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3: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儿童健康管理规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哮喘;健康教育;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组分及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性疾病,比如气道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1]。据国际统计资料显示[2],13~14岁年龄段儿童中,哮喘发病率在0~30%之间,我国的这一数据在2%~3%。有研究指出,小儿哮喘的发生与儿童家长对该病认识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为提高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我院对患儿开展了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均排除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不全者,病情不稳定者,病情危重者。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在6~13岁,平均(7.2±3.0)岁,患病时间在1~5年,平均(3.3±1.1)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应用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次/d,1吸/次,在哮喘发作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待症状缓解即停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哮喘基础知识,具体包括哮喘的发作症状、发病原因、急性发作的体征及症状,以及急性发作的急救措施,复诊时间及必要性;②用药指导。具体包括:坚持长期用药的目的及重要性,如何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③家庭护理。具体包括:分析周围环境及家庭环境中存在的哮喘诱因,讲解预防哮喘发作的方法,比如控制、预防高危及易感因素,适当锻炼,正确的呼吸放松技巧等;④病情监控。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自我监督计划,教会患儿及其家长病情自我监测方法,做好发病记录。⑤根据患儿入院情况,分3阶段(出院前、好转期、急性期)实施健康教育,注意循序渐进,以保证教育效果。出院后,定期随访,对比两组患者1年后的护理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研究数据,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使用干粉剂、定时复诊、坚持测定峰流速、记录哮喘情况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误学天数、发作次数,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由于患儿及其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缺乏疗效,对病情严重程度未引起充分重视,再加上本病所具有的反复发作特点,所以在哮喘发作时往往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防护措施[3]。国外有文献报道[4],对哮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病情的认识,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哮喘发作频率。
近年来,自我护理也逐渐成为了家庭及个体护理的主要发展趋势。要提高哮喘治疗效果,不仅需要接受正规的专科治疗,还需要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从而积极排除各种诱因,预防哮喘发作,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在本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以推动家长在院外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使用干粉剂、定时复诊、坚持测定峰流速、记录哮喘情况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邵建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757-758.
[2]杨娟,尹力平,徐丽等.健康教育路径在住院哮喘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34-135.
[3]刘娜,陈京立,赵京等.学龄期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67-769.
关键词: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厦门市
一、厦门市妇幼保健系统简介
厦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是区域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一部分,是市民健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所有与妇幼相关的医疗机构,为妇幼保健服务,主要用来服务于妇女和儿童。妇幼保健系统在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管理规范》的基础上,以市民生命为中心,以居民出生、成长、死亡的生命过程为时间轴,以妇女、儿童健康保健为目标,全面收集和管理妇女儿童所面对的各种保健信息,主要项目包括:婴儿出生、儿童保健、孕产期保健、妇女病检查、婚前检查等方面的保健内容,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服务,同时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社会提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
二、目前厦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
厦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自2003年投入开发,2007年起开始在厦门市的主要医疗机构推广运行。截至2010年,通过近几年的应用和不断完善,厦门市区域全程妇幼保健系统的平台建设已愈来愈成熟。目前,厦门区域妇幼卫生工作信息化已覆盖到全市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包括6家区级妇幼保健院,全市21家具有助产资格的医疗机构以及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主要涉及的业务有:孕产妇早孕建卡、孕产妇产前体检、孕产妇产前筛查、孕产妇分娩记录、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产后42天体检以及儿童健康体检等。
三、厦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目前利用本系统管理的功能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业务方面: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儿童保健和妇科病普查等内容。
1.孕期保健包括早孕妊娠登记、产前检查、高危孕产妇管理。妊娠登记主要是用来登记末次月经,预产期,并提供对孕产妇个体以前及以后各次妊娠的总体管理。产前检查主要是用来记录孕产妇每次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各项检查信息,并能根据产前检查数据自动生成妊娠图。高危孕产妇管理主要是针对高危孕产妇实行动态追踪管理,有预约提醒功能。对超过规定时间未来随诊者,系统将自动给予提示。
2.分娩期保健包括待产产程管理、分娩管理、婴儿出生、分娩情况、出生证登记、产后24小时观察、产后出院、产后访视等。分娩期保健主要由具有产科职能的医疗机构负责,记录产妇的分娩信息。其中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主要用来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并提供打印服务。
3.儿童保健主要记录儿童从出生42天到七岁的健康体检、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眼保健、口腔保健、听力保健、心理保健等信息,建立完整的儿童系统管理档案,实现对七岁以下儿童的动态连续追踪管理。其中42天体检一般由出生医院负责,其后的儿童健康检查由具有检查资格的医疗机构负责。儿童健康检查记录模块包括检查履历记录、基本信息、健康检查信息、询问项目、化验与诊断、生长发育图。
4.妇科病普查包括妇科病普查单位登记和妇科病普查情况登记,并提供单位普查情况报表查询功能,对整个单位的整体妇科病普查情况进行报告等。对查出各种妇女病自动给出处理意见,供医生参考修改。
四、厦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效益
厦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以手工记录、纸张保存为主的信息统计模式,推动妇幼保健工作实现静态管理转向动态管理、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结果管理转向过程管理、事后管理转向事前管理,概括说来就是:准确、共享、便捷。
1.确保信息统计的准确、完整,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厦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并非单纯的模拟手工操作,只进行检查数据的记录和统计,而是将先进的软件技术与医学科学结合在一起,通过较齐全的医学数据判断标准,完成原来手工、分散状态下所不能完成的各项妇幼保健业务的智能化分析、总结和对异常情况的预警,对妇幼人群进行及时准确的疾病、保健预警,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敏感度、医学判断分析的规范性和效率,提高了医疗质量。
2.信息资源共享,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系统立足于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实现市、区、乡三级网络办公,全程记录保健资料,涵盖妇女、儿童保健所需的基础业务,为区域妇幼保健行业提供共享数据库平台,将众多的妇幼相关机构联网,妇女儿童在任何一家区级及其以上开展妇幼保健的机构,都可以共享到自身的保健信息,为妇女、儿童就近保健创造条件,降低了就诊的医疗支出,也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群体预防保健和健康监护的整体水平。
3.为医患双方提供便捷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市民可以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与利用,为市民的自我保健提供了方便。市民就诊时不必携带以前的就诊记录,医生通过授权(读取市民健康卡)可以调阅保健对象的健康记录和既往检查史,同时可以了解到其他医疗机构对该病人的诊疗措施,为疑难病症实现专家会诊提供了方便,对医学科学专题研究也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来源。
五、厦门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
1.在国家《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管理规范》的基础之上,努力促进本地妇幼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加强本地妇幼信息系统标准的建设。
2.发掘妇幼保健系统在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搭建妇幼保健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推动妇幼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随着妇幼保健系统的逐步运行和不断拓展,妇幼保健系统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所采集的数据也将越来越充分,因而通过妇幼保健系统进行有关的妇幼保健信息统计分析的基础也越来越具备,要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系统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有效的妇幼保健信息的统计分析,必将大大提高妇幼保健管理工作的水平及效率。
3.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妇幼保健机构的共享、沟通与交流,全面提高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的水平。
一、基本情况
区面积75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10个乡镇、2个街道、179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约42多万人,其中0-6岁儿童约3万人。全区现有9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平民医院、华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消杀站),10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1个村卫生所。区妇幼保健院编制40人,现有在职人员32人,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幼保健人员26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215人。
年我区上报总人口数为428698人,出生数为4136人,出生率9.65‰。其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96.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69%;6个月母乳喂养率94.1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27例,死亡率为6.53‰;婴儿死亡上报20例,死亡率为4.84‰;新生儿死亡上报15例,死亡率为3.63‰;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0。
通过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新“两纲”要求,目前我区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妇幼保健人员不足;2、服务意识不够强,儿童保健观念滞后;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的目的和指标
通过实施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加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0-6岁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管理,提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完成“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具体工作指标:
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
2、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
3、高危儿筛查率3%以上;
4、高危儿管理率100%;
5、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9‰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到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1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
1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12、出生缺陷发生率8‰以下;
13、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以下;
14、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15、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5%以上。
三、项目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有关部门安排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
四、项目的职责分工
(一)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区妇儿工委办职责: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有关政策及措施,协调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级妇联做好相关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区财政局职责:为做好项目执行提供资金保障。区教育局职责: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安全防范、疾病防治工作。区民政局职责:把好婚前检查关,开展贫困儿童民政困难救助。区人口计生局职责:重点掌握流动人口对象,及时了解流动人口服务对象的流向。区卫生局职责:(1)管理本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工作,负责制定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2)抓好各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建设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3)组织区围产协作组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4)向广电中心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提供宣传和公益广告内容。区广电中心职责:每月免费播出一期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结合有关事例,定期开展儿童保健方面的宣传。区公安局职责: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和保护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分工
1、区直各医院: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要求,设立高危孕产妇门诊,由主治以上医师负责诊治,接受基层高危孕产妇的转诊,重度高危孕产妇须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治,按规定完成好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分娩后应及时完整记录孕管卡的分娩情况,并立即将出生信息录入电脑,将孕管卡寄到区妇幼保健院或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产后访视。发现危重孕产妇擅自离院,应立即通知区妇幼保健院协助跟踪追访。
(2)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产、儿科危重病人抢救小组,负责院内外重症孕产妇、儿童的抢救,危急重孕产妇应由医务科上报区卫生局。
(3)协助区卫生局开展围产协作组活动,协助卫生局做好产科质量检查及产儿科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4)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5)区医院要建立孕产妇救治中心和NICN病房,负责接收全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的抢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区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业务领导。
(2)协助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围产保健协作组活动和助产技术质量检查。
(3)每季度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
(4)协助区卫生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全区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的督导考评工作。
(5)做好全区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主动与村(居)、妇联和计生等部门联系,尽早发现辖区内育龄妇女孕情,及时建立孕管卡,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负责高危孕产妇筛查、评分及专案管理。
(2)承担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按照《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要求,为7岁以下儿童免费提供儿童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保健服务。负责高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详细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统计、上报和反馈。
(3)每季度召开一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等。
(4)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区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托幼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好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6)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包括外地流入和本地外出)0~6儿童的调查、摸底、追踪、随访工作、流动人口迁入迁出的登记、委托管理备案和保健信息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4、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积极主动与村(居)、妇联、计生等部门联系,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承担本村(居)妇幼保健工作,掌握村(居)孕产妇数、出生数、儿童数,协助调查村(居)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有关线索数据收集,按规定上报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3)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社区进村入户,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健康体检的动员,引导其自觉接受妇幼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
(4)参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的妇幼卫生工作例会。
五、工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工作目标要求,落实增加财政投入,改善三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儿保基础设施,区妇幼保健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儿保科和儿童保健规范化专用门诊,配齐儿童保健各项基本设备,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一是配齐区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区妇幼保健院配备4名以上儿保医生,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3名儿保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二是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班,安排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参加省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儿保医师培训班学习,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促进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3、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发放宣传手册及上街开展义诊咨询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和妇幼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加强围产协作,加强产儿科建设,加强急救设备、药品配备。要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通道,提高抢救能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5、拓展服务项目,转变服务摸式。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保健促临床,从院内走到院外,进村入户,从疾病预防扩展到儿童生理、心理保健,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五官保健、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6、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儿童保健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各街道、村居委会保健人员要配合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完善流动人口儿童的基本资料,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宣传,让流动人口儿童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保健覆盖面。
7、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档案。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应与村、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员联系,做好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动人口基本资料、服务指标和生命指标。凡常住一年以上非本地户籍人员可列入常住人口统计范畴,按照市儿童保健常规开展保健工作。
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责任到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项目达标。
6月26~28日,GMP换证检查工作在首儿药厂如期展开。北京市药监局专家组对该厂的生产用水制备系统、洁净区净化通风系统、口服液生产线、固体颗粒生产线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了现场检查,对生产工艺、硬件设备、软件记录等进行了审核。
规范管理,强化建设
“自检工作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一个过程,通过自检可以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有助于药厂GMP管理工作的提高。同时,自检工作的开展还能够促进员工间的沟通、交流与学习,从而又是达成共识、互促提高的一个过程。”首儿药厂相关领导说。
依据新版GMP、2010版药典、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制度等,首儿药厂完善了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修订了验证、变更控制、质量风险评估等管理文件,形成了以企业负责人为最终质量责任人的厂级、车间、班组三级质量监督网络和三级质量分析会议制度,每个班组都设立质量监督员,并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组质量例会,会议围绕“孩子吃我们的药放心吗”这个主题进行产品质量分析和培训工作。
多年来,首儿药厂结合发展实际,在强化组织建设,完善质量管理的同时,坚持开展GMP自检工作。每年定期开展一次自检工作,质量管理中心对此制定详细的自检计划,自检工作内容通常包括:对以往GMP认证缺陷项目整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审查;为即将获准生产的新产品进行认证前的准备工作;检验该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是否符合新版GMP的相关规定,且存在哪些问题。
加强培训,提高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品牌基础。如何将其运用好并在实际生产中落实,首儿药厂意识到,依靠的不仅仅是厂房、设施等硬件条件,更需要有质量意识强烈的员工。为保障产品质量,首儿药厂质量保证部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还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及考核,督促员工学习,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北京首儿药厂的产品以儿科中成药为主,近年来,随着生产任务量的增加,药厂对中药饮片等原辅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当今中药饮片市场受利益诱使,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如何保证生产车间使用的中药饮片在质量上万无一失,该厂深知使命艰巨。为使员工更好地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质量保证部对此开展了一系列中药饮片知识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囊括了与生产相关的100多种中药饮片的来源、性状鉴别、真伪鉴定介绍等。通过学习,员工们对饮片有了很好的认知,能够初步辨别饮片的真伪和优劣,从而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严格把好质量关。
打造品牌,完善体系
树立企业品牌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将基于社会责任之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立业之根的理念。
北京首儿药厂自1995年建厂以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用科技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办厂宗旨,严格按《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和组织药品生产。
第二、按照国家婚前保健规范要求,扎实做好婚检工作,更加注重婚检质量,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扎实实施宫颈、乳腺两癌筛查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等项目工作。
第三、进一步优化规范《出生医学证明》业务流程。区妇计中心按照《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范的要求,优化规范《出生医学证明》流程,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办证服务。
第四、进一步按照国家、省、市的规范要求,落实妇幼卫生统计报告制度,开展妇幼信息管理,按时上报报表、做好年报数据的分析。
第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民生项目宣传。积极向省、市级刊物媒体网络投稿,提升妇幼项目的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
第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加强行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加强效能建设和内部管理,开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