将风险管理业务分散于其他各部门,而英美倾向集中于独立部门。依据风险管理专业人员职责范围的不同,风险管理部门规模大小也不同。笔者认为英美国家的作法比较合理,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隶属于财务系统,由企业最高财务负责人兼管或负责。企业财务风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既是今后较长时期内企业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必须解决的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一)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防范意识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要改革现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企业可按自身规模和管理特点划分为若干财务管理层次,赋予各层次管理者对等的财务和人事权责并予以制度化;各级层在保证完成各项财务指标的前提下,有权决定该部门的人员指标和人员素质要求,有权提出人员奖罚建议。其次,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国家和企业应双管齐下。要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外语、写作及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适时进行知识的更新;鼓励财务人员接受函授、远程教育,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对财务人员进行阶段考核,竞争上岗;坚持科学决策,减少决策失误;另外,企业负债规模要适度,储备库存要合理,决不能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使企业过度负债。

(二)增强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对资金流的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企业的经营危机都是从财务危机开始,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 财务风险管理 对策与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日益增加。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建设,忽视了对各种经营风险的防范,从而使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存在很大漏洞,很多企业甚至在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内部控制是始终贯穿企业内部的一道很好的防护墙,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漏洞,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合理规避各种风险的发生。例如:成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在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保证下已经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并成为唯一、也是首次入选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再例如: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曾经扭亏为盈,但是由于该公司自2003年开始违规从事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最终导致该公司的各项损失高达5.54亿美元,最后不得不走向破产。这两个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能够真实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够有效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与完整,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中的基础环节,它决定着内部控制环境其他要素的充分发挥,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执行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甚至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虽然有的企业在形式上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法人治理结构,但是,很多职位在实际运行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例如:董事长在董事会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各种决策基本都是董事长一个人决定,最终导致董事会流于形式。其他董事为了不多事在很多问题上睁一眼闭一眼,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风险评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日益增加,但是,就目前企业风险评估系统现状来看,各级组织的风险意识并未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也并未在企业内部构架一个健全的、有效的风险预警机会,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特别是很多企业管理风险意识严重不足,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力还有待提升。例如:有的企业由于职位设置不当、内部监督不到位、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等带来了财务风险。

(三)控制活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其内部控制活动,这也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并结合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现代企业的每一项业务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在各级领导审批签字后才能进行自己的运转,但是,有的企业为了图省事,省略了一些签字审批的环节,最终导致财务舞弊、挪用公款、假公济私等行为的发生。

(四)内部监督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监督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等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但是,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由于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多方面问题的存在,很多内部控制监督环节都显得十分薄弱,内部稽核机构、外部监督机构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也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识别、评价、防范,但是,在实际监督过程中,由于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在很多问题上听从企业董事会的安排,最终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即使看出了企业所存在的风险,也得不到有效防范与控制。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构与制度,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为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服务。但是,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内部控制作为其重要的管理内容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的财务风险必将发生,严重的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使企业走向破产、倒闭。因此,针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以财务风险的防范为主要导向,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氛围、一个基调,将对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现代企业可以将企业所倡导的道德意识、内部控制意识等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更应该注重自己道德行为的表率作用,并树立正面的形象;使企业的员工在追求相同价值观的同时,恪守企业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与规范,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执行的基本保证。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要想得以贯彻并顺利实施,一定要构建上至企业的董事会成员、高级经理层、各部门负责人,下至企业的普通员工,包括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内的三道风险防线。可见,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全员共同参与的过程,要对可能给企业造成的各种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各企业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风险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对风险进行评估,特别是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一定要及时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识别风险,并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加强对内部各项活动的控制

内部控制活动是有效落实风险评估结果的最佳手段和措施,它充分体现在整个企业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中,并始终贯穿于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中。笔者建议,现代企业应将其内部控制活动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不同部门和层次中,并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增加一些相关方面的控制活动与流程,例如:投资环节、资金管理环节等方面的控制活动尤为重要。

(四)改进内部监督机制

随着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化,再加之企业的发展方向、员工人数与素质、生产技术与流程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必然受到影响,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实施必要的监督与检查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例如:保证企业内部监督审计部门的权威性、独立性等。

总之,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现代企业进行有效经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已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烨,朱和平,汪青玲.中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影响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2

篇7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财务风险规避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下,我国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时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力度和水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为改变当前现状,必须加快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步伐。

一、企业财务管理内度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包括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两部分内容,其中财务管理是开展内部控制的基础,而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两者在保证企业财产安全性、效益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事务中的重点。财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是确保财务决策正确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措施。内部控制是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情况加以落实,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为基本准则,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出现错误和舞弊现象,对企业财产安全完整起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产利用率。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性,必须将工作加以有效落实[1]。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综合从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需解决。首先,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严重不足。部分企业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O督机制,存在监管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监管人员数量较少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工作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实际问题并加以科学解决。其次,部分企业存在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不规范问题。企业管理层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责任意识薄弱、工作态度不端正,经常随意改动财务信息的现象[2]。同时,没有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队伍结构有待调整,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在记录、统计财务信息的时候,所用方法比较落后,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现象,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对财务风险的准确评估。而且也没有形成一套规范财务风险评估流程,所选用的风险评估指标不具有代表性,难以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高。

三、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企业要适应时展,就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及自身发展需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力度。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

要想确保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就需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这就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企业应该理顺财务管理和内控部门之间的关系,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分配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监管人员,要求监管人员严格以财务管理内控标准和规范为基准,按照工作流程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审查。其次,应该以检查报告的形式,真实的反映出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整个过程,及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做好监管记录工作[3]。

(二)创造良好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序开展,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都要以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就需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员工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重点宣扬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另外,还需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调整优化人员组成结构,根据员工自身实际情况,安排最为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挖掘员工潜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环境的稳定性提供人员保障。

(三)完善企业财务内控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必须确保风险评估体系的完整性。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时,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加强信息化财务系统建设,提高财务信息记录的准确性,以及财务信息统计的高效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财务管理内控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4]。并且,还需要结合企业特点及发展目标,建立一套规范的风险评估流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风险评估指标,对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信息进行定期验证和检查,及时找出财务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在新时期背景下,市场环境变得愈加复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高,所以企业在建设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时,需采取必要的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基础保障,必须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性和时效性。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需要从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以及资金配置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考核审查,实现风险评价标准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还需要从财务风险初级阶段、成长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方案,将财务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某机械制造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首先,在研发新产品时,对产品研发成功率及新产品上市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估,以判断新产品研发成本是否高于销售收入。同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原材料采购环节,有效的避免了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现象的发生。并且根据生产目标及生产需求,对所需资金进行科学配置,在确保生产加工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确保资金链条的完整性,有效了避免了流动资金短缺现象。

(二)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是以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重要依据的。企业在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时,需要从长远目光进行考虑,建立长期风险预警机制,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财务分析重点内容。同时还需要建立财务管理内控动态机制,从梳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数据库建设、风险管理工具应用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和制约力度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和制约力度,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企业要权衡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力度,充分有效的发挥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实现高效有序的运营和发展。另外,还需要采用民主的方法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力度,实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出现舞弊现象引发的财务风险问题。

五、结束语

企业的稳定运行和良好发展,是建立在可靠的资金保障基础上的。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并做好财务风险规避工作,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首要原则,做到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相红.探究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决策与信息,2016(5):111-111.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逐渐体现出越来越高的重要性。医院的财务管理通常会面临较为复杂的工作情况,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问题,还涉及到公立医院的经营战略,怎样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目前已经成为医院财务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它也是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使得医院能够顺利运行。笔者将分别从:财务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医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基于内部控制下如何促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财务管理对医院的重要性

医疗改革取消了药品的加成费用,医院也因此损失了很大一笔收入,而且其它项目的收费增加也难以补全这一损失,并且其它项目的收费对于增加医院收入方面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因素都将给医院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为应对医疗改革之后医院出现的财务问题,必须依靠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以及改进医院财务管理手段的方法,才能够保证医院在医改的形势下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二、医院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一)财务内控观念不足

很多的医院目前还是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财务工作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指挥,并未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和工作。有些工作人员并未做到按章做事,做事时更加注重灵活性而非规范性,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效力发挥,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严重会损害医院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医院效益。松懈的财务内控环境,无法严格贯彻财务法规,财务内控失效,严重影响医院的管理水平。

(二)内控管理成本提升

医院的运行成本与内部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环节多,控制效果好,则医院的运行成本也随之提升。但是如果医院内部控制不足,且运行资金、人力、物力均不足的情况下,还不断的健全内控,则会影响医院的发展。相反,如果医院为了减少成本,内控环节减少,运行成本降低,则会造成管理的低质量,难以维系监督体制,造成医院内控执行力不佳,造成管理失控或者是更大的损失。

(三)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但是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了财务内控的效果。如果出现工作人员个人素质不佳或者是缺少相关的从业资质,不了解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则会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合法。目前,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中,会出现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没有及时调整和补充内控制度,缺少应对措施,影响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内控制度建设落后。

三、基于内部控制下如何促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

综上,笔者对医院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促进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质量的提高,医院必须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对策,如:加强内控管理工作、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优化成本管理方法、制定符合要求的成本预算机制、改变财务管理观念,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一)加强内控管理工作

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影响着医院管理的工作展开,有利于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内控管理的规范化,使得工作内容更加细化,明确分工,了解岗位职责,使得工作流程规范化,有效的减少工作疏忽,有效的运行内部管理,实现控制目的,有效的补充和调整内控管理,不断健全内控制度。

(二)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财务内部控制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活动,内控环境过于松懈影响着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所以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内部控制观念,严格把控医院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度。而医院的其他部门应该积极响应内部控制制度,改善内控环境的宽松情况。

另外医院应组建审计部门,负责执行审计工作以及监督,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审计部门和审计制度的诞生,使得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变得有据可查,在神经部门进行过监督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监督内控管理考评,加强内控环节,评估内部控制制度成本并且有效的控制成本,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提出意见。

(三)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

在新会计制度发挥效能之前,医院对财务的意识比较单薄,在成本管理上也比较粗放,从而加大了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应加强精细化的理念,树立全面的成本管理观念,对医院日常运行所涉及的所有成本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考察,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的方式避免资源浪费,实现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医院在核算财务内容时必须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并实现对医院财务成本的精确控制。

(四)优化成本管理方法

1、创新成本结构

对医院的成本结构进行改进,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环境下医院的成本结构完善方向。从医院整体运行的角度,改变医院纯粹的成本投入及医疗消耗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资金利用。全成本结构包含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统计以及对流动资金的统计,另外也包含了对医院无形资产的统计,同时明确了医院工作人员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和医院的形象价值。

2、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

如果医院所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就可能出现医患纠纷,医疗诉讼的问题也会较为突出,因此医院用在官司方面的资金将更多,这显然不利于医院发挥自身的社会职能。对此医院必须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为医院规避风险这也是新会计制度的科学性表现。

(五)制定符合要求的成本预算机制

新会计制度自实施以来,医院的整体效益基本都呈下降的趋势,主要还是医院还没有对新会计制度做到完全适应的原因,而这并不是新会计制度制定地本意。根据这一点,医院应加强加快对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的成本预算控制机制,首先应以新制度为指导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高效的预算报表;其次应加强会计设计监督工作。

(六)改变财务管理观念

目前,医院若想要在医改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加强对员工市场化的管理意识是必要措施,但除此之外,医院也应改变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开展综合治理的措施,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原则,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医院应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改进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及市场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目前,医院必须要作出科学合理的转型措施,从管理型机构转变为经营型机构,将自身的财务工作由纯粹的资金管理提升到适应市场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财务管理对于医疗改革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不仅可以满足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降低政府的投资负担,目前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或多或少影响到医院财务管理,据此医院部门应采取合适对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超,洪学智,邓盼,李平,李t迪,戴力辉. 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

[2]闫付军.浅谈基于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商贸,2014

篇9

【关键词】 信贷风险;财务指标;预警系统

进入2010年,银行信贷进一步高速增长可能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风险,业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在银行监管层面,“切实做好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成为今年银行业监管的主基调。银监会陆续“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旨在进一步严格执行放贷条件,规范和加强信贷业务管理,促进银行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最近,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个体评级从“C/D”级下调至“D”级,理由是贷款规模大幅增加导致两家银行的资本状况恶化,业务的信用风险上升。尽管中国银行业运行总体稳健,包括遭惠誉下调评级的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也都经营稳健,但坚持稳健经营毫无疑问,仍然需要引起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银行着力于“防风险”的意思表示明显。

一、目前我国银行信贷风险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这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且缺乏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像美国J・P・Morgan公司那样的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况且,次贷危机的影响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即使是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一样存在着信贷高风险。

4.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等行为皆有发生。

基于这些内在缺陷,着重研究财务指标体系对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结合财务预警系统,进行指标系统的确立,从新的角度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

二、财务指标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企业财务分析是信贷风险管理中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1.贷款风险决策管理是以风险度为核心开展的贷款决策活动。根据:贷款风险度=企业信用等级系数×贷款方式系数×100%,其中,企业信用等级由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经济实力、企业资金结构、经营效益、信誉状况和企业发展前景等六类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决定银行贷款方式的选择,对企业资信状态的评价,必须以真实的财务信息和准确的财务分析为前提,否则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有误,贷款方式选择上产生偏差,以贷款风险度为重要依据的贷款决策将会产生失误。

2.在贷款投向管理上,通过优化贷款增量,调整信贷结构,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对信用等级在AA级(含)以上企业,简化贷款程序,并在服务手段上给予全方位满足;对A级企业贷款需求,有条件投入,严格实行贷款担保;对BBB级企业贷款需求,以短期贷款和贴现为主;对BB 级以下企业,以压缩贷款存量和清收原有贷款为主。如果不以真实的财务信息和准确的财务分析为前提,企业信贷等级评估有误,将使贷款投向出现偏差。

(二)企业财务分析是贷款操作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信贷风险管理将统一的贷款操作程序分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三个环节。贷前调查要求严格调查企业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及考察各项财务比率等,贷时审查要求严格审查借款企业和担保单位的资信等,贷后检查要求严格检查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和财务能力等。在贷款操作程序中,每一环节都包含有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财务分析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预警信号

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建立了一套预警指标体系和预测方式,包括预测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体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项目迅速变化的早期财务报警信号、经营状况变化的早期报警信号和银企关系变化的早期报警信号。其目的就是在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之前发现问题,使银行及早作出决策。

三、财务指标体系及预警系统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一)指标分析

在对目标贷款企业进行财务审查时,首先要关注其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通过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作出初步的风险等级评价,设置准入门槛,将一些财务风险比较高的,偿债能力差的企业拒之门外,预防风险。其次应从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入手,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营业利率率、税前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等,了解并掌握企业一段时期之内的盈利水平和利润指标,降低信贷风险水平。再次应该从发展能力指标入手,对企业的各项资产,利润增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并且预测未来年份的发展水平与能力,为银行长期贷款的信贷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提高银行未来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对以上三项指标及其相关的企业财务资料与银行标准指标进行比较,判断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银行设立的安全控制标准,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的额度,系统地降低未到期偿债的风险指标。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财务危机通常是指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所引发的危机。国外有关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起步很早,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则刚刚起步。一般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选择并不适用于银行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可以追溯到Fitz-Patrick(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他以19家企业危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企业划分为破产与非破产两组。Beaver(1966)首先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发现营运资金/总负债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正确率可以达87%;Altlnan(1968)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引入到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并得出著名的Z――Seore模型。Ohlson(1980)使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企业财务危机问题,并得到了高于90%的预测概率。结合银行的特殊性,目前而言生存分析模型―Cox模型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较好选择。

引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合事前对企业的指标分析,进行银行的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达到二者的融会贯通,形成统一的财务分析模型,提高银行的预防信贷风险能力。银行风险预警部分包含对象企业资金链监控、负债规模评测、偿债能力分析、异常波动预警等内容,基本上涵盖了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的主要方面:

1.资金链监控。资金链断裂情况频繁出现,如何监控企业资金链,预先知道企业是否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大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资金链情况提出了基本意见:(1)会不会发生资金链断裂。主要判断当企业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会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资金缺口将会是多少;(2)是否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通过企业长期性资金缺口是否存在的判断,可以确定企业资金结构的稳定性;(3)是否存在经营性资金缺口。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观察企业经营活动是否存在资金缺口。

2.合理负债规模计算。首先根据企业报表所反映的经营情况,计算了企业当前经营活动正常所需要的短期资金、长期资金和资金总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目前的资产负债关系、周转速度和盈利水平,计算了企业有能力在一年内偿还的无风险负债规模和企业在二年、三年内有能力偿还的负债规模。从以下五方面内容入手:(1)短期资金需求;(2)长期资金需求;(3)总资金需求;(4)一年内可偿还期负债规模;(5)一年以上可偿还负债规模。通过企业能够偿还的负债规模和银行实际已经给企业发放的贷款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目前是否负债不足或者负债过度。对于放债不足,可以追加贷款。对于负债过度的,应当提出补救或保证措施。

3.现金流量分析。基于现金流量的分析,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银行和企业的重视。本系统从现金流动结构、现金流动的有效性、现金流动的充足性、现金还债能力、现金盈利能力等角度,对贷款企业的资金状况、还债周期、还债能力、造血功能等进行分析,并从现金角度揭示信贷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盈利水平。本部分包括四方面内容:(1)现金流动分析;(2)现金流动充足性评价;(3)现金流动有效性评价;(4)现金还债能力评价。

最后,针对以上提及的盈利,发展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一样设置相关的指标体系,形成全面的财务预测分析模型,充分判断银行的信贷风险,从而调整信贷规模,合理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宋雪枫,杨朝军.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M].国际金融研究.2006(5)

[2]李利娜.财务分析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M].广西金融研究.2002(6)

篇10

【关键词】风险投资;财务风险;策略

风险投资是指一种私人权益资本,即险资本。该资本被用于投资到具有高风险、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兴行业中,以获取高额回报。同时,风险投资又是指一种具有特定对象的投资行为,它以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工艺流程的采用为投资对象,是创新型的投资行为。风险资本是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依存的行业。

一、当前我国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现状

(1)风险资本资金源不足,投资基金规模偏小,结构单一。我国现有的风险机构或以政府财政为主体或以银行为主体或以有关科技部门组织建立,还有少数的是部分由国外资金支持。在性质上,这些机构属于政府风险投资公司,而以企业、私人、保险基金为主体建立的私人或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还很少。这种单一的投资主体结构导致筹资能力弱、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效益及其发展。(2)宏观上配套政策不到位,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的支持,微观上风险投资运营机制不健全。目前风险投资缺乏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环境。多数风险投资公司,企业制度不科学,风险投资运营机制不规范、不健全,在确定投资对象时缺少系统慎重的挑选;确定投资对象后,又较少参与风险项目或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成为导致风险投资项目或企业效益不佳或失败的主要原因。(3)缺乏具有高度专业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风险投资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高水平的风险投资家和高素质的企业家。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对所投资的高新技术领域有足够多的了解,对未来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要精通管理,长于风险控制,善于财务管理,熟知高新技术产业各阶段投资融资需求。

二、我国风险投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1)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经济效率、偿债能力等指标最具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后者反映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2)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企业对风险信号如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产品积压、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和接受风险等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照控制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市场经济中,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大量的企业负债经营实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负债经营失误的原因。(3)风险资本退出管理。风险投资的目的是在退出资本时套取高额利润,而不是要获得风险企业的红利,只有风险资本的及时退出,才能实现下一轮的投入。所以,要慎重选择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中风险投资的撤出渠道,是资本能否积极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决定性因素。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风险资本的撤出方式除了兼并收购来实现外,也可通过“二板”证券市场,通过产权交易,风险资本才能形成正常的滚动增值、循环发展。(4)风险资本投资管理。把握好风险资金的投入时机、投入数量,降低投资风险,是投资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保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产品不断开发与创新的基础上的,高新技术转化成生产成果,一般要经历开发、转化、生产三个阶段。每阶段都有阶段目标:上一阶段的目标完成后,再考虑下一段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风险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后,一直到企业高成长期以后,利用现有资金尽快使企业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为风险资金的回收作好铺垫。对于风险企业来说,要做好财务规划,有计划地使用资金,编制现金流量表。在各个阶段控制资金的使用量及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姜荣.从风险投资流程分析公司财务风险[J].现代会计.2008(2)

篇11

关键词  财务风险;财务分层管理;风险分层控制

引言

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综观目前有关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我们不难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将公司财务风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因而,规避和控制的手段也是全方位、多角度,成本高、耗费大,但效果不明显,且缺乏层次感,二是受传统部门财务观念影响,将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定位在财务部门,认为财务部门理所当然应该对企业的所有财务风险承担责任。笔者认为,将财务风险作为一个由财务部门加以控制和防范的整体,往往权责不清、目的不明,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同管理层次所拥有的财权和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一、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与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公司财务管理是分层次展开的,管理主体及相对应的责权利是不同的。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三位教授分别提出了经营者财务论、出资者财务论、财务经理的财务观以及财务管理的分层管理体系。这一理论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按主体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其中,出资者财务是以股东及股东大会决议名义直接行使的对重大公司财务事项的管理,出资者财务的目标是其所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经营者财务是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行使对公司日常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重大事项的制定权、执行权,其管理对象是全部的法人财产,经营者既要承担对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又要承担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财务经理财务则是经营者财务的具体操作性财务,它属于较低层次的财务管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短期资产的效率和短期债务的清偿。

公司财务风险是否具有层次性特征是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能否采用分层管理的关键。结合企业组织结构特征和财务分层管理理论,我们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具有层次性特征的,理由如下

1 财务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财务目标有着不同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具体到不同管理层次又有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目标不同,风险各异,目标的层次性决定实现不同层次目标有着不同层次的风险,尽管某些风险影响因素可能影响各个层次,但每个层次对这些因素的反映以及应该发挥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

2 财权在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分配决定着不同管理层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不同。层级化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管理层次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职责权限不同,各个管理层次的财务权限不同,承担的职责也就不一样,在风险控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3 导致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层面不同也表明财务风险具有层次性。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由于企业各个财务管理层次上权责清楚,职责明确,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种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同。

笔者认为,公司财务风险可以根据公司财务管理层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和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公司财务风险应该是各个层次财务风险的总和,各层次的目标不同,存在各自的风险,他们的风险累加起来构成了企业财务总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将财务风险层级化并不否认某些风险因素自上而下影响各层各级;也不排除某一层次风险控制不力而加大其他层次风险,产生连环效应;更不排除在对待某些风险时各层级之间的协调作战。强调分层管理,我们认为更有利于分清职责和各层次实现目标的业绩考评。

二、不同层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责任主体

基于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和上述财务风险的层次性特征,将风险管理理论和分层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经理财务风险三个层次进行分层管理就成为解决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权责不清、效果不理想问题的一种新思路,也是现代企业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后管理更科学的必然要求。

(一) 出资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这里所说的出资者财务风险仅指出资者与特定受资企业之间形成投资与受资关系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包括出资者自身经营活动和其他投资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主要有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资本经营财务风险、获取股利风险以及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五个方面。

首先,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在企业中是最高的;其次,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控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这种风险具有一种静态性,再次,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认为,出资者应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风险负责并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 经营者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经营者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财务决策失误或财务组织不当或财务协调不妥所带来的风险。其中,财务决策最为关键,财务决策中诸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等长期财务决策是经营者财务的管理重点,由此而产生的企业筹资活动风险、投资活动风险和收益分配活动风险就成为经营者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对债权人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其次,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风险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次,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出资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出资者财务相比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综合,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三) 财务经理财务风险的内容与特征

财务经理财务注重日常财务管理,是经营者财务的操作性财务,其目标是保持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正如詹姆斯·c·范·霍恩所说

篇12

【关键词】高等院校;风险管理模型;控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COSO风险管理模型,然后根据高校的风险管理现状,以ERM为出发点,对高校风险控制提出针对性的要求,最后又从宏观层面介绍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COSO风险管理理论

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扩展了其内部控制框架,强调企业风险管理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目标、风险管理要素和管理层级,其关系如图1所示:

ERM框架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发展,是一个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构体系、科学的控制流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覆盖企业各类风险,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因此ERM在企业风险判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校和企业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两者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因此高校可以在ERM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修正,进而达到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最终目的。

2.ERM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启示(高校层面)

ERM通过设定目标、识别风险、分析、评估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风险等多方向的、反复的运行,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来实现战略及其他相关目标。ERM的八个构成要素在高校中的应用可能不太正式,不太健全,尽管如此,当这八个构成要素存在且正常运行时,高校依然会拥有有效的风险管理。

COSO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八个要素构成,各要素贯穿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之中。

(1)内部环境

为了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完善高校的内部环境,高校要做到:一是完善组织结构。高校一定要明确经济责任制,通过对高校内部主要工作的流程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加上合理清晰的授权,使权力和责任相对应。二是制定规范的人力资源政策。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高校应建立科学、严格的聘用、培训、轮岗、晋升、淘汰、待遇及业绩考评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到考核及时、奖惩到位,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贵任感。三是要有整体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高校管理层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一定要控制贷款规模,根据学校每年可以用于偿还贷款的资产为基本贷款基数来考虑是否贷款和贷多少款。

(2)目标制定

我国高校首先要制定明确可实现的战略目标,事实证明,我国大学目前的战略目标定位过于宏伟,过分强调跨越式发展,规划目标缺乏科学的依据,过高过大,缺乏有效的实现途径。其次要明确具体地分解目标。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各风险管理项目的目标分解,制定出更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标,并考虑它们如何支持学校的使命,确保它们与学校的风险容量相协调。

(3)事件识别

有效的事项识别可以及时发现高校发展机遇和洞察高校潜在危机,有利于高校长期的稳定发展。高校应该提高对相关事项的重视程度,并且提高其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

(4)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使管理者了解潜在事项如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高校要遵循谨慎性原则,为避免出现财务危机,应当建立风险评估程序,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灵活运用筹资工具,均衡负债、制定合理的资金结构,规避财务风险。同时,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预案。

(5)风险反应

为了应对高校财务风险,高校必须及时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并且重点应对高校高额银行贷款,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高校的贷款监督机制。监督内容包括贷款额度、使用方向、使用效益等。二是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贷款高校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三是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这样便于全面掌握高校的贷款规模和风险状况,加强宏观管理与监控,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四是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贷款学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来源。

(6)控制活动

1)组织规划控制。高校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主要做好两个方而工作,一是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二是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学校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学校各管理层必须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避免越权审批和相互推委,使职责分明、权力对等、有职有责、有责有利。

3)全面预算控制。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战略性预算,根据学校党委的发展目标,制定好一份战略性预算,通过战略预算科学控制好经费的投向、投量,处理好发展规模与财务风险,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努力将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在学校经济发展的可控范围之内。

4)财产保全控制。各类财产是高校的重要教育资源,其管理状况的好坏关系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活动。因此,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制定符合本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保证各类财产的完整、安全。

5)成本费用控制。目前,高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未建立成本核算体系,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浪费严重,因而,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势在必行。一是高校应引入权责发生制。二是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三是建立成本费用内部报告制度。

(7)信息和沟通

内部控制建设要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信息沟通显得非常重要。对此,一是要加强纵向沟通,即单位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二是要加强横向沟通,即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通过加强沟通,利于内部控制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并及时发现、解决内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8)监控

从管理角度来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基于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内部控制的构建中,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强化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内部审计要监督单位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促进内部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

3.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宏观层面(政府层面)

由于高校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归根到底是由于各方面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政府层面的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更多的体现在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上。因此,要改善高校财务状况,控制与控制高校财务风险,必须从制度入手。

3.1 完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的不断努力下,高等学校筹措经费的渠道不断拓宽,己经逐步形成了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九条来源途径,即“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我国高校的教育资金来源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政府应当承担起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开支,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是产生高校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的就是高等学校经费筹措制度,重点要放在多方面筹集教育财政经费上,同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以帮助高校渡过难关。

3.2 多方筹集教育财政经费

(1)开征教育税

在韩国,已成功开征教育税,这为我国开征教育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长期以来,我国以教育费附加作为教育经费重要来源之一,教育费附加曾经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不到位、征收面过窄、在征收时要受到“三税”足额入库的限制等。如果改教育费为教育税,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农业生产者)实施广泛征收,计税依据包括薪金所得额、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额、农民人均纯收入。这样使高等教育的间接受益者都为高等教育承担一部分成本,既扩大了税基,又体现了公平原则。

(2)政府出台政策促进企业、个人捐赠

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美国高等教育政府拨款一般平均占各大学总收入的一半左右,但政府提供给高等学校的筹资环境是非常有利的。一是通过税收政策手段鼓励私人机构向高等学校捐款、投资。二是通过税收优惠降低高校支出。三是争取各种渠道的科研经费。四是学费管理充分自由,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

(3)发行教育彩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发行教育彩票奠定了物质基础,公众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将为发行教育彩票开辟广阔市场,彩票的公益性特征为发行教育彩票赚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此外发行教育彩票还有无偿性及可以多次筹集的特点,能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投资的需要。

(4)发行特种教育公债

国外很多高校通过发行特种教育公债进行融资,可以借鉴国债的发行经验发行特种教育公债,专门用以解决高校基础建设投资需要。

3.3 信贷创新

鉴于高校作为产业运作的条件基本成熟,为了使高校优先发展,建议:

第一,组建政策性的教育发展银行,或者由国家开发银行承担对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性银行贷款虽然也不是免费的午餐,但其贷款允许财政担保的制度安排使高校贷款成为可能,回避了商业性贷款担保、抵押缺位的困难。通过向高校发放政策性长期贷款,逐步置换商业银行贷款,形成高校以政策性贷款为主、以商业性贷款为辅的融资制度。

第二,借鉴上海杨浦大学城建设的运作经验,由政府出面组建高教投资公司,由该公司向政策性银行融资,投资高校建设,既可以避免产权主体缺位,又可实现高校的管办分离。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等.高等院校资金运作与风险防范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篇13

(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促进了老百姓的医疗需求的增长,政府财政不足以及医院内部资金的匮乏导致医院大量的举债。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完成基本设施、设备以及人才的引进,以求吸纳更多的患者。这种负债的发展方式使得医院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大量的贷款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问题严重。医院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项目,造成了公共医疗费用的攀升。这种负债经营很可能导致医院的负债失控,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共同作用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二)医疗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规则下,不断有民营和中外合资的医疗机构出现,给市场上现有医院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医院不断增加医疗设施的改进,不按照政府要求用药、收费,造成医院支出超标,造成资金短缺的问题。(三)应收账款风险。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引入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往往会对超低的价格产生过度消费,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有的催帐观念和风险意识,常常会错过收账的最好时机,给医院造成大量的呆账和死账,使医院蒙受巨大损失。随着医疗改革,第三方支付的主体变成了政府,患者只交少量存款,然后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医院进行补助,但政府的财政补贴往往较长时间才能到账,这也造成了医院的资金周转困难。(四)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大量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在设备的采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设备的技术、市场和财务的可行性研究,对设备的市场前景、设备的先进性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对设备使用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预测,导致医院盲目购买设备,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使医院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新时期控制医院市场风险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随着新时期医疗改革的推进,财务管理成为医院控制市场风险的重要工作。想要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明确新时期医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医院的管理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医疗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转变以前只重医疗卫生建设,忽视市场风险和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做法。长期以来,医院往往因为没有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导致医院的市场风险加大,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因此,新时期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规避市场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随着医院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多,医院想要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首先,医院应该加强对成功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学习,建立健全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综合的分析医院自身存在的漏洞和潜在的风险,利用各种会计方法,积极的对医院的财务策略进行调整,有效的防范市场风险;其次,医院的领导应该转变管理思想,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医疗建设,忽视医院财务管理的观念。积极学习财务知识,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正确的领导全体财务人员参与风险防范;最后,要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良好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实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效控制医院潜在的市场风险。(三)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由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医院的资产不断流失,财务会计信息失真以及医院最终的经营管理失败。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及时的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活动和医院财务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的改进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医院的规模较小,不能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应该定期的聘请滋生的注册会计师对医院的会计账目和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审核,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院内部管理更加完善。医院也可以指定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重要业务活动及信息进行审核,这样可以减少重大问题的出现。

三、结语

篇14

1.1外部风险

电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分子,必然面临所有企业共性的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于企业外部,作用于企业内部。我国自上世纪末对电力行业进行了产权改革,使其走入了市场化运行的大环境中。但是改革尚处于进行中,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对老牌的事业单位,如今的大型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些冲击的存在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外部风险。

1.1.1政策风险

财税、利率等国家公布的关系到电力企业经营的金融、财政、甚至社会政策,都会对其运行产生风险。以上世纪末的电网村村通项目为例,该项目为国家立项、电力企业承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这项工程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则是资产负债表的剧烈变化:资产和负债的迅速攀升,资产的流动性急剧下降,企业偿债能力评价随之下降。电力企业承受着空前的还本付息和偿债的压力。当然,这种风险的产生与电力企业的特殊身份有关。

1.1.2通胀/通缩风险

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弹性较大。最突出的表现是对通胀、通缩的反应极其迅速。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电力企业各类资产的贬值,经营成本上升,进而造成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反过来,在通货紧缩发生时,需求持续紧缩、投资普遍不足,电力企业经营捉襟见肘。

1.1.3竞争风险

过去,电力行业是完全垄断行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和利益的独享者。但是随着近年来电价竞价上网和煤电价格的逐步放开,电力行业开始面临来自市场价格和供需的制衡。而且,电力行业走向完全竞争也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的外部环境。这种变化趋势极大的增加了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风险。电煤价格战也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竞争风险。目前占总装机量七成以上的是火力发电。煤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价。煤与电,这两大能源巨头既相互依存又互相竞争,长期以来在电煤价格问题上纷争不止。煤价受控于市场,但电价则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政策。煤价下跌,电价下降、电能过剩;煤价上涨,电价却受控于政府,独自承担上涨的成本。

1.1.4供需风险

供需风险是指电能供给与市场需求失衡对经营造成的预期损失。虽然电能需求是刚性需求,但是作为市场化运作的电力企业而言,无论是供给过剩还是供给不足,都会对其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产生风险。不仅如此,电力供需失衡还会对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1.1.5自然风险电力企业资产分散,管理难度大,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

1.2内部风险

1.2.1制度风险

财务制度风险是指电力企业财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引发的风险。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能政治化。尽管经历了重组和改革,但是财务风险意识依然薄弱、风险管理体系依然不够健全;此外,电力企业组织层次多、组织幅度大,组织协调复杂。财务信息的纵向路径长,信息存在失真的情况。同时,由于各财务比例的不匹配而可能导致的财务调度不灵、现金支付困难、资产利用率不高、效率低下等风险和损失。制度风险还包括管理上的失当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一是资产管理不当。二是成本控制不严。

1.2.2应收账款风险

我国电力企业资产结构不均衡,固定资产比重较大,流动资产比重较小;资产流动性差。应收账款(主要是指欠缴电费)由于普遍存在的电费追缴难而使得数额巨大。还本付息电价不到位,公司偿债能力弱,投资收益率低,递延资产数额巨大,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和经营风险。电费清缴难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干预,清欠困难;单位倒闭,原有欠费无法收回;居民用户不能按时交费,一户一表改造后,虽然拓展了用电市场,但由于所管用户多而且分散,给电费的及时回收带来了许多困难;由于国家政策性的影响,导致许多电费成为死帐,例如:国家关于关停地方小煤矿的政策,致使许多煤矿欠费成为死帐;负荷性质重要的一类负荷用户的缴费意识不强。

1.2.3投、融资风险

首先是指因投资、融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电力企业的大型项目,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这就造成了其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过大。再加上自有资金不足,大大提高了其偿债风险。其次还包括决策风险。投资决策不科学,立项不严谨,投资没有产生预期收益。

2电力企业风险防控方法

2.1外部风险防控方法

一是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电力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抵抗市场风险的抵抗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三是通过保险等第三方,最大可能的转移自然风险,减少因风险损失的发生而导致的财务困难,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2内部风险防控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